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江湖异闻录》

_3 本少爷(现代)
  有一年夏天,袁弃儿受白鹤道长之命,送呈一封信到不鸣山雪虎涧去。途经一条深长的峡谷,野草藤蔓完全覆盖了道路,阴森森的参天大树遮蔽了天空,四周有浓郁的阴毒瘴气。袁弃儿自言自语说,“这是有邪灵滋生的地方啊。”决定停留一夜,到了天亮再查探虚实。
  既然有了这样的想法,于是就找了一处靠近溪水的巨大岩石之下歇息下来。
  岩石上长满了青苔,滑不留手,用干枯的树枝拨弄四周,被划拉而脱的青苔散发出刺鼻的腥臭,让人闻之欲呕。本来打算借着溪水洗濯一番,但是因为那深绿色的溪水里竟然没有一条游鱼,让她生出警惕的心理,也就放弃了。
  清扫了一块空地出来,准备打坐休息,透过细密的巨树枝叶,看到月亮升上了天空。赫然发现月光下,无数的蛇虫如同赶集一般,密密麻麻从四面八方爬行过来,在草丛里发出沙沙之声。蛇虫的数量是如此之多,以至于那轻微的游移声音竟然如同潮音般轰鸣,而大片青翠的野草,也无风自动,如同浪潮此起彼伏。
  诡异的场面让袁弃儿很是警惕。她师从白鹤真人学习剑术,却对于道家的驱邪伏魔方法并不擅长,眼前的奇景并不是高妙剑术可以解决的问题,心情也因此很是紧张不安。
  那些形容可怖的蛇虫就像受到催眠似的,纷纷沿着溪水游到一潭深水里。
  袁弃儿躲在草丛里,极力屏住呼吸,忍受着即使掩鼻也徒劳的腥臭气息,看到深潭平静的水面开始裂出一痕痕的水纹,没过多久,又仿佛成了在鼎中烧沸的热水,向上翻涌,咕嘟咕嘟地冒出一个个的气泡。蛇虫不断地向潭水里拥集而去,却被气泡一个一个地绞入水底,再也没有踪影。
  又过了一会儿,气泡相继炸裂,珠玉般的银白色水滴在空中四处溅迸,深潭也就翻涌起了更大的波澜。
  袁弃儿知道这就是怪物即将露出真身的时刻,把身子缩成一团,更加小心翼翼地躲伏起来。果然只一瞬间,一只面目丑恶的怪兽就轰然露出水面,鳞片就像枯松的树皮一样干老,牙齿就像刀刃一样尖利,浑身冒出蓝色的光芒,照耀着人的眼睛,仿佛产生出某种吸力,让人心神恍惚,不能自控地向它的血盆大嘴靠近。
  幸好袁弃儿虽然不懂道术,但是在白鹤真人的长年教导中,也略略修习过道家的定力,这才抑制住内心的惶恐与臣服,没有冲上前去。她心里也就更加戒备了。
  蓝光愈来愈强盛,就连天上皎洁明亮的月光也无法与之相比,等到光芒渐渐收敛,怪物也就完全浮出了水面。袁弃儿知道这已经是最适合的时机了,毫不犹豫地提剑冲了出去,口中发出清叱,向着怪物防御最薄弱的喉头刺了一剑。
  她此时的剑术已经到达了电光石火般的快捷程度,怪物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不能躲闪,却没有如同袁弃儿意料中的发出惨号,袁弃儿只感觉手中所使用的力气落在空处。定睛看时,只见怪物化为乌有,一个蓝衣少年却从怪物丹田的位置跳了出来。手里提着一枝歪歪斜斜有如树枝般的长剑,皱着眉头很生气地说,“你破坏了我的大事!”
  两个少年男女在月色下争斗,剑光就像一条条雪白的玉带在空中飞舞。
  袁弃儿的剑术已经算是凌厉快捷了,但那少年剑法又别具风格,发剑的方位和力道都匪夷所思,仿佛和正宗的练剑方法大相径庭。袁弃儿对此很是惊奇,就停下剑势,说,“看来你并不是我想象中的那种邪恶怪物,为什么会潜居在这样的地方呢?”
  这个少年正是与她并称“双秀”的风继竹。这是一个因为机缘巧合获得魔教《怜生剑谱》的天才。
  《怜生剑谱》相传是昔年魔教第一剑客“结庐老人”的遗 作,据说剑法中蕴含了天地之间没有平凡人可以接受的奇怪道理,学习它,可能会有悟彻天地奥秘的机会。他的师父曾劝他停止修习这样的剑法,风继竹却不以为然地回答说,“人生一世,不正是为了解开内心对这个世界的疑惑吗?我认为这样的冒险是值得的。您对我的告诫,我已经牢牢记在了心里,时时用来警醒自己,想必是不会出现大差错啊。”
  袁弃儿与他结识以后,发现他居然利用这些荒山大川里的各种奇异生灵修习各种各样的术法,将之融合到剑术中去,觉得又是新奇又是担忧。两个人结伴在江湖上游历了三年。
  白鹤真人得知后,派人召她回到终南山。袁弃儿没有依从,说,“师父难道不知道我的性子并不能够做一只牢笼里的鹦鹉吗?风继竹虽然修习魔教的剑法,但并没有犯下什么不可原谅的过错,正如一柄利刃掌握在恶人手中,或许会屠杀生灵,但落在善良的人手上,却是保护众生的利器啊!”
  白鹤真人听了这样的话,叹息一声,说,“你不知道善良的人持有利器,内在性格也会受到血刃的影响,有可能因此变得暴戾骄横的吗?你一定要小心才行。”
  这一对少年情侣行走在江湖上,风姿之绝美非常罕见,江湖上都把他们看成神仙眷侣。袁弃儿固然性情清宁倔强,风继竹也更加张扬恣意,处理事情不按常理。但相互之间,偏偏相处得又很和睦亲昵。这样过去了几年,风继竹因为修习《怜生剑谱》的缘故,性情不知不觉地变得更加乖张怪僻,失去耐性。
  某天,他们在客栈遇上了两个衣衫褴褛的盗贼,窃走了袁弃儿包袱里的一些散碎银两,风继竹就半夜悄悄提剑杀死了对方。袁弃儿知道后,不满地说,“即使犯下了偷窃的过错,也并不是死罪啊。”结果风继竹冷冷地回答说,“我所追求的,是一种纯粹的没有瑕疵的人生境界,怎么容得下这样的污浊之事发生呢?”
  袁弃儿听了很生气,说,“我不了解完全清澈纯净的精神境界是什么样子的,但我知道品德高尚的人遇上了不好的事情,首先会检讨自己失当的地方,志气远大的地藏菩萨也没有因为地狱的污秽肮脏而放弃自己的理想,何况你是一个只有血肉之躯的平凡人呢,你这样任由自己的意愿发展下去,恐怕真的会像我师父所预言的那样啊!”
  风继竹对于袁弃儿很是爱慕尊敬,没有再辩驳。但过了几天,在路上遇上一个乞丐,满脸的尘灰,浑身散发出恶臭,在寒风中瑟瑟缩缩向他们伸手乞讨。风继竹嫌恶地说,“这样的人活在世上又有什么意思?”因为老乞丐曾经碰触过他的衣袍下摆,半夜里他又出去把这个老乞丐杀死了。
  袁弃儿于是哀伤地知道,她所喜欢的这个少年已经彻底迷失在对于奇异剑道的追索上了。她决定离开风继竹,却遭到了阻拦。两个人动起手来,袁弃儿这才发现风继竹在剑术上的精进远远超过了她的想象,她已经根本不是对手,于是生气地把剑扔在地上,说,“我第一次认识你,就是在那脏垢阴森的荒山里,你忘记了你自己也是从那样的环境里才脱胎换骨的吗,为什么现在对可怜的世人如此嫌恶呢?如果是这样,我的出身也很奇异,并不符合你对爱侣的纯正要求,为什么还要缠着我不放手呢?”说着就露出了本相,浑身长满了雪白的长毛,驼背,双臂长过膝盖,面容丑陋得像一只猿猴。趁着风继竹大吃一惊的刹那,飞快地跳上屋檐逃走了。
  回到白鹤真人身边,袁弃儿认为自己已经对人世间失去了兴趣,一心要随侍在白鹤真人身侧,学习上乘道术,但是白鹤真人却没有答允她的出家要求,说,“你还是一个尘世的劫难没有清净的人,现在不适合。”
  果然他的话才说了三天,山下忽然传未了樵夫常某夫妇暴毙的消息。袁弃儿赶过去察看,发现毙命的剑伤竟然是风继竹所留下的。原来风继竹因为不能容忍自己心爱的情侣竟然是樵夫常某所种下的孽债,竟然下手杀死了他们。
  袁弃儿找到风继竹,对他说,“现在我过去出身的阴影既然得到了解脱,从此我们就一起修行吧。”风继竹淡淡地笑着对她说,“我曾经把你当成另一个在心理上完全没有分歧的自己,怎么会不了解你的心思呢,此刻你一定是想杀死我吧!现在我整个人的灵魂已经被剑术中的邪恶道理所控制,恐怕不能够再回头了,趁着现在还有一点点理智,让我为你做点什么吧!”
