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一个农民的亿万传奇txt

_2 沈良(当代)
就因为铜的空单平仓后没有及时开进去,反而去做多了豆粕和橡胶,真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本来已经赚了50万左右,结果不但利润吐回去了,还倒亏10万,账户里只剩下20来万了。
我充分感受到了“天予不取,必受其咎”这句话的威力。
2008年底2009年初 价格物极必反
2008年10月到12月,各品种几乎同步下跌,铜从5万多跌到了22000,橡胶从2万跌到了8500,豆粕从3300跌到了2100。几乎所有的商品都跌破了成本价,而这个时候各国都开始放松货币,刺激经济,商品也就达到了物极必反的条件。2008年底各商品绝地反击之后,到2011年初,铜涨到了7万多,橡胶涨到了4万多,豆粕涨到了3500左右。
我在2008年12月下旬到2009年初,通过做多豆粕、燃油等相对强势的品种,又让资金成倍上升。可是到了2009年二三月份,各品种大幅波动,我因为仓位太重,不断止损,赚到的钱再次亏回去。
2009年初,我做多赚了钱又亏回去,一方面是因为重仓,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自己对行情的分析不够坚定。世界经济依然不景气,市场上的绝大部分人、身边的绝大部分人都还处在金融危机、经济萧条的氛围中,我虽然从各国放货币的信息中预期行情会涨,但对绝大部分期货品种的现货供求关系都不太了解,如果只是针对一个品种(比如大蒜)我是可以坚定自己的预判,但对很多其他品种,则没有足够的依据说服自己。而我当时又偏偏做了好几个我不太熟悉的品种,比如燃油、橡胶、铜等,对这些品种的上涨我心里没底,只是在大概要涨的心理预期下操作,也就敌不过行情的波动,有了浮亏就砍仓,甚至有时没了定向,还去做空,结果来回被洗。
总结2007年2008年为什么拿不住利润
为什么07年08年我好几次都是看对了行情,却没有赚到钱,即使赚到了钱,又会把利润吐回去呢?因为做期货不是“看行情、分析市场、做交易”那么点事情,要做好这几件事已经很不容易了,但真正要做好期货,单单做好这几件事还远远不够,最多只是解决了一半的问题。做好期货,要解决的问题太多了,资金管理做得不好,心态没有处理好,还是要亏钱。
我总结了2007-2009年初,我始终拿不住大利润的原因:
1、贪小便宜
铜赚了3个跌停板,计划平仓出来后马上空进去,但因为想再多赚几百个点而错过了上万点的行情。做期货要看得长一点,虽然做的时候可以短做,但必须明确短做是为了赚价差,后续不管价差赚到没有,必须尽快回到原来的持仓上,决不能由于短做而乱了章法,如果短做会影响长做,那么还不如放弃短做。
2、没有充分考虑大势
2008年国庆节后,行情暴跌,大家都恐慌,全球的恐慌也没有止住,下跌的行情不会那么快就缓过来。我本来是看空、做空的,只是因为铜没有重新空进去,错过了太多的利润,临时改变了想法,居然在明确下跌的大势下去做多豆粕,实在是不应该。
3、心急、没有耐心
2008年平了铜之后做多豆粕,时机很不好,为什么做进去就是因为心太急了,在铜上面错过了好多利润,急着想在其他品种上赚出来。豆粕也不是不可以做多,它相对其他品种来说确实是比较强的,农产品也确实不应该和工业品一样如此暴跌,但在泥沙俱下的时候,价格再便宜,也不应该做多豆粕,而是应该等一等,等整个市场下跌的大势有所缓和,行情趋于平稳,绝大部分商品稳住或者价格有所回升的时候,才能去尝试做多相对强势的品种,那时做多豆粕机会会更好。比如2011年12月,做多豆粕便是好机会。
4、风险意识太低、仓位太重
我觉得自己天生就是个“野心比较大”的人,不甘于平庸,更不能忍受长期的失败,当我在期货市场沉浮多年,但依然没有成绩时,想尽快做大的心思总是占据上风,而必要的风险意识则处于下风,交易的手法太过凶悍,导致资金的波动太大,利润不取出来就很难守住,反而让交易上的成功姗姗来迟。实际上,一个人身体好不好和吃多吃少关系不太大,吃东西适量就行了,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很多人是因为吃得太多而身体不好,吃得少的人反而身体好,做期货最终能不能赚钱、能赚多少钱和仓位大小关系也不大,要赚钱只要有适量的仓位就可以了,反而那些亏大钱的几乎都是重仓交易的。
2007年9月-11月我做多豆粕,赚了不少,但因为仓位太重,没有守住利润;2008年国庆前后,我做空铜,也算是赚了一笔,但后续做多其他品种仓位太重,也把利润吐回去了。期货行情,从中长周期来看,本来只有20%-30%的时间是趋势行情,而有70%-80%的时间是震荡行情,而且那20%-30%的趋势行情也不是一气呵成的,中间也有停顿和反向运动,一味的重仓交易,适合的行情少,不适合的行情多,赚到了钱又吐回去也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不分情况、不分机会大小、不分行情确定性概率有多高,老是满仓交易、重仓交易,那是极其危险的,因为即使方向判断对了,行情的演化路径也不会总是一条直线就去了。仓位太重,就抵抗不了路径的曲折,也抵抗不了主力的洗盘,看对了,还是会亏。如果预判最低跌到10000,那么布局的仓位应该在价格跌到9000的时候仍然不被强平才行,要给自己留一点余地,这样心理才扛得住。
5、在不够坚定的行情中来回止损
因为想抓住尽可能多的机会尽快做大,也就会在看不清、参不透的行情中追涨杀跌。2007年到2009年初,我很多的钱就是亏在来回止损上。其实对行情的预判不够坚定,就应该不参与,即便是参与了,也只能是小仓位尝试,尝试也只是为了保持自己对市场的敏感度。而我却在没看懂的行情中大仓位搏杀,心里没有个定向,操作受行情波动影响就大,老是追涨杀跌,被来回洗,来回止损,钱就这样被止掉了。因此,在没有确切的把握的时候,绝不能开大仓。小行情的时候,可以不停地试单,对市场保持关注、保持熟悉,保持一种交易的感觉,一直处在市场中,才能提高对市场的敏感度,但在小行情中尽量要少亏,最好是不亏,如果能略赚则更好了。在小行情中要懂得保存实力等待机会,单单一个大豆不出六年就会有一波大牛市(96年、03年、07年、12年),机会来了要有充足的子弹打一个大战役。
(2009年-2010年,操作大蒜和棉花行情,我基本上克服了以上五个问题)
确信自己已经掌握了正确的方法,确信自己能赚大钱
2008年的时候,我其实已经欠了亲戚朋友不少钱了,虽然在期货市场总账没有亏多少(毕竟方法已经找到、经验也总结了不少),但借亲戚朋友的钱我都是给利息的,利滚利地上去,欠的钱就越来越多了。当时我的心里压力很大,又不想让家人知道我实际的困难,所有的煎熬都一个人承担。带着这样的压力做交易,即便有再好的方法,也会在某些时候过于心急,又在某些时候缩手缩脚,交易结果就大打折扣。但我始终坚信自己对市场运行规律的理解、对行情的分析方法都是对的,看对行情赚不到钱的时候,我只有自责,没有怀疑。
能够在期货市场赚大钱的信心我一直是有的。
1、我做期货的分析能力、交易能力已经具备了,对行情的捕捉有了自己的一套方法。前面两三年我关心的品种,大的行情机会几乎都能看到,不少机会也去参与了,长假行情更是一看一个准、一做一个对。
2、我亏了这么多年,已经练就了在绝境中生存的能力,成为市场“打不死的妖精”,有着决不放弃的信念。今天亏了,还有明天,这一次的大机会没有处理好,下一次还有大机会,这一个5万亏了,下一个5万还能做回来。
3、我对农产品的了解程度比绝大部分期货投资者要高,自己种过多个农作物,对各个农产品的特性比较熟悉,能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真实可靠的供求关系,并且能实地调研、切身感悟,对农产品行情的把握有充分的信心。另外,农产品期货上市交易的品种越来越多,农产品电子盘的品种也不少,在农产品领域,有了更多的品种,就有了更多的机会,我可以做到“哪里有鱼去哪里捕”、“广开门面做生意”。做农产品,一个阶段可以重点做一个品种,但长期固定死做一个品种的成功率太低,一方面,一个品种可能五年、十年才有大行情;另一方面,一个品种即使有大行情,也不一定能看到,看到了也不一定能做到,做到了也不一定能大赚;而品种多了,就不一样了,只要分析到位,在不同的时候可以抓不同品种、不同级别的机会,总能有所收获。
4、我做期货树立了大志向,明确了抓大机会的核心理念。虽说,我总结了做期货要有“五戒”:戒浮躁、戒心急、戒贪婪、戒恐惧、戒盲动。浮躁、心急、恐惧、盲动这四个最好要全戒,而贪婪则不能全戒。针对平时的操作、日常的行情而言,要戒贪婪,但在大机会来临、大行情发生的时候,该贪还是要贪的。当根据综合分析、亲自调研,发现一个大机会,能够100%预判一波大行情的时候,就要坚定方向、全身投入、一击必中、持久周旋,这时不贪是赚不到大钱的。做期货必须要有大志向,心里能装得下多大的财富,才可能赚到多大的财富。大好的江山,要有广阔的胸怀去接纳,要有雄心壮志、广大目标。一个人没有鸿鹄之志,哪能成就大事。
说到底,就是平时不能贪,该贪的时候要贪,人不能天天狠,但该狠的时候一定要狠,否则大机会就会错过!项羽该狠不狠,鸿门宴不杀刘邦,结果反过来被刘邦灭了。
5、我明确了做大行情、抓大机会要看基本面、要做供求分析的核心方法。做期货,想做大,必须用基本面分析,研究供求平衡和失衡,研究价格在不同供求关系上的表现,研究不同因素对供求关系的影响。通过技术分析得出的结论都是不确定的,只有通过基本面分析、供求分析得出的结论才能相对确定,甚至可以确定到100%,这样才能坚持,才不会被行情的波动所困扰。据我所知,真正伟大的投资家,能掌控巨量财富的投资大师,都是从基本面、供求关系出发的。索罗斯狙击英镑、做空东南亚,这样的大手笔,必然基于他对相关基本面信息的确信无疑,至于技术面,他甚至可以利用资金优势,短期做一些技术图形出来迷惑别人或让大家去跟随。做期货,要涨还是要跌,不能只凭技术分析,不能只凭盘感,或许做短期交易的可以用用技术分析、盘感操作,但做中长期投资,抓历史性大行情,则技术分析和盘感往往就不管用了。当大行情到来的时候,所有的技术指标都会失效,超买之后再超买、超卖之后再超卖,那才是大牛市和大熊市,不能有恐高症和恐低症,更不能画几条线试图去“撑住”或“压住”价格,一条线能挡住几个涨停板呢?技术分析是有缺陷的,或许用它赚小钱是可以的,但要赚大钱,我看是不行的。
如果把做期货比作练武功,那么技术分析只是练招式,见效快,三天就可以耍了,一年两年就觉得自己厉害了;而基本面分析则是练内功,见效慢,五年小成,十年大成。但江湖上真正厉害的高手,内功必然是深厚的,那些花拳绣腿,在小范围小打小闹可以,碰到大场面、遇到大战役则胜不了。练招式的人,把招式练绝了,最多也就成为“专家”,要成为“高手”,那还必须要练内功。而内功深厚的人,则不一定需要招式,可以做到见招拆招、无招胜有招。基本面分析做得好,可能会长期不赚钱,或者经常亏小钱,但抓住一波行情“短期”就能赚大钱,而技术面分析得好,则只能相对长期地赚小钱,能不能持续赚下去还要看市场的变化。按照技术分析进场,实际上是对当下价格的“搅局”,搅局的人越多、资金越大,行情发展的变化就越大,之前有效的技术分析手段失效的概率也就越大,由此技术分析是赚不了大钱的。当一种方法失效后,面对市场新的波动特征又会冒出新的方法,如此循环,就导致了技术分析者永远在找方法。而只有基本面分析的方法才是真理,才能恒久有效。很多研究技术分析的人,花的时间、精力也不少,不如把这功夫花到基本面分析上来,深入研究供求关系,那样收获会更大。
很多只研究技术分析的人,有点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的感觉,不但“骗自己”行情要怎么走了,还可能拿着分析“结果”去骗别人。只看着价格现在在什么位置,是怎么走过来的,就去预测它未来的走势,是不可取的。现在的价格在这个位置,供求关系是怎样的,之前的价格也在这个位置,供求关系又是怎样的,现在走出来的图形对应的供求关系是怎样的,之前类似的图形供求关系又是怎样的,这里有很多的不同点,今年和往年是不同的,明年和今年还是会不同,这种预测无法确定,甚至连概率是多少也不好说,不像基本面分析,我可以确定未来100%要涨,或者明确上涨的概率是多少。
技术分析的人认为“价格包含一切”。单单这句话,从字面理解是没错的,但怎么去定位这个价格,它到底包含了什么呢?同样的价格是否包含相同的因素?同样的图形在不同的阶段出现是否包含相同的因素?技术分析者根本就无法回答这类问题。只有找一个能够定位价格的方法,能够有把握的确认价格将往哪里发展的方法,心里才有底。“价格包含一切”这是只研究现象不研究本质的理念和作为,是放弃研究本质的借口。汽车跑得比自行车快,速度的快慢只是表象,本质原因是汽车有发动机,它的动力更强。冬至后气温缓慢回升,这只是现象,其本质是太阳北回,太阳日照的时间长了,吸收的热量大于放出的热量,天就会慢慢热起来。冬至后还会冷一段时间,甚至有时比以前更冷了一点,只研究现象的人就看不懂了,也不知道怎么办了,而研究本质的人则知道,这一段时间的寒冷是因为散出去的热量还是大于吸收的热量,太阳必须北回到一定的度,才能扭转热量的入不敷出,再过一两个月,时间点到了,春天的温暖必然到来。
技术分析的人认为应该“重势不重价”,这是有问题的。在现实的操作中,势已经出来了,仓位已经跟进了,但价格回调了,甚至出现浮亏了,怎么办?画线画出来的“势”是不起作用的,那是滞后的“势”。用基本面分析出来的“势”才是有用的,才是领先的“势”。做期货要重势,也要重价。若是牛市,逢低买才更好,若是熊市,逢高卖才更有优势。价格涨了会回调,跌了会反弹,价格必然是来回运动的,技术分析敢不敢确定一个“势”呢?价格跌了之后,上涨,技术分析者认为是反弹,又涨,认为是大反弹,再涨,他终于知道了:哦,牛市来了。早上哪儿去了?晚了一大截了!老早就应该预测要上涨,要敢于确定上涨的趋势,要战略性地买在低位,等技术分析者知道牛市来了,牛市可能已经走完一半了,这时建仓成本就高了,很容易被“洗”出来。所以“重势不重价”听起来好听,用起来很不好用。
