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唐朝的黑夜-魏风华

_2 魏风华(当代)
《题马儒乂石门山居》:“寻君石门隐,山近渐无青。鹿迹入柴户,树身穿草亭。云低收药径,苔惹取泉瓶。此地客难到,夜琴谁共听!”
《早秋雨夕》:“贫居常寂寞,况复是秋天!黄叶如霜后,清风似水边。中宵疑有雁,当夕暂无蝉。就枕终难寐,残灯灭又然。”
《天津桥晚望》:“晴登洛桥望,寒色古槐稀。流水东不息,翠华西未归。云收中岳近,钟出后宫微。回首禁门路,群鸦度落晖。”
《送马戴入山》:“古木乱重重,何人识去踪。斜阳收万壑,圆月上三峰。云里泉萦石,窗间鸟下松。唯应采药客,时与此相逢。”
但他之所以出名,不是因为诗,而是因为科举考试。顾非熊性格滑稽好辩,求学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为性格所累,受人排挤,连续三十年科举考试都名落孙山。在他的诗歌中,有很多表现落榜后郁闷心情的,如《会中赋得新年》:“万古如昨日,一年加一晨。暗生无限事,潜老几多人。归路旧侣尽,故乡回雁新。那堪独惆怅,犹是白衣身。”《下第后寄高山人》:“我家堂屋前,仰视大茅巅。潭静鸟声异,地寒松色鲜。人眠瓮牖月,鹿饮竹门泉。多愧邻高隐,无成又一年。”
唐朝的黑夜 第三部分 新闻调查(2)
唐穆宗长庆年间,老兄再次落榜,这件事终于让平时很少干正事的穆宗皇帝发了怒,责问考试部门:人家非熊连续考了三十年,人的一生有几个三十年啊?你们也太过分了吧?皇帝命令主管考试的家伙们好好反思一下,重新张榜。有了皇帝的关照,顾非熊终于中了进士啦。这时他已五六十岁了。当时,有人感慨地做诗赠送于非熊:“愚为童稚时,已解念君诗!及得高科晚,须逢圣主知……”
顾非熊终于考试成功,在唐宣宗大中年间官至盱眙尉。当然,顾非熊并不是一个官迷,他三十年困于考场,也并非仅仅为了能拿个通向仕途的文凭;或者说,他仅仅为了出这口气,现在气出来了,顾非熊觉得爽了很多,做官没多长时间,就弃之而去,回茅山隐居,与父亲过其乐融融的生活去了。在与朋友告别前,顾非熊思念万千,写下一首《成名后将归茅山酬群公见送》:“此名谁不得,人贺至公难。素业承家了,离筵去国欢。暮天行雁断,晓渡落潮寒。旧隐茅峰下,松根石上盘……”
唐朝的黑夜 第三部分 人偶
中国也有木乃伊?有。只不过,中国古代称之为“人腊”。《酉阳杂俎》中有如下描述:
李章武有人腊,长三寸余,头髀肋成就,眉目分明,云是僬侥国人。
李章武是唐朝中晚期人,知识渊博,好收藏,文宗大和年间任成都少尹,据说曾得到稀世之宝—三国时诸葛亮的佩剑。此外,他那如宝库一样的家中,还藏有一种奇异的东西:“人腊”,也就是干尸。当然,这干尸不是一般人,而是一种侏儒小人,长三寸多,但身体与眉眼,甚为明晰,据说是僬侥国人。僬侥国是传说中的海外异境。《山海经?海外南经》中有记载,该国之人的特点就是身材矮小,是为小人国。
关于李章武故事,倒还不少呢。
首先,他是唐朝著名的古玩收藏家;其次,在谈情说爱上也是个行家。他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在其未成名时,*倜傥,曾从长安来华州旅游,在大街上发现一绝色妇人,细一打听知是王家儿媳妇,于是跟踪上门,谁知这王家就是做旅店生意的,总有行人在这里过夜,李章武就此住下,没几天就把人家的儿媳妇勾引到手,二人一时间如胶似漆,后来告别时那女人赠送给他一枚玉指环,口中还有诗:“捻指环相思,见环重相忆。愿君永持玩,循环无终极。”多年后,李章武故地重游,询问得知,那女人竟相思而死。因太过用情,以致后人多赞颂二人的忠贞之情,却忽略了那女人的身份:她是王家的儿媳妇。这叫什么事儿呢?
唐朝的黑夜 第三部分 游女与鬼车
你知道有一种怪鸟叫“夜行游女”吗?还有“鬼车”。《酉阳杂俎》中均有记载:
夜行游女,一曰天帝女,一曰钓星,夜飞昼隐如鬼神,衣毛为飞鸟,脱毛为妇人。无子,喜取人子,胸前有乳,凡人饴小儿不可露处,小儿衣亦不可露晒,毛落衣中,当为鸟祟。或以血点其衣为志,或言产死者所化。又,鬼车鸟,相传此鸟昔有十首,能收人魂,一首为犬所噬。秦中天阴,有时有声,声如力车鸣,或言是水鸡过也。
夜行游女又叫天帝女、钓星,夜飞昼隐,一如鬼,又称鬼鸟。按传说,这种鸟多见于荆州,披上羽毛,即为飞鸟;脱去羽毛,即化为女人。该鸟有一最大特点,喜盗窃婴儿,其胸前有乳,可哺乳。为什么这样?唐人都相信这种鸟是难产而死的女人所化。中唐以后,民间有习俗,不轻易将婴儿抱至户外,给婴儿晒衣服时也小心翼翼,因为担心夜行游女的羽毛落在婴衣上,如此那婴儿必病。还有一种说法:该鸟喜欢将血滴凝于婴衣上以为标记,待入夜后捕捉婴儿。其实,夜行游女故事的背后,所潜藏的是一种母爱。正如上面所说,夜行游女被认为是难产而死的女人所化,可以理解为:每一只夜行游女都是一个女人的冤魂。她们在生产时不幸死去,也许生下了孩子,也许孩子死于腹中,无论如何她们的生命是不完整的,命运剥夺了她们做母亲的权利,所以她们化为厉鸟,在黑夜里呼号,见了新生婴儿就想尽办法将其抱走,只不过是为变态的爱欲所驱使。当然,在古人的志怪笔记中,她们成为了一种主凶的鬼怪之鸟。
《酉阳杂俎》中另记一鸟名“鬼车”,大约与“夜行游女”属一类族:据说,鬼车鸟最初有十个头,非常聪明,能摄人魂魄,后来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是聪明过了头,一个脑袋为神犬所吞,最后变成九头,即九头鸟。其鸟喜在阴雨天出没,其血滴在谁家,谁家即有灾。关于“鬼车”有这样一个传说:豫章郡有农民到地里干活,见田中有六七个女人,不知是“鬼车”,于是匍匐前进,得一件毛衣而藏之。后被“鬼车”们发现,于是各自披上自己的毛衣飞去,而那只被藏起了毛衣的“鬼车”留下做了农民的媳妇,因为它飞不走了。后为农民生三女,一日叫女儿问其父将毛衣藏哪里了,得知在稻草堆里后,于是得之而飞去。过了些日子,它带了三件毛衣来接三个女儿,最后一起都飞走了,空留下那个农民在那儿愣神儿。
唐朝的黑夜 第四部分 神秘动物
《酉阳杂俎》中提到一种神秘的动物:木仆。这个名字听上去很和气,但本色狰狞:
“木仆,尾若龟,长数寸,居木上,食人。”
在这短短的介绍中,透露了四个信息:A.外形上,尾巴如龟;B.身长不过数寸;C.在树上生活;D.性好吃人!最后一个信息令人猝不及防。但木仆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我们还是不大清楚。此外,段成式还提到一种叫“唐已”的动物,这种动物“人见之不祥,俗相传食虎。”当然,很多物种只是我们没有见过,而并非不存在。《酉阳杂俎》中还记载了其他神秘的动物:
井鱼:井鱼脑部有穴,能积水而喷,如飞泉落海。人们将其喷出的水用器皿盛下,在夏天是很好的饮料。海水咸苦,但经过井鱼脑穴的喷射,味道可以淡下来,一如泉水甘甜(神奇的井鱼,可以过滤海水)。
石班鱼:闽地建州产石班鱼,喜与蛇交。而地处西南的南中一带,则有巨蜂,其窠大如壶,常群起螫人。当地人就将石班鱼烧烤后绑在竹竿上,于晴日将其伸到蜂窠旁,叫鱼影落在蜂窠上,不一会儿便可招来群鸟啄击蜂窠,使其坠落(石班鱼的影子可引群鸟攻击巨蜂)。
蝤蛑:螃蟹的一种,体型巨大,有一尺多长,两螯尤具力量。它随着潮水退落后脱壳,每脱一次身体就长大一次。在秋八月时,它更具蛮力,能与虎搏斗。(现在还有这种动物吗?)
奔孚:既非鱼类,也非蛟类,体大如船,长二三丈,色如鲇鱼,有两乳在腹下,其子声如婴儿啼。头上有孔,若发出“哧哧”声,则海上必有大风。其脂肪可作灯油,若照着辛苦读书、纺织的场景,其光就昏暗;若照着夜宴欢歌的场景,其光就明亮。(也许是鲸鱼的一种?)
