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数据三国

_152 三卷天书(当代)
诸葛亮劝道:“国师若已取兖州,我等自然不可再取。若国师无力取兖州,我等便是取曹丕之地,又有何不可?”
刘备这一路上见诸葛亮连番用计,三路分兵,迅速平定并州,便觉得南烨人马肯定没有自己这边手脚快,此时赶到兖州,多半兖州还在曹丕控制之下。刘备此时回想起诸葛亮一路紧赶慢赶,恐怕就是为了取了并州之后再取兖州,这让刘备心中有些不舒服可是却无法责备诸葛亮,毕竟诸葛亮也是尽心尽力为了自己攻城略地。
思考片刻之后,刘备问诸葛亮道:“我等去取兖州,若是国师责怪又当如何?”
诸葛亮早有与南烨连横之意,闻言笑道:“国师责怪便将兖州之地赠予国师便是。主公便说是替国师取兖州,想必国师不会为难主公。”
刘备闻言心中一喜,暗道诸葛亮神机妙算。这一招以退为进当真厉害,刘备不但可落下仁义之名,而且不会与南烨交恶,最重要的是以南烨的脾气,肯定不会白要刘备打下的地盘,到时候不但不会为难刘备,恐怕还会给出不少好处。
心中虽然已经认同诸葛亮,可是刘备还是询问关羽、张飞道:“二位贤弟以为孔明先生之策如何?”
关羽、张飞知道,刘备有此一问是因为他们二人与南烨的私交不错,此计多少有些算计南烨的地方,刘备是怕他们心中有疙瘩。关、张二人确实与南烨有交情,可是他们与刘备的交情更深。人与人之间总有远近亲疏,刘备让他们去杀南烨,他们或许下不了手,可是刘备若与南烨起了争执,他们心向刘备也是肯定的。诸葛亮已经把话说的很清楚,此次只打曹丕,不打南烨,而且南烨若是索要地盘尽可归还,也算是十分仁义了。因此关、张二将并不反对,皆称此计甚善。
刘备见麾下文武统一了意见,便按诸葛亮之言留关羽带兵守并州,自己亲率五万兵马往兖州而来。大兵刚进兖州遇到第一座城池,刘备便是一惊,因为城上已然插满了南烨旗帜,城头帅旗之上写着一个“赵”字。
诸葛亮同样心中一惊,兖州是曹操起兵之地,兵马、人口全都不少,又有陈留重镇。南烨取兖州虽然占着路途较近的优势,可也有分兵之后兵力不足的弱势,如今竟然能在刘备兵到之前拿下兖州,可见其实力强悍。
城中赵云早得探马回报,知道刘备大军到此,便走上城头向刘备行礼道:“赵云拜见关中王!我已在此等候多时,专为传递国师消息。”
刘备闻言不由苦笑,传递消息哪里用得着南烨麾下大将赵云?这分明是让赵云防守边境,给自己一个警告。赵云说等候多时虽不能全信,但也说明赵云到此有一段时间了,看来南烨取兖州的时间比自己更短。
既然南烨已然得了兖州,刘备也就断了念想,朝赵云还礼道:“有劳赵将军了!不知光华国师有何军令?”
赵云见刘备客气,并无攻城之意,心中放松道:“兖州、许昌皆被国师所得,国师命末将在此迎候关中王,请关中王到东郡一聚,共商北上冀州再伐曹丕之事。”
南烨得了兖州的消息还在刘备、诸葛亮意料之中。可是南烨得了许昌的消息却把他们二人吓了一跳。许昌何等难攻刘备也见识过,三路人马共计三十万都没能攻下的城池,南烨在分兵的情况之下用三万兵马就攻破了,这种实力早已超出了刘备和诸葛亮的想象。
不等刘备和诸葛亮从震惊中恢复,张飞这个猛人倒是先恢复过来,高声问道:“子龙,国师究竟如何攻陷许昌?可是用了科学大道之中的妙法?”他这一问正好问出了刘备和诸葛亮的心声。
赵云曾和张飞切磋过,都很佩服对方的武艺,说话也就随便许多。赵云对张飞笑道:“三将军,我只知是守将李儒轻敌出城去战国师,结果被国师诱走偷袭了城池。具体如何我也不知,等三将军见了国师一问便知。”
张飞知道赵云既然在此肯定没有参加许昌之战也就不再追问,而是等着见了南烨再说。刘备、诸葛亮听说南烨是诱敌偷袭了许昌也松了口气,这至少说明南烨并没有凭三万士卒就能强攻许昌的神术。
刘备为了尽快赶到兖州一路疾行,诸葛亮攻打并州之时也是用了全力,此时得知南烨占了兖州,也该让疲惫的士卒休息一番了,于是便命士卒扎营。
赵云见刘备根本不提入城之事,显然无意再争兖州,便大开城门迎接刘备入城歇息。又命士卒给城外刘备军马准备酒肉犒军。刘备在城中歇了一日之后,便与赵云一道前往东郡去见南烨。
第一卷 第五十七回 南孙刘分取三州 司马懿计屠皇室(19
青州有齐郡、济南、乐安、北海、城阳、东莱、平原七郡,下辖62县。相比于诸葛亮分兵智取并州,孙权一路兵马攻取青州就暴力的多了。
孙权的年纪比曹操、刘备、南烨都小,年轻的孙权十分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在许昌城外见识了霹雳车的威力之后,孙权这一路攻城略地就全靠制造霹雳车碾压。有了霹雳车,孙权的攻城速度也是极快,不过打造运送霹雳车却非常耗时,所以孙权拿下青州的速度还要慢于刘备取并州的速度。尽管如此,孙权还是想在兖州分一杯羹。
刘备来取兖州之前还犹豫了一番,而孙权根本没有任何犹豫,更没想到南烨已经取了兖州。在青州留下了必要的兵马守城之后,孙权便直接兵发兖州,从泰山入境。结果孙权和刘备一样碰了个钉子,黄忠父子正领兵把守泰山郡。
当孙权看到城上南烨的旗号时比刘备还傻眼,因为他根本就没有任何准备,急忙召鲁肃、吕蒙前来商议。
鲁肃道:“国师既然已取了兖州,我等万不可再攻其州郡,否则争端一起,徒惹曹丕笑耳!”
