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猫的摇篮》[美] 库特·冯尼古特

_3 冯尼古特(美)
第三十八章 梭子鱼之都
 
  我从纽约《星期日时报》上看到山洛伦佐长五十英里,宽二十英里,人口四十五万。全国人民“都狂热地献身于自由世界的理想”。最高之处麦克凯布山海拔一万一千英尺。首都波里瓦尔是“…一个现代化程序极高的城市,濒海邻水,其海港能停泊美国海军的全部舰只。”主要出口物资是糖、咖啡、香蕉、靛青和新奇的手工艺品。
  “而勇敢的渔夫公认山洛伦佐是当今世界无可指摘的梭子鱼之都。‘
  我不知道连高中都没有毕业的弗兰克林·霍尼克怎么能捞支如此堂皇的头衔。在一篇蒙扎诺“爸爸”写的关于山洛佐的文章中我找到了部分答案。
  “爸爸”在文章中说弗兰克是“山洛伦佐长远计划”的建筑师。这个规划包括修建新型公路、农村电气化、污水处理厂、旅馆、医院、疗养院、铁路等等。虽然文章短小精悍,编辑也进行了极为认真的润色,“爸爸”却在文中五次称弗兰克为“……弗利克斯·霍尼克博士的新骨血。”
  看到这句话,一股血腥的气味扑鼻而来。看得出来,“爸爸”把弗兰克当成从那个魔法无边的老人身上掉下的一块肉。
第三十九章 法塔·莫尔干纳
 
  另外一篇题这《山洛伦佐之于美国人》的文采横溢的文章又使增刊生色不少。文章的罢免名是弗兰克林·霍尼克少将,但十有八九是由那些提刀带笔的人写下的。
  在这篇文章里,弗兰克说,他曾经独自驾一只长六十八英尺的游艇在风疾浪大的加勒比海上航行。他没有说他在那个小船上干什么,也没有说他怎么会是单枪匹马,但是他提到出发地点是古巴。
  他在文章里写到“设备精良舒适的游艇正在下沉,而毫无意义的生命也随之而去”。“四天来,我只吃了两片饼干和一只海鸥。吃人的鲨鱼正在我四周温热的海水中劈波拍浪,尖齿的梭子鱼使海水沸沸腾腾。
  “我抬头仰望我的造物主,情愿接受他可能做出的任何决定。我在眼光落在一座高入去端的光辉灿烂的峰顶上。它是否是法塔·莫尔干纳——海市蜃楼残酷的骗术呢?”
  当读到这一点的时候,我查了一下,知道这个名字是根据莫尔干·勒·费的法名而取的。莫尔干·勒·费住在湖底,常在卡拉布里亚和西西里之间的墨西拿海峡抛头露面,因而名闻遐迩。总之,法塔·莫尔干纳有一番诗情画意。
  弗兰克在正在下沉的游艇上望见的并不是残酷的法塔·莫尔干纳,而是麦克凯布山的顶巅。温和的海水把弗兰克的小艇轻轻推到山洛伦佐岩石嶙峋的岸边,仿佛是上帝要他到这里来的。
  弗兰克脚没沾水就上了岸,问旁人这是什么地方。文章里可没有说这个畜生随身还带着一块“九号冰”,装在一个保温瓶里。
  弗兰克没有护照,被扣押在首都波里瓦的监狱里。蒙扎诺“爸爸”在那里接见了他。他想知道弗兰克是不是那位不朽的弗利克斯·霍尼克博士的直系亲属。
  弗兰克在文章中写道:“我说是的。从那时起,山洛伦佐的每一扇机会之门都为我敞开了。”
第四十章 希望与恩惠之家
 
  碰巧,按照博克侬的说法是“就该这样碰巧”,我受一家杂志社的委派去山洛伦佐采访。他们并不要我报道蒙扎诺“爸爸”或是弗兰克的情况,而是让我写关于美国糖业界百万富翁朱利安卡斯尔的通讯。此人在四十岁时,步阿尔伯特·施维泽博士之后尘,在一隅丛林建立了一所免费医院,将余生献给另一个民族的穷苦百姓。
  卡斯尔的医院称为“丛林中的希望与恩惠之家”。此地就在山洛伦佐岛上麦克凯布山北坡的野咖啡林中。
  在我飞到山洛伦佐的时候,朱利安·卡斯尔已经六十多岁了。
  他已经做了二十余年大公无私的人。
  在他还自私自利的那些年代里,在那些小报读者的心目中,他的声名决不亚于托米·曼维尔、阿道夫·希特勒、本尼托·墨索里尼和巴巴拉·霍顿。他以好色贪杯、开飞车、逃兵役而著称于世。他挥霍百万金钱却只能给人类世界增加懊恼的才能是无与伦比的。
  他结过五次婚,生过一个孩子。
  这个儿子菲利普·卡斯尔是我将要下榻的那个旅馆的老板兼经理。那个旅馆的名字叫“卡萨·蒙娜”,是以蒙娜·蒙扎诺,也就是纽约《星期日时报》那一期增刊封面上的多发女朗的名字命名的。卡萨·蒙女子旅馆刚刚竣工,就是那张美人照背景上的三个建筑之一。
  我并没有感到是有情的大海特意将我送上山洛伦佐,但是我的确感到是爱情之风把我吹到这里。那个法塔·莫尔干纳,这个变幻莫测却为蒙娜·阿蒙斯·蒙扎诺喜欢的海市蜃楼一变而成为我毫无意义的生活中的巨大动力。我想象她能够比迄今为止使我快乐过的女人更能使我快乐。
第四十一章 两人组成的“卡拉斯”
 
