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本草纲目

_113 李时珍(明)
【气味】苦、甘,无毒。
【主治】醒神,治酒积(时珍。《太和山志》)。
<目录>菜部二十八卷\菜之五
<篇名>天花蕈
内容:(《日用》)
【释名】天花菜。
【集解】瑞曰∶天花菜出山西五台山。形如松花而大,香气如蕈,白色,食之甚美。
时珍曰∶五台多蛇蕈,感其气而生,故味美而无益,其价颇珍。段成式《酉阳杂俎》云
∶代北有树鸡,如杯 ,俗呼胡孙眼。其此类欤?
【气味】甘,平,无毒。
时珍曰∶按∶《正要》云∶有毒。
【主治】益气,杀虫(吴瑞)。
<目录>菜部二十八卷\菜之五
<篇名>蘑菰蕈
内容:(《纲目》)
【释名】肉蕈。
【集解】时珍曰∶蘑菰出山东、淮北诸处。埋桑、楮诸木于土中,浇以米泔,待菰生采
之。长二、三寸,本小末大,白色柔软,其中空虚,状如未开玉簪花。俗名鸡腿蘑菰,谓其
味如鸡也。一种状如羊肚,有蜂窠眼者,名羊肚菜。
【气味】甘,寒,无毒。
《正要》曰∶有毒。动气发病,不可多食。
【主治】益肠胃,化痰理气(时珍。出《生生编》)。
<目录>菜部二十八卷\菜之五
<篇名>鸡
内容:(《纲目》)
【释名】鸡菌。
时珍曰∶南人谓为鸡 ,皆言其味似之也。
【集解】时珍曰∶鸡 出云南,生沙地间丁蕈也。高脚伞头。土人采烘寄远,以充方物。
点茶、烹肉皆宜。气味皆似香蕈,而不及其风韵也。又广西横州出雷菌,遇雷过即生,须疾
采之,稍迟则腐或老,故名。作羹甚美,亦如鸡 之属。
此数种其价并珍。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益胃清神,治痔(时珍)。
<目录>菜部二十八卷\菜之五
<篇名>舵菜
内容:(《纲目》)
【集解】时珍曰∶此即海舶舵上所生菌也。亦不多得。
【气味】咸、甘,寒,无毒。
【主治】瘿结气,痰饮(时珍)。
<目录>菜部二十八卷\菜之五
<篇名>土菌
内容:(《拾遗》)
【校正】自草部移入此。
【释名】杜蕈(《菌谱》)、地蕈(《拾遗》)、菰子(《食物》)、地鸡(《尔雅》)、獐头。
藏器曰∶地生者为菌,木生者为 。江东人呼为蕈。《尔雅》云∶中馗,菌也。孙炎注
云∶地蕈子也。或云地鸡,亦云獐头。
郭璞注云∶地蕈似钉盖,江东名为土菌,可啖。凡菌从地中出者,皆主疮疥,牛粪上黑
菌尤佳。若烧灰地上经秋雨,生菌重台者,名仙人帽,大主血病。
时珍曰∶中馗神名,又槌名也。此菌钉上若伞,其状如槌及中馗之帽,故以名之。
【气味】甘,寒,有毒。
诜曰∶菌子有数般,槐树上者良。野田中者有毒杀人,又多发冷气,令人腹中微微痛,
发五脏风,拥经脉,动痔病,令人昏昏多睡,背膊四肢无力。
藏器曰∶菌,冬春无毒,夏秋有毒,有蛇、虫从下过也。夜中有光者,欲烂无虫者,煮
之不熟者,煮讫照人无影者,上有毛下无纹者,仰卷赤色者,并有毒杀人。中其毒者,地浆
及粪汁解之。
颖曰∶凡煮菌,投以姜屑、饭粒,若色黑者杀人,否则无毒。
时珍曰∶按∶《菌谱》云∶杜蕈生土中,与山中鹅膏蕈相乱。俗言毒 之气所成,食之
杀人。
甚美有恶,食肉不食马肝,未为不知味也。凡中其毒者,必笑不止。解之以苦茗、白矾,
