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弃儿汤姆·琼斯史

_2 亨利·菲尔丁(英)
说受戏剧形式的影响,又可寻它从戏剧脱胎演化的轨迹。因为戏剧正文的台
词,通常都是通过角色以第一人称口气表情达意,而戏剧合唱队或开场词致
词者,则是代表作者直接出场,面对观众以第二或第三人称表达对剧情和人
物的介绍和评论,这是对正文台词的一种补充手段。小说创作之初,深受戏
剧影响,首先采用的是其正文台词的表达方式,而在这种新兴文学形式发展
过程中,自然渐渐感到第一人称地位和视野有限,从而效法合唱队、致词
者,采用了第三人称的口气。菲尔丁由早年卓有成就的剧作家转而为小说作
家这一过程,用来说明英国小说在其发展进程中借鉴戏剧手法而完善其自
身,就颇具代表意义。菲尔丁在本书第二卷第一章自称,他“在写作方面,
独自开辟了一块新的领域”,并称他的小说为“散文的喜剧史诗”,也颇顺
理成章。

关于菲尔丁自称的“散文的喜剧史诗”(comic-epic inprose),当

代美国批评家西蒙·沃瑞在他的专著中代美国批评家西蒙·沃瑞在他的专著中有很精到的理解,他说我们今天的
研究者,对“史诗”有多项严格的界定,其实菲尔丁当时所谓的史诗,不过
是长篇幅的叙述而已。按照这一理解,菲尔丁的散文的喜剧史诗,就是具有
喜剧特色的小说。
《汤姆·琼斯》结构的紧凑、匀整、精巧、奇崛,出人意料和引人入
胜,是它体现其喜剧特色的重要方面,也是它向来备受推崇的成就之一。现
当代研究就这方面,更推向了一个新的层次。英国的批评家F.W.布尔斯分
析《汤姆·琼斯》的结构时,说它像一座帕拉狄奥式的建筑
①,匀称和谐,
似乎处处都是经过精密运算才设计出来。西门·沃瑞则说,菲尔丁显然是模
拟基督教哲学的“宇宙设计论”来结构他的《汤姆·琼斯》的:这一理论主
张,自然万物都是合理安排,无可更改,上帝就是那位精心周到的设计者;
《汤姆·琼斯》的结构亦如自然万物,件件桩桩安排得井然有序,恰如其
分,菲尔丁也就是像上帝一样的设计者②。而第三人称的叙述形式则更能体
现作家——设计小说的上帝——的意图或者说主体性。
小说这种作为散文叙述体的文学形式,结构是其要素。在英国小说历史
的早期,菲尔丁率先推出《汤姆·琼斯》这样的结构,自然不同凡响。我们
在日后司各特、狄更斯等大作家的作品中,可以看到菲尔了对他们的明显影
响。试比较稍早于《汤姆·琼斯》的小说,如《帕米拉》等重在人物和心理
描写的小说,情节简单自不在话下,即使同为叙述主人公经历的情节小说
《鲁宾孙飘流记》、《格利佛游记》等,结构也尚嫌松散、粗糙。
《汤姆·琼斯》的情节,自始至终是有机的联系。故事开始就埋伏下弃
儿汤姆的身世之谜。这一伏笔时隐时现,扑朔迷离,至结尾处云开日见,设
计十分周到。故事的主线,从汤姆被收养,到离家流浪,到在厄普屯客栈的
奇遇,与苏菲娅失之交臂,似乎已接近高潮;出人意料的是阴错阳差,又有
异峰突起,将故事引向更奇险的高峰,就是汤姆和苏菲娅分别来到伦敦又分
别遭到暗算和奇遇,至二人在白乐丝屯夫人府上不期而遇,似乎故事已发展
到绝壁悬崖,谁知却又是峰回路转,节外生枝,出现了琼斯又犯乱伦和杀人
之嫌的情节,真是步步近逼,环环紧扣。故事主干之外的细节旁枝,也都经
过精心安排,设下必要的伏笔,随着主干情节展开,旁枝细节也一一分叙,
前后呼应,适时收拢,归总,无不服从于作家的设计意图。即使像山中人那
