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赢在销售力

_3 黑幼龙(当代)
  ? 爱好?运动?
  ? 注意对方谈到什么问题时眼睛会发亮,这便是对方最有兴趣的话题。
  我的实战录
  搭起和谐沟通之桥
  润安机电总经理?李志宏
  在工作上,由于我们的营业项目与服务相当专业,比如帮大厦设置水电配管,或是帮科技大厂打造无尘室,所以我们跟客户的谈话内容通常是以专业话题为主,但是会视客户关心的层面来选择切入点。
  比方说,客户比较关心质量,我们就会谈论和质量有关的话题。如果客户比较强调进度,我们就谈客户为什么重视进度,这跟景气有什么关系,后期又应该提供什么样的支持。
  比较有趣的例子是,有一位客户很喜欢养乌龟,我们就会聊起和饲养乌龟有关的方法,包括水族箱中的氧气要怎么设定,水温要怎么调整,水的质量有多么重要,然后从水族箱的设计,谈到我们的工程服务理念。就是从客户感兴趣的话题开始,再切到专业话题上。
  我发现,这条“很快地谈论客户感兴趣的话题”的原则,除了和客户接触时能够快速建立和谐的关系,产生良好的效果,也能够顺利化解客户的抱怨。
  有一位住在淡水的客户,买了我们集团的房子,他认为房子的隔音设备没有做好,于是请工程师去处理。工程师勘查后,觉得问题不严重,就处理得不是非常积极。客户很不高兴,提出了抗议,于是我就出面去处理。
  一开始,对方怒气冲冲,有很多怨言,而我想到了卡内基训练中提到的“聆听”的技巧,就心平气和地听对方发完牢骚。等客户气消得差不多了,我就开始跟他闲聊起来,特别是聊他近来的生活。原来这位客户的孩子都在国外,太太又住在另一栋房子中,因为他一个人住,没有什么人声,所以就对噪音特别敏感。
  客户把话说开后,我们又表现出最大的诚意,要解决他的隔音问题,甚至把耳朵贴在墙壁上听,看看噪音有多么严重。这时候,反而是客户自己说:“其实没有那么严重啦!”后来,他还帮我们介绍了新的客户。
  事实上,在工作之外,在生活中应用这条原则,效果也很好。
  前几天,因为岳母生病,我去探望她。当时我急着找停车位,看到一条小巷子,就右转,没想到巷口有红绿灯,立刻就有交通警察上来开罚单。
  遇到这种状况,我就说:“你真辛苦,这么晚了还在执勤。”我就跟交通警察攀谈起来。聊着聊着,他知道我是为了要探望岳母,而且也不是故意要右转,就说:“那我改开一张行人穿越马路的罚单给你好了。”罚金顿时减去不少。他知道我急着找停车位,甚至把他的摩托车移开,让出位子给我停车。
  可见,懂得和他人建立和谐关系,真是太重要了。
  (谢其/采访?整理)
  李开复这样做
  沟通之前,先问自己可以为别人做些什么
  沟通是讲究技巧的,良好的沟通技巧可以帮你了解对方的真实感受和想法,使你的发言变得更有效,博得更多人的信赖和认可。
  在沟通之前作好相应的准备尤其重要。在与人沟通之前,你应该考虑对方的喜恶,了解自己应该避免谈及哪些主题,以及对方对什么感兴趣、对什么不感兴趣。先想想你能为他做些什么?他会想让你帮他做些什么?多帮助人,为人着想是与人相处的基础。与人交往可以从自己的强项开始,用你的专业知识来帮助别人。
  据谷歌公司的员工讲,李开复平时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能帮你们做什么?”这也是他们最喜欢听到的一句话。
  如果不知道从何入手,那么不妨从自己擅长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出发,尝试帮助他人。
  (李开复,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参考书目:《李开复职场日志》,岑峰编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
销售谈判法则三
  主动了解如何满足客户的需求
  顾客购买商品,不是想要拥有这件商品,而是相信这件商品能够为他做某些事情。
  —《成功销售的技巧》
  有一位住在台东的卡内基训练学员,叫做林秀琴,家里做的是买卖猪肉的生意。
  当初她来报名参加优势销售课程时,讲师问她:“你确定自己想上这个课程吗?会派得上用场吗?”