  从阿密开往终点山洛伦佐的飞机上的机座是三个一排。碰巧——“就该这样碰巧”——与我同排而令人鼓舞 是美国新任驻山洛伦佐大使霍利克·明顿和夫人克莱尔。他们满头银丝,温文尔雅,弱不禁风。
  明顿告诉我说他是一位职业外交家,还是第一次升任大使。他和他的妻子曾经在玻利维亚、智利、日本、法国、南斯拉夫、动脉、南非联邦、利比里亚和巴基斯坦等国家供职。
  他们两位相亲相爱,不时地馈赠小礼物以取悦对方:飞机窗外值得一看的景色、书中有娱乐价值或有教育意义的段落、往昔无所不包的回忆等等。我想,他们俩是博克侬称之为“都普拉斯”,也就是只由两个人组成的“卡拉斯”的完美典范。
  博克侬教导我们说,“一个真正的‘都普拉斯’是独立排外的,即就是由它选择开关物孩子也难以入内。”
  因此我把明顿夫妇从我的“卡拉斯”、弗兰克的“卡拉斯”、小牛顿的“卡拉斯”、阿萨·远见卓布里德的“卡拉斯”、安吉拉的“卡拉斯”、莱曼·恩德斯·诺尔斯的“卡尔斯”、谢尔曼克雷布斯的“卡拉斯”中排队出去。明顿夫妇的“卡拉斯”少而精,仅由两人组成。
  “我想您一定很高兴,”我对明顿大使说。
  “高兴什么?”
  “荣升为大使呀!”
  明顿和夫人面面相觑,眼睛里流露出悲天悯人的神情,我猜想,我刚才说了一句蠢话。但他们不愿扫我的兴。明顿畏畏缩缩地说:“是的,我很高兴。”他苦笑一下,“我深感荣幸。”
  后来,不管我再说什么,明顿夫妇只是应付应付。无论谈到什么话题,他们都是少言寡语。
  例如,我说:“我想您们能说许多许多种语言吧?”
  “哦,我们互相用六、七种语言谈话。”明顿说。
  “那一定非常惬意。”
  “什么非常惬意?”
  “能和那么多不同国家的人们谈天道地呀。”
  “非常惬意,”明顿干巴巴地说。
  “非常惬意,”他妻子说。
  说完他们就埋头读一本摆在两个座位间扶手上的一本厚厚的打印手稿。
  过了一会儿,我又说:“请告诉我,在您们广泛的旅行中,您们是否发现各地人们的心地都是一样的?”
  “什么?”明顿问。
  “不管你们走到哪里,是否发现人们的心地都是一样的?”
  他看看他妻子,知道她也听见这个问题后回过头来答复我说:“是的,不管直到哪里,人们的心都是一样的。”
  “嗯,”我说。
  顺便提一下,博克侬告诉我们说,一个“都普拉斯”中的两个人总是在一周之内先后死去。明顿夫妇是在同一秒钟死去的。
第四十二章 给阿富汗的自行车
 
