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本草纲目

_112 李时珍(明)
方》)
头疮生蛆,头皮内时有蛆出∶以刀切破,挤丝瓜叶汁搽之。蛆出尽,绝根。(小山《怪
证方》)。
汤火伤灼∶丝瓜叶焙研,入辰粉一钱,蜜调搽之。生者捣敷。一日即好也。(《海上名方》)。
鱼脐疔疮∶丝瓜叶(即虞刺叶也)、连须葱白、韭菜等分,同入石钵内,研烂取汁,以
热酒和服。以渣贴腋下,病在左手贴左腋,右手贴右腋;病在左脚贴左胯,右脚,贴右胯;
在中贴心、脐。用帛缚住,候肉下红线处皆白则散矣。如有潮热,亦用此法。却令人抱住,
恐其颤倒则难救矣。(危氏《得效方》)。
刀疮神药∶古锻石、新锻石、丝瓜根叶(初种放两叶者)、韭菜根各等分,捣一千下作
饼,阴干为末,擦之。止血定痛生肌,如神效。侍御苏海峰所传。(董炳《集验方》)
\x藤根\x
【气味】同叶。
【主治】齿 脑漏,杀虫解毒(时珍)。
【附方】新八。
预解痘毒∶五六月取丝瓜蔓上卷须阴干,至正月初一日子时,用二两半煎汤(父母只令
一人知),温浴小儿身面上下,以去胎毒,永不出痘,纵出亦少也。(《体仁汇编》)。
诸疮久溃∶丝瓜老根熬水扫之,大凉即愈。(《应验方》)。
喉风肿痛∶丝瓜根,以瓦瓶盛水浸,饮之。(《海上名方》)。
脑崩流汁,鼻中时时流臭黄水,脑痛,名控脑砂,有虫食脑中也∶用丝瓜藤近根三、五
尺,烧存性。每服一钱,温酒下,以愈为度。(《医学正传》)。
牙宣露痛《海上妙方》∶用丝瓜藤阴干,临时火 存性,研搽即止,最妙。《惠生堂方》∶
用丝瓜藤一握,川椒一撮,灯心一把,水煎浓汁,漱吐,其痛立住如神。咽喉骨鲠∶七月七
日,取丝瓜根阴干,烧存性。每服二钱,以原鲠物煮汤服之。(笔峰《杂兴》)。
腰痛不止∶丝瓜根烧存性,为末。每温酒服二钱,神效甚捷。(邓笔峰《杂兴》)。
【附录】天罗勒(《拾遗》)。藏器曰∶生江南平地。主溪毒, 碎敷之。
时珍曰∶陈氏注此不详。又江南呼丝瓜为天罗,疑即此物,然无的据,姑附之。
<目录>菜部二十八卷\菜之三
<篇名>苦瓜
内容:(《救荒》)
【释名】锦荔枝(《救荒》)、癞葡萄。
时珍曰∶苦以味名。瓜及荔枝、葡萄,皆以实及茎、叶相似得名。
【集解】周定王曰∶锦荔枝即癞葡萄,蔓延草木。茎长七、八尺,茎有毛涩。叶似野葡
萄,而花又开黄花。实大如鸡子,有皱纹,似荔枝。
时珍曰∶苦瓜原出南番,今闽、广皆种之。五月下子,生苗引蔓,茎叶卷须,并如葡萄
而小。七、八月开小黄花,五瓣如碗形。结瓜长者四、五寸,短者二、三寸,青色,皮上痱
如癞及荔枝壳状,熟则黄色自裂,内有红瓤裹子。瓤味甘可食。其子形扁如瓜子,亦有痱
。南人以青皮煮肉及盐酱充蔬,苦涩有青气。按∶费信《星槎胜览》云∶苏门答剌国一等
瓜,皮若荔枝,未剖时甚臭如烂蒜,剖开如囊,味如酥,香甜可口。疑此即苦瓜也。
\x瓜\x
【气味】苦,寒,无毒。
【主治】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时珍《生生编》)。
\x子\x
【气味】苦、甘,无毒。
