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本草纲目

_152 李时珍(明)
诸疮肿硬∶针头散∶用蟾酥、麝香各一钱研匀,乳汁调和,入罐中待干。每用少许,津
调敷之。外以膏药护住,毒瓦斯自出,不能
一切疮毒∶蟾酥一钱,白面二钱,朱砂少许,井华水调成小锭子如麦大。每用一锭,井
华水服。如疮势紧急,五七锭。葱汤亦可,汗出即愈。
喉痹乳蛾∶等证∶用癞蛤蟆眉酥,和草乌尖末、猪牙皂角末等分。丸小
丸,点患处,神效。(《活人心统》)
一切齿痛疳蚀、龋齿、瘀肿∶用蚵 一枚,鞭其头背,以竹篦刮眉间,即有
许点之,即止也。(《类编》)
风虫牙痛不可忍∶《圣惠》
裹咬定,吐涎愈。一方∶用胡
。忌热物,半日效。干者,以热汤化开。
破伤风病∶蟾酥二钱,汤化为糊;干蝎(酒炒)、天麻各半两,为末,合捣,丸绿豆大。
每服一丸至二丸,豆淋酒下。(《普济方》)
<目录>虫部第四十二卷\虫之四
<篇名>蛤蟆
内容:(《本经》下品)
【释名】 蟆( 音惊,又音加)。
时珍曰∶按王荆公《字说》云∶俗言∶虾蟆怀土,取置远处,一夕复还其所。虽或遐
之,常慕而返,故名虾蟆。或作蛤 ,蛤言其声,
【集解】
藏器曰∶《别录》,蛤蟆一名蟾蜍,误矣。蛤蟆、蟾蜍,二物各别。陶氏以蟾蜍注蛤蟆,

作呷呷声,举动极急。蟾蜍在人家湿处,身大,背黑无点,多痱磊,不能跳,不解作声,行
动迟缓。又有蛙蛤、蝼蝈、长肱、石榜、蠼子之类,或在水田中,或在沟渠侧,未见别功。
《周礼
曰∶蛤蟆有多般,勿误用。有黑虎,身小黑,嘴脚小斑。有 黄,前脚大,后腿小,
斑色,有尾子一条。有黄KT ,遍身黄色,腹下有脐带
汁出。有蝼蝈,即夜鸣,腰细口大,皮苍黑色者。有蟾,即黄斑,头上有肉角。其蛤蟆,皮
上腹下有斑点,脚短,即不鸣叫者是也。
时珍曰∶蛤蟆亦能化鹑,出《淮南子》。蛤蟆、青蛙畏蛇,而制蜈蚣。三物相值,彼此
皆不能动。故关尹子云∶ 蛆食蛇,蛇食蛙,蛙食 蛆。或云∶《月令》“蝼蝈鸣,反舌无声
”,皆谓蛤蟆也。
吴瑞曰∶长肱,石鸡也,一名锦袄子,六、七月山谷间有之,性味同水鸡。
【修治】
曰∶凡使蛤蟆,先去皮并肠及爪子,阴干。每个用真牛酥一分涂,炙干。若使黑虎,
即连头、尾、皮、爪并阴干,酒浸三日,漉出焙用。
【气味】辛,寒,有毒。
大明曰∶冷,无毒。
【主治】邪气,破症坚血,痈肿阴疮。服之不患热病(《本经》)。主辟百邪鬼魅,涂痈
肿及
【发明】
颂曰∶蛤蟆、蟾蜍,二物虽同一类,而功用小别,亦当分而用之。
时珍曰∶古方多用蛤蟆,近方多用蟾蜍,盖古人通称蟾为蛤蟆耳。今考二物功用亦不甚
远,则古人所用多是蟾蜍,且今人亦只用蟾蜍有效,而蛤蟆不复入药矣。按张杲《医说》载
《摭
草上,惹蛇交遗沥,疮中有蛇儿,冬伏夏出故也。以生蛤蟆捣敷之,日三四换。凡三日,一