异虫:有人在江州岸边与朋友观赏打渔,见一渔民在岸上狂奔,问之缘由,那人口不能言,只指其背。人们仔细观看,见有一物如黄叶,长尺余,上面密布眼睛,其嘴如钉,紧紧地吸附于渔民的后背上,拨打不掉。最后,有人以火烧之,才落于地上,而渔民也出血死掉了(可谓千眼剧毒之虫)。
唐朝的黑夜 第四部分 盘丝前传
《酉阳杂俎》中记叙了一个叫苏湛的士人被蜘蛛精迷惑的故事:
元和中,苏湛游蓬鹊山,裹粮钻火,境无遗址,忽谓妻曰:“我行山中,睹倒岩有光如镜,必灵境也,明日将投之,今与卿诀。”妻子号泣,止之不得,及明遂行。妻子领奴婢潜随之,入山数十里,遥望岩有白光,圆明径丈,苏遂逼之,才及其光,长叫一声,妻儿遽前救之,身如茧矣。有黑蜘蛛,大如钴鉧,走集岩上,奴以利刀决其网,方断,苏已脑陷而死。
唐宪宗元和年间,喜欢求仙问道的苏湛正在河北内邱蓬鹊山游荡,他带着干粮,钻木取火,仿佛山人,但所游之处,并未发现得道之士的踪迹。一天黄昏,他正在山中行进,发现远处峰岩上似有光芒闪烁,于是大喜,以为那里必是仙境。但考虑粮食将尽,体力也差不多透支,只好暂时返家。
此日,苏湛对妻子说:“前两天,我在蓬鹊山旅行,此山为古时名医扁鹊的封地,我早就料到会在山中有奇遇。果然,在一处峰岩上,发现有光芒如镜,那里必有得道异人,明天我将再向此山行,若那里真是仙境,我恐怕就不再回来了,现在与你们诀别。”他的妻子和孩子听后哭泣不已,想阻止他的这种疯狂的行为,但没成功。转天,苏湛带上粮食,背了个包就上路了。他妻子是个明白人,曾闻此山中有怪,屡次害人,此番丈夫莫不是被妖魅迷惑?于是带着孩子和仆人悄悄跟随。进山数十里后,苏湛遥望那处峰岩,白光闪烁依旧,直径大约有一丈,圆整明亮。
苏湛一路山行,终于接近了那处闪烁着百光的峰岩,刚走到跟前,就大叫了一声。他的妻儿和仆人闻声后,跑过去营救,此时苏湛的身体已像蚕茧一般了。与此同时,两只铁锅大小的黑蜘蛛显身于岩石上,而蜘蛛网如大如篷帐,苏湛的妻儿和仆人全被罩在网里。有一名仆人挥刀割那蜘蛛,最后带人破网而出,但那两只巨大的蜘蛛已不见踪影,而苏湛也死去了。
明朝吴承恩酷爱《酉阳杂俎》,写作《西游记》时多有参考,盘丝洞一段显然受本则故事的影响。
唐朝的黑夜 第四部分 蜂国
你的想象力有多广,世界就有多大。《酉阳杂俎》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东都龙门有一处,相传广成子所居也。天宝中,北宗雅禅师者,于此处建兰若,庭中多古桐,枝干拂地。一年中,桐始华,有异蜂,声如人吟咏,禅师谛视之,具体人也,但有翅长寸余。禅师异之,乃以卷竹幕巾网获一焉,置于纱笼中。意嗜桐花,采华致其傍。经日集于一隅,微聆吁嗟声。忽有数人翔集笼者,若相慰状。又一日,其类数百,有乘车舆者,其大小相称,积于笼外,语声甚细,亦不惧人。禅师隐于柱听之,有曰:“孔升翁为君筮不祥,君颇记无?”有曰:“君已除死籍,又何惧焉。”有曰:“叱叱,予与青桐君弈,胜获琅纸十幅,君出可为礼星子词,当为料理。”语皆非世人事。终日而去。禅师举笼放之,因祝谢之。经次日,有人长三尺,黄罗衣,步虚止禅师屠苏前,状如天女:“我三清使者,上仙伯致意多谢。”指顾间失所在。自是遂绝。
东都洛阳龙门有一住所,相传是仙人广成子的旧宅。唐玄宗天宝年间,有一法号名为雅的高僧,收购了该处地皮,将其改为寺院。庭中多参天古桐,枝干拂地,甚为幽静,禅师一人居住修行。
有一年,梧桐树花叶始展,突有异蜂现于其中,仔细倾听,一如人在吟咏。禅师于树下观看,异蜂皆是人体模样,只是多了一对翅膀而已。他深为诧异,也觉好奇,于是悄悄地以网具捕获一只,置于纱笼中,悬挂庭前,与自己为伴。禅师觉得那异蜂应嗜好梧桐花朵,所以就采了一些,放在笼中相喂。
可笼中蜂似乎不想吃。这被捕捉而失去自由的家伙,是在绝食吗?这一天,禅师在庭下打坐,忽听笼中蜂似乎发出叹息,不一会儿,有多只异蜂飞至笼子周围,发出声音,似乎是在安慰笼中的同伴。又过了一天,已有数百只蜂集于笼子周围,其中一只异蜂还乘着车舆。这是它们的国王吗?
禅师算是修行高深之人,却也未见过如此奇象。他移步隐于庭柱之后,侧耳倾听。其中,有一只异蜂说:“前些天,孔升翁为你占算,说你会遇见不祥之事,还记得吗?”
又有异蜂说:“你已经被除去了死籍,还害怕什么呢?”
还有异蜂说:“呵呵!我与青桐君下棋,赢了它琅纸十幅,你可在上面作礼星子词。”
众蜂所语,皆非人间之事。直到暮色将至,那些围在笼子外的异蜂才渐渐离去。禅师感叹不已,从柱后转出,打开笼子,将那只异蜂放去。后者并未马上飞走,而是一度停于空中向禅师道谢:“谢谢啊!”
禅师答:“你我也算是有缘分吧!”
转天,有一美丽女子于门外拜访雅禅师,其人身高三尺,身着黄罗衣,风姿绰约,脚步飘然,来到禅师近前,说:“我是上天三清宫中的使者,奉上仙之命向您致谢。”
禅师微笑。
禅师大约早已相信:这纷繁的世界不是单一的,而是有着那么多的空间。而每一类族都有独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在它们的世界里,同样有着雕刻着光阴痕迹的故事发生。《酉阳杂俎》中还曾记载了类似的故事:长安一处街区,生有槐树,树上有洞穴,大如铜钱,每夜月圆,有为首蚯蚓二尺多长,一如巨臂,白颈红斑,带领数百条小蚯蚓爬至枝条上,集体鸣叫,其声如曲。又有人言,曾目睹一户人家的庭院中,在月圆之夜,“忽有一树从地踊出,蚯蚓遍挂其上……”可谓奇象。所以,对于本条中的:“前些天,孔升翁为你占算,说你会遇见不祥之事,还记得吗?”“你已经被除去了死籍,还害怕什么呢?”“呵呵!我与青桐君下棋,赢了它琅纸十幅,你可在上面作礼星子词。”如此等等,我们不必再去追问其意了。
禅师转身回庭,轻轻掩上寺门。
唐朝的黑夜 第四部分 古墓惊魂(1)
《酉阳杂俎》中记载了很多诡异恐怖的盗墓故事,下面这则最具代表性,读来令人毛骨悚然:
刘晏判官李邈,庄在高陵,庄客悬欠租课,积五六年。邈因官罢归庄,方欲勘责,见仓库盈羡,输尚未毕,邈怪问,悉曰:“某作端公庄客二三年矣,久为盗,近开一古冢,冢西去庄十里,极高大,入松林二百步方至墓,墓侧有碑,断倒草中,字磨灭不可读。初,旁掘数十丈,遇一石门,固以铁汁,累日洋粪沃之方开。开时箭出如雨,射杀数人,众惧欲出,某审无他,必机关耳,乃令投石其中,每投箭辄出,投十余石,箭不复发,因列炬而入。至开第二重门,有木人数十,张目运剑,又伤数人,众以棒击之,兵仗悉落。四壁各画兵卫之像,南壁有大漆棺,悬以铁索,其下金玉珠玑堆集。众惧,未即掠之。棺两角忽飒飒风起,有沙迸扑人面。须臾风甚,沙出如注,遂没至膝,众皆恐走。比出,门已塞矣。一人复为沙埋死,乃同酹地谢之,誓不发冢。”
刘晏是中唐时期人,官至宰相,领度支、铸钱、盐铁等使,是唐代最著名的理财能手。安史之乱后,唐朝百废待兴,幸有刘晏梳理,掌握财政,才使得帝国有回升气象,但最终唐德宗信任奸佞,构陷刘晏,终被赐死。
刘晏幕府中有个判官,也就相当于助理,叫李邈,其庄园在陕西高陵县。刘晏身死,殃及池鱼,李邈也被罢官,退隐庄园。李邈回到庄上的第一件事,就是查账,不愧在刘晏幕府中做事。查着查着,发现问题,有个庄客X,似乎已欠了好几年的租子了。李邈把仆人叫来相问,仆人说这个X已寄居庄上多年,但行为奇特,好像没怎么见他经营过农田、果园,而是昼伏夜出,干的似乎是道上的事,但又没证据,虽已欠了多年租子,但态度还好,说只要主人一到,定会还上。李邈于是前自去仓库查看,果见仓库充盈,经核对,X该交的租子都交上了。李邈奇怪,叫来X相问。
