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纸牌屋》

迈克尔(英)
《纸牌屋》
作者:[英]迈克尔·道布斯
前言
世上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欢笑不长久,欲望不长久,生命本身,也总会走到尽头。这真是至理名言。所以,人生在世,最要紧的就是及时行乐,活在当下,把手中的东西紧紧抓住。
为什么要虚度一生去换取入土之后碑头的空文呢?“永存我心”,什么样的蠢蛋才会希望自己的坟头铭刻这样一句空话?这不过是无病呻吟的多愁和伤感,毫无意义。我们还是面对现实吧,人生就是一场零和博弈,输赢高下都在政坛见分晓。不管我们愿不愿意,都是这条路上无奈的过河卒子,只能一路向前。
“永远被亲朋敬重和怀念”,这也是司空见惯的俗套碑文。千万别刻在我的墓碑上。一个人要拼搏奋斗,动力绝不来自于敬重,而是恐惧。恐惧于一无所有间诞生泱泱帝国,于乱世狼烟中催生惶惶革命。恐惧是伟人成功的秘诀。如果别人害怕你会将其毁于一旦,彻底打倒,那自然会对你毕恭毕敬,俯首帖耳。最原始的恐惧令人陶醉其中,势不可挡,冲击力过人。恐惧之力,永比尊敬更甚。
永比尊敬更甚。
上 洗牌
第一章
〔离灯光越来越近了,它的心不安分地翻腾起来,贪婪、热情、野心交织在一起,周围的一切都不存在了,只剩下那紧紧吸引着它的灯光,这灯光的力量超越了它一切的梦想,让它无法抗拒,让它别无选择。〕
【六月十日 星期四】
她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回到家,跌跌撞撞地踏上最后一级台阶,筋疲力尽地阖上眼睛。好像才过了一秒钟,清晨的阳光就爬行到窗帘边缘,泰然自若地落在枕头上,刺着她的面孔,仿佛无形的手指,要掰开她沉重的眼皮。她心烦意乱地翻了个身。头昏昏沉沉的,双脚依然酸痛,身边那张床空荡荡的。昨晚帮别人干掉第二瓶莱茵白葡萄酒真是个错误的决定。酒精让她松懈,让她卸下防备,结果被《太阳报》一个满脸粉刺、说话阴阳怪气的家伙堵在了墙角。她被逼无奈,把所剩无几的一点酒倒在他上衣里,才逼退了这个讨厌鬼。此时她迅速掀起羽绒被看了一眼,确定没有在半醉半醒中彻底委屈了自己,让那人在被窝里一夜春宵。这一看之下,她叹了口气,坠入梦乡前竟然都没来得及脱袜子。
玛蒂·斯多林狠狠地在枕头上捶出个窝,又躺了下去。多睡几分钟是理所应当的,因为她知道今晚又要一夜无眠了。今晚是大选夜。实在是被诅咒的一天。选民们要举行盛大的复仇。过去几个星期对于玛蒂来说简直称得上凶残,编辑每天围追堵截,狂轰滥炸;被赶不完的截稿日期搞得焦头烂额;情绪在兴奋刺激和精疲力竭之间大起大落。也许今晚过后她应该请几天假,理一理生活的头绪,找一瓶品位稍微上乘的酒,和一个质量稍微好点的男人共度良宵。她拉了拉羽绒被,把自己裹得更严实了些。尽管初夏的阳光如此耀眼,她还是感觉浑身发冷。
自从大约一年前离开约克郡之后,这种感觉就一直如影随形。她的初衷是把那里的一切谴责与愤怒都甩在脑后。但无论走到哪里,她还是能感觉到过去冰冷的影子紧紧跟随,特别是在睡觉时,床上就跟冰窖一样。枕头套下面的棉絮已经结了块,她打着哆嗦,把脸深深埋进枕头里。
她一直试图冷静下来。毕竟,现在的她已经可以心无旁骛,毫不受情绪干扰了。在这个竞争残酷,男性主导的世界,她野心勃勃,想成为最出色的政坛记者,在这条路上,她已经扫清了障碍,摩拳擦掌,只待试一试自己是否真金。现在她唯一需要超越的就是自己。然而,双脚冰冷的时候,头脑是很难冷静的;脏衣服遍地,没时间清洗的时候,怎能一身轻松地上路呢?她把羽绒被子往身后一掀,勉强爬下了床,结果发现放内裤的抽屉空空如也。这件事她是失算了,把这茬整个忘得精光。一大堆事情等着去干,时间又少得可怜,怎么抽得出空去洗该死的衣服呢。她在其他抽屉里翻箱倒柜,一个角落都没放过,把房间弄得乱糟糟却一无所获。真是烦死了。但她还是很高兴现在没有什么男人目睹自己的窘态,现在只好伸手翻找脏衣篮了。翻了又翻终于找到一条一星期前换下来的短裤,不过当时只穿了一天。她把短裤翻到反面,双腿套了进去,进入战斗状态。玛蒂·斯多林叹了口气,狠狠推开洗手间的门,开始了奔波劳累的又一天。
黄昏的暮色开始在六月的天空中蔓延,四排为大屏幕照明的水银灯随着枯燥的“咔哒”一响,应声而亮。大楼的正面被这高度密集的灯光照得亮如白昼。这里是党派总部,建筑物正面的外观仿制了乔治亚时代的风格,此时仿佛被灯光穿透了似的。三楼一扇窗户的帘子被掀了起来,有人匆匆瞥了一眼外面的情景。
同时被灯光吸引的还有一只飞蛾。这只飞蛾已经在附近教堂一座塔楼的缝隙里静静等待了好久,只等夜幕降临就伺机而动。这座名为圣约翰的优雅教堂伫立在史密斯广场中央,由雷恩设计修建,很久以前就改作俗用,放弃了“圣约翰”之名。但其四座石灰岩的塔楼仍然是这个再没有神座的广场上最显眼和重要的建筑,而这座广场又位于威斯敏斯特的中心地带。往外看的人们盯着那些灯光,不以为然地皱了皱眉头。但飞蛾可丝毫没有不乐意,反而兴奋地颤抖起来。在一万瓦特灯光和千百年来本能的激励下,它张开了双翼。
刚刚入夜的冷冽空气令飞蛾浑身一紧,不由自主地靠近那片灯光的海洋。它飞过灯下越聚越多的人群,飞过那些迈着匆匆脚步,喧嚣吵嚷地准备着什么的人们。离灯光越来越近了,它的心不安分地翻腾起来,贪婪、热情、野心交织在一起,周围的一切都不存在了,只剩下那紧紧吸引着它的灯光,这灯光的力量超越了它一切的梦想,让它无法抗拒,让它别无选择。
飞蛾的身躯扑到灯罩上,明亮的闪光一晃而过,它用双翼紧紧拥抱那炽热的玻璃,在千分之一秒内,就汽化蒸腾了。飞蛾被烧得焦黑的尸体连一点绝望的青烟也来不及冒出,就迅速翻滚着往地面坠去。黑夜吞噬了它的第一个牺牲品。
另一个甘愿早早被黑夜吞噬的牺牲品此时正靠在“格兰比侯爵”漆得闪亮的吧台旁。周围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喧闹,而酒吧就位于这一片熙攘的街角。格兰比侯爵本是两百多年前一个德高望重,颇受爱戴的军人,这片土地上以他名字命名的酒吧比其他任何人都多。但侯爵本人在政治斗争的大风大浪中误入歧途,败下阵来,最终在累累负债和悲伤苦恼中凄然辞世。同样的命运也即将降临到查尔斯·科林格里奇的身上,这传言来自他的很多还算宽容温和的朋友。并不是说查理·科林格里奇就曾经赢过选举,问鼎过权力的巅峰;格兰比伯爵也没有,那时候这可不是什么合规矩的事情。科林格里奇年纪已经五十过半,看起来还更要显老,一副疲倦潦倒的模样,军中生涯也不是特别辉煌。两年在国家军队服役的经历只不过让他认识到自己在生活方面是多么低能。查理一直努力想做些体面光彩的事情,但却总是状况连连。当然,如果你是个酒鬼,这也没什么稀奇。
他今天早早起了床,刮了胡子,系了领带。但现在嘴边又有了些胡茬,领带也像“下半旗”致哀一样半死不活地悬在胸前。酒保给他的伏特加,已经咕嘟咕嘟灌下去两杯;不过酒保一看他的眼睛,就知道他这一天可不止喝了这一点。但查理是个很温和的酒鬼,脸上总是挂着笑容,嘴里说尽好话。他把空空如也的酒杯推回到伙计面前。
“再来一杯?”酒保有些犹豫地问道。
“你自己再来一杯,我请,好兄弟。”查尔斯一边回答一边伸手去拿钱包。“哎呀,不过我钱好像不够了。”他咕哝着,有些不相信地看着包里那张孤零零的钞票。接着他又把口袋翻了个底朝天,拿出一串钥匙,一块灰色的手帕和几枚硬币,“我肯定还有些钱的……”
“那一张就够了,”酒保回答道,“我就不喝了,谢谢。今晚还有好多事情呢。”
“哦,是啊。我弟弟哈尔,你知道吗?”
