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茶人三部曲

_23 王旭烽(当代)
  她每一次都想控制自己的,但没有一次成功过,这一次也不例外,这就是杭忆不得不对她的爱情保持冷漠的根本原因。她说:"她又来劝你上山了吗?"
  杭忆开始往回走,一声也不吭,越走越快,越走越快。茶女在他的身边,只得一溜地小跑。边跑,边气急败坏地说:"我都听到了,她又来劝你上山了。她就是怕我在你身边,她就是要把你完完全全地拉到她一个人的身边去,她骨子里就是那么一回事情!就是那么一回事情!"
  你看,世界在她茶女的眼里,只存在两件事情:一是打日本鬼子,二是谈恋爱。杭忆站住了,笑笑,皱着眉说:"行了,闹够了吧?"
  茶女也觉得不好意思了:"谁跟你闹啊,不是还有行动吗?"
  "这次你就别跟我行动了,留下等我回来。"
  "为什么?"茶女吃惊地问。以往每一次乔装打扮的行动,茶女是常常扮作杭忆的妻子的,她想这一次也不会例外。
  "不为什么,我想快去快回。西边打得那么厉害,说不定就要波及我们这里,一定要小心。"杭忆走了几步,才又说:"立刻派个人护送那队长回去。这一次非同寻常,路上要是出点差错,有什么事情发生了,我可是要拿你是问的乡
  茶女知道"拿你是问"这句话的分量,她就再也不敢冒酸气了。水上游击队的纪律严明是每一个队员心里都有数的,杭忆的翻脸不认人,也是每一个队员心里都有数的。
  这一次茶女真正领略到了"拿你是问"的恐惧,当派出去护送楚卿的人回来,报告茶女说楚卿被日本人抓走了的时候,茶女的脸都吓青了。正张罗着商量如何通知山里,又策划着如何营救的时候,杭忆回来了。看着茶女那双心慌的眼睛和发白的面孔,杭忆就知道大事不好,立刻就问:"是那队长出事了吗?"
  一屋子几个人都吓得不敢喘大气,谁也不敢回答杭忆。杭忆就把手伸向腰里。众人都以为他是要去掏枪,掏出来的却是那块被茶女扔了的手帕。他一边细心地擦着自己的手指,一边坐下来平静地问:"慢慢说,别着急。现在她被押到什么地方去了?"
  "这个已经打听清楚。这次鬼子发动浙赣战役,本身就是为了破坏证州机场。听说有七千多个被俘的人都被押到那里去破坏机场。那队长也一起被押去了。"
  杭忆这次从路上回来时就听说了,衡州城已经被攻下,日本人准备把江水引入机场,还准备在周围埋上大批地雷。已经有大批中国军民被押到机场,他们饥不得食,病不得休,稍有疏忽就被杀死,机场内外已经是血流遍地了。想到这里,他站了起来,说:"我就先走一趟吧。"
  许多人都以为杭忆是那种冷静的很难动感情的人,只有很少几个人知道杭忆骨子里的冲动和盲目,茶女就是其中之一。她叫了起来:"你一个人单独行动,这怎么行?"
  "我也没说是我一个人行动。我只是先行一步,侦察一下。茶女,你上一趟山吧,四明山,楚卿是他们的人,要尽快地告诉他们那队长的下落。"
  他站了起来,谁也没再看一眼,就走了出去。茶女在后面叫道:"快,快找几个人跟着队长,快!"
  接近战俘营很不容易,杭忆的小分队花了不少工夫,总算制定好了营救方案。正要行动,得到的最新情报却说,楚卿和几千战俘,被日本人挑了出来,专门关到一个地方去了。杭忆一开始以为,他们要对这些人下毒手。第二天夜里传来的消息却使人大惑不解——日本人竟然把这批人统统都放了。
  在修建机场的被俘军民中,被释放的并不是楚卿一个人。不过,这种释放的概率也并非一定会降到楚卿身上,楚卿的被释放,完全是因为被小掘一郎认出了之故。当时,一个日本军医模样的人正在人群中挑选着他所满意的人,战俘们并不知道这次挑选意味着什么,只发现他们对男人比对女人更感兴趣。那日本军医好几次都从楚卿面前走过,直到站在他们这一群人不远处的小崛用马鞭指着楚卿说:"您不觉得,在您的工作中,女人和男人一样地重要吗?"
  那个日本军医这才站在了楚卿面前,盯住了楚卿,然后伸出手去,捏捏她的肩,她的手臂,又端起她的下巴,看看她的牙,满意地叫了一声,对小掘做了一个手势,表示赞同。然后,一个日本鬼子就把楚卿给拖了出去。
  这些被挑选出来的人,都被集中在另外一块空地上。他们大多数是身强力壮的男人。谁也不知道日本人把他们挑出来是干什么的,莫非是准备枪毙他们了?楚卿很年轻的时候就几乎经历过死亡,她想这一次是真的要死了。小掘却好像已经看出她的心思了,他慢慢地走了过来,手里的马鞭一下一下地随意地抽打着地面,说:"那小姐别来无恙?"
  楚卿看着这个杭州城里忘忧茶庄的死对头,她想,这一次她恐怕是不可能再在他的眼皮子底下消失了。既然如此,她也不用再有什么顾忌,倒是神清气爽地说:"是啊,从杭州城这个被强盗侵占的地方出来,走到自由的天地里,自然是别来无恙的了。"
  "可惜那小姐到底还是没有能够逃出我们的手掌啊。"
  "鹿死谁手,要看最后的结局。"
  "那小姐说到死倒也坦然,但我们不会让你们这样死的。你放心,我们不会让你们支那人就这样去死的。喂,你们说是不是?"小掘一郎就对着那些穿白大褂的日军军医们说,他们都会心地笑了起来。
  早在两年前的1940年10月至11月,日军就对浙江进行了细菌战。他们分别在宁波、杨州和金华用飞机投放了许多鼠疫病菌,两年之后的浙赣战役中,日军的731细菌部队部队长石井又亲率远征队从哈尔滨来到这里的征州城,再一次对这里的军民投放了鼠疫、霍乱、伤寒和炭疽热等细菌。楚卿所关押的战俘营中,就有三千战俘成了细菌战的牺牲者,楚卿也包括在了其中。日军事先已经准备好了三千多个特制的烧饼,并用药针在烧饼中注入了细菌,然后,再把这些烧饼分发给了这三千战俘,同时释放了他们,让他们作为带菌者,再把细菌传染到民间去。
  楚卿也分到了一个这样的烧饼,只是她还没来得及吃,就被小掘一郎派来的人带走。他们专门给她检查了一次身体,然后,便又被带去见小掘了。
  这一次,小掘是在机场的边门上见楚卿的。七月的骄阳虽然已经开始下山,但浙西大地依然被烤得如火烫。机场周围被挖得横七竖八,沟壕中的死水掺和着血水,散发着阵阵臭气。小掘一郎却穿着整齐,一身军装,见着楚卿,笑笑说:"怎么样,那小姐,我们还是言而有信的吧。我不是说过了吗,不会让你们这些支那人就这么死去的。我们不是把你们都放了吗?"
  他手里拿着的马鞭就指了指那边不远处,机场的大门口,中国战俘们正三三两两地互相搀扶着,朝机场外的旷野走去。
  楚卿看着这些人的背影,很久,才说:"这样的自由,还不知道是用什么样的代价来换取的呢。"
  小掘睁大了眼睛,赞叹着说:"凡和杭家人打交道的女子,从来就是聪明过人,你也不例外。我们当然不会白白地放过你们。你还没有吃那个烧饼吧,我希望我能在你没有吃那个烧饼之前把你叫出来,你吃了吗?"
  楚卿摇摇头,她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了。她说:"为什么把这样的罪恶泄露给了我,不怕战后有一天,我作为证人到军事法庭去告你们吗?"
  小掘大笑起来,说:"那小姐,我可是你的救命恩人。"
  "为什么要救我?"
  "我没有特意救你,你只是碰巧没有吃下那块有细菌的烧饼罢了。这是你的幸运,和我无关。"
  "那你和我还有什么可以谈的?"
  小掘一郎看着远山,一只手无聊地用皮鞭甩打着地面,一蓬蓬的灰尘就扬了起来。一会儿,他突然轻声地说:"我只是厌倦了这场战争……厌倦了。"
  楚卿看着远方,她还是不能够明白,这个她并不熟悉的日本军人特务,为什么要对她——他的敌人说这样一些话。住在杭家的日子里,她曾经模模糊糊地听到过一些有关这个人的出身,但他们并不开诚布公地对她说这些。他nJ杭家人,对小掘这样一个恶魔,总有一种说不出来的保留。
  黄昏降临,空气中传来阵阵血腥味,群山开始变暗了。天空失去白日的光泽,惨白和紫红混和成庄严的深灰,原野便在暮色中辽阔起来。远山在天边折划成了一道支离破碎的浓线,上面是不可捉摸的耀眼的白光,下面是深不可测的黑。那些三三两两走向大山的人们的背影,那些注定要去赴死的活着的亡灵的背影,在地平线上跌跌撞撞地远去,有的在尚未融入郁黑狰狞的山峦之时,就已消失在大地上;有的蠕动着,在几乎消失时重又出现,终于投入大山的怀抱。楚卿的视线一直跟着他们,她觉得,她必定是他们中的一员了,消失在这样的大地和群山之中,也许就是她的归宿了。
  小掘指着其中的一座山说:"看到了吗……烂柯山。那是有关大虚无的故事啊,竟然就来自于这块土地,你听过这个迷人的传说吗?"
  楚卿沉默了一会儿才说:"我不关心任何有关虚无的故事,不管它来自于哪块土地。"
  "可是我要说,虚无是在任何信仰之上的东西哪。一个樵夫进了山,见一对仙人下棋,他放下手里的斧头,不过看了一局,再回头望,斧头的柄已经烂光了。回到山下的家中,谁也不认识他,山中方数日,世上已千年。你看,时光就有这样的力量,时光的力量比战争的力量大多了。无论是我们大和民族战胜你们支那人,还是有一天你{(支那人重新赶走我们日本人。在时光面前不都是渺小的、无意义的吗?……我对这场战争已经厌倦了……"
  "你的厌倦,是在这里产生的,在中国产生的。难道不是一种必将失败的预感使你觉得虚无吗?"楚卿尖刻地说。
  小掘一郎皱起眉头,打量了一下楚卿,说:"有信仰的人总像一个传教士,到处散发自己的福音,甚至在死亡降临的时候,他们也不放过这种机会。不过我不会因为你的话再动杀机。楚卿小姐,我该祝贺你——也许你自己也未必清楚吧,你已经怀孕了。"
  楚卿低下了头,她好像没有听到这个消息,她一动也不动。
  "你不感到吃惊吗?"