酌新水并咽之,无不立愈。又按∶杨士瀛《直指方》云∶广南人杀毒蛇,覆之以草,以水洒
之,数日菌生。采干为末,入酒毒人。遇再饮酒,毒发立死。又陈氏《拾遗》云∶南夷以胡
蔓草毒人至死,悬尸于树,汁滴地上,生菌子收之,名菌药,毒人至烈。此皆不可不知,故
并记之。马勃亦菌类,见草部。
【主治】烧灰,敷疮疥(藏器)。
【附方】新一。
疔肿∶黑牯牛撒粪石上,待生菌子,焙干, 草等分为末。以竹筒去两头,紧缚,合
住疔上。用水和末一钱,入筒内。
少顷沸起,则根拔出。未出,再作二、三次。(《医学正传》)。
【附录】鬼盖 《别录》有名未用曰∶味甘,平,无毒。主小儿寒热痫。丛生垣墙下,
赤色,旦生暮死。一名地盖。
弘景曰∶一名朝生,即今鬼伞也。
藏器曰∶一名鬼屋。生阴湿处,如菌,其盖黑而茎赤。和醋,敷肿毒、恶疮、马脊肿。
杜正伦曰∶鬼伞有小毒。夏日得雨,聚生粪堆,见日即消黑。
时珍曰∶此亦土菌之类,朝生夕死者。烧灰治疔肿,以针刺破四边,纳灰入内,经宿出
根。
<目录>菜部二十八卷\菜之五
<篇名>地芩
内容:《别录》曰∶味苦,无毒。主小儿痫,除邪养胎,风痹洗洗寒热,目中青翳,女子带下。
生腐木积草处。天雨生盖,如朝生,黄白色。四月采之。
时珍曰∶此即鬼盖之色黄白者,其功亦相近。
鬼笔(《拾遗》)
藏器曰∶鬼笔生粪秽处。头如笔,紫色。朝生暮死,名朝生暮落花。
小儿呼为狗溺苔。主治疮疽 疥痈 。并晒干研末,和油涂之。
凡菌从地出者,皆主疮疥,牛粪上黑菌尤佳。
时珍曰∶此亦鬼盖之类而无伞者。红紫松虚,如花之状,故得花名。研末,敷下疳疮。
<目录>菜部二十八卷\菜之五
<篇名>竹蓐
内容:(《食疗》)
【校正】并入《拾遗》竹肉。
【释名】竹肉(《拾遗》)、竹菰(《纲目》)、竹蕈。
时珍曰∶草更生曰蓐,得溽湿之气而成也。陈藏器《本草》作竹肉,因其味也。
【集解】诜曰∶慈竹林夏月逢雨,滴汁着地生蓐。似鹿角,白色,可食。
藏器曰∶竹肉生苦竹枝上。如鸡子,似肉脔,有大毒。以灰汁煮三度炼讫,然后依常菜
茹食之。炼不熟者,戟人喉出血,手爪尽脱。应别有功,人未尽识之。
时珍曰∶此即竹菰也。生朽竹根节上。状如木耳,红色。段成式《酉阳杂俎》云∶江淮
有竹肉,大如弹丸,味如白树鸡。即此物也。惟苦竹生者有毒耳。
【气味】甘、咸,寒,无毒。
藏器曰∶苦竹肉∶有大毒。
【主治】一切赤白痢,和姜、酱食之(孟诜)。苦竹肉∶灰汁炼过食,杀三虫毒邪气,
破老血(藏器)。
<目录>菜部二十八卷\菜之五
<篇名>菌
内容:(音桓郡。《本经》下品)
【校正】自草部移入此。
【释名】 芦(《本经》)。
时珍曰∶ 当作萑,乃芦苇之属,此菌生于其下,故名也。若 音观,乃鸟名,与萑芦
无关。
【集解】《别录》曰∶ 菌生东海池泽及渤海章武。八月采,阴干。
弘景曰∶出北来,此亦无有。形状似菌,云鹳屎所化生,一名鹳菌。单末之,猪肉
和食,可以遣蛔虫。
恭曰∶ 菌今出渤海芦苇泽中碱卤地,自然有此菌尔,非鹳屎所化生也。其菌色白轻虚,
表里相似,与众菌不同。疗蛔有效。
保升曰∶今出沧州。秋雨以时即有,天旱久霖即稀。晒干者良。
【气味】咸,平,有小毒。
《别录》曰∶甘,微温。
权曰∶苦。得酒良,畏鸡子。
【主治】心痛,温中,去长虫白癣蛲虫,蛇螫毒,症瘕诸虫(《本经》)。疽蜗,去蛔虫、
