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马可波罗游记

马可·波罗(意大利)
必读网(http://www.beduu.com)整理
有关《马可·波罗游记》
《马可波罗游记》问世后,广为流传.600多年来,世界各地用各种文字辗转翻译,译本之多,可能超过了100种,另外,还有许多学者对照各种版本进行校勘注释,做了大量的整理研究工作.我国学者根据不同版本也翻译过7种,其中1935年冯承钧将法人沙海昂的注本翻译过来译名为《马可波罗行纪-》,在中国流行较广.
《马可波罗行纪》共分四卷,第一卷记载了马可波罗诸人东游沿途见闻,直至上都止.第二卷记载了蒙古大汗忽必烈及其宫殿,都城,朝廷,政府,节庆,游猎等事;自大都南行至杭洲,福洲,泉洲及东地沿岸及诸海诸洲等事;第三卷记载日本、越南、东印度、南印度、印度洋沿岸及诸岛屿,非洲东部,第四卷记君临亚洲之成吉思汗后裔诸鞑靼宗王的战争和亚洲北部.每卷分章,每章叙述一地的情况或一件史事,共有229章.书中记述的国家,城市的地名达100多个,而这些地方的情况,综合起来,有山川地形,物产,气候,商贾贸易,居民,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及至国家的琐闻佚事,朝章国故,也时时夹见其中.
马可波罗的这本书是一部关于亚洲的游记,它记录了中亚,西亚,东南亚等地区的许多国家的情况,而其重点部分则是关于中国的叙述,马可波罗在中国停留的时间最长,他的足迹所至,遍及西北,华北,西南和华东等地区.他在《行纪》中以大量的篇章,热情洋溢的语言,记述了中国无穷无尽的财富,巨大的商业城市,极好的交通设施,以及华丽的宫殿建筑.以叙述中国为主的《行纪》第二卷共82章,在全书中分量很大.在这卷中有很多篇幅是关于忽必烈和北京的描述.
在《行纪》的第二卷,还对杭洲有详细的记述.书中称杭洲为"行在","天城",称苏洲为"地城"."行在"是南宋时代对杭洲的一般称呼,指帝皇行幸所在的地方;而"天城","地城",也就是我国谚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一种译称.对于号称天堂的杭洲,马可波罗更是赞不绝口,他《行纪》里记载杭洲人烟稠密,房屋达160万所,商业发达,说"城中有大市10所,沿街小市无数".并说杭洲人对来贸易之外人很亲切,"待遇周到,辅助及劝导,尽其所能"又讲到杭洲市容整齐清洁,街道都用石铺筑;人民讲究卫生,全城到处有冷热澡堂,以供沐浴之用,户口登记严密,人口统计清楚,对西湖的美丽和游览设施,书中更有详细的记述,马可波罗称赞"行在城所供给之快乐,世界诸城无有及之者,人处其中自信为置身天堂."由于他对杭洲特别赞赏,所以几次来到这里游览.
马可波罗是商人,每到一地,对于物产商业的情况,很留心观察和记载.例如他旅行到我国南方的宝应,南京,镇江,苏洲诸城时,便突出地记载了纺织锦缎绸绢工业,对宝应的记载是"恃商工为活,有丝甚丰饶."又如他行经东南亚的印尼,斯里兰卡,印度时,也特别留心记载了各种各样的宝石,香料与珍珠.这些物品在历来的东西贸易中,西方商人一直视为珍品.
在《马可波罗行纪》中,还有专门的篇章谈元代通行的纸钞和中国使用已久之煤.马可波罗记述忽必烈在京城设有造币局,先以桑树皮制造纸张,然后以它制印纸币,这种纸币不但通行国内,就是在和外商贸易中也有流通.他还说到在中国北方亲自见到"有一种黑石,采自山中,如同脉络,燃烧与薪无异,其火候且较薪为优".毫无疑问,这是说的我国境内蕴藏丰富的煤炭,其实我国以煤作为燃料,早在汉代便已经开始.马可波罗在这时还当作"奇异事物"来记述,说明欧洲在13世纪用煤还不普遍,而中国在元代则是司空见惯的事了.
《马可波罗行纪》对亚洲其他地方,也有大量篇幅的描述.马可波罗东来中国,主要经过西亚,中亚等地,因此游记里载有不少这些地方的见闻.在中世纪,关于亚洲的知识,以往的旅行家没有一个比得上马可波罗记载的那样丰富.除亚洲外,马可波罗对东非海岸和北冰洋等地作了一些叙述,不过是根据传闻,并非亲临其地,所以许多记述往往与实际不符.但尽管这样,诸如东非海岸的桑给巴尔,马达加斯加等地,则是由马可波罗第一次介绍给欧洲人的.
马可波罗是中西交通史上最早的海际兼程旅行家.他的著作,在中古时代的地理学史,亚洲历史,中西交通史和中意关系史诸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
马可波罗的游记在13世纪末年问世后,一般人为其新奇可喜所动争相传阅和翻印,成为当时很受欢迎的读物,被称为"世界一大奇书",其影响是巨大的.它打开了中古时代欧洲人的地理视野,在他们面前展示了一片宽阔而富饶的土地,国家和文明,引起了他们对于东方的向往,也有助于欧洲人冲了中世纪的黑暗,走向近代文明.学术界的一些有识之士,更以它所提供的最新知识,来丰富自己的头脑和充实自己的著作.如1375年的西班牙喀塔兰大地图,便是冲破传统观念,摈弃宗教谬说,以马可波罗的游记为主要参考书制成的,图中的印度,中亚和远东部分都是取材于《马可波罗游记-》这部著作,成为中世纪有很高科学价值的地图,以后地图多以此为依据.
马可波罗的游记对15世纪左右欧洲航海事业的发展,也起了促进的作用,当时一些著名的航海家和探险队的领导人曾经读过马可波罗的书,并从中得到巨大的鼓舞和启示,激起他们对于东方的向往和冒险远航的热情.例如著名的葡萄牙航海家亨利王子,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都津津有味地看过马可波罗的书,哥伦布小时读了马可波罗的游记后非常钦慕中国,印度之文明富裕,特别是书中所载日本盛产黄金"其数无限","地铺金砖",更是向往已极,正是商人贵族的这种"黄金渴望",驱使哥伦布立志东游,1492年起,在西班牙国王的资助下他率领水手接连几次远航,到达了中美和南美的东北角,哥伦布认为他所达到的地方就是亚洲的海滨诸岛,以为墨西哥就是马可波罗书中的"行在",又把古巴岛当作日本,并登岸四处寻问有无黄金.他本来要去的地方是富庶的东方,而结果航行到了美洲,发现了新大陆,开辟了由欧洲到达美洲的新航线.哥伦布读过的那本马可波罗的游记,现在还保存于里斯本,书的边栏空白处有他作的许多摘要和注解,反映哥伦布阅读时多么认真,对它倾注的兴趣是何等浓厚!
译者序
公元一二九五年的一个黄昏,有三个风尘仆仆的男人从一艘并不很大的带桨帆船上走了下来,在威尼斯的石铺码头登岸.他们刚度过许多日子的海上生活,两腿还不怎么适应坚硬的地面,走起路来摇摇晃晃.他们从神态到口音都带着一种说不出来的鞑靼味.他们脚蹬高至膝盖的脏皮靴,身穿绸面皮袍,另有缎带紧系腰间.绸面的质地很考究,但已露出一些碗大的裂口,从里面漏出了粗裘毛衬料.这些破烂不堪的大袍是蒙古式的,下摆只长及膝,前胸用一排圆形铜纽扣扣住.
这就是马可·波罗和他的父亲尼可罗、叔叔马飞阿在阔别故乡二十五年后,重新踏上威尼斯的土地的情景.经过二十五年的变迁,威尼斯的面貌已变了许多,所以这三位游客很难寻觅他们的旧宅.当他们重敲自己故宅之门的时候,威尼斯的狗吠个不停......
马可·波罗的东方行
马可·波罗一二五四年出生于威尼斯,在他很小的时候,母亲便故去了.那时候他的未谋过面的经商的父亲和叔叔正在进行他们光荣的第一次东方之行.当他们父子相逢的时候,小马可已经十五岁了.我们无从知道他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但这次的父子相聚,却改变了这个少年的一生.
经历了团聚的喜悦之后,波罗一家在威尼斯度过了两年的时光.这期间,尼可罗无时不在关注新的罗马教皇的选举.这是因为,在他和马飞阿第一次的东方之行中,远方的忽必烈汗交给他们一项使命,就是递交忽必烈致教皇的书信,并要求教皇选派一百名懂技术、有修养的教士到东方传教.不幸的是,当时的教皇克莱门特四世刚刚逝世,而他的继承者还没有选出.
漫长而无期的等待,东方巨大的商业利润终于驱使尼可罗兄弟无法坐等时机的丧失,这一次,他们决定带上小马可一起前往富庶的东方去晋谒神圣的大汗忽必烈.
这一走便是二十五年,关于这些年的经历,马可·波罗已在他的游记里交代得很清楚了,我们便不再浪费篇张.最终藉着一个难得的机缘,他们得以告别大汗,重返家园.
波罗他们久已被视为不在人世,他们的疏远的亲属已住进他们的家宅.此时,这三个衣着破旧,形迹可疑的人被拒绝进入他们自己的家.经过无数的盘问,他们终于利用门闩开启的一刹那,挟着自己的包袱,闯进屋内.主人万般无奈,急忙召集威尼斯各处的亲戚来家,辨明究竟.波罗等经过长时间的辩论后,才说服他们的亲戚,他们并没有死去,也不是欺骗者.消息传出后,在当地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两天之后,这三位归客在家中盛宴款待他们的亲友.三人穿着红色的缎袍,但在入席之前,又换上深红色的花缎袍子,而最初穿的衣服却剪成小片,分给仆人.餐事过半,三人一同离座,各换一件深红色的天鹅绒长袍返回,将花缎长袍撕开分送给席中的贵宾.餐毕,天鹅绒的长袍又被换成日常的衣服.而三人严格地按照蒙古人的风俗,将绒袍同样地赠给来宾.
这些举动令来宾们十分诧异,但更令人震惊的还在后面.筵席一撤,三人便命所有的仆人都退下,然后拿出他们回来时所穿的粗劣破旧的衣服.当他们用刀子将衣缝和衣褶划开以后,大量的红宝石、红玉、蓝宝石、金刚石、翡翠、珍珠和其它价值连城的宝物,纷纷落下,堆满了桌子.众宾客看到这些光耀夺目的宝物时,都目瞪口呆.
这次宴会后,波罗一家便成了威尼斯人议论的话题,大家视波罗等人为富豪,给他们的住宅取名为"百万宅",又称马可·波罗为"百万君".而他们口中所说的关于东方的奇闻,更是引人入迷,自不待言.
游记草成的经过
马可·波罗回家住了三年,他的家乡威尼斯与热那亚两个城市,因为商业冲突爆发了战争.波罗一家拥有一艘战船——当时较富裕的商家都有这种战船,用来保护他们的港湾和商船免受海盗与竞争对手的侵害.波罗家的战船由木料制成,船幅较窄,每边有浆一百多条,船员共计二百五十人,包括五十个持机械驽的兵士,两个木匠,两个铁匠,两个侍役,一个厨子,还有船长、军校、舵工等.马可·波罗是船上的荣誉司令,类似于顾问的角色,必要时与船长同负责任.波罗家的战船理所当然地加入了威尼斯的兵船队.
在亚德里亚海面上,各色旗帜飘扬空中,厮保存于热那亚市政厅的马可·波罗画像杀声震彻云天.激战结果,热那亚人获得胜利,马可·波罗及其战友七千多人都成了俘虏.依照当时的习惯,败北的船上的旗帜被扯下丢入海中,而兵船则作为战利品被热那亚人拖回自已的海港.威尼斯兵船队的司令不堪战败的屈辱,投海自杀,而马可·波罗则被关进了热那亚的监狱.
马可·波罗的战舰
毫无疑问,马可·波罗的父亲和叔叔曾企图用赎金或其它某种形式,赎回这个俘虏.事实上,有些战俘会因此而重获自由,但这一次,热那亚人不肯释放马可·波罗.
我们应该感激热那亚人的这个决定.正因为此,马可·波罗得以在狱中结识一位名叫鲁思梯谦的比萨战俘,最终导致的诞生.鲁思梯谦曾经写过小说,并精通法语.为了熬过漫长的狱中岁月,马可·波罗向这位难友讲了许多他在东方的见闻,鲁思梯谦将这些口述,用当时在欧洲流行的法兰西语言记录下来,写在羊皮纸上,这就是现在最初的本子,当时名为《东方见闻录》,时值公元一二九八年.
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威尼斯与热那亚签订了停战协定,马可·波罗也恢复自由,回到了他在威尼斯的"百万宅".
在后来的岁月里,马可·波罗娶了一位名叫多拿达的女人作妻子,她为波罗生下三个女儿,她们的名字分别是蕃提拿、柏拉拉和摩勒达.当马可·波罗继续从事商业的时候,他仍旧享有旅行家的美称,因为我们从巴黎图书馆的一个的抄本中得知,在一三○七年,他曾将他的游记送了一部给一位法国贵族.这位贵族在书中注明该书自马可·波罗处得来,"他是一个很有教养的人,性情高尚,曾游历许多国家,他愿将自己亲见亲闻的事实,传播于世界......".
到中国去
在我们追随马可·波罗的足迹,进行他伟大而神奇的旅行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一二一九年,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其后又经过一二三七年的拔都和一二五三年的旭烈兀的两次西征,蒙古人征服了东自中国、西抵多瑙河畔的大片土地,东西交通也因此畅行无阻.这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件大事,从十三世纪初期到十四世纪中叶的一百多年间,欧洲的商人、传教士前往东方的,真是"道路相望,不绝于途".马可·波罗作为肩负宗教使命和怀有商业目的的混合体,是其中最具代表性,也是最有名气的一位.
对于中世纪的欧洲来说,远东和东南亚在经济上是十分重要的,那里盛产的香料不但可以在无制冷设备的时代用来保存食物,还可以给腌制不佳的食品增添浓烈的香味.这些香料,包括胡椒、桂皮、丁香、姜、肉豆蔻,加上檀香木和染料等其它物产,都是气候比较温和的欧洲所不可能生产的,所以它们都是远东的专卖产品,主要由阿拉伯的中间商经海路输往西方.如果贸易因故中断,香料的价格就会暴涨,有时甚至可以代替白银或黄金充当支付手段.
马可·波罗时代威尼斯的集市
除了香料这种实际上非有不可的必需品外,远东的一些奢侈品也受到欧洲的青睐,其中尤以丝织品为最.古罗马人十分珍视丝绸,但是对怎样生产丝绸一直大惑不解.当时欧洲人对丝绸的原料来源及生产方法,尚处于若明若暗的状态,所以当地的丝织品生产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也就不足为怪了.
远东的丝织品主要通过波斯中间商经由陆路销往欧洲.商业的巨大利润,驱使着欧洲人去远东探险,蒙古人建立的疆域广大的统一国家又扫清了交通途中穿越各国国境的障碍,结果便可想而知了.不过当时人们在去远东的长途跋涉中,无论经由陆路或海路,通常都进行"滚动式贸易".这种贸易的方法是先把货物运到第一个集散地,在那里脱手后就地购买新货去下一个集散地.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当时多数市场的规模很有限,商人们除了经营前面所说的那些货物外,都喜欢经营产地不远而又享有盛誉的产品.这个方法的好处是可以确保原始投资有所盈利.如果把一批新货运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在那里又不受欢迎,那就有可能连经商的老本都要赔掉.将买和卖不间断地交替进行可以避免遭受这样重大的损失.毫无疑问,波罗一家也是这样做的,不过他们经营的是全世界都感兴趣的奢侈品——宝石,他们对成交很有把握.
在一些旅行家的记载中,还可以了解到其他一些到东方的商人的情况.其中一位名叫卢卡隆哥的意大利商人一二九一年从大不里士到达北京,后来还出资在北京建造了一座天主教堂.一三○五年,北京主教约翰·孟德高维诺在和林写了一封致教皇的信函,就是委托一些正要回国的威尼斯商人带回去的.
一二三七年拔都率领蒙古大军第二次西征,欧洲国家大为震动.西方听说中国有长老约翰的故事,于是企图用宗教的力量阻止蒙古人的侵略.一二四五年罗马教皇派遣方济会修道士柏朗嘉宾出使蒙古,一二四八年法国路易九世派遣多明我会修道士隆如美到和林修好.一二五二年路易又派出了方济会修道士罗伯鲁等三人由陆路到和林.其时旭烈兀已发动第三次西征了.旭烈兀西征的第二年,小亚美尼亚国王海屯亲自到和林朝贡.一二六一年以后至一二九五年,波罗诸人在中国和东方.一二九一年,教皇尼可老四世又派方济会修道士孟德高维诺等到中国,孟德高维诺走的是海路.其时蒙古已占据整个中国,建立元朝,并在北京建都,汉名大都,蒙古名汗八里,即京城之意.孟德高维诺在北京传教,并在今西什库附近建立教堂.一三一四年,方济会意大利修道士阿多理经海道来中国,游历山西、陕西、四川、西藏诸地,后取陆路回国.
除这些欧洲的教士之外,还有一位伊宾拔都,他是生于非洲唐吉尔的阿拉伯人,曾游历非洲北部、东部、埃及、叙利亚、阿拉伯、波斯、麦加等地,又经小亚细亚至君士坦丁堡,过南俄罗斯到基辅、布哈拉、阿富汗、印度德里诸地.一三四二年到中国,由海路至福建泉州登陆,到了杭州之后由大运河到北京.后来仍由泉州取海道回归故乡.伊宾拔都他也写了一部游记,记载其经历.所记如杭州之盛,以及称泉州为剌桐城,可与马可·波罗的记载互相印证.
亚细亚的皇帝
马可·波罗口中那位令全世界震悚的"众王之王"——大汗忽必烈,出生于一二一六年,当少年马可·波罗来到他的朝廷时,他已经五十九岁了.他的少年时代消磨于戎马生涯之中,中年时代则聚精会神于野心的征伐计划.在马可·波罗到达前十年间,忽必烈朝廷的威仪显赫已臻极顶.那东起海滨西至欧洲,北起北冰洋地带,南至印度、缅甸和暹罗的庞大领域,连同伟大的庄严华丽的朝廷正环绕着忽必烈的宝座,他的威力比世界上曾经见过的任何皇帝都大,还在做着开疆辟土的美梦.
忽必烈是怎样变成如此广大的领域的主人的呢?我们暂且回转去,简单追溯这个在某一时期,大有蹂躏全世界之势的蒙古王朝的起源.它开始于忽必烈的祖父铁木真,此人生于一一六二年,是蒙古一个小部落的首领.铁木真在十三岁的少年时代就开始作战,自他的父亲死后,有几个族人欺他年幼,曾要抢夺首领之位,他们说:"最深的泉水还会枯竭,最硬的石头也会破碎,我们为什么要依附你呢?"但这个少年首领借着朋友们的帮助,打败了他们,并且宰制了邻近一切怀有敌意的蒙古部落.在他感觉自己已经足够强大时,便开始了他的征服计划.
铁木真和他的子孙征服的地区横跨亚欧,世界历史上还没有第二个帝国能望其项背.这固然是由于十三世纪欧亚之间没有一个有力量的军事政治组织,足以号召抵御蒙古人从草原地带发动的大规模攻势,另一方面也由于铁木真的组织天才.当时蒙古的人口不到两百万,但是分成无数的部落,动辄自相厮杀.铁木真以联姻拜盟袭击征服的不同方法将他们归并成为一个民族国家型的庞大军事机构,于一二○六年得到各蒙古酋领的公认,被加上一个"成吉思汗"的头衔.
成吉思汗领导下的蒙古全民皆兵.他的兵制,以十为单位,成百成千组成,无薪给.各部队军官只要有能力,升迁极快,不按年资.士兵极能吃苦耐劳,马可·波罗这样描述:"他们能够忍受各种各样的困苦.必要时,他们能以马乳维持一个月的生活,或者以他们所能捉到的其它野兽充饥."通常情形之下蒙古部队无大小行李,兵士只带皮囊盛水,也利用其为渡河的浮囊.他们能在马背上假眠,必要时昼夜行军,环境许可就换马继续前进.
