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自卑与超越

_3 阿德勒(奥)
培养合作精神
  我们已经指出,任何孩子毫无理由地感到气馁,这是一种顽固的信念:自己不如别人,与人合作毫无用处。没有人一定要被生活问题击倒。罪犯选择了错误的处理方式。我们必须让他看到自己在哪儿,为什么做了错误的选择,必须让他产生勇气,对他人发生兴趣,并与人合作。如果这一点得到普遍认识,罪犯最大的自我辩解便荡然无存,小孩也不会选择以后去犯罪。在所有的案例中,无论描述得正确与否,我们都可以看到童年期错误的生活方式的影响,可以看到一各缺乏合作的人生观。
  我要强调一下:这种合作能力必须学会。这决不是遗传所得。确实有一种合作潜力,这种潜力必须认为是天生而来,但是,对任何人而言,要发展这种潜力必须经过培训和练习。除非我们能找到证据,证明人人学会了合作但还是成了罪犯,否则其他对于犯罪的观点对我而言都无关紧要。我从未遇到过这种人,也从示听说有人遇到这这种人。防止犯罪的恰当办法便是恰当的合作程度。只要这一点没有认识到,我们便无法希冀避免犯罪这一悲剧。
  对于犯罪问题的科学调查,我们已走近尾声。现在必须鼓起勇气面对现实了。数千年来,人类还未找到应付这一问题的正确方法。尝试过的所有方法似乎都毫无用处。这一灾难始终与我们同在。我们的调查告诉了我们原因:从来没有采取正确的措施来改变罪犯的生活方式,来防止错误生活观的发展。缺少这些,任何办法都不会真正奏效。因此,我们完全知道了自己要做的事情:必须教会罪犯去合作。
  我们已经有了这类知识,而现在也有了这类经验。我深信,个体心理学已经告诉了我们如何去改造每一个罪犯。但是,要这样对待每一个罪犯,改变其生活方式,试想这是一件多么艰苦的工作。不幸的是,在我们的社会中,大部分人在困难超过某一限度后,合作能力便消失殆尽了。因此我们发现:在艰难时世,犯罪量便会增加。所以,我认为如果确定要这样消灭犯罪,我们要矫治的便是大部分人;而要想立竿见影地将每个罪犯或潜在罪犯改造为社会的有用成分,这决不现实。
一些实用的方法
  然而,我们可以做的还有许多事,即使不能改造每一个罪犯,我们也能做点事情,来减轻一下那些不胜负荷者的负担。例如,对于失业以及缺少职业训练和技能的问题,我们应当帮助每个想要工作的人获得一份工作。这是在当今社会中实现生活要求的唯一途径,这样大部分人便不会丧失最后残存的合作能力了。毫无疑问,如果这一点做到了,罪犯数量便会大大减少。我不知道提高经济条件的时候是否已经成熟,但我们肯定要为这一改变而努力。
  我们还应当让孩子为以后的职业受到更好的训练,这样他们便能做好更充分的准备去面对生活,有更多的职业选择。这种训练也可以在狱中进行。在这一方面,已经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也许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加大我们的努力。虽然我认为不可能对每个罪犯都进行个别矫治,但是通过集体矫治也能提供大量帮助。例如,我建议我们应当与犯人进行一场关于社会问题的讨论会,就像我们在这儿所考虑的一样,然后让他们回答。我们应当启迪他们,使他们从终生的迷梦中清醒过来,应当使他们摆脱他们个人对这个世界的解释,以及对自己潜质的过低评价的有害影响,我们要教会他们不要限制自己,并消除他们对所必须面对的环境和社会问题的恐惧感。我确信,从这类矫治之中,我们能获得巨大的成果。