做技术分析的人认为历史会重演。但一个“战役”结束后,总结的只是当时打仗的经验,只是对当时特定的战场环境、敌我力量、敌我士气、敌我战略战术等方面的一个总结,这个总结肯定有用,但当下一场战役来临的时候,有很多地方都会发生变化。虽然打仗的“道”是相通的,但每一个战役的表现形式都会有不同之处,如果总结的只是“形式”方面的规律,而不是“道”的本源规律,那么用于指导以后的战争,恐怕是不行的。根据当时的情况分析现在的可能性是可以的,但现在和当时必然已经不同,我们还必须知道现在和当时有哪些不同的事物在影响价格,也必须知道同一类事物在现在和当时的不同表现以及对价格影响的不同力量。比如拿现在和三十年前相比,现在市场经济地位已经确立,和当时的市场环境已有不同,现在社会,媒体发达、网络发达、通讯发达,信息的传播更快、更透明,价格形成和变化的速度、幅度已经和以前有所不同,即便是相同的因素,在现在和以前对价格影响的能量也有所不同了。就像一样的原料,调料不同,烹饪的手法不同,做出来的口味必然会不同。另外,在期货市场,上市的品种越多,各品种相互之间的影响也在微妙变化,历史经验不能简单照抄,不可同日而语。因此历史可以参考,历史也会在一定意义上重演,但历史必然不会简单重演。不能让历史成为包袱,成为束缚,成为干扰我们对未来判断的因素。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济学家,其理论知识是对今天之前的经验总结,即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分析和总结,但未来必然会有变化,如果要指导未来,就必须把变化也考虑进去,否则就不能用来指导未来。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倒闭,就是因为只注重历史总结而不注重未来变化。对历史上从未发生过的事情,能有提前的发现或预判,那才是大智慧。
哪怕是做套利,也是应该用基本面分析的方法。若是用技术分析,统计历史平均价差、“极限”价差,并在价差到历史“极限”区域时做价差回归的套利,这是不合理的做法,因为历史是历史,现在是现在,历史上的“极限”价差放在今天或许就是正常价差,不能因为历史上价差到了“极限”区域每次都回归就推导出今天也必然回归。今天的环境和历史的环境必然有很多不同点,如果不同点足够多,分量足够重,那么价差突破历史“极限”,再发展一些甚至发展很多都是有可能的。用技术分析的方法做套利,可能十次可以对九次,因为超越历史的情况毕竟少发生,但一旦发生了,错误的那一次就能让套利者彻底失败,这完全是小赢大亏的操作模式,不可取。用基本面分析做套利则不拘泥于历史价差,而是着重分析目前这个价差产生的原因有哪些,根据现在作用于价差的因素来看,价差会扩大还是缩小,如果价差会扩大,那就做扩大的套利,如果价差会缩小则做缩小的套利。用基本面分析的方法,做不做一项套利,取决于推动价差往一个方向运动的供求关系因素还在不在,作用力有多大,而不是历史价差是多少、现在价差是多少。2010年用技术分析做套利,棉花抛9月买1月的人亏大了,2012年用技术分析做套利,豆粕抛1月买5月的人也亏大了。
说到底,市场为什么涨为什么跌,不是K线、不是图形说了算的,涨是该涨,跌是该跌,涨跌是由市场的本质力量决定的。什么是市场的本质力量,一是供求双方的能量对比,二是所有参与者各种想法的表现。价格是市场本质力量博弈出来的结果,中长期价格主要由供求力量博弈而来,短期价格则主要由参与者想法的表现博弈而来。做期货是做未来。看着一天行情的涨跌用处不大。一天的行情变化不能决定未来的价格走势,能够决定未来价格变化的,只有基本面。供和需的平衡差距、平衡差距有多大,这决定了价格的形成和变化。价格的高低和波动幅度与平衡度紧密相关,供求平衡度的失衡越大,行情越大,价格变化幅度越大,价格可能越高或越低。价格的形成和价格的变化,是买家(需求方)和卖家(供给方)博弈的结果。需求的力量和供应的力量相互博弈,在一个阶段内,谁的力量更大,谁就更能推动价格往一个方向变化。当然,具体操作还要看相关品种的特性,以及外在较多因素和条件的影响,这些必须结合起来、对照着看,才能真正透析供求力量博弈导致的价格变化。
市场为什么涨,为什么跌,或者价格为什么必然会涨,为什么必然会跌,是可以定性分析,也可以定量分析的。1+1=2,5-3=2,0+2=2,要知道一个数值是怎么得来的,要知道前提条件和影响因素,对性质和数量心理有数了,才能看对行情、做到行情。
分析基本面,也要明白基本面本身是动态的,要用发展的思路、动态的眼光、实事求是的态度分析问题。比如有时候增产也可能是利多,供应增加5%,而需求增加10%,如果前一年是供求平衡,价格又在相对低位,那这一年的价格就要上涨;比如有时候供应减少,需求增加,那就会导致严重的供不应求,如果价格在相对低位,就会形成大牛市;比如某个品种出现了严重的供不应求,外部环境也配合,货币宽松,经济形势一片大好,又处在通胀之中,其他相关品种的价格已经上涨很多创了历史新高,而这个品种的价格则被长时间低估,那就很容易产生超级大牛市,这时就不能有恐高症,不能等闲视之,要用超常规的眼光去看待。反过来,对下跌行情的分析也是同样道理。
我也看K线,看历史价格的波动幅度,但我只是把K线上体现的价格当做价格数据,当做基本面分析的信息之一。当然技术分析也不是一无是处,在小范围内它也有它的“功效”,但我始终认为,只研究技术分析最多只能小成,若想要大成,要么精研基本面分析,要么技术分析结合基本面分析,就是用我的好朋友付爱民的方法“70%用基本面分析,定大方向(涨市、跌市,还是震荡市)、选品种,30%用技术分析,找进场点”,他那么做也是能大成的。
很多散户做期货要么什么都不懂就去做了,要么学几招技术分析就上马了,似乎技术分析见效快,学了马上能用,哪里知道,学得快,输得也快。一个期货公司的经理,我认识他十三年了,他说他从业以来,在他手里(营业部或部门)开户的客户累计有7000多人,赚钱的人没几个,而一直活着的,似乎只有我一个。可能他说这话有一定的夸张程度,也可能他只是想证明期货市场的残酷性,而我则认为,绝大部分人不研究基本面,不用深入、全面分析供求关系的方法去做期货,结局只能是亏钱的。
做期货,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要去繁从简,要抓纲,纲就是供求关系。抓住了纲,就能做到纲举目张。纲是渔网上的总绳,目是渔网上的一个一个网眼,把网纲一提起来,一个个网眼就都张开。抓住事物的关键,就能轻松带动其他环节。
下一步的价格应该到哪里,不是画一条线就能画出来的,价格上去或下去的动力和本质原因是供求关系,价格的涨跌有它内在的推动力,供求的各自“分量”决定了价格要到哪里,就像农村的秤,秤砣是供应(某个时点分量是确定的,不同的时点可以换秤、换秤砣),需求是要称的东西,秤杆上的标尺是价格。现在的供应是多少是确定的,需求的分量小,放上去称一下,价格刻度小一点就能平衡,需求的分量大,则价格刻度大一些才能平衡。(如下图)
未来某一时点的供应是多少是可以预估的,如果未来的供应分量大,则价格刻度小一点就能平衡;如果未来的供应分量小,则价格刻度大一些才能平衡。(如下图)
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供求分量下,具体的价格要到哪里,用特定的方法,拿这一杆秤去称一下就知道了。
绝大部分人做期货亏钱的原因
期货是高端前沿领域,是充分竞争市场,需要高智慧、高知识、高技能,不是一般人能做好的行业。在期货市场赚钱的人本事很大,哪怕亏钱的人,不少也是有本事的,只是相比之下差了一点而已。
我们为什么要做期货,目的是什么?可以说是为了自我实现、为了体现人生价值,更直接的目的必然是为了赚钱。既然目的是为了赚钱,既然这个市场绝大部分的人是亏钱的,那么做期货就必须研究别人为什么亏钱。
似乎市场上做期货失败的、亏钱的,很多人智商也不低,甚至在其他行业也曾做得很好,为什么做期货就亏了呢?他们到底犯了什么错误?我们要把他们亏钱的原因找出来,犯的错误找出来,然后尽量让自己不去犯这些错误。
有个玩笑是这么说的“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的任务是往狼群里赶羊”。进入股票市场、期货市场必须确保自己不和羊群站在一起,要让自己变成羊群的对立面,成为“狼”。
绝大部分期货投资者亏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十二个:
1、期货是负和游戏
做期货是要交手续费的,在盈亏同样多点位的情况下,赚的时候赚得少,亏的时候亏得多,这是市场参与者最大的无奈,也是参与这个游戏必须付出的代价。整个市场一年几百亿手续费的消耗,必然是所有投资者共担。只有水平高、分析方法正确的投资者才能战胜手续费,普通投资者注定是市场的贡献者。
2、亏损容易赚钱难
做期货,乃至做任何投资盈亏都是不对等的。基本上亏损在5%以内,盈亏几乎是对等;亏损在5%-20%以内,盈亏不对等虽然逐步显现,但还可以接受;亏损在20%-30%,盈亏不对等现象迅速扩大,亏30%,要赚42.8571%才能挽回,难度加大了不少;而到了亏损50%,则要赚100%才能挽回,难度增加了一倍;如果亏损了80%,则要赚4倍才能挽回,已经很难实现……
亏一定比例 要赚多少比例才能挽回损失
1% 1.0101%
2% 2.0408%
3% 3.0928%
4% 4.1667%
5% 5.2632%
10% 11.1111%
15% 17.6471%
20% 25%
25% 33.3333%
30% 42.8571%
40% 66.6667%
50% 100%
60% 150%
70% 233.3333%
80% 400%
90% 900%
99% 9900%
3、进出场点位不平等
看到2000点,如果要马上买入,报价2001可以成交,如果要马上卖出,报价1999可以成交。这一买一卖无形中就损失了两个价位,操作的次数一多,累积的点位损失也不小。这是期货市场除了手续费以外的进出场成本。
4、自己也是市场动力,自己对市场的改变
任何交易者都是市场动力的组成部分,投机者做多就是虚拟需求,投机者做空就是虚拟供应,这本身就会影响价格的变化。投机者静态分析市场,却动态参与交易,这是一个很大的不匹配性,有些点位在我们不做的时候是存在的,我们一旦进场做了,多空力量就改变了,这个点位可能就消失了。投机者总结的一些方法,在没有进场交易时,看上去是能赚钱的,一旦进场交易,市场变化了,也就赚不到钱了。
5、技术分析的误导
时下,做期货最流行的方法是各门各类的技术分析,但技术分析对大部分投资者来说是一个误导。一些投资者一进市场就被技术分析引进沟里去了。
6、不明白决定价格的本质因素。
大部分人不知道影响价格方向性运动的本质因素,总是被市场的风吹草动干扰,总是被别人所谓的成功吸引,总是人云亦云、听消息、看持仓、看成交、看指标、打听主力动向……认为这些就是决定价格的因素,这是大错特错了,决定价格方向性运动的,只有“供求关系”。
7、认为自己处在劣势而不去研究基本面
有些人慢慢知道了基本面的作用,知道了是供求关系决定了价格的走势,但却自卑地认为自己处在劣势,得不到及时全面的基本面信息,或是懒惰地认为研究基本面太复杂、太麻烦而不愿去研究。其实研究供求关系是简单的,就看自己是否用心,是否努力,实地调研谁都能去,经济环境谁都能感受到,现行货币政策谁都知道,品种特性谁都可以去熟悉……深入全面研究供求关系,想做是能做到的,只是大部分人不想做而已。
8、技术分析有人教、有书读,基本面分析要自己摸索
看上去基本面分析的方法只能靠自己去摸索,而技术分析则由很多“专家”、“老师”在教,还有很多技术分析的书可以买,似乎选择技术分析更容易获得学习的途径。实际上,基本面分析的方法也是可以学的,技术分析的方法也是需要自己摸索的,难或不难形式上似乎这样,但本质上却并非如此。
9、学技术分析学艺不精
即便下定决心要学技术,大部分人还是学不好,要么学一点皮毛就去用了,要么学了一大堆结果不知道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技术分析也不是不能用,关键是怎么用。学精了技术分析自然是可以赚钱的,但我始终认为技术分析运作不了大行情(赚不了大钱),大行情的运作还是需要靠基本面分析。
10、总是找外部原因,而不找自己的问题
亏了钱,怨天怨地怨行情,认为市场不正常。这是在用不正常的思维去理解正常的市场,必然要亏钱。投资者总以为自己的思维是正常的,其实自己是错误的;以为市场是不正常的,其实市场是正确的。
用“正常”的思维对应“不正常”的市场,永远是对不上号的,是错的。市场是确实存在的,是真切发生的,其实,不是市场不正常,而是我们的思维不正常。我们一定要实事求是地看问题,为什么亏钱,根源在哪里,找到自己的问题并解决问题才能走向盈利。
11、市场上有主力,主力要吃散户
期货市场是有主力的,主力机构的专业度、资金实力、资源调用能力等绝对在散户之上,某些重要信息主力也可以比散户提前知道,主力还可以影响一小段时间的一小波行情,做一两根K线出来,从而使技术分析者来回止损而亏损,使信心不够坚定的投资者被洗来洗去而亏损。期货,“欺”货也,主力会让这个市场充满陷阱,行情会明升暗降,我们只有拨乱反正,处处小心,才能盈利。
12、受干扰太多
即便是掌握了能够实现阶段性盈利的技术分析方法,或是领悟了市场运行的本质,明确了用供求分析的方式参与市场。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来自媒体信息的、专家观点的、小道消息的、朋友建议的、自己内心的等等干扰都有可能影响具体的操作,从而使原本可以赚钱的交易变成亏钱。但受干扰多,说到底还是自己的问题,是对自己的方法不够坚定,或是对行情的分析不够透彻。
在期货市场,想赚钱,要先研究为什么赔钱,找到了赔钱的原因,杜绝错误的做法,才能走向正确的方向。
期货是对抗 需要有博弈的智慧和手法
期货是对手交易。期货市场有涨有跌,有买有卖,任何一个时点,都有买家和卖家在博弈,任何一个价位都是买家和卖家博弈之后的结果。期货市场是没有硝烟的战场,有人胜利赚钱,就有人失败亏钱,任何一个价位的跳动,都代表着一部分人赚了钱,另一部分人亏了钱。期货市场永远有一半是对的,一半是错的。如果都对或者都错,那就没有对手、没有成交了。不管是涨还是跌,不管是长期、中期还是短期,每一笔成交总有一半对一半错,每一份持仓也总有一半对一半错。投资者在自己的交易周期里是站对还是站错,要靠自己的分析方法、判断和智慧;另外即使投资者在自己的交易周期里站对了,在行情的波动中,如果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也可能做错,这就让交易行为的成功率大大降低。
因为期货市场是对手交易。所以,在一波行情启动的前期,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如果一开始大家都看涨,那就没有对手让你的多单在低价成交了。很多原本存在的低价就会不存在。都知道了,不行。后期,知道一波行情还要涨的人越多越好。这样一方面可以推动行情继续上涨,另一方面也便于早期进场的多单出场,有人接盘。
期货是对手交易。一方面,在你分析的时候,还没有进入市场,等你进入了,市场会因为你的进入而多一股力量,对行情必然会有影响。简单的技术分析,特别是程序化交易,都是以你没有参与市场为分析前提的,你一旦参与了市场(别人也可能用类似的方法,也可能看到了这个机会),原来的多空平衡度就会被打乱,市场的表现就会有所不同,即便价格的运动有惯性,若是一辆车子以一个速度往一个方向跑,加载再小的一手单子也会对车子的运动产生影响;