酒保摇了摇头,把重新装满酒的酒杯从清漆台面上推给查理,暗自庆幸这老醉鬼没钱了,很快就可以离开他的酒吧了。
“你不知道哈尔?”查理惊讶地问,“你肯定知道啊。”他抿了一口酒,“谁都知道哈尔。”又抿了一口酒,“他是首相啊!”
第二章
〔目光远大是从政者之大幸。当然,远大的目光只能算是敲门砖一枚。然而其作用非常之大,用途非常之广。你难道不这样认为?如果天气晴朗,很多政客的目光所及,能达到——嗯,我认识的一些人,甚至能看到巴特西去呢!〕
弗朗西斯·尤恩·厄克特可谓身兼数职,议员与枢密院委员的身份让他赢得了“阁下”的尊称,同时他还是内阁阁员以及不列颠帝国勋章的获得者。他就是这样一个满载着荣誉与辉煌的佼佼者,而这也是属于他的夜晚。然而,他却丝毫没有纵情享受的闲情逸致。此刻的他被迫挤进这间闷热小屋的角落,靠着一盏难看的,而且仿佛马上就要轰然倒地的六十年代风格落地灯。一群絮絮叨叨的妇女将他团团围住,紧接着有一群属于他选区的工人也围了上来,彻底堵住了他企图逃出的去路。这群人骄傲地高谈阔论着自己最后关头力挽狂澜的投票和对他获胜起到的关键作用。他心里想的却是,这些人为什么要费这个劲。这里是位于郊区的萨里郡,在民意调查使用的专业术语中,这里的主要社会阶层是A和B,想出国护照随时拿着就可以上路,车道上停着一辆辆路虎揽胜。不过为什么要买这样的越野车呢?它们唯一可能碰到泥土的时候,不过是主人在某个尽兴吃喝的周五晚上驾车时不小心碾过了门前的草坪,或是送他们的小约翰尼或艾玛们上私立学校的时候。在这些区域举行的拉票活动可以说根本没经过精心准备,甚至可以用庸俗来形容。这里的选票不是用来数的,直接称重量就好了。
“再来个肉馅饼吧,厄克特先生?”一盘松松垮垮的点心突如其来地窜到他面前,端着盘子的是个一身横肉的女人,胸部那里有一大片夸张的印花,看上去好像里面藏了两只易怒的猫。
“不了,谢谢您,莫尔科姆太太。我怕自己被撑爆了!”
他已经快要失去耐心了。这真是个错误,是几代人以前就犯下,并延续至今的错误。厄克特家族原本是来自苏格兰高地的骄傲勇士世家,家族的城堡修建在尼斯湖的两岸。然而麦克唐纳家族攻来了,城堡直到如今都还是一堆废墟。厄克特童年的记忆,属于乡下荒野中凉爽而新鲜的空气,陪伴他的老侍从,在潮湿而肥沃的土壤和一片气味香甜的欧洲蕨中一躺就是几个小时,等着目标出现。在他的想象中,哥哥阿拉斯泰尔也做过类似的事情,在敦刻尔克外的灌木丛中静候着德国人的到来。哥哥给他起了个绰号“FU”,每每这样叫他被父亲听到了,兄弟俩头上都会吃一记爆栗。但直到多年以后,弗朗西斯才明白为什么。小小的他对这个绰号毫不介意,还总是屁颠儿屁颠儿地做哥哥的跟屁虫。但阿拉斯泰尔参战后就牺牲在了前线。母亲崩溃了,再也没能恢复过来,只活在对亡子的追悼和怀念中,完全忽略了弗朗西斯。所以“FU”最终南下,到了伦敦,进入威斯敏斯特,来到了萨里郡,弃家族职责于不顾。母亲再也没有理睬过他,为了整个苏格兰将自己接受的遗产变卖就已经不可原谅了,更何况还选择了萨里郡这么个破地方。
他脸上还挂着笑,却不由自主地叹了口气。今天他已经奔波了十八个委员会,大清早凭借着一股子热情,还能妙语连珠,风趣幽默。现在这样的精神早就分崩离析,烟消云散了。不幸的是,离投票站关门,最后一批选民投票还有漫长的四十分钟。厄克特的衬衫早就被汗水浸透了。他筋疲力尽,身体不适,还被一群婆婆妈妈的女人围着,像固执的西班牙猎犬一样,他走到哪儿追到哪儿。
然而他仍然让礼貌的笑容浮在脸上,因为不管投票结果如何,他的生活就将面临重大的转变。厄克特已经在政治这把梯子上攀爬多年,从普通的后座议员,到部级初等职位,一直到现在作为党鞭长主管内阁,坐稳了政府二十四个权力最大的位子之一。这个职位的好处之一,就是在唐宁街12号拥有多间豪华奢侈的办公室,离首相本人的办公地点不过咫尺之遥。就是在12号大门之后,英国有史以来最著名的两位英雄,威灵顿与纳尔逊,进行了两人生平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伟大会面。这座建筑的一砖一瓦都激荡着历史的回音,每扇门窗都有着说不出的权威和肃穆。而如今,他是这份气魄的主人。
然而,仅从厄克特在这个公开的办公室所干的事情,是看不出他的权力的。党鞭长这个角色,并不能完全代表他在内阁的等级,所以厄克特不能命令或把控庞大的国务院或者巨大的行政机器。他不能抛头露面,只能悄无声息地躲在鲜花与掌声的背后,无休止地操劳奔波。没有公共演讲,不接受电视采访,他就是灯光下毫不起眼的影子。
他同时还是纪律与严谨的化身,作为各种政策的强制推行者,他必须做到坚持原则,铁面无私。这意味着,人们对他不仅仅是简单的尊重,还有一点小小的敬畏。在整个政府的高级官员中,他具有最准确和敏锐的政治嗅觉。为了尽可能多地争取选票,不管白天黑夜,他时时刻刻都要知道自己的下院议员们身处何方。也就是说,这些人对他来说没有秘密和隐私。他全盘掌控着一切:议员们和谁走得近,可能的枕边人有哪些,他们是否足够清醒,可以投票;他们有没有偷偷窃取别人的钱财,或是和别人的老婆不清不楚。所有这些秘密,包括其猛料多多的边边角角,都被悉心搜集、记录在一本黑皮本上,稳妥地锁在一个连首相都没有钥匙的保险柜中。
在威斯敏斯特,这样的信息拥有巨大的威力。厄克特党内的很多议员们之所以能够坐稳自己的位子,就是因为党鞭办公室能够帮他们解决一切问题,摆平所有麻烦,还能帮他们尽力遮掩。他们可欠了厄克特的大人情。有时候后座议员起了“不臣之心”,前座议员野心勃勃想排除障碍,就会立刻被提醒,之前自己受了恩惠,政党原谅了自己的不检点言行,但这事可永远不会被抛诸脑后。于是,潜在的“乱臣贼子”们一下子就改变主意,安分守己起来。当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可能发生“撞车”时,政客们的圆滑柔韧是让人叹为观止的。这有何难呢?比如,交通部长曾经想要发表一番慷慨激昂的会议演讲,内容远远超出了他该管辖的范围,甚至有点侵犯到首相的权威。而这个以“硬气”闻名的斯塔福德郡老顽固最后还是认清了形势,消停了下来。搞定他只需要往他藏娇的金屋里打个轻描淡写的电话,都不用费劲打到“正房”那儿去威胁恐吓。
“弗朗西斯,该死的!你怎么找到我这儿的?”
“哦,凯斯,我是不是犯了大错?真对不起啊,就是想占用你一点儿时间,跟你谈谈演讲的事情。但我找的这个电话本好像错了。”
“你他妈的到底什么意思?”
“哦,你还不知道吧?我们这儿有两个电话本,一个是官方的,另一个嘛……嗯,不过你不用担心啦,我们这个小黑本子保存得特别好。不会再打错啦。”说到这里,他故意停顿一下,又问道,“你说还会打错吗?”