X说:“我做您的庄客已有几年,但实话跟您说吧,我暗地里一直从事盗墓工作,所以有些余财,听说您回来了,于是给您补上。”
“盗墓?”李邈好奇地问。
“是的。”X说。
李邈说:“关中帝王贵族的陵寝甚多,盗墓之事亦猖獗,没想到我这庄上也有盗墓者。我听说干你们这行的经历都很离奇,不妨给我讲讲,放心吧,我会给你保密的。”
X说:“还是从不久前的一次经历说起吧。那座古墓是我的一个弟兄发现的,大约是魏晋南北朝时的墓穴,离咱庄子有十多里地,隐匿在荒山深处的一片松林中,墓身特别高大,侧有石碑,断倒草丛,因年代久远,上面的字迹已磨灭。当时我带了好几个人去,挖掘了数十丈后,才遇到一扇石门,很是坚固,是用铁汁封上的。由于从事这行久了,很多盗墓技巧我了如指掌,这难不倒我,我叫人用热粪汁浇灌,对墓门进行腐蚀,几天后终于将墓门打开,我有几个弟兄刚进去,就被里面设置的暗箭射杀了。当时正是黄昏,墓中飞箭如雨,挡住了我们的路。我身边的人都很害怕,想退出来,被我制止,这只不过是墓主当时设置的机关,可以破解。随后我叫人往里面投掷石块,每一次投掷,都有一束飞箭射出,共投了十余块石头,暗箭才射完,于是我们举着火把,进入古墓。顺着幽暗的甬道,走了不远,发现了第二重门,刚把门弄开,我身边又有两个兄弟倒在血泊中,在幽暗中我看到那门后有数十个巨大的兵士,身着锦衣,圆睁双目,舞动着利剑,挡住了去路。因为恐惧,我身边幸存的两个弟兄已扔了火把和手中的刀枪,跪在地上求饶了。当时我也被吓了一跳,我曾挖掘过很多陵墓,遇到并破解无数机关,但还没见过墓内有活人把守!惊恐间,我仔细观看,发现那一排锦衣兵士站在那里只是舞动利剑,并不行动,再仔细观看,发现它们并非活人,而是巨大的人形木偶。我估计是我们打开第二道大门时,触动了机关,导致那木偶运剑如飞,伤了我的弟兄。于是我把那俩哥儿从地上吆喝起来,一起以大棒击之,那木偶们手中的兵器才落地。穿过第二道门,我们三个人这才进入主墓室,幽暗中见四壁上绘有武士的画像,恍惚如真人一般,令人顿生畏惧。南壁上,有一口漆以彩色的棺材,用铁索悬于半空,棺材下的石台上,金银珠宝堆积如小山,在上方形成一圈诡异的光晕。有时候就是这样,珍宝越在眼前,你越不敢伸手去拿,我和我的几个弟兄都很害怕,可以说这是我从事盗墓工作几十年来遇到的机关最恐怖、氛围最阴森的墓穴。有个兄弟自告奋勇欲上前取宝,快至石台时,被什么绊倒,还没等我们回过味来,就感到悬棺两角处忽然生风,有沙子猛泻下来,扑人眼面。风越来越疾,沙出如注,一会儿就到我们的膝盖处了,我们恐惧至极,艰难地拔腿往回跑,我和一个兄弟从第二道墓门侥幸逃出,该门很快就被狂泻不止的流沙堵塞,可怜我刚才被绊倒的那个兄弟,脱身不及,被活埋在里面。我和那唯一幸存的兄弟总算逃上地面,已是后半夜,松林间磷火点点,老枭长鸣,我们惊魂未定,在墓前洒酒叩头,发誓永不再做盗墓贼。”
唐朝的黑夜 第四部分 古墓惊魂(2)
唐朝的夜晚。阴森的松林。久远的古墓。隐约的碑文。摇曳的荒草。坚固的石门。玄妙的开掘。如雨的弩箭。杀人的木偶。恐怖的悬棺。炫目的珠宝。无尽的黄沙……这所有的一切,都令人充满想象,把人带回那个黑暗、恐怖、诡异的唐朝之夜。顺便说一句,在开启第一道被铁汁封堵的墓门时,盗墓者用呈酸性的粪液进行浇灌,引起化学反应,进行腐蚀,从而开启大门,可谓深得科学知识。
唐朝的黑夜 第四部分 墓毒
在《酉阳杂俎》中,另一则关于盗墓的故事如下:
贝丘县东北有齐景公墓,近世有人开之,下入三丈,石函中得一鹅,鹅回转翅以拨石。复下入一丈,便有青气上腾,望之如陶烟,飞鸟过之辄堕死,遂不敢入。
贝丘县在今天的山东淄博市淄川区,唐时属河北道贝州清河郡。这里是春秋战国时的齐国故都,境地多齐国国君及贵族墓穴。其中,齐景公墓在淄川区九顶山上。在唐朝时,有人曾开其墓,顺着墓穴的甬道,入墓穴三丈深,于石函中发现一只活鹅,该鹅扇动翅膀,四下石块皆落,响彻地宫。盗墓者又深入一丈,发现有青气升腾,望之如烧陶时的烟雾,直冲上空,空中经过飞鸟,闻之都中毒而坠落,盗墓者惊恐不已,再不敢深入。
墓穴中有毒气,是入墓后最常见的现象之一。关于毒气来源,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墓主灵魂不散,以毒气诅咒毙杀盗墓者;有人认为,是墓主在建造陵墓时设置的机关,专防备盗墓贼,比如为了保存尸体不使之腐烂以及毒杀盗墓者,而大量应用水银,使水银这种极易挥发的剧毒物在墓中形成一个毒气层。《括地志》记载,齐桓公的墓内就大量使用了水银:“齐桓公墓在临淄县南二十一里牛山上,亦名鼎足山,一名牛首堈,一所二坟。晋永嘉末,人发之,初得版,次得水银池,有气不得入,经数日,乃牵犬入中,得金蚕数十薄,珠襦﹑玉匣﹑缯彩﹑军器不可胜数……”《史记》则如下记载秦始皇陵:“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还有人认为,墓中的毒气是一种伴随墓穴特殊环境而生的天然瘴气,因为古代帝王生前为求长生,多服丹药,有的更是直接死于丹药(如唐朝宪宗以后的多个皇帝)。而丹药的成分多是有害的矿物,聚集在体内,慢慢挥发,自然使墓穴里充满毒气。
本则故事,墓主为齐景公,他是春秋时代齐国国君,在位58年,好打猎,风格奢侈,但由于能以小个子晏婴为宰相,国家倒也太平无事。除齐景公等齐国君主的墓穴外,贝丘境内还有苏秦、庞涓、蒲松龄等名人墓地。
唐朝的黑夜 第四部分 七剑(1)
下面的故事,仍是关于剑客的,文中主人公的剑术之精湛,随读而知之。在《酉阳杂俎》中是这样描述的:
黎干为京兆尹,时曲江涂龙祈雨,观者数千,黎至,独有老人植杖不避,干怒,杖背二十,如击鞔革,掉臂而去。黎疑其非常人,命老坊卒寻之,至兰陵里之内,入小门,大言曰:“我今日困辱甚,可具汤也。”坊卒遽返白黎,黎大惧,因弊衣怀公服,与坊卒至其处,时已昏黑,坊卒直入,通黎之官阀,黎唯趋而入,拜伏曰:“向迷丈人物色,罪当十死。”老人惊起,曰:“谁引君来此?”即牵上阶,黎知可以理夺,徐曰:“某为京兆尹,威稍损则失官政。丈人埋形杂迹,非证彗眼不能知也。若以此罪人,是钓人以贼,非义士之心也。”老人笑曰:“老夫之过。”乃具酒设席于地,招访卒令坐。夜深,语及养生之术,言约理辩,黎转敬惧,因曰:“老夫有一伎,请为尹设。”遂入,良久,紫衣朱,拥剑长短七口,舞于庭中,迭跃挥霍,换光电激,或横若裂盘,旋若规尺,有短剑二尺余,时时及黎之衽,黎叩头股栗。食顷,掷剑植地如北斗状,顾黎曰:“向试黎君胆气。”黎拜曰:“今日已后性命丈人所赐,乞役左右。”老人曰:“君骨相无道气,非可遽教,别日更相顾也。”揖黎而入。黎归,气色如病,临镜*须剃落寸余。翌日复往,室已空矣。
黎干为唐朝中期大臣,喜欢左道旁门之术,唐代宗时任京兆尹即长安市长,其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年入夏,长安无雨,黎干组织人在曲江畔祈雨,观者有数千人。怎么那么多人呢?因为作为长安市长的黎干,将亲自扮演巫师,登台求雨。当黎市长的车队开到时,众人皆躲避,唯有一老人拄着拐杖站在那里。黎干大怒,叫人打了那老人二十棍子,那老人似乎没什么反应,转身而去。
后施刑者向黎干报告,棍子打在老人身上,就如同打在柔软的皮革上。黎干怀疑老人不同寻常,于是叫身边的老卒去查访。至长安兰陵里,左寻右觅,入一小门,听到那老人的声音:“我今日受辱,你们给我打点热水去。”
老卒回去后把事情告诉黎干,后者很害怕,穿了便衣与老卒赶至兰陵里,其时天色已昏,黎干入得院内,拜倒于老人面前。老人大惊:“谁把你引到这里的?”
