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鲁迅全集

_96 鲁迅(现代)
,其中曾提及作者这篇文章,有“鲁迅先生以其神异之照妖镜一照,照得各种的丑态都照出
来”等语。
鲁迅全集第 四 卷
三 闲 集
二 心 集
南腔北调集
目 录
三闲集
 序言3…………………………………………………………
一九二七年
 怎么写(夜记之一)19………………………………………
 在钟楼上(夜记之二)30……………………………………
 辞顾颉刚教授令“候审”(并来信)40………………………
 匪笔三篇43…………………………………………………
 某笔两篇49…………………………………………………
 述香港恭祝圣诞52…………………………………………
 吊与贺57……………………………………………………
一九二八年
 看司徒乔君的画72…………………………………………
 在上海的鲁迅启事74………………………………………
 文艺与革命(并冬芬来信)77…………………………………
 扁86…………………………………………………………
 路88…………………………………………………………
 头90…………………………………………………………
 通信(并Y来信)93…………………………………………
 太平歌诀102…………………………………………………
 铲共大观104…………………………………………………
 我的态度气量和年纪107……………………………………
 革命咖啡店115………………………………………………
 文坛的掌故(并徐匀来信)119………………………………
 文学的阶级性(并恺良来信)124……………………………
一九二九年
 《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小引131…………………………
 现今的新文学的概观133……………………………………
 “皇汉医学”140……………………………………………
 《吾国征俄战史之一页》143………………………………
 叶永蓁作《小小十年》小引146……………………………
 柔石作《二月》小引149……………………………………
 《小彼得》译本序151………………………………………
 流氓的变迁155………………………………………………
 新月社批评家的任务159……………………………………
 书籍和财色161………………………………………………
 我和《语丝》的始终164……………………………………
 鲁迅译著书目176……………………………………………
二心集
 序言187………………………………………………………
一九三○年
 “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193…………………………
 习惯与改革221………………………………………………
 非革命的急进革命论者224…………………………………
 张资平氏的“小说学”228…………………………………
 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231………………………………
 我们要批评家238……………………………………………
 “好政府主义”241…………………………………………
 “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244………………………
 《进化和退化》小引248……………………………………
 《艺术论》译本序251………………………………………
 做古文和做好人的秘诀(夜记之五,不完。)267………
一九三一年
 柔石小传277…………………………………………………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281……………………
 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现状284………………………………
 上海文艺之一瞥290…………………………………………
 一八艺社习作展览会小引307………………………………
 答文艺新闻社问309…………………………………………
 “民族主义文学”的任务和运命310………………………
 沉滓的泛起322………………………………………………
 以脚报国326…………………………………………………
 唐朝的钉梢329………………………………………………
 《夏娃日记》小引331………………………………………
 新的“女将”334……………………………………………
