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卡耐基:语言的突破》

_7 卡内基 (美)
三、抓住话题,组合材料
确立话题之后,就要抓住不放;进而紧扣话题精心组织材料进行论证。即席演讲无法在事先做充分准备,完全依靠即席抓取材料,其来源,一是平时的知识积累,二是眼前的人和事,在即席演讲时应以后者为主。如过多的引用间接材料,通常会失掉即席演讲的现实感和针对性,起不了应有的作用,只有多联系现场中的人和事,才能将听众的注意力紧紧抓住。
四、情感充沛,以情夺人
要使听众激动,演讲者自己首先不可缺少激情。演讲者动了真情,才能喜怒哀乐分明,语言绘声绘色,从而感染听众,达到情感交流的目的。
五、语言生动活泼
根据听众的知识结构和文化修养,选用的语言风格要有所不同。对文化素养较高的听众可选用高雅的语言,而对一般群众的演讲则可选用朴素的语言。这就要求演讲者要善于平时学习人民群众中生动活泼的语言,吸收优秀演讲者的有益成分,学习他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
六、结构简单
即席演讲不宜篇幅,一般人在很短的时间内也不可能思出内容复杂的宏篇巨论。即席演讲多是在一种激动的场合下进行的,没有人乐意听长篇讲话,因此必须短小精悍。短小,指篇幅而言;精悍,指内容而言。即席演讲不能象命题演讲那样讲究布局谋篇,但也要结构合理,详略得当,要有快节奏风格和一气呵成的气势,切忌颠三倒四,离题万里,拖泥带水,重复拉杂。
即席演讲简短精练,结构简单,一般为单线条式的结构,或横向的以事物的几个方面为纲、或纵式的以事物的发展过程为目,按逻辑思维的顺序、情感触发的线索为依据来组合材料,这种比较利于快速打好腹稿。演讲时只要列出几条突出的纲目甚至几个重点词语用以提示思维、控制思路,就可以完成一篇条理清晰、主题突出的演讲了。
七、言简意赅
由于现场客观条件的限制,听众要求即席演讲要时间短、内容精、思想深、内涵丰,这就要求演演讲者的话语力求准确精练、不能说废话,不易过分铺张渲染,在通俗流畅的基础上讲究语言的艺术表现力,做到言简意赅、讲解透彻。
八、与观众交流
演讲在形式上是单向交流的,但是实质上“说”和“听”是永远分不开的,只有观众也参与进演讲活动,才能调动起情绪,使演讲获得成功。
1、用表情与观众交流。演讲者应大方地面对观众,真诚的微笑、顾盼的眼神会使每一个人觉得你在同他交流,听众也会以认真的聆听来回报。演讲中切忌眼睛看讲稿或天花板,或死盯着某个角落,忽视听众的存在。
2、多用第二人称进行发问,造成交流的情势,发问后应注意捕捉观众席上的支言片语,对于演讲有利的可插入一两句简短、现场的需要随机应变,演讲内容要适合场合的气氛。
3、给观众“讲话”的时间。在演讲过程中,听众会因为赞赏而鼓掌欢迎,掌声是听众的特殊语言,演讲者应注意接受,掌声响起时应停止讲话,用微笑或手势做出反应,不理不睬吞噬掌声的作法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演讲者应对这一点多多注意。
九、以声传情
声音的控制力和演讲的内容一样,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试想一个表达不畅、口齿不清、声音弱小的演讲者,怎么会讲清道理吸引听众?因此演讲者必须善于以声传义、以声传情。首先,音量大小适中,保证在场听众听得清晰,但又不能盲目加大音量,大叫大吼破坏演讲内容的内在意蕴。其次,声音圆润饱含感情,语调能够根据内容的变化而做出改变,用声音形象具体地再现演讲内涵,使听众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最后一点,创造声音的艺术表现力,通过重音、停连表现出节奏和韵律的美感,以此来体现演讲内容的层次和节奏,使听众获得听觉上的美感享受,也有利于更好地表现演讲的内涵,激起听众的情感波澜。
十、以动引人
在演讲过程中,假如能够把态势语言发挥好,就能给听众多方位的刺激。演讲者应根据需要设计适当的人体语言,将自己的内心情感充分外化,增添舞台景象的灵活丰富。演讲中运用态势语言要自然、恰到好处,动和干脆利落有力果断,不可做作姿态、过于夸张,也不能杂乱无章,尤其是抓耳挠腮一类掩饰慌张的动作,更应该杜绝。
十一、随机应变
1、恰当掌握演讲时间。一般情况下,人们在同一件事上的注意力不可能持续很久,时间长了便会产生疲劳厌倦的心理,演讲同样如此。即不能长篇大论,令听众疲惫不堪失去耐性,也不能时间太短,论题还没有充分展开,听众的情绪还没有调动起来就已结束,应该根据内容的需要和听众情绪的变化掌握好时间这一分寸,在听众情绪最高涨的时候结束演讲,会给人一种意犹未尽,余音绕梁的特殊韵味。
2、巧妙化解失误。演讲中出现失误是难免的,诸如讲错、情绪低落等情况。失误容易造成紧张慌乱的心理,在这时应沉着冷静,不要长久停顿、站在台上涨红着脸不知所措,而应该自然过渡,纠正错误、补充遗漏、或跳进遗忘的内容接着讲下去,使听众没有时间考虑演讲者的错漏。
3、意外情况发生要保持信心。即席演讲时很可以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变化,比如听众稀少不够踊跃,演讲中听众反应不佳,甚至喧哗退场,或突然发现有重要人物在场等情况,都会使演讲者情绪一落千丈、慌张不已、失去信心。面对这样的情况,演讲者不能草草收场、逃之夭夭,也不能与听众发生冲突扩大矛盾,造成更大的失败。而应该随机应变,坚持以热情诚挚沉稳豁达的态度对待听众,积极地重新组织演讲内容,扭转局面,打消对立情绪,获得演讲圆满成功。
凡是掌握了以上即席性演讲的技巧,那么你便会在演讲过程中游刃有余。
6.介绍性演讲的技巧
“尊敬的各位来宾,这位是美国总统。”如果你曾处在必须要介绍总统的场合当中,那你需要说的话不会超过前面的十四个字。总统是非常出名的人物,再说更多的话就不太合适,甚至是愚蠢的。
然而,大多数情况下,介绍性的演讲都不会这么简单,也没有这么仪式化。如果你介绍的是另一位演讲人,那你需要在介绍部分完成下面的三个任务:
为即将上台的演讲人营造出激励气氛。
为演讲人的话题营造出激励气氛。
营造出一个欢迎的气氛,使演讲人的可信度得到确认。
好的介绍性演讲的基本信息是:“下面这位演讲人是你们会喜欢的,理由如下。”一般来说,你会谈一谈这位演讲人和他要谈到的主题,而且按照这个顺序。下面是一些指导性的意见,用于了解介绍性的演讲。大部分意见同样应用于本章讨论的其他类型的特别场合下的演讲。
约翰?布朗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和演说家。他的演说和著作有着动人心魄、引人入胜的魅力。可是他却遇到过这样一次使他陷入窘境的介绍。
某次,他被邀请发表演讲。在台下,他和主持人交谈时,主持人对他说:“我认为,要说什么话就直接说,不应该犹豫。我对事前准备演说稿这一行为非常反对。因为那样会失去演说的魅力和乐趣。如果让我来做演讲,我会等站起来以后再找灵感,以前我用这种方式从未失败过。”
主持人的话满怀信心,语气也十分坚定。因此布朗先生认为主持人在向听众介绍他时会令人十分满意。
然而,主持人却以这样的介绍词介绍布朗的出场:
“各位,请注意一下好吗?我要告诉大家一个不幸的消息。本来今晚我们想请马克森来对各位讲演,可是他因病不能前来。(鼓掌)接着,我们又邀请了布勒德议员,但议员工作太忙,无法应邀到此。(鼓掌)于是,我们改请堪萨斯州的伯朗根博士来演说,结果还是没有请到。最后,不得已我们只好请来约翰?布朗先生给我们演说。(鸦雀无声)”
