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毕加索传

_2 阿莲娜(美)
  毕加索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学会了适应他那喜怒无常的脾气。大家都小心翼翼地,尽量不让自己的情绪流露出来惹恼了毕加索。有一次,布拉萨伊给毕加索奥古斯丁画室的雕塑拍完照片之后,他和萨巴特一起前往地铁站,途中说起了还有一些波耶蒂大街的雕塑还没拍照。布拉萨伊无意中说起:”我还得回去一趟。毕加索了承诺哪天带我去的。“这下子可勾起了萨巴特一肚子怨气:”承诺?用你的脑瓜子好好想想吧!他承诺过的事情有几次能兑现的。我可是太清楚不过了。老实说,我就吃过他说话不算话的苦头。他的承诺…… ……你听听吧——他1901年给我画了一幅肖像要送我,每次我要把这幅画拿回我巴黎的家中,他就说:‘等回到巴塞罗那再给你。’可是到了巴塞罗那,他却把这画卖给了一个歌舞酒店。这幅画几经转手,最后毕加索自己又出钱买了回来,又回到了波耶蒂大街。可是他再也不肯把这幅画给我了,只是一个劲地说这幅画是我的。“
  对弗朗索瓦丝而言,这个戴着面具、猜疑和不动声色的毕加索世界真是让人很难适应。不过让弗朗索瓦丝去适应毕加索这个人倒不是难事:”毕加索比我父亲的年龄还大,因此他制定一些规则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我倒不觉得有什么奇怪的。我不管同意或是不同意,在我心里都不成问题。因为我心里想着,毕加索这个年龄的人,阅历比我丰富,所以他应该是对的,可能还是我这个人太叛逆了吧。我们关系相当和谐,彼此之间还从没有过实质性的冲突。我想,可能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那的我还未谙世事,完全是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类型。“
  毕加索很明白她的这种”不食人间烟火“。有一次将近年底了,已经越来越看不惯弗朗索瓦丝的萨巴特终于当面对她发出警告。萨巴特就像个坏脾气的老妈子,即使这样发脾气也无济于事。毕加索说他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你根本就什么都不懂。你根本就不知道这个姑娘此刻正在钢丝绳,香梦沉酣。你想叫醒她?你想让她掉下来?…… ……你也根本就不会明白,我喜欢这个姑娘,哪怕她是个男孩我也一样会喜欢。“
  其实毕加索对弗朗索瓦丝的第一印象就是个少年,而不是位姑娘。弗朗索瓦丝让他想起了诗人兰波。弗朗索瓦丝的确长得比毕加索见过的任何人都要雌雄莫辨。毕加索曾迷恋过这种清秀俊逸的气质,正如布雷顿所写的:”让人看到了他自己的前世今生:比他这辈子的形象更明艳、更和谐、更有力量。“弗朗索瓦丝也自诩为俊逸少年。她曾经一度在自己的画上署名为F·吉罗(Gilot),自欺欺人地不让人家知道自己是女子。
  弗朗索瓦丝的性格最接近《暴风雨》(The Tempest)里的艾瑞儿(Ariel),代表着水精灵、空气精灵以及自然精灵。在莎士比亚的这出戏里,只有普罗斯佩罗(Prospero)才看得见艾瑞儿,这正是毕加索梦寐以求的。有一次把萨巴特打发走之后,毕加索对弗朗索瓦丝说,他宁愿让她呆在阁楼上离尘遁世:”我会一天给你送两次饭。你可以在那里安安静静地画画,这样我这辈子也就有一个别人夺不走的秘密了。“
  毕加索的这个想法弗朗索瓦丝也十分喜欢,因为那个时候,对她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毕加索和绘画。弗朗索瓦丝此时借住在外祖母家,卧室旁边就是她的画室。此时弗朗索瓦丝每画一幅画,就在后面署名”阿里阿德涅“。她越是对毕加索情浓意重,就越是相信自己就是那希腊神话中的阿里阿德涅公主 (Ariadne),能把被米诺托所困的特修斯(Theseus)指引出迷宫。她是否能帮助毕加索杀死自己身上那只怪兽米诺托?她是否能帮助毕加索走出自己的迷宫?在古希腊神话中,阿里阿德涅公主救了特修斯一命,却被自己的情人遗弃在纳克索斯岛上(Naxos)。弗朗索瓦丝的卧室里曾经挂满了壁画,画的都是阿里阿德涅公主被特修斯抛弃,酒神狄俄尼索斯从奥林匹克山前来拯救她、向她求婚的故事。弗朗索瓦丝那一时期的作品中充满了内在的张力——她本人的形象更加生动具体,而压抑下的希冀以及沦陷时期的悲哀都愈加深刻。弗朗索瓦丝给外祖母画的肖像中有一截旋转而下的悬梯。她在弗罗尔咖啡馆给热内维耶芙画的肖像中,热内维耶芙的脖子上绕着一圈白鸽,她的脸色是平静的。
  对毕加索而言,弗朗索瓦丝是个奇迹,是可遇不可求的幸运。这个姑娘的年龄不仅当他女儿绰绰有余,简直可以给他当孙女儿,弗朗索瓦丝这么年纪轻轻就如此早慧,并且能在他的诱惑和掌控下从容应对、进退自如,这不得不叫毕加索对她刮目相看。1944年2月的一天,毕加索让弗朗索瓦丝下次在午后过来,他要单独教她雕刻,不能让别人打扰。弗朗索瓦丝如约而至前来学雕刻,可是她把自己打扮得像是从委拉斯凯兹油画中走出来的美人儿,她穿着黑色天鹅绒裙子,连上掩着白色蕾丝高领,深红色的头发高高盘起来。这又一次撩拨得毕加索心猿意马起来:”你穿着这个来学雕刻?“弗朗索瓦丝的回答是,穿成这样不光是为了学雕刻,而且还是为了正中毕加索的下怀:”我想为你打扮得漂亮一点。“
  弗朗索瓦丝的天真率性让毕加索拿她没有办法。毕加索从来没有接过这样的招。毕加索举起双手,一语双关地说:”你真是想尽办法捉弄我,你就不能像别的女人那样吗,起码也要装成一副上当受骗的样子吧?你要是不装成上我当的样子,我们以后还怎么玩下去呢?“毕加索对她真是又嗔又爱。他退了一步:”算你对吧,真的。你睁着眼睛更好。可是你知道吗,要是你不去遮遮掩掩、不要花言巧语,那你玩的就没什么意思了。水至清则无鱼。“
  毕加索发出这番警告,然而朝气蓬勃的弗朗索瓦丝却觉得活泼有趣。目前为止,都是她在占上风——22岁的小姑娘胜过了62岁的情场老手兼花花公子。毕加索把教习雕刻丢到了九霄云外,给她看了沃拉画廊寄卖的铜版画。一个金黄头发的裸女坐着,对面站着一个黑发黑眼的裸女,毕加索指着这画说:”你在这儿。那个就是你。你看见了吗?你知道我总是喜欢某一些新面孔,你就是其中之一。“看过几张之后,有一张画的是米诺托看着一个熟睡的女人。毕加索解说道:”他正在揣摩她,想知道她心里想些什么,想知道她会不会因他是个怪兽而爱上他。你知道,女人就是这么稀奇古怪的。说不清米诺托是想叫醒她还是想杀了她。“
  不管毕加索说些什么,弗朗索瓦丝都还保持着神气自若。毕加索不仅对她的自控力暗暗称奇,觉得这本事是单凭经验、外表和脑袋瓜是学不来的。毕加索对她说:”你是我认识的惟一一个有扇通往巅峰之窗的女人。“[图943]毕加索很高兴又能够获得一种新的两性互动关系。就在一两个月前,毕加索曾对弗朗索瓦丝说:”我猜我一直到死,都还不会有人爱。“弗朗索瓦丝大笑,问他是否打定主意了。
  他们一起看完沃拉画廊这组铜版画之后,毕加索突然问她:”这整个故事说的是什么?你知道吗?“毕加索希望她说知道,至少能说知道一点儿。可弗朗索瓦丝说自己一点也不知道,不过她已经开始了解一点了。毕加索就顺势握着她胳膊,把她领到了卧室。他脱了弗朗索瓦丝的衣服,然后开始上下打量。毕加索暗自惊叹这身体跟他想象中的一模一样。他温柔地把她揽到膝前,像安抚一个小女孩一样告诉他:”我们之间无论怎么样,不管发生了什么,都会是一桩美妙的事情。我们俩都能完全释放自己,不论发生了什么都是出于我们自愿。“
  弗朗索瓦丝回忆道:”忽然我心中涌起了当初在雷博村的感觉:豁然开朗的感觉、深深的信任、觉得自己有了归宿。在雷博村,我觉得自己不再孑然一身,而且还与宇宙自然浑然一体。现在我觉得自己与毕加索浑然一体。“毕加索和她并肩躺着,极尽温存地爱抚着她的身体。毕加索说他也感到了”这一刻是全新的开始……我希望时间从此停滞,这一切在这一刻变成永恒。“
  弗朗索瓦丝枕着他的胳膊,心底宁静而又全然欢欣。别的已经无所谓了,也再没什么要满足的了。她觉得毕加索的猜忌、恐惧和消极都不能影响到她,而且这一切都已经消失了。毕加索对她说:”世间的一饮一啄都有定数,尤其幸福时光更是有限。爱情一出现,就已经被注定了缘深缘浅…… ……我们见面不要太频繁。要想蝴蝶的翅膀保持色彩斑斓,你就最好不去触碰它。我们不要太滥情,以免折损了点燃彼此生命的美好情缘。你的美好就像是一扇开着的窗子。我想让它一直开着。我们彼此相见,但不能太频繁。如果你想来看我,就给我打电话告诉我一声。“
  显然,毕加索面临着前所未有过的不安。同时他心里还害怕这份别样的感情到头来还是落入从前的俗套。他要求不要太过频繁地见面,不仅可以延长他俩的幸福时光,而且还可以延长他的希望,他希望这段艳遇最后能绽放出爱情的花朵。他不相信感情能够点燃他生命中的阴暗,也不足够自信能够毁灭这阴暗。毕加索要求尽量少跟弗朗索瓦丝见面,他是想要保护这段爱情不被心中的怪兽所吞噬,因为以往的经验告诉他,自己对这怪兽是无能为力的。
  弗朗索瓦丝走了,她觉得自己仰慕的这位大画家,最后终于成为了一个令她忍不住爱上的男人。
  第六章 毕加索同志(1)
  1944年2月,麦克斯·雅各布在圣贝诺伊遭到逮捕,并被遣送到德兰西羁押营(Drancy),并将从羁押营中转站再转送到波兰的奥斯威辛集中营(Auschwitz)或是德国的达考集中营(Dachau)。此时麦克斯正在遣送途中,他给科克托写了一封信:”亲爱的让,我现在在火车上躲着身边冷酷无情的宪兵给你写信。我们很快就要抵达德兰西羁押营了。我就说这么多了。当年我妹妹被抓走时,萨沙(Sacha)听说之后说:‘要是抓走的是他,我就会去想想办法!’现在轮到我了。拥抱你,麦克斯。“最让他心急如焚的是信件管制。麦克斯从德兰西向巴黎的朋友们发出了最后一个哀求:”萨勒蒙、毕加索、莫里康(Moricand),你们得替我想想办法。“ 此时,毕加索和弗朗索瓦丝犹豫再三,还是旅行去度假了。
  朋友们纷纷动用各种关系、想尽一切办法去营救麦克斯。科克托提笔写了一封令人动容的请愿书,大意是说法国青年是如何景仰麦克斯,麦克斯独创的语言在法国文坛如何举足轻重,麦克斯是如何看破红尘又遗世独立。最后还特意附上一句:”麦克斯已经皈依天主教20年了。“这封呼吁函上呈到罗斯(Von Rose)手中,罗斯时任德国使馆参赞,专门负责赦免和缓刑的事务。罗斯恰好也喜欢诗歌,并且很欣赏麦克斯的诗作。这份签名请愿书的落款中竟然没有毕加索的签名,真叫人大跌眼镜。毕加索对从前的至交老友竟然袖手旁观,他的漠然态度实在令人震撼。当麦克斯的文学经纪人皮埃尔·科勒(Pierre Colle)奔赴奥古斯丁大街,乞求毕加索利用自己在德国人那里的威望来搭救麦克斯时,毕加索断然拒绝了,并给出托辞来掩饰自己的冷漠:”根本就不值得这么大动干戈。麦克斯是个小机灵鬼。他根本不需要我们帮忙,自己就能越狱。“
  3月6日,罗斯从盖世太保那里拿到了一纸释放令,麦克斯的朋友们立即拿着释放令开车奔赴德兰西羁押营。他们被告知麦克斯已经死了。麦克斯就在前一天死于肺炎,而之前监狱的恶劣条件、羁押营的湿冷环境早就把他折磨得羸弱不堪了。这个”小机灵鬼“死在狱中,亡魂终于能逃脱牢狱之灾了。是不是德国人签发释放令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他死了?还是这一纸释放令刚好迟了一步呢?若是毕加索参与了营救是不是就能保住麦克斯的一条命呢?