些与主要情节全无内在联系的叙述,也鲜明显示了作家欲通过山中人的经历
与汤姆·琼斯的遭遇相互参照,进一步说明自己对人生的见解。再如派崔济
与珍妮·琼斯暧昧的关系,奈廷给勒少爷与米勒小姐的悲欢离合,弗兹派崔
克夫妇的纠纷离异等比较重要的穿插情节,菲尔丁也善于撒放,善于收拢,
有时又辅之以倒叙使其圆满发展,从而使作品结构更加多变,也更有层次。
所有这些结构手段,在继起的小说作品中,屡见而不以为奇,而在《汤
姆·琼斯》发表的时代,则大多是首创。
不过似乎也是物极必反,小说的情节之线收得过紧,最后落下死结,也
就难以开解。幸亏洼特太太亮明身份,道明真相,琼斯一跃而为奥维资先生
①见西门·沃瑞著《亨利·菲尔丁》(剑桥大学出版社,1986)。..
①参见F.w.希尔斯著《虚构世界中的〈汤姆·琼斯〉的技艺和机巧》,见《布特奖部分英国小说家论文
集》(伦敦,1968)。帕拉狄奥(1508 —1580)为意大利建筑师,常吸收古罗马建筑原则设计作品。..
②同上。

的嫡亲外甥,变为体面的上流出身,否则恐怕我们至今仍不知苏菲娅如何谅
解这位朝秦暮楚的情郎,乡绅威斯屯能否接受这个贫而又贱的女婿!像这种
偶得一笔继承的财产或幸与生身父母团圆的结局,在英国小说中早已成为令
人生厌的俗套,菲尔丁和理查森一样,正是重要的始作俑者。
的嫡亲外甥,变为体面的上流出身,否则恐怕我们至今仍不知苏菲娅如何谅
解这位朝秦暮楚的情郎,乡绅威斯屯能否接受这个贫而又贱的女婿!像这种
偶得一笔继承的财产或幸与生身父母团圆的结局,在英国小说中早已成为令
人生厌的俗套,菲尔丁和理查森一样,正是重要的始作俑者。
小说家菲尔丁成名以来,批评界始终存在菲尔丁—理查森优劣高下之
争,迁延至今,仍在哓哓。扬菲尔丁而抑理查森者,主要以情节结构论事;
扬理查森而抑菲尔丁者,则以人物心理论事,立论不一,难分高低。其实根
源是两位作家创作着眼点不同,方法有异,作品各有千秋。不过就人物心理
深度而论,菲尔丁虽不及理查森,但他的人物类型之多样,性格之繁复,则
胜于理查森,更远在一般情节小说作家之上。作为小说的总设计师,他超越
了建筑设计师之点就在于,他不仅设计了建筑物——小说——的结构,而且
设计了居于其间的人。
对于菲尔丁具体的人物塑造,向来也是褒贬不一:褒扬者取其人物自
然、逼真;贬抑者斥其人物类型化。我们虽无需定求其绝对,将这部小说置
于产生时的历史传统中去观察、欣赏,或许会多一番心得。
菲尔丁既为怀有一定目的或意图的小说设计者,他塑造人物时也非盲目
行事,他的意图,正如他开宗明义,在小说第一卷首章所申说,他的小说为
读者提供的,主要是“人性”,而且这是一个“包罗广泛的题材”。菲尔丁
塑造的人物,特别是主人公汤姆·琼斯,不是单纯传载故事情节的工具,而
是具有多层面性格特征的活人,这使他成为统领整个小说的灵魂。主角琼斯
的主要配角派崔济,也是较其他人物更为肌骨丰润的人物,是一个上承《堂
吉诃德》的桑丘·潘沙,下启《匹克威克外传》的山姆·威勒的喜剧形象。
其他一些次要人物,上至贵族豪绅,下至市井小民,大体也都轮廓鲜明。一
些持菲尔丁人物扁平说者认为,这些人物模式化,菲尔丁则早有自己的立
论。在本书第十卷首章中,他曾说过,“人物的某些特征本是同一行业者所
共有,能保存这些特征,并将其作用作不同处理,方能显示优秀作家的才
能。”这部小说中的乡绅、恶少、权贵、刁仆、奸商、讼棍、淫妇、恶汉往
往无独有偶,但依情节发展确实又各自显示了其异于同类的个性,从而在更