 宣传与做戏336………………………………………………
 知难行难338…………………………………………………
 几条“顺”的翻译341………………………………………
 风马牛345……………………………………………………
 再来一条“顺”的翻译348…………………………………
 中华民国的新“堂·吉诃德”们351………………………
 《野草》英文译本序355……………………………………
 “智识劳动者”万岁357……………………………………
 “友邦惊诧”论359…………………………………………
 答中学生杂志社问362………………………………………
 答北斗杂志社问363…………………………………………
 关于小说题材的通信(并Y及T来信)365…………………
 关于翻译的通信(并JAKA来信)369…………………………
 现代电影与有产阶级(译文,并附记)388…………………
南腔北调集 题记414………………………………………………………
一九三二年
 林克多《苏联闻见录》序421………………………………
 我们不再受骗了426…………………………………………
 《竖琴》前记429……………………………………………
 论“第三种人”435…………………………………………
 “连环图画”辩护442………………………………………
 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448…………………………………
 《自选集》自序452…………………………………………
   《两地书》序言(文略,见第十一卷《两地书》)
 祝中俄文字之交456…………………………………………
一九三三年
 论“赴难”和“逃难”468…………………………………
 学生和玉佛473………………………………………………
 为了忘却的记念475…………………………………………
 谁的矛盾487…………………………………………………
 看萧和“看萧的人们”记490………………………………
 《萧伯纳在上海》序496……………………………………
 由中国女人的脚,推定中国人之非中庸,
  又由此推定孔夫子有胃病(“学匪”派
  考古学之一)500……………………………………………
 我怎么做起小说来507………………………………………
 关于女人512…………………………………………………
 真假堂吉诃德515……………………………………………
 《守常全集》题记519………………………………………
 谈金圣叹523…………………………………………………
 又论“第三种人”527………………………………………
 “蜜蜂”与“蜜”533………………………………………
 经验535………………………………………………………
 谚语538………………………………………………………
 大家降一级试试看542………………………………………
 沙545…………………………………………………………
 给文学社信547………………………………………………
 关于翻译549…………………………………………………
 《一个人的受难》序553……………………………………
 祝《涛声》556………………………………………………
 上海的少女559………………………………………………
 上海的儿童561………………………………………………
 “论语一年”563……………………………………………
 小品文的危机570……………………………………………
 九一八574……………………………………………………
 偶成579………………………………………………………
 漫与582………………………………………………………
 世故三昧586…………………………………………………
 谣言世家590…………………………………………………
 关于妇女解放594……………………………………………
 火597…………………………………………………………
 论翻印木刻600………………………………………………
 《木刻创作法》序605………………………………………
 作文秘诀608…………………………………………………
 捣鬼心传613…………………………………………………
 家庭为中国之基本616………………………………………
 《总退却》序618……………………………………………
 答杨邨人先生公开信的公开信620…………………………
三闲集
  本书收作者一九二七年至一九二九年所作杂
  文三十四篇,末附作于一九三二年的《鲁迅译著书目》一篇。一九三二年九月由上海北
新书局初版。
序  言
  我的第四本杂感《而已集》的出版,算起来已在四年之前了。去年春天,就有朋友催促
