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本草纲目

_105 李时珍(明)
消肿散结,治产难、产后心腹诸疾,赤丹热肿,金疮血痔(时珍)。
【发明】时珍曰∶芸苔菜子、叶同功。其味辛气温,能温能散。其用长于行血滞,破结
气。故古方消肿散结,治产后一切心腹气血痛,诸游风丹毒热肿疮痔诸药咸用之。经水行后,
加入四物汤服之,云能断产。又治小儿惊风,贴其顶囟,则引气上出也。《妇人方》治产难
歌云∶黄金花结粟米实,细研酒下十五粒。灵丹功效妙如神,难产之时能救急。
【附方】新十二。
芸苔散∶治产后恶露不下,血结冲心刺痛。将来才遇冒寒踏冷,其血必往来心腹间,刺
痛不可忍,谓之血母。并治产后心腹诸疾。产后三日,不可无此。用芸苔子(炒)、当归、
桂心、赤芍药等分。每酒服二钱,赶下恶物。(杨氏《产乳》)。
产后血晕∶芸苔子、生地黄等分,为末。每服三钱,姜七片,酒、水各半盏,童便半盏,
煎七分,温服即苏。(温隐居《海上仙方》)
补血破气∶追气丸∶治妇人血刺,小腹痛不可忍。亦可常服,补血虚、
破气块甚效。用芸苔子(微炒)、桂心各一两,高良姜半两,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淡
醋汤下五丸。(沈存中《灵苑方》)。
肠风脏毒下血∶芸苔子生用,甘草炙,为末。每服二钱,水煎服之。(《圣惠方》)。
头风作痛∶芸苔子一分,大黄三分,为末, 鼻。
风热牙痛∶芸苔子、白芥子、角茴香等分,为末。 鼻,左 右,右 左。(《圣惠》)。
小儿天钓∶芸苔子、生乌头(去皮、尖)各二钱,为末。每用一钱,水调涂顶上。名涂
顶散。(《圣济总录》)。
风疮不愈∶陈菜子油,同穿山甲末熬成膏,涂之即愈。(《摄生众妙方》)。
热疖肿毒∶芸苔子、狗头骨等分,为末,醋和敷之。(《千金方》)。
伤损接骨∶芸苔子一两,小黄米(炒)二合,龙骨少许,为末,醋调成膏,摊纸上贴之。
(《乾坤秘韫》)。
汤火伤灼∶菜子油调蚯蚓屎,搽之。(杨起《简便单方》)。
蜈蚣螫伤∶菜子油倾地上,擦地上油掺之即好。勿令四眼人见。(陆氏《积德堂方》)
<目录>菜部第二十六卷\菜之一
<篇名>菘
内容:(《别录》上品)
【释名】白菜
时珍曰∶按∶陆佃《埤雅》云∶菘性凌冬晚凋,四时常见,有松之操,故曰菘。
今俗谓之白菜,其色青白也。
【集解】弘景曰∶菘有数种,犹是一类,只论其美与不美,菜中最为常食。
宗 曰∶菘叶如芜菁,绿色差淡,其味微苦,叶嫩稍阔。
颂曰∶扬州一种菘叶,圆而大,或若 ,啖之无渣,绝胜他土者,疑即牛肚菘也。
时珍曰∶菘(即今人呼为白菜者)有二种∶一种茎圆浓微青,一种茎扁薄而白。其叶皆

青白色。燕、赵、辽阳、扬州所种者,最肥大而浓,一本有重十余斤者。南方之菘畦内过冬,
北方者多入窖内。燕京圃人又以马粪入窖壅培,不见风日,长出苗叶皆嫩黄色,脆美无滓,
谓之黄芽菜,豪贵以为嘉品,盖亦仿韭黄之法也。菘子如芸苔子而色灰黑,八月以后种之。
二月开黄花,如芥花,四瓣。三月结角,亦如芥。其菜作菹食尤良,不宜蒸晒。
【正误】
恭曰∶菘有三种∶牛肚菘叶最大浓,味甘;紫菘叶薄细,味少苦;白菘似蔓荆也。菘菜
不生北土。有人将子北种,初一年即半为芜菁,二年菘种都绝;将芜菁子南种,亦二年都变。
土地所宜如此。
颂曰∶菘,今南北皆有之。与蔓荆相类,梗长叶不光者为芜菁,梗短叶阔浓而肥腴者