吕蒙与鲁肃的意见相反道:“子敬此言差矣!我等取了青州,南烨取了兖州,想必并州也落入那刘备之手。如此曹丕仅余冀、幽二州,惧怕主公还来不及,安敢笑之?之前三路人马三十万取许昌尚且不可得,如今各得一州分兵把守,能攻曹丕邺城之兵更少,依我之见邺城不可得,此战止于此。
纵观当今天下诸侯仅剩四家而已,南烨占据西南兵多地广,当属第一。主公在东有徐、青、扬三州之地,仅次于南烨。刘备、曹丕不过各有两州之地,不足惧矣。主公日后大敌非是曹丕,而是南烨,何不趁此时取了兖州再与曹丕讲和,与南烨一东一西分庭抗礼,进而一统天下?”
孙权被吕蒙描绘的蓝图说的十分心动,可是他也确实没做好与南烨开战的准备,不由看向鲁肃,想听他有何话说。
鲁肃果然阻止道:“主公不可!南烨国师兵马强盛有目共睹,主公若想胜之,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此战我军虽胜却也折损不少,事先又无妙计准备可胜国师,此不得天时也!国师先得兖州,又有上将守城,此不得地利也!主公背弃盟好结连曹丕,刘玄德必助国师,此不得人和也!天时、地利、人和皆不在我岂可相攻?”
孙权这一路攻城掠池并不费力,倒是有信心攻破眼前黄忠把守的城池。可是一想到南烨与刘备联手,孙权顿感头疼。长于政治的孙权稍微权衡就能预料到开战的结果,刘备、南烨从黄巾之乱时就有交情,二人必然联合来战自己,孙权就算能拉拢曹丕助战,可双方关系绝对比不上南烨、刘备的联盟关系稳固,实力更不见得比得上南烨、刘备联军,到头来必输无疑。
想清楚了利益得失之后,孙权便道:“子敬、子明所言皆有道理。若要一统天下,日后与南烨定有一战,可此时却绝非反目良机。我等还是稍安勿躁,且看城中守将有何话说。”
黄忠在城头见孙权大军到了城下之后进又不进,退又不退,便知对方没安好心,因此也不出城迎接,只等着孙权商议完毕。半晌之后便见孙权领着一群文武到了城下,潘璋出马上前道:“城中守将何人?吴王到此因何不出城相迎?”
黄叙一看出面的不是孙权便替黄忠答道:“我乃国师麾下黄叙。城中地小,安排不下许多人马,还请吴王与众位将军城下扎营歇息。国师已然取了许昌,此时正在东郡等吴王前去相会,特命末将与家父在此等候告知吴王。”
孙权听南烨取了许昌便是一惊,更没了攻城的心思,这样一来黄忠父子防备的态度就让孙权十分不爽,他觉得黄忠父子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却不想想刚才他还与鲁肃、吕蒙在商议攻城之事。
已经决定不与南烨开战的孙权当然不会因为不爽黄忠父子便改变初衷,不过他却想教训一下黄忠父子,于是出马道:“城中无处歇兵,我等驻扎城外也无妨。只是还有一事想要劳烦黄将军。”
黄忠见孙权亲自出马便上前道:“吴王有事请讲,我当尽力而为。”
孙权一看黄忠父子老的老小的小,便笑道:“久闻黄将军威名,今日一见果然不凡。我麾下有几位将军对黄将军仰慕已久,总想找机会切磋一番,不知黄将军能否赐教?”
黄忠开始还以为孙权想索要犒军粮草,没想到却要切磋武艺。以武会友本就是武将最爱干的事,孙权的身份又高,黄忠更无法拒绝,便道:“不敢当赐教二字。能与吴王上将切磋忠求之不得。”
孙权听黄忠答应不由大笑道:“黄将军痛快!我看此次切磋还要有点彩头才好。不如就以我城外大军一日粮草为赌注,黄将军若胜我便取一日粮草赠予将军,反之黄将军便出一日粮草犒军如何?”
黄忠闻言微微一笑,其实他早在城中准备了犒军粮草,假如孙权客气些,送给他也无妨。可是孙权偏偏想用比武下注的方式占便宜,这就让黄忠不乐意了。此时黄忠不但不想出粮草犒军,还想赢回些粮草让孙权知道自己厉害,于是便道:“吴王之议甚好!只是不知吴王军马日费粮草几何?”
孙权留兵守青州后大约还有五万人马,古人日食两餐,按每人每餐一斤米粮计算便是十万斤粮食,于是二人便赌十万斤军粮。约定赌局之后,黄忠便单人独骑打马下城。孙权并未将黄忠放在眼里,便问众将道:“你等谁去胜这老军赢些军粮回来?”
一群东吴武将都对黄忠不请孙权入城之事耿耿于怀,于是纷纷请战。孙权扫视众人之后,便决定让武艺最高的周泰出战黄忠。
第一卷 第五十七回 南孙刘分取三州 司马懿计屠皇室(20
孙权麾下的二流武将不少,蒋钦、陈武、凌统、韩当等人都在二流巅峰,可真正的一流武将却是不多。在原本的历史中东吴还有甘宁、太史慈,如今二将皆被南烨挖走去统帅海军,孙权麾下最厉害的也就只有周泰了。
周泰性情既忠且勇,平日言语不多,倒是与高顺为人有几分相似,而且也是擅长持刀步战。当然周泰的马上功夫也不弱,到了船上更加厉害。此时他听孙权命自己出马,便选了一杆适合马战的长枪策马而出。
黄忠一见周泰脸上的伤疤,便知此人乃是军中宿将。不论孙权存了什么心思,黄忠对于武艺高强的战将还是保持着尊重,拱手道:“我乃国师麾下黄忠,这位将军如何称呼?”