  在我们的社会中,我们应当还要避免一切会对罪犯和穷人产生诱惑的东西。如果贫富两极分化极其明显,便会激怒那些境况窘迫的人,引起他们的忌妒。因此,我们必须消灭夸耀之风:没有必要夸耀财产。
  在对智力迟钝以及犯罪儿童的治疗中,我们已经知道,挑战他们,考验他们的力量,这毫无用处。正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在与环境作战,他们才坚持一种消极态度。罪犯也是如此,在全世界,我们都会看到警察、法官以及制定的法律在挑战罪犯,使他们更加振奋起来,我们对犯罪的这种态度是错误的。绝不能威胁罪犯,最好要更加谨慎,不要提到罪犯的名字,不要对他们进行太多的宣传。我们要相信,无论是高压手段还是怀柔政策都不能改变一名犯人,只有当他更加理解自己的处境,他才能改变,当然我们必须人道,不能幻想罪犯会被死刑所吓倒。我们已经看到:许多时候死刑只会使这场游戏更加激烈。即使犯人被处死,他们也只会想起令自己被捕的致命错误。
  如果我们更加努力,去提高破案率,这将十分有用。据我所知,至少40%的罪犯,也许更多,逃脱了侦破。这一事实也存在于每个人的头脑中,似乎每个罪犯都有过犯了罪而没被查出的经历。在这些方面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进步,而且也正朝正确方向前进。还有一点也很重要:不论是在狱中,还是出狱后,都不应当侮辱抑或挑战罪犯。如果任用得当,增加缓刑监视官的数量是有一定作用的,但是他们也要知道社会的各种问题以及合作的重要性。
一项预防措施
  如果这些建议得以采用,我们能取得很大成功,但是我们依然不能如愿以偿地减少犯罪数量。幸运的是,我们还有另外一个办法可供利用。这是一个极为实用而且非常成功的办法。如果我们教会孩子们适当的合作度,发展他们的社会兴趣,罪犯数量便会急剧下降,在不久的将来便可见成效。这样,小孩便不会因受到刺激和引诱而犯罪。不论遭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他们对别人的兴趣都不会完全被摧毁。比起我们这一代,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满意地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都会得以更好更完全的发展。
  大部分罪犯在很早的时候便开始了犯罪生活。他们通常是在青春期开始的,在15岁到28岁之间,犯罪率最高。我们很快就会认识到这一论点的正确性。此外,我还确认,如果孩子们受到了正确的教育,他们会影响到自己的整个家庭生活。对父母而言,独立、向上、乐观并且发展良好的孩子是一个帮手,又是一个安慰。合作精神将会传遍全球,人类的社会发展也将升到一个高得多的水平,我们在影响小孩的同时,也要集中影响家长和老师。
  剩下的唯一问题上:我们如何来选择最好的切入点,采取什么方式来教导孩子应付以后的工作和问题?也许我们可以培训所有的家长?没用的,这一建议不能带来多少希望,家长是很难教导的,而且最需要培训的家长正是我们见不着的人,所以,我们必须找其他办法。或许我们可以把小孩教抓起来、锁住、时时刻刻监视他们,看管他们。这个建议似乎也好不了多少。
  然而,有一个办法既实际可行,又保证能真正解决问题:我们可以利用教师作为取得社会进步的工具,我们可以训练教师来纠正家庭中所犯的错误,来发展并扩展小孩对他人的兴趣。在学校的作用下,这是个完全自然的发展。因为家庭不能教会小孩去应付以后生活中的所有问题,人类才设立了学校,来助家庭一臂之力。为什么不利用学校来使人类更友善,更乐于合作、更对人类福利感兴趣呢?