为菘。旧说北土无菘,今京洛种菘都类南种,但肥浓差不及尔。
机曰∶蔓荆、菘菜恐是一种。但在南土,叶高而大者为菘,秋冬有之;在北土,叶短
而小者为蔓荆,春夏有之。
时珍曰∶白菘,即白菜也。牛肚菘,即最肥大者。紫菘即芦菔也,开紫花,故曰紫菘
。苏恭谓白菘似蔓荆者,误矣。根叶俱不同,而白菘根坚小,不可食。又言南北变种者,盖
指蔓荆、紫菘而言。紫菘根似蔓荆而叶不同,种类亦别。又言北土无菘者,自唐以前或然,
近则白菘、紫菘南北通有。惟南土不种蔓荆,种之亦易生也。苏颂漫为两可之言,汪机妄起
臆断之辨,俱属谬误,今悉正之。
\x茎叶\x
【气味】甘,温,无毒。
大明曰∶凉,微毒。多食发皮肤风瘙痒。
诜曰∶发风冷内虚人不可食,有热人食亦不发病,性冷可知。《本草》言性温,未解其
意。
弘景曰∶性和利人,多食似小冷。张仲景言药中有甘草,食菘即令病不除也。
颂曰∶有小毒不可食多,多则以生姜解之。
瑞曰∶夏至前食,发气动疾。有足疾者忌之。
时珍曰∶气虚胃冷人多食,恶心吐沫,气壮人则相宜。
【主治】通利肠胃,除胸中烦,解酒渴(《别录》)。
消食下气,治瘴气,止热气嗽。冬汁尤佳(萧炳)。和中,利大小便(宁原)。
【附方】旧一,新二。
小儿赤游,行于上下,至心即死∶菘菜捣敷之,即止。(张杰《子母秘录》)。
漆毒生疮∶白菘菜捣烂涂之。
飞丝入目∶白菜揉烂帕包,滴汁三、二点入目,即出。(《普济方》)。
\x子\x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作油,涂头长发,涂刀剑不 (音秀。弘景)。
【附方】旧一。
酒醉不醒∶菘菜子二合细研,井华水一盏调,为二服。(《圣惠方》)
<目录>菜部第二十六卷\菜之一
<篇名>芥
内容:(《别录》上品)
【释名】时珍曰∶按∶王安石《字说》云∶芥者,界也。发汗散气,界我者也。王祯《农
书》云∶其气味辛烈,菜中之介然者,食之有刚介之象,故字从介。
【集解】弘景曰∶芥似菘而有毛,味辣,可生食及作菹。其子可以藏冬瓜。又有莨(音
郎),作菹甚辣。
恭曰∶芥有三种∶叶大子粗者,叶可食,子入药用;叶小子细者,叶不堪食,子但作齑
;又有白芥子,粗大白色,如白粱米,甚辛美,从西戎来。
颂曰∶芥处处有之。有青芥,似菘,有毛,味极辣。紫芥,茎叶纯紫可爱,作齑最美。
有白芥,见本条。其余南芥、旋芥、花芥、石芥之类,皆菜茹之美者,不能悉录。大抵南土
多芥。相传岭南无芜菁,有人携种至彼种之,皆变作芥,地气使然耳。
时珍曰∶芥有数种∶青芥,又名刺芥,似白菘,有柔毛。有大芥,亦名皱叶芥,大叶皱
纹,色尤深绿,味更辛辣。二芥宜入药用。有马芥,叶如青芥。有花芥,叶多缺刻,如萝卜
英。有紫芥,茎叶皆紫如苏。有石芥,低小。皆以八、九月下种。冬月食者,俗呼腊菜;春
月食者,俗呼春菜;四月食者,谓之夏芥。芥心嫩苔,谓之芥蓝,瀹食脆美。其花三月开,
黄色四出。结荚一、二寸。子大如苏子,而色紫味辛,研末泡过为芥酱,以侑肉食,辛香可
爱。《岭南异物志》云∶南土芥高五、六尺,子大如鸡子。此又芥之异者也。
\x茎叶\x
【气味】辛,温,无毒。
诜曰∶煮食动气与风,生食发丹石,不可多食。大叶者良,细叶有毛者害人。
宁原曰∶有疮疡、痔疾、便血者忌之。
思邈曰∶同兔肉食,成恶邪病。同鲫鱼食,发水肿。
【主治】归鼻,除肾经邪气,利九窃,明耳目,安中。久食温中(《别录》)。止咳嗽上
气,除冷气(《日华》)。主咳逆下气,去头面风(孟诜)。通肺豁痰,利膈开胃(时珍)。