周泰见黄忠已然须发斑白,可嗓音洪亮如钟,便知此人虽上了些年纪,却绝非老朽之人,心中加了小心道:“我乃周泰!还请黄老将军赐教。”说罢也不再多言,挺枪便刺黄忠。
先发制人的一枪快如疾风,黄忠却不闪不避,而是将手中卷云刀撩起与周泰长枪撞在一处。刀枪一碰即分,转瞬就是一个回合。就这一回合,周泰便清楚了黄忠的厉害。黄忠挡枪的一刀看似平淡无奇,周泰却感觉自己的长枪犹如陷入了大海漩涡之中,力量完全被黄忠手中的大刀吸了过去,兵刃相撞竟然没有发出多大声音。周泰心中明白,这是黄忠将刀法练到了极致,防御的同时卸了自己的力道。
黄忠的刀法本就如同狂风卷云大浪淘沙,时常与赵云等将切磋让黄忠对借力的技巧掌握更上层楼。年纪的增长虽然使他力量不在巅峰,可是武艺却有所精进,足以弥补力量上的不足。
周泰的实力也就勉强够得上一流武将门槛,黄忠则是超一流武将中的强者,两人根本不在同一级别。在黄忠留手的情况下,周泰与黄忠勉强战了五十个回合便再也支撑不住。若是一般比武较技,打到这里也就可以了,但是周泰一想到主公孙权赌上的十万斤军粮便不愿放弃,拼死支撑,竟然用出了以命搏命的打法。军粮是小,主公的面子是大,周泰宁死也不愿孙权丢了脸。
黄忠发现周泰拼命心中不由发苦,虽说周泰就是拼命也绝非黄忠对手,可是对付玩命的周泰黄忠也不轻松,一旦黄忠不再留手,稍有不慎就可能要了周泰性命,这可不是黄忠想要的结果。再说黄忠虽对孙权有所不满,对于敢打敢拼的周泰还是很欣赏的,并不愿伤其性命。于是黄忠拨马站定道:“周将军武艺高强,再战下去恐怕两败俱伤,有损两家和气,不如就算平手如何?”
周泰心知黄忠有意相让,自然不再纠缠,拱手谢道:“多谢将军手下留情!”说罢打马而还。
黄忠本以为就到此为止了,没想到潘璋此时打马而出道:“赌局已设怎可不分胜负输赢?我愿与黄老将军比试箭术一分高下。”
孙权没想到潘璋不打招呼便到阵前,此时再想阻止也来不及了,只能寄希望于潘璋比箭取胜。潘璋的箭术实属一般,他敢上前完全是投机取巧,认为黄忠年纪不小又刚战过一场,肯定体力不支发挥失常,这才上前挑战。
黄忠对于敢拼死一战的周泰还有些好感,可是对于潘璋这种投机分子却一点好感也没有。黄忠也不与潘璋废话,直接开弓对准潘璋就是一箭。
潘璋还没来得及说出要如何比试,就见一点寒芒如流行追月朝自己而来,吓得他低头躲闪。可惜黄忠此箭极快,不等潘璋低头,箭矢已到,直接将潘璋盔缨射落。潘璋便感觉头上一震,还以为自己没躲过被射中了,顿时吓的大叫出来。
孙权与麾下众将见了潘璋的表现都是一阵脸红,就算他们知道潘璋低头、大叫都是出于本能,并非是因为胆怯,可还是觉得丢人,尤其是听到城头交州士卒叫好之后,东吴将士就更是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潘璋在马背上趴了片刻才发现自己没死,可是心里却比死了还难受。自觉丢人的潘璋怒视黄忠骂道:“老匹夫因何暗箭伤人?”
黄忠冷哼道:“无名小辈也敢与我比箭?你若能用暗箭伤我都算你本事。”说罢不看潘璋,提弓打马就往城中走。
潘璋心中暗道:“既然比箭,你射我一箭,我当还你一箭,如此也不算暗箭伤人。”想到此处潘璋开弓搭箭朝着黄忠背后就射。
黄叙在城头看见当时大惊道:“父亲小心!”
黄忠微微一笑早有准备,弯弓回身又是一箭射出,正中潘璋射出的箭矢。两支羽箭在空中相撞,发出一声清脆的“叮铛~”声,便双双落地。这惊人箭术再次让城上发出一阵欢呼,也让孙权与众将的脸色更加难看。
潘璋没想到背后暗箭都无法伤了黄忠找回面子,这简直让他丢脸丢到家了,垂着脑袋去与孙权请罪。孙权都懒得骂他,直接命人将粮草送到城下,不再停留片刻,便启程而行。他可是一刻都不想面对黄忠父子和城中士卒了。
刘备、孙权都是南烨盟友,都有心在兖州分一杯羹,可结果却有些不同。刘备得到了赵云款待,孙权却丢了脸面还赔了军粮,会有这种待遇区别完全是因为他们对待南烨的态度不同。刘备敬南烨一尺,南烨自然敬刘备一丈。孙权想占南烨便宜,南烨自然让他吃个大亏。
几日之后,刘备、孙权、南烨三家人马再次相聚于兖州东郡,共商讨伐曹丕之事。对于入境路上的小插曲刘备、孙权不提,南烨也没有问,不过这并不代表南烨不知道两家对自己的态度。
讨伐曹丕这件事其实也没什么好商量,无非就是三家合兵继续向北,兵进冀州攻打邺城。战略目标自然是除掉曹丕篡逆,救出献帝刘协。至于救出刘协之后要怎么办?是不是请他重新登基?又在哪里登基?这些问题三家不约而同的忽略不提,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
正事说完之后南烨便设宴款待刘备、孙权,席间的话题也轻松许多。刘备笑着对南烨道:“国师神机妙算,分兵取了许昌、兖州可喜可贺!我敬国师一盏。”
南烨端起酒杯与刘备对饮之后道:“可惜兖州不与荆州、司隶相邻,于我来说就好比……就好比鸡肋。”说着指了指桌案上一盘吃了一半的鸡肉道。
刘备、孙权都不知鸡肋二字作何解释,只当南烨是说兖州位置不好,不如鸡腿可口。但是他们二人身后的诸葛亮和鲁肃却都眼前一亮。
酒席宴后,诸葛亮与刘备一同回帐问道:“主公可知国师所说鸡肋为何意?”
刘备喝的有点高,早就忘了宴席上的细节,大着舌头道:“鸡肋?什么鸡肋?”
诸葛亮对于刘备的豪爽性情有些无语,他知道刘备虽不像张飞那般嗜酒如命,但也是个酒豪,喝起来绝不含糊,要不也没法跟关羽、张飞凑到一起,又与曹操煮酒论英雄。不过刘备有一点好,就是喝酒从不误事。于是诸葛亮道:“国师酒宴之上欲将兖州让与主公,主公意下如何?”