小蛇自疮中出,以铁钳取之。其病遂愈。
朱震亨曰∶蛤蟆属土与水,味甘性寒,南人喜食之。本草言服之不患热病,由是病患亦
煮食之。本草之意,或炙、或干、或烧,入药用之。非若世人煮羹入椒盐而啜其汤也。此物
本湿化,大能发湿,久则湿化热。此乃土气浓,自然生火也。
【附方】旧三,新三。
风邪为病∶蛤蟆(烧灰)、朱砂等分,为末。每服一钱,水调下,日三四服,甚有神验。
(《圣惠方》)。
狂言鬼语猝死∶用蛤蟆烧末,酒服方寸匕,日三。(《外台秘要》)。
噎膈吐食∶用蛇含蛤蟆,泥包, 存性,研末。每服一钱,酒下。(《寿域方》)
瘰 溃烂∶用黑色蛤蟆一枚,去肠焙研,油调敷之。忌铁器。
头上软疖∶蛤蟆,剥皮,贴之,收毒即愈。(《活幼全书》)
蝮蛇螫伤∶生蛤蟆一枚,捣烂敷之。(《圣惠方》)
\x肝\x
【主治】蛇螫人,牙入肉中,痛不可堪。捣敷之,立出(时珍。出《肘后》)。
\x胆\x
【主治】小儿失音不语,取汁点舌上,立愈
\x脑\x
【主治】青盲,明目(《别录》)。
<目录>虫部第四十二卷\虫之四
<篇名>蛙
内容:(《别录》下品)
【释名】长股(《别录》)、田鸡(《纲目》)、
宗 曰∶蛙后脚长,故善跃。大其声则曰蛙,小其声则曰蛤。
时珍曰∶蛙好鸣,其声自呼。南人食之,呼为田鸡,云肉味如鸡也。又曰坐鱼,其性好
坐也。按《尔雅》蟾、蛙俱列鱼类,而《东方朔传》云∶长安水多蛙鱼,得以家给人足。则
古昔关中已常食之如鱼,不独南人也。蛙亦作 字。
【集解】
《别录》曰∶蛙生水中,取无时。
弘景曰∶凡蜂、蚁、蛙、蝉,其类最多。大而青脊者,俗名土鸭,其鸣甚壮。一种黑色
者,南人名蛤子,食之至美。一种小形善鸣者,名蛙子,即此也。
保升曰∶蛙,蛤蟆之属,居陆地,青脊善鸣,声作蛙者,是也。
颂曰∶今处处有之。似蛤蟆而背青绿色,尖嘴细腹,俗谓之青蛙。亦有背作黄路者,谓
之金线蛙。陶氏所谓土鸭,即《尔雅》所谓“在水曰黾”者,是也,俗名石鸭。所谓蛤子,
即今水鸡是也,闽、蜀、浙东人以为佳馔。
时珍曰∶田鸡、水鸡、土鸭,形称虽异,功用则一也。四月食之最美,五月渐老,可采
入药。《考工记》云∶以 鸣者,蛙黾之属。农人占其声之早晚大小,以卜丰
孝标诗云∶田家无五行,水旱卜蛙声。蛙亦能化为 ,见《列子》。
【气味】甘,寒,无毒。
宗 曰∶平。
时珍曰∶按∶《延寿书》云∶蛙骨热,食之小便苦淋。妊娠食蛙,令子寿夭。小蛙食多
,令人尿闭。脐下酸痛,有至死者。擂车前水饮可解。
吴瑞曰∶正月出者名黄蛤,不可食。
【主治】小儿赤气,肌疮脐伤,止痛,气不足(《别录》)。
小儿热疮,杀尸疰病虫,去劳劣,解热毒(《日华》)。食之解劳
烧灰,涂月蚀疮(时珍)。
【发明】
颂曰∶南人食蛙蛤,云补虚损,尤宜产妇。