  飞机的后舱有一个小酒吧间,我到那里去喝了一杯酒。在那里我遇见了另一位美国同胞,伊利诺斯州埃文斯顿的H·洛·克罗斯比和他的妻子黑兹尔。
  他们俩年过半百,身体肥硕,说起话来鼻音很重。克罗斯比告诉我他在芝加哥有一家自行车工厂,他的雇员们对他从来就是恩将仇报。因此他决意把工厂迁至人人感恩图报的山洛伦佐。
  “您熟悉山洛伦佐吗?”我问他。
  “我这是第一次去,但是有关它的所见所闻我很是喜欢。”克罗斯比说。“他们纪律严明,办事牢靠,政府并不鼓励人们标新立异,争赶时髦。”
  “您说什么呀?”
  “老天爷!在芝加哥我们不再生产自产自行车了,而是穷于应付人事关系。那些知识分子们整天坐在那里苦思冥想,为人们设计寻欢作乐的新法子。无论你干什么,都不会被解雇。假如有人偶然生产一辆自行车,工会就会指责我们残无人道,压迫剥削,而政府也就以征税的名义将自行车充公,并将它赠给阿富汗的盲人。”
  “您认为在山洛伦佐情况会好一些吗?”
  “那儿的百姓还有什么可怀疑的。穷困、担惊受怕、愚昧无知、并不知道世界的公理。”
  克罗斯比问我姓甚名谁,做何工作,我都一一告诉了他。他的夫人黑兹尔认为我的姓是个印第安纳姓。她也是印第安纳人。
  她说:“我的上帝!你是个‘印第安纳老乡’①吗?”
  【译注:① hoosier一词为印第安纳人的别称,亦作印第安纳州的戏称。】
  我承认我是。
  她惊喜地说:“我也是一个‘印第安纳老乡’,谁也不必因为是个‘印第安纳老乡’而感到无地自容。”
  我说:“我并不感到难为情,也从未听说有谁为此感到羞愧。”
  “印第安纳老乡并不低人一筹。洛和我做过两次全球旅行了,走到那里都能看到当官掌权的老乡。”
  “此话不假。”
  “你认识伊斯坦布尔那家新旅馆的经理么?”
  “不认识。”
  “他就是一个‘老乡’。还有东京的那个武……武什么……”
  “武官,”他丈夫说。
  “他也是个‘老乡’,”黑兹尔说,“新任的南斯拉夫大使也是……”
  “也是‘老乡’吗?”我问。
  “不光他是,《生活》杂志的好莱坞编辑也是。还有那个在智利的人……”
  “也是老乡吗?”
  “你可以看到,没有一个地方没有出类拔萃的‘老乡’,”她说。
  “写《邦·赫》这本书的人也是一个‘老乡’。”
  “詹姆士·惠特科姆·赖利也是。”
  我问他的丈夫:“您也是印第安纳人吗?”
  “不是,我是大草原人,也就是人们说的‘林肯的故乡’的人。”
  黑兹尔洋洋得意地说:“照这样看,林肯也是一个‘老乡’。他是在斯潘塞县长大的。”
  “当然,”我说。
  “我不知道‘老乡’到底都干了些什么,但是他们肯定都有所作为,要是有人收集整理一下他们的功绩,人们一定会大吃一惊。”
  “是这样。”
  她突然紧紧地抓住我的胳膊说:“我们印第安纳老乡应当团结在一起。”
  “对!”
  “你叫我‘妈妈’吧!”
  “什么?”
  “每遇到一个年轻的‘老乡’,我都对他说:‘叫我妈妈’。”
  “哦,哦。”
  她催促说:“你也叫吧。”
  “妈妈?”
  她笑了,放开我的胳膊。我叫了黑兹尔“妈妈”,一件类似钟表发条的东西也就转完了一圈,停止了走动。黑兹尔又上了弦,等着下一个印第安纳老乡。
  黑兹尔执着地在世界各地寻觅‘老乡’,这是假“卡拉斯”的标准范例。倘若以上帝成就一切的方法论之,这种假“卡拉斯”不过是一个似是而非、毫无意义的组织,是博克侬称为“格兰法龙”的标准范例。类似“格兰法龙”的组织还有“美国革命女儿会”、“通用电力公司”、“国际共济会团体”以及任何民族、任何时间、任何地方。
  正博克侬邀请我们和他一起唱的:
  “假如你要研究‘格兰法’,
  撕掉一个玩具气球的皮就行。”
第四十三章 示范
 
