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楚河汉界

_4 马晓丽(当代)
  吴根柱说他爹死得早,他们哥四个都是娘拉扯大的。娘白天干农活,晚上缝补,好不容易把儿子们拉扯成人了,自己也熬成了个半瞎子。他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孝敬娘,能让娘顿顿吃上白馍。
  我把吴根柱上上下下打量个遍,突然问,吴根柱,你给我当女婿怎么样?
  我?吴根柱嘴巴张得像个瓢。
  我说对,就是你。
  吴根柱惊得眼珠子都要掉出来了,说首长,我可……可不敢……
  我打断他的话说,你小子连我都敢骂,当我女婿有什么不敢的?
  吴根柱说,首长,我骂你不对,你处分我吧,怎么处分我都认。
  我说,你这个人可真怪了,媳妇不要要处分,是不是看不上川川呀。
  吴根柱赶紧说,不是,首长,是我配不上川川。
  我问为啥?
  吴根柱低声说,首长,我是战士,川川是干部,再说,我家在农村,是普通老百姓,家庭条件不好,和首长家没法比。
  我说,吴根柱你给我说老实话,除了这个原因,还有别的吗?
  他说没了。
  我就哈哈大笑道,好,那我就做主把这事定下了:你,给我当女婿!
  我万万没料到川川会坚决不同意。这丫头平时挺随和的,我以为她自己没啥主意,没想到她上来倔劲不比哪个差。于恩华也不同意。于恩华说川川大学毕业就是军医了,怎么能找个警卫员?我说你得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嘛,吴根柱这小子今后肯定会有出息,冲他敢骂我这一条就没错。于恩华说,一个警卫员能有啥出息?我说我就是当警卫员出身的,你敢说我现在不出息?于恩华说,周汉,我看川川不同意是另有心事,她好像对刘希文不错。我看刘希文也不错,脑子来得快,办事又稳重。我一惊,立刻说道,那可不行,刘秘书早就订婚了。于恩华说订婚不等于结婚,再说他那个未婚妻是参军前父母给包办的,他根本就不情愿。我说那也不行!情愿不情愿人家未婚妻都搬家里住了,就等着他回去结婚呢。告诉你,可不能给我胡来呀,刘秘书是个好苗子,要是弄出喜新厌旧的舆论就把他给毁了。再说,我当司令员的身边也不能出陈世美!于恩华就不做声了。
  想想不放心,我就把刘希文找来谈了次话。我说刘秘书你打算什么时候结婚呀?刘希文小心翼翼地看着我说,我还年轻,不想因为个人问题影响工作学习,结婚的事我想放两年再考虑。我就说,刘秘书,其实个人问题处理好了并不影响工作学习,处理不好才会影响个人进步呢。我这回下部队,就发现基层有些农村入伍的干部,一提干就把农村对象甩了,赶紧找个城市姑娘。这叫什么思想?这叫喜新厌旧的资产阶级思想!这叫陈世美!我当时就告诉下面部队的领导,对这种思想长毛的人决不能姑息迁就,发现一个就给我处分一个,光给处分还不行,还要让他们老老实实回农村去,回到被他们抛弃的秦香莲身边去!刘希文警觉地看了我一眼,我才缓了口气说,扯远了,刘秘书,你各方面表现都不错,很有发展前途。我的意见,你还是安排一下早点回去结婚吧。让家里老人放心,也让组织上放心。
  响鼓不用重槌敲,刘希文果然很快就回家结婚去了。
  看得出,那段日子川川的情绪很不好。但我没在意,年轻人嘛,什么事情都会很快就过去的。刘希文结婚以后,川川才同意与吴根柱相处。但提出一个条件:得送吴根柱上学。这事好办,就是川川不提出来,我也准备安排吴根柱去军校深造。正好当时后勤学院有个名额,就让吴根柱去了。这以后虽说看不出他俩恋爱谈得有多热乎,但很平稳,没啥起伏波折。每次我问川川他俩相处得怎么样,川川总是回答说就那么回事吧。直到我催他俩结婚时,川川才说,爸爸,这事我还没想好呢。我就急了,我说你都跟人家谈了好几年了还没想好,不是坑人家吗?不行,你马上给我结婚!川川说,爸爸,我不想马上结婚。我说,你就得马上结婚,除非你拿出叫人信服的理由!川川说,吴根柱这个人感情方面太粗糙,我……我一听就炸了,这算什么理由!男人嘛,又不是老娘们儿,男人粗糙能算毛病?我粗糙不粗糙?我这么粗糙你妈不也照样跟我过了一辈子吗?川川眼睛红红地望着我说,爸爸,你什么时候在乎过妈妈的感情?你以为妈妈嫁给你生活得很幸福吗?我愣了一下说,反正我没亏了她,该得到的她都得到了,她没什么可抱怨的!川川的眼泪就下来了,川川说,爸爸,你没有感情,所以你根本就不懂什么是感情!
---------------
《楚河汉界》第四章4(3)
---------------
  这是我和川川感情上伤害得最厉害的一次。虽然她后来还是按照我的意愿同吴根柱结了婚,但我和她的心里都明白。我知道她怨恨我,这使我常常觉得很伤心,我爱这丫头,从心里不愿意伤害她,但还是伤害了她。我希望能给她带来幸福快乐,但她似乎并不快乐。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
---------------
《楚河汉界》第四章5(1)
---------------
  到处都是白茫茫的,风贴着地面横扫,卷起生硬的雪粒子,劈头盖脸地甩出去,甩出一片天昏地暗。
  白毛风,北方最恶劣的天气。
  望远镜里出现了两个黑点,调近焦距才看清是两个巡线兵,一个背着线拐子,一个拎着爬线杆的脚蹬子。他们顺着架线的山梁,一段一段地走。走到一个线杆底下就停下来,爬上线杆,接通电话试一试。拎脚蹬子的一看就是个老兵,爬杆的动作十分熟练,一边做还一边讲解。背线拐子的显然是个小鬼,满脸稚气,走起路来一蹿一蹿的,爬杆的样子显得十分笨拙,每次接通电话都兴奋地对着话筒使劲喊。天边渐渐聚集起一片铅色的阴云,阴云缓慢地向前推进着,面积越来越大,颜色越来越重。飘雪花了,大片大片的雪花铺天盖地地压下来,那架势像是要把天地一口吞没。
  两个兵收拾起东西准备往回走了。正在这时,那个小鬼不知为什么突然扔下东西,向山梁下面跑去。老兵在后面喊了几句,小鬼却头也不回地继续往前跑。老兵急了,扔下手里的东西紧跟着追了上去。
  糟糕,前面是一处石砬子!厚雪覆盖着石砬子,使人很难一眼看出这里的险恶,小鬼还在不知深浅地往前跑。我急得放声大喊起来,但不知为什么喉咙里却发不出一点声音。就在老兵眼看就要追上小鬼的时候,小鬼的脚下一滑,突然摔下崖去。完了,我心头一紧,下意识地闭上了眼睛。
  睁开眼时,我发现小鬼并没摔到崖底,还好,崖边的一棵小树挂住了小鬼。老兵赶紧伸手去抓,但却怎么也抓不到。老兵急忙俯身趴在雪地上,把手臂伸得长长地去够。一次,两次,三次,老兵的手终于抓住了小鬼。我刚想松口气,但却发现还不到松气的时候,崖边太滑,老兵即便抓住了小鬼也很难把他拉上来。看得出老兵正使尽全身力气把小鬼往上拽,但却怎么也拽不动。我看这样下去不行,就向老兵喊道:你让小鬼抓住左前方那棵树,两下借力往上攀!虽然我还是没听到自己的声音,但老兵似乎是听到了。老兵急切地对小鬼说了几句,小鬼就开始抓左边那棵树。抓住那棵树后,果然就借上了不少力,小鬼开始往上攀爬了,一点点地向崖顶接近。
  就在这时,我的耳边出现了一种令人不安的声音。那声音开始很小,像是远处有人走来似的,在雪地上踩出吱吱嘎嘎的细响。但很快我就听出不对了,那声音渐渐大了起来,仿佛是从地底下传来的,带着一种令人心悸的微微震颤。不好!就在我刚刚醒悟过来,正想开口大叫的时候,传来了一阵轰隆隆的巨响,那片冰砌雪堆的崖头突然间坍塌了。
  我眼睁睁地看着老兵和小鬼坠落下去了。眼前腾起一片片白色的雪烟之后,就什么也看不到了。
  “爸爸!”有人在叫我。
  是东进!东进怎么来了?他站在我的床边,吃惊地望着我。
  我的眉头一下就皱起来了。也不知道怎么搞的,一见东进我就想皱眉头,这小子身上有股子让我受不了的劲儿。好长时间没见到东进了,他的样子看上去很疲惫。我知道东进不容易,部队里最难干的就是连长、团长这两级干部。特别是他这种边防部队的团长,睡觉都得睁着一只眼睛,稍不注意一卡巴眼儿的工夫就会出事,而且只要出事就不是小事。边境无小事,再小的事处理不好也能弄成大事。我本想关心关心东进,问问他最近的情况,但一张嘴就习惯性地变成了责问:“你怎么回来了?