刘备虽然有些晕乎,可是思路清晰并不糊涂,小事他可能记不清了,可是有关一州大事他又怎么可能忘记?当时一惊道:“先生莫要诓我,国师何时言过此事?”
诸葛亮这时才将话题转了回来道:“国师道兖州如鸡肋,便是此意!”
刘备仔细回想,好像是有这么个话茬,便道:“还请先生明言!”
诸葛亮道:“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国师得兖州,守则多费兵马,退又十分可惜,因此犹豫不决。”
刘备先是恍然,而后又问道:“国师难以决断,却也未曾提及将兖州赠我,先生何故相欺?”
诸葛亮道:“国师平日果决,少有犹疑,便有不决之事,也有麾下文武出谋划策,何必席间泄露?今显犹疑之态,是试探耳。主公若欲得兖州,可许以好处,劝国师退兵。”
刘备闻言大喜,兖州与南烨的地盘不接壤,却与刘备的地盘接壤,又有陈留等大城,比并州强多了。而且南烨若连兖州都不想要了,许昌肯定也是一样。就算让刘备用并州换兖州和许昌,刘备也是肯的。于是便对诸葛亮道:“先生有三寸不烂之舌,此事便拜托先生与国师相商,务必助我得兖州之地。”
诸葛亮并未急于答应,而是皱眉道:“国师于席间对主公与孙仲谋同时提及此事,便是欲令两家相争,恐怕欲得兖州代价不小。”
刘备听诸葛亮一说,就知道南烨有让两家竞价之意。不过这种通过两家竞争将自己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在刘备看来十分合理,换做是他自己也会这么做,总不能将自己辛苦打下的地盘平白送人。
在大事面前,刘备从不含糊,得到兖州既能增强他的实力,又能消弱南烨、孙权,刘备根本没有拒绝的理由,当时对诸葛亮道:“兖州势在必得,还请先生不惜一切代价助我得兖州、许昌。”
诸葛亮得了刘备授权,这才欣然领命。
第一卷 第五十七回 南孙刘分取三州 司马懿计屠皇室(21
郭嘉起身送走了诸葛亮之后没多久,便有侍卫引着鲁肃进了营帐。这几日郭嘉就没有消停过,一直在和刘备、孙权的两位军师讨价还价。鲁肃与诸葛亮一样意识到南烨有意让出兖州,自然不落人后。可是不论诸葛亮和鲁肃提出多么好的条件,郭嘉总是不置可否,谈判也就一直没有结果。眼看大军即将逼近邺城,刘备和孙权的筹码也开始不断增加。
鲁肃这些日子被郭嘉那副云淡风轻的样子刺激的要死,好像不论自己多么着急,郭嘉就是不急一样。今日鲁肃也豁出去了,入帐之后便直接问道:“奉孝先生,国师究竟如何才可将兖州让予我主?”
没有问候寒暄,没有一句外交辞令,主动权直接让给对方,不论从哪一点来说,鲁肃的表现都像是一个外交界的菜鸟。鲁肃当然不是菜鸟,而是被郭嘉磨的没了办法,几天的谈判下来,能用的外交技巧都用尽了,剩下的只有干脆的利益交换。
郭嘉注意到了鲁肃的急切,可他还是一副轻松的神情,答非所问道:“兖州的百姓很多……”
鲁肃没等郭嘉说完就道:“我知道兖州的百姓多,地域广,也知道许昌城高墙厚。奉孝先生已经说了好几日了,今日就不必再说,只说国师有何条件便是。”
郭嘉笑道:“子敬莫急,若说条件也很简单。国师之意不过是平等交换,一州换一州,一城换一城。吴王假如肯用徐州之地换兖州,国师便答应。至于城池国师倒不强求,吴王随意用一小城换许昌也就是了,由此可见国师诚意,子敬以为如何?”
鲁肃一听这交换条件差点把刚喝下去的一口茶水喷出来,好不容易强行吞下茶水没出丑,却呛得一阵咳嗽。一州换一州看似公平合理,可关键是徐州的位置太重要了,正好在扬州、青州之间。假如将徐州给了南烨,孙权扬州的地盘就无法与新得的青州、兖州相连,这等于是将孙权的地盘一分为二,不论如何孙权也不会答应。
好不容易止住了咳嗽,鲁肃苦笑道:“奉孝先生之议太过为难,不知能否用我主新取的青州换兖州?”
郭嘉摇头道:“青州国师取来无用,不过扬州之地倒是可以。以扬州半境换兖州全境,国师够有诚意了吧?”
鲁肃刚才被震惊了一次,这回就算听到郭嘉荒谬的要求也不再吃惊了。虽说扬州孙权只占了北部一半,可是建业、吴郡、庐江等重镇都在扬州北部,这是孙权的根基所在,如何能够让给南烨?鲁肃只能再次拒绝道:“扬州之地乃是我主根基,万不可能来换兖州,奉孝先生可还有他法?”
郭嘉装作一副为难的样子摇头道:“既然吴王不愿交换,我也别无他法,子敬可待我再与国师商议一番。”
鲁肃知道这趟又白来了,只能告辞而去。他不知道的是,就在刚才诸葛亮已经与郭嘉谈好了条件。
南烨原本的意图就是将兖州卖给刘备,这与出价高低无关,完全是因为刘备的态度决定了一切。在南烨看来,将兖州卖给孙权完全属于资敌行为,倒是刘备与他的盟友关系一直稳固。让出兖州不但南烨与刘备双方得利,而且还可以让刘备制衡孙权。不过就算南烨心中早有决定,也还是要让刘备、孙权一番竞价,好从中获得更大的好处。
郭嘉得了南烨授意,向刘备提出的条件就没有对孙权那么苛刻,并不要求刘备用土地平等交换,只要求刘备拿出足够的人口、钱粮。
对于郭嘉所提的条件,诸葛亮一口答应。人口固然重要,诸葛亮却并不在乎,因为羊毛出在羊身上,南烨要的几百万人口完全可以从兖州和许昌出,刘备要做的无非就是拿钱买地。兖州和许昌的地价郭嘉定的不低,基本将刘备这些年攒的家底掏了个干净,可诸葛亮还是毫不心疼的点头答应,兖州和许昌的价值远远超过刘备的付出,诸葛亮相信用不了几年刘备就能再赚回来。
所有的协议已经私下完成,可是表面上的谈判仍然在继续,诸葛亮每天还在往郭嘉的营帐跑,这都是为了做给孙权看。南烨和刘备都怕孙权一旦知道了协议内容就会发现他被两家耍了,翻脸退出联军。
就在三家人马一边谈判一边逼近邺城的时候,曹彰早就快马加鞭回到了邺城。许昌失陷、兖州失陷、青州失陷、并州失陷的消息几乎是前后脚摆在了曹丕案头,邺城文武一片哗然。曹丕第一时间聚集众将商议对策。
曹纯见曹丕面有忧色出班道:“陛下不必惊慌!有道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末将愿拼死一战,率虎豹骑为陛下解忧。”
曹丕虽不认为曹纯能抵挡三家上将,可是对于曹纯敢战的气势却十分赞赏,夸奖道:“爱卿真乃我大魏栋梁之臣,朕无忧矣!只是三家兵马来势汹汹,便有猛将雄兵,还需妙计良策方可破敌,不知诸公有何破敌之策?”