第二方面,你在分析的时候,或是用一套方法检验历史行情的时候,或是做模拟交易的时候,都没有和对手直面“交战”,一旦你进入战场,不但战场会发生变化,你自己也会发生变化,战场会被很多力量的进入打乱,你自己也会被对手的对抗打乱;
第三方面,期货交易者本身也是基本面的一部分,投机需求和投机供应也是供求关系的一部分,实际的消费和生产会影响价格,虚拟的供应和囤积也会影响价格,交易者做多,就是增加市场的虚拟囤积,你做空就是增加市场的虚拟供应,短期内都会影响价格的波动,就连自己的进场出场也会对价格有所影响,这些因素都在技术图表上形成各种各样的次级趋势和震荡,做技术分析很容易被迷惑,只有对基本面有全面的分析,才能真正把握大趋势;
第四方面,技术分析的很多点位是无法成交的,不交易的时候,似乎所有看到的价格你都能做到,而实际交易的时候,则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当我们看到豆粕的价格是3000,有上涨趋势,小资金要买要立即成交,要报价3001,如果挂3000很可能就不成交,价格涨到了3001,挂3001又不成交,再挂3002可能还是买不进,这样小资金进场就会有一两个价位的成本,出场的时候也是如此,多单3000要平仓,2999报单可以马上成交,3000挂单不一定成交,大资金的进出场成本就更高了,有时候会达到10个点、20个点甚至更多。
行情是波动的,短期内当你看对方向的时候,要进场,按照市价报单不成交的概率高,而当你看错的时候,则成交的概率高。期货报单成交的规则是“价格优先、时间优先”,如果你和别人报一样的价格,你刚刚报进去,而别人已经挂在那里了,要成交也是先成交别人的,为了确保成交,你要比别人多报一个点或几个点,这样才能先成交你的单子。其实,豆粕市价3000,你报高一点,报3005买入也没有关系,因为成交的时候是看卖方挂多少价,如果他挂的是3000,那就是3000成交,他挂的是3001,那就是3001成交,成交活跃的合约进出场时多报几个价并不会有额外的损失,反而能争取到尽快成交的好处。
做期货,我们要分析对手,要有对庄家的心理和行为分析,还要在自己的交易中实际运用。据我观察,主力经常会有对敲的单子,还有大单挂在那里迷惑散户,也有随时准备撤掉的单子。在看对方向的时候,散户或资金稍大的投资者完全可以吃掉主力的对敲单和迷惑式的挂单。主力有主力的优势,散户有散户的优势。在一个价位如果主力有500手单子压着或撑着,很可能是为了迷惑其他投资者,他或许会随时撤单(特别是你看到他有下单、撤单的动作后),我们就可以迅速地把这500手单子吃掉,这个价位到后续来看将是很合算的,因为这个价格突破后,想要再成交500手,那成本就高了。还有主力经常会有对敲单,打一些价位出来迷惑其他投资者,比如我参与大蒜电子盘,一个持仓很少的合约,居然都是几百手几百手地成交,一看就是主力在对敲“制造”价格、活跃行情、引诱散户参与,那我就多报几个的价,把主力想要对敲的单子吃掉,我先成交了,让主力对敲不了。
即使这个市场没有主力,要下手时,也要尽快抢到单子,市价挂单或者限价挂单,可能会出现单子挂着,价格上去了,自己买不到,只能干着急。就像现在桌子上就1个苹果,但有10个人想吃,那么只能是谁抢得快归谁了。敲单的时候要敲对自己的成交最有利的价位,或是要在抢单子最有利的时机,把自己要的单子全部拿到手。当很多人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就已经吸好筹码了,别人再抢筹码的时候,就是在替你抬轿子了。
我们做交易,看对行情赚不到钱,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建仓建不了,或者是没有好的点位建仓就错过了行情,其实我们可以在特定的时候抢到便宜货(既然是便宜货,一定是靠抢的,一迟疑就会被别人抢去),如果抢不到,也不能斤斤计较,多出一点成本就多出一点,只要自己坚定方向是对的,那就尽快成交。
期货是对手交易,和对手博弈时,当你确信自己在任何方面都不具备优势的时候,就应该躲避这个对手,换一个自己能够产生相对优势的对手去博弈。
不同国家的国情不同,期货市场的运行机制、运行特征、监管形式、市场群体组成也不同,但无论一个国家的期货制度和监管再怎么好,也或多或少会有“内幕交易”、“不公平交易”,中国存在这样的问题,美国也同样存在。
就国内期货市场来说,政治背景太深的品种要尽量少做,最好是不做。白糖就是这样的品种。白糖的销售环节虽然放开了,但甘蔗的收购基本上还是垄断的,在甘蔗收获时,由于甘蔗是划区收购的,在区和区之间的交通要道,会有专人“站岗”,不准蔗农跨区销售,以防外区的糖厂或贸易商高价收走。白糖这个品种,主力的“控盘”是比较厉害的,他不单有现货优势、资金优势,还有影响政策的能力。主力做多了,如果价格跌,他可以影响政策,采取收储措施托价,主力做空了,如果价格涨,他又可以影响政策,采取放储措施压价。2011年白糖供大于求,上半年,其他商品跌的时候,白糖都可以上涨,涨到7000多,近月合约更是被多头逼仓涨到了7400多(现货在多头主力手里,空头没有现货交割,近月合约多逼空的行情比较容易形成)。白糖一直撑到9月份才下跌,绝大部分人都认为它跌不下去的时候才下跌,当时很多做空的人都没坚持到9月(在我认识的朋友里,似乎只有于海飞坚持了下来,获得了较好的收益),特别是其他商品跌白糖硬是不跌的时候,是很难受的。
也有人等破6000,认为一旦跌破6000,现货商也撑不住,一定会大跌。但2011年12月价格跌破6000的时间只有一两天,很快就出台了一个6550的收储价(宁可不要国外便宜的白糖,非要定一个高得离谱的收储价,说是保护蔗农的利益,我看是保护现货商的利益,保护某些集团的利益。我记得有一年白糖老是放储、拍卖,价格就被压下去了,那时怎么就不保护蔗农的利益了?其实那次是主力做了空,是他想尽一切办法要把价格打下去)。这次破6000其实是诱空,很多空头又被套进去了,白糖从2011年12月底到2012年4月初又上涨了1000个点左右。这都是因为垄断现货的主力在“捣鬼”。
白糖,我当时是看空的,但不敢放空,做多又违背我的方法,那就只好不做了。白糖的水太深,广西的糖企“得罪不起”,和他们博弈,我根本就没有优势。和白糖的现货商博弈,即便是分析上完全正确,也会输在政策上,而政策什么时候出台,出台怎样的政策,我是无法预期也是毫无办法的。
当然,白糖的现货企业再厉害,也不能和“天”对着干,任何人包括主力机构,逆天而为都是要失败的。2012年4月中旬,收储价也托不住白糖,最终还是跌了下来。
白糖供大于求,原本要下跌,结果撑了一年多才真正跌下来,这是现货商逆天而为的失败,但也同时说明了白糖现货商左右行情的能力是很强的。作为一般的投资者,甚至是有资金实力的投资者,做白糖没有现货优势、没有信息优势、没有政策优势,即便基本面分析完全正确,也很难和垄断现货、影响政策的现货商主力博弈,即便是我们顺天而为,现货商主力逆天而为,我们也不一定能撑到他们扛不住的那一天(更何况,主力也有可能从多头变为空头)。
期货确实很难做,陷阱太多了。大到国际博弈、金融阴谋,小到现货垄断、信息虚假、内幕交易等,都会影响一个阶段的行情走势,期货又是杠杆交易,即便大方向正确也很可能无法抵抗短期的反向运动。作为市场的普通参与者,我们只能选择自己具备优势的品种去操作,若是在某个品种上毫无优势可言,那也就只能放弃它的机会。
庄家有庄家的优势 散户有散户的优势
战争的对抗可能是一对一,也可能不是一对一。期货的博弈,从盘面看,永远是一对一。开仓、平仓、持仓,必须有等量的对手资金才能成交。但从博弈的人数来看,一般不是一对一的(做空的人数和做多的人数不同),从博弈的力量来看,一般也不是一对一的(有散户和主力之分)。
我听一个朋友说,台湾有一个统计,十年时间,做期货的人只有千分之七是盈利的,这个比例确实低得吓人,而我个人认为,真实的比例可能比千分之七还要低,1000个人里这7个盈利的,可能有6个已经离开市场了,只有1个还在市场中参与,如果那6个人也在参与估计多半也要亏的。我还听过一个说法:做期货的存活率比癌症患者还低。
期货市场就是这么残酷的市场,普通投资者似乎注定要失败。
期货是大宗商品的远期标准化合约,它展现的是商品未来的涨与跌。未来的东西,变数太多,“期”是未来,是“期望”,也是“欺诈”,这里不确定性太多,“陷阱”太多。
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做期货怕就怕对手在哪里不知道,主力的实力不知道,主力的想法不知道,主力的动作不知道,主力的变化不知道,还有政策的变化不知道……
散户就像是市场中的鱼,主力机构(庄家)就像是渔夫,市场则是大江大湖大海。某一条鱼,渔夫可能一次网不到,两次网不到,但次数多了就会网到;一条鱼,小的时候不容易被网到,长得越大就越明显,越容易被网到。
作为一条鱼,虽然面对渔夫是弱小的,但在大江大湖大海中,渔夫也是弱小的,鱼只要和大江大湖大海站在一边,就不用怕渔夫。鱼在风平浪静的时候斗不过渔夫,但在大风大浪中、在暴风骤雨下,如果配合天的动作,则可以打翻渔夫的船,把渔夫吃了。
因此,作为一条鱼,要懂得看天,要知道什么时候是风平浪静,那就不要出来和渔夫斗,更要知道什么时候有狂风暴雨,这个时候就可以顺着“天意”出来觅食,不能犹豫,果断出击,吃掉其他的鱼,甚至是把渔夫吃掉(如果某个渔夫在狂风暴雨中逆天而为,则必然会被掀翻在大江大湖大海中,成为其他渔夫或鱼群的食物)。
期货的实质就是博弈,博弈的主流力量是主力对散户,还有主力对主力。散户的劣势是没背景、没消息、没资金规模,但散户也有散户的优势。主力有活跃行情的“义务”,否则别人就不会进来交易,主力需要用对敲等形式活跃市场,你就可以把他的单子吃掉;主力建仓要欲涨先跌,有运作成本,你可以白吃他的成本,搭车白拿他制造出来的价差,散户建仓比主力容易多了;主力平仓也要做假动作,先拉升再平仓,你在他拉升的时候就可以平仓出来了,又可以白赚他拉升的成本;散户的优势是进出方便,主力的劣势是制造行情、制造震荡、做假动作、拉升、打压等都要成本;主力背了一个包袱之后,无法随意就甩掉(必须要有人接盘),散户则说甩就甩(随便甩给谁就行了)。
身为散户,一定要用自己的优势去和主力的劣势博弈,不能用自己的劣势去和主力的优势博弈。主力再强也强不过天,散户要懂得如何看清“天意”,当大行情来临时,要和“天”站在一起;没有大行情时,则可凭借自己的优势,去吃主力运作行情的成本,如果吃不到则要尽快退出,不可恋战,不可死扛,只有主力可以“恋战”、可以“死扛”,因为主力在“死扛”的时候,或许没有对手足以消灭他,而散户在死扛的时候,能消灭散户的力量实在是太多了。
能让散户赚大钱的行情,就是大涨大跌的行情,在震荡市,散户是弄不过主力的。因为在震荡市,价格没有明确的方向,涨一点或跌一点都是“合理的”,因此有资金实力、有信息优势、有政策影响能力的主力机构能够影响短时间价格的涨跌,而散户则只能两面吃巴掌。
震荡行情,某些价格的涨跌可能是主力影响的,但大涨大跌行情价格运行则是“天定”的,主力也改变不了。如果说散户的力量是1,主力的力量是10,散户和主力对决当然要输,但天的力量是100,散户如果跟着天意走,则必然会赢。
当然,在平时,老天是不发力的。天不发力的时候,主力在发力,有些行情是他们说了算的,散户要在震荡行情中少参与、保存实力,等老天发力的时候,大行情就来了,这时任何主力机构说了都不算,只有天说了算,如果主力果真要挡天意,也只能挡一小段时间,挡了之后也反而会使后续行情发展更激烈(就像棉花,压住价格的时间越是长,后续上涨的动力越是强劲),散户跟着天意走,顺“大势”而为,则能成为市场的赢家,说不定还能大赚一笔。
强烈预感自己在2009年能成
2008年底的一天晚上,躺在床上,我对夫人说:“明年我要赚300万。”(那时,我已经闻到2009年大蒜要大涨的味道了。)
夫人为之一震,以为我是开玩笑或是神经质。在夫人眼中,当时的我一年要赚300万似乎是不可能的,别说是300万了,30万都不一定能行。
可我自己心中却真的是无比确定自己2009年能成,这种确定比之前2005年2006年要强烈(当时感觉自己有了赚钱的技巧,可以赚钱),比2007年2008年要强烈(当时感觉自己已经有了一整套体系,能够盈利)。我觉得自己已经想明白了市场是什么、我自己在市场中算什么、市场的运行特征是怎样的、各个品种的不同属性是怎样的、我自己的特征是怎样的、我自己的优势在哪里、我应该从什么角度哪些层面去分析市场/选择品种/预判行情、在具体的操作中我应该注意什么、我应该怎么进场/怎么出场/怎么换仓、遇到大的机会应该怎么做、没有大的机会又应该怎么做、有了盈利甚至有了大盈利的时候应该怎么做、没有盈利应该怎么做、亏损了应该怎么做……而且经过多年的磨砺、无数次成败得失的验证、总结、去除、强化,自己已经完全具备了赚一笔大钱的所有要素,后续就看是否有行情配合,就看老天是否“眷恋”我。
第四章 2009 打赢大蒜战役 实现人生反转
编者按:
没有机会,等待很重要,机会来了,果断很重要。
所谓的顺大势,顺的应是“天定之势”,而不是K线上的那一点点波动。
十年磨一剑,不弃不悔,终能成大器。
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是一个巨大的骗局,在特定情况下,市场是可以确定的,就看投资者有没有足够的分析能力。
人生就是充满戏剧性,因为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导演,同时还是自己生活的演员。
磨难不够 大钱不来
我在2007年的时候就闻到大蒜的味了,不过我当时就感觉大蒜要起来,估计还要两年时间。只是这两年时间过得太煎熬。
我当时有一个经常在一起做期货的朋友,他是退伍军人,以前在军队的时候做过干部,转业后做外贸,他九十年代开始做期货,和我一样也对期货着迷。他对期货的研究很深,对我后来在期货上的进步有很深的影响。有人说金融投资是电子鸦片,这样的观点用在我们做期货的人身上最恰当不过了。
2008年之前,这位朋友的方法主要是画图、看持仓,我的方法主要是供求分析、实地调研,基本上是两个极端,谁也不服谁,两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对交易方法和行情走势总是吵吵闹闹,但两个人都没有真正意义上赚到钱。
2008年底,有一天,我和他说,“大蒜明年要起行情了,我要在大蒜上赚一笔大的,我要去做大蒜电子盘了。”
他不以为然,好心劝我,“你可别做电子盘,电子盘太黑,容易逼仓,不讲理。你能做好期货就不错了。”
“这次我不怕它,我看它能有多厉害!”其实我心里已经有数了,对电子盘里的道道已经研究得差不多了。
现货电子盘,也叫电子商务,是现货远期交易的一种模式,当时所有参与的人都有交货和接货的权利(后来国家限制自然人参与)。电子盘不易做空,做空后,交货可能会被严格限制,找理由说你的货不合格,因此容易被庄家逼空。做多就不一样了,如果我看对了方向,主力不让它涨,那我就接货,即使货品差一点,卖到市场也能挣不少。
当时他不光对电子盘担心,对期货也快失去了信心,说“谁做期货谁亏钱,这个市场不可能有人赚钱!”
