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本草纲目

_153 李时珍(明)
牙齿动摇及外物伤动欲落,诸药不效者∶干地龙(炒)、五倍子(炒)等分为末。先以
生姜揩牙,后敷擦之。(《御药院方》)
木舌肿满,不治杀人∶蚯蚓一条,以盐化水涂之,良久渐消。(《普济方》)
咽喉卒肿不下食∶地龙十四条,捣涂喉外。又以一条,着盐化水,入蜜少许,服之。(《圣
惠方》)
喉痹塞口∶《普济》∶用韭地红小蚯蚓数条,醋擂取汁食之,并噙在喉内,即吐出痰血
二、三碗,饮食即进,神效。《圣惠》
鼻中息肉∶地龙(炒)一分,牙皂一挺,为末。蜜调涂之,清水滴尽即除。(《圣惠》)
耳卒聋闭∶蚯蚓入盐,安葱内,化水点之,立效。(《胜金》)
耳出脓∶生地龙、釜上墨、生猪脂等分。研匀,葱汁和,捻作挺子,绵裹塞之。《圣
惠方》∶用地龙为末,吹之。耳中耵聍干结不出∶用白蚯蚓,入葱叶中化为水,滴耳令满。
不过数度,即易挑出。
蚰蜒入耳∶地龙,为末,入葱叶内,化水点入,则蚰蜒亦化为水。(《圣惠方
白秃头疮∶干地龙为末,入轻粉,麻油调搽。(《普济方》)
瘰 溃烂流串者∶用荆芥根下段,煎汤温洗,良久,着疮破紫黑处,以针刺去血,再洗
三、四次。用韭菜地上蚯蚓一把,五更时收取,炭火上烧红,为末。每一匙,入乳香、没
轻粉各半钱,穿山甲九片,炙为末,油调敷之,如神。此武进朱守仁所传有验方。(《保命
集》)
龙缠疮毒∶水缸底蚯蚓一条,连泥捣敷,即愈。
蜘蛛咬疮遍身皆有∶以葱一枚,去尖头,将蚯蚓入叶中,紧捏两头,勿令泄气,频摇动,
即化为水,以点咬处,甚效。(《谭氏小儿方》)
阳证脱肛∶以荆芥、生姜煎汤洗之;用地龙(蟠如钱样者,去土)一两,朴硝二钱,为
末,油调敷之。(《全幼心鉴》)
中蛊下血如烂肝者∶以蚯蚓十四枚,苦酒三升渍至蚓死,服水。已死者皆可活。(《肘
后方》)
疠风痛痒∶白颈蚯蚓,去土,以枣肉同捣,丸梧子大。每美酒下六十丸。忌姜、蒜。(《活
人心统》)对口毒疮,已溃出脓,取韭地蚯蚓,捣细,凉水调敷,日换三、四次。(《扶寿精
方》)
耳聋气闭∶蚯蚓、川芎 各两半,为末。每服二钱,麦门冬汤下。服后低头伏睡。一夜
一服,三夜立效。(《圣济总录》)
口舌糜疮∶地龙、吴茱萸,研末,醋调生面和,涂足心,立效。(《摘玄方》)
\x蚯蚓泥\x
见土部。
<目录>虫部第四十二卷\虫之四
<篇名>蜗牛
内容:(瓜、娲、涡三音。《别录》中品)
【释名】蠡牛(蠡音螺。《药性》)、
山蜗(弘景)、蜗螺
弘景曰∶蜗牛,山蜗也。形似瓜字,有角如牛,故名。《庄子》所谓“战于蜗角”是矣。
时珍曰∶其头偏戾如 ,其形盘旋如涡。故有娲、涡二者,不独如瓜字而已。其行延引
,故曰蜒蚰。《尔雅》谓之 蠃。孙炎注云∶以其负蠃壳而行,
【集解】