  "我吃惊——因为这消息竟然是你告诉我的。"
  暮色越来越浓了,夜几乎就在刹那间跃入,小崛的脸也几乎看不清楚了,楚卿只听到了他的马鞭敲打在空气中的不耐烦的声音——
  "好吧,我可以告诉你,我既不是厌倦了战争放了你,也不是因为怀孕放了你。我放了你,只是因为我的父亲死了-…·"
  楚卿迟疑了片刻,说:"如果你现在还没改变主意,那我就走了……"
  "走吧,走吧,你们这些该死的支那人,我讨厌看到你们的脸。到棋盘山顶去找你们的那一群吧,也许你的男人就在里面。别忘了我是干什么出身的,你们鬼鬼祟祟地出没在这些山间,别以为我不知道石u以为我不敢杀你们!"小掘恶毒而依旧厌烦地挥挥手,说,"现在我祝你走运,比那些注定要死的人走运,祝你不死,战后的某一天到军事法庭上去控告我们,我会在那里缺席受审的,再见……"
  他拖着马鞭,慢吞吞地走了,在暮色中,果然就像是一个正上法庭的受审者了……
----------------------
更多免费TXT电子书
请到txt.A
----------------------
该TXT小说下载自A
第27章
  1942年的第一天就是充满着战时气氛的。罗力在开往前线的那一天,从收音机里听到了中、美、苏、英等二十六国宣布向轴心国作战的消息。作为中国远征军的一名将士,罗力此时就在重庆。他在中缅边境和内地之间穿梭往返多次了,也许和寄草就在同一条江边走过——但他们命中注定失之交臂。嘉陵江上大雾弥漫,杭氏家族在)!冲的一支再次因战争而生离死别——其中杭嘉平的第二任妻子黄娜已经乘飞机去英国她的父母家;她的丈夫杭嘉平拐着一条腿与她分道,兴致勃勃地随团进入陕甘宁边区,前往红星照耀的地方参观考察;他们的一双儿女杭汉和黄蕉风则尾随吴觉农先生共赴浙西万川茶乡。当杭寄草正站在嘉陵江边和杭汉、蕉风在码头告别之时,罗力已经随"国军"远征军进入了中缅边境。而再晚些时候,当罗力与他的战友们已在中国西南边境枕戈待旦之际,借里增懂的女人寄草,跟着一支马队,几乎就是踩着罗力他们的足迹,正一无所知地在战火中寻找着她的爱情呢。
  寄草是七转八转到了昆明以后,才与一支马队接上关系,前往滇缅边境的。马队年轻的马锅头,是个布朗族人,老家就在滇缅边境的渤海大黑山原始森林,人们都叫他小邦成。
  说起和小邦成这支马队的认识,也是偶然。原来寄草在昆明街头无亲无故,正一人瞎转悠的时候,七折八折地法进了一条巷子。昆明的巷子街道,大多都很狭窄,石板铺的路,被磨得光溜溜的,就像一面面打碎的镜子。那一日又正逢下雨,寄草小心走着,就听见后面有人唱着山歌呢:
  一二三月雪封山,四五六月雨涟涟,
  七八九月正好走,十冬腊月学狗窜-…·
  寄草回头一看,那唱歌的却是一个精精神神的年轻人,牵着一匹马,后面是一队马帮。马铃声叮当叮当地响,寄草就被那从未见过的马儿吸引住了。
  这些马儿的个头都是特别地小,但背上背着货物行走倒也十分地精神卖力,不像是力所不支的样子。寄草这茶人家族中出来的后代,一看就知道,马背上那一袋袋的东西肯定是大叶种的茶 了。只p这马,寄草却从来也没有见过,看着新鲜,就脱口而出;
  "哎,这马儿怎么和日本矮子一样的啊?"
  就见那年轻人又唱:
   驾马专在山上跑,花椒极品大红袍,
   瓜菜四季少不了……
  唱完了才开腔道:"这位姑娘问得不好,怎么能把我们顶刮刮的羁康马和日本鬼子相提并论呢!这可是咱们中国汉源县古黎州出的好马啊。马虽是矮了一点,却是打日本鬼子的马,一路上不知道运过多少抗日的物资了呢!"
  寄草叫了起来:"原来这就是羁康马啊?"
  小伙子道:"听姑娘口音,是从江南一带来的,莫非那里的人也知道羁康马?"
  寄草笑道:"也不是人人都知道的。我因出生在事茶人家,方才知道这马的来历。"
  "姑娘这一说就是行话了,这里西南联大的不少学生,却是不知道这茶与马之间的关系的呢。"
  小伙子年轻,说话却老三老四,不愧是一个马锅头子。
  原来这历朝历代,从边茶换回的马匹,历来就分两种,一种是战马,那另一种就是这羁康马了。战马来自青藏高原和甘肃的河西走廊,而这羁宽马,则来自于云贵川一带。此马虽不能战,却是十分吃苦耐劳的,走高山险路更是十分灵便,故而,这一带的马帮队都喜欢用这种马。
  寄草是个自来熟,又兼那年轻的马锅头是个见过世面的人,两人就没了陌生感。说话间马驮子就卸在了街前马店旁,一时人呼马叫的,就立刻热闹了起来。
  马店隔壁是一家老茶馆,长圆形的大铁壶放在灶火上烧着,寄草见有人喝着茶呢,就不客气地伸过头去看,盖碗茶中漂的可是又宽又长的云南大叶种茶叶。那小邦成豪爽地请寄草喝茶,寄草一拍手说:"行啊,这一回我要一路喝进缅甸了。"
  小邦我笑笑说:"你要进缅甸,那就是和我一路的了,我正可以送你一程呢。"
  "就你这一小队马帮,不怕路上有人劫了我去?"
  "姑娘你这就小看我,也小看我们云南的马帮了。你当我们就这么一点队伍,那是现在抗战非常时期。我十七岁就当马脚子,十九岁就当马锅头,一眨眼也有七八年了,什么世面没有见过?你没有见过从前的马帮吧。那可都是百来匹马,甚至三四百匹马组成的。出发时,又有三四队马帮一起走,背着枪,赶着马,还带着我们喜欢的女人,就这么上了路。那上千匹的马,过山穿街,一路铃挡摇得山响,是什么样的架势啊!"
  寄草吐了吐舌头:"哎呀我的妈,那得驮出多少茶,多少马啊!"
  "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数也数不清啊。"
  寄草心里想,见了罗力,她一定可以告诉他,什么叫茶马古道,什么叫茶马交易了。她已经打下主意,和这个名叫小邦成的马锅头一起同行。
  杭寄草千里单骑,和战争密不可分。在昆明巧遇马帮,不知这马帮的来历,当初也是和战争不可分的呢。
  原来那最初的茶马交易,竟是从唐代开始中央政府的一项茶业政策,也可以说是一项治边政策吧。公元八世纪的唐代中叶的安史之乱中,边民回绝,因唐王朝之请,派兵攻打了叛军,因此有史书留名——唐肃宗时,回绝有功于唐,许其入贡以马易茶。
  然,用马易茶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这就是一种规格,一种中央政府的青睐了。况且一开始,回给用马换的主要也不是茶,而是绢帛。一匹马,可以换得四十匹绢。看来回给人是很喜欢绢这种美丽的丝织品的,故而每年驱来的马,动辄就是上万匹。久而久之,唐王朝发现于己不利起来,故而,逐渐地用茶代替了绢帛。而这初期的茶马交易,也不纯粹是为了商业性交易,主要是对边民所纳贡物的一种回报吧。直到后来,才相袭成一种制度。公元九世纪初,中央政府才正式实行了茶马交易。
  但是,即便在那时候,也还没有设立专门的官员来掌管这件大事。直到宋代,边疆战事频繁,需要大量的战马,马政这才成了宋王朝的一项重要的商务活动。起初,还是以钱买马,或者用老办法,以绢易马。公元*世纪初,宋王朝和边境交战,打了一些胜仗。其中有一个叫王韶的将军,收复了河州,发现这里的人爱喝茶,就上奏书:西人颇以善马至边,其所嗜惟茶,乞茶于市。皇帝得了这么一个信息,这才开始大规模地以茶换起马来。
  河州这一带地区是缺乏茶的,所以,当时的皇帝宋神宗便派一个叫李花的官员人了川,专门措置茶叶。而这个名叫李相的官员,也肯定是有一些商业头脑的,当年就成立了买茶司,专门负责产茶地的茶叶收购业务,并上奏说:"卖茶博马,乃是一事"——卖了茶来换取马匹,这是一件很重大的事情啊。
  从此以后,以茶易马不仅成了正式的制度,还有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开始有了法律,谓之茶马法。
  长话短说,就不提那历代历朝的茶马是如何交换的,只说那寄草第一次见到的羁康马的称呼来历。原来这羁康二字,竟然有着国家大政方针在这里头呢。宋王朝对来自于西边的战马并不特别优待,一匹马只换得名山之茶一百二十斤。而这些来自于黎州的小矮个子马,一匹却可以换得名山之茶三百五十斤。这里就体现了两种政策:对西部的战马,买来就是为了打仗;对云、贵、J;0一带的小个子马,买来,主要是体现一种民族政策。羁磨这个词儿的意思,就带有笼络的含义。宋王朝正是要通过这样一种经济政策,获得边境的安宁。
  看来这种政策还是行之有效的。宋王朝每年到黎州一带买羁康马二千至四千匹,使黎州地区"边民不识兵革垂二百年"(《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二四页)。茶,的确可以说是和平之饮啊。
  元朝,马上治天下,自己有马,就不想用什么茶去换马了,所以茶马交易到元代也就中止了。明代,又是汉人治天下了,少不得马,茶马交易便又重新开始,而且严格地控制在官方手里,商人不得介入,谁要是走私茶叶,格杀勿论。太祖朱元津的女婿欧阳伦,不知岳父大人的厉害,向地方官员要了五十辆茶车,私自贩到运州去,结果怎么样——斩!
  死了驸马,也还是不能解决官商带来的弊病,所以明代的茶马制度是五花八门的,其中有官茶商运、商茶商运等等。这样的茶马交易,到了清代,依旧保持了一段时间。直到康熙年间,政权巩固,战马之源也十分丰富,而边民们也可以通过许多途径得到他们想要的茶,不需要再用马去换了。故而康熙时就停了西宁等处的易马。到了公元1735年,又停止了甘肃的以茶易马。这样,在中国历史上推行了将近千年的茶马互易制度,终于宣告结束了。
  茶马交易形成的茶,人们称之为边销茶。西路边茶是以陕西为主要集散地的,茶叶销往蒙古、新疆和中亚等地。南路边茶是从四川雅安、云南西双版纳一带,最终通向西藏的。那些由茶而联结着青藏高原与滇茶区的险峻的小道,就成了人们心目中和口中代代相传的茶马古道。
  寄草现在要走的,正是一条由茶开辟的民间的自由小道。数千年来,无论王朝如何更替,茶马交易如何变化,山间的马帮声却从来也未断过。寄草凭着她的直觉,她的血液里的对茶的与生俱来的认同,开始出发。她将从云南的昆明开始,一直走到茶叶的故乡——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里去。而穿过西双版纳,就是缅甸了,她相信,在那些她从未看见过的大茶树下,一定会有她的情郎。
  小邦我没有按原计划,经过昆明再上无量山,他从羁康马上卸下了普洱茶,又装上了棉纱、药材、卷烟,还有英国生产的烟和从西部运来的盐巴。寄草从来也没有骑过马,小邦威想办法弄来一辆小马车,小得最多只能挤两个人。小邦成说山路狭窄,马车再宽一些就要掉到山下去了。寄草奇怪,她记得刚见到小邦威时,他身边是有着一个女人的,怎么这一会儿女人不见了。小邦励一听,笑了,说:"她跟别的马锅头走了。"
  寄草吓了一跳,说:"那怎么行,你怎么不把她追回来?"
  小邦就说:"她自己要走,我有什么办法!再说,你们汉人都说一山不容二虎,我们不是已经有了你了吗?"
  寄草就急了,跺着脚说:"我可不是你的女人,我是到前线找我男人去的,你没跟她说吗?"
  "怎么不说?说了她也不信。瞧,他把我的脸也抓破了,她吃醋了。她是个缅甸女人,可爱吃醋了,你呢?"
  寄草笑了起来,说:"小邦威,小邦成,天底下没有一个女人是不爱吃醋的,再大的战争也不能改变她们的这个天性——我们走吧。"
  坐在小邦成的马车上一路至昆明南下,寄草一点也没有感到生疏,她甚至觉得云南此地的风光,比重庆更接近于故乡江南。不过这里的什么植物都仿佛是巨无霸似的:箭兰开得一人多高,美人蕉大得如小脸盆。一丛杜鹃,长得就如一片小森林,寄草得仰起头来看,有十多米高。再看那天空,也高出了我们江南的天空好大一截。白云悠悠的,也不知要悠到哪里去。山啊,连绵着,又大又美,奇奇怪怪地生在这高原上,寄草就"哎呀哎呀"地不停地叫。
  小邦裁说:"这才开始呢,你就叫个不停。不是听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吗?你是天堂来的人啊,什么没见过,还值得那么样大惊小怪!"
