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踩准经济节拍再投资:经济大周期

海宁(当代)
必读网(http://www.beduu.com)整理
全书序
经济规律普遍适用于古今中外。只要有市场和价格,经济规律是始终存在的。在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出现以前,经济规律就一直通过市场和价格发挥着作用。经济规律最简单的表达就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资本向回报率高的地方去,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正常。而“追涨杀跌”的羊群效应,导致了资产泡沫的兴起与破灭, 造就了经济繁荣与萧条的周期轮回。欧美政府在经济活动中,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二次分配作用,欧美经济的35%以上,是通过政府进行二次分配的。北欧四国(瑞典,挪威,丹麦,芬兰)就是典型的高税收高福利。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自由市场经济。
1971年美元与黄金脱钩以来,世界经济一直处于泡沫兴起和破灭之中,归根结底,泡沫的一大根源,是纸币的泛滥。所以本书对于当前经济的分析,很多都是基于美元和人民币这两个货币,特别是美元泡沫。泡沫的另一大根源,是人们追涨杀跌的羊群效应,所以本书不同章节将多次分析羊群效应。
本书力求通俗易懂。我尽量从客观的角度,去分析经济运行的轨迹。但经济体是活的,里面每个参与者都在博弈,投资者永远处于赚钱,保值,甚至抢钱的博弈之中。所以,能100%预测准确的人,是不存在的。
作为一个学过点经济学,读过点货币银行学,懂点中央银行学的普通人,我谨借此书,向起草和捍卫《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一章总则,第三条“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的增长。”的一切人员致敬。我认为,人民币购买力的基本稳定,是中国经济和谐,平稳,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感谢
感谢天涯经济论坛大量理智文明的网友,没有那么多的读者,我不会有那么大写作的动力。没有他们,就没有这本书。2010年9月24日
第一章: 经济周期与投资者如何把握市场节…
世界经济周期理论有很多种,这些理论在第二篇有单独的具体介绍。这些周期理论非常有实用价值,比如基钦周期,就是指各种商品领域存在的库存周期,一般为2到4年。具体到中国,就是中国的猪肉价格,存在34到36个月的涨跌周期,这个周期,在过去的8,9年都非常有效,按我的观察,中国的猪肉价格,从2010年6,7月起,一直要涨到2011年6,7月份。猪的养殖户在2012年下半年,无可避免的要面临全行业亏损。调控和储备猪肉制度,也无法抹平这个周期。基钦周期的另一个应用,就是中国房地产业的3年库存周期,2005年下半年,2008年下半年,2011年下半年,中国房地产业,都面临高库存与降价销售的压力。
三个基钦周期,基本就构成了一个朱格拉经济周期。中国经济,呈现非常明显的十年周期,即使在计划经济时代,这个周期也是比较明显。中国经济基本遵循每十年逢二探底,逢七登顶的经济周期规律。这个在第二篇有具体的分析。
六个朱格拉经济周期,基本构成了一个康德拉捷夫长波周期,这个与战争周期有关了,下一个康德拉捷夫长波周期可能在2032到2037年左右到达高潮,那个时候,拥挤的地球,可能会为了争夺水源,耕地,或者其他资源而大打出手,这个太遥远,本书不做分析。对于股市和原材料价格,破产于1873年第一次世界级大萧条的贝纳,有着非常潜心的研究,他发现的股市与原材料商品价格8-9-10高点规律,和16-18-20金融恐慌规律,在他死后的100年的准确率高达45:1,到目前人们还在广泛使用贝纳发现的周期规律,这个在第二篇也有介绍。另一个美国人巴克莱.勒布Barclay T. Leib在2001年2月25日的文章中,明确指出美国经济是高通货膨胀,低增长的8年,此8年的股票收益率,将低得可怜,而黄金等有形资产,将迎来大牛市。该文也指出,,总体上很可能是美国经济高通货膨胀,高成长的8年,历史上类似的经济时期,伴有战争的概率,高达60%以上。
中国国内,后来著名的“缠中说禅”在美国911之后指出,美国经济20年到40年周期的顶峰是1999-2000年,“缠中说禅”准确预测到中国经济相对实力的上升,并在2005年7月人民币开始升值后,指出中国股市的大牛市来了。(他在2007年10月又准确指出中国股市的顶部在6100点左右,这是后话)。另一位指出2001年以后美元贬值来临的,是刘军洛,他在2000年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以后,提出美元将贬值,建议中国外汇储备里,提高黄金的比例,不过他当时的影响力很小,在阿富汗战争开打,和伊拉克战争开打的时候,他再次提出美元将贬值,外汇储备尽量多回归黄金和“次级金本位”的建议(刘军洛在2007年6月,预言中国股市2008年底跌到2000点以下,中国房价迎来主升浪,此预测使他更加成名)。
这些,都是经济的大势,即使总统,或者美联储主席,也无法改变这种大势。
对于一个三年左右的投资与库存周期,一般而言,信贷大量投放的3到6个月以后,资产(比如股市楼市)价格就会大涨,之后才会蔓延到生活品物价的大涨和工资的上涨。一般而言,信贷大量投放的10到18个月以后,原材料开始上涨。在通货膨胀恶化以后,再进行保值投资已经晚了。不但晚了,有时候还正好买在顶点。具体到中国,官方CPI如果超过5%,就意味着货币紧缩马上就会出现。资产价格是否受到货币紧缩的打击,就看货币紧缩的力度了。
第一章: 经济周期与投资者如何把握市场节…
美国经济,从1683年到1907年,224年间,一共发生了26次金融与经济危机。换一种时间跨度,美国经济从建国的1776年,到2000年,一共也是224年,也发生了26次经济危机。那么,美国经济危机的平均间隔,大约就是224/26,等于年,年,大致等于3142天。这个平均周期,不一定对,但是目前也没有更好的划分办法。
这个美国经济周期按年划分的实用价值,在于它能大致预测下一次经济危机的时间,比如2000年3月,美国互联网泡沫破裂,年之后的2008年9月15日,美国雷曼公司破产,引爆世界金融危机。比2000年3月以前的年,老布什因为美国1990-1991年的经济衰退(石油价格大涨,美国房价大跌)而在连任选举上输给了克林顿,再往前推大约年,是1980-1982年美国两次经济短时间衰退,美联储加息到17%以上,再往前推年,则是美国二战后最严重的1974-1975年经济衰退(1973年10月,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对欧美进行石油禁运,油价暴涨3倍,欧美,日本立马进入严重的经济衰退)。也就是说,1973 – 2008年全球五次大的经济衰退,大致间隔就是年左右,或者说大约是平均8,9年一次。
马丁.阿姆斯特朗(Martin Armstrong)在1999年9月26日的文章(第二篇最后一章,有我的中文翻译)中,就预测美国互联网泡沫破裂后,有形资产的大牛市来了(黄金,石油,矿产,粮食,地产等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当时他预测美国互联网泡沫会在2000年到2002年见顶破裂。他的年划分,不一定百分之百对,但是不失为一种非常好的分析经济周期的切入点。这一篇,主要谈美国经济周期,美国货币政策周期。第二篇以后才开始谈美国经济周期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经济周期中股市,楼市,黄金,通货膨胀的议题。
我认为,马丁.阿姆斯特朗(Martin Armstrong) 是继俄国的康德拉季耶夫,和出生于奥地利,长期执教于哈佛大学的约瑟夫.熊彼特以后的又一位经济周期理论大师。
与前两位不同的是,马丁.阿姆斯特朗更注重研究如何用周期理论来指导投资赚钱,如何在通货膨胀中保护自己的财产不缩水,以及在大跌浪中尽量保护自己。更不同的是,马丁.阿姆斯特朗不喜欢读大学,觉得大学太无聊,他喜欢花大量时间在纽约,英国,欧洲的图书馆里翻阅历史资料。
下图是70年代末,马丁.阿姆斯特朗根据“经济信心模型”得出的预测(有旧杂志作证)。
具体地说,根据这个模型,美国经济在2007年2月27日到达顶峰,2011年6月13日左右到达谷底后复苏。2015年10月1日再次登顶。这些是主升主跌浪,是大趋势。
对比现实,现在我们知道2007年2月美国房地产指数见顶,日本股市2月26日见顶。2007年2月27日全球股市临时暴跌,连黄金也在此后一周跌去了6%,这其实是一种全球经济见顶的信号(日本央行2007年2月份加息,日本套利资本从全球各地资本市场平仓,这个以后会多次谈到)。当然我们知道美国股市和中国股市要到2007年10月才见顶,其中中国股市从2007年2月27日到10月的涨幅还很大。
根据马丁.阿姆斯特朗的模型,顶部底部都是指总体经济,并不特指股市。
第一章: 经济周期与投资者如何把握市场节…
1989年12月13日, 全球经济到达大顶峰。(1989年12月29日本股市见顶)。
1994年4月1日,全球经济见底,欧美经济复苏。墨西哥金融危机。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进行了汇率并轨,推出了大量经济法,如中国人民银行法,公司法,破产法等。
1998年7月20日,全球经济再次到达顶峰。俄罗斯国债违约引发国际金融危机。中国经济此时已经在1994年6月24日开始的宏观调控下实现软着陆,处于通货紧缩时期。香港股市楼市在1998年8月被索罗斯等对冲基金做空,恒生指数16820点被叫做索罗斯大顶,没有索罗斯,香港经济就能幸免于难吗?香港房价暴跌,到2003年,香港房价已经跌到1993年水平。以香港著名大型低密度楼盘愉景湾为例,该岛由金庸(查良镛)的同宗同乡,查济民先生70年代买入,以外籍人士多而著称。1990年开发初期,平均价格为10000港币/平方米。一年之后的1992年,楼价就上升了一倍,达到20000港币/平方米。1997年则炒高到50000 - 60000港币/平方米后,在金融危机中下跌。2003年,该楼盘的价格回退到10年以前,也就是1992的价格水平,均价在24000元/平方米。2010年又涨到45000//平方米,2011年6月以后,香港房价会如何走呢?