弘景曰∶蜗牛生山中及人家。头形如蛞蝓,但背负壳耳。
大明曰∶此即负壳蜒蚰也。
保升曰∶蜗牛生池泽草树间。形似小螺,白色。头有四黑角,行则头出,惊则首尾俱缩
入壳中。
颂曰∶凡用蜗牛,以形圆而大者为胜。久雨乍晴,竹林池沼间多有之。其城墙阴处,一
种扁而小者,无力,不堪用。
时珍曰∶蜗身有涎,能制蜈、蝎。夏热则自悬叶下,往往升高,涎枯则自死也。
\x蜗牛\x
【气味】咸,寒,有小毒。畏盐。
【主治】贼风 僻, 跌,大肠下脱肛,筋急及惊痫(《别录》)
权)。治小儿脐风撮口,利小便
毒,研烂涂之(时珍)
【发明】
颂曰∶入婴孩药最胜。
时珍曰∶蜗牛所主诸病,大抵取其解热消毒之功耳。
【附方】旧三,新二十。
小便不通∶蜗牛,捣贴脐下,以手摩之。加麝香少许更妙。(《简易》)
大肠脱肛∶《圣惠》∶治大肠久积虚冷,每因大便脱肛。用蜗牛一两,烧灰,猪脂和敷,
立缩。又治上证及痢后脱肛。用干蜗
水一盏,煎半盏调服。日三。
蜗牛一枚,
盏,汤瓶中封一夜,取涎水,入真蛤粉旋调,扫敷疮上。日十余度,热痛止则疮便愈。(《集
验方》)瘰 未溃∶连壳蜗牛七个,丁香七粒,同烧研,纸花贴之。(危氏)瘰 已溃∶蜗牛
烧研,轻粉少许,用猪脊髓调,敷之。(危氏方)。喉痹肿塞∶用蜗牛绵裹,水浸含咽,须臾
立通。又用蜗牛七枚,白梅肉三枚,研烂。绵裹含咽,立效。(《圣惠方》)喉风肿痛∶端午
日午时,取蜒蚰十余条,同盐三、四个,小瓶内封固,俟化成水,收水点之。(唐氏)喉塞

噤∶蜒蚰(炙)二七枚,白梅肉(炒)二七枚,白矾(半生半烧)二钱。研为末。每水调半
钱服,
得吐立通。(《圣济总录》)耳腮 肿及喉下诸肿∶用蜗牛同面研,敷之。面上毒疮初起者∶
急寻水蜒蚰一、二条,用酱少许共捣,涂纸上贴之,即退。纸上留一小孔出气。此乃凌汉章
秘传极效方也。(谈野翁《试验方》)。赤白翳膜∶生蜗牛一枚,捣丹砂末于内,火上炙沸,
以绵染汁敷 中,日二。(《圣惠方》)鼻血不止∶蜗牛(爆干)一枚,乌贼骨半钱,研末吹
之。
(《圣济总录》)撮口脐风∶乃胎热也。用蜗牛五枚去壳,研汁涂口,取效乃止。又方∶用蜗
牛十枚,(去壳,研烂),入莳萝末半分,研匀,涂之,取效,甚良。滴耳聋闭∶蜗牛膏∶用
蜗牛一两,石胆、钟乳粉各二钱半。为末,瓷盒盛之,火 赤,研末,入片脑一字。每以油
调一字,滴入耳中。无不愈者。(并《圣惠方》)蚰蜒入耳∶蜗牛椎烂,置于耳边,即出也。
(《瑞竹堂方》)染须方∶用蜒蚰四十九条,以京墨水养之三日,埋马屎中一月,取出,以白
丝头试之,如即黑到尾,再入马屎中埋七日,再取试之,性缓乃以捻须,庶不致黑皮肤也。
(《普济方》)消渴引饮不止∶崔元亮《海上方》∶用蜗牛十四枚(形圆而大者),以水三合,
密器浸一宿。取水饮之,不过三剂愈。《圣济总录》∶用蜗牛(焙)半两,蛤粉、龙胆草、桑
根白
\x蜗壳\x