  您将会看到,我们的活动应当基于下列观点之上。我将简略地谈一下。我们在当今社会中所享受到的一切便利,都是那些做出贡献的人努力的结果。如果某些人不乐于合作作,对别人不感兴趣,对全体人类没有做出贡献,他们的生活便毫无成就,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他们便从这个地球表面上消失了。只有那些做出贡献的人,他们的成就才保存下来,他们的精神继续活着,他们的精神永存不朽。倘若我们以此为基础来教育孩子,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自然而然便会喜欢富于合作的工作。遇到困难时,他们不会示弱。他们有足够的力量来面对最困难的问题,并以符合大众利益的方式加以解决。
家庭影响和学校影响
  母亲是第一个影响到孩子职业兴趣发展的人。生命中头四五年所受到的努力培养,对于孩子成人后的主要活动范围起到决定性的影响。当有人请我做职业指导时,我总会问及这个人的早期生活,以及他在小时候对什么感兴趣。他对这一时期的记忆,确定无疑地揭示出他始终不渝地想要把自己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它们会体现他的理想、以及这些理想如何与其精神世界相适合。我们以后还会谈到早期记忆的重要性。
  培养的第二步由学校执行。我相信,现在的学校更加注重学生将来的职业,注重训练他们的眼、耳、手,他们的能力和作用。这种培养和各学科的教育一样重要。然而,我们也不能忘记:各学科的教育对于孩子的职业发展也非常重要。我们常常听到人们在以后的生活中说他们早就忘了在学校学的拉丁文或法语,但教这些科目还是没错。从过去积累的经验中,我们发现,学习所有这些科目,是训练所有功能的一个绝佳办法。有些新式学校还特别注意手工艺,这样便可以丰富孩子们的经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纠正潜在的错误
  有些人可以任意选择职业,但仍不会满意。他们所想要的并非一份职业,而是要轻轻松松地获得优越地位。他们根本就不想再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因为他们觉得生活对他们提出任何问题都太不公平了。这些人都是被宠坏的孩子,他们只乐于接受别人的帮助。
  还有些孩子根本就不愿意处于领导地位。他们的主要兴趣就是找到一位领导来仰慕,找到另一个孩子或成人,自己来做他们的下属。这并不是一种良性发展,我们最好是打击这种奴性倾向。这些倾向如果在儿童时期不加以制止,这些儿童以后便起不到主导作用,只会选择小职员的职位,从事一些一切都已经规划好的例行工作。
  逃避工作、心不在焉、好吃懒做等错误倾向,都开始于生活早期。看到这样一个走向困境的小孩,我们必须以科学的办法找出其错误原因,并以科学的方法来尽力纠正他。如果我们生活在一个无需工作便能应有尽有的星球上,那懒惰或许成为一种美德,而勤劳却是一种恶行了。但是,从与我们所在的星球——地球——的关系来看,我们只会明白:符合逻辑的答案,符合常识的答案就是我们必须工作、合作和奉献,人类一直凭自觉就感觉到了这点,现在从科学的角度也看到了其必要性。
天才与早期努力
  童年早期的训练在天才身上极为明显,我相信,天才的问题有助于说明整个这一课题。只有那些为大众利益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才能称之为天才人物。我们无法想象会有死后对人类没有留下任何益处的天才。艺术是那些富于合作精神的人的产物,人类伟大的天才人物也提高了我们整个文化的水准。
  荷马在其史诗中仅提及三种颜色,这三种颜色要表达出所有颜色的深浅和细微差异。是谁教会我们去分辨我们现在周围的各种颜色?我们必须承认这是艺术家们和画家们的功劳。作曲家们也将我们的听力提炼至一个无与伦比的程度。我们现在之所以唱着和谐的调子,而不是祖先们那些刺耳的调子,这是音乐家们所教会的;正是他们丰富了我们的心灵,教会我们去训练自己的听力和声音。是谁使我们更加深刻、教会我们更清楚地表达感受,更完全地理解感受?是诗人。他们丰富了我们的语言,使之更加灵活,适应生活的各种意图。