2002年11月6日。全球经济又一次见底。美元开始一轮剧烈的贬值,这是一次有形资产牛市的起步。(备注:美国互联网泡沫破裂,标志这美国经济从1982年以来到达20年之顶峰,类似于美国的1969年,或者1929年的经济顶峰,从此美国的货币政策,被美国股市暴跌引发的经济危机绑架,美联储维持了3年的低利率)。美国是个大经济体,美元贬值,会引发全世界石油,黄金,粮食等价格大涨,大陆与香港房地产恢宏的近十年的上涨周期来了。(中国外贸企业从接单,进材料,生产,装运,信用证收款,需要6到9个月。)
2007年2月27日,全球或者美国经济的顶峰。(这个时间之后再作投资则充满了风险,可以认为是进入了博傻阶段,依靠后面更多的“投资者”接盘,而不是靠经济的基本面。)
2011年6月13日左右,全球经济的又一次转折点。目前看,2011年6月,是美国2007年7月以来,时间长到4年的降息周期的结束。量化宽松可以理解为一种负利率货币政策。油价上升, 美国的通货膨胀上升后,美国难以推出量化宽松三期。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连带的欧洲银行危机,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化国家的通货膨胀,以及美国国债问题,将对世界经济增长构成威胁,世界进入利率上升时期。
2015年10月1日左右, 全球经济又到达顶峰。这一轮,也许是太阳能科技泡沫,或者高增长,高通货膨胀时期,类似于欧美日本的70年代。70年代是德国,日本,法国,甚至台湾,香港,新加坡等,相对实力上升时期,伴随了石油与粮食价格的几次暴涨,而美国GDP占世界的比重快速下降。而21世纪前二十年(2001-2020),是新兴市场化国家占世界GDP比重的上升时期,也很可能发生几次以石油与粮食为代表的暴涨。
上面的预测日期是指世界总体经济的大趋势,并不特指房地产或者股市,或者商品市场。2001年后中国经济周期,受世界经济走势的影响很大。
时间的本质:周期循环与波动
第一章: 经济周期与投资者如何把握市场节…
如果我们把一条绳子打个结,做成一个圆圈。然后甩动圆圈上的一个点制造一个波动,我们会发现,这个波动最后会再次波及到原来的起点。
海里的波浪,其实是能量的传递,一个特定的地方,有可能受到不同的波的重叠影响。很多水手经常讲述海里凶险的“巨浪”与“巨型漩涡”的故事,两者都可以吞噬船只。巨浪其实是多重波峰的重叠,而“巨型漩涡”则是多重波谷的重叠。美国1929大萧条就是这种“巨型漩涡”,所有坏事一起发生了,除了经济动荡,美国从1931年起,还经历了7年之久的干旱沙尘暴“尘碗”。很多人认为这是神灵对他们1920年代奢侈与自大的处罚,很多不信神的那时候起从新开始对神灵非常敬畏。
广播就是对于电波的应用。我们可以把声音波加入“载波”里传到很远的地方。(这个有点专业了)。我们可以通过调制波幅或者波长去传输声音,所以有了AM,FM两种方式。
物理基础好的人都知道光的波粒二相性,光有时候表现为波,有时候表现为光粒子。
人的心脏也在周期跳动。
西方人认为时间是线性的,东方人则认为时间有周期性。Richard E. Nesbett 在《亚洲人与西方人不同的思考方式及原因》中写道:“中国人相信变化是常态,但是事情经常转回到原来的起点,即周期轮回。他们广泛注意各种事物,寻找事物间的关系,他们认为不理解整体,就不能理解局部。西方人活在更简单的有确定性的世界。他们集中注意力在航海的目标上。西方人相信他们一旦掌握规律,就可以掌控事物的发展进程。”
亚洲人理解时间的周期轮回概念。这个世界就像很多互相联系的齿轮,一旦拨动一个齿轮,就会带动其他齿轮的发展,在不细心观察的人眼里是一片混乱的东西,其实背后是有非常清晰的事物演化的时间脉络的。
人类目前不能战胜时间。恐龙特级克塞号里“时间停止”的情况,还没有在现实中发生。所以,金融泡沫,地产泡沫即使以前发生过,以后也会重复。
举个例子,在金融业,预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本来动态平衡的国际金融市场里,人民币2005年7月21日开始对美元缓慢升值,也就是说美元对人民币贬值开始了,贬到什么程度? 国家金融界不知道。这就像往本来平衡平静的水里,掀起一个波动。那么国际上的投资者就需要作出判断了,资本厌恶风险与不确定性,所以资本会逃离美元,转而持有黄金,这个准国际货币,或者是有石油等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资产,甚至香港的房子(因为港币与美元汇率固定,美元贬值,等于港币贬值,经济规律会自然而然指导人们去对冲港币贬值风险)。
2005年7月,就是美元失去对黄金牵制作用的开始。2008年7月,人民币对美元停止升值,汇率停留在上。而2005年到2008年上半年,大部分国际金融资本预期人民币不止升值21%,一定程度上,过度地逃离了美元而进入黄金,石油,粮食,矿产,房产等实物资产。2008年7月,人民币突然对美元停止升值了。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确定性又出现了,这个时候,这3年里过度逃离美元的资本必然从实物资产回调到安全的具有高度流动性的资产(国际结算货币美元,美国国债等)。
这当然只是从人民币升值这一点,单方面因素分析问题。事实上,经济异常复杂。
人民币升值最后反作用于中国经济,美元地位在2005年7月后的逐步丧失并在2007年下半年到2008年上半年的短时间内近乎崩溃,导致资金疯狂涌向粮食,石油,矿产,基础金属等原材料或者实物资产,导致世界范围内的通货膨胀,导致中国股市在反通货膨胀的货币紧缩政策下暴跌,2008年7月人民币停止升值后才企稳。
所以,我们做投资前,需要想想别人将要做什么,在别人大规模配置某些资产之前,提前卡位,才能坐上大升浪,比如在2005年7月,8月,黄金430美元/盎司的时候,提前卡位持有黄金。常识告诉我们,同样是西方发达国家,大部分发达国家的房地产泡沫破了,而澳大利亚,加拿大的房价为什么到了2010年还是那么高,其背后的支撑是什么? 如果金融资本逃离澳大利亚,加拿大,他们会去哪里?我认为,在强烈的美元贬值预期下,和强劲的中国对商品的需求下,加元,澳元都是商品货币,所以美元贬值,导致了资金流向加拿大,澳大利亚,使得加元,澳元对美元汇率剧烈上升(美元,加元,澳元都是自由浮动的货币)。
中国的房地产泡沫何时开始破裂?后面会有专门的详细论述,它与中国的通货膨胀周期,加息降息周期有关, 房地产库存周期。
第二章 经济信心模型来自对224年历史…
1960年代中期,马丁阿姆斯特朗,在一次中学历史课上看到了1948年的黑白片《Toast of The Town》,这是一部关于1869年金融危机的电影,因为黄金短缺和金融恐慌(当时很多交易的支付需要用实物黄金),很多暴民把华尔街银行家拖出来吊死,为了镇压涌到华尔街的暴民,政府不得不出动军队。电影中一个场景是,黄金的报价是162美元/盎司,而1960年代的黄金确实只有35美元/盎司。也就是说,黄金在1869年的美元价格,是1960年代的5倍左右。因为阿姆斯特朗在金币兑换公司打工,处于好奇,他去了图书馆证实了黄金在1869年(当时100年前)的价格居然被炒到了162美元/盎司。
其实那是世界经济史,金融史上第一次全球金融危机和大萧条的前奏。一般人们把1873年作为那一次世界金融危机与经济大萧条的爆发时间。一般认为那次大萧条的促发点,是德国因为战争消耗而放弃银本位制度,从而导致了世界对于白银的需求的剧烈下降。1873年5月9日,奥匈帝国的首都维也纳的债券市场发生暴跌,传导到欧洲各地。而欧洲投资者,在美国有大量投资,特别是铁路投资,美国部分靠欧洲投资,部分靠对铁路投资的财政补贴和“修铁路,送土地”的政策刺激,在短短7,8年里(1866-1873),铺设了9万公里的铁路。铁路投资的资金需求大,而收回成本慢,这导致Jay Cooke & Company这个美国最大的铁路与金融公司在1873年9月18日倒闭(美国雷曼兄弟公司于2008年9月15日倒闭)。