【主治】一切疳疾(颂)。
【附方】旧二,新一。
一切疳疾∶用自死蜗壳七枚(皮薄,色黄白者)洗净,不得少有尘滓,日干,内酥蜜于
壳中。
以瓷盏盛之,纸糊盏面,置炊饭上蒸之。下 时,即坐甑中,仍装饭又蒸,饭熟取出,研如
水淀。渐渐与吃,一日令尽,取效止。(韦丹方)
之,良。(《圣惠》)
<目录>虫部第四十二卷\虫之四
<篇名>蛞蝓
内容:(音阔俞。《本经》中品)
【释名】陵蠡(音螺。《本经》)、附蜗
蜒蚰螺(详下文)。
【集解】《别录》曰∶蛞蝓生太山池泽及阴地沙石垣下。八月取之。
弘景曰∶蛞蝓无壳,不应有蜗名。附蜗,即蜗牛也。岂以其头形似蜗牛,故亦名蜗欤
保升曰∶蛞蝓即蜗牛也,而《别录》复有蜗牛一条。虽数字不同,而主疗无别,是后人
误出。正如草部有鸡肠,而复出繁缕也。按∶《尔雅》云∶ 蠃, 蝓。郭注云∶蜗牛也。
《玉篇》亦云∶ 蝓,
行则角出,惊之则缩,首尾俱能藏入壳中。苏恭以蛞蝓为无壳蜗牛,非矣。今《本经》一名
陵蠡,《别录》又有土蜗之名,蜗蠡皆螺壳之属,不应无壳也。今下湿处有一种虫,大于蜗
牛,无壳而有角者,云是蜗牛之老者也。
宗 曰∶蛞蝓、蜗牛,二物也。蛞蝓二角,身肉止一段。蜗牛四角,背上别有肉,以负
壳行。若为一物,《经》中焉得分为二条?《蜀本》又谓蛞蝓为蜗牛之老者,甚无谓也。
时珍曰∶按∶《尔雅》无蛞蝓,止云∶ 蠃, 蝓。
止云蛞蝓,一名附蜗。据此,则 蝓是 蠃,蛞蝓是附蜗。盖一类二种,如蛤
主治功用相似,而皆制蜈、蝎。名谓称呼相通,而俱曰蜗与蜒蚰螺也。或以为一物,或以为
二物者,皆失深考。惟许慎《说文》云∶ 蠃背负壳者曰蜗牛,无壳者曰蛞蝓。一言决矣。
【正误】
弘景曰∶蛞蝓入三十六禽限,又是四种角虫之类,营室星之精。方家无复用者。
恭曰∶陶说误矣。三十六禽亥上有壁水 ,乃豪猪,毛如 簪。《山海经》云∶ ,彘
身人面,
【气味】咸,寒,无毒。
【主治】贼风 僻,轶筋及脱肛,惊痫挛缩(《本经》。 ,苦乖切,口戾也。轶音跌,
车转也)。蜈蚣、蝎毒(《衍义》。
【发明】
宗 曰∶蜈蚣畏蛞蝓,不敢过所行之路,触其身即死,故人取以治蜈蚣毒。
时珍曰∶按∶蔡绦铁《围山丛谈》云∶峤南地多蜈蚣,大者二、三尺,螫人觅死不得
惟见托胎虫则局促不行。虫乃登其首,陷其脑而死。故人以此虫生捣涂蜈蚣
也。又《大全良方》云∶痔热肿痛者,用大蛞蝓一个研泥,入龙脑一字,燕脂坯子半钱,同
敷之。先以石
蜗牛同功。
【附方】新一。
脚胫烂疮∶臭秽不可近。用蜒蚰十条,瓦焙研末,油调敷之,立效。(《救急方》)
<目录>虫部第四十二卷\虫之四
<篇名>缘桑螺
内容:(《证类》)
【释名】桑牛、天螺(《纲目》)。
【集解】
慎微曰∶此螺全似蜗牛,黄色而小,雨后好援桑叶。
时珍曰∶此螺诸木上皆有,独取桑上者,正如桑螵蛸之意。
【气味】缺。