  寄草说:"我们杭州自然是天堂,不过比起云南来,到底少了瑰丽奇崛神秘。还有,你们这里什么东西都那么大,我再想起我们江南,就觉得如小人国似的了。"
  "你还没见过我们邦成的大茶树呢,那才叫大,一生就生到云里头去了,粗得几个人都抱不过来呢。"
  "这就是陆羽的'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11有两人合抱者'哪。"寄草就念起《茶经》来了。
  小邦箴虽然见多识广,但到底不是读书人,不曾听说过《茶经》的,又不想在这杭州姑娘面前露破绽,就说:"听说你们那里的茶树却是矮得蹲在那里,只长到人的腰上那么点高,跟我们这里的包菜一般的,有那么一回事吗?"
  寄草指着前面的羁宽马说:"哎,就是和你们的羁宽马一样的啊,虽然小,却是珍贵着呢!"
  小邦裁说不过寄草了,只好再转移话题说:"你们江南人,个个都是三寸不烂之舌。走,我这就带你过曲陀关,这里可是当年忽必烈带着十万大军犯云南的地方。你看这里的人,许多都是当年元军的后代呢,他们可是踩着我们马帮的马蹄窝子,沿着这茶马古道才进来的。"
  "小邦缴,你可是懂得真多。"寄草看看这年轻的马锅头,不由感叹说。
  小邦成扬了扬鞭子,得意洋洋地说:"谁叫我十九岁就当了马锅头呢!实话跟你说,跟我相好过的女人,我都记不清有多多少少了。"
  寄草摇摇头,这小邦我,什么话都不忌讳!
  通海城很美,尤其是那座秀山,听说都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古木森森之中,还有茶楼中闲坐的老者,仿佛战争从未来到过人间。小街上走着各种各样穿着哈尼服装的女人,大襟的上衣,裤子短到膝下三寸处,脚上裹着黑绑带,腰带上的花绣得漂亮极了,让寄草看得一步三回头。
  "你要喜欢,我让人给你弄一套来穿。"小邦成说。
  寄草说:"要说喜欢,我是都喜欢。要说最喜欢的,还是你们傣家女子的筒裙短衫。不过,现在哪里有心思穿呢,你没听古人说,女为悦己者容哪!"
  "什么女为悦己者容?"
  "就是一个女人,只为她的心上人打扮啊,你不是有过数都数不清的相好吗,连这也不知道?"
  小邦威听到这里,一声不吭,抽着烟,一心一意地赶起路来。
  寄草是一个耐不住寂寞的人,见小邦箴半天不说话,就喊:"小邦鼓,你怎么啦,我刚才得罪你了?"
  小邦威说:"不,你没有得罪我,是我把我自己得罪了。我这是在回想我的那些个相好呢,她们有几个是为我打扮的?"
  "有几个?"
  "谁知道啊!她们一个个哭着喊着跟在我后头,然后一个个又神气活现地离开了我,跟着别的马锅头走了。哎——我搞不清这些女人的心思啊……"
  "准是后面的那些女人,把前面的女人气走的吧!"寄草大笑起来。
  小邦我也笑了起来,说:"你说得对啊,不怨她们,都怨我。我这个哥哥,心太花了。"
  这么说着,小邦成就又唱了起来:
   四月里来绕三灵,一绕绕到大理城。
   绕到东门唱一调,绕到西门停一停。
   绕到湾桥歇一歇,绕到喜州谈谈情。
   绕到庙头才住下,一夜唱到大天明。
  小邦成带着寄草所走的这条茶马道,从昆明下来,经玉溪、通海、峨山、新平、元江、墨江、磨黑到达普洱,人称上路。另有一道后路则是从小邦威刚才所唱的大理城开始的,一路经过巍山、南洞、景东、镇院、景谷到达普洱,与上路会合。寄草这些年来颠沛流离,也是一个能吃得起苦的人。前面那些路段,虽然也险峻,因为有着小邦嵌悉心照顾,倒也挺过来了。一直到了磨黑,他们也没有停下来,又一直往前走,就这么走到深山里去。寄草担心着有强人出没,小邦原就说:"别着急,前面有两株大青树,树下有个大茶马店,可以歇脚。"
  寄草说:"那不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吗?"
  小邦威听不懂寄草的文人语言,但听懂了一个村字,便说:"村倒也不能算是一个村,不过你再往前走走就知道了,今夜这里的人不会少。"
  果然话音刚落,前面就见有灯火在山拗里闪闪烁烁。又有人声马嘶,走近了看,呵,大茶店外面,堆堆贸火顶顶帐篷,好不热闹!
  小邦成一行,这就也把马给卸了驮子。茶马店老板喂了马去,老板娘又上前为寄草专门弄了一间干净点的小屋休息,又问这汉族姑娘要吃什么。寄草想了想说:"都说云南的过桥米线好吃,你们这里可有?"
  "怎么没有,我这就给你端去。"
  老板娘刚走,小邦威他们就在屋外找了一块地方,生起了髯火。他们围着火,有的抽烟,有的喝酒,最多的,还是拿出烤壶老鸦罐,煮起普洱茶来。
  这里是弥天的大夜,山的黑海洋,星星大粒大粒地就嵌在火堆旁,旅人就坐在天上。在火堆与火堆之间,是一群群火蛾一般飞舞的火星,它们踊跃着发出轻微的碑噗碑噗的声音,越发衬得天风浩荡,群山汹涌,森林呼啸却又万籁俱静。老板娘送来了热腾腾的云南米线,寄草捧着那只吓死人的大碗,突然想起了同样的热腾腾的山芋,火塘,同样的山与森林,还有低矮得赔起脚可以摘下的天星。天目山啊,天目山的亲人啊,西子湖,西子湖的亲人啊,我和你们相隔得太远太远了,远得想一想就要恐惧,想一想眼睛就要发黑了。我还能回家吗?我还找得到罗力吗?前面看看也没有人,后面看看也没有人——我会一个人死在漫漫长路和漫漫长夜之间吗?如果杨真能和我在一起就好了,他会鼓励我,他的一往无前的心无旁骛的勇气会让我重整旗鼓。可是现在怎么办呢?我害怕,我第一次感到害怕了……
  寄草流下的眼泪,一串串掉到了手里的大碗中。她叹了一口长气,、一边抽泣着,一边开始吃起过桥米线。鲜美的食物很快转移了她的思绪,她东张西望看着小邦我这个薄火走走,那个黄火走走,还听到有人跟他打趣:"小邦巅,这一次你可是走运了,怎么弄到手一个洋学生?小心哪一天我再把她也给拐跑了。"
  小邦勒说:"这一次我们可谁也拐不跑她。她男人正在前面打仗呢,她可是千里寻夫寻过来的。"
  有人就高声说了:"听说缅甸那边,战事吃紧得很呢。我这一趟,跑的就是给盟军的慰问品啊。"
  一阵热闹之后,脚夫们就开始沉寂下来,默默地喝着他们的茶。寄草发现一队藏民服装的马队,正在挤着马奶。小邦象过来了,寄草不愿意让别人发现她刚才哭过,便找了个话题问:"小邦缴,你看他们藏民的马还真有意思,白天当脚力,夜里还要挤奶,藏民非吃马奶不可吗?"
  "这是他们煮酥油茶用的奶,这些从雪山上下来的古宗马夫,他们一天也离不开酥油茶的。"
  "什么叫古宗马夫?"
  小邦成怨了:"照你这么问下去,我肚里这点货色过三天就全给你掏光了。"话虽那么说,小邦成还是把古宗马夫的来历告诉了寄草。
  一千三百多年前,藏王松赞干布娶了文成公主,中原的茶叶作为嫁妆从此进入了西藏。其实,在此前的两百年,藏人就在一次战争中缴获过这样一种东西,但他们不知道这就是他们后来视为性命一般的茶。是文成公主教会了他们喝茶,以至于这个民族到了一日不可无茶的地步。
  对茶的渴望和雪山之颠的本身无茶,形成了尖锐的矛盾。藏民们不能再过那种无茶的日子了。他们走下了高原,穿过那高高的横断山脉,来到了四川和云南,这里的茶叶使他们欣喜若狂。他们心甘情愿地拿出他们的马匹、药材和皮毛,换回他们的宝贝茶叶。
  这古宗马帮即是西藏马帮,也是云南有名的二十多个大马帮队之一,以丽江为起点的进藏货物,一半是由他们驮运的。往往有五十多个赶马人组成一支马队,他们的首领包括大锅头、二锅头和管事。由于路途艰辛,他们除了能够得到较为丰厚的报酬之外,每人还可以得到四十二团茶。
  小邦成热心地指点着告诉寄草说:"你看,这是来自滇池的你们汉族的商帮。那边一拨子人,那是从版纳上来的傣族、哈尼族,曙,还有我们布朗族赶马人。这边一群是从大理白族、巍山回族和南洞彝族下来的客商和马队……都是古道上的人,见了面,彼此都客客气气。只是言语不太听得懂,生活习惯也不一样,只能各自围着各自的黄火转了。"
  此刻,这些神秘高大的古宗马夫们一边给马匹喂着草,一边还不忘记给马喂一些酥油茶。随着酥油茶的一杯杯进肚,他们的情绪开始高涨起来。终于,他们开始拉起弦子跳起锅庄来。他们被等火照亮的古铜色的面容,时不时地被吞人黑暗中又从里面跳出来。高原也仿佛参与到这些赶马人的快乐之中了,连森林板结的黑脸也绽开了笑容,周围还有许多异族的马帮们微笑地看着他们,各自忙着各自的事情。他们旁若无人的快乐的神情终于感染了寄草,她的忧郁的心情终于渐渐散去了。
  山风紧了,筹火被风吹得呼啦啦响了起来。那边,古宗马帮的汉子们也卸下了他们的驮子,架成了一个天架,就在这下面,悄悄地睡了。
  只有寄草和小邦成还没有睡意。他frl喝着烧得浓浓的普洱茶,那又苦又香的茶,寄草觉得过瘤。
  "明日我们就要翻茶庵鸟道了。这段路不好走,要小心。"小邦我说。
  寄草听了紧张,问:"有强盗吗?"
  小邦成大笑说:"什么强盗,要说强盗,我们这些马锅子,人人都可以是强盗。要说不是强盗,我们可就都是正正经经的赶脚人。"
  "我不是这个意思,"寄草难为情地解释,"我是说,这个茶庵鸟道,听上去好像高得只有鸟儿才飞得过去似的,想必人烟稀少得很吧?"
  "明天你走一走就知道了。这条路也是人多时多,人少时少。听说这几日天天有中国的草鞋兵过呢。"
  寄草一听就跳了起来,叫道:"什么草鞋兵,是不是罗力他们的大部队往这里过了?你为什么不告诉我,现在追还能追得上吗?"
  她拖着一双鞋子就要往外冲,被小邦威一把拉住了喝道:"你这个人怎么这么没头脑!现在你人在山里头,能找到什么。不如休息好了,明天赶到普洱。普洱是个大地方,听说住着不少国军将士呢,你明日只管去打听,我陪你一起去好了。"
  "你的马帮不是要回你的拉枯去了吗?"
  小邦感叹了口气说:"谁叫我摊上你了呢!不帮你把你那个宝贝男人找到,你不死心,我也不死心啊。话说回来,我这一路上也已经想定了。若是你那男人再也找不到了,变心了,死了,我就把你带上回家了。我可不管你答不答应,你要说我是强盗也可以,我就是这么一个强盗。从前我的相好多得数也数不清,从你以后,天底下就你一个相好了,谁也别想再来挤走你了!"