  H·洛·克罗斯比认为独裁并非坏事。他不偏激,也不蠢笨。他以玩世不恭的态度直面人生法事很是合适。但是,他对这个纷乱的世界所必须要发表的言论不仅是滑稽的,也是真实的。
  不过,只要他一谈到人生在世何去何从时,他的理智、他的幽默便顷刻间烟消云散了。
  他坚信人们活在世间就是为了给他生产自行车。
  我说:“但愿山洛伦佐与你听说的一样美妙。”
  他说:“只要和一个人谈谈,我就能弄明白它到底是不是那样的,如果蒙扎诺‘爸爸’对小岛上的一切言而有信,那就万事大吉了。现在是这样,将来也是这样。”
  黑兹尔说:“我真希望他们都讲英语,而且都信奉基督教,那事情就好办多了。”
  克罗斯比问我:“您知道他们怎样惩处罪犯吗?”
  “不知道。”
  “那里简直就没有什么犯罪的事儿。蒙扎诺‘爸爸’已使犯罪那么声名狼藉,人们只要一想到它就不寒而栗。我听说你把钱包扔到人行道上,一星斯后再来,钱包还原封不动地搁在那儿。”
  “唔。”
  “您知道对于盗窃罪处以什么刑罚么?”
  “不知道。”
  “钩刑,”他说:“不罚款,不假释,也不要坐三十天监狱。直接处以钩刑。对偷盗,对谋杀,对纵火,对叛国,对强奸,对偷瞄香玉,一概都施以钩刑。只要犯了法,不管是什么法,都处以钩刑。这一点家喻户晓,于是山洛伦佐就成为世界上社会秩序最佳的国家。”
  “钩刑是怎么回事?”
  “你听我说,先立一个绞架:两根柱子,一根横木。然后把一个硕大无比的类似鱼钩的钩子挂在横木上。如果哪个愚不可及的家伙违法犯罪,便把这个大钩子从肚子这边戳进去,从那边拔出来,然后往起一拉——上帝,我们可怜的罪犯就这样被挂在半空。”
  “上帝!”
  克罗斯比说:“我没说那么做好,但也没有说那么做坏。我只想类似的惩罚能否消灭少年犯罪现象,钩刑对于民主社会来讲未免失之残忍,与当众施以绞刑无甚区别。把几个十几岁的偷车犯挂在他们家门前的电线杆子上,再给脖子上挂个牌子,上面写上:‘妈妈,这就是你的儿子。’我想搞上那么几回,我们的汽车就安然无事了。”
  黑兹尔说:‘我们在伦敦名人蜡模馆的的地下室里看见过那个东西。“
  我问她:“什么东西?“
  “就是那种钩子,在地下室的‘恐怖间’里。一个蜡人挂在钩子上。那个蜡人活灵活现。我看了就想吐。”
  克罗斯比说:“哈利·杜鲁门一点也不象哈利·杜鲁门。”
  “您说什么?”
  克罗斯比说:“那个蜡模馆里的,杜鲁门像做得一点不象。”
  黑兹尔说:“可是多数的像是象的。”
  我问她:“挂在钩子上的那个人是名流显赫吗?”
  “我想不是。随便提了个人挂了上去。”
  “只是一个示范吗?”我问。
  “是的,那个像的前面还挂着一个黑绒帘子,你要拉开帘子才看得见。帘子上用别针别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儿童禁止参观。”
  克罗斯比说:“可是儿童还是看了。小孩子也到‘恐怖间’去,而且什么都看了。”
  黑兹尔说:“那个牌子,对于儿童来说倒是一棵猫薄荷呢!”
  我问:“孩子们看了那个挂在钩子上的人有什么反应?”
  “哦!”黑兹尔说:“他们的反应和大人一样,他们只是看一看,一句话不说,又走开去看下面的展品。”
  “下一个展品是什么?”
  克罗斯比说,“一把能把人活活烤死的铁椅子和一个因杀子而被处以此刑的男人。”
  黑兹尔无动于衷地说:“不过,他们把他烤死之后才发现他并没有杀害自己的儿子。” 
第四十四章 共产党的同情者
 
  当我再次在明顿夫妇的“都普拉斯”旁的座位上坐下时,我对他们已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新情况是从克罗斯比夫妇那里得到的。
  克罗斯比夫妇并不认识明顿,但是他们知道他的名声。他们对他被任命为大使感到愤慨。他们告诉我说,明顿曾经由于对共产主义采取温和态度而被国务院开除。
  我坐下以后对明顿说:“飞机后面的小酒吧挺好。”
  “什么?”他和他妻子还在读那本打印稿。
  “后面有个不错的小酒吧。”
  “我的,我很高兴。”
  二位继续看书,显然对和我谈话不太感兴趣。过了一会儿,明顿忽然转过身,又甜又苦地笑了一下,问我:“那个人是谁?”
  “哪个人是谁?”
  “在酒吧和您说话的那个人。我们也到那儿去喝酒。刚走到门口,就听见你在和那个人说话,他的声音很大。他说我是一个共产党的同情者。”
  “他叫H·洛·克罗斯比,自行车厂的老板。”我说,感到脸庞发烫。
  “我是由于悲观主义而被开除的,和共产主义没有关系。”
  他的妻子说:“这全是我的过错。开除他的唯一证据就是我从巴基斯坦写给《纽约时报》的一封信。”
  “信上说些什么呢?”
  “说了很多,因为我为美国不仅不能改换自己的面目,而且还为此感到自豪而惴惴不安。”
  “我明白了。”
  明顿叹口气说:“有一句话他们在听证会上反复引证,做为她不忠诚的旁证。”随后,他引述了他妻子写给《纽约时报》的那封信上的话:“美国人总是在并不体现爱的形式中,在不存在爱的地方寻找爱。这可能和消失了的边疆有关系吧!”
第四十五章 人们为什么嫉恨美国人
 
  克莱尔·明顿写给《纽约时报》的信是在麦卡锡主义甚嚣上的时候发表的。这封信发表后十二小时,她丈夫就被开除了。
  我问:“这封信怎么那么可怕呢?”
  明顿说:“最大的叛卖,无过于说美国人在他们所到之处并不受到爱戴,他们的所作所为也为人们所痛恨。克莱尔想阐明的观点是美国的对外政策应当认识到恨,而不为虚伪的爱所迷惑。”
  “我想在许多地方众都嫉恨美国人。”
  “只要是人,他就会遭到嫉恨。克莱尔在信中说,美国人遭到嫉恨,不过是在付出做人的代价,而想要避免这种惩罚,则是愚蠢的。但是那个忠诚委员会就不肯注意这一点。他们只认为克莱尔和我都感到美国人不受爱戴。”
  “不过,你们的结局还算不错,这是值得庆幸的。”
  “啊?”明顿说。
  明顿和他的妻子又一次四目相对,眼光里流露出悲天悯人的神情。明顿对我说:“是啊,彩虹尽头的那一罐金子是属于我们的。”
第四十六章 博克侬对待凯撒
 
