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羊皮卷》全集

_8 奥格·曼狄诺(美)
能自由自觉地选择职业,这是人比其他生物远为优越的地方;但是,这同时也是可能毁灭人的一生,破坏他的一切计划,并使他陷于不幸的行为。因此,认真地考虑这种选择,无疑是开始走上生活道路而又不愿拿自己的前途和命运去碰运气的青年的首要责任。
廉·丹佛在《向你挑战》一书中写道:“每个人来到世间,都是有着神圣的使命和职责的。这个使命和职责究竟是什么?这必须由他自己去寻找、去决定。”也就是说,每个人内心里都应该有一个目标,这个目标至少在他本人看来是伟大的。这个目标,就是我们心中的一盏明灯。有了这盏明灯,我们就有了一个可靠的精神支柱,在岁月的黑暗与迷雾中,你就有了选择正确道路的根据,而不至于徘徊不前,茫然不知所措,甚至迷失方向。如果没有目标或者说目标不明确,那么,人生就像一条燃着的湿绳,烟雾缭绕,没有亮光。
在确定目标时,也许,我们的理性会陷入迷误,幻想油然而生,我们的感情激动起来,我们的眼前浮想联翩,我们狂热地追求我们以为是上帝给我们指出的目标;但是,这种理性受到蒙蔽后所选择的东西很快就使我们厌恶,于是我们的整个存在也就毁灭了。
因此,我们应当认真考虑:所选择的职业是不是真正使我们受到鼓舞?我们的内心是不是同意?我们受到的鼓舞是不是一种理性的迷误?我们认为是上帝的召唤的东西是不是一种自欺?但是,不找出鼓舞的来源本身,我们怎么能认清这些呢?→文·冇·人·冇·书·冇·屋←
在求职择业的时候,进行比较长远的考虑也是非常必要的。对现在的你来说,10年后是个遥远的未来。但是,何不试着预测一下10年后的你会如何呢?10年后你会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是否幸福、满足呢?一旦考虑到这些长期性的问题,就必须列出一串对你而具有魅力的职业清单。接着,还要把几项主要因素考虑进去,然后了解这些职业的生活形态,有什么样的特征。例如,会不会像海洋生物学者和考古学者一般,就业机会很少?有无地理上的限制?地质学者为了要找寻新的矿床,必须长期离开家庭,那样的条件和你理想中的家庭生活协调吗?如果你没有特别感兴趣的职业领域,在选择工作机会时,最好考虑不受地区限制的职业。那样子,即使搬到别的地方,学到的技艺还是伴随着你。大多数的医生都体验到移民到外国是很困难的事,因为医生的教育有很严格的规定,并且几乎所有的其他国家都不相同。
奥格·曼狄诺在谈到如何选择职业时,为青年人提出如下建议:
① 要考虑工作本身的性质,它对个人、对社会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例如,你千万不能做强盗或土匪;千万不要选择对你的同胞构成伤害的职业或工作。当然,你可以生产枪炮,因为它们除用来杀人外,还有其他用途。但是,作为一个销售饮料的商人,千万不要销售假冒伪劣产品。
② 对两种职业进行选择时,要看哪一个更有利于你的身体健康,更符合自身的条件。
③ 把你在以前某一领域中所获得的资源或经验带到一个新的领域,你和别人拥有均等的机会,这样做也是合理的。那些敢于把自己作为一个新天地的开拓者的人,往往会成为该领域的创始人。
④ 假如你知道自己在某一领域有特别的才华,那么,就选择它作为自己的职业。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不过,这也没关系,实践会告诉你的。
⑤ 就目前来看,任何工作或职业,对你来说,似乎都不会有什么广阔的发展前途。不要为此感到难过。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会得到正常的提升。我们当然应该及早选择一种最适合自己的职业,但也不能过于急躁,仓促从事。
⑥ 不要从事任何政府部门或国家法律所不允许从事的职业和工作。因为,对每一个公民来说,在他所生活的社区,他都必须讲究公共道德,遵守社会规范,享有宗教信仰自由。
当然,不管怎么说,任何建议都带有建议者的思想倾向。职业的选择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但是,它又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前面,我们曾经把职业的选择称之为人生的紧要关头。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要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做出了错误的选择,你就可能稀里糊涂地过一辈子。接下来的每一步,都会使得你更像一个失败者。
把目标化成每天要完成的任务
拿破仑·希尔曾经说过:“为了目标的顺利实现,最好能够把目标化成每天要完成的任务。”把目标化成每天要完成的任务的好处在于:你每天的努力比起整个过程要容易得多。当希尔想写一本书时,光是300页原稿堆在桌上的情形就让人感到害怕。但当他制定一个每天写10~15页的计划后,任务就做得合情合理了。当整个项目是如此之庞大以至于吓坏你时,要赶快把注意力转向易于处理的日常事物。
一天做一点绝不像整个过程那么恐怖。但也要小心谨慎。正因为把计划分割成细小的、易于消化的部分,所以不要轻率地对待每天的任务,致使自己变得松懈。写一本书时,可以设想得到:很容易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直到后来不得不每天写50页以免超过最后期限。