众文武听弦音而知雅意,曹丕一开口便将基调定下,显然是只求战不求和,如此一来便堵上了主和派的嘴。董昭出班道:“三州之失有弊有利,各州皆有数万败军来投邺城,加之城中人马已有带甲二十万。南烨、刘备、孙权三路军马不过三十万之众,攻打三州多有消耗,还要留兵守城,能至邺城者不过十余万,已是强弩之末。陛下只要多备粮草严守城池,时日一久三军自退。”
董昭之言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同,韩浩应和道:“城中粮草足够大军两三年之用,陛下无需担忧粮草之事。”
曹丕一听城中有粮又有兵,心中也安稳了不少。就在此时一人出班道:“谨守城池确实可退一时之兵,只恐三家人马今日退去,明年复返,陛下还当思一长远之计才是!”
殿上众文武寻声望去,开言之人乃是荆州降将蒯越。曹丕闻言也是眉头一皱,如今三家联合之势已成,正如蒯越所言,假如三家人马年年来攻,迟早有一天自己会如董卓、袁绍一般消亡。于是曹丕问计道:“不知蒯爱卿有何长远之计?”
第一卷 第五十七回 南孙刘分取三州 司马懿计屠皇室(22
蒯越敢出班开口,心中自然早有定计,可是他却不敢说。因为蒯越之计就是让曹丕退位请刘协重新登基,也只有这样才能令三家失去集火进攻的理由。若更进一步,也可以将帝位禅让与实力最强的南烨,而后联合孙权、刘备讨伐南烨。
这些计策在蒯越心头转了又转,却没吐出口。因为他知道曹丕肯定不愿退位,这些计策说出来就算被曹丕采纳,自己日后也没好日子过了。所以听到曹丕问计,蒯越答道:“微臣见识短浅,并无良策,但知一人或有良谋。”
曹丕闻言喜道:“爱卿所言何人?”
蒯越道:“陛下何不向荀令君问计。”蒯越之所以举荐抱病在家的荀彧一是因为有些话蒯越不能说,身份够高的荀彧却可以说,二是因为荀彧当初是不赞同曹丕称帝的,蒯越估计荀彧会与自己用同样的计策。
曹丕听到荀彧之名眉头微蹙,开战之前荀彧就献了三条计策,一是增兵许昌,二是接回刘协,三是召回司马懿。这三计之中只有接回刘协还算顺利,如今刘协已然被秘密安排在邺城外的一处庄院。许昌倒是增兵了,也暂时挡住了三路大军,可最后还是败了。至于司马懿,不知什么原因,至今还没有回来。
曹丕觉得荀彧的计策也不是太好用,对于蒯越的提议也就有些不以为然。其实曹丕不想用荀彧还有许多理由,比如荀彧是曹操的老臣位高权重,即便曹丕在荀彧面前都要保持尊重。又比如荀彧曾反对曹丕称帝,甚至为此抱病不再理政等等。可是此时不让荀彧出谋,曹丕又实在想不到什么办法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来势汹汹的三路大军。
就在曹丕犹豫的时候,殿前武士来报:“司马都督率领大军已到城下,此时正在殿外求见陛下。”
曹丕一听司马懿回来了,当时喜不自禁。有了司马懿曹丕就不用向荀彧问计了,当时传召司马懿上殿。
片刻之后司马懿身穿铠甲走上大殿,此时的司马懿虽然一脸风霜之色,可是目光如鹰,隐隐散发出一种威压,甚至超过了许多武将。
曹丕见司马懿殿下行礼,急忙道:“司马都督一路征战多有劳苦快快请起。朕正有要事与都督商议……”
当司马懿听曹丕说三路大军已然攻破许昌得了三州正往邺城而来,脸上并无多少惊慌之色,笑对曹丕道:“陛下不必忧心。臣此次出兵辽东,不光收复了辽东之地,还与乌桓、鲜卑结盟,借来了三万鲜卑骑兵和两万乌桓骑兵。又有辽东五万人马与幽州五万人马与臣同回。南烨、刘备、孙权皆如跳梁小丑不足为惧。”
曹丕在邺城已然集结了二十万人马,再加上司马懿的十五万人,兵马总数达到了三十五万,这可比南烨、刘备、孙权的兵马加在一起还多。曹丕当时安心道:“有都督回城领兵,朕无忧矣!只恐三家兵马去而复返,冀州征战不息,都督可有妙策一劳永逸?”
司马懿扫视了殿中文武一眼道:“微臣已有定计,只是计策繁复,非是片刻可言。还请陛下容微臣回去沐浴更衣,再入宫中与陛下细言。”
曹丕一看司马懿的举动便知道他是以休整为名回避殿上群臣。反正眼前的危急已然解决,曹丕也不着急,便点头道:“都督多日未归,且先归家休息团聚一番再来见朕不迟。”说罢便散了朝会。
几名与司马懿交好的文武见曹丕离去,便上前询问司马懿有何妙计。司马懿只是微笑不答,若再追问,司马懿就推说一路劳累。众人见问不出什么便纷纷散去。
待到晚间,有宫中侍卫来报曹丕道:“司马大都督在宫门外求见陛下!”
曹丕闻报速命人将司马懿请入内宫书房,同时将从人屏退,偌大的书房之中就剩下曹丕、司马懿君臣二人对坐,除了灯烛燃烧发出的噼啪细响,整个屋子里寂静无声。曹丕打破沉默问司马懿道:“司马都督日间不言计策,可是担忧事情泄露?”