  毫无疑问,天才是最乐于合作的人,在其行为和观点的某些方面,我们或许看不出他们的合作能力,但能从他们的整个生活之图中清楚地看出来。他们比其他人更难以去与人合作,因为他们选择了一条艰难的道路,要与无数障碍搏斗。他们在开始时往往还有严重的生理缺陷。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杰出人物都有某种生理缺陷。但是人们往往会产生这种印象:尽管他们在早年例历经磨难,但他们奋斗不息,克服了自己的困难。更清楚的是,我们看到他们很早便产生了各种兴趣,并且在童年时代就极其艰苦地训练自己。他们磨炼自己的判断力,以接触这个世界上的种种问题并理解它们。从这种早期训练中我们可以断定:他们的才华和天赋是自己所创造的,而不是上苍或遗传偏心的赐予。他们艰苦奋斗,而我们因此享其余荫。
才能的培养
  早期努力是后来成功的最佳基础。假设有一个单独被留在家里的三四岁女孩,她要给自己的布娃娃缝顶帽子。看到她干活时,我们告诉她什么样的帽子漂亮,还建议怎样可以缝得更好。小姑娘大爱鼓舞和激励,她加倍努力,去提高手艺。但设想我们这样对她说:“把针放下!你会伤到自己的,没有必要去做顶帽子,我们可以出去给你买顶漂亮得多的帽子。”这样她便会放弃努力。发果以后比较这两个女孩,我们会发现:前者发挥了自己的艺术创造力,喜欢工作;后者却不知道拿自己如何是好,认为买的东西总比做的好。
童年时代的宣称
  如果孩子在儿童时期便知道了自己以后会从事哪种职业,他的发展便简单多了。当问孩子们他们想当什么样的人时,他们大部分都能给出一个答复。他们的答案通常并没有经受深思熟虑,当他们说想要当飞行员或汽车司机时,他们并不知道自己为何要选择这些职业。我们的任务就是要认清其潜在动机,看出其努力方向,找到其推动力量、目标,以及他们认为可以实现这一目标的办法。他们对我们所给的关于未来职业的答复,只表明了一种他们认为代表优越地位的职业,但是从这项职业,我们也能认出能帮助他们实现目标的其他机会。
  十二三岁的孩子更加清楚自己会钟爱的职业。听到这样大的孩子还不知道以后想干什么,我真感到悲哀。表面上他缺乏雄心壮志,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毫无兴趣。或许他野心勃勃,但又没有勇气说出自己的野心。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不遗余力地去找出他的主要兴趣,加以训练。有些孩子,他们在十六岁高中毕业时,对自己将来的职业仍然拿不定主意。他们往往是出色的学生,但不知道如何生活下去。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孩子野心勃勃,但不会真正地去与人合作。他们在劳动分工中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也无法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来及时实现其野心。
  因此,早一点询问孩子们他们想从事的工作,这是有利的。我经常在班上提出这个问题,这样孩子们便得考虑这一问题,不会忘记或隐藏自己的答案。我还问他们为什么会选择这项职业,他们的答案往往很有启发性。一个孩子的全部生活方式都可以从他的职业选择中观察到。他在向我们显示他一切努力的主要方向、以及他认为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我们必须随他支珍惜他所选择的东西,因为我们自己也无法说清哪种职业高尚,哪种职业低下。倘若他真心专心工作,把时间用于为别人的幸福做贡献,他完全可以和任何其他人一样有用、重要。他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劳动分工这一大纲下,训练自己,努力自谋生存,并追求自己的志趣。
  大多数的男男女妇,他们的志趣也许依然在于他们在头四五年间所培养的方向,他们也没有将它忘怀,但后来迫于经济原因或父母的压力,他们从事了自己毫无兴趣的工作。这也表明了童年期训练的影响和重要性。
早期记忆
