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_22 丹尼尔·戈尔曼(美)
这种情绪来。神经病学专家说“:假设有人拿枪对着她的脑袋,从理
智上说她知道应当害怕,但她确实不能像你我一样感到害怕。”
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对任何一种情绪的神经机制都未能彻底
揭开其秘密,但对于恐惧的了解也许是最为详备的。要理解情绪的
神经动力学,恐惧可提供最佳例证。在进化历程中,恐惧远比其他
各种情绪占据更重要的地位,系之于生死存亡。但在现代社会中,
不当的恐惧却可能破坏日常生活,让人陷于烦恼、焦虑及无穷无尽
的痛苦折磨之中,或导致病态的恐慌症、恐怖症或强迫症。
设想夜里独自在家,正看着书,忽听隔壁屋子里“咔嚓”一声,
自此你头脑里的活动将可以让我们看到恐惧的神经机制以及杏仁
核的报警系统作用。首先,脑把那一声响作为纯粹的物理声波接收
进来,再转换成大脑的语言通知你进入警戒状态。此神经通路经耳
到脑干再至丘脑,然后路径一分为二:曲径通幽至杏仁核及附近海
马回;通衢大道达颞叶的听觉皮质并在此对声音进行整理分析及
赋予理解意义。海马回(重要的记忆存储仓)迅速地将此“ 咔嚓”声
与以前曾听到过的类似声音比较,要搞清是否是熟悉的你是
否立刻能辨认这是什么“卡嚓”声?同时,听觉皮质对此声音进行着
更复杂的加工分析,试图理解其来源是猫弄出来的声响?是风
吹打百叶窗?还是有小偷?听觉皮质一一检验着自己的假设
可能是猫把桌上的台灯碰倒了,或很可能就是小偷,并给杏仁核和
海马回送去信息,海马回迅速地与类似的记忆进行比较。
如果结论再次令人放心是风吹打百叶窗发出的声响,警
戒状态就不再进一步加强。但如果仍不能肯定,杏仁核、海马回与
前额叶皮质间的另一信息通路就会强化不安全感,从而加强注意,
竭力辨认那声音的来源。要是这进一步的分析还是不能得到令人
满意的答案,杏仁核即会拉响警报,激活下丘脑、脑干及自主神经
系统的活动。
杏仁核作为大脑的报警中枢,在恐慌和潜意识的忧虑时,就充
分显示出其完美的组织结构。杏仁核的几束神经元各有适用于不
同神经传导物质的接收器,其工作方式有点像家庭保安公司,只要
是哪家的安全装置发出报警信号,保安公司的值班人员就立刻向
消防部门、警察局或邻居发出求救信号。
杏仁核各部分分别接收不同的信息。来自丘脑、听觉和视觉皮
质的信息传到杏仁核的一侧,气味则通过嗅球到另一侧,而味觉和
内脏器官的信息则传到杏仁核的中间部分。这些传来的信号使杏
仁核保持着警觉,思索辨认曾经历过的各种感受和体验。
接着,信息又从杏仁核延伸到大脑的其他几个重要部分。其中
一支通到下丘脑,由下丘脑再分泌身体应激激素,即促肾上腺皮质
激素释放因子,并与其他激素一起作出战斗或逃跑的反应。杏仁核
基域的神经元还延伸到与大脑的运动系统相连接的纹状体(
。通过中枢神经系统,杏仁核经脊髓将信号传递到自
主神经系统,进而激活循环系统、肌肉及内脏的活动。
从杏仁核的底侧区,神经分支又延伸到扣带回和称为“中央灰
质” ) 的纤维,通过这些部位的神经细胞调节骨骼大
肌的活动。如狗对闯进其领地的外来者狂吠,猫对外来者的耸背躬
腰以示威胁等都是这些神经细胞活动的结果。人类同样是通过这
些神经通路收缩声带,发出恐惧的尖叫声。
此外,杏仁核还有一条通路连接到脑干的蓝斑。蓝斑负责产生
甲肾上腺素, 并遍布到整个大脑。分泌去甲肾上腺素的后果是增
强了大脑的总体反应活动,使感觉通路更加敏感。去甲肾上腺素弥
漫于皮质、脑干和边缘系统,实质上也就使大脑进入临界状态。这
时,即使房间发出普通的响声,也会使人感到恐惧和战栗。这大部
分变化都是不知不觉发生的,人们往往还未觉察到害怕。
不过,人们真正开始感到恐惧时,即无意识的焦虑已变成有意