  东进好像没听见,没应声。
  我放大声音喝问道:“问你话呢,你怎么回来了!”
  东进仍旧没听见,只吃惊地望着我,似乎不相信我会躺在病床上。很久,我才感觉到他在说:“爸爸,你怎么病了?你怎么一下子就病成这样了?”
  我说感觉到是因为我并没看到他的嘴动,但我却感觉到了他对我说的话。我心里很生气,这小子越来越不像话了,连我的问话都不肯回,我就气哼哼地说:“我的事用不着你管,你回来干什么?谁让你回来了?”
  搁往常,东进肯定会跟我顶起来。也许他会说,对不起了爸爸,是领导让我回来的,我也不想回来,可惜军命难违呀。也许他会说,爸爸,我当然不敢管您的事了,我也斗胆求您一句,别管我的事好不好?我们俩就势就能干起来,结果当然是我大发雷霆,东进落荒而逃。但这次没有,这次东进似乎对我说什么都充耳不闻,他是真的没听见吗?
  我感觉到东进又在说:“爸爸,我不相信你真会有病。你不该是躺在床上的这副样子,你应该站起来,气势汹汹地朝着我大喊大叫,你怎么能躺下呢?”
  我说:“你给我住嘴!少在那东扯葫芦西扯瓢的,你回来干什么!”
  不知道东进是在回答我,还是在自顾自地说:“他们说你病得很厉害,他们说你……很危险……”
  我不耐烦地打断他说:“我没事。东进,你给我赶快回去。黑山口哨所出事了,有两个兵在暴风雪中掉到石砬子下面失踪了,得赶快把他们救出来!”
  东进对我的话丝毫没有反应,仍旧自顾自地说:“爸爸,他们说你几天来一直就这样昏迷着,什么也不知道。”
  我说:“胡扯!我知道,我什么都知道!我不仅知道他们把那些数字和线条当成我的生命天天盯着看,我还知道发生在黑山口哨所的那些事。他们才什么也不知道呢!东进,别耽搁时间了,你赶快回去吧,人命关天,晚了就来不及了。
---------------
《楚河汉界》第四章5(2)
---------------
  东进说:“爸爸,好像是第一次我们爷俩见面没有争吵,第一次你没对我发脾气,我觉得这不对劲。听不见你发脾气,心里好像空落落的,我不习惯这样。”
  我声嘶力竭地喊道:“混蛋!老子早就发脾气了。你还不快给我滚,滚,滚回去!”
  东进仍旧呆呆地在床边站着。我这才发现,不管我怎么使劲喊,喉咙里都发不出一点声音。我想起来,但身体像焊在了床上似的,一点也动弹不了。正着急着,川川走过来了。川川告诉东进监护病房里不许家属呆的时间过久,说南征还在外面等着他呢,让他先出去。东进这才走了。
  把东进交给南征我就放心了,南征会把一切事情都安排好的。南征这孩子沉稳练达,从来说话办事都很牢靠,不像东进,老大不小了还像个生荒子似的,说不准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突然给你蹦出个事来。
  看不清,还是看不清,风雪太大了。
  哨所里终于出来了两个兵。显然,他们是出来寻找老兵和小鬼的。他们沿着电话线走一路喊一路,好不容易才到达老兵和小鬼最后停留的那根电线杆,找到了散落在地上的线拐子、脚蹬子和工具包。他们停下脚步,开始转着圈在四周寻找。有一次,他们已经走到砬子边了,他们站在那里拼命地呼喊着,但风雪太大了,他们的声音立刻就被风雪吹散了。
  没找到,他们似乎失望了,紧张地商量了一会儿,终于向哨所的方向折了回去。
  我急了,在他们后面大声地喊道:“回来!你们俩给我回来!他们就在那个石砬子下面,现在把他们救出来还来得及,来得及!”
  但他们听不见,只顾低着头急匆匆往回走。不,他们简直就是在跑。
  “操他娘的!”我又骂人了,我说:“你们他妈的这是临阵逃脱!要是在战场上,我非毙了你们不可……”
  且慢,我看到他们进哨所后很快就出来了,后面还跟出来了一条狗。好小子,我说,这就对了,早就该把军犬带上,有它找起来就容易多了!
  那条军犬开始好像有点不对劲,尾巴耷拉着,背也有点躬。但很快,它就振作起来了,一溜小跑地向前冲去,中间一次也没停留过,径直就跑到了那根电线杆下。它在电线杆处停了下,围着散落在地下的那些东西转了几圈,仔细地嗅着,寻找着,辨认着。
  我心里紧张起来,生怕风雪遮盖了痕迹和气味,使军犬难以分辨他们失踪的方向。过了好一会儿,军犬突然抬起头,毫不犹豫地朝着石砬子的方向跑去。我这才稍稍松了一口气。
  军犬站在石砬子上,朝着下面狂吠起来,两个兵也跟着一起大声呼喊。但他们叫了很久,下面也没有一点声息。
  天在他们的叫喊声中渐渐地黑了下来,渐渐地黑得透透的了。
  必须回去了,再不回去连他们几个也危险了。两个兵唤那狗,狗不理睬他们,仍旧哀哀地朝着下面叫着,嗓子已经嘶哑了。两个兵只好去拉那狗,却拉不动。两个兵说:“走吧,铁龙,我们赶紧回去报告,让上级派人来找他们。”狗仍旧挣着不动。两个兵急了,放松狗链子想上去打它几下子。就在这时,那狗顺势挣脱了链子,突然纵身跳下了石砬。
  两个兵显然彻底蒙了,过了好久,黑暗中才传来他们带着哭腔的呼喊:
  铁龙——!
  班长——!
  鲁生——!
  东进匆匆上了回去的火车,我忽然又有点于心不忍了。这小子连顿安生饭都没吃上,凳子还没坐热乎就走了。其实我也不想朝他发火,我本想好好嘱咐他几句的,在这个节骨眼上出了这么大的事,真够他这个当团长的呛的。但我克制不了自己,我总是这样,没见面的时候想得好好的要跟他认真谈一谈,但一旦见了面,除了瞪眼睛、发脾气我就什么也想不起来了。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俩到一起就顶。毛毛说我和东进是同性相斥。的确,这小子和我有很多相像的地方。人呐,太相像了就没法在一起相处,不管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都没法相处,这是常理。
  我从来没这样放不下心过。我仿佛看见东进前面的路上阴云密布,处处是风霜雨雪,他能走过去吗?
