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福特家族

解力夫(当代)
福特家族 作者:解力夫 张光勤
1 少年时代
   欧洲移民的后代
   这个小孩子是个天生的机器匠,家里人对他都很提防。
   亨利常常被罚站
   对牛马鸡深恶痛绝的人
   爱恶作剧的孩子与“水坝事件”
   这台机器会走呀
   以踱步来打发时光
   大儿子的离家出走
  1863年7月30日的清晨,在美国密歇根州底特律市西南约9英里的迪尔本村,传来了婴儿响亮的啼哭声,又一个小生命来到了这个世界。
  “瞧,多可爱的男孩呀!!”助产婆格安妮·荷穆茨轻轻抱起刚刚包裹好的婴儿,“祝贺你,威廉!”
  “谢谢!谢谢!”婴儿的父亲兴奋地挂着双手,连声向闻讯赶来道喜的邻居们道谢。
  “威廉,给孩子起名了吗?”另一位邻居问道。
  “起了,起了,就叫亨利吧!亨利·福特!”
  “好极了!多么响亮的名字啊!”
  在众人的称赞声中,婴儿的父亲威廉紧紧握着妻子玛丽的手,两人望着)强褓中的小亨利。威廉有一个弟弟也叫亨利,到美国后不久就加入了加利福尼亚的淘金狂潮中,后来定居在加州。福特家族有一个习惯:男孩的名字是随着家族代代相传的。面对着众人的笑脸,小亨利却不领情,仍在嚎啕大哭。是的,正如若干年后一位邻居所说的:从这孩子落地的哭声里,谁也没有听出这声音和后来的汽车喇叭声有什么联系。就像他的父母在为婴儿取名为“亨利·福特”的时候,又有谁能想到这个姓名会和“汽车大王”联在一起呢!?
  亨利·福特的祖父约翰·福特和祖母托马辛娜·福特都是爱尔兰人,曾在柯克郡的一家英国人的庄园里作雇工。在英国人的压迫下,爱尔兰农民的生活十分艰苦。早在1832年,福特家族的成员就踏上了美洲的土地。威廉·福特的两个叔叔塞米尔和乔治在美国西海岸登陆后,务农出身的他们并没有像其他伙伴一样留在诸如纽约、波士顿那样初具规模的城市里做工,而是乘坐着牛车,在底特律附近的小镇迪尔本定居下来,在荒郊野地里开始耕耘。在他们给故乡亲友的信中,描述了新大陆廉价的土地、茂密的原始森林和自由的生活,这一切都强烈地吸引着威廉一家。1847年,由于爱尔兰发生了马铃薯中毒和伤寒病流行等事件,许多人都逃离了故乡。威廉一家10口也在约翰·福特的带领下,加入了移民队伍,来到了当时被视为“移民者和冒险家的乐园”的美国,这一年,威廉·福特21岁。而就在横渡大洋的路途中,亨利·福特的祖母托马辛娜病死在船上,把身躯永远地留给了大海。亨利·福特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故乡,在他成名之后,他曾专门派人到爱尔兰寻根,而当福特要到国外开设分厂时,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自己的故国爱尔兰,这已经是后话了。
  以19世纪60年代的生活水准来看,这时的福特家庭已经是一个殷实之家了。亨利出生在一栋两层楼的建筑里,共有7个房间,楼的木板墙被漆成白色。客厅、客房、起居室和厨房都在一楼,而二楼则全部是卧室,客厅正上方的那间卧室就是亨利的出生地。就在亨利出生的第二年,威廉·福特名下所拥有的土地已达到120英亩,也就是在这一年,威廉正式成为美国公民。
  亨利·福特的母亲玛丽·利托戈特·福特是荷兰人,生着一张圆圆的脸,黑眼睛,揭色的头发,她衣着朴素,生性活泼,自打结婚后就担负起了一个农妇所能操持的一切家务和农活。
  1869年1月11日,记忆力超群的亨利永远都记住了这一天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五岁半的亨利跨进了学校的大门。
  “当啷啷!”老校工敲响了下课的手钟,小学生们个个像出笼的小鸟,向教室外冲去。老师合上手中的教案,走到仍在座位上的小亨利面前。
  在所有的功课中,亨利最喜欢算术,成绩非常好,朗读课也还不错,最讨厌的,当然也是成绩最差的,是拼写课,以致常常因拼写出错太多而被罚站。
  “被罚站也有好处,”后来亨利回忆说,“特别是在冬天,罚站的位置是教室黑板的旁边,也正是教室唯一的火炉旁边,非常暖和,人都要打盹了。”
  亨利的朗读课之所以出色,不能不说是得益于一本著名的教材,即由俄亥俄大学的教师威廉·霍姆斯·麦格菲编写的《麦格菲文选读本》。这本书有着精美的插图和浅显易懂的动人故事,书中是非清楚,黑白分明,充满了道德的感化,贯穿着清教徒立国的精神,在19世纪70年代,这本书成了美国所有37个州的通用教材。
  “亨利!我发现你很爱看地理书嘛!”老师顺手拿起立在桌上的那本大大的、硬皮封面、带有地图的地理课本,他已经注意亨利很久了。老师听说过这个孩子的一些事情,他性格内向,上课时有点心不在焉,要么把注意力集中在窗外树梢上飞来飞去的小鸟,要么就把一本地理课本立在课桌上。
  亨利抬起头,对老师笑了笑,然后很有礼貌地站起来,因为妈妈一直教育亨利做一个有教养的孩子。
  “亨利,你能喜欢地理,这很好,如果哥伦布对地理一窍不通的话,他也就不会去航海,美洲大陆的发现也肯定会更晚些,不是吗?不过,除了地理之外,其他的课也应该很好地学习。”老师在耐心地诱导亨利,几个同学在一旁吃吃地笑着。
  老师轻轻地拍拍亨利的肩膀,转身离开了教室,他很喜欢这个小大人似的孩子。
  亨利见老师走了,冲其他同学做了个鬼脸,然后又把手伸进课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块拆卸了一半的怀表。小伙伴们都拥过来,羡慕地看着。这是一块金壳怀表,黄澄澄的壳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纹,表壳的正面是一艘正在海上远航的三桅帆船,而背面则是几只神态各异的小鸟,做工极为精致。
  “亨利,这表棒极了!是你爸爸的吧?”
  亨利是为数不多的拥有自己的表的孩子之一。同学们都知道,亨利有一个癖好,就是喜欢把表拆开来,然后又一个零件一个零件地装上去,一遍又一遍,乐此不疲。每当他不想听课,就用那本大大的地理书挡住老师的视线,开始干他的“手艺活”,这件事老师一直被蒙在鼓里,而在同学们眼中,亨利是一个“狂热的钟表匠”
  “肯定是你父亲的,你的表是块‘恺撒’表,我们都见过,不如这块!”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而此时的亨利已经顾不上理会伙伴们了,他得赶紧拆开这块表,琢磨一番后在回家前原样装好。“父亲找不到表,一定知道是我干的。”亨利在想。
  不出亨利所料,一回到家,父亲就来找他,要走了那块金表。
  “农场的那些农具也一定是你拆的吧?”父亲先是仔细地看了看被亨利拿走的金表,又不放心地把表放在耳边听听嘀嗒的走声,然后开始“审问”起这个不安分的小家伙。他今天到了农场,先是发现自己心爱的金表不翼而飞,接着雇来的农工阿道夫又来告状,说不知谁把几件农具给拆了个乱七八糟,怎么也装不回去了。“一定是亨利干的,”威廉自言自语道,“家里的东西都快被他拆光了。”
  亨利低头认了错,来到农场,在阿道夫的帮助下,装好了农具。
  “小家伙,原来是你干的!”看着忙得不可开交的小亨利,憨厚的阿道夫摇摇头,觉得不可思议。阿道夫是普鲁士人,1871年,为了躲避普法战争大量普鲁士人来到了新大陆。阿道夫为人随和,他特别喜欢亨利,亨利打开的第一块表就是阿道夫的。以至多年之后,亨利还常常回忆起当时的情景:
  “你可以打开它看看。”阿道夫抽了一口烟,对拿着怀表爱不释手的小亨利说。
  “我真的可以打开吗?”小亨利瞪大了眼睛,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是的,孩子。”
  于是,在阿道夫的鼓励下,这个好奇的孩子第一次用一根细钻打开了表的后盖。阿道夫随后又告诉亨利一些关于表的基本常识。从此,亨利就陷入了对钟表的狂热中,一直到他的“钟表匠之梦”彻底破灭。
  “这个孩子真是个天生的小机器匠!”吃过晚饭,看着亨利又默不作声地回到楼上他的房间,威廉对妻子玛丽说道。
  “孩子还小,有好奇心不是什么坏事。”母亲是支持亨利的。
  “爸爸,你送给我的八音盒也被亨利拆开过了,”亨利的妹妹玛格丽特也说。“不过,亨利已经给我装好了,跟原来一样。”说着,玛格丽特打开八音盒,悦耳的音乐随之响了起来。
  “我得告诉亨利,我不反对他摆弄机械,”威廉看着自己的那块走时正常的金表,“我只是不喜欢他弄一些纯科学的东西,最好要对农场有点用,他毕竟是我们的大儿子。另外也千万不能去动邻居家的东西,他的好奇已经出了名了。现在,有的邻居跟我开玩笑,说是一见到咱们的小机器匠就害怕。”
  “你们各自保管好自己的东西,小心东西被亨利给卸了!”最后,威廉如是嘱咐家里的其他成员。
  一个星期日的早晨,小亨利正走在去教堂做礼拜的路上,迎面碰上了朋友霍金斯。
  “听说你有一块表坏了,”亨利问,“能让我修一下试试吗?”
  “你能修表!?”霍金斯根本不相信亨利的话。
  “当然,不过我没带工具来,这样吧,你跟我到我家里去,我就在那儿给你修。”
  霍金斯半信半疑地跟着亨利走了。在亨利的房间里,他打开一个小箱子,取出一把小螺丝刀撬开了表盖,仔细地观看着每个小小的零件。一番观察后,得出结论:表内部的机件被灰尘封住,所以转动受了阻碍。亨利对机件稍加拂刷,又上了油,拧紧发条,表立即嘀嗒地走了起来。也就是在这时,亨利才想起了做礼拜的事。“那是我修表的第一次经验。”亨利·福特后来回忆说,那一年,他刚满13岁。
  年少的亨利有一个小小的工具箱,里面放着他的“宝贝”:一块父亲送给他的“恺撒”表,自己制作的小锉刀,用母亲的毛衣针制成的几把螺丝刀,用母亲的胸针弯成的镊子以及锯子、螺丝、钉子、锤子和钻孔机,等等。亨利就是用这些工具,整天忙得不亦乐乎。每天吃过晚饭,亨利要么一个人默不作声地回到楼上自己的房间去修理从邻居家搜集的各种废旧钟表,要么就出去与伙伴们一起去尝试一些小小的、异想天开的、甚至有时是带有一些恶作剧的“冒险活动”。
  儿时的经历使后来成为“汽车大王”的亨利养成了一些奇特的生活习惯和个人喜好,例如他极其讨厌鸡、牛和马。
  “父亲赞成我给家里和农场修东西或者发明些什么,但是坚决反对我摆弄钟表,特别是从邻居家拿来钟表修理。”亨利后来回忆说,“我都是晚上把自己关在屋子里进行修理,一旦被父亲抓住,他就罚我去照看鸡舍,从而使我对鸡产生了强烈的厌恶。”亨利从小不爱喝牛奶,而父亲常常以营养为由,强迫他喝,也使亨利把牛看作了父亲的“帮凶”。至于讨厌马,有一种说法是,因为一次亨利在农场骑一匹被公认为最老实的小马时,被马颠了下来,并在地上拖了一会儿,虽未受伤,却把亨利吓得半死。还有一种说法是,一次他冒雨骑马去修表,回来时赶上洪水暴涨冲垮了河上的木桥,而马在趟水过河时失了足,把亨利抛入河中险些送命。不管是否还有什么别的原因,讨厌家畜家禽,特别是讨厌鸡、牛、羊,就成了他的怪癖。另外,亨利的睡眠时间也很少,每晚过了九点,父亲他们都睡了,亨利就溜出去帮邻居们修理钟表和农具,或者一个人在房间里忙碌到很晚甚至通宵达旦,即使是后来离开了学校,除了帮父亲干农活,晚上亨利仍然在干着自己喜欢的修理行当,早上则去给父亲帮忙,“睡眠不足,对我并没有什么大的害处。”亨利一生都这样认为,他后来的朋友爱迪生,也跟他有同样的习惯。
  学校所在的山坡附近有一条小河,亨利和小伙伴们常常在河边玩耍。一天放学后,亨利把小伙伴召集起来,给他们传看一张他“设计”的小水坝图纸。
  “这是我昨晚从一本画册上看到的。”亨利一本正经地说,“我们从明天开始动工吧!”
  “这真是个好主意!咱们试试!”爱德塞·鲁迪曼是班上学习最优秀的学生,他看了图纸后第一个赞同,当然,谁让他是亨利最好的朋友呢。有他带头,同学们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
  一天放学后,小水坝终于垒好,小河被截断了,大家欢呼雀跃,兴奋不已。欣赏了一会儿自己的“杰作”后,孩子们又累又饿,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了家,却忘了拆除水坝。夜里,水越涨越高,很快漫过了小小的水坝,水流改变了方向,流向山坡下的农田,幸好农田的主人发现得早,赶去拆除了水坝,然而地里的马铃薯已经有一部分被淹了。第二天,农田的主人告到了学校,老师只好带着亨利他们去道歉。
  1876年3月29日,也就是在亨利12岁那年,母亲玛丽在产下她的第8个孩子后不久就离开了人间,仅留下了一张画于1861年,也就是婚后不久的画像。
  “这个家从此成了一块没有发条的表了!”小亨利悲哀地说,他推开窗户,望着茫茫的夜空。亨利床边的小桌上,摆着几本画册,这是玛丽生前用来教亨利天文知识的。星星依然在闪烁,而母亲却已经离开了人间,小亨利的眼泪大滴大滴地流下来。对亨利来说,母亲是他一生中最令他难忘的人,母亲的去世给亨利造成了巨大的打击,以致亨利一直认为这是上帝所做的最大的错事。
  玛丽的言行对福特的一生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在自己的回忆录里,福特满怀深情地写道:
  “她给了我勇气、教我忍耐和自律,这是克敌制胜的法宝。她还教导我不要指望那些永远无法得到的东西。当我受委屈时,母亲常说,生活会给你带来许多烦恼,你时刻会面临艰难、失败和痛苦,但是你必须好好干。你可以有同情,但切不要同情自己。”
  福特在后来回忆道,母亲经常对自己说:“认定要做的事情,切不可半途而废。”
  福特还接受了他母亲所具有的荷兰人的洁癖,所以在他后来建功立业后,对其所属工厂的清洁卫生要求到了近于苛求的地步。稍不满意,全厂上下一起清扫。就连福特名下所拥有的煤矿的井口,都要涂上白色的油漆。后来的岁月里,一提起去世的母亲,亨利就黯然神伤,从母亲去世后,性格内向的亨利变得更加寡言少语了。
  “亨利这孩子确实是聪明,可是既然他这样狂热地瞎闹去修理钟表,为什么不遵照父命,去努力务农呢!?”目送着亨利匆匆离去的身影,邻居们真是迷惑不解。
  1876年7月的一天,在从迪尔本通向底特律城的路上,行驶一辆运货的马车,车上坐着亨利和他的父亲,父子两人都沉默不语,只听到车轮发出单调的吱呀声。小亨利双手托着下巴,呆呆地注视着前方。小亨利是家中的长子,在他的眼中,父亲是个高大、威严、认真而严肃的人,威廉也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子女,然而这种父爱更多的是以严格管教的面目出现的,所以给父子之间带来了更多的矛盾。父亲其实并不反对小亨利摆弄机械,但是他认为小亨利既然是家中的长子,应该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关注农场的事务上,特别是对于小亨利免费为别人修理钟表,父亲更是坚决反对。他认为既然学会了一门手艺,就应该为家里挣些钱,父亲对自己的长子寄予了很高的希望。此时此刻,小亨利却还沉浸在失去母亲的痛苦中。对于母亲的去世,亨利一直都认为父亲对此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亨利的母亲春天要生产时,威廉·福特第一次没去请这些年来一直为福特家的孩子接生的助产婆格安妮·荷穆茨,而是自作聪明地去请了一位医生,结果努力了半天,孩子还是不幸夭折,而且在12天后,母亲玛丽自己也病倒了,高烧不退,仅仅在12天后就离开了人世。在这件事上,亨利一生都没有原谅父亲。
  “哐!哐!哐!”这种难堪的沉默被远处传来的奇怪的声音打破了,拉车的马也被吓了一跳,不安地刨着蹄子,发出一声声的嘶鸣。老威廉勒住了马里,马车停了下来。路上出现了一台蒸汽机,正向马车的方向驶来。
  “快看!亨利!”父亲当然知道亨利最感兴趣的事物是什么,果然,亨利的眼光被这台机器牢牢地吸引住了。这台蒸汽机在当时的美国农场几乎可以说是家家必备的装置,它实质上是一种立式锅炉,有着一个圆形的锅炉,只需在下面的炉门里加入木柴,蒸汽就能推动附在锅炉旁边的一个轮子。通常在农场里,只要接上一条皮带,就能驱动一台农机或一台木锯。最令亨利惊讶的不是这台机器本身,而是机器的主人对这台机器的巧妙连接和改装。他在机器的传动装置上安装了一根链条,把蒸汽机与一个小型马车车厢的后轮连接在一起。
  “天哪!这一下子机器就会走了!”亨利被惊呆了。60年后,亨利·福特坐在壁炉前回忆起这一情景,感慨地说:“也许就是在那一刻,决定了我一生的命运。那台神奇的蒸汽机的出现也许真是上帝的安排吧!”