我编集此后的杂感。看看近几年的出版界,创作和翻译,或大题目的长论文,是还不能说它
寥落的,但短短的批评,纵意而谈,就是所谓“杂感”者,却确乎很少见。我一时也说不出
这所以然的原因。
  但粗粗一想,恐怕这“杂感”两个字,就使志趣高超的作者厌恶,避之惟恐不远了。有
些人们,每当意在奚落我的时候,就往往称我为“杂感家”,以显出在高等文人的眼中的鄙
视,便是一个证据。还有,我想,有名的作家虽然未必不改换姓名,写过这一类文字,但或
者不过图报私怨,再提恐或玷其令名,或者别有深心,揭穿反有妨于战斗,因此就大抵任其
消灭了。
  “杂感”之于我,有些人固然看作“死症”,我自己确也因此很吃过一点苦,但编集是
还想编集的。只因为翻阅刊物,剪帖成书,也是一件颇觉麻烦的事,因此拖延了大半年,终
于没有动过手。一月二十八日之夜,上海打起仗来了,越打越凶,终于使我们只好单身出走
,〔1〕书报留在火线下,一任它烧得精光,我也可以靠这“火的洗礼”之灵,洗掉了“不
满于现状”的“杂感家”〔2〕这一个恶谥。殊不料三月底重回旧寓,书报却丝毫也没有损
,于是就东翻西觅,开手编辑起来了,好像大病新愈的人,偏比平时更要照照自己的瘦削的
脸,摩摩枯皱的皮肤似的。
  我先编集一九二八至二九年的文字,篇数少得很,但除了五六回在北平上海的讲演〔3
〕,原就没有记录外,别的也仿佛并无散失。我记得起来了,这两年正是我极少写稿,没处
投稿的时期。我是在二七年被血吓得目瞪口呆,离开广东的,〔4〕那些吞吞吐吐,没有胆
子直说的话,都载在《而已集》里。但我到了上海,却遇见文豪们的笔尖的围剿了,创造社
〔5〕,太阳社〔6〕,“正人君子”们的新月社〔7〕中人,都说我不好,连并不标榜文
派的现在多升为作家或教授的先生们,那时的文字里,也得时常暗暗地奚落我几句,以表示
他们的高明。我当初还不过是“有闲即是有钱”,“封建余孽”或“没落者”,后来竟被判
为主张杀青年的棒喝主义者了。〔8〕这时候,有一个从广东自云避祸逃来,而寄住在我的
寓里的廖君〔9〕,也终于忿忿的对我说道:“我的朋友都看不起我,不和我来往了,说我
和这样的人住在一处。”
  那时候,我是成了“这样的人”的。自己编着的《语丝》〔10〕,实乃无权,不单是
有所顾忌(详见卷末《我和〈语丝〉的始终》),至于别处,则我的文章一向是被“挤”才
有的,而目下正在“剿”,我投进去干什么呢。所以只写了很少的一点东西。
  现在我将那时所做的文字的错的和至今还有可取之处的,都收纳在这一本里。至于对手
的文字呢,《鲁迅论》和《中国文艺论战》〔11〕中虽然也有一些,但那都是峨冠博带的
礼堂上的阳面的大文,并不足以窥见全体,我想另外搜集也是“杂感”一流的作品,编成一
本,谓之《围剿集》。如果和我的这一本对比起来,不但可以增加读者的趣味,也更能明白
别一面的,即阴面的战法的五花八门。这些方法一时恐怕不会失传,去年的“左翼作家都为
了卢布”〔12〕说,就是老谱里面的一着。自问和文艺有些关系的青年,仿照固然可以不
必,但也不妨知道知道的。
  其实呢,我自己省察,无论在小说中,在短评中,并无主张将青年来“杀,杀,杀”〔
13〕的痕迹,也没有怀着这样的心思。我一向是相信进化论的,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
青年必胜于老人,对于青年,我敬重之不暇,往往给我十刀,我只还他一箭。然而后来我明
白我倒是错了。这并非唯物史观的理论或革命文艺的作品蛊惑我的,我在广东,就目睹了同
是青年,而分成两大阵营,或则投书告密,或则助官捕人的事实!我的思路因此轰毁,后来
便时常用了怀疑的眼光去看青年,不再无条件的敬畏了。然而此后也还为初初上阵的青年们
呐喊几声,不过也没有什么大帮助。
  这集子里所有的,大概是两年中所作的全部,只有书籍的序引,却只将觉得还有几句话
可供参考之作,选录了几篇。
  当翻检书报时,一九二七年所写而没有编在《而已集》里的东西,也忽然发见了一点,
我想,大约《夜记》是因为原想另成一书,讲演和通信是因为浅薄或不关紧要,所以那时不
收在内的。
  但现在又将这编在前面,作为《而已集》的补遗了。我另有了一样想头,以为只要看一
篇讲演和通信中所引的文章,便足可明白那时香港的面目。我去讲演,一共两回,第一天是
《老调子已经唱完》〔14〕,现在寻不到底稿了,第二天便是这《无声的中国》,粗浅平
庸到这地步,而竟至于惊为“邪说”,禁止在报上登载的。是这样的香港。但现在是这样的
香港几乎要遍中国了。
  我有一件事要感谢创造社的,是他们“挤”我看了几种科学底文艺论,明白了先前的文
学史家们说了一大堆,还是纠缠不清的疑问。并且因此译了一本蒲力汗诺夫的《艺术论》,
〔15〕以救正我——还因我而及于别人——的只信进化论的偏颇。但是,我将编《中国小