深的层次反映了人生和人性丰富、复杂的内涵。另外在人物内心的探索上,
作家也作了一些初级的尝试:诸如对于黑乔治昧财的心理冲突(第6卷第14
章),昂纳大姐背叛苏菲娅的内心斗争(第7卷第8章)以及苏菲娅对于接纳
与拒斥汤姆·琼斯的数次思想交锋(第7卷第10章、第10卷第9章等)。这些
处理心理因素的篇幅,固然远不及理查森以及后世小说家,但确实体现了具
有喜剧特色人物的性格。同时这也说明,早期小说作家把握人物塑造的技巧
尚待娴熟。
主人公汤姆·琼斯的形象塑造,也是历来颇遭物议的焦点之一。更有不
少人对这样一部史诗式的巨作主人公却非英雄而深以为憾。就此问题,菲尔
丁在第十卷的首章也有所议论:“不要因为一个角色并非十全十美,而就贬
之为恶人..如果一个人物有足够的善良,能使一个有向善之心的人生景仰
之情,爱慕之感,那即使有一些人力所不能防的小小瑕疵,他在我们心里所
引起的,也依然是同情,而不会是憎恶。”汤姆·琼斯坦诚、善良、慷慨、

侠义,这是他性格的基本特征;而浮躁、冲动、情感太滥,则是他性格中的
一些负面。有这样的一些负面作为陪衬,固然可以说明这一人物性格的内涵
较为真实丰富,但是琼斯的滥于用情,确也令人难以“同情”。菲尔丁如此
塑造人物,自然也有他的意图,那就是借此更加自然真切地表现人性——在
男女之间关系上反映出来的人性;同时这也是针对当时社会虚伪的道德、习
俗,宗教禁欲主义的一个挑战。
侠义,这是他性格的基本特征;而浮躁、冲动、情感太滥,则是他性格中的
一些负面。有这样的一些负面作为陪衬,固然可以说明这一人物性格的内涵
较为真实丰富,但是琼斯的滥于用情,确也令人难以“同情”。菲尔丁如此
塑造人物,自然也有他的意图,那就是借此更加自然真切地表现人性——在
男女之间关系上反映出来的人性;同时这也是针对当时社会虚伪的道德、习
俗,宗教禁欲主义的一个挑战。
和道德观的反映。在这部小说里,菲尔丁力主以精神、情感的投契为爱情的
基础,提倡自由自主的婚姻,这较之当时盛行的以门第和财产力基础的政
治、金钱交易式的爱情、婚姻,自是一大进步,当代女权主义批评家更就此
大做文章。但是在处理情感与情欲的关系时,菲尔丁显然是将二者截然分
割,而且他那把衡量男女双方道德的尺子,带有极大的非对等性。汤姆·琼
斯怜香惜玉,可谓贾宝玉式的天生情种。他一方面在精神上与苏菲娅坚贞相
恋,一方面却又与媢丽、洼特太太、白乐丝屯夫人等女人先后发生肉体关
系,甚至沦为白乐丝屯夫人豢养的面首,这实在已不能算是小过。像这样片
面要求爱情故事中的女性一方守身如玉,男性一方大可通融,实际上是为男
性的放荡开脱。菲尔丁本人在青年时代,也正属于风流才子者流,他英姿勃
发,豪侠仗义,尽享人生之余,对拈花惹草也习以为常,自认只要适时改邪
归正,仍不失为“善补过者”。由此可见菲尔丁的女权主义,实在有限。
这部小说中的女主人公苏菲娅以及重要人物奥维资,倒是完美无缺,我
国早有学者将奥维资(Allworthy)按意义翻译成为甄可敬
①。不过这两个人
物,似乎都有扁平性、类型化之嫌。但是作为汤姆·琼斯的参照人物,在作
家处理善恶斗争的天平上,他们又都举足轻重:他们补充了汤姆·琼斯内在
性格中善之不足,协助他战胜了外在环境与他自身性格中之恶,从而达到作
家喻世劝善的目的。

英国文学自古以来具有喻世劝善的传统,这首先来源于作家严肃、强烈
的社会良心,《格列佛游记》,如果再行上溯还有约翰·班扬的《天路历