寸白,恶疮(《别录》)。除腹内冷痛,治白秃(甄权)。
【附方】旧一。
蛔虫攻心如刺,吐清汁者∶萑菌一两杵末,羊肉 和食之,日一顿,大效。(《外台秘
要》)
【附录】蜀格 《别录》曰∶味苦,平,无毒。主寒热痿痹,女子带下痈肿。生山阳,
如萑菌而有刺。
<目录>菜部二十八卷\菜之五
<篇名>地耳
内容:(《别录》)
【校正】自有名未用移入此。
【释名】地踏菰(《纲目》)。
【集解】《别录》曰∶地耳生丘陵,如碧石青也。
时珍曰∶地耳亦石耳之属,生于地者也。状如木耳。春夏生雨中,雨后即早采之,见日
即不堪。俗名地踏菰是也。
【气味】甘,寒,无毒。
【主治】明目益气,令人有子(《别录》)。
<目录>菜部二十八卷\菜之五
<篇名>石耳
内容:(《日用》)
【释名】灵芝(《灵苑方》)。
【集解】瑞曰∶石耳生天台、四明、河南、宣州、黄山、巴西、边徼诸山石崖上,远望
如烟。
时珍曰∶庐山亦多,状如地耳。山僧采曝馈远。洗去沙土,作茹胜于木耳,佳品也。
【气味】甘,平,无毒。
颖曰∶冷。段成式曰∶热。
【主治】久食益色,至老不改,令人不饥,大小便少(吴瑞)。
明目益精(时珍)。
【附方】新一。
泻血脱肛∶石耳五两(炒),白枯矾一两,密陀僧半两,为末,蒸饼丸梧子大,每米饮
下二十丸。(《普济方》)
互考诸菜香薷 紫苏 紫菀 錾菜 牛膝苗 防风苗 薄荷 荏苏 马兰 蒌蒿 泽兰
根地黄苗 诸葵 菜 酸模 菖蒲 牛蒡苗 青葙苗 龙葵 决明 甘蓝 萝 红花
苗车前苗 萱草 芦笋 茭笋 苹 海苔菜 独帚苗 羊蹄 蒲笋 菜 齐头蒿
昆布苗 昆布 地菘 蓼芽 海藻 王瓜 百部 藕丝 荷 头 芡茎 菱茎 豆藿
豆芽 豆荚 豆腐 罂粟苗 椿芽 槐芽 芜荑 枸杞 皂荚苗 榆芽 槿芽 棕笋 五加
<目录>
<篇名>果部第二十九卷
内容:李时珍曰∶木实曰果,草实曰 。熟则可食,干则可脯。
丰俭可以济时,疾苦可以备药。辅助粒食,以养民生。故《素问》云∶五果为助。五果
者,以五味、五色应五脏,李、杏、桃、栗、枣是矣。古书欲知五谷之收否,但看五果之盛
衰(李主小豆,杏主大麦,桃主小麦,栗主稻,枣主禾)。《礼记·内则》列果品菱、 、榛、
瓜之类。周官职方氏辨五地之物,山林宜皂物(柞
、栗之属),川泽宜膏物(菱、芡之属)。
丘陵宜核物(梅、李之属)。甸师掌野果 。场人树果 珍异之物,以时藏之。观此,
则果
之土产常异,性味良毒,岂可纵嗜欲而不知物理乎?于是集草木之实号为果 者为果部,凡
一百二十七种。分为六类∶曰五果,曰山,曰夷,曰味,曰 ,曰水。旧本果部三品共五十
三种。今移一种入菜部,四种入草部。自木部移入并附三十一种,草部移入四种,菜部移入
一种,外类移入四种。
《神农本草经》十二种(梁陶弘景注) 《名医别录》十六种(同上) 《唐本草》十
一种(唐苏恭) 《本草拾遗》二十种(唐陈藏器) 《海药本草》一种(唐李 ) 《食
性本草》一种(唐陈士良) 《食疗本草》一种(唐孟诜) 《开宝本草》十九种(宋马志)
《嘉 本草》二种(宋掌禹锡) 《图经本草》五种(宋苏颂) 《日华本草》二种(宋人
大明) 《食物本草》一种(明汪颖) 《日用本草》二种(元吴瑞) 《本草会编》一种
(明汪机) 《本草纲目》三十三种(明李时珍)