这样的兵员组成的部队,骑术又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再加以严格的军事纪律,更因为当时科技尚没有产生应付骑兵以密集队形冲锋陷阵的对策,也就难怪成吉思汗兵威所至,锐不可当了.他们惯用高速度进军,以数纵队协调的战术将敌方包围.如果敌方坚强抵抗则开始佯退,而乘敌方警戒疏忽的时候反攻.成吉思汗并不盲目地施行残暴政策,但是他在攻城战之后不惜烧杀以为兹后藉着城垣抵抗的敌人作鉴戒,有时甚至极度残忍地将全城俘虏全部杀光.他也利用"第五纵队"在敌后散布谣言,并且驱使难民于敌境,使他们先造成恐怖的气氛.但是一到常态恢复,所有残暴的手段立即停止实施,士兵有犯者处以死刑.
这个十三世纪的征服者不着眼于奢侈物品,不留恋于豪华生活,所以他能够终其生以征伐为能事.成吉思汗曾对人称:"人生最大的快慰在于战胜,在征服敌人,在追逐他们,在夺取他们的财产,使他们所爱者哭泣,骑他们的马,搂抱他们的妻子."
成吉思汗首征西夏次占燕京之后,麾师西下灭辽,再进兵陷花剌子模,他自己曾到印度河上游.他的王子及将领进出于里海以西及高加索山以北,已经将战火烧到欧洲.他在一二二七年再度攻西夏时身故.
成吉思汗去世之后,他的儿子窝阔台继承大汗之位.这时罗马教皇莫诺森四世对于这个咄咄逼人的游牧民族,大感不安,极力劝诱欧洲一切民族共起御侮,并以拯救基督教的名义,使之免于灭亡.奥地利及克罗地亚两公国君主和波斯尼亚王集合他们微薄的力量,希冀阻止蒙古人的侵略.结果成吉思汗的子孙灭金后,进兵于伏尔加河,毁莫斯科城,占领基辅,侵入波兰、德国东部、匈牙利.所幸窝阔台去世,根据成吉思汗的家法,他的子孙都要东返选举继任的大可汗,蒙古军队遂驻扎于第聂伯河的东岸候命.欧洲于是得救了.
教皇觉得这完全是他的宗教的胜利,就遣派几个教士出使蒙古,要求他们受洗礼,做基督教徒.当时即位的窝阔台之子贵由对他们答复道:"你们的许多信徒忠告我们应当受洗为基督徒,我们不懂为什么要这样做.......你们西方的居民相信,只有你们是基督教徒,而蔑视他人.但你们怎么知道上帝要青睐什么人?我们崇拜上帝,并仰仗他的威力,将征服自东方至西方的全世界.倘若我们不是受上帝的佑护,又怎能如此呢?"
至一二五三年,教士鲁布鲁乞又以教皇使者身份出使东方,要使东方的全体人民改奉基督教.他被一个省的王公送至另一省的王公,始终只得到一种答复:"蠢子说只有一神,哲人说有许多神."当时的统治者是蒙哥汗,系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的长兄.鲁布鲁乞来自法兰西,蒙哥询问他法兰西的有关情况,他就相信蒙古人在作侵略全欧洲之想.
蒙哥死于一二五九年,身后的汗位由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争夺,后来忽必烈取得胜利.不过忽必烈的汗位并不合法,而且当时蒙古人扩张过快,大帝国无法巩固的统一,各汗国也受本地风俗习惯政治经济力量的影响,各王子与军官已失去无目的的不断征伐之兴趣,扩张行动没有继续下去.
欧洲人想象中的蒙哥汗受洗图
忽必烈灭南宋,称元朝皇帝,采取了许多政策来巩固发展他的帝国,宗教政策即是其一.忽必烈不相信任何宗教掌握着绝对真理,他认为各种宗教都可以当作行政的工具.如果僧侣方丈修道士之流出任官吏,与他们同信仰的人民就容易治理.他在一二六五年接见马可·波罗的父亲和叔叔的时候,还央请他们转告教皇,选派一百名有学问的修道士,帮助他管理这个日益壮大的帝国.
教皇错失了这样一个好机会,实在令人无法原谅.无论忽必烈出于何种动机,这即使不是一种德行的机会,也是一种智慧的机会.派遣一百位修道士到中国,一定会在如此广大的领土上形成基督教的宗教形态.一百位受教育的人寄居中国,并在各个时期回到欧洲,一定可以改变人类事业的轨道.欧洲当时正从一种长久而野蛮的睡眠中苏醒过来(史称文艺复兴),而中国在许多领域已经有着高度的文明.马可·波罗的到来是为了交换商品,而一百个有教养的人则是为了交换观念.这种观念的交换,更有益于整个人类.
难以置信的东方文明
当马可·波罗到来时,中国的文明是怎样的?它在什么地方超过了欧洲呢?在这方面的第一位考察者是鲁布鲁乞,他以教皇使者的身份,先于马可·波罗到达中国.在他的回忆中:"......一种出乎意料的情形是礼貌、文雅和恭敬中的亲热,这是他们社交上的特征.在欧洲常见的争闹、打斗和流血的事,这里却不会发生,即使在酩酊大醉中也是一样的.忠厚是随处可见的品质.他们的车子和其它财物既不用锁,也无须看管,并没有人会偷窃.他们的牲畜如果走失了,大家会帮着寻找,很快就能物归原主.粮食虽然常见匮乏,但他们对于救济贫民,却十分慷慨."忍耐的精神,在马可·波罗的记载中也几乎从每一页都看得出来.各种宗教享有完全的自由,寺庙和教堂都豁免税捐.
在马可·波罗到达之前,有两个举世文明的工程奇迹已经完成了,一个是万里长城,另一个是京杭大运河.驿站制度使疆域内的陆路交通极为发达,城市的规模也相当可观.马可·波罗抵达杭州时,是这样描写的:"毫无疑问,该城是世界上最优美和最高贵的城市."杭州的街道宽敞,有运河交通,又有石砌的沟渠排水,已经给这位威尼斯的观光者以良好的印象了.而更让他赞不绝口的则是中国的富庶表现于数量之庞大.不仅都会里市廛栉比,而且乡间也有无数的市镇,为欧洲所无.单说杭州,十三世纪时人口已突破百万大关了,而当时欧洲最大的城市,能有人口数万,已经了不得了.
天文学的发达,也为马可·波罗所注意,他记述说北京当时有五千多个星象家.他们造有一种观象仪,上有星宿的符号、时间及其在全年的几个方位.星象家依据星宿运行轨道由图像观测气候的变化.例如,什么时候有雷电、暴风雨、地震等.当时,在郭守敬的倡议下,忽必烈批准了在北京修建"司天台",在全国修建了二十七个天文观测站,大规模地进行天文观测.郭守敬在此基础上修订了新历法,即"授时历",与现行公历——格利高里历相同,但比公历的确立早三百年.
中国的各种艺术在当时已经相当成熟了.绘画、雕刻、铸铜、陶瓷和建筑术都已经达到很高的程度.文学也大为流行,在此前一千多年,造纸术就产生了,活字印刷术也于一○四三年就发明出来,马可·波罗已经能够看到关于政治、经济、哲学、宗教、军事、音乐和其它各种书籍流行于世,而更让其称奇不已的纸币已通行于这个国家的许多地区.
一个容易感受印象的二十一岁少年马可·波罗所寄居的地方,就是这样一个奇异的世界.当然,这在当时的西方人眼里是不可思议的,是神话.
真实与谎言
马可·波罗于一三二四年去世.当时他已七十岁了,疾病缠身,日见衰弱,于是请来一位教士和一位公证律师,对于他的财产处分,给予了详细的指示.遗嘱上指定他的妻子和三个女儿——两个当时已经出嫁——为他的财产继承人.
他的朋友们——他们始终无法相信马可·波罗所说的关于东方的奇闻,在他临终之前,要求他为了灵魂可以上天国,取消他的书中那些令人难以置信的说法.但他对此的回答是:"我未曾说出我亲眼看见的事物的一半."他葬于圣多雷兹教堂.
马可·波罗去世不久,即有一个可笑的人出现于威尼斯的每一次嘉年华会上.这个家伙打扮成小丑的样子,自称为马可百万.他的把戏就是对任何事物都夸大其词,并辅以手势从而取悦观众.事实上,马可·波罗讲述的事物对于当时的欧洲人来说确实是难以想象的,他们称他的的游记为"世界奇书",几乎没有人相信它的真实性,大家都将其看作是一本故事书,类似于神话之类.马可·波罗也因此被看作是一个不诚实、说大话的人.要破除这种普遍的成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实际上即使在现在这个世纪,英国的学童也用"这是一个马可·波罗"来形容一桩虚伪的事情.
马可·波罗的遗书
对已经存在的一种成见,予以维持似乎比加以消除要容易些.当时就有人提出证据,要推翻马可·波罗所陈述的某些事实.有一个叫马兰斯的传教士,在三百年前从东方回到欧洲,否认中国曾用过纸币.幸好明朝的一些纸币被妥为保存,至今仍作为文物,可以为马可·波罗的游记提供注解.在中国马可·波早期游记中马可·波罗小丑化的形象罗看到可以打碎当柴烧的黑石头,当时的欧洲人很难相信,但现在我们知道这只不过是煤炭而已.马可·波罗描写印度坚果和人头一样大,我们现在知道这就是椰子.本书所含的真实纪录还可以开列一大批出来,然而有一个时期并没有人相信.这本游记取得中世纪亚细亚实录的地位,不知经过了多少个年岁.
马可·波罗是横跨亚洲大陆,并按照国家和省份连续的次序而列其名称的第一位旅行家.因为他的游记在很长一段时期为人排斥,所以其对于世界的地理概念影响甚微.当时制图的人并没有根据马可·波罗的描写而修改地图,甚至于在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后,欧洲人对中国和其他地区的情况仍知之甚少.在另一方面,十八世纪的探险家已经能够追踪马可·波罗的足迹而跨过这个庞大地带,并依照他书中所描写的道路前进.在多数时候,马可·波罗记下的大约的距离,被后来以测绘地图为目的而旅行该地的探险家证明是正确的.
马可·波罗在七百年前经过的许多地方,在十九世纪初又被欧洲的探险家重新经过.赫丁斯泰因、柏利阿特博士、陆军上校科斯洛夫、陆军少校森克斯都曾将这位威尼斯旅行家的记述作为指南,在这个广大的地域内作长途的旅行.
这些足以造成马可·波罗的声誉,当然还可以加入更多的事迹.他是纪录波斯危险荒原的第一位旅行家,也是巡视当时盛产碧玉的河流的第一人,自此以后近六百年,才有欧洲人到过该处.马可·波罗又是正确描写中国、缅甸、暹罗、锡兰、印度以及他所见所闻的其它地方的民情的第一位旅行家.
他对于西伯利亚的黑暗地带、桑给巴尔的黑色人种和白象牙、基督教的阿比西尼亚、吃人的苏门答腊这一切地方人物的存在,给欧洲人以第一次认识.他指出北至北冰洋有白熊、狗拉雪橇、驯鹿,南方有印度的酷热,及其金刚石矿、珍珠河床和奇异的神话.他描写忽必烈大汗辉煌灿烂的宫廷,以及险些征服全世界的蒙古军队的组织.他又描写奇异的小鸟和本不为人知的动物,以及金屋顶的庙宇,奇怪的风俗,异样的景致,历史的与传说的故事,和其他许多事物.迄今为止没有一部书所包含的知识会比它更为丰富.
现在还是让我们回到热那亚和威尼斯的那场战争中来吧.马可·波罗因为威尼斯舰队战败的结果,身陷于热那亚的牢狱之中.他忍受着羁囚的痛苦,很希望再作一次旅行.他也感觉到狱中的黑暗潮湿与寂寞,好在他有亲身经历的故事可资谈助,他有远方的奇闻异事可供狱友记录下来.而一切游记文学中,无可匹敌的记述现在开始了.
版本说明
马可·波罗的游记,产生于欧洲印刷术发达之前许多年,而且原稿已佚,根据原稿传抄传译的大约一百四十多种抄本中,没有两种本子是完全相同的,这就给该书的翻译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麻烦.
据推测,原稿是用中古时代的法意混合语写成的,现存最早的版本是由西班牙托莱多教会图书馆收藏的塞拉达拉丁文抄本,其书名为《对世界的描绘》.而迄今为止被公认为最好的版本是一九三八年出版的摩勒和伯希和译注的英文本,该刊本也采用《对世界的描绘》为书名,其它抄本大都采用《马可·波罗游记-》一类的书名.
现在流行的版本,可分五种.
第一种是法国地理学会版,或称老法文版,巴黎图书馆有收藏.该文本的文字文法,皆可证明其为根据马可·波罗在狱中口述,而由鲁思梯谦所记录的原文直接传抄下来未经修改的原本.意大利克路斯加(crusca)等的版本,皆源于此.
第二种是改定的五种法文写本,其中三种存于巴黎图书馆,一种藏于瑞士伯尔尼,一种藏于牛津大学伯得雷恩图书馆.其中有两本,证实为一三○七年马可·波罗亲自赠给迪博(ZhibauddeCepoy)的.此类版本都是得到马可·波罗的亲自改定,或得其允许而改定的.
第三种是庇庇诺(Pipino)拉丁文译本.此类写本其中节略删除之处,比第二种版本要多.该文本成于马可·波罗晚年.
第四种是赖麦锡(G.B.Ramusio)意大利文版.这种版本,与上面三种版本完全不同,其由来至今尚未明了.书中地名多经更改,被删除多章,而又新增入阿合马一章及其它版本所无之事.该版本刊于一五五九年,据认为是汇合数种版本翻译润色而成的.近代各种版本,大多是由第二种与这种版本参酌而成.
第五种是"Z写本"(CodexZ.).本世纪二十年代初,意大利国立地学委员会委托拜内戴拖(Benedetto)教授编辑一种新版"游记".他游历了全欧洲,并在米兰市安白洛襄图书馆发现了一种拉丁文新写本,该写本现今称"Z写本".它是一七九五年从红衣主教蔡乐达(Zelada)所藏的十四世纪或十五世纪的一种写本抄下来的,"Z"即蔡乐达名字的第一个字母."Z写本"比老法文本及肖似的各版本均好,它虽然武断地将老法文版本删节了三分之一,但却忠实地转录了三分之二.另外,还有两百段为老法文版所无,这两百段中有五分之三见之于赖麦锡本.故赖麦锡编书时,似有此"Z写本"之"兄弟"本在身旁.
本书翻译时所依据的本子是美国人科姆诺夫(Komroff)编订的英文本,该版本是依据赖麦锡本而来的,但"将一切障碍的注释和足以阻止这种记述前进的材料,都予以删除",又把原来一些过长的篇章分成几个短章.本书在翻译时又借鉴了其它一些版本的内容,并依据有关史料对其中错误之处进行了校勘.希望译者为此而做的一切努力,能将一部全新的、真实的《马可·波罗游记-》展现在读者面前.
小引
皇帝、国王、贵族、骑士和其他一切人民,如果想要知道世界上各民族之间的风俗差异和东方各国、省以及一切地方的不同,可一读此书;所有人民,特别是亚美尼亚亚、波斯、印度和鞑靼的人民,他们最伟大的和最奇异的特点,都分别记载在马可·波罗的这部书中.马可·波罗是威尼斯一个聪明而有学识的市民.他在此书中明白说出何者为他亲眼所见,何者为他亲耳所闻,因此本书是一部真实的纪录.
众所周知,自从上帝创造亚当以来,直到现在,无论是异教徒、萨拉森人十、基督教徒,无论属于什么种族,什么时代,从没有人看见过或观察过马可·波罗在本书中所描述的如此多、如此伟大的事情.他把所见所闻的一切事情都深藏在心中,一直没有向别人吐露.但是为了让那些不能亲身经历这些事的人都能分享他的快乐,马可·波罗决定在本书中将此披露出来.这是一二九八年,马可·波罗被囚禁在热那亚的监狱中,亲自叙述,而由狱中同伴比萨人鲁斯梯谦先生纪录下来的,全书共分四个部分.
马可·波罗在狱中口述他的游记
波罗兄弟离开君士坦丁堡土周游世界
读者应当知道,当鲍尔文二世(BaldwinⅡ)为君士坦丁堡皇帝的时候,威尼斯共和政府总理的一个代表曾居住在此.前面所说的马可的父亲尼可罗·波罗和叔父马飞阿·波罗都是体面的上层人物,他们在一二六○年乘着一艘装满各种商品的自备商船平安地到达了君士坦丁堡.在对于是否继续前进的问题进行了一场激烈的商讨后,他们决定驶向黑海的彼岸,因为如此前进,一定会有利于他们的生意,使他们的商业资本不断增值.他们怀着这个目的,购买了许多稀奇珍贵的珠宝,从君士坦丁堡出发,航行到达一个叫索尔得亚的港口;然后登陆向东,几天后他们来到了鞑靼人西方强大的君王别儿哥汗的王朝.这位君王住在波尔加拉和撒莱这两座城市,是鞑靼人中最民主最文明的君王之一.别儿哥汗对波罗兄弟的到来,表示十分欢喜,以特别隆重的仪式接待了他们.波罗兄弟为报答他的盛情,特将自己携带的珠宝呈献在别儿哥汗的面前.当他们发觉这位君王十分喜爱这些珠宝时,就毫不犹豫地全部奉上.君王看见波罗兄弟如此慷慨大方,又惊又喜,但他却不愿无故接受他们如此慷慨的馈赠,不但对所有的珠宝都加倍偿还,而且还回赐了许多珍贵的礼物.
波罗兄弟在这个地方住了有一年之久,很想返回故乡.但这时别儿哥汗和另一位统治东方的鞑靼君王旭烈兀汗之间突然爆发了战争,因此阻碍了他们的回程.双方军队经过激烈的大战后,旭烈兀汗取得了最终胜利,于是使旅行更加困难重重,波罗兄弟已经不能从原路返回君士坦丁堡了.这时有人建议他们沿着别儿哥汗王国领土的边境,向东走一条不常走的路,然后再绕道向西.目前这是到达君士坦丁堡的唯一通道.于是他们向西方鞑靼王国内亚美尼亚原为西亚一古国,包括今土耳其、伊朗和亚美尼亚共和国.十字军东征时欧洲人对反抗东征的伊斯兰教徒的通称,后泛指阿拉伯人.土耳其伊斯坦尔城的旧称.
一个叫奥卡卡的城市出发.在此处稍事休息后,继续前进,渡过底格里斯河——伊甸乐园四大河流之一——来到一个荒原.这个荒原有十七天的路程,里面既没有城市、寨堡、也没有坚实的建筑物,只有住在荒原天幕下的鞑靼人和他们的畜群.波罗兄弟越过这个荒原后,终于到达了一座建筑坚固的城市——布哈拉.该城所在的省也叫布哈拉.这座城市在波斯境内,是波斯王国中最宏伟的城市,受一个叫八剌的君王统治.他们因为无法再向前走,所以只得在这座城市逗留了三年之久.
当波罗兄弟寄居布哈拉时,有一位名望卓著、才能优越的人突然出现在此.他就是由前面所说的旭烈兀汗派去觐见忽必烈大汗——所有鞑靼人的主人——的使臣.大汗的京都位于亚洲的东端,是亚洲最边缘的地区.这个使臣以前从没有机会——虽然有这样的愿望——看见过任何意大利人,这次能有机会与波罗兄弟相识并且亲切交谈——因为波罗兄弟已经颇为纯熟的掌握了鞑靼的语言——十分高兴.经过几天的交往,使臣觉得波罗兄弟举止得体,谈吐不俗,就提议他们随自己一同去晋谒大汗.大汗从前也同样没有见过任何意大利人,所以此次波罗兄弟去的话,他一定非常欢喜.同时使臣保证,他们到达京城后一定会受到隆重的接待和丰厚的赏赐.波罗兄弟觉得此时回国,路上一定十分危险,不如接受使臣的提议,祈求上帝保佑自己一路好运.于是他们便跟随使臣共同前行,并且将从威尼斯跟来的几个基督徒仆人也带上了.