时珍曰∶蛙产于水,与螺、蚌同性,故能解热毒,利水气。但系湿化之物,其骨性复热
,而今人食者,每同辛辣及脂油煎炸,是抱薪救火矣,安能求其益哉?按∶戴原礼《证治要
诀》
嘉谟曰∶时行面赤项肿,名蛤蟆瘟。以金线蛙捣汁,水调,空腹顿饮,极效,曾活数人
【附方】新六。
蛤馔∶治水肿。用活蛙三个,每个口内安铜钱一个,上着胡黄连末少许。以雄猪肚一个,
茶油洗净,包蛙扎定,煮一宿,取出,去皮、肠,食肉并猪肚,以酒送下。忌酸、咸、鱼、
面、鸡、鹅、羊肉,宜食猪、鸭。(《寿域神方》)
水蛊腹大∶动摇有水声,皮肤黑色。用干青蛙二枚(以酥炒),干蝼蛄七枚(炒),苦壶

半两(炒)。上为末。每空心温酒服二钱,不过三服。(《圣惠
毒痢噤口∶水蛙一个,并肠肚捣碎,瓦烘热,入麝香五分,作饼,贴脐上,气通即能进
食也。
诸痔疼痛∶青蛙丸∶用青色蛙长脚者一个,烧存性,为末,雪糕和,丸如梧子大。每空
心先吃饭二匙,次以枳壳汤下十五丸。(《直指方》)。
虫蚀肛门,虫蚀肾腑,肛尽肠穿∶用青蛙一枚,鸡骨一分,烧灰吹入,数用大效。(《外
台》)
癌疮如眼∶上高下深,颗颗累垂,裂如瞽眼,其中带青,头上各露一舌,毒孔透里者,
是也。用生井蛙皮,烧存性为末掺,或蜜水调敷之。(《
<目录>虫部第四十二卷\虫之四
<篇名>蝌斗
内容:(《拾遗》)
【释名】活师(《山海经》)、活东(《尔雅》)

时珍曰∶蝌斗,一作蛞斗(音阔)。按∶罗愿《尔雅翼》云∶其状如鱼,其尾如针,又

【集解】藏器曰∶活师即蛤蟆儿,生水中,有尾如
时珍曰∶蝌斗生水中,蛤蟆、青蛙之子也。二、三月蛙、蟆曳肠于水际草上,缠缴如索
,日见黑点渐深,至春水时,鸣以聒之,则蝌斗皆出,谓之聒子,所谓“蛤蟆声抱”是矣。

未必然。陆农师云∶月大尽则先生前两足,小尽则先生后两足。
【主治】火飙热疮及疥疮,并捣碎敷之。又染髭发,取青胡桃子上皮,和捣为泥染之,
一染
【发明】时珍曰∶俚俗三月三日,皆取小蝌斗以水吞之,云不生疮,亦解毒治疮之意也。
按∶危氏《得效》方∶染髭发,用蝌斗、黑桑椹各半斤,瓶密封,悬屋
发,永黑如漆也。又《岣嵝神书》云∶三月三日,取蝌斗一合阴干,候椹熟时取汁一升浸,
埋东壁下,
\x卵\x
【主治】明目(藏器)。
<目录>虫部第四十二卷\虫之四
<篇名>溪狗
内容:(《拾遗》)
【集解】
藏器曰∶溪狗生南方溪涧中。状似蛤蟆,尾长三、四寸。
【气味】有小毒。
【主治】溪毒及游蛊,烧末,水服一、二钱匕(藏器)。
<目录>虫部第四十二卷\虫之四
<篇名>山蛤
内容:(宋《图经》)
【校正】原附蛤蟆下,今分出。
【集解】
颂曰∶山蛤在山石中藏蛰,似蛤蟆而大,黄色。能吞气,饮风露,不食杂虫。山人亦食
之。
【主治】小儿劳瘦,及疳疾,最良(苏颂)。
<目录>虫部第四十二卷\虫之四
<篇名>田父
内容:(宋《图经》)