【主治】益气壮阳(时珍)。
<目录>菜部二十八卷
<篇名>菜之四
内容:(水菜类六种)。
<目录>菜部二十八卷\菜之四
<篇名>紫菜
内容:(《食疗》)
【释名】紫 (音软)。
【集解】诜曰∶紫菜生南海中,附石。正青色,取而干之则紫色。
时珍曰∶闽、越海边悉有之。大叶而薄。彼人 成饼状,晒干货之,其色正紫,亦石衣
之属也。
【气味】甘,寒,无毒。
藏器曰∶多食令人腹痛发气,吐白沫。饮热醋少许,即消。
【主治】热气烦塞咽喉,煮汁饮之(孟诜)。病瘿瘤香港脚者,宜食之(时珍)。
【发明】震亨曰∶凡瘿结积块之疾,宜常食紫菜,乃咸能软坚之义。
<目录>菜部二十八卷\菜之四
<篇名>石
内容:(《拾遗》)
【校正】自草部移入此。
【集解】藏器曰∶石 生南海,附石而生。似紫菜,色青。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下水,利小便(藏器)。主风秘不通,五膈气,并脐下结气,煮汁饮之。胡人
用治疳疾(李 )。
<目录>菜部二十八卷\菜之四
<篇名>石花菜
内容:(《食鉴》)
【释名】琼枝。
时珍曰∶并以形名也。
【集解】时珍曰∶石花菜生南海沙石间。高二、三寸,状如珊瑚,
有红、白二色,枝上
有细齿。以沸汤泡去砂屑,沃以姜、醋,食之甚脆。其根埋沙中,可再生枝
也。一种稍粗而
似鸡爪者,谓之鸡脚菜,味更佳。二物久浸皆化成胶冻也。郭璞《海赋》所谓水物则玉珧海
月,土肉石华,即此物也。
【气味】甘、咸,大寒,滑,无毒。
【主治】去上焦浮热,发下部虚寒(宁原)。
<目录>菜部二十八卷\菜之四
<篇名>鹿角菜
内容:(《食性》)
【释名】猴葵。
时珍曰∶按∶沈怀远《南越志》云∶猴葵一名鹿角。盖鹿角以形名,猴葵因其性
滑也。
【集解】士良曰∶鹿角菜生海州、登、莱、沂、密诸处海中。
时珍曰∶鹿角菜,生东南海中石崖间。长三、四寸,大如铁线,分丫如鹿角状,紫黄色
。土人采曝,货为海错。以水洗醋拌,则胀起如新,味极滑美。若久浸则化如胶状,女人用
以梳发,粘而不乱。
【气味】甘,大寒,滑,无毒。
诜曰∶微毒。丈夫不可久食,发痼疾,损腰肾、经络、血气,令人脚冷痹,少颜色。
【主治】下热风气,疗小儿骨蒸热劳。服丹石人食之,能下石力(士良)。解面热(大
明)。
<目录>菜部二十八卷\菜之四
<篇名>龙须菜
内容:(《纲目》)
【集解】时珍曰∶龙须菜生东南海边石上。丛生无枝,叶状如柳,
根须长者尺余,白色。
以醋浸食之,和肉蒸食亦佳。《博物志》一种石发似指此物,与石衣之石发同名
也。
【气味】甘,寒,无毒。
【主治】瘿结热气,利小便(时珍)。
<目录>菜部二十八卷\菜之四
<篇名>睡菜
内容:(《纲目》)
【释名】瞑菜(瞑音眠)绰菜、醉草
、懒妇箴(《记事珠》。未详)。
【集解】时珍曰∶按∶稽含《南方草木状》云∶绰菜夏生池沼间。
叶类
慈菇,根如藕条。南海人食之,令人思睡,呼为瞑菜。段公路《北户录》云∶睡菜
五、六
月生田塘中。土人采根为盐菹,食之好睡。郭宪《洞冥记》有却睡草,食之令人
不睡,
与此相反也。珍按∶苦菜、龙葵皆能使人不睡。却睡之草,其此类乎?