在以后的日子中,布朗先生每想到这次灾难性的介绍,就会说:“感谢上帝,这位灵感至上的主持人总算还是说对了我的名字。”
这位主持人盲目自信、自以为灵感可处理一切事情,即使他故意贬低人,也不会比上述情况更糟糕。他的介绍辞,不管对听众还是演说者,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他忽略了介绍的重要性。当主持人的机会并不多,而介绍工作却很重要,令人遗憾的是,还是有许多节目主持人对于这一点仍执迷不悟。
介绍辞的目的,与社交的介绍作用相同,就是要把演说者与听众做相关联系,制造出一种友好的气氛,使两者之间产生亲切感。在英文中,介绍(introduction)一词是由拉丁文intro(内部)和ductute(引导)所组成的。意思是指将听众引导到话题内部,让听众想听听有关话题的讨论。同时也让他们了解到只有这位演说者才具有谈论这个话题的资格,换句话说,介绍者在对听众推销话题的同时,也具有推销演说者本身的责任,而且在最短的时间内应尽全力把这些事情做完、做好。可遗憾的是,大部分介绍者的演说都软弱无力,令人不敢恭维。事实上,如果你对如下方法略加注意,就不至于在你做介绍时,使自己的介绍贫乏无力,同时,也不会让主讲人陷入难堪的窘境,这些法则能使你在任何场合都做出合乎时宜的介绍演说。
一、确保所说的话准确无误
许多介绍人拿演讲人的基本事实胡编乱造,结果令自己和主讲人都十分难堪。应该记得提前弄清楚主讲人的情况,确保自己的介绍从各个方面来看都是准确的。
最重要的是,应该把演讲人的名字弄准确。这显然是一件不需要强调的事情,但是,不强调也得强调。请记住,没有任何东西比一个人的名字更重要的。如果你把名字弄错了,那你就剥夺了这个人的身份和重要地位。如果演讲人的名字很难发音,尤其是涉及外国语发音时,应该提前加以练习。但是,也不要练习到很担心自己会念错的程度。下面是一位介绍人出的丑,后来都成了经典:“女士们,先生们,下面是美国总统:胡伯特?希瓦!(赫伯特?胡佛—译注)”
加拿大作家在史蒂芬?李科克曾被愉快地介绍过。他把这一成功的介绍写在那篇轻快的散文《今晚我们相聚》中,介绍辞如下:
“我相信各位听众一定是非常盼望能够听到这位先生的演说,也许你们还曾拜读过他的大作。一会儿你们见到他时,肯定会有一见如故的感觉。因为,他在这个地方已经是家喻户晓,众人皆知。你们见到他,就会知道我所言不虚。今天我有幸,向大家介绍的这位先生就是……”
从这些话中可以看出,这位主持人的语言运用得十分恰当,不会招惹听众以及主讲人产生误解。
二、彻底准备自己要说的话
介绍时所需的时间,虽然仅有一分钟或几十秒钟,但作为介绍人还是应当慎重准备。首先,要收集事实,主要以下几项为中心:讲演人的题目;他讲这个题目的资格;演讲者的名字。有时也会出现第四项:向听众说明,为什么演说者选择这样的话题,这对听众来说具有何等重要意义。
为了主题能得到轻松方便地开展,介绍者应具备一定的知识,如果主持人不具备将演说者的立场正确表达出来的能力,那么,对演说者来讲是十分不利的。最尴尬的事莫于讲演者不得不对介绍提出纠正,宣称其中某部分,与他所持的立场不对应。所以,介绍者在这之前,最好充分了解演说者的主题,不然在介绍时就不要透露主题的内容,以免使产生误解。
对于演说者的主题,介绍人应该正确地表达,并指出它是为听众所确切关心的。为此,要与演说者之间有充分的沟通。你可以向有关人士请教,搜集资料,以便在介绍前和演说者的沟通能够顺利进行。
演说者的资格应该是介绍人准备的重点,如果演说者是全国性或地方性的名人,则可参考名人录,以得到确实的资料。如果演说者名望不大,只是某一方面的专家,你可以求助于他工作单位的公共关系室或同事,也或者问他的家人、朋友,来确定你所调查的资料是否是事实,尽量使这些材料具有一定的公正性。
介绍人在介绍时最好不要罗列过多事实,因为这样只会带来相反的效果,从而失去介绍的意义。例如,当你在介绍一位博士时,就不要提他的学士、硕士学位。最好应该指出对方最高或最近的职务,而不要牵扯出一大堆他大学毕业后所曾担任过的职务。最重要的是,对方事业中较次要的成就可以忽略不说,但最杰出的成就却不能不提。
例如,诗人叶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后的第一个晚上进行演说前,介绍人理应向听众介绍一下诺贝尔文学奖,因为这是文学界中的最高荣誉,告诉听众这一荣誉的获得是非常重要而来之不易的。再说,那时人们对诺贝尔奖的有关情况是知之甚少,这样就更应该在介绍中给予着重提示。不曾料到的是,介绍人却完全把此事忽略,反而离题去讲了些神话和希腊诗歌,结果当然会非常得糟糕。
三、根据场合的不同,对自己要说的话加以调整
准备介绍时,有时要根据当时当地的场合做出调整。正式的场合要求正式的演讲介绍。倘若你是在非正式的商务会议上介绍一位客座演讲人,就不妨随意一些,给人轻松的感觉,应比在正式的宴会演讲会上随便得多。
四、要力求简短
一战期间,在美国的一次集会上,英国外交大臣巴尔富尔担任主讲人。但是,介绍巴尔富尔的那位演讲人就战争的起因就发表了一通长达45分钟的演讲。之后,好像是事后想起某事一样,他说:“现在,巴尔富尔阁下将发表演说。”巴尔富尔站起身来,说:“我应该在剩余的时间里拿出自己的演讲(地址)。如下:英国伦敦查尔顿花园10号。”
每位演讲人和听众都知道长篇大论的介绍性演讲是何等令人恼怒的事。听众在想:“啊,我的天,快点吧。”对于演讲人来说,麻烦还会更大。在介绍人漫无目的地罗嗦下去时,主讲人的热情会慢慢消退。到介绍人结束讲话,要坐下去时,主讲人也许已经丧失了大部分创造热情的态度。
把注意力转移到主讲人身上才是介绍性演讲的目的,而不是让听众注意介绍人本身。在正常情况下,介绍性演讲保持在两三分钟内,倘若演讲人是听众所熟悉的,这个时间应再缩短一些。
五、要热情洋溢
介绍讲演人时,态度和讲辞也是不容忽视的地方,介绍人应尽量友善,不必说自己多高兴,只要在介绍时表现出真心愉快就可以了。若能逐步酝酿,于结束前达到高潮时宣布讲演者的名字,听众的期待之情则会随之增高,终将报以更热烈的掌声。听众的这种友好表示,更会有助于演讲人接下来的演讲。
介绍人在宣布演说者的姓名时要注意,“稍停”,“分隔”和“力量”。“稍停”这几个词,它们的意思是,说出名字之前略停静默一下,可使听众的期待达于极限;“分隔”的意思是,名字和姓氏之间应稍微停顿一下,以示分开,使听众对演说人的姓名有清楚的印象;“力量”的意思是,将演讲人的名字应说的强劲有力。
还有一事需要给予特别注意:当你在宣布讲演者的名字时,切勿转身看向他,应该展目望向听众,至最后一个音节说出为止,然后才转向演说人。有很多主持人,介绍辞说得令人击掌赞赏,却于结束时功亏一篑,原因就在于他们转向讲演者,只为他一个人宣布他的名字,留给听众的却是茫然一片。
六、要真心诚意
介绍演讲人时,要务必真诚。不应说些刺痛别人或带讽刺性的笑话,避免引起听众的误解。因为此时你身为主持人,需要表现出卓越的交际与口才技巧,在这种场合,你必须诚实。也许介绍者与演说者关系密切,但听众并不知道,假如你无意中说出什么话,即使不带有恶意,也有很大可能招致听众的误解。
七、想办法形成期盼感和戏剧效果
可能大家都已注意到一个细节,这是两次介绍性演讲当中都有的:在两个介绍性演讲当中,演讲人的名字都是在最后才说出来的。这是介绍性演讲中的传统做法。虽然有时候打破这一传统有足够多的理由,一般来说,你会避免首先就提到演讲人的名字,哪怕听众非常明白你到底是在说谁。这么做的话,你会形成一种戏剧感,使演讲人的名字出现成为介绍性演讲的高潮。
譬如一位主持人说:“现在让我们欢迎XX歌星,她的那首XX歌曲曾经获得了金曲奖,相信大家对此都感到很难忘!”