  在职业指导中,早期记忆应受到仔细考虑。如果我们在孩子的早期记忆中看到他对视觉东西感兴趣,我们便可推断他更适于从事那些主要运用双眼的工作。有的小孩会提到这样的印象:有人同他说话、声音、风吹或铃响,我们便可认出他属听觉型,可以猜到他适于做一些与音乐有关的工作。在其他回忆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对动作的印象,这样的人需要进行更多的运动,或许他们会喜欢做那些需要体力劳动或到处跑动的工作。
表演的游戏
  观察小孩时,我们往往可以看到他们在为成人生活的职业做准备。有的小孩对机械和技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倘若他们实现了自己的抱负,这也为以后的生活保证了一份成功的事业。儿童的游戏能让我们看出他们的兴趣所在。例如,有的孩子希望当一名老师,我们便能看到他们聚集一帮更小的孩子,玩在学校上课的游戏。
  渴望当妈妈的女孩,她们会玩娃娃,并培养自己对婴儿的强烈兴趣。我们应当鼓励这种对母亲这一角色的兴趣,不要害怕让小姑娘玩娃娃。有的人觉得给她们娃娃就是使她们脱离现实,但她们实际上是在训练自己去认同并且完成一个母亲的任务。对他们来说,在幼年便开始这一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否则的话,她们的兴趣很可能就己定型了。
  在此,我要再次强调,我们不可能会高估母亲通过母性为人类生活所做的贡献。如果她关心子女的生活,为他们铺平道路,使之成为于社会有用有贡献的成员,如果她扩展了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去合作,她的工作便极为宝贵,无法报答。在我们的社会中,母亲的工作受到贬低,往往被视为毫无吸引力或毫无价值的工作。它只能得到间接报酬,而以此为主要职业的妇女在经济上也往往处于依赖地位。然而,一个家庭的成功,对母亲的工作与对父亲的工作有同等的依赖性。不论一位母亲是主持家务还是在外工作,她作为母亲的工作与丈夫是同等重要的。
心理学范畴
  对几乎每一个年青人而言,青春期意味的一件最重要的事是:他必须证明自己不再是个小孩了。或许我们可以让他视之为理所当然;如果可以这样做的话,这个处境中的许多压力便可一扫而光了。但如果他一定要证明自己成熟了,不可避免地会过分强调自己的特征。
  青春期行为大多出自想要表现独立,与成人平等,有男子气概或女人气的欲望。这些行为采取的方向依赖于孩子对“长大成人”所赋予的意义。如果“长大成人”意味着无拘无束,这个孩子便会反抗一切约束。这一阶段的孩子这样做极为常见。许多青少年开始抽烟、骂脏话、整夜不归。有些人会突然反抗父母,而父母看到以前这么听话的孩子突乎其来变得桀骜不驯,会大失所措。但其实他的态度并未改变;表面听话的孩子一直反对父母,但只有到现在,他有了更多的自由和力量,他才觉得能公开表示自己的反抗。有一个男孩,一直受到父亲的压制,在外表上显得安静驯服,但他只是在等待时机找机会报仇。他一觉得自己已经很健壮了,便挑衅跟父亲打了一架,痛打了他一顿,然后便离家出走了。
  在青春期,孩子通常有了更多的自由和独立。父母觉得自己有权老是看管着他们。然而,倘若父母真的想继续监督他们,孩子便会更加有力地摆脱他们的控制。父母愈想证明他还是小孩,他愈会反抗,来证明并非如此。从这种争斗中,会产生一种反叛态度。我们马上便可以看到典型的“青春期反叛”。
生理范畴
  我们对青春期无法下严格的界线。通常它是从14岁左右到20岁左右,但有些孩子在10岁、11岁时便已进入青春期。身体的所有器官在这一时期都在成长发展,有些孩子在协调方面有问题。孩子们长得更高,手脚更大,也许不如以前灵活好动。他们需要运动来提高这些器官的协调性,但如果在这一过程中受到嘲笑和批评,他们便会慢慢相信自己天生就笨。如果孩子的动作受到嘲笑,他就会变得笨手笨脚。
  内分泌腺也会影响到孩子的发育。在青春期,各种腺的活动加强,并非完全改变——在婴儿期内分泌腺就很活跃——但现在,它们分泌物增多,第二特征也更为明显。男孩子开始长胡须,声音变粗哑。女孩子的线条更加丰满,更女性化。这些都是青少年会误解的事实。
被宠坏的孩子