司马懿此时已然换了一身文士妆扮,可华美柔和的衣物丝毫无法掩盖司马懿身上的萧杀之气。只见司马懿微微点头道:“臣有一计不但可令三路兵马不攻自破,还能令南烨、刘备、孙权互相猜忌攻伐。只是此计太过歹毒,不宜在殿上明言。”
曹丕一听有如此好计,直接将司马懿所说的“歹毒”二字忽略过去,兴奋问道:“都督究竟有何妙计?”
司马懿反问曹丕道:“陛下可知二桃能杀三士乎?”
曹丕当然知道二桃杀三士的典故说的是齐景公将两个桃子赐给麾下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名勇士论功而食,结果三人争功之后皆弃桃自杀。此时司马懿显然是用三士暗指南烨、刘备、孙权三人,曹丕疑惑道:“朕亦知桃可杀人,怎奈手中无桃。”
司马懿闻言笑道:“天子之位便是天下最大的桃子了。”
曹丕此时更是糊涂道:“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天子之位只有一个,何来二桃之说?”
司马懿解释道:“陛下可将帝位禅让与刘备,诏书中言刘备是汉室宗亲当受此位,此一桃也。陛下再将玉玺送与孙权,便言玉玺曾是孙坚所得,孙权天命所归,此二桃也。二人得此二桃必称帝位,南烨兵强将广却不能得桃,定与二人相争,如此陛下无忧矣。”
曹丕从理性角度可以判断司马懿此计不错,可是感性上却对禅让之事有些不快,他这皇帝瘾还没过够呢。曹丕皱眉问司马懿道:“禅让刘备,朕当如何自处?”
司马懿岂能不知曹丕所想,便劝说道:“陛下可暂退王位以待天时。三家相争必有损伤,陛下那时可乘势而出,重得三州之地再登大宝。此计与当初陛下先封三人为王,而后自己称王并无不同之处。”
曹丕仔细一想也对,这皇帝之位虽然显赫,可却比不上自己性命重要,何况日后还有再称帝的机会。心中认同了司马懿的计策,曹丕又问:“刘备以仁义著称于世,若是他不中计策,反要朕还位于刘协又当如何?”
司马懿闻言冷笑道:“臣所言歹毒之处就在于此。陛下只要先暗中遣人杀死山阳公一家老幼,刘备便不得不中此计。”
曹丕闻言一惊道:“不可!万万不可!如此岂不害了皇妹性命?再说此事一旦败露必然遗臭万年。”
司马懿自然知道曹丕的妹妹嫁给了刘协,更清楚此事风险,但他却有十足把握劝说曹丕。司马懿缓缓言道:“陛下莫非忘了登基之时曹皇后便与陛下反目?那时她可未顾及兄妹之情。至于机密泄露陛下更加不用忧心,交于微臣去办就是。”
曹丕心中挣扎了好一会,可最后还是咬牙点头道:“那便有劳司马都督了!”
司马懿微微一笑,一双鹰眼眯成缝道:“陛下放心便是。”
当司马懿回到府邸已然夜深,可是他却并没有进自己的卧室,而是来到后院。在府邸后院的把脚处有一间不起眼的小屋,从表面看就像是一处柴房,漏风的木门上挂着一把锈迹斑斑的锁。
司马懿独自来到门前,用随身携带的铜钥匙打开锁头进了小屋。在这间屋子里确实堆放着一些一人多高的木柴,却没有将房间填满,只是在墙边立了几捆,似乎是快用光了。司马懿走到一捆木柴前轻轻搬开,露出木柴后的墙壁,又在墙壁之上轻轻敲打了几下。常人若不注意根本发现不了这几下敲击蕴含着一定的节奏。
“吱呀~”一声响,墙壁随着司马懿的敲击竟然打开了一道缝隙,一道狭窄低矮的暗门显露出来。这道暗门只有从另一面才能开启,而且已经狭窄到了一定程度,便是身材消瘦的司马懿也要侧身才能进入。
在暗门的背后是另一处院落,从位置上看就是司马懿府邸隔壁的人家。两名身穿黑衣的消瘦死士在暗门后躬身而立低着头道:“拜见二公子!”虽然看不到二人面目,但听那细细软软的声音也能知道这两个死士竟然是两名女子。
司马懿训练的黑衣死士当然不光是女子,可是女子的比例绝对不少,因为在执行某些任务的时候,女子比男子更容易接近目标令目标放松警惕。司马懿对两个守门的黑衣死士道:“你等去将白找来,我在书房中等。”说罢便朝着小院里一个漆黑的房间里走去。
两名死士没有任何交流就决定好了分工,一个继续守门,一个去通知她们的首领司马白。片刻之后一个梳着双环髻的俏丽女子走进了小院,看样子不会超过二十岁。在她身上并非一身黑衣,而是穿着藕荷色的长裙,没人能看出她会是一群死士的首领。
司马懿直到司马白进屋,也没有听到任何脚步声和开门声。低头看书打发时间的司马懿直到听有人在面前叫了一声:“二公子。”这才抬头看到了司马白。
即便是以司马懿挑剔的眼光,司马白也绝对称得上美女。不过司马懿的定力极佳,目光并没在司马白的俏脸上停留多久,便从怀中掏出一张草图指着道:“带上可靠的人,到这个地方去,把人杀光,不惜代价,不留活口。”
第一卷 第五十八回 南北汉吴成鼎立 四方诸侯拓疆土(1)
山阳公刘协被曹丕安置在邺城之外的一处庄院。曹丕不让他进城是因为这次将刘协从兖州封地转移到邺城完全是秘密进行的。曹丕下达移送命令时既不想让邺城百姓知道兖州岌岌可危,也不想让南烨、刘备、孙权得到消息,中途劫走刘协。所以直到此时,邺城中知道刘协位置的人也不多,司马懿则是其中一个。
在司马懿给司马白的简图上,清晰的标注着软禁刘协的庄院。守护着庄院的是三十名卫士,他们名义上是保护山阳公,实际上则是监视刘协一家老小。在伏皇后、董贵妃接连死去之后,刘协身边的人已经不多了,三十名卫士足够看守。
自从献帝刘协被贬为山阳公后,他倍感世态炎凉,人生如梦,于是超凡脱俗,大彻大悟,不再眷恋皇室生活,每日在封地躬耕菜圃,并利用在皇宫中学过的一点医术济世悬壶。皇后曹节也是夫唱妇随,跟着刘协过起了涉足农桑的田园生活。