说史略》时所集的材料,印为《小说旧闻钞》,以省青年的检查之力,而成仿吾以无产阶级
之名,指为“有闲”,而且“有闲”还至于有三个,〔16〕却是至今还不能完全忘却的。
我以为无产阶级是不会有这样锻炼周纳〔17〕法的,他们没有学过“刀笔”〔18〕。编
成而名之曰《三闲集》,尚以射仿吾也。
  一九三二年四月二十四日之夜,编讫并记。
  〔1〕 一二八战争时,作者住在临近战区的北四川路底,战事发生后即避居于英租界
的内山书店支店,三月十九日迁回原寓。
  〔2〕 “不满于现状”的“杂感家” 梁实秋在《新月》月刊第二卷第八期(一九二
九年十月)发表《“不满于现状”,便怎样呢?》一文,其中说:“有一种人,只是一味的
‘不满于现状’,今天说这里有毛病,明天说那里有毛病,有数不清的毛病,于是也有无穷
尽的杂感,等到有些个人开了药方,他格外的不满……好像惟恐一旦现状令他满意起来,他
就没有杂感可作的样子。”
  〔3〕 作者于一九二七年十月从广州到上海后,曾先后应邀在一些学校讲演。十月二
十五日在劳动大学作题为《关于智识阶级》的讲演,现收入《集外集拾遗补编》。十月二十
八日在立达学园作题为《伟人的化石》的讲演,讲稿未详。十一月二日在复旦大学作题为《
革命文学》的讲演,有萧立记录稿,发表于一九二八年五月九日上海《新闻报·学海》。十
六日在光华大学讲演,有洪绍统、郭子雄记录稿,发表于《光华》周刊第二卷第七期(一九
二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由编者加题为《文学与社会》。十七日在大夏大学讲演,题目和
讲稿未详。
  十二月二十一日在暨南大学作题为《文艺与政治的歧途》的讲演,后收入《集外集》。
此后,一九二八年五月十五日在江湾复旦实验中学作题为《老而不死论》的讲演,讲稿未详
。十一月十日在大陆大学讲演,题目、讲稿未详。一九二九年十二月四日在暨南大学作题为
《离骚与反离骚》的讲演,有郭博如记录稿,发表于《暨南校刊》第二十八——三十二期合
刊(一九三○年一月十八日)。一九二九年五月,作者到北平省亲,于五月二十二日在燕京
大学作题为《现今的新文学的概观》的讲演,后收入本书。五月二十九日在北京大学第二院
、六月二日上午在第二师范学院、同日晚间在第一师范学院讲演,题目、讲稿均未详。
  〔4〕 广州“四一五”反革命事变发生时,作者在中山大学担任教职,因营救被捕学
生无效,忿而辞去一切职务,于九月间离广州去上海。
  〔5〕 创造社 新文学运动中著名的文学团体,一九二○年至一九二一年间成立,主
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它初期的文学倾向是浪漫主义,带有反帝、反封建的
色彩。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郭沫若、成仿吾等先后参加革命实际工作。一九二七年该
社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同时增加了冯乃超、彭康、李初梨等从国外回来的新成员。
一九二八年,创造社和另一提倡无产阶级文学的太阳社对鲁迅的批评和鲁迅对他们的反驳,
形成了一次以革命文学问题为中心的论争。一九二九年二月,该社被国民党反动派封闭。它
曾先后编辑出版《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创造月刊》
、《文化批判》等刊物,以及《创造丛书》。关于革命文学论争,参看本卷第66页注〔1
〕。
  〔6〕 太阳社 一九二七年下半年在上海成立的文学团体,主要成员有蒋光慈、钱杏
桫、孟超等。一九二八年一月出版《太阳月刊》,提倡革命文学。一九三○年中国左翼作家
联盟成立后,该社自行解散。关于太阳社和鲁迅在一九二八年的论争,参看本卷第66页注
〔1〕。
  〔7〕 新月社 以一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核心的文学和政治团体,约于一九二三年
在北京成立,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陈源、梁实秋、罗隆基等。该社曾以诗社名义于一
九二六年夏在北京《晨报副刊》出过《诗刊》(周刊),一九二七年在上海创办新月书店,
一九二八年三月出版综合性的《新月》月刊。新月社主要成员曾因办《现代评论》杂志而又
被称为“现代评论派”。他们先是依附北洋军阀,一九二七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转而投靠
国民党,同时鼓吹“英国式的民主”,重提“好政府主义”的主张,在文学上竭力攻击革命