  看到因为蒸汽机的缘故马受了惊,蒸汽机的主人非常友好地向亨利父子道歉,并停下来让他们的马车先过去。趁这个机会,亨利跳下马车,飞跑到机器的主人面前,一边向主人询问关于这台“神奇的机器”的问题,一边仔细观察机器的结构,特别是传动装置的连接。热心的主人微笑着回答了这个小家伙的所有问题。在父亲的的再三催促下,小亨利才恋恋不舍地告别了机主,目送着这台会走的机器消失在远方。
  我们可以在这儿举一个例子说明福特对这次经历的印象是何其深刻。出生于伦敦的美国著名传记作家罗伯特·莱西在其畅销书《福特、人和机器》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链条使蒸汽机靠自身的力量向前推进,蒸汽机使孩子明白了如何使用链条改换力的支点,然后用皮带推动静止的机车。亨利记下了这台密歇根的巴特尔·克里克氏尼科尔斯—谢帕德公司制造的动力装置。数年后,在其他地区披露的有关该产品出现断裂事故的法院听证会上,他以清晰而准确的记忆参与了案例的取证:
    问:这种尼科尔尔—谢帕德公司的发动机转速多大?
    答;大约每分钟200圈。
    问:你有什么根据呢?
    答:因为我问过司机发动机转速有多大,他告诉我大约
    每分钟200圈,从此我记在心里。
    问:你从12岁的少年时代就记住了吗?
    答:是的,先生,就像昨天记住的一样清楚。
  看着儿子入迷的样子,老福特不禁想起了小亨利6岁时的那件事。一次,大人都出去了。把小亨利一个人留在了家里。结果小家伙在好奇心的促使下,把瓦壶装满了水,然后用布条和纸紧紧塞住壶嘴放在火炉上烧。结果到最后,瓦壶爆炸了,瓦片灰尘四散飞扬,其中的一块碎片打在了他的脸上,留下了一道疤痕。
  “孩子!”老福特注视着自己的长子,“我知道你的魂儿又被那台机器勾去了,还是想想那次瓦壶炸碎的教训吧!我不希望此类事情再次发生在你的身上!”
  亨利只是以沉默作为对父亲的回答。
  亨利越来越不愿意读书了,在母亲去世后的几年里,亨利与家人的接触和交流越来越少,他整天把大部分精力都花在当他的“万能工匠”上,不停地拆钟修表,不知疲倦地摆弄各种各样的机械,甚至在休息的时候也沉浸在各种运行机械的构思和遐想中。老威廉在经过多次尝试后,知道自己劝不动这个大儿子,也就不再说什么了,只是常常以忧虑的眼光从背后注视着忙忙碌碌的亨利。亨利的母亲在去世前为老威廉留下了六个子女,他们分别是亨利(1863年)、约翰(1865年)、玛格丽特(1867年)、珍妮(1869年)、威廉·朱尼尔(1871年)和罗伯特(1873年),所以邻居们已经把威廉·福特家这两年一次的新生儿坠地现象看作习以为常的事情。在几个弟弟妹妹中,亨利和妹妹玛格丽特相处得好一些,偶尔的情况下,他把自己的心事向自己的妹妹说几句,更多的时候,他还是喜欢独自一人,陶醉在自己的世界里。
  鲁日河就像一条银色的带子,从迪尔本流过,河边有一片小丛林,这是亨利最喜欢的地方,一旦自己的“工匠活”干累了,或者有了闲暇,亨利就来到小树林中,一个人以踱步来休息和消磨时光。亨利也有朋友,他就是前文中所提到的亨利的同学、学校成绩最出色的学生爱德塞·鲁迪曼、亨利非常钦佩成绩出色、各方面都受到好评的鲁迪曼,并把他当作自己的好朋友,他也是能和亨利一起在鲁日河边散步的唯一的人。也许真是命运的安排,若干年后,亨利最喜欢的妹妹玛格丽特嫁给了爱德塞·鲁迪曼的弟弟詹姆斯·鲁迪曼。
  “我知道我父亲的想法,对一次在散步时亨利告诉自己的好朋友,“他也许对我很失望,但是他应该知道,我决不是自暴自弃的那种人。”亨利把脚下的一块石子踢进河中,“我总觉得自己是在等待着什么。”
  是的,亨利是在等待着什么。1879年12月的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亨利和两个弟弟离开了家,在一个路口,他没有随弟弟约翰和威廉一起向学校的方向走去,而是走上了通往底特律城的密歇根大道,然后搭上了一辆农夫的马车,驶向底特律城。亨利’福特就是这样,以离家出走的方式开始了新的生活,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亨利的少年时代伴随着母亲的去世就结束了。
福特家族--2 底特律城传奇
2 底特律城传奇
   底特律城与卡迪拉克传奇
   刚干了六天就被炒了鱿鱼
   “孩子,你一定会成功的!”
   钟表厂之梦的破灭
   快乐的乡间修理工与“舞林高手”
   愿爱情之花簇拥着你
   “把你的马车拴在星星上!”
  底特律,亨利·福特白手起家的地方,后来的美国汽车工业中心,我们在此费一些笔墨来回顾一下这个城市的历史吧。
  17世纪末,一群想前往东印度群岛探宝的法国探险者来到了五大湖区的底特律河,精于掠夺的欧洲人一下子就发现了最快的致富途径——掠夺当地的野生动物资源,贩卖皮毛。一时间,为数众多的掮客商人穿梭在这一地区,在英国殖民者和印第安人之间奔忙,捎带着也干些杀人越货、打家劫舍的勾当,通过这些手段一点一点积累起了巨额的财富。在这群人当中,有一个法国人名叫安东尼·卡迪拉克,与其他冒险家有所不同的是,他在为自己敛财聚富的同时也为法国在新大陆扩充势力充当急先锋。
  1698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接到卡迪拉克的奏章。在这份奏章里,卡迪拉克认为,如果法国能控制伊利湖到圣克莱尔湖之间的狭长水道,就能取得五大湖区2/3的航道和湖区的各大要塞,从而有利于法国在整个美洲与另一个殖民大国英国展开竞争。对于这种封疆拓土、掠夺争霸的事情,身为国王的路易十四当然是赞赏有加的。他立即指示当时的海军大臣对这一行动予以支持。
  1701年的夏天,卡迪拉克率领一支由士兵、皮毛商和印第安人组成的200余人的探险队沿底特律河道流而上,到达了今天底特律城的位置,卡迪拉克还以当时的法国海军大臣庞查特兰的名字命名了建立起来的底特律要塞。以他作为先导,大批的法国移民来到了这个气候宜人、空气清新、土地肥沃、丛林茂密的地方并定居了下来,从而使该地区成了整个五大湖地区最早、也是最大的移民区。后来,为了纪念这个底特律城的最早的定居者和开拓者,美国著名的汽车制造商利兰以卡迪拉克的名字来命名自己生产的新款豪华轿车并在后来的几十年里形成了系列,这种高贵典雅、豪华大方的“贵族车”的车标所用的主体图案就是卡迪拉克家族的族徽,卡迪拉克汽车公司后来并人通用公司。
  经过一个半世纪的发展,在几代移民的辛勤耕作和努力下,到了亨利·福特来到底特律的时候,这儿已经是初具规模了。居民已经超过8万人,其产品的产量在当时美国的所有城市中居第20位。在后来的岁月里,这座城市的发展更是引人瞩目,特别是它的动力工业的发展,从世界的角度来看都是个奇迹。1899年,底特律成为全国第10大城市,而到了20世纪20年代,其工业产值居全国第三位,仅次于芝加哥和纽约,这一切,可以说都与在1879年底乘马车来到这座城市的亨利·福特有着密切的联系,当然这已经是后话了。
  亨利一来到底特律,就被城市一片欣欣向荣的繁忙景象吸引住了。在此之前,他也随父亲不止一次地来过这里,虽然每次都是惊鸿一瞥、来去匆匆,却总有一种日见日新的感觉。他曾兴奋地把自己的感觉告诉父亲,而父亲却只是不以为然地说:“孩子,你只是看到了城市的表面,却没有看到城市黑暗的另一面。”老威廉接着反问亨利:“你知道美国之所以为美国,其最大的奇迹是什么吗?”不等亨利回答,威廉接着说,“就是这个国家的男人都有他们可以自由自在耕种的土地,就是像我们这样的移民有机会从贫穷变成一个富有的农场主。”其实,父亲的回答代表了当时许多外来移民的观点。
  “我还是先去找姑妈吧!”亨利对自己说。老威廉的妹妹瑞伯克这时早已成了瑞伯克·弗莱霍蒂太太,就住在底特律城。亨利很喜欢自己的姑妈,在母亲去世后不久,姑妈就从底特律城来到迪尔本,照顾着这个不幸的家庭,使这个一度处于瘫痪混乱的威廉一家逐渐适应了没有女主人的生活。也就是从那时起,亨利对自己的姑妈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有时随父亲进城,他们也会顺便去看望姑妈一家,所以亨利也知道姑妈家的住址。
  里瓦德街、杜波依斯街、格罗蒂奥特街……亨利穿行底特律的一条条街道,这些街道中有许多都是以一些到这个城市来的最早的法国移民的名字来命名的,这些名字的大部分直到今天还存在。一路上,整个城市都在大兴土木,有的街道开始铺设用碎石子作路基的柏油路,有的街道则干脆用结实的松木板铺地,空气中散发着一股清香的松脂味,这一切都使亨利感到新奇。
  姑妈一家热情地迎接他的到来,为了不使他们担心,亨利没有对他们说起自己离家出走的事情。第二天,他就出去找工作了。自从1830年起,10多个铁路公司就把各自的铁路线铺到了底特律,加上原来就很便利的水路交通,底特律的交通便利程度在当时美国的城市里是名列前茅的。亨利来到一家有2000多雇员、专门制造火车车厢的工厂(密歇根车厢公司),非常顺利地成了一名技工,日薪1.1美元(在当时是很高的工资)。亨利虽然年纪轻轻,但是他对机械的那种了解和迷恋程度给负责招工的工厂管理人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找到了工作的亨利受到了很大的鼓舞,他高高兴兴回到姑妈家,才发现自己的父亲已经坐在那里等他了。
  老威廉发现儿子失踪后,骑着马找遍了迪尔本的各个角落,直到了解亨利的玛格丽特发现亨利带走了几件换洗衣服和小工具箱,威廉才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
  “我早就知道会有这么一天的。”老威廉对自己说,作为父亲,他当然了解自己的大儿子究竟和自己有多大的隔阂,也知道亨利心中向往的生活和事物,但是他还是来到了底特律城找亨利回家,因为他是孩子的父亲。
  “我已经在这儿找到了工作。”亨利平静地对父亲说,威廉看着自己的儿子,知道亨利没有说出来的后半句话是不想跟他回去,父子两人都沉默了。
  “那是个什么样的工厂?”还是父亲先开了口。
  “是密歇根车厢公司,制造火车车厢的。”
  “我知道了!”威廉虽然不住在城里,但是有2000多雇员的工厂毕竟在当地还是为数不多的。
  “好吧,我的孩子,”老威廉站了起来,“如果你喜欢那样的话,你可以去试试。”
  威廉没有在底特律过夜,亨利把自己的父亲一直送上了朝迪尔本方向的大路。
  “我还是我的观点,孩子!城市总是伴随着肮脏和腐败,这与我们乡村的整洁和道德是无法相比的。”老威廉停住了脚步,转过身来凝视着远处的城市。
  “如果以后你改变了主意,只要你愿意,就回家来。”
  亨利含着泪水点点头,送自己的父亲上了马车。回到城里,他谢绝了姑妈一家的好心挽留,在外面为自己找到了一处新的住处。
  谁也没有想到,亨利的第一份工作仅仅持续了六天。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亨利上班后,就一头扎在车间里,熟悉新的工作环境,和其他的工人相处得很好,大家谁也不把这个大孩子放在心上。然而有一天,这些工人和车间的工头却不得不聚在一起,认真研究该怎么对付这个“毛孩子”了,因为亨利一个人用了一下午的时间修好了一台许多工人花了大量时间也没修好的机器,而且还对机器的传动装置进行了一个小小的革新,提高了机器的工作效率。年轻的亨利哪里想到,他这一下可算是捅了马蜂窝,因为整个车间的工人都为此感到面上无光。更有人提出,这个小子现在就这样让大家难堪,将来大家的饭碗还能不能保得住?商量的结果是,车间的工人和工头一起鼓噪,尽各人的所能在工厂宣扬了许多不利于亨利的言论,结果到最后,亨利不得不卷起铺盖卷走人,其间只有短短的六天。
  “还是妈妈说得对,”亨利对自己说,“别轻易露出你的全部本领。”
  正如我们在前文中所指出的,此时的底特律城本身就像一座巨大的工厂,到处在大兴土木,到处是轰鸣的机器声,一座座工厂以惊人的速度出现。早在1848年,钢城匹兹堡以西的第一座高炉就在底特律炼出了第一炉铁水;底特律著名的德莱·多克造船厂又建造出了美国第一条纯铁结构的真正意义上的轮船;1864年,底特律锅炉公司正式投产,并很快成为世界锅炉市场上的一支劲旅;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又为化学工业和炼铜制铜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条件。底特律的经济真正起飞开始于1871年。这一年,开凿多年的伊利运河正式开通,疏通了从纽约到布法罗(又称水牛城)之间的水路通道,从而使底特律的经济地理位置变得越发重要,便利的交通当然为工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先决条件。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一个想得到一份工作的熟练工人是不愁找不到工作的。亨利几乎就是在从密歇根车厢公司出来的同时,就又找到了一份新的工作,开始了自己的学徒生涯。
  这个名为詹姆斯一弗劳尔兄弟公司的工厂从规模上与其说是一座工厂,还不如说是一个手工作坊更准确。当然,工厂的规模虽小,但是却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个是工厂的历史悠久,所以其加工工艺精湛,对自己的职工有一套独特的培养和训练方式;二是工厂生产的产品包罗万象,包括了各种各样的铜制品和铁制品,各类机器机床和其他生产工具种类齐全,用曾在这个厂工作过的其他工人的话来说,机器比工人的数量还多。
  亨利在这所工厂里当一名技工,负责在机床上加工一种机器的阀门。也就是在这所工厂里,亨利学会了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技能,就是如何看图纸。作为一名新进厂的工人,当时的工资是很低的,每星期的工资只有2.5美元。当时,亨利的住处是租来的,每周的膳食费加上房租,他必须付给房东太太3.5美元。为了能弥补收支之间的差额,亨利想方设法去打零工挣钱。他负责保养和修理房东所有的煤气灯,每一周或两周可以不定时地挣到两个美元。他又来到一家卖珠宝和钟表的商店,以每晚50美分的报酬负责修理和清洗钟表。商店的老板罗伯特·马吉尔是个极其精明的商人,他虽然赏识亨利的手艺,可是由于怕顾客们怀疑这个年轻人的技术,所以和亨利约法三章,不让亨利把在此打工的事告诉别人。
  每天晚上,亨利拖着疲乏的身体,从钟表店向自己的住处走去。他不喜欢底特律城的夜晚,虽然城市的交通状况不错,然而由于工业发展过快,能源相对不足的弊病很快就表露出来。每到夜晚,耸立在街头的煤气灯柱和石油灯发出昏暗的灯光,即使是这样,为了节省能源,市政府议会还专门作出决议,规定每个月要有一周的时间关闭路灯,只依靠月光照明。亨利后来才知道,许多年前也曾经有一个小报童,每天清晨乘坐从休伦港开到底特律的早班火车来到底特律城,在底特律城基督教青年会的阅览室里孜孜不倦地读书,晚上又乘晚班车离去。底特律街头的灯火也同样引发了小报童的好奇和灵感,在后来小报童长大后,终于发明了电灯,为这个世界带来了永久的光明。这个小报童就是托马斯·爱迪生。他——亨利一生最崇敬的人,也是他的好朋友。虽然爱迪生很早就离开了底特律,但是这个城市的人也把他看作自己城市的骄傲。
  作为一个每天从早晨7点工作到下午6点的工人,只有晚上打完零工后的几个小时才是真正属于亨利的时间。也就是在这时,他才又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想起了在鲁日河边的小树林里散步的情景,想起了那台从远处向他走来的蒸汽机。亨利对这台会走路的神奇的机器有着一种难以克制的情结,在底特律城喧闹的夜晚,也只有从远处德莱·多克造船厂传来的蒸汽机的声音才给他繁忙艰苦的生活带来一线希望。在后来的回忆录中,亨利·福特说:“用铁和发动机去代替血肉之躯的劳动,这是我始终不变的野心。”