【附注】魏《吴普本草》 李当之《本草》 宋雷 《炮炙论》 齐徐之才《药对》 唐·甄
权《药性》 孙思邈《千金》 唐·萧炳《四声》 杨损之《删繁》 蜀韩保升《重注》 宋·寇
宗《衍义》 唐·慎微《证类》 金·张元素《珍珠囊》 元·李杲《法象》 王好古《汤
液》 朱震亨《补遗》 明·宁原《食鉴》 周定王《救荒》 陈嘉谟《蒙筌》
<目录>果部第二十九卷
<篇名>果之一
内容:(五果类一十一种)
<目录>果部第二十九卷\果之一
<篇名>李
内容:(《别录》下品)
【释名】嘉庆子。
时珍曰∶按∶罗愿《尔雅翼》云∶李乃木之多子者,故字从木、子。窃谓木之多子者多
矣,何独李称木子耶?按∶《素问》言∶李味酸属肝,东方之果也
。则李于五果属木,故得专称尔。今人呼干李为嘉庆子。按∶韦述《两京记》云∶东都嘉庆
坊有美李,人称为嘉庆子。
久之称谓既熟,不复知其所自矣。梵书名李曰居陵迦。
【集解】弘景曰∶李类甚多。京口有麦李,麦秀时熟,小而肥甜,核不入药。姑熟有南
居李,解核如杏子形者,入药为佳。
志曰∶李有绿李、黄李、紫李、牛李、水李,并甘美堪食,核不中用。有野李,味苦,
核仁入药。
颂曰∶李处处有之。郭璞注《尔雅》∶休,乃无实李也。一名赵李。痤(音磋),乃接虑
李也。一名麦李。细熟有沟道,与麦同熟。驳,乃赤李也。陶氏所谓南居李,今不复识。医
家但用核若杏核者。
宗 曰∶李树大者高丈许。一种御李子,大如樱桃,红黄色,先诸李熟,医家用者亦少。
时珍曰∶李,绿叶白花,树能耐久,其种近百。其子大者如杯如卵,小者如弹如樱。其
味有甘、酸、苦、涩数种。其色有青、绿、紫、朱、黄、赤、缥绮、胭脂、青皮、紫灰之殊。
其形有牛心、马肝、柰李、杏李、水李、离核、合核、无核、匾缝之异。其产有武陵、房陵
诸李。早则麦李、御李,四月熟。迟则晚李、冬李,十月、十一月熟。又有季春李,冬花春
实也。按∶王祯《农书》云∶北方一种御黄李,形大而肉浓核小,甘香而美。江南建宁一种
均亭李,紫而肥大,味甘如蜜。有擘李,熟则自裂。有糕李,肥粘如糕。皆李之嘉美者也。
今人用盐曝、糖藏、蜜煎为果,惟曝干白李有益。其法∶夏李色黄时摘之,以盐 去汁
,合盐晒萎,去核复晒干,荐酒、作 皆佳。
\x实\x
【气味】苦、酸,微温,无毒。
时珍曰∶李味甘酸,其苦涩者不可食。不沉水者有毒,不可食。
大明曰∶多食令人胪胀,发虚热。
诜曰∶临水食之,令发痰疟。不可合雀肉食。合蜜食,损五脏。
宗 曰∶不可合浆水食,发霍乱,涩气而然。服术人忌之。
【主治】暴食,去痼热,调中(《别录》)。去骨节间劳热(孟诜)。肝病宜食之(思邈)。
\x核仁\x
【气味】苦,平,无毒。
【主治】僵仆 折,瘀血骨痛(《别录》)。
令人好颜色(吴普)。治女子少腹肿满。利小肠,下水气,除浮肿(甄权)。治面 黑子
(苏颂)。
【附方】旧一,新一。
女人面 ∶用李核仁去皮细研,以鸡子白和如稀饧涂之。至旦以浆水洗去,后涂胡粉。
不过五、六日效。忌见风。(崔元亮《海上方》)。
蝎虿螫痛∶苦李仁嚼涂之,良。(《古今录验》)。
\x根白皮\x
【修治】时珍曰∶李根皮取东行者,刮去皱皮,炙黄入药用。《别录》不言用何等李根,
亦不言其味。但《药性论》云∶入药用苦李根皮,味咸。而张仲景治奔豚气,奔豚汤中用甘
李根白皮。则甘、苦二种皆可用欤?