关键是你一定要把每个目标都写下来。把你的梦想放在脑袋里是没用的。把目标写在纸上能使目标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努力。你的目标所包含的第一部分应当是时间分配。你预计要用多长时间才达到目标——短期、中期或长期?把你的目标列在纸上,包含预期时间,把你的思考集中于达成目标所需的任务,而非去想目标是多么难以达到。你也可以把你的预期目标绘成一幅画,只要你把你的文字目标和时间表也贴在它的旁边。
接着把短期、中期或长期的时间分配再细分为每人需要的时间,由此制定一个时间表。如果每天要做得太多而且不合理,你就必须使总的时间安排长一些。没办法在所标明的时间内完成目标时,你也可以多加一些时间。但要记着,每次无法完成任务都会带来失望,下一次就会变得更难。
从一开始,每天所取得的成就必须被看成是总体目标的一部分。无论你在做什么,你总是为某一理由而做。这就是为何你在第一步写下目标的原因。你的努力应当产生这样一种激情:它就是你在开始投入目标时所感受到的那种激情。
注意,你想得到的结果可能太耗时间和精力,以至于每天都无法完成。每天所产生的结果应当和更长的时间分配相统一。在作计划时,你要加进一种检测你进展情况的方法。
要心无旁骛、竭尽全力
耶稣说:“一个人不可能同时骑两匹马,也不可能同时拉两把弓;一个仆人不可能同时服侍两个主人,否则他将会荣耀其中一个,而得罪另外一个。”
骑着一匹马行动是可能的,你可以去到某些地方,骑着两匹马行动是不可能的,它们的力量会互相抵消,你就什么地方也到不了。这就是你的焦虑——你什么地方也到不了。在内心深处,这就是你的痛苦:生命一直从你的手中流失,时间变得越来越少,死亡正在逼近,而你却什么地方都没有去成。它就好像你变成一潭死水,只是变得越来越干。既没有目标,也没有满足。它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你一直试着在做那个不可能的。
一个人确定的目标要专一,而不能经常变换不定。
确立目标之前需要作深入细致的思考,要权衡各种利弊,考虑各种内外因素,从众多可供选择的目标中确立一个。
克莱门特·斯通说:“一个人在某一个时期或一生中一般只能确立一个主要目标,目标过多会使人无所适从,应接不暇,忙于应付。”
有些人做的事情很多,结果没有一样做的精。有一位房产商人,居然记不清自己手头到底有多少宗交易。他先是做一座建筑物的生意,接着增加到两座,后来信用更大了,终于扩展到别的业务。他回忆说:“刺激得很,我在试验自己的极限。”
有一天,银行来了通知,说他扩张过度,冒了太大风险,并停止给他信贷。这位奇才于是失败了。
起初他怨天尤人,埋怨银行,埋怨经济环境,埋怨职员。最后他说:“我明白我没有量力而为——欲速不达。”
答案是重定目标,找出他最拿手的生意——发展地产。他熬了好几年,终于又慢慢振作了起来。如今,他又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做事也更有分寸了。
克莱门特·斯通认为,生活中有一些人之所以没有什么成就,原因之一就是经常确立目标,经常变换目标,所谓“常立志”者就是这样一种人。
伊格诺蒂乌斯·劳拉有一句名言:“一次做好一件事情的人比同时涉猎多个领域的人要好得多。”在太多的领域内都付出努力,我们就难免会分散精力,阻碍进步,最终一无所成。18世纪早期就读于牛津大学的圣·里奥纳多在一次给校友福韦尔·柏克斯顿爵士的信中谈到他的学习方法,并解释自己成功的秘密。他说:“开始学法律时,我决心吸收每一点获取的知识,并使之同化为自己的一部分。在一件事没有充分了解清楚之前,我绝不会开始学习另一件事情。我的许多竞争对手在一天内读的东西我得花一星期时间才能读完。而1年后,这些东西,我依然记忆犹新,但是他们,却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了。”
那些对奋斗目标用心不专、左右摇摆的人,对琐碎的工作总是寻找遁辞,懈怠逃避,他们注定是要失败的。如果我们把所从事的工作当作不可回避的事情来看待,我们就会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迅速地将它完成。瑞典的查尔斯九世还在他年轻的时候,就对意志的力量抱有坚定的信念。每每遇到什么难办的事情,他总是摸着小儿子的头,大声说:“应该让他去做,应该让他去做。”和其他习惯的形成一样,随着时间的流逝,勤勉用功的习惯也很容易养成。因此,即使是一个才华一般的人,只要他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全身心地投入和不屈不挠地从事某一项工作,他也会取得巨大的成就。福韦尔·柏克斯顿认为,成功来自一般的工作方法和特别的勤奋用功,他坚信《圣经》的训诫:“无论你做什么,你都要竭尽全力!”他把自己一生的成就归功于“在一定时期不遗余力地做一件事”这一信条的实践。
在自己的生活范围内完成自己的职责
《圣经》上说:“每个人都有自己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
的确,职责贯穿于每一个人的一生。从我们来到人世间一直到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对上司的职责和义务,对下级的职责和义务以及对同事的职责和义务。凡是有人生存和活动的地方,都有我们人类应尽的职责,职责和义务与人们的生活是不可分离的。我们每一个人,不论尊卑贵贱,男女老少,都只是一名普通的服务员,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他人的幸福,我们应该利用上天赋予我们的一切手段和能力来履行自己的职责。