  9个月过去了,工厂把给亨利的工资增加到了每周3美元,但是这一切已经留不住亨利的心了,他考虑再三,还是辞去了在詹姆斯—弗劳尔兄弟公司的这份工作。在亨利成名后,不知是因为什么原因或出于何种考虑,亨利喜欢把自己来底特律谋生的时间说成是1880年,而且他尤其不承认自己曾经在詹姆斯一弗劳尔兄弟公司当过学徒的这一段经历。是否因为他觉得这个厂太小太不起眼,所以如果承认在此工作过会影响他这个名扬全美国的汽车大王的声誉呢?我们不得而知。
  亨利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德莱·多克造船厂,并在其中的船坞蒸汽机厂找到了一份工作,虽然作为一名学徒,他的周薪又口到了2.5美元,但是天天能接触到各种型号的蒸汽机,是他的最大快乐。每天上班时,他忙于摆弄各种各样的蒸汽机,工间休息时,他常常一个人坐在一旁翻阅各种关于动力机械的杂志。厂里主管工程设计的工程师弗兰克·柯尔比非常喜欢这个好学肯干的年轻人,所以如果亨利有什么疑难问题,他都很乐意解答。一天,亨利必须把一辆装满了零件的独轮手推车从狭窄的跳板上推到船舷上去,在高高的跳板上,推着左右打晃的独轮车,亨利紧张得额头直冒汗。正在这时,地面上传来了柯尔比那洪亮的声音:“孩子!站稳脚跟!两眼平视前方,你一定会成功的!”
  “于是,从此以后,我就站稳了脚跟。”亨利牢牢记住了这句话和讲话的人。几十年后,他把柯尔比的名字刻在了爱迪生博物馆的名人录上。
  一天午间工休,亨利又像往常一样在翻阅几本介绍动力机械的杂志,突然,一篇文章引起了他的注意,文章的题目是《异想天开的设计方案——汽油发动机》。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几乎所有的动力机械靠的都是瓦特发明的蒸汽机,所以这篇文章的作者也是以怀疑的口气和笔调介绍和描述了德国人弗里德里希·奥托发明的汽油发动机。“这怎么可能呢!?”亨利也摇摇头,觉得这样的发明简直是不可思议,当然,就像所有好学的年轻人一样,他还是仔细看完了这篇文章,其中的观点和设计创意都牢牢地留在了他的脑海里。
  由于工资有限,亨利还是每天去钟表店打零工来支付自己的房租和膳费。迪尔本的老父亲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儿子,他几次到底特律城来看望亨利。亨利刚到造船厂后不久,父子二人就在工厂的大门口见了面。亨利头戴工作帽,穿着工作服,衣服上沾满了油污,他不好意思地用一团棉纱擦着自己的双手,冲父亲微笑着,一点也看不出沮丧和疲倦,父子二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其实,不仅仅是父亲来看望亨利,每年到了秋天收获的季节,亨利都要赶回迪尔本去,帮助自己的亲人收粮食。这对于父亲也是种安慰,弟弟妹妹们也喜欢回家的大哥给他们讲一些城里的新鲜事,而一旦秋收的农活告一段落,亨利就又赶回城里。
  尽管只是一名普通的工人,发财致富、出人头地的念头却总是萦绕在每一个像亨利·福特这样的年轻人的脑海中。一天晚上亨利干完活回到自己的住处,心里却在想着上班时工友讲的一件事。就在不久前,一个名叫威廉·戴维斯的渔商有底特律到处兜售他的一项发明专利——一种能从事长途铁路运输的食物冷藏车。后来,终于有一位为自己的过剩的牛肉发愁的屠宰店老板乔治·哈蒙德同他签订了合同,把一批牛肉从美国北部的底特律运往远方的波士顿。结果大获成功,牛肉完好无损并且在肉类奇缺的波士顿卖了好价钱,而渔商戴维斯的新发明也被世人所知,二人都发了大财,一举成名。像这样的事在当时的城市里,往往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
  “为什么不利用自己在钟表方面的特长呢?”亨利的心躁动起来。他披衣下床,拿起纸和笔,开始了计算。
  “谁都需要表,为什么不能跟别人一起开一家表厂,由我来当经理试试呢?”亨利在琢磨,“表一定要便宜,这样才能人人买得起,只有人人买得起才能卖的数量多,也就才能赚钱。”于是,他先给表定价,最后决定定在每只表卖50美分是最合适的价格。的确,在当时的美国,这个价钱确实是够便宜的。亨利又开始计算每只表的成本,寻找成本、价格和产量之间的最佳结合点,最后得出结论,必须每天生产2000只表才能确保稳定的利润。2000只!天哪!亨利被自己的结论吓了一跳,这就是说,每年我必须得卖出去几十万只表才行!而这似乎是不可能的。可怜的亨利气馁了,他放下笔,翻身上了床。这个短短的钟表厂之梦只是刚刚开了个头就破灭了,这在当时对他的打击的确是很大的。然而,生产一种成本低、质量好、产量高、价格便宜以便能在大众中普及的东西的想法也就从那时起就印在了亨利的心中,也成了后来他的福特汽车公司致力于大众车的研制和开发的主导思想。
  时光飞逝,转眼已经到了1882年,这时的亨利已经从一个大孩子变成一个19岁的小伙子,当然,他已不是学徒,而是一个熟练的机械师了。一种出人头地、成名成家的愿望强烈地驱使他去设法改变自己的现状。于是,他在工作之余差不多走遍了底特律城的所有工厂,想找一个更适宜的环境,以便能在蒸汽动力机械等方面有所建树。亨利甚至还有一个小小的野心——能够自己当经理,去开发生产他心目中的新产品。在此期间,亨利认真研读了法拉第对蒸汽发动机的论述,从理论层次上加深了自己的造诣。亨利甚至自己动手制作了一个小型蒸汽机。他把这台机器接在住所后面的水管上,机器能产生1.5匹马力的功率。这是亨利有生以来自制的第一台发动机。然而在当时的底特律,虽然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但是能够让亨利去随心所欲地实现自己的梦想的,真是一个也没有。一次次的碰壁之后,亨利感到了一种彻底的失望和失落。
  “我也许该回家了!”望着天空中的飞鸟,亨利喃喃地对自己说。终于就在这一年的秋天,亨利在独自一人闯荡了两年之后,又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迪尔本。
  老威廉和家里所有的人都欢迎亨利的归来。在城里过习惯了紧张而有规律的生活,回到家里,亨利感到了久未享受到的轻松和惬意。每天清晨,妹妹们做好了饭菜,招呼他起来。没有机器的轰鸣声,空气又是那样的新鲜,亨利的心情也变得舒畅起来。不久,在与父亲的一次谈话中,亨利吐露了自己心中的想法。他虽然回了家,但是这决不表示他放弃了自己的爱好,更不意味着他已经准备做一个父亲所希望的农民,虽然他知道父亲对自己的爱,同时他也深深地爱着父亲。但是从心底里,他不想就此与父亲妥协,他认为妥协就意味着承认自己这两年来的努力是失败的。
  “放心吧,父亲,我很快就会重新找到我自己的位置!”亨利这样告诉父亲。
  看着已经长大、却仍像以前一样固执的儿子,老威廉只是轻轻拍了拍儿子的肩膀。
  “亨利,我不想勉强你去做你不愿做的事,你只要回来了,我们就都很高兴。”
  一天,亨利帮助父亲做了些农活,父子二人正在树荫下小憩,邻居约翰·格里逊风风火火地跑了进来。原来,以前他买了一台威斯汀豪斯公司(又译作西屋公司)生产的小型蒸汽机,用它来充当木锯和脱粒机的动力源,还时常出租给其他农户,结果最近出了故障,找来修理机器的工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无济于事,机器就是不工作。亨利当了机械师从城里回来的消息早已在迪尔本小镇传播开来,所以格里逊便跑来请邻居帮忙。
  亨利来到格里逊家的后院,开始了紧张的忙碌。当时的蒸汽机,构造虽然大同小异,然而各个厂家的产品毕竟还是有差异的,像威斯汀豪斯公司生产的这种机型,亨利就从来没有接触过。两年多的工作经历终于帮了他的忙。亨利拆开了机器,把所有的零件都擦洗了一遍,然后开始一个零件一个零件地仔细琢磨起来。经过一天的努力,在落日的余晖照到这个小院落的时候,沉默已久的机器终于重新发动了起来。
  既是出于感激,也是出于对亨利的信任,格里逊干脆就把这台机器委托给了亨利,以每天三块钱的报酬,让亨利带着机器去为其他的农户服务。
  秋天对农村来说,的确是一个繁忙的季节,亨利带着这台机器从一个农庄到另一个农庄,走遍了密歇根的每个角落。人们都欢迎他的到来。到一个农庄,亨利往往顾不上休息,就发动自己的机器为农户们脱粒收割、锯木拖运。有时煤不够用了,就拆下破旧的篱笆护栏上的木头扔进燃烧的炉膛里。就这样,亨利整整忙碌了三个月,“机器师亨利”的名字在这一地区的农户中广为人知。
  “机会从来找忙人”,在亨利受格里逊委托的工作快要接近尾声的时候,那台机器所属的威斯汀豪斯公司在密歇根的代表慕名找到了他,直截了当地问他是否愿意做公司在该地区的机器维修师和业务推销员?当然,许诺的报酬也是十分丰厚的。
  “我可真是一个幸运儿!”亨利对自己说。的确,对于亨利来说,这个工作简直是再合适不过了。虽然不能因此发大财,更没有担任什么高官,但是亨利每天身背工具箱,骑马四处奔波,到哪儿都有人亲切呼唤着他的名字,到哪儿一看到机器,他就成了机器的主人。人们喜欢这个工作勤奋的小伙子,一旦哪个村落有了活动,总是热情地招呼他一起去做客,特别是到了秋天,亨利更是忙得不可开交。农闲的季节,亨利还参加了底特律一所商业学校的夜校,全称叫做戈德史密斯·布雷安特和斯特拉顿商业学院,学习记帐、制图和商务等课程,接受正规的高等教育。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它在农村的人们心目当中更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每当秋天来到,人们收获了自己一年来的劳动成果,那喜悦的心情是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的。到了这个季节,在广大的农村,到处都举行一些活动或者仪式来表达人们欢乐的心情,亨利也是这些仪式上经常被邀请的客人。舞会是这种仪式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往往有一些天真烂漫、热情大方的姑娘邀请亨利一起跳舞,结果把对此一窍不通的亨利弄得非常尴尬。其实,这时的亨利有着高高的个子和良好的教养,是个很讨人喜欢的小伙子。亨利是个从不愿服输的人,几次尴尬之后,他终于发觉自己也许因为太不重视自由自在的生活,过于把精力集中在机器上,从而丧失了许多生活的乐趣,于是他认真地开始学习跳舞,在弟弟妹妹的帮助下,他的进步当然飞快,很快就成为当地舞会上的一名高手。
  1885年的新年到来了,元旦这天的晚上,迪尔本地区的许多居民都来到邻近的格林菲尔德区的马丁德尔旅馆。这是一家装饰华丽的上等旅馆,旅馆的大厅是该地区舞蹈俱乐部的活动场。每年的元旦晚上,附近几个地区的人们都会聚集在这里,以新年舞会的方式一起狂欢,迎接新年的来到,如同每年秋天的丰收月光舞会一样,这已成为当地的一项传统活动。亨利一家穿着节日的盛装来到这里,与其他的亲友和来宾们一起喜迎新年,这种场合自然少不了已成为“舞林高手”的亨利,他已经从一个对舞蹈一窍不通的有些腼腆的小伙子,变成了一个衣着考究、舞姿潇洒的青年,自从学会了跳舞,亨利就爱上了这项活动,这一爱好伴随了他的一生。
  亨利穿一身黑色的礼服,站在大厅的一角,仔细看着一张晚会的节目单。由于当时印刷技术的限制,这张白色卡片不是很清楚,但是还是能够看出封面印制的“1885年新年舞会”的字样,哥特体的草书标出了格林菲尔德舞蹈俱乐部和马丁德尔旅馆大厅的名字,卡片的设计十分讲究,还装饰着精美的编织穗。
  “亨利,给你介绍一位朋友!”妹妹玛格丽特从后边捶了亨利一下,亨利放下手中的酒杯转过身来,只见玛格丽特牵着另一个女孩,笑盈盈地站在他的面前。一于是,我一下子就被这位小姐深深地吸引住了。”亨利在后来回忆说。
  只见这名少女穿一身绿色的长裙,褐色的头发,一双明亮的黑眼睛,大概是由于刚进大厅就被玛格丽特拽了过来的缘故,她手中的一顶当时流行的绿色宽边帽子还没来得及放下,帽子上缀了几朵黄花,恰好与她那身衣裙相配。她只是微笑着站在那里,虽然个子不高,却洋溢着一种恬静的喜悦。
  “她是克拉拉,你们以前见过面。”玛格丽特提醒有点手足无措的亨利,“就在几个月前的秋天月光舞会上,我们四个人还一起跳方阵舞来着。”亨利一下子就想了起来,在那次舞会上,他碰上了曾在底特律同自己一起学艺、后来也回到了家乡的瑞克·哈特,两人谈兴正浓,玛格丽特也带来了一个伙伴邀请他们一起跳在农村十分流行的四人方阵舞。这个伙伴就是站在面前的这个女孩子。“开朗、友善、有一个固执的下巴”,这是当时亨利对这个女孩的印象。后来由于瑞克·哈特有一些关于农机技术方面的难题要向他请教,所以两个好朋友就离开了舞场,等他们回来时,妹妹和自己的女伴已经走了。
  玛格丽特冲着哥哥神秘地眨眨眼,托词走开了,在悠扬的乐曲声中,亨利邀请克拉拉一同进入舞池,二人翩翩起舞,一段美好的姻缘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克拉拉·简·布雷安特,是当地一个富有的农场主的女儿,她的父亲曾在州立法机构工作。克拉拉聪明、活泼、为人诚恳,她也是一个很有主见的女子,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别人和思考问题。由于与玛格丽特情趣相投,她们俩是好朋友,所以在认识亨利前,她已经从玛格丽特那儿听说过亨利的不少事情了。一曲终了,二人坐在一旁,愉快地交谈着,动人的乐曲奏了一首又一首,而两人却谈兴正浓,那晚再也没有步入舞池。
  “亨利是个与众不同的人,他并不是像他人一样只会谈论音乐和别人的琐事,他很诚恳地对我谈起了他以前的经历。”晚上回到家,克拉拉对自己的母亲谈起了她对亨利的印象。
  “我和她仅仅相处了半小时后就明白了,她就是我的‘玛什’!”亨利在舞会结束后这样告诉自己的妹妹。“玛什”是当时流行在这个地区的一句俏皮话,就是“情人”的意思。就这样,这一对年轻人可谓是“二见钟情”了。
  从此,在以后的差不多所有舞会上,他们俩从头到尾都是一对忠实的舞伴,虽然这样做在舞会上略嫌失礼,但人们对恋爱中的年轻人总是宽容和祝福的。随着相互了解的加深,克拉拉对亨利的与众不同有了更深的印象。每次去跳舞,到了一定的时间,亨利总是看看表,然后对克拉拉说:“我得去摆弄机器了。”这不仅没有使克拉拉像其他女孩子一样感到不快,反而更使她意识到亨利是个有理想的青年。两人的关系稳定而又迅速地发展着。在冬天,亨利买了一辆轻便的雪橇,特意漆成克拉拉喜欢的绿色,然后两人乘着它在冰封的鲁日河上奔驰。到了夏天,他们又一起骑马或坐马车去野炊;而秋天到来的时候,亨利干脆把克拉拉抱上自己驾驶的蒸汽机车,让她坐在自己的身边,一起去为农户们服务。
  一年后,1886年2月14日,也就是西方的情人节那天,亨利把一块自己亲手制作的双面表送给了克拉拉,并且写给她一封热情洋溢的情书,表达了自己对克拉拉的深深的依恋:
  亲爱的克拉拉:
    自从上次见面以来,我真是感到度日如年。今天的天气看来是没法一
  起去坐蒸汽机车了,但是好在我们还可以去玩雪橇,我怎么也不会忘记我
  们一起乘坐在雪橇上的快乐时光!亲爱的克拉拉,到对如果天气好;路也
  好走的话,希望我们星期五或星期六在歌剧院见面;或者星期天在舞会相
  见……亲爱的克拉拉,你想像不到我是多么高兴,因为我终于找到了一位
  像你这样迷人、亲切和忠实的朋友和伴侣。我们会永远幸福、快乐的。
    好了,就此搁笔。晚安!