【校正】原附蛤蟆下,今分出。
【释名】 (音论)。
【集解】
颂曰∶按∶《洽闻记》云∶蛤蟆大者名田父,能食蛇。蛇行被逐,殆不能去。因衔其尾,

也。
时珍曰∶按《文本集略》云∶ ,蛤蟆也
而有食蛇之鼠;蛇制豹,而有啖蛇之貘。则田父伏蛇,亦此类耳,非怪也。
【主治】蚕咬,取脊背上白汁,和蚁子灰,涂之(苏颂。出韦宙《
<目录>虫部第四十二卷\虫之四
<篇名>蜈蚣
内容:(《本经》下品)
【释名】蒺藜(《尔雅》)、 蛆
弘景曰∶《庄子》∶ 蛆甘带。《淮南子》云∶ 蛇游雾而殆于
能制蛇。见大蛇,便缘上啖其脑。
恭曰∶山东人呼蜘蛛一名 蛆,亦能制蛇,而蜘蛛条无制蛇
谓蜈蚣也。
颂曰∶按∶《尔雅》∶蒺藜, 蛆也。郭注云∶似蝗
时珍曰∶按∶张揖《广雅》及《淮南子注》,皆谓 蛆为
为蟋蟀,能制蛇。又以
【集解】《别录》曰∶蜈蚣生大吴川谷及江南。头、足赤者良。
弘景曰∶今赤足者,多出京口、长山、高丽山、茅山,于腐烂积草处得之,勿令伤,曝

《蜀图》曰∶生山南川谷,及出安、襄、邓、随、唐等州土石间,人家屋壁中亦有。形似马
陆,身扁而长。黑头赤足者良。七八月采之。
宗 曰∶蜈蚣背光,黑绿色,足赤腹黄。有被毒者,以乌鸡屎,或大蒜涂之,效。性畏
蛞蝓,不敢过所行之路,触其身即死,故蛞蝓能治蜈蚣毒。
时珍曰∶蜈蚣西南处处有之。春出冬蛰,节节有足,双须歧尾。性畏蜘蛛,以溺射之,
即断烂也。南方有极大者,而本草失载。按∶段成式《酉阳杂俎》云∶绥定县蜈蚣,大者能
以气
者长丈余
南方蜈蚣大者长
岐亭有拘罗山,出大
谈》云∶峤南蜈蚣大者
而食之。故被蜈蚣伤者,捣虫涂之,痛立止也。珍按∶托胎虫即蛞蝓也。蜈蚣能制龙、蛇、
蜴蜥,而畏蛤蟆、蛞
也”。
【修治】 曰∶凡使勿用千足虫,真相似,只是头上有白肉,面并嘴
着,腥臭气入顶,能致死也。凡治蜈蚣,先以蜈蚣木末(或柳蛀末)于土器中炒。令木末焦
黑,去木末,
时珍曰∶蜈蚣木不知是何木也。今人惟以火炙去头、足用,或去尾、足,以薄荷叶火煨
用之。
【气味】辛,温,有毒。
时珍曰∶畏蛞蝓、蜘蛛、鸡屎、桑皮、白盐。
【主治】鬼疰蛊毒,啖诸蛇、虫、鱼毒,杀鬼物老精温疟,去三虫(《本经》)。疗心腹
寒热积聚,堕胎,去恶血(《别录》)。
治症癖(《日华》)。小儿惊痫风搐,脐风口噤,丹毒秃疮瘰
蛇伤(时珍)。
【发明】
颂曰∶《本经》云“疗鬼疰”,故《胡洽方》治尸疰、恶气、痰嗽诸方多用之。今医家治
小儿口噤不开、不能乳者,以赤足蜈蚣,去足,炙研,用猪乳二合调半钱,分三、四服,温
灌之,有
时珍曰∶盖行而疾者,惟风与蛇。蜈蚣能制蛇,故亦能截风,盖厥阴经药也。故所主诸
证,多属厥阴。按∶杨士瀛《直指方》云∶蜈蚣有毒,惟风气暴烈者可以当之。风气暴烈,
非蜈
名蛇瘴,