山阳百姓还从没见过如此随和的王公贵族。初时他们还不太敢与刘协接近,可久而久之发现刘协并无架子,而且治病很少收钱,也就开始与刘协和睦相处。
百姓的爱戴和发自内心的尊敬让刘协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他觉得自己当皇帝时都没有如此受人尊敬,反而是远离了深宫重楼,才感觉到了做人的快乐和尊严。从此刘协融入田园山水,从一个窝囊皇帝,变成了称职的医者,享受着平静的生活。
刘协本以为自己后半生从此就会在平静中渡过了,可没想到曹丕的一纸调令将他刚刚习惯的田园生活又打破了。命运的齿轮再次转动,刘协根本无法抗拒,只得按曹丕的安排赶往邺城,住进了城外的庄院。
在来到邺城之后,刘协明显感觉到自己失去了自由,活动范围被严格的控制在庄园之内。他也多少打听到了一些战争爆发的消息,不过这些消息对于刘协来说实在遥远了些,就算他当皇帝的时候也控制不了诸侯间的战争,更何况是现在呢?刘协一点都没想到自己的生命因为这场战争进入了倒计时阶段。
这日深夜,睡梦中的刘协被院子里传来的惨叫声惊醒,他身边睡着的曹节也同时醒了过来,显得有些惊慌失措。
原本刘协是不喜欢这位曹氏皇后的,可是经过了许多事情之后,刘协发现曹节与她的父兄并不是一种人,对自己也是真心真意,这让刘协十分感动,渐渐的接纳了曹节。尽管刘协心中同样慌乱,可还是不忘安慰曹节道:“莫怕!外面有不少侍卫,几个蟊贼还不是对手。”
曹节听到刘协的安慰定了定神,她没想到平日自己最痛恨的那些看守侍卫竟然成了此时最大的依靠。当她看到刘协披上衣服要出屋查看的时候突然感到一阵心悸,拉住刘协道:“别去!臣妾怕!”
刘协正想再安慰曹节两句,屋外的惨叫和兵器碰撞声便戛然而止,这让刘协、曹节都是一愣,紧接着他们就反应过来,战斗已经结束了,只是不知道结果如何。
没有听到任何脚步声,房门已经打开,一个肤色白净的俏丽女子出现在门口。司马白这次并没有伪装自己,身上穿着和其他死士一样的黑衣,脸上没有一丝笑容,除了冰冷还是冰冷,看向刘协和曹节的目光就如同看着两个死人或是等待屠宰的牲畜一样。
刘协早就确定眼前这个比曹节还要漂亮的女子并不是属于这座庄院,而且司马白身上的血迹和血腥味道也揭示了她杀手的身份。刘协毕竟是做过皇帝的人,一生之中也没少经历生死关头,因此还能保持镇静,大声喝问道:“是曹丕遣你来杀朕吗?”
多年的习惯让刘协一开口就暴露了身份,这天下习惯自称为“朕”的人可不多见。司马白闻言也是一愣,尽管司马懿并没有透露这次行动的目标,但她马上就猜到了眼前这个人是谁。
刘协的身份并没有镇住司马白,她一言不发向屋里走了一步,身后很快又出现了两名黑衣死士。司马白的举动让刘协得到了答案,除了曹丕恐怕没人敢下令杀自己,也没人能培养出如此精锐的死士来。山阳短暂的田园生活让刘协对生命充满了眷恋,他不甘的大吼道:“朕已然禅让于他,他为何还不放过朕?”
司马白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自然无法回答刘协,她只是简单的走上前去,挥刀砍向了刘协。这一刀没有任何花俏可言,也没有任何心慈手软,单看刀不看人的话,谁也想不出这狠辣的一刀出自一个美丽女子之手,定会以为这凌厉刀锋的刀柄握在一个百战老兵手里。
“啊~”刘协和曹节同时发出一声喊叫,刘协的声音中满是痛苦,而曹节的声音中则充满了惊恐。很快两个人的叫声便停止了,司马白身后的黑衣死士已经将曹节砍死在床上。面对全身**面容姣好的曹皇后,两名死士没有一点怜香惜玉,也如司马白一般果断狠辣。
“首领,要不要割了首级回去交差?”黑衣死士杀了曹节之后问司马白道。
司马白看了一眼手下冷哼道:“这可是当今陛下之妹,你杀便杀了,若是连全尸都不留,我等必死无疑。”
黑衣死士闻言颤抖了一下,不敢再说话,退到了司马白身后。司马白围着庄院又仔细检查了一遍,确认再无活口之后才带领死士撤离。与她同来的五十名死士有十余名被护卫所杀,不过他们的尸体都被司马白带了回去。
司马懿一边看着面前活着的和死去的黑衣死士,一边听着司马白的报告。当确定了庄院再无活口,死士也全都回还之后。司马懿微微点头道:“你等做的很好!”说罢他打开了面前的一个木箱,箱中满满当当都是黄金。
将黄金分给死士之后,司马懿道:“如今天下诸侯皆与陛下为敌,南烨、刘备、孙权皆是心腹大患,你等便去刺杀三人与其麾下将官,若能得三人首级赏金万两,能斩其将帅者赏金千两,此令不限时日,你等去吧!”
第一卷 第五十八回 南北汉吴成鼎立 四方诸侯拓疆土(2)
司马白听到刺杀南烨的任务时冰冷的面容上露出一丝难以察觉的喜色,眼中的光彩也更亮了一些。不限时日的任务是司马白最喜欢的任务模式,这意味着她有足够多的时间潜伏、接近目标,发动必杀的一击,至于刺杀之后能否全身而退,司马白从没考虑过。她自从成为司马懿的死士,就一直等着刺杀南烨的任务好为家人报仇。
“白,你且等等!”司马白刚要与其他死士一同退下准备,便被司马懿叫了回来,这让她心中一紧,以为又要与等待多年的任务失之交臂。
司马懿好像看出了司马白的紧张,他拍了拍司马白的肩膀,让她放松一些,然后径直走进了书房。司马白盯着自家主人的背影愣了一会儿之后也跟着走了进去。司马懿坐于书案之后,看着静立面前的司马白道:“你可知道此次你等刺杀的是何人?”