    愿爱情之花簇拥着你!
    愿宁静的阳光洒满你的心田!
                         真诚爱你的人 H.
  看到亨利堕入情网,亨利一家都感到高兴,其中最高兴的人莫过于父亲威廉·福特了。每次目送自己的大儿子衣冠楚楚、步履匆匆地去赴约,老福特就一个人坐在门厅里,美滋滋地端起盛满威士忌的酒杯。像当时的大多数爱尔兰男子一样,老威廉喜欢“杯中之物”,这一习惯被他带到了美国。而他的这个爱好却正是亨利最讨厌的,老威廉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在亨利回家的这些日子里,威廉很少当着孩子的面喝酒,为的是避免给双方本来就不很和谐的关系蒙上新的阴影。在威廉的心中,一直有一个心愿,就是希望自己的大儿子能够从那些“该死的机器”中摆脱出来,安心务农,继承自己的事业,也为弟弟妹妹们树立一个榜样。老亨利希望同样是农家出身的克拉拉能够把亨利留在迪尔本,特别是在亨利婚后。
  “这大概是留住亨利的唯一一次机会了!”老人对自己说。
  1886年秋天,威廉把自己几年前买下的80英亩林地、一块叫做莫尔的地方送给了亨利,作为亨利成家立业的基地。这片林地还没有被开发,长满了橡树、枫树和榆树等硬木,林子的中间有一所小木屋。亨利很快就搬了进去,并且开设了一座小小的伐木车间,在这片林子里伐木,同时在车间里对木材进行加工。亨利又开始忙碌起来,经常不回家。几个月后的一天,父亲骑马来到这儿,想看一下亨利最近的工作情况,发现又多出来一间房子,到里面一看,屋里安装了两台蒸汽发动机。原来,这都是亨利新购置的,除了进行木材加工外,亨利就一头扎进这间屋子,又拆又卸地忙个不停。
  “唉,这孩子还是离不开那些机器!”老亨利摇着头,怀着满腹心事失望地离开了那里。
  1887年春天的一个下午,亨利和妹妹玛格丽特走在从教堂回家的路上。玛格丽特发现,今天亨利的精神格外好,他一路不停地向妹妹讲述自己最近在机器方面的新设想。
  “玛格丽特,还记得刚才布道的牧师所讲的话吗?”亨利突然问妹妹。
  一哪一段?一玛格丽特怎么也回想不起来,“亨利,你就赶快告诉我吧!”
  “把你的灵魂交给上帝,把你的马车系在星星上。”亨利的眼睛放着光。望着远处一辆正在艰难爬坡的马车。
  “玛格丽特,总有一天,我会把马车系在星星上的!”
  几十年后,当回想起这一段往事的时候,早已成为鲁迪曼夫人的玛格丽特激动得难以自持。
  “当时我的确不明白亨利指的是什么,”鲁迪曼夫人对客人们说,“我只是觉得这肯定跟亨利热爱的那些机器有关。然而现在,这一切的疑惑都迎刃而解了,也许这是上帝通过他忠实的仆人——牧师的口给亨利的启示吧!”
  1884年4月11日,这一天是克拉拉·简·布雷安特小姐的22周岁生日。同样是在这一天,亨利和克拉拉,这两个相爱了三年的年轻人举行了婚礼。婚礼是在格林菲尔德的布雷安特家的住所进行的。亨利身穿一套蓝色西装,头发从中整齐地分开,油光可鉴。新娘克拉拉则穿着由自己亲手缝制的洁白的结婚礼服,长长的头发盘在头顶,别着一枚母亲从英国带来的古老的发卡。男方的证婚人是威廉·福特,女方的证婚人则是克拉拉的母亲玛莎·布雷安特。在一位来自圣公会的牧师面前,新郎和新娘念过婚誓,交换了结婚戒指,然后为亲友们切开了标有他们二人姓名的蛋糕。
  新婚的洞房里,堆满了亲朋好友送来的结婚礼物,其中有一座古朴典雅的座钟,是老威廉送给他们的礼物。我们无法了解当时老威廉选这件礼物时的心情,是因为儿子喜欢钟表而投其所好呢,还是出于其他的考虑?这个答案恐怕没有人知道了。
  婚礼结束后,这一对年轻的夫妻并没有像当时的其他新婚夫妇一样去外地或国外旅行,而是乘着马车直接来到了莫尔,在那片小林地的木屋里度过了他们的蜜月。说是蜜月,其实,二人一直都在忙碌,为的是把这块小小的林地整理成他们自己的乐园。老威廉看见儿子儿媳在莫尔大兴土木,心中自然很高兴,也打发其他的儿女去帮忙。
  克拉拉有一个小小的心愿,就是在这片真正属于他们二人的林地上建一座新房。为了实现妻子的心愿,亨利开始了紧张的忙碌,他先根据克拉拉的描述和设想设计出了新房的草图,然后计算出所需的木料,再去林中砍伐树木,回来加工,林中天天回响着蒸汽机的轰鸣声。经过几个月的紧张忙碌,一座被主人命名为“方屋”的新木屋耸立在林中,它有上下两层,每层都有当时美国乡间流行的长廊和雕满各种图形花纹的护栏。在屋子的后边,还开辟了一片菜园,克拉拉亲手种下了许多种类的蔬菜。就在这一个乐园中,夫妇二人尽情享受着新生活的乐趣。
  亨利变了个人!熟悉他的人都会这样说。是的,在母亲去世后的10多年里,亨利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开心过。白天,亨利开着那台呼呼作响的蒸汽机在林中砍伐木材,克拉拉则在木屋的长廊上一边做着针线话,一边听着蒸汽机的轰鸣,她还时不时地放下针线,为亨利送上一杯水或递上一块毛巾。夫妇二人有时一同在小菜园中浇水除草,有时则去给圈中的家禽喂食。到夜幕降临的时候,亨利就一头钻进自己的小机器房中,没完没了地摆弄那些零件,等到忙完了这些,亨利就和克拉拉一起围坐在火炉前,或看书,或聊天,而克拉拉还经常坐到钢琴前,弹上一支悠扬的乐曲,多么温馨的家庭生活!还有一点令亨利感到快乐的,克拉拉是一个可以让亨利把自己的一切想法和感受都向她倾诉、且能够得到理解和共鸣的人。这一点非常重要,这种感觉在母亲去世后的10多年里,亨利都未曾享有过。
  婚后一年多的日子里,亨利主要的工作就是继续采伐林地的硬木,然后开着自己的蒸汽机车把木材运往底特律的各个家具店。他的收入还是很可观的,他甚至替自己的弟弟们负担了几百美元的债务,帮助他们摆脱了因经营不善而造成的经济困难。要知道,这笔钱在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在此期间,他偶尔也出去几天,帮助其他农户修理机器,或者去底特律的工厂,找以前的工友和同事学习和请教遇到的问题,了解一些最新的机械资料信息。当然,每次不回家,他都会给自己的妻子写去一封充满温情的信,里面到处是诸如“没有你我感到如此的寂寞”和“今后我决不会再离开你这么久”等的语句,以安慰自己独自在家的妻子。
  “80英亩的林地没多久就会被砍光的,”后来亨利这样告诉自己的朋友,“所以我从未放弃过摆弄机器,更何况‘机器匠亨利”的名字在当时早已广为人知了,所以巴凯依尔收割公司找上了我,让我负责公司在这一地区的农机产品的安装和维修工作。”说到这儿,也许是为了再一次炫耀自己那惊人的记忆力吧,亨利又笑着补充一句:“那家公司生产的农机的牌子是‘蚀牌’。”
  亨利外出工作的次数越来越多,时间也越来越长,巴凯依尔公司在底特律设有技术中心,由于负责的是机器的安装和修理工作,所以不论是零配件还是技术方面的问题,亨利也经常到底特律城去,这也使他有机会接触到更新的技术和听到更多的事情。1891年秋天,亨利又一次来到了底特律,他所看到的一件东西和所听到的一件事又一次使他震惊,用亨利自己的话来形容:决不亚于在12岁那年看见那台“会走的机器”对他的冲击程度。
  所看到的那件“东西”其实是一台汽油发动机。亨利一走进技术中心,就看见许多工友和技师围着一台这种最新的动力机赞叹不已。在此之前,亨利对汽油发动机已经有所接触,但是那时他接触到的,都是汽油发动机的早期产品,噪音很大,而且体积过于笨重,油耗太高,而且输出功率小,所以并没有普及开来。但是当亨利仔细研究了这一台最新的机器时,简直被震惊了!这与蒸汽机相比,是革命性的产物。这种新型汽油内燃机重量轻,体积小,结构紧密,加工精巧,最令人惊叹的是它独特的四冲程循环系统设计方案。在第一冲程上,活塞把雾状的燃料导入汽缸,第二冲程则负责把燃料压缩,第三冲程是点火引爆装置,而膨胀后的气体则推动活塞冲向最后的第四冲程,然后排放出废气,又开始新一轮的循环。”
  “这是从哪里运来的?”亨利轻轻抚摩着崭新的机器。
  “从德国,我们大家都叫它‘沉默的奥托’!”
  “怎么叫这么个名字呢?”
  “据说,这个玩意儿是两个德国人发明的,一个叫尼科拉斯·奥古斯特·奥托,另一个是他的助手,叫哥特利勃·戴姆勒。”
  “加上它工作起来噪音非常小,所以大家才都这么叫。”
  细心的读者可能已经注意到了这两个在汽车史上闪光的名字,奥托(AUTO)后来成了汽车、动力的代名词,而戴姆勒则成为闻名世界的“戴姆勒—奔驰公司”的创始人之一。
  那么所听到的一件事是什么呢?那就是汽车已经出现在这个世界的消息。
  其实,早在1885年底,也就是亨利和克拉拉正处在热恋中的时候,汽车这个现代工业的宠物已经来到了这个世界上。虽然法国人一再声称是他们制造出了世界第一辆汽车,但是,人们公认的这一荣誉却属于了德国的哥特里勃·戴姆勒和卡尔·本茨(奔驰)(戴姆勒—奔驰公司的另一名创始人)。最早提出汽车这一概念的是哥特里勃·戴姆勒,他发明了高速内燃汽油发动机,并且把他的发明用在了车辆上。1896年初,戴姆勒就在巴黎的街道上向人们展示了他所发明的一台简单的汽油机车。而差不多在同一时间,德国曼海姆市的卡尔·本茨也做了同样的尝试。尽管如此。人们不得不承认,汽车起初虽然是德国人发明的,但它的真正发展当时却是在法国。其实,这一点也很好理解。虽然精干严谨、富于敬业精神的德国人发明了汽车,然而在守旧、古板的德国,这一新生事物并没有很快得到人们的认可;从而也就影响了它的普及和发展。而热情奔放、富于浪漫、勇于接受新生事物的法国则不同。就在亨利这位后来的美国汽车大王1891年秋来到底特律、第一次听说了汽车的时候,法国的帕卡德一勒瓦索公司就在戴姆勒的发明专利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改造,设计出了最初的统一的汽车外型,还构思出了现代汽车的基本结构,例如,发动机装在汽车车身前部,配备制动器、齿轮箱和传动系统。法国的这家公司还建起了能够批量生产汽车的工厂,成为世界汽车行业的第一批制造商。当时,与汽车相关的许多观念在法兰西已经广泛深入人心,法国成了当时的世界汽车工业中心。因而像诸如“汽车”、“车库”、“司机”等词汇都是来源于法语,并为世界各国所采用。在以后的10几年里,法国的汽车生产一直居世界首位。到法国占据这一优势的最后一年(也是福特汽车公司成立的那一年),即1903年,法国的汽车产量比美国多5000辆。在此之前,与欧洲大陆相比,美国在这一技术上是落伍的。所以,亨利虽然听说了以上这些已经不能称做新闻的消息,但他真正接触到汽车,则又是几年以后的事了。
  亨利回到家,把这次在底特律的所见所闻详细地告诉了克拉拉。
  “我一直犯着一个极大的错误,”亨利摇摇头,“从一开始我就错了,我陷入了对蒸汽机的痴迷中,而忽视了技术的新发展。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克拉拉。我所要制作和完善的是一种装在轮子上、能代替马匹驱动的机器,但是这台机器不应该由蒸汽机,而是由汽油来驱动!”