我一听,坏了,他做了十几年期货居然也对期货失去信心了,不知道他说的是气话,还是真的对期货绝望了。于是,我问:“你这么认为,为什么还做期货这么多年呢?”
“期货上能赚钱,那得比神仙还神!你还去做更黑的电子盘!”他不正面回答我。看来这些年在期货上的亏损和磨难让他失去了信心。(我朋友对期货失去信心是暂时的,他对期货的执迷并不亚于我,后来他有闲钱了,就又进入市场交易。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他发现很多专家、经济学家都在瞎说,就不再相信他们,认为做期货还是要靠自己去分析,并慢慢地接受了供求关系的分析方法。再后来在期货市场也实现了盈利。)
其实不只是这位朋友,还是其他做期货的朋友,包括我自己在内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很多时候,我的路子不是不正,方向不是不准,分析方法不是不正确,我确信我的分析方法没问题,为什么就赚不到钱呢?行情为什么要老和我对着干,我买了它就跌,我卖了它就涨?
我时常对自己这样说“可能是自己经历的磨难还不够,唐僧取得真经也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我才经历了多少呢!等经历的磨难够了,总会起来的!”
就这样过了一年,我想着自己经历的磨难够了,结果还是没赚钱;又过了一年,想着磨难够了吧,还没赚钱;又过了一年,我觉得自己经历的磨难已经比平常人多得多了,其他人做别的行业,不用经历这么多磨难也早就赚了不少钱了,而我却还没赚钱……
后来,我明白了。能不能赚到钱是有前提的。最主要的前提有三点:一,老天有没有给机会,如果老天没有给机会,老想自己去创造机会,那是赚不到钱的;二,看懂了,还要做对,做对了,还要坚持,这样才能赚到钱。没看懂肯定不行,看懂了没做也不行,看懂了做错了不行,看懂了做对了但没有坚持,那还是不行;三,任何人不能逆天而行,必须顺天意、顺自然,只要是顺的,赚钱只是时间问题。
“基本面分析、供求分析”这是我定位市场、分析市场、判断市场的依据和方法,看上去只有一句话,似乎我早就掌握了,并且早就了然于胸了,但实际运作的过程中,还有太多太多的具体工作要去做,还有太多太多的细节要去关注,还有太多太多的变化要去处理,还有太多太多的困难要去克服,要很多条件到位了、符合了才能成,某个条件不到位、不符合,那还是成不了。
2009年的大蒜行情,则是所有的前提、所有的条件都到位了、都符合了。1991年、1994年大蒜是我的“福星”,2009年大蒜再一次成为我的“福星”。
大蒜价格连续两年下跌
2004年到2006年,大蒜走了一波上涨行情。大蒜的产量增加、出口量大增,一度成为山东省重点出口商品。大蒜的相关产品,比如蒜油、蒜干等生产量也大幅上升。农民的播种积极性高涨,纷纷扩种。
到了2006年,大蒜的种植面积创了多年来的新高,下一年的预期产量非常大。但由于国际市场的大蒜增产,中国大蒜的出口遭到了美国、巴西、南非、日本、欧盟、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区域的诸多限制,出口不畅,导致2007年大蒜严重供大于求,积压量较多。
2007年收获季节(五六月份),大蒜销路不畅,大量大蒜晾晒后进入冷库储存,期待来年大蒜需求能好一些。之前大蒜的价格在2元到3元一斤,那时最低跌到了3毛钱入库(生产成本大约在1元左右),导致大量蒜农亏损严重。由于冷库收储商对来年的行情有一定的期待,收储还比较积极,到了关库门的时候,大蒜涨到了8毛,若是卖得晚的农户倒是可以减少亏损。
注:一般大蒜的储存是在晾晒过后放进冷库,也就是干大蒜储存。用冷库来储存干大蒜,不光对大蒜冷库有要求,对大蒜也是有一定要求的。一般大蒜的含水量在74%最为合适,大蒜的冻结点是在零下4度,储藏温度0-1摄氏度,相对湿度在75%-80%。可达到6-8个月的保鲜效果。
到了2008年春天,期待中的出口好转没有动静,国内大蒜的需求量也没有起来,不少大蒜企业减少了大蒜相关产品的生产也导致了大蒜需求量的下降,冷库大蒜的上市更是增加了市场的供应量。于是大蒜价格持续下跌,最低的时候,出口级标准的大蒜(优质大蒜)价格甚至跌到了1毛2分钱一斤。由于一吨大蒜在冷库的储藏费用大约在300元左右,即一斤大蒜冷库费用在1毛5分左右,而大蒜价格却跌到了1毛2分,也就是说冷库储藏商在2007年不管任何价位收储的大蒜,在2008年春天销售都是亏损的(那时,不管花多少钱收进来的大蒜,把本金全部亏进去,还不够,由于冷库的存储费就在一吨300元左右,而大蒜的销售价才200左右,导致很多外地来的储存商弃蒜不要了,冷库费也不交了)。又由于冷库大蒜也不能放太长时间,最好在6-8个月内出售,否则会影响大蒜的质量,这就引发了冷库大蒜不惜成本地抛售。储藏商们哭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卖车的卖车,卖房的卖房,亏得倾家荡产(很多储存商认为2007年价格太低,抄底扩大收储规模),也有部分租冷库的储藏商连大蒜都不要了,携家人跑路(据说在金乡县,有一个储存商因为储存大蒜亏损严重,欠了巨额外债,买了耗子药,把一双儿女先药死,然后自杀)。(大蒜的价格波动大,大蒜企业赚的时候赚疯,亏的时候亏死,这是大蒜行业的一个特性。大蒜价格波动大的特性也造就了其现货电子盘的活跃,因为它大涨大跌的行情容易产生,看上去赚钱效应很大。)
注:在2008年9月5日,济宁市外经贸局杜少玉和临沂市外经贸局邹莉在山东国际商务网(山东省商务厅办的网站)发表了一篇“我省大蒜出口形势严峻”,以下是部分内容的节选:
“济宁金乡县和临沂苍山县作为我省大蒜出口大县,2007年大蒜出口占全省的37%,今年上半年占36%。其在大蒜出口中遇到的问题,颇具代表性,应予重视。”
“大蒜是我省传统优势出口产品,然而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环境日益趋紧,国内宏观调控力度加大等各种因素叠加影响,出口价格一路下滑,平均价格下降了30%以上,甚至一度下降达50%以上,出口企业困难重重,形势严峻。”
“国际市场价格低迷,外销压力较大。今年以来,金乡县大蒜出口每吨平均价格416.6美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32.4美元;苍山县更低至每吨350美元。预计今年金乡大蒜产量约120万吨,加上去年积压的15万吨冷藏蒜,总量在135万吨左右;今年1-7月,大蒜出口28.6万吨,同比增长3.6%。据此测算,全年外销量只有70万吨,有可能造成大量积压。”
“产品档次低,受国外技术贸易壁垒影响大。苍山县大蒜出口企业75%以上是中小企业,年出口额不足100万美元,且80%是蒜头、蒜米等粗加工产品,深加工产品比例很小。金乡县虽然实行了标准化种植,但仍存在部分农户违规使用高残留剧毒农药现象。出口产品附加值低,竞争力有限,抗风险能力薄弱,市场稍有波动就难以承受。美国、巴西、南非对我大蒜实行反倾销,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和欧盟新食品安全法提高了进口农产品检验检疫标准,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也对我农产品出口设置了新的门槛,韩国设置多重障碍限制我大蒜进入,加之受国外媒体对我食品安全负面宣传和日本“毒水饺”事件的影响,不少国家有意识地限制我国农产品出口,致使大蒜外销难度进一步加大。”
“企业资金紧张,经营更加困难。一是蒜价暴跌,造成大面积亏损。2007年,大蒜出口价格一路下滑,由最初的每吨680美元降到后期的300美元左右。85%的大蒜出口企业亏损。二是融资困难。初步统计,90%以上的大蒜出口企业资金紧张,因去年亏损严重,金融部门已将大蒜贸易列入高风险行业,信贷收缩明显,不少银行采取只收不贷或多收不贷的政策,一些中小出口企业流动资金缺乏。三是税负重,出口退税不及时。金乡县2005年前均按出口额的5‰计征国税、地税,此后连续两年分别加征了5‰,目前达到15‰。受蒙古边城骗税案的影响,出口退税部门加大了审核、把关力度,延缓了出口退税办结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占压了企业周转资金,企业经营难度进一步加大。”
2006年大蒜的播种面积达到历史最大,导致2007年大蒜价格下降,下半年种蒜(9月底10月初)季节播种面积有所下降,但下降得不多(因为在过去的几年中,大蒜的经济效益还是不错的,“偶然”一年的亏损对蒜农的心理打击还不是很严重,所以这一年选择不种的人不多)。市场还是供大于求,导致2008年价格继续暴跌,四五月份抽蒜薹的时候,抽一斤蒜薹的雇工费要2毛,还要管饭,而蒜薹却只能卖1毛5甚至8分一斤,明摆着是亏的,但不抽薹也不行,因为不抽蒜薹,蒜头就长不大。我当时心想做农民真是太可怜了,自己没有太多文化和远见,无法判断市场走势,而市场却总是让他们受伤,有时候辛辛苦苦两三年,风吹日晒,钱却赚不到,甚至还是亏的,即使亏了多半也没有人保护。
到了五六月份大蒜收获时,收购价格最低时只有1毛8一斤,而当时的生产成本接近1块钱,蒜农大面积亏损,种植积极性严重下降,到了九十月份大蒜的种植面积则大幅下降。
在2008年大蒜收获时,较多冷库储藏商认为1毛8肯定是低点,将来上涨的概率很大,于是收储热情较高,在关库门时,价格涨到了5毛一斤。价格的上涨让储藏商们心理上有了一点安慰,也造成了思想上的错觉(认为价格的上涨可以持续),实际上那一波上涨大多原因是因为大蒜太便宜了蒜农惜售和储藏商积极收储造成的。
2008年,大蒜价格最高的时候涨到了8毛一斤,但储藏商的大蒜并不好卖,加上之前大量的蒜干(大蒜脱水做成蒜干,可保存3-5年)冲击市场,新鲜大蒜卖不出好价钱,据说当时单单金乡县蒜干的最高储备量就达到过十几万吨。
2008年9月底10月初,金融危机来了,几乎所有的商品都暴跌,大蒜当然也难逃一劫,另外大蒜的出口也更加不畅了,标蒜价格下跌到1毛到1毛2一斤,次蒜更是跌到了7分钱一斤。当时某个业内人士还说,某些地方光蒜干就能用3-5年,不需要生产新蒜了。
大蒜跌到地板价的时候,有些储藏商连大蒜都不要了,冷库也荒废了,当然也有破产跑路的,特别是外地来山东做生意的储藏商跑路之后连人都找不到。
种蒜季节大蒜价格跌到如此之低,本来2007年种的大蒜就亏了不少,2008年价格更差,蒜农的心理再次被严重打击,不少蒜农对种大蒜都绝望了。有些副产区种植面积甚至下降了90%,主产区种植面积也下降了20%左右。比如我们村原本种100亩左右的大蒜,到了2008年种的连10亩都不到。
由于2008年大蒜库存很多,减少种植面积则又减少了大量的用种大蒜,单单因为减少种植面积而推向市场的大蒜就达20万吨。因此一直到2009年初,市场上大蒜依然是供过于求。当时,金融危机的阴影依然笼罩,几乎所有的业内人士都认为2009年大蒜出口不会转好,认为光剩余的大蒜就相当于一年的产量了,蒜干生产企业又不愿意生产新的蒜干(相当于减少了当年的需求量),他们推测2009年大蒜的价格好不了,预计在2毛钱左右一斤。
物极必反 大蒜具备了上涨条件
可是,物极必反。
天气热是可以的,但到了37度、38度就到头了,最最厉害也就是40度,不可能到100度,温度热到了极致就会返回,就会下降,这就是物极必反。
你压我的时间越长,我积聚的力量越大,反向的能量也就越大,爆发力越大。当几乎没有人认为会涨的时候,老天会让它涨,老天会让大多数人错误,这是自然规律的表现。这就是在极端的时候,在物极必反的时候,只有极少数人能做到先知先觉。
2008年秋天种的大蒜,出苗以后有死亡现象,我经过调查发现山东各个产区都有这一现象,并且很严重,这是历史上比较少见的,我预估2009年大蒜的单产将下降较多,而种植总面积也下降较多,这说明2009年大蒜的产量将大幅下降。其实这可以看做是老天在“透露”一个信息,大蒜价格已经持续跌了两三年了,2009年的大蒜该涨涨价了。
说来也巧,原本非常低迷的出口,在2009年逐步好转,似乎国外又开始抢购中国的大蒜了。之前他们不是说中国的大蒜质量不好、说中国的大蒜有倾销嫌疑、中国的大蒜有农药残留吗?现在怎么不说了,也没有了“必须”的“质量检查”了?其实,几乎所有的贸易战都是为了保护本国的利益,当他们本国的大蒜产量多了,就不要中国的大蒜了,想不要你的大蒜,那就找借口说你的大蒜有问题。而当他们本国缺大蒜了,则又要中国的大蒜了。2007年2008年外国限制中国大蒜的进口是因为他们国内不缺大蒜,但这两年中国的大蒜以极低的价格冲击了国外市场,国外的蒜农也没有积极性,播种面积也会下降。到了2009年,国外也缺大蒜了,所以出口形势肯定会好转,他们又会来抢购中国的大蒜。
2009年,国际市场不是不向中国进口大蒜,而是加倍进口,这一点出乎很多“业内人士”的意外。
2008年秋天我去金乡县各个产区实地考察,主产区播种面积减少20%左右,副产区有的减少量达到90%,也就是说某些副产区在2009年要恢复播种面积,当年生产出来的大蒜还不够用作蒜种的。因为副产区占的量不是很大,我综合考量下来,估算整个金乡的播种面积下降30%左右。
我去莱芜一个村重点考察时,发现村里大蒜种植面积减少90%以上,农民都改种小麦了。种一亩小麦收入有一千多,去掉成本还有几百元的利润,而种大蒜却是亏的,农民当然要改种小麦了,而且小麦卖不掉国家会收走,而大蒜卖不掉只能烂掉。种小麦一亩地只要100多元的肥料成本,种大蒜则要300多元,而且种大蒜费工、费时、费力,不容易机械化,种和收都要靠人工作业(大蒜种下去必须头向上才能生长,不容易机械化),非常辛苦。另外,大蒜种下后还要用塑料薄膜覆盖,这样可以增加产量,等大蒜长出来的时候,有时还要用扫帚去打一下薄膜,好让蒜苗破出来。大蒜生长的时候,少不了浇水、除草、施肥。而到了收割的时候,蹲在地里半小时,腿就会麻木,所以有些蒜农是跪着挖蒜的,但就算是给大蒜“下跪”了,也不是年年能赚钱,像2007年、2008年就是亏的,连成本都收不回来。
2008年种植的大蒜有死亡现象,而蒜农又由于预期2009年大蒜价格会比较低而丧失了积极性、疏于管理,甚至有些蒜农看到蒜死了还开心了(认为反正收获多了也卖不出去,产量少还可以省点力气)。
原本,在正常年景,一亩大蒜的产量在2500斤左右,因为大蒜的死亡和疏于管理,我预计2009年的亩产要降到2000斤以下(这会进一步减少供应量)。
金乡县南店子市场,是全球最大的大蒜市场。2008年底我去考察时,那里好多“业内人士”都说“大蒜不会涨价”。
我就问他们:“以后还兴不兴吃大蒜?”