【气味】甘、微苦,寒,无毒。
【主治】心膈邪热不得眠(时珍)。
<目录>菜部二十八卷
<篇名>菜之五
内容:(芝 类一十五种)
<目录>菜部二十八卷\菜之五
<篇名>芝
内容:(《本经》上品)
【校正】并入《本经》青、赤、黄、白、黑、紫六芝。
【释名】 (音囚)。
时珍曰∶芝本作之,篆文象草生地上之形。后人借之字为语辞,遂加草以别之也。《尔
雅》云∶ ,芝也。注云∶一岁三华瑞草。或曰生于刚处曰菌,生于柔处曰芝。昔四皓采芝,
群仙服食,则芝亦菌属可食者,故移入菜部。
【集解】《别录》曰∶青芝生泰山,赤芝生霍山,黄芝生嵩山,白芝生华山,黑芝生常
山,紫芝生高夏山谷。六芝皆六月、八月采。
弘景曰∶南岳本是衡山,汉武帝始以小霍山代之,此赤芝当生衡山也。郡县无高夏名,
恐是山名也。此六芝皆仙草之类,俗所稀见,族类甚多,形色 异,并载《芝草图》中。今
俗所用紫芝,乃是朽木株上所生,状如木 ,名为紫芝,止疗痔,不宜合诸补丸药也
。凡得芝草,便正尔食之,无余节度,故皆不云服法也。
恭曰∶《五芝经》云∶皆以五色生于五岳。诸方所献,白芝未必华山,黑芝又非常岳。
且多黄、白,稀有黑、青者。然紫芝最多,非五芝类。但芝自难得,纵获一、二,岂得终久
服耶?
禹锡曰∶王充《论衡》云∶芝生于土。土气和,故芝草生。《瑞命记》云∶王者仁慈,
则芝草生。是也。
时珍曰∶芝类甚多,亦有花实者。《本草》惟以六芝标名,然其种属不可不识。
《神农经》云∶山川云雨、四时五行、阴阳昼夜之精,以生五色神芝,为圣王休祥。《瑞
应图》云∶芝草常以六月生,春青夏紫,秋白冬黑。葛洪《抱朴子》云∶芝有石芝、木芝、
草芝、肉芝、菌芝,凡数百种也。石芝石象,生于海隅石山岛屿之涯。肉芝状如肉,附于大
石,头尾具有,乃生物也。赤者如珊瑚,白者如截肪,黑者如泽漆,青者如翠羽,黄者如紫
金,皆光明洞彻如坚冰也。大者十余斤,小者三、四斤。凡求芝草,入名山,必以三月、九
月,乃山开出神药之月。必以天辅时,出三奇吉门,到山须六阴之日,明堂之时。带灵宝符,
牵白犬,抱白鸡,包白盐一斗,及开山符檄,着大石上。执吴唐草一把入山,山神喜,必得
见芝。须禹步往采。以王相专和、支干相生之日,刻以骨刀,阴干为末服,乃有功效。若人
不至精久斋,行秽德薄,又不晓入山之术,虽得其图,鬼神不以与,人终不可得见也。曰菌
芝,生深山之中,大木之下,泉水之侧。其状或如宫室,如龙虎,如车马,如飞鸟,五色无
常。凡百二十种,自有图也。曰木威喜芝,乃松脂沦地,千年化为茯苓,万岁其上生小木,
状似莲花,夜视有光,持之甚滑,烧之不焦,带之辟兵,服之神仙。曰飞节芝,三千岁老松
上,皮中有脂,状如龙形,服之长生。曰木渠芝,寄生大木上,状如莲花,九茎一丛,味甘
而辛。曰黄柏芝,生于千岁黄柏根下,有细根如缕,服之地仙。曰建木芝,生于都广,其皮
如缨蛇,其实如鸾鸟。曰参成芝,赤色有光,扣其枝叶,如金石之音。曰樊桃芝,其木如升
龙,其花叶如丹萝,其实如翠鸟,并可服食。曰千岁芝,生枯木下,根如坐人,刻之有血,
血涂二足,可行水隐形,又可治病。以上皆木芝也。曰独摇芝,无风自动,其茎大如手指,
叶似苋,根有大魁如斗,周绕有细子十二枚绕之,相去丈许,生高山深谷,服之神仙。曰牛
角芝,生虎寿山及吴陵上,状似葱而特出如牛角,长三、四尺,青色。曰龙仙芝,似升龙相