  想法是有了,但是在当时,要想得到一台汽油发动机是不容易的,于是亨利根据自己已经具备的条件,先动手解决车辆行驶的传动装置问题,并且很快画出了装置设计的草图,动力源当然还是蒸汽机。乡村的条件毕竟是简陋的,亨利把自己车间里的两台蒸汽机都拆下来,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制成了两台试验用的“会走路”的样机。结果,其中一台往前行驶了40英尺,另一台则干脆一英尺未动。
  “这儿的技术条件太有限了!”亨利对自己说,于是他又开始频繁地往来于迪尔本和底特律之间。
  亨利又去了底特律,克拉拉一个人百无聊赖地呆在家里。这一天,家里来了一位客人,她就是亨利的妹妹、克拉拉的好友,此时已经成为鲁迪曼夫人的玛格丽特。
  “恐怕我们在迪尔本住不长了!”克拉拉的情绪有些低落。
  “我也有同样的担心,”玛格丽特当然了解自己的哥哥,“亨利从小就不是那种安心果在农场的人。”
  “每次他从外面回来都是那样的兴奋!他两眼放着光,甚至顶不上吃饭就把那些机器呀什么令他激动的事讲给我听。特别是那次去阿尔波纳,整整一个晚上他都在谈论关于轮船的事情。”克拉拉指的是一年前亨利的一次外出工作,为了维修一台农机,亨利乘渡轮到了阿尔波纳,这是密歇根州的一个小镇,在底特律城以北的休伦湖畔。那次旅行,亨利并没有向其他旅客一样站在甲板上欣赏沿岸的秀丽风光,而是钻到了机器舱里,与那些一身油腻的技师讨论起了机器的事。
  “你们是不是有搬到城里住的打算?”玛格丽特问。
  “可是我喜欢这儿,喜欢这个家,喜欢这座方屋,更不愿意离开我的亲人。我们在这儿拥有一切,可是如果搬到城里去住,那不就无家可归了吗?”克拉拉说出了自己的担心。
  克拉拉担心的事很快就发生了。几天后,亨利回到家,就跟克拉拉商量起了搬到城里去住的事。克拉拉起初的态度当然是反对的。
  “爱迪生公司在底特律的分厂正在招聘一名机械工程师,”亨利把自己的计划和想法向妻子和盘端出。“克拉拉,这个职位对我来说非常重要,而且收入也不错,那儿也有我想干点事的工作条件,至于房子,我已经打听好了……”
  在这段时间里,亨利一边继续做妻子的说服工作,一边更加频繁地往来于迪尔本小镇和底特律城之间,在爱迪生公司的底特律分厂从事一些辅助性的工作。当然,这样是很辛苦的,特别是在那个交通工具落后的年代。
福特家族--3 底特律城的疯亨利
3 底特律城的疯亨利
   老福特悲哀地意识到:他永远失去了儿子
   亨利·福特成了底特律的名人
   从机械师到总机械师
   他把一位工友换下的鞋用钉子钉在了地板上
   “亨利正在制作某种东西,也许哪天我会告诉你。”
   安装好的汽车出不去门了
   无马之车与“发疯的亨利”
   第一次试车与第一起车祸
   驾车荣归故里
  1892年秋的一个早晨,亨利·福特的家门口簇拥了许多人,他们都是来为亨利和克拉拉送行的。经过仔细挑选的一些家具和行李物品被装在几辆马车上,亨利和克拉拉站在人群中与亲友话别。亨利自然是喜气洋洋,而克拉拉则是满腹心事。经不住亨利的一再劝说,贤淑的克拉拉到头来还是同意了亨利的搬家计划,秋收刚刚结束,他们就动身前往底特律城。
  在所有的人当中,最难过的应该算是亨利的父亲威廉。老人知道,如果说上次亨利的离家出走还带有些男孩子的稚气、只是儿子对外部世界的一次小小探索的话,那么这次搬迁标志着亨利彻底告别田园牧歌式的乡村生活,开始融人城市,成为其中的一分子了。这么多年来,老威廉费了许多心血,做出了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想缓和自己和大儿子紧张的关系,特别是在亨利成家后,威廉寄希望于幸福美满安定的家庭生活能够挽留住自己的大儿子,来继承自己的农场和田园,然而,他的努力终究没有战胜城市和机器对亨利的巨大吸引力。
  “我终于还是失去了他。”老人站在一旁,心中充满了悲哀。
  在亲人们的告别声中,马车出发了,亨利向亲友们不停地挥着手,当他口头看自己的妻子时,发现克拉拉的眼里闪烁着泪花。
  “亲爱的,我知道你为了我作出了多么大的牺牲。”亨利安慰着妻子,“请相信我,我们会在那儿生活得很好的。”亨利停顿了一下,“因为只有在那里,才能实现我多年的梦想,一定会实现的!”
  梦想是美好的,而现实却是残酷的。亨利和克拉拉首先搬进了约翰大街的一所住房,这是一套两间的住房,房间都很小,而且光线不太好,幸好亨利他们是在搬家之前先来看了房子,所以才挑了有限的几件家具运过来。新的住处也有一个优点,就是离亨利工作的地方非常近。
  爱迪生公司在底特律的分厂当时是底特律一家比较大的企业,可以说它也是整个底特律的主要动力源。当时,底特律80%的住户用电是靠这家公司提供的。作为一名新来的技师,亨利的工作是很辛苦的。起初,亨利的工作主要是在一个变电所负责各种机器的安装和检修,而且是夜班,也就是从下午6点到次日清晨6点,月薪45美元。虽然工作辛苦,但是亨利一到了这种四周摆满了机器、空气中弥漫着汽油味、发动机的声音震耳欲聋的环境里却仿佛是如鱼得水。由于他那种从小就培养起来的对机器的近乎于狂热的爱好,所以他的工作态度十分认真,对新技术的理解掌握和运用也逐渐地得心应手起来,“从而赢得了工友们的尊敬与好评。
  与亨利的工作情形相反,克拉拉的生活就难过得多。每天白天,“亨利下夜班回家后就一头倒在床上睡觉,克拉拉则开始收拾屋子,准备饭菜。对于克拉拉来说,最高兴的事是亲友的来访,自从他们搬到城里之后,老福特每隔半个月来一次,看望自己的儿子儿媳。亨利的弟弟妹妹,克拉拉的妹妹以及其他亲友,也是家中的常客。每当亲友们到来,克拉拉就非常高兴。亨利的大弟弟约翰;当时的主要工作是每天把产自迪尔本农场的牛奶用马车送到底特律的各个牛奶店。他经常顺便来看望哥哥一家。每当亨利不在家,克拉拉就干脆搭上约翰的马车,回到迪尔本看看。
  搬到底特律不到半年,克拉拉就怀孕了,在此以后,亨利尽管工作很忙,仍然把相当大一部分精力从机器转移到了妻子身上。除了上班以外,更多的时间是陪伴自己的妻子,减少了对外的联系。而就在这时,汽油做动力的汽车开始在美国出现了。
  1893年9月,美国各大报纸都登载了这样的消息:“无马之车在美国诞生”、“兄弟俩的发明”、“奇迹!用汽油发动的车”,等等。原来,在比欧洲落后了七八年之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查尔斯·杜里埃和弗兰克·杜里埃兄弟二人终于制造出了美国第一辆用汽油作动力的“无马之车”,并在本州的斯普林菲尔德试车成功。此时亨利·福特的注意力却暂时地转移到了家里,因为此时的克拉拉怀孕已有8个月了。
  1893年11月6日上午,年轻的助产士威廉·麦克唐纳背着药箱,骑着一辆自行车来到了巴克莱大街的一套寓所。这是亨利和克拉拉在底特律的新住所。自从克拉拉怀孕后,她常常抱怨原来的住所离工厂太近。为了不影响妻子的休息,亨利搬到了现在的巴克莱大街58号,这儿离那些整天机器轰鸣的工厂远了一些。
  威廉·麦克唐纳是一个刚从医校毕业的学生,独自一人来到底特律工作。亨利是听工友们的推荐,这段时间一直请这个小伙子负责克拉拉的保健工作。麦克唐纳为人热情,工作起来不怕辛苦,赢得了亨利的赞赏和克拉拉的信任。可是在几年后,亨利才终于意识到,他选择这样一个热情有余、经验不足的年轻人是一个多么大的错误。因为克拉拉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不得不去医院重新做了手术。虽然保住了性命,但是却永远丧失了生育功能,爱德塞是他们唯一的孩子。亨利把这一不幸的事件再与当年母亲的去世联系在一起,更加深了他对医生的敌意。
  由于原先估计的预产期就在这几天,而且工厂也没有什么特别重要的事,所以亨利最近几天一直呆在家里,寸步不离妻子的身边。麦克唐纳刚进门没多久,克拉拉就出现了产前的阵痛。
  “孩子就要出生了!”麦克唐纳赶紧开始做接生的准备工作,一阵的忙乱,年轻的助产士的额头上出现了汗珠。亨利拿来一条毛巾,轻轻擦去麦克唐纳脸上的汗珠,“没关系,麦克,不用紧张,”亨利安慰经验不足的助产士,“相信自己,你又不是第一次做,我会当好你的助手的,我相信我妻子也是个坚强的女人!”
  在一阵啼哭声中,一个健康的男孩终于来到了这个世界,母子平安。亨利紧紧握住克拉拉的手,安慰着妻子,年轻的助产士则瘫坐在一旁,他的疲劳程度丝毫不亚于孩子的母亲。
  在给孩子施行洗礼时,亲友们都来了。老威廉抱着自己的长孙,一向十分严肃的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自从亨利夫妇离开了迪尔本镇,威廉就一直郁郁寡欢,即使是进城来看望儿子,也不多说话。孙子的诞生给威廉带来了莫大的安慰。
  “我已经同克拉拉商量过了,”亨利大声向亲友们宣布,“孩子就叫爱德塞吧。”
  “爱德塞!”鲁迪曼夫人玛格丽特最先反应过来。她当然清楚,爱德塞·鲁迪曼,是亨利小时候的伺学、最好的朋友,在当时亨利班上所有的孩子中,爱德塞的成绩是最优秀的,所以,他也是亨利心中的英雄。由于玛格丽特嫁给了爱德塞的弟弟詹姆斯·鲁迪曼,所以此时鲁迪曼家和亨利家早已是亲成了。亨利给自己的孩子取这个名字,是希望儿子能像好朋友那样从小就出类拔萃,因为此时的鲁迪曼已经完成了在大学的深造,开始在国内化学界崭露头角了,后来爱德塞·鲁迪曼成为美国著名的化学家。
  “亨利和我还查了查字典,”克拉拉又补充说,一用爱德塞的发音相近的还有一个人名是埃提厄,他是一位曾经在公元五世纪时侵略过罗马帝国的匈奴国王,在他们的语言中,这个名字又是‘富贵’的意思。”
  带着喜得贵子的喜悦,亨利又全力以赴地投入了工作。或许真是这个小生命的诞生带来的好运,亨利的工作出现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绿乱的转机。由于缺乏人手,在公司总经理亚历山大·道的授意下,没过多久,亨利就从变电所调到了爱迪生照明公司总厂。那里积压了不少等待修理的机器。亨利委托亲人们照顾妻子,自己则一天到晚扎在公司里忙碌。几个月后,那批长期积压的机器都得到了修理,又能正常运转了。亨利的努力也得到公司上下的一致认可,他被提升为公司的副总机械师,月收入也升到了75美元。短短几个月后,亨利·福特成了底特律爱迪生照明公司的总机械师,月薪100美元,这在当时是相当高的收入。而这时的亨利,已经是过了“而立之年”的人了。然而不管怎么样,能够在亨利的这个年纪做到大公司里的总机械师的人在当时的底特律也是凤毛议角。所以亨利·福特也成了底特律的名人,他还被聘为底特律基督教青年技工学校的兼职教师,一方面向学生们讲授机械技术,一方面现身说法,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然而当时又有谁能想到,他这时的成就与他后来相比,简直是微不足道的。亨利当时成了青年技工们争相学习的榜样,是一个踏踏实实、一步步走到今天位置的典范。即使在亲人们当中,亨利也有了自己的崇拜者,他的堂弟克莱德·福特就是其中之一。每到周日,克莱德就会骑马来到底特律城,然后乘车来到位于市中心的爱迪生公司找亨利。亨利则像机器的主人一样,带着克莱德走遍公司的每个角落,把每一台机器的型号、功率、作用等讲给听得入迷的克莱德;而后者回到农场后,又会把这一切添油加醋地描述给其他的人,大家都对听到的一切惊叹不已。
  虽然已经是总机械师,但是亨利仍然像以往一样勤奋地工作。亨利为人谦和,态度诚恳,公司的技师和工人们都很喜欢他。大家知道亨利是一个发动机迷,于是经常以此开他的玩笑,亨利当然也是一个精于此道的高手。一天,下班了,大家围着亨利不让他回家,七嘴八舌地“提醒”说亨利忘了带东西回家。亨利拍着脑袋在公司里转了几个圈也没想出来自己忘了什么,其中一个工人大声喊道:“亨利,你忘了把一台发动机装在口袋里带回家了!”所有的人都大笑起来,亨利这才反应过来这是大家在那开他玩笑,于是自我解嘲地笑了。如果说亨利有什么让大家觉得有点不足的地方,那就是亨利在与大家开玩笑时,经常想出一些超常规的,甚至略嫌过分的花招。有一天,一个技师把亨利的工具箱藏在一边,直到亨利快发火了才还给他。结果第二天上班时,这个技师在更衣室换上工作服,把脚伸进地上的工作鞋中,一迈步,结果纹丝未动,差点闪着腰,蹲下来一检查,才发现工作鞋已经被人用钉子钉在地板上。不用说,这当然是亨利的杰作了。每次大家相互开玩笑时,亨利总是站在一边,尽量不介入,而是做一名忠实的旁观者,脸上则总是挂着微笑。日子一长,有的技师就给他起了个“蒙娜丽莎”的外号。了解这幅达·芬奇的名画的人都知道,这幅画之所以名扬世界,不仅是因为画的作者有名,也在于画中那位妇人的那种美丽而神秘的微笑。
  位高责任重,自从当了总机械师,亨利比以前更加忙碌了。虽然他早已经不是那个天天上夜班的新来的技师,但还是经常在晚上被同事们叫走去解决技术难题。这时的亨利,经济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工作条件也都已经具备了,他经常翻阅每期必看的《美国机械师》杂志,心中想的是如何实现从儿时就萦绕在自己脑海中的那个神奇的梦。
  到1895年秋天,汽车在美国出现已经两年了。随着欧美两个大陆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接近,加上美国人生性好奇,喜欢接受新生事物的天性,在欧洲大陆的发展受到约束的汽车在美国却获得了很大的发展。这一年的11月,美国的芝加哥举办了全美首届汽车比赛,比赛分为几个阶段,持续了很久,就在感恩节那一天,还举行了从芝加哥湖畔出发的50英里越野赛,总共有6辆车参加比赛,但跑完全部赛程的只有两辆。大赛引起了新闻媒介的极大关注,有关大赛的消息见诸各大报刊,亨利再也坐不住了。
  一天,公司的总经理亚利山大·道把亨利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一听说你下班后在公司摆弄汽油发动机?”道问亨利。