程》(1678—1684)等,可以说是最早以散文写的长篇故事中的喻世佳作;
塞缪尔·理查森更为英国警世劝善作家之首。如何既能喻世劝善而又避免令
人昏昏的枯燥说教,又是作家长期以来孜孜求解的一个课题。菲尔丁采取的
是寓庄于谐的方法,即以幽默、讽刺传载他的喻世、劝善。以政治讽刺喜剧
作家出身的菲尔丁,他的这部小说,除了山中人自述等少数篇章,通篇焕发
着笔酣墨饱,挥洒自如,泼辣恢宏的气势以及伴之而来的幽默、讽刺。这种
韵味,实际上只可随个人阅读去直接意会,很难通过第三者来言传。这也是
《汤姆·琼斯》这部小说喜剧特色的又一突出体现。从这种幽默、讽刺中,
我们可以尽情领略菲尔丁过人的机智和独出心裁的行文才能。这对后世作家
简·奥斯丁、狄更斯、萨克雷、梅瑞狄斯以及二十世纪以后的讽刺作品都有
显著影响。
幽默,这是英国民族性中的突出构成部分,也是英国小说的重要传统之
①见《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分册》(1982,北京、上海)“菲尔丁”词条,李赋宁撰。

一。它比通常的滑稽诙谐意味深长,比一般的嘲讽讥刺轻柔舒缓;是一种自
然而然的宣泄,一种含蓄有节的否定抗议。菲尔丁在这部作品中,运用比
喻、拟人、反话、闪避、谲辞、噱头等多种修辞手段表达他的幽默,而且又
主要用于他所同情和肯定的人物和相关情节上。诸如派崔济这个油滑狡黠但
不失为忠仆的小人物;又如汤姆对苏菲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甚至移情于
苏菲娅的手笼和钱袋,有时真会使人扑哧一笑,迸出泪花。不过《汤姆·琼
斯》并不止于幽默,在揭露贵族上层的荒淫无耻、豪强霸道以及社会种种丑
恶现象时,菲尔丁往往直接冲刺,切中深处,令人拍案称快。这部小说中表
现出来的讽刺技巧,真如法国拉伯雷的《巨人传》(1532—1548)、我国吴
敬梓的《儒林外史》(约写于18世纪20至50年代)等名著,使它跻入讽刺小
说经典之林。在英国后世的小说家中,一些人主要发展了菲尔丁的幽默,如
简·奥斯丁;一些人则主要发展了他的讽刺,如狄更斯。
一。它比通常的滑稽诙谐意味深长,比一般的嘲讽讥刺轻柔舒缓;是一种自
然而然的宣泄,一种含蓄有节的否定抗议。菲尔丁在这部作品中,运用比
喻、拟人、反话、闪避、谲辞、噱头等多种修辞手段表达他的幽默,而且又
主要用于他所同情和肯定的人物和相关情节上。诸如派崔济这个油滑狡黠但
不失为忠仆的小人物;又如汤姆对苏菲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甚至移情于
苏菲娅的手笼和钱袋,有时真会使人扑哧一笑,迸出泪花。不过《汤姆·琼
斯》并不止于幽默,在揭露贵族上层的荒淫无耻、豪强霸道以及社会种种丑
恶现象时,菲尔丁往往直接冲刺,切中深处,令人拍案称快。这部小说中表
现出来的讽刺技巧,真如法国拉伯雷的《巨人传》(1532—1548)、我国吴
敬梓的《儒林外史》(约写于18世纪20至50年代)等名著,使它跻入讽刺小
说经典之林。在英国后世的小说家中,一些人主要发展了菲尔丁的幽默,如
简·奥斯丁;一些人则主要发展了他的讽刺,如狄更斯。
《汤姆·琼斯》另有相当特殊篇幅,无涉或少涉幽默、讽刺,而是比较
严肃的论理,这就是它的每卷首章。
在小说中,以孑然独立于人物和情节之外的篇幅直接表达作家本人的文