【主治】大肠脱肛,烧研和猪脂涂之,立缩(慎微。出《范汪方》)
枚焙研,米饮服(时珍。出《宫气方》)。
【发明】
震亨曰∶小儿惊风,以蜜丸通圣散服之,间以桑树上牛儿阴干,焙研为末服之,以平其
风。
时珍曰∶桑牛、蜗牛、蛞蝓三物,皆一类而形略殊,故其性味功用皆相仿佛。而桑牛治
惊,又与僵蚕、螵蛸同功。皆食桑者,其气能入肝平风也。
<目录>虫部第四十二卷\虫之四
<篇名>溪鬼虫
内容:(《拾遗》)
【释名】射工(《拾遗》)、射影(《诗疏》)、水弩(同)、抱枪(《杂俎》)、含沙(《诗
注》)
时珍曰∶此虫足角如弩,以气为矢,因水势含沙以射人影成病,故有射弩诸名。《酉阳
杂俎》谓之抱枪。云∶形如 蜣,稍大,腹下有刺似枪,螫人有毒也。《玄中记》云
者,视其形,虫也。见其气,鬼也。其头、喙,如狐也。《五行传》云∶南方淫惑之气所生,
故谓之蜮。《诗》云∶为鬼为蜮,则不可得。即此物也。
【集解】藏器曰∶射工出南方有溪毒处山林间。大如鸡子,形似
角上有四岐,黑甲下有翅能飞。六
之。
慎微曰∶《玄中记》云∶水狐虫长三、四寸,其色黑,广寸许,背上有甲,浓三分。其
口有角,向前如弩,以气射人,去二、三步即中人,十死六、七也。《博物志》云∶射工,
江南山溪水
礼》∶壶涿氏掌除水
时珍曰∶射工长二、三寸,广寸许,形扁,前阔后狭,颇似蝉状,故《抱朴子》言其状
如鸣蜩也。腹软背硬,如鳖负甲,黑色,故陆玑言其形如鳖也。六、七月甲下有翅能飞,作
铋铋声。阔
足如蟹足∶二
如横弩上矢之状。冬则蛰于谷间,所居之处,大雪不积,气起如蒸。掘下一尺可得,阴干留
用。蟾蜍、鸳鸯能食之,鹅、鸭能辟之。故《禽经》云∶鹅飞则蜮沉。又有水虎,亦水狐之
类;有鬼弹,乃
【附录】水虎
时珍曰∶《襄沔记》云∶中庐县有涑水,注沔。中有物,如三、四岁小儿,甲如鲮鲤,
射不
摘其鼻,可小小使之。名曰水虎。
月可渡,余月则杀人。其气有恶物作声,不见其形,中人则青烂,名曰鬼弹。
\x角\x
【主治】带之辟溪毒(藏器)。
【发明】
时珍曰∶按∶葛洪《肘后方》云∶溪毒中人,一名中水,一名中溪,一名水病,似射工
而无
注下不禁,
为阴毒,小缓。皆杀人,不过二十日。方家用药,与伤寒、温病相似。或以小蒜煮汤浴之,
及诸药方。又云∶江南射工毒虫,在山涧水中。人行或浴,则此虫含沙射人形影则病。有四
种,初得
穿陷;一种突起如石;一种如火灼 疮也。疗之并有方法。王充《论衡》云∶短狐含太阳毒
气而生,故有弓矢射人,中人如火灼也。
<目录>虫部第四十二卷\虫之四
<篇名>沙虱
内容:(《纲目》)
【释名】 (音 旋。《广雅》)、蓬活(《万毕术》)、地脾。同上。
【集解】时珍曰∶按郭义恭《广志》云∶沙虱在水中,色赤,大不过虮,入人皮中杀
人。
皮里,可以针挑取之,正赤如丹。不挑,入肉能杀人。凡遇有此虫处,行还,以火炙身,则