文学运动。“正人君子”,一九二五年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事件时,拥护章士钊的《大同晚报
》,称现代评论派(后为新月派)的陈源等人为“东吉祥派的正人君子”。
  〔8〕 “有闲即是有钱” 见《文化批判》第二号(一九二八年二月)李初梨的《怎
样地建设革命文学》。该文引用成仿吾说鲁迅等是“有闲阶级”的话之后说:“我们知道,
在现在的资本主义社会,有闲阶级,就是有钱阶级。”“没落者”,见《创造月刊》第一卷
第十一期(一九二八年五月)石厚生(成仿吾)的《毕竟是“醉眼陶然”罢了》:“传闻他
(按指鲁迅)近来颇购读社会科学书籍,‘但即刻又有一点不小问题’:
  他是真要做一个社会科学的忠实的学徒吗?还是只涂抹彩色,粉饰自己的没落呢?这后
一条路是掩耳盗铃式的行为,是更深更不可救药的没落。”“封建余孽”和棒喝主义者,见
《创造月刊》第二卷第一期(一九二八年八月)杜荃(郭沫若)的《文艺战线上的封建余孽
》:“他是资本主义以前的一个封建余孽。资本主义对于社会主义是反革命,封建余孽对于
社会主义是二重的反革命。鲁迅是二重性的反革命的人物。以前说鲁迅是新旧过渡期的游移
分子,说他是人道主义者,这是完全错了。他是一位不得志的Fascist(法西斯谛)
!”按法西斯蒂,当时有人译为棒喝主义。
  〔9〕 廖君 即廖立峨,广东兴宁人。原为厦门大学学生,一九二七年一月随鲁迅转
学中山大学。
  〔10〕 《语丝》 文艺性周刊,最初由孙伏园等编辑,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七日在
北京创刊,一九二七年十月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查禁,随后移至上海续刊。一九三○年三月十
日出至第五卷第五十二期停刊。鲁迅是它的主要撰稿人和支持者之一,并于该刊在上海出版
后一度担任编辑。
  〔11〕 《鲁迅论》和《中国文艺论战》 均为李何林编辑,上海北新书局分别于一
九三○年三月和一九二九年十月出版。前者收入一九二三年至一九二九年间关于鲁迅及其作
品的评论文章二十四篇,后者收入一九二八年革命文学运动中各派的论争文章四十六篇。
  〔12〕 “左翼作家都为了卢布” 这是当时反动派对进步作家的诬陷。如一九三○
年五月十四日上海《民国日报·觉悟》刊载的《解放中国文坛》中说,进步作家“受了赤色
帝国主义的收买,受了苏俄卢布的津贴”;一九三一年二月六日上海小报《金钢钻报》刊载
的《鲁迅加盟左联的动机》中说,“共产党最初以每月八十万卢布,在沪充文艺宣传费,造
成所谓普罗文艺”等等。
  〔13〕 “杀,杀,杀” 这是杜荃在《文艺战线上的封建余孽》一文中说的话:“
杀哟!杀哟!杀哟!杀尽一些可怕的青年!而且赶快!这是这位‘老头子’(按指鲁迅)的
哲学,于是乎而‘老头子’不死了。”
  〔14〕 按《老调子已经唱完》曾发表于一九二七年三月广州《国民新闻·新时代》
,后由许广平编入《集外集拾遗》;又据《鲁迅日记》,这篇讲演作于一九二七年二月十九
日,即作者去香港的第二天,第一天的讲演是《无声的中国》。
  〔15〕 蒲力汗诺夫(CAD破GHIJKL,1856—1918) 通译普列汉诺夫;俄?缙诘穆砜怂贾饕謇砺奂遥罄闯晌鲜参撕偷诙实幕嶂饕迨琢熘弧!兑帐趼邸
罚慰础抖募ぁ匆帐趼邸狄氡拘颉芳捌渥ⅰ玻薄场?
  〔16〕 成仿吾 笔名石厚生,湖南新化人,文学评论家,创造社主要成员。他在《
洪水》第三卷第二十五期(一九二七年一月)《完成我们的文学革命》一文中,说“鲁迅先
生坐在华盖之下正在抄他的小说旧闻”,是一种“以趣味为中心的文艺”,“后面必有一种
以趣味为中心的生活基调”;并说:
  “这种以趣味为中心的生活基调,它所暗示着的是一种在小天地中自己骗自己的自足,
它所矜持着的是闲暇,闲暇,第三个闲暇。”
  〔17〕 锻炼周纳 意思是罗织罪名,陷人于法。语出《汉书·路温舒传》:“上奏
畏却,则锻炼而周内之”。
  〔18〕 “刀笔” 这里指刀笔吏(讼师)罗织人罪的手法。《创造月刊》第二卷第
二期(一九二八年九月)所刊克兴的《驳甘人的“拉杂一篇”》中说鲁迅“拿出他本来的刀
笔,尖酸刻薄的冷诮热骂”。作者在这里引用是给以反刺。
一九二七年
无声的中国〔1〕
  ——二月十六日在香港青年会〔2〕讲时候,竟还有这许多来听的诸君,我首先应当声
明我的郑重的感谢。
  我现在所讲的题目是:《无声的中国》。
  现在,浙江,陕西,都在打仗,〔3〕那里的人民哭着呢还是笑着呢,我们不知道。香
港似乎很太平,住在这里的中国人,舒服呢还是不很舒服呢,别人也不知道。
  发表自己的思想,感情给大家知道的是要用文章的,然而拿文章来达意,现在一般的中