  就很从容地动手割下了自己的脑袋,又剜出了自己的心脏,没有头和心的尸体仍然直挺挺地站立在袁弃儿面前。袁弃儿惊慌地说,“不要骗我了,你一定使用了幻术。”话音刚落,风继竹的尸体马上就倒在了地上,同时满腔的鲜血也飞溅出来。
  那以后江湖上就失去了袁弃儿的踪迹。
  过了很多年,有人在巫山的绝壁上曾经见过一个形似猿猴的老太婆,浑身长满了雪白的长毛,在树枝间纵跃如飞,手里居然提着一支青光霍霍的利剑。有喜欢多事的人觉得奇怪,就去捕捉,却发现她的剑光清奇快迅,如同闪电一般让人无从抵挡。也不知道这个怪物究竟是人呢,还是猿猴呢?于是背后把她叫做“猿姥姥”,不敢轻易去接近与招惹。
  每到夜半,猿姥姥总在巫山的绝壁上,对着遥隔一条汹涌长水的对岸,发出凄厉的叫声,仿佛在那云遮雾绕的绝壁对岸,有着什么不能释然的失落。途经巫山的客船上很多人都听过这样的凄啸。
江湖异闻录之田种玉.
  田种玉,父亲很早就过世了,母亲以替别人家做针线活维持生计,家境很贫寒,仅仅能够维持生活的温饱。
  他的母亲想要改善这种处境,幼年时曾把他送到私塾去读书。哪知道当地的私塾先生竟然不愿意收录,连送去的干肉也不接,紧紧关闭房门说,“这个孩子不适合求取功名。”其实是因为这个幼童形容过于丑陋的缘故。
  到了十二岁,田种玉的母亲迫于无奈,把他送到一个屠狗的人家,学习执刀屠狗的技艺。所从事的既然是这样粗鄙血腥的工作,家境又不富裕,面容也长得比普通人更加丑恶,街邻的儿童没有人愿意和他相处做朋友。
  同龄人到了十八岁,都开始结婚生子,他家却连提亲都没有办法。母亲四处央告,到了二十五岁,仍然没有女子愿意嫁给他。媒婆为难地摊着手,安慰他母亲说,“你家的孩子可能是雷公转生,将来是要回天庭的,大约在凡世间不应该有姻缘这回事吧!”
  由于没有人教导,田种玉自己也不明白男女间的事情,对母亲的忧愁感到诧异,说,“这样的生活不是很好吗?”并不因为娶不到妻子而觉得有所缺憾。
  虽然面容丑陋,但他的性格非常热忱强横,不因为被别人看不起而轻贱自己,反而养成了一副大大咧咧的脾气。在外面喜欢惹事生非,打架斗殴,往往与人家三言两语不合,就大打出手,用拳脚解决问题。但因为侍奉母亲十分孝顺,远近都有名。别人受了他欺负,有一次找上门来,寒冬腊月,却看到田种玉跪在地上用热水为母亲烫脚,一副诚惶诚恐的模样,只好摇头叹息着离开了。
  田种玉屠狗的技巧非常高超。锋锐雪亮的屠刀就像他多长出来的手指头一般灵巧,曾经有人见过他削肉剔骨的情形,赞叹说,“原来古人说的游刃有余,果真是有这么一回事,并不是虚妄的传说啊!”时间一长,他的刀法愈加精进,下刀时,对于肉的纹理脉络和重量,都掌握得火候十足,即使闭上眼睛,也能按照客人的要求剔砍出每一块符合要求的狗肉来,一分一毫都不会有差错。
  差不多三十岁的时候,田种玉的母亲对他说,“对于你这样孝顺的儿子,我实在挑不出什么毛病来,心里觉得很宽慰,可是如果我百年之后,没有人来照料你的生活起居,恐怕我也不会死得瞑目。”田种玉回答说,“娶妻这件事,并没有您想象中的难以办到。”他说得很大声,经过门口的邻居听见了,暗中笑这个青年的狂妄。
  过了两天,田种玉竟然领了一个少女回到家里。那少女容貌非常的清秀,穿着上等布绸料所织成的衣裳,款式也很时兴,头上戴着珠钗,腰间悬挂着叮叮作响的佩玉,举止言谈都有大家闺秀的气质。问她从哪里来,却不说话,只是咿咿呀呀地打着手势比划。田种玉的母亲很不放心,一再盘查,田种玉竟然说:“这是我从路上抢来的媳妇。”他的母亲惊慌极了,逼他将少女送回去。
  过了三天,那少女却又出现在他家门口,嘴角荡漾着微微的笑容,换了一身布衣,竟然果真嫁给了田种玉。
  结婚一年以后,哑女的父母仍然不愿意接受田种玉这样外貌粗丑而又没有出息的女婿,不准他们夫妇上门,两家渐渐就断绝了消息。田种玉仍旧每天在市井间以屠狗卖肉为生。又过了半年,妻子生下一个男孩子,长相清秀,啼声洪亮,没有父母的缺陷。
  有一天,在市集上卖狗肉,有个年约七十的老太婆,盯着他看了许久,眼神很奇怪。第二天,又看到她的身影出现,仍旧用怪异的眼神打量田种玉屠砍狗肉的刀法。这样的怪事持续了好几天,老太婆才对田种玉说:“我观察了好几天,你的刀法确实出神入化,在人世间很罕见。我愿意花钱雇用你为我做一些事情,不知道你敢不敢应承呢?”
  田种玉拍着胸脯说:“天底下难道有我没有勇气去做的事情吗?”接下老太婆预先支付的很多银两,送到家里去,对妻子说:“我要出去一段时间,你要好好照顾老母亲,不必对我有所牵挂和担心。”就随着老太婆离开了家。
  向西行走了很久,一直到天黑,忽然雾气迷茫,月光消隐,没有办法辨别方向,空气也变得又冷又潮湿起来。田种玉正在恍惚,居然发现自己已经到了一个陌生的山里,四周的景物都与平常所见到的有所不同。顺着一条荒草埋没的小径,继续跟着老太婆行走,到达一座荒无人烟的山谷,景致幽绝,流水仿佛琴音般悦耳,在水畔有两间茅草屋用竹篱笆围了起来。
  老太婆笑着说:“已经到达地方了。今天夜里请先休息,养好精神,从明天开始我将安排你做一些事情。”
  时间已经是夜半,老太婆为田种玉安排好了被褥用具,嘱咐他安心睡觉,就离开了。田种玉睁着眼睛在木板上躺了许久,仍然无法入睡,就穿好衣裳,拉开门走了出去。竹篱笆墙下有一条用鹅卵石铺成的小径,沿着小径往南走了一会儿,闻到一阵阵浓郁至极的香气随着风飘送到鼻端,没过多久,就看到一片花圃,呈鲜红的颜色,说不尽的娇丽动人。
  向前靠近了,正准备伸手采摘一朵,忽然听见老太婆很严厉的叱责声,“请住手!”
  田种玉愕然停止行动,这才发现这块花圃的花朵非常奇异,居然是由一枝枝雪白的骨头埋在地里生长出来的。骨头好像棒槌一样笔直而整齐,那些鲜妍的花朵盛开在顶端,散发着沁人肺腑的香气,整个花圃笼罩在一层若有若无的淡淡雾气之中,情形看上去非常诡异可怕。
  田种玉这才知道自己遇上了妖怪,却并没有感到非常害怕,反而请教老太婆的名称。老太婆说,“由于和尘世间有太长的时间没有往来,我已经忘记了自己的姓名,你可以叫我白骨妪。”又从身后的麻袋里拖出一具尸体来,吩咐田种玉说,“每个人身体的骨头,最有灵性的就是靠近心脏附近的那一枝了,本来我是准备等尸体完全腐烂以后,再动手取下这枝骨头的,现在找到了你,事情就方便了很多,即使新鲜的尸体也可以取用了。”
  田种玉这才发现花圃里所种植的骨头竟然全部都是那一枝肋骨,心里暗暗推算了一下,竟然有两三百枝。
  正在说话的时候,天色逐渐亮了。白骨妪脸上露出惊惶的神情,说,“差一点被你误了我的大事。”就动手把那些鲜美的花朵逐一采摘下来,放到一只竹篮里。她刚把花朵采摘完,一轮太阳就从山谷的远处跳了出来,阳光照耀下,那些像植物一样的白骨马上就失去了阴森森的莹白色彩,变得黯淡无光。
  田种玉不知所措,白骨妪却淡淡地说,“你把它们挖出来丢到一边吧,很快就要种植新的白骨了。”
  田种玉不知道种植这样的白骨有什么用处,却不敢询问,脾气温驯地拾起一把锄头,把那些白骨挖了出来。那些白骨在银制的锄头下,一离开土地就变成了细碎的沙粒,从他的指缝间漏了下来。
  在山谷里住了半个月,田种玉每天都按照白骨妪的要求,把那些尸体上的肋骨剔挖出来种植在花圃里。白骨妪很严明地盯着他的举动,生怕他有一丝一毫的疏忽,说,“这是考量你技艺的时候啊!如果骨头上残留了一丝一毫的血肉没有剔除干净,我将重重处罚你。”
  她说话的声音虽然并不响亮,但语气里的阴寒气象却让人很悚然。田种玉没有反抗她,按照要求使用屠刀剔解尸骨,白骨妪对他很满意。
  这样的生活大约持续了一年,白骨妪渐渐放松了警惕,不再处处提防田种玉。田种玉也借着各种机会探询,这才知道白骨妪是湘西巫教的一名弟子,只是因为私自修习了某些被教主禁止的巫术后,被赶出教来,流落到这里。她的丈夫死去了两百年,停放在离茅屋不远的一个潮湿山洞里,皮肤仍然很有弹性和温度,血肉丰满,神情也很安详,看上去就好像在熟睡一样。这是白骨妪使用了巫术的结果。她种植白骨花的目的,就是希望熬制出一种古怪的灵药,让丈夫死而复生。
  田种玉知道了这件事情的始末,很吃惊地问,“天底下的生或者死,难道不是老天爷早就注定好了的吗,为什么一定要逆着天意来处理事情呢?因为要救活一个人,而杀死千千万万的人,这是一件不好的事情,恐怕不会有好结果。”
  白骨妪讥笑他说,“当初我给你很多银两,雇用你为我做事的时候,你不是拍着胸脯应承说,世界上并没有什么事情值得你恐惧的吗?再说,活着的人和你杀过的狗一样,在老天爷的眼里,都是同等的性命,只是通过阴间的轮回有不同的形态罢了,你做一个屠户,杀过那么多活生生的狗,这和我杀人哪里会有什么区别呢?”