交通部长长叹一声,里面有着无限的忧郁和内疚,“不会了,弗朗西斯,再也他妈的不会了。”又一个“罪人”就这样迅速忏悔“伏法”了。
整个政党都欠着弗朗西斯·厄克特的人情,这是人人心知肚明的事情。而这次选举之后,人情债就得好好还了。
突然间,沉思中的厄克特被一位狂热的“女粉丝”带回了现实。面前这女人的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双颊通红,粗重的呼吸中混合着长年累月的鸡蛋和豆瓣菜三明治的味道。这是狂躁而烦热的一天,她也早就把矜持与谨慎抛诸脑后了。
“厄克特先生,给我们讲讲你的计划吧?下次选举的时候你还会在任吗?”她没头没脑地问道。
“你是什么意思呢?”他有些惊讶地问道,看眼神明显是被冒犯了。
“你有没有考虑退休呢?你已经六十一了,对吧?下次选举可就六十五往上了。”她不管不顾地追问着。
他弯下高大瘦削的身躯,以便直视她的眼睛。
“贝利太太,我的身体、脑子都还挺好使的,在很多地方我可是刚刚进入政治生命的高峰啊。”这句话是一字一句从嘴缝里挤出来的,之前语气里的那些善意也荡然无存,“我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很多事情想要去完成。”
他转身离开,丝毫没有掩饰自己的不耐烦。不过从内心深处,他知道贝利太太的话不无道理。年轻时那飞扬的神采早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就像他以前爱开玩笑讲的那样,“黄金变白银”了。他有意识地把头发留长些,好像这样就可以弥补岁月流逝带来的遗憾。他的身材一天天瘦弱下去,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刚刚合身地穿上传统标准剪裁的西装。一双蓝眼睛也在度过的无数个寒冬当中越变越冷峻。由于身材高大,身板笔直,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他总是格外引人注目。但有一次经过一位官员身边时,那个人告诉他,他的笑容就像骨灰罐的把手一样冷。“真希望你的骨灰也早日放进去,你这老混蛋。”那人甩出这么一句狠话。厄克特早已人非壮年了,这一点拼命藏都藏不住,连他自己也没法自欺欺人。经验丰富又有什么用,岁月不饶人哪。
多少年来,他亲眼见证了那些能力天赋远不如他,只是年轻一点的人比他更加不平、不情愿。多少次他得在他们搞砸之后给他们安慰、帮他们擦屁股,还要隐藏他们的秘密,帮他们扫清前进的道路。是的,他们欠他很大一笔人情账!他还算有时间去写下属于自己的浓墨重彩的一笔,但他和贝利夫人都知道,时间不多了。
虽然他已经转身离去,贝利夫人还是紧追不放,滔滔不绝地跟他谈论关于高街购物中心单向系统的提案。他祈求般地抬起双眼在人群中找寻,终于和莫蒂玛的目光相遇,她也正在房间的另一头忙着和一群人点头哈腰。只需一眼,她就知道丈夫早就需要解救了,于是赶紧来到他身边。
“女士们,请原谅我们。计票结束之前我们必须得回宾馆收拾收拾。万分感激你们的帮助。弗朗西斯简直离不了你们啊。”
厄克特甚至对贝利夫人挤出了一个笑容。这笑容就像一只蜉蝣,生命短暂,还没开头就收了尾,但已经足够达到修补关系的目的。他快步走向门口,不料正和主持说再见时,却被竞选代理人的一个手势给留下了。代理人正在打电话,另一只手则匆忙潦草地做着笔记。
“正在统计最后的一些票数呢,弗朗西斯。”她解释道。
“我就奇怪了,这事不是一个小时前就该做好的吗?”他嘴角露出一个玩笑的表情,但这丝笑容远在到达眼角前就彻底消失了。
“和上次比可没那么乐观,”她被这貌似玩笑的责备羞红了脸,“我们的很多支持者好像都待在家里没出去投票。数据没那么好分析,但我怀疑基本上是往下走的趋势。不好说下滑多少。”
“这些该死的。他们真该好好尝个几年反对党掌权的滋味。这样说不定他们就能挪挪尊臀,出去投票了。”
“亲爱的,”他的妻子柔声安慰道,就像以前无数次遇到类似情况时一样,“真不大气。将近两万两千票,我们争取到了多数,下滑一点儿又怎么样,是吧?”
“莫蒂玛,我可不觉得这是应该大气的时候。我觉得又热又累,那些人对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喋喋不休,我都受不了。看在上帝份儿上,带我离开这个地方吧。”
他大步流星地迈出门去,她则赶忙转过身,对着人挤人的房间挥挥手表示感谢和道别,结果刚好看到落地灯“轰”地一下倒在地上。
编辑办公室里常常弥漫的那种有节制的恐吓气氛此时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挥之不去,仿佛随时就要爆发的恐慌感。第一版早已经印刷出版,头版头条的标题大胆地写着:“稳操胜券!”但当时是下午六点,离投票结束还有四个小时。《每日纪事报》的总编辑冒险预测了竞选结果,以便在报纸上市时能吸引最多人的眼球。如果他的预测是对的,那就是抢到了新闻首发的先机。如果不幸猜错,那他的处境就将如同池塘水淹到脖子,而且身边围满了虎视眈眈的鳄鱼。
这是格雷维尔·普雷斯顿作为报纸总编辑经历的第一次选举,他感觉可不怎么好。从不断变化的头条标题,不停催促政治新闻记者给他最新消息以及越来越耸人听闻的训话,就可以看出他有多紧张。他几个月前才坐上这个位子,是《每日纪事报》的新老板提拔的,给他下了最简单但最不容置疑的指示,“成功”。根据签订的合同,他没有失败的余地,也永远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当然,对于之前在这里工作过却因为失败而离开的前辈,他也没表现出任何同情与遗憾。
会计人员要求公司在财政上要立刻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程度。如此一来,无情的裁员就波涛汹涌起来。很多高层人士发现自己被“合理遣散”了。取而代之的是经验不足但便宜得多的后来人。这样做倒是省了钱,但公司士气一落千丈。裁员让侥幸留下的员工人心惶惶,忠实的读者们莫名其妙,而普雷斯顿则时刻觉得自己的“死期”很快就要到来。面对这种糟糕的情况,他的老板打定了主意绝不施以援手。
普雷斯顿制定了增加发行量的策略,这使得报纸进入了低端市场。但要喜获普雷斯顿所承诺的丰收则还需拭目以待。这个矮个子男人刚进驻报社的时候,有着拿破仑新皇登基一般的万丈豪情。但现在焦头烂额的工作导致他体重骤降,必须要用带子勒紧裤腰带,还需要大量的咖啡才能保持清醒。不计其数的汗珠常常从头发里滴落到眉毛上,使鼻梁上那副厚厚的“酒瓶底”不断滑落,同时也冲走了他曾经的优雅从容和果断干练。曾经他十指一扣,就能有绝妙的好点子,现在一双手总是不耐烦地乱舞。内心深处的不安蚕食了他精心打造的外在权威,他再也没有那种可以随机应变的自信了。他觉得自己可能任何情况都应付不了。他甚至没心情再和自己的秘书共度春宵了。
现在的他转过身,背对着布满办公室整整一面墙,正不断播放着画面的电视监控器,面对着让他提起来就头疼的一名员工。“你这该死的怎么就知道出问题了?”他吼道。
玛蒂·斯多林丝毫没有退缩的意思。二十八岁的她是报社政治版最年轻的记者。她取代的那个高级记者得罪了会计人员,因为他采访时总习惯在沙威饭店来顿奢侈的午餐。然而,尽管比较年轻且尚算新人,玛蒂很肯定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那就是能力不足的人通常会更为固执。被上司吼这种事情她已经习以为常,吼回去也是她司空见惯的拿手好戏。不管怎么说,她和普雷斯顿差不多高,“而且论容貌,也是旗鼓相当啊!”她常常这样略带讽刺地说他。是的,大部分时间他都紧盯着她胸前的双峰,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她得到了这份工作,而且偶尔还能在两人的争执中占上风。她并不觉得普雷斯顿对她有性侵犯的威胁。她跟他的秘书很熟,知道他俩那档子事;而且,既然义无反顾来了南方,就得付出代价,忍受一个绑着火红裤带的矮个子男人对她上下其手。如果在这儿“幸存”下来,以后她的事业天地就相当广阔了。
她转过身面对着他,双手防备地插在那条时髦蓬松裤子的口袋里。她开了口,语气平缓,希望自己的声音不会暴露内心的紧张,“格雷,过去两个小时内我采到的每个政府议员都在降低他们的预测。我还给首相选区的选举监察人打了电话,他说民意调查看上去好像下降了百分之五。这样的数据可很难说是压倒性胜利。有什么地方不对,你也能感觉到吧?政府远没有稳操胜券,更别提高枕无忧了。”
“所以呢?”
“所以我们的报道倾向性太严重了。”
“见鬼了。选举期间每次民调都显示政府稳赢啊!你现在让我来改头版,凭什么啊?就凭你女人的直觉?”
玛蒂明白他这些怒气冲冲的话都是精神紧张闹的。所有的编辑都活得如履薄冰,生存的秘诀就是不要表现出来。但普雷斯顿将这种情绪表露无遗。
“好吧,”他咄咄逼人地说,“上次选举他们占了超过一百的多数席位。你来跟我说说,你女性的直觉认为明天的结果会是什么?民调预测的大概是七十个席位。我们的小玛蒂·斯多林觉得呢?”