  “是的,因为我想更清楚地了解这种机器的构造。”亨利还不想公开自己的想法。
  随后,道直截了当地告诉亨利,希望他能够把那台自己采购来零部件并装配起来的机器带回家研究,因为汽油这东西“太危险”,一旦在公司出事,后果不堪设想。
  亨利答应了老板的要求。其实,总经理道是非常赞赏亨利的,这次谈话终了,亨利告辞出门时,向道借办公桌上摆放着的几份《美国机械师》杂志,道爽快地答应了。
  “年轻人,造这玩艺儿是很赚钱的!”道一边把杂志递给亨利。一边指着封面上的一台汽油发动机向亨利神秘地眨眨眼。
  亨利回到家,就去和邻居商量。当时,亨利一家是和另一户人家一起合租这套公寓。邻居叫菲利克斯’朱林,是个好奇的中年人,听说亨利要把两家后院里的二间小储藏室改建成一间工棚来试验机器,马上就同意了,当然也提出了一个小小的条件:他每天晚上是否能来看看亨利的工作。亨利当然也同意了。
  从此,亨利每天一下班,就一头扎进后院的小工棚里。
  克拉拉知道自己丈夫忙碌的是什么,知道那是亨利从小就梦寐以求的东西,所以尽管轰鸣的机器声有时会把》强褓中的小爱德塞从梦中惊醒,克拉拉仍然是丈夫的热心助手。在当时的条件下,亨利的工资虽然不低,但是他买机器、买零部件花去了不少钱,以致克拉拉不得不精打细算来维持这个家。但是,对于这一点,克拉拉毫无怨言。
  一天下班,克拉拉正在准备晚饭,亨利满头大汗地跑了进来,用他那双沾满油污的手一把拉佐克拉拉,让妻子去帮忙。
  克拉拉来到亨利的小工作间,邻居菲里克斯·朱林已经在那里了。自从亨利的小工作间搭好以后,菲里克斯就成了最忠实的观众。然而,亨利很少让他帮忙,一方面是他实在不愿意再麻烦好心的邻居,弄得他一手或一身的油污,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克拉拉已经在做助手方面和他配合得非常默契了。
  为了安全起见,亨利干脆把机器安装在工作间的一个小水池上,由亨利负责旋转机器的飞轮以打开活塞,而克拉拉的任务是,把汽油从机器的加油孔中缓缓地注入,两个人的操作必须同步进行,这样才能把雾化的汽油和空气一起吸人汽缸,来启动机器。
  机器点火了,发出了突突突的响声,同时冒出了阵阵黑烟,响声越来越大,克拉拉又担心起来,因为儿子小爱德塞还在房间里的床上睡觉。而此时的亨利却非常高兴,因为他终于用买来的零部件为自己装配好了一台名副其实的汽油发动机。
  亨利的工作就这样取得了一个个的进展。
  “自行车是个好东西,”一天,亨利兴奋地对克拉拉说,“自行车的链条传动原理和装置,以及它那奇妙的轮胎都对我的机器有很大的作甩,甚至自行车的脚踏板的上下运动方式也可以看作跟活塞的工作原理相类似。”
  不久,亨利就发现,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实在是太有限,所以他去找自己的同事和好朋友。乔治·卡托是公司的电工,詹姆斯·彼夏普和爱德华·赫福是公司的技师,在亨利还是一个普通的技师时,他们四人就常常在一个技术攻关小组工作。现在,出于共同的爱好,他们不仅上班时一起工作,下班后又聚在一起。他们配合得很好,不久就研制出了机器的发火装置,又过了几个月,一台由他们设计和组装的崭新的四冲程汽油发动机制造成功了。机器较好地解决了工作噪音和体积过大等问题。研制工作最核心的部分已经完成了,此时是1896年3月。
  此时的克拉拉也已经投入到了亨利的事业中,虽然此时已用不着她来做帮手,但是看着那一大堆七零八碎的东西被丈夫和伙伴们一起装配成一台神奇的机器毕竟是件令人惊奇的事。所以克拉拉此刻的心情,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像等待自己的孩子降生一样。一天晚上,亨利出去拜访朋友请教有关问题,克拉拉则在家里跟来看望她的妹妹凯特聊天。
  “亨利正在制作一种东西,”克拉拉对妹妹这样说,“或许哪天我会告诉你。”
  此时的亨利正在朋友查尔斯·金的家里。亨利认识金纯属偶然。我们曾在前文中说过,亨利曾在底特律的基督教青年会的技工学校里当兼职教师,他的一名学生名叫奥利弗·巴塞尔。亨利很快喜欢上了这个聪明好学的年轻人,两人成了好朋友。从巴塞尔那里,亨利得知了一个令他惊讶的消息:巴塞尔的雇主查尔斯·金也对“不用马拉就能走路的机器”很感兴趣,并且正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于是,由巴塞尔介绍,亨利和金也成为好友。金是一名很有名气的船舶工程师,他与欧洲很多有名的汽车制造商和机械师都有联系。
  “你可能已经在报纸上看到了,”金吸了一口手中的雪茄,“我和巴塞尔做的那辆车不怎么样。”
  3月7日,底特律的报纸上登出了这样一则消息:“本市第一辆不用马拉的车昨晚出现在街上。”亨利当然知道这一定是金和巴塞尔的杰作。
  “那辆车的速度只有5英里,”金摇摇头,“这种速度还比不上一年前芝加哥大赛时杜里埃兄弟的那辆车,更何况又是一年过去了,杜里埃兄弟的车的性能肯定又改进了不少,而我还在他们后头跑。”金感到有点气馁。
  “金,应该为自己骄傲!”亨利·福特安慰道,“据我所知。到现在为止,整个底特律还只有你和巴塞尔造出了这种神奇的机器,还是想想那次芝加哥大赛吧!”
  每次一回忆起芝加哥大赛,金就激动不已,同是喜爱机械、对汽车仿佛着了魔的亨利深深地理解金的心情。
  “那次大赛我是裁判,”金又回忆起往事,“参赛的有6辆车,其中的一辆奔驰车的驾驶员由于疲劳过度而无法再继续比赛……”
  亨利早就听巴塞尔说过,当时身为裁判的金跳上了那辆汽车,接替了已经瘫在座位上的驾驶员,把车开到了终点,金的这一行为在当时被传为佳话。每次听到这儿,亨利也很激动。
  亨利这次来找金,一方面是来了解金这次试车的情况,另一方面是打听一下车的驱动链条的产地。
  豪爽的金带着亨利参观了他和巴塞尔设计并制造的汽车。
  “你的车进展如何?”临别时,金关心地问。
  “就差装配了,对了,你用的那种传动链条是从哪里弄到的?”
  “这件事就交给我吧!”金非常热心。
  临别时,金从箱子里拿出了一叠图纸递给了亨利。
  “我很快就要动身去巴黎了,”金告诉自己的朋友,“这是我那辆车的设计图纸,或许对你有点用、另外,我还有一些剩余的零件,你一起带回去吧!”
  亨利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紧紧地握住了金的双手。
  “金的车从整体设计概念上来说与我们的不同……”从金那里一回来。亨利就把几个伙伴召集到一起,对他们讲述了他在金那儿的所见所闻,并且把金留下的图纸摊在桌上给伙伴们看。
  “他那辆车太重,据说有1300磅,实际上金就是在木制的马车内部装上了一台发动机而已,这么重的车当然跑不起来。”
  “他的发动机怎么样?”赫福关心地问。
  “也是四缸的,但是没有经过像我们一样的改造,所以体积大而重而且噪音大。”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在发动机功率有限的情况下,车子越轻就跑得越快。”亨利和伙伴们商量起来,“金说英国的威尔士亲王已经对他的车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想定购。可是我们将来生产的车必须要做到质量好、车身轻、速度快、结实耐用、结构合理且价格便宜,这些是我们今后的原则。也只有这样。车才能在大众之中普及。”
  熟悉福特公司的人都会知道,这些萌芽于亨利的钟表之梦、真正发展成熟在亨利制造第一辆汽车的时候的条条框框,后来终于成了福特公司的生产经营原则。
  1896年5月27日,金专程去了印第安纳波利斯链条公司的营业部,买回了一条10英尺长的钢制传动链条,交给了亨利。后来,金去了巴黎,在四处散发着浪漫气息的法兰西,金又为那儿辉煌的艺术所倾倒。从此,金在法国献身艺术,大器晚成,后来成为一名艺术家。
  在亨利的简易车间里,紧张的装配工作拉开了序幕。
  亨利他们从一台废旧的蒸汽机上拆下了一节导管,截短后把它作为机器的输油管,车的主体由四只轻巧的自行车轮子和一个木制底盘构成,那台凝结了他们四人的智慧的发动机则被安装在底座上。车的座位也没有照搬马车的座位样式,而是采用了自行车的座位,目的是为了减轻重量。组装完成后,亨利他们用地秤一称,欣喜地发现他们的这辆车只有500磅重,比金的那台车轻了足足800磅,此时是1896年6月5日凌晨2点。几个伙伴击掌欢庆,亨利往工作间的门口习惯地看了一眼,想看看老邻居菲里克斯·朱林是否还守在那里。正如前文所说的,菲里克斯从这间工作棚建成的那天起,就成了他们最忠实的观众。他每天吃过饭,哪儿也不去,搬来一个小凳子,往小工棚门口的一个角落里一坐,聚精会神地看着亨特他们的一举一动,直到看累了,才打着哈欠回去休息。在同菲里克斯的谈话中,亨利了解到,老人虽然不懂机器,然而却对机器有一种非常好奇的心理,用老人自己的话来说,他最喜欢有一堆零零散散的零件被心灵手巧的技师们左一敲、右一拧地装成一台崭新的说不出名字的机器。对于有这种本事的人,老人是非常钦佩的。
  兴趣归兴趣,但岁月不饶人。今天,老人眼看那台轻快转动的机器被装在了一个又不像马车又不像自行车的架子上,然后一些链条和几根管子接在了上面。正在这个时候,老人的眼皮开始打架了,所以他起身回了自己的房间,从而错过了下面精彩的一幕。
  该试车了!突然,亨利和伙伴们变得目瞪口呆。原来,他们发现了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他们造出来的汽车出不去门了。这几个机械天才什么都想到了,就是忘了这个最简单的事实:汽车在进工作间时,是以零散的部件的形式进来的,现在一旦组装起来,就成了一个大家伙,当然是出不了工棚那扇小门了。亨利拍了拍脑袋,倒也干脆。口头操起一柄大榔头,几下子就拆掉了工棚的小门;还不够宽,就连墙也砸了个大洞,量量差不多了,才扔下榔头,和伙伴们一道小心翼翼地把这辆“婴儿车”(亨利给这辆车起的名字)推出门外。
  “请等一下,我去把克拉拉喊来!”亨利飞跑进家,把睡眠中的妻子拉了起来。睡眼惺忪的克拉拉问亨利是否去把邻居老菲里克斯也叫来,亨利笑着说:“亲爱的,先别告诉他,等明天给他一个惊喜!”
  克拉拉披上一件披风,跟丈夫一起来到家门前的街上,惊奇地看着这辆“婴儿车”,彼夏普推着一辆自行车来到亨利面前。
  “嗨!亨利,这样吧,我骑着自行车在前面为你开道。万一遇上别的什么车我就让他们让开!”
  “彼夏普,你多虑了,你瞧瞧都几点了,还会有谁在街上!?”乔治·卡托很不以为然。
  这时,天公不作美,开始下起毛毛雨。但是,激动万分的亨利他们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他们现在唯一的念头就是要试试车。为了防止雨越下越大,克拉拉又回家拿了几把伞。
  亨利的两眼放着光,心激动得好像要跳出来似的。他镇定了一下,手轻轻在胸前画了个十字,然后跨上座椅,打开了电池组的开关。接着,他又对好了汽油的喷嘴,打开阻气阀,发动机的飞轮开始转动起来,发动机也随之发出了突突的声音。车身抖了一下,然后缓缓地开始向前驶去。
  车子驶过了亨利家门前的巴克莱大街的鹅卵石路,彼夏普骑着自行车走在前边开道,亨利跟在后面,再后边就是亨利的另外两位伙伴和妻子克拉拉。这时,大概已经是凌晨4点钟了,路上没有遇见什么人,自然,除了心情激动的发明家们和克拉拉,也没有人在一旁加油喝彩。车子来到了著名的华盛顿大街,行驶在平稳的松木板路面上。当车子行到卡迪拉克饭店门前时,发动机突然熄了火,车子停了下来。也偏就在这个时候,从饭店里涌出一大堆刚刚赌完牌局、吃过早点、正准备回家睡觉的客人,他们立刻就围拢过来看起了热闹。
  亨利和伙伴们这时已经没有情绪去听这伙无聊之徒的所谓真知灼见,他们赶紧打开随车带来的工具箱,忙着修理机器。不一会儿,毛病就找到了,给发动机换上了新的阀门螺丝,又换了个弹簧螺丝,一发动,车子又开始正常行驶了。也就在这个时候,亨利才感到确实是累了,于是和伙伴们一道,把车子开回了家。把车子推回工棚之后,伙伴们告辞回家了。亨利也倒在床上,美美地睡了一觉,直到克拉拉叫他起来吃早饭。
  “上帝呀,这是谁干的好事!?”亨利正在吃早饭,听见后院里有人在大叫大嚷,于是赶紧跑过去一看,只见自己的房东威廉·威瑞夫特正站在被亨利砸坏的工棚门前,脸胀得通红,面对着一片狼藉的院子,正在发火。
  亨利走上前去,马上向自己的房东解释这一切。这时,邻居菲里克斯老人也过来帮亨利说话。
  “我来看看你究竟在搞什么名堂!”房东来到工棚门前,听亨利向他解释这台式样古怪的机器的由来和作用。为了说得更清楚,亨利把车子又推了出来,重新发动,然后把将信将疑的房东拉上车坐在自己身边。行驶了一段路。
  “这真是神奇的玩艺儿!不可思议!不可思议!”跳下车后,房东老头惊叹不已。“亨利,你不用再修理那面破墙了,你可以把门和墙再开大一点,这样出入就更方便了,千万别碰坏这台神奇的机器!”老房东说完,感叹着走了。亨利又把老菲里克斯请上车坐了一会儿,不用多说,老邻居简直高兴极了。
  亨利向公司请了假,他想用几天的时间来试验自己的发明。安抚好一度愤怒的房东,亨利让克拉拉抱着小爱德塞,坐在自己的身边,然后发动车子向街上驶去,克拉拉这时才想起来向丈夫祝贺,祝贺他的成功发明。
  “克拉拉,”亨利深情地注视着有些消瘦的妻子,“这里边也有你的一份功劳。”的确。亨利说的是心里话,他一心扑在工作和发明上,所有的家务,照顾孩子等事情全部落在了克拉拉的身上。除此之外,克拉拉还在家庭的日常开支方面精打细算,把省下来的每一分钱都用在了亨利的发明上,至今家里还欠附近的五金商店一笔债务。
  “我没有什么!”克拉拉笑笑,“只要你能成功,让我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我都愿意!”