---------------
《楚河汉界》第五章1(1)
---------------
  对部队的第一感觉就是:水。用野战军甲种师训练出来的眼光看边防部队,就像用看惯了名牌的眼睛去看仿造名牌似的,甭管你把外表的一招一式模仿得多像,一打眼就能看出内里的区别。
  到任第一天,魏明坤就发现军分区机关干部的棉帽子戴得很没名堂,换个说法也可以说成是戴得很有名堂。按规定,高寒地区一律配发皮帽子。但普通皮帽子不好看,老狗皮似的,毛色暗不说,样子也窝里窝囊的,不像校官皮帽子毛那么顺溜,那么有光泽,那么板正。下级军官们自然不甘心把自己弄得黑瞎子似的一副熊样,有能耐的就想方设法淘弄顶校官皮帽子戴在头上,剩下没能耐的就只好还扣着顶老狗皮。若只是这样倒还不算什么,毕竟戴的都是皮帽子,好赖也没超出着装规定的范围,关键是还有些人戴栽绒帽。栽绒帽是配备给一般寒区部队的,边防部队根本就没配发过,不配发还要戴,这帽子就戴得太没名堂。但名堂也就在这里。你想,其实高寒地区皮帽子比栽绒帽实用多了,可为什么就有人偏要费劲巴力地淘弄栽绒帽戴呢?这是因为栽绒帽在他们眼里显得更有身份,更“俏”。栽绒帽有身份是由于省军区、军区这些大机关的干部都戴栽绒帽的缘故。边防军人都有这个体会,到上级机关去开会、办事,栽绒帽们只要一瞥见你头上那顶皮帽子,眼神儿里立刻就有了许多老少边穷的复杂内容。在那些体面自信的栽绒帽面前,皮帽子很难抖落掉土头土脑的自卑感不说,还会莫名其妙地产生出另类的感觉。于是,那些经常去上级机关开会办事的人就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弄顶栽绒帽备着,去上级机关时就戴栽绒帽,回到边防后仍旧戴自己的皮帽子。两样货色齐备,各有各的用处,倒也相得益彰。那感觉说起来很是奇怪,虽说只是一顶栽绒帽,但它就能使你在那些栽绒帽面前找到一种踏实的归属感,使你觉得自己与人家是同类,使你在认同中找到自信。这感觉很好,渐渐地就开始有人效仿,渐渐地就有越来越多的人有了栽绒帽。以至到后来,凡有能耐的都要想方设法弄上一顶栽绒帽,而且到外面去戴还不够,还要把那份自信戴回来,明晃晃地戴回营区来展扬。
  面对眼前一片样式不一的帽子,魏明坤心里十分恼火。他最见不得军人随意着装,最见不得个别人破坏部队的着装统一。近年来,部队的着装搞得越来越没章法了,同样的军装竟能弄出许多的不同。最明显的就是夏装,相同的款式但面料却五花八门,一会儿有人穿出个什么纱,一会儿又有人穿出个什么丝。那些纱和丝做出的军装看上去的确比普通军装要高档得多,潇洒得多,这就引得许多人挖门盗洞地花钱买来穿。魏明坤就纳闷,军需部门怎么能这样随意,定下了军装的制式怎么还能做与制式面料不同的军装往部队卖?更让他纳闷的是,师以上首长们居然大多数都穿这种沙或丝的夏装,而绝少穿普通夏装!这就使不穿普通军装在部队成了一种时尚。当师参谋长的时候,有一次,军需给他送来了一套法国丝的夏装。说这种夏装是副总长来军区视察时军需部门专门为副总长和随行人员做的,一共才做了几十套,抠出来一套费老劲了。魏明坤没吭声先把军装留下了。不久后,在师机关干部大会上魏明坤拿出了那套军装,边摆弄滑爽的面料,边感慨地问大家,这套军装不错吧?据说这叫法国丝,三百八十元一套呢。你们说,穿上这套衣服是不是比穿发的那套精神多了?在得到了肯定答复之后,魏明坤的脸刷地一下就变了,一个字一个字地扔着说:可我看它根本不、像、军、装!看到大家有点发蒙,魏明坤缓了缓口气微笑着问,在座的各位都穿过不止一套军装了吧,谁能说说军装是什么?见没人吭声,他自问自答道,军装,是军人的外包装,是军队的外包装,而这种包装的本质就是统一。军人首先是通过着装来感受统一,在统一的形式中学会自律,在自律中积蓄力量的。所以,强制下的统一是保持和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手段。魏明坤环顾四周后,突然抛掉手里的军装,提高嗓音说,所以,我们必须维护部队的着装统一!上面的事情我管不了,别人的事情我也管不了,但自己这一亩三分地我说了算。今天,我在这里把话讲清楚,从今往后,我们师里杜绝乱穿军装,无论谁穿特殊军装都要受处分,师领导也不例外!这套衣服嘛,魏明坤轻蔑地瞥了一眼抛在一边的那套服装说,由军需回收处理!散会!说罢,扔下事先准备好的三百八十元钱扭头就走了。
  这一次,魏明坤故伎重演。与全体干部见过面后,魏明坤立刻乐呵呵地对大家说,今天外面天气不错,我看咱们人太多,挤在屋里怪闷得慌的,咱们全体拉到外面去好不好?说罢立即率先快步走到院子里去了。
  雪刚刚停,阳光在雪的反射下显得格外明亮,给人一种暖洋洋的错觉。
  其实很冷,魏明坤一出门就感觉到了,眼毛和鼻孔发黏,脸像针刺般的立刻麻了半边。他很满意地拉下帽耳朵,严严实实地护住脸和脖子。
  全体都出来了。大家相跟着站在寒冷的雪地上,满腹狐疑地望着新来的分区司令员。魏明坤对大家笑了一下说,我突然想做个防寒试验,看看我们这个高寒地区到底有没有配发皮帽子的必要。如果没必要的话,我负责向上级打报告要求改发栽绒帽。但是,魏明坤停顿了一下,用犀利的目光扫视着大家说,如果有这个必要,就请大家今后严格按要求着装!
---------------
《楚河汉界》第五章1(2)
---------------
  人群有点骚动,魏明坤装作没看见,突然大喝一声,全体注意,稍息!立正——!
  全体人在雪地中活活站了一个小时。
  一个小时后,魏明坤声音朗朗地宣布试验结束,并和颜悦色地说,请戴栽绒帽的那些同志务必要把防寒试验的体会写出来,交给他。结果,魏明坤当天就收到了十几份检讨书。从此,再也没人敢在营区、在魏明坤面前戴栽绒帽了。
  没见到周东进。这使一直绷着的魏明坤有点失望也有点轻松。说老实话,来到边防,魏明坤最想见到的人就是周东进,而最不想见到人也是周东进。
  政委在介绍情况时明显对周东进和他那个团的工作赞赏有加,看样子这小子干得挺不错。魏明坤相信周东进肯定会干得不错,他对周东进的军事指挥能力从未怀疑过。但魏明坤丝毫也没在政委面前表示出自己与周东进的熟识,他甚至在政委介绍到周东进时都没问过一句情况。政委有点遗憾地说可惜周团长不在团里,他的父亲突发脑溢血抢救,军区那边给他请了假,他现在正在往家里赶的路上。
  魏明坤在听到周汉抢救的消息时愣住了,他脑子里立刻出现了一个高大魁梧的老军人的形象。这是一个永远被父亲魏驼子捧在头顶上示人、炫耀,从小就在他的心里矗立着的人物。他从未想到这个人也会老,也会病,也会在某一天轰然倒下。
---------------
《楚河汉界》第五章2(1)
---------------
  魏驼子是掌鞋的,他在军区大院对面摆的那个掌鞋摊,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魏驼子的掌鞋手艺在这一带有口皆碑,他的掌鞋摊也是这一带最经久不衰的风景。
  每天,无论春夏秋冬,只要天一蒙蒙亮,魏驼子就弓着山脊一样的背,推着吱吱呀呀的小车从胡同里走出来,一直走到军区大院的对面。一块油布铺在地上,一块油布绑在树上,像摆弄宝贝似的依次摆出錾子、锤子、钉子,在膝头垫上一块油渍麻花的帆布,再细心地戴上一条腿的老花镜,魏驼子的掌鞋摊就开张了。
  早些年活儿多。早些年是指人们以穿布鞋为主,孩子们以穿自己做的布鞋为主的年代。守着一个军区大院,魏驼子的活儿就干不完地干。在把军区大院里的鞋子摆弄熟的同时,魏驼子也把军区大院里的人摆弄熟了。
  黄副政委家的鞋讲究,送来的鞋甭管多破,里、面可从来都是干干净净的。人家讲究,魏驼子补起鞋来也就格外讲究,每次补完了还要用块布包起来单放在一边,怕给人家腌臜了。
  刘司令家活儿急,总像每人只有一双鞋子穿,不赶紧补上就得光脚丫出门似的。所以,魏驼子不管多忙,只要刘司令家的警卫员一露面,就赶紧把手里的活儿放下,全力抓挠这一份。
  杜政委家仔细,算钱时魏驼子就总往下压点,求个人家高兴,自己活旺。
  邵参谋长是山东人,他家的鞋都是从山东老家做好了捎来的,那鞋做得才结实呢,帮都飞了,底还硬邦邦的。每次补邵家的鞋,魏驼子的嘴上都啧啧地赞个不停。