黎干再拜,也为自己开脱了一下:“我为长安市长,若威仪尽失,也不是为官之道。您混迹于众人间,除非有慧眼而不能识。现在,我已知罪,您若不原谅我,也非拥有义士之心。”
老人笑道:“那是老夫之过了。”
黎干没答茬儿。老人也不再问,随后设酒席,一起喝起酒来。至夜深,老人纵论仙道侠义,黎干敬畏。老人说:“老夫有一技,请允许我为您表演。”遂入屋中,良久而出,已换上一身紫衣,双手竟拿着长短宝剑七把之多,舞于庭中,腾步飞跃,上下挥动,剑光一如星月闪烁,劈斩所至,自觉裂盘断石。只见那老人,飞速旋转,一如陀螺,只见剑光而不见其人。其间,有剑不时掠过黎干的面前,使后者战栗不已。最后,老人掷剑于空,落下后,七把剑插于地上,呈北斗七星之形。老人对黎干说:“我只是试试你的胆气,还不错。”
黎干又拜,说:“我命为您所赐,希望能拜您为师。”
老人说:“你骨相无道气,我不可收你为徒,有什么事以后再说吧!”说罢,转身进了屋子。
黎干在惊悸中回到家,照镜子时,发现自己的胡须被老人剃掉了一寸多长。转天,黎干再去兰陵里寻找那位老人,但屋院内空无一人。
黎干是唐朝时担任首都长安市长时间最长的一个官员,先后八年。对于他,人们的评价是毁誉参半。此人仕途之路甚为奇怪,既非进士出身,也不是以顶级大族的后代接班,而是靠其所擅长的星算占卜之术,被聘为翰林学士,在唐代宗时颇为受宠,升任京兆尹,封寿春公。这也是为什么在曲江求雨时,作为首都的最高行政长官,黎干自己登台扮演巫师的原因。当然,这也是导致他口碑不好的一个原因,史上的评价是:性情险涩,好旁门左道之妖术。但也有人说黎干不错,在长达八年的长安市长任期中,其人虽刻薄,但办事效率颇高,把长安治理得井井有条。
唐朝的黑夜 第四部分 七剑(2)
唐代宗在时,黎干与受宠的宦官刘忠翼交往密切,德宗即位后又多次化妆秘密与刘会晤,也不知道想要干什么,终被告发,被贬流放。黎干市长出发之日,“市里儿童数千人噪聚,怀瓦砾投击之,捕贼尉不能止。”也就是说,当日长安儿童好几千人冲着黎干扔石块。可见其人缘确实不佳。代宗时,黎干与刘忠翼曾欲改立太子,后德宗想起此事情,觉得流放黎干实在是便宜他,于是又追加了一道命令:赐死蓝田驿。我们不知道在被赐死时黎干是否会想起当年兰陵里的一幕:那位剑仙老人又去哪里了?能否会神奇地出现在他面前将他拯救?那老人终于没来,但他最后说的一句话,黎干还记得:“你骨相无道气,我不可收你为徒,有什么事以后再说吧!”这“以后”竟是阴阳永绝,只有那七把宝剑在生命最后的光阴中惨淡地飞舞。其中一把,终于属于了他。这一次,不是割他的胡子,而是要他的命。
黎干生时不受长安市民待见,但他的一位部下没有忘记他,在路过长安开化里黎宅时,写有一首《至开化里寿春公故宅》:“宁知府中吏,故宅一徘徊。历阶存往敬,瞻位泣余哀。废井没荒草,阴牖生绿苔。门前车马散,非复昔时来……”这位部下是唐朝著名的山水诗人韦应物。
唐朝的黑夜 第四部分 唐玄宗学隐术
罗公远是鄂州人,唐朝时著名的魔法师,此人虽一把年纪,但面容却如十六七岁的少年。据史上记载:罗公远身怀奇技,唐玄宗曾求其施法,让自己到月亮上走一圈儿。一天晚上,罗公远站于后宫,将手中竹杖抛向空中,顷刻间化作一架长桥。唐玄宗登桥而行,走了大约十多里地,感到面前月光夺目,寒气侵人,抬头望见是一座宫殿。罗公远说:“此即月宫!”唐玄宗很高兴,溜进宫中,见有仙女数百,皆着素练霓衣,舞于庭下,影姿曼妙,美丽异常。唐玄宗问其舞曲为何名,一名仙女回答:“《霓裳羽衣》也。”皇帝深晓音律,默记音调于心。及至归还,回望那长桥,随着自己每走一步而消失一点。转天,他招集乐工,依其音调,创作出唐朝著名的《霓裳羽衣曲》。同时,皇帝还从月宫里带回了一种烧饼,其形如月,这就是月饼的由来。本故事讲的是皇帝向罗公远学习隐身术的故事。据说,掌握隐身术的人,如心存善念,二十年后可变化形体,这在道术领域被称作“脱离”。再过二十年,可跻身“地仙”行列:
玄宗学隐形于罗公远,或衣带、或巾脚不能隐。上诘之,公远极言曰:“陛下未能脱屣天下,而以道为戏,若尽臣术,必怀玺入人家,将困于鱼服也。”玄宗怒,慢骂之,公远遂走入殿柱中,极疏上失。上愈怒,令易柱破之。复入玉磶中,乃易磶观之。玉磶明莹,见公远形在其中,长寸馀,因碎为十数段,悉有公远形。上惧,谢焉,忽不复见。后中使于蜀道见之,公远笑曰:“为我谢陛下。”
罗公远本不欲传授,但最后被逼无奈,只得从命。于是,玄宗皇帝好奇地学了起来,但隐不利索,总露出点什么,皇帝很不愉快,就责问为什么。罗对皇帝进行了一番劝讽:“陛下,您是一国之尊,不治理国家,却忙着学我们道家这些小法术。如果您真的想全部学会,那一定将怀揣着玉玺走进平常人家,被困于百姓生活中。”玄宗听了特生气,破口大骂。罗毕竟是当时顶级的法师,于是遁形于殿柱中,继续揭露皇帝的过失。玄宗更怒,叫人把柱子砸开,罗又跑到柱下的玉石里。玄宗又叫人劈开玉石,碎成十几块,每块上都有罗的人形。玄宗一下子害怕了,于是认错。
在这里,罗公远把玄宗皇帝戏弄一番,施展了奇异的道术。不过,在此之前的一次斗法中,他却败给了唐朝的密宗大师不空和尚。不空是天竺人,少年时跟随师父来中土大唐传教,修行高深,为玄宗、肃宗和代宗三代皇帝所尊崇,圆寂后朝廷赠司空、封肃国公,这在中国高僧中绝无仅有。有一天,玄宗皇帝无聊,将罗公远和不空请至后宫,让他们较量法术。比赛开始后,罗公远不断反手挠背,不空说:“借一下您的玉如意。”当时后宫殿上有光滑的花石,不空挥舞玉如意,击碎了块块花石。罗公远找不空要那玉如意,不空说:“你来取。”罗公远见那玉如意就在不空手中,于是出其不意猛地一够,却没够着。又够,还是摸了一把空。罗公远这才知道不空和尚确实不简单,他明明看到那玉如意在不空手中,怎么摸上去却空空如也?此时玄宗急了,欲帮罗公远去抢不空手里的玉如意。后者说:“李三郎请不要起来!你现在看到的不过是如意的影子!”随后,不空又朝罗公远挥了挥手,那意思是,你瞧:玉如意还在我的手里。
显然唐朝最著名的道士之一罗公远败在了佛门不空的手下。
后来,在《西游记》中,作者参考上面的传说,设计了一场车迟国僧道斗法的故事。我们这里只说罗公远。在离开玄宗后,他就再也没回来。后有朝廷使者在四川的蜀道上看到罗公远,罗笑对使者说:“为我向陛下道歉!”据说,后来在天宝年间,安史之乱起,玄宗到四川避难,罗公远在剑门迎接,将皇帝安全送到成都后才悄然离去,不白拜陛下一场。
唐朝的黑夜 第五部分 尸解
《酉阳杂俎》中记叙道术的,除了“壶史”外,还有“玉格”一类,此二字为道教用语,初指玉制笔架,又指书架,后泛指道教之书。在“玉格”中,有下面一段诡异的描述:
人死形如生,足皮不青恶,目光不毁,头发尽脱,皆尸解也。白日去曰上解,夜半去曰下解,向晓、向暮谓之地下主者。太一守尸,三魂营骨,七魄卫肉,胎灵录气,所谓太阴练形也。
尸解来自道家。道家认为,修炼到一定程度后就可登天成仙,具体的形式之一就是尸解。《后汉书》注中对尸解有这样的定义:“言将登仙,假托为尸以解化也。”尸解时,会发生怪异事端:
A.尸骸消失不见,只留下空空如也的衣服在那里;
B.尸骸不见,停放尸骸的地方会出现剑、杖等器物;
C.肉身在短时间内消失,只剩下骷髅……
唐朝时,民间流行着关于尸解的传说。按道教秘籍《云笈七籤》的说法,尸解的方式“有万途”,比如水解、火解、兵解、杖解等。其中以兵解为例,修炼到一定程度后,抱木而卧,可羽化登仙。杖解更为神奇,按《赤书玉诀》秘载:“当取灵山阳向之竹,令长七尺有节,作神杖,使上下通直,甘竹乃佳。书黑帝符著下第二节中,白帝符第三节中,次黄帝符第四节中,次赤帝符第五节中,次青帝符第六节中。空上一节以通天,空下一节以立地。蜡封上节,穿中印以元始之章,又蜡封下节,穿中而印以五帝之章。绛文作韬,长短大小足容杖。卧息坐起常以自随……此道九年,精谨不慢,神真见形,杖则载人空行。若欲尸解,杖则代形,倏歘之间,已成真人。”不仅说了具体的技术问题,还提到杖可“载人空行”,有点哈利?波特的意思,只是令人毛骨悚然。
尸解是很讲究的,最高境界是白天尸解,被称上解,而在傍晚尸解属下解。上解的特点是尸骸消失,而下解的特点是尸骸转化为一件物体。上面提到的太阴炼形也是尸解方式之一种。什么是“炼形”?这是道家最重要的自我修炼的方法之一。
炼形法共有六类:太阳炼形、太阴炼形、金液炼形、玉液炼形、内视炼形、真定炼形。太阴炼形是其中一种。古时月亮别称太阴,又为女性的代名词,太阴炼形的特点是“以血化气”,不同于太阳炼形的“炼精化气”。
正如我们所知,道家在修炼时注重“神形双修”,道士认为即使人死之后,也可炼形于地下,其地上的尸体面容不改,且头发、指甲照常生长,功成后可成仙。在羽化前,地上的尸体被称为“守尸鬼”。《酉阳杂俎》中记载了两则关于太阴炼形的例子:
唐朝时,有朱道士游青城山,至一个叫龙桥的地方,望见山岩下的花树间,背石平坐着一具骷髅,其双手按于膝上,苔藓藤蔓攀附于身,骨色洁白如雪。朱道士回忆起来,其祖父在时就曾提到这里有骷髅一具,年代很是久远了;也有人说,那可能就是死后做太阴炼形之法的道士,其骨坐于山中,为的是吸日月灵气,濯洗魂魄,以成仙体。另一则故事是:唐德宗贞元年间,在长安务本坊街区,有一户人家装修房子,傍晚掘地时遇一石盒,打开后发现里面有物如银丝。众人惊惧间,突有一人从盒子里飞出,白发披肩,升于空中,足有一丈多高。那人振衣而飞,不一会儿消失在暮色中。正所谓太阴炼形,日期将满,其人当飞升而去。
唐朝的黑夜 第五部分 仙书天卷
《酉阳杂俎》中的这则故事甚为古异:
建中末,书生何讽尝买得黄纸古书一卷,读之,卷中得发卷,规四寸,如环无端,何因绝之,断处两头滴水升余,烧之作发气。讽尝言于道者,吁曰:“君固俗骨,遇此不能羽化,命也。据《仙经》曰:蠹鱼三食神仙字,则化为此物,名曰脉望。夜以规映当天中星,星使立降,可求还丹。取此水和而服之,即时换骨上宾。”因取古书阅之,数处蠹漏,寻义读之,皆神仙字,讽方叹服。
唐德宗建中末年,有书生名何讽,曾于长安的古玩市场买得黄纸古书一卷,夜读时,在书卷中得一发卷,长四寸左右,呈环状而无端头,何讽不知其为何物,于是将其裂开,随后奇怪的事发生了:在断处,不停地滴水,一直滴了一升多。何讽怪而烧之,闻到头发的气味,其化作白气而消失在唐朝的晚上。
后来,何讽在一个夜宴上将此事告诉一道士,后者听后感到十分惋惜,说:“你真是天生俗骨,白白丧失了羽化成仙的机会!真是命啊!”