  林秀琴就说:“没关系啊!卡内基训练的课程很好,我已经上过两种了,我现在想上第三种!”
  于是,她高高兴兴地来上课了。上到“主动了解如何满足客户的需求”,她有点苦恼,跑来问讲师:“老师,真的很难呀!我们家就在黄昏市场卖猪肉,左邻右舍几家猪肉摊,大家的价钱差不多,卖的也都是猪肉,我该怎么主动满足客户的需求呢?”
  那个讲师鼓励她:“没问题,你一定可以想出办法。和老公讨论看看,说不定会有灵感。”
  林秀琴回家后,和老公讨论起一般人对猪肉摊的印象,常常不是脏,就是乱。她心想,这可不行,既然我们要引发客户的兴趣,就要颠覆这种刻板的印象。
  于是她决定,要给客户看到一个干干净净的猪肉摊。
  林秀琴重新把摊子油漆了一遍,整理得清清爽爽。这还不够,摊子干净了,人也要干净。所以她每天去黄昏市场卖猪肉时,都要先洗头,然后穿上比较正式的服装。她甚至强迫先生穿上白衬衫、西装裤,拖鞋也不能穿了,要穿皮鞋。
  老公说:“你神经病啊!这样会被人家笑啊!”
  她说:“没有关系,我要做作业嘛!这样才会引发客户的兴趣。”
  她老公只好乖乖听话。隆重打扮上工的第一天,果然就有人觉得很好笑,还问他们:“你们要去喝喜酒吗?怎么会穿成这样来卖猪肉?”
  不过,林秀琴还是坚持她的做法。后来,当地就开始流传,说有一个猪肉摊,跟别的猪肉摊很不一样,老板和老板娘都打扮得整整齐齐。口碑传开了,生意也跟着变好了。
  连林秀琴的老公都说:“哎呀,以前剁猪肉,动作都很粗鲁。现在穿得很正式,连剁猪肉的姿势都变美了!”
  后来,他们要争取当地学校配营养午餐的猪肉采购。因为这个项目获利不错,很多厂商都来争取,校长就很为难,台东地方不大,大家都认识,条件也差不多,要作选择,实在不容易。
  面谈时,林秀琴和她老公是最后一家厂商。林秀琴问校长:“校长,你对我们两个人有什么印象?跟前面的厂商有什么不同?”
  校长说:“你们两个真的好像不太一样。你们两个好像是上班族,不是卖猪肉的。”
  林秀琴说:“对啊!你抓到重点了。我们不仅穿得干干净净,工作的场所也干干净净,就是因为我们重视卫生状况,希望顾客能安安心心地吃我们的猪肉。我相信,校长提供营养午餐,一定也非常重视卫生,你一定不希望在学校发生食物中毒的事件吧?”
  校长说:“对极了,就是这样。”
  林秀琴就说:“校长,你认为,我们对于卫生的要求,是不是最符合你的需求呢?”
  校长听她这么说,觉得很有道理,就签了合约,每个月花在买猪肉上的经费大概有十几万元新台币。
  卖出附加价值
  有一次,我去美国的西雅图玩,到港口旁边的渔人码头观光,发现有一家卖新鲜海产的店,生意比同行好很多,就过去一探究竟。
  那家鱼店卖的产品其实跟同行差不多,鲑鱼、鲔鱼、乌贼、龙虾、螃蟹,都是海里捞起来的东西。
  我在店里观察了一下,发现有一样东西跟别人不一样,就是他的卖法。
  这家鱼店的老板把卖鱼当做一场秀。
  比方说,一开始他会叫卖:“大家快来看,西北海岸最新鲜的鱼都在这里。这位先生,你要不要买一条?”