“当然兴啊”
“只要人们还吃大蒜,明年就要涨!”
我当时很坚定地认为,只要人们吃大蒜的习惯没有改变,只要大蒜的需求还在,明年必然要涨价,如果不涨价,大蒜就没了,这是不可能的事情。虽然现在涨不了,不久的未来就会涨,而且老天也在出条件配合,这么看来,要涨的“度”已经到了,涨是一定的,并且是暴涨,只是时间问题。涨的程度和之前跌的程度是对应的,跌得厉害,涨得也会厉害。
2009年初我请南店子市场的一些大蒜贸 易商和一些冷库的储存商到那边最好的饭店“皇宫饺子城”吃饭,请了几次饭之后,对大蒜当时的种植面积、单产预期、库存情况有了更清楚的了解。当时冷库的陈蒜只有1毛2分钱一斤。我说“不出半年5.5公分的标蒜要涨到1块5一斤。”
一个姓申的经理表示严重不认同,“要是标蒜价格超过7毛,谁买谁是傻瓜!”
“那就打赌,如果价格涨到了1块5,你请客,到金乡最好的饭店请大家吃饭!”
“好,赌就赌,如果价格不到1块5,你请客!”
其实我判断大蒜要涨价,除了大蒜本身的减产因素以外,其他品种的价格对比也是一个因素。我和申经理打赌说大蒜要涨到1块5,不是瞎说的,因为2000年大蒜就到过1块8毛5。我记得10年前一个小工一天的收入是15元,到了2009年则要80元,涨了5倍多,10年前包心菜一斤5分钱,到了2009年要5毛,涨了10倍。这样算来,我说的1块5毛还是偏保守的。
行内人比行外人清楚,但也未必清楚
有些人,特别是自以为熟悉了解一个行业的行内人,容易出现思维固化的现象,容易把正常的变化看成是不正常的事情,不愿意去想、不敢去想行业可能会发生的大变化,有时候还反对甚至批判别人的想法。
2008年年底、2009年年初,我回村里过年,和乡亲朋友们在一起吃喝。当我对大家说“商品还要通胀,物价将要上涨”的时候,我身边的朋友对我说“你去看看菜好了没有?”(意思是让我别说了)。他感觉我说得没有道理,他不愿意去思考,当货币多了,商品价格会怎么表现。我试图和大家说原因、说道理,但大部分人还是“沉浸”在“全球经济危机”的氛围中,不愿意听取我这个“异类”的言语,而我这个人又特别喜欢把我所知道的实话告诉大家,所以有时会显得格格不入。
当我说2009年的大蒜要涨价甚至要大涨的时候,不少业内人士对我的观点表示不认同,也有少数人说我是“瞎胡闹”。其实我只是把市场规律对价格变化的反映告诉他们而已,如果听了或是借鉴了,他们可能会有大的“收获”,但很多人不但听不进去、不愿意听,甚至还强烈反对我。我只是想让身边的人知道价格的运行规律,他们中的很多人非但不想知道,反而还生我的气。后来我想,或许价格运行规律本来就应是少数人能知道和理解的,我一厢情愿地想让更多的人掌握这个规律只能是我的错误了。
行内人对一个行业的方方面面比较了解,往往能得到一手信息,同时行内人又有多年的实操经验,对行业运作的各个环节都非常了解,因此行内人一般要比外行人更能把握某个商品的价格波动节奏。
但行内人也有行内人的缺陷,行内人容易思维固化,认为事情就应该这样发展,因为多少年来都是这样发展的。一旦行业的大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绝大多数行内人反而会跟不上时代变化的步伐。
在普通的行情波动中,行内人看得更准,也更容易赚到钱,做得好的人,几乎每次都可以踏准价格的阶段高点和低点,经过数年的运作,积累不少的财富。只不过一旦超乎历史常规的行情爆发时,行内人往往因为思维固化而预测不到、不敢预测、无法想象价格的超级波动,当价格突破了以往的价格波动边界,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新的世界”,绝大部分行内的老人却还停留在“老的领域”、“老的世界”,用老的思维去判断和预期,用老的边界去界定,也就必然要错过大行情,甚至要大亏一笔,把之前几年的财富积累都付之一炬(2010年的棉花市场也是如此)。
在历史性大行情发生时,行内人往往会“当局者迷”。
2003年的大豆上涨行情,豆商们都去放空,因为他们觉得大豆价格从未这么高过,肯定要跌回去,但实际情况却是涨了再涨,高了再高,当时若不是交易所临时出台涨停限制的规则(缩小涨停板、三板协议平仓),恐怕做空的豆商损失还要大得多。豆商们知道大豆产业的信息,但忽视了全球大通胀的背景,这是他们输钱的原因所在。
2011年-2012年的螺纹钢下跌行情也是如此,钢材在以往的价格波动节奏中,总是有涨有跌的,跌了总会在一段时间内涨回去,至少会有像样的反弹,因此跌了买,再跌再买,反弹或反转了卖出,这样的方法在以往的年头似乎都能赚钱,无非是熬一个月、两个月还是半年的问题,而到了2011-2012年,则完全不同了,熬一年也熬不出头。2011-2012年,几乎所有的钢材贸易商都亏损,不但在现货上亏损,参与期货的大部分也是亏损。钢材贸易商们熟悉钢材行业的方方面面,但忽视了中国房地产行业和全球经济的调整背景,这是他们输钱的核心原因。
再次调研,确认大蒜要涨
到了4月中旬后,我去江苏邳州的大蒜产区考察,进一步了解情况。
我早上5点多出发,开着我的奇瑞车,带着夫人和儿子一起去(考察大蒜生产情况的同时,顺便带儿子出来转转)。下午一点多到了江苏邳州(路难走,没有高速)。
看到路边的田里有在干活的农民,我就靠边停车,下来打听。
我跨过路边的小水渠,到田里,递上一根烟,和他聊了起来,“老乡,今年大蒜怎么样啊?”
“哟,长势不好,要减产很多!”
“这样啊,那你今年种了多少亩啊?”
“我今年只种了2亩。”
“去年呢?”
“去年多,种了5亩,可惜卖不上价。今年这2亩看来也要亏钱。唉!”
“其他人今年也少种了吗?”
“嗯,也差不多。我隔壁的邻居今年种了7亩。”
“那去年他种了多少呢?”
“去年种了10亩。”
“现在天这么旱,大蒜该浇水了,怎么也不见你们给大蒜浇水啊?”
“这不是卖不上价吗!去年的蒜薹抽了后都扔在沟里了。今年冷库里的蒜往外豁着来,储存商都不准备收新蒜了。浇了还不够水钱,懒得理它了!”
我走上了公路,准备走了,又回过头和他说了一句:“老乡,今年蒜薹要至少卖一块钱一斤。”
“真的吗?”