那一场金融危机,震撼了整个西方。这之前的历次危机, 1825年,1837年,1847年,1857年,1866年,震中主要在英国。而这一次1873年,震中主要在美国这个幅员辽阔的新兴国家。英国的危机发生得最晚,要到1879年才发生危机,但是英国随后忍受了近20年的滞涨(经济停滞,通货膨胀),美国,德国,法国,在工业上赶上了英国,美国GDP在1894,1895年超过了英国。
阿姆斯特朗从黄金的价格波动,进而研究了1683到1907年,共224年间的26次金融危机,平均年一次。(补充,美国从建国的1776年,到2000年,也发生了26次经济危机,224/26=年,也是平均年一次)。
阿姆斯特朗发现长波周期平均大概是年,由6个年的波动周期组成。阿姆斯特朗发现,人心在信任政府与信任民间之间波动。某些时期,比如战争时期,人们寻求国家的保护。当人民把信任交给民间的时候,在人们自私自利创造的进步下,经济与科技出现了几何级的巨大发展。前3个年周期的高潮,1878年,1929年,1981年。1878年以前是信任政府波,以内战和政府扩张为主。第二波1878-1929是信任民间波,铁路和汽车的发明极大地带动了世界的发展。第三波,又是信任政府波,美国政府部门在1929到1981年间,得到了史无前例的扩展。1981年以后,又是信任民间波,我们目前可能处于信任民间波的中期,1981年后,出现了个人电脑,互联网,和经济全球化等,互联网的普及,就像铁路与公路一样意义重大,这一轮繁荣与科技大发展大致要等到2032-2037年左右到顶,那时候这个世界剩下的二战老人,可能就非常少了。到时候,粮食,水,耕地等资源的争夺,可能是焦点。
第二章 经济信心模型来自对224年历史…
阿姆斯特朗1970年代早期预测到,基本面将使得黄金从1970年的35美元/盎司一直上涨到1974年,黄金也确实涨到了1974年的200美元。然后,黄金的在基本面没有变化的情况下,从1974年的200美元跌到了1976年的103美元(1973年11月开始,OPEC石油禁运,石油价格暴涨3倍,使得美国剧烈加息,导致了美国二战后最大的持续两年的经济衰退)。经济预测模型显示(即1977年1月18日左右)达到一个阶段性底部,然后是指数式的暴涨一直到(1981年的第127天即4月5日左右)。
阿姆斯特朗认为这仅仅就像坏了的闹钟却显示正确时间一样,仅仅是巧合而已。所以阿姆斯特朗1974年200美元出手后,没有在1977年跟进,眼睁睁看着黄金真的出现了指数级暴涨(泡沫的后期)。
经济信心模型的进一步分析,黑格尔的历史辩证法
1970年代后期,阿姆斯特朗发表经济信心模型后,一个军校Citidel邀请他去讲学。学生们告诉阿姆斯特朗,他的思想可以用黑格尔的历史辩证法解释。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历史辩证法思想要点是:不回顾人类的历史脚步,我们就无法了解人的本性。黑格尔考察了人类历史,哲学,艺术,宗教,科学,政治后,发表了历史辩证法的三个要点:1. 历史发展进程的必然性 2.历史发展不断演进,不断进步 3。“正”态事物由于内部矛盾的发展,会被反面替代,成为“反”阶段,这是第一个否定;由反阶段再由于矛盾过渡到它的反面,是为否定之否定。经过否定之否定后,事物虽然回到“正”态,但已不是原来的状态,而是更上一层楼,能较好地解决正反两面的问题。此为正-反-和三个阶段。中国民间谚语“物极必反”就是第一否定;“否极泰来”则是否定之否定。
所以,我中短期2,3年内看空中国经济在房地产泡沫“物极必反”后的向下调整(2011年下半年,到整个2012年,甚至2013年的部分),但是我也看好中国经济在除掉房地产泡沫后的的又一波发展前景(“否极泰来”2013-2017)。就像美国1873年因为铁路过度投资引发了金融危机,但是危机消退后,美国经济迅速追上了英国。
阿姆斯特朗被学生们上了堂黑格尔哲学思想课,才知道他的发现可以用黑格尔的历史辩证思想解释。1878年以前的美国,人们在战争与经济危机阴影下期望政府的保护;1878年到1929的美国在统一稳定的政治条件下快速发展,人们的信心集中在私有部门;1929年经济危机后,人们重新投入政府的怀抱,1929年后的美国政府,不但需要解决和1878年以前类似的安全问题,还要提供温饱,失业后保障,平等的受教育和投票权利,甚至发展到后来60年代,70年代约翰逊总统在“伟大社会”的全面福利。1981年后,美国与英国政府不堪重负,里根与撒切尔开始改革,改革提高了经济运行的效率,同时也扩大了贫富差距。其实罗马参议员早就发现这个方法了,他们给暴民提供假日,免费食物,和体育运动,这样暴民们就会任由上层去搞腐败了,直到有一天暴民的胃口再也不能被填满。
年经济周期包括了3141天,等于圆周率乘以1000. 6个年周期,形成年大周期,这个年大周期与康德拉季夫的发现比较吻合。6个大周期等于年。这个年,与太阳的300年能量输出变化周期基本吻合。文明的兴起与衰落,与太阳的这个300年周期非常切合。我们知道,富裕的宋朝,处于历史上温暖的时期,利于粮食丰收,而明朝末年处于小冰河期,粮食连年歉收。
想要经常处于均衡的错误思想。很多经济学家总是希望达到并保持均衡。事实上,均衡只存在于理论书本上,和计划经济者的设想中。现实中,保持均衡就像寻找长生不老一样不可能。如果经济状态均衡,那就是黑暗的中世纪,或者短缺经济,中世纪和短缺经济体可以说没有经济危机,也可以说一直处于经济危机之中。亚当史密1776年《国富论》说:”没有比平衡贸易的教条思想更荒唐的事情了”,如果贸易是完美平衡的,那就没有进步。短缺经济里没有经济危机,但短缺本身就是经济不发达的表现。
经济走势(波)的形状不可能是对称分布。所以经济走势(波)的形状,更像一个大钟的一半,开始时候平缓上升,然后加速指数级上涨后,是相变,即暴跌,而不是缓慢下降。所以我们看到1998年俄国国债危机的暴跌,2000年3月互联网泡沫的破裂后的暴跌,日经Nikkei指数1989年暴跌,黄金1980年四个星期内从400暴涨到875美元后的暴跌。2008年1月,中国股市探明双顶后,一路杀人式的过度暴跌。因为经济信心的建立需要时间,而经济信心的丧失,确是极快的,所以繁荣是慢慢预热直到过热的,而萧条是剧烈的,突如其然的。这是经济繁荣与萧条周期更替的特点,在历史上无数次被证实。
相变式暴跌,可以用烧水来比喻。当开水煮沸的那一刻,水一下子进入蒸汽这个混乱状态。这种相变在自然界经常发生。所谓量变引发质变。这其实是曼德布洛特(Mandelbrot )发现的自然界的Fractals破形法则,或者说幂次法则在起作用。后来金融物理学家Didier Sornette应用幂次法则,准确预测了石油价格泡沫的破裂时候,还有两次中国股市泡沫的破裂时间,2007年9月,预测中国股市泡沫2008年1月破裂,2009年7月10日,预测中国股市泡沫在2009年7月10日,到8月10日间破裂,后面会专门提到Didier Sornette的具体预测方式。
第三章 探讨经济周期波动规律的原因 -- …
人心在贪婪与恐惧,乐观与悲观之间的周期波动。
从人性的角度说,人们对于经济,股市,楼市的信心的建立需要时间,所以,一个大升浪需要有3到5次的小波段,让人们一步步建立信心,而人们对市场丧失信心却很容易,往往几个月就彻底失去信心,比如1998年8月到10月的香港股市,楼市。这就是经济周期循环背后的人性因素。
信心的建立与一步步上升需要时间,直到信心达到顶峰,信心爆棚,股市楼市也达到顶峰,最后物极必反,泡沫破灭而经济探底,人心也变得悲观。这就是经济波动周期背后的人性基础。中国古人也是观察到了,所以有了6的倍数规律,如12年周期,60年一甲子周期,72年周期等。
平均年一次的金融危机长波周期
224年除以6,等于年,这是美国的特大金融危机与美元货币周期。
这是个长波周期,并且带来美国政治上的波动。美国政府管理能力的问题在这些年份特别突出,然后美国政府总是指责私有部门,好像经济都是私有部门搞坏了似的。
1896年,1934年,1971年,2008年都分别发生了什么?
1896年是美国的国际支付危机。
1896年以前,美国政府在农场主,银矿矿主的游说下,故意把白银的价格定得过高,而故意压低黄金的价格,结果是世界各地运来了很多白银,换走了很多黄金,导致美国黄金短缺。终于在1896年美国面临国际支付危机,政府没有足够黄金用于国际支付,只好找到JP摩根寻求帮助,JP摩根组织了几家银行,承销了美国政府的6200万政府债券(当时黄金约20美元/盎司),缓解了美国政府的黄金短缺问题。
为什么当时美国这么急着需要黄金?