另一位主持人说:“XX歌曲,相信许多人都听过,这是首非常令人难忘的歌,现在就让我们欢迎主唱人——XX小姐!”
两者比较,当然后者能引来更热烈的掌声,道理很简单——把高潮集中在后面,一鼓作气地引出。至于前者,则有“再而衰,三而竭”的缺点了。
在介绍一位听众十分了解的演讲人的场合当中,介绍人应该有创造性,把演讲人投入新的角度中。努力增强听众的期盼感,让他们着急地等待演讲人的出现。应该事先跟演讲人谈一谈,看看能否得到一些新的信息,是听众所不了解的一些有趣事实,特别是跟演讲人所谈的主题有关的有趣事实。有可能的话,可以事先跟演讲人的亲朋好友谈一谈。
最重要的是,如果你期望达到戏剧性和有创造性的效果,确保在介绍性演讲之前进行彻底地练习。哪怕介绍性演讲的时间很短,但是,也没有理由不尽量把这样的一次演讲做到完美的程度。你应该能够临场发挥,既有热情,也不缺少诚心。
第七章 沟通的艺术
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内容永远不能缺少。演讲中,恰当地与听众互动、沟通,演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态度决定演说的成败
你知道,演说者最宝贵的财富是什么吗?我来告诉你:演说者最宝贵的财富是他个人的特色。因为就一场演说来说,最重要的有三件事:“是谁在发表这场演说,他如何进行这场演说,以及他说些什么。”在这三件事中,排在最后面的,重要性也较低。知道了这些,对演说者很有帮助。
展现个性魅力
演说者该说什么,是每个听众所关注的。那么,你是否对我们与世界的接触进行衡量过,归类过?如:我们在做什么?我们看起来是什么样子?我们在说些什么?我们怎么说?而本书所讲的概念,全部是针对于最后一种——即“我们怎么说”。
没有人不羡慕一些演说家在讲演中加入表演术,能够毫无畏惧地表达自己,能够毫无畏惧地使用独特的、个人的、富于幻想的方式,来说出听众有针对性的话语。
“演说者”,顾名思义,就是着重于说话了,但有些讲演本身,就融入了表演者的个性、才华和机智。一个好的演员不会是一个喋喋不休的演说者,他的表情、眼神、手势、动作,甚至一个特写,一个静默的背影都比语言本身更能打动人心。借鉴和学习表演艺术是为了使自己的演讲更生动、形象。
每个人都是相同的,而每个人又是不同的;因为,几十亿人的共同点就是都有两个眼睛、一个鼻子和一张嘴;但他们之中没有一个人是和你完全相同的;而且他们之中没有一个人具有和你相同的思想或想法。做为一名演说者,如果能抓住这一观点,就相当于拥有了你最宝贵的财产。你应当:抓住它,珍惜它,发挥它。就是这种特点与个性将使你的演说产生力量与真诚。如果一味地试图去模仿别人,把自己嵌入别人的模型中,就会失去了自己的个性,失去自己所特有的魅力。
如果其中某个人企图模仿对方,他一定会失败得很惨。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每个人都是一块将要发光的金子,只要你把自己独特的才能发挥到极致,相信,你会成功。
培养良好的演说态度
拥有什么样的态度,就拥有什么样的人生,对于演说者来说,拥有良好的态度也就相当于拥有了打开成功的钥匙。进行谈判时选择合适的方式非常重要,同样,进行演讲时选择合适的演讲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一个好的演讲不仅需要选择合适的演讲方式,而且还必须具备合适的演讲态度。任何演讲方式都要求有好的演讲态度,可以说,演讲态度本身也是适合演讲方式的重点。
态度可以突出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和修养,是一个人的灵魂。然而,合适的演讲态度可以使很简单的事情发挥巨大的影响力。比方说,为什么在大专院校的演讲比赛中,取胜的往往并不是那些演讲题材最好的人,而是演讲态度很好的人呢?因为态度可以使他的演讲题材发挥到最佳效果。
如果,你还不明白为什么演讲时要特别注意要有良好的态度。你可以这样想:如果用尽全力将一枚包着铁壳的子弹投向某人,也许根本无法在那人的衣服上留下凹痕。倘若把火药放在一根蜡烛后面,然后把它发射出去,它将会穿透一块松木板。由此,我们可以想到,蜡烛似的演说,在火花的推动下,要比没有力量去推动的钢铁般的演说更能留给人深刻的印象。
保持良好态度的秘诀
良好的态度是每个成功演讲者必备的。关于演讲的表达技巧,有很多荒谬而且拙劣的评论,使得这件事一直笼罩在各种规则、仪式与人为的神秘中。老式的“演讲术”一向为人们所憎恶,更是经常把演讲一事弄得极为荒谬。如果去图书馆或书店找怎样学会演说技巧的资料时,往往找到一些名为“演说术”的巨册著作。
其实,只读这些内容并没有多大用处。有些学生尽管在很多学科方面已有长足的进步,仍然被迫去练习及背诵韦伯斯特和英格索的“演说术”,这种做法相当落伍,而且也违背我们时代的精神,应当及时改进才对。
完全崭新的演说理论出现在南北战争结束以后。为了赶上时代精神,新式的演说就像电报般直截了当地说出所要表达的内容,其演说态度也像和听众中的某一个人私下交谈时那般亲切。
好的效果是需要因地而置的,凡事不能那么死板。那么良好的演讲态度可以说是相同的,但在不同的演讲场所,声音的力度却不尽相同。如果在一个较大的场所进行演讲,而使用的却是在小场所演讲的声音高度,那大部分听众可就要听不见演讲者的声音了。当然了成功的演讲者会花上比他在向一个人谈话时更高的音调;就如同建筑物屋顶上的雕像必须做得大于放在办公桌上雕像,如此,人们从地上望上去时,才会觉得那座雕像似乎和真人一般大小。
有一次,马克?吐温在内华达州的一处广场进行发表演说。但在他演说之后,一名大约六十多岁的听众迎面而来,并且向他问道:“你平时说话声调就是这么大吗?”其实老人希望他演讲的声调能稍微再提高一点。
其实造成他音调低的原因是由于他说话时稍微有点紧张。马克?吐温发现,唯一能够提高声调的方法是经常练习。练习时若发现自己说起话来拘谨而紧张,音调变低了,就停下来,在心里尖刻地对自己说:“呀!清醒起来,要有人性,要自然一点。声音要洪亮一点,要让所有人听到。”然后假想从听众里站出一个人,也许这个人是坐在后排的人,就是要求他把声音提高的人。如果真的有这么一个听众,他将感激不尽,借此机会,让自己的心情战胜紧张,心平气和,提高音调,就像让自己跨过绊脚石。让听众更信任自己,也让自己的演说离成功更近一步。对于演讲者来说,如果有听众站起来同你说话,而你也应当郑重其事地回答他,因为你是唯一能回答的人。然而,这样做必然能立即使你的讲演更如平日的交谈,更为自然,更为直截了当。并且能使你的演讲进展得很顺利,这也是对你的一种帮助。例如,在你的谈话当中,你可以这样说:“你们各位是不是会都有这样的疑问:你这样说,是不是掌握了什么证据?那么请大家放心,我确实掌握了充分的证据,我现在就给大家详细地介绍一下:……”然后,你接下去回答你自己提出来的这个想象中的问题。这样做会显得十分自然,给听众有一种亲切感,把自己轻松地加入到听众的团队当中,将可打破一个人唱独脚戏的单调局面,将会使你的演说显得直接、愉快而且更像与朋友闲话家常。使听众更容易地接受你,有了这样良好的态度,你的演讲效果必然就会更好一些。
举一个例关于社区聚会的例子。先强调一下,社区委员会的聚会就是一些朋友的聚会。如果你向社区委会发表演说,你的谈话态度应该和你向老朋友聊天一样,因为单独面对一个人而有效的办法,当面对他们全体也同样奏效。
对于一个演说者来说,如果你在公开发表演说后,听众都怀疑你曾经受过当众演说的训练,那样你很失败,会觉得面无光彩,也很丢你老师的脸。其实,老师真的希望要你以自然、无比轻松的态度讲话,使听众做梦也想不到你曾经“正式”受过训练,这才是培训你的最大的愿望。一扇好窗户,它本身不会惹人注目,它只默默地透出光线。好的演说家也是如此,他自然而无防备,听众从未留意他讲话的神态,他们只注意到他所论述的题材。因此,保持良好的态度是有秘诀的,演讲者们好好把握吧!