“我保证!你赶紧把自家的大蒜浇点水、下点肥。”
老乡有点激动,“那我明天买化肥去,抓紧给大蒜浇水。”
(那年蒜薹卖到了1块七八一斤,创历史新高。)
金乡县是全国最大的大蒜主产区,其他的主要产区基本上也在距离金乡几十公里到三五百公里的地方。我就开着车前后左右去实地考察。主产区除了山东金乡和苍山、莱芜、商河、茌平,还去了江苏邳州、河南杞县、中牟,以及各地周边的一些副产区。
我累计跑了上万公里,综合得到的数据是大蒜播种面积下降30%左右,单产减少20%左右,也就是说按照我的调查数据总产量会下降40%左右。真是物极必反、天意如此啊。这是千古不变的定律。
注1:我国大蒜的主要产地有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莱芜市、商河县、苍山县(临沂市)、广饶县(东营市)、茌平县、成武县,河北永年县、大名县北部、江苏邳州市、射阳县、太仓市,河南省杞县、中牟县,上海嘉定,安徽亳州市、来安县,四川温江县、彭州市,云南大理、陕西兴平市及新疆等地。
注2:全国大蒜四大产区为山东金乡、河南中牟县杞县、江苏邳州、山东苍山(另一说法是山东莱芜)
大蒜暴涨 空头崩盘
每一次大的变化来临时,大多数人在变化之前都没有想到。大多数人只从当下的因素考虑未来,而没有考虑未来影响因素的变化和潜在因素的发生。某些事情未来一定会发生,那么就必然会成为影响未来的因素,比如2008年大蒜的种植面积下降、大蒜单产下降,那么2009年大蒜的总产量必然是下降的,这必然发生的产量下降对2009年大蒜的价格必然会有影响。若加上其他突发因素的配合(甲流的突然爆发),大蒜价格的波动就会有很大的变化,打破2007年2008年这两年的格局。
我强烈看涨,预期在五月份上涨,因为蒜薹在五一前后上市,我预计蒜薹的上市价格会创历史新高,一旦蒜薹价格创新高,就会给人们大蒜涨价的信心。在2008年10月的时候,我打听到寿光有大蒜电子盘,在济宁也有代理点,去开了户。但一开始没有做,因为考虑到距离下一年大蒜收获的季节还有很长时间,怕做进去后,被主力吃掉。
春节后,2009年3月,我把做期货赚的两三万块钱转到电子盘账户,其实所谓的“现货电子盘”,表面上是现货远期保证金交易,实际上和期货差不多,就是保证金略高一点点,收20%的保证金。我大蒜建仓的时候大约是840元一吨,当时的现货陈蒜的价格才200元左右一吨,人们预计新蒜的价格也就在400元左右一吨,840的价格看似天价。我做进去之后价格没有大的变动(基本上就是在700多到900之间震荡),我就等。
那段时间我期货做得也不错,主要是做豆粕,大约5万元起步,第一次转出两三万到电子盘之后,没过多久期货账户剩下的钱又赚了一些,我就把赚的钱再转到电子盘账户做大蒜,再赚一点就再转过来,因为我感觉大蒜的大行情马上要来了,机会不可错过。
到了2009年4月中下旬,我在全面考察几个大蒜产区后,更加坚定了大蒜上涨的信心,而且大蒜马上进入收获季节,价格爆发的时间越来越接近(很多人往往在收获时才发现大蒜减产太多,正常经营和消费的赶紧进货,再加上惜售的惜售、囤积的囤积,还有投机资金的进场,价格上涨就会在那段时间爆发)。那时我做大蒜的账户差不多已经有了20万元资金,基本上集中精力做大蒜电子盘,期货看得比较少了。
天有不测风云,物极必反,老天果然配合。2009年3-4月,新型甲型H1N1流感从墨西哥和美国开始流行,人们对这种新型病毒没有足够的免疫力,迅速造成数百人死亡,并在短短几周内蔓延到全世界。世界卫生组织(WHO)于6月11日紧急宣布,全球进入40多年来首次流感大流行,并决定将甲型H1N1流感病毒警戒级别提升至最高级别6级。(截止到2009年底,据官方公布的数据,全世界因感染甲型H1N1流感而死亡的人数超过1万人,中国确诊的感染人数超过12万人,死亡病例超过600人。)
因为新闻媒体持续报道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的蔓延以及中国可能受到的影响,老百姓对甲流的担心和恐惧与日上升,政府和百姓都开始采取各类防御措施。这时,坊间突然流传“吃大蒜能够预防甲流”,大家心想反正吃点大蒜不会有坏处,就蜂拥去买大蒜了。这一突发事件竟然促进了大蒜的需求,那时出口也好了,金乡50万吨大蒜的库存很快就消化了一半,进一步引发大蒜价格的上涨。(我当时心想,一件事情好,老天总有办法让它好透,一件事情坏,老天也总有办法让它坏透。而且老天总在最恰当的时机发力,当大涨或大跌的条件还缺一点的时候,老天总会对应地再出点条件。要不然怎么反过来呢?没完了,不平衡了。)
2009年五一之前的4月22日,寿光交易所(山东寿光蔬菜电子交易市场)发布公告,说是为了预防交易风险,出台了一个“集中代为转让合同制度”,这类似于期货市场的连续三个涨停板或跌停板之后的协议平仓规则。在当时大蒜上涨预期越来越浓的氛围中,这一制度的出台明显是“偏袒和保护”空方的,看来当时空头主力也已经闻到了大蒜即将暴涨的味了(后来才知道空头主力和交易所的关系比较密切,他感觉自己做空的大势已去,只好找交易所帮忙,可能给交易所送礼了,才推动了集中转让制度的出台,而且出台的时间也恰到好处。如果不是交易所救了他一命,他可能会完全倒掉,保证金一分钱都拿不走)。
集中代为转让合同制度
第一条 当某一交易品种连续同方向三个或三个以上交易日收市前15分钟内未能打开涨(跌)停板,本市场有权采取集中代为转让合同措施控制风险。
第二条 集中代为转让合同是指净持有某一交易品种与价格涨(跌)方向相反合同且单位持仓亏损达到一定程度的交易商和净持有与价格涨(跌)方向相同合同的交易商均同意(认可)由市场执行集中代为转让部分订货量的措施。
第三条 某一交易品种的净持有订货合同是买(卖)订货量与卖(买)订货量相抵后的差额部分。
交易商单位持仓盈亏的计算方法:
交易商该交易品种单位持仓盈亏=交易商该交易品种持仓盈亏的总和(元)÷交易商该交易品种的净持仓量(批)
交易商该交易品种盈利(亏损)率的计算方法:
交易商该交易品种盈利(亏损)率=交易商该交易品种单位持仓盈亏 ÷ 该交易品种收市时结算价×100%
第四条 集中代为转让合同合同数量的确定:
集中代为转让合同的数量按交易商持有的该交易品种亏损率计算。亏损率大于等于该交易品种付款比例60%的,经交易商申请(在当日收市前仍在停板价挂单的视为申请,如果申请的数量超过其净持有的数量时,则按照净持有数量计算),可参与集中代为转让合同。
第五条 集中代为转让合同的对应方合同:
1、对应方交易商该交易品种盈利率大于等于该交易品种付款比例60%的订货合同;
2、对应方交易商该交易品种盈利率大于等于该交易品种付款比例30%但盈利率小于该交易品种付款比例60%的订货合同;
3、对应方交易商该交易品种盈利率大于0的但盈利率小于该交易品种付款比例30%的订货合同;
第六条 按上述对应关系逐次配比,当出现一方订立的合同数量小于对应方的合同数量时,则按比例进行分配。
分配转让数量以“批”为单位,不足一批的按如下方法计算:首先对每个摊位分配到的转让数量的整数部分进行分配,然后按小数部分由大到小的顺序“进位取整”进行分配。
第七条 集中代为转让合同的执行
集中代为转让合同于当日收市后由交易系统按集中代为转让合同原则执行,集中代为转让合同结果作为当日交易商的成交结果。
第八条 集中代为转让合同的价格
集中代为转让合同的价格为该交易品种当日的涨(跌)限幅价。
第九条 由上述集中代为转让合同造成的损失由交易商自行承担。
第十条 本制度解释权属于山东寿光蔬菜电子交易市场有限公司,市场有权对本制度条款进行修订。
第十一条 本制度自2009年4月22日起实施。
4月底5月初,蒜薹上市,由于大量减产和需求激增的原因,蒜薹在田间地头的收购价竟高达1块7毛到1块8毛一斤,这可是创了历史新高(原来的最高价1块2左右)。
我盼着五一后大蒜电子盘的开盘。
果然,第一天就大涨,价格逐步上涨,涨到涨停并封在涨停板。根据当时的现货的价格,电子盘连续三个涨停板还跟不上现货一天的涨幅,我想着这次要大赚了。第二天,情况并非我所预期的那样直接涨停,而是开盘的瞬间价格先在跌停板成交2万手,然后立即封死涨停,全天在涨停板几乎无成交,在跌停板的成交量大,这是主力事先谋划好了的,这样,虽然第二天的收盘价是涨停板,但结算价居然在跌停板附近!可见当时空头主力的实力和操控市场的无赖。第三天再涨停(价格和第一天的涨停板差不多),就“集中转让”协议平仓了,这时价格大约到了每吨1100元左右。“集中转让”制度的出台加上空头对市场的操控,让空头这次的损失大幅减少。
“集中转让”后,空头“顺利”出逃,我的仓位也全部被强行平掉了。市场没有主力做空,价格就天天封死涨停板,成交量很少,我也做不进去。我一看寿光的电子盘太黑,成交量又少,不能玩了,就去查找打听有没有其他做大蒜的电子盘。我在一个大蒜网站的论坛上,看到一个帖子,发帖的人说他代理日照龙鼎公司大蒜电子盘的开户。于是我在当天下午一收盘就到代理点开户,第二天上午就把寿光账户的资金全部转出,放到龙鼎的账户上建仓,这时,我的账户资金已经从20万做到了70万左右,其实如果交易所和空头主力不玩“猫腻”,这20万至少要变成几百万甚至几千万,没办法,谁让我是散户呢?
到龙鼎建仓时,它的电子盘价格已经到了1500元一吨,这个价格可能别人不要,但我要,那时的大蒜才刚刚涨起来,我觉得后续还能涨更高,这个价格还是便宜的。我在周三开始建仓,建仓总共花了3天时间,周三的价格是1500,我开仓30%,周四跌到了1450,又开仓30%,周五跌到了1400,我把可用资金几乎全部买上了。按理说做期货不能满仓交易,但当时的情况比较特殊。根据我对当时大蒜现货市场的观察和判断,周末两天,大蒜的价格会“窜”起来。
我的朋友有点担心,劝我减仓,但我根本就不怕,到了星期五我也不减仓,我很有信心,认为大蒜的行情就要像山洪一样,马上就要爆发了。
我和他说:“不用怕,这大蒜,我三天就和它见分晓!”
“吹牛!”他不以为然,“你斗不过主力的。”
“即便主力是老虎,我都不怕,我和老天站在一起呢!”
我的坚持换来了好结果。周末两天,现货每吨涨了400元(鲜蒜从周五的4毛5一斤,到了周日下午涨到了6毛5左右,鲜蒜水分多,它一吨1300元,相当于干蒜1800左右,而电子盘交易的就是干蒜)。星期一大蒜电子盘涨停,星期二星期三也是涨停,大蒜就在这三个涨停的带动下涨上去了。那个时候全国有很多现货电子盘,不像期货交易所是国家开的,现货电子盘“交易所”多半是公司开的,而且坐庄操控现象很严重。当现货新蒜价格涨到3块5毛一斤时,电子盘还只有1块多,很多人都看到了机会,排着队去电子盘开户、入金、做多。我因为上次在寿光“吃过亏”,在龙鼎做就比较小心了,别人入金,我出金,一般是赚了50万就出金,账户上始终保持50-100万的操作资金。那时很多投资者都认为龙鼎的电子盘不会有问题,因为龙鼎公司的后台还有房地产,但我不这么认为,龙鼎的空头主力一直压着价格,导致电子盘的价格比现货低很多,而大蒜电子盘的参与者大多是直接参与大蒜产业链的人或是很了解大蒜的人,看到电子盘价格这么低,越来越多的资金会进来做多,一旦空头扛不住,恐怕多头的钱也拿不出来。我甚至感觉龙鼎公司和空头是一伙的,这让我更加警惕,不停地往外提钱。
我发现放空的是主力,做多的是散户,很多大蒜贩子都去做多了,因为大蒜贩子是在市场第一线的,他们去收货很难收到,就知道价格要涨,他们容易闻到大蒜要上涨的味,而“上面的人”反而闻不到。这一年大蒜贩子一开始就大量收,涨起来之后就逼着储存商高价吃进,不少贩子没少赚钱。电子盘的交易者和期货交易者有所不同,参与电子盘的现货客户多,特别是现货贸易商多(外行的散户少),他们能掌握第一手信息,一开始他们可能不明白价格会涨会跌,但只要蒜薹下来就知道价格要涨了。蒜薹价格创了新高,大家的买劲就上来了,往年大蒜5月下旬挖上来到7月才销售(有一个风干过程,至少一个月),2009年则刚挖上来就被收走了。当蒜薹下来的时候,做现货的就很少有人去放空了,所以空头主力几乎是一个人和所有人对赌,虽然有资金优势,有交易所袒护,手法也比较凶悍,但“以一敌百,虽勇而必不胜”。这就是电子盘经常会崩盘、倒闭的原因。
我从1450建仓之后,不停地加仓、倒仓、出金,到了6月底,价格涨到4000左右的时候,已经出金了600万左右,账户里还有100万左右。随后龙鼎逐渐崩盘了,我账户里剩下的100来万取不出来了,另外还有一大批做多的投资者账户里的钱也拿不出来(有个朋友1000多万出不来),很多人举着牌子去龙鼎甚至去政府那里“讨说法”,但哪里要得回来?