学见解,这是菲尔丁的又一独创;同时也是菲尔丁又一次对戏剧形式的借
鉴:作家本人像剧本开场词致词人或合唱队队长那样,台前亮相直面观众—
—读者,诉说心声。
菲尔丁是一位有所为的作家,这不但反映在他的小说的思想内容上,而
且也反映在他的小说的艺术技巧上。他从撰写剧本开始,就依据一定的原则
和理论从事创作。他的文论写作,始于为维护自己的剧本而与批评者开展笔
战。在办报刊杂志过程中,他又继续这一方面的写作。占用小说序言或首章
撰写文论,在《约瑟·安德鲁》中已经出现,而《汤姆·琼斯》备卷首章共
十八章约六万言的文论,则是菲尔丁创作理论之集大成者。这是英国十八世
纪文学理论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英国文学理论的经典。
在这些文字中,菲尔丁申述他创作小说的目的是呈现人性,而且在创作
中要顺应自然,并反对以神奇怪异为内容的文学作品。由此,菲尔丁提出了
一系列现实主义的创作主张,他不仅现身说法,当即以这部小说的创作来实
践这些主张,而且也为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创作奠下了基石。在这十八章的篇
幅中,菲尔丁还就小说的结构、人物、语言、风格一一议论;明确提出了作
家应具备的各种条件。这些论说今天读来虽然浅显,但它们的首倡价值以及
所发生过的影响,则不可忘怀。
批评家也常指摘这样一种“插入式”的文论,与作品情节毫无有机联
系,拖长了小说篇幅,打断了故事进程,松散了结构。这种批评虽也不无道
理,但是身兼小说家和批评家的菲尔丁借用小说各卷一席之地表达自己的创
作主张,并当即用于自己的创作实践,倒给后世提供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楷
模,而对于那种全然脱离作品本文而从事理论的研究,则是一个相反的例
证。


当今社会的生活节奏,与菲尔丁的时代已是大相径庭。像《汤姆·琼
斯》这类鸿篇巨制,普通读者已无暇问津;现、当代批评家将这部作品与现
当代作品相比,又多嫌其粗浅,但是英国当代著名批评家在本世纪四十年代
提到的菲尔丁对英国小说伟大传统的开启作用,至今无可否认
当今社会的生活节奏,与菲尔丁的时代已是大相径庭。像《汤姆·琼
斯》这类鸿篇巨制,普通读者已无暇问津;现、当代批评家将这部作品与现
当代作品相比,又多嫌其粗浅,但是英国当代著名批评家在本世纪四十年代
提到的菲尔丁对英国小说伟大传统的开启作用,至今无可否认;而这部小
说的精髓,惩恶扬善的主题、恢宏潇洒的气势、曲折生动的故事、真切自然
的人物,至今仍是通俗文学以至娱乐文学形式的要旨。以它改编制作的同名
电影,就曾荣获一九六三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奖。至今仍有学者认为这是迄今
改编英国古典小说的最佳电影。
菲尔丁在我国并不显得陌生。早在二十年代,著名学者吴宓在他的《红
楼梦》研究中就曾以《汤姆·琼斯》作比较。五十年代以来,又陆续出版了
《大伟人江奈生·魏尔德传》和《约瑟·安德鲁传》的中文译本。至八十年
代初,《汤姆·琼斯》各卷首章的文论已经发表,随后又有了《汤姆·琼
斯》的全译本。现在此《丛书》版译本《汤姆·琼斯》的出版,希望能在我
国赢得更多读者的爱好,并对我国的菲尔丁研究有所助益。
张玲
1992年5月6日至20日于北京..