全身心地投入
除了上面所说的,你知道在正式的演讲场合中,还有什么可以助你一臂之力吗?那就是,真诚和热心。当一个人受到自己的情感左右时,他真正的自我就会展现出来。
可以这么说,付出真心的人就是成功者,由此说来,演讲者的热烈情绪,能够将一切障碍烧毁。他的表情动作将出于自然,他的谈话也将出乎于自然,他的表现也将很自然。耶鲁大学神学院院长勃朗先生曾对他的一位朋友的演说印象深刻,因此在发表有关传道的演讲时曾说:“我的一位朋友,向我描述他在伦敦参加过的某次教学仪式的情形,令我终身难忘:这位朋友说,传道的主讲人是著名的传道家乔治?麦克唐纳。他告诉我说,他那天早上念了《新约?希伯莱书》第十一章的经文。到了讲道时,他说:‘你们各位全都应该听过有关这些人笃诚信仰的事迹了,那我就不啰嗦信心是什么。毕竟神学教授在这方面作的解释,要比我在这里强调好得多,其实我在这儿是要协助你们建立信心。’紧接着,他以简单、真诚和高贵的方式,全身心投入地说明他个人对那些不可见的永恒事物的信心,希望以此协助他的教友在脑海及内心建立信心。为此,他全心全意地专注于他的工作,他的讲道发挥了很大效果,使听众受益匪浅,因为这出自于他内在生命的真正美感。”
在这里,我们不难发现,成功的秘诀就是:“他全心全意地专注于他的工作”。但是,这项忠告并未受到广泛的注意。因为它似乎显得有点含糊,而且也表现得不够明确,然而一般的学生希望得到简单易行的忠告,而且是很明确的忠告,必须是可以触手可及的。最好是车驾驶手册那般精确的忠告。这不仅是一般学生所希望的,而且也是我希望自己能够提供的。
如此看来,全身投入的演说会使你的演说更富有自然气息、生命力和趣味。使你的演说更有说服力,进而也让听众的心投入到你的演说当中。
声音变化的效果
凡事都不是绝对的,我们演说的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用声音与听众交流,然而声音的变化也是必不可少的。当我们把自己的思想与听众沟通时,要使用许多发声组织和身体的各部分,比如会耸肩、挥动手臂、皱起眉头,增大音量,改变高低调门和音调,并依场合适当的调节;或快或慢。
但是你得清楚,这些是所需要的效果并不是原因。那么什么是音调的转变调节呢?所谓音调的转变调节,其实直接受我们精神和情绪状态的影响,同时你的声音状态也会影响听众的精神和情绪。所以,一个成功的演说家要使自己的讲演对听众造成心理与感情上的冲击,就必须通过不断变化的你的声音方式,来使你的表达更为生动。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也会失去幼时的纯真和自然,我们不知不觉地陷入到与声音沟通的模式中。你会发现,我们说话愈来愈无生气,也愈来愈不使用手势,我们更不注重抑扬顿挫地提高或放低声音。简单的概述就是,我们已失去真正交谈时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有些人说话太慢,有些人说话太快,这些都是他们养成的习惯。同时我们的用词,若不小心注意,便容易疏忽。也许你会误以为演说时表现得自然可以宽恕拙劣的遣词造句。其实不然,我要求人们讲话自然,我们把自己的意念完整地、自然地用语言表达出来。一个有志于精益求精的演说家,除了会想办法增加词汇、丰富想象、想尽办法以达到良好的表达力,他还会绝妙地利用声音来完成。如何才能够知道自己的音量及音调的变化和速度呢?你可以利用录音机录制下你所说的话。另外,也可以请朋友评价一下。当然了,若是能获得专家指点则更好。不过可要记住,这些都是在没有听众的情况下练习。一旦站在听众之前,就要将自己投注于讲演中,集中全精力使听众产生思想共鸣。
用自然的态度讲话
其实,演讲时要把意念表达得更为清楚,更为生动。还要注意演讲要自然大方。否则,像木头那般僵硬,像机器人那般呆板,像是没感情的冷血动物,怎能会引起听众的共鸣呢?
在日常谈话中,这样说话很有益处:就是只对重要的字加强语气,对其他的字则匆匆跳过去。仔细观察一下,你可以发现,你四周的人谈话都是这个样子。你自己以前可能也这样说过上百次,甚至上千次,同样,请相信自己,以后也会上百次地说。
至于如何强制语气,并没有一定的规定,须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可能你是这样强调的,而另一位演说家则是那样强调的。
其实,在人的理性当中,坚定的决心是一个人的灵魂。凡事只要你下定了决心,就是为成功打下基础。
2.提升你的语言魅力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虽然青色与蓝色是完全不同的两种颜色,但青色是在蓝色的基础上产生的。在这世界上,全新的事物实在太少了:即使是伟大的演说者,也要借助阅读的灵感和来自书本的资料:想要增加及扩大文字储存量的人,必须让自己的头脑接受文学的洗礼。
正确地使用你的语言
我们平常所说的话就是一门语言,学会说话是我们每个人在很小的时候的一种任务,是生存在世的前提,然而正确地说话适当地表达你的语言也是一门技巧。曾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英国人,因失业而身无分文,于是他走在费城街道上找工作。当他走进当地一位大商人保罗?吉彭斯的办公室时,乞求与保罗?吉彭斯先生见面。他的外表显然对他不利。他的衣衫褴褛,衣袖底部已经磨光,全身上下显出寒酸样。但保罗?吉彭斯先生以信任的眼光看看这位陌生人。
保罗?吉彭斯先生答应以几秒钟的时间接见他,一半出于好奇心,一半出于同情。但令人想不到的是这几秒钟却变成几分钟,几分钟又变成一个小时。尽管如此谈话依旧进行着。更令人不敢置信的是:谈话结束之后,保罗?吉彭斯先生打电话给狄龙出版公司的费城经理罗兰?泰勒,而这位费城的大资本家则邀请这位陌生人共进午餐,并为他安排了一个很好的工作。
为什么这个外表潦倒的男子、能够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影响了如此重要的两位人物的决定?其中秘诀就是:他对英语有很强的表达能力。
事实上,这位落魄的男子是有来历的,他是牛津大学的毕业生,到美国来从事一项商业任务。令他伤心的是这项任务失败,使他被困在美国,因为他既没有钱,也没有朋友,因此他有家而归不得。当绝望的时候,有一扇希望的窗为他而打开,他的英语说得既地道,又流利,使得听他说话的人立刻忘掉了他那沾满泥巴的皮鞋、褴褛的外衣和他那满是胡须的脸孔。他的出色的语言表达像是成功的良药,立即成为他进入最高级商界的名片。
虽然我们没有这名男子流利的英语,我们没有他这样的遭遇,也没有他那样的机遇,但它说明了一项广泛而基本的真理,那就是:我们的言谈随时会被别人当成判断我们的根据。我们的言语表达显示我们的修养程度,可以流露出我们的价值,它能让听者知道我们究竟是何出身,它是教育与文化的象征。