识的害怕,杏仁核就连续不停地命令大脑其他部分作出各种各样
的反应。如它向脑干的神经细胞发出信号,使人脸上露出恐惧的表
情,使人神经质并动辄惊慌失措,使肌肉停止进行与恐惧无关的运
动,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减缓。在感到恐惧时,人还可发现
自己突然屏住呼吸,或清楚地听到自己的呼吸声。不过,这一切仅
是杏仁核和相关部分在遇到危机时,指挥大脑采取广泛、谨慎、协
调一致的应变措施的一部分。
同时,杏仁核以及相关的海马回向神经细胞发出指令,由神经
细胞送出关键的神经递质,以激发多巴胺分泌,进而把注意力集中
于引起恐惧的事物(奇怪的声音)上,并使肌肉进入即刻可作出反
应的状态。与此同时,杏仁核还向感受区发出信号,让视觉和注意
力保持警戒,以确保眼睛搜寻一切危险的事物。另一方面,皮质记
忆系统也进行了调整,优先搜索与情绪紧急状态最直接相关的知
识和记忆,把其他一切思绪暂抛脑后。
一旦杏仁核等脑组织发出信息,人即处于恐惧之中。这时,可
感觉到内脏器官特有的绷紧,心跳加快,肩颈部肌肉紧张,四肢颤
抖。当凝神倾听进一步的声音时,身体便木立不动,而脑子却在飞
快地思索可能遇到的种种危险和对应良策。从吃惊、不安、惊慌至
恐惧这整个过程也就在一两秒钟内完成。
附录四“格兰特基金会”
青少年干预教育的主要内容
情绪技能的教育
识别情绪
表达情绪
评估情绪的强度
控制情绪
延迟满足
控制冲动
减轻压力
分辨情绪与行动的差异
认知技能的教育
自我对话遇到问题或挑战之时先进行自我“内心对
话”
辨析社会信息如认识到人的行为受到社会影响,因
而应站在更广阔的社会角度来审视自己的行为
采取步骤解决问题,作出决策如控制冲动,制订目
标,考虑可选择的行动方案,预测行动方案的可能结果
理解他人的立场和观点
了解社会所承认或反对的行为准则
积极的人生态度
自我意识如制订现实的自我目标
行为技能教育
非语言表达学习通过眼神、面部表情、语气、手势等
进行交流
语言表达学会清楚表达自己的要求、对批评作出适
当反应、抵制消极影响、善于倾听他人意见、帮助他人、交结益友等
附录五“自我科学”的课程
主要内容
自我意识  观察自己,认识自己的情绪,积累情绪词汇,
了解思维、情绪及行动间的相互关系
个人决策  检查行动,了解行动结果,思考自己是理智决
策还是冲动行事,进而抵制不适当的性或毒品等的诱惑
控制情绪  思考自我内心对话,看有无自我压抑的消极
想法;寻找情绪产生的原因(如生气可能是受到情感伤害而起);找
出减少恐惧、焦虑及悲伤的方法
减轻压力    学习运动、想象、放松等方法
移情  了解他人的感受,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体谅他人
对事情的不同看法和感受
交流  学习沟通感情,既善于倾听又善于提问;能区别他
人言行与自己对其言行反应或判断之间的差异,能清楚表达自己
意见而不是指责他人
自我表露    了解坦诚和建立亲密人际关系的重要意义;
知道可吐露个人隐私的时机
领悟力    学习辨认情感及情感反应的模式;学习识别他
人的同样反应模式
自我接受  培养自豪感,正面评价自己;知道自己的长处
和短处;培养自我解嘲的能力
责任心  敢于承担责任;能认识到自己决定和行动的后
果,接受自己的情绪和心态,做事有贯彻始终的毅力
自信心  学习不卑不亢地表达自己的关心和情感
集体观念学习怎样与人合作,知道何时担起领导责任
及怎样领导他人,懂得服从领导
解决冲突能力    学习与同伴、父母及老师进行合理地争
论,学习“双方都赢”的谈判妥协的技巧
附录六  社会和情感学习的效果
儿童发展计划
项目制订者:加州奥克兰市发展研究中心埃利克·沙佩斯