他们一行人最初向着东北和北之间的方向前进,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才到达京都,因为在路上他们常常遇上大雪和洪水阻碍行程,必须等到雪融水退后,才能继续前进.他们在途中看见许多值得惊叹的事物,马可·波罗在本书中将加以详细描述,这里就暂不提及了.
大汗派遣波罗兄弟充任回访教皇的专使
波罗兄弟觐见忽必烈大汗时,受到了大汗谦恭亲切的接待——这是他的本性.同时因为波罗兄弟是第一批来中国的拉丁人,所以大汗特地大设筵席,表示对他们的欢迎.大汗以慈祥的态度和他们交谈,殷勤询问西方各国、罗马的教皇和其他各基督教的君主王公等的情况.大汗希望了解这些皇帝和君主在国内的权威、领土的广袤、司法和军事的状况,尤其是教皇的情况、教会的事业、宗教的崇拜和基督教的教义.波罗兄弟本来就受过良好的教育,为人又十分谨慎,再加上他们精通鞑靼的语言,常常能用贴切的词句来描述,所以对这些问题都给予了令人满意的回答,因此大汗非常宠信他们,时常召他们进宫闲聊.
当大汗得到波罗兄弟明白清楚的回答后,心中十分高兴,在和众臣商议之后,准备派他们充任回访教皇的专使,并由科加达尔男爵陪同前往.
大汗告诉波罗兄弟,他派他们出访教皇的目的是请求教皇派遣一百名精通基督教教义和七艺(七艺:指修辞学、逻辑、文法、算术、天文学、音乐和地理)的传教士来,用公开清楚的讨论,向他境内的学者证明,基督教徒所宣扬的信仰是建立在更坚实的真理上的,比其它宗教更加优秀;同时还要说明鞑靼人的神灵和其家中所供奉的木偶是一种恶魔,他们以及东方的普通百姓敬奉这些恶魔为神,实在是一种错误.还有一点,大汗十分希望波罗兄弟回来时,能从耶稣基督圣墓的长明灯中,取来一些圣油,因为他自称敬重耶稣,把他看成真神.波罗兄弟听完大汗的这些吩咐后,随即跪倒在地,表示愿尽自己的所能,执行他的命令.于是大汗令朝臣以他的名义,写一封鞑靼文的书信,呈给罗马教皇.
大汗又按他所创立的制度,赐给波罗兄弟一面御书金牌.凡持有这面金牌的人以及他的全部扈从都会得到帝国内的地方官吏和驿站妥善护送,所经过的城市、城堡、市镇或乡村,都必须提供一切必要物品.
波罗兄弟接受了这个神圣的使命后,马上辞别了大汗,起程前往罗马.他们走了二十天后,同行的科加达尔男爵患重病,不能再走了,于是他们只能停留在某城中.此时波罗兄弟进退维谷,他们在与所有同行的人商议后,并征得了病人的同意,决定把科加达尔留在此地养病.因为他们持有皇帝赐予的金牌,所以沿途的地方官吏提供了十分周到的服务,给了他们极大的帮助,一路上所有费用均由地方负责,并有卫队妥为护送.不过,波罗兄弟一行虽有如此便利的条件,但由于自然条件的恶劣,风霜雪雨,天寒地冻,洪水泛滥常使他们寸步难行,因此行程极为艰难.在到达小亚美尼亚的莱亚苏斯港时,已花去了他们三年的时间.
他们从莱亚苏斯港启程,沿海而行.在一二六九年四月到达了亚克(今以色列海法以北的阿卡),在这里他们突然得到教皇克莱门特四世(PopeClementtheFourth)去世的消息,心中万分焦急.当时教皇委派的大使正好驻在亚克,于是波罗兄弟便向大使汇报了鞑靼大汗赋予他们的使命.大使劝告他们必须静候新教皇的选举结果,到那时才能履行他们的任务.波罗兄弟接受了这个忠告,决定在这段时间内,先回威尼斯老家一趟.于是他们便从亚克乘船启航,经内革罗蓬特回到了威尼斯.到家后,尼可罗·波罗才知道,自己临行时怀孕的妻子已经去世了,遗下一个儿子,现在已经十五岁了.这就是本书的口述者马可·波罗.
波罗兄弟再次离开威尼斯,回复大汗并携马可同行
由于教会内的种种原因,教皇的选举迟迟未有结果.波罗兄弟在威尼斯逗留了两年,天天盼望新教皇能早日选出,同时又担心大汗对于他们长期滞留欧洲而心中不快或者可能怀疑他们无意回去,于是便决定先回到亚克,再作打算.这次他们带上了少年马可·波罗同行.来到亚克后,他们征得了教皇大使的许可,前往耶路撒冷,按照大汗的吩咐,取来了少许圣墓灯中的油.他们又请求大使致信大汗,证明他们努力履行了大汗的使命,并说明基督教教会的教皇还没有选出.然后,他们就立即离开前往前面所说的莱亚苏斯海港.
然而他们动身后不久,大使就接到了意大利红衣主教会议的任命书,宣布他为新一任的教皇,名格利高里十世(GregorgtheTenth).新教皇觉得现在自己的地位足以满足鞑靼皇帝的要求,因此急忙派人持书信前去晋谒亚美尼亚王,通报自己当选的事情,并且询问那两位取道该国向大汗朝廷进发的专使是否还在境内,如尚在境内要求他们立即回去.此时,波罗兄弟恰在该处,于是他们欣然应召返回亚克,同时亚美尼亚王也特地派遣一艘兵舰护送他们前往,还派了一名公使同去祝贺新教皇的当选.
教皇在波罗兄弟到达后,用隆重的仪式欢迎了他们,马上修书一封,并且选派了两名正在亚克传教的修道士与他们同去大汗朝廷.这两个传教士是文学家、科学家和渊博的神学家,一个是维琴察的修道士尼古拉(Nicholas),另一个是的黎波里的修道士威廉(Willian).教皇给了这两位修道士相当的权柄,使他们以后在那些国家里可以全权行事,任命修道士、主教、赦免或不赦免各种罪恶、代替他行事,还给他们写了任命状和介绍信.委托他们交给大汗他所要送的国书.并且又挑选了许多珍贵的礼物,其中有几只精致的玻璃花瓶,是以他的名义送给大汗的,以表示对大汗的祝福.一切事务都完毕后,波罗兄弟一行拜别了教皇再次回到莱亚苏斯,然后登陆向亚美尼亚国前进.
他们到达亚美尼亚后,得到消息,说巴比伦的苏丹邦多克达里(Bandokdari)统率大军进攻亚美尼亚,并且已经占领了该国的大片疆土.两个修道士听说后惊恐万状,担心自己的生命受到危害,于是决定不再前进,而将教皇委托给他们的书信和礼物交给波罗兄弟,自己则由当地修道院院长保护着直接回到了海滨城市.
然而波罗一家却不畏艰难险阻——波罗兄弟久已习惯了这些——穿过亚美尼亚的边界,继续前进.他们穿过几天看不见人烟的荒原,越过高耸陡峭的大山,历尽艰辛,终于到达了东北和北之间的某个地方.这时他们得到消息说,大汗正驻跸在一个宏伟富丽的大城,名叫开平府(上都,今多伦附近).当他们抵达开平府时,全程所费的时间不下三年半,这主要是因为这里的冬季气候寒冷,前进速度非常缓慢.当波罗兄弟还遥遥在途时,大汗就已得到禀报.大汗知道他们长途跋涉,一定十分疲劳,于是特地派遣官员在相距四十日路程的地方迎接他们,并下令沿途地方官吏小心照应,使远行的旅人得到最大的方便.他们依靠这些帮助和上帝的恩宠,终于平安到达了京都.
尼可罗、马飞阿和马可觐见大汗
当波罗一家到达京都之后,忽必烈大汗特地召集文武大臣举行盛大的朝会欢迎他们.波罗一家走到大汗御前,跪在地上,叩头致敬.大汗立即令他们起来,详细询问了旅行的情况,以及和教皇交涉的始末.波罗兄弟用明白简要的语言,条理清楚地叙述了一切经过.大汗聚精会神,认真倾听.波罗兄弟随即呈上了教皇格利高里十世的书信和礼物.大汗听完所宣读的书信后,对于两位专使的忠诚、热心和勤勉大加赞扬,并且十分虔诚地接受了圣墓中的灯油,命令以宗教的诚心妥为保存.
当大汗发现马可·波罗时,问"他是谁?"尼可罗回答说:"这是陛下的仆人,我的儿子."大汗立即说:"欢迎他,我很高兴."并且下令将马可的名字列入荣誉侍从的名册中.大汗为了庆祝波罗一家远道归来,在朝会后又摆下了盛宴为他们接风.波罗一家在朝期间,大汗总是对他们宠信有加,甚至有时还超过了国内的众大臣.他们受到了所有朝臣的敬重.
马可·波罗和他的父亲抵达大汗的京都
马可·波罗在很短的时期内就学会了鞑靼人的一切礼仪举止,并且精通四种文字,能够顺利地读书、写作.大汗看见他如此能干,便想在实际工作中试试他的才能,于是特地派遣他到离京都六个月路程的一个叫哈剌章(此处是狭义的用法,指大理地区)地方,去处理一件重要国务(疑指进攻班加刺的事宜).马可·波罗以他的聪明、谨慎,把此事处理得十分得体.同时他又暗中发现大汗喜欢听臣下讲述各地的风俗民情和远方异国的奇闻轶事,因此,他每到一处便用心收集这类事情的正确材料,对于所见所闻的一切趣事,都纪录下来,以便满足自己主人的好奇心.
马可·波罗觐见忽必烈大汗
总之,马可·波罗在供职的十七年中,表现得非常能干,所以大汗常派他到帝国各地以及藩属去执行机密任务.马可有时也为自己的私事出外旅行,不过这要征得大汗的同意和地方当局的许可.马可·波罗在这种优越的条件下,或凭自己的观察,或听别人的叙述,得到了大量的为当时人所不了解的东方各地的风土民情材料,并且不辞辛劳,清清楚楚地把它们纪录下来.这些以后各章都会反映出来.他因此获得了许多荣誉,从而引起了其他廷臣的妒忌.
尼可罗、马飞阿和马可向大汗请求回国
我们的威尼斯人旅居帝国多年,已经积攒了大量价值连城的珠宝和黄金,因此很想衣锦回乡.不过因为大汗对他们的恩宠甚隆,因此这种回乡之情只能藏在心中,不便表露出来.但是大汗年事已高,如果他们不在他去世之前回去,也许就得不到沿途的供应,无法帮助他们克服长途跋涉中所遇的无数困难,平安返回家乡.因此,只有在大汗生前,凭借他的恩惠,才有希望实现他们回乡的愿望.一想到这些,他们的回国之心便更加急切.
有一次,尼可罗·波罗乘大汗特别高兴之际,跪在地上恳求为他自己及全家人的原因,恩准他们回国.但大汗不但丝毫没有应允的意思,似乎还有些伤感地问他们,为什么要冒如此大的危险,作可能丧失生命的长途旅行.大汗说,如果他们是求利,他可以加倍的赏赐他们,并满足他们的一切愿望,给他们应有的荣华富贵,但就他对他们的宠信程度来讲,绝不允许他们回国.
正当这个时候,波斯的君主阿鲁浑(Argon)的妻子卜鲁罕(Bolgana)去世了.她在临终前要求——并且留下了书面遗言——非住在契丹国(原契丹国即中国北部)指大汗境内自己家族的女子不得继承自己的后位,不能受到君王的眷宠.阿鲁浑为履行这个庄重的请求,特派遣三个精明强干的男爵兀鲁、阿必失呵、火者为专使,带着大批的扈从来到大汗王廷,请求大汗从亡后的亲属中为他选择一名淑女为配偶.大汗很愉快地接受了这个请求.在他的关照下,选出了一位极美丽极有才学的十七岁的姑娘,叫阔阔真(Kogatin).当三位专使看见这位姑娘后,都赞不绝口并决定立即回国复命.一切起程的准备工作完毕后,大汗为表示对阿鲁浑未来王后的敬重,特地挑选了大批的扈从随行侍卫,并举行盛大的朝会欢送阔阔真一行.使团走了八个月后,因为鞑靼诸王之间爆发了战争,阻塞了归程,使他们不能再向前走了.于是他们迫不得已只好返回大汗的朝廷,向大汗叙述路途障碍,不能前进的原因.
波罗一行三人和他们的商队
当他们回到京都的时候,马可·波罗正好带着几艘船从东印度(指东方亚浙贝勒哥群岛)某地回来.马可·波罗向大汗禀报了他所访问的各国的风俗习惯和自己航海的情况,他说在那些海中航行,十分安全.最后这句话传入了三位男爵的耳中,他们离家已经三年了,很想回去.于是他们便和具有同样愿望的威尼斯商人商议,最后决定由三位男爵陪阔阔真公主同去觐见大汗,向大汗说明由海路回国是如何方便而安全,同时根据刚从那些海航行归来的马可·波罗的体验,海行比陆行费用少,而且时间短.
大汗如要接受他们海行的建议,就得让三个老于航海的欧洲人同去,直达阿鲁浑国.因此,大汗听完后,脸上露出极不欢悦的神情,因为他实在不愿让三个威尼斯人离他而去.但是他觉得若不允许,也没有其它办法,只好勉强答应.他如果不是对这件事特别重视又加上时间紧迫的话,是决不会应允三个威尼斯人离开而不再为他服务的.
于是他召见波罗一家,以慈详诚恳的态度对他们的离别表示十分婉惜,并要求他们在和自己的家眷团聚一段时间后,一定要再回来.因为大汗心中有了这种打算,于是下令替波罗一家铸了两块金牌,上面刻着他的命令,在他的疆域以内,无论何处,他们都有自由和安全行动的权利,地方官吏对于他们及其随行人员,必须给予必要的供给.他又赐予他们专使的权力,让他们问候教皇、法兰西王、西班牙王和其他基督教的王公.
波罗兄弟和马可辞别大汗回国
同时大汗又下令准备了十四艘船,每船有四根桅杆,能扬九帆,船的构造及设计另有详细的描写,此处暂不提及.其中至少有四、五艘船可容纳船员二百五十或二百六十人,护送王后的三男爵及尼可罗、马飞阿和马可都乘坐在这几艘船上.他们辞别大汗时,大汗赐给他们许多红宝石和其它价值不菲的美丽珠宝.大汗又命所有船舶必须准备两年的粮食.
他们航行三个月之后,到达南方的爪哇岛,看见各种值得注意的趣闻,本书以后将加以描写.离开爪哇岛后,他们沿印度洋航行了十八个月,才到达阿鲁浑的王国,在这段航程中,马可·波罗又有机会观察了许多事物,本书以后也同样要提到.这里要说的是,从他们启程到完成航行的这段日子里,大约有六百多名船员和乘客死去,三位男爵中也只有火者幸存下来,但是所有贵妇和女侍中只死了一人.
他们登陆后,才知道阿鲁浑王已去世多时了.现在由他的弟弟凯嘉图(Kiacatu)继位,王国的一切权力均由他掌握.波罗一家特地向新王请示,怎样安排此次护送来的新娘.凯嘉图答复道,应该将新娘配给先王的儿子合赞(Kasan).合赞此时正驻扎在波斯边界一个叫亚博塞科的地方,为的是守护某些交通要道,防止仇敌的入侵,那里约有驻军六万人.
波罗一家奉命将新娘送到了合赞处,然后又回到了凯嘉图的朝廷,因为他们以后要走的道路正在这个方向.他们在此休息了九个月.当离开时,凯嘉图赐给了他们四面金牌,金牌长十八英寸,宽五英寸,重约三四个金马克,上面的铭文首先祈求上天眷佑大汗,使他的英名得以长期为人们敬仰,又宣布凡违抗本命令的人要处以死刑,并没收家产.
古代中国的船
铭文上又特别载明,在他的疆域内,三位专使所到之处,地方官吏必须小心款待,支付一切费用,必要时派遣军队护送.因此波罗一家所过之处,官吏完全照办,在许多地方他们还有二百多骑兵的护卫.因为凯嘉图政府有孚众望,人民善于欺诈,甚至作奸犯科,所以这种保护措施实不可少.当然若在贤达开明的君王统治下,人民决不敢如此胡作非为.波罗一家在归途中得到大汗去世的消息,于是重游故地的一切希望完全破灭了.他们沿预定的归程继续前进,终于到达了特勒比遵德城(今土耳其东北部城市),然后再转向君士坦丁堡经内革罗蓬特,最后平安回到了健康与财富的安乐乡——威尼斯,时间是一二九五年.
此时,波罗一家,特别感谢上帝保佑他们经过无数困难,安然返回,并感谢上帝将他们从如此的疲惫中拯救出来.以上的叙述可作为一章小引,主要是让读者对于马可·波罗在东方各地寄居多年所获得观察各种事物的机会有一种认识.
第一卷从小亚美尼亚到大汗上都沿途各地的见闻录
小亚美尼亚莱亚苏斯港王国的边界
我们在了解马可·波罗在亚洲所到的各国和他所观察到的奇风异俗前,首先应该明白小亚美尼亚和大亚美尼亚的区别.小亚美尼亚王居住在塞巴斯拖茨城,统治区域以严守法律著称.境内市镇、要塞和城堡不计其数.一切生活必需品和奢侈品都很丰富.飞禽走兽应有尽有.但是,这个国家的习俗却很不利于居民的健康.以前小亚美尼亚的缙绅们都是些英勇善战令人敬佩的勇士,但现在这些人都已变成了精神颓丧,一无是处的醉汉了.
莱亚苏斯港
海滨有一座城市叫莱亚苏斯,是一个商业贸易非常繁荣的港口,它是威尼斯、热那亚和其它许多地方商人的云集之地.他们在此地主要是进行各种香料、药材、丝绸和其它珍贵商品的交易.那些希望游历地中海东部地区的旅行者,通常也先来到莱亚苏斯港.小亚美尼亚的南部边界地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可称得上是一块福地,现在被萨拉森人所占据;在它的北部是卡拉马尼亚,居住着土库曼族;东北部则是恺萨利亚、塞瓦斯塔和其它许多属于鞑靼人的城市;而西部则面临大海,与克立斯田顿海岸隔海相望.
土库曼省和它所属的科格尼、恺萨利亚、塞瓦斯塔等城市和它们的商业
土库曼省的居民可以分为三类.土库曼族崇拜穆罕默德,遵守他的法律,是一个知识浅薄、野蛮的民族.他们住在山区和一些交通落后的地方,这主要是为了替牲畜找到一个水草丰富的牧场.土库曼人完全以动物的肉类维持生活.这里出产一种名马叫突厥马,同时此处还出产一种体态优美的骡子,售价很高.另外二类人是希腊族和亚美尼亚族,他们都居住在城市和要塞中,以商业和制造业为生.这里还出产世界上最优质、最美丽的地毯以及紫红绸缎和其它各种丝绸织品.省内有科格尼、恺萨利亚和塞瓦斯塔三座城市.圣徒布莱斯(SaintBlaise)就是在塞瓦斯塔这个城市中获得殉道荣誉的.这些城市都受大汗——东方鞑靼人的皇帝——所派的总管的统治.我们现在将进一步介绍大亚美尼亚王国.
大亚美尼亚王国和亚清冈、亚吉朗、达尔吉兹等城诺亚方舟山奇异的喷油井
大亚美尼亚是一个幅员辽阔的王国,人口处有一座城市叫亚清冈,以织造一种叫作邦巴清的精细棉布和其它各种奇异织物——如一一列举,未免过于麻烦——著称.境内遍布温泉,泉水自地下涌出,十分洁净.居民绝大部分为土著的亚美尼亚人,受鞑靼人的统治.王国境内有许多城市,尤以亚清冈为最大,而且此城还是大主教的居住之地.其次是亚吉朗和达尔吉兹两城.大亚美尼亚地域广大,一到夏季因为有丰美的草原可供畜牧,所以东方鞑靼人的一部分军队就来此驻扎;但到了冬季,这些军队又急急离开,因为这里冬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马匹无法取得饲料,所以军队必须转移到气候温暖,食物丰富的南方.如果从特勒比遵德到陶里斯(今伊朗西北部大不里士),途中一定会看到帕珀思城堡,这里有一座储量丰富的银矿.