①参见F.R.利维斯著《伟大的传统》(1948)。

第一卷
第一卷

第一章卷首引言,或筵上莱单。
第一章卷首引言,或筵上莱单。
因为有这种情况,所以那班诚实为怀、善良居心的饭馆老板,为了避免
因肴馔不合而开罪顾客起见,通常都备有菜卑,以便所有光顾的人,一进门
来,就可以仔细阅览。顾客通过菜单,对于想要得到的款待,有了清楚的了
解,就可以作出决定,或者就在这家饭馆待下来,细细领略给他们预备的东
西,或者去到另一家饭馆,享受更可口称心的食物。
对于一切人士,凡是有明达之识或明哲之智①而对二者都不吝赐教的,
我们既然都不耻求教,因此对于这般诚实为怀的饭馆老板,我们也移樽请
益,从他们那里得到一些启发;不但对我们全部的款待,先之以莱单总目,
并且对本卷和后面各卷所供的每一样飨客之物,还备有菜单分目。
我们这里所备的是什么呢?并非其他,乃是人性。我的读者,既然都通
情达理,所以他们尽管最喜珍馐美味,我却从来没担过心,害怕他们会因为
我所举出来的肴馔,只有一味,就失惊打怪,吹毛求疵,生气动怒。甲鱼之
为物,像布里斯托的区长先生——对肴撰有渊博学识的人——由于见多识广
而深知熟悉的那样,除了鳖裙或者鳖边②,是鲜美的厚味而外,还有许多各
样好吃的东西,萃于一身。学识渊博的读者,也不会昧于事理,不知道人性
一事,虽然在这儿只概括在一个总的名称之下,却包罗了繁多丰富的品类,
所以,尽管世界上有种种荤菜素菜,而一位厨师,却可不用费事,就样样作
得出来;但是一个作家,要把人性这个包罗广泛的题材,详尽无遗地精研细
究,却非常不易。③
为之长。后城市行政方面,每城又划分为若干区(ward),于是原来之
行会长又变而为区长〔见英国历史家斯特布兹(William Stubbs,1825—..
①明达之识或明哲之智:原文为wit or wisdom,为双声常见语,故此处两用“明”字。..