  在沦陷期间,不管毕加索惹了什么麻烦,他总能找到人出面替他摆平。不论是他在黑市餐厅吃饭遭到搜查,还是违禁用铜铸雕像,或是走私外汇被捉,最后总会太平无事的。要是内务部安德烈·路易·杜布瓦(André-Louis Dubois)帮不上忙的事情,毕加索会去找德国大使奥托·阿贝茨。要是连德国大使都帮不上忙的事情,杜布瓦就会帮忙去找到阿诺·布雷克(Arno Breker)这样的高层,布雷克是希特勒本人极其欣赏的雕塑家。然后布雷克直接找到希莱姆(Heinrich Himmler)的下属纳粹党卫军的缪勒将军(SS General Müller)。有次毕加索惹了个大乱子,布雷克警告缪勒将军说:”要是你敢动一动毕加索,全世界铺天盖地的舆论会抗议得让你两眼发晕。“布雷克还说,要是缪勒将军不肯签署对毕加索的特赦令,他将直接到元首(Führer)那里去告状。缪勒将军知道元首曾经下令把巴黎广场的雕像熔化了。好让阿诺·布雷克拿来作雕塑,因此最好还是识相一点给毕加索签张特赦令。布雷克在回忆录中写下了希特勒的想法:”在政治运动中,艺术家都像帕西发尔(Parsifal)一样是无辜的。“
  传说中的毕加索就有这么厉害。可是毕加索却没有想法子去搭救老朋友的性命,姑且不去说能不能营救成功,至少他背叛了友情,他是个背信弃义的人。后来3月份的时候,朋友们在圣罗什教堂给麦克斯开了一个追思会。毕加索也去了——不过并不算是真正到场了。他不敢进教堂,怕被人把他跟纳粹的犯人牵连上什么瓜葛,万一清算起来可能会要了他的老命。毕加索在教堂前面匆匆打了个照面,简直就像个路人,根本就不像是来参加追思会的。
  弗朗索瓦丝现在已经知道毕加索是个贪生怕死的人了。有一次她问毕加索为什么还留在巴黎,而不逃到美国去。毕加索说:”留在这里倒并不是显摆勇气,这只是我向来的德性罢了。我留在巴黎只是因为我更喜欢呆在这里。“毕加索的”德性“被吹捧成了英雄之举,成了积极抵抗的方式,尤其是他的很多朋友都加入了抵抗运动时,大家的想法更是确凿不移了。3月19日,米歇尔·雷里斯及露易丝·雷里斯夫妇聚集了一些朋友到家里来研读毕加索写的剧本《抓住欲望的尾巴》。参与分角色扮演的客串演员有保罗·萨特 (Jean-Paul Sartre)、西蒙娜·波伏瓦 (Simone de Beauvoir)、乔治·于涅(George Hugnet)、让·奥比耶(Jean Aubier)、雷蒙·格诺 (Raymond Queneau)以及朵拉·玛尔。导演是阿尔贝·加缪 (Albert Camus)。一席观众中有布拉克、艾吕雅、雷维蒂、让·雨果及瓦伦汀娜·雨果夫妇和希诺尔·安可里纳及希诺尔娜·安可里纳夫妇(Se?or and Se?ora Anchorena)。安可里纳夫妇是来自阿根廷的富商,他们来找毕加索给家里的大门上画画,不过他们只能空跑一趟了。[图111] [图062]4年之后,萨特在《什么是文学》(What Is Literature?)一文中,采用了哲学表达来强调《抓住欲望的尾巴》一剧的主题。毕加索之前用绘图来表达过的意思,此番又被萨特以文字的形式说了出来:”我们一直接受的教育就是要慎重对待邪恶题材。生活在这个天天提心吊胆的时代里既不是我们的不幸,也不是我们的幸运。夏多勃里昂先烈事件(Chateaubriand)、奥兰多村民集体屠杀事件(Oradour)、索赛街事件(Rue des Saussaies)、达考集中营、奥斯威辛集中营,这些都告诉我们邪恶并不只是表面看到的而已,光是知道缘由还不足以驱除邪恶。邪恶不光是善良的反义词而已,正如‘糊涂的想法’并不是‘清晰的想法’的反义词。邪恶既不是感情也不是恐惧,因为感情可以治疗,而恐惧可以战胜。一步走错可以原谅,一时无知可以开导,可是邪恶绝不会改邪归正成理想而美好的人性…… ……因此我们可以做出一个振聋发聩的决断:邪恶是无可救赎的。“就好像”大脚丫“在第五幕开场白中所说的:”漆黑裹住了太阳的光辉。“毕加索不光是在作品中强调”邪恶无可救赎“,而且还亲身演绎了这个结论。比方说在麦克斯的这件事中,本来明明可以避免悲剧发生的,毕加索却表现出了他的”德性“。
  6月份,盟军登陆诺曼底。一线阳光冲破了黑暗,看来每天上演的邪恶并不捂得严实。8月,盟军抵达了巴黎。成千上万的巴黎市民也奋起与盟军并肩作战。毕加索离开了奥古斯丁大街,来到亨利四世大街的住所,和特蕾丝、玛雅一起等候最终的胜负结果。隔壁上演着激烈的巷战时,毕加索靠给玛雅画像来平定自己惴惴不安的情绪。玛雅现在可是高兴极了,因为爸爸、妈妈、外婆现在都在身边陪着她。事实上,玛雅这个小姑娘最快活的回忆莫过于空袭:”我们学校的全班同学都来躲在我家地下室里。真是棒极了。我可喜欢这样呢。我们老师就在黑暗里给我们讲古代神话。我们连蜡烛也没有。真是难以置信,老师没有给我们讲《小红帽》之类的故事,而是给我们讲起了希腊神话,讲起了阿里阿德涅公主,讲起了酒神狄俄尼索斯,讲起了米诺托。她还讲得绘声绘色!你想想吧!在黑暗里讲这样的故事……这就是我爸爸为什么这么喜欢空袭!至于我,我喜欢空袭是因为每次空袭我都能重新审视一下我们全家和古代神话。我觉得古希腊古罗马的神跟平常人也差不多——他们说起话来都像是我爸爸。“[图052]很快,把毕加索奉若神只的就不止9岁的小玛雅一个人了。8月25日巴黎宣布解放,也宣告了毕加索新的一页人生。毕加索很快不光是闻名遐迩,不光是个传奇人物那么简单了,他成了反专制胜利的、保全古老欧洲荣耀的一个象征。毕加索被邀请给抵抗运动诗画册设计封面,这个诗话册是献给戴高乐将军 (General de Gaulle)的礼敬。毕加索这个名人的参与可以给他们的胜利增光添彩。毕加索一如既往地接受了这个象征,尽管名不副实。抵抗运动中有千千万万个无名英雄,毕加索虽然不是英雄却像埃菲尔铁塔(Eiffel Tower)一样成了一座无与伦比的纪念碑。[图942]毕加索摆好造型供人照相,头上肩上落着心爱的鸽子。他欢迎成百上千的美国兵排队参观自己的画室。他用西班牙、法语口音的英语说着”非常感谢“,并拿出巧克力、咖啡、水果和食品罐头来做招待。他耐心而有风度地一遍又一遍回答自己多长时间画一幅画、一年画多少幅画、卖了多少幅画、每幅画卖多少钱之类的问题。
  约翰·普德尼(John Pudney)在伦敦的《新政客》杂志(New Statesman)上发表文章说:”战火渐渐熄灭,大家唱着《马赛曲》时眼泪越来越少,喝香槟时以解放胜利名义为祝词的机会越来越少的时候,我去见了帕布罗·毕加索…… ……他说一个创作型艺术家的倾向应当是让处在混乱边缘的人类安定下来。“奥古斯丁大街的另一位早期访客是海明威(Heimingway)。毕加索当时不在家。一般有访客来总会留下些什么礼物,门房也问海明威是否给”先生“留了礼物。海明威回到车里拿了一箱子手榴弹,上面写道:”海明威赠毕加索。“
  很多来奥古斯丁大街朝圣的人只能等在门外。弗朗索瓦丝有次一数,发现睡在画室地板上的美国兵就有20个。横七竖八睡了一地的人倒也还罢了,更教她心烦的是上次骑车路过克里奇广场时在报摊上看见的一个杂志封面。那是毕加索和一只野性未脱的鸽子,一般家里有人时,这只鸽子是无论如何不肯亲近毕加索的。弗朗索瓦丝说:”我忽然觉得这只鸽子和毕加索都被驯化了,可以服服帖帖地让全世界注视和触摸了。“
  至少,有一个美国记者把毕加索和戴高乐相提并论,说成是一个为解放法国而生的人。毕加索喜欢这个角色,并不遗余力地去扮好它。毕加索对前来参观的客人们说道:”此刻不是一个有才华的人能够堕落、退缩和停滞工作的时候。“他还谦逊地补充道:”现在的事情无非就是辛勤努力地工作、只求填饱肚子、悄悄去看朋友和期待自由解放。“这些访客把毕加索的这番话到处宣扬。有些幸运儿不仅得以参观毕加索的作品,还能够参观他的私人居所,并且崇拜地写些”卧室里冰冷的西班牙瓷砖地板“,以及大师的诸多俏皮话,比方说提到浴室里的双盥洗盆”一只手洗一个盥洗盆,要不就在洗手时机敏地聊天。“于是全世界都知道了毕加索有很多年轻漂亮的朋友能在他洗手时与他机敏聊天。
  现在很多人把毕加索视为得天独厚的天之骄子。而毕加索却更加想要挑战命运、挑战生活、挑战上帝。不管怎么说,他比以往拥有更多的信徒,他每天在圣殿里(萨巴特说他的画室成了圣殿)迎接川流不息的朝圣者。一个名叫尼格尔·高斯林(Nigel Gosling)的英国记者,赠给毕加索几本关于英国艺术的企鹅版丛书,以及一个诺曼底的大红苹果,此人描述自己的感触:”像一尊矮墩墩的东方神道。比我想象中的要矮(大多数伟人都比较矮),他面有菜色,站得很直。秃头白发之下,一双猴子似的眼睛睁得圆圆的。他严肃又得体,但是散发出一种不拘小节的天才气质。“
  不管是哪一种宗教,都会从赞美诗中冒出一些不和谐音符。已经70高龄的米西亚·塞尔特此时冒了出来。米西亚在回忆录中写解放后去拜访毕加索:”我被扶着走过去,他取下一些油画放到老眼昏花的我的面前。好几十幅油画。我多么应该告诉他我喜欢这些画呀!要是我把这些画买走他会多么快活啊!…… ……天啊!他画的每一幅画我没有一幅能接受得了的。我这么爱他,就不能欺骗他而隐瞒自己的真实感受…… ……我回到了车里,忍不住为这之前所有的一切痛哭一场。“
  可是,现在奥古斯丁大街已经不怎么看得到分歧和泪水了。那里洋溢着喜庆的情绪。解放之后一个月,艾吕雅抑制不住激动,悄悄向那天来做客的彭罗斯耳语:”告诉你一个重大消息:一周以后毕加索就要公开宣布加入中产党啦。“等到10月5日那天,不仅仅是公开宣布这个消息而已,毕加索入党的新闻占据了《人道主义报》(L'Humanité)头版的整个版面,另外还配有头一天共产党高层领导欢迎会的照片,欢迎会赞颂了毕加索这位新同志”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道德情操“、”为人类服务“,并且欢迎他投入”共产党的怀抱和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组成的无产阶级大家庭“。
  这份法国共产党的机关报大篇幅地介绍了毕加索是一名多么了不起的画家,这介绍写得就像是在说给自己听。”要问今天在苏联、英语国家、拉丁语国家的艺术家们他们当中谁最了不起,他们会众口一辞地说帕布罗·毕加索是他们当中最杰出的艺术家,也是当代画坛的一代大师。“民选之伟大。
  毕加索参加法国共产党变成了一出杂耍,也是最具娱乐精神的一场做秀,尤其是法国共产党把毕加索的绘画定义为”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风格“,那当然是了不起的艺术了。这帮人啰哩啰嗦地定义了一堆,毕加索温和地给出了回复。毕加索说过:”所有的人类表达方式都有其愚蠢的一面。“他提及自己为什么要参加法国共产党时也证实了这一点。他对持反对意见的杜布瓦(沦陷期间也是他的经纪人)说:”那些穷人,所有的穷人会怎么样呢?穷人不会讨厌任何事、任何人。他们会扞卫自身利益,于是就会有罢工和骚乱,难道你就让我坐在包厢里冷眼旁观吗?不,那不可能。我会从包厢里走到大街上加入他们的行列。“事实上,当那一天真的到来了的时候,毕加索连坐在包厢里冷眼旁观都没做到,更别提什么”从包厢里走到大街上加入他们的行列“了。
  从《新大众》杂志(The New Masses)的一篇访谈文章中可以看出来,毕加索编造撒谎的本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这篇文章没过几天又在《人道主义报》上以《我为什么参加共产党》的标题登了出来:”参加共产党是我的一生、我的作品的合理总结。因为我可以骄傲地声明,我从来就没有想到过要把绘画简单当成一个娱乐或逃避的手段。我想要通过绘画这个武器来加深对世界、对世人的认知,因此知识能够使我们大家每天都能越来越自由。我试图用我自己的方式去说出我自己认为是至真至准至好的东西,诚如每个画家所知,这样的东西当然也是至美的…… ……这些年的专制统治让我深刻意识到我不仅要用艺术来做斗争,还要拿出我的血肉之躯来做斗争。因此我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共产党,因为我从心底意识到我根本就适合共产党是一致的。阿拉贡、艾吕雅、卡索、福格隆(Fougeron)这些朋友都很了解我。之前我之所以一直没有正式参加共产党,是因为基于‘天真’我以为只要我的作品、我的心属于共产党就可以了。不过现在我已经是共产党了。共产党是最辛苦致力于理解和改造世界、市今天和未来的人们变得更加聪明、自由和幸福,不是吗?共产党员在法国、苏联和我的祖国西班牙是最勇敢的,不是吗?那我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是害怕让自己受到限制吗?可是我还从来没有这么自由过!现在我已经是迫不及待想要再觅一方乐土了:多年来我一直流亡在外,现在我不用再流亡下去了。在西班牙欢迎我回去之前,法国共产党向我敞开了她的双臂。在这里我看见了我最珍惜的成就卓着的科学家、诗人以及那些反抗叛逆的美丽面容。我再一次找到了我的阶级兄弟!“