【发明】时珍曰∶芥性辛热而散,故能通肺开胃,利气豁痰。久食则积温成热,辛散太
盛,耗人真元,肝木受病,昏人眼目,发人疮痔,而《别录》谓其能明耳目者,盖知暂时之
快,而不知积久之害也。《素问》云∶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此类
是矣。陆佃云∶望梅生津,食芥堕泪,五液之自外至也。慕而涎垂,愧而汗出,五液之自内
生也。
【附方】新四。
牙龈肿烂,出臭水者∶芥菜秆烧存性,研末,频敷之,即愈。
飞丝入目∶青菜汁点之如神。(《摘玄方》)。
漆疮搔痒∶芥菜煎汤,洗之。(《千金方》)。
痔疮肿痛∶芥叶捣饼,频坐之。(谈野翁《经效方》)。
\x子\x
【气味】辛,热,无毒。
时珍曰∶多食昏目动火,泄气伤精。
【主治】归鼻,去一切邪恶疰气,喉痹(弘景)。疰
气发无常处,及射工毒,丸服之,或捣末醋和涂之,随手有验(苏恭)。
治风毒肿及麻痹,醋研敷之。扑损瘀血,腰痛肾冷,和生姜研涂贴之。又治心痛,酒调
服之(《日华》)。研末作酱食,香美,通利五脏(孟诜)。研末水调,涂顶囟,止衄血(吴瑞)。
温中散寒,豁痰利窍,治胃寒吐食,肺寒咳嗽,风冷气痛,口噤唇紧,消散痈肿瘀血(时珍)。
【发明】时珍曰∶芥子,功与菜同。其味辛,其气散,故能利九窍,通经络,治口噤、
耳聋、鼻衄之证,消瘀血、痈肿、痛痹之邪。其性热而温中,故又能利气豁痰,治嗽止
吐,主心腹诸痛。白芥子辛烈更甚,治病尤良。见后本条。
【附方】旧八,新十六。
感寒无汗∶水调芥子末填脐内,以热物隔衣熨之,取汗出妙。(杨起《简便单方》)。
身体麻木∶芥菜子末,醋调涂之。(《济生秘览》)。
中风口噤,舌本缩者∶用芥菜子一升研,入醋二升,煎一升,敷颔颊下,效。(《圣惠方》)。
小儿唇紧∶用马芥子捣汁曝浓,揩破,频涂之。(崔氏《纂要方》)。
喉痹肿痛∶芥子末,水和敷喉下,干即易之。又用辣芥子研末,醋调取汁,点入喉内。
待喉内鸣,却用陈麻骨烧烟吸入,立愈。(并《圣惠方》)。
耳卒聋闭∶芥子末,人乳汁和,以绵裹塞之。(《外台秘要》)。
雀目不见∶真紫芥菜子,炒黑为末,用羊肝一具,分作八服。每用芥末三钱,捻肝上,
笋箨裹定,煮熟冷食,以汁送下。(《圣济总录》)。
目中翳膜∶芥子一粒,轻手 入眼中。少顷,以井华水、鸡子清洗之。(《总录》)。
眉毛不生∶芥菜子、半夏等分,为末,生姜自然汁调搽,数次即生。(孙氏《集效方》)。
鬼疰劳气∶芥子三升,研末,绢袋盛,入三斗酒中七日,温服,一日三次。(《广济方》)。
热痰烦运∶方见白芥。
霍乱吐泻∶芥子捣细,水和敷脐上。(《圣济总录》)。
反胃吐食∶芥子末,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千金方》)。
上气呕吐∶芥子末,蜜丸梧子大,井华水寅时下七丸,申时再服。(《千金方》)。
脐下绞痛∶方同上。
腰脊胀痛∶芥子末调酒,贴之立效。(《摘玄方》)。
走注风毒作痛∶用小芥子末,和鸡子白涂之。(《圣惠》)。
一切痈肿∶猪胆汁和芥子末贴之,日三上。猪脂亦可。(《千金翼》)。
痈肿热毒∶家芥子末同柏叶捣涂,无不愈者,大验。得山芥更妙。(《千金翼》)。
热毒瘰 ∶小芥子末,醋和贴之。看消即止,恐损肉。(《肘后》)。五种 疾∶芥子末,
以水、蜜和敷,干即易之。(《广济方》)。
射工中人有疮∶用芥子末和苦酒浓涂之。半日痛即止。(《千金方》)。