持久而良好的职责观念是每个人应具备的最起码的品德,也是一个人的最高荣誉,因为每一个高姿态的人都必须靠这种持久的职责观念来支撑。没有持久的职责观念,人们就会在逆境中倒下去,在各种各样的引诱面前把握不住自己;而一旦一个人真正具有了牢固而持久的职责观念,最软弱的人也会变得坚强,在逆境中会勇气倍增,在引诱面前能不为所动。杰迈逊夫人说:“职责是把整个道德大厦连接起来的粘合剂;如果没有职责这种粘合剂,人们的能力、善良之心、智慧、正直之心、自爱之心和追求幸福之心都难以持久;这样的话,人类的生存结构就会土崩瓦解,人们就只能无可奈何地站在一片废墟之中,独自哀叹。”
职责感根源于人们的正义感。这种正义感源于人类的自爱,这种人之自爱之情乃是一切善良和仁慈之本。职责并非人们的一种思想感情,而是人的生命的主导原则,这一原则贯穿在人类的全部行为和活动之中,受制于每一个人的道德良心和自由意志。
一个人的道德良心体现在他所履行的职责之中。如果没有道德良心来对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加以规范的话,那些才智逼人的天才之士也完全可能误入歧途,变得一无是处。只有道德良心才能匡正一个人的行为,只有一个人自己的意志才能使他自己变得诚实和正直。因此,良心是心灵圣殿中的道德统治者,它使人们的行为端正、思想高尚、信仰正确、生活美好,只有在良心的强烈影响之下,一个人崇高而正直的品德才能发扬光大。
没有坚强意志的支持,良心也不可能把自己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任何人的意志都可以在正道与邪道之间自由选择,但如果没有与之相应的决定性的行动,任何选择都是纯意识上的,不会产生任何现实的效果。如果一个人的职责观念很强,行为过程又十分明晰的话,在良心支撑下的顽强的意志就会促使他沿着既定的方向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地去达到自己的目的。万一最终失败了,人们也可以因为自己尽了职责而问心无愧。
奥格·曼狄诺指出: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在自己的生活范围内完成自己的职责。只有职责才是真实的,除了完成生活的职责,世界上再也不存在任何真正的行动。职责是生活的最高目标和目的,在一切快乐中,最真正的快乐来源于对生活职责业已完成的意识。而且,这种快乐是最令人满足的,是最不可能让人后悔和失望的。
青年人应充分发挥运用自己的才能
《向你挑战》的作者廉·丹佛强调:向自己挑战、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的努力,开始得越早越好。
马克思说,青年是人类的源泉。这不就是讲的青年之中蕴藏着一种无形的伟力吗?无论从哪个角度谈论青年,青年之中确实存在着一种能,一种巨大的能,有人给他起个名字叫做“青年能”。
按照心理学的说法,人生十四五岁到十七八岁叫青年初期;18岁以后,到25岁叫青年晚期。这一年龄段的人与其他年龄段的人相比,确有许多特点。
青年期,是人的生命力最旺盛的时期,大脑、神经、骨骼、肌肉以及各部器官都已发育成熟。就体力、精力而言,是最佳状况的。有学者将人的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能力发展水平进行了实验统计,发现无论就知觉能力、记忆能力、比较判断能力还是动作反应速度来看,青年的优势都是明显的。
当然,具体就每个人而论,情况也不一样。有的人,年龄虽然很大了,可是他的能力还在继续发展,特别多见的是某项能力还能发展到青年期所没有的高度。但是,从大多数人来看,从总体上看,青年期各种能力的发展是处在高峰期的。
既然有能量存在,就有一个开发出来使之做功的问题。
人才能、青年能与自然界的能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相同点是:都可以用来做功;不同点是:自然界的能是守恒的,不用可以储存起来,而人才能、青年能却不行,如果不及时使用,它就会退化、消竭。从这个意义上讲,自我开发十分必要。而且只有青年时期注意“能量”开发,中年、老年才能过得更有意义。
如何开发?简单说来,就是充分发挥运用自己的才能,使之不断得以提高,达到较高水准。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批评家罗伯特·舒曼曾经讲过:“一磅铁只值几文钱,可是经过了锤炼就可制成几千根钟表发条,价值累万。”舒曼劝告人们说:“要好好利用天赋给予你的‘一磅铁’。”从舒曼的话里,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人的天赋,相差是不大的,有的人之所以能够成长为能量较大的人才,是因为他“经过了锤炼”。锤炼的功夫下得越深,就是自我开发工作做得越好。铁可百炼成钢,人可百炼成才。
廉·丹佛指出,青年人自我开发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 要下苦功,掌握知识,并使之系统化。能力、才能、智力并不是不可捉摸的东西,它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的,同时又表现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离开学习知识,单纯地去追求什么能力、智力,是不可想像的。对青年同志来讲,首要的是扎扎实实地学知识。