  毕加索真是前所未有地颠倒黑白。难道他本人不知道共产党同样制造了巨大的灾难吗?一个简单的事实是,斯大林统治下成千上万的杀戮和监禁并不亚于希特勒。或者毕加索认为手段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据沙俄方面的说法是,选择斯大林就意味着选择了一桩好生意。毕加索崇尚强权,鄙视弱者。对毕加索而言,弱小就意味着死亡,所以他想要尽可能地抓住一切机会表现出自己是个厉害角色,尽管这个角色有点名不副实。共产党所宣称的绝对真理、绝对力量正好投合了毕加索的心意。同时,毕加索也算是投靠了共产党——在共产党的庇护下,他能过着称心如意的日子,想要的一切应有尽有。尽管毕加索也装模作样地关注那些底层的小人物,其实他骨子里是个极权主义者。毕加索喜欢这些显而易见的好处和特权——没有那么多乌七八糟的选举,没有那么多不满而奔走游说、想要民主的人。就这个意义而言,”参加共产党是我的一生、我的作品的合理总结。“毕加索跋扈了半辈子,这下子参加共产党后终于棋逢对手。毕加索和共产党都是为了宣扬理想可以连饭都不吃的那种类型。
  加入了共产党,毕加索洋洋得意地沉浸在快意和掌声中。他说自己多年来一直流亡在外,现在不再是个漂泊者了。然而,他其实并没有被西班牙驱逐在外——不管怎么说,西班牙内战之后,毕加索可是自己心甘情愿地在巴黎住了37年啊。毕加索其实是自我放逐。他想要从自我放逐、自我监禁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于是他参加了共产党,这样可以享受到优越感和归属感。而共产党内很少有像这样杰出的人物,于是很多党内人士都十分崇拜他,很多妙龄女子都十分景仰他。这些人都一窝蜂地跑到奥古斯丁大街来向这位党内新秀索要签名,排成长长的队列里还有那些怀着浪漫梦想的女生等着一瞻”伟大艺术家“的风采。这些女人往往等到的不仅仅是毕加索的签名和接见。毕加索年纪越老,就越是青睐那些性伴侣就越年轻。在解放胜利的莫名狂欢下,很多未成年少女都受到了某些老得堪称爷爷辈的男人的性引诱而失身。
  其中一个未谙世事的小姑娘名叫热内维耶芙·拉波儿(Geneviève Laport),她是由阿鲁亚德引荐到奥古斯丁大街来的。那一年拉波儿才17岁,在附近的费内农中学(Lycée Fénelon)念书,她是全国学生战线主席,同时还担任校园报刊的编辑。拉波儿采访了毕加索,采访中请毕加索解释共产主义信仰以及同学们宣称看不懂的艺术作品。毕加索说:”看懂!这玩意儿要看懂做什么?难道一幅画等同于数学证明题么?根本没啥好解释的——天晓得,解释什么?不过是让人看画的时候能唤醒心底的感受罢了。一件艺术作品不能让人无动于衷、不能让人走马观花地看过一遍了事。艺术作品得让参观者有所反应、让人产生强烈的感情,并且在自己的脑海中也浮现出一幅画面。一幅画得产生振聋发聩的效果…… ……“
  马克思曾说过:”哲学家用各种方法阐释这世界,可关键的是要改变这世界。“ 拉波儿问毕加索是否读过马克思着作。毕加索从未读过。毕加索的共产主义信仰主要来自艾吕雅、阿拉贡和洛伦·卡萨诺瓦(Laurent Casanova)。洛伦是地下党的领袖之一,在沦陷期间曾经越狱出来,在米歇尔·雷里斯家里设立了一个躲避盖世太保追杀的避难点,这避难点就在毕加索住宅的隔壁街角。而拉波儿阅读了大量的马克思着作,想要使自己努力向共产主义靠拢、早日加入共产党。她甚至还读过斯大林的《苏联共产党历史》。拉波儿后来说:”我尽量想让自己向共产主义靠拢,可是最终也没能做到。因为我觉得有太多的观点我不能接受。“毕加索和拉波儿初次见面,毕加索就给她亮出了自己的党员证,两人都觉得”毕加索同志“这个称号十分滑稽。从来没有阐明过自己艺术立场的毕加索,这次试图阐明自己的政治立场:”你知道我不是法国人,而是西班牙人。我反对佛朗哥。我只有通过参加共产党、摆明我的立场,才能让天下人都知道我毕加索反对佛朗哥。“
  不一会儿,政治讨论就转变为谈情说爱了。不过,拉波儿和毕加索艳遇的其他年轻姑娘有一点与众不同之处,她一直都和毕加索断断续续有来往,对毕加索来说,这种断断续续的来往使得每次约会都挑逗十足。弗朗索瓦丝有好几次在奥古斯丁大街的画室里遇见她,并不知道她也是毕加索长长的情人名单中一个。弗朗索瓦丝回忆道:”我取笑她是瑞士奶酪。因为这女孩长得高高壮壮,每次来都给毕加索送点奶酪。“其实,弗朗索瓦丝只知道毕加索身边有个情人是朵拉。而奥尔嘉和特蕾丝这两个,毕加索对她信誓旦旦说这两人已经是过去式了。
  到目前为止,朵拉已经知道有弗朗索瓦丝这么一个情敌了,可是她简直不敢相信挤走自己的竟然是这么一个”小女生“,恃才傲物的朵拉根本就不把这类小女生放在眼里。朵拉对毕加索说:”(弗朗索瓦丝)上得了床、上不了台面“,毕加索听了这话,很快就邀弗朗索瓦丝前来陪他和朵拉共度晚餐。弗朗索瓦丝回忆道:”我去是去了,但是还带了安德烈·玛尚(André Marchand)一同前往。安德烈·玛尚当时正在和我谈恋爱,给我画了不少肖像呢。因此我看上去不是那种不惜一切代价要跟着大师走的小姑娘,我也有我的护花使者,大家觉得我俩正般配。朵拉自己结识了安德烈之后,就开始邀请他常来陪她和毕加索共度晚餐,这样的话朵拉认为安德烈一定也会把我带上。朵拉以为毕加索看到我和安德烈卿卿我我,就会对我兴致索然了。可是事实上,她这样做只起到了反作用。“
  巴黎解放6周后,毕加索的大型回顾展作为秋季沙龙的一部分也开始启动了。弗朗索瓦丝非常尽心尽力。不过,她尽的是意想不到的心力。一些被安德烈·罗特称为”没头脑的年轻人“和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先生“想要掀掉毕加索的油画,他们大喊着:”掀掉掀掉!退钱退钱!解释清楚!“这些年轻人大多是美术院校的学生,后者则是那些看不惯毕加索作品和政治立场的老家伙。自从闹事的那天起,弗朗索瓦丝就和其他的青年学生一起站在油画前面轮流守卫。这又是一股把弗朗索瓦丝推向毕加索的力量:她急需保护他、拯救他,之前是担心他会自我伤害,现在则担心他会被这些闹事者伤害。
  来秋季沙龙闹事的只是少数,大多数参观者的反应都是震撼。弗朗索瓦丝说:”熬过了噩梦般的沦陷期之后,公众看到作品的思想反映了大家这些年来的生活经历,其必然反应是震撼。“乔治·林布(George Limbour)报道这次画展也是围绕着”震撼“这个主题的:”毕加索近五六年来创作的油画,以及这次秋季沙龙展出的作品,无论观众懂不懂艺术都会产生震撼。这些价值连城的画作大胆奇特,比生活更庞杂,对灵魂的分量不啻世上任何密度的物质。不论是铝、陶瓷、木材或骨料拼贴的作品,我们一眼看去觉得怪怪的,可在心里挥之不去,直到从画的意境中获得内心平衡。“这次画展还催生了一批讽刺谩骂的讽刺画。其中一幅漫画着一位参观者看着一幅改编成”阴郁“版本的罗丹 (Auguste Rodin)的《思索者》(Thinker),旁边一个导游正在解说:”自从有人在他面前挂了一幅毕加索的画,他就变成这样了。“
  朵拉此时还扮演着毕加索正式情人的角色。可毕加索对弗朗索瓦丝说朵拉已是明日黄花了。起初毕加索只是嘴上说说而已,后来他就想要带弗朗索瓦丝凭吊他的往日情史了。一天下午,毕加索让马塞尔开车载着他俩上了蒙马特高地的山顶。他俩下了车,步行到了”洗衣船“。毕加索伤感地指给弗朗索瓦丝:”这就是我的起点。“然后他指给她看胡安·格里斯的画室、麦克斯·雅各布的旧居,以及卖蔬菜小贩索里尔(Soriol)退给他的房子。毕加索说:”只要一推开房门,我们就会回到蓝色时期。那时我住在这里的时候你就应该认识我。要是我们那时就相识就再好不过了,那样的话,不管发生什么事我们都不会离开拉维南大街。要是和你在一起,我绝不会想要离开这里。“弗朗索瓦丝第一次明白了”洗衣船“对毕加索的意义:”这是一段艰苦时期,可是那时的苦日子过得有意义、有希望,一切都有可能实现——包括幸福。“
  出了”洗衣船“,毕加索带着弗朗索瓦丝来到了附近索勒大街(rue des Saules)的一处小房子。一个老女人病怏怏地躺在床上,牙都掉光了。他们闲聊了几分钟,毕加索在她床头柜上放了一些钱,就带着弗朗索瓦丝出来了。毕加索沉默了好一阵子,然后转身向弗朗索瓦丝解释道:”我想教你了解人生。这个女人名叫若曼妮·皮乔特。她现在穷困潦倒、老得掉牙。可是她当年年轻时也曾貌美如花,让我的一个画家朋友神魂颠倒,最后自杀身亡。“毕加索教弗朗索瓦丝了解人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他也同样在作品中教给世人”生命总免不了衰老病死“的道理。
  1945年2月,毕加索开始创作另一幅反映这类主题的油画作品《太平间》(The Charnel House)。一堆凌乱的尸体堆在一张白桌子下面,桌上放着一个空瓮和空锅。彭罗斯说这幅画是”毕加索所有作品中最令人绝望的“,巴尔(Barr)则说它是”没有悲伤的《圣母哭子图》,没有悼客的下葬“。无数的艺术评论家和艺术爱好者都把这幅画归结成”描绘集中营的恐怖“。就像毕加索想要教弗朗索瓦丝认识人生一样,人们对《太平间》的理解只猜对了一部分。这是一幅没有一点儿要复活的迹象的《基督受难图》。这是丝毫没有失败迹象的纳粹恐怖的描述。如同最终的现实,这幅画再次带来黑暗。[图065]
  既是对毕加索来说,《太平间》这幅画他也有点吃不消。这整整一年里,毕加索都在创作、放弃、返工。当年举办秋季沙龙时,这幅画没有按时完成。后来举办”艺术和抵抗运动展“时,这幅画还是没有完工。当时举办”艺术和抵抗运动展“时,时任共产党的军务部长的洛伦·卡萨诺瓦(后来变节成了叛徒)到场参观,并且盛赞了”从我们弟兄们的英雄行为中发现了新现代艺术要素的伟大艺术家们“。尽管官方措辞极尽吹捧,毕加索的”党内兄弟们“对这些作品还是有风言风语。毕加索对这些风言风语显得很豁达:”就算他们不想要我,我还是一心跟着党走。“然而毕加索心里很清楚,党是不会不要他的。他很清楚这一层原因:”最关键的是,通过《格尔尼卡》这幅画,我每天都能在《纽约城市报》(New York City)上看见我的政治声明。别的任何人都办不到这一点…… ……就是部长和政治家也做不到这样。“
  有天晚饭后科克托问毕加索:”要是有一天德国人杀回来,你怎么跟他们解释你加入了共产党?“毕加索十分得意地回答说:”要问我为什么,我会说‘你不觉得我在搞恶作剧吗?’“然而现在德国人被打败了,毕加索安全得很。他作为党内名人出席群众集会,发表的演讲之多让艾吕雅写讲稿都写不过来,并且更重要的是他还接受各种采访。
  毕加索曾经的座右铭是”不跟当权者对话。“可现在完全变了。毕加索接受《新大众》杂志的记者热罗姆·赛克勒(Jerome Seckler)采访时,曾急切地问道:”你相信我说的话吗?“然而他说的很多话确实不太可信。毕加索对赛克勒说:”我是个共产主义者,我的绘画是共产主义绘画。不过我要是个鞋匠的话,就不用专门采用某种方法钉鞋掌来表现保皇党、共产主义或是其他什么主义的立场了。“毕加索想要让大家都知道,他”从来就没有与现实生活脱轨。“他不断地说:”我总是基于现实生活。“那我们就要问一问了:是什么样的现实生活?是柯罗的风景,还是挂在他床头的鲁本斯 (Peter Paul Rubens)画的”男欢女爱“?或者是此时尚未完工的《太平间》中表达的现实生活?