  迎着早晨初升的太阳,亨利一家在行人惊异的眼光中,行驶”在底特律城的大街上。
  实事求是地说,当时亨利发明的这台汽车,在技术上并没有太多的创新,甚至还没有跳出杜利埃兄弟和更早些的戴姆勒的发明。后来的学者们都指出,福特1896年成功的真正意义在于他终于造出了一辆能够运行的车,这给福特以极大的鼓舞,使他继续在这条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此后的几天里,亨利仍开着他的汽车穿行在城市中,他忠实的伙伴彼夏普总是骑着自行车在前面为他开道。彼夏普的担心不是多余的。这一天,当车拐过一个弯道的时候,一个行人躲闪不及,一下子被撞倒,并且夹在了前后轮之间的空隙里动弹不得。亨利的反应也够快的,一下子就把发动机熄了火。在其他人的帮助下,大家一起抬起车子,把倒在地上的行人扶了起来,所幸没有伤着。亨利连忙向这个中年男子一再道歉,并为他捡起掉在地上的帽子,掸去上面的灰尘。那个人接受了亨利的道歉,没有说什么就走了。他也许不知道,自己即使不是汽车史上的第一个受害者,至少也是第一批的受害者之一。以此为开端,汽车的诞生给人类带来了一场革命,也导致全世界每年有成千上万的人死在车轮下。
  经过这一次的教训,亨利在城市里开车就更加小心了。底特律人对于亨利的发明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热情。每次亨利驾车在街上行驶,路的两边都是观看的行人。如果亨利把车停下来,人们立刻围拢过去,问这问那,也有人伸出手去,在车上到处摸,每看到这种情况,亨利就心惊胆战,唯恐激动不已的人们弄坏他的宝贝。亨利哪怕只是离开车一小会儿,也不得不用铁链和锁把车锁在路边的灯柱上。总之,人们的反应非常强烈,就好像着了魔似的。“人们一看到车,就像发疯了一样。”亨利这样告诉妻子。
  恰恰相反,了解亨利的人们此时却给亨利起了一个“疯子亨利”的外号,大概是对他忘我工作、对机器如醉如痴的一种形象描述吧!不管怎么说,从此以后,“疯子亨利”传遍了整个底特律。
  又到周末了,亨利兴奋地同妻子商量,想驾驶自己的新发明到迪尔本去看看。看着这些天来一直兴高采烈、像个得到新玩具的孩子一样的丈夫,克拉拉又怎么能不赞成亨利的想法呢?
  亨利驾着车,行驶在由底特律通往迪尔本的大路上。克拉拉坐在亨利身边,小爱德塞穿着童装坐在母亲的膝盖上,好奇地四下张望。此时不管从前还是从后看,就会发现这辆车总是斜的,原因很简单,车轮之间的宽度比马车的小得多,而一侧的车轮常常陷入路上的马车车辙中。
  “亨利,车歪得太厉害了!你最好把车开得慢些。”克拉拉担心孩子的安全,于是对丈夫说。
  为了不使妻子担心,亨利降低了车速,一路上,发动机偶尔也会闹闹情绪。每到这种情况,亨利就得下车来调试机器,结果,8英里的路程竟然花了一个多小时。
  到家了,亲人们都迎了出来,互致问候,同时也好奇地看着这台奇怪的车。亨利请他们一个个坐上来体验一下,然后把车加速到每小时20英里。
  “这简直妙极了!”亨利的弟弟威廉惊叹不已。
  “就跟做梦一样!”弟弟罗伯特也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倒是妹妹玛格丽特比较冷静,下车后,她告诉亨利:“速度确实是快,我感觉有点不知所措!”然后她悄悄对二哥约翰说:“这大概是聪明的亨利做出来的另一件有趣的玩具吧!”
  “爸爸,请您也上来坐一下吧!”亨利邀请自己的父亲。
  “啊,我就不用了,年纪大了,胆子也小了,不比你们年轻人。”老威廉拒绝了儿子的邀请。
  亨利沉默了,因为在场的所有人当中,只有他和父亲两人心中明白,父子间的矛盾依然故我。是的,亨利已满33岁了,怎么也不应该被算做一个年轻人了。而在父亲眼里,这个我行我素的大儿子非但不留下来承继家业,反而跑到城里去继续玩这种孩子的把戏,简直是不可救药,在心里,老福特认为,如果上了亨利的车,就意味着认可了儿子的胡作非为,这是绝对不行的。亨利当然明白父亲心中的想法,所以他也没有再对父亲说什么,只是又口到了自己的弟弟妹妹们当中,与他们交谈起来。
  这时,邻居们也被惊动了,他们围拢过来,站在一边观看这一切,眼光中流露出好奇、惊讶和不解。这种表情落到老威廉眼里,仿佛变成了同情和嘲讽,好像是在说:瞧,可怜的老威廉,自己的大儿子不好好务农,偏偏跑到城里去。就算是当上了总机械师,原来也只不过是捣弄出了这么个玩艺儿,亨利真是发疯了,跟他小时候一样!老威廉真可怜!
  老威廉背着手,心情沉重,抱起自己的孙子,步履艰难地走回了房间。此刻,在老人心里,也只有这个小生命才能给他痛苦的心带来一丝安慰。
  亨利的心情并不比自己的父亲好多少。这次回家,使他明白了,自己在老父亲的眼中依旧是个一事无成不成器的人。但是亨利此行也有收获,这毕竟是他自己制造出这辆“婴儿车”后的第一次远行,暴露出了这辆车的一些弱点:如结构的设计不适于进行长途旅行,驾驶盘和金属框架的结构强度不够,特别是那台发动机,性能不够稳定而且设计亟待改善。
  “可是单凭我自己和伙伴几个人的力量,要对以上缺陷做改进是根本不可能的。”
  然而,尽管没有得到父亲的理解,亨利对自己还是充满了信心。回到自己在底特律的家,亨利请来摄影师,站在那辆车前照了一张像作纪念。从留下来的相片中我们可以看出,这辆后来成为美国汽车史上一座里程碑的小车从外形上看还确实不错,当然,其简陋程度也是有目共睹的,例如车的喇叭是用门铃代替的,控制车的方向的装置就像一只小船的舵,而且车从整体上看像个营养不良的孩子一样单薄,不是很结实。可是,站在车前的亨利头戴圆顶礼帽,蓄着整齐的胡须,双目炯炯,信心十足地看着镜头。是的,对于他来说,儿时就有的那个神奇的梦想现在只是刚刚开始,在步入中年之后,他终于艰难地踏上了一条让他流芳百世的路。
福特家族--4 屡遭挫折
4 屡遭挫折
  来自市长的帮助
  市长给他发了一张“驾驶执照”
  见到了大名鼎鼎的爱迪生
  农民眼里的“魔鬼车”
  “现在就让我们办个公司吧!”
  “这下子他的生意要糟糕了”
  公司破产了
  汽车大奖赛上的冠军
  厄运再次临头
  尽管得不到父亲的理解,尽管大街上的人们一看到他就喊“疯子亨利来了”,可是,在底特律的公司里,亨利仍然是总机械师,月薪也已经涨到140美元。新车试验成功的狂热劲头过去后不久,亨利赶紧提醒自己该收收心了。在他试验车的这段时间,工厂积压了一大批待修理的机器,许多技术难题也等着他来解决,所以一回到工厂,亨利就又当起了他的总机械师,除带领工人们拼命干活以外,也还在琢磨改进自己设计的汽车的方案。当然,他还必须设法偿还由于发明自己的车所欠的债。为了还债,亨利不得不设法以200美元的价格很快卖掉了自己的第一辆汽车。他卖车的速度如此之快,以致儿子爱德塞在后来回忆这一段时,绞尽脑汁也没想起来对那辆“婴儿车”的印象。就在这个时候,又有人伸出了热情的手,帮助了亨利一家,这个人就是当时底特律的市长威廉·梅伯里。
  梅伯里市长也出身于一个富有的爱尔兰家庭,或许由于同样是爱尔兰人的缘故吧,他很早就和亨利的父亲老威廉相识。当年,就在亨利还是个孩子的时候,老威廉就和当时还健在的亨利的母亲玛丽·利托戈特一起前往底特律参加了梅伯里的婚礼。
  梅伯里非常喜欢亨利,赞赏他的发明。殷实的家底使他有条件对亨利提供帮助,所以在从1897年1月到1898年底的两年时间里,亨利不仅还清了以前所欠的债,而且还在自己那简陋的工棚里设计并制造出了两台汽车。当亨利驾驶汽车在底特律的大街上走来走去时,人们的反应除了惊奇、新鲜之外,还有气愤和嫉妒。特别是许多马车夫,更是为常常必须给“那样一个冒着烟并发出怪声”的无马之车让步而感到愤慨。于是联合起来告到市政当局,认为亨利的所作所为妨碍了公共秩序,要求对他采取措施。在这种情况下,梅伯里市长又一次出面保护了亨利。他特别挑选了一个公开的场合,把一张允许亨利可以在任何时间驾驶自己的汽车在底特律的所有街道穿行的许可证发给亨利,从而使亨利的行为从法律上得到了保护。在某种意义上,这张许可证或许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张以政府的名义颁发给个人的汽车“行车执照”。
  一天,亨利在公司刚刚忙完手中的活,老板亚利山大·道就把他找了去,提出让亨利跟他一起去纽约,参加爱迪生照明公司协会的年会。已经有几年没出过远门的亨利考虑了一下,就答应了。
  后来,在回忆起这段经历的时候,亨利不无骄傲地指出,这次陪老板去纽约,最大的收获就是见到了他心仪已久的爱迪生本人,而且得到了他的指点。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在纽约著名的长岛东方旅馆,爱迪生照明公司协会年会召开了。举行完简短的开幕式,人们来到宴会厅,亨利和自己的上司一起也端着酒杯在人群中周旋。突然,道轻轻碰了一下亨利,用端着酒杯的手指着不远处的一堆人。
  “亨利,快看!中间的那一位就是爱迪生先生!”说完,道拉着亨利向那边走了过去。
  托马斯·爱迪生面带微笑站在那里,手中也端着酒杯。这个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家,一生带给了人类近千项伟大的发明。他有着一个高高的、充满智慧的额头和一双深邃的眼睛。亨利听说过不少有关爱迪生的故事,当然也知道,自己面前的这个伟人在少年时代就在开往底特律城的火车上卖报,因为不慎险些引起火灾,而被鲁莽的列车长打了一记耳光从而导致了失聪。
  人们在爱迪生的周围喧闹着,七嘴八舌地炫耀着他们的博学或者无知,为了使爱迪生能听明白他们的高论,他们说话的声音很大,还夹杂着一些手势。话题不一会儿就转到了动力机车上。爱迪生告诉大家,自己一直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研究用一组或更多组的蓄电池来作为汽车的动力。这时,道把亨利推到了爱迪生面前。
  “我们这位年轻的伙计已经造出了一辆用汽油驱动的车了!”道对爱迪生说。
  亨利望着爱迪生。他看到的是一双闪烁着智慧的友善的眼睛。为了能更好地让爱迪生明白自己的意思,亨利拿出笔记本,用一支铅笔飞快地画出了几幅草图,同时大声对发明家作着解释。爱迪生非常认真地看着这些草图,把手放在耳朵上以便能听得更清楚。
  “你的想法是对的,年轻人,”听完了介绍,爱迪生对亨利说:“继续干下去吧,千万别放弃!”接着,伟大的发明家转向其他的人,然后拉着亨利的手臂对众人说。“这种车比电车更优越,因为它能够给自己提供所需的动力。”
  还有什么能比爱迪生的赞赏更让亨利·福特振奋和激动呢!这就是亨利和爱迪生的第一次接触,也是他们后来所铸成的伟大友谊的开端。
  在当时的美国,已经完全具备了大力发展汽车工业的条件。美国的所有基础工业设施已经基本完善,生产汽车所需要的一切技术和设备都已经具备。早在19世纪80年代,美国人S.F.鲍泽就发明了可以自动计量单位的油泵,为后来加油站的大发展创造了条件。钢铁大王卡内基此时也已经建立了自己的钢铁王国,美国的钢铁年产量已经占全世界产量的1/3。著名的固特异(GOODYEAR)公司早在40年代就开发了橡胶硫化工艺。80年代末,美国已经建成了7条铁路,总长度占当时世界铁路总长度的一半。然而,在马车运输和铁路运输之间,急需要开发出新的交通工具。地广人稀的自然环境,人数众多的中等收入阶层的现实存在等因素,都为汽车工业后来的大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一句话,在当时的世界上,恐怕再也找不出第二个像美国这样发展汽车工业的条件得天独厚的国家了。
  对于当时的大多数美国农民来说,他们早已习惯了那种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的田园牧歌式的家庭生活,把汽车看作“魔鬼车”,即使是城市居民也是如此。他们对于一边冒烟、一边发出突突的响声飞驰而过的汽车,在刚开始还有些新鲜感,然后就是反感和敌视了。在他们的强大压力下,这一时期美国许多地区的法律条文就充分反映了这种对汽车的排斥心理。如1899年,加利福尼亚州的圣拉菲尔镇颁布法令,要求汽车司机必须在任何过路的马匹300英尺外停车;1900年,佛蒙特州立法迫使每一个汽车司机“必须雇佣一名成年人在汽车前1/3英里处手持红旗为汽车引路”。1902年,辛辛那提市、萨凡纳市和旧金山市则规定:汽车在市内行驶的最高车速不能超过每小时8英里。另外,美国的许多大城市甚至禁止汽车使用大路。因为大路是专为马车准备的,汽车司机如果违反规定,就会以“破坏社会治安”的罪名被逮捕,有些倒霉的司机甚至被愤怒的农民打死。
  亨利·福特是幸运的,在底特律,威廉·梅伯里市长替他抵挡着排斥汽车的人们的闲言碎语,“而当时美国其他城市的发明家们就不一定有这么好的运气了,他们不得不去应付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强大压力。
  一天,市长梅伯里把亨利找去,给他介绍了一位朋友。他就是前来底特律市考察美国汽车业最新发展情况的工程师R.W.哈宁顿。
  “您好,哈宁顿先生!”亨利紧紧握住了工程师的手,“久闻您的大名,查里斯·杜里埃先生好吗?”亨利早就从金那里听说过,哈宁顿和著名的杜里埃兄弟之一的查里斯·杜里埃在一起工作。
  “您好,福特先生!我一到这儿,梅伯里先生就把您的事情告诉了我。”
  接着。亨利带哈宁顿去参观他在梅伯里的资助下生产的两辆新样车。在路上,哈宁顿向亨利介绍了他这次在美国各地考察所了解到的情况。
  当时美国的汽车业最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如何尽快地把汽车从机械师们的试验室里投入生产领域。在美国汽车业兴起之前,生产马车和自行车的交通工具制造业已经彻底地衰败了,原来属于这两个生产行业的大批生产商和工程技术人员开始向汽车行业转移。在这些人当中,有斯蒂倍克二纳什、杜兰特和著名的费希尔七兄弟,还有亚历山大。温顿、约翰·威里斯、W.E.梅茨格、查尔斯·杜里埃、巴尼·奥德弗和道奇兄弟。“在发展汽车方面,全美国恐怕没有比底特律更好的城市了!”哈宁顿对亨利这样说。
  的确,底特律从80年代以来,就开始制造各种型号的船用发动机,并且很快成了美国的引擎制造中心,拥有大批熟悉蒸汽机和各种内燃机的技师和工人。另外,底特律的金属加工业和制造业都非常发达。作为美国主要的一个移民地区,底特律的周围还拥有大量来自欧洲的熟练工人。
  一边介绍情况,两人一边来到了亨利的工作间。哈宁顿戴上夹鼻眼镜,认真仔细地观看亨利的汽车。比起上一辆“婴儿车”,亨利的这两辆车显然完善多了。汽车有着高高的车轮、豪华的双人座位、铜制的车灯、用来挡泥的脚踏板……
  “汽车在设计方面是非常出色的,”在后来的报告中,哈宁顿这样评价亨利的汽车,“火花塞很先进,冷却箱的设计也很有特点,汽化器非常独特,车上的仪表很齐全,每个零件都精工细做,独具匠心……总之,整体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这种车看起来可以在任何道路上行驶,不逊色于我们国家制造的其他任何一种车……”
  梅伯里了解,亨利的心愿是当一个汽车制造商,而不是单单窝在实验室替别人设计和制造样车。他也在帮助亨利寻找机会。1899年7月的一天,市长家里来了一位客人,他名叫威廉·墨菲,是底特律的商人,跟梅伯里市长一样,都是爱尔兰移民。
  “多谢你为消防队所提供的新设备!”梅伯里指的是不久前,墨菲出钱为底特律市的消防队购置消防机车的事情。
  “老朋友,你是了解我这个人的,一方面我是想为市民们做点什么,另一方面我这个人生来就对机器这玩艺儿有兴趣,所以当我听说市里消防队的设备太旧了,而邻近的费拉德尔菲亚恰好又新研制出了这种消防车的时候,就去买了几辆。”墨菲笑着摆了摆了手。
  “我最近对新出现的汽车这东西很有兴趣,如果能找到合适的人,我一定会为这种新奇的家伙投点资。”
  顺水推舟,听到墨菲有这样的想法,梅伯里马上把亨利·福特推荐给了墨菲。
  “我听说过你,一些人把你称做‘发疯的亨利’,可是我不这样看,我喜欢你的车。”看了亨利造出来的样车,墨菲这样告诉亨利。“如果你能把你的车开到这个城市西北部的法明顿,然后再经由庞蒂亚克开回来,而你的车在这60英里的路途中不发生任何问题的话,我会认真考虑你的想法的。”
  几天后,亨利调试好自己的车,开着它来见墨菲。墨菲先仔细观察了车内仪表盘上的各项数字,然后委派了一个人跟着亨利一起上路。亨利驾驶汽车顺利通过了这个考验,结果令墨菲十分满意。
  “好吧,年轻人!”黑菲开始让手下的人准备一份开业申请书,“现在就让我们办个公司吧!”