② 要养成勤思的习惯,勤思多智。一切著名人才,都是思想上的勤奋者。牛顿说:“思索,继续不断地思索,以待天曙,渐渐的见及光明……如果说我对世界有些贡献的话,那不是由于别的,却只是由于我的辛勤耐久的思索所致。”常用的钥匙总是发亮的,勤思的头脑总是多智的。要使大脑经常保持在有弹性的积极思维状态之中。
③ 合作多智,要善于向师友学习,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多方面的补充。著名科学家卢瑟福说过:“科学家不是依赖于个人的思想,而是综合了几千人的智慧。”现代科学的发展,愈来愈显示出它的时代特征,这就是从单一性的个体研究进入合作性的集体研究。在这种趋势之下,作为青年人,应该适应这个趋势,自觉地把自己锻炼成为具有集体观念的人,这种集体观念包括向师友虚心学习,包括具有合作精神。具有合作精神的人如同海绵,可以多吸收各家的长处,增长自己的才干。
④ 在实践中勇于创新和创造。实践出真知,实践出智慧。任何人的能力、才能都是在实践中增长起来的。实践好比磨刀石,刀锋好比一个人的才华。青年人,不仅要继承,而且要勇于创新、创造。创新、创造是具有更高一层意义的实践,所以具有更大的艰巨性。任务和事业的艰巨性,犹如高温的熔炉,经过火的洗礼,“才能之钢”会更坚韧。要知道,创造性的花朵是人类才能的最高表现。
掌握开发潜能的规律
拿破仑·希尔写道:尼亚加拉大瀑布在好几千年里,上万亿吨的水从180英尺的高处奔涌而下,坠落到深渊里,毫无意义地流失掉。然后有一天,一个人制定了一个计划——利用了这巨大能量的一部分。他使一部分下落的水流有目的的经过一个特殊的装置,从而产生出上千万千瓦的电力,推动了工业发展的巨轮。从此,成千上万的家庭有了光明,成吨的粮食被收割,大量的产品被生产出并运输到各地。这种新的能源,使人们有了工作,孩子们受到了教育,道路被开通,高楼、医院被建造。它带来的好处是说不完的,总之,这一切能实现,都是因为人们发现并利用了尼亚加拉大瀑布的能量,让它为一个特殊的目的服务。拿破仑·希尔说:“我们也要学会尽快发现和利用自己的潜力和才能。”
拉塞尔·H·康维尔在《钻石宝地》一书中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多年以前,在俄克拉荷马州的一片私人土地上发现了石油,这片土地属于一个年老的印第安人。这位印第安人一辈子穷困潦倒,可石油的发现使他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发财以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买了一辆豪华的“卡迪拉克”牌旅游轿车。当时的旅游轿车在车后配有两个备用轮胎。可是这位印第安人想使它成为乡里之间最长的车子,于是又给它加上了4个备用轮胎。他买了一顶林肯式的长筒帽,配上飘带和蝴蝶结,还叼上一支又粗又长的黑雪茄烟,就这样把自己全副武装起来了。每天他都要驾车到附近那个熙熙攘攘、又脏又乱的小镇上去。他想去见每一个人,也想让人人都看看他。他是一位友好的老伙计,驾车通过镇上时他得不停地左顾右盼与碰到的熟人寒暄。前后左右不停地与来自四面八方的熟人打招呼。
有趣的是他的车从来没有撞伤过一个人,他本人也从未有过身体受伤或财产受损的事。原因很简单:在他那辆气派非凡的汽车前面,有两匹马拉着汽车。他的机械师说汽车的发动机完全正常,只是老印第安人从没学会用钥匙插进去启动点火。在汽车里面有100匹马力准备就绪,昂首待发,可老印第安人就要用汽车外面那两匹马。许多人都犯了这样的错误,他们只看到外面的两匹马的力量,看不到里面的100匹马的力量。
潜能不管多么巨大,如果任凭它永远沉睡在一旁,不去唤醒它、点燃它、引爆它,就不会产生实际效用,没有半点价值。只有实现由潜能到显能的转化,变巨大潜能为巨大实力,才能够获得大的成功。拉塞尔·康维尔指出,实现这一根本性的转化是有规律可循的:
(1)在使用中开发潜能
要开发潜能,必须使用已有的能力。只有使用能力,能力才能产生实际作用。笛卡尔说:“评价一个人不应当根据他的才能,而应当根据他怎样善于发挥才能。”正确使用、发挥才能,这种才能方能够产生实际效益,因此,我们首先要开发使用才能的潜能。潜能绝不是开发出来就大功告成了,关键在于使用。正如莎士比亚所说:“一个人无论赋有着什么奇才异能,倘若不把那种才能传达到别人的身上,他就等于一无所有……”
哪怕你已经具有了某种能力,可是搁置一旁,废弃不用,严格地说也只算潜在能量,对现实毫无作用。摩西老母在80岁时才发现并利用自己的绘画天才而成了画家。她的绘画天才绝对不是80岁时才突然具有的,很可能她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具备了这种能力,只是没有使用,结果连自己也未能认识到。小塞涅卡说:“一个人只有在试图施展自己能力的时候,才能了解自己的能力。”只有通过使用,才能发现、认识自身的潜能,同时也只有在使用、运用中才能使潜能得到最好的开发。一个人如果有强烈的学习目的,他往往在工作时,在使用时,潜能开发的效果比在校专门学习的效果还要大得多。很多没上过专门学校的推销员比那些专门学营销专业的大学生的推销能力高得多,正是他们在“使用中开发潜能”的缘故。一个人的能力,只有在使用过程中,在完成困难任务的过程中,才能得到提高。
(2)选准最易突破的一点
面对五花八门、种类繁多的各种潜能,并不需要对每一种潜能都投入完全一样的时间成本、精力成本去大力开发。那不仅分散了有限的精力,也很不现实。我们在全面了解、重视整体潜能的同时,应根据自己的优势,集中力量,选准一种关键能进行开发,取得突破,就能盘活整体潜能。开发潜能一定要选准最易突破的一点,以求尽快突破。