妇人经闭不行,至一年者,脐腹痛,腰腿沉重,寒热往来∶用芥子二两,为末。每服二
钱,热酒食前服。(《仁存方》)。
阴证伤寒,腹痛厥逆∶芥菜子研末,水调贴脐上。(《生生编》)
<目录>菜部第二十六卷\菜之一
<篇名>白芥
内容:(宋《开宝》附)
【释名】胡芥(《蜀本草》)、蜀芥。
时珍曰∶其种来自胡戎而盛于蜀,故名。
【集解】恭曰∶白芥子粗大白色,如白粱米,甚辛美,从戎中来。
藏器曰∶白芥生太原、河东。叶如芥而白,为茹食之甚美。
保升曰∶胡芥,近道亦有之,叶大子白且粗,入药及啖最佳,而人间未多用之。
时珍曰∶白芥处处可种,但人知莳之者少尔。以八、九月下种,冬生可食。至春深茎
高二、三尺,其叶花而有丫,如花芥叶,青白色。茎易起而中空,性脆,最畏狂风大雪,须
谨护之,乃免折损。三月开黄花,香郁。结角如芥角,其子大如粱米,黄白色。又有一种茎
大而中实者尤高,其子亦大。此菜虽是芥类,迥然别种也,然入药胜于芥子。
\x茎叶\x
【气味】辛,温,无毒。
时珍曰∶《肘后方》言热病患不可食胡芥,为其性暖也。
【主治】冷气(藏器)。安五脏,功与芥同(《日华》)。
\x子\x
【气味】辛,温,无毒。
【主治】发汗,主胸膈痰冷,上气,面目黄赤。又醋研,敷射工毒(《别录》)。御恶气
遁尸飞尸,及暴风毒肿流四肢疼痛(弘景)。烧烟及服,辟邪魅(《日华》。藏器曰∶入镇宅
方用。咳嗽,胸胁支满,上气多唾者,每用温酒吞下七粒(思邈)。利气豁痰,除寒暖中,
散肿止痛,治喘嗽反胃,痹木香港脚,筋骨腰节诸痛(时珍)。
【发明】震亨曰∶痰在胁下及皮里膜外,非白芥子莫能达。古方控涎丹用白芥子,正此
义也。
时珍曰∶白芥子辛能入肺,温能发散,故有利气豁痰、温中开胃、散痛消肿辟恶之功。
按∶韩 《医通》云∶凡老人苦于痰气喘嗽,胸满懒食,不可妄投燥利之药,反耗真气。
因人求治其亲,静中处三子养亲汤治之,随试随效。盖白芥子白色主痰,下气宽中。紫苏
子紫色主气,定喘止嗽。萝卜子白种者主食,开痞降气。各微炒研破,看所主为君。每剂不
过三、四钱,用生绢袋盛入,煮汤饮之。勿煎太过,则味苦辣。若大便素实者,入蜜一匙。
冬月加姜一片尤良。南陵末斋子有辞赞之。
【附方】新八。
反胃上气∶白芥子末,酒服一、二钱。(《普济方》)。
热痰烦运∶白芥子、黑芥子、大戟、甘遂、芒硝、朱砂等分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二
十丸,姜汤下。名白芥丸。(《普济》)
冷痰痞满∶黑芥子、白芥子、大戟、甘遂、胡椒、桂心等分,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
十丸,姜汤下。名黑芥丸。(《普济方》)。
腹冷气起∶白芥子一升。微炒研末,汤浸蒸饼丸小豆大。每姜汤吞十丸,甚妙。(《续
传信方》)。
香港脚作痛∶方见白芷。
小儿乳癖∶白芥子研末,水调摊膏贴之,以平为期。(《本草权度》)。
防痘入目∶白芥子末,水调涂足心,引毒归下,令疮疹不入目。(《全幼心鉴》)。
肿毒初起∶白芥子末,醋调涂之。(《濒湖集简方》),
胸胁痰饮∶白芥子五钱,白术一两。为末,枣肉和捣,丸梧子大,每白汤服五十丸。(《摘
玄方》)。
<目录>菜部第二十六卷\菜之一
<篇名>芜菁
内容:(《别录》上品)
【释名】蔓荆(《唐本》)、九英菘(《食疗》)
、诸葛菜。
藏器曰∶芜菁,北人名蔓荆。今并汾、河朔间烧食其根,呼为芜根,犹是芜菁之号。芜