一般来说,别人只根据四件事情来评估我们,并将我们分类:我们做什么,我们看起来什么样子,我们说些什么,我们怎么说。然而,不懂得些的人只会糊里糊涂地度过一生。他们在离开学校后,就把知识放在一边,不晓得努力增加自己的词汇量和掌握各种字义。他们整天习惯于使用那些意义虚幻而没有活力的词句,谈话缺乏明确性及特点。这就是有些大学毕业生也有着流氓的口头禅,经常有发音错误,或是弄锗语法的原因。大家想想,如果连大学毕业生都犯这种错误,更不用期望那些因经济能力不足而缩短受教育时间的人不这样了。
有一次,我外出旅游,一位陌生的英国游客和我聊天,他先自我介绍一番,然后开始大谈他在罗马这个“永恒之城”的游历经验。结果,他说了不到三分钟,错误词汇就接踵而来,但他却毫无感觉。我后来用自己的看法对别人说:那天早晨,当这位游客起身时,他特地擦亮了皮鞋,穿上一尘不染的漂亮衣服,外表看来很完美,企图维持自己的自尊,争取旁人对他的尊敬。尽管是这样,但他却未能擦亮他的皮鞋,因为他说出了毫无瑕疵的句子。他在向某位女士搭讪时,如果未脱下帽子,他会感到很惭愧,但他没有觉悟到,自己用错了语法,冒犯了听他说话的人的耳朵。其实,在他说话的同时,也正是他等于站在那儿暴露自己的时候,接受旁人的判断及分类。他是一个没有文化修养的人,因为他使用英语的可悲能力不断地向这个世界宣示着。就正确地使用你的语言这一方面,艾略特博士曾宣称:“我认为,在一位淑女或绅士的教育中,只有一项必修的心理技能,那就是正确而优雅地使用他(她)的本国语言。”
这是一句意义深远的声明而富含哲理,值得每个人深思。
这时候,很多人很想知道如何才能和语言发生亲密的关系,像淑女或绅士那样以文雅而且正确的方式把它们说出来?可以这样告诉你,大家都很幸运的,我们所要使用的方法,没有任何神秘之处,也没有任何障眼法。这个方法是个公开的秘密。大家知道,没有任何一个美国人曾经把语言编织成如此美丽的形式,或是说出具有如此无与伦比的音乐节奏的短句。但除了林肯之外,他使用这个方法,获得了惊人的成就。比如:“怨恨无人,博爱众生。”林肯的家庭背景对他没有太大的帮助,林肯的父亲是位懒惰、不识字的木匠,而他的母亲也是一位没有特殊学识及技能的平凡女子,难道他特别受老天宠爱,给予他具有善用语言的天赋吗?当然,我们没有证据支持这种推论。他曾在华府的官方记录中用一个形容词来描述他所受的教育:“不完全,不完善”。
林肯的演说词
林肯受学校教育甚短,他一生当中,受学校教育的时间不超过两个月。那么,他为什么会有令人刮目相看的成就呢?那么,谁是他的良师呢?在贫穷的时代里,萨加林?伯尼和卡里伯?哈吉尔,印第安纳州的亚吉尔?都赛和安德鲁?克诺福都是小学教师,而他们却又是流浪者,他们从这个拓荒者的屯垦区流浪到另一个屯垦区,他们以此职业,维持着自己的生活,只要当地的拓荒者愿意以火腿及玉米来交换他们教导小孩子们“读、写、算”,他们就留下来。林肯就是从他们身上获得很少的帮助及启蒙,日常环境对他来说,帮助是甚少的。林肯发现,在伊利诺伊州第八司法区的那些农夫、商人、律师及诉讼当事人,都没有语言才能,但他清楚地知道,不能把时间全部浪费在这里。为此,他把拜伦、布朗宁的诗集整本背诵出来,还曾写过一篇评论柏恩斯的演讲稿。为了学习,他不惜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他分别在办公室和家里放了一本拜伦的诗集。办公室的那一本,用来经常翻阅,只要一拿起来,就会自动摊开在“唐璜”那一页。自从当他进入白宫之后,虽然内战的悲剧负担消磨了他几乎所有的精力,在他的脸上刻下深深的皱纹,但他仍坚持不懈地抽空拿本英国诗人胡德的诗集躺在床上翻阅。他甚至在深夜醒来,随手翻开这本诗集,如果凑巧看到有特别启示或令他感到高兴的一些诗,他会立刻起床,不顾深更半夜,找到他的秘书,然后把一首又一首的诗念给他的秘书听。就算在白宫,他也会抽空复习他早已看熟的莎士比亚名著,也会批评一些演员对莎剧的念法,提出他自己独特的见解。
林肯最大的爱好是诗句,更喜欢背诵诗。他不仅在私底下背诵及朗诵,也公开背诵及朗诵,甚至还试着去写诗。他还喜欢在典礼上朗诵自己的诗,他曾在他妹妹的婚礼上朗诵他自己的一首长诗。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中年时期,他已把自己的作品写满了整本笔记簿,但他对这些创作没有信心,除了他自己之外,他拒绝任何人去翻阅。
罗宾森在他的著作《林肯的文学修养》一书中写道:“这位自修成功的人物,用真正的文化素材把他的思想包裹起来,很了不起,可以称之为天才或才子。他的成功过程,有一条艰辛而漫长的刻苦学习的路,他始终坚持要走着,从未放弃过。他虽然已离开学校,但他仍以唯一的一种教育方法来教育自己,并获得成功,这个方法就是永不停止地研究与练习。”
大家都知道,林肯的家庭背景不是很好,因此,为了支起生活,他年轻时候经常在印第安纳州鸽子河的农场里干活,赚取一天0.3l美元的微薄工资,经过他长时间的努力学习和研究,后来,在盖茨堡发表人类有史以来最精彩的一篇演说。曾有17万大军在盖茨堡进行大战,7000人在当地阵亡。著名演说家索姆奈在林肯死后曾说,即使这次战斗的记忆自人们脑中消失,但林肯的演说仍然深深地印在人们脑海中,而且如果这次战斗再度被人们记起来,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人们想到了林肯的这次演说。由此看来,林肯演说意义深远,令人终身难忘。
虽然著名政治家艾维莱特在盖茨堡一口气演讲了两个小时,林肯的演说却不到两分钟,但艾维莱特所说的话早已被遗忘,而林肯的演说却令人铭记在心。有位摄影师企图拍下他发表演说时的照片,但在这位摄影师架起他那架原始型的照相机和对准焦距之前,林肯已经结束了演说。
牛津大学的图书馆里陈列着林肯的盖茨堡演说,演说的全文被刻印在一块不会腐烂的铜板上,作为英语文字的典范。研习演说的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把它背下来。详细内容如下:
“87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在这块大陆上创立了一个新的国家,孕育于自由,孕育着希望,并且以所有人类生下来都是平等的为理论。现在,我们在研究一个问题:正从事一次伟大的内战。我们在试验,究竟这一个国家,或任何一个有这种主张和这种信仰的国家是否能长久存在。我们在那场战争的一个伟大的战场上集会。为此我们来奉献那个战场上的一部分土地,作为那些在此地为那个国家的生存而牺牲了自己生命的人永久眠息之所。良心发现,我们这样做,十分地适切和正当。在正当的背后,我又发现我们不能奉献这片土地,因为那样我们不能使之神圣,不能使之有尊严。我感激那些在这里奋斗的勇敢的人们,活着的和死去的,感谢他们使得这块土地神圣而有尊严。没有人注意,更不会长久记得我们在此地所说的话。然而,已做的事是无法磨灭的,因而他们将永远不能忘记这些人在这里所做的事。我们应当为他们的所做而骄傲,为他们的付出而自豪,现在我们活着的人应该献身于在此作战的人们曾如此英武地推进而尚未完成的工作,由于他们的光荣牺牲,我们更坚定地致力于完成他们曾为之奉献全部的那一事业,为了更加美好的明天努力拼搏奋斗吧!