  青春期的许多失败者在小孩时就被宠坏了,很容易便可以看出,对于那些习惯于事事都由依赖父母亲的孩子,成人责任的逼近是一种特殊的压力。他们仍想受到宠爱,但慢慢长大后,他们发现自己不再是注意的中心,便觉得生活欺骗了自己,让自己失望。他们是在一种人造的温暖氛围中长大的,但外面的空气却凛凛刺骨。
固守儿童期
  在这一时期,一些年青人会流露出一种继续当小孩的希望。他们甚至会娃娃腔,与比自己小的孩子玩,假装自己可以永保童心。然而,绝大部分人尽量要以成人的方式行为。他们并非真正勇敢,只是刻意去模仿成人;男孩模仿男人的手式,喜欢大手大脚地花钱,开始调情、谈恋爱。
犯小罪
  有些情况更加棘手,有些男孩不知道如何去处理生活中的问题,只是老往外跑,很活跃,走上犯罪生涯。如果他已经犯了错而未被发觉,认为自己很聪明,能够再次逃过,这种情况就可能再次发生了。犯罪是逃避生活问题的捷径之一,特别是逃避谋生问题。因此,在14岁到20岁之间,青少年犯罪会急剧增加。在此还是一样,我们并未遇到新的发展阶段,而是更大的压力揭示出孩子的生活方式中早已存在的瑕疵。
神经症行为
  对于不太活跃外向的小孩,最简易的逃避方式便是患神经症。正是在青春期,许多孩子开始有功能性失调和神经性疾病。每一种神经症症状都旨在为拒绝解决生活问题找到正当理由而同时不会降低自己的优越感。如果一个人面临社会问题,却未准备好以社会方式来面对时,便会表现神经症症状。这一困难造成了高度紧张。在青春期,身体结构对这些压力非常敏感,所有的器官都会因此受刺激,整个神经系统也会受到影响,这便为犹豫和失败提供了又一借口。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是私下还是对别人,这个人便开始认为自己不必负任何责任,因为自己有病:神经症便也完全形成了。
  每个神经症患者都自称自己用意良好。他清楚必须要有社会感,要面对生活问题。只有在自己身上,才会逃避这个普通的要求。他的借口便是神经症。他的全部态度在说:“我急着要解决所有问题,但很不幸,我无能为力。”在这一点上,他与罪犯不同。罪犯往往是公开宣称自己的不良用心,他们的社会感也隐藏起来了,受到压制。很难决定哪种对人类福利产生的害处更大:神经症病人的动机这么好,但他们的行为却恶毒、自私,并且旨在阻碍其他人的合作;而罪犯呢;他们的敌意很明显,而且费尽心机要压住剩下的那点社会感。
对立的期望
  这时,我们发现业已形成的倾向出现明显的倒错。期望最高的孩子学习和工作都开始失败,而以前被评为资质平平的孩子却开始取代他们,表现出出人意料的才能。这与以前的事并不冲突。一个极有前途的孩子,他也许非常害怕会辜负自己所承受的期望。只有当受到支持和赞美时,他才会前进,一旦要靠他自己努力,他便勇敢尽失,开始后退。而其他人可能会受到新找到的自由的鼓舞。他们清楚地看到前面实现雄心的大道。他们充满了各种新主意和新计划。他们的创造力大增,对生活各方面的兴趣更加鲜明,更加热情。这些孩子保持了自己的勇气。对他们而言,独立自主不是意味着困难,不是失败的危险,而是更多成功与奉献的机会。
寻求表扬与赞同
  对于以前觉得受到轻视和冷落的孩子,如果现在同别的人建立了更好的关系,他们也许会开始希望自己最终会受到欣赏。许多人会十分醉心于追求欣赏。男孩子太注重寻求赞扬已够危险了,许多女孩更缺乏自信,把别人的赞同与欣赏视为证明自身价值的唯一方式。这种女孩很容易成为那些懂得如何吹捧他们的男人的猎物。我遇到许多女孩,她们觉得在家里不受欣赏,便开始与人发生性关系,不仅仅是想证明自己已长成大人了,而且还是出于一种虚荣心,希望这样可以受人欣赏,成为注意的焦点。
  我来举一个15岁的女孩为例,她出身贫寒,有一个哥哥,在她还很小时就老生病,母亲不得不对他格外关心,而没给女儿足够的照顾。另外,在她童年早期,父亲也生病,这就更加限制了母亲所能给予她的时间。
  因此,这个女孩非常注意并理解被人关怀的意义。她总是渴望受人关怀,但在家里却不能得到。后来妹妹又出生了,父亲的病这时也痊愈了,妈妈便把全部的时间用来照顾小妹妹。这样,这个女孩便觉得自己是唯一一个没有得到爱与关怀的人。但她坚持下来了,她在家里表现很好,在学校也是最好的学生。因为她的成功,大家便主张她应当继续学业,将她送到了一所高中,那儿的老师都不认识她。一开始,她不明白新学校的教授方式。功课开始下降,老师也批评她,她便逐渐地心灰意冷了。她急切地想很快得到别人的欣赏,如果在家里和学校都得不到,那还有哪儿可以呢?