  田种玉没有驳斥她,反而说,“你说的并不是没有道理。”
  这样过去了不知道多长时间,田种玉偷偷计算自己所剔骨的尸体,竟然约摸有一千多个。他向白骨妪哀求说,“这样的生活实在太让人难以打发了,请允许我回家探望一下妻子和母亲吧。”遭到了白骨妪的拒绝。
  田种玉对此非常愤怒,他的性格本来就很强横暴戾,于是挺着尖刀威胁说,“如果你不答应我的请求,我将杀死自己,让你也不能够方便地取得干净人骨。”
  白骨妪只得答应了他,某年趁着中秋节,把他送到了家门口,准许他隔着窗子看了看自己的母亲、老婆和儿子。田种玉对此已经很满足了,没有再向白骨妪提出更多的要求。
  幽居在山谷里,不知道度过了几个枯燥的寒暑,有一次白骨妪很高兴地对他说,“可能离大功告成的日子不远了!”
  田种玉暗地里去山洞察看她丈夫的尸体,果然比以前更加鲜活,栩栩如生,把手指头伸到鼻孔处,仿佛还能感觉到有些微的呼吸。这样的巫术真是鬼神莫测啊!
  当天夜里,趁着白骨妪还没有来到察看丈夫的尸体,田种玉抢先来到了山洞。由于长年来对于尸骨肉体的熟悉,他竟然能够完全掌握肌肉的纹理与活动规律,以至于通过调整自己的骨骼与肌肉的微妙联系,把自己的外形变得和这具尸体一模一样。这真是一项比游刃有余的剔骨术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技巧啊!可惜后来田种玉并没有让这样的妙技流传到世间。
  他伪装成尸体躺下后,只一盏茶的功夫,就听见了白骨妪的脚步声。在她凑近脸庞的时候,田种玉蓦然睁开了眼睛。
  白骨妪的心神受到震荡,虽然只是短短的刹那,田种玉却捕捉住这样罕见的机会,迅速出刀削断了她的喉管,紧接着又沿着胸膛,手指不敢停歇地把这个巫教的妖婆血肉完全剔除干净,变成了一具活生生的白骨,由于担心她施法念咒对自己造成伤害,他甚至把她的牙齿都一颗一颗剔除下来。那些尖利的牙齿掉在山洞的岩石上,发出金属般的跳宕声。
  直到确定白骨妪已经完全丧失了生命,田种玉仍旧不敢松懈下心神,而是把她的尸骨一块块剔成零碎,有的甩掷到溪水里,有的扔到悬崖下,有的埋进土里,最后纵起一把熊熊大火,引燃了茅草屋,让整个山谷都焚烧起来。
  逃出山谷以后,四下里打听,这才知道所置身的地方竟然离家乡有三千里的路程,路人浓重的口音很难听懂意思。于是一路奔行,带着白骨妪所遗留下来的财宝,整整走了一个多月才回到家乡。这时候他才知道从当年离开家,到现在过了十二年,起初还偎在妻子怀中吮吸奶水的孩子,现在竟然长成了一个用功读书的俊秀少年。
  街邻们都以为田种玉已经死去了,就连他的家人都这么猜测,现在看到田种玉平安回来,又惊又喜,他的母亲也难以置信。田种玉购买了大量的上等礼物送到岳父家里去,之后又用剩余的财宝在别处购买了土地和房屋,举家搬迁到了另一个地方,之后没有再回去过。
  过了几年,他的儿子很有出息地考取了进士,母亲也因为年迈而寿尽。
  田种玉一如既往地以屠狗为业,性情还是和少年时候一样的粗豪爽直,喜欢喝酒生事。有时候被体力旺盛的青年泼皮追打得鼻青脸肿也不以为意,醉醺醺的需要妻子四处把他找回家,脸上露出傻呵呵的笑容,对一切很满足,似乎过去的那段诡异经历,已经被遗忘得一干二净了。
江湖异闻录之桃金刚.
  河南人荆雨原,幼年天资聪颖,远超常人。十二岁时,在经史诗赋以及引跋、记传、四六和古作等方面,就非常精通,有大家风范。教授过他的师长都说这个孩子成年以后必定成大器。谁知道赴京赶考,所著文章不合主考官的心意,竟然不中。郁郁地启程回家,身边有一个书僮和一个老仆陪伴着。
  这天夜里借宿在一间野寺,忽然听到厢房的院子里有人在窃窃私语。当时已经是夜深,一盏皎月如同银亮的灯,把光华泄在天地之间。荆雨原觉得诧异,忘记了老仆人关于野外多有狐鬼的叮嘱,披衣起身,悄悄把窗子撑开一线,窥见木棉树下有一群盛妆绝丽的少女正在聚会。被围在中心的一个女子,穿着绛紫色的罗裙,梳着时下最风行的“飞霞髻”,眉目有如牡丹芙蓉花一般美艳,同伴的女友都叫她“宁珠 ”。
  宁珠正在用四十九枝蓍草为同伴占测命运,每次结果出来,都惹得一众少女哄然而笑,叽叽喳喳此起彼伏的声音非常悦耳动听,荆雨原感染到她们的欢乐,也不禁从嘴角逸出一丝笑容。
  没过多久,有人问宁珠说:“为什么不卜算一下桃金刚的下落呢?”有人悄悄拉一拉问话少女的衣袖,阻止她的提议。宁珠却若无其事地说:“没关系,就推算一下好了。”说着就打了一卦,过了半晌,这才吁一口气,笑着说,“我和你们一样,都以为桃金刚厌倦了我对他的情意,所以躲得不见踪迹,这种猜测只是误会。他竟然是应劫投生去了。”
  众少女很唏嘘地说:“你们本来就是一对天造地设无比般配的情侣,突然形单影只,怎能不让人起疑心呢。原来桃金刚投胎做人去了,这真是万万想不到的事情!但是这种命运虽然不受控制,却事先不和你说清楚,这也应该算是薄幸的一种吧!”
  宁珠明眸流转,大笑着说:“世间遭遇男人薄幸的女子,从来就像天上的星辰一样繁杂难辨,又何止我一个呢?这也不算什么了不得的事情,不过,我总归还要去看他一眼,才算死心。”
  她身边一个俏丽的蓝衣少女掩嘴失笑说:“要怎么样才可以看到他一眼呢?”