  在专访的引言里,赛克勒写了自己和朋友们剖析毕加索过程中的无奈:”我们得出的惟一结论就是,毕加索‘各个时期’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白热化的时代矛盾,可也仅仅是反映而已,她的话没能帮助我们去理解这些时代。“其实真正的结论比赛克勒总结的更具颠覆性。难道毕加索的艺术作品就只是用来表现本世纪的冲突不满吗?
  3月24日,塞克勒对毕加索的专访刚刚在《新大众》杂志上登了没几天,《法国文艺》杂志(Les Lettres Fran?aises)又刊登了一篇报道。在《法国文艺》这篇报道里,毕加索把自己的艺术作品看成是时局创造的:”你认为艺术家是什么?画家只有眼睛?音乐家只有耳朵?诗人只记得一首打油诗?…… ……恰恰相反,他同时还能参与政治,他不断关注这世上发生的激动人心的大事件,并且形象地创作出来。要是不关注他人,但但凭着象牙塔的清高,怎么可能接触到如此五彩斑斓的生活呢?不,绘画并不是房间里的装饰物,而是用来进攻、抵御敌人的武器。“这次我们不免又要问一问了:”谁才是敌人?“
  5月份的时候,毕加索对布拉萨伊抱怨说:”这是侵犯!巴黎都解放了,我却还被包围着,到现在还被包围着。“毕加索发着牢骚,却还是一如既往地想要征服每一个包围他的人。他不再拿作品当武器了——毕加索现在的本领是跟任何人相处的时候,都能让人拿他当老朋友一般看待。赛克勒写采访录中写道:”我觉得和他像是多年故交。“布拉萨伊带来画室的俄国年轻的舞蹈家玛丽娜·贝基(Marina de Berg)也有同感,她说:”真奇怪,我一见到他就觉得其实自己早就认识他。“全身上下只穿着条蓝色短裤的毕加索接待了他们,直到客人快要告辞时才换上了一套刚灰色西装。玛丽娜对布拉萨伊说”就我们这几个人在一起时,他穿蓝短裤比穿灰西装要好得多。他穿西装显得太正儿八经了,领带一点儿也不适合他。可是穿着蓝短裤,他真是妙得很。“
  玛丽娜对毕加索本人十分吹捧,可是对他的雕塑和绘画却不怎么感冒。她对布拉萨伊说:”这里只有怪兽!真恐怖!“毕加索过来了以后,她还是坦言道:”可是你的这些油画太吓人了!真把我吓坏了!…… ……说真的,布拉萨伊,你喜欢这些画吗?你觉得美吗?大家就别唯唯诺诺地讨好了,直接说出来吧。“
  毕加索觉得玛丽娜出言无忌十分有趣,说:”要是我没猜错的话,我这里没有一幅画是合你心意的。“
  玛丽娜说:”那倒是。你说得没错…… ……不过要是你让我挑一幅的话,我会选这张肖像画。“
  毕加索和布拉萨伊都哈哈大笑起来。玛丽娜选中的这张画是这房间里惟一一幅并非出自毕加索之手的画作,这幅画是安德烈·玛尚画的《阿尔女子》。毕加索越来越放肆地逗着玛丽娜,上上下下打量着她。玛丽娜正双腿交叉、托腮静坐,脚上还穿着高跟鞋。毕加索说:”可是这女人长得很美——玛丽娜…… ……这侧影很优美。要是我是画家……“
  玛丽娜插嘴说:”你就会让我当模特画画了,是吧!不必了,谢谢。我才不想呢。你会把我想这些女人一样变形扭曲,眼睛长到耳朵上,嘴巴长到鼻子上。“
  毕加索故作惊讶道:”不会的,我可不会把你画成别的女人那样。我会把你画得很漂亮的。顺便问一下,你今年多大了?“
  玛丽娜故作扭捏地说:”你觉得呢?我从来不告诉别人我的年龄。“
  ”可是你得告诉我。你来我耳边悄悄地说…… ……像我这样的糟老头子……“
  毕加索就这样有一搭没一搭地逗着她。一会儿让玛丽娜下次再来,他可以给她提些有用的建议。一会儿让她在画室里现场表演踢踏舞(hopscotch),毕加索则边看边喊”再来一遍!再来一遍!“。一会儿又教她怎样上紧芭蕾舞裙的腰身,还答应下次把奥尔嘉的上好皮子的芭蕾舞鞋找出来,”下次“来的时候给她。可是根本就不会有什么下次了。毕加索跟人聊天总是喜欢说将来如何如何,这样显得跟聊天者关系亲密,让人觉得他有一种不可抗拒的亲和力——尽管根本就不会有什么下次。玛丽娜就这样被他哄得心花怒放,这也是毕加索想要的结果:为挑逗而挑逗。
  就这样毕加索演绎的神话传遍了四面八方,甚至那些看不惯他作品的人也承认他的光辉不朽。就连毕加索自己也受不了他那完美形象所带来的副作用了,他抱怨说:”大家总是要我做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其中有个例子是,一位美国姑娘凯瑟琳·杜雷(Katherine Dudley)拿给他12张1000法郎的支票,可是她忘了签上支票允许使用的期限。这样支票就不能用了,几乎形同废纸——他能不能想想办法呢?毕加索是有办法的。他像个真正的魔术师一样,给每张支票上用木刻的印章盖上戳,于是这些支票增值到比原来的票面价值还要高了。可是毕加索再也没把这些支票还给凯瑟琳。差不多20年后,凯瑟琳回忆道:”每次我看见他,他总是两手一摊,说:‘对啊,凯瑟琳,我已经帮你改了支票价值了,我还是得归还给你。’可是他从来没兑现过。他喜欢扮演魔术师,却免不了成为江湖骗子。
  弗朗索瓦丝第一眼看见毕加索,就觉得他长得酷似卢浮宫里的那尊古埃及雕像《文牍官员坐像》。[图945][图946]此刻毕加索更像那个文牍官员了。马拉美诗集初版中,毕加索在诗人小像下方写着:“秃顶翁作!巴黎,1945年5月12日。”毕加索从前一头乌黑的额发先是变成了稀稀拉拉的白发,此刻在马拉美诗集中正式宣告秃光光。毕加索曾自撰墓志铭:“一个人不可能同时是‘今我’和‘故我’”。
  朵拉作出的论断已经被证明是错了。从毕加索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来,弗朗索瓦丝不仅能上毕加索的床,也能上得了台面,并且她还开始走进毕加索的灵魂深处。然而朵拉不能接受自己行将被新人取代的下场。就算她能接受也已经是无法自拔了,她已经把自己完全陷入了毕加索的生活,完全把自己附庸在毕加索身上,已是无路可退了。因此无论她是多么的痛苦难当,无论毕加索是多么的薄幸无情,朵拉都只能被缚在毕加索的这只茧里,苦苦守候着毕加索的电话,随时等候着毕加索的召幸。朵拉的生活中只剩下父亲还保持着一点联系。母亲去世后,父亲就一直住在奥赛宫旅馆(H?tel du Palais d'Orsay)。每周毕加索去陪玛雅和特蕾丝的时候,朵拉就去和父亲一起吃晚饭。晚餐总是只有这父女俩,而且地点总是在鲁特卡饭店。
  1945年春天,朵拉在蒙帕纳斯的詹妮·布歇(Jeanne Bucher)画廊举办了个人画展,绝大多数作品都是冥静简朴的静物画。有天下午弗朗索瓦丝穿着多彩条纹裙子骑车来看展览。朵拉正好在那里,全身上下穿着黑色衣裙。不过多长时间,毕加索也来了。这次画展反响热烈,令毕加索十分骄傲自豪。外界越是赞扬朵拉及其才华,毕加索就越是从朵拉对自己的屈从中获得快感。毕加索来看朵拉的画展,忽然让弗朗索瓦丝觉得很不是滋味,认为很不成体统。弗朗索瓦丝跑下楼梯,飞快地骑上自行车。毕加索追在后面喊道:“你这是让哪儿去呀?”