菁,南北之通称也。塞北、河西种者,名九英蔓荆,亦曰九英菘。根叶长大而味不美,人以
为军粮。
禹锡曰∶《尔雅》云∶须, 芜。《诗·谷风》云∶采葑采菲。毛苌注云∶葑,须也。孙
炎云∶须,一名葑苁。《礼坊记》注云∶葑,蔓荆也。陈、宋之间谓之葑。
陆玑云∶葑,芜菁也。幽州人谓之芥。郭璞云∶ 芜似羊蹄,叶细,味酢可食。扬雄《方
言》云∶ 、荛,蔓荆也。
陈、楚谓之 ,齐、鲁谓之荛,关西谓之芜菁,赵、魏之部谓之大芥。然则葑也,须也,
芜菁也,蔓荆也, 芜也,荛也,芥也,七者一物也。
时珍曰∶按∶孙 云∶ 、蔓荆苗也。其说甚通。掌禹锡以 芜释蔓荆,陈藏器谓 芜
是酸模,当以陈说为优。详见草部酸模下。刘禹锡《嘉话录》云∶诸葛亮所止令兵士独种蔓
荆者,取其才出甲,可生啖,一也;叶舒可煮食,二也;久居则随以滋长,三也;弃不令惜,
四也;回则易寻而采,五也;冬有根可食,六也。比诸蔬其利甚博。至今蜀人呼为诸葛菜,
江陵亦然。又朱辅《溪蛮丛笑》云∶苗、僚、瑶、佬地方产马王菜,味涩多刺,即诸葛菜也。
相传马殷所遗,故名。又蒙古人呼其根为沙吉木儿。
【集解】弘景曰∶《别录》芜菁、芦菔同条。芦菔是今温菘,其根可食,叶不中啖。
芜菁根细于温菘而叶似菘,好食,西川惟种此。其子与温菘甚相似,而俗方无用,惟服食家
炼饵之,而不言芦菔子,恐不用也。俗人蒸其根及作菹食,但小薰臭尔。
恭曰∶芜菁,北人名蔓荆,根、叶及子皆是菘类,与芦菔全别,体用亦殊。陶言芜菁似
芦菔,芦菔叶不堪食,是江表不产二物,理丧其真也。菘子黑色,蔓荆子紫赤色,大小相似。
芦菔子黄赤色,而大数倍,且不圆也。
大明曰∶蔓荆比芦菔梗短而细,叶大,连地上生,浓阔短肥,其色红。
颂曰∶芜菁南北皆有,北土尤多。四时常有,春食苗,夏食心(亦谓之苔子),秋食茎
,冬食根。河朔多种,以备饥岁。菜中之最有益者惟此尔。其子夏秋熟时采之。
宗 曰∶蔓荆,夏月则枯。当此之时,蔬圃复种,谓之鸡毛菜。食心,正在春时。诸菜
之中,有益无损,于世有功。采撷之余,收子为油,燃灯甚明,西人食之。河东、太原所出,
其根极大,他处不及也。又出西番吐谷浑地。
机曰∶叶是蔓荆,根是芦菔。
时珍曰∶《别录》以芜菁、芦菔同条,遂致诸说猜度。或以二物为一种,或谓二物全别
,或谓在南为莱菔,在北为蔓荆,殊无定见。今按∶二物根、叶、花、子都别,非一类也。
蔓荆是芥属,根长而白,其味辛苦而短,茎粗叶大而浓阔;夏初起苔,开黄花,四出如芥,
结角亦如芥,其子均圆,似芥子而紫赤色。芦菔是菘属,根圆,亦有长者,有红、白二色;
其味辛甘而永;叶不甚大而糙,亦有花叶者;夏初起苔,开淡紫花;结角如虫状,腹大尾尖;
子似葫芦巴,不均不圆,黄赤色。如此分之,自明白矣。其蔓荆六月种者,根大而叶蠹;八
月种者,叶美而根小;惟七月初种者,根叶俱良。拟卖者纯种九英,九英根大而味短,削净
为菹甚佳。今燕京人以瓶腌藏,谓之闭瓮菜。
\x根叶\x
【气味】苦,温,无毒。时珍曰∶辛、甘、苦。
宗 曰∶多食动气。
【主治】利五脏,轻身益气,可长食之(《别录》)。
常食通中,令人肥健(苏颂)。消食,下气治嗽,止消渴,去心腹冷痛,及热毒风肿,
乳痈妒乳寒热(孟诜)。
【发明】诜曰∶九英菘出河西,叶大根亦粗长。和羊肉食甚美,常食都不见发病。冬日
作菹煮羹食,消宿食,下气治嗽。诸家商略其性冷,而《本草》云温,恐误也。
【附方】旧七,新七。
预禳时疾∶立春后遇庚子日,温蔓荆汁,合家大小并服之,不限多少,一年可免时疾。