  最看不得的就是周副司令家的鞋了。周家孩子多,每隔一段时日,警卫员就得扛上半麻袋破鞋子送到魏驼子这里来补。那些鞋子简直就没个看,穿帮的穿帮,掉底的掉底,破倒没啥,那个臭劲儿简直叫人受不了,一打开麻袋能活活臭出半条街去。
  魏驼子不嫌乎,嫌乎就干不了这行。魏驼子的那双糙手似乎天生就是摆弄这玩意儿的,再破再烂的鞋也能在他手下弄出个模样。他爱这行,甚至可以说是迷恋这行。养家糊口是一方面,最主要的是这活适合他干。天生的罗锅儿,干啥都直不起腰,就干掌鞋这活儿用不着直腰。魏驼子就背着山脊一样的罗锅儿,成年累月地俯身在鞋摊上,用那双糙手养活着一个终年躺在床上的病老婆,和一个肚子比泔水缸还大的儿子。
  儿子坤子是在鞋摊边上长大的。从小就喜欢拿钉子锤子当玩具,学着父亲的样叮叮当当地敲打。过往的人看见了就替魏驼子高兴,说驼子你有帮手了,我看坤子这小子行,将来准能替你顶起这个鞋摊子。魏驼子爱听这话,听见这话就高兴地嘿嘿直笑,笑得罗锅儿在后背上一颠一颠的。
  儿子是在上学后开始疏远鞋摊的。有一次,魏驼子远远地看见儿子正和一帮同学说笑着往这边来,就高声大气地喊道,坤子,你过来!坤子当时似乎愣了一下,但很快就把脸别到一边继续和同学说笑去了。魏驼子以为儿子没听见,就又扯直嗓子喊起来,坤……结果,刚一张口,就见坤子刺溜一下钻进附近的胡同里去了。魏驼子没在意,他原本就没多大事,是见到了儿子后,才临时想起让儿子把周家的鞋送去的。鞋是早就修好了的,只是周家一直没来取。其实,等着周家人自己来取就行,根本用不着急巴巴地去送,但魏驼子看见儿子就高兴,就想让满世界都知道他魏驼子也能造出来个直溜溜的大儿子,就想拿出老子的气派支使支使儿子。
  儿子却悄没声地溜了。后来,那半麻袋鞋是魏驼子自己送到周家去的。就在这一次,魏驼子认识了周汉。
  魏驼子背着半麻袋鞋子来到周家的时候,周汉正在院里忙着搭黄瓜架子。周汉家的院子里没一棵花草,种的全是庄稼和菜。这栋楼院原是一个伪满官员的,从前,院子里种了许多的花草,一条鹅卵石铺就的小路从院门口曲曲弯弯地通到楼前,很有点曲径通幽的韵味。周汉搬进来后的第一天,就指着满园的花草说,把这些资产阶级统统给我消灭掉!战士们顷刻间就把那些妩媚娇嫩的资产阶级消灭掉了。随后,周汉又指挥人把曲曲弯弯的鹅卵石小路铲平,铺上了一条笔直的青砖路。院子立刻规整了,地被划成了一块块整齐的豆腐块,在消灭了资产阶级花草的地方,很快就长出了无产阶级的玉米、扁豆、茄子、辣椒……周汉乐此不疲地翻着花样在院子里栽种各种各样的农作物。地里的劳作成了周汉每天的必修课,只要一有空闲时间,他就一头钻进地里,松土、拔草、间苗、上肥。他喜欢手触摸着土地的那种实实在在的感觉。在打了许多年仗之后,他对土地仍然保留着深厚的感情。他知道自己永远不可能再回到土地上了,所以格外珍惜这耕作。外人只知道周汉喜欢种地,以为周汉是在意那点自种的蔬菜,却不知他其实是在用这种方式来表达一个农民儿子对土地的深厚感情,用这种方式来弥补一个离开了土地的农民的心理缺憾。
  周汉套着件汗津津的老头儿衫,穿着条大裤衩子,趿着拖鞋的脚上沾满了泥巴。魏驼子一打眼儿就断定这人是为周家侍弄菜地的杂工。于是,立刻粗声大气地冲他喊道:“喂,伙计,咋这么不长眼神儿呢?快,快来接一把!”
  周汉直起腰,见是个驼子吃力地背着个麻袋,就赶紧上前把麻袋接下来,问:“老哥,你这背的是什么?”
---------------
《楚河汉界》第五章2(2)
---------------
  魏驼子松快下来,直着罗锅儿擦着汗说:“鞋呗。都掌好了。”
  “谁的鞋?”
  “别人的我能送到这儿?”
  “我家的?”
  “周司令家的。”
  “这么多?”
  “这还叫多?才少半麻袋,上次是大半麻袋呢,比这可多。”
  周汉扒拉着麻袋里的鞋子忍不住笑骂道:“这帮兔崽子,这哪叫穿鞋呀,简直就是吃鞋!”
  魏驼子在一边听着不满了,说:“我说伙计,在人家干活嘴可别这么损。这兔崽子是你说的吗?”
  周汉惊奇道:“我怎么不能说?”
  “你当然不能说。你这是在周司令家干活,管周司令的孩子叫兔崽子,你这不是掉着角骂周司令吗?”
  “我……”
  “得了,伙计,赶快把鞋子送屋去吧,我等着拿钱呢。”
  周汉不再争辩,马上朝屋里喊道:“老于,于恩华。”见于恩华应声出来,周汉道:“这位老哥把掌好的鞋都送到家门口来了,还不赶快给人家算钱。”于恩华二话不说赶紧掏钱。周汉又在一边嘱咐道:“你告诉警卫员以后腿脚勤快点,别再让这位老哥往家里送了,没看人家身子不方便吗?要是再让我看到,就找你算账!”
  魏驼子顿时把嘴巴张成了一张瓢,半天也没能合拢。他怎么也没想到这个侍弄菜地的杂工就是大名鼎鼎的周汉,周司令。想到自己刚才还粗声大气地吆喝人家,魏驼子的心就呼地一下抽紧了,慌得钱也顾不得数,撒腿就往外跑,却被周汉一把拦住了。
  周汉说:“老哥,急个啥,歇歇脚再走。”
  魏驼子脸色惨白嗫嚅着说:“周……周司令,那啥,我那啥……”
  周汉一下乐了:“老哥,咋改口了?叫伙计多顺口,就叫伙计嘛!”
  魏驼子赶紧说:“那哪成,不知者不怪,知道了再乱叫可就犯毛病了。”
  周汉说:“哪有那么多毛病,你叫着顺口,我听着顺耳就行。”
  魏驼子把手摆得风车似的,连连说道:“那哪成,那哪成,那不乱了礼数了嘛。乱礼数可是要折阳寿的呀。”
  见魏驼子把称呼上升到这个高度,周汉只好笑了笑没再坚持。好不容易把魏驼子拉在当院坐下,周汉本想好好和这位老哥唠扯唠扯,却发现魏驼子再没了先前的从容,惊弓之鸟似的一口一个“周司令”地应着,什么话都没了。周汉顿觉无趣,简单地问了问魏驼子家的情况后,下到菜地里给魏驼子摘了一大抱菜,就把魏驼子送走了。
  抱着那抱菜往家走的路上,魏驼子显巴的罗锅儿都快挺直了,一路上逢人就说:
  “你瞅周司令这菜种得多好!”
  “是呀,是周司令送给我的。这,这,都是他亲自下地里给我摘的。”
  “可不,别看周司令那么大官,说话可体己了,叫我老哥呢。”
  “早就熟识!他家的鞋都送我这补,少说也有个六七年了。”
  “那没问题,有啥事我去和周司令说说。”
  尽管当时魏驼子吹得满嘴跑舌头,但他怎么也不会想到,他与周汉的相识竟真的会对魏家、对儿子魏明坤的前途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
《楚河汉界》第五章3(1)
---------------
  就在魏驼子因为认识了周汉而洋洋得意,整天把周司令挂在嘴上当牛皮吹的时候,他的儿子却正在忙着与周汉的儿子交战。
  交战是在大院和胡同的两帮孩子间进行的,坤子和东进分别是两帮的头领。
  大院和胡同的孩子素来不和,究其原因很大程度是由境遇不同造成的。大院帮的孩子以圈养为主,他们住“八一学校”,吃包伙,穿校服,每个星期有专车到学校接送,很有些贵族气派。胡同帮的孩子就只能是散养了。每天在街面上跑来跑去地上下学,衣冠不整地在胡同里钻进钻出。大多数家庭的日子都同魏驼子家一样艰难,孩子们带的中饭永远只能是一根咸菜、两个窝头。胡同里的孩子们当然很羡慕大院里的孩子,尤其对每星期接送他们上学的那辆大客车感兴趣。每当车一到,孩子们就纷纷从胡同里跑出来,拥到车跟前,看节目似的看大院的孩子排着整齐的队伍上车下车。大院的孩子们上车后,立刻就会有人站起来起头唱歌。他们最喜欢唱的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这是他们的校歌,也只有“八一学校”才有资格把这首充满力量的军歌当做校歌。每当车上歌声响起,胡同的孩子们嗓子眼里立刻就像长了毛似的发痒,忍不住在车下跟着大声唱,唱到忘情时,真恨不能上车跟了去。那时,胡同里的孩子们对大院的孩子还很友好。他们对大院的一切都感到新鲜好奇,他们羡慕他们,愿意接近他们。虽然,他们有时候也会因为对方比自己优越而有点妒恨,也会因为感到他们之间存在的差距而有些不平,但他们还是很友善的。毕竟,他们从小就在乐天知命的父母身上,学会了从容应对自己和他人的生活态度。
  但这种状况并没能维持多久。有一次,当车里的歌声停下之后,当胡同里的孩子们还围在车下余兴未消地扯着嗓子嚎的时候,车上突然传出一阵呐喊:
  “一、二!野孩子!”