  那个客人说:“好啊!”然后选了一条鱼,交给店主。店主就问他:“请问这对帅哥美女,你们贵姓,从哪里来?”
  客人说:“我们姓阿尔,是波士顿来的。”
  店主就大声说:“我们有一对波士顿来的帅哥美女,阿尔先生和阿尔太太,他们要买一条我们西雅图最新鲜的鲑鱼!”
  接下来,他手一抛,就把那条鱼丢向店中负责切杀、清洗、包装的人。那个人“砰”的一声接到了,杀完鱼,洗干净,包装好了,就大叫:“波士顿来的帅哥美女,鲑鱼包好了!”“咻”的一声,鱼又丢了回来。
  所以说,这家鱼店为什么吸引这么多人围观,因为在那边,这里飞来一只乌贼,那里抛过一只螃蟹,买主好像是在看特技表演。
  那时,我身边也有一对从加利福尼亚州来的观光客,太太买了一条黄鱼,先生就皱眉头说:“拜托,我们住在旅馆,买这条鱼做什么?”
  那位太太说:“没关系啊!这样就可以看鱼飞过去,还会大声念出我们的名字,很过瘾啊!”
  不论是林秀琴,还是西雅图的鱼店主人,他们能够在同行间脱颖而出,靠的就是一点巧思,点石成金,为看似平凡的产品找到了不凡的价值。
  亲爱的读者,你也许会有疑问:那么,我该怎么做,才能为自己的产品找到不凡的价值?
  那个引发客户兴趣的魔法棒,到底是什么呢?
  梳子和刮胡刀
  在我们解开魔法棒的秘密之前,让我们先来谈一谈梳子和刮胡刀。
  如果你面前站着一位客户,而你要推销的产品是一把梳子。于是你告诉他,这把梳子的发齿采用高科技研发的最新材料,可以将头发梳得很柔顺。用别的梳子要梳上十次,用你的梳子,只要梳两次就能让一头乱发服服帖帖。而且发齿一共有100只,密度很高,发齿很细,绝对不伤头发。
  到目前为止,听起来你的介绍都很不错。可是,等一下,如果你面前的客户是位秃头的男士,你就算说得口沫横飞,说不定他还以为你在讽刺他,生意做不成之外,还要跟你吵一架。
  但是,换个角度想想,难道真的没办法向秃头男士推销梳子吗?一名成功的推销员,可不可能向女士推销刮胡刀呢?
  有一位推销刮胡刀的业务员,在街上拦下一个女孩子,说:“我要向你介绍这个电动刮胡刀,功能非常好。”
  女孩说:“我不需要,因为我是女生,我没有胡子。”
  业务员说:“女生也可以用哦,你可以用它来剃腿毛!”
  女孩说:“对不起,我没有腿毛。”
  业务员不放弃:“那你可以买给父亲用啊!”
  “对不起,我父亲已经去世了。”
  “这样啊,那就买给男朋友用吧!”
  女孩大哭起来:“我男朋友今天才和我分手。”
  同样一把电动刮胡刀,如果换另一位懂得引发客户兴趣的推销员,结果就不一样了。这位推销员会问:“小姐,请问在你生活周围,有没有任何人可能需要使用刮胡刀呢?”
  她说:“有啊!”
  推销员说:“那么,最近你有没有机会想送他们一份礼物?也许是他的生日快到了,或是送给客户做公关。”
  女孩说:“嗯,我想到一个人了。”
  业务员不紧不慢地说:“我们公司生产的刮胡刀,价钱便宜,体积小,携带方便,而且刮起来很舒服,送给你的男性友人或客户,实用又大方。你要不要看看?”
  结果业务员成功地与这位女性客户做成了生意。
  相同的产品,却有不同的销售结果,关键就在于业务员有没有掌握客户的需求。“主动了解如何满足客户的需求”,这就是销售人员点石成金的魔法棒。
  客户的兴趣在哪里?