(《神仙教子法》)。
鼻中衄血∶诸葛菜,生捣汁饮。(《十便良方》)。
大醉不堪,连日病困者∶蔓荆菜,入少米煮熟,去滓,冷冻饮料之良。(《肘后方》)。
饮酒辟气∶干蔓荆根二七枚,蒸三遍,碾末。酒后水服二钱,即无酒气也。(《千金》)。
一切肿毒∶孙真人食忌∶生蔓荆根一握,入盐花少许,同捣封之,日三易之。《肘后方》∶
用蔓荆叶不中水者,烧灰和腊猪脂封之。
疔肿有根∶用大针刺作孔,削蔓荆根如针大,染铁生衣刺入孔中。再以蔓荆根、铁生衣
等分,捣涂于上。有脓出即易,须臾根出立瘥。忌油腻、生冷、五辛、粘滑、陈臭。(《肘
后》)。
乳痈寒热∶蔓荆根并叶,去土,不用水洗,以盐和捣涂之。热即换,不过三、五次即瘥。
冬月只用根。此方已救十数人。须避风。(李绛《兵部手集》)。
女子妒乳∶生蔓荆根捣,和盐、醋、浆水煮汁洗之,五、六度良。又捣∶和鸡子白封之
亦妙。(《食疗》)。
阴肿如斗∶生蔓荆根捣封之,治人所不能治者。(《集疗方》)
豌豆斑疮∶蔓荆根捣汁,挑疮研涂之。三食顷,根出矣。(《肘后方》)。
犬咬伤疮重发者∶用蔓荆根捣汁服之,佳。(《肘方》)。
小儿头秃∶芜菁叶烧灰,和脂敷之。(《千金》)。
飞丝入眼∶蔓荆菜揉烂帕包,滴汁三、两点,即出也。(《普济方》)
\x子\x
【气味】苦、辛,平,无毒。
【主治】明目(《别录》)。疗黄胆,利小便。水煮汁服,主症瘕积聚。少少饮汁,治霍
乱心腹胀。末服之,主目暗。为油入面膏,去黑 皱纹(苏恭)。和油敷蜘蛛咬(藏器)。压
油涂头,能变蒜发(孟诜)。入丸药服,令人肥健,尤宜妇人(萧炳)。
【发明】藏器曰∶《仙经》言∶蔓荆子,九蒸九曝,捣末长服,可断谷长生。蜘蛛咬者,
恐毒入内,捣末酒服,亦以油和敷之。蔓荆园中无蜘蛛,是其相畏也。
时珍曰∶蔓荆子,可升可降,能汗能吐,能下能利小便,又能明目解毒,其功甚伟,而
世罕知用之何哉?夏初采子,炒过榨油,同麻油炼熟一色无异,西人多食之。点灯甚明,但
烟亦损目。北魏祖 囚地窖中,因芜菁子油灯伤明,即此也。
【附方】旧十二,新十。
明目益气∶芜菁子一升,水九升,煮汁尽,晒干。如此三度,研细。水服方寸匕,日三。
亦可研水和米煮粥食。(《外台秘要》)
常服明目,使人洞视充肥∶用芜菁子三升,以苦酒三升,煮熟晒干,研筛末。以井华水
服方寸匕,日三,无所忌。《抱朴子》云∶服尽一斗,能夜视有所见物。(《千金方》)
青盲眼障,但瞳子不坏者,十得九愈∶用蔓荆子六升,蒸之气遍,合甑取下,以釜中热
汤淋之,乃曝干,还淋,如是三遍,即收杵为末。食上清酒服方寸匕,日再服。(崔元亮《海
上方》)。
虚劳目暗∶方同上法。(《普济方》)。
补肝明目∶芜菁子淘过一斤,黄精二斤同和,九蒸九晒为末。每空心米饮服二钱,日再
服。又方∶蔓荆子二升,决明子一升和匀,以酒五升煮干,曝为末。每服二钱,温水调下,
日二。(并《圣惠》)。
风邪攻目,视物不明,肝气虚者∶用蔓荆子四两(入瓷瓶中烧黑,无声取出),入蛇蜕
二两(又烧成灰)。为末。每服半钱,食后酒下,日三服。(《圣济总录》)。
服食辟谷∶芜菁子,熟时采之,水煮三过,令苦味尽,曝捣为末。每服二钱,温水下,
日三次。久可辟谷。(苏颂《图经本草》)。
黄汗染衣,涕唾皆黄∶用蔓荆子捣末,平旦以井华水服一匙,日再服。
加至两匙,以知为度。每夜以帛浸小便,逐日看之,渐白则瘥,不过服五升已来也。(《外
台秘要》)。