她踮起了脚,这样就可以低头俯视他,“你尽管相信民调好了,格雷。但街头巷尾的事情可不像民调显示的那样。政府的支持者都没什么热情,他们不愿意出门去投票。这会给多数派拖后腿的。”
“省省吧你,”他霸道地说,“能拖成啥样呢?”
她可不能一直踮着脚。于是慢慢摇了摇头,强调自己对这件事的警惕。金色的头发扫过她的肩膀。“一周前我可能会说大概五十个,现在,我推测会少一些,”她顿了顿回答道,“可能会少很多。”
“天哪,不能再少了。我们可是一直支持着那些混蛋啊。他们必须得成功。”
你也得成功。她心里默默地说。他们都清楚这位总编的处境,他可是处在弗利特街最大的几片“沼泽地”之一。普雷斯顿只有一个坚定的政治观点,那就是他的报纸可承担不起支持失败方的后果。不过这个观点甚至都不是他自己的,而是报纸的新老板,操着伦敦做派,拿腔拿调的本杰明·兰德里斯强加给他的。这位老板身上吸引人的优点为数不多,其中之一就是绝不扭捏作态,从不隐藏自己真实的想法,有什么问题全都开诚布公地讲清楚。他常常告诫和提醒自己手下这些已经有强烈不安全感的员工,多亏了政府的竞争政策,买十个新的编辑比买一家报纸要容易得多,“所以我们可不能支持该死的在野党,免得把政府惹毛了。”
兰德里斯是个言出必行的人。他成功让自己不断扩张的“报业军”打入了政府的阵营,而他所期望的回报就是让政府给出有利于自己的选举结果。当然,这样的要求并不合理,但兰德里斯从来没觉得合理要求能够激发出手下员工们最高的水平。
普雷斯顿又转过身去盯着一墙的电视屏幕,希望得到更好的消息。玛蒂再次努力表明自己的观点。她坐在那张巨大的总编办公桌一角,把那一摞普雷斯顿盲目看做“宇宙真理”的民意调查放到一边,继续有条有理地分析起自己的见解。“麻烦你了,格雷,好好想想这事吧!当年玛格丽特·撒切尔被迫辞职的时候,他们都迫切需要一种执政方式的转变。他们想要一种全新的感觉,不那么简单粗暴的,不那么专横跋扈的;他们可是受够了‘神断法’,也受够了一个该死的女人整天颐指气使。”你是最该明白这一点的人啊,她一边说着,一边在心里默默地想。“所以他们挑选了自己认为合适的人选——科林格里奇,没别的,就因为他在电视上显得信心十足,和那些小老太太能打成一片,而且看上去引不起什么争议。”她不屑地耸耸肩膀,“但他们的优势已经没了。现在的政治简直温吞吞、软乎乎的,一点能量和激情都没有。他出席拉票活动时那种感觉跟呆板的主日学校老师没什么区别。如果再花上一周听他喋喋不休那些陈词滥调,我觉得就连他老婆都会投给另一边的。不管任何事,任何人,他们就想来点新鲜的。”
普雷斯顿又从电视墙面前转过身来,不停抚摸着自己的下巴。他终于好像开始注意这件事了。这个晚上,玛蒂是第十次心想他是不是用了某种亮漆来让自己精心修饰过的头发保持完美。她怀疑那里面已经开始出现了一圈“地中海”。另外,他用小镊子修过眉毛,这点她十分肯定。
他再次对她发起抨击,“好吧,我们不要再大放厥词了,就先看看实打实的数字,好吗?多数党会怎么样呢,他们会不会重新上台呢?”
“说他们不会就太草率鲁莽了。”她回答道。
“那我他妈的可没时间草率鲁莽啊,玛蒂。不管怎么样的‘多数’对我来说都够了。我的天啊,只要占了多数,那可是非常大的成就啊,事实上可以说是创造了历史。四连胜,以前从没遇到过。所以我不会修改头版的。”
普雷斯顿说着便拿起书架上的一瓶香槟,倒上一杯,迅速结束了自己的说教。他没有请她喝,而是以在一摞纸上胡乱涂写的方式下了逐客令。但玛蒂可不是那么好打发的。她的祖父可以说是个现代的“北欧海盗”,在1941年年初风暴肆虐的那几个月,驾着一支浸满水的小渔船,横渡北海,逃离了纳粹占领的挪威,还加入了英国皇家空军。玛蒂从祖父那里继承到的不仅仅是天生的斯堪的纳维亚面孔,还有固执认死理的性格。这往往让那些外强中干的男人感觉受不了,但她才不管那么多呢。
“你就停一会儿,问问自己,如果科林格里奇再做四年首相,我们会有什么预期?也许他人太温吞了,真的不适合做首相。他发表的竞选声明真的很轻飘,在拉票开始的第一周就被其他声音淹没了。他没有提出任何新观点,唯一的计划就是交叉手指,祈祷俄国人或是工会别惹出太大乱子。你觉得我们的国家真的希望有这样一个领导人吗?”
“玛蒂,你可是一向这么优雅从容啊,”他讽刺道,再次以一种屈尊俯就的口气说,“但是你错了。选民们需要的是团结稳定,不是什么突然的变化。他们可不希望每次抱着宝宝去散个步,玩具就被甩出婴儿车。”他灵活的手指在半空中晃动着,仿佛一位指挥家将一个走神犯错的演奏家带回到正确的音符上来。“所以啊,再来几年喝喝温啤,打打板球的日子也不是什么坏事。而且我们的好朋友科林格里奇重新入主唐宁街十号简直是天大的好事!”
“这他妈会惹出人命的。”她嘟哝着,转身离开了。
第三章
〔耶稣谆谆叮嘱我们宽恕敌人,我也没有那种胆量去怀疑这位万能的神。但这位智慧无边无际的上帝之子却一句也没提过是不是要宽恕我们的朋友,至少该说说该不该宽恕亲人。我很想听听他关于此事的意见。不管怎样,在关键时刻,我发现,原谅自己比任何事情都要容易得多。〕
八十八路公交车从公寓的窗外呼啸而过,把窗子震得嘎嘎响,终于吵醒了查尔斯·科林格里奇。这间一居室的小公寓位于伦敦南部克拉珀姆区一家旅行社的楼上。大多数人都应该想不到,堂堂英国首相的亲哥哥会住在这样一个地方,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他在酒吧的觥筹交错中掏空了钱袋,得回家来想想办法。现在他颓然地陷在扶手椅中,身上还穿着那套皱巴巴的西服。而他的脚趾已经完全麻木了。
他抬起手腕看了看那块旧手表,骂了一声。他已经睡了整整四个小时,但还是觉得筋疲力尽。如果不赶紧的话,就赶不上聚会了。但他首先得来一杯,振作振作精神。他给自己倒了一大杯伏特加。但是现在他可喝不起皇冠伏特加了,手里这酒不过是当地超市里随便买来的杂牌子。不过,这样的酒喝下去,吐出来,也不会留下什么难闻的气味。
他拿着酒杯进了浴室,把自己深深埋进浴缸里,让热水慢慢在疲惫的四肢上施展魔法。如今,这胳膊腿儿的越来越不听使唤了,好像属于另一个完完全全的陌生人。一定是老了,他这样对自己说。
他站在镜子前,试图掩盖昨晚的放纵留下的痕迹。他好像面对着自己父亲的脸,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阴沉和面带责备,催促着他去达成那些他总是达不到的目标,追问他为何不能像弟弟亨利那样去干一番大事业。两人在相同的家庭出生,上的是同一所学校,然而不知为什么,亨利总是更为优秀,并逐渐取得了比他辉煌得多的事业成就,甚至婚姻也比他风光幸福。查尔斯对此并没有什么不甘心。他有一颗宽宏的心,甚至可以说太宽宏,以致他放纵自己。不过,当他需要帮助的时候,亨利总是毫无二话。在玛丽离开他以后,亨利还给他建议,并耐心安慰他。是的,特别是在玛丽离开他以后,这位弟弟的表现越发令人感动。然而,就连玛丽也曾经拿亨利的成功与他相比,“你不是那块料,你简直一无是处!”另外,自从入主唐宁街之后,亨利就没那么多时间来关心查尔斯的烂事儿了。
孩提时代,两人曾经分享一切;青年时期他们俩依旧形影不离,有时候甚至共享一两个短期的女朋友。他们还曾经合开过一辆车,最初的宝马迷你系列之一。最后查尔斯将车子开进了水沟里。他蹒跚地挣扎出来,努力使那位年轻的警察相信,他当时惊慌失措加上身体擦伤,才显得步态不稳,而不是因为喝了很多酒。但近几年来,亨利基本上顾不上去陪哥哥了。那么查尔斯有什么感受呢?他内心深处最诚实的想法是什么呢?是愤怒,是一种吞噬一切,让他一次能喝下整整一瓶酒的愤怒。当然啦,不是针对亨利,而是针对生活。生活对他太不宽容了,他想不通这是为什么。
他机械地操纵着破旧的刮胡刀,清理松垮垮的脸上那些细密的胡茬,这才显得鼻子是鼻子,嘴是嘴了。再梳一梳日渐稀少的头发,穿上洗好的衬衫,戴上一条干净的新领带。很快他就能准备好去出席欢乐的选举胜利之夜了。因为自己的家庭出身,查尔斯现在还能出席这样的场合。拿一条茶巾擦擦鞋,鞋面显得稍微光亮了点。他基本上已经准备好了。又看了一眼手表。哦,看来没什么大不了的嘛。刚好还有时间再喝一杯。
苏豪区市郊的河北岸,一辆出租车被堵在车流中动弹不得。这里本身就一直是个交通瓶颈,而胜选之夜仿佛让街道上又蜂拥而至了大量欢庆的人群。出租车的后座上,罗杰·奥尼尔不耐烦地把指关节掰得啪啪响,无助地看着车窗外闪过的一辆辆单车和一群群行人。他越来越焦虑,时间不多了。他可是接到了明确的指示。“赶紧过来这边,罗杰,”那些人说,“我们可他妈的等不了一晚上,就算是等你。而且我们到星期二才回得来了。”
奥尼尔从来没有期盼过得到什么特殊优待,事实上他也从来没得到过。他从没动过滥用职权的心思。他是执政党的宣传处处长,但他对天祈祷那些人对此一无所知。他也曾不止一次地想过,他们可能认出了他,在报纸上看到过他的照片。但等恐慌的感觉略略平复,他意识到,这些人可能从来没看过报纸,更别说投票了。对于这些人来说政治又算什么呢?就算该死的希特勒掌了权他们也毫不在意。当面前摆着能轻松赚到钱又免税的机会时,谁是政府的人又有什么关系呢?