  “一、二!野孩子!”
  “一、二!野孩子!”
  车下立刻哑了。像劈头盖脑遭遇冰雹一般,胡同的孩子们被砸得晕头转向,半天也喘不过气来。他们目瞪口呆地看着车窗后面那些洋洋得意的小脑袋,实在不明白那些小脑袋为什么要羞辱他们,为什么要骂他们是野孩子。
  就在这时,一颗石子准确地飞向车窗,狠狠地打在玻璃上。随着一声爆裂的脆响,玻璃被击得粉碎。
  这突如其来的袭击立刻在人群中引起了一阵混乱,车内车外发出一片惊恐的尖叫。大家纷纷向飞来石子的方向望去,惊讶地发现打石子的竟然是魏驼子的儿子坤子。坤子手提一把大号弹弓,腰杆挺得笔直,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一副不躲不藏、敢做敢当的架势。
  第一个做出反应的就是周东进。只见东进飞身下车,嗖的一声蹿到坤子面前,一把揪住了坤子的脖领子。坤子也立即毫不示弱地顺势拧住了东进的手腕子。两人二话不说立刻就扭打在了一起。
  四周顿时大乱,头头都动手了下面还有什么可说的?两边的孩子立刻纷纷出手扭作一团打起了群架。一时打得满地尘土飞扬,叫骂声、哭喊声嘈杂于耳。直到警卫连的战士赶来,才把他们一个个硬拉开了。
  拉不开的只有一对:东进和坤子。
  这俩小子简直是打红了眼,帽子早打飞了,扣子也扯掉了,衣服撕破了不说连袖子都拽下了一只。两个人撕扯着滚倒在地上,一会儿翻上来这一个,一会儿翻上来那一个,谁也劝不动,谁也拉不开。最后,还是几个战士一起上去,把他俩给按住了。拉起来一看,两个小子一个眼眶乌青肿得老高,一个鼻子淌血抹了个满脸花。都这副模样了二人还怒目相对,拼命地挣脱着身子想继续对打呢。
  战事自此拉开,从此延绵不绝。
  今天有人在路上啐了对方一口唾沫,明天就有人甩过去一把大鼻涕;今天有人被抢走了弹弓子、溜溜蛋儿,明天就有人夺了对方的木头枪、刺攮子;今天有人下巴上挨了个“垫炮”,明天就有人脑袋瓜上“开瓢”……
  要不是大院的孩子突然一阵风似的当兵走了,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真不知还要持续多久。
  坤子知道东进他们当兵的消息是在一个午后。
  几天前,坤子和东进就通过下战书的方式,决定要在那天的午后打一场“溜溜蛋儿”。除了动武,他们之间也经常进行这种文战,赢“啪叽”、赢“溜溜蛋儿”、“拔老头”什么的。那天,坤子事先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坤子知道自己这边的玻璃球没有对方的多,也没有对方的好。为了能把对方的好“蛋儿”赢到手,他率领大家用泥巴赶制了一批“蛋儿”。这种自制的“泥蛋儿”分量轻,打“玻璃蛋儿”费点劲,坤子练了一整天才把弹“泥蛋儿”的力度掌握熟练。一想到自己将用泥球赢来大批漂亮的玻璃球,坤子心中就激动不已。吃过中饭,坤子他们早早就来到预定地点等上了。
  但东进他们却没来。时间过去好久了东进也没出现,而且不仅东进没出现,他手下的人也一个都没露面。这种情况过去从未发生过。有人怀疑东进他们是不是害怕了,不敢来了,这种猜测立刻就被坤子否定了。经过长时间的交战,他们相互间已经十分了解了。坤子说周东进不像是那种说话不算数或临阵脱逃的人,他决定派人去大院打探消息。打探的人很快就回来了,带给一个令他们大为震惊的消息:东进他们去当兵了!昨天晚上秘密走的!
---------------
《楚河汉界》第五章3(2)
---------------
  这是与大院帮交战以来胡同帮最大的一次惨败。坤子觉得自己一下子就被打倒了,被人狠狠地摔在地上,所有的器官都在淌血,没有一处不疼,疼得浑身都要爆裂开了。
  坤子默默地掏出兜里的泥蛋子,一把一把狠狠地摔在地上,又拼命地用脚把它们一个个跺得粉碎。而后,坤子咬着嘴唇一声不吭地回到家,一头栽倒在床上。整整一天一夜,坤子不吃、不喝、不睡,只用充满血丝的眼睛死盯着房梁的一角。
  第二天傍晚,坤子从床上爬起来,走到魏驼子面前,用魏驼子从未听过的一种不容置疑的口气说:“爹,你带我去找周司令!”
  “干啥?”魏驼子惊得眼睛瞪得老大。
  “我要当兵。”
  “啥?!”
  “我要当兵!”
  “你当你是谁呀?你要当兵!你当你爹是谁呀,你要当兵!”魏驼子一下子跳将起来,恶狠狠地吼道。
  “爹,你不是认识周司令吗?”
  魏驼子愣了一下,声音突然就低了:“我是认识周司令,我是认识周司令,可是……可是……”
  坤子眼里闪着亮光说:“爹,你跟周司令说说,让我去当兵!”
  魏驼子懵懵懂懂没听懂似的问道:“我跟周司令说说,让你去当兵?”
  “是呀!爹,你不是早就跟周司令熟识吗?他不是还送过你那么多菜吗?你不是说过有什么事你跟他说说就行吗?”坤子激动地摇着魏驼子的胳膊。
  魏驼子却一下把坤子的手扒拉掉了,神情慌慌地说:“那都是……那都是……”他本想照直说那都是吹牛话,哪能拿着吹牛话当真呢,但话到嘴边却变成了“那都是……那都是……真话,可是……”
  “爹,”坤子一把拉起魏驼子就走,“那还可是个啥,咱现在就去找他!”
  越走近周汉家,魏驼子就越拉不动腿。接近周汉家门口的时候,魏驼子坚决不走了,他用可怜巴巴的目光看着儿子,低声说:“坤子,咱回吧?”
  坤子不解地望着魏驼子,一时不明白父亲这是为什么。他凑近父亲,从父亲躲躲闪闪的目光中,似乎感觉到了什么。
  “你害怕了。”坤子说。
  “是。”魏驼子一下蹲在地上。
  “你吹牛了。”坤子又说。
  魏驼子躲闪着坤子的目光,深深地垂下头。
  坤子突然笑了,笑声骨碌碌地滚落在黑地里,硬邦邦冷冰冰的。
  笑罢,坤子用同笑声一样硬邦邦冷冰冰的声音对魏驼子说:“现在晚了,咱已经到门口了。”说罢,突然伸出手果决地按响了门铃。
---------------
《楚河汉界》第五章4(1)
---------------
  周家的大院很深。
  先是一个当兵的隔着厚厚的门盘问,盘问完了却不开门,只说了声请你们稍等,我去向首长通报一下,就把他们爷俩撂在门外了。等了一会儿,那个当兵的才回来开门,把他们爷俩引了进去。
  一进院,坤子就有点发蒙。这院子太大,大得人心里发空,坤子不由自主地攥紧了父亲的手。当他们跟在当兵的身后向院子深处走去的时候,坤子的呼吸突然变得急促起来,他看见了一幢楼,一幢三层高的青砖洋楼。坤子从未想到一个人家竟可以住在这样大的一幢楼里!过去,他只知道自己和东进他们的生活是有差距的,但他怎么也不会想到,他们之间的差距竟会如此之大!东进竟住在这么大的一个院里!东进竟住在这么大的一幢楼里!坤子觉得自己的胸膛憋闷得简直要爆炸了,他赶紧张大嘴巴。坤子听见自己的嘴巴里呼哧呼哧的,发出狗喘气一样粗重的声音。
  上台阶的时候,坤子的腿有点打飘,并不高的几级台阶,好不容易才迈了上去。进到楼里后,他们被引进一个摆满沙发的大房间。当兵的对他们说,你们先在客厅坐坐吧,首长正在楼上接电话,一会儿就能下来,说完就转身走了。
  坤子扭头去看父亲,父亲也正在扭头看他,父子俩的眼里都有着同样的慌乱不安。他们着实被进周家门的这套章程吓着了,他们从没见过这么大的规矩。
  忐忑不安地等了很久,才听到楼梯上有了脚步声。魏驼子赶紧拉着坤子站起来,巴巴地向门口望去。
  终于,坤子看到了一个身材高大的军人出现在客厅门口。那人在门口停下,目光如炬地打量着他们……
  这是坤子第一次见到周汉。周汉与他想象中的样子很吻合,高大、魁梧、威严,还有那么一点凶悍。想到自己竟然站在这样一个大人物面前,坤子兴奋得手都有些发抖了。
  魏驼子也在发抖。魏驼子上次与周汉见面是在院子里,那天周汉穿戴得简直像个农民,所以魏驼子并没感觉到周汉与自己有多大的差别。但今天不同,今天周汉穿着军装。军装使周汉浑身上下都散发出一种慑人的威力,震慑得魏驼子不由自主地直往下堆萎。
  周汉的目光在魏驼子的脸上停顿了,他似乎在努力回忆自己曾经在哪见到过这个人。
  魏驼子赶紧强打精神,堆着笑提醒周汉说:“周……周司令,你忘了,你还给我下地摘菜了呢。”
  周汉“哦哦”地答应了两声,但显然没想起来。
  魏驼子继续提醒道:“你还说让我有空常来找你唠扯唠扯呢。”
  周汉嘴里仍旧“哦哦”地答应着,显然还是没想起来。
  魏驼子的汗就冒出来了,嘴也瓢得说不上话了。坤子见状赶紧在一旁接过来说:“我爹在大院对面掌鞋,给你家送过鞋呢。”
  听到掌鞋、送鞋,周汉这才把魏驼子对上了号。周汉的脸上立刻有了笑容,高兴地大声说道:“哎呀,原来是老哥你呀,瞧我这记性!”