大亚美尼亚的中部有一座险峻的大山.据说诺亚方舟就停泊在山上,因此称为方舟山(方舟山,即亚拉拉特山.据传,这座古老火山的冰雪外衣里包裹着诺亚方舟).这座山占地极广,山脚没有两天时间是走不完的.山顶积雪终年不化,并且每下一次雪,新雪又堆积在旧雪上,因此无人能登上山顶.但是靠近山脚的平原地区,由于山间雪水的融化,使得土壤十分肥沃,草类极其茂盛.即使邻近各国的牲畜在夏季都聚集在这里,也不必担心饲料匮乏.大亚美尼亚的西南边界毗临摩苏尔、马列丁两区——这两区以后将会介绍——和其它许多地方,因为数目太多,不能详细叙述,北部则与格鲁吉亚接壤.大亚美尼亚的边境地区有一座喷油井,产量很高,喷出的油必须用许多骆驼才能装载.这种油,不能充作食品,只能用来制造一种软膏,医治人畜的皮肤病和其它病痛.它还可以当作燃料,邻近各国的灯火都烧这种油,所以居民长途跋涉到这里来贩运这种燃料.
格鲁吉亚王国和亚历山大大帝所建的铁门关特夫利斯境内的奇迹
格鲁吉亚的君主称为大卫梅利克(DavidMelik),这在我们的语言里是指大卫王.这个国家一部分领土隶属于鞑靼人,另一部分则因为堡垒坚固,仍掌握在土著王公手中.格鲁吉亚于两个大海之间,西部的海叫黑海,东方的海叫阿巴库海(里海).阿巴库海方圆二千八百英里,带有一种湖的性质,不和其它海相通.海中有几个岛屿,岛上有美丽的市镇和城堡.其中有些岛屿住着一些难民,他们都是在鞑靼人侵略波斯王国或波斯境内各城市时,为了逃避战火来到这些岛上的.当时还有一些难民则躲入山区的村寨中以求生命财产安全.剩余的那些岛则未被开发出来.阿巴库海水产丰富,特别是那些流入该海的河流入口处,盛产鲟鱼、萨门鱼和其它各种大鱼.格鲁吉亚王国境内最常见的树是黄杨木.有人告诉我,这里古代的国君生下来时,右肩上都有一块鹰的标志.该国的人民都是训练有素的勇敢水手,老练的弓箭手和善战的勇士.他们都是基督教徒,保持着希腊教会的仪式,仪态和西方教士一样,头上留着短发.
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theGreat)曾企图通过格鲁吉亚向北扩张,但因为此地的某座关口地势险要,难以通过而作罢.该关口全长四英里,一面濒海,海浪滔天,另一面则是崇山峻岭,林木茂盛,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之地.亚历山大大帝的这个企图破灭后,就下令在这个地方筑起了一道城墙,在城墙上还修建了武装堡垒,借此来抵御外敌的入侵.由于这座关口易守难攻,坚固异常,于是得名铁门关.据说,亚历山大大帝曾经将鞑靼人围困在这里.其实说他们是鞑靼人,并不确切,他们根本不是鞑靼人,而是一个杂居的民族叫库马尼族(即土库曼族).这个王国有许多市镇和城堡,生活必需品十分丰富,盛产丝和一种丝与金线的交织物.这里还发现了一种大兀鹰,叫亚维齐.人民以商业和手工业维持生计.国中多山,并且有许多狭小险峻的山路,人马往来极为艰难,所以鞑靼人不能完全征服他们.
据说,在这里一座供奉着圣者琉那多(SaintLunardo)的修道院中,发生过一件奇怪的事情.这个修道院位于一个咸水湖边,湖方圆约有三日的路程,湖中平时不见鱼类的踪迹,但一到四旬斋的第一天,鱼群就蜂拥而来,数也数不清.等过了复活节,鱼群又无影无踪了.一年中的其余时间也一如平常看不见鱼的痕迹.这个咸水湖叫格琉察拉特湖.赫狄尔、盖和、库尔、阿拉兹等大河以及其它河流都流入我们前面所提的四面环山的阿巴库海.一些商人最近已经开始在阿巴库海航行了,他们从那里带来一种丝织品,叫革里.这个王国内还有一座美丽的城市叫特夫利斯城.该城近郊有许多武装要塞环绕.城内的居民是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基督教教徒,也有一些回教徒和犹太人,不过后面两种人为数不多.这里有织绸业和其它各种商品制造业.居民臣属于鞑靼人的大汗.我们对于一个王国,一般只介绍少数的几个主要城市,尚有许多城市因为没有显著的特点,也就不特别提及了,但如果有机会的话,以后仍会补叙一番.我们既然已经说完了亚美尼亚的北边各邻国,现在将介绍它的南方和东方的邻国.
摩苏尔王国和各族人民库尔德人国内的商业
摩苏尔是一个地域广阔的王国,聚居着各种民族.有一种人崇拜穆罕默德,是阿拉伯人.其他的人都信奉基督教,但却不遵守教会的教规,而且在许多方面甚至与之相反,他们就是聂斯脱利教派(督教的一个派别,公元七世纪传入中国,取名"景教")、雅各教派和亚美尼亚人.这些人都有一个族长,叫雅各利特,所有大主教,主教和修道院长都由他任命,并送往印度、巴格达或契丹等地,正像罗马教皇派遣人员到拉丁各国一样.
所有金丝交织的布,我们称为马斯林的,都是摩苏尔的制品.所有从这个王国出来的大商人都叫作摩苏尔商人.他们将大批的香料和药材从这里运到其它各国.
在摩苏尔的多山地带居住着一群库尔德人,他们中间有些是基督教徒.他们是一群极不讲道德的人,以劫掠商旅为生.王国毗邻的穆斯和马利丁地区,盛产棉花,用这种棉花所织的布叫作博卡锡尼布.此外这里还出产多种棉织物.居民都是手工艺者和商人,臣服于鞑靼人的大汗.现在我们来介绍巴格达城.
巴格达各种科学研究和它陷落的始末
巴格达(古称巴比伦)是一座宏伟的大城,是所有萨拉森人的哈里发(穆罕默德的继承人)——类似基督教的教皇——驻跸之地.城中有一条大河穿过,商人往印度洋输入或输出的商品都走这条水路.不过由于这条河蜿蜒曲折,所以航程长达十七天.所有航行的船舶驶离河道前都要在启西停泊,再由这里入海.不过在到达启西之前,还要经过巴士拉城,该城周围有很多树林,出产世界上最优质的海枣.
巴格达出产一种嵌金线的丝绸和绣花锦缎以及丝绒织品,所有这些产品都绣有飞禽走兽的图案.几乎所有从印度运往欧洲的珍珠宝石,都要在此地
钻孔.人们研究穆罕默德的法律和魔法的热忱不亚于研究物理学、天文学、风水学、人相学.巴格达城是这个地区所能见到的最壮丽、最宏伟的城市.
巴格达的沦陷
据说,这里有一个哈里发所积聚的财富比从前任何一个统治者的财富都要多,但是他却因此而悲惨地死去.当鞑靼人的君主开始扩张他们的领土时,他们共有四个兄弟,长兄蒙哥已经登上了王位.他们虽然已经征服了契丹国和不少地区,但仍然雄心勃勃,想要继续扩充他们的版图,于是他们制定了一个征服世界的计划,企图重新瓜分世界.他们怀着这个目的,一致决定,一人东征,一人南伐,其余两人进兵剩余地区.
南征的统帅由旭烈兀担任,他集合大军,向南挺进,征服了他所经过的所有王国和地区,并于一二五三年向巴格达城开始了进攻.但是旭烈兀担心此城城墙高大坚固,城内人口众多,防守顽强,不易强攻,因此,想出了一个诱敌之计.旭烈兀的军队除步兵外,尚有十万骑兵.他命令一支队伍埋伏在巴格达城的附近,另一支队伍隐蔽在巴格达另一边的密林里,偃旗息鼓不让敌人发现,自己则率领第三支队伍勇敢前进,直抵城门.哈里发看见鞑靼人兵力很少,不免轻敌,并且加上他深信穆罕默德通常使用的突然呐喊法的效力,以为可以全歼敌人,因此带着卫队突出城外,冲向敌军.旭烈兀一见敌人出城,便佯装败退,直到敌军进入埋伏圈,然后他突然回师迎战.同时另外两支队伍也从两侧包抄,将哈里发的军队团团围住,截断了他的归路.于是哈里发被活捉了,巴格达城也投降了.旭烈兀进城后,发现一个阁楼内储满了黄金,不禁大吃一惊,立即下令将哈里发押来,严厉斥责他的贪婪卑鄙,不懂得利用这些财宝组织军队,守卫自己的都城,抵御久已威胁着的强敌的侵犯.因此下令将哈里发锁在这个阁楼中,断绝一切饮食供应.于是哈里发在他的庞大财富面前,悲惨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巴格达的哈里发阴谋杀尽国内的基督教徒
这个哈里发还非常厌恶基督教教徒.我认为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在此替他的忠实信徒所受的冤屈进行复仇是完全正当的.他从一二二五年继位以来,时时刻刻想使住在他境内的所有居民改奉伊斯兰教.假如这个要求遭到拒绝,他就一定会找种种借口置不服从者于死地.哈里发怀着这个可耻的目的,召集他的谋臣亲信商议.他们发现福音书中有这么一段话:"如果你们的信心有芥菜子那样大,你们应当对这座山说,从这里移到那里去吧.山就会立即移走."哈里发有了这个发现后,喜不自禁,因为他相信这完全是不可能的事.于是他下令集合所有居住在巴格达的聂斯脱利教派和雅各教派的基督教徒.他们的人数很多.
哈里发对他们提出了一个问题,问他们是否相信福音书上所说的一切都是真实的.基督教徒回答道:"那是真的."于是哈里发说:"这既然是真的,那么让我们来看看,你们中间有谁愿意证明自己的信心是真诚的,因为如果你们中间,找不出一个人对自己的主所具有的信心像芥菜子那么大,那么我就完全有理由把你们看作是一种邪恶的,没有信心的,放纵的人.我现在给你们十天的期限,你们必须凭借你们所崇拜的主的力量将面前这座大山移走.不然的话,你们就应接受我们的先知的法规.这样在每一个场合,都将会得到真主的保佑.否则,就等着接受最残酷的刑罚吧!"
基督教徒因为哈里发的话惊恐万状
巴格达的基督徒们,素来知道这个哈里发性情残暴,冷酷无情,并时刻怀着夺取他们财产的企图.现在听了他的这些话,不禁为自己的生命安危而担忧起来.不过,他们又十分信仰自己的圣主耶稣基督,认为他一定会拯救他们,使他们化险为夷.于是基督徒们召开会议,商讨应采取的对策.可是,除了祈求上帝保佑、施恩帮助他们外,别无他法.
为了得到上帝的恩惠,巴格达的基督徒们,不论男女老幼都日夜跪在地上,泪流满面,祈祷上天保佑,除此之外不做任何别的事情.经过这样八天的祈祷,终于得到了上帝的启示.一个主教——教徒们的生活楷模——在梦中受神的指示,让他去寻找一个补鞋匠,但他的姓名却不得而知,只说是一只眼睛的人.如果找到此人,就可以依靠神的恩惠,并将大山移走.
独眼补鞋匠替基督教徒祈祷
他们终于找到了这个补鞋匠,将神的启示告诉了他.但是,补鞋匠却表示自己不配做这样的事情,他的道德品质不足以获得如此浩荡的神恩.不过他最后被那些吓坏了的可怜的基督教徒们苦苦哀求所打动,终于答应他们向神祈祷.大家应当知道这个补鞋匠是一个道德高尚、心地纯洁、热爱宗教的人.他虔诚地信仰上帝,定期参加弥撒和其它祭神的典礼.他又乐善好施,严格地遵守斋戒等教规.
有一次,一位漂亮的少女来到他的店中,要求补一双鞋.当她伸出自己的脚,无意中暴露了一部分玉腿,它的美丽引起了补鞋匠的一丝邪念.不过,他马上想起了福音书上的一段话:"当你的眼睛犯了罪,应当将它剜下抛去.因为,一个人独眼进天国比两眼齐全而被投入地狱,受火的煎熬要好得多."于是他马上拿起工具将自己的右眼剜出.你可以从这个行动来判断他的信仰是多么的坚贞不渝.
规定的期限终于到了,基督徒们很早就做完了弥撒.然后他们庄严地向那座山脚的平原前进,十字架被摆在队伍前面做前导.哈里发认为这只不过是基督徒们虚张声势,是一种无谓的繁文褥节.他也同样带着许多卫队来到现场,为的是一旦基督徒们移山失败,就立刻加以屠戮.
独眼补鞋匠的祈祷使山移动
这个虔诚的鞋匠,跪在十字架前,双手高举向天,很谦恭地祈求造物主大发慈悲俯视地上,凭着他的名字的光荣与荣耀,以及基督教徒的信心和忠诚,而给予他的信徒以帮助,使他们能够完成这个强加在他们身上的任务,并借此向那些蔑视他的法力的人展示自己的威力.他祈祷完毕后,大声叫道:"我用圣父、圣子和圣灵的名义,命令你,山啊走开!"
他话音刚落,山便移动了.同时地面在一种奇异、惊恐的力量下晃动起来.哈里发和周围的护卫队被这个奇迹惊得目瞪口呆,陷入一片慌乱之中.他们中间许多人当场就皈依了基督教,就连哈里发本人也秘密地改奉了基督教,常在自己的衣服里挂着十字架,直到他死后人们才发现这个秘密.因此,回教徒不准他葬在他祖先的陵园中.所有的基督徒——聂斯脱利教派和雅各派人——为纪念上帝赐于他们的恩惠,从那以后每逢奇迹显示日,都要举行一种十分庄严隆重的庆祝典礼,并且在显示日前进行斋戒,以表示永远不忘.
伊拉克王国内壮丽的陶里斯城它的商业与居民
陶里斯是伊拉克王国内的一个壮丽的大城,这个王国境内虽然还有许多城市和要塞,但以这座城市最有名,人口也最稠密.居民主要从事商业和纺织业.在纺织业中,出产各种丝绸,有些是与金线交织而成,价格十分昂贵.此城的地理位置十分适合于商业经营,所以印度、巴格达、摩苏尔、克雷麦索和欧洲许多地方的商人都云集此处,进行各种商品的买卖.在这里还可以见到大量的宝石和珍珠.
马可·波罗时代伊斯兰教清真寺的遗址
经营对外贸易的商人获得了巨大的财富,但普通居民却十分贫困.这些贫民是由多种民族和教派组成的,如聂斯脱利教派人、亚美尼亚人、格鲁吉亚人、波斯人、雅各派人和穆罕默德的信徒.其中最后这类人占了绝大部分,被称为陶里斯人.这里的每一种人都有自己特殊的语言文字.城郊围绕着无数的令人爽心悦目的果木园,出产最优质的水果.
这里的回教居民十分奸邪狡诈,并且不讲道德.按照他们的教义,凡从宗教不同的人那里偷盗或抢夺来的东西,都被看成正当的得利,不算作犯罪;凡被基督教徒处死或伤害的人,则被看成殉道者.所以如果他们不是被现在森严的法律所禁忌、约束的话,一定还会犯下更多的罪行.这些教义是所有萨拉森人共有的.他们在临终之际,祭司来到他们面的,询问他们是否相信穆罕默德是安拉的真正使徒.如果他们回答是肯定的,祭司就担保他们会得救.由于这样容易获得赦免,于是大批的鞑靼人都改奉了回教.
从陶里斯到波斯,有十二天的路程.
陶里斯附近圣巴萨摩的寺院
距陶里斯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寺院是用圣巴萨摩的名字命名的,以虔诚著称于世.这里有一个修道长和许多修道士,他们衣服的样式和卡麦尔托钵教士的教派相似.修道士们生活勤俭,从不愿过懒惰的生活,他们终日不断地织羊毛巾.在奉神的时候,就将此物置于他们的圣徒的祭坛上.当他们周游各王国,乞讨施舍品时——这和圣灵教派的兄弟们的情形相似——就用这些羊毛巾赠送友人和著名人物.大家都视其为治风湿病的妙药,所以都虔诚地祈求此物.
波斯王国
波斯在古代是一个强盛的王国,但现在大部分地区都被鞑靼人毁灭了.
波斯境内有一座城市叫萨巴.三个波斯哲人就是从此城来到伯利恒拜访基督的.三个人死后都葬在城中一个美丽的墓中,三人的鬓发完整无缺地保存了下来.他们中的一个叫巴尔撒萨(Balthasar)、第二个叫哲斯帕(Jaspar),第三个叫作麦尔岐(Melchior).马可在这个城中时常询问关于这三个人的事迹,但除掉他们在古代埋在这里的事实外,再也没有别的传闻了.从这里再走三日,就可到达一个城堡,叫卡拉·阿塔佩里斯坦意思是拜火教者的城堡,堡内的居民崇拜火神.
传说中这里古代有三个哲人,去礼拜一个刚出生的先知,并带着三种礼物,即金子、乳香和没药.他们想试探这个先知是神还是一个世界上的王,或是一个医生.他们说,他如果拿金子,便是一个世界上的王;如果拿香料,就是神;如果拿没药,就是医生.
这三个波斯哲人来到基督面前,其中年纪最轻的一个首先对基督致敬.他觉得基督似乎和自己的身材及年龄一样;接着年纪较大的一个向基督致敬;年纪最大的一个最后来.他们都觉得基督和自己的身材及年龄一样.他们交换了自己的印象之后,都同意立即向基督礼拜,于是基督在他们面前现出自己的真实年龄.
三个波斯哲人在归国途中的遭遇
当三位哲人离开时,这个婴儿给了他们一个紧闭的箱子.他们拿着箱子走了几天,被好奇心所驱使,很想知道箱中是什么东西,于是打开一看,发现是一块石头.这本来是一个暗示,叫他们保持那种从基督处获得的信心,像石头一样坚固不渝.但他们看到这块石头,觉得十分懊丧,以为自己受骗了,于是将石头投入一个坑中,谁知石头却马上燃烧了起来.
他们看见这种情景,十分后悔,觉得自己不该这样做.于是,就取了一点火种带回了家乡.他们回去后将火种放在一个教堂中,让它继续燃烧,并崇拜此火为神,牺牲一切来供奉它.如果此火偶然熄灭了,他们就到投石的坑中取回大量的原始的火种——坑中的火是不会熄灭的——但绝不要其它的火种,这就是该城人民拜火的原因.
马可从居民那里知道了故事的始末,那三个哲人中的一个是萨巴人,第二个是戴阿瓦人,第三人则是该城人,这个城堡的居民仍然崇拜火神.我们现在继续介绍波斯的风俗民情.
波斯王国内的八个小国的名称和驴马的饲养
波斯这个王国中有八个小国.它们的名称如下:进入波斯遇到的第一个王国,叫卡西宾,第二个在南方的王国是库尔德斯坦,第三是罗耳,在北方的第四个王国称为苏奥利斯坦,第五是斯白恩,第六个是西拉斯,第七个是桑卡拉,位于波斯最北端的第八个叫蒂莫全.这八个王国,除蒂莫全外,都在南部地区.蒂莫全和亚博塞科接壤.
波斯王国以饲养马匹而著称于世,大量的马匹运往印度出售,价格十分昂贵,每匹通常不低于二百利佛托洛(少于二百金镑).波斯还是躯体庞大,体形优美的驴子的饲养场.当地驴子的价格还在马匹之上,因为驴子容易饲养,能驮较重的物品,走较远的路,这都是马和骡子赶不上的.商人们从这一王国到那一王国,必须经过广阔的荒原和水草匮乏的沙漠,即使有清泉或水源的地方,也相距甚远,因此每天的行程都很长.所以商人们喜欢使用驴子,因为驴子在经过上述地带的时候十分迅速,而且所需的饲料又很少.这里的商人也偶尔使用骆驼,它们同样可以运载重物,饲养的费用也很少,只不过速度不如驴子快.商人们将马匹运到启西、忽里模子和印度洋沿岸的其它地方,卖给那些马贩子再转运至印度.但是,由于印度天气酷热,这些出产于温凉地带的马匹,不能存活很久.