②鱉裙或鱉边:原文calipash,是甲鱼紧贴上盖之下的胶质物,calipee是下盖之上的胶质物。在中国,
鱉裙是甲鱼上盖好吃的胶质软边。二者在甲鱼身上之地位不同,而其为美味则一。布里斯托18世纪尚为英
国第二大商港,其市府每年一度的宴会例须有鱉裙或鱉边,其区长对鱉裙自甚熟悉。英国18世纪另一作家
斯特恩(Laurence sterne,1713 —1768)在他的《感伤行程记》里说到一个区长吃了三磅calipash和
calipee。可见区长和甲鱼的因缘。又传记家拉克哈特(J.G.Lockhart,1794 —1854)在《司考特传》
第4卷第41章里说,“宴会豪华堂皇,席上罗列如区长所飨之甲鱼及鹿肉。”区长原文alderman,本为行
会长。英国中古城市以渐兴起,并从封建主、寺院长老、特别是国王处,取得各种权利及自治权后,皆由
各商会会长,后又由各手工业行会会长,各自管理各行,其会长皆为各行会中之最有财势者,而全市中之
整个管理者,又由各行会中之最有财势者

1901)《英国宪法史》第3卷〕。区长先于市长,1189年,伦敦才有第一任
市长。市长普通任期一年,而区长则有终身甚至世袭者。这种市政管理,既
把持在少数人手中,且市长亦皆区长互相选举,故区长亦乡任过市长,如英
地志家钱勃雷恩(EdwardChamberlayne,1619—1689)之《英国现状》
(1667)(由其子约翰于1703年增订为《不列颠现状》)第1卷里说,“二
十六个区长,分管伦敦的二十六个区,其中二十三个,作过市长。”通常市
长和区长并举。但单举区长时更多,如此处。或以其人数乡,任期长,更为
人所熟悉之故。这种市政组织,到了18世纪,变为寡头政治,腐化堕落,挥
霍公款,大吃大喝〔见英历史家垂威利恩(G.M.Trevelyan)的《英国让会
史》第11章],故此处“对肴馔学识渊博之人”等语,实属讥讽。到1835
年,调查团报告,揭露了市政收受贿赂,吞没公款,措施错误等等,于是议
会通过,以由市民选出之市参议为主体,他们选出市长及区长,共组成市参
议会。但到
1888年,地方政府法才给了地方更改善的权力。
③菲尔丁时代,关于人性之实及其发动行为之
原,为伦理论家激烈争辩之问题。其争辩之焦点集中于利己及利他之概念。
是爱护自己,还是爱护他人,为人类最主要的动机?他们基本上是自我至
上,还是泛爱为重?还是这两种质索同时并存于其天性中?哈布斯主张,自
我爱护是人类的基本特点,人类所有的行动都由这种感情而生,这种感情容
易表现为侵凌他人的野心,不受考虑别人或顾及一般利益的约束。在另一方
面,反对这种理论的则有沙夫刺勃锐、赫齐孙等人。他们并没反对,说自我
爱护不是人性的要素之一,但却极力驳斥它是人性唯一的要素,甚至是主要
的要素。他们一般的主张是:自我爱护的感情和爱及社会的感情,二者并存
于一人之身。正当生活之秘诀即在于保持二者之合理的平衡。在这种争辩中
菲尔丁惟沙夫刺勃锐是从。他相信爱护自我和泛爱众人都是人类天性中与生
俱来的基本质素。把一切都单独归之于自我爱护,他好像认为,就等于否定
道德之存在。在他看来,正常的人性是善与恶的混合物。如一人善多于恶,
决不应因其有缺点与优点混合,而即谓之为恶人。善人亦有其过失与污点。
且不能贬一切自我爱护为恶。人可追求荣誉、财富、快乐,但有节制,不过
分,不逾量,即应说是自然当有。他不要求人人皆为圣贤,或人人皆为隐
逸。只要合于是非之准则,不违臧否之法度。他又说,人不但彼此不同,即
一人自身,时间不同,性行亦异。“自然”是一艺术巨匠,混合不同的感情
于一人之心,如齐香混古颜色于云翳满天之画图。故判断人之品格最为难
事,而人人皆为积习难改之演员,伪装乔饰,更增加困难。我们不能匆匆忙
忙,或笼笼统统,对人加以褒贬,因吾人常见善恶混于一人之身,须加黄时
耗力之考查,缜密精细之批判,始能定其人果属何类。
令人担心的是:口味更高的人,也许会认为,这盘肴馔太平常、太庸
俗,因而提出异议;因为书摊上到处陈列的传记、小说、戏剧、诗歌里面,
除了这个题目,不是再就没有别的什么了吗?这好像不错;但是,一位专务
口腹的人,如果因为在穷乡陋巷中,看到名为甘芳实非甘芳的东西,就据为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