  我和明顿夫妇谈到弗兰克林·霍尼克的合法地位,他毕竟不只是蒙扎诺“爸爸”的政府中的一位要人,还是逍遥法外的美国罪犯。
  明顿说:“这些早就一笔勾销了。他不再是美国公民了,在山洛伦佐,他似乎改邪归正了,所以也就既往不咎了。”
  “他放弃美国国籍了吗?”
  “任何一个宣称效忠于外国政府、为外国军队服务或者接受外国政府职务的美国人就不再具有美国国籍了。你看看你的护照就知道了。你不可能一边象弗兰克那样做滑稽小报上的国际浪漫故事中的角色,一边又要山姆大叔当你的老母鸡。”
  “他在山靠水吃水伦佐很得人心么?”
  明顿把他和他妻子刚才正读着的那本打印稿放在手上掂了几下,说:“我还不知道呢。这本书里说他并不深孚众望。”
  “这是一本什么书?”
  明顿说:“这是所有描写山洛伦佐的书中唯一有学术价值的书。”
  “只有一点学术价值,”克莱尔说。
  明顿也说:“只有一点学术价值。”他把那本书递给我,请我爱读多少就读多少,又说:“这本书还没有出版,这是五本打印稿中的一本。”
  我翻到扉页,上面写着:《山洛伦佐:土地、历史和人民》,作者是我正要去拜访的那位伟大的利他主义者朱利安·卡斯尔的儿子,旅馆老板菲利普·卡斯尔。
  我信手一翻,刚好翻到论述岛上的流氓圣人博克侬那一章。
  这一页上有一段《博克侬的书》上的引语。这些话从疏页上跃起,钻入我的脑际,并在那里受到欢迎。
  这些话是对耶稣基督的带有启示性的一句话的复述。这句原话是:“因此把本来属于恺撒的东西交给恺撒。”
  博克侬的复述如下:
  “不要理睬恺撒。恺撒一点也不知道真正发生了什么事情。” 
第四十七章 动力的张力
 
  菲利普·卡斯尔的书深深地吸引了我,直到班机在波多黎各的圣胡安降落十分钟后,我还在埋头看书。甚至于当有人在我背后小声激动地说,有一个侏儒登机了,我都没有抬起头来。
  过了一会儿,我四下寻视,想找那个侏儒,可是没有看到。不过,我确实看见在黑比尔和H·洛·克罗斯比前面从头一个长脸黄发的女人,她是刚刚上来的。她的座位旁边是一个空座位,那儿可能坐着一个我连头顶都看不见的侏儒。
  但是,山洛伦佐的土地、历史和人民当时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便没有费更大的劲儿去找那个侏儒。侏儒们终归只是是在无聊或闲暇时用来消遣的。可此时此刻,我既不无聊,也无空暇,博克侬称之为“动力的张力”的理论正拨动心弦,使我深思。“动力的张力”是他关于善恶之间保持死至关重要的平衡的理论。
  我在菲利普·卡斯尔的书第一次看到“动力的张力”这个词的时候,我发现一种我想象是高尚的笑声。年轻有为的卡斯尔在书中说,博克侬很喜欢这个词。我以为我知道一件为博克侬所不知的事:这是一个被查尔斯·阿特拉斯,一个健美函授教师庸俗化了的词。
  可是当我继续往下读时,才知道博克侬完全晓得查尔斯阿特拉斯是谁。博克侬还是他的健美学校的毕业生呢!
  查尔斯相信不用杠铃或是弹簧拉力器也能锻炼肌肉。你只要简单地使一组肌肉和另一组肌肉对抗就能达到目的。
  博克侬相信,只要让善与恶两相对抗,并使二者永远保持高度的紧张状态。就能够建立起歌舞升平的社会。
  在卡斯尔的书中,我还读到我所读的第一首博克侬的诗,或者叫做“小调”。它是这样写的:
  “蒙扎诺‘爸爸’坏上加坏,
  但若没有‘爸爸’,我将悲哀;
  因为,假如没有‘爸爸’的坏,
  请你告诉我,要是你愿意,
  那邪恶的老博克侬又怎能,
  让人做为圣人来礼拜?”
第四十八章 正象圣奥古斯丁
 