国人还做不到。这也怪不得我们;因为那文字,先就是我们的祖先留传给我们的可怕的遗产
。人们费了多年的工夫,还是难于运用。因为难,许多人便不理它了,甚至于连自己的姓也
写不清是张还是章,或者简直不会写,或者说道:Chang。虽然能说话,而只有几个人
听到,远处的人们便不知道,结果也等于无声。又因为难,有些人便当作宝贝,像玩把戏似
的,之乎者也,只有几个人懂,——其实是不知道可真懂,而大多数的人们却不懂得,结果
也等于无声。
  文明人和野蛮人的分别,其一,是文明人有文字,能够把他们的思想,感情,藉此传给
大众,传给将来。中国虽然有文字,现在却已经和大家不相干,用的是难懂的古文,讲的是
陈旧的古意思,所有的声音,都是过去的,都就是只等于零的。所以,大家不能互相了解,
正像一大盘散沙。
  将文章当作古董,以不能使人认识,使人懂得为好,也许是有趣的事罢。但是,结果怎
样呢?是我们已经不能将我们想说的话说出来。我们受了损害,受了侮辱,总是不能说出些
应说的话。拿最近的事情来说,如中日战争,〔4〕拳匪事件,民元革命这些大事件,一直
到现在,我们可有一部像样的著作?民国以来,也还是谁也不作声。反而在外国,倒常有说
起中国的,但那都不是中国人自己的声音,是别人的声音。
  这不能说话的毛病,在明朝是还没有这样厉害的;他们还比较地能够说些要说的话。待
到满洲人以异族侵入中国,讲历史的,尤其是讲宋末的事情的人被杀害了,讲时事的自然也
被杀害了。所以,到乾隆年间,人民大家便更不敢用文章来说话了。〔5〕所谓读书人,便
只好躲起来读经,校刊古书,做些古时的文章,和当时毫无关系的文章。有些新意,也还是
不行的;不是学韩,便是学苏。韩愈苏轼〔6〕他们,用他们自己的文章来说当时要说的话
,那当然可以的。我们却并非唐宋时人,怎么做和我们毫无关系的时候的文章呢。即使做得
像,也是唐宋时代的声音,韩愈苏轼的声音,而不是我们现代的声音。然而直到现在,中国
人却还耍着这样的旧戏法。人是有的,没有声音,寂寞得很。——人会没有声音的么?没有
,可以说,是死了。倘要说得客气一点,那就是:已经哑了。
  要恢复这多年无声的中国,是不容易的,正如命令一个死掉的人道:“你活过来!”我
虽然并不懂得宗教,但我以为正如想出现一个宗教上之所谓“奇迹”一样。
  首先来尝试这工作的是“五四运动”前一年,胡适之先生所提倡的“文学革命”〔7〕
。“革命”这两个字,在这里不知道可害怕,有些地方是一听到就害怕的。但这和文学两字
连起来的“革命”,却没有法国革命〔8〕的“革命”那么可怕,不过是革新,改换一个字
,就很平和了,我们就称为“文学革新”罢,中国文字上,这样的花样是很多的。那大意也
并不可怕,不过说:我们不必再去费尽心机,学说古代的死人的话,要说现代的活人的话;
不要将文章看作古董,要做容易懂得的白话的文章。然而,单是文学革新是不够的,因为腐
败思想,能用古文做,也能用白话做。所以后来就有人提倡思想革新。思想革新的结果,是
发生社会革新运动。这运动一发生,自然一面就发生反动,于是便酿成战斗……。
  但是,在中国,刚刚提起文学革新,就有反动了。不过白话文却渐渐风行起来,不大受
阻碍。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就因为当时又有钱玄同先生提倡废止汉字,用罗马字母来替代〔
9〕。这本也不过是一种文字革新,很平常的,但被不喜欢改革的中国人听见,就大不得了
了,于是便放过了比较的平和的文学革命,而竭力来骂钱玄同。白话乘了这一个机会,居然
减去了许多敌人,反而没有阻碍,能够流行了。
  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
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没有更激烈的主
张,他们总连平和的改革也不肯行。那时白话文之得以通行,就因为有废掉中国字而用罗马
字母的议论的缘故。
  其实,文言和白话的优劣的讨论,本该早已过去了,但中国是总不肯早早解决的,到现
在还有许多无谓的议论。例如,有的说:古文各省人都能懂,白话就各处不同,反而不能互
相了解了。殊不知这只要教育普及和交通发达就好,那时就人人都能懂较为易解的白话文;
至于古文,何尝各省人都能懂,便是一省里,也没有许多人懂得的。有的说:如果都用白话
文,人们便不能看古书,中国的文化就灭亡了。其实呢,现在的人们大可以不必看古书,即
使古书里真有好东西,也可以用白话来译出的,用不着那么心惊胆战。他们又有人说,外国
尚且译中国书,足见其好,我们自己倒不看么?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