虫随火去也。又《肘后方
中,此虫多着人,钻入皮里,令人皮上如芒针刺,赤如黍豆。刺三日之后,寒热发疮。虫渐
入骨,则杀人。岭南人初有此,以茅叶或竹叶挑刮去之,仍涂苦苣汁。已深者,针挑取虫子,
正如疥虫也。愚按∶溪毒
今俗病风寒者,皆以麻及桃柳枝刮其遍身,亦曰刮沙,盖始于刮沙病也。沙病亦曰水沙、水
伤寒,初起如伤寒,头痛、壮热、呕恶,手足指末微厥。或腹痛闷乱,须臾杀人者,谓之搅
肠沙也。
【附录】沙虫
时珍曰∶按∶《录异记》云∶潭、袁、处、吉等州有沙虫,即毒蛇鳞甲中虫。蛇被苦,
每入
<目录>虫部第四十二卷\虫之四
<篇名>水黾
内容:(《拾遗》)
【释名】水马(《拾遗》)。
【集解】
藏器曰∶水黾群游水上,水涸即飞。长寸许,四脚。亦名水马,非《海中主产难》海马
之水
时珍曰∶水虫甚多,此类亦有数种。今有一种水爬虫,扁身大腹而背硬者,即此也。水
爬,水马之讹耳。一种水虿,长身如蝎,能变蜻蜓。
【气味】有毒。
【主治】令人不渴,杀鸡犬(藏器)。
<目录>虫部第四十二卷\虫之四
<篇名>豉虫
内容:(《拾遗》)
【释名】豉母虫。
【集解】
时珍曰∶陈藏器《拾遗》有豉虫,而不言出处形状。按∶葛洪《肘后方》云∶江南有射

体有疮。取水上浮走豉母虫一枚,口中含之便瘥,已死亦活。此虫正黑,如大豆,浮游水上
也。今有水虫,大如豆而光黑,即此矣。名豉母者,亦象豆形也。
【气味】有毒。
【主治】杀禽兽,蚀息肉,敷恶疮(藏器)。
<目录>虫部第四十二卷\虫之四
<篇名>砂子
内容:(《拾遗》)
【释名】倒行狗子(《拾遗》)、睡虫(同上)
【集解】
藏器曰∶是处有之。生砂石中,作旋孔。大如大豆,背有刺,能倒行。性好睡,亦呼为
睡虫。
【气味】有毒。
【主治】生取置枕中,令夫妇相好。合射罔用,能杀飞禽走兽。(
<目录>虫部第四十二卷\虫之四
<篇名>蛔虫
内容:(《拾遗》)
【释名】 (音回。俗
【集解】
时珍曰∶蛔,人腹中长虫也。按∶巢元方《病源》云∶人腹有九虫∶伏虫长四分,群虫
之主
白虫长一
烂杏,令人烦闷;肺虫状如蚕,令人咳嗽,成劳杀人;胃虫状如蛤蟆,令人呕逆喜哕;弱虫
又名鬲虫,状如瓜瓣,令人多唾;赤虫状如生肉,令人肠鸣;蛲虫至微,形如菜虫,居胴肠
中,令人生痈疽、疥癣, 疠、痔 、疳 、
则不为害;虚则侵蚀,变生诸疾也。又有尸
如薄筋,依脾而居,三寸许,有头尾。凡服补药,必须先去此虫,否则不得药力。凡一切症
瘕,久皆成虫。紫庭真人云∶九虫之中,六虫传变为劳瘵,而胃、
传变,或如婴儿,如鬼形,如蛤蟆,如守宫,如蜈蚣,如蝼蚁,如
如蝠,如虾,如猪肝,如血汁,如乱发、乱丝等状。凡虫在腹,上
旬向下。服药须于月初四、五日五更时,则易效也。张子和云∶巢
变不可胜穷,要之皆以湿热为主。虫得木气乃生,得雨气乃化。岂非风木主热,雨泽主湿耶?