我们在此郑重地表示,要对得起死去的勇士,要使这个国家在上帝庇佑之下,得到自由的新生,要使那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不致从地球上消灭,要使我们的民族长久的生存下去。”
也许你看了会认为,这篇演说稿结尾的那个绝妙的句子是林肯创造出来的,但是,真是他想出来的吗?其实是林肯读了他的律师伙伴贺恩登送给他的一本巴克尔的演说全集时深记的这句话:“民主就是直接自治,由全民治理,属于全体人民,由全体人民分享。”
据推测,巴克尔的这句话可能借自韦伯斯,因为韦伯斯在一封写给海尼的复函中说:“民主政府是为人民而设立的,由人民组成的,对人民负有责任。”而韦伯斯则可能借自门罗总统。因为门罗总统在几十年前发表过相同的看法。这样的问题一次类推,而门罗总统又该感谢谁呢?
很久以前,英国宗教改革家威克利夫在圣经的英译本前文中说:“这本圣经是为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而翻译的。”远在威克利夫之前,在耶稣基督诞生之前,克莱翁在向古雅典市民发表演说时,也曾讨谈一位统治者应为“民有、民治及民享”。而克莱翁究竟是从哪位祖先那儿获得这个观念的,这个问题不管是对历史来说还是对我们来说已是不能考证的古老往事了。
让头脑接受文学的洗礼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知识是维持一个人生存的工具,要获得知识就得多读书。然而在演讲方面,读书是成功的秘诀。要想使自己的思想有进步,使自己演说更有水平,想要增加及扩大文字储存量,必须经常让自己的头脑受文学的洗礼。约翰?布莱特把读书当成是生活的乐趣,是生活的食物,他说:“我到图书馆时,只会感到一阵悲哀:生命太短暂了,我根本不可能充分享受呈现在我面前的丰盛美餐。”布莱特十五岁就辍学了,他来到一家棉花工厂上班,从此再也没有机会在学校接受教育。然而,他却没有停止过自学的习惯,他在增加自己词汇量及文学资料上下了很大功夫,他每隔一段时间都要把《失乐园》从头到尾看一遍,他还经常阅读、研究、做笔记及背下各位著名诗人的诗篇,如拜伦、弥尔顿、华兹华斯、莎士比亚、雪莱等等。最后,他却成为他那个时代最为卓越的一名演说家,以善于运用英语文字而享有盛名。
没有付出是没有收获的,要想得到更多的知道,必须在读取别人的作品下更进一步的深化,许多伟人就是这样的,比如说:英国演说家福克斯为了改进自己的风格,丰富自己的文化,他经常高声朗读莎士比亚的作品。格雷史东把自己的书房视贵重为泰山,称为“和平庙堂”,里面有一万五千册藏书。他自己承认,他因为阅读奥古斯丁、巴特勒主教、但丁、亚里士多德和荷马等人的作品而受益匪浅,但格雷史东更着迷于荷马的希腊史诗《伊里亚特》和《奥德赛》,为此,他写了六本书评论荷马的史诗和他的时代背景。
懂得历史的人会知道,庇特有一项无人能比的能力:在不需要作思考的情况下,就能把他的思想表达成最精简最佳的话语。为什么呢?他为什么这般的厉害?这是因为,在他年轻的时候,经常阅读一页或二页的希腊或拉丁文作品,然后把看过的段落翻译成英文。他如此坚持不懈地学习,时间长达10年之久。狄摩西尼斯为学会历史学家的那种华丽高贵而又感人的措辞,不惜想尽一切办法,亲自抄写了历史学家修西底德的历史著作达八次之多。结果,2000年以后,威尔逊总统为了改良自己的演说风格,也特别去借助别人的作品,他特别去研究狄摩西尼斯的作品,他还发现阅读大哲学家伯克莱主教的著作,是对他自己最好的训练。
罗斯金的文学成就是起源于这些严格的训练与研究的:英国桂冠诗人但尼生每天研究圣经,大文豪托尔斯泰把《新约?福音》反复的朗读,最后可长篇背诵下来,罗斯金的母亲每天逼他背诵圣经的章节,又规定每年要把整本圣经大声朗读一遍,一点也不能遗漏。为他的成功修起一道坚固的墙。大家都知道,苏格兰的史蒂文森是作家中的佼佼者,但是他如何发展出使他得以闻名的那种迷人风格的呢?很幸运,说不定有一天你也会有如此令人刮目相看的成就,因为,他亲自把他的故事告诉了我们:
“每当我读到特别令我感到愉快的一本书时,如果这本书很适当地叙述了一件事,或很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某种印象,它们之中含有一股显而易见的力量,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特性,或是在风格上表现出愉快的特征,我就会要求自己把这些特点模仿下来,也许,第一次不会成功,但我不会垂头丧气,于是再试一次,经常是连续多次不成功。失败之后隐藏着成功,至少,从这些失败的尝试里,我在文章的韵味、和谐、各部分的协调与构造方面,获得了一些练习的机会。它会让我在失败中成功,近而让我对这些内容更有深刻的印象。这就是我的方法。”
大诗人济慈更是以这种方法学习,在文学上很少有比济慈更优美的气质了。
找好学习模仿的对象是这种模仿方法的关键,对于所无法完全模仿的一些特点,去尝试并不怕失败,应当做到从哪里跌倒了就从哪里爬起来。请相信“失败是成功之母”。
我已举出太多的成功人物及特殊的例子,这个秘诀已经完全公开,相信你现在也明白了。林肯在这样安慰过一位渴望成为名律师的年轻人,他在写给这位年轻人的信上说:“成功的秘诀就是拿起书本,仔细阅读及研究。努力工作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你想让头脑接受文学的洗礼,可以从斑尼特的《如何充分利用一天的24小时》开始,这本书和洗冷水浴一样具有刺激的效果,可以让你达到理想的效果。它将告诉你很多你最感兴趣的事情,那就是你自己。它将向你显示你每天浪费了多少时间。这本书只有一百零三页,你可以一周之内轻松地看完,并让你受益匪浅,快快行动吧!
杰弗逊总统写道:“我把阅报改为阅读古罗马历史学家泰西塔斯和古希腊史学家修昔底德的著作,这样一来,我发现自己比以前快乐多了。”你想让自己比以前更快乐、更聪明吗?那就尝试一个月吧,学习杰弗逊的作法,把阅报的时间至少缩短一半,几周之后,你会惊奇地发现,这个办法果真不错,并把省下来的时间用来阅读一本好书?你在等待电梯、巴士、送餐、约会或者晚上睡不着觉的时候,随身携带的那本书来看看呢,它一定能增加及改进你的词汇。
其实这样做对你来说是很有报酬的,你会发现逐渐地,不知不觉地,但必然地,你的词藻将会开始变得华丽而优雅,你的知识更上一层楼。慢慢地,这些精神伙伴的荣耀、美丽和高贵气质也就属于了你,不管你身在何方人在何处。德国大文豪歌德曾说过这样精典的话,他说:“告诉我,你读了些什么,我将要说出你是哪种人。”
马克?吐温这个大人物你应该知道吧,但是你知不知道他是如何培养出自己对语言文字的灵巧而熟练的运用能力呢?他年轻时,曾搭乘马车从密苏里州旅行到内华达州。由于旅程缓慢,且相当痛苦,幸好,马克?吐温随身带了一本厚厚的《韦氏大辞典》。这本大辞典伴他翻越山道,横渡荒凉的沙漠。在艰难的旅程中他也不在不懈地吸取知识的精华。他希望使自己成为文字的主人,因而努力从事为达成这项目标而必须做的工作。
庇特和查特罕爵士把厚厚的辞典念过两遍,每一页、每一词都读了两遍。而林肯则常常坐在黄昏的阳光下翻阅辞典,直到他看不清楚字迹为止。这样的例子甚多,而且并不特殊,每一位杰出的作家及演说家都有过相同的经验,没有坚持不懈的付出,怎么会有收获呢?