  寄草听着听着,浑身颤抖起来,她知道小邦成说的都是真话。她站了起来,慢慢离开了黄火,她看见在火光的辉映下,那些在黑暗中因为潮气而生出青苔的大石头在神秘地闪着光芒。她摸摸胸口,那边贴身口袋里,藏着罗力给她的信。他抄给她的诗,她都已经背得滚瓜烂熟了……
  收失地,从兹始,越勾践,应师事。愿勿忘训聚,胆薪滋味。逸豫有伤家国远,辛劳勤把我行治。枕长戈,午夜惊鸡鸣,扶桑指……她心里默念着诗行,小心翼翼地走在这样不规则的大石头上,还是被石头箭了一下脚。小邦勒跳了起来,说:"小心这些石头,那上面还都有着马蹄子踏出来的窝呢。"
  寄草跪了下来,用手摸着那些窝,果然,每一个都有二寸来深呢。我的爱人啊,你走过这里的茶马古道吗?你知道我为了寻你,走遍了多少地方吗?前面的路边,一块大石头上,有两个马夫正在下棋。寄草走了过去,看见了那块刻在石头上的棋盘。寄草蹲了下来,默默地看着这两个马夫下着棋,那棋子儿也是石头的呢,在大山之中的黑暗间凭着一豆星光闪着灵气。突然,寄草的眼睛一亮,就哭了起来。下棋的老人道:"姑娘,你哭什么啊,说出来,大爷我给你解下。"
  寄草指着那老人身边的一只草鞋,哭道:"大爷啊,大爷啊,草鞋兵从这里过的吧?你看这是谁掉下的草鞋,这怕不是我的罗力的草鞋吧?我什么时候才能见到他,罗力哪罗力啊,我什么时候才能见到你啊……"
  她就那么一边哭着,一边把那只草鞋抱到自己的怀里去了……
第28章
  翻过了茶庵鸟道,寄草跟着小邦我一行进入普洱,这杭州女子的心情,也就几乎和普洱茶一样地浓烈发酵起来了。
  还没到普洱,她就来煞不及地从傣家人那里买了一套裙衫套上。白纱短衫,水红色筒裙,穿上走来走去的,她自以为罗力很快就会看到的了。小邦成瞧得眼花,又不敢给她泼冷水,只好说:"到了普洱城,还得有一番好好的打听呢!你别把这么漂亮的裙子弄脏了。"
  寄草说:"不是说罗力的车队就在这一带开吗?"
  小邦成就心里暗暗叫苦。这一路上的问讯都是由小邦象担任的,寄草听不懂当地人的方言异语。可是小邦我打听来打听去也都没有一个准星。战事已紧,什么样的说法都有。此时前不巴村后不巴店,也没法把寄草再送回昆明。小邦成只好拣好听的给寄草说,这几乎是一路连蒙带骗地把寄草送进了普洱城。
  寄草从小就知道普洱,她家忘忧茶庄的柜台上,长年累月放着普洱茶。每次听伙计向卖茶的人介绍普洱茶,人们都要说:"老话说茶要喝新的,龙井茶是越新越好,偏这普洱茶不一样。那可就是如陈年老酒一般的,非得是时间越久越香的呢。"
  然而要是问及何以普洱茶越陈越好,即便是老伙计,也不一定能够说个透彻的了。寄草也是这一路上跟着马帮,才知道普洱茶的陈,竟也是和马帮有关系的呢。
  原来普洱茶,并非就是产在普洱这个地方的。它的真正的产区,就在小邦嵌的家乡西双版纳与思茅一带,和茶叶集散地普洱还有一段不算太短的距离。茶叶往普洱府集中的时候,马帮就得穿过热带雨林。那湿润的空气使茶叶发酵,竟发出了一阵阵人们始料未及的浓香。人们一旦喝到了这种自然发酵的茶叶,就渐渐地被这种香味吸引了,由此,一种新型的发酵茶诞生了。
  这就有点像寄草对罗力的爱情。他们之间原本的感情并非天长地久。火花一爆,还来不及熊熊燃烧就两情相别了。要不是寄草如热带雨林中发酵普洱茶似地发酵着这场爱情,也许这也就是古往今来无数年轻人之间的那种司空见惯的萍水相逢的故事一样,到头来不过一场尘缘孽债罢了。也就是像杭寄草这样藤吊百韧的人,才会把这场爱情之火一直从西子湖燃烧到普洱城了。
  恰如杭寄草与罗力的爱情到底打动了小邦励一样,普洱茶的香气也到底是给官方嗅到了。万历年间,朝廷就在普洱设立官员从事茶叶贸易;到了清代,又设立了官商局,凡茶人经营茶,都须领"茶引"。那些年,光从普洱运往西藏的茶叶就有三万驮之多。思茅地区,可谓商旅云集,每年都有千余藏族茶商到此,印度商贩也可以说是络绎不绝呢。
  皇上看了也眼热,每年便都有贡茶送进宫去。那负责送贡茶的茶农得先把收来的茶送到县府打包,选茶尖。每尖得用红丝线连着,再用黄缎子打包,还得盖上大印,这才能送到普洱府。再加印,又送到透南道台府,再加印,这才威风凛凛地上了马驮。那马帮上是得插杏黄旗的,靠着皇上牌头一路地北上,也就没有人敢为难他们的了。
  这就和寄草寻访罗力大不一样了。普洱城说大也不大,驻扎着不少中国军队,只是经常急急慌慌地调防,打听来打听去也弄不出一个结果。寄草对军事知识可以说是一窍不通,只知道罗力本是一个作战参谋,现在领导着一支车队。好不容易在一个防区找到一个浙江籍的青年军官,一打听,还是萧山人氏。此人见是杭州老乡,倒也热心,翻过来覆过去地问了好多,越问寄草就越茫然。最后那萧山人没奈何了,突然想起了问她知不知道她的那个罗力的上司姓什么。这下寄草想起来了,姓戴!萧山军官一拍大腿说:"那不是2000师吗?师长戴安澜。那是远征军的第五军的机械化师,前几日听说老蒋在腊戌一日召见他三次,命令他火速将部队开拔到同古——"
  "同古在哪里,离这里远吗?"
  "什么远不远,根本就不在我们中国人的地盘上。那是在人家缅甸的领地上了呢,离仰光倒是不远了。"
  "那不是人家缅甸的首都吗?听说日本人用飞机炸过他们了?可有这回事情?"
  "你啊你啊,你一个女人什么都弄不明白,这会儿跑到这里来,你就简直是盲人摸象了。"萧山人一边叹着气一边把这里的战局粗粗地说了一遍。
  原来,自1941年12月23日日军飞机轰炸仰光之后,仰光就一直处在告急之中了。到得2月16日,情况已经万分危急,中国远征军就从这时候开进了缅甸。估计罗力也就是这时候随大部队入了缅。而同古,恰恰是位于仰光与曼德勒铁路线上的第一大城,西联普罗美,东接毛奇,是阻止日军北侵的重镇,派2000师去守住同古,就是为了不让仰光陷落。
  "我要赶到同古去!"没想到寄草一跺脚,居然那么说。
  那萧山人也一跺脚说:"你别再想这些云里雾里的事情了。我告诉你,今日3月8日,我们接到电报,就在刚才,仰光已经沦陷了,同古怎么样我们还不知道呢!我看你还是往回撤才是正经。"
  萧山人这么说着就走了,小邦威看着寄草,不知道该用什么话安慰这个已经披头散发,脑子好像有了毛病的美人儿。只见那寄草眼睛发直,盯着地面,发了一会儿愣,一跺脚说:"我要去同古!"
  小邦成只好说:"我和你一起去。"
  所有的这一切,罗力都不知道。这个军人终于如愿以偿地来到了抗日的第一线。他是一个真正的东北大汉,充满了阳刚之气。他当然是很爱他的女人的,但他和杭氏家族里出来的男人完全不一样,打死他都不会想到他的情人会有这样的劲头,从杭州一直找到缅甸。此刻,他所在的部队中国远征军第五军第200O师机械化师,在戴安澜率领下,孤军深入,日夜兼程,于3月8日,刚刚抵达同古,仰光就已于同日陷落。
  战况万分危急,中国远征军决定,由第2000师在同古及其以南地区阻止日军北犯,掩护主力部队于平满纳附近集结,并在英军协助下实施会战,击破当面之敌,收复南缅甸。师长戴安澜把罗力叫了去,指着军用地图上同古以南三十多公里的皮尤河问:"看见那上面的皮尤河大桥吗?"
  罗力点点头。
  "这一仗就看你的了。"戴师长拍拍他的肩膀,说,"听说你炸过钱塘江大桥,现在,就看你能不能把这座桥也给我炸了!"
  十天之后的一个深夜,罗力带着他的炸桥小分队,已经埋伏在皮尤河边的茶树丛中。用电器作为引爆的炸药包就安放在皮尤河大桥的桥墩之下,小分队则隐蔽在皮尤河畔的茶丛地里。
  一切都准备好了。
  大战来临前的夜晚十分安宁,在异国他乡,罗力却没有一丝陌生感。有一股熟悉的气息在他的鼻孔里钻来钻去,他顺手一捞,是一缕缅甸的茶技。刚刚下过雨,茶蓬在夜间就刷刷地抽起校来。缅甸的土质与中国江南的不一样,罗力所看到的茶叶叶片细长,肉质也比较薄。罗力含了一片在嘴里,倒下身去,就看见了异国的月亮。他还闻到了茶花的香气,他的眼睛一眯,月亮光白花花地撒落了一地,变成了一地的茶花——寄草!他惊坐起来,轻轻地叫了一声。
  周围的几个战士也都吓了一跳,跟着跳了起来,问:"有情况吗?"
  罗力吐了口中的茶末,说:"没事。"然后就又躺下了,心里惊讶:怎么那么多天都没想起这个姑娘,这会儿却又浮现在眼前了?
  说实话,一旦上了战场,他就不再像寄草想他那样地想着她了。不是他没心肝,也不是没有时间,是他自己以为,一旦离开了寄草,他就没有资格想她了。有许多次,他都想像自己是已经牺牲,战死沙场了;或者,他想像寄草也早已在这离乱年代嫁为人妻,甚至也可能早为人母了。模模糊糊地想起了在天目山上给他带信的那个叫杨真的共产党。不知为什么,一旦想到这里,他就有点想不下去,他就宁愿不去想她了……
  可是这会儿,躺在一片片竹子般生长的茶林里,嘴里嚼着茶叶,看着天上的月亮,他突然有一种寄草近在飓尺的感觉。他激动起来,这东北汉子从来也不知道感伤的,此刻却从鼻孔里冲上来一股从未有过的深深的对女人的眷恋之情……
  有夜鸟在叫,他想起了那个他准备接受任务去炸钱江大桥的夜晚,那个大难临头前的西子湖的夜晚了。他从来也没有读过"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可是现在他知道,为什么那天夜里的夜营会啼叫得如寡妇夜嚎一般的了。寄草啊,我的女人,你如今在哪里啊!我还能见到你吗?也许永远也见不到了……他摸了摸口袋里的遗书。那是从师长戴安澜开始写下的。戴师长已经带头宣布了自己阵亡后的代理人名单。然后,从团长开始,营、连、排、班长,都层层地预立了遗嘱,指定了代理人。作为这次炸桥任务的别动队长,罗力也不例外。他是带着必死的信念等待明天的,可是,茶地的香气却叫他想起了爱情与亲情。他感到自己的肩膀沉甸甸的,好像大哥嘉和的手就放在他的肩上,他甚至再一次听到了大哥的柔和的沉静的声音:……要活下去啊……要像茶一样地活下去啊……
  第二天清晨,当日军第五十五团搜索部队约五百人来到皮尤河南岸,其摩托车队快速地急驶上皮尤河大桥时,隐蔽在茶丛中的罗力轻轻地一挥手,引爆员顿时就按下了电钮。并没有天崩地裂般的震撼,茶地只是一阵紧张的痉挛,而桥就轰然地倒塌了。罗力端起了身边的机关枪,就带头冲出茶园扫射起来。日军措手不及,顿时作鸟兽散,向公路两旁的茶园里跑,不知那密密的茶蓬,早就做了中国将士的天然屏障,这会儿,他们正可以从茶丛中向敌人扫射呢。
  战斗很快就结束了。戴师长派人清点了一下,连河里的和茶丛里被打死的日本鬼子,少说也有一二百人吧。
  看着那些倒翻在茶丛中的鬼子尸体,罗力不免有些惊讶。葱绿的茶叶,在阳光照耀下依然泛着悠闲的和平的光芒,可是在它的根部,流着人血,鲜红的发着腥气的人血。绿茶与鲜血,这样尖锐地刺激着他的眼睛,他无法把眼前的一切调和起来。
  凯旋的罗力,亲自开着他的军用大卡车,沿着公路,直奔六十里外的同古。阳光灿烂,美人蕉怒放,公路两旁的芒果园一片苍翠。一道道的大椰子树枝像江南的大风车在风中转动,汽车一开,它们往后倒去,又像是一群群奔跑的大鸵鸟。罗力的车开得很慢,因为一路上马路两旁都堆积着饼干、牛肉、鲜奶罐头和香烟,还有茶叶包。在这些慰问品的后面,踊跃着各种肤色的平民,他们中有中国人、英国人、马来人,还有中英混血儿,甚至还有专门从美洲赶来的华侨们。看来他们中的许多人说中国话都不熟练,所以不时地夹杂着英语和马来语,连声地叫着——同胞,胜利!祖国,胜利!战斗中没有流泪的战士们,此刻却流下了热泪,连一向不爱动情的罗力的目光也模糊了起来。
  就在这时,他听到了一阵歌声,用汉语演唱的《梅娘曲》:
  哥哥,你别忘记我啊,我是你亲爱的梅娘。
  你曾坐在我家的床前,嚼着那鲜红的核榔……
  车子缓缓移动着,他看见前面一间茶亭,上面斜插一面茶旗,正在风中飞扬,上面写着四个大字:唐人茶饮——
  茶旗下面站着一个身穿傣家族姑娘服装的女子,一边唱着歌,一边为路过的战士们沏着香茶。她的嘴唇连着牙齿一片血红,一看就是被摈榔汁染的。罗力一边开着车,一边向那姑娘微笑,一边想,要不是那满嘴的鲜红,这傣家姑娘,还真是有点儿像她的心上人儿寄草——想当年,他不也是在车上发现了路旁的这个杭州姑娘吗?