惟赤足蜈蚣最能伏蛇为上药,白芷次之。又《圣济总录》云∶岭南朴蛇瘴,一名锁喉瘴。项
大肿痛连
伤诸病,皆
一法,则蜈蚣
【附方】旧四,新十六。
小儿撮口∶但看舌上及上下
即愈。如无生者
小儿急惊∶万金散∶蜈蚣一条(全者,去足,炙为
汁和,丸绿豆大。每岁一丸,乳汁下。(《圣惠》)
天吊惊风∶目久不下,眼见白睛,及角弓反张,声不出者,双金散主之。用大蜈蚣一条
去头足,酥炙,用竹刀批开,记定左右。又以麝香一钱,亦分左右各记明,研末包定。每用
左边者吹左鼻,右边者吹右鼻,各少许,不可过多。若眼未下,再吹些须,眼下乃止。(《直
指》)
破伤中风欲死∶《圣惠》∶用蜈蚣,研末,擦牙,追去涎沫,立瘥。
蚣头、乌头尖、附子底、蝎梢等分为末。每用一字或半字,热酒灌
口眼 斜,口内麻木者∶用蜈蚣三条(一蜜炙
个(切作四片,一蜜炙,一酒浸,一纸裹煨,一
少许。每服一钱,热调下,日一服。(《通变要法
腹内蛇症∶误食菜中蛇精,成蛇瘕,或食蛇肉成瘕,腹内常饥,食物即吐。
以赤足蜈蚣一条炙,研末,酒服。(《卫生易简方》)
蝮蛇螫伤∶蜈蚣,研末,敷之。抱朴子。
射工毒疮∶大蜈蚣一枚,炙研,和酢敷之。(《千金方》)。
天蛇头疮∶生手指头上。用蜈蚣一条,烧烟熏一、二次即愈。或为末,猪
(《奇效》)
丹毒瘤肿∶用蜈蚣一条干者,白矾一皂子大,雷丸一个,百部二钱,研末,醋调敷之。
(《本草衍义》)
瘰 溃疮∶荼、蜈蚣二味,炙至香熟,等分捣筛为末。先以甘草汤洗净,敷之。(《枕
中方》)
耳出脓∶蜈蚣末,吹之。(鲍氏)
小儿秃疮∶大蜈蚣一条,盐一分,入油内浸七日。取油搽之,极效。(《海上方》)
便毒初起∶黄脚蜈蚣一条,瓦焙存性,为末。酒调服,取汗即散。(《济生秘览》)
痔疮疼痛∶《直指》∶用赤足蜈蚣,焙为末,入片脑少许,唾调敷之。孙氏《集效》∶用
蜈蚣三、四条,香油煮一、二
点上油,即时痛止,大效。
腹大如箕∶用蜈蚣三、五条,酒炙研末。每服一钱,以鸡子二个,打开入末在内,
纸糊,沸汤煮熟食之。日一服,连进三服,瘳。(《活人心统》)
脚肚转筋∶蜈蚣,烧,猪脂和敷。(《肘后》)
女人趾疮∶甲内恶肉突出不愈。蜈蚣一条,焙研敷之。外以南星末,醋和敷四围。(《医
方摘要》)
<目录>虫部第四十二卷\虫之四
<篇名>马陆
内容:(《本经》下品)
【释名】百足(《本经》)、百节(《衍义》)、千足(《炮炙论》)、马 (音弦)、马 (音
拳)
蛩。
弘景曰∶此虫足甚多,寸寸断之,亦便寸行。故鲁连子云∶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庄子

【集解】《别录》曰∶马陆生玄菟川谷。
弘景曰∶李当之云∶此虫长五、六寸,状如大蛩,夏月登树鸣,冬则入蛰,今人呼为飞
虫。今有一种细黄虫,状如蜈蚣而甚长,俗名土
市人亦无取者,未详何者的是?