威尔逊总统的英文造诣极高,然而他的一些作品也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下面是他具体学习运用文字的方法:他的父亲绝对不准家中的任何人使用不正确的字句。如果有哪一位孩子说错了字,父亲必定立即更正;任何生词立即予以解释;他鼓励每一个孩子把生词应用在日常的谈话中,以便将它牢记下来。这样一来对威尔逊的知识增近有了很大的帮助。
成功的演说家是以句子结构严密、文辞简洁美丽而得到人们很高的评价。纽约的一位演说家,在一次谈话中,披露了他选择正确而有力文字的秘诀。例如,每当他在谈话或阅读当中发现不熟悉的单词时,他立刻把它抄在备忘录上,就算是晚上不睡觉,他也要翻翻辞典,弄清楚那个生词的意思。如果在白天没有收集到任何生词,他就在别的资料上学习,他会阅读一两页费纳德著的《同义词、反义词及介系词》,研究每一个词的正确意义。对于他来说,他的座右铭就是:一天一个新词。这样算来,在一年当中,他至少可获得365件额外的表达工具。并且,他还把这些新词全都记在一个小笔记本上,有空的时候他就会随时取出来复习它们的词义,渐渐地他发现,一个新词在使用过三次之后,就会成为他自己的词汇。
如果一个人要准确地说出他的意思,表达出他思想中最微妙的部分,是很不容易被实现的。即使是有经验的作家也不一定办得到,因为他们的脑袋里缺少丰富的词汇。大家知道,芳妮?赫斯特是美国著名的女作家,她曾说,她有时候把写好的句子一再改写,难的要改写到几十次,甚至上百次。另一位作家辛勒说,为了使自己的小说更完美,她有时会花一整个下午的时间,只是为了从一个短篇小说中删去一两个句子。
著名作家大卫斯的作品是令人百读不厌的,但在他成功的背后当然少不了自己的努力学习,你知道他为了使作品精益求精,是如何潜心使用词句的的吗?
他小说中的每一个词,都是通过他的精心研究从他所能想到的有数的单词中挑选出来,而且都必须是最能经得起考验的词。他对自己的作品无论是词、句、段落、页甚至整篇小说,采用的是一种“淘汰”的原则,每当写完时他总是改了一遍又一遍。比方他要描述一辆汽车转弯驶入某院大门,那么,他首先会作冗长而详细的叙述,不会轻易放过任何细节。然后,他开始逐一删减,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在经过如此的努力之后,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就是那些简洁而明了的语句。因此,他的小说及爱情故事一直受到读者的喜爱。
由此看来寻找合用的词句是需要时间和耐心的,现实生活中可能大多数人做不到这一点。相信大家应该知道我之所以在此举出这些例子,是要向你证明,成功的作家十分重视正确使用语言及措辞的重要性。只有这样做,才能够使学习演说的人们对语言及文字的运用更有兴趣。另外要特别注意的是,一个演说者不应该在演说途中为寻找他要表达的意义所要使用的正确语言而停下来,不过,他应该每天练习做最正确的表达,一直到这些语言能够很自然地出现为止。
对于单词的用量有一个惊人的数字,大文豪弥尔顿在他的作品中共使用了8000个单词,而莎士比亚作品使用的词汇有15000个。大家知道,一本标准词典的词汇有45万单词,但对于一般人只要认识2000个词,就足以运用自如了。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只懂得一些动词以及把它们串联起来的连接词,再加上一些名词和一些被经常使用的形容词。这样下来,他们在思想方面都比较懒散,或是太过于专心于事业,因此无暇学习,这是不对的,我们应该多学单词,多用单词,为了我们谈话更有感染力。
一个演说者既要使自己的表达正确,也要表现出新鲜感与创意。要满怀自信地把自己对事情的看法说出来,这样很重要。例如,在《圣经》记载的诺亚大洪水之后不久,一句最富创意的说法是,“冷得像条胡瓜”。这个比喻棒极了,因为它极具有新鲜感。因此,即使是在后来的贝尔夏加的著名盛宴中,这个比喻仍保持它的原始新鲜感,很值得演说者在一场宴后使用。然而到了今天,以拥有创造力而自负的人,若再重复使用这个比喻,难道不会感到羞愧吗?
我们该创新啦!现在,我们可以想想自己的比喻,用以表达寒冷的感觉。要有与众不同的勇气,然后把它们写下来。
如何才能发展出独特的风格呢?女作家撒琳诺利斯给我们的答案是这样的,她说:“阅读古典散文与诗集,并严厉地删除你的作品中无意义的词句及陈腐的比喻。”
杂志社编辑是这样审稿子的,如果每次他发现投来的稿子中有两三处陈腐的比喻时,他就马上把稿子退还给作者,以免浪费时间去看它。他说:“因为,一个没有表达创意的作家,将无法表现任何有创意的思想。”
3.突出你的个性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即使是双胞胎,也有不同之处,个性可以突出一个人本质,因此,台风与个性是决定演讲成败的重要因素。唯有自然、真诚才能赢得听众信任。
科学家曾对100位著名的商界人士进行智力测验。测验的结果,科学家郑重宣布:在决定事业成功的各种因素中,个性的重要性远胜过优秀的智力。
这个科学试验结果很值得大家的深思,这是一项意义极为重大的宣布:对商人的经商极为重要,对教育家的事业教育极为重要,对专业人员工作技术十分重要,对演说者在演说时有更大的成就更为重要。
对于一个演说者来说,事前准备题材是必不可少的,但除了事前的准备之外,一个人的个性可能是他重要的因素了。艾伯特?胡巴德是著名演说家,他也认为在演说中,要想更有把握地赢取听众信任的,是演说的态度,而不是演讲稿的词句。现实生活中,没有一个能看到个性,也没有人曾捉住过个性,它是一个令人感受的东西,就像紫罗兰的香气一般。即使是最能干的分析家也无法把握。个性是一个人的全部组合:肉体上的、精神上的、心理上的、遗传、嗜好、倾向、气质、思想、精力、经验、训练等等,一个人的个性包括了他的全部的生活情况。这就像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那般复杂,几乎同样也只有很少人能够了解。
决定个性的因素是遗传和环境,现实生活中极难更改或改进,当然了并不是一点儿也更改不了,我们可以把它加强到某种程度,使它变得更有力量,更有吸引力,不论如何,我们都可以下定决心努力对大自然赐给我们的这项奇异的事物做最大的利用。有了这样的目标,相信会对个人很重要,改善的可能性虽然微乎其微,但仍然足以进行讨论及调查。
以饱满的精神迎接演讲
看到一位精神饱满的学生就看到了希望之花,精神是体现一个人的灵魂,然而,精神又是休息的果实。我总结了演讲的经验,如果你希望把自己的特点发挥到极致,必须先获得充分的休息。一位疲倦的演说者是没有吸引力的。警告演说者千万不要犯下这个最常见的错误。有些演说者为了自己的准备及计划工作一直拖延到最后一分钟,然后再匆忙赶着进行,企图弥补失去的时间。但是他这样做,是对身体造成的一种破坏,近而引起头脑的疲乏。这个可怕的破坏者。将会拖累你,削弱你的活力,使你的头脑与神经同时变得虚弱和迟钝。使你不管做什么事都没有良好的效果。
比方说,如果你必须在下午发表一项重要的演说,你就应该吃一顿轻便的午餐,如果可能的话,还可以小睡一番,恢复精神,并且还能使自己的精力更充沛。
休息是每个人每天的必修课,休息正是我们所需要的,不管是精神上、肉体上,或神经上都有此需要。
端正态度,重视衣着
一个演说必须具备良好的态度,另外衣着也是必不可忽视的。记得曾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一位担任大学校长的心理学家向很多人进行询问,衣服对他们产生什么影响。结果,被询问者的答案,全部都是:当他们穿戴整齐,全身上下一尘不染时,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穿得很整齐,而且还感觉得到,自己在心里上也有一种踏实感,而且这衣服会对他们产生的影响还会很大。这种影响虽然很难让人解释出一个概念,但仍然十分明确,十分真实。这会使他们增加信心,使他们自信心大增,使他们昂首挺胸。他们发现,外表的整洁和内心的自信是成正比的,当他们的外表显得整洁时,他们的内心就比较容易自信,也更容易取得成功。不问不知道,问了还真想不到衣服对穿着本人竟然会有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由此看来,演说者的衣服对听众也会有很大的影响。以下这样的演说者的衣服会泼灭听众的自信心,是演说失败的根本。比方说演说者是位不修边幅的男士,穿着宽松的裤子,变形的外衣和鞋子,沾满泥土的皮鞋,自来水笔和铅笔露在胸前口袋外面,一张报纸、一把烟斗或一罐烟草把西装的外侧塞得凸了出来。相信听众看了就想逃走。或者演说者是一位女士,皱纹满身的上衣全是雪一样的头屑,带着一个样子丑陋的大手提包,衬裙又露在外面,听众们对这样的演说者根本没有信心,就如同演说者对自己的外表也没有信心一般。很多时候听众会根据一个演说者的衣服来判断他的思绪。