终于,出租车慢吞吞地驶过沙夫茨伯里大街,进入了沃德街,结果发现这里也堵得水泄不通。该死,他肯定要跟他们错过了。他猛地打开车门。
“我自己走路去。”他朝司机喊道。
“对不起啊,伙计!这不是我的错。堵成这样我的损失也不小。”司机说道,希望这位不耐烦的乘客别忘了给小费。
跳到街道上的奥尼尔迅速往司机手里塞了张钱,闪身躲过一辆摩托车后,艰难地穿过随处可见的,四周围满了人的西洋景玩具,以及数不清的中国餐馆。他进入一条仿佛狄更斯笔下两旁堆着高高垃圾的狭窄街道,勉强穿过两旁的塑料垃圾桶和纸板箱,发足狂奔起来。他的身材明显不算运动健将,跑步让他觉得浑身酸痛,好在前面的路不算长。到达迪恩街时向左转,再跑不到一百米的样子,他一头扎进一间窄窄的门。这是苏豪区随处可见的一座马厩改造住房,大多数人都不会注意到。他们一心一意地要找乐子,或是躲避来往的车流。在背对主干道的一边,房门通向一个小小的院子,四周都是用维多利亚时代的老仓库改建的工作坊和车库。院子里空空荡荡的,投射出建筑深深的影子。他的脚步在鹅卵石路上敲打着发出急促的声响。他急急忙忙地来到院子深处阴暗角落的一扇绿色小门前,停了停,在进去之前再次环顾了一下四周,没有敲门。
不到三分钟,他又出现在门口。他看也没看两边,就急急忙忙地融进了迪恩街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他来干什么了呢?很明显没跟谁上过床。
政党总部位于史密斯广场,在那高高的砖砌前墙后面,与圣约翰的大理石塔楼遥遥相望的地方,气氛柔和得令人感觉有些怪异。过去的几周,这里一直进行着无休止的活动,但在最关键的大选之日,大多数人都消失了,奔向不同的选区,那些地方虽然平时离他们甚为遥远,但现在却是政治世界至关重要的前哨。他们一直在竭力争取,想让他们打定主意为自己的政党投票。此时很多还坚守此地的人就在附近的餐馆或俱乐部吃个早早的晚饭,尽量让自己显得自信满满,但常常不经意就略带慌张地谈起最近的一些谣言,说什么投票率啊,出口民调啊,关键席位啊什么的。大家基本上都食不知味,很快就开始往回撤,挤过越来越多的围观人群,穿过警戒线,经过一堆堆小山一样烧焦的飞蛾。
过去一个月以来,这些办公室逐渐变得过度拥挤,过度燥热,而且凌乱得一团糟。但到明天,一切都会改变。选举意味着变化的到来,也意味着会有人成为牺牲品。到本周末,不管结果如何,很多人都会失业,但几乎所有人又都会怀着更大的期望哭着喊着回来,争相吮吸权力的乳头。而现在,他们还继续待在办公室,进行着一场看上去无比漫长的等待。
大本钟敲响了十点的钟声。结束了。投票站关闭了,无论怎样的宣传、解释、攻击、暗讽、毁谤与恐怖的错误都无法影响竞选的结果了。随着这古老钟楼的最后一声晚钟消融在夜色当中,一些政党成员饱含着尊重,沉默而又坚定地握了握对方的手,表示大家都干得好。干得到底有多好呢,他们很快就会知道了。就像之前的无数个夜晚一样,他们如同进行宗教仪式一般,将注意力转向电视新闻屏幕,聆听起阿里斯戴尔·伯奈特爵士那熟悉的声音。他看起来就像当代摩西,音调宽慰人心,双颊红润可爱,银发随风飘舞。身后恰到好处的灯光让他的周身仿佛笼罩着一圈神圣的光环。
“晚上好,”他问候观众的声音如同一条温柔奔涌的溪流,“选举活动结束了。就在几秒之前,全国几千个投票站关闭了,我们现在正等待着民众的裁决。第一次统计结果将会在四十五分钟后公布。我们会很快现场直播在其选区沃里克郡对首相亨利·科林格里奇的采访。同时也会直播在南威尔士对反对党领袖的采访。但首先要为大家通报一下独立电视新闻公司委托哈里斯国际研究中心于今日选举期间,在全国一百五十三个投票站外进行的出口民调。根据民调,对选举结果的预测如下……”
英国最德高望重的新闻主播打开面前的一个大信封,动作虔诚恭敬,仿佛这个A4的马尼拉纸袋里装的是他自己的死亡证明。他从信封里拿出一张大卡片,迅速瞥了一眼。接着不紧不慢地抬起双眼,再次面对镜头,将三千万人的意见握在手掌之中,轻轻地拨弄着。这是属于他的时刻,这样做一点儿也不过分。入行二十八年了,九次大选他都是关键的电视主播。他已经宣布,这是自己最后一次作为主播经历大选。
“独立电视新闻独家出口民调预测,我强调一遍,这只是一个预测,不是最终结果。预测是……”他再次看了看卡片,确保自己宣布得准确无误。
“赶紧宣布啊,你这老混蛋!”从史密斯广场建筑群的某处传来一个大喊大叫的声音;另一处则传来香槟酒瓶塞“嘣”的一下弹出的声音,已经有人在提前庆祝了。但大多数人都在深深的静默中站立着。历史正在发生,而他们是其中的一分子。阿里斯戴尔爵士凝视着他们,让他们再等一拍心跳的时间:政府将会再次当选,得到三十四个多数席位。
随着大楼里爆发出混杂着轻松的胜利吼叫,建筑本身好像都颤抖了,他妈的三十四啊!这就是胜利!这样生死存亡的游戏中,唯一关键的就是胜利,不管游戏过程如何,也不管结果如何接近。之后有大把的时间进行严肃的反思,让历史来进行裁决。但先让历史见鬼去吧。此时此刻,只要赢了,就够了。每一个角落都洋溢着欢乐欣慰,疲惫已极和一身轻松的泪水,有人觉得这简直和做爱达到高潮一样,在一些老手的眼里,这感觉甚至更为美妙。
屏幕上迅速闪过不同政党领袖听到预测时无声的表情。电视里的科林格里奇带着接受的表情点着头,脸上的微笑远非满意。而反对党的领袖则大笑着摇了摇头,左派的观察员们认为反对党还有翻身的余地。“等着瞧!”他带着胜利的意味嘟囔着。接着他又动了动嘴,后来一些会读唇语的人认为他说的是“威尔士见分晓”,这话可真不得体。
“胡说八道!”普雷斯顿大喊大叫起来,头发垂到双眼之间,露出平时隐蔽着的那片光秃秃的头皮。“他妈的他们到底干什么了?”他看着已经作废的第一稿,开始狂怒地在笔记本上乱涂乱画。“政府的多数席位大量减少!”他试图写下这几个字。接着就被揉成一团扔进了垃圾桶。
“太接近了,现在还不好说。”玛蒂提醒道,尽量隐藏起自己的任何一丝得意。
“科林格里奇死里逃生。”编辑又换了个标题。
结果所有标题都被扔进了垃圾桶。
他绝望地看着四周,想找个帮手,找找灵感。
“我们再等等吧,”玛蒂建议道,“三十分钟后第一轮统计结果就出来了。”
第四章
〔民众都是庸俗的。永远按照民众的口味来行事。赞颂普通的人,让他觉得自己是贵族,是王子。〕
等不及第一轮统计结果的揭晓,党派公关广告部里庆祝的氛围就已经压抑不住了。带着乐观的自信,梅里尔·格兰特·琼斯公共有限公司的员工已经挤在公司的接待区长达三个小时。他们要见证创造历史的过程,亲眼看看两个巨大电视屏幕上经过他们精心策划的每一条皱纹。香槟在大家的体内流成一条河,冲刷着不停送进嘴里的深盘比萨和麦当劳巨无霸汉堡。尽管预测中政府的多数席位大量减少,但这群无派对不欢的“动物”们仿佛因此更为兴奋了起来。尽管现在还早,大家都心知肚明,几年来一直优雅地装点着接待区的那两棵装饰性无花果树是活不过今晚了;还有几个年轻的秘书说不定也会遭到同样的命运。大多数比较明智的人都在踱步思考,但看上去没什么过分节制自己的必要。不管怎么说,公司的客户就做出了疯狂可怕的榜样。