恭曰∶此虫大如细笔管,长三、四寸,斑色,一如蚰蜒。襄阳人名为马
亦名刀环虫,以其死侧卧,状如刀环也。有人自毒,服一枚便死也。
曰∶千足虫头上有白肉,面并嘴尖。把着,腥臭气入人顶,能致死也。
宗 曰∶百节,身如槎,节节有细蹙文起,紫黑色,光润,百足。死则侧卧如环,长二
、三寸,大者如小指。古墙壁中甚多,入药至鲜。
时珍曰∶马 处处有之。形大如蚯蚓,紫黑色,其足比比至百,而皮极硬,节节有横纹
如金线,首尾一般大。触之即侧卧局缩如环,不必死也。能毒鸡犬。陶氏所谓土虫,乃蚰蜒
也,死亦侧蜷如环,鸡喜食之。当以李当之之说为准。
【正误】
藏器曰∶按∶土虫无足,如一条衣带,长四、五寸,身扁似韭叶,背上有黄黑裥,头如
铲子
苏云马陆如蚰蜒,亦误矣。按∶蚰蜒色黄不斑,其足无数。
时珍曰∶按∶段成式《酉阳杂俎》云∶度古俗呼土蛊,身形似衣带,色类蚯蚓,长一尺
余,首如铲,背上有黄黑裥,稍触即断。常趁蚓掩之,则蚓化为水。有毒,鸡食之辄死。据
此,则陈藏器所谓土虫者,盖土蛊也。陶氏误以蚰蜒为马陆,陈氏亦误以土蛊为土虫矣。
【修治】
雷曰∶凡收得马陆,以糠头炒,至糠焦黑,取出去糠。竹刀刮去头、足,研末用。
【气味】辛,温,有毒。
【主治】腹中大坚症,破积聚息肉,恶疮白秃(《本经》)。
疗寒热痞结,胁下满(《别录》)。辟邪疟(时珍)。
【发明】
时珍曰∶马陆系神农药,雷氏备载炮炙之法,而古方鲜见用者,惟《圣惠》逐邪丸用
之。
其方∶治久疟发歇无时。用百节虫四十九枚,湿生虫四十九枚,砒霜三钱,粽子角七枚。
五月五日日未出时,于东南上寻取两般虫,至午时向南研匀,丸小豆大。每发日早,男左女
右,手把一丸,嗅之七遍,立效。修时忌孝子、妇人、师、尼、鸡、犬见之。亦合《别录》
疗寒热之
<目录>虫部第四十二卷\虫之四
<篇名>山蛩虫
内容:(《拾遗》)
【集解】
藏器曰∶生山林间。状如百足而大,乌斑色,长二、三寸。更有大如指者,名马陆,能
登木
时珍曰∶按∶《本经》,马陆一名百足,状如大蛩,而此云状如百足而大,更大者为马陆
,则似又指百足为一物矣。盖此即马陆之在山而大者耳,故曰山蛩。鸡、犬皆不敢食之。
【气味】有大毒。
【主治】人嗜酒不已,取一节烧灰,水服,便不喜闻酒气。过一节则毒人至死。又烧黑
敷恶疮,亦治蚕病白僵,烧灰粉之(藏器)。
【附录】蚰蜒(《拾遗》)
藏器曰∶状如蜈蚣而甚长,色正黄不斑,大者如钗股,其足无数,好脂油香,故入人耳
及诸窍中。以驴乳灌之,即化为水。
时珍曰∶处处有之,墙屋烂草中尤多。状如小蜈蚣,而身圆不扁,尾后秃而无歧,多足
,大者长寸余,死亦蜷屈如环,故陶弘景误以为马陆也。其入人耳,用龙脑、地龙、 砂,
单吹之皆效。或以香物引之。《淮南子》云“菖蒲去蚤虱而来蛉蛩”,即此虫也。扬雄《方言
》云∶一名入耳,一名蚨 ,一名 ,一名
入人耳中。
人发疮,如热痱而大,
法。
时珍曰∶蠼 喜伏氍KT 之下,故得此名。或作 。按《周礼·赤茇氏》∶凡隙屋,