  宁珠抬起手腕指着荆雨原夜宿的房间说:“喏,这位相公可以带我去。”
  荆雨原望见她月光下雪白的玉臂,一时间痴了,半晌才回过神来,发现自己的踪迹早已经让这美丽少女察觉,就大大方方地拉开房门,走了出来,作揖道歉,认为自己很失礼。但这些少女根本不把世俗的礼节放在眼里,招待他坐下来,猜拳喝酒做游戏,有人抚琴有人吹箫。荆雨原置身在这样风姿绝艳的美女堆里,耳边听到种种美妙的音乐,喝着醇香的美酒,嗅闻到一缕缕从熏染过的衣衫里透出的香气,由衷地大声赞叹说:“虽然我不知道你们是鬼还是妖,但能够提供这样美妙的场所聚会作乐,真是一桩幸事。”就在香气森浓的花树下,信手作了一首词,字句工整而词藻华丽。宁珠随口清唱,声音好像杨柳春风一样清丽婉转,深得词中意味。所有人都鼓掌叫好。
  不知道过了多久,渐渐月色西沉,晨曦渐露,众少女娇笑着说:“可以告别了。”有的伸懒腰,有的打哈欠,有的站起身来,露出些微的疲态。荆雨原很是不舍地说:“如果可以常年和你们相伴,那就好了。”
  有人笑着回答他说:“你以为这样的聚会很容易吗,我们每隔十年才有一次这样的机会呢。”
  又有人说:“你所眷恋的,恐怕不是聚会,而是佳人吧?”就冲着宁珠抛出暧昧的笑。荆雨原很尴尬,说:“这样的误解很不妥当。”说着就拿眼去瞧宁珠。宁珠则认真地说:“不要冒犯了书生。”
  少女们一一道别后,宁珠这才摊出左手,斜视着荆雨原说:“还给我。”
  荆雨原讪讪地从袖子里取出一枚银钗,递给宁珠。这是宁珠唱曲时无意中跌落的,荆雨原有心捡了藏在衣袖里。宁珠却不以为意,接过钗珠,笑着说:“你爱慕我的心思,我很了解,请容许我看桃金刚最后一眼,断了念想,再来追随于你。”
  荆雨原奇怪地说:“这个人和我有什么关系呢?”
  宁珠哧哧地笑着,用袖子掩着脸,说:“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这时候天色已经大亮,起床的老仆发现少主人坐在一株木棉树下怔怔发呆,认为很奇怪。荆雨原怀念夜里发生的韵事,但小院里一切草木景物都在秋风里形容衰飒,和昨天投宿时没有分别,仿佛所发生过的一切已经风流云散。他禁不住悲从中来,在墙壁上题字说:“旧院隔秋应怜我,当知落木如新妆。”
  离开废寺走了大约半天,忽然田野里有马车经过,停在身边,一个女子掀开珠帘问话说:“这位相公难道就是名动河南的荆公子吗,请上车一叙。”
  荆雨原很兴奋地爬上马车,对宁珠说:“我以为从此再也见不到你了。”双手紧紧握住宁珠的手腕不放开。宁珠用力挣脱,微笑着说:“让旁人看到了,恐怕有污读书人的名节。”
  借着回乡探亲的名义,宁珠与荆雨原结伴而行,两个人谈笑风生,有很多思想和观点都非常契合。荆雨原感叹说:“如果早几年遇上你就是人生最美满的事情了。”声音里透出一股怏怏的寂寞。宁珠却安慰他说:“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很奇妙,我知道你已经娶过妻,对于名分我并不放在心上,这次见到桃金刚,如果我确定了自己的心意已经不再放在他身上,也许我们将来可以有往来。”
  荆雨原数次听到她提及桃金刚这个名字,实在难以掩饰内心的疑窦,说:“桃金刚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男人,竟然让你痴心到了即使分离也念念不忘的地步呢?”
  宁珠从随身的匣子里取出一卷画轴,摊开说:“这就是他。”
  画中是一个形貌威猛的少年,眉目粗豪勇悍,画像栩栩如生,仿佛随时要从纸上一跃而出,将人活活撕裂。荆雨原吐吐舌头说:“这么一个粗人,恐怕不见得和你相配。”言下之意对自己的儒雅风姿非常自赞。宁珠微微一笑,并不反驳他。
  马车还没有到家,已经有仆人快马前来报信说:“恭喜相公,夫人已经临盆了。”
  回到家中,果然见到全家上上下下一片喜庆,原来荆雨原的妻子终于生下了一个女婴。荆雨原为她取名叫“绛绡”。
  绛绡到了六岁,清秀婉丽的容貌让人一看见就非常喜欢。只是性子非常倔强暴躁,从小就喜欢哭闹,怎么哄都没有用。别人都只得安慰说:“也许长大成年,多读些书,明白了事理就好了。”
  绛绡虽然顽劣不驯,却非常依恋宁珠,每当大发脾气,或不吃饭,或摔碗碟,只要宁珠抱着她,稍微轻声说几句话,她就会安静下来,恢复一个小女孩子应有的神情。荆夫人也很喜欢宁珠,建议丈夫把她纳为妾室。荆雨原认为这样委屈了宁珠,派人去探听,果然遭到了拒绝。
  荆雨原的妻子身子很不好,自从生下绛绡以后,更是长年处于病痛折磨之中,要依靠很多药草维持生命。她对宁珠也很偏爱放心,曾经私下里问宁珠说:“将来我一旦离开了人世,你能够接受相公续弦这回事吗?”宁珠笑着说:“不可以。”于是找到荆雨原,提议说:“在俗世人的眼里,恐怕不能允许我们这样没有名分的继续往来。如果你不嫌弃的话,我们可以结拜成兄妹。”荆雨原叹息着说:“你知道我所渴求的不仅仅是这个。”宁珠只是笑着不说话。于是两人就烧香,洒酒,拜敬了天地祖,成了兄妹。宁珠也名正言顺地搬入了荆家,开始替荆雨原的妻子掌管家中财务用度,安排仆役劳作,把一切事务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过了三年,忽然有客人从南方来访,荆雨原惊讶地发现居然是过去在野寺里曾经抚琴的一个妙丽女子,名字叫做丽娘。询问起当年那些曾一夜 欢聚的少女们,丽娘唏嘘地说:“都零落得如同尘土一般了!”
  荆雨原细看她的容貌,竟然还和当年初见时一样鲜妍明媚。就连说话的语气和神态,都依稀和当年没有两样,显得十分娇憨天真。
  宁珠看到旧时同伴也很高兴,于是在后院的花亭里设了席宴招待,到了半夜,月上中天,丽娘微醺地伏在石桌上睡着了。荆雨原担心更深露重,准备吩咐仆妇把她送到客房里去,宁珠阻止他说:“不可以。”过了一会儿,丽娘的身体竟然渐渐萎谢,变成了一段牡丹枯枝。荆雨原脸上露出惊骇的神情,宁珠却淡淡地告诉他说:“这样的死亡是早就已经注定了。兄长不知道我们并不是人类吗?”荆雨原这才知道丽娘的来访只是为了和宁珠见上最后一面而已。
  他很好奇,纠缠不休地询问,宁珠告诉他说:“你所曾见过的野寺聚会的一众女子,其实就是一些花妖木精,因为佛道有一个龙华盛会,每隔很多年才举办一次,在那里出现踪影的,都是神通广大的人物,具有常人无法企及的法力,思想也很深阔高远,互相之间谈经论道,道法与佛理都不同寻常,我们这些草木感染了这种天地之间的道理才得以修炼成人形,但草木的生命容易凋谢,所以也不长久,更没有办法用真实的肉体来达到与你鱼水交欢的程度。现在你既然知道了我的来历,也是很好的事情,以后分别的时候就不至于过于悲伤了。”
  荆雨原流下泪来,紧紧握住宁珠的手不松开,说:“要怎么样才可以与你厮守呢?我真希望能够也变成一棵树,或许与你同种同族,你就不会这样拒绝我了!”