(3)建立最佳的才能结构
福尔摩斯是有名的神通广大的超级神探。柯南·道尔开出了他的才智结构表:文学知识,无;哲学知识,无;天文学知识,无;政治学知识,浅薄;植物学知识,不全面;地质学知识,偏重实用,但也有限;化学知识,精深;解剖学知识,准确,但是没有系统;惊险文学,广博;英国法律,有充分的实用知识。此外,还善于使用棍棒,精通刀剑拳术。福尔摩斯具有一套侦探工作所需的才智结构,因此才善于发微探幽,神通广大。从福尔摩斯的才能结构表中我们可以到得这样的启示:能力结构并不需要所有能力具备,但是职业或目标所需的能力必须具有,否则结构残缺不全,就会严重影响整体能量发挥。
(4)根据自身的天赋、资质等客观条件
要根据自身的天赋和资质,特别是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长来确定应当着重开发的潜能。只有这样,才能使潜能开发和利用事半功倍。人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才能,人人都有自己的最佳发展区。开发潜能一定要根据自身的天赋、资质等客观条件,大力开发优势潜能,否则,费时费力还讨不到好。最新教育观提出:由于每个人的特点不同,每个人都应当有自己的课程。每个人开发潜能,也一定要根据自身特点,设计出自己的开发、利用潜能的蓝图。
(5)承受适当的压力
人往往都有惰性,只有在一定的压力下,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自身的潜能。压力是促使进步的最好动力。著名科学家贝弗里奇说:“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在逆境中做出的,思想上的压力,甚至肉体上的痛苦,都可能成为精神上的兴奋剂。很多作家、画家平时灵感难寻,只有在交稿时间非常迫近造成的压力下,大脑里才容易涌现出灵感。”创造学之父奥斯本说:“多数有创造力的人,其实都是在期限的逼迫下从事工作的。……决定了期限,就会产生对失败的恐惧感,因此,工作时加上情感的力量,会使得工作更加完美。”他还说:“谁被逼到角落里,谁就会有出奇的想像。”当然,压力不能过大,压力过大,把人给压怕了,压趴了。压力适度,不但是行动的最好保障,而且往往能把潜能发挥到极点,创造出令人震惊的奇迹。
羊皮卷之八
今天我要加倍重视自己的价值。
桑叶在天才的手中能变成丝绸。
粘土在天才的手中能变成堡垒。
柏树在天才的手中能变成殿堂。
羊毛在天才的手中能变成衣服。
如果桑叶、粘土、柏树、羊毛经过人的创造,可以成百上千倍地提高自身的价值,那么我为什么不能使自己变得身价百倍呢?
今天我要加倍重视自己的价值。
我的命运如同一颗麦粒,有着三种不同的道路。一颗麦粒可能被装进麻袋,堆在货架上,等着喂猪;也可能被磨成面粉,做成面包;还可能撒在土壤里,让它生长,直到金黄色的麦穗上结出成千上百颗麦粒。
我和一颗麦粒惟一的不同在于:麦粒无法选择是变得腐烂还是做成面包,或是种植生长。而我有选择的自由,我不会让生命腐烂,也不会让它在失败、绝望的岩石下磨碎,任人摆布。
今天我要加倍重视自己的价值。
要想让麦粒生长、结实,必须把它种植在黑暗的泥土中,我的失败、失望、无知、无能便是那黑暗的泥土,我须深深地扎在泥土中等待成熟。麦粒在阳光雨露的哺育下,终将发芽、开花、结实。同样,我也要健全自己的身体和心灵,以实现自己的梦想。麦粒须等待大自然的契机方能成熟,我却无须等待,因为我有选择自己命运的能力。
今天我要加倍重视自己的价值。
怎样才能做到呢?首先,我要为每一天、每个星期、每个月、每一年、甚至我的一生确立目标。正像种子需要雨水的滋润才能破土而出,发芽长叶,我的生命也须有目标方能结出硕果。在制定目标的时候,不妨参考过去最好的成绩,使其发扬光大。这必须成为我未来生活的目标。永远不要担心目标过高。取法乎上,得其中也;取法乎中,得其下也。
今天我要加倍重视自己的价值。
高远的目标不会让我望而生畏,虽然在达到目标以前可能屡受挫折。摔倒了,再爬起来,我不灰心,因为每个人在抵达目标前都会受到挫折。只有小爬虫不必担心摔倒。我不是小爬虫,不是洋葱,不是绵羊,我是一个人。让别人用他们的粘土造洞穴吧,我要造一座城堡。
今天我要加倍重视自己的价值。
太阳温暖大地,麦粒吐穗结实。这些羊皮卷上的话也会照耀我的生活,使梦想成真。今天我要超越昨日的成就,我要竭尽全力攀登今天的高峰,明天更上一层楼。超越别人并不重要,超越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今天我要加倍重视自己的价值。
春风吹熟了麦穗,风声也将我的声音吹往那些愿意聆听者的耳畔。我要宣告我的目标,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我要成为自己的预言家。虽然大家可能嘲笑我的言辞,但会倾听我的计划,了解我的梦想,因此我无法可逃,直到兑现了诺言。
今天我要加倍重视自己的价值。
我不能放低目标。
我要做失败者不屑一顾的事。
我不停留在力所能及的事上。
我不满足于现有的成就。
目标达到后再定一个更高的目标。
我要努力使下一刻比此刻更好。
我要常常向世人宣告我的目标。
但是,我决不炫耀我的成绩。让世人来赞美我吧,但愿我能明智而谦恭地接受它们。
今天我要加倍重视自己的价值。
一颗麦粒增加数倍以后,可以变成数千株麦苗,再把这些麦苗增加数倍,如此数十次,它们可以供养世上所有的城市。难道我不如一颗麦粒吗?