  “是我,是我。”魏驼子捣蒜似的连连点头。
  “你看你老哥,叫一声‘伙计’,我不早就想起来了吗。”
  “不敢,不敢。”魏驼子兴奋得脸都放光了。
  “这是你儿子?”周汉转身问。
  “是,是。坤子,还不快给周司令行个礼。”
  坤子立刻规规矩矩地鞠了个躬,说:“周司令好。”
  “哎,小孩子叫叔叔就行,用不着这么正儿八经的。”
  坤子立马改口道:“周叔叔好。”
  “好,好好。”周汉乐呵呵地应着,回头对魏驼子说:“这小子不错,挺机灵。”又热情地招呼道:“老哥坐,快坐。”
  唠了几句闲嗑,周汉见魏驼子总是一副诚惶诚恐、心不在焉的样子,就问:“老哥,找我有事?”
  魏驼子顿时就哑巴了,低下头,两只手绞在一起,不知道放哪好了。
  周汉笑着说:“老哥,有啥事你就说吧。是不是又想吃我种的菜了,不过,我这菜地可是都罢园了呀。”
  魏驼子可怜巴巴地看着周汉,半天才憋出了一个字:“我……”说罢,求救似的把目光转向了坤子。
  一进周家的门,坤子就证实了自己的判断:父亲与周司令根本就不熟识。在外面时,父亲提起周司令总是很张扬、很骄傲。但在周家、在周汉面前,父亲却显得很卑琐、很可怜。父亲的卑琐和可怜像耗子一样噬咬着坤子的心,使他在心底深处感受到一种深刻的痛。有那么一阵子,坤子几乎想放弃了。他想逃离这个院子,永远不回头,永远不再让自己感到心痛。但当看到父亲那求助的目光时,他突然清醒了。自己怎么能逃走呢,自己好不容易才走进了这幢洋楼,好不容易才见到了周司令。这样的机会对他这个修鞋匠的儿子来说是简直是太难得了。他不能轻易放弃,他必须抓住这个机会。只要再坚持一下,他就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愿望,他就有可能和周东进一样穿上军装!想到周东进,坤子顿觉浑身一振,卡在嗓子眼的那句最难说出口话一下便脱口而出:“我要当兵。”坤子说。
  周汉脸上的笑容霎时潮水般地消退了。他面色严肃地打量着坤子,半天没有说话。默默地踱了几步,周汉才抬头问魏驼子:“老哥,你找我就为这事?”
---------------
《楚河汉界》第五章4(2)
---------------
  魏驼子的面孔顿时歪扭起来,吸溜着鼻子发出一些莫名其妙的声音。
  周汉轻轻地叹了口气说:“老哥,你这是给我出难题来了呀。”
  魏驼子把头深深地埋在胸前,如果有个地缝,他肯定钻进去了。
  不知道哪来的勇气,坤子突然问道:“周叔叔,周东进是不是去当兵了?”
  周汉惊奇地看着坤子,没回答却反问道:“你怎么知道?”
  坤子也不回答,也反问道:“周东进能当兵,我为什么不能?”
  周汉更惊奇了,他走近坤子,认真地对着坤子的眼睛注视了一会儿才说:“小子,我告诉你,这是部队内部招兵,只招部队子弟。”
  一直瑟缩着不吭不响的魏驼子此时突然弹了起来,尖着嗓门冲过来嚷道:“都是你这个小兔崽子!非拖上我来给周司令找麻烦!走,你给我家去,别在这丢人现眼!走!”说着,拉起坤子就往外走。
  坤子没动。魏驼子使劲拽了一下,坤子仍旧没动。魏驼子急了,回过身来劈头盖脸就给了坤子一巴掌。这一巴掌正好打在了鼻子上,血立刻流了出来。
  魏驼子愣了,从小到大魏驼子从未碰过儿子一下,儿子是他的心尖,是他生命的全部。看看儿子流出的血,又看看自己的手,魏驼子突然疯了似的扇起自己嘴巴子来,边扇边说:“坤子,你爹不中用,你爹不中用啊……”
  坤子再一次体验到了那种深刻的心痛,他觉得自己这一回是无论如何也坚持不住了。他想逃离这里,想立刻就跟着父亲逃离这里。他沮丧地向门口走去,边走边下意识地用手背在脸上抹了一把。手背上立刻沾满了鲜血。坤子没想到自己会流这么多的血,他停下来有些惊讶地看着那些血:血是那样的鲜红,带着自己温热的体温。我流血了,坤子想。坤子突然有些激动:我流血了!我已经流血了为什么还要逃走呢?不!我决不逃走!一股悲壮的情绪猛烈地撞击着坤子,坤子被撞击得几乎站不住了。他打了个趔趄,突然回转身咕咚一声跪在了地上。
  坤子语气坚决地恳求说:“周叔叔,求求你了,你就让我当兵吧!”
  周汉自然与魏驼子不同,他这一生见过的血太多了,这点血是决不会让周汉心动的。让周汉心动的是坤子的眼睛。坤子的眼睛里有一种坚韧的东西,周汉喜欢那种坚韧,那是一个优秀军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其实,周汉一眼就看出这小子是个军人坯子。周汉相信自己的眼光不会错,带了一辈子兵了,他凭感觉就能准确地判断出哪些人天生就该做军人。
  周汉直视着坤子的眼睛说:“小子,当兵要流血,你能行?”
  “行!”
  “当兵要舍命,你能舍?”
  “舍!”
  周汉突然大喝一声:“那你就给我站起来!”
  坤子说:“不!你不答应,我就不站起来!”
  周汉勃然大怒:“小子,凭你跪在地上的这副熊样你还想当兵?你知道军人是什么吗?军人是山、是石、是树!是世上所有不能折的物件!你小子愿意跪就跪吧,跪一辈子我都不会送你这号人去当兵!你……”
  周汉猛一回头,看到坤子早已站起来了。
  两人默默地对视着。
  周汉威严的目光罩住了坤子,目光如炬地审视着这个倔强的掌鞋匠的儿子。一般人都经受不住周汉的这一看,但坤子挺住了。虽然面色苍白,嘴唇微微颤抖着,但坤子却始终迎着周汉的目光,没把眼睛挪开。
  许久,周汉终于说出了那句决定坤子命运的话:“好,我答应你!”