  《销售的五大金科玉律》一书中提到的第二条金科玉律,就是告诉顾客,你的产品会为他带来什么好处,以引发他的兴趣。
  让我们先把场景拉到1755年4月,主角是美国人富兰克林。
  曾经发明避雷针的富兰克林,是美国知名的科学家、文学家和外交家。他甚至也是个销售高手。
  那时候,富兰克林奉了布雷多克将军的指令,为了要攻打迪尤肯堡(Fort Duquesne),他奉命要借到150辆四轮马车,而且每辆车要有4匹马,以便将军远征。
  布雷多克将军先前曾印发广告,内容是:“我们需要四轮马车,请热心人士慷慨相助。”结果,他们只找到了25辆马车,而且大多数年久失修,不堪使用。
  但是富兰克林用了不一样的做法。
  在他刊登的广告中,只有一段文字,解释了布雷多克将军的需要,却用了六段文字,详细说明农夫如果把车子借出来,会获得什么样的好处。经过他这样一点拨,“在三个星期之内,不但150辆马车都已备齐,更有259匹马浩浩荡荡地朝营地奔驰而来”。
  这个结果看起来很神奇,却非常合理,因为富兰克林强调了农夫可以得到的好处,因此触发了他们出借的意愿。
  再谈谈另一个例子。
  1912年,第一台切片面包机出现了,只要一台简单的机器,就能轻轻松松地把一条面包切得整整齐齐。没想到,这项产品上市后,却失败了。
  20年后,又有一家公司推出了切片面包机,这次却成功了,并不是因为它比前一代的面包机功能更好,而是广告片强调的“12种强健体格的方法”,引发了消费者的兴趣。
  我发现,许多销售人员介绍产品时,用来用去就是那几个字,比如“很好”、“很棒”、“一流”、“第一名”。这种形容词,就像是百货公司或卖场的服务人员用例行公事的语气说“欢迎光临”一样,听到顾客的耳中,不仅没有说服力,甚至不会有任何感觉。
  亲爱的读者,当你发现,不论怎么卖力介绍产品,都引发不了客户的兴趣时,试着把重点移到客户的需求上,以及你的产品能够如何满足他的需求上。
  在《销售集锦》一书中,作者汉德指出,他曾经为一家公司销售“信用收款”的服务,如果他对顾客说:“我想介绍我们公司‘信用收款’的服务。”客户的反应不外是:“对不起,我没兴趣,我们公司已经有这种服务了。”
  但是如果他换一种说法:“我想介绍一种可以降低风险、减少损失的服务项目给你们,你是否有兴趣?”客户的反应可能是:“你指的是什么?”
  你看,只是一种观念的转变,销售人员就至少可以为自己争取到一次介绍产品的机会。
  找到客户的需求,你才能让客户认同产品的价值。
  人的七种基本需求
  既然,客户的需求,是优势销售的试金石,那么,该从哪里精准地找到客户的需求?要从产品本身出发,来找客户的需求吗?还是要站在客户的立场思考,想想他的工作、生活,再慢慢地联想到你的产品?
  我记得在美国接受卡内基业务训练时,讲师要我们先去找到企业经营者所关心的议题,例如营运策略、并购整合、市场利基等等;最后,再联系到一个关键的问题:“请问你需要什么样的人来落实这些计划?”对方的答案,通常就是他在人才培训方面的需求,这时再谈卡内基训练课程,对方才会产生共鸣。
  不同的客户有不同的需求。将这些需求分门别类,我们大致可以找出以下几种普遍的人性需求。
  需求一:希望自己能够活得平安、健康。
  需求二:希望能赚大钱、获得利益。
  需求三:希望自己变得很重要、很有名。
  需求四:希望扶养、保护自己所爱的人,也就是所谓的家庭之爱。
  需求五:希望自己能获得异性的青睐,也就是变得有吸引力。
  需求六:希望能成为有影响力的大人物。
  需求七:希望能规避风险或减少损失。
  当你造访客户时,先问问自己:“我的产品究竟会不会满足他其中的某一种需求?”如果答案是否定或是不确定的,记得一见面不要急着介绍产品,而是通过问问题和聆听的方式了解对方的需求。
  让价值超越价格
  我想起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有一位书商向收藏家介绍了一套“美国名作家手稿集”。
  由于这套手稿定价很高,收藏家一时也拿不定主意。书商拜访了收藏家好几次,始终说服不了收藏家。有一天,书商又去拜访了收藏家,还是无法成交。
  这时候,书商取出了其中一份手稿,对这位年事已高的收藏家说:“这里有一篇极动人的诗篇,如果您觉得有所冒犯,请见谅,只是每当我读这篇诗作时,总不禁想起您和您的孙子。”
  收藏家取出了老花镜,朗读道:“在黑暗与日光之间,当夜雾逐渐低垂,白日的领域暂时终止,这就是所谓孩子的时间了。”
  收藏家读到了这里,取下眼镜,看着书商,声音充满了感动:“这套手稿我买下了!”