当我完成这件事,我要再接再厉。当羊皮卷上的话在我身上实现时,世人会惊叹我的伟大。
我现在就付诸行动
不愿付诸行动的人干不成任何事
在《圣经》中,耶稣讲了一个故事。
有一天,一个有两个儿子的父亲对大儿子说:“儿啊,你今天到我的葡萄园去工作。”
“我不去,我不想工作。”老大回答说。
老大拒绝听父亲的话,就走开了。过了一会儿,他坐下想想,就懊悔自己的行为。他想:“我错了,我不该违背父亲。我虽然说不去,可是我还是应该到葡萄园工作的。”
他立刻起身到葡萄园去,使劲地工作,藉以弥补他的过失。
这时,父亲又去找小儿子,对他说同样的话:“儿啊!你今天到我的葡萄园去工作。”
小儿子一口答应:“我去,父亲。我这就去。”
可是过了一会儿,小儿子想:“我是说过我去,可是我并不想去!你以为我会在父亲的葡萄园工作吗?才不呢。”[贼吧Zei8。Com电子书下载:Zm 贼吧电子书]
过了几个钟头,父亲到葡萄园去看看。不料,竟发现老大在园里拼命的工作,却不见小儿子的踪影。结果小儿子不守信用,违背了诺言。
讲完了这个故事,耶稣转身问周围的人:“这两个儿子,哪一个照父亲的意思做了呢?”
周围的人马上回答说:“当然是到葡萄园工作的那个老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行胜于言,只要采取积极有效的行动,才能实现人生的目标。
《圣经》上有这样一段话:“凡听了我这些话而实行的,就好像一个聪明人,把自己的房屋建在盘石上:雨淋,水冲,风吹,袭击那座房屋,它并不坍塌,因为基础是建在盘石上;凡听了我这些话而不实行的,就好像一个愚昧人,把自己的房屋建在沙土上:雨淋,水冲,风吹,袭击那座房屋,它就坍塌了,且坍塌得很惨。”
有信心却不行动,是不能成就什么的,正如《圣经》上所说:“只有信心而不付诸行动,无异于无信心。”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所以如果你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成为自己想要做的人,那么就付诸行动吧。
有这样一个故事:某个农村遭受了干旱的侵袭,那地方已经好几个月没下过一滴雨,土地干裂,地面上的土都被风吹走了,农作物枯萎,牲畜也都奄奄一息。于是,这个地区一间小教堂的牧师,有个礼拜天就对村民说:“让我们这星期都来祷告,祈求上天降雨。凭着你对上帝的信心,让我们在下个礼拜天创造一个奇迹——一场倾盆大雨。”然而接下来的一整个星期,干旱依然笼罩着这个村庄。
到了下一个礼拜天,这名牧师就问来做礼拜的人:“你们有没有祈雨呢?”
所有的人都高声回答:“祈了。”
“你们有没有信心,老天爷一定会下雨呢?”
大家都说:“噢,有,当然有啊。”
这名牧师就笑了,他说:“我不相信,如果你们有信心的话,你们就应该带着你们的雨伞来了。”事实上,没有一个人是带伞的。这故事就是空有信心,却没有行动。
说到雨,没有任何人在采取行动上比诺亚和他的家人来得更彻底了。值得注意的是,就像有人曾经说过的,当诺亚开始建造方舟时,天空根本还没开始下雨呢。
制订目标是为了达到目标,目标制订好之后,就要付诸行动去实现它。如果不化目标为行动,那么所制订的目标就成了毫无意义的东西。
实际上,相对来说制订目标倒是很容易的,难的是付诸行动。制订目标可以坐下来用脑子去想,实现目标却需要扎扎实实的行动,只有行动才能化目标为现实。
许多人都制订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从这一点来说每一个人似乎都像一个谋略家。
但是,相当多的人制订了目标之后,便把目标束之高阁,没有投入到实际行动中去,结果到头来仍然是一事无成。
目标已经制订好了,就不能有一丝一毫的犹豫,而要坚决地投入行动。观望、徘徊或者畏缩都会使你延误时间,以至使计划化为泡影。
不论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拼命地去做,如果要半途而废,倒不如不做来得好。最重要的是把全副精神集中在自己的工作上。当你决定是否去做某一件事情时,它要么就一定有去做它的价值,要么就是没有去做的价值,答案不可能有中间解,所以一旦决定了去“做”之后,就要集中精神去做。例如,当你在阅读荷马史诗时,应将全副精神集中于这些作品上,一边想着它所写的是否正确,一边学习其优美的措词和诗句,绝对不可以将心神转移到别的作品上。
制定目标或许还不算太难,可是要能贯彻到底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刚定好目标时颇有磨刀霍霍的干劲,可是过了三个星期后就没劲了,更别提实现目标的自信早已荡然不存。当你拟妥一项目标后,首要的步骤就是把它写在纸上,这样才能使目标具体化,遗憾的是大多数人连这么简单的步骤都不做。
万事开头难!要干成一件事情,人们总是觉得迈第一步困难重重,总是下不了决心。于是便迟疑不决,犹豫不定,今日推明日,明日推后天,这样推来推去便延误了时间,也就推迟了成功之日的到来。