波斯境内有些地方的居民属于野蛮民族,残暴嗜杀,彼此互相残害也都是司空见惯的事.他们如果不是因为害怕东方鞑靼人的残酷惩罚,一定会伤害更多的过往商旅.不过,也有一种方法,可以保护商旅.凡是在这些危险地带行走的商旅,可以从居民中雇一名向导,由向导护送他们从这个地区到另一个地区,并同时保证他们的安全.这些向导根据路程的远近,向每只运货牲口收取三或四个银币.他们都是回教徒.
在王国的各个城市中都有许多商人和无数制金银器皿的工匠.这个王国盛产棉花,同时出产小麦、大麦、粟和其它谷类,还有葡萄及各种水果.
有人说萨拉森人被他们的教律所禁,不能饮酒,其实不然.他们将酒在火上烧开,一部分酒精被蒸发掉了,其余的液体就变成甜味了,他们饮用这种饮料并不犯禁,而且得到了良心上的安慰.因为酒经此一变,便换了一个名称,虽然事实上还是酒,但他们并不称之为酒.
雅斯迪城和它的制造业该城和起而漫之间所发现的动物
雅斯迪是波斯王国内的一座大城,商业颇为发达.这里出产一种丝和金线交织的布叫作雅斯丁布,商人将它贩运到世界各处.城内居民信奉回教.
凡从这里出游的人,必须经过一个需要骑行八日的平原,沿途只有三个地方招待旅客.所走的道路是在一片种满枣树的大林中,林中有许多猎物,如野驴、鹧鸪、鹌鹑等,喜欢打猎的人在这里可以享受到狩猎的乐趣.野驴为数最多,并且都十分美丽.第八日晚上便可到达另一个王国,叫作起而漫.
起而漫王国(古称卡曼尼亚)它的化石、矿产、制造品和隼离境时遇到的大斜坡
起而漫是波斯东部的一个王国,从前被自己世袭的君主所统治,但自从归入鞑靼人的版图以来,即由他们派遣的总管治理.这个王国的山区中出产一种宝石,我们称之为绿松石,此外还有大量的铜和锑的矿脉.这里所制的一切军用品都十分精良,如马鞍、马勒、踢马刺、剑、弓、箭袋以及这里的人们所使用的各种武器.妇女和青年人善于用丝线及金线从事刺绣,他们用各种不同的颜色与图案,代表飞禽走兽,并配上其它巧妙的设计.这些绣品都被富人用来作帐幔、枕头之类的物品,其精妙程度令人赞赏不已.
在境内多山的地区有一种最好的隼.它们比外国隼小,胸、腹、和尾部为淡红色;它们的飞行速度十分迅速,没有鸟能逃避它们的追击.
离开起而漫之后,沿一个平原前行七日,道路比较平坦,沿途多鹧鸪和其它猎物,景色也十分怡人.路上还时常可遇着市镇、城堡和散布各处的居住地.最后到达一座山下,由此再向前走,有一大斜坡,估计有两日路程.
山坡上果树极多,虽然现在这个地方除跟随畜牲的牧人外,没有居民,但从前是有人住的.在到达坡之前,所经过的地方气候非常寒冷,即使穿衣数重,也难以御寒.
卡曼杜城雷阿巴尔县及某些鸟类、特种牛强盗卡闹那斯人
在这座山的斜坡的末端有一个平原,向南延伸有五日的路程.平原的入口处有座市镇叫卡曼杜.从前这是一座很大的城市,位置十分重要,但经过鞑靼人的数次蹂躏,已失去了往日的景象.邻近还有一座城市叫雷阿巴尔.平原的气候温暖宜人,盛产小麦、米和各种谷物.
在近山的地方出产枣子、石榴、榅桲果和其它各种水果,其中有一种叫亚当的苹果,是我们气候凉爽的欧洲所没有的.大批雉和鸠被这些丰富的小果子所吸引,麋集于此,觅取食物,但是回教徒非常讨厌这些野鸟,从不吃它们的肉.这里还有许多鹧鸪,黑白相间,腿与嘴都是红色,和别的国家的品种不同.
牲畜中也有一些罕见的种类,特别是一种大白牛,因为气候炎热的缘故,牛毛稀薄,皮肤光滑,角短而巨大,肩上长着一个肉瘤,高达两手掌.它们是一种非常漂亮的动物,十分强健,所以被用来运载重物.当装载物品时,它也像骆驼一样,先跪在地上,等货物装好才站起来.我们又看到这个地方的羊和驴一样大,羊尾特别长大,每条约重三十磅,肉质肥美,十分可口.
这个地区有许多村镇,为保护居民抵抗卡闹那斯人,都筑起了又高又厚的土墙环绕全镇.因为卡闹那斯人洗劫他们所到每一个地方,抢夺他们所见的每件东西.为了让读者了解他们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我们只需叙述一件事就够了:有一个叫努哥达(Nugodar)的王公,是大汗窝阔台的哥哥察合台的侄子.当察合台统治土耳其斯坦时,努哥达正好在他的王廷.他当时就野心勃勃地想要自立为王.他听说印度的马拉巴王国当时正受阿斯·伊丁苏丹(As-idinsultan)的统治,没有归入鞑靼人的版图,于是就秘密征集了一万名亡命之徒,告别了他的叔父,隐瞒着自己的计划,取道巴达哈伤,直扑喀什米尔王国.但是因为这段道路极其艰险,所以他损失了很多人马,不过最后终于进入了马拉巴王国,出其不意地袭击了阿斯·伊丁苏丹并夺得了德里城及附近的许多地方,开始了对马拉巴省的统治.他所带去的鞑靼人,皮肤都是淡黄色的,他们和印度的肤色暗褐的妇女结合,生下的混血儿就叫卡闹那斯人,当地的语言就是杂种的意思.这些人一向以行劫为生,在雷阿巴尔及他们所到达的其它地方,为非作歹.
卡闹那斯人从印度学来了一种巫术和咒语,能使白天变成黑夜,几步之外就看不见人了.当他们抢劫时,总是使用这种法术,因此他们靠近时就不会被人察觉.这个地区就是他们经常施法的舞台.因为当各地商人聚集在忽里模子,等候从印度来的商人的时候,由于冬季的长途跋涉,瘦弱的马匹和驴子,必须送往马拉巴平原,利用那里丰美的水草来饲养它们.卡闹那斯人发现这一规律后,就乘机大肆抢劫,如果放牧牲畜的商人没有钱赎身,他们就把他当作自己的奴隶.
马可·波罗自己曾有一回也陷入了这种人为的黑雾中,但最终侥幸脱险,逃入了科萨密城堡.他的许多同伴却都被抓去了,有的被卖,有的甚至被杀.卡闹那斯人有个首领叫科洛巴(Corosar).
忽里模子城(波斯湾的霍尔木兹岛上的霍尔木兹城)和它在商业上的重要性热风
前面已经说过,在向南延伸的平原的南端,经过五天的行程,可见一个大斜坡,长约二十英里,因为有成群的强盗不断袭击抢劫商旅,所以这段路极其危险.这条下坡的路直通另一个景色优美的平原.此平原面积有两天的路程,叫忽里模子平原.在这里渡过一些美丽的河流,便可看见遍地的枣树,林中栖息着鹧鸪、鹦鹉和我们那里所没有的各种鸟雀.最后到达大洋的沿岸.离岸不远有一座岛,岛上有一座城市叫忽里模子.它的港口是印度各地经营香料、药材、宝石、珍珠、金线织物、象牙和其它许多商品的商人云集之所.
他们将这些商品卖给其他商人,由这些人再运销世界各地.所以,该城的商业闻名遐尔.它还管辖着好些市镇与城堡,是起而漫王国的主要城市.该城最高统治者是艾乔马克(Achomak),拥有绝对的权力.同时,他又承认起而漫王是他的君主.当任何外国商人死在他的管辖区域内,他便没收该商人的所有财产,归入自己的宝库.每逢夏季,居民因为城内天气酷热,而且空气非常混浊,所以都不愿逗留在城内,而是陆续搬到海滨或河边,躲进一种用柳枝搭建的水上小屋里避暑.他们造屋的方法如下,先用树桩钉在水里,围成半圆,然后将里面的水弄干,另一面则利用河岸作墙,上面用树叶来遮挡阳光.他们每天上午九时到正午的这段时间在小屋内休憩.因为此时有一股风从内地吹来,炎热非常,可以使人呼吸困难甚至窒息而死.所有在沙漠或平原中被这股风袭击的人,没有一个可以幸免.这里的居民一旦发觉热风将要刮来,就迅速跳入水中,让水一直没到下颚,等到热风过后,才敢跃出水面.
为了证实这股热风的厉害,马可·波罗描述了下面一件事情,当时他正在这个地方.由于忽里模子的统治者不愿再向起而漫王纳贡,所以起而漫王决定在忽里模子国大部分居民出城避暑的季节,侵入该国,强迫他们继续纳贡.他派遣了一千五百名骑兵和五千名步兵,取道雷阿巴尔,想出其不意,进行偷袭.但是军队却被向导所误,未能在夜晚之前,到达目的地.于是,他们只好在距忽里模子不远的小树林宿营.第二天正准备继续前进时,遭到这股热风袭击,全体官兵都窒息而死,没有一个人能逃出来将这个悲惨的消息报告他们的君主.当忽里模子的居民知道这件事后,就去掩埋尸体,以免臭气污染空气,传染疾病.但是,他们发现尸体已被热风烤焦了,四肢轻轻一触就脱落下来,因此只好将尸体就地掘坑埋葬.
忽里模子人所建造的海船十分落后,使商人和其他乘客在航行会遇到很大的危险.这种船的缺陷就在于建造时不能用钉子.因为造船的木料过于坚硬,像陶器一样容易碎裂.当钉钉子时,钉子总是回弹起来使船板裂开.所以船板的两端必须小心地用螺旋钻穿孔,再将大木钉楔入,才能建成船体.然后再用印度出产的一种里面生有像毛一样纤维的坚果皮(椰子),制成绳索,绑住全船.这种绳索的制法是:先将这种坚果的皮浸在水中,使较软的部分腐烂,然后将其中的丝条洗干,制成绳索用来绑船.这种绳索在水中能经久不断.他们的船底也并不涂沥青,只涂一种鱼脂肪制成的油,再用麻絮填塞缝隙.每船只有一根桅杆,一把舵和一个舱.货物装上后就用兽皮盖住,再将运往印度的马匹放在上面.船上没有铁锚,只有一种水底绳索.因此,在恶劣的天气中——这些海的波浪很大——小船常被风刮到岸上,发生触礁沉没的惨事.
此处的居民皮肤是暗褐色的.他们信奉伊斯兰教,在每年十一月播种小麦、稻子和其它谷物,在第二年三月收获,果类也是在二月采摘,只有枣子要等到五月才能成熟.当地居民用枣子和其它原料配制一种美酒,不习惯这种酒的人,一喝就会上吐下泻,但是一旦痊愈后,再喝这种酒便十分有益于他们的身体,能使人日益强壮.
本地居民的食物和我们的也不一样,因为他们如果吃小麦制成的面包和肉类,就会有损于他们的健康.因此他们的主要食品是枣子、咸鱼,如苍那斯鱼、息薄尔鱼和他们的经验中有益健康的其它鱼类.这个国家因为气候过于炎热,能够晒焦每一种植物,所以除沼泽外,其它地方寸草不生.
当本地的贵人死后,他们的妻子在四个星期内必须每天号哭一次.同时,有一种人专以这样的号哭为业,为了获取报酬,他们可以对与自己毫无关系的人抚尸大哭.
我们在说完忽里模子后,暂不提及印度——准备在另一卷中专门描述——转而向北方,来介绍起而漫王国.离开忽里模子以后,如从另一条不同的道路向起而漫王国前进,便可进入一个美丽的平原.这个平原物产丰富,各种食物应有尽有,鸟雀的数目也很多,尤其是鹧鸪更是不可胜数,不过用这里所出产的小麦制成的面包,不习惯的人简直无法下咽,因为当地的水苦涩不堪,所以连面包也带有苦味.在境内很多地方都可以看见温热的水流,这种温水能够治愈皮肤病和各种疾病.这里的枣子和其它水果也很丰富.
起而漫和科贝姆之间的大荒原与苦泉水
离开起而漫之后,再走三天,便到达一个大荒原的边界.这个荒原有七天路程的距离,在它的另一端是科贝姆城.进入荒原的最初三天,路上只能找到少量的水,而且这种水都带有咸味,绿如草色,不能饮用.如果偶有一滴水入口,便会时时作呕;如果吃一粒用这种水熬成的盐,也会产生上述效应.因此,所有从这片荒原过往的商旅都必须自带饮水.而牲畜却只得饮用这些水解渴,但也会立刻泻肚.在这三天的行程中看不见一个居民,整个区域都是干燥的沙丘和荒芜的土地.由于没有饲料,牲畜在这里也无法生存.
第四天,可到达一条淡水河边.不过河床大半都在地下,有些地方由于河流的湍急也会突出地面,在一个很短的距离内可以看见水流,商旅可从这里获取充足的淡水.疲倦的旅客和牲畜都在这里休息,后三天的行路状况与前三天的完全相似,最后终于到达了科贝姆城.
科贝姆城和它的制造业
科贝姆是一个大城市,居民遵守穆罕默德的法律.他们能制造一种光泽华丽,面积很大的铜镜.境内出产大量的锑和锌.从中可提炼一种混合物——此物可用制造一种疗效良好的眼药膏——和斯坡的阿姆(Spldiam).它的制造程序如下.从含有这种混合物的矿脉中开采出粗坯矿石,然后把它放入一个烧红的熔炉中,并在炉上方放一块铁制的格子板.烧红的矿石升腾起来的烟或汽,凝结在格子板上,冷却后变成固体,这就是上述的混合物,同时不能升起的粗渣就留在了炉内,形成了斯坡的阿姆.
从科贝姆到波斯边界的蒂莫全的行程和奇异的树
离开科贝姆,经过一个八日行程的荒原,沿途要受尽缺乏饮用水的痛苦,既没有水果,也找不到树木,即使能发现水,也是苦涩难咽.所以旅客途中所需的水,必须自行携带.至于他们的牲畜只能饮用荒原中所能找到的水.必要时,旅人会将面粉和入水中,用以减少苦味,力求使它稍能入口.
太阳树,基督徒称之为"无果树"
到第八日的晚上,便可到达蒂莫全王国.该王国位于波斯的北部边界,有许多城镇和防备坚固的要塞.这里有一个广阔的大平原,以产一种太阳树而著名,基督徒称它为"干树"或"无果树".它的特征是,树干十分高大,树叶的表面为绿色,背面是白色或浅色.此树结有一种硬壳果和栗子类似,但它的里面并没有果肉.这种树的质地十分坚硬,呈黄色,类似黄杨.在一百英里以内没有其它树木,只在一块方圆十英里的地方发现了一些树木.据当地的居民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曾和德里厄斯(Drrius)激战于此.
境内所有的城镇,生活必需品都十分丰富.并且这里气候温和,不太热也不太冷.人民信奉回教,是一个漂亮的种族,尤其是妇女,据我的看法,是世界上最美丽的.
山中老人和他的宫室、花园
描述完这个国度后,现在来讲山中老人.山中老人所住的地区叫穆列特,在萨拉森人的语言中这是指异教徒的聚居地,他的人民称为穆列黑台特,或异教教义的保持者,和我们用帕达利尼去称呼基督教徒中的某些异教徒一样.关于这个首领的事迹,是马可·波罗从好几个人那里听来的.
山中老人名叫亚洛丁(Aloadin),信奉回教.他在两座高山之间的一个美丽的峡谷中,建造了一座华丽的花园.所有的奇珍异果,鲜花美卉,园内都应有尽有.同时各处还建有大小不一,结构各异的宫室.宫室内装饰着金线刺绣、绘画和各种富丽堂皇的家俱.而且还安装着各种管子,可看见美酒、牛乳、蜜糖和清水在各处流淌.
住在宫室里的都是些文雅美丽的妙龄女郎.她们对于唱歌、演奏、跳舞等艺术无不精通,尤其善于调情和迷惑男人的手段.这些女子浓妆艳抹在花园和亭阁中游戏行乐.服侍她们的女侍都深锁宫中,不准抛头露面.这个首领造此迷魂夺魄的花园的目的是:穆罕默德曾经对服从他的意志的人许诺,准许他进入极乐园,享受人间至乐,在美丽神女的仙境中,尝尽耳目之好和肉体的欢娱.因此山中老人也要自己的追随者相信,他也是一个先知,同穆罕默德一样,对于他所喜欢的人,也有准他进入极乐园的权力.
他为阻止一般人未得许可,擅自进入这个幽雅的区域,特在峡谷的关口建造了一个坚固无比的城堡,入口处是一条秘密的道路.他在朝中又豢养了一批少年,年龄从十二岁至二十岁,都是选自附近山区的居民,这些人受过一些军事训练,并具有勇敢的气质.山中老人每天和他们讨论先知所宣布的极乐园和他自己也具有允许进入这个乐园的权力等问题.在某些时候,老人会用一种麻药把十或二十个青少年麻醉,等他们昏迷后就将他们搬到花园中的各个宫室里去.
老人惯于训练暗杀者
等这些青年人从迷幻的状态中苏醒过来,觉得四周都是曾经描写过的,令人欢喜的景致.每个人都被可爱的少女包围着,既歌且舞,又用最勾魂夺魄的接吻与拥抱爱抚他们;供给他们佳肴美酒,让他们在真正的牛乳和酒的小溪中尽情享乐陶醉.此时他们相信自己的确是在极乐园中,觉得不愿意抛弃这里的欢乐.
等这样生活四五天后,他们再次陷入一种麻醉状态,被送出花园.当他们被带到老人的面前,问他们曾经在何处,他们的回答是:"在极乐园,这是由于大王的恩赐."于是在惊骇异常的全朝廷人的面前,讲述他们曾经眼见的情景.
这个首领便乘机向他们说道:"我们的先知保证,凡拥护他的主人的人都将进入极乐园,你们如果诚心服从我的命令,这种幸福的生活便在等待你们."所有的人都被他的这些话所鼓舞,一旦得到主人的命令,便十分快乐,并勇敢地为他服务,至死不辞.
这个方法的后果是:凡邻国的王公或其他人如果侵犯了这个首领,便会被他的训练有素的暗杀者所杀.这种人只要能够履行他们主人的意志,即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因为他们已把生命看得很轻.因此老人的专制变成了邻近所有国家恐怖的源泉.
老人派了两个代表,一个驻在大马士革的附近,一个住在库尔德斯坦.他们在那里执行他的训练青年刺客的计划.无论怎样有势力的人,一旦与山中老人为敌,都免不了被暗杀的命运.
老人的下场
这个老人的疆土恰好在蒙哥大汗的兄弟旭烈兀的领域内.旭烈兀曾经得到过关于老人凶恶残忍和纵容人民抢劫过路旅客的报告,于是在一二五二年,特意派遣一支军队去围攻老人的城堡.但是由于老人拼死抵抗加上城堡的坚固,整整围了三年,竟丝毫不能得手.最后由于堡内弹尽粮绝,老人才被迫投降.山中老人被俘后,被处死刑,他的城堡被解除了武装,极乐园也被夷为平地.自此以后,便没有山中老人了.
经过一个六天路程的富饶平原和一个八日路程的荒原到达萨普甘城
离开这座城堡后,有一条道路直通一个大平原,然后到达一个山谷纵横的国家,这里青草茂盛、水果丰富,所以旭烈兀的军队能够长期在此驻扎.该国的距离有六天的路程,境内有许多城市和要塞,居民信奉回教.穿过该国又进入一个荒原,荒原长约四、五十英里,没有一点水草.旅客在出发前,必须备足清水,牲畜在经过荒原时,由于缺乏水源,必须迅速行走,以便到达一个有水的地方.
等到第六日晚上,到达一个叫萨普甘的市镇.这里物产丰富,特别是以出产一种世界上最优质的甜瓜而著称.它的保存方法如下,将甜瓜切成盘型薄片,和我们切南瓜一样,然后晒干,大批地送往邻近各国出售.顾客非常欢喜这种甜瓜,因为它们和蜜糖一样甜.这里还有极多的飞禽走兽可供游人猎取.