“机会?什么意思?”何讽感到不解。
道士摇头道:“我道门《仙经》中有记载,蠹鱼即书虫连续三次吃掉书页中的“神仙”二字,则化为你先前看到的发状物,名为‘脉望’。入夜后,拿那发卷映照黑夜之星,则星使能立即降临,可向其求丹药,随后就着从那发卷中滴下的水吃下,可立即羽化飞仙。”
何讽再也没心思参加什么夜宴了,赶紧折回寓所,取出那古书翻阅,发现书页间确实有三处字迹被书虫啃掉了。按照前后文的意思进行推测,所被啃掉的三处,皆“神仙”二字。
何讽悔恨不已,坐在自己的书房里,对着那卷泛黄的古书发呆,直至天亮。
唐朝的黑夜 第五部分 绿野仙踪(1)
古代志怪笔记多记载魂游冥界、仙境的故事,《酉阳杂俎》中也有一例子:
明经赵业贞元中选授巴州清化县令,失志成疾,恶明,不饮食四十余日,忽觉室中雷鸣,顷有赤气如鼓,轮转至床腾上,当心而住。初觉精神游散如梦中,有朱衣平帻者引之东行,出山断处,有水东西流,人甚众,久立视之。又东行,一桥饰以金碧,过桥北入一城,至曹司中,人吏甚众,见妹婿贾奕,与己争煞牛事,疑是冥司,遽逃避至一壁间,墙如黑石,高数丈,听有呵喝声。朱衣者遂领入大院,吏通曰:“司命过人。”复见贾奕,因与辩对,奕固执之,无以自明。忽有巨镜径丈,虚悬空中,仰视之,宛见贾奕鼓刀,赵负门有不忍之色,奕始伏罪。朱衣人又引至司人院,一人被褐,帔紫霞冠,状如尊像,责曰:“何故窃拨幞头二事?在滑州市隐橡子三升。”因拜之无数。朱衣者复引出,谓曰:“能游上清乎?”乃共登一山,下临流水,其水悬注腾沫,人随流而入者千万,不觉身亦随流。良久,住大石上,有青白晕道,朱衣者变成两人,一道之,一促之,乃升石崖上立,坦然无尘。行数里,旁有草如红蓝,茎叶密,无刺,其花拂佛然飞散空中。又有草如苣,附地,亦飞花,初出如马勃,破大如叠,赤黄色。过此,见火如山横亘天,候焰绝乃前。至大城,城上重谯,街列果树,仙子为伍,迭谣鼓乐,仙姿绝世。凡历三重门,舟艨交焕,其地及壁,澄光可鉴,上不见天,若有绛晕都覆之,正殿三重,悉列尊像,见道士一人,如旧相识,赵求为弟子,不许。诸乐中如琴者,长四尺,九弦,近头尺余方广,中有两道横,以变声。又如一酒榼,三弦,长三尺,腹面上广下狭,背丰隆。顷有过录,乃引出阙南一院,中有绛冠紫霞帔,命与二朱衣人坐厅事,乃命先过戊申录,录如人间词状,首冠人生辰,次言姓名、年纪,下注生月日,别行横布六旬甲子,所有功过日下具之,如无即书无事。赵自窥其录,姓名、生辰日月一无差错也。过录者数盈亿兆。朱衣人言,每六十年天下人一过录,以考校善恶,增损其算也。朱衣者引出北门,至向路,执手别,曰:“游此是子之魂也。可寻此行,勿返顾,当达家矣。”依其言,行稍急,蹶倒,如梦觉,死已七日矣。赵著《魂游上清记》,叙事甚详悉。
本篇讲的是唐德宗贞元年间明经出身的巴州清化县县令赵业的故事。所谓明经,是科举考试的一种,主要考人对古代经书的掌握情况(进士考试主要考诗赋)。以明经及第的,往往自视颇高,认为比进士及第的要厉害(后来成为著名诗人的元稹就是“明经及第”),本故事的主人公赵业也是。但朝廷却只给了他一个县令职位。他心里很生气,想:自己满腹才学,最后却被任命为偏僻的县令。越想越有意见,最后竟病倒在床。时间久了,习惯了幽暗,便害怕窗外的光亮了;又似辟谷,一个来月没吃东西。直到有一天,突然暗室内有声如雷,现一红球,旋转至眼前。赵业感到恍惚如梦,只觉得有个穿戴红衣平帽的人拉着他的手飘忽而去。
赵业随那人过山崖,经流水,穿金桥,进一城,入府曹,里面有很多人,其中一个是早已死去的妹婿贾奕,上来就跟自己争论有关杀牛的事。赵业一哆嗦,估计自己来到了冥界。惊恐中,他跑到了旁边的一个小黑屋。没过多久,又被那红衣人带进一个庭院,再次看到贾奕……随后,有戴紫霞冠的人大声呵喝道:“赵业!你为什么要偷别人的头巾?又曾在滑州藏了橡子三升?”赵业心想:这都哪跟哪啊,但惊恐在心,不得不连着磕头。红衣人像个导游,带他出去后问:“能游上清仙境吗?”
赵业说:“好啊!”
二人登一高山,山上飞瀑甚急,赵业望而大惊,因为那瀑布中有万千人等随着水流而飞。惊悸间,他发现自己也已飘荡在那水流中了。仿佛过了很长时间,赵业发现自己站在一块岩石上,此时那红衣人已化为两人,一个在前面做向导,一个在后面催促,又上得一石崖,走了一段后发现路边有奇异的植物,其色红蓝,枝叶茂密,光洁无刺,枝条上的花朵不时飞升飘荡于天空中;还有一种植物如莴苣,趴在地面上,也能飞花,由小而大,升至空中就变成了赤黄色。随后,又见天边有大火燃烧,直到其渐渐熄灭,才得以过去。进入一城,大街上遍种果树,仙女成群,仙乐飘飘,穿过三重门,见有玉河横于面前,船只交错,船影光可鉴人。此时往上看不到天空,只有绛紫色的光晕笼罩着……
唐朝的黑夜 第五部分 绿野仙踪(2)
所叙神奇至此。
后来的故事是:赵业在上清之境游览了一番,在一个神秘的小院里录下了自己在人间做过的事,然后那个一直做导游的神秘的红衣人说:“天下之人,每六十年录一次,以检查善恶,凭此增减阳寿。”最后,红衣人把赵业带出院子,指了一条路:“你从这里走,不要回头,便可直接到家!”依其言,赵业一路狂奔,最后摔了一跤,仿佛从梦中惊醒,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守在旁边的家人在惊恐中告诉他:你已死了七天啦!
从幽冥至仙境,赵业的经历玄之又玄,尤其是顺瀑布而下,于岩石上飞升,又遇见奇异的飞花和绚烂的仙草,想象力如此之瑰丽。段成式把一段在志怪笔记中常见的“魂游仙境”的故事写得如此生动,令人称奇。
唐朝的黑夜 第五部分 奇人行状录(1)
唐朝奇人邢和璞的二三事,被《酉阳杂俎》记载如下:
邢和璞偏得黄老之道,善心算,作颍阳书疏,有叩奇,旋入空,或言有草,初未尝睹。成式见山人郑昉说,崔司马者,寄居荆州,与邢有旧,崔病积年且死,心常恃于邢。崔一日觉卧室北墙有人鼾声,命左右视之,都无所见。卧室之北,家人所居也。如此七日,鼾不已,墙忽透明,如一粟,问左右,复不见。经一日,穴大如盘,崔窥之,墙外乃野外耳,有数人荷锹立于穴前,崔问之,皆云:“邢真人处分开此,司马厄重,倍费功力。”有顷,导驺五六,悉平帻朱衣,辟曰:“真人至。”见邢执五明扇,侍卫数十,去穴数步而止,谓崔曰:“公算尽,仆为公再三论,得延一纪,自此无若也。”言毕,壁如旧。旬日,病愈。又曾居终南,好道者多卜筑依之。崔曙年少,亦随焉。伐薪汲泉,皆是名士。邢尝谓其徒曰:“三五日有一异客,君等可为予办一味也。”数日备诸水陆,遂张筵于一亭,戒无妄窥,众皆闭户。邢下山延一客,长五尺,阔三尺,首居其半,绯衣宽博,横执象笏,其睫疏挥,色若削瓜,鼓髯大笑,吻角侵耳,与邢剧谈,多非人间事故也。崔曙不耐,因走而过庭,客熟视,顾邢曰:“此非太山老师乎?”邢应曰:“是。”客复曰:“更一转,则失之千里,可惜。”及暮而去。邢命崔曙,谓曰:“向客,上帝戏臣也。言太山老君师,颇记无?”崔垂泣言:“某实太山老师后身,不复忆,幼常听先人言之。”房琯太尉祈邢算终身之事,邢言:“若来由东南,止西北,禄命卒矣。降魄之处,非馆非寺,非途非署。病起于鱼飧,休于龟兹板。”后房自袁州除汉州,及罢归,至阆州,舍紫极宫。适雇工治木,房怪其木理成形,问之,道士称:“数月前,有贾客施数段龟兹板,今治为屠苏也。”房始忆邢之言。有顷,刺史具鲙邀,房叹曰:“邢君神人也。”乃具白于刺史,且以龟兹板为托。其夕,病鲙而终。
邢和璞是一个唐朝老头儿,长于道学,通占卜,身怀怪术,比如能旋转着升至半空中。旋转时,像个大陀螺,白须飘飘,酷极了。最初时,没人知道他有这些特异功能。后来发生的故事,渐渐使人们晓得了他的厉害。故事有三段:
段成式的朋友山人郑昉首先讲了一个故事:荆州崔司马是邢和璞故旧。这一年,崔司马病得很重,念念不忘邢和璞。有一天,他迷迷糊糊听到有人在挖自己的卧室北墙。于是他叫仆人去查看,一无所获。一连七天,天天如此。仆人们觉得是崔司马死前的幻觉。有一天,崔司马看到对面那墙壁已被凿透,有很大一窟窿,问左右,仆人仍都说墙壁好好的。又过了一天,崔司马看到那窟窿已大如磨盘,便强撑着身子下了床,把脑袋伸进去,从里面往外窥视,看到的竟然是一片荒野。他感到奇怪,卧室北边应是他家人住的房子啊,怎么会是片荒野呢?惊恐间,他看到有几个人正拄着锹站在荒野中。崔司马壮着胆子问:“你们干嘛的?”那几个人回答:“邢真人让我们来的,他让我们在这凿窟窿,我们只管干活。他还说,崔家司马病得重,让我们加把劲,把窟窿凿大点。”正在这时,有人大声说:“邢真人来啦!”只见老邢仙风道骨地出现在荒野中,走近后,对崔司马说:“老弟,你的人间阳寿快到了,我刚才去了地府一趟,为你又求了12岁来。现在没事啦,你好好活着吧!”说完,那被凿有窟窿的墙壁忽合好如初。崔司马站在墙壁前发呆,不知刚才的一幕是幻觉还是真事。不过过了几天后,他的病真的好了。
还有一个故事。老邢曾在终南山隐居,因名声很大,很多求道者都在山间造了小房子,追随老邢学道。其中有个叫崔曙的青年。一天,老邢召集弟子们开会:“过几天,有位异客来拜访我,你们可以每人准备一道小菜儿,放置于亭子里,但你们都得在屋子里待着,不准出来观看。”日子到了,筵席在亭子里摆好,老邢果然请来一客,那客人形容怪异:身长五尺,宽三尺,长一大绿脸儿,特长,有多长呢?占了身子的一半。身着红袍,手里拿着象牙板子,大笑时,嘴角能一直咧到耳朵。众弟子于窗后窥视、倾听,异客与老邢所谈的,似乎都不是人间的事。那崔曙偷听着,最后实在忍不住了,从屋里跑出来,异客看到小崔后,笑道:“此人莫非是太山老师?”老邢说:“正是。”异客说:“转世到现在,跟前生真是有巨大区别哦!”直到傍晚,异客才离去。这时候老邢跟崔曙说:“刚才那客人是天帝身边的戏臣。他刚才说你是太山老君转世,上辈子的事你还记得吗?”