  我从卡斯尔的书中得知博克侬生于1891年。他是一个黑人,出生在多巴哥岛,生来就是圣公会教徒,英国国民。
  他的教名是莱昂内尔·博伊德·约翰逊。
  他落生富门,在六个孩子中排行老六。他家财产的来源是:博克侬的祖父发现了一宗海盗埋藏的价值二十五万元的财宝,那笔不义之财可能是黑胡子爱德华·蒂奇的。
  黑胡子的财产又被博克侬家再投资于沥青、椰子干、可可和家禽生意上。
  年轻的莱昂内尔·博伊德·约翰逊受教于圣公会学校,学业优良,对宗教仪式极感兴趣,他似乎还曾一个暑酒如命的酒徒。在他的第十四首小调中,他邀请我们和他同唱:
  当我年轻的时候,
  我放浪形骸,心地悭吝。
  我以酒为生,我追逐姑娘,
  就象年轻时代的圣奥古斯丁。
  圣奥古斯丁最终还得成为圣人。
  所以,一旦我也变成圣贤,
  妈妈,请不要大惊小怪。
第四十九章 愤怒的大海抛起一条鱼
 
  莱昂内尔·博伊德·约翰逊在求知方面可谓野心勃勃。1911年,他独自驾驶一艘名为“淑女的拖鞋“的双构船自多巴哥岛航行到伦敦。他的目的是要受更高的教育。
  他考入伦敦经济政治科学学校。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辍学从戎,在陆军服役。他作战英勇,晋升很快,先后四次在战地通讯中受到表扬。他在第二次伊普雷战役中中毒负伤,住了两年医院后退伍还乡。
  他又独自驾“淑女的拖鞋”回到多巴哥岛。
  在离家乡只有八十海哩的地方,他遭到德国潜水艇U-99号的拉截。他做了俘虏,小船也被用来做训练靶标了。但是,这艘潜艇还未下沉,便受到英国驱逐舰“渡鸦号”的突袭,缴械投降了。
  约翰逊和那些德国人一起被带上了岸。德国潜艇U-99号被击沉了。
  “渡鸦号”此行的目的地是地中海,但是它永远也没有到达那里。它的舵掉了,只能无可奈何地在海上兜圈子。它最后终于在佛得角群岛停泊。
  约翰逊在这些岛上住了八个月,等候前往西半球的交通工具。
  他终于在一艘海船上做了一名水手。这只船专干把非法移民运往马萨诸塞州新贝德福的行当。结果,船被大风吹到了罗得岛的新港。
  到那时候,约翰逊逐渐有了这样一种信念:有某种未知的力量因为某些未知的原因企图把他带到某个未知的地方去。因此他便在新港逗留一些时候,想看看他是否碰到能使他时来运转的事儿。他在著名的朗福德庄园里当园丁和木匠。
  在此期间他有幸一睹许多朗福德家作客的权贵人物的风采,其中有:J·P·摩尔根、约翰·J·珀欣将军、弗兰克林·德兰诺·罗斯福、恩里科·卡鲁索、沃伦·甘梅利尔·哈丁和哈里·胡迪尼。也就是在那个期间,第一次大战结束了。一千万人战死,两千万人受伤,其中包括约翰逊。
  战争一结束,朗福德家的浪子雷明顿·朗福德四世打算驾着他的游艇“快乐号”周游世界,访问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希腊、埃及、印度、中国和日本。他要约翰逊做他的大副和他一起去。约翰逊同意了。
  在旅行途中约翰逊看到世界上许多新奇的事物。
  一天,“快乐号”在大雾弥漫的孟买港被撞沉,只有约翰逊侥幸生还。他在印度住了两年,成为甘地的信徒。他因组织反对英国当局的卧轨示威而被逮捕。刑满释放后,由王室出钱送他回到多马巴哥老家。
  回家后他又重新建造了一只双桅小船,命名为“淑女的拖鞋二号”。
  他驾着这只小船在加勒比海上漫无目的地航行,继续等待那将把他带到他命定该去的地方的风暴。
  1922年,他在海地的太子港躲避飓风。这个国家当时被美国海军陆战队占领。
  在海地,一个海军逃兵厄尔·麦克凯布找到了他。他聪明机警,是一位自学成才的理想主义者。他是伍长,刚刚偷了他的连队的文娱费,他付给约翰逊五百元,要他把他送到迈阿密去。
  两个驾船驶向迈阿密。
  一阵大风把小船掀到了山洛伦佐岛的岩石上,船沉了。约翰逊和麦克凯布一丝不挂地游到岸边。这番冒险经历正如博克侬自己报告的那样:
  “愤怒的大海
  抛起一条鱼,
  我在岸上气喘吁吁,
  此时我就变成了自己。”
  他们赤身露体地踏上一块陌生的土地。他为自己神秘的遭遇所蛊惑,决意听天由命地向前走,看看一个从咸水中逃身,纤丝不挂的人到底能走多远。
  这是他的新生。
  “圣经上说,
  要象一个婴孩,
  所以我就象一个婴孩,
  一直持续到现在。”
  他的名字怎么又叫博克侬?原因很简单。这个岛上的英语言的发音把“约翰逊”就读做“博克侬”。
  至于那个方言……。
  山洛伦佐的方言不易懂不易写。我说它不易懂,这只是我个人的意见。别人则以为它和巴斯克语一样玄妙难解,所以我对它的了解可能是心灵的感应。
  菲利普·卡斯尔在他的书中给予这个方言以语音示范,而且很好地抓住了它的风韵。他以山洛伦佐语的《闪耀,闪耀,小星星》为例。在美国英语里,这首不朽的小诗是这样的:
  “闪耀,闪耀,小星星,
  我不知道你究竟是什么。
  你闪闪亮亮地挂在天空,
  宛似黑夜里的一些茶托。
  闪耀,闪耀,小星星,
  我不知道你究竟是什么。”
  而卡斯尔在书中用山洛伦佐言写的同一首诗却与此大相径庭。
  顺便提一下,在约翰逊变成博克侬以后不久,人们在岸边发现了他那只被岩石撞碎了的船上的救生艇。后来,这只小艇镀上了金漆,成了岛上最高行政长官的臣榻了。
  菲利普·卡斯尔在书中写道:“博克侬杜撰了一个传说,说那只金船在世界末日临近的时候,还将再一次出航。”
第五十章 漂亮的侏儒
 