  就这么又开了几米远,他突然像是被一个惊雷炸醒了。他一下子煞了车,把那一车子的士兵也一个个地摇得前仰后合。然后,他就摇摇晃晃地下了车,摇摇晃晃地做梦一样地往回走去。
  他看见那个满嘴鲜红的傣家姑娘,几乎也用和他一样的神情向他走来,向他走来,两人就越走越近,越走越近,一直走到几乎要碰到鼻子了才站住。
  那姑娘一把抓住他的肩膀,就用杭州话叫了一声:"我晓得我会在这里寻到你的!我晓得我会在这里寻到你的!我晓得我会在这里寻到你的……"
  罗力看看四周的人们,然后伸出一只手去擦那姑娘嘴角的摈榔汁,一边擦一边说:"你怎么弄成这副模样了……"
  他就一把抱住了寄草,杭州姑娘嘴角上的鲜红的横榔汁,就沾到他的脸上来了……
  2000师师长戴安澜竟然能在这样的时刻,给了罗力有半个晚上的假,与那个孟姜女般千里寻夫的杭州姑娘相会,也算是仁至义尽了。此时的20Q0师已进至同古以南前沿阵地鄂克温,而日军也已经尾追于此,双方都做好了决战准备。罗力犹豫地看着师长,说:"等这次战斗结束了我再去见她吧,我已经把她安顿在附近的中国老乡家里了,不会发生什么问题的。"
  戴师长摇摇头,看着桌上他正给妻子王荷馨写了一半的信,想了想,也不再说什么,只把这信交给了他心爱的下属,说:"你先看看这个。"
  他指着信上的这一段话:
  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因上面大计未定,其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心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罗力把信放在桌子上,低着头,好半天也不说一句话。戴师长问道:"明白了吗?"
  罗力点点头,还是说不出一句话。倒是戴师长拍拍罗力的肩膀说:"为这样的姑娘做半夜新郎,死也值了!去吧!"
  寄草安置的那户人家,还是从前小邦威赶马帮时认识的一位中国人,说起来,还是罗力的东北老乡呢。老汉姓王,儿子在东北抗日联军打仗牺牲了,老汉带着女儿老伴一路南下躲避战乱,竟然跑到了缅中深山里开起荒来。没想到跑得那么远,也没避过日本鬼子,眼见得敌人又打过来了。王老汉几乎可以说是从地球的这一头跑到了那一头,这一次他是决定死也不跑了,就和日本人在这里拼个你死我活了。没想到2000师在这里打了一个大胜仗。这是侵缅日军第一次受到中国远征军的沉重打击呢I 身在缅甸的中国人无一不欣喜若狂,许多人听说王老汉竟然还在这样的时候接待了一个中国杭州来的姑娘,夜里要和她的情人在这里成婚,竟不顾战事纷乱,傍晚时分就纷纷地赶过来了。
  王老汉家的茅棚,搭在一处瀑布飞流的深山。热带雨林的风光,使得群山披绿,到处是野山茶、野菊花、野桑,还有野橄榄和摈榔树。香蕉树和芒果树一群群的,椰树突兀而起,像一只只长颈鹿,在山中巡视。真是插根筷子也发芽的好地方啊!涧水间又有一座座的独木桥,傣家姑娘唱着歌,挑着担子,一路袅袅嫔停地过来,穿过那红花绿树丛,真像仙女下凡一般。要是没有战争,这里不是桃花源又是什么?
  王老汉的家是用竹子搭起来的,仿着那傣家的竹楼,门前种了不少蔬菜瓜果,还有一丛丛长得简直就如竹丛似的茶叶丛。寄草看着这样的茶蓬不免惊奇,说:"大爷,你的茶怎么长成这个样子了?"
  "哎,你不知道,缅甸这个地方没有冬天,一年四季的茶都可以长。可能是长得快了,听说倒没有了我们中国茶的香。又加整天地打仗,没有心思用水去浇它,也没心情修剪,只好让它随便乱长了,权当作了篱笆吧。"说得大家都笑了起来。
  此时,一天的酷暑已经在晚风中渐渐吹散,茶地里渐渐溢出了淡淡的香。股脑的上弦月升起来了,不知什么虫儿,也在鸣叫起来,一直坐在寄草身边一声也不吭的罗力突然一把搂住了寄草的肩膀,说:"走,到茶地里去走一走。"
  寄草的心一下子狂跳了起来,他们想起了多年前的那个杭州的龙井之夜了。
  杭州家中的情况,其实罗力比寄草知道得还要清楚,可是他已经看出来了,寄草对家里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他们手拉着手,默默地穿过茶园。罗力想像从前一样地听寄草的饶舌,可是寄草却一声也不吭了。她走着走着,突然一下子坐在了茶地里,她说:"罗力,罗力,我再也走不动了……"
   他们像世间一切热恋的男女青年一样,拥抱,亲吻和做爱。即便在经历了千辛万苦之后,结局也没有什么与众不同——寄草看着蓝天,罗力看着寄草,然后寄草就哭了。她想起了杨真曾经告诉她的感觉——你感觉到你的心里一片光明了吗?你有一种历经艰辛终于如愿以偿的快乐了吗?你的心就像星空一样浩瀚、像明月一样洁净了吗……
  远远的,几个傣家姑娘过来了,手里拿着一串串用茉莉花串成的花环,蹦蹦跳跳地来到他们的身边,把茉莉花就套到了他们的脖子上,一边用生疏的汉语说道:"替你们举办的婚礼都已经准备好了,你们怎么还在这里啊?快跟我们过去吧,宾客们都等急了!"
  王老汉家的火塘前,小邦成蹲着,烤着他爱吃的竹筒香茶,见了罗力和寄草,说:"快进去看看吧,我用中国丝绸给你们布置了一间新房,还用了你们杭州的杭纺呢。"
  寄草惊奇地说:"这会儿你从哪里弄来的这些宝贝哪?"
  "怎么是这会儿弄的呢?都是这一路上准备好的,还有一尊观音像。我想好了,要是新郎还活在世上,这些东西就是我的贺礼。要是新郎不在了,这些东西,就是给我自己当新郎预备下的了。"
  罗力刚才已经听过寄草说了小邦成的事情,这会儿不但不吃醋,反而还被他的豪爽感动了,拍拍他的肩膀说:"邦成兄弟,进去吧,咱们一起喝茶!"
  小邦岚做了个鬼脸,看着正在竹筒上咕喀咕嘻滚着的香茶,忧郁地说:"让我一个人在外面呆一会儿吧,我看着你们举行婚礼,心里就难受,我吃醋了!"
  寄草惊异地笑,说:"小邦成,你也会吃醋了,真想不到。这下你该知道从前你那些数也数不清的女人是怎么离开你的吧?"
  小邦成站了起来,捂着心口,边走边说:"是这样捂着一颗流血的心离开我的,我现在知道她们为什么吃醋了。让我一个人呆一会儿吧——"
  他就这样半真半假地透露着真情,走下竹楼,朝山拗间去了。
  罗力看着他,半天也说不出话来。直到寄草问他在想什么的时候,罗力才说:"有多少好男人啊,你却让我摊上了。"
  像闪电一样快,寄草的眼前就出现了杨真,用那么纯洁的目光看着她,她仿佛听到他说:"跟我一起去那里吧。"
  然后,罗力就听到寄草提了一个与爱情无关的奇怪的建议:
  "罗力,这次仗打完,你跟我一起去延安吧!"
  "什么?"
  "我是说,那里…··可以找到真理……"
  罗力心疼地看着他的姑娘。他想,她是多么害怕他会死啊,她都害怕得神经有些不正常了,瞧她都说的是什么莫名其妙的话,什么真理不真理啊……
  王老汉选择了用白族人的三道茶来进行婚礼宴会的样式。火塘边先将一只砂罐烤热了,再放入一撮茶,等那茶啪啪地作响了,发出焦香之味,才向那罐里注入热水。俄顷,水沸了,又把茶水注入一种叫牛眼睛的小茶盅中。老汉用木盘子亲自端了两杯,敬到这对新人面前,说:"洒满敬人,茶满欺人,这浅浅的两杯茶,是第一道。清茶再苦,也苦不过寄草姑娘千万里寻夫,也苦不过日本人侵犯我们中国人。今日虽是新婚大喜之日,我们也切切不会忘记这样的苦。从今往后,你们的日子长着呢,再甜的日子,也不可忘记我们曾经有过的苦日子啊——喝!"
  姑娘们唱了起来,连窗外的虫儿也跟着一起鸣唱,寄草和罗力对视了一眼,默默地喝下了这一杯人生的苦茶。
  第二杯茶却是甜的了。不知王老汉哪里来的本事,竟弄到了一些核桃肉和一小瓶红糖。姑娘们就哄起来了,叫着:"苦尽甜来!苦尽甜来!"寄草和罗力喝了,果然,茶香兼着茶甜,味道好极了。
  王老汉说:"人生在世,做什么事情都是这样,只有像寄草姑娘这样吃得起苦,才会有甜香跟着来啊,喝吧,孩子们。"
  第三杯茶真是千般的回味,里面有蜂蜜,有花椒,有乳扇,趁热喝下,甜酸苦辣,千姿百态,什么味儿都在其中了。王老汉说:"孩子们啊,好好过了今夜吧,今夜不比往夜,良宵一刻,一辈子都在里头了,姑娘,你可懂得老汉我的意思?"