  绛绡到了十岁,喜欢舞刀弄枪,没有半点书香人家的闺秀风范。母亲过世后,宁珠更加宠溺她,为她延请了许多当地有名的武师教授武术,绛绡在这方面的天资非常高,往往花费很短的时间就能领悟掌握别人长年不能达到的境界。别人开玩笑地问她原因,她很正经地回答说:“是为了将来可以保护宁珠。”
  她的武艺日渐纯熟,到了十六岁,居然在江湖上已经颇负盛名,自创了一种叫做“乱迷眼”的枪法,以桃木为杆,精铁为刃,枪法展开,红缨乱闪,如同桃花盛开,纷繁艳丽,本应该走的是精柔路数,她却因为性情刚猛狂烈,枪法便在阴柔中夹着刚强,与人对敌时往往难留余地,出手便伤人。常年戴着一张面具,头发和胡须都好像挺立的戟,看上去就像怒目金刚一样,非常狞恶可怕。没有人知道她的来历,背后把她叫做“金刚客”。
  荆雨原因为读书人不涉江湖事,又并没有过于为绛绡操心,所以根本无从理会这些事情,只是潜心修道,时常到深山大川去求访传说中的高僧,祈望能够解开一些心中的疑惑。渐渐在这样的过程中,变得沉默寡言起来,不像少年时候那样意气风发地与人高谈阔论,长街买醉,就连和宁珠也减少了很多交谈。整天在家里打坐冥想,过着苦行僧似的日子。家里人都认为他读了太多的书籍,人变得迂腐自束了。
  忽然有一天,荆雨原从家中消失了踪迹,没有留下只言片语。别人都认为这是很奇异的事情,只有宁珠仿佛能够接受这样的结局,表情坦然而宁静。她将荆家诸多田产房宅财物等一一安置妥当,别人也就知道她有了去意,果然没过多久,宁珠也离开了荆府,不知道去了哪里。
  有人传说宁珠是为了寻找荆雨原的下落,也有人在京城曾见过一架华美马车里晃过的俏脸,仿佛是宁珠的模样,诸如此类的讹言不胜枚举。
  事情过去了很多年,荆家的一个远房亲戚,也是修道中人,当年曾与荆雨原有过一面之交的雪道人,某次在勾栏里喝醉了酒,无意中说起曾在江浙一带的山中遇见过荆雨原,须发呈现霜白色,苍老得很厉害,四处求问关于龙华会的消息。雪道人在道术的成就上非常不凡,曾被江湖上认为是与方丈仙山的继承人卓无尘并秀的人物,只是到了修道中期忽然像换了一个人似的,胸怀中的灵性渐渐磨灭,到死也终于没有获得大成就,让人很是惋惜。
  他指点荆雨原到杭州郊外的某座尼庵中寻找一位叫做流霞的尼姑,也许可以获得些微的帮助。荆雨原感激地急忙告辞而去。
  过了几年,佛道之间恢弘盛大的龙华会恰好在普陀山举行,雪道人在来往如云的友朋之中果然见到了荆雨原,正在向“落英水府”的主人织叶先生请教关于草木永生之道,织叶先生很奇怪地说:“像你这样具有肉身的生命,和草木成精幻人有根本的不同,学习这样的术法又有什么意义呢?”荆雨原并没有解释,只是苦苦地哀求,终于没有获许学习织叶先生独特的以水养生之术。最后只好怏怏地离开了。
  雪道人因为荆雨原的出现,隐隐窃喜,认为这是昔日的红颜知己流霞与自己言归于好的先兆,于是逗留在龙华盛会中,四处探寻关于流霞的消息。这天夜里忽然在寺外的一棵桃树下见到荆雨原,坐在那里发呆,嘴里喃喃地念叨着什么。他走近了,看到那棵桃树已然枯死,树下又有一丛枯死的绛珠草,这才明白事情的始末,笑着拍拍荆雨原的后心说:“到了放手的时候了!一个人的感情有所寄托,并不是坏事情,但何必为了不可能的结果,轻易浪掷宝贵的生命呢。上天为什么赋予人以丰富的情感?无论是爱还是憎,又或者是相守和离别,都是为了不让生命出现空白啊。宁珠本来就是一株绛草化成的精怪,恐怕内心的喜怒哀乐只能够与桃金刚契合,这就是所谓的同类之聚。只有明白了这样的道理,沿着世间法度所安排的顺序,才能够逐步修习更深的道术,也才能够更接近你理想中希望达到的目的啊。”
  荆雨原辩解说:“如果为了此而踏向彼,那么到达了彼,此又有什么意义呢?”
  雪道人笑着说:“等你到达了彼的境界,我再告诉你此的意义何在吧。”他认为荆雨原过于痴妄,就拂袖走了。荆雨原坐在桃树下想了很久,忽然微笑着闭上眼睛,说:“那么就放弃追求彼的境界吧。”就这样死去了。
  离空洞的金大佛路过,见到这一幕,叹息着说:“这个人如果不是过于痴迂,或者我会引渡他到本门来。”另一个朋友则看到枯死的桃树很惊讶,说:“桃金刚曾在修得人形后投胎转世,希望得以固本培元,成为真正的肉身之人,再来修炼长生之道,为什么却回复原形枯死在寺外呢?”
  金大佛回答说:“或许是他欠下了荆家十六年的生养之恩,也或许是绛珠草精的纠缠误了他的修行。命运的因果承袭关系很玄妙,我也不能尽在掌握啊。”
江湖异闻录之狐道人.
  巴蜀的山里有狐狸成了气候,修炼出人的形状,一个叫狐道人,一个叫狐姑,另外一个自称狐长老。狐道人的皮毛呈现紫色,另外两个则是银白色。
  这三只狐精的交情很深,互相勉励,相约到青城山去学习正统道术,希望能够脱胎换骨,炼成不死丹药,云飞羽化。他们借助无意中获得的半册《天幻大卷》,辛苦采炼,修持了几十年,没有取得效果。过了一段时间狐长老就寂寂地死去了。
  又过了半年,狐姑也因为道基未成,气数已尽,奄奄一息。临终的时候握着狐道人的手,哀伤地说:“像我们这样的异类,要想修得与天同寿,真是何其之难呀!这般日日夜夜在风寒露重的恶劣环境下,放弃世间悦耳的丝竹之声,不理会世间俊美的少年男女,吃着粗糙的草根,穿着破旧的麻衣,有华美大屋不居住却甘之如饴地守在茅屋里,有各种声光欢娱场景不去享受却缩在寂寞的山林中,到头来所追求的竟然是一场空,仙海无涯,长生难至,仍旧免不了要面临死亡。仔细想来,真是令人后悔的事情,难道所谓的长生道术,竟然是哄骗世人的吗?”
  狐姑死去以后,因为身体长期服用丹药,竟然从腹中凝结出一颗光华耀目的内丹。狐道长取出来服下后,意外地发现自己丹田能够凝聚出气流,身体骨骼和经脉都与以前相比有了很多微妙的变化。这才知道自己是借着同伴的尸丹炼成了道术,心里又是悲凄又是欣喜。再去翻阅先前那半册无论怎么琢磨都似懂非懂的《天幻大卷》,觉得许多道理和言论都能够灵悟出来,于是据此修炼,终于有了成就。
  《天幻大卷》,本来是魔教的一册道家修行秘笈,分为上下两卷,因为魔教内部矛盾,四分五裂,才在纷争中流落人间。记述的主要是以药草养生培元的方法。狐道人悟彻下半卷的神通以后,对于炼丹之术很有心得,也因此在丹田里炼出了所谓的“紫气”,类似于人类的真元,游走在经脉之间。借着这种紫气,可以飞行千里而不需要停歇,遇到敌人,又能够放出炫丽的紫色光芒,附在兵刃之上,有很多妙处。
  因为道术已成,渐渐在江湖上交到了许多朋友。大部分都是源出魔教一脉的高手。狐道人为此在青城山绿幕崖开辟了一处洞府,仿照道家隐居修炼的方式,把洞府布置得美轮美奂。洞前遍种修竹梅花,用玉石铺设地面,引溪水绕着山石潺潺流过,奇花异卉随意点缀,每隔几步所见到的景色就会有所不同,景物之妍媚令人无法形容。洞里也很奢华地用白玉和明珠砌成各种用具,就连棋桌旁的石凳都精心雕刻着细致的云鹤。受到邀请来聚会喝酒的人没有不感叹羡慕的。
  也许是狐姑临死前的赠言使狐道人有所省悟,他对人世间的声色享受非常注重,也总是有种种新奇有趣的玩耍方法。比方说在绕洞而过的溪水前设置了许多锦榻,仿照世间骚人墨客曲水流觞的做法,朱红色的玉质酒杯沿溪漂流,落到哪一张锦榻前绕之不去,那个客人必定要展露一些新鲜而又与众不同的道术供大家玩乐。又自创一个“幻仙节”,定为八月十八,满月初残的时分,高朋良友纷至沓来,齐集于洞,饮酒听琴,斗棋赏灯,各种游乐方法都准备得很齐全,一下子没有办法详细列述。
  渐渐地狐道人的名声就在魔道中愈传愈盛,所交的同道好友,也多是源出青木教、湘西巫教等魔教比较盛大的支脉。其中最为相交莫逆的,是西域拜火族的铁若铁。
  魔教分阴阳五行,风头最盛的青木教教主谢中天,也曾兴致勃勃地应邀到这座洞府游玩过,回去以后淡淡地问弟子半尺罗:“你认为怎么样?”半尺罗回答说:“不过是在炫技罢了。”
  这句话并不是凭空揣度。因为建造这么宏大壮丽的洞府,所耗费的人力财力,都不是一个凭借着狐身修道的妖精所能做到的,其中一定用了很多违背天理的术法。谢中天虽然认为狐道人将来一定会受到天谴,但因为狐道人交游广阔,本身所擅长的道术也很奇妙,仍旧愿意和他往来,仿佛互相之间达到了可以同生共死的境界。
  狐道人对于男女之间的房事很着迷,经常有同道看到他与不同的女子交往出行,姿色都非常艳丽,相互间的言辞极其温存。有人推测说狐道人出身异类,大约精于采补之术,实际上《天幻大卷》并没有记载这方面的术法。
  贪美恋色的名声渐渐传播开来,江湖上的人都对他很警惕。曾经有人在皖西浣霞溪畔的很有名的“秋水长天”景致中见过狐道人与一个形容枯槁的老者斗法。老者大约是湘西巫教出身,以“草蛇灰线”术沿溪遍置各种奇毒之物,辅以传自巫教嫡系的“摄生咒”。路见的人是东山日照寺的一名僧人,法术不是非常精擅,但因为炼有护身佛光,百毒不侵,所以并没有受到太多伤害。
  浣霞溪,曾经被人称为人间仙府,沿溪十景,或淡烟微岚,或空翠湿衣,或枯槐挂月,或水涯松云,都是罕见的景色,向来被隐士们所称道。秋水长天是处于山溪开阔的一段,山色遥邈而天光流碧,最宜秋日午后流连。
  僧人的法号叫做含生,虽然仗恃着佛光护身,但嗅闻到的腥气使得他五脏翻涌欲呕,加上“摄生咒”令人魂魄不能自禁,不是佛光所能护佑的,所以就马上驭剑离开了。
  东山日照寺离皖西不远,住持竹大师听闻这件事情后,赶了过来,事情已经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整座浣霞山都陷入了一片枯死的寂静中,飞鸟绝迹,走兽横尸,沿溪的草木都枯萎焦黄,更别说那些赏景的游人是如何惨死毙命了。
  沿溪向上,见到了有人躺在溪边一棵树下,胸膛处破开了一个血洞,失去了心脏,停止了呼吸。这赫然就是湘西巫教当时名盛一时的厉桐生。
  据说厉桐生是湘西巫教里仅次于教主伤夫人的高手,虽然看上去年迈力衰,实际上年纪只有三十多岁,大概是修习了过于偏冷邪气的术法,才使得肉体衰老不堪。
  竹大师诵唱着佛号对站立在一块岩石上的狐道人说:“这样的杀孽实在无法让我坐视不管。”
  狐道人非常恼怒地回答说:“竹大师您的意思我不能接受。我虽然只是一只狐妖,但并没有犯下什么伤天害理的过错,你用什么正当的理由处死我呢?”