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处处都有细菌的存在,就算我们以为自己已把手洗干净了,但还会不细菌存在的,只是我们用肉眼看不到而已,只有在放大镜下,你才会发现。华盛顿的一位农民是这样控制他的蜜蜂的,在其实验农场上养了几百箱的蜜蜂,每一个蜂巢都被装上一面很大的还有按钮的放大镜,只要按下按钮,蜂巢内部就会被电灯照得通明。因此,任何时候,不管是白天或夜晚,这些蜜蜂的一举一动都能被很细致地观察到,以便这位农民更容易地控制这些蜜蜂。仔细分析一下,演说者的情况也与此相似,演说像被安置在放大镜下,被聚光灯所照射着,所有的眼睛都看着他。在这种情况下,他个人的外表稍有不协调之处,就会很醒目,毕竟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
中国有一句谚语叫和气生财,意思就是说在观众面前展露的笑容,就像是在柜台后面的笑容那般同样受人欢迎。如果有位演说者,在他出现在观众面前时,全身散发出一种气息,仿佛在说他很高兴能来到这儿,跟大家演说是他自己的一种荣幸,他很喜欢他即将进行的演说工作,并且面带微笑,而且显得十分乐意见到听众,因此,很快地,他的听众必然会觉得他十分亲切,就像陌生的熟悉人,而对他热烈欢迎。
但有很多演说者以一种冷淡、造作的姿态走出来,仿佛他们很不喜欢发表这次演说,对听众也是很冷漠。这时,听众也会对他产生这种感觉,其实,这时的演说者比听众更可怜,因为众人的冷漠大于他一个人的冷漠。因此,奉劝所有的演说者,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听众,听众也会以同样的态度报答你。
《有影响力的人类行为》一书就态度这个问题是这样写道:“喜欢产生喜欢的基础上。如果演说者对听众有兴趣,听众也会对他产生兴趣。如果演说者不喜欢台下的听众,他们也会对演说者表示厌恶,如果演说者表现得很胆怯而且慌乱,他们也会对演说者缺乏信心。如果演说者表现得很无赖,而且自我吹嘘,听众们也会表现出自大。经常地,演说者甚至还未开口说话,听众就已根据演说者的态度开始评论演说的好或坏了。因此,如果演说者事先确定自己良好的态度,一定会引起听众热烈的反应。”
把听众聚集在一起
距离产生美,未必。对于演说者来说,在演说时,把群众有机地聚集在一起,尽量减少场地的空间,对演说的成功也是起着重要作用的。当听众分散开来时,他们比较容易受到感动。你知道什么最能打消听众的热情吗?那就是广阔的空间,以及听众与听众之间那些没有人坐的空椅子。
有人问亨利?毕丘,是不是认为,向一大群人演说,要比向一小群人演讲更有意思?然而他的回答是否定的。他可以使向12个人发表精彩演说,和我向1000个人演讲的同样精彩,因为他采用了这样一个办法,就是让这12个人能够围绕在他的身边,紧紧地靠在一起,达到彼此可以碰到对方的身体。但是,换一种做法,如果1000个人分散开来,每两个相隔4英尺之远,没有一点团队精神,七零八散的,就像一间空无一人的房子一般糟糕。因此从他的做法中可以看出,把听众紧紧聚集在一起,你只要花一半的精神,就能令他们大为感动。”
当一个人置身广阔的空间时,很容易失去自我的感觉,很难集中自己的精力。如果他成了群众中的一个成员,比他单独一个人更容易受到影响。
如果把一个人比喻成是一盏点燃的灯,那么要把一间宽大的房子照得很亮,一个人是不够的,只有众多个这样的灯才能使房子更加明亮。当人们成为一个整体时,你很容易使他们有所反应。相反的,要使单独一个人有所反应则比较困难。只有团结才会有力量,群众的力量可以战胜一切。比如,男人上战场时,一定会做出世界上最危险及最不顾一切后果的行动……他们希望大家聚成一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大家都知道德国士兵们上战场时,彼此要紧紧握住同伴的手不放。
大海里的水可以使小船平静地前进,但也可以使船沉入海底。群众是一种很奇特的现象。所有规模庞大的运动及社会改革,都是经由群众的协助而开展开来的,群众的是主角。因此,成功的演说者,知道群众对自己的演讲成功与否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如果你不能充分利用群众,不把群众放在眼里,那么你的演讲注定要失败。
为了我们演说更精彩,更成功。当我们要向一小部分人演讲,就应该去找一间小房间把听众集合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让听众成为一个整体,这样做远远胜过把他们分散在宽阔广大的大厅里。如果听众坐得很分散,那么就应该请他们坐到前排来,坐在靠近自己的位子上,并特别强调让他们集中坐在一起,一切安排妥当后才展开演讲。
对于一般情况来说,站在听众身边,会和听众亲切的打成一片,比站在讲台上层次分明的显示出你与听众的身份,效果要好得多。除非听众相当多,而且确实需要演说者站在讲台上去,否则不要那样做。
注意周围的环境
环境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心情,然而在演说过程中,保持清新的空气是极为重要的基本要素。任何人都无法在恶劣的空气中保持清醒,不管是如何动人的演说,或是音乐厅中如何美丽的女高音。因此,在演讲的过程中,如果可能的话,应请听众们站起来休息两分钟,同时把窗户全部打开,以清新的空气缓解听众的心情。
你知道吗?灯光也是影响演说成功与否的另一要素,除非你是在一群人面前表演魔术,因此,应尽可能让室内光线充足。如果在一个半明不亮的房间里激发听众的热烈情绪,就如同想要驯服野鹌鹑那般困难。
演说者应让灯光照在自己的脸上,因为人们希望看清楚你。产生在你五官上的那种微妙变化,就是最真实的自我表现。而且,这种表现更甚过你的言语。如果演说者站在灯光的正下方或正前方,他的脸孔可能会产生阴影。那么听众也不能清楚的看到你了,因此,在你站起来演讲之前,先选定一个能替你带来最有利的光线的地点,是很聪明的行动。
另外切记,千万不要躲在桌子后面,听众也希望看到演说者的全身,他们甚至从座位上探头出来,希望能把演说者的整个人看清楚。
当你演讲时,肯定有好意的人会替你预备一张桌子、一个水壶和一个杯子,但是,如果你的喉咙很干,你最好不要水壶或杯子,捏一点盐含在口里,或尝一点柠檬,就会使你的唾液再度流出来。
其实,一名演说者也应该有令人赏心悦目的背景。理想的布置应该是完全没有家具的。在演说者的后面不应有任何足以吸引听众注意力的东西,而他的两边也不应有任何东西,也就是说,除了一幅深蓝色的绒布幕之外,什么东西也不要。因此,千万不要放置在一般讲台上的那些毫无用处且又难看的废物。
除了以上应注意的,演说者还要记住这一真理,能使自己免于一些困扰及不必要的烦恼,尽快地把听众融入讲演之中:不管是听众或是观众,他们都会被演讲者的手势或动作所吸引。但是不要玩弄自己的手指、拨动衣服或者做些能减少别人对他的注意力的一些紧张的小动作。有位很有名的纽约演说家就会巧妙地利用这一真理,他在演说时,用手拨弄着讲台上的桌布,结果听众们全都专心地望着他的手,足足有半小时之久。
细心的演讲者,会把听众的座位作适当的安排,使他们不会看到迟到的听众进来,如此可以防止他们分散注意力。还有,演讲者应不允许舞台上放置红色的鲜花,因为它们会吸引听众的注意力,那么鲜花就会夺去演讲者的地位,听众就会忽略了演讲者的存在。
必读网(http://www.beduu.com)整理
首页 上一页 共7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