唐朝的黑夜 第五部分 奇人行状录(2)
第三个故事,是有关老邢与房琯的。有一次,太尉房琯问生死之事。老邢说:“如果你从东南来,去西北,那么就要小心了,此行主凶!但你死之处,既不是馆驿,也不是寺院;既不是在路上,也不是在办公衙门。”房太尉说:“那我到底死在哪儿啊?”老邢呵呵一笑:“这是天机。不过,我可以告诉你,你是因吃鱼死的,死后你的棺材有可能是龟兹板做的。”后来,房太尉从袁州去汉州工作,后又调赴长安,途中过阆州,住进一处叫紫极宫的道观。恰巧遇到有工人在那做木器,房太尉闲来观看,觉得那木料特别,一问才知道是产自西域的龟兹板!这时候,有人通报,阆州刺史知房太尉路过于此,在府内置备了全鱼宴。房太尉仰天长叹:“这里正是我死之地啊。”房琯是开唐大臣房玄龄的后代,唐玄宗和肃宗时代的宰相。在地方做官时,房琯在百姓中的口碑特别好,不过这老兄也有个弱点:好清谈。有点魏晋名士的意思。安史之乱爆发后,叛军势如破竹,玄宗西行入蜀避难,危急时刻,作为文臣的房琯主动请兵,征讨叛军。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初冬,发生了安史之乱中著名的陈涛斜之战。这一战之所以著名,主要是因为房琯成了笑料。从未带过兵的房琯,在此役中模仿古人,让唐军驱使牛车2000辆与叛军作战,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这一战也成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最离奇的战役。房琯不懂作战,而跟诗人们的关系特好,王维、孟浩然、杜甫,都是他的朋友。尤其是杜甫,开始为官就在房琯手下。陈涛斜之战失败后,有人诋毁房琯,而被罢相。对于老房的遭遇,杜甫万分同情,认为在当时危难之中,叛军节节紧逼,朝廷中无人敢于应战,而房琯作为一名文臣,挺身而出,身先士卒,率官兵与叛军对决,虽败犹荣。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安史之乱渐渐平息,朝廷也想起了房琯的忠贞,在这一年,67岁的老房在汉州任上被封为刑部尚书,秋八月去长安赴任,路过阆州时便发生了上面的故事。转年春,杜甫过房琯墓,抚今追昔,百感交集,在墓前写下著名的诗篇《别房太尉墓》: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唐朝的黑夜 第五部分 无间道
在《酉阳杂俎》中,有“贝编”一门类,此门类专记有关佛教的秘密知识和传说。之所以叫“贝编”,是因为在古代天竺一带盛产贝多罗树,该树叶形状如扇,适宜抄写经文。所以又以“贝编”代称佛经。
按照佛教的说法,生灵分六道轮回:天道、人道、鬼道、畜道、阿修罗道(阿修罗即界于人、鬼、神之间的精灵)和地狱道。作为六道之一的地狱,是最苦的。它又分多个类型,包括八寒地狱、八热地狱、孤独地狱等十八层,在八热地狱中,最深一层为阿鼻地狱,又称无间地狱,即“无间道”,它因香港的同名电影而为我们所熟知。凡入无间道的人,将受尽一切苦难,永世无有间歇,永世接受煎熬,永世不得轮回。在佛教中,地狱是用来劝诫别人的。佛教典籍通过对地狱的黑暗与恐怖的描述,警告人们:活着时,不可做恶,否则死后亡魂当下十八层地狱,受尽折磨。在《酉阳杂俎》中,关于地狱的描述不少,本则讲的是地狱的分类:
八寒地狱,多与常说同。凡生地狱有三种形,罪轻作人形,其次畜形,极苦无形,如肉轩、肉屏等。今佛寺中画《地狱变》,唯隔子狱稍如经说,其苦具悉,图人间者曾无一据。旧说地狱中荫牛头阿傍,无情业所感现。人渐死时,足后最冷,出地狱之相也。
本则中提到八寒地狱,即阿部陀地狱、尼刺部陀地狱、阿吒吒地狱、臛臛婆地狱、虎虎婆地狱、钵罗地狱、钵特摩地狱、摩诃钵特摩地狱。以上八种地狱,坠入者,将会遭遇极度深寒的折磨,皮肤、唇舌、骨头将尽被冻裂,痛苦无比。又提到生地狱,即活地狱,其有三种类型:在人间罪过轻的,入活地狱后依旧为人形;罪过稍重的,则化为畜生;更重的,则既不成人形,也不成畜形,而为一个个肉块,预示将遭受无边的痛苦。
在唐朝时的寺院中,多有以“地狱变”为主题的壁画,刀山火海,牛头马面,残酷刑罚,皆列画中。其中,以吴道子在赵景公寺所绘《地狱变》最为著名。
唐朝的黑夜 第五部分 悟空异话
随着近来学者研究的深入,已认定:《西游记》的诞生,与《酉阳杂俎》有着直接的关系。此说并非虚妄之言。先看一下《酉阳杂俎》中的这个故事:
衡岳西原近朱陵洞,其处绝险,多大木、猛兽,人到者率迷路,或遇巨蛇,不得进。长庆中,有头陀悟空,尝裹粮持锡,夜入山林,越兕侵虎,初无所惧,至朱陵原,游览累日,扪萝垂踵,无幽不迹,因是胼胝,憩于岩下,长吁曰:“饥渴如此,不遇主人。”忽见前岩有道士,坐绳床,僧诣之,不动,遂责其无宾主意,复告以饥困。道士起,指石地曰:“此有米。”乃持镢击石,深数寸,令僧探之,得陈米升余,即着于釜,承瀑敲火煮饭,劝僧食,一口未尽,辞以未熟。道士笑曰:“君飧止此,可谓薄分。我当毕之。”遂吃硬饭。又曰:“我为客设戏。”乃处木枭枝,投盖危石,猿悬鸟跂,其捷闪目。有顷,又旋绕绳床,劾步渐趋,以至蓬转涡急,但睹衣色成规,攸忽失所。僧寻路归寺,数日不复饥渴矣。
湖南衡岳,山险木密,人至于此,多迷路难返,或遇巨蛇猛兽,不得前进。唐穆宗长庆年间,附近有寺,寺中有一头陀,名叫悟空,喜欢踏野寻幽,算个背包客,曾夜入衡岳大山中,战蛇斗虎,无所畏惧,潜溪附藤,处处留下足迹。后至一地,名叫朱陵原,山势更险,但景色也越发美丽。此时悟空已游览数日,双脚有些疼痛,囊中粮食也已吃完,腹中感到饥饿,遂于一处岩下休息,自言自语道:“到底已入荒野深处,一户人家也没有。”
悟空正说着,却突见岩前不远处,于茂盛的花树间,有一道士正坐于绳床上(类似于椅子)打坐。悟空大喜,上前拜之,那道士却不理答,前者告知其腹中饥饿,问有无斋饭。这时道士才微睁二目,以手指地上的石板:“这里有点米,你可取之为炊。”说罢,道士下得绳床,手往空中一伸,竟摸来一柄铁镢,轻击石板,深入数寸,敲一小洞,令悟空伸手探之,后者不解,手指入洞,只觉下面似乎无底,猛抓一把,果得米一升有余,还有炊具。道士搭锅煮饭,不一会儿便告诉悟空可以开吃了,后者取米饭而食,但一口还没吃完,便吐出来,因为那米还未熟。道士笑道:“虽然你不想再吃,但也可谓少吃多得啦,且看我将剩下的吃完。”遂张大口,将那一升多的半生不熟的米饭吃掉。当然,这并无出奇之处。
我们接着看。随后,道士问悟空为什么深入幽境,后者回答也无他事,只是爱背包旅行,又说:“此处荒无人烟,您怎么一个人在这里打坐?真是奇怪呢。”
道士笑而不答。
悟空又问:“您是高人!”