像很多来自都柏林的“外来”冒险家一样,罗杰·奥尼尔以其急智闻名,当然还有他那令人无法抵抗的夸大其词的能力,以及任何事情都要参与进去的那种很难抑制的决心和坚持。他的活力如此充沛,他的热情如此多样,没有人能够完全确定,在他加入党派之前到底干过什么——应该是和公关或者电视有关的工作,他们都这样想。还有谣言说他和税务局,或者爱尔兰警察起过龃龉。宣传处处长这个职位空缺出来时,他正好闲着,走马上任之后,他施展魅力,展现能力,而这一切的动力,是无穷无尽的高卢香烟和伏特加。他简直把这两样东西当补药吃。
年轻时,他在英式橄榄球运动上颇有天赋,是个很有前途的外侧前卫,但他浪费了自己的才华。因为太过于展现自我,他很不适合团队运动。“如果他在场上,”他的教练抱怨说,“那我就在带两支队伍,一支是罗杰,一支是其他十四个人。让他见鬼去吧。”之后,罗杰就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总是“见鬼”。直到命运之神垂青于他,对他微笑,将他带到了史密斯广场。如今年过不惑,他那一头永不服帖的黑发已经很明显地灰白了,他的肌肉张力也早已经消失。但奥尼尔拒绝承认这些人过中年的证据。他很善于隐藏,总是悉心挑选和搭配自己的穿着,故意营造出一种漫不经心的潇洒态度,让这些设计师品牌发挥其最好的作用。他行事不像英国国教徒,同时还带着一点挥之不去的爱尔兰乡音,这两点并不总是让他得到党内政要的青睐。曾经有个大人物大声评价说,他“废话连篇,没有底线”,但其他人却会被他不同于常人的活力与气场深深震撼。
在政坛这个危险的灌木丛中跋涉,他一路上有个十分得力的助手——佩内洛普,总是自我介绍说叫“佩妮”。她高约一米七七,简直是个令人眼前发光的“衣服架子”。还有一点也让她在威斯敏斯特这精英云集的地方显得特别惹眼,她是个黑人,但黑皮肤并未让她显得黯然失色,她的周身都散发着一种精心雕饰过的光彩,如同迷人的午夜;双眼如明星闪烁,笑容总会充满整个房间。她有艺术史的大学学位,速记每分钟能达到一百二十个词,而且现实得有些冷漠无情。她第一次和奥尼尔“空降”此地时,不可避免地引起了一阵热烈的议论和猜测。但她那种绝对的高效让现在仍然很多的怀疑者闭了嘴,甚至还征服了其中的不少人。
她同时还保持着绝对的谨慎。“我有私生活,”有人问她时,她解释说,“我们就说到这儿吧。”
现在,在梅里尔·格兰特·琼斯公司,或者说佩妮口中的“咕哝特·穷嘶”公司,这位“冰美人”不费吹灰之力就成为几个精力过剩的媒介采购员和创意副总监注意的中心,同时成功确保了奥尼尔总是有酒喝,有烟抽,但又不能过量。她可不想让他喝高了,尤其是今天晚上。此时他正在和公司的总经理深谈。
“未来就从这里开始,杰雷米,你得看清这一点,把握住。我们需要尽快拿到那份市场分析。那样就能看出我们做的事情起了多大的作用,那些广告多么出色,它们产生了多大影响,我们如何击中目标选民。如果我们赢了,要让所有人都知道这是我们的功劳。如果我们输了,那就要向天要命了……”突然他猛烈地打了个喷嚏,“他妈的!对不起,都怪这讨厌的花粉病。如果我们输了,我也让该死的全世界明白,我们在宣传沟通方面也是轻轻松松地击败了对手,搞砸了的是政治这烂摊子。”
他又靠近了对方一点,两人几乎额头碰额头了。“你知道我们需要什么,杰雷米。我们的名声可以说命悬一线,危险的可不止那些政客。你别给我搞砸了。一定要确保最迟周六早上就能拿到分析。我希望在周日的报纸上看到它,而且内容得像女演员的翘臀一样漂亮。”
“我本来以为我才是负责创意的那个呢,”杰雷米不无赞叹地说,又抿了口香槟,“但这样我们就没多少时间了。”
奥尼尔压低了声音,又上前一点,让这广告人能闻到他呼吸中法国烟草的酸涩味。“要是你拿不到数字,那就他妈的给我编。大家都累死了,不会有人认真研究的。只要我们抢占先机,理直气壮,就不会有事的。”
他停顿了一下,响亮地擤了擤鼻涕,让近旁的杰雷米不忍直视,“别忘了订花。你明早第一件事就是把附近能找到的最漂亮最显眼的花束送到唐宁街首相夫人的手里。花要排列成巨大的‘C’。要确保她一醒来就收到。”
“当然是以您的名义去送。”
“如果花没送到她会很疑惑的,因为我已经告诉她要给她送了。我希望电视台的摄像机能拍到花进门的样子。”
“也要让电视台的人知道是谁送的。”杰雷米补了一句。
“我们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杰雷米。”
但卡上只有你的名字,杰雷米差点说出这么一句。真话有时候会让你万劫不复。他现在已经习惯客户不带喘气的长篇大论了,也对奥尼尔不同寻常的指示和会计流程习以为常。一个政党和其他客户不同,其规则大相径庭,有时还危险重重。但过去两年来和这位客户的合作,让杰雷米和他年轻的公司曝光率大大增加,即使有什么悬而未决的疑问,也因此而扼杀在摇篮之中了。然而,就在大家紧张等待选举结果时,他心中升腾起一种沉默的恐惧,想到如果输了将会发生什么事情。尽管奥尼尔一再表示他们在一条船上,他也十分肯定,公司会成为替罪羊。刚开始工作时一切都不一样,民调的结果显示政府稳胜。而现在,出口民调的结果公布后,他的信心也一点点蒸发掉。他干的这一行,面子就是一切,一个公司的声誉很容易像明日黄花一样迅速枯萎。
奥尼尔还在继续喋喋不休,声音中有压抑不了的兴奋,像沸腾的开水一样咕嘟咕嘟冒着泡。直到两人的注意力都被屏幕上一米八二的阿里斯戴尔爵士吸引。他正将手按在耳朵上,头偏向一边。他的耳机里正在传达着什么消息。
“现在我们应该有了今晚第一轮统计结果了。据说又是托培率先发布。打破了所有记录。就在投票站关闭仅仅四十三分钟后,我已经看到候选人们在选举检查人身后集合了。接下来请看现场直播……”
托培选区那维多利亚风格的集会礼堂里挤满了人,潮湿酷热的房间内弥漫着紧张不安的气氛。一捆捆统计过的投票在支架台上排成长长的队伍,空空如也的黑锡投票箱被堆放在一旁。讲台的一端,在风信子与吊兰的花丛中,在玫瑰花结装饰与市政标记之下,候选人们济济一堂。就要宣布第一轮投票结果了,但眼前这一幕不像选举,反而像一出乡村哑剧。由于全国的媒体都在进行报道,来的候选人里面除了心烦意乱的,还有打定主意要出尽风头的。他们拼尽全力要抓住这一刻,很多人摇晃着手里的气球和颜色鲜亮的帽子,想让摄像机镜头对准自己。