一个人要做一件事,常常缺乏开始做的勇气。但是,如果你鼓足勇气开始做了,就会发现做一件事最大的障碍,往往是来自自己的内心,更主要是缺乏行动的勇气,有了勇气下决心开了头,似乎再往下做就会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有了第一步,就会有第二步、第三步……这样不断地做下去,你就会发现离目标越来越近,你的目标正在渐渐地化为现实。
朝着你确定的目标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做下去,这便是实现任何目标的惟一的办法,除此之外再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立即行动”是一种好的习惯
弗兰克·贝特格最喜欢这样一段话:“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为了积极地付诸行动,你在自我控制的同时,用同样的内力激励自己。什么是激励?激励就是鼓舞人们做出抉择并从事行动,即“内部催动”。本能、热情、情绪、习惯、态度、冲动、愿望或想法,能激发人行动起来。没有人是不受到激励而去做任何事的。激励的动机是很多的,其中十种最基本的是:
① 自我保护的愿望;
② 爱的情绪;
③ 恐惧的情绪;
④ 性的情感;
⑤ 今后生活的愿望;
⑥ 谋求身心自由的愿望;
⑦ 愤怒的情绪;
⑧ 憎恨的情绪;
⑨ 谋求认识与自我表现的愿望;
⑩ 获得物质财富的愿望。
这些都是需要自我激励与自我控制的。人是动物界中惟一有意识的成员,只有人才能理性地控制自己。
自我激励会带给你无穷的力量。自我激励的秘诀就是“行动”。自我发动法实际上就是一句自我激励警句:“立即行动!”无论何时,当“立即行动”这个警句从你的潜意识里闪现到意识时,你就该立即行动。
平时就要养成一种习惯:用自我激励警句“立即行动”,对某些小事情做出有效的反应。这样,一旦发生了紧急事件,或者当机会自行到来时,你同样能作出强有力的反应,立即行动起来。假如你有一个电话应该去打,但由于拖延的习惯,你没有打这个电话。如果自我激励警句“立即行动”在你的意识里发生了作用,你就会立即去打这个电话。又假定你把闹钟定在上午6点。当闹钟闹响时,你睡意仍浓,于是起身关掉闹钟,又回到床上去睡。久之,你会养成早晨不按时起床的习惯。但如果你听从“立即行动”这一命令的话,你就会立刻起床,不再睡懒觉。
一个勤奋的艺术家,他力图不让任何一个想法溜掉。当他产生了新的灵感时,他便立即把它记下来,即使是在深夜,他也会这样做。他的这个习惯十分自然,毫不费力。对他来说,这就像是你想到一个令人愉快的念头时,你就不觉地笑起来一样。
许多人都有延宕的习惯。由于这种习惯,他们可能出门误车,上班迟到,或者失去可能更好地改变他们整个生活进程的良机。历史已经记录了有些战役的失败仅仅是由于某些人延宕了采取得力行动的良机。
记住自我发动的警句:“立即行动!”
“立即行动!”可以影响你各方面的生活。它能帮助你去做你所不想做而又必须做的事,同时也能帮助你,去做那些你想做的事。它能帮助你抓住宝贵的时机,这些时机一旦失去,就决不会再回来,哪怕只是打电话给你的一位伙伴,告诉他:你很想念他。
自我发动警句“立即行动!”是一句重要的自我激励语句。记住了这一句话便是向前走了重要的一步。
成功与不成功的差别源于一些小小的行动
大多数人都不愿意每天投资5分钟的时间(与5个钟头的时间相比实在是少之又少)努力成为自己理想中的人。
《思考的人》一书的作者詹姆斯·E·艾伦说过:生活中90%的时间只是在混日子。大多数人的生活层次只停留在:为吃饭而吃、为搭公车而搭、为工作而工作、为了回家而回家。他们从一个地方逛到另一个地方,事情做完一件又一件,好像做了很多事,但却很少有时间从事自己真正想完成的目标。就这样,一直到老死。我猜想很多人临到退休时,才发现自己虚度了大半生,剩余的日子又在病痛中一点一点的流逝。
成功与不成功之间的距离,并不如大多数人想像的是一道巨大的鸿沟。成功与不成功的差别只在一些小小的动作:每天花5分钟阅读、多打一个电话、多努力一点、在适当时机的一个表示、表演上多费一点心思、多做一些研究,或在实验室中多试验一次。
奥格·曼狄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曾经有一位63岁的老人从纽约市步行到了佛罗里达州的迈阿密市。经过长途跋涉,克服了重重困难,她到达了迈阿密市。在那儿有位记者采访了她。他想知道,这路途中的艰难是否曾经吓倒过她?她是如何鼓起勇气,徒步旅行的?
“走一步路是不需要勇气的”,老人答道,“我所做的就是这样。我先走了一步,接着再走一步,然后再一步,我就到了这里。”
是的,做任何事,只要你迈出了第一步,然后再一步步地走下去,你就会逐渐靠近你的目的地。如果你知道你的具体的目的地,而且向它迈出了第一步,你便走上了成功之路!