  我正津津有味地阅读博克侬的生平束缚,H·洛·克罗斯比的妻子在我旁边的过道上对我说:“说了你也不信,我又在这架飞机上发现了两个印第安纳老乡。”
  “我不相信。”
  “他们不是生就的印第安纳老乡,可是他们现在在住在那里。他们住在印第安纳波利斯。”
  “真有意思。”
  “你要认识他们么?”
  “你以为我应该认识他们吗?”
  我明知故问,不免扫了她的兴。她说:“他们可是你的老乡啊!”
  “他们叫什么名字?”
  “女的姓康纳斯,男的姓霍尼克。他们姐弟两人,弟弟是一个侏儒,不过他人倒不错。”她眨了眨眼睛,“那个小东西看上去十分精明。”
  “他叫你‘妈妈’了么?”
  “我差点没让他叫我。接着又打消了这个念头。我恐怕要一个侏儒那样叫我是不礼貌的。”
  “哪的话!”
第五十一章 好吧,妈妈
 
  这样,我就过去和安吉拉·康纳斯与小牛顿·霍尼克,我的“卡拉斯”的成员,谈起话来。
  牛顿确实小得出奇,但并不丑陋吓人。他五官端正,四肢俱健,就象在“大人国”里周游的格里弗,格里弗的睿智和机警他也兼备。
  他拿着一杯香槟酒)飞机票内含有饮料弗)。他拿一只玻璃杯,犹如常人抱一个大鱼杯,不过,啜饮时他却显得怡然自得,颇有风度,仿佛他与那只杯子全无不协调之处。
  这个小畜生,在他的行李里面就有一个装有“九号冰”本保温瓶,他命运多蹇的姐姐也带有“九号冰”,而在我们下面就是无边无沿的水——加勒比海。
  左右串通,前后撮合,黑兹尔的乐趣全在于相互介绍老乡。随后,她便丢下我们走了,临走时还对我们说:“从现在起叫我妈妈!”
  “好吧,妈妈!”我说。
  “好吧,妈妈!”牛顿说。由于喉咙小,牛顿的声音又尖又高,不过,他总是高潮使自己的声音变得粗重有力。
  安吉拉仍旧把牛顿当小孩子看待,而他则谦逊有礼,泰然处之。这般矮小的人居然俱备这般飘洒、豁达的风度,我觉得不可思议。
  牛顿和安吉拉还记得我,记得我写给他们的信。他们请我和他们坐在一起。
  安吉拉为她始终没有给我回信而向我道歉。
  “我想不起什么能使读者感到有趣的事儿。我可以胡编一套在那天发生的事,可是我想这样的东西您不会需要的。实际上,那一天就与和平日子没有什么区别。”
  “你的这位弟弟给我写了一封非常好的信。”
  安吉拉吃了一惊。“牛顿写了吗?牛顿怎么能记得那天的事情呢?”她转身问他:“宝贝,那天发生的事你一件也不记得了吧?你那时还是个小孩呢!”
  “我记得,”他温柔地说。
  “我希望我看过那封信,“她说,言下之意是牛顿现在在直接与外界接触还嫌稚嫩。安吉拉蠢钝已极,丝毫不知她如此对待弟弟牛顿会何感想。
  她嗔怪地说:“宝贝,你应该把那封信给我看看。“
  “对不起,”牛顿说,“我没有想到。”
  “我也该告诉您,”安吉拉对我说,“布里德博士对我说过,最好不要和您合作。他说您无意公正地撰写父亲的生涯,”言谈中流露出她为些对我很有反感。
  等我告诉他我可能永远不会将此书写完,也再不知道写作此书有何意义时,她似乎有所宽慰。
  “好,假如您还‘创作’那本书的话,您最好把父亲写成一个圣人,转为他就是一个圣人。”
  我答应她我将尽力而为。我问她和牛顿是否要到山洛伦佐去和弗兰克团聚。
  安吉拉说:“弗兰克要结婚了。我们是去参加他的订婚仪式。”
  “哦?谁是那位幸运的姑娘呢?”
  “我给你看,”安吉拉说着,从皮包里拿出一个带折叠夹层的塑料钱包,其中每一个夹层中都有一张照片。安吉拉一张一张地翻着;小牛顿在科德角海滨戏嬉,费利克斯·霍尼克博士在接受诺贝尔奖金,安吉拉和她那一对相貌平平的孪生女,弗兰克在放飞一架用绳子拴着的模型飞机。
  然后他给我看弗兰克将要娶的那个姑娘的照片。
  与其说她给我看了照片,不如说她在我的小腹上狠击了一下。
  那张照片上的人就是我爱上了的那个女人——蒙娜·阿蒙斯·蒙扎诺。
第五十二章 没有痛苦
 