故五行之中皆有虫。诸木有蠹,诸果有螬,诸菽有 ,五谷有螟、 、蝥、 ,麦朽蛾飞,
栗破虫出,草腐萤化,皆木之虫也。烈火有鼠,烂灰生蝇,皆火之虫也。穴蚁、墙蝎、田蝼、
石蜴,皆土之虫也。蝌蚪、马蛭、鱼、鳖、蛟、龙,皆水之虫也。昔有冶工破一釜,见其断
处臼中,有一虫如米虫,
【气味】大寒。
【主治】目中肤赤热痛,取大者洗净断之,令汁滴目中,三十年肤赤亦瘥

切眼疾,及生肤翳赤白膜,小儿胎赤、风赤眼,烧末敷之。或以小儿吐出者阴干为末,入汞
粉少许,唾津调涂之。又治一切冷 (时珍)。
【附方】新三。
玉箸煎∶治小儿胎赤眼、风赤眼。用小儿吐出蛔虫二条,瓷盒盛之,纸封埋湿地,五日
取出,化为水,瓷瓶收。每日以铜
干为末),腻粉一钱,石胆半钱,为
蛔虫,烧灰。先以甘草汤洗净,涂之,无不瘥者。慎口味。(《千金方》)
<目录>虫部第四十二卷\虫之四
<篇名>风驴肚内虫
内容:(《纲目》)
【集解】
时珍曰∶凡人、畜有风病、疮病,肠肚内必有虫。《圣惠方》治目翳用此物,云以乌驴
者为
【主治】目中肤翳。取三七枚曝干,入石胆半钱同研,瓷盒收盛,勿令见风。每日点三、
五次,其翳自消(《圣惠》)。
<目录>虫部第四十二卷\虫之四
<篇名>蛊虫
内容:(《拾遗》)
【释名】
时珍曰∶造蛊者,以百虫置皿中,俾相啖食,取其存者为蛊。故字从虫,从皿。皿,器
也。
【集解】
藏器曰∶古人愚质,造蛊图富,皆取百虫入瓮中,经年开之,必有一虫尽食诸虫,即此
名为蛊,能隐形似鬼神,与人作祸,然终是虫鬼。咬人至死者,或从人诸窍中出,信候取之,
曝干。有患蛊人,烧灰服之,亦是其类自相伏耳。又云∶凡蛊虫疗蛊,是知蛊名即可治之。
如蛇蛊用蜈蚣蛊虫,蜈蚣蛊用蛤蟆蛊虫,蛤蟆蛊用蛇蛊虫之类,是相伏者,乃可治之。
时珍曰∶按∶蛊毒不一,皆是变乱元气,多因饮食行之。与人为患。则蛊主吉利,所以
小人因而造之。南方又有蜥蜴蛊、蜣螂蛊、马蝗蛊、金蚕蛊、草蛊、挑生蛊等毒,诸方大有
主治之法,不能悉纪。
【主治】蛊毒,烧灰服少许,立愈(藏器)。
<目录>虫部第四十二卷\虫之四
<篇名>金蚕
内容:(《纲目》)
【释名】食锦虫。
【集解】
时珍曰∶按∶陈藏器云∶故锦灰疗食锦虫蛊毒。注云∶虫屈如指环,食故绯帛锦,如蚕
之食
浸多。
所欲,日置他财,使人暴富。然遣之极难,水火兵刃所不能害。必倍其所致金银锦物,置蚕
于中,投之路旁。人偶收之,蚕随以往,谓之嫁金蚕。不然能入人腹。残啮肠胃,完然而出,
如尸
榻下墙隙擒出。夫金蚕甚毒,若有鬼神,而 能制之,何耶?又《幕府燕闲录》云∶池州进
士邹阆家贫,一日启户,获一小笼,内有银器,持归。觉股上有物,蠕蠕如蚕,金色烂然,
遂拨去之,仍复在旧处。践之斫之,投之水火,皆即如故。阆以问友人。友人曰∶此金蚕也。
备告其故。阆归告妻云∶吾事之不可,送之家贫,何以生为?遂吞之。家人谓其必死。寂无
所苦,竟以
一见此蛊畏
石榴根皮煎汁
胜其天。
<目录>虫部第四十二卷\虫之四
<篇名>附录诸虫
内容:(《纲目》一种,《拾遗》一种,《别录》五种) 腊虫
时珍曰∶按∶裴渊《广州记》云∶林任县有甲虫,嗜臭肉。人死,食之都尽,纷纷满屋,


不知。
拭物,令人喜好相爱。置家中,损小儿、鸡、犬也。
\x黄虫\x
《别录》有名未用曰∶味苦。主寒热。生地上,赤头长足
\x地防\x
又曰∶令人不饥不渴。生黄陵。状如蠕,居土中。
\x梗鸡\x
又曰∶味甘,无毒。主治痹。
\x益符\x
又曰∶主闭。一名无舌。
\x蜚厉\x
又曰∶主妇人寒热。
<目录>