我们大多数人都听说过,写下自己目标的人比没有写下自己目标的人会更成功。
在实现目标方面,拿破仑·希尔信奉“欲速则不达”的格言,他主张采取初级步骤进行活动而不是迈开大步向前。他建议,尤其是年轻人,可先采取初级步骤,不能追求一蹴而就。例如,如果你想拥有健美的身材,他们会推荐你通过做比自己想做的事情要少的事情来使自己不太成功,而不是试图向前迈出一大步。不是去健身房一个小时,而是只去20分钟。换句话说,设定一个不太成功的目标,然后迫使自己坚持它。这样你就不会觉得压力太大,而是觉得能够应付。由于觉得自己能够应付,你会发现自己渴望去健身房,或做生活中其他需要你做或改变的事情。总之,拥有宏伟的大胆的梦想,然后每天做一点事情,也就是说,用小步而不是迈大步越过悬崖。设定可达到的每日目标,这样,当你实现目标后,就会有一种积极的强化力量帮助你沿着通向远大目标的道路不断前进。
在实践理想时,你必须与自己做比较,看看明天有没有比今天更进步,即使只有一点点:
只要再多一点能力。
只要再多敏捷一点。
只要再多准备一点。
只要再多注意一点。
只要再多培养一点精力。
只要再多一点创造力。
有了一个好的创意就要尽快付诸行动
释迦牟尼曾有一番颇具启示性的谈话,说世界上有四种马,第一种马是看到主人的鞭子就立刻飞奔出去的骏马;第二种马是看到了别的马被鞭打,就立刻快步奔跑的良马;第三种是要等到自己受了鞭笞才开始跑的凡马;第四种是非要受到严厉的鞭打才开始走的驽马。同样,世界上也有四种人,第一种是远远地看到别人陷入老病死的痛苦中就立刻心生警惕;第二种人是要等到老病死离自己不远时才会心生警惕;第三种人必须是自己的近亲陷入老病死的痛苦才知道警惕;第四种人是非要自己亲身感到了老病死的痛苦才知道悔不当初。
奥格·曼狄诺把这个比喻又进一步发挥了一下。他说遇到问题时,世界上有这样四种人:第一种人是今天立即解决的人,第二种是等待明天解决的人,第三种是一味发愁今天明天都难以解决的人,第四种是问题已造成恶果再也难以解决的人。
在瞬息万变的商业社会里,把握时机,当机立断,比一天开几次会议来得实际。虽然综合众人的意见,会给你带来相当的安全感,但众人参与的计划,并不一定是成功的计划。
与其浪费时间在空谈上,不如看准机会,发挥决断能力,比其他崇尚空谈的公司,你会快人一步。
任何生意交易,如果过于慎重,反而错失良机;虽然慎重是做生意的重要条件,但绝不是成功的必要因素。进行计划时,达到及格的标准就可着手进行。如果事事追求完善,反而造成畏缩,以致计划迟迟未能实行。
然而许多创富者耽于空想,总是“夜里想了千条路,白天还照老路行”。成功者喜欢说:“你现在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创意了吗?如果有,现在就去做!”
奥格·曼狄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很有才气的教授,告诉朋友,他想写一本传记,专门研究“几十年以前一个让人议论纷纷的人物的轶事”。这个主题又有趣又少见,真的很吸引人。这位教授知道的很多,他的文笔又很生动,这个计划注定会替他赢得很大的成就、名誉与财富。
一年过后,教授的朋友碰到教授时,无意中提到他那本书是不是快要大功告成了?
老天爷,他根本就没写!教授犹豫了一下,好像正在考虑怎么解释才好。最后终于说他太忙了,还有许多更重要的任务要完成,因此自然没有时间写了。
他这么辩解,其实就是要把这个计划埋进坟墓里。他找出各种消极的想法。他已经想到写书多么累人,因此不想找麻烦,事情还没做就已经想到失败的理由了。
具体可行的创意的确很重要,高明的创意就是成功的先导。
但是,光有创意还不够。还必须立即行动,去实施这一创意。高明的创意也只有在实施后才有价值。
每天都有几千人把自己辛苦得来的新构想取消或埋葬掉,因为他们不敢执行。过了一段时间以后,这些构想又会回来折磨他们。
拿破仑·希尔认为,天下最悲哀的一句话就是:“我当时真应该那么做却没有那么做。每天都可以听到有人说:‘如果我1952年就开始那笔生意,早就发财啦!’或‘我早就料到了,我好后悔当时没有做!’”一个好创意如果胎死腹中,真的会叫人叹息不已,永远不能忘怀。如果真的彻底施行,当然也会带来无限的满足。
到美国首府华盛顿观光的旅客总不免要到华盛顿纪念碑一游。不过纪念碑游客如织,导游大概会告诉你,排队等搭电梯上纪念碑顶就要等上2个钟头。但是他还会加上一句:“如果你愿意爬楼梯,那么1秒钟也不必等。”
仔细想想,这句话说得多么真切!不止华盛顿纪念碑如此,对于人生之旅又何尝不是!说得更精确一点,通往人生顶峰的电梯不只是客满而已,它已经故障了,而且永远都修不好,每一个想要往上爬的人都必须老老实实地爬楼梯。只要你愿意爬楼梯,一次一步,那么我们将在顶峰相会。
现在就准备好,立即出发!
做一个有主意、善抉择的人
《最伟大的力量》一书的作者J·马丁·科尔说:“世间最可怜的,是那些做事举棋不定,犹豫不决、不知所措的人,是那些自己没有主意,不能抉择的人。这种主意不定、意志不坚的人,难于得到别人的信任,也就无法使自己的事业获得成功。”
优柔寡断的人,不敢决定每件事,他们拿不准决定的结果是好还是坏,是凶还是吉。有些人的本领不差,人格也好,但就是因为寡断,往往错过了许多好机会,一生也未能成功。而决断的人,即使会犯些小错误,也不会给自己的事业带来致命的打击,因为他们对事业的推动,总比那些胆小狐疑的人敏捷得多。站在河边呆立不动的人,永远也不可能渡过河去。
如果你有寡断的倾向或习惯,你应该立刻下决心改正它,因为它足以破坏你各种进取的机会。在你决定某件事以前,你应该对这件事有个全面的了解。你应该运用全部的常识和理智,郑重考虑,但一经决定以后,就不要轻易反悔。
在做重大决定时摇摆不定,不知所措是一个人品格的致命缺点。具有这种弱点的人,从来不会是有毅力的人。这种缺点,可以破坏一个人对于自己的信赖,可以破坏他的判断力,更会有害于他的事业。
要成就事业,必须学会胸有成竹,使你的正确决断稳固得像山岳一样。不为情感意气所动,也不为反对意见所阻。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