  你看,当书商还不了解收藏家的需求时,收藏家在意的只是价格。但是当书商找到了收藏家的购买动机,也就是一名长者对家庭的爱,就立刻命中红心,产品的价值超越了价格。
  有一名印刷厂的销售人员造访一家家具公司的负责人,强调他们印刷厂的技术有多好,印出来的传单多么美观大方。家具公司的负责人不耐烦地说:“我对你们的印刷技术没有兴趣,我只想多卖一点家具!”
  这名销售人员说:“为什么别人非买你的家具不可?”
  负责人就滔滔不绝地说了一大堆理由,销售员全记在了心上。
  过了几天,销售员又回来了,带着几份宣传文件,文件上全是负责人上回所说的内容。负责人看看宣传文件,说道:“你很用心。我会很想知道,印制这些传单,会不会帮我卖出更多家具!”于是他很爽快地签下了合约。
  如何漂亮使出业绩魔法?
  在《成功销售的技巧》一书中,作者艾维和霍瓦特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理念:“在所有成功的交易背后,都有一个构买动机,有趣的是,引发顾客购买的动机,常常不在物品本身;也就是说,顾客购买商品,不是想要拥有这件商品,而是相信这件商品能够为他做某些事情。”
  现在,你知道了引发客户的兴趣很重要,也明白了该如何了解客户的需求,当你使用这支可以点石成金的魔法棒时,还要注意以下两项重要的使用规则:
  一、不要夸大或花言巧语
  你也许在夜市街头听到卖膏药的江湖术士夸海口说:“吃完这个药,晚上都不用睡觉啦,马上变成一条活龙……”
  在过去的时代,这套卖膏药的方式或许还行得通,但是现在顾客都变聪明了,如果吹嘘过了头,马上就会穿帮。
  想一想,在你的专业销售领域中,是不是也采用卖膏药这一套?
  我发现,许多销售人员会采取过度夸张的方式,介绍自己的产品有多么神奇,结果反而让客户对他的印象大打折扣。而且,客户一旦察觉你的说法夸大不实,他要拒绝你就变得十分容易。
  那么,该如何说服客户,又不至于显得夸大?