道士说:“我做一小游戏,你且看来。”
道士说罢,跃上一棵大树,攀枝摇荡,仿佛坐在秋千上,一会儿如流云远去,一会儿如飞石荡至眼前,又似猿猴、小鸟,动作轻灵,看得悟空惊异不已。随后,道士下得树来,又围着绳床转圈,越来越快,渐渐地只见道袍现七彩之色,悟空眼花缭乱。不一会儿,那道士竟转得无有踪影了。悟空大惊,摸摸脑壳,真是于山中遇见异人了,一路寻思着,探路归寺,此后几天竟不感到饥饿,悟空想:是不是因为吃了那道士给的夹生的米饭呢?
当然,这里的悟空还不是一只猴子。
明朝吴承恩写《西游记》前,遍读前朝志怪笔记,尤其是《酉阳杂俎》的超级FANS。而且他曾写有《禹鼎志序》,在里面特别提到了段成式和《酉阳杂俎》:“余幼年即好奇闻,在童子社学时,每偷市野言稗史,懼为父师诃夺,私求隐处读之。比长好益甚,闻益奇。迨于既壮,旁求曲致,几贮满胸中矣。尝爱唐人如牛奇章、段柯古辈所著传记,善模写物情,每欲作一书对之,懒未暇也……”
在《酉阳杂俎》中,有多条故事是说玄奘去西土取经的;又有多条故事讲述的是异境猿猴的,这无疑启发了吴作家。后来吴承恩开始《西游记》的写作,其中孙悟空一名可被认为直接取自本条故事。而《西游记》中的一些情节,很多也来自《酉阳杂俎》,如盘丝洞来自“苏湛遇蜘蛛”;车迟国来自“罗公远与不空斗法”,如此等等。
唐朝的黑夜 第五部分 怪病女孩
《酉阳杂俎》中记载了一则离奇的故事:
永贞年,东市百姓王布,知书,藏镪千万,商旅多宾之。有女年十四五,艳丽聪晤,鼻两孔各垂息肉,如皂荚子,其根如麻线,长寸许,触之痛入心髓,其父破钱数百万治之,不差。忽一日,有梵僧乞食,因问布:“知君女有异疾,可一见,吾能止之。”布被问大喜,即见其女。僧乃取药,色正白,吹其鼻中。少顷,摘去之,出少黄水,都无所苦。布赏之白金,梵僧曰:“吾修道之人,不受厚施,唯乞此息肉。”遂珍重而去,行疾如飞,布亦意其贤圣也。计僧去五六坊,复有一少年,美如冠玉,骑白马,遂扣门曰:“适有胡僧到无?”布遽延入,具述胡僧事。其人吁嗟不悦,曰:“马小踠足,竟后此僧。”布惊异,诘其故,曰:“上帝失药神二人,近知藏于君女鼻中。我天人也,奉帝命来取,不意此僧先取之,吾当获谴矣。”布方作礼,举首而失。
唐顺宗永贞年间,长安东市百姓王布家有一女儿,得怪病,鼻内长出两块肉,根细头大,从鼻孔中垂下,样子很吓人。其父为给女儿看病,花费百万巨资而不见效果。后遇一印度僧人,往女孩鼻子里吹了点白药面,遂将肉取下,而女孩一点也不觉得疼。难道那白药面是麻醉剂吗?再后来,有骑马者来到王家,称女孩鼻中长出的两块肉是天上走失的药神!
谜底至此揭开,而令人瞠目。
这样的故事未必就没有真实的成分。依现在的看法,女孩得的是鼻息肉症,这种症状在古代被称为“鼻茸”。就现在临床看,多有巨型鼻息肉的例子,而且息肉生长很快,颇类似王家少女的情况。也就是说,段成式借用诡异的事件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医疗故事。
使人们更为好奇的是:那神通广大的印度僧人在得了天上药神所化的鼻息肉后干什么去了?
唐朝的黑夜 第六部分 北斗七星(1)
唐朝高僧一行少年家贫,为一老婆婆救济,功成名就后,那老婆婆求于门前:其子因杀人入狱,求一行帮忙。这却为难了一行,老婆婆虽有恩于他,而自己又不能枉法,遂拒绝。老婆婆大怒,道其负恩,一行很苦恼,只好作法。
一行叫人在寺院空房里置放了一口大瓮,随后叫过来两人,授之以布囊,说:“某大街有一处废园,你们在中午时分潜伏其中,及至黄昏,定有东西进来。当捉到第七只时,就可以把袋子系上了。要是跑了一只,拿你们是问!”两手下同声说谨记,后潜于园中,黄昏前果有一群东西冲来,细观之,乃是猪。两手下张囊以待,正好捉了七只,献于一行。一行大喜,叫人把猪装进大瓮,加盖糊泥,题梵字于其上。转天一早,唐玄宗紧急召见一行:
唐玄宗:“太史奏报,昨夜北斗星不见,此为何兆?”
一行:“北魏时火星于夜空中失其位,天下大乱,现在北斗星消失,自古以来还没有过,可能要出乱子了!”
唐玄宗:“有什么办法弥补呢?”
一行:“唯有大赦天下,释放一切犯人,当然也是试试看。”
玄宗皇帝随之应允。当夜,北斗七星即出现一颗,随后每天多一颗,七日后全部出现,恢复正常。
在这个故事里,一行通过法术,间接地救了老婆婆的儿子。说起来,唐玄宗时,确实有过一次因出现奇异天象而大赦天下的事。难怪段成式说:“成式以此事颇怪,然大传众口,不得不著之。”可见当时该传说风行一时。另外,通过这个段子,我们也晓得了原来北斗七星都是猪神。在《酉阳杂俎》中,这则故事的原文如下:
僧一行博览无不知,尤善于数,钩深藏往,当时学者莫能测。幼时家贫,邻有王姥,前后济之数十万,及一行开元中承上敬遇,言无不可,常思报之。寻王姥儿犯杀人罪,狱未具,姥访一行求救,一行曰:“姥要金帛,当十倍酬也。明君执法,难以请求,如何?”王姥戟手大骂曰:“何用识此僧!”一行从而谢之,终不顾。一行心计浑天寺中工役数百,乃命空其室内,徙大瓮于中,又密选常住奴二人,授以布囊,谓曰:“某坊某角有废园,汝向中潜伺,从午至昏,当有物入来。其数七,可尽掩之。失一则杖汝。”奴如言而往,至酉后,果有群豕至,奴悉获而归。一行大喜,令置瓮中,覆以木盖,封于六一泥,朱题梵字数寸,其徒莫测。诘朝,中使叩门急召。至便殿,玄宗迎问曰:“太史奏昨夜北斗不见,是何祥也,师有以禳之乎?”一行曰:“后魏时,失荧惑,至今帝车不见,古所无者,天将大警于陛下也。如臣曲见,莫若大赦天下。”玄宗从之。又,其夕,太史奏北斗一星见,凡七日而复。成式以此事颇怪,然大传众口,不得不著之。
故事的主人公一行是唐朝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长记忆,精历算,关于这一点,在《酉阳杂俎》中还有一个故事:一行在宰相张说的府邸观看大唐第一围棋高手王积薪下棋,在此之前一行本不通围棋,但看了一局后,便与王积薪对弈,竟不相上下,后笑对张说言:“此但争先耳,若念贫道四句乘除语,则人人为国手。”即我之所以能够跟王老师成为对手,只是因为我在下棋时讲求争先罢了,假如下棋的人都念我的四句口诀,那么人人都可以成为围棋国手啦!”有人认为这个故事太过夸张,不过也未必全是虚构。后来,明朝的王世贞在《弈问》中对一行敌过王积薪之事表示肯定,认为精通数学历算的一行下出好棋不是没有可能。那么,一行的四句口诀是什么呢?《酉阳杂俎》中没记录下来。
一行既为高僧,初不为玄宗皇帝所知,二人第一次相见时,皇帝问:“禅师何能?”一行说:“善记。”皇帝遂命左右取宫人户籍以示,一行观后而还,随后一一背诵,只字不差。皇帝下榻为之作礼,呼为圣人。一行初于嵩山拜师于普寂禅师,后游历四方,曾至浙江天台国清寺,又拜该寺高僧为师,学习历算之法。后得道奇人邢和璞说:“一行,圣人再世!”开元末年,一行回嵩山普寂禅师那儿,拜见后,附耳密语,普寂唯说:“是,是。”语毕,一行入室,关门圆寂。
唐朝的黑夜 第六部分 北斗七星(2)
一行在世时,曾发明了不少观测天象的仪器,并修正了多颗恒星的位置,当然更重要的是他在开元年间成功地测量了子午线。在唐朝时能操作以上工程,现在看来不可思议。一千多年后,为纪念这位出色的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国际小行星组织将一颗星星命名为“一行小行星”。
唐朝的黑夜 第六部分 水画奇象
《酉阳杂俎》所记下面故事,颇为玄妙:
李叔詹尝识一范阳山人,停于私第,时语休咎必中,兼善推步禁咒。止半年,忽谓李曰:“某有一艺,将去,欲以为别,所谓水画也。”乃请后厅上掘地为池,方丈,深尺余,泥以麻灰,日没水满之。候水不耗,具丹青墨砚,先援笔叩齿良久,乃纵笔毫水上。就视,但见水色浑浑耳。经二日,搨以稚绢四幅,食顷,举出观之,古松、怪石、人物、屋木无不备也。李惊异,苦诘之,惟言善能禁彩色,不令沉散而已。
唐朝李叔詹,有友范阳山人,客居自己的寓所,山人善于占卜之法,又精通画技,在临别前施展奇技,赠与李叔詹一幅神奇的“水画”。其过程如下:掘地为池,在池中抹上麻灰,然后开始注水,等其不下渗后,取来丹青墨砚,以嘴含咬毛笔头良久,后便开始于水面上挥毫作画了。可以想象当时的情形,只看得李叔詹眼花缭乱。两日后,以四匹绢布覆于水上,一顿饭的工夫,取绢布观看,上面有古松、怪石、人物、屋宇。李叔詹自然惊奇,问其原委,范阳山人笑而不答,苦问之,只说:“心中有道,方能将水中色彩聚于水面,不令其沉散,以待绢布拓下。