【气味】大寒,无毒。大明曰∶凉,无毒。
【主治】消渴,止心烦逆奔豚气(《别录》)。治疮(吴普)。煎水含漱,治齿痛(弘景)。
煎汁饮,主赤白痢(大明)。炙黄煎汤,日再饮之,治女人卒赤白下,有验(孟诜)。治小儿
暴热,解丹毒(时珍)。苦李根皮∶味咸,治脚下气,主热毒烦躁。煮汁服,止消渴(甄权)。
【附方】新二。
小儿丹毒,从两股走及阴头∶用李根烧为末,以田中流水和涂之。(《千金》)。
咽喉卒塞,无药处,以皂角末吹鼻取嚏∶仍以李树近根皮,磨水涂喉外,良验。(《菽
园杂记》)。
\x花\x
【气味】苦,香,无毒。
【主治】令人面泽,去粉滓 (时珍)。
【附方】新一。
面黑粉滓∶用李花、梨花、樱桃花、白蜀葵花、白莲花、红莲花、旋复花、秦椒各六两,
桃花、木瓜花、丁香、沉香、青木香、钟乳粉各三两,珍珠、玉屑各二两,蜀水花一两,大
豆末七合,为细末瓶收。每日盥 ,用洗手面,百日光洁如玉也。(《普济方》)。
\x叶\x
【气味】甘、酸,平,无毒。
【主治】小儿壮热, 疾惊痫,煎汤浴之,良(大明)。
【附方】新一。
恶刺疮痛∶李叶、枣叶捣汁点之,效。(《千金》)。
\x树胶\x
【气味】苦,寒,无毒。
【主治】目翳,定痛消肿(时珍)。
【附录】徐李 《别录》有名未用曰∶生太山之阴。树如李而小。
其实青色,无核。熟则采食之,轻身益气延年。
时珍曰∶此即无核李也。唐崔奉国家有之,乃异种也。谬言龙耳血堕地所生。
<目录>果部第二十九卷\果之一
<篇名>杏
内容:(《别录》下品)
【释名】甜梅。
时珍曰∶杏字篆文象子在木枝之形。或云从口及从可者,并非也。《江南录》云
∶杨行密改杏名甜梅。
【集解】《别录》曰∶杏生晋山川谷。五月采之。
颂曰∶今处处有之。有数种∶黄而圆者名金杏,相传种出自济南郡之分流山,彼人谓之
汉帝杏,言汉武帝上苑之种也。今近汴洛皆种之,熟最早。其扁而青黄者名木杏,味酢不及
之。
山杏不堪入药。杏仁今以从东来人家种者为胜。
宗 曰∶金杏深赭色,核大而扁,乃接成者,其味最胜。又有白杏,熟时色青白或微黄
,味甘淡而不酢。生杏可晒脯作干果食之。山杏辈只可收仁用耳。
时珍曰∶诸杏,叶皆圆而有尖,二月开红花,亦有千叶者,不结实。甘而有沙者为沙杏
,黄而带酢者为梅杏,青而带黄者为柰杏。其金杏大如梨,黄如橘。《西京杂记》载蓬莱杏
花五色,盖异种也。按∶王祯《农书》云∶北方肉杏甚佳,赤大而扁,谓之金刚拳。凡杏熟
时,榨浓汁,涂盘中晒干,以手摩刮收之,可和水调 食,亦五果为助之义也。
\x实\x
【气味】酸,热,有小毒。生食多,伤筋骨(《别录》)。
颂曰∶杏之类梅者味酢,类桃者味甘。
宗 曰∶凡杏性皆热。小儿多食,致疮痈膈热。
扁鹊曰∶多食动宿疾,令人目盲、须眉落。
源曰∶多食,生痰热,昏精神。产妇尤忌之。
【主治】曝脯食,止渴,去冷热毒。心之果,心病宜食之(思邈)。