原来当时英镑才是已经主宰了100多年的世界货币,英镑的价值100多年没有贬值,其购买力在经济危机时期还会上升很多。当时美国正处于1890到1910这20年关键的借债发展经济的追赶时期,美国政府和私有企业外债很多,类似于1997年以前外债很多的韩国,还外债只能用英镑这个国际货币或者黄金来还。1896年的英国还很有钱,英国人,英国公司在世界各地拥有巨大的财富。美国从英国借了很多钱,主要用于购买生产设备,而不像21世纪,借的钱主要用于消费。
1934年:金币的消亡与纸币的全面使用
1933年4月19日,罗斯福总统宣布没收全美国的黄金,宣布拥有黄金是一种违法行为。并且在6月5日被国会认可。1933年是美国铸造金币的最后一年。罗斯福把美金从20分之一盎司黄金,贬值到35分之一盎司黄金。
1971年:美元与黄金脱钩
年后的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总统宣布黄金与美元脱钩,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了。在这之前,法国和瑞士一直不信任美元,不停地把美元换成黄金运回国,终于逼得美国不得不停止黄金兑换窗口。
“美金”两个字,1971年之后不再名副其实了。从此以后,美元与黄金的价格不再固定在35美元/盎司。石油价格暴涨了,浮动汇率制出现了。当时学校里还没有教浮动汇率制的,经济学家也不知道如何教浮动汇率制。1971年也是美国从贸易顺差,到贸易逆差的转折年份。1971年也是美国贫富差距最小的一年,这得益于1960年代大量福利项目的出现。既然政府并不直接从事生产,大量福利实际上是一种通过税收和福利进行的财富重新分配,这加重了纳税人的负担,高昂的税收消磨了经济发展与进步的动力,所以从1973年开始,美国经济进入了近10年的滞胀时期,经济停滞,通货膨胀,失业严重,期间美国房地产出现了2,3次30%左右的小泡沫。美国从1935年到2000年一直没有房地产大泡沫。当然,这要看和谁比了,美国70年代,十年间,物价,工资,房价上涨了120%左右,利率大起大落,平均在8%左右。
2008年: 美元大贬值,石油,粮食的美元价格飞涨
2008年又是美国和国际金融历史的转折点,金融行业一系列重大变化接连发生。这场金融风暴一直要影响到2011年。美国严重依赖的外部资金流入的会越来越少,美联储将不对不对美国债务进行货币化(即美联储印美元买债券,如美国国债,两房债券)。
2008年美元购买力暴跌。石油,粮食等商品的美元价格飞涨,也就等于美元的购买力急剧下降。如果哪个国家想不受美元购买力下降的影响,可以让它们的货币对美元作相应升值,比如美元购买力下降30%,它可以对美元升值30%,那么本国货币的购买力就不会不受影响。有这样对美元升值的货币吗?有。曾经的德国马克与瑞士法郎。
第四章 经济信心模型对1980年代到201…
马丁?阿姆斯特朗在1999年9月26日发表了《商业周期与未来预测》一文,被大量转载。后面我会附上此文的中文翻译。
马丁?阿姆斯特朗的经济信心模型,比较准确地预测了1980年代初经济的下滑。保罗沃尔克高达20%的高利率政策严重打掉了通货膨胀,没有想到的是,高利率用力过度导致了严重的通货紧缩,高利率导致美元短缺,把美元汇率水平推高到了1985年的历史高点,美国贸易账户赤字达到GDP的。英镑更是跌到了美元的低点,美国工业界受不了了,居高不下的美元汇率使得美国工业在德国,日本等企业面前显得没有竞争力。这就是1985年五国会议(美日德英法)出现的背景。
1985年9月22日,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五国在纽约广场饭店签署广场协议,向全世界公布美元将对这些主要货币进行贬值,从1985年到1987年,美元开始公开有序贬值,美元对日元贬值50%左右,对法国法郎贬值40%左右,对德国马克贬值50%以上。日本使用降低利率和宽松的货币政策,而德国央行奉行“反通货膨胀为纲”的原则,以稳定物价为最高原则,所以德国房价虽然在1987年大涨10%左右,但是总体没有发生日本那样的房地产泡沫。
1987年2月22日,卢浮宫协议,六国(加上了加拿大,意大利没有签)在巴黎一致同意结束美元贬值,但是美元还是继续贬值,直到1988年美联储加息。
广场协议的目的就是扭转美国贸易逆差,有意思的是,美国扭转了对西欧的逆差,但是美元对日元贬值50%,并没有帮助美国产品大量进入日本。这就出现了个现象,大量日本产品销往全世界,但是并没有大量美国和世界产品销往日本。日本的实体货物越来越少,积累的货币却越来越多。日本的土地和房子不能出口,而且日本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所以贸易顺差得来的货币就去炒日本的房地产。因为房地产不能出口,房地产即使炒到天上也永远不能出口。当然这么明显的事实和逻辑在阴谋论者那里是视而不见的。阴谋论者认为是美国把日本打成了流动性泛滥和房地产泡沫,而不是日本自己通过各种潜规则让美国产品无法在日本大量销售,加上因为日本社会认为自己的东西卖出去了,是占便宜,让别人的产品在日本大量销售,对日本来说是“吃亏”的。经济学上,这是一种重生产轻消费的重商主义思想,这种思想认为卖出去的东西越多越好,积累的金银货币越多越好。后面一篇文章将重点讨论亚洲儒家社会的重商主义思想和资产泡沫 。
历史分析显示,保罗沃尔克式“打断通货膨胀的脊梁”人物的出现,是经济规律在起作用,这样的人物必然出现,出现的人碰巧叫沃尔克而已。黑格尔历史辩证思想再次发挥其强大的哲学思辨力量,1970年代长达10年的通货膨胀与经济停滞后,必然会出现一个“过度打击通货膨胀”式人物的出现,(中国古语“矫狂过正”是也),过度打击通货膨胀之后,就会过度到通货膨胀的反面,即通货紧缩与美元短缺。
1987年10月19的转折点
阿姆斯特朗的经济预测模型显示1987年10月18日是个经济信心的阶段性顶部,但那一天是星期天,第二天10月19日星期一,美国股市暴跌30%多。这是对1985年9月到1987年间,美元过度贬值的一种“矫狂过正”,如果没有1985年9月到1987年美元的过度人为贬值,这个阶段性顶部就会像1996年和2005年那些阶段性顶部一样平淡无奇。
第四章 经济信心模型对1980年代到201…
我们再用黑格尔的辩证历史观梳理一下。注意当时美国处于通货膨胀,所以1979年利率就有。沃尔克大幅把利率从提高到1981年6月的20%,是对1970年代10年通货膨胀的否定。1985年9月到1987中的美元对日元法国法郎德国马克的贬值,则是对沃尔克过度打击通货膨胀造成的经济衰退的否定(即“否定之否定”)。通过“否定之否定”或者说“否极泰来”之后,美国的通货膨胀治理好了,经济活力也有了,这种情况下的1987年10月19日的股灾,就与1929年的股灾有根本区别。这些调整,客观上为以后美国经济的大发展,提供了低通货膨胀的良好土壤。所以有中国谚语,前人栽树,后人乘凉。1987年接任美联储职位的格林斯潘和1993年上任的克林顿,就是这样坐在沃尔克给他们打下的良好经济基础上的。格林斯潘没有忘记沃尔克,格林斯潘把沃尔克尊为1990年代美国经济活力之父,虽然沃尔克在1987年就已经从美联储主席职位让给格林斯潘了。
我相信,我们梳理经济起伏的脉络,有利于我们把握今天和明天经济的进展。经济确实有周期规律。经济也是在“否定之否定”之中前进的。
下面说1989年12月13日世界经济的顶峰。说1989年12月13日世界经济的顶峰。 阿姆斯特朗刚开始并不相信他自己做的经济信心预测模型,直到1987年10月19日的美国股市暴跌30%这次股灾的时间,与模型高度吻合,阿姆斯特朗才开始彻底相信他自己建立的经济信心模型,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1987年美国股市暴跌后,阿姆斯特朗兴奋地去研究接下去会发生什么?模型显示,1989年12月13日是个大顶,当时如果有泡沫的话,那个大泡沫在1989年12月13日附近触顶破裂的可能性最大。
当时1987年10月,最火的地区和市场是哪里?是日本,是日本房地产和日本股市。所以阿姆斯特朗判断日本股市也许在两年后的1989年12月13左右触顶。
1989年12月13日, 年周期大顶,全球经济周期大顶
他有很多日本客户。他提前预警了日本股市可能于1989年12月13日前的指数级暴涨,和1989年12月13日左右的见顶,而且是个年周期的大顶,事实上日本股市要到1989年12月29日才见顶,相差了16天,而38000多点这个日经指数的大顶20多年后的今天还是高不可及。这个预测有1989年第六期的《周期》杂志文章作证。
主张加税分给“经济困难需要帮助的人”的福利派,和主张“减税减福利提升经济活力”的保守派之间,在西方,也是周期轮替执政的。
1990年,全球没有一个经济好的地方,民众痛苦指数高,所以需要福利派上台了。
1990年到1993年,是全球经济向下调整的4年。
资本聚集现象
资本在全球流动,1873年前后,资本流向前途广阔的美国市场,导致资本聚集与美国铁路投资,引发铁路投资泡沫,在1873年破裂,但是1866 – 1873年修筑的9万公里铁路,为美国以后几十年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交通基础。
资本聚集现象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国际流动资本聚集在某个地区,某个市场,导致原来是有钱可赚,非常有前途的地区与行业,价格被炒到远远高于实际价值,比如1989年日本股市楼市。日本发展是很快,但股市房市不至于可以炒到那么高,1997年以前的东南亚股市楼市,也是如此。2000年美国互联网行业,非常有前途,但不至于炒到高得那么离谱的股价。国际资本的流动,使得各国央行无法在资本流入时有效控制货币供应量来抑制泡沫的兴起,也无法有效在资本外逃时,减低资本外流对经济衰退的重大不利影响。2007年的中国股市,2011年的中国楼市,也是“资本聚集现象”。
第四章 经济信心模型对1980年代到201…
1994年4月1日,年周期的大底,全球经济周期的大底
经济信心模型显示,(即1994年的第91天,4月1日左右)是个大底,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就是这个时候触底的。这是超级大牛市爆发的前夜,这一轮是互联网,以1995年雅虎上市开始,2000年3月纳斯达克股市暴跌为止。
1998年7月20日
经济信心模型显示1998年7月20日是个短时期历史高点,这个与俄罗斯国债与金融危机高度吻合,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因此倒闭。
2002年11月6日,美国经济年周年之大底
和1994年一样,是大牛市爆发的前夜,只是这次资本聚集到房地产,黄金,铜,石油,粮食等有形资产领域。
经济信心模型显示2002年11月6日,美国经济探底,而且是年经济周期的大底,从此5年之久的房地产泡沫使得美国民众的购买力超强,美国经济表面红红火火,美国经济对世界各种商品的胃口也大开。直到2007年2月26日的年周期大顶。当然美国股市和中国股市要到2007年10月才见顶。
经济信心模型是个全球经济模型,并不仅仅限于美国经济。经济信心模型的基础,是人们群体思维或者羊群思维的一种波动规律。这种波动,有时候受到气候,太阳黑子活跃期的影响。
2007年2月26日,年周期大顶
2007年2月美国房地产指数见顶。日本股市2007年2月26日见顶。只差一天,上次1989年12月差16天,怪不得日本人如此“迷信”他。2007年2月27日全球股市临时暴跌,其实是一种全球经济见顶的信号。当然我们知道美国股市和中国股市要到2007年10月才见顶,其中中国股市从2月27日到10月的涨幅还很大,但是2007年3月到2007年10月,进入股市如果不及时逃跑,风险还是极大的。当然对比经济信心模型与中国实际,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滞后6个到9个月,做过外贸的知道,一笔贸易从下单,到生产,再到海关报关后上船运出去,然后信用证收款,一共需要6到9个月时间。所以马云的阿里巴巴可以依据外商的下单情况,预测6到9个月后的外贸数据,而且过去的2,3年,阿里巴巴的预测非常准。
与中国经济对照,我们发现1994年中国建立市场经济以后,中国经济受世界经济循环周期的影响越来越大。在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后,美国与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就更直接了,美国股市与中国股市在2007年10月同时到达顶峰。2001年以后,美国与世界经济对中国的影响滞后时间为6到9个月。
第五章 经济信心模型对未来(2010年7月…
2011年6月13日,年世界经济周期,特别是美国经济的大底
2013年8月6日,世界经济阶段小顶部
2014年9月3日,世界经济阶段性回调的低部
2015年10月1日,年世界经济周期大顶
以上是阿姆斯特朗对美国和世界经济的预测。
上面日期加上6到9个月,就可能是中国经济相应的顶部和底部。逃顶最好在上面的时间上加4到6个月才比较安全。
为什么世界经济周期以前不能,现在却能影响中国经济?