<篇名>鳞部第四十三卷
内容:李时珍曰∶鳞虫有水、陆二类,类虽不同,同为鳞也。是故龙蛇灵物,鱼乃水畜,种族
虽别,变化相通,是盖质异而感同也。鳞属皆卵生,而蝮蛇胎产。水族皆不瞑,而河豚目眨
(音 ),蓝蛇之尾,解其头毒。沙鱼之皮,
虫鱼不分。今析为鳞部,凡九十四种,分为四类∶曰龙,曰蛇,曰鱼,曰无鳞鱼。旧凡五十
八种。
二种
(唐苏恭)
宝本草》一十一种(宋马志) 《嘉
大明)
【附注】魏《吴普本草》 李当之《药录》
甄权《药性》 孙思邈《千金食治》 唐
性》 蜀韩保升
说》
《补遗》 明汪颖《食物》 汪机《会编》 陈嘉谟《蒙筌》
<目录>鳞部第四十三卷
<篇名>鳞之一
内容:(龙类九种)
<目录>鳞部第四十三卷\鳞之一
<篇名>龙
内容:(《本经》上品)
【释名】
时珍曰∶按∶许慎《说文》∶龙字篆文象形。《生肖论》云∶龙耳亏聪,故谓之龙。《梵

【集解】
时珍曰∶按∶罗愿《尔雅翼》云∶龙者鳞虫之长。王符言其形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
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其背有八十一鳞,具
九九阳数。其声如戛铜盘。口旁有须髯,颔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头上有博山,又名尺木
,龙无尺木不能升天。呵气成云,既能变水,又能变火。陆佃《埤雅》云∶龙火得湿则焰
,得水则燔,以人火逐之即息。故人之相火似之。龙,卵生思抱,雄鸣上风,雌鸣下风,因
风而化。《释典》云∶龙交则变为二小蛇。又小说载龙性粗猛,而爱美玉、空青,喜嗜燕肉
,畏铁及 草、蜈蚣、楝叶、五色丝。故食燕者忌渡水,祈雨者用燕,镇水患者用铁
者用 草,祭屈原者用楝叶、色丝裹粽投江。医家用龙骨者,亦当知其性之爱
\x龙骨\x
《别录》曰∶生晋地川谷,及太山岩水岸土穴中死龙处。采无时。
弘景曰∶今多出梁、益、巴中。骨欲得脊脑,作白地锦纹,舐之着舌者良。齿小强,犹
有齿形。角强而实。皆是龙蜕,非实死也。
曰∶剡州、沧州、太原者为上。其骨细纹广者是雌,骨粗纹狭者是雄。五色具者上
;白色、黄色者中,黑色者下。凡经落不净,及妇人采者,不用。
今并出晋地。生硬者不好,五色具者良。其青、黄、赤、白、黑,亦应随色与脏
五芝、五石英、五石脂,而《本经》不论及。
春水时至,鱼登龙门,蜕骨甚多。人采
骨即此鱼之骨乎?又孙光宪《北梦琐言》云∶五
前一物如蓝色,纹如乱锦,人莫之识。则龙亦有死者矣。
宗 曰∶诸说不一,终是臆度。曾有崖中崩出一副,肢体头角皆备,不知蜕耶?毙耶?

文言
死龙之骨,若以为蜕,终是臆说。
寇诸说皆两疑之。窃谓龙,神
豢龙氏醢龙以食;《述异记》云∶汉
张华得龙肉
【修治】
曰∶凡用龙骨,先煎香草汤浴两度,捣粉,绢袋盛之。用燕子一只,去肠肚,安袋于
内,悬井面上,一宿取出,研粉。入补肾药中,其效如神。
时珍曰∶近世方法,但 赤为粉。亦有生用者。《事林广记》云∶用酒浸一宿,焙干研
粉,水飞三度用。如急用,以酒煮焙干。或云∶凡入药,须水飞过晒干。每斤用黑豆一斗,
蒸一伏时,晒干用。否则着人肠胃,晚年作热也。
【气味】甘,平,无毒。
《别录》曰∶微寒。
权曰∶有小毒。忌鱼及铁器。
之才曰∶得人参、牛黄良,畏石膏。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