负之形。曰紫珠芝,茎黄叶赤,实如李而紫色。曰白符芝,似梅,大雪而花,季冬而实。
曰朱草芝九曲三叶,叶有实也,其茎如针。曰五德芝,状似楼殿,五色各具,方茎紫气。
以上皆草芝也,有百二十种,人得服之神仙。曰玉脂芝,生于有玉之山,状似鸟兽,色无常
彩,多似山水苍玉,亦如鲜明水晶。曰七明九光芝,生于临水石崖之间,状如盘碗,有茎
蒂连缀之,此芝有七孔者名七明,九孔者名九光,,夜见其光,食至七枚,七孔洞彻,一名
萤火芝。曰石蜜芝,生少室石户中石上,终难得。曰石桂芝,生石穴中,似桂树,乃石也,
光明味辛。曰石脑芝、石中黄,皆石芝类也。千岁燕、千岁蝙蝠、千岁龟、万岁蟾蜍、山中
见小人,皆肉芝类也,凡百二十种。又按∶《采芝图》云∶凤凰芝,生名山金玉间,服食一
年,与凤凰俱也。曰燕胎芝,形如葵,紫色,有燕象。曰黑云芝,生山谷之阴,黑盖赤理黑
茎,味咸苦。又有五色龙芝、五方芝、天芝、地芝、人芝、山芝、土芝、石芝、金芝、水芝、
火芝、雷芝、甘露芝、青云芝、云气芝、白虎芝、车马芝、太一芝等,名状不一。张华《博
物志》云∶名山生神芝不死之草。上芝为车马,中芝人形,下芝六畜形。又按∶段成式《酉
阳杂俎》云∶屋柱无故生芝者,白主丧,赤主血,黑主贼,黄主喜;形如人面者亡财,如牛
马者远役,如龟蛇者蚕耗。时珍尝疑∶芝乃腐朽余气所生,正如人生瘤赘,而古今皆以为瑞
草,又云服食可仙,诚为迂谬。近读成式之言,始知先得我所欲言,其揆一也。又方士以木
积湿处,用药敷之,即生五色芝。嘉靖中王金尝生以献世宗。此昔人所未言者,不可不知。
<目录>菜部二十八卷\菜之五
<篇名>青芝一名龙芝
内容:(《本经》)
【气味】酸,平,无毒。
时珍曰∶五色之芝,配以五行之味,盖亦据理而已,未必其味便随五色也。即如五畜以
羊属火,五果以杏配心,皆云味苦之义。
之才曰∶青、赤、黄、白、黑、紫六芝,并以薯蓣为之使,得发良,得麻子仁、白瓜子
、牡桂甚益人,恶常山,畏扁青、茵陈蒿。
【主治】明目,补肝气,安精魂,仁恕。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
(《本经》)。不忘强志(《唐本》)。
<目录>菜部二十八卷\菜之五
<篇名>赤芝一名丹芝
内容:(《本经》)
【气味】苦,平,无毒。
【主治】胸中结,益心气,补中,增智慧,不忘。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
《本经》)。
<目录>菜部二十八卷\菜之五
<篇名>黄芝一名金芝
内容:(《本经》)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心腹五邪,益脾气,安神,忠信和乐。
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本经》)。
<目录>菜部二十八卷\菜之五
<篇名>白芝一名玉芝、素芝
内容:(《本经》)
【气味】辛,平,无毒。
【主治】咳逆上气,益肺气,通利口鼻,强志意,勇悍,安魄。久食,轻身不老,延年
神仙(《本经》)。
<目录>菜部二十八卷\菜之五
<篇名>黑芝一名玄芝
内容:(《本经》)
【气味】咸,平,无毒。
【主治】癃,利水道,益肾气,通九窍,聪察。久服,轻身不老,延年神仙(《本经》)。
<目录>菜部二十八卷\菜之五
<篇名>紫芝一名木芝