  这已经成了毕加索和弗朗索瓦丝之间的固定模式。只要弗朗索瓦丝想要退出或是远远看着,毕加索就会追在后面把她哄回来。可是只要一发觉弗朗索瓦丝对自己柔情蜜意起来,毕加索就会把她推到一边:“我都不知道为什么会叫你来。我还不如去妓院找乐子呢。”要不就是“天底下没有比两只狮毛狗更相像的了,女人也是这样。”有一次他们看着阳光中飞舞的灰尘,毕加索对弗朗索瓦丝说:“没有人真正能在我心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我心里,别人就像是这阳光下的尘埃。只要一扫把就能把他们扫地出门。”
  弗朗索瓦丝一如既往地反驳他。反驳毕加索的话可算不上什么新鲜的,弗朗索瓦丝说,既然毕加索把别人都看成是可以随意处置的灰尘,那她可不像一撮灰尘那么任人摆布,她有本事能想走就走。说罢,弗朗索瓦丝就出走了,3个月都没回来。毕加索逐渐意识到弗朗索瓦丝并不是个可以随意玩弄的玩物,她是一个有本事能和他争锋相对的年轻女人。
  就在毕加索和弗朗索瓦丝见招拆招之时,朵拉已经是黔驴技穷了。有天晚上毕加索上朵拉那里去,却意外发现朵拉没在家里。朵拉最后头发凌乱、衣衫不整地回来,声称自己受袭,袭击她的男子偷走了她的小叭儿狗。10天以后,朵拉再次头发凌乱、衣衫不整地被警察从讷夫桥(Pont Neuf)送回家来。这一次据称是有人偷了她的自行车,并且袭击了她。后来朵拉的自行车完好无损地从讷夫桥下找到时,毕加索于是知道这些故事不过是朵拉编出来吸引自己关注的。毕加索不理会朵拉的这些种种小花招,也根本不去考虑朵拉的感受,装成什么事情也没发生的样子——直到有一天终于出事了。
  有天晚上,毕加索来接朵拉去吃晚饭。朵拉的痛苦终于爆发了,她抛下一贯的矜持,一反常态地冲着毕加索大叫大嚷:“你在艺术上了不起,在道德上一无是处。”,毕加索让她嘴,警告说这种话对他来说是不可容忍的。朵拉根本不理会,一个劲地让他尽早悔悟。毕加索当面笑起来,然后朵拉责备他生活荒淫无耻,接着要他好好考虑着手安排身后之事。毕加索愤然说道:“你还是看看你自己该做什么,安排好你自己的后事吧。”可是毕加索的话可没能阻止朵拉滔滔不绝地发泄自己的情绪。
  第二天一早,朵拉无视毕加索“无事不登三宝殿”的禁令,忽然径直闯进了奥古斯丁大街的画室。当时毕加索正在画室和艾吕雅聊天。朵拉无缘无故地对他俩喊:“你俩都下来给我跪着,你们这两个亵渎神灵的家伙。我听见心里有个声音。过去、现在、将来,我都看得清清楚楚。你俩要是不思悔改,再这样下去就会大祸临头啦。”朵拉一边说,一般抓住这两个男人的胳膊,拼命想让他俩跪下。萨巴特赶紧叫人去把毕加索的私人医生给叫来。毕加索平时连感冒这样的小毛病也都是由雅克·拉康医生(Dr. Jacques Lacan)来医治的。拉康医生到画室来,带走了朵拉。朵拉在诊所里一住就是三个礼拜,接受了痛苦的电疗和心理分析,后来她出院之后还继续治疗了很长时间。
  自艾吕雅结识毕加索以来,这是第一次他对自己崇拜的毕加索如此愤怒。拉康医生把朵拉带走后,艾吕雅当毕加索的面恨恨地把一把椅子砸得粉碎。艾吕雅记得朵拉在一群超现实主义青年中显得既美丽又高傲。她显得神秘莫测又聪明伶俐。艾吕雅难以原谅毕加索给朵拉带来的巨大不幸,难以原谅毕加索给朵拉施加的无数羞辱。毕加索在10年的时间里用尽各种办法终于把高高在上的女神变成了一块破门垫。朵拉出院以后,艾吕雅和皮埃尔·戴克斯一起去看她。回来的路上,艾吕雅对戴克斯说:“毕加索不能容忍伴侣中途生病,他的女人是不能中途退出的。”
  毕加索把朵拉的遭遇告诉了弗朗索瓦丝,并总结出:“新人总是胜过旧人。这是你赢了。”弗朗索瓦丝从朵拉的遭遇得到的却不是这个教训。她觉得很害怕,朵拉的故事就是对她自己的一个严重警告。毕加索听了她的担心后,回答说:“我们别去管这桩事了。生活就是这样的。那些不能与时俱进的人总是要被自动淘汰掉的…… ……生活必须继续,生活就是我们自己。”弗朗索瓦丝抗议说欺凌弱小是很残忍的举动,毕加索则说她异想天开:“那种慈悲是不切实际的。那是多愁善感,是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式的伪善。不管怎么说,每个人的性情都是天生注定的。”
  弗朗索瓦丝由此看到了尼采超人学说中无情而压抑人性的一面,尼采宣扬:“爱情对孤独的人来说是危险的。”弗朗索瓦丝说:“我开始见识了他性情古怪的一面。他性格中虐待狂的一面渐渐显露了出来。因此我觉得尽管我俩感情好,但是这爱情应该始终自由、独立和保持距离。”毕加索显然并不知道弗朗索瓦丝已察觉他性格中险恶的一面,仍然邀请她一同前去法国南部度假消夏——带着朵拉。弗朗索瓦丝一口回绝,她可不想让自己陷入这场争风吃醋的游戏,成为对付别的女人的工具——尤其是那女人已经是遍体鳞伤了。弗朗索瓦丝对毕加索说:“别说是我在你和朵拉之间插了一杠。别说是我刺激了朵拉。是你自己惹恼了朵拉。”弗朗索瓦丝自个儿上布列塔尼去度假了,这样能跟毕加索保持一个必要的距离,这样才能在爱情上立于不败之地。
  1945年6月15日,仿佛时间停滞了一整夜。这晚是雅克·布雷维(Jacques Pévert)的《约会》(Rendezvous)在萨拉·伯纳剧院(Théatre Sarah-Bernhardt)首演,参加演出的是小罗兰芭蕾舞团(Ballets Roland Petit)。劫后余生的上流社会希望这次演出能重现当年狄阿吉列夫演出团的盛况。观众席中有艾田纳·德博蒙伯爵、马勒尼·迪特里希(Marlene Dietrich)、科克托、毕加索、朵拉,以及《约会》的舞台设计者布拉萨伊。毕加索之前答应给这出舞剧画幕布,可是直到首演开幕毕加索也没拿出这幕布来。波里斯·科什诺(Boris Kochno)自打狄阿吉列夫死后就接管了他的家底,这时拿出毕加索1943年画的一幅烛台静物和丝绒面具,并把这幅画放大。当剧院的幕布缓缓升起,毕加索的垂幕显露出来时,剧院里响起了掌声,其中还夹杂着若干嘘声和嘲笑。坐在毕加索身旁的布拉萨伊写道:“毕加索不过是微微皱了皱眉,没什么别的反应。他已经司空见惯了。中场休息的间隙,他告诉我说今晚的表现比起28年前《大狂欢》中上演的骚乱,不过是小打小闹罢了。”要是毕加索能想到观众的起哄是针对他多年以前的旧作,恐怕他就不会说出这番话了。
  7月初,毕加索带着朵拉前往安提贝海岬(Cap d'Antibes)与玛丽·库托里(Marie Cuttoli)一起度假。玛丽·库托里不管是在巴黎或是在法国南部,身边始终都围绕着一个艺术家、知识分子和政治家的沙龙。其中就有她的丈夫——法国国会的参议员。到了安提贝海岬,毕加索、朵拉和库托里一起去了沃克鲁斯(Vaucluse)的梅内贝村(Ménerbes)去看一所大房子,这所房子的要价是毕加索的一幅静物画。房主的妻子前不久刚刚去世,他既想要一幅毕加索的画,又正好急于把这所房子出手以免触景生情。毕加索买了这处房子赠给朵拉。这既是赠别留念,又是永久留念。
  从安提贝海岬,毕加索给布列塔尼的弗朗索瓦丝写了封信,告诉她已经在朱安港一个搞雕刻的朋友路易·福特家给她租了一处房子。毕加索写道:“你马上过来吧,我无聊死了。”让毕加索惊讶的是,弗朗索瓦丝的回信说尽管布列塔尼的假期也没什么意思,但她还是打算呆在那儿。与此同时,弗朗索瓦丝给母亲写信:“我觉得你要我好好休息,不要太累的建议真是很好笑。你知道我生性懒惰,而我之所以绘画,只因为比起懒惰来我更喜欢绘画。——我说过很多遍了。现在我看见什么画什么,就在上午我还画了个牛头,一点也不累。反过来,绘画是件极好的事情,因为绘画能带我进入一种如同梦幻的境界中,让我流连忘返。这就是为什么我要静下心来,才能透过日常生活来抵达愉悦的完美境界。只要我一回到俗事杂念中来,比如说赶地铁、谈‘生意’等等,这种完美境界就消失了。可是我仍然一直保持着‘清新灵魂’…… ……我经历了如此多的事情,心中有如此多的爱,我不能只做一个旁观者。我得通过画画来了解、拥有这些事物——比如说当我画一个人的面部轮廓时,我就能捕捉到那人的性格…… ……最妙的莫过于发现每个人身上隐藏着的弱点,男人令人感动的地方就在缺陷。当你发现男人流泪的根源时,你就会对他产生强烈的感情了…… ……”
  1944年起,弗朗索瓦丝开始给毕加索画像、寻找他的弱点和流泪之源。弗朗索瓦丝惊讶于“面具般僵硬的面孔,燃烧着内心火焰的眼睛,短脖子连接着几何球状的脑袋和宽肩膀。”弗朗索瓦丝仍然对毕加索充满了想象和好奇:仍然没有找到他的眼泪之源。
  当弗朗索瓦丝回到巴黎时,她非但心中没有产生强烈的感情,反而充满了深深疑虑。尤其是毕加索跟她说了朵拉的事之后,她担心毕加索勾引自己并不是为了爱情、占有,而是为了毁灭。因此,弗朗索瓦丝千方百计不让自己再跟奥古斯丁大街的毕加索产生任何瓜葛。可是这很难做到:“离开了毕加索,生活变得没有激情。有时候我对毕加索的思念淹没了一切别的东西。”
  11月26日,弗朗索瓦丝给自己的生日礼物就是允许自己去看毕加索。毕加索正在创作的石版画中,她看得出来毕加索也在思念着自己。这一组石版画画的是弗朗索瓦丝正注视着另一个熟睡的女人。毕加索说自己也不知道这个睡着的女人到底是她的好友热内维耶芙还是朵拉。毕加索不断地修改,直到这个睡着的女人完全变成了一个抽象的裸女。到了这时,毕加索才确定笔下这个女人是朵拉。依据就是边角上的两只昆虫。毕加索对弗朗索瓦丝说,朵拉在他心目中是卡夫卡 笔下的形象(Kafkaesque personality),因此他习惯性地把朵拉墙上的斑点画成昆虫。石版画的边角上还画着小鸟,毕加索对弗朗索瓦丝说这鸟儿就是为了她的缘故加上去的。
  弗朗索瓦丝很快就和毕加索重修旧好。毕加索开始劝说她搬进来与自己同居。弗朗索瓦丝心里一点底都没有。当他俩分居两地时,弗朗索瓦丝还能保障感情生活中微妙的平衡,还能保证自己不被毕加索的个性吞噬掉。弗朗索瓦丝说:“我知道搬去跟他同居这件事万万不可。”可是,她的态度使得毕加索更加想要促成这件事。日后毕加索指责弗朗索瓦丝是个凡事说“不”的女人,可此时他爱极了她的独立与坚忍。毕加索喜欢的一桩消遣活动是让马塞尔开车载着他在后面跟着,而弗朗索瓦丝在前面布隆森林里骑马。不过毕加索最喜欢的消遣是根特蕾丝说起这个年轻漂亮的新欢骑术高超。他心里很清楚特蕾丝听了会很不是滋味,因为特蕾丝引以为傲的是自己的体育特长,而此刻毕加索的生命中又出现了一个更年轻健康的情人。
  特蕾丝决定应战,她想让毕加索看看,哪怕新情人很会骑马,她特蕾丝却可以骑得更好。于是特蕾丝开始时常上布隆森林去骑马,在那里弗朗索瓦丝常常看见她,并且很快就认出毕加索笔下那张漂亮的面庞,而其在马背上的却是一副早已臃肿走样的身材。毕加索心里很清楚,这场比赛完全由弗朗索瓦丝稳操胜券:她苗条窈窕的身材,马术精湛,傲然的青春年华,并且最为重要的是毕加索把王牌放在了她的手中——毕加索的新鲜感和与日俱增的爱恋。特蕾丝很快就放弃了骑马。赢回毕加索的最后一线希望也破灭了。
  特蕾丝一直都是毕加索的地下情人。弗朗索瓦丝的这桩风流案也一度瞒过了众人耳目。然而现在毕加索开始让弗朗索瓦丝浮出水面,并且越来越多地带她一起亮相了。这其中包括从11月份起每天上午必去夏布洛大街(rue de Chabrol)拜访的费尔南多·穆洛(Fernand Mourlot)工作室。毕加索是通过布拉克结识这位着名的石版画家费尔南多·穆洛的,穆洛的父亲老穆洛也是一位石版画家,他早在1914年就买下了这所房子当画室。毕加索和这儿的工匠关系是最亲密的。工匠们都喜欢毕加索。毕加索每天上午过来都要和他们握个手,工匠们则给毕加索看看他们的新宝贝,这些宝贝大多都是美女刻像和赛车冠军的图片。
  只有一位“杜丹先生”(Monsieur Tutin)的工匠手艺最精湛,却不喜欢毕加索。因为毕加索常常打破石版画的章法,而杜丹先生恰是负责印刷的工匠。杜丹先生很嫌弃地挥着毕加索的作品,表示这工艺要求简直太难为人。毕加索就会半开玩笑半羞辱他说:“好吧,那么今天晚上我就带你女儿一起去吃晚饭,告诉她她的父亲是个什么样的印刷匠。”或者是:“我知道这桩活对这里大多数人而言都很难办,可是我觉得可能只有你一个人才能做得到。”毕加索的这些招术每次都很见效。杜丹先生最后只能把讨厌和绝望搁在一边,硬着头皮去做这高难度的工作。正如费尔南多·穆洛所说的:“毕加索观察、倾听,然后使用激将法——每每奏效。”