因为中国的外贸和内需,更多地与国际经济紧密的结合了。国际经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中国的出口贸易。
1995年以前,中国不需要进口大豆,现在却需要进口60%以上的大豆,来满足大家对猪肉和食用油的需求,1995年到2007年,中国的人均猪肉消费量基本翻番,这是中国经济大发展的又一个例证。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极大地改善,虽然贫富差距也在扩大。
2000年以前,中国不需要进口太多石油,现在中国一半的石油用量需要依赖进口。国际粮价,直接影响中国的猪肉价格(大豆榨取大豆油的残渣,豆粕,是主要的猪饲料),影响中国的CPI。国际油价,直接影响中国的工业企业的利润。
第六章《商业周期与未来预测》1999年月2…
商业周期与未来预测
The Business Cycle and the Future
作者:Martin A. Armstrong 马丁.阿姆斯特朗
1999年9月26日
翻译者: 海宁
很多年来,我追求一个非传统的研究领域。我在1970年初发现全球商业周期完全出于无心。作为1960年代成长的青年,那个时候的氛围非常不稳定。我不知道是不是好莱坞关于罗马与古希腊的大量电影引起了我的兴趣,反正我对研究经济周期理论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
战争时期我父亲在Patton将军手下干过几年后,他一直想回到欧洲看看。我母亲说,除非有钱全家一起去,否则不去。那全家欧洲游的日子总于来了,我内心想,必须挣点在欧洲花的零用钱。我在14岁申请了一份工作。周末我在金币兑换公司工作。那个时候,买卖金条是非法的。所以业界主要在做墨西哥金币,匈牙利金币和澳大利亚金币。我很快熟悉了金融市场。这个实际经验与正统的学校教育不同。
有一天的历史课里,老师放了部黑白片《Toast of the Town》,这是一部Jim Fisk在1869年试图操纵黄金市场的片子。片里一个叫Cary Grant报出了162美元/盎司的黄金价格。我的工作告诉我,黄金在1960年代只有35美元。开始我以为$162是好莱坞乱编的。我后来去图书馆查了1869年的《纽约时报》。我研究的第一步让我惊讶,1869年黄金价格确实到过162美元。
我人生第一次面临传统观念的悖论。黄金在1869年怎么可能要162美元,而1960年代只需要35美元。通货膨胀不是总是向上的吗?如果一美元在1869年值很多,那就是说经过通货膨胀调整,1869年的黄金价格相当于1960年代的几千美元(事实上是相当于21世纪的10000美元/盎司左右)。如果价值不是线性的,那什么是线性的?
我开始自己研究经济学,读了很多关于是否存在商业周期的争论。Kondratieff康德拉季夫的经济大周期理论很有趣。当然,有人认为那很偶然。接下去的几年,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我全身心投入到历史研究里去,很快认识到所有文明兴起又衰落,毫无例外。
那个时候,我还不确信商业周期是否可以定义。康德拉季夫的研究非常有趣。但是数据不够证实他的理论。另一方面,随机理论受到商业周期可定义的危险。反正,如果商业周期可以定义,那么人类对周期的干预应该不会成功。我通过研究知道非专业的德国工业家以荷马史诗为例,驳斥了学界关于荷马史诗仅仅是给小孩的故事的说法。最后,这个相信荷马史诗是历史史实的德国人,发现了特洛伊城,和几乎一切其他古希腊城市的传说都是真的。
我不知道如何去研究商业周期是否可定义。我非常基本地,非常天真无知地把1683到1907年,共224年,除以26次恐慌危机,得出年周期。刚开始这个看起来可能不对,但起码可以用更多的数据去验证是否正确。而不是像康德拉季夫那样只有三个周期(每个周期大致45到60年)。
当我更多地去测验这个年平均周期,越测越证明它的准确。我在图书馆消耗了大量的时间,查询各种事件和发生时间。我很快发现社会紧张程度和公众信心的周期变化。一些时期,社会似乎不信任政府。当一个周期结束,泡沫破裂的时候,公众情绪又从新奔向政府的怀抱,寻求解决方案。政治变化似乎也与商业周期合拍。经济崩溃可以轻易使得希特勒这样的人物获得权力(1932年德国成年人失业率40%以上)。如果大家都是又肥又快乐,他们会选举那些不会带来剧烈变化的人。
第六章《商业周期与未来预测》1999年月2…
社会关系紧张与危机问题似乎按年周期轮回。年其实是6组独立的年长的商业周期。通过对古代历史的验证似乎揭示商业周期在古希腊,罗马等时期同样存在。非常自然地,我们是否可以通过对未来的预测,来决定商业周期理论是否有效。用(1929年10月1日)作为起点,使用年周期理论推测各个转折点。刚开始,我只是独自默默关注这种预测。1976年,一个年周期的转折点马上要来了().我第一次使用这个模型期待着一个明显的转折点的到来,当时应该是转回到通货膨胀的老路上去。我的朋友认为我疯了。1976年那个时候大家都在讨论另一个大萧条与通货紧缩要来了,怎么会是通货膨胀呢。股票市场已经暴跌掉50%了,OPEC主宰了一切。我固执己见。事实是通货膨胀真的爆发了,黄金从103美元涨到了1980年1月的875美元。
随着我对这个模型信心的与日俱增。我用这个模型去研究和测验我能发现的任何东西。非常清楚,转折点是可以定义的,但是波动幅度和烈度却还不知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需要对模型更加细化。
随着年大周期转折点的到来(),我相信其烈度是极其强烈的。事实上,利率达到了17%到22%的程度。政府对于通货膨胀的打击力度太大了,他们的过度打击使得巨大的衰退持续半个周期(年)直到。这是五个发达国家(美日德法英) 达成的广场协议的背景。我试图警告美国政府,操纵汇率会种下更大的资本市场与全球商业周期剧烈波动的种子。他们忽视我的警告,声称除非其他人也有类似的模型,否则他们不相信巨大波动会是个问题。
下一个1/4周期(年)转折点是(1987年10月19日),1987年10月19日美国股市“如期”暴跌30%多。最惊奇的事情发生了,目标日期正好是1987年10月19日。我不相信我仅仅取了个经济周期的平均值,居然可以准确到天。这个从逻辑上是不通的,我取的年仅仅是平均值而已。
1987年后,我开始探索是不是真的是巧合。我开始对这个模型投入更多的精力研究,不管是否违反逻辑,只是想看看是否精准。我开始不光从经济角度看问题,而且是物理和数学角度。如果商业周期是真实的,那么或许科学界对此有一定的解释。物理学帮助我理解商业周期的机制问题,数学帮助我解决量化问题。我开始理解周期轮回是完美的秩序。很明显,主要历史性事件的发生与自然力量有关。如果商业周期是明显的,它不仅仅是各个时期的经济问题。
之谜与圆周率
刚开始,看起来是个奇怪的数字。我开始研究1987年10月19日这个日子为何如此准确而巧合。我发现了规律,并第一次公布了我从1974年来已经保留了13年的秘密。年商业周期大致是3141天。年周期等于(Pi) * 1000,圆周率的1000倍。
突然,巧合不再仅仅是巧合,而是规律的巨大力量。通过我对物理学的更多学习,很明显随机性不是概率问题。预测未来需要的变量很多很多,如果你有强大的计算能力和真实有效的数据库, 预测未来并非彻底不可能。年与圆周率的关系证实,商业周期事实上是自然周期轮回现象。这值得我们进行更多的考察。精确到天的事情出现了无数次,和转折点那一天,也产生了明显的事件。如此多的目标转折点日期的巧合,发生巧合的概率是几十亿分之一。圆周率与商业周期的关系,展示了完美的周期轮回的存在。周期理论的复杂性在于,周期的时间可以衡量与预测,全球经济的那一个地区与部分(如股市,楼市,国债,商品市场等)是焦点问题,是一个新的研究挑战。
第六章《商业周期与未来预测》1999年月2…
很明显,在1971年浮动汇率制度后,商业周期已经改变了,而且波动更剧烈了。
我对波动烈度与波动幅度的研究表明,凡是货币的价值不确定的时候,通货膨胀非常剧烈地上升,因为货币停止被作为财富的储存方式。(译者注:“这是多么有见识的一个论点。2003年到2008年甚至到2011年的全球经济,跟美元内在价值的剧烈下降有极大的关系。中国2003年到2007年的经济历史,也与人民币内在价值--币值的不稳定有非常大的关系,当几千家房地产公司的房子的价格都剧烈上涨的时候,问题不在哪个奸商,而在用于买房的那个货币的币值不够稳定,这才是关键。当币值不稳定传导到粮食等生活用品的时候,巨大的超级通货膨胀将吞噬一切,而币值的信用是一时半会儿建立不起来的)。
历史上有无数次的浮动汇率的波动与改造。古罗马的历史就是非常好的研究通货膨胀和汇率变动时期资本流动规律的史料。
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概念不但是对的,甚至还存在于资本在经济体之间的流动规律。商业周期的整体烈度在浮动汇率制度下,被极大地加大了,从而制造了更大的经济波动。当货币的价值在4年里波动40%的时候,商业周期被强化了,使得货币在2年里波动40%,最后几个月波动40%,最后直到1998年7月20日这个转折点。