离开这里后,我们将介绍另外一个宏伟的城市巴拉芝.
巴拉芝城
巴拉芝城在古代非常宏大,后来因为鞑靼人的屡次侵袭,毁灭了它的部分建筑物,使城市受损不小.城中有许多大理石建造的宫殿,现在虽仅存残骸,但宽阔的广场仍旧历历在目.据居民讲,亚历山大大帝曾在这里娶德里厄斯王的女儿为妻.回教在这里很有势力.
东方鞑靼人君主的疆域扩展到了这里,波斯帝国在东北方的边境也到达了此处.
离开巴拉芝,沿着一条道路走十二天,经过一个没有人居住的地带.因为无法无天的抢劫者遍布各地,打家劫舍,所以人们为求平安,都逃到山中防御坚固的地方去了.这里有广大的水草牧场和各种各样的猎物.狮子也生长在这里,它们身躯庞大,为数颇多.但在十二天路程的山地中,食物稀少,旅客必须携带充足的物品,以供自己和畜牲的需要.
塔伊罕城堡盐山和斯卡森王国
走过这十二天路程后,来到一个城堡,叫塔伊罕.因为它位于一个美丽肥沃的国中,所以成为了谷物交易的大市场.塔伊罕南面的山都十分高峻,它们都是由白盐构成的.周围的人们经过三十日的路程,来此取盐,因为此处的盐被视为世界上最清洁的.不过这些白盐极为坚硬,不用铁锄就不能取得.盐的数量极其惊人,足以供世界上一切国家的需要.其它各山出产杏仁和阿月浑子(一种小乔木,其果实可食用或作香料).土人把白盐作为一宗很大的商业.
离开塔伊罕,继续向东北方走三日,进入一个居民甚多,果实、谷物和葡萄丰富的美丽国度.这里的人民是回教徒,残暴奸诈,又淫荡好酒.他们所产的优质甜酒足以鼓励他们沉湎于酒色.他们的头上除盘着一条七八尺的绳子外,不戴其它东西.他们是敏捷的捕猎者,能够猎取许多种野兽.他们的衣服和鞋子都是兽皮所制.所有人都习惯于制革.在三日的路程中,要经过许多城市和城堡,末了到达一个叫斯卡森的王国,该国被一个首领所统治,他的头衔和我们的伯爵相当.他在各山中还拥有其它市镇和武装地带.在斯卡森国中有一条河横穿而过,容积颇大.此处产豪猪,当猎人放猎犬追逐时,它们就卷成一团,极为愤怒,张开刺毛来抵抗猎人和猎犬.
这个国家的人民自有其独特的语言.看守畜牲的牧人住在山中,以洞穴为室.建造这种房室并不是一种困难的工作,因为这里的山都是土质的,而不是由岩石构成的.
离开此地后,再走三天,沿途看不见任何一种建筑物,除水外,也找不到旅客所必需的任何食物,不过却有茂盛的草场可以饲马.所以凡路上所需的一切物品,旅人必须自行携带.到第三日晚上到达巴达哈伤(阿富汗的巴达赫尚省)王国.
巴达哈伤王国和君主所有的宝石妇女所穿的服装
巴达哈伤王国的人民是回教徒,自有其特别的语言.这是一个辽阔的王国,全境约十二日的路程,受世袭君王的统治.他们都是亚历山大大帝和波斯王女儿的后裔.在萨拉森人的语言中他们都保持着朱尔卡南(Zulkaren)的称号,即"亚历山大",这是表示对亚历山大大帝的敬仰.
这个地方出产宝石,用国名命名的巴拉斯红宝石,质美价高.宝石出产在高山峻岭中,但是只从一座名叫锡基南的山里开采.国王下令在此山中开矿,和开采金银一样,只有经过这个矿脉才能开采宝石,除非他特别恩准允许私自开采,否则开掘者都将处以死刑.
国王有时将这些宝石作为礼物,送给过境的外国人,因为他们不能从别人那里买到这种宝石.没有国王的允许,谁也不能私自带这种宝石出境.这些限制的目的是为了使国内的红宝石——他以为自己的荣誉和宝石有关——保持它们的尊贵和高价.因为如果随意由人开采,任何人都可以购买并运出国去,势必造成数量大增,而宝石价值必定下降.国王的宝石有些是作为礼物送给其他君王与王公,有些是作为贡品献给他的君主,有些则作为商品与人交换金银,在这项买卖中此种宝石是可以运出国的.
还有一些山中蕴藏着青金石,这种矿石可以生产天青色的绀青,是世界上最佳的产品.此外银矿和铅矿的产量也极为丰富,国内的气候颇为寒冷.
这里豢养的马匹十分优秀,奔跑如飞,它们的蹄子坚硬异常,不必再钉铁掌.在其它牲畜不能或不敢跑的斜坡,土人就会乘着此种马驰骋往来.据当地人说,不久以前,王国中仍有亚历山大的名马标寒法拉斯(Buapha)的遗种.这种马一生下来额头上就有一种特别标志.但全部马都在君主的一个叔父手中,因为不肯让给他的侄儿,而被处死刑.王叔的寡妻被这种惨杀所激怒,竟将所有马都毁了,因此这种名马就此绝种了.
山中有一种隼叫萨克尔,是一种优秀的猛禽,善于飞翔;还有一种隼叫作兰列,为数甚多.此外还有一个短翼鹰种和鹞.该国的居民都长于猎取禽兽.国内还出产优良的小麦和一种没有籽苞的大麦.他们虽没有橄榄油,却从某些硬壳果和一种叫作胡麻子的东西中榨出油来.这种胡麻子除掉颜色较鲜明外,很像亚麻子,但是它所产的油质量较高,比其它任何油的味道都好.鞑靼人和此地其他居民都用这种油.
这个王国内有许多狭隘的关口和要塞,可以用来抵挡任何外国强敌武装侵入.居民是优良的弓箭手和灵巧的猎人,通常以野兽皮为衣,因为其它衣料比较稀少.冈峦起伏的群山成为无数羚羊的草场,它们四、五百甚至六百为一群,都是野生的,虽然大批地被捉获宰杀,但数目并不见少.
这里的山都非常高,要到达顶峰,就得从早到晚走个不停.群山之间有草木茂盛的广大平原,有岩石裂缝中涌出的最清洁的溪流.这些水流中有鲟鱼和其它多种优质的鱼.山峰上的空气非常清洁卫生,凡住在市镇、平原和山谷的人如患热病或其它炎症都可移居山顶上,住三四天,即可恢复健康.马可·波罗证明,他对于这种清洁空气的效能有过亲身的经验,因为他在这里生病将近一年,有人劝他移住山顶,换一换空气,不久,果然痊愈了.
在上等阶层的妇女中流行一种特别的装束,她们腰以下所穿的衣裙像裤子一样剪裁,依照自己的财力,用八十或六十厄尔(厄尔等于四十五寸)精致的棉布,重重折叠包住自己的臀部.臀部最臃肿的人,就算最漂亮的人.
南方的巴西亚王国居民的容貌与金耳饰
离开巴达哈伤之后,向南方走十日,到达巴西亚王国.这里的居民说一种特殊的语言,十分崇拜偶像.他们的皮肤略带暗色,性情粗暴,擅长巫术和招鬼术,而且还在继续孜孜不倦地研究此道.他们的耳朵上带有镶着珍珠和宝石的金银耳环.该国某些地方的气候非常炎热.居民的食物是肉和米.
东南方的喀什米尔王国擅长巫术的居民和教士阶层
喀什米尔是一个王国,距巴西亚有七日的路程.居民也说一种特别的语言.他们比其它所有的民族更加精通巫术.他们的偶像虽然是天生的又聋又哑,但是他们却能使它说话.他们同样能使白天变成黑夜,并且还能变化出许多其它幻术.他们对偶像崇拜的热情超过了其它民族.这里是偶像崇拜者(佛教徒)的发源地.
这个国家有一条河流直接流入印度洋.
当地人的皮肤暗而不黑,妇女的肤色虽暗,但却十分细腻光滑.他们的食物是肉、米和其它谷物.这里民风淳朴,气候温和.除都城外,国内还有许多市镇和要塞.大片的森林、荒地和山中的险要关隘都足以保证居民防御敌人的入侵.他们的君主不附属于任何强国.
居民中间有一个特殊的阶层,他们在一起共同生活,对于饮食起居和两性关系都有严格的限制,并规定不得享有任何肉欲的快乐,不然,就是亵渎了他们所崇拜的偶像.这种人的寿命十分长,他们自己拥有几个寺院,寺院内的长老享有我们修道院长的权力.人民对这些人都十分敬重.这个国家的本地人从不杀生,也不伤害任何动物,如果他们想吃肉,就必须请住在他们中间的回教徒操刀,从欧洲带来的珊瑚在这里可以卖到高于世界任何地方的价格.
如果我们向同一方向前进,必将介绍到印度,但我认为把印度放到第三卷中描写更为适宜.因此,让我们还是回到巴达哈伤,从这里直接谈到契丹(中国),不过不会像本书开头那样,只介绍途经的各国,现在还将叙述沿途的左右邻国.
服堪王国上山三日到达一高山山顶处火的效力
离开巴达哈伤王国,向东北与东之间的方向前进,经过两岸的许多城堡与居民点——属于这里君主的兄弟.三日行程之后,到达一个叫作服堪的王国.这个地方宽广各有三日路程的距离,居民为回教徒,有一种清晰的语言.人民态度文明,勇敢善战.他们的首领所管辖的土地是巴达哈伤君主的封地.
他们用各种方法捕捉野兽.离开这个国度后,仍向东与东北之间的方向再继续走三日,终于到达一座大山的顶巅,此山高耸入云,完全可以使人相信它的山峰是世界最高的地方.在这里的两个山脉之间可以看见一个大湖,有一条河发源于此,流经一个广阔的平原.平原上有丰富的青草,草质非常优美,既使最瘦的畜牲在这里吃草十日,也一定会变得膘肥体壮.
这个平原有大批的牲畜,特别是绵羊最多,羊体肥大,羊角长达三、四掌,有的甚至长达六掌.牧羊人用这些角制成勺和器皿,用来盛放食物.还用这种羊角替羊织成篱笆,防止狼的侵入,据说这一带到处都是野狼,吞噬了许多野绵羊或山羊.绵羊的角和骨头的数量众多,堆在路旁,可以在积雪的季节引导游客,以免他们迷路.
这个高原名叫帕米尔高原,沿高原走十二日,看不见一个居民,因此出发前必须准备好一切路上所需的食物.此处群山巍峨,看不见任何鸟雀在山顶上盘旋;同时因为高原上空气稀薄的缘故,点起火来,不能产生与低地同样的热力,对于烹煮食物也难以产生同样的效果,这种现象虽然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却是被事实证实了的.
走完十二天路程后,仍须向同一方向再走四十日,经过连绵不断的山峰和沟谷,穿过许多河流与荒地,看不见任何住所或青草,每种食物必须自行携带.这个地方叫作柏罗罗.但在这高耸入云的群山之中,却住着一个桀骜不训和崇拜偶像的野蛮部落,以能够猎取的一切野兽为食,服饰也用兽皮做成.
喀什噶尔城及其居民的商业
终于我们到达一个叫喀什噶尔的地方(即喀什),据说这里从前是一个独立的王国,但现在隶属于大汗的版图.居民信奉回教.这个省十分辽阔,有许多市镇和城堡,喀什噶尔是其中最大的和最重要的.居民的语言是他们所特有的.他们以商业和制造业为生,棉织业尤其发达.他们有美丽的花园、果园、葡萄园,棉花、亚麻和大麻的产量都十分丰富,国中的商人遍布世界各地.实际上,该国的居民是一群污秽而可怜的人,食品粗糙不堪,饮料质量尤其低下,居民除回教徒外,还有一些聂斯托利派的基督教徒,他们按自己的法律生活,并有自己的教堂.全省的面积为五日的路程.
叶尔羌城和圣约翰教堂奇妙的石柱
叶尔羌(今新疆疏勒)即是一个宏伟壮丽的城市,城内有美丽的花园,周围有盛产一切果实的平原.居民一部分为基督教徒,一部分为回教徒,受大汗的一个侄儿的统治.不过大汗与这个侄儿的关系并不好,他们彼此不断地争斗,甚至发展为战争.这个城位于东北方,据说,在这个地方曾经发生过一个奇迹.不久以前,当时统治这里的大汗的亲兄弟察合台亲王改奉了基督教,此事使当地基督教的居民大为兴奋,他们在这个亲王的帮助与保护之下建造了一座纪念圣徒约翰的教堂.
这座教堂的构造是圆形的,屋顶的一切重量都集中在中央的一根石柱上,他们在石柱底下安置一块方石头作为基础.这块石头是经过亲王的允许,从回教徒的一座清真寺中取来的,当时因为回教徒惧怕亲王的势力,不敢加以阻挠.但察合台死后,继位的新主却无意信奉基督教,于是回教徒又恢复了庞大的势力,他们从新主处取得一道命令,令基督教徒将以前取去的石头归还给他们.基督教徒提议愿用重金来赔偿,但遭到拒绝,因为回教徒希望因为石头的移动而使整个教堂倒塌.
陷入困境中的基督教徒除了含着眼泪,毕恭毕敬地祈求显赫的圣约翰的保佑外,已别无它法了.到了他们应交还石头的那一天,奇迹出现了,因圣徒的保佑,石柱竟自行升起,离基石有三掌高,这样易于移动石头.教堂在这种状况中,没有任何一种支持,一直保存到今天.
我们对于这件事已经讲得够多了,现在让我们讲一讲卡尔堪省(今新疆莎车).
卡尔堪省及其居民的腿肿、甲状腺肿大病
离开这里后,即进入卡尔堪省,该省面积约五日路程,居民绝大部分为回教徒,一小部分为聂斯托利派基督教徒,隶属于大汗.此处的物产十分丰富,棉花也很多.
居民是一些熟练的工匠.这里流行着一种腿肿病和甲状腺肿大的疾病,主要是因为他们所饮用的水质不洁净.这个国家再没有其它事件值得考察了.
富庶的和阗城
向东南和东方之间的方向前进,就到达了和阗(今新疆和田),全省的距离为八日的路程.此省是在大汗的版图之内,人民是回教徒.省内有许多城市和要塞,但主要的城市是和阗,省的名称也与城名相同叫和阗.一切人民生活所必需的东西,这里都极为丰富.同时此处还盛产棉花、亚麻、大麻、谷类、酒和其它物品.居民经营农场、葡萄园,并有无数花园,他们以商业和制造业维持生活,但并不是勇敢的战士.我们现在要说及的是贝恩省.
贝恩省及其境内河流中的玉髓、碧玉与结婚的奇俗
贝恩是一个省份,全省面积约为五日路程,位于东与东北之间.它也属于大汗的版图,有许多城市和要塞,其主要的城市也叫作贝恩.省内有一条河流经过,河床中有许多名叫玉髓和碧玉的宝石.居民的一切物品都用它们来换取.棉花也是这里的特产.
这里的居民以商业和制造业为生,他们有一种奇特的风俗,凡结过婚的男人离家外出二十日,他在家的妻子就有改嫁的权利;男子也同样可以到别处另外娶妻安家.前面提到的一切省份,如喀什噶尔、和阗、贝恩以及罗布荒原都在土耳其斯坦的境内.以下将介绍沙昌省.
沙昌省(今新疆且未)居民在鞑靼军队行近时逃往荒原中
沙昌也是土耳其斯坦的一个省份,在东与东北之间.从前是一个物产丰富、繁华热闹的地方,但现在已被鞑靼人弄得满目荒凉了.人民是回教徒,主要的城市也叫沙昌.省内有几条河流,也产玉髓和碧玉,大多运往契丹出售,数量十分巨大,是这里的主要商品.从贝恩到这里,沿途是一大片沙漠,在某些特别地方虽然也有清泉,但大部分水是苦的,不能入口.当鞑靼人的军队经过这里时,居民如与之为敌,他们就抢劫居民的货物;如与之为友,也要宰杀并吃掉他们的牲口.因此居民一听见有军队来,就带着家眷和畜牲,狂奔两日,逃到沙地的荒原中某些有淡水的地方,得以活命.出于同样的理由,他们又将所积的谷类藏在沙地的洞穴中,每月只取出食用的数量,除他们自己外,没有人知道藏谷的地方,因为他们的足迹旋即就被风扫平了.
离开沙昌后,在沙地行走五日.该处的水大半是恶劣的,这里没有值得注意的东西.第五日到达一个大荒原边界的罗布镇(今新疆若羌).
罗布镇相邻的大荒原与经过荒原时所听到的怪声
罗布镇位于东北方,靠近一个大荒原——罗布荒原——的入口处.此镇属于大汗的版图,居民信奉回教.所有要经过罗布荒原的旅客,通常都在此处停留一段时间.一方面可以恢复体力,另一方面可以预备将来行程所需要的物品.他们将食物和商品都装在那些强壮的驴子和骆驼背上.如果这些牲畜在走完这个荒原之前,就已精疲力竭,不能前进的话,商旅就把它们杀而食之.不过这里的人用骆驼的多,用驴子的少,因为骆驼能载重物,而食量又小,比较合算.
人们必须要准备能够支持一个月的食物,因为即使从荒原的最窄处穿过也需要一个月时间.倘若要穿过它的最宽部分,几乎需要一年的时间,而要携带如此多的食物,实在是不可能的.在这三十天的路程中,不是经过沙地,就是经过不毛的山峰.不过在每晚所停留的地方可以找到水,水量虽然不多,但却足够供给一百人和他们所携带的牲口之用.有三、四个停留地的水又苦又咸,但其余二十处的水却都是甜的.这一带没有任何禽兽,因为没有足够的食物可以养活它们.
这个荒原是许多可恶的幽灵的住所.它们戏弄商旅,使他们产生可怕的幻觉,陷入毁灭的深渊.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有些旅人如果在白天睡觉或被其它事情所困,落在后面,而骆驼商队却已经转过山脚,不见了踪迹.那时,他们就会突然听见有人在呼唤自己的名字,并且口音很熟.他们误以为是同伴的呼叫,就会跟着呼声走下去,而这恰恰误入了歧途,迷失了方向,最后只好坐以待毙.如果在晚上,掉队的人会听见大队人畜在道路的这边或那边行进的声音,他们又会认为这是他们同伴的足音,于是向发声地方走去.等到天一破晓,他们才发现自己已经离开了大道,陷入了一个危险的境地.这些幽灵有时在白天幻化成他们同伴的样子,呼唤他们的名字,并尽力引导他们离开正道.据说还有些人在经过这个荒原的时候,看见一支全副武装的军队迎面而来.为了不被抢掠,这些人便夺路而逃,但却困此迷失了方向,不知道往哪边前进,最后悲惨地饿死.据说,这些幽灵,有时会在空中发出乐器的响声、鼓声和刀枪声,使商旅们不得不缩短自己的队伍,采取密集队形前进.商旅们在晚上休息之前必须小心谨慎,要定下一个前进的标志,来指出第二天要走的路,并在每只牲畜的身上挂一个响铃,以便在失散后易于控制.这就是在经过这个荒原时不可避免的麻烦与危险.
戈壁沙漠,马可·波罗称之为大荒原的地方
唐古多省(即西夏王国,即今宁夏、甘肃等地)沙州城(即敦煌)及其风俗与埋葬死者的仪式走完这三十日路程的荒原后,便到达一个叫作沙州的城市.它隶属于大汗的统治,是唐古多省的一部分,人民是偶像崇拜者.他们中有土库曼人,少数是聂斯脱利教派和回教徒.那些偶像崇拜者有自己特殊的语言.这个城市位于东与东北之间.居民不从事商业,而主要从事农耕,此处盛产小麦.
城中有许多寺院,寺中供奉着各种各样的偶像.居民对这些偶像十分虔诚,常常祭以牲畜.当他们的儿子出生时,他们就祈求一个偶像来保佑他.父亲为了敬神,特意在家中养一头羊.一年过后,遇上这个偶像的特别祭日,父亲就带着儿子和羊到神的面前,用羊作为礼物来祭祀偶像.他们将羊肉煮熟,供在神前,并进行长时间的祈祷,其内容主要是祈求神保佑自己的儿子不生病痛.他们认为在这个祈祷时间内,羊肉的气味都会被神吸收去,于是就将残留的物质带回家中,邀请所有的亲友以虔诚的态度,兴高采烈地大吃一顿.最后把骨头收集起来,用精致的器皿保存下来.偶像的祭司们也可分得头、脚、肠、皮和某些部分的肉.