  竹大师说:“你虽然并没有亲手杀死这些生灵,但如果没有你所种下的恶因,也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惨状了。夜里偷盗有钱人家的财宝用来装饰布置自己的住宅,摄取美貌的女子来陪伴自己,以供肉体享乐,这难道不是过错吗?”
  狐道人摇摇头说:“我不认为这些就是过错。有钱人家的钱财是从哪里来的呢,也不过是利用各种巧妙的方法敛聚而来的,正正经经的人家哪里会有那样的暴富呢?既然他们可以巧取豪夺,我从他们手中盗取金银珠宝,也就没有什么过意不去的地方。再则说,您又怎么会知道我身边陪伴的女子对我没有感情,只是泄欲的工具呢?您不认为像她们这些世间美妙无方的女子,本身就具有超过普通人的情感和思想,却要被别人禁锢在房子里是很可怜的事情吗?我所做的只不过就是让她们得到感情上的完全无拘无束的欢娱罢了,这应该也是一件很大的善事才对啊。”
  竹大师沉默了一会儿,说:“即使今天所有的生灵都不是你动手所杀死,但如果你不去勾引厉桐生的小妾,恐怕也不会产生这样的恶果了。所以这罪责的根源,仍旧在你身上。”
  狐道人笑嘻嘻地说:“我并不是像竹大师这样的有德高僧,绝不会面对别人的伤害而坦然用身体来承受。如果您一定要代表上苍的旨意对我进行处罚,让我死亡,我也会如同杀死厉桐生一样杀死大师的。不过,现在还没有到这样的紧要关头。”说着,他就身化一道紫光,向山顶的一片松林遁去。
  竹大师准备发动攻击拦截狐道人,却发现厉桐生的小妾竟然用巫术悄悄布下了大雾,瞬息之间天地迷茫难辨,等到雾气消隐,云天茫茫,狐道人也失去了踪影。
  和厉桐生小妾一样,为了狐道人而不顾名节的女子有很多。其中有楼姓妇人,是金大佛出家前的妻子,也曾经与狐道人有过一段相思暗结,甚至金大佛还为此耽误了向佛之道的修行。人们对于这件事情很奇怪,不理解为什么这些良女美妇为什么一定要与狐道人纠缠不清而又死心塌地。
  离空洞的香氏兄妹,素以除魔卫道自诩,曾动过念头要除去狐道人。某年冬天找到青城山绿幕崖,但是忌惮于狐道人的邪法而不敢轻易动手,潜伏在雪地里。过了大半天,到了夜里,忽然见到洞中箫管齐鸣,灯光溢彩,有盛妆妇人端着琉璃水瓶到梅林里采集花蕊上的新雪,姿容曼妙而衣饰繁美,细看眉目竟然是金夫人。那时候金大佛已经彻底摒弃了凡俗的人事,闭关参修佛法,香氏兄妹相顾骇然,只得怏怏地离开了。
  离开没有多久,就看到金夫人从洞里重新走了出来,搀扶着狐道人。狐道人面色惨淡,气息微弱,显得很萎顿,苦笑着说:“虽然借助你的身份惊退了离空洞的人,但接下来恐怕还会有更多的仇家来找麻烦,我希望你现在能够放开手,让我看到你平安地离开。”金夫人哭泣着说:“我怎么可以对你弃之不理呢?虽然我并不能以你妻子的身份陪侍左右,但你已经知道了我对于人世的名节声望并不在意,对于厮守终老我也不奢望,但现在就这样离开,我认为很残忍啊!”
  两个人交谈了许久,狐道人的神情愈发严厉起来,金夫人于是沿着山路离开了。走了几步路,狐道人忽然又叫喊她的名字,把她唤了回来,将身上的一件玄色披风解下来,为金夫人系好,这才化为一道紫光,遁入洞中。据说金大佛昔年捕狐未果,后来就再也没有找过狐道人的麻烦,就是因为已经知道狐道人元气大伤,从此不复再有昔日那变化莫测的神通。这大约就是高手自重身份的一个典范吧。
  狐道人受创以后,那座先前曾经一度繁华壮丽的洞府,也宾客稀少,门庭冷落。没过多久,在他离开以后,更显得荒芜不堪了。奇丽的花枝被野草占据了地基,污秽的山泥铺设在地面,无人来顾的玉凳锦榻蒙上了厚厚的灰尘,成为鸟兽歇息的地方。后来有一年,魔教的听雨老人占据了这里,进行了大规模的修整,竟然将它建立成了魔教的一个旁支教派“玄水教”的开宗立派之地。此后数十年,玄水教告破,以啼鸦客为首的紫金门再度振兴,接管了这里。这座天造地设的神仙洞府在几度春秋更迭之后,竟然成为了魔教的一个重要盘踞地点。
  更奇怪的是,无论谁占据这座洞府自封主人,每到月明的夜半时分,人们总会看到梅林里或清溪旁,出现狐道人影影绰绰的身影,穿着雪白洁净而且剪裁上等的衣袍,腰间用丝绦系着的玉佩互相撞击发出叮叮咚咚的悦耳之声,皎洁俊逸的脸上浮现着一抹温存的微笑,揽着不同的女子,向着无边的风月指点赏玩,看上去真是风流倜傥到了极点。
  那些魔教弟子起初非常恐慌,认为传说中已经完全销踪匿迹的狐道人其实并没有死去,而是潜伏在洞府附近修炼,以期有朝一日能够重新恢复绝大神通,再次纵意江湖。听雨老人曾经见过这种诡异的情形,认为果然栩栩如生。但他向人解释说那只是狐道人所施布的幻术罢了,除了迷惑人的眼睛,并没有什么真正的用处。这种幻术大约也属于护洞禁制的一种,不过竟然毫无实际用途,可以证明狐道人真是个性情奇特的修道者啊。青木教的谢中天曾经感慨地说,如果狐道人不是耽于外界过多的声色犬马,一意苦修,应该会获得更大的进展,现在惨死异乡,实在让人觉得惋惜。
  听闻这话的人这才知道狐道人原来已经暴毙了。追问谢中天过程,他却笑着摇摇头没有再说下去。
  真正见到狐道人死去的恐怕不止青木教主谢中天一个人。粤地风踏岭的樵夫许某曾见过有两人在山林里斗法,和一般所见到的江湖上比试剑术有不同,身形仿佛并不受到世间规则的束缚,随心所欲地变化着,有时候是鸟雀,有时候是蛇虫,有时候巍巍然将身体变成一块凌空坠落的大石,有时候又渺小如同不起眼的草籽,种种变化令人叹为观止。树林的范围并不大,樵夫因此把这次幻术变化的争战尽收眼底。及至最后,其中紫衣的道人忽然口中发出凄绝的厉啸声,向着天空笔直冲去,烟气扶摇直上,恍若烟岚,没过多久,又如天外流星般地摇曳着跌下地来,这回幻作了一只皮毛为玄紫色的狐狸,嘴角溢出乌黑的鲜血,一动不动。再过了片刻,连皮毛都渐渐褪尽,整个人化成了一摊黄水,水渍中,隐约可以看到一颗圆溜溜的丹丸和一册用油纸包裹的经书。
  樵夫好奇地隐藏在那里,看到一个穿着锦绣长衫的男子发出得意洋洋的笑声,走上前去拾起这两件东西。樵夫认为事情已经到了结束的时候,看到得道仙人这样神奇怪异的事迹,已经非常满足,就悄悄地离开了。
  回家的路上忽然觉得胳膊处有蚊虫叮咬的痒痛,顺手将那只蚊子拍死,发现手掌心里有乌黑的血迹,没有等他回过神来,那血迹就沿着掌心沁入肌肤,竟然将他毒毙了。
  与狐道人斗法的人是江湖黑道上有名的花眼狐狸,因为得到了另外半册《天幻大卷》,于幻术上的成就也非常了不起。这个人源自四川唐门,虽然并非嫡系,但在幻术中所掺杂的施毒之术,竟然可以借着蚊虫毒毙观战的樵夫,足证唐门的确有着非同凡响的秘术。只是这个人得到天幻大卷以后,却彻底在江湖上隐绝了踪迹,再也没有出现过。
  隔了三十年,狐道人的至交好友,西域拜火教教主铁若铁,传位给下一代的继承人容方庭时,所遗留下的宝物中,竟然就有上下两册保管得好好的《天幻大卷》,令人啧啧称奇。
  至于青城山绿幕崖,隔了许多年,每到八月十八,仍会有一些陌生的女子悄然而来,在月光下的溪边梅林独自徘徊。其中有人认出一个身后有佛光护体的端凝妇人,竟然是离空洞主人金大佛出家前的妻子。另外又有一个,是湘西巫教的一名女弟子,曾是巫教厉桐生的小妾。
  江湖上传说厉桐生并没有在与狐道人那一战中死去,因为湘西某个县城的客栈主人,无论面容气度,都与昔年叱咤风云的厉桐生非常相似,只是盘问之下,无论如何不肯承认,因为地处湘西,这个人受到巫教的庇护,没有人敢出手试探他的虚实,只得把疑虑存在了心里。
  厉桐生的小妾名叫杏娘子,据说狐道人曾教过她驻颜之术,到了六七十岁的时候,仍然面容如同少女般清丽娇艳。有人问起她年轻时候的经历,她只是淡淡地说:“虽然没有名分,也不能长久,可是比起修仙得道的漫长苦旅,这长长的一生曾有过片刻的抵死缠绵,总也不算是虚度。”言辞中竟仍然流露出对狐道人的一片怀念深情。
  狐道人到底用什么手段使得世间的女子如此对他死心塌地呢,难道世间果真有令人至死无悔的惑心惑情之术吗?有人曾笑着跟东山寺的住持竹大师说:“如果这种媚术果真可以风行世间,或许是福不是祸呀!”竹大师微微笑着宣诵佛经,并没有反驳。
江湖异闻录之崦嵫客.