除其 虫 之属,乃求而搜之也。其虫隐居墙壁及器物下,长不及寸,状如小蜈蚣,青黑
色。二须六足,足在腹前,尾有叉歧,能夹人物,俗名搜夹子。其溺射人影,令人生疮,身
作寒热。古方用犀角汁、鸡肠草汁、马鞭草汁、梨叶汁、茶叶末、紫草末、羊髭灰、鹿角末、
燕窠土,但得一品涂之皆效。孙真人《千金方》云∶予曾六月中得此疮,经五、六日治不愈。
有人教画
<目录>虫部第四十二卷\虫之四
<篇名>蚯蚓
内容:(《本经》下品)
【释名】 (音顷引)、朐 (音蠢闰)、坚蚕(音遣忝)、 (音阮善)、曲 、土

时珍曰∶蚓之行也,引而后申,其 如丘,故名蚯 。
《尔雅》谓之 ,巴人谓之朐 ,皆方音之转也。 、
赋》云∶乍逶迤而鳝曲,或宛转而蛇行。任性行止,物击便曲,是矣。术家言蚓可兴云,又
知阴晴,故有土龙、龙子之名。其鸣长吟,故曰歌女。
大明曰∶路上踏杀者,名千人踏,入药更良。
【集解】
《别录》曰∶白颈蚯蚓,生平土。三月取,曝干。
弘景曰∶入药用白颈,是其老者。取得去土盐之,日曝须臾成水,道术多用。其屎呼为
蚓(亦曰六一泥),以其食细泥。无沙石,入合丹泥釜用。
时珍曰∶今处处平泽膏壤地中有之。孟夏始出,仲冬蛰结。雨则先出,晴则夜鸣。或云
结时能化为百合也。与 螽同穴为雌雄。故郭璞赞云∶蚯蚓土精,无心之虫。交不以分,淫
于螽。是矣。今小儿阴肿,多以为此物所吹。《经验方》云∶蚯蚓咬人,形如大风,眉须
皆落,惟以锻石水浸之良。昔浙江将军张韶病此,每夕蚯蚓鸣于体中。有僧教以盐汤浸之,
数遍遂瘥。
宗 曰∶此物有毒。崇宁末年,陇州兵士暑月跣足,为蚯蚓所中,遂不救。后数日,又
有人被其毒。或教以盐汤浸之,并饮一杯,乃愈也。
【修治】
弘景曰∶若服干蚓,须熬作屑。
曰∶凡收得,用糯米泔浸一夜,漉出,以无灰酒浸一日,焙干切。每一两,以蜀椒、
糯米各二钱半同熬,至米熟,拣出用。
时珍曰∶入药有为末,或化水,或烧灰者,各随方法。
\x白颈蚯蚓\x
【气味】咸,寒,无毒。
权曰∶有小毒。
之才曰∶畏葱、盐。
【主治】蛇瘕,去三虫伏尸,鬼疰蛊毒,杀长虫(《本经》)。化为水,疗伤寒,伏热狂
谬,大腹黄胆(《别录》)。温病,大热狂
(苏颂)。主伤寒疟疾
注,头风齿痛,风热赤眼,木舌喉痹,鼻息 耳,秃疮瘰 ,卵肿脱肛,解蜘蛛毒,疗蚰蜒
入耳
【发明】
弘景曰∶干蚓熬作屑,去蛔虫甚有效。
宗 曰∶肾脏风下注病,不可阙也。
颂曰∶脚风药必须此物为使,然亦有毒。有人因脚病药中用此,果得奇效,病愈服之不
辍,至二十余日,觉躁愦,但欲饮水不已,遂致委顿。大抵攻病用毒药,中病即当止也。
震亨曰∶蚯蚓属土,有水与木,性寒,大解热毒,行湿病。
时珍曰∶蚓在物应土德,在星禽为轸水。上食槁壤,下饮黄泉,故其性寒而下行。性寒
故能解诸热疾,下行故能利小便、治足疾而通经络也。术家云∶“蚓血能柔弓弩”,恐亦诳言

【附方】旧九,新三十四。