  差不多没有人能逃出毕加索的手掌心。格特鲁德·斯泰因就试过,有时还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毕加索有次陪着格特鲁德去逛街,可是每家店铺的店主都向格特鲁德漫天要价,因为陪着她的是闻名天下的“毕加索先生”。毕加索不无得意地说:“格特鲁德,这下看到什么是名声了吧?”格特鲁德颇为自负地说:“重要的是我们都保卫人类。”毕加索带着弗朗索瓦丝去见格特鲁德,任凭格特鲁德东问西问,毕加索不发一言。弗朗索瓦丝形容道:“像一桩酷刑,在爱丽丝·托克拉斯的骇人表情下变得更加残酷”。临到出门时,毕加索说:“格特鲁德,你最近没发现什么新画家吗?…… ……噢,格特鲁德,毫无疑问你的美国文学的祖母,可是你能保证在新一代绘画上你还有这么好的判断力吗?当我们的时代有了毕加索和马蒂斯时,还是比较好判断的,是吧?可是当你去找格里斯时,简直就是个败笔。从此以后,你的‘发现’就算不得什么数啦。”
  背着格特鲁德,毕加索更是说了不少坏话。有次他对格特鲁德窝了一肚子气,跟詹姆斯·罗德说:“她胖得跟头猪似的。告诉你吧,有次她寄给我一张站在车前的照片,照片上简直都看不见那辆车。格特鲁德那头猪占据了整个画面。还有她对我以及对我画作的评论!你听听她都说些什么,天下人都以为我毕加索是她用泥巴一点一点捏成的呢。你真想要知道她对绘画的理解,只需去看看她现在喜欢的那些乌七八糟的玩意儿就够了。她对海明威的评论也是这么回事。说实话,这两个人倒真是天生一对。我绝不站在海明威这一边,绝不。海明威根本就不懂斗牛,他根本就不是个懂行的西班牙人。海明威是个江湖骗子。我向来就知道这一点,而格特鲁德根本就不知道。”罗德被毕加索说得莫名其妙。他不明白既然毕加索对格特鲁德那么有意见,为什么还要介绍自己去认识格特鲁德。罗德也同样不明白为什么毕加索还带着弗朗索瓦丝去见她,为什么他还陪着格特鲁德去办事,以及为什么他还要不厌其烦地上克里斯汀大街格特鲁德家中去登门拜访。
  毕加索仍然骂不绝口地贬损着海明威。“胜利解放后他来看我,给我带了件纳粹党卫军的制服,上面绣着‘SS’的党卫军标志,他跟我说他亲手杀了这个人。他撒谎。可能他亲手杀过很多野兽,但是绝对没杀过人。要是他真杀过人的话,就用不着把纪念品到处送人了。他是个江湖骗子,这就是为什么格特鲁德喜欢他的原因…… ……为什么格特鲁德会喜欢托克拉斯这骚货呢?就是因为她有个大法螺!”毕加索说到这里,笑了起来。可是这还不算完:“在她前额上。有个突出的东西。就像只犀牛。她俩一个是犀牛,一个是河马,真是天生一对啊。不过爱丽丝把这些都隐藏了起来。”毕加索说到这里,再次哈哈大笑,接着说道:“现在你可知道格特鲁德这贱人的真面目了吧。”最后这句损话一说完,毕加索忽然跟对罗德说手头有时要忙活,然后把他送出了门。
  罗德回到家里仍是丈二摸不着头脑,于是随性把毕加索发的这通牢骚记在了一本绿色的旧本子上。40年后,罗德回忆道:“这人像是中了什么邪。他身上有着人性中某种与残酷、阴暗,甚至是险恶的一面…… ……在他的作品中也有一些变态、令人战栗的东西…… ……我想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大魔头,就像希特勒这样。我当然不是说毕加索是个大魔头,可是他的的确确伤害了很多跟他亲近的人…… ……同时,他自己还以此为乐趣。只要他自己乐意,还可以随时摇身一变,换成甜蜜温柔的形象。”
  在那个时候,毕加索对弗朗索瓦丝表现出来就是甜蜜温柔的形象,尤其是弗朗索瓦丝还未完全臣服于他的时候。1946年2月,弗朗索瓦丝在外祖母家的台阶上摔下来,摔坏了胳膊。她做完肘部手术住院休养的时候,有天下午来了个送快递的男孩,给她送来了一大束火红的杜鹃花,花束上缚着很多粉红和浅蓝的丝带。弗朗索瓦丝回忆道:“毕加索又搞恶作剧了。这样的颜色搭配出来要比传统的美丽花束要更加好玩,也更加令人难以忘记。”
  弗朗索瓦丝一出院,毕加索就对她下了最后通牒。毕加索说他俩之间不能再这么下去了。要么建立正式同居的恋爱关系,要么一刀两断。毕加索让她上朱安港的那所房子里去住一段时间,好好考虑一下。弗朗索瓦丝回忆说:“我那时非常爱他,又很害怕爱到无法自拔。真的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因此我想还是去法国南部呆一段时间比较好,这样我也能自己理清头绪。”
  弗朗索瓦丝一抵达朱安港,就给好友热内维耶芙写信,叫她快来陪伴自己。弗朗索瓦丝觉得有必要找人来帮自己理清思绪,况且热内维耶芙是自己最亲密的人。没过几天,弗朗索瓦丝给毕加索写信,感谢他租了这处房子,并且告诉他自己很喜欢这里的地中海风光,她很喜欢这个港口,福特老先生有点神神叨叨,却十分好玩。末了,弗朗索瓦丝在信中说此时很适合自己独处,让毕加索千万不要过来烦她。[图077]
  弗朗索瓦丝的信没有取到预期的效果。毕加索读了信之后,很生气弗朗索瓦丝宁愿独处也不愿跟他在一起。当然,弗朗索瓦丝指的是暂时,而毕加索的心目中却理解成永远。于是毕加索很快就命令司机马赛尔尽快开车载他去朱安,越快越好。热内维耶芙刚从蒙佩里耶过来的第二天下午六点钟,弗朗索瓦丝听见街上有什么动静。她跑到窗边张望了一下,却看见了毕加索在沦陷期内一直用的那辆蓝色大“博约”(Peugeot)。马塞尔和毕加索气势汹汹地下了车。弗朗索瓦丝呆住了。她后来回忆道:“那是我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我当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天哪!热内维耶芙在这儿,毕加索也来了,太糟糕了!”
  毕加索一路咆哮着进了房间。这是他们之间第一次动武。弗朗索瓦丝回忆道:“那时真是太古怪了。战争已经结束,和平回到人间,可是我自己却突然面临暴力了。毕加索抓住我的胳膊,拿起香烟摁在我脸上,也不知过了多久。我觉得我的脸上烧得很痛,可是这件事情实在太突然、太不可思议,我吓呆了。我叫都没叫一声,反而对他说,你可以毁我的容,但是你毁不了我这个人。随便你怎么烧,只管烧吧,可是你烧的正是你说你喜欢的东西。我说这话的时候,毕加索一之恩着烟头不动,直到最后才把烟头拿开。我脸上已经烧出了一个洞,留下了一个很多年的疤。毕加索把香烟拿掉,可是怒火未熄。我不喊不叫不求饶,让他更加怒从中来。我之所以敢让他一直烧,就是因为我想看他亲手毁灭他口口声声心爱的东西而暴露出本来面目。这件事太野蛮、太荒唐也太胡闹,我惊愕得忘掉了要愤怒。我说,你看看,你看看,真丑,是你干的,你现在必须得看着了…… ……”
  正在这时,已经出门的热内维耶芙回来了。弗朗索瓦丝大概是因为惊愕而忘了愤怒,可热内维耶芙表现得又惊愕又愤怒。她骂毕加索是个禽兽,并且对弗朗索瓦丝说,发生了这种事还不走的话简直是自寻死路。热内维耶芙哀求弗朗索瓦丝当晚就跟她走。可是弗朗索瓦丝又惊又怕之余,却没能迈出这关键的一步。就在弗朗索瓦丝犹豫的时候,毕加索抢先一步把热内维耶芙赶了出去。热内维耶芙一心记挂着好友,也只是在附近街角的马塞尔家庭旅店(Chez Marcel)暂时栖身。热内维耶芙一走,毕加索就开始乞求弗朗索瓦丝的原谅,开始乞求她留下来与他从此住在一起。
  接下来的两天里,弗朗索瓦丝仿佛在地狱里煎熬。她说:“热内维耶芙是我这辈子最要好的女友。这不是肉体的爱,而是心灵上的深爱。尤其是经历了雷博村我们共同的神秘觉醒后。两条不同的路、不同的生活摆在了我的面前。我能想象到离开朱安港,与热内维耶芙一起共度余生,再也不回头。我也能想象到留下来,每天要面对怪兽米诺托。我怀疑自己是否能坚强地与毕加索共同生活下去。我也怀疑热内维耶芙能否坚强地与我共同面对这个世界生活下去。要是我们决定共度余生,不管我们是不是同性恋,全世界都会觉得我俩是同性恋了。在那个时候,同性恋意味着被家人、被大多数人排斥。我已经被父亲逐出家门了,难道我得让她也做出同样的牺牲吗?我们就读于同一所学校,不过她是住宿生,从未完全体验过巴黎的生活与自由。她是脑海中所能想象到的最美丽的尤物,真正的希腊古典美人的气质。可是她出生在远离巴黎的保守环境里,那个地方与巴黎大不相同——即使是1946年的巴黎。我害怕我那出格的选择会连累到她,最后会毁了她。”
  弗朗索瓦丝还是没能决定要选择什么样的道路,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有天下午,弗朗索瓦丝和热内维耶芙、毕加索开车去安提贝看望外祖母。弗朗索瓦丝留在外祖母家,另两个则开车回去了。当她回到家里,发现热内维耶芙前所未有的生气,而毕加索则在一旁抽烟。显然他俩都有话要说,并且都想要让她站在自己这一边。弗朗索瓦丝让热内维耶芙先说,于是一路陪她一直送到旅馆。
  热内维耶芙还没走出门,就嚷嚷起来:“跟那样一个恶毒的男人住在一起到底有什么好?”接着她一五一十地告诉热内维耶芙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们把弗朗索瓦丝在安提贝放下之后,就让马塞尔开车送他俩回来。按照热内维耶芙的说法,毕加索表示出想要教她学雕刻,没过几分钟,毕加索又当面对她说:“我要趁着弗朗索瓦丝不在,让你怀上小孩。这正是你想要的。”弗朗索瓦丝听了一番话,反而对热内维耶芙说不应该发脾气,而应该当面嘲笑他。热内维耶芙则说:“我担心你已经不会发脾气了。”接下来,热内维耶芙竭尽全力劝说弗朗索瓦丝第二天一早跟她回蒙佩里耶。否则的话,她说,弗朗索瓦丝就是被毕加索迷了心窍。热内维耶芙知道,只要弗朗索瓦丝还留在毕加索身边,那她不管说什么、做什么都是无济于事。此时热内维耶芙已经心灰意冷,向她发出了最后通牒:“给你一整晚的时间好好考虑。明天一早我就出发。”
  当弗朗索瓦丝回到了住所,毕加索怒气冲冲地指责热内维耶芙背着好友勾引他,接着还撒谎欺骗她。接着弗朗索瓦丝嚷着明天一早要跟热内维耶芙一道离开,毕加索指责她俩有着“某种不正当关系”。弗朗索瓦丝根本不理他这一套,叫他用不着耍这些“伪善的小花招”。毕加索开始围着她团团转,不停地哄她:“小坏家伙!冷血鬼!杀人不眨眼!”可是眼看这一招也不管用,毕加索担心她真的铁了心要抛弃自己了,于是换了个招数,开始自怨自怜、自哀自叹起来。毕加索哀叹自己已经时日无多,而她没有权利带着他那“最后一点小小的幸福”而抛弃他。毕加索演这场好戏不光是为了赢回弗朗索瓦丝的心,而且还是为了击败热内维耶芙,击败他童年时代心目中所有的西班牙女人。毕加索之前常常告诉弗朗索瓦丝,说热内维耶芙长得如何如何像他的妹妹洛拉。并且由此联想有着起西班牙血统的热内维耶芙竟然跟他作对,于是毕加索就把热内维耶芙看成了早年出现在他生命里的所有可恶的西班牙女人的化身。
  第二天一早,弗朗索瓦丝前往马塞尔家庭旅馆,告诉热内维耶芙自己要留下来。弗朗索瓦丝回忆道:“那时我差不多都要佩服我自己了。我相信只要我尽力,就什么都能做得到。我真的相信我自己可以战胜毕加索身上的毁灭力量,甚至还可以把他也拯救出来。”
  对毕加索而言,这个结果不仅是战胜了弗朗索瓦丝的疑虑和恐惧,而且还战胜了她的宝贵自由,并且意味着弗朗索瓦丝这个人从头到脚都属于他了。这两个年轻姑娘在马塞尔旅馆四目相对的时候,她俩分明知道这份友情已经太深太沉,无法肤浅地存在了。弗朗索瓦丝也知道,放弃了热内维耶芙也就意味着俩人不能再做朋友了,也就意味着切断了她生命中最纯洁最真挚的爱。热内维耶芙的痛苦更甚。她最终乘火车回到了蒙佩里耶,临走时给弗朗索瓦丝留下一句话:“你是个走向毁灭深渊的梦游者。”
  《毕加索传》PART4
  第七章 “所有的狮子都瘪了”(1)
  赫莲娜·帕梅林说:“毕加索很伤心,只有西班牙人才能伤心到这步田地。因此又开始有成群结队的女人来了。这事儿真可怕。大家都来跟我们说这个那个女人毕加索应该见见。我记得有一天,有一个很有名气的女人来找我,她对我说既然我是毕加索的好友,那么就应该为他做点什么。她认识一个西班牙女郎,身材匀称极了,人又很聪明,应该很适合毕加索。我告诉她我不是做这个的。这种事情真是难以想象。”
  多米妮克·艾吕雅也这么说:“真是难以想象,太不可思议了。有天我从毕加索画室里出来,看见大家都在门口急着瞧我是不是毕加索的新情人。”媒体也加入了这场游戏,他们刊登着每个可能的候选人的照片。有一条说明是这样写的:“画家什么也没说,可是他让一个意大利姑娘巴拉马小姐(Mademoiselle Balma)给他当模特儿。有些人宣称:‘这就是未来的毕加索夫人!’”