  当我在美国学习卡内基的优势销售课程时,史蒂夫老师曾经教了我一招“先夸后实”,效果非常好。
  什么叫“先夸后实”?就是先夸大你没办法做到的事情,然后再说你可以做到的事情。这是一种心理技巧,无形中会提高你说话的可信度。
  比方说,你是金融商品方面的销售员,与其说“买了我们的基金,可以让你赚大钱”,不如说“我们的基金不能保证每年都让你获利一倍,可是能让你在不赔钱的状况下,赚得比定存更高的利息”。客户一定觉得你后面的说法比较有说服力。
  当我推销卡内基的训练课程时,也常常用到这种方法,比方说:“卡内基训练无法立刻为你带来美满的家庭和完美的工作,可是我们能帮助你用更积极的态度,处理你工作和生活上的问题。”或是说:“卡内基训练不能帮助你成为亿万富翁,却可以帮助你学到正确的销售方法,提高你的成交率。”
  二、运用创意,建立自己的独特价值
  还记得我们一开始说过的林秀琴和西雅图的鱼店吗?这里还有另一个例子。
  《紫牛》一书提到,在意大利,肉贩子有几千个,其中名气最响、生意最好的是切契尼的摊位,甚至成为许多杂志和美食指南书介绍的常客。
  切契尼的店面是250年的老店了,但这并不是他最独特的地方。人们从世界各地来造访他的肉店,是因为他会引用但丁的诗,狂热地赞颂佛罗伦萨丁骨牛排。
  而当欧盟因为担心疯牛病,禁止销售带骨的牛排时,切契尼就请了一名僧侣,在门口举行葬礼,用精致的棺木埋葬这些牛排。
  就像那家西雅图的卖鱼商人,这位意大利肉贩也成功地在卖牛肉的过程中,增加了独特的趣味,引发顾客的兴趣。
  运用创意,为你看似平凡的产品或服务打造不凡的价值,你才能在同类的竞争中赢得成交的机会。
  千万记在心中,创意并非天马行空,而是以主动满足客户的需求作为思考的核心。在《销售的五大金科玉律》中,作者怀廷提到了一个故事,时代背景有点老,但是仍然很值得销售人员警惕。
  故事发生在电话机刚普及的时代。有位电话机推销员,业绩很好,于是朋友问他:“你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教教我吧!”
  这位成功的推销员想了半天,却不知道自己有什么秘诀,只好说:“我只是说:‘使用电话可以让你不出门就能和朋友聊天,而且每次花费只要一毛钱!’”
  他的朋友觉得这实在太不可思议了,便说:“这个推销词太蠢了!难道你不告诉他们电话机的功能和原理吗?”
  “可是,”这位推销员憨憨地说,“我并不知道电话机的功能和原理啊!”他的朋友更是笑得停不下来。
  决定雪耻的电话推销员就到图书馆找了很多数据,对电话好好研究了一番,然后,他要向一位女士推销电话。
  “电话实在是一种了不起的机器,”他说,“光是我们公司的二号扩音器,就动员了43个实验室的43个工程人员,花了43年才研究成功。”
  那位女士反应很冷淡:“我很忙。”
  “我想您再忙,也不会像我们公司那么忙,”这名销售员说,“我们公司每星期要花336个小时去检查交换机中的铜零件。”
  “这真是我听过最蠢的推销词了,如果我想开一家电话公
  司,我会再和你联络。”这位女士边说边将这名推销员请出了
  大门。
  你可以这么做
  运用以下表格,先写下15项不同的“常见的客户需求”,再想想看“我的产品或服务”可以如何满足这项需求。如果你能完成这份作业,甚至想到15组以上,就代表你具备了结合客户需求及专业知识的能力了!
  例如,卡内基训练的业务人员,可能这么写:
  常见的客户需求 我的产品或服务
  1. 让我业绩成长 优势销售班
  2. 让我增加影响力 戴尔?卡内基班
  3. 让小孩更有自信 青少年卡内基班
  我的实战录
  有专业能力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
  上海商业银行忠孝分行经理?张文珍
  多年前,当我还担任科长时,曾经有一位客户非常低调而神秘。他想要做“光票托收”,因为支票上需要背书,处理比较麻烦,而且还要将款项汇到香港,但是我们都满足了他的需求。
  后来,他就常常来我们银行办事。我知道他有这方面的需求,有一次,就建议他可以采用OBU(国际金融业务分行)的作业方式,让他将资金存在我们银行中,而他一存就是一大笔,从此成了我们的重要客户之一。
  另外,我们还有一位客户,他常在关键时刻需要银行将信用证的文件先传真给他。别的银行可能无法提供这样的服务,但是我们办得到,于是就争取到了这位客户。