这些偶像崇拜者对于死人也要举行一种特别的埋葬仪式.当一个有身份的人去世,等待安葬的时候,他的亲属就去拜访一些占星家,告诉他们死者出生的年、月、日、时,占星家根据这些资料来观察星宿.等到他们确定了星座或标志,知道了死者出生时的那颗行星位于某个星座后,就立即指明举行葬礼的日期.如果这颗行星那时不是上升的话,他们就要求将尸体停留一个星期或一个星期以上,有时可能要停留半年之久,然后才能安葬.死者亲属为趋吉避凶,不到占星家指定的那个适当的日期,不敢掩埋死者.
因为这个缘故,尸身有时必须长时间停放在家中.为了防止尸体腐烂,他们用一手掌宽(约七、八寸)的木板制成十分坚固的棺材,再在外面涂上厚漆,并撒入大量的香树胶、樟脑和其它药物,最后才把用绸缎包着的尸体放入棺内.在棺材停留的这段时间内,供桌上每天要摆放酒食,时间为一顿饭,为的是让死者能够享受食物的香气.占星家有时会对亲属说,他们观察天象的结果,尸体不宜从大门运出,若不听从,必对家属不利.于是亲属只得将尸体从旁门运出.在很多场合,占星家竟强迫死者亲属穿墙运尸,认为如果不这么办,死者的灵魂会发怒并出来作祟,给家庭带来祸害.
因此当任何不幸的事情降临丧家,或丧家中有人遭遇一桩意外的事,或破败、早夭,占星家必定会说这是由于不在死者出生时的星宿上升之际举行葬礼,所以受到了这样残酷的报复,再不然就归咎于尸体没有从适当地方运出.
埋葬的仪式必须在城外举行,所以死者家属在沿途所经过的某些地方建造了一种只有一根支柱,并用丝绸装饰的小屋,作为临时停柩之地.每到一处他们便将酒肉置于死者棺前,如此下去,直到坟地才作罢.他们认为这样做,能使死者的灵魂得到休息,有力气跟着行进.同时在埋葬前,还有一种仪式,就是他们预备某种树皮制的大批纸片,在上面画上男女、马、骆驼、钱币和衣服等图形,与尸体同埋在一起.他们认为死者在阴间将享有纸上所画的人和一切物品.当这些仪式进行时所有的乐器都十分嘈杂地响个不停.
我们说过这个城市后,将进而谈谈西北方临近荒原边境的其它城市.
哈密及其招待生客的奇异风俗
哈密是唐古多省内的一个县,隶属于大汗,境内有许多市镇和堡垒,主要的城市也叫作哈密.这个地区位于两个荒原之间,就是在上面所描写的大荒原和另一距离仅三日路程的小荒原之间.居民是偶像崇拜者,自有其特殊的语言.当地盛产水果,居民就以此作为维持生活的食品,并同时供给过往的旅客.男子们纵情声色,除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摆弄乐器,唱歌跳舞,读书,写字外,不做其它事情.总之,他们只知寻欢作乐.
每当有生客经过,想在他们的家中住宿时,他们就格外高兴,并且要求自己的妻子、女儿、姊妹和其他女亲属招待客人,对客人的要求百依百顺.自己则离家进城,从城里送回各种各样招待客人的必需品,使客人觉得那些妇女和自己的妻子一样.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希望从生客处得到金钱.当客人留在家中时,男主人总不回来,他们认为将家中的妇女委托给客人,使客人感到像是在和自己的妻子一起享乐,这是出于敬客之道,是一件体面的事.因为客人长途跋涉,历尽艰辛,身心俱疲,需要舒适的享受.他们提供如此殷勤的招待,完全是符合他们的神的意志,既可增加家庭的福利与自己的收入,又能平安地获得荣誉,使自己万事如意,又何乐不为呢?这些妇女也十分漂亮,富于肉感,并且在这件事上完全服从她们丈夫的命令.
当蒙哥汗驻扎在这个地区时,知道了上述的那种不堪的风俗后,就下谕命令哈密的人民抛弃这种可耻的习惯,禁止私自留生客过夜,要求另外预备旅店招待游人.居民听了后十分忧愁,勉强服从了他们主人的命令.大约三年后,他们发现地上不再出产常有的水果,他们的家庭也遭受了许多不幸的事.特别是自从他们的妻子不再接待生客后,家庭的收入已经完全断绝了.于是他们决定派一个代表团到蒙哥汗那里,用全体居民的名义,要求大汗允许他们保持那自遥远的祖先那里传下来的庄严的风俗.大汗听到这个请愿后,回答道:"你们既然这样渴望保持你们自己的羞辱,那就继续卖淫罢."代表们获得这道圣旨回去后,居民都喜不自禁.一直到现在他们仍然保留着他们祖先传下来的这种生活方式.
钦赤塔拉斯城(今新疆吐鲁番)
哈密的邻县是钦赤塔拉斯城,它北邻荒原,全区面积为十六日的路程.这个地区隶属于大汗,有许多城市和要塞.居民分成三个教派.少数居民奉行聂斯托利派的教义,相信基督;第二派为回教徒;第三派为偶像崇拜者.境内有一座高山,山中蕴藏着铁、锌和锑.
当地有一种物质具有火蛇的性质,因为将它织成布匹投入火中,决不会燃烧.我的一个游伴叫库非卡(Curficar),是一个聪明的土库曼人,曾指导过本地矿山工作达三年之久.我从他那里得知制造这种物质的方法.从山中开采的矿石材料是一些纤维,但不像羊毛的纤维,将这种东西晒干后投入一铜臼中捣碎,然后在水中洗去泥沙.这样洗干净的纤维混合在一起,纺成纱,织成布.如果想使这种布白净,就放在火中烧一段时间,拿出来丝毫不受火的灼伤,并且和雪一样洁白.布如果弄污秽后可再投入火中去漂白.关于传说中生活在火中的火蛇的故事,我在东方各处从没有发现丝毫痕迹.据说,大汗用这种材料织成一块桌布送给教皇,作为耶稣基督的圣巾.此物现保存在罗马.
肃州及其运至世界各处的大黄
离开哈密后,向东和东北的方向走十日,经过一个居民稀少也没有什么值得考察的地方,到达一地,名叫肃州(今甘肃酒泉).境内有许多市镇和堡垒,主要的城市也叫肃州,居民大多数是偶像崇拜者,也有一些基督教徒,受大汗的统治.
包含上述三地的大省叫唐古多.
该省境内的山区中盛产最优质的大黄.由各地商人运到世界各处出售.当商人们经过这里时,只能雇用习惯当地水土的牲畜,不敢使用其它牲畜.因为此处山中长着一种有毒植物,牲畜一旦误食,马上会引起脱蹄的悲惨下场.但是当地牲畜懂得这种植物的危险,能够避免误食.肃州的居民以水果和家畜为食,不经营商业,这个地方很适宜养生,当地人的皮肤呈暗褐色.
甘州居民的偶像崇拜特征和结婚风俗
甘州(今甘肃张掖)是唐古多省的省府城市,颇为宏大,城内有管辖全省的政府机关.大多数居民是偶像崇拜者,但也有些基督教徒和回教徒.基督徒在该城中修建了三座宏伟的教堂.偶像崇拜者也按照本省的风俗,建造了许多庙宇,供奉着大量的偶像.其中有些是木雕的,有些是石制的,有些是泥塑的,但这些偶像都装饰得十分富丽并全身都贴了一层金皮.就雕刻本身讲,也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有些偶像魁梧高大,有些却小巧玲珑.其中有的偶像呈侧卧式长十步,小鬼则在后面,像弟子一样恭敬侍立.这些偶像都极受当地居民们的敬仰.偶像崇拜者中间的祭司——按照他们的道德观念——所过的生活比其他人都要高尚,他们不吃肉,不结婚.这里的居民对于不守礼法的通奸并不看成一种严重的罪恶.他们的信条是:通奸如出自女性的意愿则不犯罪;只有出于男人的引诱,才是犯罪.
他们所用的日历,在许多方面与我们的历法颇为相似.按照这种历法的规定,每月逢三、四、五的日期,不许杀生流血,也不吃肉,这和我们在礼拜五、安息日,和各圣徒节日前夕所保持的习惯一样.
普通人可以娶二、三房妻室,有些可能还更多,有些则少些,这全凭自己的财力而定.因为他们不仅得不到女方的嫁妆,而且还必须将牲畜、奴隶和金钱分给自己的妻子.结发妻子在家中享有一种优越的地位,丈夫如果发现某个妻子有对不起自己的行为,或不被自己所喜欢,则可将她休回家去.他们可娶表姊妹为妻,甚至可择岳母为配偶.他们对于其它许多罪恶的行为,都看成是无足轻重的,这种情形,简直与禽兽无异.
马可·波罗和父亲、叔父因故,在这个城市大约逗留了一年.
伊稷那城及家畜鸟雀的种类与其北方的荒原
离开甘州城,向北行十二日,到达一个名叫伊稷那(今内蒙古额济纳旗)的城市,它位于沙漠荒原(戈壁)的入口处,在唐古多省境内.居民是偶像崇拜者,他们有骆驼和各种家畜.这里有一种兰列隼和许多优良的萨克尔隼.果实和家畜可供居民的需要,居民并不经营商业.
商旅到达此城后,必须准备四十天的粮食,因为当他们再向北前行时,必须穿过一个荒原,除了在夏季,山中和某些河谷有少数居民外,平时了无人迹.这个地方有水与松林,常常是野驴和其它野兽出没的地方.
经过这个荒原后,即到达它北部的一座城市,名哈喇和林(今蒙古中部鄂尔浑河中游地带).
哈喇和林城南的拱门遗址
哈喇和林是鞑靼人最早定居之所鞑靼王国的源起之地,哈喇和林城周长约三英里,是鞑靼人在遥远时代最早定居的地方.这个地方没有石头,所以只能用坚固的土垒围绕着作为城墙.在城墙附近有一个规模宏大的堡垒,里面有一座豪华的巨宅,是当地统治者的住所.
现在应该介绍一下这些鞑靼人建国的始末.鞑靼人原先住在与女真为邻的北方,没有固定的住所.也就是说,没有城市和要塞,只有广阔的平原和丰茂的草场,宽阔的河流和充足的水源.他们没有自己的君王,而隶属一个强大的王国,有人告诉我,在鞑靼人的语言中,这个王国的君王叫王罕(Unccan),也就是我们语言中的普勒斯特·约翰(PuesterJohn).鞑靼人每年把自己饲养的牲畜的十分之一进贡给王罕.
但是这个种族的繁衍非常迅速.王罕,也就是普勒斯特·约翰,察觉了他们的实力,心中十分担心他们联合反叛.于是他下令将他们分成许多部落,分散居于国内各个地区,如果他的某个属地发生叛乱,他便从其它部落中每百人抽三、四人去当兵,来镇压叛乱.因此鞑靼人的力量逐渐削弱了.同时,王罕又派遣他们远征其它地区,并委任亲信官吏监督他们,以便顺利执行他的命令.
鞑靼人终于发现了王罕奴役他们的企图,决定团结各部落,组成联盟.同时因为王罕正打算彻底消灭他们,所以他们就决心采取行动,远离自己原来居住的地方,向北迁移,穿过一个广阔的荒原,一直走到遥远的、自我感觉安全的北方.从此以后,他们不再向王罕缴纳任何贡物.
成吉思汗是鞑靼人的第一汗
自从鞑靼人迁居到新的地方后,约在一一八七年,他们选举成吉思汗为自己的君王(马可·波罗在此叙述有误,事实上成吉思汗是在一二○六年称汗的).成吉思汗体格健壮,聪明机智,擅长辞令,更以勇敢而著称,他的统治十分公正谦和.人民不仅把他当作君王,简直视他为自己的主人.他的善良、伟大的品格远播各地,所以所有的鞑靼人无论住在多么偏远的地方,都愿意服从他的命令.成吉思汗看到自己统治着这么多勇敢的人民,便雄心勃勃地想要离开这个蛮荒之地.他命令他的人民准备好弓箭和他们所擅长的其它武器,率领他们攻城掠寨,占领了许多城市和省区.成吉思汗凭借他的公正与德行赢得了广大人民的拥护.他所到之处,人民都十分欢悦,都以得到他的保护和恩惠而感到幸福.
就这样,他夺取了九个省区.那时,每一个市镇和省区或由人民自己管理,或受一个小君王的统治.这些小国间既然没有联合,便自然不能够单独抵抗这样可怕的一支力量.想到这一点,我们对于成吉思汗的成功便用不着惊讶了.他在征服这些地方后,就委派官吏去治理.这些官吏都十分公正,所以居民的生命财产丝毫没有受到损害.
成吉思汗看到自己的事业如此顺利,便决意进一步向外扩张.他怀着这个目的,派遣使者到王罕那里,要求娶他的女儿为妻,因为成吉思汗知道此事一定不会被允诺的.果然当王罕听到这个请求后,勃然大怒,叫道:"成吉思汗是我的奴仆,竟然如此大胆,敢要求娶我的女儿为妻?你们滚罢,回去告诉他,如果他再执迷不悟,我要让他受辱而死."使者得到这个答复后马上离开了王廷,赶回他们主人那里,将王罕命令他们说的话,一字不差地报告了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集合人民进攻王罕
成吉思汗被这个答复激怒了,他马上集合大军,入侵王罕的疆土.在一个叫作天德(今绥远、归化附近)的大平原上安营扎寨,同时派遣使者告诉王罕,叫他准备作战.王罕也同样亲自统率大军进攻天德平原,在离敌营十英里的地方扎下营盘.这个时候,成吉思汗命令自己的占星家和巫师预测,两军在迫在眉睫的战斗中,谁会取胜.于是占星家和巫师采来一根绿色的芦梗,把它从中剖为两半,一半写上他们主人的名字,另一半写上王罕的名字.
然后他们把芦梗放在地上,相隔一定的距离,并对成吉思汗说:当他们念咒时,两片芦梗会因神的力量相互靠拢,一旦碰到一起,写着谁的名字的那半站在上面,胜利就属于谁.
于是,成吉思汗便集合全军来观看这个仪式,当占星家念动他们的经文时,大家看见两片芦梗开始移动并相互接近.最后,写有成吉思汗名字的那半站在了另一半的上面.
成吉思汗与王罕的战争
成吉思汗及鞑靼人的队伍看到这个结果后,都十分兴奋,他们马上向王罕的军队展开了进攻.他们勇不可当,一举便攻破了王罕的战线,全歼了敌军,王罕也被杀死了.成吉思汗占领了王罕的国土,并娶了他的女儿.从这次战役以后,这个战胜者在六年中相继征服了许多王国和城市,后来在围攻一个叫泰津的城堡时,膝部受了箭伤,并且因伤势过重而死去成,遗体葬在阿尔泰山在.
鞑靼人的六个皇帝和葬于阿尔泰山的仪式
成吉思汗驾崩后,窝阔台汗(Cuykaan)继位,第三个继位者是拔都汗拔(BatuyKaan),第四个是贵由汗(AlaconKaan),第五个是蒙哥汗(Mongonkaan),第六个是忽必烈汗.忽必烈汗比以前所有的汗更伟大,更有势力.事实上,既使将前五个汗都加起来,也不如他那样强盛,并且我还要说得夸张些,即使将世界上一切基督徒的皇帝与君主集中起来——并额外加上萨拉森人——也没有这样的势力,或能达到忽必烈那样的功勋.他是世界上一切鞑靼人——黎凡特和波南特的鞑靼人在内——的主人,因为这些人都是他的臣民.
可汗或汗的称号等于我们语言中的皇帝.一切大汗和成吉思汗——他们的第一个主人——死后,都必须葬在一座叫阿尔泰的高山上.无论他们死在什么地方,哪怕相距有一百日的路程,也要把灵柩运往该处,这已经成为皇室一种不可改变的传统惯例.
还有一项惯例,就是在运送灵柩的途中,护送的人要将途中遇到的所有的人杀死作为殉葬者,并对他们说:"离开现世到阴世去服侍你们驾崩的主人吧."他们确信,这样被杀死的人在阴间还会成为大汗的奴仆.他们又把最好的马匹也杀死供主人在阴间享用.当蒙哥汗的尸体运往阿尔泰山时,护送的兵马沿途杀死了将近两千人.
鞑靼人的两轮车子
鞑靼人的游牧生活和处理家务的情况食物和妇女的品德
既然我们已经说到了鞑靼人,不妨更加详细地介绍一下他们的情况.鞑靼人永远不固定地住在一个地方.每当冬天来临的时候,他们就迁移到一个比较温暧的平原上,以便为他们的牲畜找一个水草充足的牧场.一到夏天他们又回到山中凉爽的地方,那里此时水足草丰,同时牲畜又可避免马蝇和其它吸血害虫的侵扰.他们在两三个月里不断地向高处跋涉,寻找新的牧场,因为任何一个地方的水草都不足以饲养这样大群的牲畜.
鞑靼人的小屋是用木竿和毡子搭成的,小屋里圆形,并且可以任意折叠,卷成一捆,当作包裹.当他们迁移时,就把这个包裹放在四轮车上,带着同行.当他们搭建幕屋时,会将出入的门朝向南方.除了四轮车子外,他们还有一种两轮的优质车子,也同样用黑毡子盖着,并且制作得也十分精巧,既使整天下雨,车中的人也不会感到潮湿.鞑靼人的妻子、儿女、日常用具以及所需的食物,都用车子运送.车子由牛和骆驼拖着前进.一切买进卖出的商业都由妇女经营,丈夫和家中所需要的每样东西也都由她们准备.至于男子的时间全都用于打猎放鹰和军事生活方面.他们拥有世界上最好的隼和最优秀的猎犬.
中世纪鞑靼人的移动式木帐篷
鞑靼人完全以肉、乳为食品,一切饮食都来自他们狩猎的动物.他们吃一种像兔子一样的小动物(土拨鼠).这种动物一到夏季,就遍布在草原各处.同时他们还吃其它各种动物的肉,如马肉、骆驼肉,甚至于狗肉,只要是肥壮的,都是他们的佳肴美味.他们喝马乳,并且酿制得非常精细,味道和白酒一样.
鞑靼人的妇女十分重视贞洁,在行为仪态方面,世界上也没有人能够超过她们.她们对丈夫的爱情和义务也是如此.她们不仅仅视不贞为一种可耻的罪恶,并且认为是一种最不名誉的罪恶.同时丈夫对妻子的忠实,也值得赞赏.哪怕他有十个甚至二十个妻子,大家也能和睦地相处,这实在值得我们称羡.粗鄙的言词是从不会听到的,妇女们的注意力全倾注在自己的事业和各种家务事上,如准备家庭所必需的食品、管理仆役、看护小孩等.
鞑靼的男子可以随意娶妻.妻子们花费丈夫的钱财为数十分有限,相反,丈夫从她们的饲养和经营活动中所得到的利益却非常大,因此丈夫对于岳母必须给予一定的报酬.结发妻子具有特别的权力,这是合法的.同时这种权力又扩大到她所生的子女身上.由于妻子的数目没有限制,结果使他们的子女比其他任何民族都要多.父亲死后,儿子可以将父亲遗留下的妻子作为自己的妻子,只有他的生母例外.他们不能娶自己的姊妹为妻,但他们的兄弟死后,可以娶嫂子或弟妇为妻.每一次结婚都要举行盛大的仪式.
鞑靼人的神和他们崇拜的方式与服装
鞑靼人信奉一个品格高尚的神,并遵从此神的教义.他们对他焚香膜拜,并祈求他给予自己以知识与健康.
他们还崇拜一个叫纳蒂盖(Natigay)的神.他的塑像被毡子或其它布匹盖着,供奉在每个家庭中.鞑靼人还替此神塑了一个妻子和几个子女,妻子摆在他的左边,子女则摆在他的前面.他们认为这个神主管地面上的一切事物,保佑他们的孩子,照顾他们的家畜和谷类.他们对这个神十分尊敬,每次进餐时总要先夹一块好肉放在神像的嘴上擦一下,然后挨个擦一擦他的妻子和儿女.他们还在门外洒一些肉汤,用来供奉其他鬼神,在做完这些事后,他们认为神和他的家眷已经享受得差不多了,这才大口的进食不再举行其它仪式.