项目研究对象:北加州幼儿园至小学六年级在校儿童
评估者:独立观察员
项目评估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对照组儿童为该地区其他幼儿
园和学校的儿童
结果
更有责任心
更有自信心
人缘较好,性格较开朗
更合群,更乐于助人
较理解他人
较体贴人,较关心人
较善于用社交技巧解决人际问题
待人较和气
更“民主”
较善于解决冲突
方案
项目制订者:华盛顿大学“快速跟踪项目”组马克·格林伯格
项目研究对象:西雅图市一至五年级在校学生
评估者:学校教师;
项目评估方法:比较研究
对照组儿童:.普通学生;.听力残疾学生;.特教学生
结果
提高了社会认知技能
提高了情感、觉察和理解能力
较有自制力
能较好地安排和完成学习任务
做事较冷静
较善于解决冲突
较遵守课堂纪律
对象为需进行特殊情感教育学生,其在校行为的改变
较能承受挫折
较善自我表达
做事较有方向和条理
较能与人和睦相处
较能与人分享苦乐、分担责任
较合群
较有自制力
情绪理解力的提高
较有洞察力
较善表达
发生悲伤和抑郁的人次下降
发生焦虑和退缩行为的人次下降
西雅图社会发展项目
项目制订者:华盛顿大学“社会发展研究课题组  戴维·霍
金斯(
项目研究对象:西雅图地区中小学学生
评估方法:独立测验,客观标准
项目评估方法:比较研究
对照组:非项目学校学生
结果
对家庭和学校较有感情
男生的侵犯行为和女生的自暴自弃行为减少
差生受停学处分和退学处分的人数下降
尝试毒品的人数减少
标化考试的成绩提高
耶鲁一纽黑文社会技能提高项目
项目制订者:伊利诺斯州芝加哥大学罗杰·韦斯伯格(
项目研究对象:纽黑文地区公立学校五至八年级学生
评估资料数据来源:独立观察报告、师生的报告
项目评估方法:用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
结果
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改进了与同龄伙伴的关系
提高了控制冲动的能力
行为表现比过去好
人际关系融洽和睦
提高了克服困难的技能
较善处理人际冲突
能较好消解焦虑
违法犯罪行为减少
提高了解决冲突的能力
创造性解决冲突项目
项目制订者:纽约市全美“创造性解决冲突” 中心琳达·兰特

项目研究对象:纽约市公立幼儿园至公立学校十二年级学生
评估者:教师
项目评估方法:对研究对象参与项目前后的行为进行比较、测

结果
在校的打架斗殴减少
较少在校讲粗话脏话
较关心他人和集体
较主动与他人合作
较有移情心
提高了社交能力
提高社会意识与解决社会问题能力工程
项目制订者: 拉特格斯大学莫里斯·伊莱亚斯(

项目研究对象:新泽西州公立幼儿园至公立小学六年级学生
评估资料数据来源:教师的评分,同学的评价和学校的记录
项目评估方法:与非项目参与的对照组学生进行比较
结果
能较敏感地觉察他人的情绪
能较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行为的后果
能较好地“判断”人际关系和采取相应行动
有了较强的自尊心
较合群
较愿意帮助他人
能较顺利地升入中学
升入中学,甚至高中后,反社会行为、自暴自弃行为及社
交障碍行为减少
提高了学习能力
增强了在校内外的自制力、社会意识和社会决策能力
致简体中文版读者
通向幸福与成功的捷径在哪里?我们如何才能帮助
下一代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决定一个人成为社会栋梁
或庸碌之辈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家庭生活美满与否果真
全凭运气?