伤寒热结∶六、七日狂乱,见鬼欲走。以大蚓半斤去泥,用人溺煮汁饮。或生绞汁亦可。
(《肘后方》)。阳毒结胸∶按之极痛,或通而复结,喘促,大躁狂乱。取生地龙四条,洗净,
研如泥,入生姜汁少许,蜜一匙,薄荷汁少许,新汲水调服。若热炽者,加片脑少许。即与
揉心下,片时自然汗出而解。不应,再服一次,神效。(《伤寒蕴要》)诸疟烦热太躁∶用上
方服之,甚效。亦治瘴疟。(《直指》)小便不通∶蚯蚓,捣烂,浸水。滤取浓汁半碗服,立
通。(《斗门》)老人尿闭∶白颈蚯蚓、茴香等分,杵汁,饮之即愈。(《朱氏集验方》)小儿
尿闭∶乃热结也。用大地龙数条去泥,入蜜少许,研敷茎卵。仍烧蚕蜕纸、朱砂、龙脑、
麝香同研少许,以麦门冬、灯心煎汤调服。(《全幼》)。小儿急惊∶五福丸∶用生蚯蚓一条,
研烂,入五福化毒丹一丸,同研,以薄荷汤少许化下。《普济方》云∶梁国材言∶扬州进士
李彦直家,专货此药,一服千金,以糊十口。梁传其方,亲试屡验,不可不笔于册,以救婴
儿。
惊风闷乱∶乳香丸∶治小儿慢惊风,心神闷乱,烦懊不安,筋脉拘急,胃虚虫动,反折
啼叫。用乳香半钱,胡粉一钱,研匀,以白颈蚯蚓(生,捏去土),捣烂和,丸麻子大。每
服七丸至十五丸,葱白煎汤下。(《普济方》)慢惊虚风∶用平正附子去皮脐,生研为末,以
白颈蚯蚓于末内滚之,候定,刮蚓上附末,丸黄米大。每服十丸,米饮下。(《百一方》)。
急慢惊风∶五月五日取蚯蚓,竹刀截作两段,急跳者作一处,慢跳者作一处,各研烂,
入朱砂末和作丸,记明急惊用急跳者,慢惊用慢跳者。每服五七丸,薄荷汤下。(《
小儿卵肿∶用地龙,连土为末,津调敷之。(钱氏方)。劳复卵肿或缩入腹∶腹中绞痛,
身体重,头不能举。小腹里急,热上冲胸四支拘急欲死。用蚯蚓二十四枚,水一斗,煮取三
升,顿服取汗。或以蚯蚓数升绞汁服之,并良。(《肘后方》)
手足肿痛欲断∶取蚓三升,以水五升,绞汁二升半,服之。(《肘后》)。
代指疼痛∶蚯蚓杵,敷之。(《圣惠》)
风热头痛∶地龙(炒研)、姜汁、半夏饼、赤茯苓等分。为末。每服一字至半钱,生姜、
荆芥汤下。(《普济》)
头风疼痛∶龙珠丸∶用五月五日取蚯蚓,和脑、麝杵,丸麻子大。每以一丸纳鼻中,随
左右。先涂姜汁在鼻,立愈。(《总录》)
偏正头痛不可忍者∶《普济》龙香散∶用地龙(去土,焙)、乳香等分。为末。每以一
字作纸捻,灯上烧烟,以鼻嗅之。《澹寮方》∶加人指甲等分,云徐介翁方也。每用一捻,香
炉内慢火烧之,以纸筒引烟入鼻熏之。口噙冷
风赤眼痛∶地龙十条,炙为末,茶服三钱。(《圣惠》)
风虫牙痛∶盐化地龙水,和面纳齿上,又以皂荚,去皮,研末涂上,虫即出。又同玄胡
索、荜茇末塞耳。(《普济》)
牙齿裂痛∶死曲 ,为末,敷之即止。(《千金翼》)
齿缝出血不止∶用地龙末、枯矾各一钱,麝香少许,研匀擦之。(《圣惠方》)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