司马白直言不讳点头道:“山阳公与其夫人、子嗣。”
司马懿比司马白更直接道:“你等做下如此大事,本该灭口。可念在你等为我司马家效力多年忠心耿耿,这才命你等去刺杀南烨三人。以你之聪慧,当知道行刺这三人十死无生,不论是法师亲卫还是白眊兵、解烦军,你等皆无力应对。我本意绝非令你等去送死,而是以此为由,令你等拿着钱财隐姓埋名远走他乡。其余死士若能悟我之意,必然不会枉送性命,唯有你一人我放心不下。我知你有家仇要报,可事隔多年也该放下了,何况那段仇怨很难分清谁对谁错。”
司马白安静了一会儿之后摇了摇头道:“对错并不重要。便是我祖父、父亲十恶不赦,可他们待我极好。便是南烨爱民如子,可他毁了我的一生。报仇有这个理由足够了。”
司马懿早就想到劝不动司马白,只得叹息道:“既然如此你便去吧。南烨有一营女兵,以你的身手不难混入其中。可有一点你当小心,便是南烨确实有识人之术,你切不可先做其亲卫再寻时机,而是当先寻时机再成其亲卫。一旦你二人相见,便是死战之时。”
司马白点了点头,这个信息对她来讲太重要了。因为南烨一旦识破她的身份,她便再无机会。见司马懿没有其他吩咐,司马白退了出去,离开了书房。背后传来了司马懿一声叹息。
山阳公一家老小身死的消息在一日之间就传遍了邺城,然后以更快的速度向其他州郡传去。百姓能够得知这个消息,是因为曹丕要在邺城给刘协、曹节治丧,下令邺城停止一切娱乐活动,其葬礼规格如同皇室。
对于刘协的死因虽然众说纷纭,可是官方的说法是刘协为了躲避战乱离开了封地,想要到邺城避乱,结果在半路遇到了山贼,将一家老幼尽皆杀害。讣告文书上虽然没有一个字提及南烨、刘备、孙权,而是将刘协的直接死因归结于山贼作乱,可是明眼人却能看出文书上隐含的意思是在说刘协间接死于战乱,发动战争的南烨三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并非只有南烨懂得引导舆论,曹丕和司马懿也会,不过他们能够引导的也就只有邺城百姓而已,等这个消息传到南烨、刘备、孙权的领地,刘协的死因便会归结为曹丕保护不利,甚至直接变成曹丕暗中杀害了刘协。
正在逼近邺城的三家人马在距离邺城还有一天路程的时候收到了刘协已死的消息,同时司马懿大军回城的消息也得到了证实。两个突如其来的消息让南烨、刘备、孙权都有些措手不及,但是既然已经走到了这里,总不能因为邺城增兵就退回去,于是三人一致决定先到邺城再说。
当曹丕见到三路大军十余万人马兵临城下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心中并没有多么恐惧。能有这种淡定的情绪一是来自城中大军,二是来自早已定下的计策,三则是来自站在身边的司马懿。
司马懿绝对要比曹丕还淡定,因为他的淡定不是来自于外力,而是来自于内心的自信。司马懿对曹丕道:“陛下,可以派遣使者了!”
曹丕知道这使者一派出去,自己就不会再被人称作陛下了,所以他回味了好一会才点头下令道:“速命使者往城下求和。”
南烨、刘备、孙权都没想到占据兵力优势的曹丕竟然还没开战便派出了求和使者,而且还一派就是三位,单独求见南烨、刘备、孙权三人。
面对驻扎了三十五万大军的邺城,便是南烨都没有攻陷的把握,就更别说刘备和孙权了。假如曹丕提出的求和条件足够好,他们不介意退兵而回。正因如此,三位使者十分顺利的见到了三位诸侯。
南烨将使者带来的书信展开一看,便发现曹丕的态度十分谦恭。书中曹丕先是说自己不该称帝,以致大祸临头。又说他打算还位于刘协,却不料害的刘协半路身死,罪莫大焉。如今刘协已然亡故,子嗣也已断绝,曹丕不知如何是好,只能先退位为王,由南烨、刘备、孙权三家另选贤能继承皇位。兖州、许昌之地便割让给南烨当作赔礼,请三家退军。
看罢书信,南烨传阅众将,而后对使者道:“魏王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只是何人继位,何时退军还当商议。你且回去告知魏王,可先退还皇位昭告天下,以示诚意。”
使者退下之后,郭嘉喜道:“恭喜国师!大事成矣!”
典韦、赵云等人都不明白郭嘉所言是何大事,南烨心中却很清楚。刘协一死,曹丕退位,这另立新君的大权就掌在自己手中,距离自己控制皇权的目标也就更进一步。不过南烨知道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便摇头道:“恐怕刘玄德、孙仲谋另有打算。”
郭嘉不以为然道:“国师按计而行便是,何必顾及他人?”
南烨想想也对,自从他想禁锢皇权开始,就没指望其他诸侯能理解他。如今曹丕制造了这么好的一个机会,南烨不利用都对不起曹丕。于是开始和郭嘉探讨当拥立何人为帝。
刘备接见完曹丕使者之后比南烨还高兴。他得到的书信简直就与禅让诏书无异。书中前半段与南烨收到的书信基本一致。后半段则话锋一转,言刘协子嗣断绝无人可继,纵观天下唯有刘备是汉室血脉,英雄了得。故而愿将帝位禅让与刘备,以继汉统。
送走使者之后张飞扯着大嗓门兴奋道:“俺早就知道兄长能做皇帝,哈哈~”
刘备止住张飞道:“三弟莫要胡言。”虽然他嘴上这么说着,可是脸上的笑意却出卖了他,这说明突如其来的惊喜让城府极深的刘备也不禁动容。
诸葛亮此时却在一边皱眉道:“主公,这恐怕是曹丕挑拨离间之计。”
刘备被诸葛亮一泼冷水也觉得事情似乎太顺利了,要说上天眷顾自己刘备相信,可是要说曹丕眷顾自己,刘备打死也不相信。冷静下来的刘备问诸葛亮道:“先生以为曹丕有何用意?”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