  京官朱其礼,祖籍江南,因为父亲过世,皇帝准许他回籍丁忧。
  当时已经是十月孟冬,江南地气偏暖,百花盛放,俨然有初春的风致,这种返秋回春的气候被称为“小春”。因为父丧,朱其礼在路上显得神志哀恸,随行的仆人劝告他说:“这也许是好的征兆,预示着朱大人有否极泰来的迹象。虽然回原籍守制,要经过三年之丧,说不定对于大人未来的仕途而言,果真会有春回大地的机会呢。”
  因为奔丧,朱其礼比家人先行一步,随行的只有四个人。夜里宿在一家驿馆时,忽然有盗贼进来行窃。朱其礼有一个护卫叫做萧郎的,刀法精密,夜宿时惊醒,发现了异常情况,于是抽出压在枕下的长刀与盗贼搏斗起来。盗贼闯进室内的有两个人,穿着黑衣,用长巾蒙着脸,看不出真实面目。起初,两个人虽然合力,仍然不是萧郎的对手。交战中,其中一个盗贼从窗口鱼跃而出,大声呼啸,没过多久,竟然有人手持着火把包围了整个驿馆,影影绰绰的,看不清有多少敌人。
  朱其礼被呼哨声所惊醒,大声叱责说:“真是胆大妄为啊,难道就不把王法放在眼里吗?”愤怒的声音还没有离开喉腔,就被窗外的一支利箭射中了喉管,当场就死亡了。盗贼们声势更加凶猛,加速了对朱家护卫的进攻,没过多久,萧郎在围攻中被砍伤了足踝,跪在地上,仍然浴血奋战,直到死去,身上留下的伤痕有一百一十六条。他的同伴也没有一个能够幸免。
  朱家的惨祸发生以后,朝廷非常震惊,责令当时在公门非常著名的京城捕头平地雷限期破案。但是盗贼很有章法,进退之间没有留下什么可供侦破的线索,仿佛融入大海的水滴一般,怎么也查不出蛛丝马迹。平地雷也因此被贬了职,受到责罚,成了一个看管监牢的狱卒。
  由于这桩惨案上动天听,很多人都对这件事非常关心。有看过尸体惨状的人叹息说,犯下这种恶行的人,将来是一定要受天谴的。当时朱其礼有一个未成年的女儿,名叫朱浣纱,
江湖异闻录之李前溪.
  荆州人李前溪,从小就不知道父母是谁。在外面以流浪为生,吃百家饭,穿百家衣,生活没有着落,非常贫苦。十五岁被剑客李复言收养,在深山里练习剑术,到了十七岁的时候,有了非凡的成就,同门的师兄弟都远远不能和他相提并论。他的师父驱逐他离开师门,叹息着说:“在教导你学习剑术方面我已经到了技艺穷尽的地步,再也没有什么可以教你的了。”
  李前溪不甘心地说:“剑道上的成就应该用什么来形容才准确呢?我听说就像连绵的山岭一样,此起彼伏。师父你所传授的剑术,能不能够让我一览众山小呢?”
  李复言生气地说:“你太狂妄了!一个人应当知道学无止境,怎么可以在没有见识到别人高明剑术的情况下,冒失地以高手自居呢,这是很危险的事情。”李前溪急忙向师父认错,其实私底下却不以为然。
  离开师门以后,他在江湖上历练了一段时间,见识了诸多剑术名家,并且将他们一一击败,心里就更加地飞扬跋扈不可一世了,洋洋自得地认为普天之下,所谓的剑术高手不过如此,大约能胜过自己的,不过寥寥数人,而这些高手却又长年深居简出,不出来和世人交会,真是莫大的遗憾。于是千方百计地四处寻找那些隐世剑客,希望和他们一较长短,获知自己在剑术上真正的成就究竟怎么样。
  李前溪不喜欢喝酒,每当闻到酒气就很不舒服,如果酒气过于浓烈,甚至会醺得他出现呕吐晕眩的症状。有一年听说长安附近的几枝山下住着一个会剑术的老翁,平素和普通人一样以农田耕作为生,相貌也不出奇,但是际遇非常奇特。他的剑术竟然自承是在酩酊大醉以后,在醉意里见到仙人舞剑而学成的。当时江湖上有一个以剑术高手自居的人,叫做宋曲径,剑术已经非常高妙了,也曾和李前溪有一面之缘,两人比试剑术,直到三百招以后宋才落败。宋曲径听闻了这件事,特意不远千里前去拜会,结果看了老翁舞动长剑不过三招,就马上服服帖帖地抛下自己随身佩带的利剑,嫌恶地说:“我这种资质的糟粕哪里配说剑术这种事情呢?”这个人从此就没有音讯了。老翁的名气也因此在江湖上扩展开来。
  李前溪听说了这件事情,急不可待地打马长安,四处问路,终于找到了老翁。老翁却愠怒地说:“剑术这件事情,比起乡下人耕田、插秧、收割,不会有区别。为什么你们偏偏要纠缠其中不得解脱呢?”李前溪认真地回答说:“这就是所谓的追求‘道’的过程。耕作是道,饮茶是道,练剑也是道,并没有孰高孰低。每个人都需要通过不同的途径来领悟‘道’,这就是生命存在的意义。您的话固然有道理,但我也不能因此弃‘道’而荒废了自己。”他的态度很诚恳,和那些前来向老翁讨教剑术的人不一样,老翁于是笑着说:“今天夜里我们共饮几杯吧。”
  李前溪于是准备了一些上等的美酒和菜肴,派人送到老翁的茅屋里去。老翁却坚决拒绝了,只是用自己家里酿制的劣等高粱酒来款待他,佐酒的也不过就是豆腐花生之类的农家小食。李前溪闻到酒的香味就忍不住肠胃翻滚,却只有强行忍住,继续端坐在那里,说:“我恐怕酒力很弱,没有办法陪您尽兴。”老翁说:“醉乡宜频到啊!”一杯接一杯,竟然足足喝了三大坛酒,这才大笑着说:“因为怕人骚扰,很久没有这么畅快地喝过酒了!”于是拾起扔在茅屋角落里的一支锈迹斑斑的断剑,在屋前的空坪里舞动起来。他的动作就像飞鸟掠过天空一样找不到痕迹,也像轻风拂过山冈一样无法捉摸,李前溪呆呆地看着,一直到半个时辰以后,老翁收了剑,径自回房酣睡过去,他还觉得刚才所看到的剑舞只是眨眼的一瞬间,那些精妙深奥的招数根本没有办法进行记忆和分析,就更谈不上什么对阵了。
  先前陪着老翁饮酒,尽管身体极为不适,仍然能够凭借多年练剑过程中锻炼出来的坚强意志进行克制和忍耐,现在见识到这样神奇的剑术以后,竟然觉得全身有如酒气上涌,醉倒在地上,一直到第二天黄昏才醒过来。鼻息里仍然残留着浓醇的酒香,这是很奇妙的事情。
  再与老翁交谈,发觉他和醉了之后的举止完全不一样了,魁岸的姿态变得瘦弱畏缩,飘逸出尘的动作变得迟缓衰弱,论及剑术也显得懵懂无知,就和寻常山野村夫没有两样。面色苍白,气息微弱,这是因为过于透支体力产生的后果。没过多久老翁就死去了,临终的时候告诉李前溪说,在醉意蒙眬中他可以遇见一个黄衫客,自称通过修炼剑术而悟道,因为躲避四百九十年一度的天劫,竟然找到一种方法,藏身在醉乡里,侥幸没有灰飞烟灭,却因此变成了一缕虚魂被困在醉乡而不能脱身。只有通过醉酒后的迷茫般的游魂状态才可以看到他。黄衫客,传说中是一个很神秘的剑客,消失在江湖上很多年了,李前溪曾经听师父谈及过他。