初读时候,我们为之惊叹不已,以为这是范阳山人所施展的幻术,细读则发现这正是中国水墨画技法中的著名的“水拓法”。只是,我们不知道范阳山人所用的颜料是哪种。
唐朝的黑夜 第六部分 蜘蛛战阵
于頔在唐德宗贞元年间镇守襄阳,其为南北朝时北朝名门之后,唐朝继承隋朝、北周、西魏、北魏而来,不仅生活风俗多追随北朝,而且在政治上对北朝重臣之后颇为礼遇。于頔既有此背景,在中唐时期显赫一时,担任过宰相,又出镇各地,颇有政绩。但他自恃出身名门,又负其才,为人豪爽,风格骄纵,《酉阳杂俎》中记载了一则这样的故事:
于在襄州,尝有山人王固谒见。于性快,见其拜伏迟缓,不甚知,别日游宴,不复得进。王殊怏怏,因至使院造判官曾叔政,颇礼接之。王谓曾曰:“子以相公好奇,故不远而来,今实乖望矣。予有一艺,自古无者,今将归,且荷公见待之厚,今为一设。”遂诣曾所居,怀中出竹一节及小鼓,规才运寸。良久,去竹之塞,折枝连击鼓子,筒有蝇虎子数十,分行而出,分为二队,如对阵势。每击鼓,或三或五,随鼓音变阵,天衡地轴,鱼丽鹤列,无不备也。进退离附,人所不及。凡变阵数十,乃行入筒中。曾观之大骇,方言于公,王已潜去。于悔恨,令物色求之,不获。
在这个故事中,远道而来的山人王固,因外表给人缓慢笨拙的感觉,令性情急快的于頔甚不耐烦,转天去与他人游宴,没再搭理王固。后者闷闷不乐,转赴于頔的幕僚曾叔政处,曾为忠厚长者,对王固甚为礼待。王固说:“我听说于公好奇术,故不远而来,现在很失望。不过,我不想就这样撤了,现有一小技,自古以来无人能会,今愿意赴贵宅表演给您看。”
来到曾叔政府邸,王固立于庭院,从怀中出竹筒一节和小鼓一面。随后,去掉竹塞,折树枝敲击小鼓,只见竹筒内慢慢爬出蝇虎数十只。所谓蝇虎,是蜘蛛的一种,有一双大眼睛,尤爱捕捉苍蝇,行动敏捷,但不会结网。在曾叔政的注视下,只见那群蝇虎分行而出,列为二队,其势如同两军对阵。每当王固击鼓时,那蝇虎或三或五,随鼓音而易阵形,进退左右,变化无穷,引得曾府人等皆出来观看。在王固的指挥下,那蝇虎变阵数十种,最后才回到竹筒。曾叔政大惊中,再寻找王固,其人却已不见了。后来,曾叔政将该事禀告于頔,后者悔恨不已,派人遍寻而不得。
在本故事中,山人王固训练蜘蛛以呈战阵,一如两军对垒。这也许会引起于頔的漫长的回忆。上面说到其祖上为北朝重臣,那么又是谁之后代呢?于谨。
于谨为南北朝时北朝最富谋略的将领,经历北魏、西魏、北周,一生征战,无所不胜。最初*北魏六镇兵变,后追随宇文泰,参与跟高欢的枭雄争霸,当时著名战役沙苑大战、河桥大战、邙山大战,无役不与。公元554年,他又率军南下,攻破梁朝的江陵城,当时坐镇江陵的是梁元帝萧绎,其人爱书,初镇江陵时,曾赴酉阳搜寻古籍。江陵城破后,梁元帝萧绎将平生收藏的古书典籍十四万卷一并烧毁;与此同时,于谨纵兵焚掠,导致中国魏晋南北朝及以前的众多古籍从此失传。从这个角度说,尽管于頔之祖于谨为一世名将,但其罪难逃。
唐朝的黑夜 第六部分 凶案
本故事的主人公是韩滉,他是唐朝著名政治家,做过宰相,而且还是非常有名气的画家,最善画牛,《唐朝名画录》记载他“能画田家风俗、人物、水牛,曲尽其妙。”他有代表作《五牛图》,经历了上千年的战火与动荡,一直流传至今,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韩滉不仅画技高超,而且还是个侦探。有一年,韩滉在润州做州官,夏夜无事,与部下登上城楼喝酒乘凉。正喝着,忽对手下说:“听!谁家女人在哭?哭声是从哪儿传来的?”
手下说:“在某某大街。”
手下又说:“听这哭声,该是老公去世啦!”
韩滉侧耳细听,久久不语。他突然想起了汉朝的王充……
转天,韩滉叫捕快将夜里哭泣的女人带到衙内,一问果然是老公去世了。韩滉问她老公怎么死的,女人只说是暴病而亡。虽带着重孝,但那女人还是显得有些风情。随后,无论怎么审问,那女人一口咬定老公是病死的,有点打死也不说的意思。韩滉叫人查看她老公的尸体,也确实没看到被杀害的痕迹。手下人说韩大人有些多虑了。一天过后,其手下发现那女人老公的尸体很吸引苍蝇,尤其是脑袋周围。于是,韩滉叫人将那女人的老公的发髻散开,仔细查验,果然在头顶发现了铁钉按下的伤痕!再审讯,那女人不得不承认,她与邻家二哥私通,在夜里将老公灌醉,用铁钉插进头顶将其谋杀。
案子结束后,大家都认为韩滉是神人。有人问其故。韩滉说:“那天晚上,我听那女人的哭声虽然很急,但却不甚悲伤,甚至在害怕些什么……”
韩滉的判断是有理论根据的。汉朝王充的《论衡》中有以下句子:“……凡人于其所亲爱,知病而忧,临死而惧,已死而哀。”那女人哭已死去的亲人,声调不是哀伤,而是恐惧,所以韩滉判断出其奸情。在《酉阳杂俎》中,这则故事的原文是这样的:
相传云,韩晋公滉在润州,夜与从事登万岁楼。方酣,置杯不说,语左右曰:“汝听妇人哭乎?当近何所?”对:“在某街。”诘朝,命吏捕哭者讯之,信宿狱不具。吏惧罪,守于尸侧。忽有大青蝇集其首,因发髻验之,果妇私于邻,醉其夫而钉杀之,吏以为神。吏问晋公,晋公云:“吾察其哭声疾而不悼,若强而惧者。”王充《论衡》云:“郑子产晨出,闻妇人之哭,拊仆之手而听。有间,使吏执而问之,即手杀其夫。异日,其仆问曰:‘夫子何以知之?’子产曰:‘凡人于其所亲爱,知病而忧,临死而惧,已死而哀。今哭已死而惧,知其奸也。’”
韩滉细致如此。当然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毕竟韩滉是位大画家,其画的特点就是精细入微,以《五牛图》为例,画面上虽同为老牛,但每只牛的神情、动态各不相同,韩滉正是于细微处表现出画技的高超。作画如此精细,断案也就可想而知了。
唐朝的黑夜 第六部分 杨贵妃的味道
唐朝强盛开放,中外贸易频繁,中国的丝绸、瓷器被运到境外,境外的各种特产和珍宝不断被运进长安,比如奇异的动植物、香料、珠宝、乐器、金属器物以及各种生活奢侈品。唐朝人喜欢这些进口玩意儿,一方面说明这个王朝确实开放时尚;另一方面,这些外来品所带来的异域风情和隐秘传说深深刺激和满足了唐朝人的想象。这所有的一切,使唐朝给人一种如梦般的魔幻绚烂的感觉。在美国学者谢弗那本奇异的汉学著作《撒马尔罕的金桃》中曾有这样的描述:“七世纪(的唐朝)是一个崇尚外来物品的时代,当时追求各种各样的外国奢侈品和奇珍异宝的风气开始从宫廷中传播开来,从而广泛地流行于一般的城市居民阶层之中。”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对香料的深度迷恋。正因为如此,很多西域和中亚的商人把境外的名贵香料倒腾进长安,卖给皇帝和贵族,一夜间就能赚一大笔钱。
在《酉阳杂俎》中,记载了一则与香料有关的故事。但这不是一个有关奢侈生活的故事,而是一个伤感的爱情故事:
天宝末,交趾贡龙脑,如蝉蚕形,波斯言老龙脑树节方有,禁中呼为瑞龙脑,上唯赐贵妃十枚,香气彻十余步。上夏日尝与亲王棋,令贺怀智独弹琵琶,贵妃立于局前观之。上数子将输,贵妃放康国猧子于坐侧,猧子乃上局,局子乱,上大悦。时风吹贵妃领巾于贺怀智巾上,良久,回身方落。贺怀智归,觉满身香气非常,乃卸幞头贮于锦囊中。及二皇复宫阙,追思贵妃不已,怀智乃进所贮幞头,具奏他日事。上皇发囊,泣曰:“此瑞龙脑香也!”
有一天,唐玄宗李隆基与亲王下棋,著名音乐家贺怀智在一边弹琵琶助兴,皇帝的爱人杨贵妃身带交趾国进贡的名为“瑞龙脑”的香料站在一旁观看。当时,皇帝形势不妙,眼看要输棋,杨贵妃灵机一动,将“康国猧子”即西域进贡的小狗放在座位上,那小玩意随后一下子登上棋盘,搅乱了棋局,为皇帝解除了即将输棋的尴尬。皇帝抚掌大笑,贵妃也娇面如花,贺怀智演奏琵琶曲声更妙,只留得亲王一个人在那里郁闷。当时是夏天吧,清风徐来,贵妃身上的香料味道更浓,弥漫了唐朝的那个午后。突然,风吹掉了贵妃的领巾,落在贺怀智脑袋上,贵妃回眸一笑,搞得贺怀智有些不好意思,他是闻到杨贵妃的体香了吗?总之他心旌摇曳。贺怀智回家后,身上芳香不散,当夜也许他就梦见了美丽的贵妃。后来,他将脑袋上的幞头巾放进一个锦囊。再后来,安史之乱开始,唐玄宗往四川逃跑,行至马嵬驿,六军不前,要求皇帝赐死杨贵妃。天下变乱,这一切是杨贵妃的错吗?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