多米诺连锁反应
那么,1987年10月以后将要发生什么事情就太容易预测了。1985年9月五国的广场协议,和美元1985到1987年的40%幅度的贬值,告诉美国的外国资本“快跑,美元要贬值”。日本把投在美国的钱拿回日本投资,日元的价值上升了,日本资产的价值上升了,然后自然吸引了全球的投资资本。1989年末投资者都聚集在日本。全球投资基金经理都在谈论优秀的日本经济模式。直到年周期的顶峰日本泡沫触顶。
资本尝到了海外投资甜头。他们接下去的年里盯住了东南亚,直到达到流入强度达到顶峰。
,美国标准普尔达到底部,国际资本开始流回美国了。当美国和欧洲资本回家的时候,资本从东南亚的持续外流,最终导致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
日本和东南亚都指责外来投资者,想采取惩罚性措施来人为支撑市场。在日本,这些干预措施使得邮政储蓄基金资不抵债,因为公共的钱被用于支撑日本股市。主要人寿公司被要求不要对冲风险,因为那样会使得市场下跌得更快。本该在1994年结束的日本市场调整,被政府干预人为地延长了。结果是延长的市场下跌要持续到商业周期的(此文发表于1999年9月26日)。
下一个年的顶部是,即1998年7月20日。模型对于波动烈度的预测是,道琼斯在1/4周期即到达6000点,1998年到达10000点。高度杠杆化的对冲基金制造的陷阱没有被充分预计。很明显,欧洲市场在1996年到1998年上涨到头了,而俄罗斯市场也到达了顶峰。
然后,过度的杠杆化,像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同时也制造了交易量的顶峰。
所以,套利交易如此广泛,崩溃不可避免,就像病毒一样。俄罗斯国债违约后,长期资本管理公司违约了,巨大的杠杆率,使得对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清盘,平盘,其影响波及世界,更大地削弱了全球经济。尽管美国经济与股市1999年创了新高,全球其他市场总体上无法跟上美国经济,美国以外的地方的流动性和成交量的顶峰依旧是.
第六章《商业周期与未来预测》1999年月2…
未来预测篇(此文发表于1999年9月26日)
商业周期可以用1/4周期即年来计算。而年周期的顶峰是2032年12月24日。这个超过了我的生命预期。商业周期底下的深层次原因,值得我们继续研究。我学到教训是:人们太容易用偶然去解释,而忽略看不见的规律给我们的提示信号。人们很容易在没有努力去测试的情况下,就说这个模型没有基础。
如果大家不去研究,大部分古希腊城邦还埋在地下,荷马史诗会仍旧被认为是小孩子的故事书,而不是来自史实,人类也无法飞到月球,人们也不会继续去研究癌症的治疗,进步也不会存在。深入我们对事物的理解是人类的天性。就像法律,应当被严格执行。如果忽视其具体环境,社会公正就会被剥夺。对于新的概念的无知,也会剥夺人类的进步与繁荣。
经济信心模型的年间隔。
顶部
底部
2005.... 01/02/2005
顶部(此文发表于1999年9月26日)
底部
顶部
2032.95... 12/24/2032 年大周期大顶,类似1929年10月,或者1873年9月。
我们的未来,将面临更频繁更剧烈的波动。这些时间点,将总是带给我们繁荣的顶峰与泡沫的破裂。而且这些繁荣与萧条的周期循环里,蕴藏着可能爆发战争的脉络。俄罗斯的经济前景饱含着贪污与腐化,它会作为大军阀崛起,并且试图找回失去的辉煌。
这些经济冲突在底部到顶部会愈加强烈。当经济混乱达到突然爆发的时间点的时候,才能看到革命成功的可能。印尼政府在1997年,1998年毫无准备。除非中国俄罗斯发生彻底的经济震荡,这两个国家不会发生内部革命,而很可能是把内部经济危机的目光转移到与邻国的关系上。战争与经济息息相关。这是无法否认的历史事实。经济的剧烈萧条可以催生下一个希特勒。
美国内战,世界一战,二战时期,伪造敌方的货币是打击对方经济的一种方式。商业周期研究的阴暗面是:敌方可以掌握一幅清晰的经济地图,从而可以在你达到经济顶峰的准确时间,攻击你的经济,制造并放大经济与金融的震荡。
经济周期的发现与利用就像核能的发现和利用,它即可以照亮一个城市,也可以毁灭一个城市。研究任何领域,我们都不得不面对这个利弊双刃剑的问题。
全球金融市场将会收缩(站在1999年9月26日说)。日本金融系统隐藏的损失慢慢会浮出水面。然而,安然破产后新实施的 “按市场定价”规则将于2001年4月1日实施。过去的过错将不得不面被暴露在阳光下,那些认为经济已经在恢复中的人们将震惊于他们仍旧需要面对的问题。
美国市场可能到2000年也不一定收缩。只要全球其他地方仍旧充满不确定性,美国市场有一定的希望于再创新高。但是美国市场想要维持到2002年,在2000年必须回调并找到支撑点。没有回调,全球经济不稳定性将在随后的几年内催生危险的经济状况。很明显,2002/2003年美国市场的新高如果出现,那么会发生暴跌,然后,资本投资会移动到被遗忘,被撇下的有形资产(译者注:房产,石油,粮食,黄金等可触摸的有形资产)。
《世界资本市场展望》杂志的下一期,我会详细的解释这个商业周期模型,并提供一连串的个月(不是年,而是个月)的转折点日期。如果我们无畏地去探索发现,我们将获得巨大的知识财富。商业周期的规律并不表明我们无能为力。30年的探索研究才让我达到今天对于商业周期的认识。一个国家经济的顶峰,也许是另一个国家的低谷(译者注:比如1999年美国经济如日中天而全球其他地区一片黯淡)。从国际资本流动的角度来说,不可能所有人都享有经济繁荣。就像一笔金融交易的获利方,必然对应着一个输钱的人。
这就是全球经济的本质之一。当资本聚集到某地某行业的时候,巨大的繁荣泡沫产生了。当资本转移的时候,你会发现巨大的金融恐慌,金融危机。每个个人总是有自由要么去跟随羊群,或者独立判断,提前在泡沫破裂前结账,落袋为安,在趋势中赚钱离场。总有人相信商业周期,并用来赚钱,也总有人拒绝相信商业周期,相信繁荣永续千秋万代。只要不是全部人都相信,经济周期会永远存在。
商业周期的规律并不仅仅取决于人类。里面蕴含了大自然的深刻原因。就像圣经预言7年丰收后有7年饥荒。理解商业周期的本质,绝对可以增强我们更好地管理事务的能力,而不是经常性地用错误的干预措施,去加大周期动荡的烈度。
现在(1999年9月26日),更大的可能是,美国政策将继续与经济周期对着干,增加经济动荡的频率与幅度。我作为新教教徒希望指出,经济就像热带雨林一样----消灭一个物种,将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全球经济跟热带雨林一样复杂精密,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只能从全局全球去看问题。
欧洲错误失败的劳工政策,制造了高失业率和过去30年史无前例的糟糕的经济增长记录。欧洲不但没有客观地回顾历史的教训,反而强化已经存在的对经济的管制。计划经济是我们无法理解商业周期的政治副产品。
指责富人,邻居,或者某个人种,都是徒劳的,都不能解释繁荣与衰退周期更替的原因。或许有一天,当我们真正理解商业周期,和谐地与之共存,那么,降低周期波动的幅度也许是可能的。懂得与商业周期和谐共存,才能获得全人类更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
第七章 基钦周期与猪肉、房地产(1)
基钦周期理论与中国猪肉价格涨跌周期,中国房地产库存周期
基钦周期理论:是考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一种历时较短的周期性经济波动而提出的理论。
基钦周期(Kitchin Cycles,即短波理论)1923年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基钦在《经济因素中的周期与倾向》中提出。
他认为经济周期有大小两种。资本主义的经济周期只有3-5年,大周期约包括2个或3个小周期,小周期平均长度约40个月。基钦根据美国和英国1890年到1922年的利率、物价、生产和就业等统计资料从厂商生产过多时就会形成存货、从而减少生产的现象出发,把这种2一4年的短期调整称为“存货”周期,在40个月中出现了有规则的上下波动发现了这种短周期。经济学家熊彼特把这种短周期作为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循环的一种方法,并用存货投资的周期变动和创新的小起伏,特别是能很快生产出来的设备的变化来说明基钦周期。他认为3个基钦周期构成一个朱格拉周期。18个基钦周期构成一个康德拉季耶夫周期。有的学者认为,短周期很可能只是一些适应性的波动。
中国猪肉价格大约34到36个月一个涨跌轮回的周期,可以看作是一种基钦周期。由猪肉价格涨跌,导致的物价涨跌,影响了中国货币政策的紧缩与宽松周期,这些会在以后的分析中反复应用。