  知道了黄衫客的际遇,李前溪觉得很唏嘘,认为像这样超凡入圣的剑术高手都没有办法逃脱人世间的苦难,自己就更加力不从心了。这次际遇对李前溪的触动很大,于是他回到了荆州,买下当地的一幢宅院,闭门过平静的世俗生活,静心研悟在剑术方面更精深的道理。据说后来他仗之大显神通的风驭剑法,就是在此潜修期间会心而悟的。只不过当时并没有经过太多的患难,较之往后自然没有那么圆熟自如,但已很是惊世骇俗了。
  楚地盛行巫术。荆州有一个和尚叫做石上花,据说先前是跟随着金大佛修行的弟子,因为心智蒙昧,受到魔教的蛊惑,竟然投靠了湘西巫教,跟随着伤夫人学习巫法,兼容了正邪两道的特长,既精通无坚不摧的金系术法,兼又内蕴绵软无形的巫术,算是有了大成就,很多负有盛名的高手都奈何不了他。有一年石上花经过李前溪的房子,骑着马绕行院落转了三圈没有离开,诧异地说:“从门缝里吹出来的风息有剑锋的气机。”犹豫盘算了很久,竟然不敢推门而入。回去报告给伤夫人,伤夫人说:“依靠修炼道术而有成就的人之中,没有听闻过李前溪这个名字。”最后仍亲自前往一试。去了以后竟然失去了消息。湘西巫教的人都对此非常惶恐,大规模地派了高手前去荆州李宅,却发现人去屋空,没有得知李前溪的去向。
  这件事情非常隐秘,巫教不敢示之于众。青木教主谢中天不知道从哪里打探到了消息,叹息着告诉弟子半尺罗:“天地间充满了劫数,形形色色,不一而足,有的仿佛震天撼地摧山倒海,有的却宛如白云苍狗来去无痕。伤夫人如果得以安全渡过这一劫,恐怕就距离飞升仙界不远了。”
  过了半年,见到伤夫人带着李前溪回到了湘西巫教。
  半尺罗十分佩服师父的判断,哪知道谢中天又说:“伤夫人误了自己啊,他日一定难逃大限。”后来,伤夫人果然死在徒弟鬼女子的手里。起因竟然是因为荆州书生方友松。据说方友松的剑法传自李前溪,曾经在某次从伤夫人手底逃生时,使用了李前溪非常诡异的“悲徘徊”身法,难道这其中有什么关联吗,外人就不得而知了。
  巫教中有一种很隐密的蛊术,叫做“相许惑”,施术的人要把自己的精血经过很困难的方法提炼成一根根的血丝,平常隐藏在秀发之间,光亮柔滑,与青丝掺杂在一起,无法轻易辨识。这种术法大约与道家所谓的元婴类似,虽然不具有人的外形,却有非常强劲的攻击力和控制力,如果受到损伤,施术的人也因此难以得到善终。东山日照寺的竹大师曾经与伤夫人有过一段来往,评价说伤夫人的性格非常倔强,所练的武功术法也是走的刚猛一路,大约是因为天性里柔顺温存的一面,已经耗化成为精血之蛊了。很多人猜疑伤夫人把这种一往无前的蛊术施在了李前溪身上,才致使李前溪中年性情大变,身堕魔教,以至于众叛亲离,就连他的师父也拂袖与他断绝了师徒情谊。但这些传言的真伪,就没有人能够知道了。
  海外的方丈仙山,本来是不涉足江湖事的。这一年听说了李前溪投身魔教的消息,忽然让一个中年妇人俞大娘来和他比试剑法。俞大娘,就连方丈仙山的很多人都竟然不知道她的来历,是一个在岛上洗衣的妇人。
  俞大娘还没有战李前溪,有人就诧异地问:“为什么石上花从正道叛教投靠魔教,并没有受到惩罚,反而要这样对付并没有犯下什么杀孽的李前溪呢?”有人回答说:“从其中可以知道人之轻重呀。”离空洞的金大佛也听到了这样的解释,微笑着摇摇头,认为不是这样的。但当别人问起原因时,他又微笑着摇摇头,并没有解释什么。
  湘西巫教很神秘,在当地的民众中有非常大的影响力。俞大娘刚刚到达某个小镇上,就有人向伤夫人报告了她的踪迹。李前溪也因此得知了消息,于是派人送了一封信,约在当天晚上的神农峰顶。两人于是在峰头试剑,据说犀利而纵横的剑气笼罩了四周,不要说观望的人群,就连空中的云雾也被荡涤消散得毫无影迹。没有人能够在那样锋芒毕露的剑气笼罩中近距离观察这两个人的比剑过程。过了一炷香的时间,空中传来女声的凄厉呼痛声,远处的巫教弟子喜形于色,报告伤夫人说:“一定是李前溪占据了上风。”伤夫人说:“现在不要急着妄下断言。”又过了一盏茶的时间,山峰上闪现出明灿耀目的剑气,报讯的人喜滋滋地向伤夫人说:“这是李前溪最擅长的剑光,看来已经把俞大娘的剑气完全压制了。”伤夫人仍然摇头说:“现在得出结论未免为时过早。”
  这样来来回回观察了很多回合,峰顶终于消失了令人耳目错杂的光影声浪,一切归于平寂之中,很久都没有动静。报讯的弟子战战兢兢问伤夫人如何应对,伤夫人冷静地坐在房间里说:“再等等。”她的话音刚落,就听到远远地在神农峰顶传出一阵长啸,洋溢着分外的喜悦与奔放。巫教的弟子都识辨出这是李前溪的声音,纷纷奔走相告,说:“连方丈仙岛的高手都被击败了!”只有伤夫人脸上露出悲痛的表情,赤着脚从锦榻上跑出来,望着遥远飘渺的天空,向弟子鬼女子叹息:“他将要离我而去了 。”
  果然这一战以后,人们在神农峰顶找到了俞大娘的尸体,神态安详,身体完好没有血迹,但是李前溪却并没有再回巫教,而是完全失去了踪影。鬼女子安慰伤夫人说:“一定是担心方丈岛失去颜面而派遣出更高强的敌人,将会给巫教带来恶劣的后果,才会只身藏匿的吧。”伤夫人叹息着说:“世间的感情微妙多变,这是你所不能全然学习的,要靠自己的经历与体会。先前他之所以为巫教所用,是因为迷恋于我身上流动着某种外人所不能给予的气韵。这种气韵,既接近于男女之间的情爱,又类似于母亲般的怜爱,李前溪的一生固然多姿多彩,但是因为经历过失怙之痛,即使通过修行剑道使心灵澄澈,情感上的缺失仍然不是理智所能抵御控制的。我现在所说的,就是巫教中关于蛊术的要义,如果你将来能够有机会领悟到这一层,世间将没有什么人可以做你的敌手。”
  鬼女子惊讶地说:“原来师父果真在李前溪身上种下了巫教最厉害的蛊毒‘相许惑’。而今李前溪不知所终又是怎么一回事呢?”伤夫人叹息着说:“要知道人力是有穷尽的啊。世界上所有的事物,并不是像你所理解的独成一体,而是环环相扣井然有序。山峰上的孤松看上去是全世界的顶点吗,它所依赖的却是岩缝里泥土的滋养;泥土看上去辽阔无边,却又由万物死亡后的骨肉所转化而成。世间不管多么高明的法术,也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没有绝对霸道得令人无从抵抗消解的力量。外人认为我性格倔强好强,功法也是走的刚烈骤猛的路数,就断定这是一个偏激而难以接近的妇人,事实上并不是这样。俞大娘就是因为了解到蛊术的特点,才能够顺利地把我种在李前溪体内的蛊毒解除掉,我想他是再也不会回来了。”
  伤夫人说这番话的时候神情黯然,仿佛成了一个满怀春思的少女。过后鬼女子再也没有见到过这样的表情。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