\x核仁\x
【修治】《别录》曰∶五月采之。
弘景曰∶凡用杏仁,以汤浸去皮尖,炒黄。或用面麸炒过。
曰∶凡用,以汤浸去皮尖。每斤入白火石一斤,乌豆三合,以东流水同煮,从巳至午
,取出晒干用。
时珍曰∶治风寒肺病药中,亦有连皮尖用者,取其发散也。
【气味】甘、苦,温、冷利,有小毒。两仁者杀人,可以毒狗。
震亨曰∶杏仁性热,因寒者可用。
思邈曰∶杏仁作汤如白沫不解者,食之令气壅身热。汤经宿者动冷气。
时珍曰∶凡杏、桃诸花皆五出。若六出必双仁,为其反常,故有毒也。
徐之才曰∶得火良。恶黄芩、黄 、葛根,畏 草。
【主治】咳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疮,寒心奔豚(《本经》)。惊痫,心下烦
热,风气往来,时行头痛,解肌,消心下急满痛,杀狗毒(《别录》)。解锡毒(之才)。治腹
痹不通,发汗,主温病香港脚,咳嗽上气喘促。入天门冬煎,润心肺。和酪作汤,润声气
(甄权)。除肺热,治上焦风燥,利胸膈气逆,润大肠气秘(元素)。杀虫,治诸疮疥,消肿,
去头面诸风气 (时珍)。
【发明】元素曰∶杏仁气薄味浓,浊而沉坠,降也、阴也。入手太阴经。其用有三∶润
肺也,消食积也,散滞气也。
杲曰∶杏仁散结润燥,除肺中风热咳嗽。杏仁下喘,治气也;桃仁疗狂,治血也。俱治
大便秘,当分气、血。昼则便难,行阳气也;夜则便难,行阴血也。故虚人便闭,不可过泄。
脉浮者属气,用杏仁、陈皮;脉沉者属血,用桃仁、陈皮。手阳明与手太阴为表里,贲
门主往来,魄门主收闭,为气之通道,故并用陈皮佐之。
好古曰∶张仲景麻黄汤,及王朝奉治伤寒气上喘逆,并用杏仁者,为其利气、泻肺、解
肌也。
时珍曰∶杏仁能散能降,故解肌散风、降气润燥、消积治伤损药中用之。治疮杀虫,用
其毒也。按∶《医余》云∶凡索面、豆粉近杏仁则烂。顷一兵官食粉成积,医师以积气丸、
杏仁相半研为丸,熟水下,数服愈。又《野人闲话》云∶翰林学士辛士逊,在青城山道院中,
梦皇姑谓曰∶可服杏仁,令汝聪明,老而健壮,心力不倦。求其方,则用杏仁一味,每盥漱
毕,以七枚纳口中,良久脱去皮,细嚼和津液顿咽。日日食之,一年必换血,令人轻健。此
申天师方也。又杨士瀛《直指方》云∶凡人以水浸杏仁五枚,五更端坐,逐粒细嚼至尽,和
津吞下。久则能润五脏,去尘滓,驱风明目,治肝肾风虚,瞳人带青,眼翳风痒之病。珍按∶
杏仁性热降气,亦非久服之药。此特其咀嚼吞纳津液,以消积秽则可耳。古有服杏丹法,云
是左慈之方。唐慎微收入本草,云久服寿至千万。其说妄诞可鄙,今删其纰谬之辞,存之于
下,使读者毋信其诳也。
【附方】旧三十七,新二十二。
杏金丹《左慈秘诀》云∶亦名草金丹。方出浑皇子,服之长年不死。
夏姬服之,寿年七百,乃仙去也。世人不信,皆由不肯精心修治故也。其法∶须人罕到