内容:(《本经》)
【气味】甘,温,无毒。
甄权曰∶平。
【主治】耳聋,利关节,保神,益精气,坚筋骨,好颜色。久服,轻身不老延年(《本
经》)。疗虚劳,治痔(时珍)。
【附方】新一。
紫芝丸∶治虚劳短气,胸胁苦伤,手足逆冷,或时烦躁口干,目视 ,腹内时痛,不
思饮食,此药安神保精也∶紫芝一两半,山芋(焙)、天雄(炮去皮)、柏子仁(炒)、巴戟
天(去心)、白茯苓(去皮)、枳实(去瓤麸炒)各三钱五分,生地黄(焙)、麦门冬(去心
焙)、五味子(炒)、半夏(制炒)、附子(炒去皮)、牡丹皮、人参各七钱五分,远志(
去心)、蓼实各二钱五分,瓜子仁(炒)、泽泻各五钱,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十五丸,
渐至三十丸,温酒下,日三服。(《圣济总录》)
<目录>菜部二十八卷\菜之五
<篇名>木耳
内容:(《本经》中品)
【校正】自桑根白皮条分出。
【释名】木 (而、软二音)。木菌(窘、卷二音)。木 (音纵)。
树鸡(韩语)、木蛾。
时珍曰∶木耳生于朽木之上,无枝叶,乃湿热余气所生。曰耳曰蛾,象形也。曰 ,以
软湿者佳也。曰鸡曰 ,因味似也。南楚人谓鸡为 。曰菌,犹 也,亦象形也。 乃贝子
之名。
或曰∶地生为菌,木生为蛾。北人曰蛾,南人曰蕈。
【集解】《别录》曰∶五木耳生犍为山谷。六月多雨时采,即曝干。
弘景曰∶此云五木耳,而不显言是何木。惟老桑树生桑耳,有青、黄、赤、白者。软湿
者人采以作菹,无复药用。
恭曰∶桑、槐、楮、榆、柳,此为五木耳。软者并堪啖。楮耳人常食,槐耳疗痔。煮浆
粥安诸木上,以草覆之,即生蕈尔。
时珍曰∶木耳各木皆生,其良毒亦必随木性,不可不审。然今货者,亦多杂木,惟桑、
柳、楮、榆之耳为多云。
【气味】甘,平,有小毒。
权曰∶蕈耳,古槐、桑树上者良,柘木者次之。其余树上,多动风气,发痼疾,令人肋
下急,损经络背膊,闷人。
藏器曰∶木耳,恶蛇、虫从下过者,有毒。枫木上生者,令人笑不止。采归色变者有
毒,夜视有光者、欲烂不生虫者并有毒,并生捣冬瓜蔓汁解之。
时珍曰∶按∶张仲景云∶木耳赤色及仰生者,并不可食。
【主治】益气不饥,轻身强志(《本经》)。断谷治痔(时珍)。
【发明】颖曰∶一人患痔,诸药不效,用木耳煮羹食之而愈,极验。
时珍曰∶按∶《生生编》云∶柳蛾补胃,木耳衰精。言老柳之蛾能补胃理气。木耳乃朽
木所生,得一阴之气,故有衰精冷肾之害也。
【附方】新六。
眼流冷泪∶木耳一两(烧存性),木贼一两,为末。每服二钱,以清米泔煎服。(《惠济
方》)。
血注脚疮∶桑耳、楮耳、牛屎菰各五钱,胎发灰(男用女,女用男)三钱,研末,油和
涂之,或干涂之。(《奇效良方》)。
崩中漏下∶木耳半斤,炒见烟,为末,每服二钱一分,头发灰三分,共二钱四分,以应
二十四气。好酒调服,出汗。(孙氏《集效方》)
新久泄痢∶干木耳一两(炒),鹿角胶二钱半(炒),为末。每服三钱,温酒调下,日二。
(《御药院方》)。
血痢下血∶木耳(炒研)五钱,酒服即可。亦用井花水服。或以水煮盐、醋食之,以汁
送下。(《普济方》)。
一切牙痛∶木耳、荆芥等分,煎汤频漱。(《普济方》)
\x桑耳\x
【释名】桑 (《唐本》)、桑蛾(《宋本》)、桑鸡(《纲目》)、桑黄(《药性》)、
桑臣(《药性》)、桑上寄生。
弘景曰∶断谷方∶桑 又呼为桑上寄生。名同物异也。