  有了墨菲牵头,加上市长梅伯里的热心张罗,1899年8月5日,在底特律市卡斯大街1343号,底特律汽车公司正式成立了。可以说,当时底特律市一大批有钱有势的人都做了该公司的股东。除了市长和墨菲,主要的股东还包括种子大王得克斯特·弗利、参议员托马斯·帕尔默、底特律经纪业大亨弗利德里克·奥斯本、实业家弗兰克·伍德曼·埃迪以及在航运、铁路、银行、保险等行业都有产业的大商人詹姆斯兄弟和休·麦克米伦。亨利·福特如愿以偿,任公司的机械主管和总工程师,并在新成立的公司中持有股份,新公司的资本为15万美元。
  新公司成立时也招来了大批记者,消息传遍全市,这下子,爱迪生照明公司底特律分公司的总经理亚利山大·道坐不住了,8月15日那天,他把亨利找来,两人在道的办公室进行了一次谈话。
  “亨利,报纸上的消息我看到了,祝贺你!不用我再多说什么,你的才能是有目共睹的,你是我们公司的最有才能的人,我们大家都非常相信这一点。”道还是很客气的,紧接着他把话题一转,“可是作为多年的朋友,作为你的上司,我不得不遗憾地指出,你现在所做的这一切是错误的。”
  “为什么?”亨利问。
  “因为你现在在外面所做的一切是没有意义的,汽油怎么能作为运输工具的动力源呢?”道摆手制止了亨利的分辩,又说:“我衷心地希望你把精力用在咱们公司的那些机器上,好好在电上动动脑筋,用你鼓捣车的那股劲头,看看能不能搞出点名堂来,别再去管外面的事情了,把那些不相干的事辞了吧!”接着,道又开出了一个诱人的条件。
  “年轻人,在公司里我又不大懂技术,总想物色一个合适的人选来担任公司的总管,到目前为止,我觉得你是最合适的。请你考虑一下我说的话,然后给我一个答复。好吗?”
  “我已经考虑好了,先生!”亨利回答。
  “你同意了?”道有些惊讶。
  “不,我决定辞职,辞职报告明天送来,非常感谢您这些年来对我的信任和照顾!”
  就这样,亨利离开了爱迪生照明公司,他在这儿工作了七年多。这一年,他36岁。
  离开公司之前,亨利找到了曾经和他共同试制新车的几个伙伴,问他们是否愿意跟他一起离开公司去新的工作岗位创业,可是伙伴们对此顾虑重重,经过再三说服,也只有年轻的爱德华·哈弗同意跟亨利走。后来,亨利又到费希尔兄弟公司挖来了弗利德里克·斯特劳斯。公司成立伊始,条件是非常简陋的,用斯特劳斯的话来说,他第一天和亨利一道走进车间时,只见车间空空荡荡,空地的中间摆放着刚运来的一台发动机和一台锅炉,此外就是一捆电线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亨利开始了艰苦的创业。
  就在亨利他们在底特律埋头苦干的同时,其他人也盯上了底特律发展汽车生产的优越环境。1899年,也就是亨利他们成立了底特律汽车公司的差不多同时,兰塞姆·沃尔兹也在底特律成立了一家生产汽车的公司——沃尔兹发动机公司。这家公司在底特律郊区,规模很小,甚至比不上亨利·福特的底特律汽车公司。但是事实证明,这家小公司的主人沃尔兹和他的伙伴亨利·利兰确实是汽车制造业的天才,他们的光辉很快就盖过了当时汽车行业的所有的人,包括亨利·福特。
  沃尔兹一开始就把批量生产价廉物美的汽车作为公司生产经营的核心。在生产过程中分工明确,由利兰负责车辆的传动系统,最后的整体组装由沃尔兹来完成,很快就在市场上推出了“快乐的沃尔兹”牌汽车,并投入批量生产。强调汽车生产的批量化,这一点对新生胁汽车工业实在是太重要了,因此后来人们把沃尔兹称为美国汽车的“批量生产之父”。
  在汽车业,另一颗闪耀的新星是亨利·利兰。与其说利兰是一名出色的机械师,不如说他是一名更出色的工艺大师。利兰70年代和80年代主要是在军火生产行业和工具制造业任职,到了90年代,他开办了自己的工厂,生产自行车和船用发动机。沃尔兹的汽车公司成立后,利兰父子开始为沃尔兹汽车提供零件,或许是长期在精密机械制造部门的缘故,利兰特别强调每个零部件的精工细做,对他来说,每个零件都是一件工艺品。他还为沃尔兹的汽车设计出了一整套传动齿轮。正是有了如此好的零部件,沃尔兹汽车才能在汽车销售市场上很快站住了脚。但是利兰对汽车业的最大贡献井不在于他为这一行业提供的精细的零部件,而是他的“零部件通用化”思想,在后来的几年里,利兰又把他的这一创新推入了生产领域。这种思想适应了当时的生产标准化浪潮,对美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后来人们把亨利·利兰誉为美国汽车工业的“标准化之父”。
  还是让我们来看看此时的亨利”·福特吧。非常不幸,亨利从这次创业的一开始就犯了严重的错误,他把以前自己确定的生产“价廉物美、大批量”产品的原则抛在了一边,而是走向另一个极端。高档、豪华、纯手工制作、高速、单车生产。亨利仍像当初他发明第一辆汽车时那样没日没夜地苦干,把克拉拉和儿子爱德塞扔在家里。亨利的思维还没有摆脱手工制作的窠臼,只是作为一个发明家在接受别人的订货,而不是作为生产商去生产汽车,可以说亨利只是在“制作”而不是“制造”汽车。当时,公司其他管理人员发现了这一点,但是固执的亨利根本听不进别人的劝告。
  1900年1月,经过5个月的苦战,底特律汽车公司的第一辆汽车终于诞生了。这辆汽车就跟亨利在梅伯里市长的赞助下制作的两辆汽车一样,有着高贵的样式,豪华的装饰,可乘坐一名驾驶员和一名乘客,许多记者应邀参加了这辆车的揭幕典礼。
  在对这辆车进行评价时,舆论界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立场。当时的《底特律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用“平淡无奇”概括了对亨利制作的新车的看法,认为这种车与当时美国的其他汽车相比,决没有任何值得大书特书的地方。这篇文章甚至不无讽刺地指出:“车身和城里跑的较好的马车相比没有什么区别,而且整个结构使人无法知道它的动力源……”
  《新闻论坛报》的记者则是相反的态度,他在报纸上详细记述了他这次参加试车的经历,并引用了一段他当时与亨利的对话:
  记者:“学会驾驶需要很久吗?”
  亨利:“几天,也许几小时,就跟学骑自行车差不多。”
  记者:“汽车在行驶时冒烟,而且车里还有汽油,危险吗?”
  亨利:“绝对没有危险!”(亨利信心十足地指了指路边的马车后,笑着对记者)“这下子他的生意要糟糕了。”
  可是厄运临头的首先不是路边的马车店,而是神采飞扬的亨利和他的公司。样车虽然出来了,可是价格昂贵,加上长达几个月的制作和等待过程,使得公司没有顾客上门,就连样车都没有销售出去,以至于亨利最后只好把车送给了市邮局作为“邮递车”来使用。公司的其他管理人员和股东强烈要求亨利采用新的生产流程和生产思路,把大批生产和销售汽车作为公司的经营原则。而亨利对此大为不满,他甚至把汽车生产过程看作是他个人的事情,不让其他人加入进来,他手下的工作人员甚至连一张草图都没有见过。随着矛盾的激化,亨利干脆躲了起来,连公司的人都找不到他。后来,克拉拉回忆说,那段时间亨利常常一个人到底特律城外的郊区树林里散步。
  1900年11月,亨利离开了底特律汽车公司。事后亨利说是自己主动提出辞职的,而公司其他人则称亨利是被公司董事会解职的。反正不管怎样,公司成立一年多来,总共亏损了近9万美元,亨利离开公司后不久,公司就破产了。
  可是也就是在这一年,亨利·利兰正式组建了自己的汽车公司,并且以底特律城的最初开拓者卡迪拉克的名字作为新公司的名字,他担任公司的总经理。这时的利兰已经年近花甲。1906年,利兰把三辆卡迪拉克汽车带到了伦敦,当着一大批专家和记者的面拆开,然后把拆下的零件混同起来,让工人当场用这些无法区分的零件重新组装成三辆成车,再立刻让汽车发动起来去参加长达500英里的高速行驶测验,三辆汽车全部通过了这样严格的检验。当时,利兰的这一举措轰动了世界汽车界。这位受人尊敬的老人后来又在汽车领域奋斗了整整20年之久。他于1909年把卡迪拉克公司卖给了通用汽车公司,并且继续担任这家分公司的经理长达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利兰父子又创办了林肯汽车公司,并设计出了著名的“林肯”牌汽车。当然,后来这家公司又戏剧性地并入了如日中天的福特汽车公司。然而,即使是在今天,“卡迪拉克”和“林肯”仍然作为美国最高档豪华的轿车,飞驰在美国乃至世界的大街小巷。
  也就是亨利在事业上受到挫折的这一年,美国其他的汽车生产商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1900年以前,美国的汽车展览都是以自行车和其他机械产品的展览会的分展的名义举行的。而从1900年开始,大量的新闻媒介和广告开始为汽车宣传造势。就在这一年,任期将满的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华盛顿检阅游行队伍时乘坐了汽车,从而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乘坐汽车的总统。当然,出于对汽车可靠性的担心,总统那辆围绕着花环的检阅专车后面还跟着一辆用来应急的马车,这也在当时被传为笑谈。而总统乘坐汽车的行为却得到了舆论的广泛赞扬。这时的美国,已经生产了3.4万辆汽车,虽然其中的2/3是以蒸汽和电力作动力的。
  从1899年起就开始举办的美国汽车节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汽车节的举办地点在罗得岛的新港。在1900年的这次汽车大赛上,来自芝加哥的汽车大亨亚历山大·温顿以每小时38英里的速度在50英里的赛程中独占鳌头。这一胜利为他赢得了广泛的声誉,使他一时间成了美国汽车制造业的骄子和新闻舆论的英雄。
  而这时的亨利·福特却不得不消受失败所造成的苦果。“他们给了我机会,可是我失败了!”亨利这样告诉自己的妻子,而克拉拉总是安慰他,希望能找出一些理由,来使自己的丈夫相信这次失败并不完全是他自己的过错,7岁的儿子爱德塞天真无邪的言语也常常使亨利紧绷绷的脸上露出笑容。
  “今年是新世纪的第一年,可是我的运气却是这样的差!”一天,亨利的父亲老威廉来看望他们,一家人来到市郊的林中散步,看着远处正在逗孙子玩的父亲,亨利突然又伤感起来。
  克拉拉暗自叹了口气,这一段日子里,亨利常常呆在家里,或许是由于这次挫折的打击,克拉拉发现丈夫变得越来越迷信。比方说,在街上一看见黑猫,亨利就赶紧判断黑猫是从左往右走还是从右往左走(西方民间传说:路上如果碰见黑猫从你身体的左边走向右边,就会带来好运,反之则会厄运临头);碰上“黑色星期五”,亨利就会整天呆在家里不出门。一个男人如果没有自信心,就什么也没有了,克拉拉深深懂得这一点。于是她还是设法来使亨利重新鼓足勇气。
  “不对,亨利,你弄错了!今年不是新世纪的第一年,而是上一个世纪的最后一年,明年,也就是1901年才真正是新世纪的开端呢!”
  “真是这样吗?”亨利停住了脚步。
  “是的,为此今年年初报纸上还专门讨论过呢!还做了一次公共舆论调查,结果大多数人都认为明年才是新世纪的开端。我当初决定从新世纪开始,每天都记日记,所以也是从明年开始。”克拉拉轻轻挽住亨利的胳膊。“亲爱的,坏运气到了头就是好运的开始,明年你一定会成功的。你想想,这次公司损失的资金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威廉·墨菲的,可是他还是那样器重你,你们还是成了好朋友,何况,你现在又有许多新朋友,他们一定会帮你的!”
  一提到这些好朋友,亨利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他们真是好人,也幸好有他们还了解我!”妻子的鼓励终于使亨利又燃起了希望之火。有人曾经说过:“把失败责任推给别人虽然不光彩,却是让自己摆脱痛苦的好办法。”亨利本来就对公司的那些不懂技术却又说三道四、指指点点的管理人员不满,所以干脆把一股怨气和失败的责任一古脑儿地推在了这些人身上。
下一页 尾页 共6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