  她要找一个可以欣赏她的男子。有了几次经历后,她离开家与一个男人同居了半个月。家里人很为她担心,尽量去找她。可以预料得到,她很快便发现自己还是不受欣赏,开始后悔自己所做的荒唐事。
  她想到了自杀,送了一个纸条回家:“不要担心,我服毒了,很快乐。”事实上,她并未服毒,我们可以明白为什么。她知道实际上父母在意她,她觉得自己还能得到他们的同情,因此她并没有自杀,而是等着母亲来,发现她,把她带回家。倘若这个女孩知道我们所知道的一切,她的所有努力都是想得到欣赏而已,这些问题就不会出现了。如果高中教师了解她,也可以防止问题的产生。在以前,这个女孩在学校的评语一直是很优秀的。倘若老师注意到这个女孩对这一点非常敏感,需要更多的仔细照顾,她就不会这么心灰意冷了。
  还有一个例子。有个女孩,其父母的性格都很软弱。母亲一直想要个儿子,生了女儿后,觉得很失望。她自己低估了女性的作用,做女儿的肯定也感觉到了。不止一次她听到母亲对父亲说:“这个女孩一点都不可爱。她长大后,没人会喜欢她。”或者:“她长大后,我们该拿她怎么办?”在这种不良气氛中生长了10年后,她发现了母亲一位朋友的来信,安慰她只有一个女儿,并说她还年轻,还可以再生一个儿子。
  不难想象这个女孩会有怎样的感觉。几个月后,她到乡下去看望一位叔叔。在那儿,他遇到一个智力低下的乡下男孩,并成了他的情人。他离开她后,她还是依然如故。我看到她时,她已经有了一大堆情人。但在任何关系中,他都觉得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欣赏。她来看我是因为她患了焦虑性神经症,不能独自离家。对获得欣赏的一种方式不满意,他尝试了另一种。她开始利用自己的痛苦来控制全家,没有她的允许,谁也不能做任何事。她会哭泣、威胁要自杀,要使这个女孩认清自己的地位,要使她相信自己在青春期过分强调了逃避拒绝感的需要,这确实是件费力的事。
男性抗议
  许多受宠的女孩觉得难以调整自己以适应自己的女性角色。我们的文化总是给人这样一个印象:男人优于女人,因此这些女孩不想当女人。现在她们便表现出我所提出的“男性抗议”。男性抗议可以通过各式各样的行为得以表达。有时只会表现出对男子的讨厌和躲避;有时这些女人会很喜欢男子,但一与他们在一起,便会局促不安,无法说话,不愿参加有男子的聚会,对性的问题也往往觉得不自在。年经稍长的,她们会声称自己急着想结婚,但并不接近异性,不与他们交朋友。
  在青春期,有时对女性角色的讨厌之情会更加激烈地表现出来。女孩会比以前表现得更男孩气,尽力模仿男孩,特别是他们的劣迹:抽烟、喝酒、骂人、结帮成伙,大肆展现性交自由。她们往往会争辩说如果不这样做,男孩便不会喜欢她们。
  如果对女性角色的讨厌进一步发展,我们便会看到同性恋女子、性欲倒错和手淫。从童年早期开始,每一个妓女都坚信没有人喜欢自己。她们以为自己生来就地位卑微,决不会赢得任何男子的感情与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理解她们多想自暴自弃、轻视自己的性别角色,只把它视为一种赚钱方式。对女性角色的讨厌并非缘于青春期。我们在她们很小的时候便可发现她们一直讨厌做女人,尽管在小时候她既无必要表达自己的讨厌也无机会这样做。