  孩子们持观望态度。玛雅说:“我接受每一个女人,包括他带回家的那些女人,包括我们一路上被他勾搭上手的女人。我常常说:‘她是最后一个了。’可是这些女人们一个比一个年轻,我还真是喜欢她们当中的某几个。”保罗可没这么大度,他把她们统统称为:“爸爸的婊子们”
  弗朗索瓦丝走了,毕加索也不愿意再呆在瓦洛里了。因此整班人马在佩尔匹农度过了剩下的夏日假期。事实上,毕加索真的考虑想要定居佩尔匹农,当地的共产党也竭力劝说他搬到佩尔匹农来。9月19日,毕加索给女主人拉泽美公爵夫人画了一幅美丽的肖像,可是有谣言说毕加索真正想娶的是罗斯塔·余格。拉泽美公爵夫人形容雅克琳:“像只狐狸一样盯着他,对这个空位子虎视眈眈。”毕加索对雅克琳的态度却捉摸不定,也就是说根本就没把她当回事。毕加索有一天明显表示出不想让她在旁边的意思,雅克琳终于下定决心开车回家。毕加索下楼吃午饭时,看起来一副如释重负的样子。就在吃午饭时,雅克琳在路上给他打电话。毕加索回到饭桌旁说:“她威胁要是不让她回佩尔匹农的话,她就要自杀。”毕加索的回应是,只要她能给他个清静,随便她怎么着。当晚雅克琳就回来了:“你告诉我随便我怎么着,那我就回来了。”
  雅克琳回到拉泽美宅是她最后一次由着性子发作。她开始称毕加索为“大师”,对他说话用敬语,亲吻他的手,随时愿意供“大师”随意发作、作践。雅克琳显然已经决意接受任何屈辱和痛苦,愿意受尽一切委屈,只为了能够让她陪在毕加索身边。这个夏天,毕加索带着雅克琳回到了奥古斯丁大街的家中,这也意味着毕加索接受了雅克琳的自我奉献。毕加索和女神的感情失败之后,他开始转而指望与一块破门垫共度宁静的生活。这是墓地的宁静,而毕加索已是心灰意冷。多米妮克·艾吕雅说:“弗朗索瓦丝曾经要求跟他结成某种更高层次的关系,而不仅仅是个情人或是贤妻良母。可是最终,我不认为毕加索与一个女人之间除了男女关系还能有什么别的感情。”
  10月份,毕加索画的一幅《坐摇椅的雅克琳》(Jacqueline in a Rocking Chair)中,雅克琳被画成福墩墩的样子,与之前6月份那个长脖子的斯芬克斯式的画像相去甚远。毕加索画雅克琳时她并不是那副样子,可是这画就好像是预言一般,雅克琳很快就会变成画里的这副模样。雅克琳选择了自己的命运,而毕加索也选了一个关心自己的人,这女人帮他挡住外界的喧嚣,让他能够从容地在油画里与死神争分夺秒。雅克琳是个他自己可以控制的女人。可是毕加索万万没有料到柔弱女人的强悍一面。
  瓦洛里充满了毕加索想要抹去的回忆。拉泽美夫妇到奥古斯丁大街来做客,毕加索请他们替他在佩尔匹农找一处房子。拉泽美公爵给托托特和罗斯塔写信说:“他当着伊内丝和萨巴特的面,不住地说只有在佩尔匹农和我们这拨鲁斯隆的老友在一起,他才会觉得舒心。他第20次、30次、40次、50次让我们帮他在佩尔匹农找处房子…… ……我们做客期间,毕加索对我们表示出来的信任和喜爱让我们十分感动。他舍不得放我们走——我根本就不想让我们出门。”拉泽美公爵接着说,他已经给毕加索写了封信,寄去了他们找到的一处路易十五时代豪宅的照片,这豪宅与他家拉泽美古堡很像,但是比拉泽美古堡还要大,一共有30多个房间。可是毕加索又不想再回佩尔匹农了。拉泽美公爵夫妇又来见过毕加索好几次,他们给托托特和罗斯塔的信中开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抱怨:“毕加索一点儿也没回音。”、“我们没得到毕加索的信儿。”
  11月3日,毕加索收到马蒂斯的死讯。马蒂斯的女儿玛格丽特·杜退(Marguerit Duthuit)想给毕加索打电话告诉他葬礼的安排。可是毕加索不肯听电话,也不肯出席葬礼。马蒂斯已经早就被他远远地抛在身后,现在更是被他永远地抛在身后了。马蒂斯逝世前不久说过:“我已经决定了,要把折磨和痛苦永藏心底,只表现出世界的美丽和绘画的欢愉。毕加索曾经一句话概括:”到了最后,只剩马蒂斯了。“布雷顿把情人以及才华横溢的画家都称为”掌柜的“,毕加索知道马蒂斯就是个”掌柜的“。毕加索也知道,一旦选择了雅克琳,也就等于放弃了用爱情来解锁生命的秘密的途径。他越来越疑惑,自己是否要用绘画的途径来解锁呢?于是他坚持不懈地画画。[图082]
  毕加索对彭罗斯说:”马蒂斯死了,他把他的宫妃们留给我做遗产。“12月13日,毕加索开始着手创作15幅系列油画,以及2张石版画,这次创作主题全部出自德拉克洛瓦德的《阿尔及尔的女人》(The Women of Algiers)。德拉克洛瓦笔下的那些后宫妻妾们统统都变成了雅克琳的样子,尽管通过挪位、交迭和解析,仍然可以认出那张脸庞,正如安东尼·布伦特(Anthony Blunt)所写的:”某种想像力的溶释,不同表象下的一个明确思想。“
  有一天,毕加索在奥古斯丁家中对卡恩威勒说:”我在想,要是德拉克洛瓦看见这些油画他会怎么想。“卡恩威勒觉得德拉克洛瓦也能看懂。毕加索也赞同:”是啊,我也觉得他能看懂。那我就会对他说:‘你心里想着鲁本斯的画,画出来的是德拉克洛瓦风格,我心里想着你的画,画出来就又是另一种风格了。“过了几天,卡恩威勒又来到毕加索这里,毕加索给他看了这个系列中的另一幅画。”有时我对自己说这可能是继承了马蒂斯的风格。究竟为什么我们就不能继承我们朋友的风格呢?…… ……你根本就不会知道你的画创作出来最后是什么样子。你创作一幅画,结果它最后出来一个很不一样的作品。很奇怪,创作者的想法只占很小的一部分。真是没劲:总是有人在你胳膊旁边说:’不喜欢那样‘或是’它应该不是这样‘。那声音抓住你的画笔,让你的画笔像灌了铅一样沉重。他并不知道这声音说的是什么,可是这声音始终都在。兰波说’我就是别人‘,这话说得一点都没错。“
  1954年12月,毕加索正埋头创作这些后宫妻妾时,保罗正躺在医院里与死神挣扎,他是疝气手术时引发了肺阻塞。手术大夫布伦丹(Blondin)医生给毕加索发了封电报,让他来看看儿子。电报发出去如石沉大海。2月11日,奥尔嘉在戛纳的一家医院里去世了。此时保罗正在医院里住院,而毕加索还差三天完成《阿尔及尔的女人》的创作。奥尔嘉死的时候身边没有亲人,下葬的时候只有儿子保罗和拉米埃两口子在场。毕加索还呆在巴黎。
  毕加索在奥古斯丁大街家中接待了罗莎蒙·贝尔尼耶(Rosamond Bernier)。罗莎蒙刚刚从巴塞罗那回来,她给毕加索带来了她在毕加索妹妹家中给《眼睛》杂志(L'Oeil)拍摄的毕加索家人的全家福。毕加索已经19年没见到妹妹洛拉了。毕加索一眼瞅见了挂在房间里的《朴素用餐》,他嚷嚷道:”他们可比我要阔绰多啦!你看这幅铜版画,现在可值钱啦!我不记得什么时候那里挂了这么一幅画。“
  除了给毕加索带来这些照片,罗蒙莎还给毕加索带来了远在巴黎之外的各种消息,毕加索虽然少小离乡,可仍然还十分关注这些事。罗蒙莎·贝尔尼耶在出访巴塞罗那之后回来给《眼睛》杂志写文章说:”在我回来之前,我收到了不计其数的叮嘱,有嘱托毕加索的,有嘱托毕加索的侄子亚威尔的,有叮嘱我保重身体的,有叮嘱我旅途小心的,还搭给我很多礼物让我捎到巴黎。我很好奇那撑得快要合不拢的鞋盒中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礼物给毕加索。当毕加索在画室中打开这个鞋盒,里面装着个涂得五颜六色的公鸡形状的陶制储钱罐。毕加索摇一摇,里面一片叮啉哐啷响。原来毕加索的家人在里面放了些硬币,表示吉祥如意。这个鞋盒里还放着个纸包,纸包上写着当地一家肉铺的店铺名,里面装着很多甜杏仁。毕加索说:’西班牙真好,在那里,大家上肉铺去买甜点吃。‘最里面包着个干净的绸纸包,里面包着一把棉花籽,可能这棉花籽是让毕加索种在瓦洛里的。毕加索举目张望,画室里都是油画、书籍、杂志、字条、素描本、雕塑和堆积如山的破烂玩意儿,然后很快活地说道:’还是有用的,我们就种在这儿。‘“
  毕加索住在奥古斯丁大街期间,弗朗索瓦丝给他打来电话说要来看他。弗朗索瓦丝想第一个告诉他她要结婚的消息。弗朗索瓦丝要嫁的吕克·西蒙是她中学时代的老朋友。她和毕加索在一起的这么多年来他俩就一直没有见过面了,他俩一直通信联系。当初弗朗索瓦丝想要离开毕加索、离开梅内贝时,吕克·西蒙还帮她在突尼斯找了个工作。今年春天,他俩在圣日耳曼大街大街的于勒书店(La Hune)里碰巧遇上,当时吕克·西蒙正在给书店搞橱窗设计,他绘画之余靠这个来赚点小外快。吕克·西蒙回忆道:”当时书店里正在搞一个《毕加索与情人》的照片展,有个在这里上班的朋友过来跟我说:’你不是说你认识弗朗索瓦丝吗?好啦,她来啦。‘我于是来到她跟前,我简直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弗朗索瓦丝不过才比我大两岁,可她已经是个苍老的女人了。我当时心里很激动,我决心一定要让她重新焕发青春。“
  吕克·西蒙和弗朗索瓦丝在少年时期就是好友,他们都迷恋老电影,而且彼此相处融洽极了。弗朗索瓦丝说:”我俩立刻就意识到,这一次感觉完全不同了。我们开始频频约会,到1954年底他就搬来与我同居了。他是一个很浪漫的男人。31岁的年龄正好可以给4岁、6岁的两个孩子当爸爸。两个孩子也很粘乎他。这也促使我下定决心与他巩固关系,然后结婚。“
  毕加索的第一反应是勃然大怒。他对弗朗索瓦丝说:”太胡闹了。你一心只想着你自己。“[图956][图957]弗朗索瓦丝抗议说自己也是为了孩子们好:”吕克会帮着把孩子带大的。他虽然不是孩子的亲生父亲,却是一个很好的继父。这样更容易让孩子们过上正常生活。“毕加索的愤怒现在又加上了不能理解,他咆哮道:”那就是你所谓的正常生活?惟一的正常生活就是你,我带着孩子。“就在这个时候,弗朗索瓦丝看见本来开着条缝儿的雕塑室的门,现在门缝开得更加大了。显然隔墙有耳。