---------------
《楚河汉界》第五章5(1)
---------------
  越野车在砂石路上跑。车轮把路面上的砂石带起来,不停地甩到车身上,甩出一路噼哩啪啦的噪音。不时有大块的砂石突然飞上车窗,砸在玻璃上发出刺耳的炸裂声,弄得人一惊一乍总以为玻璃被打碎了。
  一到边防,魏明坤就发现他坐的车风挡玻璃裂了。开始他还没在意,但很快就发现这里几乎所有的车风挡玻璃上都有裂缝,有的还不止一条。直到跑了一趟砂石路,他才明白为什么所有车的玻璃上都有裂缝了。魏明坤的司机很得意地告诉他,到目前为止自己还是分区最高纪录的保持者——已经坚持四个多月没换风挡玻璃了。
  边防大多是砂石路,据说,与过去的路相比,现在的砂石路已经是好得不能再好了。眼前这条砂石路直通周东进的二团驻地——南山沟。
  魏明坤接到报告,说去黑山口哨所处理情况的二团政委王耀文今天下山。他二话没说,跳上车就往二团赶。其实,身为军分区司令员,实在用不着有点事就往团里跑,如果需要了解情况,只要把下面的人调上来听听汇报就行了。但魏明坤却执意要去。
  魏明坤不放心。带部队最怕的就是出事。从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到师参谋长,魏明坤带兵都带得落下病根了——怕电话,最怕半夜来电话。只要半夜里电话铃一响,他就会紧张得心咚咚直跳,总以为部队又出什么事了。在部队当主官就是这样,你干得千好万好,只要出一丁点事,就一了百了什么都不好了。
  魏明坤执意要去二团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想亲眼看看这个团到底怎么样。刚上任就出了人员伤亡这么大的事,魏明坤心里挺别扭。虽说真要追究起责任来,与他这个新上任的司令员关系不大,但毕竟事情是发生在他的任上,怎么说也是个阴影。一想到这,魏明坤就来气:周东进这个团长是怎么当的?!军分区政委向他介绍情况时,满嘴都是二团的好。满嘴都是周东进的好。这么好,那么好,怎么他这个当团长的前脚刚走,后脚就掉链子了?
  其实,潜意识里还有一个理由促使魏明坤急着要去二团,这就是周东进不在。魏明坤想见周东进是真的。以他们两人目前的状况来看,魏明坤在周东进面前占有绝对的优势。在这种情况下,他没有理由不想见昔日的老对手,没有理由不想在老对手面前展示自己。但魏明坤不想见周东进也是真的。他还把握不准以自己现在的身份该怎样与周东进交往。他想趁周东进不在的时候多了解一些情况,以决定如何把握两人之间的关系。毕竟在以前的那些年里,他们之间发生了太多的纠葛。毕竟在今后的若干年间,他们又要在一起共事。想起这些来,连魏明坤自己都感到奇怪,为什么他俩几乎所有的事情都会无端地纠缠在一起?周东进被发配到边防以后,魏明坤安静了好些年。他以为他俩这辈子再也不会在一起打交道了。但如今,一纸调令就又把他和周东进重新拴在了一起。从接到调令的那天起,魏明坤的脑袋里就常冒出那句老话——冤家路窄。
  二团的团部坐落在南山沟。这处地点是周汉早年任省军区司令时亲自选定的。据说,周汉当时站在南山头上,左手叉腰,右手往南山沟方向这么一划拉,说,团部就设在这吧。这条沟四面环山,敌人的炮弹打不进来,而且只有一条路通到山外,难攻易守。我看就这么定了!当时没任何异议,就这么定下来了。异议是在以后才出现的。按说,周汉的选择绝对符合他那个年代的打仗标准。但在经历了太久的和平岁月,在武器和战争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的今天,这个选择就越来越为后代军人所不理解了。南山沟太偏僻了。过去打仗,指挥机关的驻地总是越隐蔽越好,就得选择南山沟这样很难被敌人发现,即使发现了也很难袭击的地方。但现在不同了。现在的监测手段和武器都先进得不得了,不论你在哪,都能精确地测定出你的位置,不管你藏多深,都能准确地对你实施远距离打击。再像过去那样钻山沟,已经变得没有多少实际意义了。而一旦没有了打仗这个实际意义的支撑,南山沟的偏僻在后代军人的眼里就只剩下了种种的缺点:首先是进出太不方便。从南山沟出来得走十多里路才能走上通车的大道。生活不便倒在其次,关键是老婆们不愿意来。有工作的老婆坚决不来,因为来了就等于放弃了工作,而且再也别想工作了。没工作的老婆也不愿意来,因为进了这条沟就彻底失去了就业的希望。最成问题的还是孩子上学。孩子们得翻山越岭到山那边的一个乡村学校去上学。远近且不说,那所学校多少年也没一个孩子考上高中。所以,二团机关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随军家属少,准光棍儿多。偌大的山沟里,几乎是清一色的单身男人在这里独守寂寞。
  寂寞难耐时,就有人把南山沟的种种缺点编排成顺口溜挂在嘴上宣泄。说南山沟有“四大难”:出沟难,进沟难,老婆工作难,孩子上学难。还说南山沟有“四大费”:费脚、费鞋、费车、费油。“四大省”:省工、省人、省炮、省弹。每当说到“四大省”的时候,准光棍儿们就把脸上的笑容弄得很有内容,外人哪怕一时听不懂也大多能从那一脸的诡秘中看出这不是什么好话。
  常有后来的人愤愤地问,当初谁选的这个地方?就会有人回答,听说是个姓周的司令,刚打完仗,还没钻够山沟,一眼就看上这条南山沟了。那老头儿就站在那个山头上,拿一根手指头这么一圈弄,就把咱们团给圈弄进来了。问的和答的显然都对那根圈弄他们的手指头怀着一肚子的不满和无奈。
---------------
《楚河汉界》第五章5(2)
---------------
  车拐进南山沟,魏明坤眼前一亮。
  路上的积雪清理得干干净净,路两旁用雪堆砌出城墙的造型,蜿蜒着一直通向营区。车子行驶在这条路上,就仿佛行驶在白色的长城之上。在这独特的长城引导下向前行进的过程中,人便于不知不觉间生出了一种庄严的肃穆感。
  令魏明坤没想到的是,在二团团部门口,卫兵竟把他的车拦住了。按说,军分区范围内没有人不认识司令员的车,这辆车在所属部队走到哪都应该是通行无阻的。但二团的卫兵却似乎看不出这辆车的来头,毫不客气地把车拦在了门外。
  “请首长出示证件。”卫兵恭恭敬敬地敬了个礼。
  魏明坤下意识地摸了一下兜,没摸到,这才记起自己身上根本没带证件。已经很多年没被人检查过证件了,魏明坤早已养成了谁都认识自己,自己这张脸就是证件的首长意识。像今天这种情况,他还从没遇见过。有点滑稽,有点尴尬,当然也有点让他感到不太舒服。他想,也许这是因为事先没通知二团自己要来团里的缘故。其实他是有意不让通知二团的。他想乘机看看二团的常态,他历来认为从日常状态中最能看出一支部队的基本素质。
  司机见魏明坤没带证件,就赶紧抻头对卫兵说:“小吴,这是分区新来的魏司令,你向团里通报一下吧。”
  “是。”卫兵答了一声,转身就去打电话了。
  “你们认识?”魏明坤问。
  “认识。”
  “这么说,他知道这辆车是分区的喽。”
  “知道。全分区哪有不认识这辆车的?”
  魏明坤的脸就有点颜色了。见魏明坤半天没吭声,司机赶紧解释起来,说二团历来是只认证件不认车,不认人。在二团,不管你是谁,不管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只要进营区都得检查证件。据说,有一次周团长没带证件,被卫兵拦在了门口,后来是卫兵向军务股报告后,由军务股长来把周团长领进去的。周团长当时就宣布给了这个卫兵一个通报嘉奖。魏明坤听着心中似有所动,脸色也略略和缓下来。
  卫兵打完电话,跑步过来说了句:“请首长稍等。”就回到哨位上去了。
  没办法,只好等。魏明坤干脆下车踱起了步。
  山沟里的雪似乎格外的厚,厚雪绵软地覆盖着山体,无声地遮掩了山的坚硬和棱角,把远近的山峦变成了一式的柔和曲线。一切都显得格外单纯简洁,像一幅大面积留白的画作,没有一丝杂色,没有一点杂音。人在其间,不由自主地就拥有了一份远离尘嚣的安宁,心境如净化般豁然清明起来。
  魏明坤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清冽的冷气直入胸肺,激得浑身一震,禁不住脱口说了句:好舒服!
  “报告!”