中国房地产每过三年一次因为库存过多而进行的价格回调(2005,2008,2011年三次回调),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基钦周期。
三个猪肉价格涨跌周期(这一轮大概在2011年6,7月份见顶),构成了一个朱格拉周期。中国经济有着明显的逢二探底,逢七登顶的周期轮回。下面有具体的对中国经济近60年的分析,来诠释中国经济过去60年的6个朱格拉经济周期。你看,计划经济也逃不过朱格拉经济周期。
朱格拉周期理论,与中国每十年逢二探底,逢七登顶的经济周期分析
朱格拉周期理论是针对资本主义经济中一种为期约10年的周期性波动而提出的理论。
中国经济,明显比较符合朱格拉周期,具体请见下面的“中国经济逢二探底,逢七登顶”。
1862年法国医生、经济学家克里门特?朱格拉(C Juglar)在《论法国、英国和美国的商业危机以及发生周期》一书中首次提出。提出了市场经济存在着9~10年的周期波动。这种中等长度的经济周期被后人一般称为“朱格拉周期”,也称“朱格拉”中周期。
朱格拉在研究人口、结婚、出生、死亡等统计时开始注意到经济事物存在着有规则的波动现象。他认为,存在着危机或恐慌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现象,而是社会经济运动三个阶段中的一个,这三个阶段是繁荣、危机与萧条。三个阶段的反复出现就形成了周期现象。他又指出,危机好像疫病一样,是已发达的工商业中的一种社会现象,在某种程度内$这种周期波动是可以被预见或采取某种措施缓和的,但并非可以完全抑制的。他认为,政治、战争、农业欠收以及气候恶化等因素并非周期波动的主要根源,它们只能加重经济恶化的趋势。周期波动是经济自动发生的现象,与人民的行为、储蓄习惯以及他们对可利用的资本与信用的运用方式有直接联系。
朱格拉周期一般从设备投资占GDP的比例看出。对设备投资占GDP的名义上的比例、以及2年后的投资收益先行指数(投资收益指总资本付息前利润率,简单地说就是从企业的收益率减掉有利息负债利息率或金融成本)进行比较,可以看出投资收益的走势预示着设备投资占GDP的比例。
第七章 基钦周期与猪肉、房地产(2)
中国经济周期,逢二探底,逢七登顶
不管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经济活动的主体最终还是人。人性总是在“乐观与悲观”之间波动。投资者与决策者的心理总是在“贪婪与恐惧”之间波动。人性不变,所以几千年过去了,圣经还在不停的被印刷,被阅读,被讨论。
中国有自己清晰的经济周期。中国近60年的经济,基本上就是6个朱格拉经济周期。经济用人均猪肉消费量来衡量,比任何其他指标都强。下图是历年人均猪肉消费量。
1950年代,比赛吃白馒头。
1952年到1957年,国民经济快速恢复,人民群众欢欣鼓舞,人们对于吃饱的信心在1957年达到阶段性顶峰,然后大跃进发生了。一些见过世面,饱经沧桑的老人一边看着人们比赛吃白馒头,一般喃喃自语”如此糟蹋粮食,是要遭天谴的”。懂点历史的都知道,1961年的冬天是非常寒冷的冬天,不是因为天气,而是因为被剥夺“在家做饭权”后发生的饥饿。1957年吃饱饭的甜蜜幸福感,估计被很多人在1960年,1961年的梦里重温。1962年春天,春小麦收获后饥饿情况稍有好转。
1960年代,有一个词叫“老三届”。
1962年春小麦丰收后,经济又开始了缓慢的恢复,1966年又开始折腾了,到了1968,又是逢8,没有足够粮食吃了,城市也没有足够工作岗位了,怎么办?送些人下乡去,希望他们也去生产粮食。 1956年就开始有上山下乡的说法了,却没有大规模实施,到了1968年才一下子让“老三届”下去的经济背景,也许就是粮食收成情况和经济困境。
1970年代。
我们可以从很多信息看出1969年到1971年的经济非常困难。比如,1970年信息显示,“连续几年农业生产遭到破坏,北方14个省区粮食不能自给,靠从南方调拨粮食维持”。1973年请邓出马搞技术性的整顿,到1975年铁路运输次序整顿和生产恢复了些,到1977年国民经济已经又“恢复”了的很多,接着,又逢8了。1978年提出“N大钢铁基地”,N大其他基地,为了建设宝钢,几乎花掉了国家最后一分外汇,日方不得不提供贷款才完成了宝钢的一期项目。
1980年代,共享改革红利。
1981年后,国民经济快速恢复,1985年农业大丰收,中国人几百年来,又第一次吃饱饭了。农业的丰收给工业再次提供了剪刀差的机会,加上工厂承包制,基本工资以外的奖金制度,让工人也尝到了改革开放的甜头,很多厂里的工人收入大于公务员。1987年,是全民共享改革红利的年份。这种改革红利,来自生产力的解放。生产力的解放,来自产权的明晰,农民(交了公粮以后)可以保留分到的土地上产出的粮食。工人可以保留承包责任以外的盈利并以奖金的形式发放(工人对企业利润拥有了受益权,虽然不是股份所有权)。1987年,工人,农民,与设计师的信心达到了阶段性顶峰,1988年物价闯关了,物价飞涨了,抢购发生了,2年多的萧条来了。
1990年代,“8”字火了。
1990年,1991年设计师都在上海过年,希望得到另一位老人的支持,希望再次解放生产力),搞活沉闷的经济.(解放生产力的另一个表达方式,即走市场经济,在当时是非常敏感的。结果他没有得到他想要的支持,却得到了一位闯将。1990年吉姆罗杰斯在中国做摩托车旅行的时候,从黑市上一美元能换到7人民币(官方汇率大约是1美元兑5人民币)。
第七章 基钦周期与猪肉、房地产(3)
1992年春天,设计师再也等不及了,他要发出更强的声音。他达到目的了,又一次解放生产力开始了,市场经济确立了,人民币从贬值到了,《公司法》,《破产法》,《中国人民银行法》出台了,外资涌入了,印钞厂加班加点了。1993到1996经济突飞猛进,1997年,咆哮了5年的经济又一次触顶了,经济调整开始了。1998开始降存款利率了,1999年开始大搞铁公基了。当然,肉的人均消耗量从1990年的20公斤涨到了近30公斤。大米小麦自给的情况下,猪饲料和食用油(原料都是大豆)从1995年开始依赖进口。
21世纪,开始影响世界商品与金融市场。
2002年,一个看了几个破产国企的不懂经济的人,写了本《中国即将崩溃》的书,他不知道的是,效益低下的国企的破产的另一面,则是迫使这些效益不佳的企业破产的,更具有效率的企业的发展壮大。(国企破产原因还有社会福利负担大,腐败问题等)。抓大放小是解放生产力,也是经济困难时期的甩包袱,至于贫富差距差距拉大,那是二次分配问题,至于企业生产有毒商品或者造成环境破坏的问题,则是监管的责任问题。
总之,2001到2007年的主题,一是1990年代末抓大放小导致的市场真空(或者说国企退出的那些领域的市场竞争环境的提高),二是人民币以过低的汇率盯住美元,并随美元对其他货币如欧元进一步贬值的因素。没有这两个基础,房地产是很难迅速发展起来的。这也是为什么1998年到2001年,想推房地产而发展并不太快的原因。
2007年2月,美国和发达国家房子价格指数到达顶点,中国实体经济也在几个月后到达顶点,中国在2007年2月,进入长达20个月的负利率时期,股市,楼市,和物价,在负利率下狂飙。2008年末的刺激,其实58年,78年,98年都干过。刺激根本没有4万亿加10万亿,财政的钱本来就是收支相抵,国债发放又不太多,哪里能拿出4万亿。2009年如果没有刺激计划,本来新增贷款就会有6万亿人民币左右,结果因为刺激,新增贷款达到了10万亿。所以,真正的额外刺激,就是那新增10万亿贷款里的4万亿。(2007年新增贷款万亿,2008年新增贷款万亿,2009年如果新增贷款6万亿,那是正常情况)。
所以2002年到2007年的中国经济,是国际国内两个上升浪的高度重叠。
贝纳商品价格周期理论,与商品,股市8-9-10见顶规律,已经16-18-20金融危机规律
塞缪尔贝纳(Samuel T Benner)曾是钢铁厂的厂主,在 1873年的第一次世界经济大萧条中破产。
美国内战后,1866 – 1873年,美国在欧洲投资,以及政府“修铁路,送土地”的刺激下,掀起了铁路投资热,7年间,美国铺设了9万公里的铁路,对于当时的美国人口规模而言,是大大的过度投资了。后来美国人口急剧膨胀,到1900年,美国大约拥有了30万公里的铁路。
当时1873年以前,大多数铁路股票已经变成“注水股”。“注水股”这个词是从丹尼尔?德鲁那里由来的。德鲁最初是哈得孙河谷地的一个牲畜贩子,后来成了股市上的投机冒险家。当他还是一个牲畜贩子的时候,每次要把牲畜带到市场上出售之前,他都会给牲畜注水以增加牲畜的重量,从而在市场上卖出更高的价钱(中国的注水猪肉,并不是首创)。“注水”的铁路股票和“注水牲畜”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指价值的虚幻膨胀,与旁氏骗局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七章 基钦周期与猪肉、房地产(4)
1873年9月18日,美国最大的铁路投资与金融公司破产,第一次世界级大萧条进入高潮阶段。美国1866-1873铁路投资泡沫后期制造的金融大恐慌,从财政上断送了贝纳的工厂。1873年以后,他开始在俄亥俄种植小麦,并开始进行价格运动的统汁研究,他以此为好,试图发现商业中价格反复涨跌的答案。1875年,贝纳曾写过一本书,名为《未来价格涨跌的商业预言(Business Prophecies of the Future Ups and Downs in Prices)》。