处。
寅月 杏树地下,通阳气。二月除树下草。三月离树五步作畦垄,以通水。亢旱则引
泉灌溉。有霜雪则烧火树下,以救花苞。至五月杏熟自落,收仁六斗,以汤浸去皮及双仁者,
用南流水三石和研,取汁两石八斗,去滓。以新铁釜用酥三斤,以糠火及炭然釜,少少磨酥
至尽,乃内汁入釜。釜上安盆,盆上钻孔,用弦悬车辖至釜底,以纸塞孔,勿令泄气。初着
糠火,一日三动车辖,以衮其汁。五日有露液生,十日白霜起,又二日白霜尽,即金花出,
丹乃成也。开盆炙干,以翎扫下,枣肉和,丸梧子大。每服三丸,空心暖酒下。至七日宿疾
皆除,喑盲挛跛、疝痔瘿痫疮肿,万病皆愈。久服通灵不死云云。衍文不录。颂曰∶古方用
杏仁修治如法,自朝蒸至午,便以慢火微烘,至七日乃收之。每旦空腹啖之,久久不止,驻
颜延年,云是夏姬之法。然杏仁能使人血溢,少误必出血不已,或至委顿,故近人少有服者。
或云服至二、三年,往往或泻,或脐中出物,皆不可治也。
杏酥法颂曰∶去风虚,除百病。捣烂杏仁一石,以好酒二石,研滤取汁一石五斗,入白
蜜一斗五升搅匀,封于新瓮中,勿泄气。三十日看酒上酥出,即掠取纳瓷器中贮之。取其酒
滓团如梨大,置空屋中,作格安之。候成饴脯状,旦服一枚,以前酒下。
藏器曰∶杏酪服之,润五脏,去痰嗽。生、熟吃俱可,若半生半熟服之杀人。
又法宗 曰∶治肺燥喘热,大肠秘,润五脏。用杏仁去皮研细,每一升,入水一升半,
捣稠汁。入生蜜四两,甘草一寸,银、石器中慢火熬成稀膏,入酥二两同收。每夜沸汤,点
服一匙。(《衍义》)。
万病丸∶治男妇五劳七伤,一切诸疾。杏仁一斗二升,童子小便煮七次,以蜜四两拌匀,
再以童便五升于碗内重蒸,取出日晒夜露数日。任意嚼食,即愈。
补肺丸,治咳嗽。用杏仁二大升(山中者不用,去双仁者),以童子小便二斗浸之,春

七日,秋冬二七日,连皮尖于砂盆中研滤取汁,煮令鱼眼沸,候软如面糊即成。以粗布摊曝
之,可丸即丸服之。食前后总须服三、五十丸,茶、酒任下。忌白水粥。(刘禹锡《传信方》)。
咳嗽寒热,旦夕加重,少喜多嗔,面色不润,忽进忽退,积渐少食,脉弦紧者∶杏仁半斤去
皮尖,童子小便二斗浸七日,漉出温水淘洗,砂盆内研如泥,以小便三升煎如膏。每服一钱,
熟水下。妇人室女服之,尤妙。(《千金方》)。
久患肺气,喘急至咳。甚者不过二剂,永瘥∶杏仁去皮尖二两,童子小便浸,一日一换,
夏月三、四换,满半月取出,焙干研细。每服一枣大,薄荷一叶,蜜一鸡头大,水一钟,煎
七分,食后温服。忌腥物。(《胜金方》)。
咳逆上气,不拘大人小儿∶以杏仁三升去皮尖,炒黄研膏,入蜜一升,杵熟。每食前含
之,咽汁。(《千金》)。
上气喘急∶杏仁、桃仁各半两,去皮尖炒研,用水调生面和,丸梧子大。每服十丸,姜、
蜜汤下,微利为度。(《圣济总录》)。