  我在上海商业银行工作16年,从一开始的业务员,晋升到科长、副经理、分行经理,我一直努力在做的就是引发客户的兴趣,服务他的需求。能把客户的事情做好,就是帮银行赚钱,成功的经验多了,你对自己就有了自信,就能争取到更多的客户,工作表现也会更好。所以说,满足客户的需求,就能引发一连串的正面结果。
  那么,业务员该如何满足客户的需求?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自己先要具备足够的专业能力,你才知道自己可以为客户提供什么样的协助。如果你对自己的产品很陌生,那你就很难找到精准的切入点去发现客户的需求。
  该怎么打造自己的专业能力呢?我主张以务实的态度,从实践中学习。业务员不论生意成功或失败,都能虚心总结,有问题就问清楚,时间久了,专业能力就会一点点累积起来。
  另一个重点是,让客户觉得你跟他是“同乡”。这么一来,他才愿意跟你畅谈他的需求。
  我有一位客户,是位四五十岁的老先生,做童装的生意。因为彼此的生活经验南辕北辙,一开始交谈时,我很难切入重点。后来,我知道他全省都铺货,因为我是员林人,就问他在员林的铺货点。没想到他居然对员林如数家珍,谈到热烈处,感觉就像是同乡人。话谈开了,他就很有意愿跟我讨论他的需求。
  我必须承认,要找到切入点来引发客户的兴趣,满足他的需求,需要时间和经验来培养敏锐度,而且,要以诚恳的态度为出发点。只有当你能够欣赏、接受、包容不同的客户时,才能做好服务客户的工作。
  (谢其/采访?整理)
  张瑞敏这样做
  为用户提供解决方案
  组织的精神是自上而下建立起来的,一家成功的企业一定拥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方式,最重要的是,一定拥有一个智慧的领导集体,一名卓有成效的领导者。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的管理思想则是“智慧”和“卓有成效”的典型代表。他在销售营销上也有自己全新的看法。
  2006年年底,海尔集团率先提出了以“全新海尔全新生活”为主题的“HOT”(Home Operation Tips)新家电消费方案,明确提出了“海尔不再单纯地卖产品,而是卖解决方案”,并以“家电成套卖”为平台,提出了全新的需求解决方案、消费解决方案、俱乐部参与方案、售后服务解决方案等。现在,海尔在不断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又丰富了成套家电的方案,给消费者带来更全面、更时尚的生活体验,开始由过去的以单件家电设计为主,升级为以成套设计为主,设计理念开始考虑到不同的家庭装修风格、生活环境,这些都是为了打造家电和家居和谐统一的概念。
  从提供产品到为用户提供解决方案,在家电行业的微利时代,海尔从“产品创新”到“需求创新”,品牌竞争力持续加强,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不断被创造出来。由“怎样服务得更好”到“怎样为顾客提供最佳解决方案”,海尔开创了销售营销的新领地。
  (张瑞敏,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参考书目:《张瑞敏管理日志》,胡泳、秦劭斐编著,中信出版社,2008年7月)
销售谈判法则四
  给予对方足够的信息,提供解决办法
  假如你了解自己的产品,顾客便不会只把你看成是做买卖的商人,而是这件产品最好的咨询人员。
  —销售训练大师 珀西?怀廷
  想象一下,你为了要买一台新款的数码相机,走进了一家大卖场,琳琅满目的产品让你难以选择。
  你向一名销售人员请教产品的相关信息,没想到他一问三不知,甚至还需要你来为他解释什么叫做像素。遇到这种销售人员,你敢相信他推荐的产品吗?
  销售人员对自己的产品一无所知,这听起来好像不可思议。但事实上,这种情况常常发生。
  在《销售的五大金科玉律》中,有一段这样的对话:
  在一堂销售训练课上,讲师要求一名推销煤的业务人员描述他如何向客户介绍产品。
  “通常我都说:‘这种煤可是好货啊!’”
  “然后呢?”讲师问。
  业务员愣住了,那已经是他第101句的介绍词。
  于是讲师问他:“这种煤燃烧后,灰烬是不是很干净?”
  业务员眨着眼睛,一脸不确定。
  “这种煤是一般的块状煤,还是薄片煤?是含有大量瓦斯的触煤,还是呈油状的碳煤?”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