  不仅仅只是女孩会有“男性抗议”,过分注重有男子气的孩子都会视男子气为理想,而怀疑自己是否强壮,是否能实现这一理想。这样,与女孩一样,我们的文化对于男性化的强调也会给男孩子气造成困难,尤其是当他们对自己的性别角色还不十分肯定的时候。许多小孩长到几岁时,还迷迷糊糊地认为在某个时候自己的性别便会改变。因此,这一点很重要:从两岁起,就应当让孩子们确定地知道他们是男孩还是女孩。
  长得像女孩子的男孩,他们往往会经历一段极其艰难的时光。有时候陌生人会弄错他的性别,而家里人的朋友也会说:“你应当做个女孩儿。”这样的孩子很可能会把外表作为自己能力不足的象征,并会以为爱情与婚姻这种考验对自己太残酷了。对胜任自己的性别角色没有信心的男孩子,在青春期便会有模仿女孩子的倾向。他们的举止带有娘娘腔,像被宠坏了的女孩一样,虚荣心重、卖弄风情、乱发小脾气。
我们的形成期
  一个人对异性的态度,是在生命中的头四五年定下基础的。性的驱力在婴儿的最初几周便已明显,但除非它能做出适当发泄,便不必去刺激它。如果性驱力未受刺激,它便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而不会造成惊吓。例如,如果我们看到一个一岁的小孩查看自己的身体,或许还会触摸自己,那也不必担忧;但我们必须运用自己的影响与这个孩子合作,使他不再对自己的身体那么感兴趣,而多注意周围的世界。
  如果这些自我满足的行为无法制止,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这时我们便可以肯定这个小孩别有用意:他并非受到性驱力的影响,而是利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标。一般来说,小孩的目标是要受到到注意。他们感觉得到父母在担心、害怕,他们知道如何来利用这些情感。因此,如果他们的习惯不再能达到吸引注意的目的,他们就会放弃这些习惯。
  触摸小孩时要特别小心。只要对孩子的生理反应没有不当刺激,父母与孩子之间完全可以亲密地拥抱和亲吻。并且,有些小孩曾告诉我(还有成人在回忆童年时也说起)他们在父亲的书房发现色情书籍或看到三级片时所激起的感觉。最好是保护小孩,使他们不接触到这类书和电影。我们只要不刺激他们的性欲,便能防止这类问题。
  我曾提起过另外一种刺激方式:坚持要传授给孩子们一些大可不必的不适当的性知识。许多成人似乎狂热地想要进行性教育,深怕有人长大后会对这方面一无所知。看看我们和别人的经历,我们找不到他们所意料的这些灾难。因此最好是等到孩子自己感到好奇,想知道一些东西时才告诉他们。倘若父母很细心,即使孩子不说出来,他们也会明白他的好奇。如果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友好,他会问他们,他得到的答案应当让他能够理解和吸收。
  另外,在孩子面前,父亲最好要避免做出过分亲密的举动。如果可能,不应当让孩子与父母睡一屋,更别说一张床上了。并且女孩最好也不要与兄弟睡在一间屋里。父亲应当留意孩子的发育,不要自我欺骗。如果他们不熟悉孩子的性格和发育,便不会知道自己的孩子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
首页 上一页 共3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