“阳光灿烂”党派的候选人,从头到脚都穿着太阳一般明亮耀眼的紧身连衣裤,摇晃着一朵滑稽的巨大塑料向日葵,故意显眼地站在穿着正式的保守党候选人前面。保守党候选人西装笔挺,发型经过精心修饰,他想往左边挪一挪,避开这尴尬的局面,但又一头撞到了国民阵线的候选人,他正握紧拳头展示自己满满一胳膊的纹身,掀起一阵小小的轰动。保守党候选人拼命想让自己看上去举止得体,但又想不起候选人指南上是否有应对这种情况的指导,只好不情愿地撤到向日葵后面去。与此同时,“保持海洋清洁”党的候选人,一位年轻的女士,穿着蓝绿相间的雪纺绸,在所有人的面前来来回回地走,背后有几米长的拖尾,随着她的走动而翻腾,看起来仿佛奔涌的海浪。
市长朝着麦克风咳嗽了两声,“女士们、先生们,感谢你们的到来。我作为托培选区的选举监察人,在此宣布,投票结果如下……”
“多彩的托培给出了它的结果,”阿里斯戴尔爵士严肃的声音再次响起,“政府得到了今晚的第一个席位,但多数优势降低,而且根据电脑显示,摇摆趋势对其不利,下降了将近八个百分点。这意味着什么呢,皮特?”随着这位新闻主播的一声疑问,镜头切向该频道的学术评论员。屏幕上出现一个戴着眼镜,略显健壮的人,他穿着牛津大学的粗花呢上衣。
“这意味着出口民调挺准确的,阿里斯戴尔。”
第五章
〔政治意味着牺牲,当然是牺牲别人。不管一个人为了国家牺牲自己能换来什么,先让别人去冲锋陷阵当人肉盾牌总是能够得到更多。就像我妻子常常说的,把握时机,就把握住了一切。〕
“真精彩啊,罗杰,是不是?又一次赢得多数席位。我简直没法跟你说清我有多激动,多轻松,多高兴。真是百感交集啊。干得漂亮,真是干得漂亮!”“咕哝特·穷嘶”的一个零售业大客户的主席一口气将这热情洋溢的言辞灌进奥尼尔的耳朵,但却没取得任何明显的效果。这位大腹便便的实业家不过是在逗自己开心罢了,他汗流不止,满脸堆笑。尽管政府刚刚丢掉了今夜的头两个席位,但现在的气氛已经完完全全变成了胜选庆功会。
“谢谢你的夸奖,哈罗德。是的,我觉得三四十个多数席位就够了。这里面可有你的功劳啊。”奥尼尔回答道,“前几天我还跟首相说起,你给我们的支持可不止公司捐钱这么简单。我记得你去年三月在工业协会午餐会上发表的演说。天哪,真是太精彩了。不好意思我可能要说点不太雅观的话了,你简直翻云覆雨,要传达的信息都达到了高潮。你肯定经过专业训练的吧?”还没等对方回答,奥尼尔继续说下去,“我告诉亨利,哦,对不起,是首相!我告诉他你有多棒,我们需要为你这样的产业领航者寻找更多的平台。把最直接的观点传达给我们。”
“我肯定这没什么必要。”“领航者”回答道,语气里听不出一丝真诚。香槟已经让他丧失了天生的警惕,屋里装饰的白貂皮和上议院的整间礼堂在他眼里都变成了成堆的财物。“等这一切结束之后,你要不要赏光和我吃个午饭?找个安静点儿的地方?我还有些他可能会感兴趣的想法,我很想听听你的看法。”他的眼中放射出热烈的期盼,让眼珠子显得格外突出。他又喝了一大口酒。“说到翻云覆雨,罗杰,跟我说说,你那个小秘书——”
他还没来得及说出下一个字,奥尼尔火山爆发般地连打好几个喷嚏,让他深深弯下了腰,双眼充满血丝,要继续谈话是不太可能了。“不好意思,”他一边拂去喷溅的鼻涕,一边试着恢复平静,“花粉症。老是来给我捣乱。”为了强调症状的严重性,他又开始擤鼻涕,声音好像众多喇叭和低音鼓的合奏。“相谈甚欢”的时刻结束了,实业家对他避之唯恐不及。
政府又丢失了一个席位,这次的候选人是负责交通的一位初级官员,羽翼尚且稚嫩,初涉政坛,过去四年来都奔波于全国各个重大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现场。他背后跟着一群媒体记者。这些年来他积累起了一种宗教信仰般的信念,认为人类以暴力方式自我牺牲的能力可谓不可限量,但这信念可并不意味着他就能接受自己的“惨死”。面对困境,他总是缩头缩尾,而现在他的妻子早已经哭成了泪人儿。
“政府的情况继续不容乐观,”阿里斯戴尔点评道,“我们拭目以待,看首相对此有何反应。几分钟后我们将现场直播首相的选举结果。与此同时,电脑的预测是什么呢?”他按了一个按钮,转头看了看身后的一面巨大电脑屏幕,“更接近三十而不是四十,看上去是这样的。”
演播室里开始讨论,三十个多数席位是否能够支撑一个政府到新的任期结束,但评论员总是被打断,因为更多的结果开始连续不断地涌进来。回到广告公司,奥尼尔向那群过度热情的生意人告了辞,努力挤过佩妮周围越来越多,越来越健谈的崇拜者。尽管这群人在强烈抗议,他还是把她拉到一边,对着她耳语几句。同时,面色红润的阿里斯戴尔爵士再次大声宣布,首相的选举结果将很快宣布。狂欢的人群陷入一种满含敬畏的沉默中。奥尼尔回到那群工业领航者当中。每一双眼睛都紧盯着屏幕。没人注意到佩妮收拾好了挎包,悄无声息地溜了出去。
演播室刚刚宣布了反对党从政府手中夺取的席位。今晚的成果也不算特别辉煌。接着就轮到科林格里奇了。他的脸在屏幕上甫一出现,就引来“咕哝特·穷嘶”公司员工忠诚的欢呼。在这欢庆的浪潮中,很多人早已经忘记了自己的政治倾向。管他那么多呢,这不过是个选举。
在亿万双眼睛的注视下,亨利·科林格里奇向大家招着手,脸上那灿烂的笑容说明他对这结果的态度远比观众们来的严肃。他的致谢辞非常官方,没有多少可圈可点之处。他那重重涂抹之下的脸因为筋疲力尽而苍白发灰。有那么一会儿,大家都安静地看着,甚至有些庄严肃穆。等他从讲台上快步走下,开始了乘坐长途专车回伦敦的旅程时,大家又一次开始狂欢和庆祝。
几分钟后,一阵狂叫打破了欢乐的聚会气氛,“奥尼尔先生!奥尼尔先生!有人电话找您。”监管接线台的保安将电话听筒举在空中,有些戏剧性地指着送话口。
“是谁?”奥尼尔在房间对面问道。
“什么?”保安有些紧张地问。
“是谁?”奥尼尔重复了一遍。
“听不到您讲话。”保安在一片喧哗嘈杂中喊道。
奥尼尔将双手在唇边握成话筒状,又问了一遍是谁来的电话,这次他的声音和音量简直可以在兰斯当路赢得吼叫比赛了。
“是首相办公室!”沮丧的保安尖叫起来,他控制不了自己的音量,而且不确定自己是不是应该说出这句引人注目的话。
果然,他的话立刻起了作用,整个房间瞬间安静下来。奥尼尔面前立刻就让开了一条通向电话的道路。他顺从地往前走,尽量显得谦虚谨慎,脚踏实地。
“是他的一个秘书。她会帮您接通首相。”保安敬畏地说,满含感恩地将手中的千钧重任交给奥尼尔。
“你好,你好。是的,我是罗杰。”短暂的停顿之后,“首相先生!您能来电话我真是太高兴了!热烈地祝贺您!目前来看情况真是太棒了!我的老父亲曾经说过,不管你是五比零赢的,还是五比四赢的,只要赢了都是好的……”他环视四周,发现每一张脸都朝着他的方向,“您说什么?哦,是的。是的!您真好。我现在就在那个广告公司呢,见证这个时刻。”
现在房间里安静得能听到无花果树枝叶摇晃的声音。
“我觉得他们表现得太棒了,没有他们的帮助,我肯定也做不好工作……我可以把这话转达给他们吗?”
奥尼尔用手遮住送话口,转向沉默但完全欣喜若狂的围观者们,“首相让我代表他向你们表示感谢,你们帮助他进行了一次非常美妙的竞选活动。他说你们的工作关系重大。”他又继续打电话,听了个几秒钟,“他不会要你们退款的!”