黄胆如金,睛黄,小便赤∶用生蔓荆子末,熟水服方寸匕,日三服。(《孙真人食忌》)。
急黄黄胆及内黄,腹结不通∶用蔓荆子捣末,水绞汁服。当得嚏,鼻中出黄水,及下利
则愈。以子压油,每服一盏更佳。(陈藏器《本草拾遗》)。
热黄便结∶用芜菁子捣末,水和绞汁服。少顷当泻一切恶物,沙、石、草、发并出。(孟
诜《食疗本草》)。
二便关格,胀闷欲绝∶蔓荆子油一合,空腹服之即通。通后汗出勿怪。(《圣惠方》)。
心腹作胀∶蔓荆子一大合,拣净捣烂,水一升和研,滤汁一盏,顿服。少顷自利,或自
吐,或得汗,即愈。(《外台秘要》)。
霍乱胀痛∶芜菁子,水煮汁,饮之。(《濒湖集简方》)。
妊娠溺涩∶芜菁子末,水服方寸匕,日二服。(《子母秘录》)。
风疹入腹,身体强,舌干硬∶用蔓荆子三两。为末。每温酒服一钱。(《圣惠方》)。
瘭疽发热,疽着手、足、肩、背,累累如米起,色白,刮之汁出,复发热∶用芜菁子熟
捣帛裹,展转其上,日夜勿止。(《肘后方》)。
骨疽不愈∶愈而复发,骨从孔中出者。芜菁子,捣敷之,用帛裹定,日一易之。(《千
金方》)。
小儿头秃∶蔓荆子末,和酢敷之。一日三上。(《千金方》)。
眉毛脱落∶蔓荆子四两。炒研,醋和涂之。(《圣惠》)。
面 痣点∶蔓荆子研末,入面脂中,夜夜涂之。亦去面皱。(《圣惠方》)。
\x花\x
【气味】辛,平,无毒。
【主治】虚劳眼暗。久服长生,可夜读书。三月三日采花,阴干为末,每服二钱,空心
井华水下(慎微)。
<目录>菜部第二十六卷\菜之一
<篇名>莱菔
内容:(音来北。《唐本草》)
【释名】芦 (郭璞云∶芦音罗。 ,音北,与菔同。萝卜(音罗北)、雹突(《尔雅注》)、
紫花菘(同上)、温菘(同上)、土酥。
保升曰∶莱菔俗名萝卜。按∶《尔雅》云∶突,芦 。孙炎注云∶紫花菘也,俗呼温菘。
似芜菁,大根。俗名雹突,一名芦菔是矣。
颂曰∶紫花菘、温菘,皆南人所呼。吴人呼楚菘。广南人呼秦菘。
时珍曰∶按∶孙 《广韵》言∶鲁人名 (音拉答)。秦人名萝卜。王祯《农书》言∶
北人萝卜,一种四名∶春曰破地锥,夏曰夏生,秋曰萝卜,冬曰土酥,谓其洁白如酥也。珍
按∶菘乃菜名,因其耐冬如松、柏也。莱菔乃根名,上古谓之芦 ,中古转为莱菔,后世讹
为萝卜,南人呼为萝 ,与雹同,见晋灼《汉书注》中。陆佃乃言莱菔能制面毒,是来
之所服,以菔音服,盖亦就文起义耳。王氏《博济方》称干萝卜为仙人骨,亦方土谬名也。
【集解】
弘景曰∶芦菔是今温菘,其根可食。俗人蒸其根及作菹食,但小熏臭尔。叶不中啖。又
有突,根细而过辛,不宜服之。
恭曰∶莱菔,即芦菔也。嫩叶为生菜食,大叶可熟啖。陶氏言不中食,理丧其真也。江
北、河北、秦、晋最多,登、莱亦好。
颂曰∶莱菔,南北通有,北土尤多。有大、小二种∶大者肉坚,宜蒸食;小者白而脆,
宜生啖。
河朔极有大者,而江南、安州、洪州、信阳者甚大,重至五、六斤,或近一秤,亦一时
种莳之力也。
瑞曰∶夏月复种者,名夏萝卜。形小而长者,名蔓荆萝卜。
时珍曰∶莱菔,今天下通有之。昔人以芜菁、莱菔二物混注,已见蔓荆条下。圃人种莱
菔,六月下种,秋采苗,冬掘根。春末抽高苔,开小花紫碧色。夏初结角。其子大如大麻子,
圆长不等,黄赤色。五月亦可再种。其叶有大者如芜菁,细者如花芥,皆有细柔毛。其根有
红、白二色,其状有长、圆二类。大抵生沙壤者脆而甘,生瘠地者坚而辣。根、叶皆可生可
熟,可菹可酱,可豉可醋,可糖可腊,可饭,乃蔬中之最有利益者,而古人不深详之,岂因
其贱而忽之耶?抑未谙其利耶?