喘促浮肿,小便淋沥∶用杏仁一两,去皮尖熬研,和米煮粥,空心吃二合妙。(《心镜》)。
头面风肿∶杏仁捣膏,鸡子黄和杵,涂帛上,浓裹之。干则又涂,不过七、八次愈也。
(《千金方》)。
风虚头痛欲破者∶杏仁去皮尖,晒干研末,水九升研滤汁,煎如麻腐状,取和羹粥食。
七日后大汗出,诸风渐减。此法神妙,可深秘之。慎风、冷、猪、鸡、鱼、蒜、醋。(《千
金方》)。
头面诸风,眼 鼻塞,眼出冷泪∶用杏仁三升研细,水煮四、五沸,洗头。待冷汗尽,
三度愈。(《千金》)。
偏风不遂,失音不语∶生吞杏仁七枚,不去皮尖,逐日加至七七枚,周而复始。食后仍
饮竹沥,以瘥为度。(《外台秘要》)。
破伤风肿∶杏仁杵膏浓涂上,然烛遥炙之。(《千金方》)。
金疮中风,角弓反张∶用杏仁杵碎,蒸令气溜,绞脂服一小升,兼摩疮上良。(《必效方》)。
温病食劳∶杏仁五两,酢二升,煎取一升,服之取汗瘥。(《类要》)。
心腹结气∶杏仁、桂枝、橘皮、诃黎勒皮等分,为丸。每服三十丸,白汤下。无忌。(孟
诜《食疗》)。
喉痹痰嗽∶杏仁(去皮熬黄)三分,和桂末一分,研泥,裹含之,咽汁。(陈藏器《本
草》)。
喉热生疮∶方同上。
卒失音声∶方同上。(文潞公《药准》)。
肺病咯血∶杏仁四十个,以黄蜡炒黄,研入青黛一钱,作饼。用柿饼一个,破开包药,
湿纸裹煨熟食之,取效。(丹溪方)。
卒不小便∶杏仁二七枚,去皮尖,炒黄研末,米饮服之。(《古今录验》方)。
血崩不止∶诸药不效,服此立止。用甜杏仁上黄皮,烧存性,为末。每服三钱,空心热
酒服。(《保寿堂方》)。
五痔下血∶杏仁去皮尖及双仁者,水三升,研滤汁,煎减半,同米煮粥食之。(《食医
心镜》)。
谷道 痛肿痒∶杏仁杵膏,频频敷之。(《肘后方》)。
阴疮烂痛∶杏仁烧黑研成膏,时时敷之。(《钤方》)。
产门虫疽,痛痒不可忍∶用杏仁去皮烧存性,杵烂绵裹,纳入阴中,取效。(孟诜《食
疗本草》)。
身面疣目∶杏仁烧黑研膏,擦破,日日涂之。(《千金方》)。
面上 ∶杏仁去皮,捣和鸡子白。夜涂之,旦以暖酒洗去。(孟诜《食疗》)。
两颊赤痒,其状如痱,名头面风。以杏仁频频揩之。内服消风散。(《证治要诀》)。
耳卒聋闭∶杏仁七枚,去皮拍碎,分作三分,以绵裹之,着盐如小豆许,以器盛于饭上
蒸熟。令病患侧卧,以一裹捻油滴耳中。良久又以一裹滴之,取效。(《外台》)。
耳出脓汁∶杏仁炒黑,捣膏绵裹纳入,日三、四易之妙。(《梅师方》)。
鼻中生疮∶杏仁研末,乳汁和敷。(《千金方》)。
疳疮蚀鼻∶杏仁烧,压取油敷之。(《千金方》)。
牙齿虫 ∶杏仁烧存性,研膏发裹,纳虫孔中。杀虫去风,其痛便止。重者不过再上。
(《本草拾遗》)。
牙龈痒痛∶杏仁一百枚,去皮尖,两仁,以盐方寸匕,水一升,煮令汁出,含漱吐之。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