屋子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奥尼尔将话筒举在空中,好让那头听到每一声喝彩。
“您好,首相。我想让您知道,我真是太激动了,太荣幸了,接到您当选后的第一个电话……我也热烈地期盼见到您。是的,我待会儿就回到史密斯广场了……当然了,当然了,到时候见。再次热烈祝贺您。”
他轻轻地将听筒放回电话座,脸上全是荣幸的表情。他转向屋子里的人群,突然间绽放出一朵灿烂的笑容,人群开始一系列此起彼伏的欢呼,每个人都争先恐后地上前来跟他握手。
他们高声合唱起“他是个快乐的好小伙”向他致敬。而在临街的车里,佩妮将车载电话放好,对着镜子补了补唇彩。
第六章
〔我从前的老仆人曾在荒原上教过我重要的一课。这一课让我永生难忘。那时我还是个孩子,大概才八岁吧。不过你自己好好想想,就是在那样的年龄,学到的经验教训才会深藏在内心深处,给你重大的影响。
他对我说,如果你必须要遭受痛苦,那么就让痛苦达到最无法抗拒,最剧烈的程度,这样一来对方就知道,你会给他造成的伤害,远比他能够带给你的伤害更严重,更可怕。当然,老仆人说的“对方”是指野狗。但这在政坛,也是金玉良言。〕
【六月十一日 星期五】
史密斯广场上的人群急剧增多,支持者、反对者和单纯的好奇者都等待着首相的到来。午夜的钟声早已经敲响,但在这样一个夜晚,生物钟不得不接受最大限度的调整。围观者们可以从电视技术人员的监视器上看到,首相的护卫队前面是警察摩托先驱队,后面则跟着摄影车,已经离开了很久,现在正接近伦敦地标大理石拱门。按照这个速度,还有不到十分钟他们就要到达这里了,党派雇了三个年轻的啦啦队员,她们正表演着一系列的爱国歌曲和口号,为即将欢呼的人群热身。
她们必须比过去任何一个胜选夜都卖力。因为大家都特别热情地挥动着手中巨大的联合王国米字旗,但很少有人挥动精心装裱好的亨利·科林格里奇的巨幅照片。这可是党派总部刚刚从门厅传过来的。人群中的一些人拿着便携收音机,在向周围的人传达选举结果,看上去好像并不让人振奋。就连啦啦队员们偶尔都会停下来,围坐一团讨论刚刚播报的新闻。广场上还有一种剑拔弩张的对抗气氛,因为一些反对党的支持者听了传言之后愈发大胆起来,决定潜入人群,现在正挥舞起他们的旗帜,呼喊起自己的口号。半打警察跑进人群中,确保双方的情绪不会失控。装着另一打警察的警车就停在塔夫顿街的街角。上面给的指示是,出现在那里,但不要轻率干涉。
现在电脑给出的预测是政府获得二十八个多数席位。两个啦啦队员停下工作,开始认真讨论起这么微弱的多数优势是否足够发挥其作用。她们得出的结论是应该还行,于是就又回到工作上来。但是精神显然委顿了不少,最初的热情越来越消减,大家变得忧心忡忡。人们决定省省自己的精神,等亨利·科林格里奇来了再说。
身在大楼内部的查尔斯·科林格里奇越喝越多,越来越醉。党派的一位高层把他安排在主席办公室,让他坐在一把舒服的扶手椅里,头顶正上方就是弟弟的一幅肖像。而且查尔斯不知从哪里搞到了一瓶酒。他那毛毛的脸上全是汗水,眼神浑浊,布满血丝。“好人啊,亨利弟弟是个好人,是个伟大的首相。”他口齿不清地感慨道。毫无疑问,酒精已经开始控制他的发音系统,让他舌头打结。尽管如此,他还是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自己的家史。“他本来可以接管家族企业的,你知道不?把它打理成英国真正的大公司之一。但他从小就对政治更感兴趣。我告诉你,我可从来没喜欢过生产浴室配件。但这样会让爸爸高兴。你知道他们现在连那种红色的东西都从波兰进口吗?是波兰还是罗马尼亚来着……”
他手一松,将酒杯里剩下的威士忌打翻在裤子上,也因此中断了这段自言自语。在一阵慌乱的道歉之后,党主席威廉姆斯勋爵赶紧抓住机会,走得远远的。他那双充满智慧的老者之眼丝毫没有泄露他的想法,但他的确很反感自己必须得招待首相的这位哥哥。查尔斯·科林格里奇并不是个坏人,从来没使过坏心眼,但他是个软弱的男人,总是让人心生厌恶。而威廉姆斯则喜欢一板一眼,严格遵守规章。但这位年事已高的职业政党工作人员是个经验丰富的“领航者”,他知道把“舰队司令”的哥哥甩下船没什么意义。曾经有一次他直截了当地向首相提出了这个问题,想和他讨论一下关于这位兄长大人越来越多的谣言和冷嘲热讽。他从撒切尔政府之前就已经是公认的优秀“水手”,也是从那时坚持到现在的凤毛麟角中的一员,所以他有这个资格,或者有人会说,他有这个责任关心这件事情。但他的努力完全是徒劳的。
“我有一半的时间都在谋财害命,这是我的工作,”首相带着恳求的口吻说道,“请别让我去放自己哥哥的血。”
首相向他发誓说,会让查尔斯小心自己的言行,或者说他会亲自来监督哥哥的所作所为。但显然他永远抽不出时间来照顾这个兄弟。而且他也清楚,查尔斯对任何事情都是一口应承,但实际上他越来越做不到言出必行了。亨利不会说教,也不会生气,他很清楚,自己家的其他成员所承受的来自政治的压力比自己更大。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他的错。威廉姆斯也理解这一点,自从将近四十年以前首次进驻威斯敏斯特,他难道没有经历三次婚姻吗?政治这东西总会带来很多附加伤害,留下痛苦的痕迹,并无休止地折磨政客的家人。威廉姆斯凝视着科林格里奇蹒跚走出房间的背影,感到一阵刺痛,但他立刻压抑了下去。重感情可不能帮你运作一个党派。
迈克尔·塞缪尔是环保部的官员,也是内阁中最新和最上镜的成员。他过来问候这位政治老前辈。他很年轻,年轻到可以做主席的儿子了,而且也算是在老人“护犊子”的范畴之内。在滑溜溜的“部长级上升杆”上,威廉姆斯帮助他迈出了向上升的第一大步。当时他还是个年轻的下院议员,通过威廉姆斯的推荐,他被指派为议会私人秘书。这是议会中最不讨好的工作,而且还没什么报酬。相当于是某位高级官员的仆人,得帮他端茶倒水,处理日常琐事,还不能有任何怨言,不能提任何问题。但这些品质都是首相在选择提拔人选时非常看重的。在威廉姆斯的帮助下,他在部长这个层级平步青云。两人的友情一直很是坚固。
“有问题吗,泰迪?”塞缪尔问道。
“首相可以选择朋友和内阁成员,”老人长叹一声,“但他选择不了自己的亲戚。”
“就像我们有时候无法选择枕边人。”
塞缪尔朝着门边点点头。厄克特刚刚带着妻子,从自己的选区驱车赶来,进了主席办公室的门。塞缪尔冷冷地看了他一眼,他不喜欢厄克特。这人没有支持他晋升入内阁,而且还不止一次地听说他把塞缪尔比作“一位现代迪斯雷利,空有一副好皮囊,聪明反被聪明误”。
他内心对他有种强烈的反感,觉得他可能有点反犹倾向,有时候面子上都快掩饰不下去了。但威廉姆斯给这个靠做律师起家的青年才俊提了很中肯的建议。“弗朗西斯说得对啊,”他说,“不要显得太聪明;不要显得太春风得意。在社会问题上别太自由主义;在处理经济问题上别太杰出。”
“您的意思是我不要再像个犹太人那样做事?”
“还有,你必须谨慎当心,提防身后的暗箭。”
“别担心,这事我们犹太人做了两千年了。”
现在,人群蜂拥着厄克特和夫人朝他走来,塞缪尔看上去一点也不热情。“晚上好,弗朗西斯。您好,莫蒂玛。”塞缪尔挤出一个微笑,“恭喜了。赢得一万七千张多数选票。这种狂胜可不多见啊,我觉得明早大概有六百个议员都会嫉妒你们了。”
“迈克尔你好啊!呃,我真高兴你再次迷倒了瑟比顿的女选民。哎呀,真是的,如果你也能把她们丈夫的选票争取到该多好,这样你的多数票就能和我一样多啦!”
这个玩笑让两人轻轻地笑起来,他们都习以为常地隐藏起自己与对方相处时的不适。笑声很快变成了沉默,两人都想不出快快结束谈话的好办法。
刚刚放下电话的威廉姆斯拯救了他们,“抱歉打断你们的谈话,但是亨利马上就要到了。”
“我和您一起下去迎接。”厄克特立刻主动提出申请。
“你呢,迈克尔?”威廉姆斯问道。
“我就在这儿等吧。他到的时候肯定特别挤,我可不想被谁从后面踩上一脚。”
厄克特心想塞缪尔这句话是不是在含沙射影地讽刺他。但他选择不去在意,而是马上陪着威廉姆斯下了楼梯。楼梯上早已挤满了兴奋的办公室人员。首相马上就要到来的消息传遍了整栋大楼,而党主席和党鞭长在行道上的出现让人群越发兴奋。他们有组织地欢呼起来,黑色的戴姆勒装甲车在护卫队的陪同下,在广场上转了一圈,出现在圣约翰的配殿后面。闪亮的电视灯光和成千上万刺眼的闪光灯疯狂地闪了起来,不管是职业摄影师还是初出茅庐的摄影发烧友,都想抓住这历史性的一幕。
下一页 尾页 共15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