时珍曰∶桑 以下皆软耳之名,桑黄以下皆硬菰之名,其功性则一也。
【气味】甘,平,有毒。
诜曰∶寒,无毒。
大明曰∶温,微毒。
权曰∶桑、槐耳∶甘、辛,平,无毒。
【主治】黑者,主女人漏下赤白汁,血病症瘕积聚,阴痛,阴阳寒热,无子(《本经》)。
疗月水不调。其黄熟陈白者,止久泄,益气不饥。其金色者,治癖饮积聚,腹痛金疮(《别
录》)。治女子崩中带下,月闭血凝,产后血凝,男子 癖(甄权)。止血衄,肠风泻血,妇
人心腹痛(大明)。利五脏,宣肠胃气,排毒瓦斯。压丹石人发热,和葱、豉作羹食(孟诜)。
【附方】旧三,新十一。
少小鼻衄,小劳辄出∶桑耳熬焦捣末,每发时,以杏仁大塞鼻中,数度即可断。(《肘
后方》)。
五痔下血∶桑耳作羹,空心饱食,三日一作。待孔卒痛如鸟啄状,取大、小豆各一升合
捣,作两囊蒸之,及热,更互坐之,即瘥。(《外台》)。
脱肛泻血不止∶用桑黄一两,熟附子一两,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米饮下二十丸。(《圣
惠》)。
血淋疼痛∶桑黄、槲白皮各二钱,水煎服,日一次。(《圣惠方》)。
月水不断,肉色黄瘦,血竭暂止,数日复发,小劳辄剧,久疾失治者,皆可服之∶桑黄
焙研,每服二钱,食前热酒下,日二服。(《普济方》)。
崩中漏下∶桑耳炒黑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取效。(《千金方》)。
赤白带下∶桑耳切碎,酒煎服。(苏颂《图经》)。
遗尿且涩∶桑耳为末,每酒下方寸匕,日三服。(《圣济总录》)。
留饮宿食∶桑耳二两,巴豆一两(去皮),五升米下蒸过,和枣膏捣丸麻子大。每服一、
二丸,取利止。(《范汪方》)。
心下急痛∶桑耳烧存性,热酒服二钱。(《集简方》)。
瘰 溃烂∶桑黄菰五钱,水红豆一两,百草霜三钱,青苔二钱,片脑一分,为末,鸡子
白调敷,以车前、艾叶、桑皮煎汤洗之。(《纂要奇方》)。
咽喉痹痛∶五月五日,收桑上木耳,白如鱼鳞者,临时捣碎,绵包弹子大,蜜汤浸,含
之立效。(《便民方》)。
面上黑斑∶桑耳焙研,每食后热汤服一钱,一月愈。(《摘玄方》)。
足趾肉刺∶先以汤浸,刮去一层,用黑木耳贴之,自消烂不痛。(《近
效方》)。
\x槐耳\x
【释名】槐 (《唐本》)、槐菌
(《唐本》)、槐鸡(《蜀本》)、赤鸡
(《纲目》)、槐蛾。
恭曰∶此槐树上菌也。当取坚如桑耳者。
权曰∶煮浆粥安槐木上,草覆之,即生蕈耳。
【气味】苦、辛,平,无毒。
【主治】五痔脱肛,下血心痛,妇人阴中疮痛(苏恭)。治风破血,
益力(甄权)。
【附方】旧三,新三。
肠痔下血∶槐树上木耳,为末。饮服方寸匕,日三服。(《肘后方》)。
崩中下血,不问年月远近∶用槐耳烧存性,为末。每服方寸匕,温酒下
。(《产宝》方)。
产后血疼,欲死者∶槐鸡半两为末,酒浓煎饮服,立愈。(《妇人良
方》)。
蛔虫心痛∶槐木耳烧存性,为末,水服枣许。若不止,饮热水一升,蛔虫立出。(张文
仲《备急方》)。
月水不断,劳损黄瘦,暂止复发,小劳辄剧者∶槐蛾(炒黄)、赤石脂各一两,为末,

前热酒服二钱。桑黄亦可。(《圣惠方》)。
脏毒下血∶槐耳(烧)二两,干漆(烧)一两,为末。每服一钱,温酒下。
(《圣济总录》)
\x榆耳\x
八月采之。
【主治】令人不饥(时珍)。