  背后突然传来声音。魏明坤猛然回头。一个身材高大的上校军官目光炯炯地看定他,用膛音很重的声音一字一句地说:“二团团长周东进请魏司令员进入营区。”
  周东进!魏明坤不由愣住了。
---------------
《楚河汉界》第六章1(1)
---------------
  谁也没想到,十几年后,他们会在这样一个地方,以这样的身份,在这样的情境下见面。四目相对的一刹那,两人的目光在空中“嘭”地撞出了一声闷响,然后死死地扭结在了一起。
  许久无话,他们只默默地对视着。
  魏明坤有些吃惊,他没想到周东进几乎丝毫没有变化,在经历了这么多年,经历了这么多的挫折之后,他居然还能保持住那份独特的派头和潇洒:标准的军姿,挺拔的身板,笔挺的军装,锃亮的皮鞋……魏明坤注意到,他甚至仍旧保持着戴白手套的习惯。
  但这些还不是最令魏明坤吃惊的,最令魏明坤吃惊的是周东进的眼睛。周东进的眼睛很张扬,是那种一睁就睁得很大,喜欢直视,很少眨眼、转动,绝不回避什么的眼睛。成人中很少有这样的眼睛,一般情况下,这种眼睛只属于童年,至多是青少年。
  魏明坤很熟悉周东进的眼睛。小时候第一次交手打仗,他就发现周东进的眼睛对他有种很强的吸引力。每次交手时,他都尽量躲避周东进的目光,克制自己不去注视他的眼睛。他不愿意总在自己对手的眼里发现对方的聪明、锐气和勇敢,不愿意总让自己在心里暗暗佩服对手。
  参军后,他开始对周东进那双眼睛越来越反感了。他发现周东进的眼睛里有一种令他很不舒服的东西——优越感。不仅是周东进,那些出身军人家庭的士兵几乎都有这种东西。不能不承认,他们的确有理由优越。他们与魏明坤们不同,他们当兵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热爱,而不是为了讨个出身或离开土地那些很具体的理由。他们从小就生活在部队大院,生活在军人中间,他们几乎生来就是军队的一部分。对他们来说,当兵是他们生命中的自然过程,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事情。他们到部队当兵就像来到自己家里一样自如,何况许多部队首长都是他们父辈的战友,是从小就看着他们长大的叔叔、伯伯。所以,他们丝毫没有魏明坤们的拘谨和陌生感,完全把部队当成了自己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里,他们简直如鱼得水。八一学校里长期的准军事化生活,使他们早就习惯了出操、跑步、稍息、立正,早就学会了走队列、踢正步。当许多新兵还顺拐的时候,他们就已经能熟练地走出每步七十五厘米,每分钟一百二十步的标准步伐了;当许多新兵连准星和缺口都找不到的时候,他们就已经能进行实弹射击了。他们对部队操练的那套东西太熟悉了,几乎无需任何过程,他们就轻而易举地完成了从老百姓到军人的最初过渡。
  而这一切都是魏明坤他们这些平民出身的士兵所不具备的。他们望尘莫及。他们羡慕他们,佩服他们,但不免也有些嫉妒他们。其实在内心深处,他们还是很希望能与他们接近、交往,甚至成为朋友的。但是,每当他们小心翼翼地用双手护着自己的自尊心走近他们的时候,总会感受到一种不可名状的自卑和压抑。周东进们太优越了,他们的优越是骨子里的,不用刻意表现也能随时随地感觉得到,何况他们根本就不想掩饰。他们认定自己是天生的军人,认定只有他们才有可能成为未来的将军。他们从来就没把魏明坤们放在眼里。
  周东进们漠视的眼睛使魏明坤们每每感到屈辱和愤懑,也激发了他们要与之拼力较量的劲头。他们不服气,他们虽没有周东进们的好出身,好基础,但他们在心智和体力方面并不比任何人差,他们不信就干不过他们!此后的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魏明坤一直跟周东进摽着劲儿地干。在艰苦的较量中,他一次次地被对方的优越刺伤,又一次次地把优越的对方击倒。他势单力薄,但他坚韧顽强。因为他明白自己前面既没有现成的路可走,后面也没有能够支撑的靠山,他必须凭借自己的力量杀出一条血路。他只能背水一战。
  后来,当魏明坤终于靠自己的努力跻身于周东进之上后,他对周东进的眼睛就不屑一顾了。那时他已经看得很清楚,周东进那种张扬的眼睛只能说明他还不成熟。有这样一双眼睛的成人,大多是在父辈创造的优越环境中长大,从未经受过委屈、压抑,从未经历过苦难、绝望的干部子弟。只有他们才有可能把一双不成熟的眼睛从童年带入青年,甚至一直带入成年。这是他们这种人的专利,但也正是他们这种人的局限。魏明坤心里很明白,他们注定是要为此付出代价的,因为这种东西只会把他们从人群中剥离出来,让他们为自己曾经拥有过的优越承受加倍的痛苦和打击。那时候,许多干部子弟都开始有了改变。现实的磨砺使他们逐渐成熟起来,而成熟则使他们眼中的张扬收敛了许多。但周东进却是个例外,他似乎跌多少个跟头也记不住疼,吃一百个豆也尝不出豆腥气,他从不知道收敛自己。他一如既往地大睁着眼睛,袒露着自己的热情、聪明和能力,也袒露着自己的骄狂、愚蠢和不成熟。魏明坤在冷眼旁观的同时,常禁不住为周东进感到悲哀。周东进的军事素质极好,是个难得的军事指挥人才,但是他太自信,太不懂世故,太不适应周围的环境了。即便把他老子周汉的因素计算在内,他的路也不可能走得很顺。周东进果然一直都不顺利,他在战场上和情场上都输给了魏明坤。后来,周东进就主动要求调离野战军,去边防部队了。从那以后,他们就再没见过面。
---------------
《楚河汉界》第六章1(2)
---------------
  十几年过去了,魏明坤以为经受过这么多的挫折,经历了这么多年的磨炼之后,周东进即便不是面目全非也一定会有了很大的改变。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周东进至今还保留着那样一双眼睛!
---------------
《楚河汉界》第六章2(1)
---------------
  周东进竭力想使自己显得平静一些,他目光直视魏明坤,在把气势传递给对方的同时,也在暗暗地观察着对方。
  从外表上看,魏明坤的变化不大。还是那张筋肉结实的方脸,还是那双深井般难测的眼睛,还是那副微微上翘的坚硬下巴。难得的是魏明坤仍旧保持着标准的身材,腹部平坦,全身紧凑,丝毫没有中年男子的暄胖,也没有当官人身上常见的那种无规律生活造成的松弛和倦怠。魏明坤的变化不在外表而在内里,周东进敏锐地感觉到魏明坤的神情中多了许多自信,举手投足间也有了一些首长才有的凛然之气。这种感觉像个尖细的锥子,锐利地刺向周东进,猛地捅进了他内心深处最薄弱的地方。一种钻心的痛迅速向全身扩散开来,周东进心中一凛,立刻咬紧牙关,把全身绷得紧紧的。
  来吧!周东进想,你魏明坤不是一直就盼望着这一天吗?你小子的机会到了!
  其实,从得知黑山口出事,从得知魏明坤到分区当司令员起,周东进就一刻也没平静过。满脑袋都是黑山口,满脑袋都是魏明坤。黑山口就像一块巨大的石头压在他的胸口,而魏明坤则像叠压在石头上的一只脚,让他承受着双重的压力。周东进心里很清楚,在这两种压力中,石头的重量是固定的,而那只脚的重量却是任意的,想轻则轻,想重则重,一切全凭魏明坤了。他周东进这回可是真的落在了魏明坤的手心里,只能听任魏明坤发落了。
  为什么偏偏是魏明坤?!为什么偏偏要让魏明坤赶在这个节骨眼上?!
  周东进真搞不懂,老天爷怎么会这么器重自己,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他周东进已经无数次地“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了,可为什么到头来还是不能“徵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呢?
  第一次被魏明坤击倒是在当兵的头一年。
  开始周东进没太在意魏明坤,他虽对爸爸平白无故送这个掌鞋匠的儿子当兵感到不解,但也不想深究。这与他没多大关系,他感兴趣的是自己终于穿上军装扛起枪成了一名真正的军人了。那时的周东进正处于一生中最轻狂自信的年纪,他相信将门出虎子;相信军人是世上最值得骄傲的职业;相信军人是男人中最优秀的一群;相信自己天生是军人;相信自己注定会成为将军;相信未来的军队终究会掌握在他们这些人手中;相信他们的介入将使这支军队变得更加强大无比;相信他们最终会率领这支军队完成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
  当时,南征的朋友王京津写了一首题为《献给下一次世界大战的英雄》的长诗。这首诗充满激情地描述了想象中未来的那场战争,描述了他们这代军人在那场解放全人类的伟大战争中浴血奋战的壮烈场面。这首长诗在雄心勃勃的干部子弟中间迅速流传开来,周东进立刻就被这首诗深深地打动了,其中最令他感动的是这样一些句子:
  摘下发白的军帽,
  捧起素洁的花环,
  轻轻地
  轻轻地走近你的墓前。
  ……
  异域的天空中,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