  一旦安吉拉打开她的塑料折叠夹子,不等别人一张张全部欣赏一遍她是不肯合上的。
  她说:“这都是我爱的人们。”
  因此我端详着她爱的那些人们。那些夹在有机玻璃里的、象化石甲虫夹在琥珀里的,大都是我的“卡拉斯”里的成员的照片。其中没有一个是“格兰法龙‘的成员。
  其中有许多霍尼克博士的照片。他是原子弹的父亲,三个孩子的父亲,“九号冰”的父亲。他身材矮小,据称是一个侏儒的生父,又是一个巨人的生父。
  在安吉拉的标本夹里,我最喜欢老人一张身着冬装的照片:身空大衣,围着围巾,戴一顶毛线帽子,帽顶上有一个大绒球。
  安吉拉哽哽咽咽地告诉我这张像是老人在海恩尼斯死前三个小时照的。一位摄影记者似乎在这位伟人身上发现了圣诞节的小精灵。
  “你父亲是死在医院里的么?”
  “哦,不!他死在我们的别墅里,死在面对大海的一张攀附条椅子。牛顿和弗兰克正在岸边冒雪散步……”
  牛顿说:“雪花飘飘,暖意融融。走在雪里,就象走在飞扬的桔花丛中。真奇怪,其他别墅里荡无一人。……”
  安吉拉说:“只有我们这套别墅装着取暖设备。”
  “方圆几里,渺无人烟。”牛顿回忆着当时的情景,脸上泛出惊奇的神情。“我和弗兰克在海滩上遇上一只大黑狗,拉布拉多种猎犬。我们把棍子扔到大海里,它就把它们叼回来。”
  安吉拉说:“我到村子里去买圣诞树上用的灯泡去了。我们每次过节都做一相映成趣圣诞树。”
  “你们的父亲喜欢圣诞树吗?”
  “他从来没有说过,”牛顿说。
  “我想他喜欢,”安吉拉说,“他就是不会表现出来。有些人就是不会表现。”
  “可是有些人就会,”牛顿说,微微地耸耸肩。
  安吉拉说:“总而言之,当我回到家里时,发现他坐在椅子上。”她摇头。“我看他死前并无痛苦的感觉,就象睡着了一样。哪怕有一点点痛苦,他也不会是那个样子。”
  她略掉了这个故事的最有趣的那一部分。她对此事避而不谈:就在那个圣诞节前夕,她和弗兰克、牛顿把老人的“九号冰”平分了。
第五十三章 一个工厂的厂长
 
  安吉拉叫我继续看那些快照。
  她给我看一张一个身高六英尺的姑娘的相片。那个姑娘手持一只单簧管,身空伊利俄姆高级中学管乐队游行演奏时穿的制服。她的头发塞在制服帽子里。她不无羞但却兴高采烈地微笑着。安吉拉——这位上帝一点也没赐给她吸引一个男子的优点的女人——给我看了一张她丈夫的相片。
  我大吃一惊,说:“那么这位就是哈里森·C·康纳斯了。”她丈夫一表人材,而且有自知之明。他空着时髦,一看他那懒散、狂放眼神,就知道他是一个风流飘逸、所向披靡的男子。
  “他做什么——什么工作?”我问。
  他是一个工厂的厂长。
  “电子工厂么?”
  “我就是知道也不能告诉你。那是政府非常秘密的工作。”
  “造武器么?”
  “反正与战争有关系。”
  ‘你们是怎么认识的?“
  “他本来是我父亲的一个助理实验员,”安吉拉说,“后来他到印第安纳波斯斯开始搞这个工厂。”“这么说,你们是在恋爱了很长时间之后才圆满结合的。”
  “不,我甚至不知道他是否晓得世界上还有我这样一个人活着。我一贯认为他长得标致英俊,可是在父亲去世以前他从来没有注意过我。”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