【附方】新一。
服食方《淮南万毕术》云∶八月榆 ,以美酒渍曝,同青粱米、紫苋实蒸熟为末。每服
三指撮,酒下,令人辟谷不饥。
\x柳耳\x
【主治】补胃理气(时珍)。
【附方】新一。
反胃吐痰∶柳树蕈五、七个,煎汤服即愈。(《活人心统》)
\x柘耳\x
【释名】柘黄。
【主治】肺痈咳唾脓血腥臭,不问脓成未成。用一两研末,同百齿霜二钱,糊丸梧子大
。米饮下三十丸,效甚捷(时珍)。
\x杨栌耳\x
藏器曰∶出南山。
【气味】平,无毒。
【主治】老血结块,破血止血,煮服之(藏器)。
<目录>菜部二十八卷\菜之五
<篇名>杉菌
内容:(宋《图经》)
【集解】颂曰∶杉菌出宜州。生积年杉木上,状若菌。采无时。
【气味】甘、辛,微温,无毒。
【主治】心脾气疼,及暴心痛(苏颂)。
<目录>菜部二十八卷\菜之五
<篇名>皂荚蕈
内容:(《纲目》)
【集解】时珍曰∶生皂荚树上木耳也。不可食。采得焙干备用。
【气味】辛,有毒。
【主治】积垢作痛,泡汤饮之,微泄效。未已再服。又治肿毒初起,磨醋涂
之,良(时珍)。
【附方】新一。
肠风泻血∶皂角树上蕈,瓦焙为末。每服一钱,温酒下。(许学士《本事方》)
<目录>菜部二十八卷\菜之五
<篇名>香蕈
内容:(《日用》)
【释名】时珍曰∶蕈从覃。覃,延也。蕈味隽永,有覃延之意。
【集解】瑞曰∶蕈生桐、柳、枳 木上。紫色者名香蕈,白色者名肉蕈,皆因湿气熏蒸
而成。生山僻处者,有毒杀人。
颖曰∶香蕈生深山烂枫木上。小于菌而薄,黄黑色,味甚香美,最为佳品。
时珍曰∶蕈品不一。宋人陈仁玉着《菌谱》甚详。今录其略于此云∶芝、菌,皆气茁也
。自商山茹芝,而五台天花,亦甲群汇。仙居介乎天台、括苍之间,丛山入天,仙灵所宫,
爰产异菌。林居岩栖者,左右 之,乃藜苋之至腴。近或以羞王公、登玉食矣。
一曰合蕈,又名台蕈,生台之韦羌山。寒极雪收,春气欲动,土松芽活,此菌候也。其
质外褐色,肌理玉洁,芳香韵味,一发釜鬲,闻于百步。山人曝干以售,香味减于生者。他
山虽产,其柄高而香劣,不及矣。二曰稠膏蕈,生孟溪诸山。秋中雨零露浸,酿山膏木腴,
发为菌花。生绝顶树杪,初如蕊珠,圆莹类轻酥滴乳,浅黄白色,味尤甘。已乃张伞大若掌,
味顿渝矣。春时亦生而膏液少。食之之法,下鼎似沸,漉起参和众味,而特全于酒。切勿搅
动,则涎腥不可食矣。亦可蒸熟致远。三曰松蕈,生松阴,采无时。凡物松出,无不可爱者。
四曰麦蕈,生溪边沙壤中。味殊美,绝类蘑菰。五曰玉蕈,初寒时生,洁皙可爱。作羹微
韧。俗名寒蒲蕈。六曰黄蕈,丛生山中。黄色,俗名黄缵蕈,又名黄 。七曰紫蕈,赭紫色,
产山中,为下品。八曰四季蕈,生林木中,味甘而肌理粗峭。九曰鹅膏蕈,生高山中,状类
鹅子,久而伞开。味殊甘滑,不减稠膏。然与杜蕈相乱,不可不慎。杜蕈,土菌也。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益气不饥,治风破血(吴瑞)。松蕈∶治溲浊不禁,食之有效(《菌谱》)。
<目录>菜部二十八卷\菜之五
<篇名>葛花菜
内容:(《纲目》)
【释名】葛乳。
时珍曰∶诸名山皆有之,惟太和山采取,云乃葛之精华也。秋霜浮空,如芝、菌涌生地
上,其色赤脆,盖蕈类也。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