书的电子版在这里:
#page/n0/mode/2up
他在书中的预测主要是基于生铁价格的周期循环(注意当时基本是金本位,或者银本位),以及金融恐慌的重现。在许多年里,贝纳的预言曾达到了惊人的精度,而且作为一名统计人员和预言家,他为自己创造了另人羡慕的记录。有人统计,他的预言在1875年以后100多年的赢率是45:1。
甚至在今天,贝纳的图表还能引起循环学者的兴趣,并屡见出版,但有时这些出版物没有给原创者应有的赞许。贝纳注意到,商业价格的最高点遵循一种重复的8—9—10年模式。这其实是很多人都认同的9年左右市场经济周期规律,贝纳应该是有记载的最早的发现者之一。
如果我们将这种模式应用在从1902年开始的七十五年的DJIA上,我们将得到以下结果。这些日期并非基于多年前贝纳的预测,而只是8-9-10重复模式在历史记录中的应用。
历年 间隔(年) 市场最高点
1902 1902年4月24日
1910 8 1910年1月2日
1919 9 1919年11月3日
1929 10 1929年9月3日
1937 8 1937年3月10日
1946 9 1946年5月29日
1956 10 1956年4月6日
1964 8 1965年2月4日
1973 9 1973年1月11日
以上这些日期并非基于多年前贝纳的预测,而只是8-9-10重复模式在历史记录中的应用。
至于经济的最低点,贝纳注意到两组时间序列,这些序列表明衰退(不景气)和大萧条(恐慌)趋向交替(考虑到艾略特的交替原则,就不会对此感到惊奇)。在评论恐慌时,贝纳曾观察到1819,1837,1857,和1873年是恐慌年,并把它们在他最初的“恐慌”图中表示出来,以反映重复的16-18-20年模式,结果得到了这些重现事件的不规则周期。尽管他把16-18-20年系列应用于衰退或“不景气”,但是次要的股票市场最低点看起来就像主要的恐慌性最低点那样,也遵循同样的16-18-20年模式。因此,通过将16-18-20年系列应用往交替出现的股票市场最低点上,再次达到了相当的精度,就像1967年首次出现在《银行信用分析家》的副刊中的贝纳-斐波纳奇循环图说明的那样。
1964年末,弗罗斯特运用贝纳的概念做出了 (在当时) 难以想像的预测,也就是在下一个十年里股票指数基本上是横盘,在1973年达到大约DJIA1000点的最高点,并在1974年末或1975年初在500点至600点的区域达到最低点。下面有一封弗罗斯特写给汉密尔顿博尔顿的信。因为这封信是1964年12月10日写的,所以它代表了另一个长期的艾略特预测,结果这个预测成为了现实。
贝纳早已去世,下面是根据贝纳理论作出的美国经济或者股市高低点。
值得参考的是,2014到2017年,大致是中国和美国经济的上升时期。从2008年9月美国雷曼破产,加上年,就到了2017年的春夏之交。
第八章 康德à?捷夫长波与战争周期
康德拉捷夫长波与战争周期
长波理论框架下,世界经济趋势的简略图解在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体中,康德拉捷夫长波又称长波或K-波,是一种约50-60年为一循环的经济周期现象。一般将长波分成两段:上升的A阶段与下降的B阶段。
长波之名源于苏联经济学家康德拉捷夫。他在著作《大经济周期》(1925年)及同一时期的其余著作中提出了此一观点。另两位荷兰经济学家 J. van Gelderen 与 Samuel de Wolff 在1913年归结出类似的现象,但其著作直到最近才翻译成英文。
经济历史
对于资本主义经济的长波现象,早先有四种解释,分别就创新、投资、战争与资本主义危机入手。康德拉捷夫将长波的A阶段对应到过度的投资,由此带来价格与利率的上升,B阶段则反之。熊彼得则在1930年代以技术的创新解释长波,A阶段对应到新技术的传播及采用,B阶段对应到技术普及后,各企业的激烈竞争时期。
第四国际书记处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厄内思特?曼德尔以1964年的一篇论文为长波理论注入新机,当时他预言战后的繁荣景象将在五年后结束。不过曼德尔的理论中并无“长波”,他将之切割成约20-25年的较短周期。
康德拉捷夫长波的影响
新古典经济学家多半不承认长波理论,然而长波是许多非正统经济学理论的基石,华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亦奠基于此。即使在认可长波的经济学家中,对长波的起因、开始年代、及各次长波的划分问题,都没有定论。一些批评者因此认为:所谓“长波”只是强加于大量统计资料上的概念。
不过多数长波理论学者同意:自工业革命以降,已经历了五个长波,而第六个长波即将展开。在熊彼得的理论框架下,这五个长波分别是
工业革命(1771年)
蒸汽机与铁路时代(1829年)
钢铁、电力与重工程时代(1875年) (1873年是世界经济第一次大萧条)
石油、汽车与量产时代(1908年) (1929-1932是世界经济第二次大萧条)
信息与通信时代(1971年)
依照这套理论,世界现时正处在第五个长波的转折点。
康德拉捷夫长波与战争
康德拉捷夫已经指出,生产扩张使得资本急于寻找新的市场及新的原料,由此将造成国际关系紧张。华勒斯坦等学者认为,在资本主义体系下,战争的频率与长波密切相关:大规模战争倾向于在生产上升阶段之前爆发。Joshua S. Goldstein 根据统计资料,推断战争高峰落在长波的生产高峰与价格高峰之间。他以战争能力的提高、竞争加剧与商业繁盛的心理效应解释生产的扩张何以倾向于引发战争。
第九章 约瑟夫·熊彼特(1)
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 1883年2月8日-1950年1月8日)
熊彼特是一位有深远影响的奥地利经济学家(但并不是一位“奥地利学派”的成员),其后移居美国,一直任教于哈佛大学。其终生与凯恩斯间的瑜亮情节是经济学研究者中的一个热门讨论题目,虽然他的经济学说并不如凯恩斯在生前就获得很大的回响,但研究者都认为他对于经济学科的思想史有着很大的贡献。
1883年,熊彼特出生于奥匈帝国摩拉维亚省(今捷克境内,故有人又把熊彼特看作美籍捷克人)特利希镇的一个织布厂主的家庭。他幼年就学于维也纳的一个贵族中学;
1901-1906年肄业于维也纳大学,攻读法律和经济,乃奥地利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庞巴维克的及门弟子。当时他的同学好友中有后来成为奥地利社会民主党领导人物的奥托?鲍威尔,以及后来成为德国社会民主党人、第二国际首领之一的希法亭。迨后他游学伦敦,就教于马歇尔;终生他高度推崇洛桑学派的瓦尔拉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熊彼特曾执教于奥国的几个大学。
1918年,他曾一度出任考茨基、希法亭等人领导的德国社会民主党“社会化委员会”的顾问;
1919年,他又短期出任由奥托?鲍威尔等人为首的奥地利社会民主党参加组成的奥国混合内阁的财政部长。
1921年,他弃仕从商,任私营比德曼银行行长, 1924年银行破产,他的私人积蓄不得不受牵连而用于偿债。
1925年,熊彼特又回到学术界,先应邀拟赴日本任大学客座教授,但不久改赴德国任波恩大学教授,直到1931年又短期访日讲学。
1932年迁居美国,任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直到1950年初逝世。熊彼特迁美后,尽管深居简出,但仍积极从事学术活动;
1937——1941年任“经济计量学会”会长;
1948-1949年任“美国经济学会”会长;如果不是过早去世,他还会担任预先商定的即将成立的 “国际经济学会”第一届会长。
约瑟夫?熊彼特的重要学说主张
“景气循环” - 也称“商业周期”(Business cycle)或者经济周期,这是熊彼特最常为后人引用的经济学主张。根据其说法,类似“景气循环”的主张早在19世纪的1830年代就被英国经济学家图克(Thomas Tooke)采用其时代的经济学术语提出过了,后来在重要的经济学家著作中也都约略地提到过这个概念,比如在李嘉图、马歇尔、庞巴维克跟马克思....等人的著作中。熊彼特认为自己只不过是将景气循环的定义与作用给明确地展示出来之人而已。
“创新”(Innovation) - 将原始生产要素重新排列组合为新的生产方式,以求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一个经济过程。在熊彼特经济模型中,能够成功“创新”的人便能够摆脱利润递减的困境而生存下来,那些不能够成功地重新组合生产要素之人会最先被市场淘汰。
下一页 尾页 共3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