显然,单凭学校那些“标准”课程是无法回答这些问
题的。其实,所有这些问题的答案都与一个至关重要的因
素有关,那就是人们自我管理和调节人际关系能力的大
小,亦即情感智商的高低。
我写此书时深感美国社会危机四伏,暴力犯罪、自
杀、抑郁以及其他情感问题急剧增多,尤以青少年为甚。
依我看来,我们只有积极致力于培养和提高自身及下一
代的情感智商与社会能力,才能措置这一严峻的局面。
我对中国读者也提出同样的建议,虽则基于不同的
理由。中国的父母向来擅长督促子女在学习与事业上取
得较好成绩。但在现代社会中,人生成功所需的不仅仅是
学业优异,还有更多其他方面的能力。当代中国正在开辟
一条迈向成功的新道路,高情感智商将帮助人们在这条
成功之路上遥遥领先。
在通用电器公司,我认识一位来自中国的年轻女工
程师。她告诉我,她从小所受的教育使她能在工作中出类
拔萃, 但她同时发现,那些教育在赋予她领导者或企业家
应该具备的能力(如创造力与自信心) 方面却有所不足,
因此,她目前正努力提高自己的情感智商。
许多研究显示,学业优异并不一定能带来生活成功,
也并不意味着能登上事业的颠峰或开创惊天伟业。当然,
学习能力也很重要。但是,要想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
会立足并取得成绩,光是学习好是远远不够的。
任何领域的领导者与改革者都有其与众不同之处,
其中之一就是他们都有较高的情感智商。如果中国的父
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美好的未来, 他们就应尽力帮助
孩子,使他们早日获得这方面的能力。
这也就是说, 我们必须尽快教给下一代基本的情感
与社会能力,即情感的基本技巧。美国的学校已开始了情
感教育课程, 在向儿童进行有关数学与语言的传统教育
的同时,教给他们最基本也是最必要的情感技巧。若中国
的学校也能将情感教育整合进常规教育中, 则中国儿童
也必能从中获益。根据美国的经验,情感教育既可与传统
课程结合, 亦可另作一门辅助课程。如此, 不但没有减少
基本科目的教学时间,而且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大为提高,
同时也使他们能在现代社会中游刃有余。无论学习还是
工作,高情感智商者都能做出比他人更胜一筹的成绩。
在当今时代, 情感智商的重要性绝不逊于智商, 它是
理性与感性的平衡器。徒有智能而心灵贫乏,则无法适应
这个纷繁多变的社会。归根结底, 心灵与头脑是缺一不可
的。
今天,情感智商之所以受到如此重视,全靠神经科学
的发展。神经科学的研究结果令人振奋:只要我们注意系
统地培养情感智能提高自觉意识、控制情绪低潮、保
持乐观心态、不断自我激励、增强移情和同情心那
么,未来必定充满希望。
丹尼尔·戈尔曼
年月
迈向世纪的健康新概念
《情感智商》译者序
年署假后开学不久,浙江新闻界相继报道了这么一个
事件:该省一学生以优异成绩考取外省一重点大学,但报到后仅一
周便因为想家心切而回了家,其父只好为其办了退学手续。这一退
学事件触动了很多家长。杭州一位母亲致电报社,称其正在重点高
中就读的孩子说将来上大学时,需母亲“陪读”以照顾生活,并表示
“我会告诉同学,你是我带来的保姆”。
其实这并非是一偶然的、特殊的或罕见的事件。在前几年中日
青少年友好联合夏令营中,中国孩子表现出来的心理健康和心理
素质很不理想的问题就已经引起了有识之士的深深忧虑。上海《文
汇报》“教育园地”或“教卫新观察”栏目不时报道出这方面的有关
情况。年暑假,《文汇报》就三名参加“能力夏令营”的男孩面
对高悬的衣钩束手无策展开了讨论,标题就是:闭关、笼养、唯学
问题不少;合群、合作、合融亟待培养。另有一项有关不少
重点学校学生被“重”压垮的报道,题目则是:高处不胜寒孤
独;恃才小霸王任性;易碎玻璃心脆弱,既生动传神又准
确尖锐地揭示了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当说,目前我国基础
教育的改革对此已经有了高度的重视,正强调从应试教育向素质
教育转化,不少教育家也正在进行“成功教育”或“挫折教育”之类
的探索。但我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教育尚未形成全社
会的共识,远未成为千千万万家长关注的热点。“可怜天下父母
心”,从学前教育开始,多少父母不惜巨资,煞费苦心,千方百计把
孩子塞进、挤进重点幼儿园、重点小学、重点中学,最终进了重点大
学于是大功告成,合家欢乐。然而,本文开头的退学事件出现
了,这不能不说是对这些父母的当头棒喝。
译者任教高校多年,同时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
询、心理治疗。无论是从大范围的问卷调查还是从积累的临床案
例,我们都可以肯定地说,我国大学生的校园困惑,绝非一个“ 学业
困难”可以回答,而是比中小学生更加突出的,以情绪失调、意志薄
弱、人际适应不良为主的有关心理健康的问题。我国现行的高考制