富裕的鞑靼人所穿的衣服是由金银丝线所织的布匹或用黑貂皮、银鼠皮及其它动物皮制成的,极其豪华奢侈.
鞑靼人的战争习惯、武器和对长官的服从
鞑靼人的武器主要是弓、矢、铁矛,有时也用长枪,但他们从儿时起就用弓矢来作游戏,所以弓矢是他们最熟练的武器.他们所穿的甲胄是用硝制过的水牛皮和其它兽皮制成的,极其坚硬.他们打起仗来,十分勇敢,从不看重自己的生命,遇到任何危险都不愿后退.他们的性情十分凶残.
鞑靼人能够忍受各种各样的困苦.必要时,他们能以马乳维持一个月的生活,或者以他们所能捉到的其它野兽充饥.他们的马只用草来饲养,从不用大麦或其它谷类.男子要接受在马背上两天两夜不下来的训练,当马吃草时,就睡在马背上.世上没有一个民族在困苦中能够表现出他们那样的刚毅,在匮乏中表现出那样的坚忍.鞑靼人对于长官的命令绝对服从,而维持生活又只需少量的费用.正是因为他们具有士兵所必需的一切优点,所以能够征服整个世界.
当鞑靼人的一个大首领远征时,他自己总是充作骑兵的前导.军队的组织状况是,元帅任命十夫长、百夫长、千夫长和万夫长.十夫长听命于百夫长,百夫长听命于千夫长,千夫长听命于万夫长.
因此每个军官只要领导十人或十个集团的人.每一百人的队伍称为一谋克(Fue),每十个谋克组成一猛安(Toman).当队伍前进时,有两百人的一支队伍作为前卫,先行两日,两侧和前后也都有卫队,以避免受到敌人的突然袭击.
鞑靼人远距离行军时,从不携带扎营和烹煮的器具,前面已经说过,他们可以大半月只靠马乳维持生活,他们带着一种毡制的小帐篷,用来避风遮雨.当情况紧急,急需要派探子时,他们能够马不停蹄地奔驰十日,既不生火,也不进餐,只用马血维持生命.必要时每人割破自己战马的一根血管吮吸马的血.
鞑靼人又将乳品弄干,制成糊状,作为食物.它的制法如下:先将乳煮开,把浮在上面的乳脂部分取出,放在另一个器皿中做乳油.因为此物如果留在乳中,乳液就不会凝成固体.然后再将取出乳油的乳酪晒干备用.行军时,每人带十磅在身边,每天早晨将半磅干乳放入一个皮袋中,加上适量的水,他们骑在马上,皮袋受到剧烈的震动,使其中的干乳变成一种薄粥.他们就用这个作为自己的食物.
当这些鞑靼人打仗时,从不与敌人绞在一起.他们只是围着敌人,首先从一边发箭,然后从另一边射箭.他们有时也佯装逃跑,引诱敌人追击,然后又从背后发箭,射杀对方的人马,就像正面交战一样.在这种战术中,敌人开始以为获胜,实际上最后一定失败,因为鞑靼人诱敌深入后,又回转来重新作战,击败敌人的残余部队.因此无论对方怎样努力作战,最终都会成为鞑靼人的俘虏.鞑靼人的战马转向的速度十分迅速,吆喝一声,战马可以立即转向任何方向.他们凭借这项优势获得了许多胜利.
不过这里所说的一切,是指鞑靼人原来的样子,现在他们已经退化不少了.住在契丹的鞑靼人已经抛弃了自己的习惯,适应了那些偶像崇拜者的风俗,而住在黎凡特各省的人已经被萨拉森人同化了.
法律的条规和各家死亡儿女间的象征婚礼
鞑靼人的司法制度大致如下:一个人犯了盗窃罪而不应处死时,就要受到一定数目的杖责,如七下、十七下、二十七下、三十七下、四十七下或一百零七下,根据所偷物品的价值和盗窃的情节而定.有许多人死于这种惩罚之下.如果偷了一匹马或其它应处死刑的物品时,盗窃犯就会被判死罪,刽子手用剑将他斩成两段.不过如果盗贼对于所窃的物品能够支付九倍于价值的赔偿时,便可以免去一切刑罚.鞑靼人的每个首领或其他人一般都拥有许多牲畜,如牝马、骆驼,公牛或母牛.每头牲口身上都有业主的标记,所以可以放任它们自由地在平原或任何地方吃草,而不用牧人看管.如果某一业主与另一业主的畜群混在了一起,可以查明标志,然后物归原主.至于绵羊和山羊都是有人看管的.鞑靼人的畜牲无论哪一种都十分高大肥壮,并且非常美丽.
当某个鞑靼人有一个儿子,而另一家有个女儿时,虽然儿女们可能都已死去多时,但他们的家长仍可以替他们订立婚约.同时在纸片上画一些侍从、马和其它动物以及各种衣服、金钱、日用器具.家长们将这些纸连同正式订下的婚约付之一炬,以便送到阴间供自己的儿女享用,并让他们彼此正式结成夫妇.双方的家长在举行过这个仪式后,也就视为亲戚,和儿女们在世上真正结婚一样.
我们虽然没有提到鞑靼人的主人——大汗的光辉灿烂的事业与功绩,但是对于他们的风俗习惯已经讲了很多.现在我们要回到我们原来的话题上,即回到那广阔的平原上去,讲述一段鞑靼人的历史.
巴兰平原及其居民的风俗大汗与当地所产的隼
离开哈喇和林和前面所说的鞑靼人的皇家陵地阿尔泰山后,我们继续向北前进,穿过一个四十日路程的平原.这里所住的部落叫作墨斯克力蒲特(Mescript),是一个野蛮的人种,他们以兽肉为食,最大的家畜是鹿类,他们利用这些鹿来拖拉旅行车.他们还以往来于各地湖沼上的鸟雀为食.每当鸟雀换毛或夏季飞到水滨羽毛脱落,不能飞行时,就很容易被当地人捉获.这个平原北邻大洋(指北冰洋),人民的风俗习惯和曾经介绍过的鞑靼人相似.他们隶属于大汗.当地既不产谷物,也没有酒.他们在夏季靠打猎来获取猎物,但是由于冬季此处的气候十分寒冷,所以鸟雀都不能在此停留.前面已经讲过,走四十天就能到达大洋.大洋近岸处有一座山,和邻近的平原一样,是兀鹰和猎鹰的栖息地.这里既没有人烟,也没有牲畜,只有一种叫作巴格拉克的鸟,是隼的食物.这里的隼和鹧鸪的个头一样大,尾巴像燕子,爪子像鹦鹉,飞行速度十分迅速.当大汗想要得到猎鹰的幼崽时,就派人来这里捕捉.离海岸不远的一个岛上还栖息着大批的白隼,想要多少便有多少.人们不要以为欧洲送给鞑靼人的白隼能够到达大汗的宫廷.只有某些鞑靼人或黎凡特——与科曼尼亚人和亚美尼亚人的国家为邻——的君主才能得到这种白隼.上述小岛坐落在北方,如果你有幸站在岛上,就能看见北斗星就在你的头上,并有一部分可能已经转到南方去了.我们介绍完大洋邻近的地区后将继续描述大汗都城附近的各省,并回到曾经说过的甘州去.
接近甘州的西凉王国(甘肃武威地区)辛犹省和它的风俗美丽的妇女
离开甘州,向东方走五天——旅客在途中常被夜间幽灵的声音所惊扰——到达一个王国,叫作西凉国,隶属大汗,在唐古多省境内.这个王国内有几个诸侯的领地,居民大多数是偶像崇拜者,其中也有一些聂斯脱利派教徒和回教徒.
西凉是王国内许多城市和要塞中最大的一个,从这里向东南方前进,可以到达契丹.途中会经过一座叫辛犹的城市,属于辛犹省.省内有许多市镇和城堡同样属于唐古多省,在大汗的统治之下.这个省区的居民大多都是偶像崇拜者,不过也有一些回教徒和基督徒.这里有一种野兽,大小可与大象相比.它们的颜色黑白相间,十分美丽,除掉肩上的毛高达三手掌之外,全身其余的毛都十分光洁,向下垂着,它们的毛是白色的,比丝更加柔软细密.马可·波罗被好奇心所驱使,曾带了一些这种毛回威尼斯,亲眼看见的人都觉得所说不假.这些野兽有许多已经变成了家畜.它们和普通母牛交配生下的小牛犊,十分珍贵.它们耐劳的程度比其它任何一种牛都要高.这种新品种力大无比,比普通牛能驮更重的东西,能做两倍的工作.这里还出产最优质、最值钱的麝香.产出这种香的是一种叫瞪羚(Gazelle)的野生动物.它的毛皮和一种较大的鹿相似,它的尾巴和脚与羚羊相似,但头上却没有角.它有四枚突出的牙齿,长约三寸,上下牙床各生两个,细长洁白宛如象牙.就整体讲,这是一种美丽的动物.人们取得麝香的方法如下:每当月圆之夜,这种瞪羚的肚脐处有一袋凝固的血,专门猎取此物的人,利用月光,割下这个皮囊,晒干.这种麝香可以发出很大的香气.他们还捕捉大批的瞪羚.瞪羚的肉也颇为可口.马可·波罗曾将干瞪羚的头和脚带回威尼斯.
当地的居民从事商业和制造业,并出产谷物,十分富裕.王国的面积为二十五天的路程.省内有一种雉,个头比我们的雉大两倍,比孔雀略小些,它的尾翎长约八手掌.同时还有一种雉,它们的体积和形态与我们的一样.其它鸟雀的种类也很多,有的羽毛美丽异常.
居民是偶像崇拜者,他们大多身体肥胖、短小,头发乌黑,几乎不长胡子,即使有也为数不多.上层的妇女也同样毛发稀少.她们面目清秀,体形娇好.男子大多贪恋女色,按照他们的法律和风俗,只要有维持生活的能力,男子可以任意娶妻.某个青年女子即使出身贫寒,只要美丽动人,富人就会娶她为妻,并且为了能娶得上她,会向她的父母和亲属送上价值不菲的礼物.美丽是他们唯一注重的特质.我们现在将离开这个地区,进而谈到位于东方的另一个王国.
宁夏王国卡拉沙城及其人民的生活方式与所制的驼毛布
离开西凉王国,向东走八日,到达一个地方,名叫宁夏王国,仍属于唐古多省,受大汗的统治.这个区域中有许多城市和城堡,主要的城市叫作卡拉沙(今宁夏银川).居民大都是偶像崇拜者,但聂斯托利派的基督教教徒也有三个教堂.居民用骆驼毛和白羊毛制成一种美丽的驼毛布,是世界上最好的产品.这里还有一种美丽的白色骆驼绒,是居民用白骆驼的毛来织造的.商人大量地购买这些布匹,运销许多国家,特别是销往契丹.
离开这个王国后,我们将说一说东方另一区域,并且将从这里到达王罕的领土.
王罕族的王公统治的天德省
隶属于王罕领土之内的天德省是一个东部的省份,省内有许多城市和城堡,受大汗的统治.自从第一个鞑靼人皇帝成吉思汗征服这个国家以来,这个家族的一切君王就长期成为了鞑靼人的附庸.省区的首府也叫天德.大部分居民是基督教徒.由该国君王领导这个国家,是大汗的封土.这已不是王罕原来的全部疆土了,而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大汗对待他们和对皇家其他王公一样,常把公主和皇帝的其他女子嫁给他们.
这个省出产大量的优质的石头,可制成天青色的颜料.这里用骆驼毛织造布匹.人民以商业、农业和手工业维护生活.居民中有偶像崇拜者、回教徒和基督徒,省里的统治权操在基督徒的手中.又有一种人称为阿儿浑(Argon),是偶像崇拜者和回教徒结合生下的一种混血儿.这个国家的人民比起我前面所介绍的其它国家的国民,肤色光洁、体态优美、教育也较为良好.他们都是机智的商人.天德省是王罕的朝廷所在地,他们统治着本省和相邻各国的鞑靼人,并且世代一脉相传,现今在位的王叫阔里吉思(Gcorge),是王罕的第四代传人,被视为这个家族的领袖.他们在两个地方行使统治权.
这些地方在我们的世界中被称为哥革(Gog)和美哥格(Magog).但土人则称为翁格(Ung)和蒙古尔(Mongul),每个地方都有一种不同的人居住着.住翁格的是哥革人,住在蒙古尔的是鞑靼人.
在这个省区中骑行七日,向东方的契丹国走去,要经过许多偶像崇拜者、回教徒和聂斯托利派的基督教徒所居住的市镇.他们以商业和制造业维持生活,织造嵌有精细金线并饰以珍珠的布匹以及各种样式与颜色的绸缎,这和欧洲的织法大体相当.同时还出产各种羊毛织物.
这些人民都受大汗的统治.有一个叫作新第州(今内蒙古丰镇)的市镇以制造武器和军队所需的各种物品著名.本省多山的部分有一个地方名伊定府,那里有一座丰富的银矿,出产大量的白银.省内的禽兽也很多.
张加诺城及各种鹤奉大汗的命令豢养的鹧鸪和鹌鹑
离开上述的城市和省区后,走上三天,就到达一个城市叫张加诺(今白城子),意思是指白色的池塘.大汗在此地建有一座大行宫,经常巡游于此.这里小湖与河流环绕,是鹧鸪集结之所.此处还有一块美丽的平原,有大量的鹤、雉、鹧鸪和其它鸟雀栖息其间.这里的猎物非常丰富,大汗用白隼和鹰去围猎,并从中获得很大的乐趣.
这里的鹤共有五种:第一种鹤的羽毛是纯黑色,和炭一样,两翅较长;第二种鹤的双翅比第一种要长,羽毛呈白色,翅膀的羽毛上尽是花点,像孔雀一样,不过是金黄色的,头颈红黑相间,十分谐调;第三种鹤与普通的大小相当;第四种是小鹤,羽毛上红色和天青色的条纹相互交错,十分可爱;第五种鹤为灰色,头上有红黑两色,个头较大.
在这个城市附近有一条峡谷,是大批鹧鸪和鹌鹑的栖息之地.大汗特意下令每年在河流的两岸种植粟和其它谷物,并且严禁收取,借此供养鸟类,使它们不致于缺乏食物.在这里大汗又安排了许多看守,看管各种猎物,使它们免受毁灭或偷窃之灾,同时让看守在冬季撒布粟子给鸟雀吃.这些鸟雀也已习惯了这样的饲养,当谷物撒在地上,哨子响后,它们便从四面八方飞来取食.大汗又下令造些小屋作为这些鸟雀夜间栖息之所.因为有如此精心的饲养,所以大汗每次游历,都能充分享受到禽鸟之乐.甚至在冬天,因为天气寒冷,大汗不到这里,也会用骆驼把鸟雀运送到他所居住的王宫去.我们离开这里后,向东北方走三天,就到达了另一个地方.
大汗在上都的豪华宫殿和大殿上的礼仪
离开上述的城市后,向东北方走三天,就到达了上都.上都是忽必烈大汗所建造的都城,他还用大理石和各种美丽的石头建造了一座宫殿.该宫设计精巧,装饰豪华,整个建筑令人叹为观止.
该宫殿的所有殿堂和房间里都镀了金,装饰得富丽堂皇.宫殿一面朝城内,一面朝城墙,四面都有围墙环绕,包围了一块整整有十六英里的广场.除从皇宫外,别无其它路径可以进入该广场.这个广场是大汗的御花园,里面有肥沃美丽的草场,并有许多小溪流经其间.鹿和山羊都在这里放牧,它们是鹰与其它用来狩猎的猛禽的食物,这些动物也栖息在这个御花园中.除鹰外,其它各种鸟雀不下二百余种.只要居住在上都,大汗每星期都要来此巡游一番.
鞑靼人的上都
当大汗骑马驰骋在这片草地上的时候,他常命令侍卫带上一头或数头小豹同行.当大汗高兴时,就会放出这些小豹,这些小豹则马上就会扑向牝鹿、山羊或黄鹿.而大汗却将小豹猎取的动物送去喂鹰,仅借小豹的猎兽取乐而已.
御花园的中央有一片美丽的小树林,大汗在林中修建了一个小亭,亭内有数根美丽的装饰着黄金的圆柱.每根圆柱上都盘着一条龙,这些龙,头向上承接着亭子的飞檐,龙爪向左右张开,龙尾向下垂着,龙的全身也涂着金漆.亭顶和其它部位一样,是用竹子做的,油漆得很好,可以防潮.这个亭子所用的每根竹子的周长约有三手掌,长约有十寻(古代长度单位,一寻约为八尺),劈成两半,除去节头,便成了水槽.它们一正一反铺成了顶.同时为了防止大风刮翻屋顶,每片竹子的两端都绑在亭子的檩条上.亭子的每一方和天幕一样有二百条以上的坚固的丝绳系着,否则由于建筑材料较轻,可能会被大风将整个亭子吹倒.该亭的全部设计美妙精巧,一切部分都可以拆开、移动并且重新组装.因为这里气候温和,有利于健康,所以大汗常选择这里作为休息游戏之所.在每年的六、七、八这三个月中巡幸于此,并在每年的阴历八月二十日离开这里,到一个固定的地方举行祭典.
大家必须知道,大汗豢养了上万匹牝马,它们色白如雪.只有成吉思汗的直系亲属才有权利饮用这种马的乳汁.此外还有一个叫霍里阿德的家族,因为他们为大汗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经大汗的特许,也有权饮用这种马乳.别的人谁也不得染指该物.
皇家对这些马匹真是爱护备至,谁也不能对它们有任何侵犯.当它们在草场或树林中吃草时,没有人敢走近它们,妨碍它们的行动.大汗所供养的占星家都精通巫术,他们宣称,大汗必须在每年阴历八月二十八日将这种马乳洒在风中,以祭奉他们所崇拜的神灵和偶像.在这种时候,占星家们——也可以称为术士——会在一种奇异的状态中表演自己的法术.例如阴云密布,将下雨时,他们就登上大汗所住的宫殿的屋顶,用法术驱散乌云,使天气平静下来.此时四周雷鸣电闪,风雨大作,而皇宫上却滴雨全无.这种术士叫作特贝思(Tebeth)和克斯密(Kesmiv),这原是两个崇拜偶像的民族的名称.占星家们向普通百姓宣扬说,他们的法术是由偶像的帮助而实现的.这些占星家形态龌龊,粗鄙无礼,他们自己从不敬重自己,别人也看不起他们.他们经常不洗脸,不梳头,生活在污秽之中.
这些占星家除了像禽兽一样的生活外,还有一种十分可怕的行为,即吃人肉.每当有罪犯被处死后,他们就把尸体抬回去用火烤后食用.不过,自然死亡的人他们是不吃的.
这些占星家除了被称为偶像术士外,他们还被叫作巴克西(Bacsi)(元初崇尚释教,尊吐蕃僧巴克西为国师,后来巴克西就成为佛教红宗的代称),这里所指的是他们的教派.他们表演的神话般的法术十分精妙,可以说是随心所欲无所不能.有一件事,我虽然觉得不可信,但还是记录了下来.有一次大汗坐在大殿上——本书下面一卷将详细描写——用膳的时候,放在殿中央的餐桌升起了八腕尺(一腕尺约十八英寸)高,在距离不远的一个碗橱内放着全套餐具.现在通过术士的法术,不用动手,全部的酒瓶、乳瓶和其它饮料壶里的液体会自动倒入杯中,然后杯子在空中飞行十米到达大汗的手中.当大汗喝完后,杯子又自动地回到原处.这种法术是在大汗邀请来的参观者面前表演的.
每当巴克西教派祭祀偶像的节日临近时,他们就到大汗的宫廷中禀奏说:"陛下知道,我们的神如不享受祭典,必将震怒,使我们没有好收成,使我们的谷物生虫,牲畜发瘟,并降下其它瘟疫.因此,请求陛下赐给我们一些黑头羊和香料,以便举行庄严的祭典."
下一页 尾页 共4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