其实龙鼎电子盘4000多的时候,现货已经8000多了,市场有自己的运行规律,任何人都是干预和左右不了的,价格多少应该由市场说了算,某个主力或机构说了是不算的,他若是硬要压住价格,结果只能是爆仓崩盘。这一波大蒜的行情,我介入的那段时间,电子盘价格从840涨到4000多,两个多月,价格涨了好几倍。若再稍微往前推一点,现货更是从1毛钱一斤,涨到了3块多一斤。按照这样的上涨幅度,如果是做期货,那赚的可多得多了。
我为什么100%确定大蒜要涨
之前由于在期货市场常年亏损,入不敷出,就像1996年放手一搏养猪一样,如果这次大蒜的行情没有抓住,我可能又会很长时间都翻不了身。
不过,我敢这么说,这次做大蒜的行情,我是有100%的确定性把握的。为什么这么说?一方面因为我了解大蒜市场的规律,贵了大家都种,贱了大家都不种,容易暴涨暴跌。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我的实地考察和多方了解观察,认为各个层面的因素都支持大蒜的上涨。总体上来说,主要有以下因素:
1、货币环境:2008年金融危机后,世界各主要国家都用注入货币的形式刺激经济,美国如此、欧洲如此、中国也是如此,中国的4万亿更是一夜之间就出台了。全球货币供应量的增长,有助于推动大宗商品的上涨,也就是说不光是大蒜,其他商品也会涨,整个商品价格都处在上涨的氛围中。
2、气候环境:大蒜是吸水作物,若没有降雨,一到两个星期要浇水一次,而2008-2009年大蒜种植周期内,有干旱现象。
3、生产情况:从实地调研的情况来看,种植总面积减少30%左右,单产减少20%左右,总产量应下降40%左右。
4、库存情况:原本还算较多的库存,在2009年三四月份急剧减少。
5、农民的积极性:由于种大蒜持续亏损,农民没了种植积极性,一方面少种了,另一方面看到大蒜长势不好也懒得施肥、浇水了。
6、需求情况:国内外大蒜需求正常。国际市场对中国大蒜需求上升,因为两年大蒜低价冲击国外市场,对国外的大蒜种植也会产生消极影响。大蒜作为调味品,人们对大蒜的日常需求是刚性的。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蒜作为调料的使用也在增加,比如吃火锅的人多了,蒜泥的需求就会上升,肉类消费多了,有减腻作用的大蒜的需求会上升,还有就是人们开始追求健康、养生、防疾病,这也推升了大蒜的需求。同时,从2009年开始各国从中国进口大蒜的量增加,2008年各国都在去库存,2009年国际市场对大蒜的需求增幅较大。
7、成本因素:种大蒜的生产成本大约是1块钱1斤,但现货最低的时候硬是跌到1毛钱左右。当一个商品的售价低于成本很多时,愿意生产的人就会越来越少,一旦涨起来,一般会超过成本,甚至超过成本很多,不然还是没人愿意去生产。像大蒜这样的品种,最后价格涨到超过成本一两倍都是正常的,甚至超过几倍也是可能的,种大蒜最好的时候,一亩地农民可以获利2000多元。(做期货或者电子盘,了解现货的生产成本非常重要,知道了生产成本,并且知道影响成本变化的因素,才能明白什么时候价格严重偏离价值。当一个产品一条产业链上的经营者绝大部分都在亏损,那价格是真低了,全行业的积极性必然受到打击,产量必然减少,价格上涨只是时间问题。因为干一天亏一天,还不如不干,一开始亏,为了维持还要做一点,但一直亏,总会维持不了或者不愿意维持,那就真的不干了,必然会导致大幅减产。当然,生产成本是动态变化的,研究的时候也要变化着去研究,不能认定一个成本就以为是不变的价值了。)
8、大蒜价格波动特性:大蒜还有一个特性,那就是价格的不稳定,它容易暴涨暴跌,为什么大蒜是个不稳定的品种,在本书介绍1990年我种大蒜的章节中有详细的阐述。另外大蒜这个品种如果真正涨起来,一般会连涨两年,第二年的涨幅也会很大。(事后我们知道,大蒜现货2009年最多涨到4块5毛一斤,2010年涨到8块一斤。我本想充分参与这两年的大蒜行情,无奈大蒜的现货电子盘实在“太黑”,主力操控严重,赚了钱都可能拿不出来,后来只好转战更正规的期货市场,参与棉花交易。)
9、和其他作物的比价关系:同样一亩地可以种大蒜也可以种小麦,种大蒜是亏的,种小麦是赚的,农民自然更愿意种小麦,只有大蒜的价格涨起来和小麦的比价更加合理甚至更有优势,农民才会选择种更多的大蒜。
10、物极必反出现突发事件:2008年秋天播种的大蒜,出苗以后死亡现象严重,这是老天在透露信息,本来播种面积就少,还有严重的死亡现象,产量会少上加少,明年该涨价了。事物发展到一个极端,就必然会向反向发展,而触动反向运动的开始,可能就是一个所谓的突发事件。2009年三四月份开始,源于北美的甲型H1N1流感扩散到全球,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一直在上升,不少人都很担心此事,而民间又流传出吃大蒜可以预防甲流。导致大蒜的需求短期内暴增。
11、比价关系:大蒜的生产成本至少在1元,价格在1-2毛是极其不合理的现象,价格严重偏离价值,不可能持续下去,不然大蒜会绝迹。这是不可能的。大蒜十年前都到过1块8以上,在这十年当中,各种相关因素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十年前小工一天15元,2009年则要80元,十年前包心菜5分一斤,2009年要5毛一斤,小麦、玉米、大豆也涨了不少,工业品价格也成倍翻番,2009年又是减产年,一旦涨起来,能量会很大,涨的幅度和它跌得幅度会对应,不然就不平衡了。
我所了解的信息,肯定不止以上十一个大类,上面列出的十一个大类只是一个简要说明,说的是,要判断一个品种是否要涨,涨的概率是多少,必须从各个方面入手,调查、了解清楚,都要在笔记本上或自己的头脑里列清楚,经过综合分析,才能得出判断,该品种到底会不会涨,涨的概率是70%、80%,还是100%,甚至可以判断出它会在三个月内要涨,还是会在三五天内就会涨。
这一波大蒜的上涨行情,实际上我是从2007年就开始关注,一直等到2009年才抓住这个机会。并非像后来在某些媒体上流传的那样,一夜之间运气好,或是赌一把赌对了。
判断一个东西100%要涨,也不是随时随便判断的,必须在条件到了的时候才能说100%,在夏天的傍晚,当乌云压顶、风也起了、电闪雷鸣,就必然马上要下雨。100%的判断只适用在特殊时段,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才可以确定100%会涨。
如果涨的力量(多方)是100斤,跌的力量(空方)是1斤,那么涨就是必然的了。在任何时候,价格要涨、要跌或是会盘整,幅度有多大,速度有多快,都是涨的力量和跌的力量博弈、对抗、对冲之后的结果。涨的力量一直都存在,跌的力量也一直都存在,只不过两种力量永远处在动态变化中。在特定的时刻,当你也了解到了综合情况之后,发现涨的力量远远大于跌的力量,你也敢说100%要涨。
规律的识别和规律的变化
宇宙中万事万物的运行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若是识别了规律的本质,那么在任何时刻,无论一项事物的外在运行如何变化,也总能摸清它的发展轨迹。但如果只是识别了规律的表象,那么当这项事物的运行方式有所变化时,很可能就无法预知它的发展轨迹了。
世界上的绝大部分人,只是看到了事物运行的表象,不去研究它的运行规律;少部分人从表象去总结规律,但得到的规律受一时的表象影响过多,并非是本质规律;只有极少部分人能够识别规律的本质,能够看透所有表象和表象的变化。
有些所谓的“规律”,即“表象规律”不是一成不变的,会根据当时的环境变化和人们的心理变化而改变。当一种“表象规律”被大家都知道了,那么也就不再是“规律”了。
当年的大蒜,今年贵(贵了都去种)、明年贱(贱了都不种),如此循环,很多人以为这就是大蒜价格的运行规律。一开始,这似乎真的是规律,但知道的人多了就不行了,就不是规律了,人们在便宜的时候去生产,期待第二年价格上涨,结果第二年还是货太多,价格上不去。
其实今年贵、明年贱只是表面规律,一年便宜了期待来年贵,都去种大蒜了,来年还是便宜,这样就连续两年便宜了,大家发现原来的规律不管用了,新的规律似乎又形成了。其实大蒜价格波动特征的本质规律就是供求关系使然,影响价格变化的核心就是供求。
外在表现出来的表面规律、表象规律很可能只是一时的,在不同时间点、不同环境下、不同人群中,所谓的规律会发生变化,只有核心原理、核心规律、本质规律是不变的。商品价格波动的本质规律就是供求关系的变化。
当大蒜连续两年便宜,大家发现原来的规律不管用了,也就不敢在便宜的时候去种大蒜了,这时我就去种了。1991年和1994年种大蒜,就是如此。
2004年以来,大蒜价格的上涨、下跌、再次上涨的运行方式,和90年代初又不一样了,但本质的规律是不会变的,只要研究好供求关系,就能捕捉到商品价格的上涨和下跌机会。我参与2009年大蒜电子盘的投资,其源头是连续多年对大蒜供求关系的研究和跟踪,其他商品也一样。
当然,现在大蒜的价格变化特征可能又不一样了,我们必须根据核心原理、本质规律去理解和分析,才能识别大蒜的价格变化、预判下个阶段的行情走势。
为什么说历史会重演、行情会复制,就是因为事物运行的本质规律是不变的;为什么又说历史不会简单重演、行情不会简单复制,则是因为事物的表面规律不是一成不变的。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的行情运行特征都可以借鉴,不管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投资经验、交易经验都可以吸取,但不能照搬照抄,必须分清情况,知道原来是什么情况,现在是什么情况,必须看清原来的供求关系是怎样的,现在的供求关系又是怎样的,必须看清相关价值水平现在和未来有什么变化。
主力/庄家的力量是有限的
我准备做大蒜的时候,把投资机会和一个做期货的朋友说了,他说:“你不要做电子盘,做做期货就好了,因为电子盘黑幕太多,不讲理。”确实如此,电子盘是有黑幕,主力很强,但主力再强也强不过“天”。(当然,我也要感谢这个朋友,他的提醒让我对电子盘多留了个心眼。)
后来我做棉花的时候,这位朋友也劝我“不要做棉花,郑州盘庄家控制得很厉害!你看看以前的绿豆就知道了。”或许是这样的,但庄家即便能控盘一时,也无法持久控盘,更不可能长期逆势而为。(后来这位朋友也参与了棉花交易,他在期货交易上经验老道,在投资上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抓到了他看懂的机会也能盈利不少,他在棉花上就翻了好几倍。)
在震荡行情中,即在供求关系相对平衡的情况下,主力/庄家可以很强,可以影响盘面,甚至一小段时间内、一定幅度内控盘。反正价格就在一个区间里运行,主力/庄家想要让价格高一点、低一点,或是运行趋势明显一点、震荡剧烈一点,或是价格运行快一点、慢一点,都可以利用资金优势、内外盘配合、信息配合(甚至政策配合)等做到。但大势来临的时候,供求关系严重失衡的情况下,主力/庄家说了不算,“天”说了算,“大势”说了算,“天”说要去哪里,“大势”指向何方,价格就要往那里运行。
在供求相对平衡的时候,主力/庄家有可施展空间,可以来回倒腾赚钱;但当“大势”来临的时候,主力/庄家若是压着大势,再大的力量也会被顶破,因为大势的力量是“天”的力量,天意如此,人怎能违背,主力用资金优势和其他优势压住价格,只能是一时的,力量再强大压的时间也就长一点而已,最终价格必然向“天”定的大势运行。主力/庄家若是和“天”斗,必不能赢,若是逆“大势”而为,必以失败告终。
在我身边做期货的朋友曾和我说过一个叫大佬刘的庄家。说他在粮食部门有内部人士,九几年的时候做绿豆很厉害,从几十万做到了上亿,亲戚朋友跟着他做也从几万做到几十万。大佬刘出门四个保镖,非常神气,运作绿豆行情的时候去郑州坐镇,郑州交易所把他当贵宾,江湖认他为“绿豆奇人”。据说,有一次他联合一帮主力做多绿豆,但内部出了问题,有一个人明着和他一起做多,实际上背地里做了好几倍的空单。最后绿豆暴跌,大佬刘爆仓出局。这故事看上去似乎是主力的决斗、资金的对决,是内奸咬大佬刘一口才导致他的失败,而他的失败本质上还是因为他看错了市场。当时的绿豆、红小豆和咖啡确实经常性暴涨暴跌,一年时间里价格来回一倍很正常,当年经历过的绿豆、红小豆和咖啡等暴涨暴跌、惊心动魄的行情历历在目,有人认为期货不规范、庄家操控严重、“妖”得厉害,但这更多是绿豆、红小豆和咖啡本身的特性决定的,它们的现货价格波动也很大,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本质上是现货带动期货,而不是期货带动现货,期货只是一个杠杆放大而已。我们要做的是提前发现、捕捉大行情的机会,提前布局。大佬刘的失败,本质原因还是因为那一次他站在了“天”的对立面,“天”要让绿豆跌,这就是当年的“大势”,他逆大势而为,必然要输。
我们也可以引申开来,任何人若是违背“自然规律”、“宇宙法则”、“社会大势”,必然会失败,若是硬要对着干,必然会自取灭亡。古往今来,多少个强悍者,逆“社会大势”的时候,无不以失败告终,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言:“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人胜不了天
人的力量再大,在天面前,也是小的,人和天斗不可能胜出。“人定胜天”只是一句口号而已。
以前说人类活动导致二氧化碳增多,进而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部分陆地消失……,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地球的气候本来就是不恒定的,一年有四季,从更长的周期来看,这几十年可能暖一点,那几十年可能冷一点,这都是正常的现象,只是地球运行规律的体现而已。人类的活动不可能影响太多。冬天冷了,也只能在屋里放放暖气,夏天热了,也只能开开空调调节室内温度,人只能改变小环境,改变不了大环境,天气该热还是热该冷还是冷。
一项大宗商品的价格也是如此,一个人的力量再大,都不可能长期左右它的价格。商品的价格有自己的运行规律,这是天道使然,投机于商品的价格波动,必须顺天道而为,逆者必败。
人是在“环境”中生存的,这“环境”是天定的,一个人对“环境”的影响是有限的,所有人的共同行动能够对“环境”的某个层面产生一点影响,而对单独的个体而言,所有其他人的行为和思想本身也是“环境”的组成部分。
在三十几度的时候,要穿衬衫、穿T恤,穿外套会很热,穿棉袄、穿羽绒服则撑不了多长时间,而在零下几度的时候,就要穿棉袄、穿羽绒服,只穿个衬衫则活不了多久。人的身体以外的环境发生改变了,人必须也要随之改变,人在自然中是极其渺小的。个人的身体和思想只是有限的自我,放到无限的自然中,再大的自我也是微乎其微的。主力/庄家也是一样,都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否则必然受罚。接受不能改变的,改变可以改变的,做期货、股票更是这样,应该接受现实、面对行情、适应市场,因为怨行情、骂市场是没用的,只能害自己。要适应环境和市场的变化,一个人改变不了环境和市场,只能适应并顺势而为,随环境、市场的改变而改变,并提前布局。
大势是天定的,人只能顺势而为
做期货要明白两句话。
一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市场的残酷性只会让具备优势的人胜出,参与者想要在市场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比其他人具备更多更强的优势或更核心的优势,参与者想要持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确保自己的优势能够持续领先。只有适应了市场以及市场的变化,才可能成为赢家。
二是“洞察天意,顺势而为”。所谓“适者生存”,要适应的是“市场”,而市场的中长期价格则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一个品种特别是农产品的平衡度则是由“天”定的。所谓“顺势而为”,要顺从的是“天”定的价格走势。任何人逆天而为必然会输,因为个人的力量再大,在天面前都是极其渺小的,与天斗,必输。我们只有了解影响价格走势的本质力量,明晰供求关系的分析方法,洞察天意要让“势”往哪个方向去,才能“顺势而为”。