  寄草点点头,老汉却伤感起来,流着泪说:"我儿子要是还活着,也该是娶媳妇的年纪了。孩子啊,你可是在替多少好小伙儿娶媳妇啊,入洞房吧,入洞房吧……"
  姑娘们又唱起来了,她们把茉莉花撒得一地都是。多么奇特的夜晚哪,寄草恍恍溜溜地进了竹楼,今夜,她要做新娘了,她现在知道了,她的婚礼,一点也不比嘉草姐姐的逊色啊……
  半夜时分,罗力离开了熟睡的寄草,轻手轻脚地起来了。他用几乎可以说是诀别的目光,最后看了看被月光照亮的姑娘的面容,没有再说一句话,就悄悄地下了楼。
  小邦成正在独木桥边等着他,他们说好了这时候在这里碰头的。
  罗力用力地挽住了小邦成的肩膀,说:"布朗兄弟,我把我的新娘子交付给你了。等抗战胜利了,我会来找你们的。那时候,她要是还等着我,我就领着她回家。要是我不回来,只有一个原因——我死了。到那时,你得替我好好地照顾她;她要回家,你就送她回家;她愿意和你过,你就跟她好好地过。……要是,要是,我们有了孩子——随你的便——你们愿意告诉他,就告诉他,他爹是打鬼子死在异国他乡的;你们不愿意说,就什么伽.不面说了也许到那时候,什么仗也没有了,人人都过上好日子了……"
  小邦成拔出马刀来,对着月光二话不说,就向着自己的胳膊问了一刀,血就流了下来。他高举着手臂说:"月亮有眼,她看到了我起的誓:叭岩冷是我们的英雄,叭岩冷是我们的祖先,是他给我们留下了竹棚和茶树,是他给我们留下了活下去的命根子-…·罗力兄弟,你记住,西双版纳的澜沧江边,有个拉袖族人集居的地方,我们布朗人也住在那一带。那里有一个名叫邦巅村的地方,长着一株参天的大茶树。我不知道他的年龄有多大了,也许一万年前他就在这里。树下搭着一个草棚子,草棚子里住着我赶马人小邦成。赶走了日本人,你就到大茶树下来吧,我会把你的新娘子完完整整地交给你。大茶树会保佑你们平安回到自己的家乡。大茶树是会显灵的,他是我们布朗人的神明呢,相信我吧,你会回来的,我们会等着你的……"
  第二天清晨,就在小邦成带着寄草,穿过异国的茶坡,向着北方,朝自己祖国的大茶树下进发的时候,南边,炮声响起来了,震惊中外的同古保卫战,终于打响了……
第29章
  小掘一郎是在收到了国内来信,告知医学博士诸同存在中国国内搜集到了陆羽《茶经》的二十三种版本,特别是两年前在陆羽故乡天门收集到《湖北竟陵西塔寺刊本》之后,突然又产生了迫不及待地想上径山的念头。然后,他就想到了依然居住在羊坝头的忘忧茶庄主人杭嘉和。
  根据国内茶道中人来信的告知,诸冈存博士是于昭和十五年七月到中国的。那本西塔寺刊本,还是民国二十二年时由西塔寺住持僧新明禅师书跋重刻,以后,才由那个名叫胡雁桥的天门县长亲自送给请同存氏的。
  听说回国之后,诸同存就于昭和十六年开始撰写《茶经评释》。
  小掘一郎私下里还是羡慕这个叫诸同存的博士。当他们作为帝国的军人在战场上拼杀的时候,这家伙竟然钻着战争的空子,跑到中国来研究他的茶道。其实,寻访陆羽故地这个念头,小掘一郎在战争来临之时,并不是没有产生过。他千方百计地来到了中国的杭州,不是没有许多个人目的的。
  他热爱日本茶道,从血液里热爱。但和许多人在茶的袅袅香气间修炼正果、渴望得到更高的境界不一样,小掘在茶道中得到的仅仅是慰藉。他的近乎于疯狂焦灼的撕破裂开的灵魂,只有在这样的片刻,才能得到瞬间的清凉。
  即便是在以"和、清、静、寂"为宗旨的日本茶道精神笼罩下,小掘一郎依然有着自己的强烈的好胜心。在得知诸冈存的研究成果前,他一直以为,自己在本土的陆羽研究,特别是在《茶经》的版本学研究方面是走在前面的。诸同存的消息使他明白了他在茶中的位置。他突然发现了,即使在本土,也不是人人都那么渴望上战场的。在茶界学界,还会有诸冈存这样的人。
  也许是机遇不好,他比十二世纪镰仓时代的莱西禅师差远了。荣西禅师在异国的土地上遇到了本土的重源禅师,他们可以同登天台山的万年寺,他们可以纵谈陆羽的《茶经》,并对这里的罗汉供茶作详细记录。而在荣西禅师再度来华之后,回国时不但在宁波天童寺领走了佛衣和祖印,还带回了陆羽的《茶经》手抄本.说起来,这还是陆羽《茶经》第一次传之日本呢。而他小掘一郎,甚至没有可能去一趟天台山国清寺。宁波倒是去过的了,但那是作为宁绍战役的一名参战的军人上前线拼杀而去的。他甚至记不得在那场战役中,他有没有闲心喝上一杯茶了。
  此时,已经是1943年的秋天了,战争依旧在中国土地上进行,持续时间之长,超过了许多人的想像,也超过了他小掘一郎的想像。其间他回过几次国,也曾经到过浙西等战场,但不久又回到了杭州。这里的湖光山色,令他心烦意乱,曾几次下决心想永远地离开它,又总觉得还有一些后事没有料理好。直到听到诸冈存的消息,他终于明白,他是不可能又喝茶又打仗的了。这种隐秘的希望两全其美的念头,到底也不过是一个梦。中国人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小掘一郎已经过了四十,终于明白了什么叫不惑。悟出了这一关,他倒反而轻松了,一边套上了中式长衫,一边叫来翻译杭嘉乔。杭嘉乔瘦得简直就如一具行尸走向,歪歪斜斜地过来,喘着气问太君有什么事情要他去办。小崛看着他。说不上是鄙视还是同情,问道:"我去了一趟浙西,怎么你就瘦成这个样子了?"
  "失眠,吃不下饭,别的倒没有什么。"
  "茶也,养生之仙药也,延龄之妙术也,"小掘不知不觉地念起了荣西的《吃茶养生记》开篇之语,"嘉乔君吃不下饭,多喝一点乌龙茶如何?"
  员乔看着小崛一郎的这一身中国打扮,一边自嘲地说:"茶这个东西,茶圣说,精行俭德之人,为饮最宜。像我这样要遭老天爷报应的天打五雷轰的人,。什么灵丹妙药怕也是没有用的了。"
  "此话怎讲?"小掘一郎沉下脸来。他一直就不大相信杭嘉乔的病,总以为其中有诈,有事没事地就抓住他不放.况且近日他发现,奴颜如嘉乔这样的人,对他也有些不那么恭敬了。
  嘉乔想了想,才说:"不知太君夜里做不做梦?近日,我常常梦到那沈绿爱从大缸里升起来,张着嘴咬我。按照我们中国人的说法,这就是冤死鬼来索命了。"
  他说着这样的话时,好像一点也不害怕似的、这神情倒叫小掘佩服起来。小掘便说:"把梦境就作为梦境吧,我看你的精神状态不坏。不像是一个被索命的人啊。"
  "那是我知道我快要死了。连我爹都对我那么直说了,他说:嘉乔啊,赎罪吧……"
  小脑抖了抖长衫,从鼻子里哼了一声,说。"嘉乔君,军部已经批准了我的请求,我要上前线去了。"
  "不回杭州了?"嘉乔吃惊地问。一
  小掘摇摇头,说:"准备战死在沙场了。"一
  嘉乔看出了小脑一郎说话神情里的矫情。他越来越了解这个看上去杀气腾腾的家伙,这个不肯说真话的日本佬.这个来历不明的杂种。可是他也已经学会了装腔作势,便作大惊小怪状,说:"小掘太君怎么说起这样不吉利的话来了?本土不是还有你的女儿等着你凯旋吗?"
  小掘盯着嘉乔,想,真是不要脸,嘴里却说:"真是多愁的支那人。你还是给我去一趟羊坝头吧。"
  见嘉乔有些吃惊地看了看他,他才说:"我要他亲自陪我上一趟径山。"
  "太君一定要上径山,我还是可以陪你走一趟的啊。"
  小掘一郎从上到下地看了看嘉乔,说:"你怕他不肯跟我上山?"
  嘉乔不吭声,他的确就是这么想的。
  "你就跟他说,径山,原本是我定了和他的女儿杭盼一起上的,既然他把他的女儿藏到了梅家坞,就让她父亲代了女儿跑一趟吧。"
  嘉乔吃惊地问:"什么,盼儿没有去美国?"
  小掘一郎冷笑起来,说:"你们杭家人是不是都忘了我小掘一郎是干什么出身的!"
  "我可是真不知道!"
  "那是他们早就不把你当作抗家人了。"
  小掘一郎淡淡地说,他不想再给这个人留什么面子了。
  嘉乔来到羊坝头的这五进破大院子的时候,没有从前门进去,他不愿意见到那放大水缸的地方。即便是在白天,他也能感到沈绿爱的气息,她的身影和她的呼亮的嗓音。他怕进这个门,可是他又不得不来。他还心存侥幸,想着也许还能弥补一些什么。他全身的骨头并非一天到晚地痛,这是一种令人溪跷的病,让他在希望和绝望之间挣扎。他并不像说的那样,对死已经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他口口声声地说他要死了,实际上是口口声声说他不想死。
  他看到大哥正在井边吊水,抬起头看到他,愣了一下,面孔就阴沉了下来,拎着一桶水,往里屋走去。
  嘉乔就自己来到井边坐下。他探头看看井底,井里就映出一个骨瘦如柴的脱了形的男人。不知为什么,他想起了小时候的那一场家庭纠纷,他想起了父亲是怎么先劈了二哥一个巴掌,后劈了母亲一个耳光,而母亲又是怎么一把夹起了他就往井旁冲,要跳井寻死的场景。在他的整个少年时代,这些细节几乎构成了他的血海深仇。然而,与他如今亲身卷入的这一场战争比,这些回忆中的纠纷不但不再是仇恨,甚至蒙上了一层温馨。对着井底下的那个人,他想,他杭嘉乔,究竟因为什么,失去了本不应该失去的一切?他为什么要那么狭隘,为什么要那么凶狠?是什么样的命运把他一步步地推到今天这步田地,使他竟成了一个杀人犯,一个杀死自己亲人的人;井下他的头影前,突然出现了一个女人的人头,瞪着一双死不瞑目的眼睛,死死地看着他。他打了一个寒然,猛地躲开了头。直起身来,他就看见大哥拎着水桶站在他面前。
  大哥没有理睬他,只顾自己往下放绳子吊水,嘉乔便要去帮忙拉那绳子,被嘉和闪开了。
  嘉乔想了想,就放开了说:"大哥,我要死了。"
  嘉和的水桶在井底下半浮半沉着,嘉和也不去拉,他说:"你才想到有这一天啊。"
  嘉乔若有所思地说:"我做梦梦到我入祖坟了。不是和你们在一起,是隔着一条小溪,在茶园的那一边,是我一个人的孤零零的小坟。也没有墓碑,也没有人知道。清明上坟的时候,一大堆人从我坟边热热闹闹地走过,我都看见了。不过也不是没有人看我一眼,回来的路上,总还有个人在我坟前停一下脚的。"嘉乔看着低下了头的大哥,眼泪就涌出来了,抱住了他的肩膀,说:"大哥,只有你-…·"他就跪了下来,"大哥,我不想死啊……"
  嘉和拎着那桶水上不上下不下的,好一会儿,长叹了一口气,只听井底下眼当一声,桶就掉了下去,嘉和就坐在了井沿上,大薄手掌握成了拳头,一下一下地死命敲着井台,眼睛都红了,咬牙切齿地说:"你给我一句一句说清楚,妈究竟是怎么死的!"