【气味】根辛、甘,叶辛、苦,温,无毒。
诜曰∶性冷。
思邈曰∶平。不可与地黄同食,令人发白,为其涩营卫也。
时珍曰∶多食莱菔动气,惟生姜能制其毒。又伏 砂。
【主治】散服及炮煮服食,大下气,消谷和中,去痰癖,肥健人;生捣汁服,止消渴,
试大有验(《唐本》)。利关节,理颜色,练五脏恶气,制面毒,行风气,去邪热气(萧炳)。
利五脏,轻身,令人白净肌细(孟诜)。消痰止咳,治肺痿吐血,温中补不足。同羊肉、银

煮食,治劳瘦咳嗽(《日华》)。同猪肉食,益人。生捣服,治禁口痢(汪颖)。捣汁服,治吐
血衄血(吴瑞)。宽胸膈,利大小便。生食,止渴宽中;煮食,化痰消导(宁原)。杀鱼腥气,
治豆腐积(汪机)。主吞酸,化积滞,解酒毒,散瘀血,甚效。末服,治五淋。丸服,治白
浊。煎汤,洗香港脚。饮汁,治下痢及失音,并烟熏欲死。生捣,涂打扑、汤火伤(时珍)。
【发明】颂曰∶莱菔功同芜菁,然力猛更出其右。断下方亦用其根,烧熟入药。尤能制
面毒。昔有婆罗门僧东来,见食麦面者,惊云∶此大热,何以食之?又见食中有芦菔,乃云∶
赖有此以解其性。自此相传,食面必啖芦菔。
炳曰∶捣烂制面,作 食之最佳,饱食亦不发热。酥煎食之,下气。凡人饮食过度,
生嚼咽之便消。
慎微曰∶按∶杨亿《谈苑》云∶江东居民言种芋三十亩,计省米三十斛;种萝卜三十亩
,计益米三十斛。则知萝卜果能消食也。
宗 曰∶服地黄、何首乌人食莱菔,则令人髭发白。世皆以为此物味辛、下气速也。然
生姜、芥子更辛,何止能散而已。盖莱菔辛而又甘,故能散缓,而又下气速也。所以散气用
生姜,下气用莱菔。
震亨曰∶莱菔根属土,有金与水。寇氏言其下气速。人往往煮食过多,停滞成溢饮,岂
非甘多而辛少乎?
时珍曰∶莱菔,根、叶同功,生食升气,熟食降气。苏、寇二氏止言其下气速,孙真人
言久食涩营卫,亦不知其生则噫气,熟则泄气,升降之不同也。大抵入太阴、阳明、少阳气
分,故所主皆肺、脾、肠、胃、三焦之病。李九华云∶莱菔多食渗人血。则其白人髭发,盖
亦由此,非独因其下气、涩营卫也。按∶《洞微志》云∶齐州有人病狂,云梦中见红裳女子
引入宫殿中,小姑令歌,每日遂歌云∶五灵楼阁晓玲珑,天府由来是此中。惆怅闷怀言不尽,
一丸萝卜火吾宫。有一道士云∶此犯大麦毒也。少女心神,小姑脾神。《医经》言萝卜制面
毒,故曰“火吾宫”。火者,毁也。遂以药并萝卜治之果愈。又按∶张杲《医说》云∶饶民

七病鼻衄甚危,医以萝卜自然汁和无灰酒饮之即止。盖血随气运,气滞故血妄行,萝卜下气
而酒导之故也。又云∶有人好食豆腐中毒,医治不效。忽见卖豆腐人言其妻误以萝卜汤入锅
中,遂致不成。其人心悟,乃以萝卜汤饮之而瘳。物理之妙如此。又《延寿书》载∶李师逃
难入石窟中,贼以烟熏之垂死,摸得萝卜菜一束,嚼汁咽下即苏。此法备急,不可不知。
【附方】旧二,新二十四。
食物作酸∶萝卜,生嚼数片,或生菜嚼之亦佳,绝妙。干者、熟者、盐腌者,及人胃冷
者,皆不效。(《濒湖集简方》)。
反胃噎疾∶萝卜,蜜煎浸,细细嚼咽良。(《普济方》)
消渴饮水∶独胜散∶用出了子萝卜三枚,净洗切片,晒干为末。每服二钱,煎猪肉汤澄
清调下,日三服,渐增至三钱。生者捣汁亦可,或以汁煮粥食之。(《图经本草》)。
肺痿咳血∶萝卜,和羊肉或鲫鱼,煮熟频食。(《普济方》)。
鼻衄不止∶萝卜,捣汁半盏,入酒少许热服,并以汁注鼻中皆良。或以酒煎沸,入萝卜
再煎,饮之。(《卫生易简方》)。
下痢禁口∶萝卜(捣汁)一小盏,蜜一盏。水一盏,同煎。早一服,午一服。日晡米饮

阿胶丸百粒。如无萝卜,以子擂汁亦可。一方∶加枯矾七分,同煎。一方∶只用萝卜菜煎汤,
日日饮之。《普济方》∶用萝卜片,不拘新旧,染蜜噙之,咽汁。味淡再换。觉思食,以肉煮
粥与食,不可过多。痢后肠痛∶方同上。大肠便血∶大萝卜皮(烧存性)、荷叶(烧存性)、
蒲黄(生用)等分为末。每服一钱,米饮下。(《普济》)。
肠风下血∶蜜炙萝卜,任意食之。昔一妇人服此有效。(《百一选方》)。
酒疾下血,连旬不止∶用大萝卜二十枚,留青叶寸余,以井水入罐中,煮十分烂,入淡
醋,空心任食。(《寿亲养老方》)。
大肠脱肛∶生莱菔捣,实脐中束之。觉有疮,即除。(《摘玄方》)。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