度决定了我国的高等教育其实是“精英教育”,严格的层层筛选保
证了大学生具有优良的智商水平,但高智商并不能保证大学生的
成才、成功。探查近年来大学生的退学原因,心理健康问题占了相
当的比例;而大学校园内的非正常死亡,主因又是心理健康问题,
实在令人扼腕痛惜。这些大多学业优良甚至优秀的大学生或研究
生怎能以如此轻率冷漠的态度看待社会、人生和生命更有甚者,
我国一流名牌大学的某留美学生竟因妒嫉而枪击自己的恩师和同
窗,最后自戕某留学加拿大的计算机博士因郁郁寡欢,与同事相
处不睦而自杀身亡其实,还有不少大学毕业生因社会适应不
良,导致工作业绩不佳,个人生活步履维艰,但这些现象往往被人
们忽略了。
正是上述种种构成了本书得以在国内译出并受到热烈关注和
真诚欢迎的时代与社会背景。译者与作者戈尔曼是同行,同为心理
学博士。我们对戈尔曼博士深为折服,不仅是因为他拥有深厚的心
理科学专业素养,还在于他以专栏作家加编辑的高屋建瓴的写作
艺术,深入浅出、生动流畅地宣传和普及了心理科学知识,其知识
分子的良心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更令人敬仰。本书中引用的许许
多多事例就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作者用它们准确地说明和阐
释了那些在一般人看来深奥枯燥的心理原理, 并以高度的时代
使命感和责任感大声疾呼:“把智慧带进情绪,把礼貌带到大街小
巷,把关爱注入我们的生活。”并提出必须从儿童开始情感教育!即
将跨入世纪的中国,心理健康问题已上升为提高民族素质的当
务之急,其中的情感教育同样应该立即从儿童抓起。
戈尔曼针对美国国情智商概念风行了几乎整个世纪,
渗透进了美国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高扬起“情感智商”的大
旗,向美国人对智商的崇拜和迷信发出挑战,强调“把智慧带进情
绪” 。严格地说,人类的情绪情感既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
的体验,也是反应;它既是冲动,又是行为,不可能独立于人格的整
体结构之外, 因此实际上也就不存在什么纯粹的情感智商与情感
教育。不过戈尔曼对此已作了解释:“强调情感智商的重要性就在
于提醒人们要注意情感、性格与道德的结合。”对此,本书中有明白
无误的说明“:情感智商包涵了自制、热忱、坚持,以及自我驱动、自
我鞭策的能力”;将情感智商解释为自我激励、百折不挠;控制冲
动、延迟享受;调适情绪、不让焦虑烦恼干扰理性思维;善解人意、
充满希望。戈尔曼扩展了心理学的情绪情感概念,矫枉过正地试图
以情感智商来标示整体人格,其情感智商的概念已包容了心理健
康的内涵。
我们赞赏戈尔曼对智商迷信的挑战,但更调强中国哲学的整
合思维。现代的健康概念,重在从整体上把握,强调完整意义上的
健康,而且是迈向世纪文明社会所应当拥有的健康,是道德健
康、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良好诸方面完美的有机整合。
首先,道德健康是人类健康体系的统帅。世纪的人类健康
概念,建立在民主、平等、进步的道德价值体系之上。在富于人道主
义的高尚道德指引下,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各方面方能
有机整合,全面发展。健康的人组成健康的家庭,养育健康的后代,
促进民族素质的提高,推动社会的健康发展。
生理健康则是健康的物质基础。生理健康不仅仅是不生疾病。
“不生病就是健康”的概念与人类文明发展与卫生水平不高相一
致。世纪的生理健康强调的是人类机体生理功能的完好运行与
最佳发挥,表现为:精力充沛,精神饱满;肢体灵活,步履轻快肌肉
强健有力,运动自如协调;身材匀称,体重适中;耳聪目明,听觉锐
敏,眼光灵活,眼神炯炯,注意力稳定集中;牙齿稳固强健,食欲、消
化俱佳;头发茂密有光泽,皮肤光洁有弹性;醒时神清气爽,入睡则
安眠踏实能有效抵抗一般疾病的侵袭和气候环境的变化,能成功
担负起现代社会高节奏、高强度的紧张工作与学习。
与生理健康相辅相成而发展起来的心理健康, 要求一个人人
格完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客观准确,智能良好,情感健全,意志
坚强。所谓人格完善,是指一个人拥有与人类社会民主进步总趋势
协调一致的人生信念、理想、志趣、动机以及需要等,并且,所有这
些人格倾向性与自己的气质、能力、性格等人格心理特征组成和谐
的整体并得到全面发展; 能有效适应社会生活环境的变化及自身
身心的发展,完全发挥自己身心的最大潜能,积极为社会创造物质
和精神财富。个人能够在社会大环境和小环境中找准自己的位置,
认清自己的人生目标, 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能与不能、长处与不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