  那天夜里,嘉和忙完了一切,悄悄地来到叶子的卧室前。他是来告诉叶子,关于白天嘉乔来通知他明天上径山的事情的,却看见叶子正在灯下流泪。他踌躇了一下,想推门进去,又站住了。他知道,叶子流泪,是因为中断消息一年多的汉儿终于通过秘密渠道来信了。
  嘉和也看了信。信写得很长,因为渠道可靠,也不用遮遮掩掩,在杭州的嘉和他们这才知道了外界的许多事情——
  去年五六月间,我们的茶叶研究所就已经全部搬迁完毕。
  从格州到福建的崇安,工作环境,基本上是达到理想要求的了。据吴觉农先生说,我们所目前的人虽然不多,但比之于远东各国的印度、锡兰、日本等国,他们的改良机构,还不及我们的呢。人事方面我们也是极有优势的,研究员,副研究员,大多都是国内的茶学界权威。即便是助理研究员和助理员,也大多是大学毕业生。有的在茶业界已经呆了十多年,少的也有三四年了。所以说,在这里从事茶业工作,应该是很有前景的。
  吴觉农先生还专门给我们茶人上了课,提出要求:工作的态度一是要公而忘私;二是要动静兼顾;三是要即知即行;
  四是要替人着想;五是我们必须时时训练自己。吴觉农先生还举了日本茶人田边贡的例子。他说他不过是一个中学毕业生,但因为自己努力,所以在日本茶学界很有地位……
  除了本职工作,我也随吴觉农先生做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前不久陪着吴先生来回走了四十多里山路,从崇安到建阳徐市镇国民党的集中营,担保出了一个名叫吴大馄的青年。
  据说他是CP,也就是和林生、楚卿一样的人。这是一件令人不解的国事——尽管政府口口声声说枪口对外一致抗日,他们的监狱里依旧关着许多CP。徐市的集中营就是从上饶集中营过过来的,里面关着不少皖南事变中的新四军。那个吴大银,就是在慰问新四军的途中被捕的呢。说到这里我想起来了,你什1有忆儿的音讯吗?我倒是得到了他的可靠消息,他和我刚才提到的人属于一个阵营的了,上了四明山,不过还领导着他的那支游击队。你们不会想到吧,楚卿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寄养在茶区一户人家。伯父做爷爷了,我也因此做了叔叔。这场战争虽然使我们杭家人生离死别,但是依然有新的生命在诞生。就像茶叶一样年年采掉,年年照发。这么旺盛的生命力,这么倔强的精神,我庆幸自己选择了这个行业。
  目前,我除了工作之外,还要承担一个名叫黄蕉风的十二岁的小姑娘的生活,她也和我在一起。她是父亲日前这个妻子带过来的女儿,是个很可爱的姑娘。说到父亲和他的妻子的车祸,也许你们已经知道了吧-…·
  自从嘉平回内地以后,嘉和就夜夜来到叶子的房中。他们一起苦度长夜,相依为命,合二为一。他们两人都觉得,天地间没有什么事情能比他们的结合更顺理成章了。
  一切都是那么的和谐,一个眼神,一声叹息,一个手势,还有那种妙不可言的一个暗示。他们越熟悉对方,越被对方的天长地久的美好感动。许多永远也不会对别人说的话,就这样从嘉和的口中泊旧地流淌出来了。
  也许是为了弥补那些多年来的克制和空白,他们几乎天天夜里在一起。即便在他们十分疲劳的日子里,他们也不分开。他们像少男少女一样地依偎着。有时,嘉和在半夜里醒来,看见叶子翻身朝着另一边睡去,他就会感到一阵恐惧,他就会轻轻地叫道:"叶子,叶子.快把你的手给我。"而早晨醒来的时候,他又会焦虑地拥抱着叶子说:"天哪,又是一个夜里没有能够见到你。我多想你啊,昨夜我在梦中找了你整整一个晚上,我吓坏了,你不会离开我吧……"
  此刻,嘉和站在窗外,又突然地被梦里的那种巨大的失落感控制。他不由得伸出手去,在虚无中抓了一下——仿佛什么失去了,永远失去,一股锥心剜肉似的剧痛杀进了他的胸口。他惊慌失措得连手脚都无处放了,头就轻轻地触在了窗报上。他不敢想,是谁?是哪一个亲人又要离他而去?是谁又要把他一个人,孤零零地扔在这个地狱一般的没有一丝亮光的黑暗里?
  在那边,不算太遥远的浙东的水乡,在杭嘉湖平原上,在一片茶坡中,一双儿女几乎在同一阵枪声中倒下了。刚刚从四明山下来的杭忆和楚卿带着他们的游击队,与日军几乎对峙了一天,向晚时分,他们成功地把敌人引到他们的身边,他们的同志得以安全地脱险了。
  现在,浙北一带,无论敌人,还是老百姓,都知道杭忆部队已经是共产党的人了。楚卿脱险回来的第一天,就在棋盘山见到了杭忆。然后,由杭忆亲自护送了上四明山。七个月之后,楚卿生下了一个儿子。而此时,作为父亲的杭忆,正在平原上作战。他连一次也没有见过孩子呢,年轻的夫妻却在这次遭遇战中身陷重围。
  杭忆本来是可以完全避免这种结局的。他们遭到袭击的时候,受伤的只有楚卿一个人,是他亲自背着转移的。楚卿伤得很重,她趴在杭忆的背上,也许比杭忆更能看到眼前的局面,喘息着就叫杭忆把她放了下来。然后,轻声急促地说:"你带着队伍撤,我在这里掩护你们。"
  这是一个凉爽的秋天的早晨,茶蓬在早晨的露水中亮晶晶地摇曳着。楚卿的面色苍白,就像淡蓝的天空上丝絮一般的若有若无的云片。血正从她的嘴里不时地涌出来,杭忆摘下了几片秋茶芽,使劲地揉着,然后它们带着露水,就含进了楚卿的带血的口中。也许情急中的杭忆以为用茶可以来止血吧。楚卿无力地含着它们,苍白的嘴唇就被茶汁染成了浅绿色。然后,她说:"快走吧,别管我了。"
  杭忆一边给她擦着流到面颊的下巴上的血,一边说:"为什么要我先走,就因为你是共产党的人,牺牲必须在前。别忘了现在我也是了,现在我得和你生死在一起了。"
  即便在这样的时刻,他的话依然轻松俏皮。他数了数自己枪中的子弹,便命令他的部下从他们身边离开。
  楚卿发怒了,无力地用手扒着黄土,说:"……服从命令,你快走吧……"
  杭忆一边整理着身边的子弹,一边观察着敌情。再低首看楚卿时,发了一下怔,突然一把抱住了楚卿,一大股空气塞住了他的喉口,有一个锥子一般的东西猛烈地扎进了他的胸膛——他知道楚卿真的是要死了……
  楚卿已经没有力气和杭忆吵架了,一边喘着气一边说:"把我留下……孩子需要爸爸……"
  通过茶蓬朝山坡下望去,敌人正在搜索。杭忆贴着楚卿的脸说:"孩子已经交给茶女,现在,有我和你在一起……"正说到这里,那边山下,传来一声枪响,空气就仿佛被这一枪吓呆了,凝固在了山坡上。周围一下子鸦雀无声,连风中颤抖的茶叶枝儿也僵在了那里,一动不动。
  杭忆观察了一下,见没有动静,就轻轻地躺了下来,抱住楚卿,说:"我们两人说好了一起上路的,我可不让你一个人走。"
  楚卿的脸上,不再有刚才的愤怒了。她的面容,变得非常平静。她仰天躺着,一动不动,以免血从身上嘴上涌出来。她问:"同志们都转移了吗?"
  "转移了!"
  "你真不听话啊……"楚卿叹息着。
  杭忆紧紧地盯着楚卿的眼睛,他在努力地回想着什么,也许他回想的正是他的诗——我只是想在你走过的地方倒下,和你的那个已经永别的亲人一样……但事实上他的脑子一片空白,他什么也想不起来了,他只是望着楚卿宣誓一般地说:"和你在一起,一定要和你在一起……"
  他眼看着楚卿灰色的眼睛迷离黯淡下去,仿佛连眼前的他也看不见了。她的脸上,突然显出了从未有过的少女的羞涩,她断断续续地说:"忆儿,我是真的爱你啊……"
  "我也是真的爱你啊……"他觉得他说的话就像没说一样,他禁不住呻吟起来:"楚卿啊……楚卿啊……"
  "你像我……死去的那……个亲人,你……长得太像他了……他和……你-……样,会吹口琴……我一直想,如果你上了山……你就和他……一模一样了,他……就重新……活过来了……原谅我说这些……"
  杭忆把头埋在楚卿带血的胸膛上,他说不出一句话来,世界依旧屏息静气,他听见楚卿胸腔里发出的漏风似的声音——她要死了,她正在死去,我的爱人,她正在死去……
  山下茶蓬中,开始有了人搜索的动静,敌人上来了。杭忆感觉到楚卿的喘息声越来越轻,终于无声无息了,眼睛却睁得大大的。他长吐了一口气,把楚卿放平在茶蓬下的黄土地上。他的枪膛里还有两粒子弹,其中有一粒是为楚卿准备着的,现在不需要的了。他屏着气,从茶蓬的根部的缝隙中往下看,他看到了一双穿着皮靴的脚。他屏了一下气,突然就跳了起来,朝那名伪军放了一枪,那人倒下的时候,又听到一声枪响。
  后面的队伍连忙趴下,好半天不敢动弹。最后发现不会有什么事了,才冲了上去。他们在靠近山头的茶蓬中发现了三具尸体:一具是那名伪军,另两具是一男一女,非常年轻,男的扑在女的身上,血正从他的太阳穴往外流淌。女的面朝天空,眼睛睁开着,神色非常安详。一阵秋风吹过,满山的茶蓬叶子就哗啦啦地响了起来,吹落的几片,就盖在了这对青年男女的身上了……
  而现在已是夜里了,杭嘉湖平原上的秋夜星光灿烂,河水闪闪如碎银,曲曲弯弯地流向远方。两岸的茶园此起彼伏,散发清香。今夜的河水上,浮托着两个年轻人的身体。当敌人认出茶坡上的那对青年正是威震平原的杭忆和楚卿时,他们已经没法照他们事先宣扬的那样加害他们了。他们只得把这对死去的平原的儿女放在一块门板上,顺水而下,他们说这就是示众——这就是抗日的下场。
  河水却并没有鸣咽,她温柔地托着她的儿女,静悄悄地流着。星群又从天而降,簇拥着这一对飘摇的灵魂。护佑着他们,路过小石桥,路过茅草房,路过那一个个的复仇的村庄。两岸的灌木丛中有夜驾在歌唱。再过去,伸展着的丘陵和田野间,一队队同样矫健而年轻的身躯,在黎明前的黑暗中,生龙活虎地跳跃着——天就要亮了…·。·
  也许,就在这同一个夜晚,杭嘉和定了定神,终于推门走进叶子的房间。而此时的叶子已经读完了信,正开始在灯下洗脚。
  嘉和喜欢她的清洁;喜欢她在任何天崩地裂般的灾难来临前的那种依旧如常的沉着的、美好的、整洁的容颜;喜欢她的洗得干干净净的手和脚。嘉和知道,他们在这一点上完全共同——如果明天早上他们将一起去死,他们依然会在今天晚上把脚洗得干干净净。嘉和还知道他为什么喜欢她——这个半透明的女人,使他享受了爱情,知道有了女人的隐秘的快乐,还有那种完全的完美的占有的满足,还有那种在无边的地狱般的绝望中的希望的星光——
  当嘉和这么想着的时候,他就半跪了下来,捧起了半浸在温D水中的叶子的那双秀脚,开始轻轻地抚摸。一星烛光,照得房间里人影儿摇摇曳曳,如梦如痴……我的爱啊,你是我童年的不可告人的心事啊……你的耳朵又薄又透明,像一块玉,有好多次,我都想上去摸一摸;我也喜欢你穿的和服发出的案采舅舅的若有若无的声音。嘉和脱了自己的鞋,坐在叶子的对面,把脚也同样浸到了脚盆中,两只又长又薄的脚板夹住叶子的小小的脚……
  桌上的烛光闪闪烁烁,照着了那只被锯好了的兔毫盏的侧面。碗口在黑暗中就显得很深,上面却放着一个小白瓷人儿,闪闪地发着银光。嘉和伸出手去取下那瓷人儿。瓷人儿背上穿着根绳子,嘉和就轻轻地把它套在了叶子颈上。这正是祖上传下的那只茶神陆鸿渐,它在地下陪了林生十多年,现在又回到地面来陪杭家的落难人。嘉和仿佛是在自言自语地说:
  "你现在知道了吧,我才是那种最喜欢女人的男人呢。我喜欢那个足够让我终生去爱的天长地久的女人:喜欢她年轻时的美貌,她年老时的眼角的皱纹;我喜欢她从前是我的,现在是我的,将来也是我的。等我有一天死去了,如果有另一个世界,在那个世界里,她还是我的-…·一想到这些,我就会,我就会——"嘉和一时想不出什么样的词汇来表达他的心情,就开始激动,紧紧地搂住坐在他对面的叶子,说:"我就会想和她在一起,在一起……"
  他们两人的脚依旧还叠在脚盆里呢,嘉和的激情甚至使晕晕然的叶子惊讶,谁也不会想到,这个男人原来是可以这样的……
  小掘一郎,在许多支那人面前都有一种居高临下感,甚至在赵寄客面前都有。唯其在这个名叫杭嘉和的人面前,优越感消失了。
  他从来也没有和嘉和正面较量过,那是因为他吃不准他能不能够在精神上打败他——他很在乎这一点——征服,在他看来,从来就是灵魂的征服。而杭嘉和这个人,是他很少见过的那种具有判断力的支那人。他从前一直以为,在中国大陆上生活着的支那人,很少有创造力,更说不上判断力。
  细细想来,好像就是从赵寄客血溅石碑开始起,他觉得一切都不再具有意义。如果说还有什么可以使他的灵魂起一点火花,那么,就是和这个名叫杭嘉和的人的对峙了。小掘一郎能够感觉到从嘉和身上传导过来的逼人的寒气。可是他误解了这种冷漠,他以为这种冷漠是因为彼此之间的敌视引起的,是因为战争引起的。他不知道,即使是在和平的年代里,遇到一个如小掘一郎这样的人,嘉和也依旧会天然地保持他的冷漠——他和这样的灵魂隔着一条深深的鸿沟。
  他们没有坐日本人的军车,小掘一郎只叫了一个马夫,替他们赶着马车,径直就往杭州西北的径山奔去。
  径山禅寺,位于杭州西北,天目山东南余脉的径山。寺庙初创于唐天宝年间,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了。该寺始兴牛头禅法,由法钦开山,宗果全盛,两浙名僧威集径山,临济宗匠,如蒙庵元聪,无准师范,虚堂智愚等,先后在此住持弘法,为海内外佛徒奉为祖庭。历代的帝王显贵,诗人墨客,求法僧人纷至沓来。南宋时,江南各寺以径山寺香火独盛,被列为禅宗"五山十刹"之首,为全国著名古刹之一。
  不过,径山寺自法钦开山以来至民国时期,已经共历了八次毁建,两次大修。到得小掘一郎和嘉和上山的这一次,寺庙只剩下大雄宝殿、韦驮殿以及不多的斋房、老客房、库房和僧房,还有妙喜、梅谷和松流三房。那少数几个僧人苦守着破庙,靠一点山林的收入度日,见了小掘一郎和嘉和,看他们都穿着中国人的长衫,小掘说的又是一口流利的汉语,便以为他们是难得还有兴致到此一游的过客。住持连忙叫人端出今年刚收的径山野茶,配配地冲了两碗送上来。
  但见这径山野茶,条索纤细苗秀,芽峰显露,色泽绿翠,香气清幽,滋味鲜醇,汤色嫩绿莹亮,叶底嫩舞明亮。小掘一郎喝了一口,不仅赞叹起来,说:"当年皇甫冉写诗选陆羽自天目山采茶,曾经这样说道:千峰待通客,香茗复丛生,采摘知深处,烟霞羡独行。这个香茗,该就是此茶吧。到底是径山茶啊,果然名不虚传。"
  这话明摆着就是说给嘉和听的,也是一个话头,希望嘉和能够答腔罢了。谁知嘉和细细地喝着茶,却是一言也不发。这股架势,从他上车时就摆成这样了。这半天了,他都没有和小掘说过一句话。
  那住持却不知小掘这话什么意思,接过话头,不免得意,说:"径山的野茶和别的地方自是不同,你们喝茶到这里来也算是有慧眼的。"
  "此话怎讲?"
  那住持二话不说,折过身子回到堂后,片刻取出一本《余杭县志》,翻到某页,说:"二位客官请看这一段——"
  原来那余杭县志上果然记着:径山寺僧采谷雨茶者,以小击贮送,钦师曾手植茶数棵,采以供佛,逾年蔓延山谷,其味鲜芳,特异他产,今径山茶是也。……产茶之地有径山、四壁坞与里山坞,出产者多传,至凌霄峰尤不可多得,出自往山四壁坞者色淡而味长,出自里山坞者色青而味薄。
  小掘看着这志书,便躬身笑问杭嘉和:"杭老板是杭州城里的大茶商了,你们忘忧茶庄怕也是年年在进这径山之茶的吧。照杭先生看来,此刻我们所喝之茶,要算是径山四壁坞的呢,还是里山坞的呢?"
  小掘这一提醒,倒是让住持想起来了,怪不得那么面熟,不禁合掌连声念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老僧真正是糊涂了,怎么连忘忧茶庄的杭大老板也记不清了呢?要说你小的时候,你父亲还时常带你到这里来的。我记得你还有一个兄弟,那是十分地淘气,一晃眼多少年过去了,这人世间又多了几道的劫难。难为你们还想着来看看我这老僧。你看看这战乱时分,连僧人也无心念佛,这个径山寺,当年何等兴盛,如今也就破败到这个地步了。"
  嘉和放下茶碗,这才慢悠悠地说:"方丈不必多虑。我本不是佛界中人,对释家也向无求禅之心,这一点倒是与我的父亲各异的。但即便如此,到底还是知道佛家一些禅理。比如轮回之说,我是向来不信的,如今倒是宁愿信其有的了。那些在人间做了猪狗不如之事的人,自是有报应的,将来无不要下地狱。至于这世间的劫难,来来去去,总有否极泰来,善恶各各有报之日。这么想来,这佛理到底还是有一点实用的呢。"
  小掘不失机会,乘机问道:"那么杭先生又是如何解说这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之理的呢?"
  杭嘉和正色说:"我刚才不是已经说了,我对释家向无求禅之心,只不过取了一些理来实用罢了。至于说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之事,我倒是至今还不大相信。即便那执刀的真正放下了屠刀,也不过是一个放下了屠刀的屠夫罢了,怎么就立地成了佛了呢?若说杀人如麻者,立地便可成佛,那被杀的多多少少冤鬼,他们便只能在地狱里做着鬼,如何有出头之日?即便有一日熬出头去,也不过投胎一户好人家去罢了,比那成佛成仙的到底差远了。如来公正,想必也不会那么颠倒黑白。况且,那些活着的还未被屠夫所杀之人,也不见得就会相信屠夫放下了屠刀,就是为了成佛。说不定那屠夫只是担心自己有一日也下了地狱,被那些冤鬼捉了下油钢呢。要说成佛,怕也不过只是为了保命而已呢。方丈,你说我的这番话,有没有道理?"
  听着杭嘉和这么说着话,又见他的眼神,那方丈看出蹑跷来了。可是他又一时想不出该说些什么好,只得劝他们喝茶,边说:"杭老板对佛理虽然不如我们出家人在行,倒也有一番自己的见识,只是见仁见智,老僧在此不敢说三道四。不过于茶理,杭老板却是杭州城里数一数二的,不知能否吃出此茶的真正产地来,倒也让我老僧见识一回。"
  杭嘉和斜视了一眼小掘,一反他平时待人接物的风格,大笑起来,说:"如此说来,径山寺的老师父真正是孤陋寡闻了。杭州城里谁不知道,自打日本人进城,杭家人就烧了自家的五进大院,封了忘忧茶庄。偌大一户人家,也算是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能活下去就是天保佑了,哪里还有什么茶事这一说啊!"
  那径山老僧睁大眼睛,半晌都说不出一句话来,好一会儿,才对着小掘问:"竟有此事,竟有此事,阿弥陀佛-…·"
  杭嘉和这才又说:"你这就问到点子上了。这位先生,你别看他华语长衫,却是道地的日本军官呢,我们杭家的底细,别人不晓得,他是最最晓得,桩桩件件看在眼里的。"
  径山老僧看看杭嘉和,又看看小掘一郎,来回倒了那么几眼,手就抖了起来,声音也随之发起抖来了:"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老僧眼花,一点也没有看出来,这位太君,看上去,实在是和我们中国人一模一样的呢。阿弥陀佛……"这么念着,老僧就一步步地往后退了下去——却被小掘一郎一声喝住道:"和尚且慢,这一碗茶,才刚刚喝了一个头呢,你怎么就退了下去?莫不是听说日本人在此,就吓破了胆?"
  老僧一时怔住,看着杭嘉和,说不出话来。倒还是杭嘉和从容,说:"老师父,这里不是还有我吗?不是新知也是旧友了,我倒是想喝一喝贵寺往山的二道茶呢。"
   径山老憎回过神来,方说:"十方香客,竟为佛徒。想当初,八百年前,贵国多少高僧还专门东渡来此学习佛法,何曾有过害怕一事。来,上茶!"
  小掘一郎的脸沉了下来,一声不吭地走出了门外。
  他没有想到,这个杭嘉和,除了冷漠,性情还如此刻薄。小掘一郎在中国呆的时间不算短了,还没有一个人敢用这样的声调和他说话。他固然不能忍受李飞黄的奴颜,但也不能忍受杭嘉和的傲慢。他能够听得懂杭嘉和每一句话里面的夹枪带棒,这就是他多少天来等待着的智慧的较量吗?他看着四周的群山,想:应该打开天窗说亮话了!
  这么想着,他把他的那张阴沉的脸收拾干净,重新戴上那副从容不迫、胸有成竹的假面具,走进僧房,说:"还是这位径山老师父说得有理啊,今日我们所说的大东亚共荣圈,其实八百年前在此地径山就已经实现了。想当初,我们本土的圣一法师和南浦法师,早在南宋年间就来到此地山中,拜虚堂和尚为师,学习佛经,一住就是五年。归国时不但把往山茶和径山茶宴以及斗茶之低一并带入本土,还把贵国的茶台子和茶道具也一起带了回去。那些茶盏,就是今日的稀世珍品天目盏。听说在你们杭家,还保留着一只,还是我的茶道老师羽田先生亲自送给你杭先生令尊的呢,有这么一回事吗?"
  杭嘉和欠了欠身子,高声说:"有啊,怎么没有呢?说起来这只茶盏还是宋王朝的官窑所烧。也是因为我父亲当年救得羽田先生一命,先生无以回报,故而才物归原主的。后来父亲和羽田因为茶事不和,当着羽田先生的面,愤而砸了。那条盏一分为二,羽田先生倒也不曾因此而拔出刀来杀了我父。那茶盏倒是被我据好的了。不瞒你说,我今日还一直后悔锅了那茶盏呢。"
  "你杭嘉和也有后悔之事,听来倒叫人新鲜。"
  "普天之下没有人,哪有物?再无有比人最为珍贵的。如今一些人,说起来也是知书达理之辈,却是杀人如麻,心如虎狼,只不过多披了一张人皮罢了。我听说有一个号称汉学家茶道学家的日本军人,为了一只崇越年代中国的青花瓷器,就可以一枪打死一个逃难的中国孕妇。如此说来,这只天目茶盏,保不定有一天会把人害死在哪里?物既伤人,要物何用,还不如当初父亲一下子砸了时大家干净呢。"
  此时僧房中除了他们两个,已经没有其余人了,小掘一郎也顾不得再循序渐近了,涨红着脸,逼进了嘉和,说:"杭嘉和,你给我想明白了,你在做什么?"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