当然,我们所说的“势”是指价格运行的“大势”,而非短期的“小波动”,在我看来,“小波动”不足以称为“势”,勉强要算,也只是“小势”,它可以和“大势”共振也可以相反,任何市场参与者、哪怕是所谓的主力和庄家,能够影响的只能是“小势”,而“大势”必然是天定的。(2009年后,我做期货赚了一点钱,核心原因就是顺应了几次天定的大势,机遇都是天给的,个人只能顺势而为,只能抓住天给的机遇。)
大家都说“人在做、天在看”,这句话对有些想做坏事的人倒是有警示作用的,而“天在做、人在看”的说法更正确一些。天“做事”的方式是有规律的,宇宙的运行,有着万古的规律,银河系、太阳系、地球都受宇宙规律的支配,人类本身也受宇宙规律的支配,哪怕是一个细胞一个原子也必然遵循宇宙规律,当然,人性也是宇宙规律的体现,人类做事的特征也是宇宙规律的体现。我们要去发现、去看懂、去运用,在看到苗头时要懂得抓机会。期货的运行往往是欲涨先跌,先让大部分人看不懂、不知道、不敢想,然后才涨上去,就像人要发财必先受苦一样,就像人们看到一颗小苗时不敢预测它将长成大树一样,就像你定个闹钟,早上五点响了,别人以为是意外,但你知道是必然,这些都是规律运行的一个个小点的体现。姜子牙能算周朝有808年的运势,自然有他的方法。
我们既然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在这个宇宙中,参与各种游戏,就要遵循宇宙的游戏规则和自然的法则。
做期货,要先看清宏观的因素,再去看微观的细节。宏观的因素是自然规律,是天定的,所谓“涝三年、旱三年、不涝不旱又三年”,冬天冷是个极端,夏天热是个极端,春秋不冷不热是平衡,但整个一年又是一个大平衡,多年来看则是循环往复。天道的运行是有规律的,它的规律就是总体的平衡和局部的不平衡,我们要在平衡中寻找不平衡,在物极必反中寻找转换点,在大势运行中寻找发力点。
具体到任何一年的气温,春夏秋冬和以往的任何一年都有类似性,但又都不一样,未来只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在运行,并非100%复制历史。这也是宇宙运行规律的特征。
做期货,我们要在平衡走向不平衡的节点发现机会、捕捉机会,也要在不平衡回归平衡的节点发现机会、捕捉机会,还要在“大势”发展的间歇点发现机会、捕捉机会。若能在爆发点或爆发前进场,则可以长期持有,若是后续跟进的则要灵活处理,两者的资金管理(仓位、止损、进出场)也是不同的(爆发点或爆发前进场的单子成本低、利润多,可以抵抗更多的反向波动,而后续跟进的单子则成本高、利润少,可以抵抗的反向波动小)。
做期货就像打麻将,开局的时候每个人都想赢,可结局只有一家胡牌。做期货亏了钱,不能怨天怨地怨政府,不能怨行情怨对手怨庄家,要怨也只能怨自己,怨自己的技能不够高、水平不够好。
对一个普通期货交易者来说,环境是不可改变的,唯一能变的就是自己。要先求适应,再求发展。“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期货市场表现得很充分,也很“完美”。要想办法把自己的缺点补足,哪儿不行补哪儿,只要修炼到家了,总有一天,功到自然成。做期货发牢骚是没有用的,关键是怎么去解决,自己不明白事理,只能把自己害了。人必须改变自己适应环境,做期货必须改变自己适应市场,谁适应,谁就活着、活得越来越好,谁不适应,谁就被淘汰。做人难,做期货更难。
“没有行情”、“行情不好做”、“这是什么行情啊!”,做期货绝对不能骂行情。对很多人来说,没行情才好呢,不会亏嘛!行情来了,也抓不住,反而还容易大亏。唉声叹气怨行情是不思进取、堕落的表现。我们要变被动为主动,想办法让自己具备优势,然后发挥优势。如何具备优势、发挥优势,一要学习,二要思考,三要总结,四要行动。
做期货光实践还不行,要认知到理念、心态等对成败的作用。做期货要练心态,不能被一红一绿干扰,要平和。但心态好是建立在对行情的把握度上的,把握度大,心态才会好,把握度小,没法有好心态。美国开战了,萨达姆的心态能好吗?不可能好,所以美国一打过来,他就跑路了,只能东躲西藏了(最后还是被干掉了,实力不如人注定要失败)。如果两个大汉要打我,要对上阵了,你说我的心态能好吗?如果对手的实力太强,自己站错队伍,心态自然不好,如果不知道对手的实力,心态也不会好。而如果做到心里有数就不一样了,虽然对手是两个大汉,但却是两个草包,那么我还是能胜出的,即使来三个草包也无所谓,知己知彼才能心态好。做到知己知彼才不会被主力洗出来,才不会被盘面的涨涨跌跌、红红绿绿影响心态。
第五章2009-2010 鏖战棉花期货 悟透市场天道
编者按:
有些人成功后走向失败,有些人成功后走向更大的成功。
敢于想象、勇于实践的前提是“摸清事实”。
经历了庞大的财富分配,才能成就伟大的财富传奇。
99分的人比89分的人获得的回报不是多10%,而是多1000倍,甚至1万倍。
宇宙永恒,天道平衡,变化循环,持续发展。
朋友嫁女儿 我发现棉花的投资机会
我们常常发现越富的人越容易赚钱,越穷的人越赚不到钱,但也有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富人也有“破产”的时候,穷人也有“翻身”的时候,这就是物极必反。
自然界总有物极必反的事情发生。
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很大的时候,其单产往往也是高的,总产量就会很高;而在播种面积减少很多的时候,其单产往往也是低的,总产量就会巨幅减产。所谓越少越少,越多越多,俗话说:行船偏遇顶头风,屋漏偏逢连阴雨,越渴越给盐吃,黄鼠狼专咬病鸭子,事情总是从一个极端向另一个极端发展。除了农民积极性的原因,经济和货币环境的原因,老天总会再出一些气候的原因或是突发事件的原因,导致供应多上加多或是少上减少,让事物处在一个极度不平衡的极点,于是物极必反就会发生。
当播种面积减少的时候,人们总是一厢情愿地期待单产能高一点,但出现的事实往往是单产也是低的。
2009年和2010年的棉花便是如此。
对普通投资者来说,大蒜电子盘太不公平,甚至很危险,我要不是不停地取钱出来,恐怕赚的700万都会打水漂(当时我发现,放空的是主力,做多的是散户,比如很多蒜贩子就去做多了)。幸好不停地取钱出来,才有了600万的利润用于后续的投资(还有100来万拿不出来了)。因为当时电子盘不能做了,我就回到期货市场,开始做棉花。
我为什么会关注棉花期货呢?我小时候种过棉花,但棉花这个品种在期货上我是从未做过的。不过,我在2005年开始就对棉花有所关注,因为它的价格相对其他农作物越来越低(其他的在涨价,它不涨)。
而2009年着重关注棉花,还有一个小故事。
金融危机后,2008年秋天11月。村里有个好朋友的孩子结婚,我去帮忙。那个朋友还有个大女儿,已经出嫁了,嫁到了嘉祥县西北面老僧堂乡,她也回来喝喜酒,同时过来的还有她的婆婆。
因为我有个奇瑞车,朋友就叫我开车送她女儿还有女儿的婆婆回去。我当然是义不容辞了。
我知道嘉祥县老僧堂乡有种棉花的习惯,同时也还了解到金融危机后籽棉跌到了很低的价格,我又预判在货币大量放出之后通胀不可避免,心想着棉花可能有较大幅度上涨的机会,就在路上问:“今年你们那儿棉花地留种情况咋样?”(山东济宁一带种棉花,是年前隔行种小麦,小麦收获之前在留的空行里种上棉花,棉花出苗后小麦就收获了,两不耽误,在农村这叫“套种”或“复种”,以此提高土地使用率。)
婆婆回答说:“棉花不行,没人留种了(意说棉花减种严重)!大家都少留地了。”
她说没人留种了,我就来劲了,“那你留了几亩?”
“我留了4亩。”
“那去年呢?”
“去年8亩。”
我寻思着这可是减产一半啊!这只是个个例还是全面如此呢?其他地方的种植面积是否也大幅减少呢?如此,在这次送她们回家的路上,我开始重点关注棉花,着手研究考察。
2009年初春,又有一个邻居嫁女儿。又让我帮忙接送宾客。
男方迎亲的来了三个人,一个取亲、一个放炮、一个抱鸡(这是济宁的迎亲风俗习惯)。在迎走新娘之前,他们在我朋友家里坐了一会儿,我刚好被安排坐在边上陪他们聊天。
聊天的时候发现,来迎亲的一个人他家里是办小企业的,主要生产塑料薄膜。我就问他:“今年塑料薄膜卖得如何?”
他叹了口气,回答说:“卖得不好。”
我又问:“大蒜薄膜和往年相比少卖多少?”,他回答说:少卖了30%。
我再问:“那么棉花呢?”(棉花在春天也用薄膜覆盖)
“棉花更差,少卖百分之四五十!”
后来我进一步了解到,主要是河南那边的棉花薄膜卖不动,少卖了50%,山东菏泽也减少30%,山东德州减少量略少一些。
和他聊天之后,我对棉花种植面积的减少心理上有了大概的预估。(后来我又自己开车去各地考察确认。)
关注一个品种,实地考察很重要,对种子和塑料薄膜用量的了解也很重要。除了了解棉花、大蒜等作物薄膜的销量变化外,我还会去种子站(卖各种农作物种子的),去了解当年或近几年哪个品种的种子好卖,哪个品种不好卖,哪个品种的种子销量明显上升,哪个明显下降等。这种类型的信息了解,可以以点带面,对一个作物的播种面积增减有一个初步的估测。
我比较关注各个品种的比价关系,一般会多角度观察,多方面打听。某些品种可能价格多少年都没怎么动过,但在比价关系很差,农民都不愿意种的时候,价格可能会一下子涨起来。
2008年之前,其他品种涨幅较大的时候,棉花的行情也不太好,和其他农作物的比价关系已经比较差,棉农的积极性下降较多。金融危机一来,棉花也是大跌,和其他品种的比价关系就更差了,很多农民就放弃了棉花种植,改种其他品种了。
一般来说,农民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在心理上改变对一个品种的看法,打击积极性需要一定的时间,激发积极性也需要一定的时间,然后还要一段时间在行动上反映出来。而当农民转变了心理,决定了种或不种某个作物,那也会坚持一段时间,不可能马上转变。所以棉花虽然和其他农产品相比,比价关系不好已经持续数年,但棉花价格要上涨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更多因素的配合。具体需要多长时间,具体在哪个时点会爆发,这就需要密切关注农民心理的微妙变化,去理解和熟悉他们心理变化的周期特征,不懂农民的心理是怎么想的,怎么变化的,就无法对后续的价格运行做出正确的判断。关注农民心理变化的同时还要关注相关品种的比价关系,库存变化,整体经济的氛围和货币的政策,另外更重要的是看这个品种自身的供求关系能否在某个时点有重大的变化。
其实,金融危机对日用消费品的需求打击几乎是没有影响的,为什么棉花这类商品也暴跌呢?主要原因一是金融危机,整体氛围就是暴跌,棉花本来就弱,被其它商品一带动也就暴跌了;二是金融危机之下,棉花中间商都不敢囤货,不敢有库存,中间商抛售相当于供应增加需求减少,也加剧了价格的下跌。
2008年底到2009年初中间商去库存之后,2009年必然要增库存,不然他们就没货可卖了。在外部环境配合的情况下,减产和中间商进货两个因素叠加,会直接导致棉花价格上涨,价格涨了中间商囤货会更加积极,从而会进一步推动价格上涨。所以一旦涨起来,就会有一个上涨的时间周期,越是上涨,囤货的需求就越大,这就增加了额外的“需求”,进一步推升价格;当然了,反过来说,在下跌的周期中,越是下跌,中间商越要去库存,价格下跌的动力就越大。
另外,当一个商品刚上涨的时候,有人之前买的,卖了赚点小钱,但后来再涨,他就会后悔,可能会买入更多,并且价格越是上涨,胆子越大。甚至有些人在棉花2万的时候是看空的,但到了3万却敢买入了。
重点做一两个品种
我做期货(或者电子盘),可能会略微顾及几个品种,但一个阶段内一般只重点做一两个品种,大蒜也好、棉花也好、大豆(豆粕和大豆是一个品种链)也好,我都是集中精力去研究、考察、运作。
有人说要分散投资,“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但分散投资虽然可以减少风险,但也减少了收益。很多时候,分散投资是不合理的。如果从技术分析的角度来说,可能应该分散投资,因为技术分析者认为,市场唯一的确定性就是其不确定性。但对基本面分析者来说,应讲究综合分析后的确定性,因此真正有水平的基本面分析者,如果对某个品种的专业度、熟悉度、把握度都很高了,则应该集中投资。
大蒜运作完之后,我就基本上只做棉花。这样集中精力做一个品种(或一两个品种),成功的概率会高一些。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做事业,专做一个领域比较容易成功,做期货,一段时间内专做一两个品种比较容易赚钱。做期货,一段时间内只要对少数几个品种全面了解就够了,虽然理论上,一个人可以把所有品种都看“透”,但真正在运作的时候,也只能针对少数几个品种,因为一个人的时间、精力、金钱都是有限的,面铺得越广,摊子铺得越大,运作得就越不精细,犯错的概率就越大,而在期货中犯错的代价是很大的。而且我喜欢去实地考察,亲身感悟买方和卖方的能量对比,如果做多个品种,就无法同时去考察、去感悟。
因此,我做期货一般只关注自己熟悉、了解的品种,在发现某个品种供需不平衡时会重点研究、调研、分析,在它供需严重失衡时则是重点运作的好机会。
当然,如何识别供需不平衡,如何发现供需严重失衡的时点,则要看自己有多少能力、有多少经验、花多少心思了。
实地调研 综合分析 棉花必涨
我在预判棉花要上涨之后,花了较多时间和精力关注、打听棉花现货各方面、各渠道、各层次、各群体、各链条的情况,并且自己也开车去了周边产棉区,还有山东德州、河北等地调研。
棉花价格在13000左右一吨的时候,很多人根据棉花前几年历史价格的波动特征,认为涨不上去了,而且国家号称有500万吨左右库存,所以棉花应该要跌下去,不跌下去也不该涨上去。
而我发现这个13000的价格,十年前就到过,在2003年2004年的时候甚至还到过19000呢!农民工资十年前15块一天,2009年已经涨到80块一天了,涨了4倍以上;小麦十年前是4毛左右一斤,2009年已经9毛一斤了,涨了1倍多;玉米十年前3毛5左右一斤,2009年已经8毛一斤了,也涨了1倍多;其他农作物价格的上涨,使得种棉花的比价效益越来越不合算,这对棉花种植造成严重打击;同时棉花又是费工费时的农作物,种同样面积的棉花要比种小麦和玉米多花2-3倍的时间精力去劳作和维护;十年前小麦、玉米、棉花都是人工作业,2009年小麦和玉米的机械化作业程度大大提高了,而种植棉花,基本上还是要靠人工作业(棉花要分几次采摘,如果用机械化一次性采摘,则会造成较多的浪费);黄河流域的棉花春天的谷雨前后播种,直到十月份还在忙,这一期间农民都不能离开(不能出去打工),播种、覆膜、整枝、打叉、除草、打药、治虫、施肥、灌溉、采摘(采摘还得分几次收,不像玉米小麦一次性收完了事。棉花的收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8月开始,一直到10月,三个月都要摘棉花。)。
棉花的价格还是十年前的价格,而小麦玉米的价格都已经翻倍了,种棉花又费工费时,经济效应已经大大落后。棉花平均一亩地收籽棉500斤左右,合着国标328棉花13000一吨的价格,籽棉大约是2块7毛一斤,一亩地的毛收入是1400元,成本800元左右。种玉米和小麦可以种两季(一年两熟,一季小麦、一季玉米),一季小麦500公斤左右,一季玉米也是500公斤左右,按照平均9毛左右一斤来算,一年的毛收入有1800元,成本不到800元。这么一比,棉花的经济效益就差很多了!
另外,农村的农民出去打工的很多,农村基本上也没有闲余劳动力了,叫一个农村的家庭妇女干一天活少说也要给50块。谁还愿意种棉花呢?
而2008年的金融危机又让所有的商品都泥沙俱下,籽棉在2008年还跌到过1块8毛一斤。
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很多棉花副产区能改种其他作物的都改种了。根据我2009年春天实地调查的结果来看,副产区的种植面积急剧下降,至少下降30%。而主产区则有所不同,因为某些主产区的土地是盐碱地,种植其他作物收成差,棉花耐盐碱,所以只能种棉花,在地力原因的限制下,主产区也减产了20%左右。综合来看,主产区、副产区棉花的种植面积总体下降25%左右(种植面积下降,单产也很可能下降)。
在如此利多的基本面面前,为什么还有很多人看跌呢?
一方面因为棉花过去几年的价格运行空间形成了人们对棉花价格的“固定思维”,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国家有库存500万吨,这个数字吓不吓人呢?很吓人!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