  毕加索大发了一通脾气之后,转而又变得和蔼了起来。他起身去给弗朗索瓦丝拿了个橘子,然后两人面对面地像老友一样聊天,一如当初12年前在这个老地方他俩刚刚开始。房间里一度充满了静寂而亲密的静谧。接着,门缝又打开了一点儿。弗朗索瓦丝回忆道:”我后来发现雅克琳在雕塑室外面焦虑地听墙角。那时我才知道我们说的话一直都有人偷听。可是我上毕加索这儿来还有一个目的,我必须得说出来。我对毕加索说,在我嫁给吕克·西蒙之前,我想给孩子们立定一个委托书,我和我父亲及吕克草拟了一份《家庭协议》,指定吕克担任孩子的监护人。因为孩子们没有一个正式的生父,要是万一我有什么不测的话,我想孩子还得有个保障。并且,我想通过婚姻来变更毕加索和孩子们的关系。“
  毕加索听了她说了这一大堆,猛然又想起弗朗索瓦丝马上要嫁人的事,于是又开始指责她不知好歹:”你亏欠我太多了,我想,你就是这样感激我的吗。好了,我只有一句话要说。别的任何一个人都只会有我的缺点,不会有我的优点。我希望你下场很惨,你这个不知感激的家伙。“毕加索把之前弗朗索瓦丝送给他的那块表扔还给她:”你的时间不再属于我了。“弗朗索瓦丝也把他送的表扔还回去——他俩忽然觉得有些滑稽,于是又一起笑了起来。接着,门缝又悄悄地开大了一点儿。
  毕加索不想再呆在巴黎了,当然他也绝对不想再回到瓦洛里。于是他开始在法国南部四处物色新房子。这次他选中了戛纳海岸的加利福尼亚宅(La California),这是一所建于世纪之交的豪宅,曾经属于赫赫有名的香槟大王默特家族(Mo?t Family)。6月份的时候,被科克托称为”破烂大王“的毕加索就带着他那一堆破烂搬进了新家。加利福尼亚宅的宽敞客厅中摆放着成百上千的油画,还混杂着一些陈年破烂如斗牛招贴海报、土耳其咖啡罐子、刚果来的木雕、破旧的香烟壳、铜铸的猫头鹰,以及再也用不着的秃画笔。毕加索以神奇的速度把优雅的客厅和餐厅变成了了五颜六色的杂货铺,花园里也堆着他的雕塑,如特蕾丝的头像、母猴雕像、骷髅雕像、孕妇雕像、猫和猫头鹰——这些玩意儿散落在芭蕉、松树、含羞草、桉树从中简直像是天外来物。
  搬进加利福利亚宅不久,毕加索就开始在尼斯的维克多影棚(Victorine Studio)开始拍电影。毕加索负责画画,亨利·科鲁佐 (Henri-Georges Clouzot)导演,印象派大画家雷诺阿的儿子克劳德(Claude Renoir)摄像。克劳德负责把毕加索作画的每个步骤都拍摄下来,他们用一种特殊的颜料,这样可以让毕加索在创作油画时,从油画背面也可以拍得到。这部电影名叫《毕加索的秘密》,这又是一个试图揭开毕加索秘密的途径。当导演科鲁佐因拍摄原因喊”停“时,毕加索就会停下来。当科鲁佐让他加快速度,只有2分钟的胶片了的时候,毕加索就会加快速度。这个矮胖结实的天才”表情像他的身体一样强劲有力“,他穿着心爱的土耳其凉鞋站在地上纹丝不动,完全听从于导演的指挥。安德烈·维尔德写道:”随着他秃头上方聚光灯的角度变换,他一会儿看起来像个非洲巫医,一会儿看起来像罗马大帝。“[图132]
  拍摄空隙时,科鲁佐问毕加索:”你对你画的东西满意吗?我觉得已经是非同寻常了。“可是毕加索心里明白,对于身边的这些人倒未必非同寻常。
  毕加索回答道:”是啊,是啊,可是还是太肤浅了…… ……我得沉到底下去…… ……挑战一切。让大家都看看这幅作品后面的所有作品。“
  科鲁佐听了非常紧张,说:”那可是件冒险事儿“能够拍摄到毕加索表面肤浅的东西,并且用手电筒的光束来照亮毕加索的秘密,这已经让科鲁佐已经非常满意了。
  然而毕加索还想要再深入一点。不管导演怎么说,他知道入门和高深之间还是有区别的。毕加索很不服气地对科鲁佐说:”可我就是喜欢这样。你必须得冒点险到井底去挖宝。“当时维克多摄影棚里充斥着汗臭、紧张、兴奋和疲倦,到处都吵吵嚷嚷,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工作人员挤在里面。而科鲁佐一边猛抽着心爱的烟斗,一边要死不活地说:”我主张的是给艺术爱好者拍一部教学电影。“毕加索叹了口气说:”你想想吧,拿我去当活动画。“
  科鲁佐后来说:”对素描和图片的分析器实施循序而渐进的过程。你可以同步看见正在创作的画家的想法。“科鲁佐没有说这部《毕加索的秘密》拍摄过程中有成百上千次的中断和重拍,这些都干扰到了画家的创作思路,也影响到了画家的身体健康。当被问起是不是累了的时候,毕加索总是很不耐烦地说”没有“。真正的男人是不会累的,可是他会一下子垮了。电影拍摄中途,毕加索病倒了好几天。电影拍摄完毕后,毕加索一下子在床上躺了好几个礼拜。毕加索撑不住的身体也拦不住神化的吹嘘。赫莲娜·帕梅林写道:”这就是毕加索,永不知疲倦地拼命作画。“——这活脱脱描绘出了一副不知疲倦的毕加索形象。
  毕加索在拍摄影片的时候,雅克琳和玛雅也来到了摄影棚。雅克琳已经和女儿正式进驻了加利福尼亚豪宅,可是新家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觉得她们会长久住在那儿。很多外人都不知道雅克琳的身份。雅克琳有天在摄影棚里被人问起,她说:”我呀,我就是新来的埃吉里娅(Egeria)呀。“
  伊内丝也频繁往来于摄影棚和加利福尼亚宅。毕加索身边的这套人马对这”新来埃吉里娅“和毕加索漂亮的心腹伊内丝之间议论纷纷。按照帕梅林的说法,伊内丝从一开始就很讨厌雅克琳。按照其他人的说法,雅克琳十分眼红跟随了毕加索20年之久的伊内丝。伊内丝说:”到目前为止,我心里只有他…… ……毕加索是这世上最要紧的人。我差不多每个月都从巴黎过来。我把冰箱装得满满的留给丈夫孩子,抛下他们跟着毕加索到处跑…… ……我从来就不系围裙。我在这一大家子里像毕加索的老婆,像是伺候自己的丈夫。不管是雅克琳来了也好,或是别的女人也好,都没什么区别。我就是跟着毕加索。在加利福尼亚宅里,他俩躺在床上,我常常坐在床边跟他聊天。我们无所不聊,哪怕她睡着了,我还和他继续聊——因为我和他很熟。“[图947]
  毕加索有着”儿童或是暴君的敢做敢为“,他身边总是围绕着一批忠心耿耿的人,这些人出现在除了画室之外的所有地方,包括在卧室里。伊内丝说:”想要与他相处,你就必须能够宽恕一切。你得先碰钉子,这样才能接近他。你要是决定这就是你想要的,那你就得容忍一切。显然别人都是受不了这些的。“
  在加利福尼亚宅度过的第一个夏天里,毕加索很想要忘掉却又忘不掉一个女人。弗朗索瓦丝的女仆从古阿德鲁(Guadeloup)把克劳德和帕洛玛送到加利福尼亚宅来过暑假,而弗朗索瓦丝则在威尼斯度蜜月旅行。弗朗索瓦丝以前曾多次请求毕加索带她去威尼斯,那是她孩提时代就一直想去的地方。毕加索总是说”不行“。可是现在他一想到弗朗索瓦丝现在正跟那个高大英俊的男人在那里度蜜月,他就心烦意乱,变得烦躁极了。毕加索曾经看了卓别林的《举世瞩目》之后对弗朗索瓦丝说:”当你爱着一个人的时候,竟然能眼睁睁地让她和一个年轻男人远走高飞,真是不可思议。我宁愿眼睁睁地看那女人死,也不愿意看她和别人在一起幸福…… ……我对所谓基督教的高尚行为毫无兴趣。“
  弗朗索瓦丝委托玛雅在加利福尼亚宅里照顾两个孩子。于是玛雅给威尼斯的弗朗索瓦丝发去电报说帕洛玛急性阑尾炎发作,需要尽快动手术。弗朗索瓦丝给她回电报说,当天她就飞回尼斯,然后直接上瓦洛里去等帕洛玛。
  弗朗索瓦丝到了高卢宅一看,发现房子里就剩下床和椅子了。花匠告诉她,就在前一天,雅克琳从加利福尼亚宅过来拿走了所有的油画和素描,包括弗朗索瓦丝画的画儿,以及弗朗索瓦丝的全部书籍、信件及私人物品。弗朗索瓦丝马上给加利福尼亚宅打电话,质问毕加索这是怎么回事。毕加索说:”你跟我在一起的时候,每样东西都是你的。你不跟我在一起了,每样东西都不属于你了。就这么回事。“
  弗朗索瓦丝惊愕得都没法生气,她只是让毕加索立即把帕洛玛给她送过来。毕加索兀地说道:”没人能对我这样说话。“弗朗索瓦丝说:”我能。“于是她把电话挂了。毕加索没有把帕洛玛送过来。弗朗索瓦丝回忆说:”我没想到他竟然会拿女儿的生命来玩猫捉老鼠的游戏。我给他打电话,威胁他说要叫警察过去。“
  不久,毕加索就带着帕洛玛来到了高卢宅,弗朗索瓦丝立即把她送到了戛纳医院。弗朗索瓦丝说:”晚上睡在空荡荡的房子里心里瘆得慌。帕洛玛动了手术后在住院,我就决定去投奔住在安提贝的好友莫里斯·巴代耶和克里斯汀娜·巴代耶夫妇(Maurice Bataille and Christina Bataille)。这两口子与科克托的交情也十分深厚。科克托偷偷摸摸地到医院帕洛玛的病房里来看弗朗索瓦丝。他说:“你别跟任何人说我来过了。我是作为你的朋友才来这里,我想告诉你现在那边的情况,可是我可不想被人发现。”于是科克托就开始跟弗朗索瓦丝说,毕加索收到旅客发来的一封电报,上面写着“就冲你这不负责、将女儿健康置之度外的行为就该给你响亮的一记耳光。”毕加索被吕克的不恭之辞气得七窍生烟。科克托对弗朗索瓦丝说:“你应该拦着吕克发这封电报呀。”弗朗索瓦丝说:“那你应该拦着毕加索让他别腾空我房子呀。我给在威尼斯的吕克打了个电话,一五一十地跟他说了一遍。我也没想到他会这样。所以毕加索先犯错,然后吕克才犯错。要是你愿意呢,你就陪我一会儿,要是你不愿呢,那你可以走了。”[图079]
  就在这时,毕加索进来了。他对着科克托大喊道:“你这叛徒!你来这儿做什么?”毕加索在楼下看见威斯维勒夫人的本特雷牌小汽车(Bentley),就三步两步赶上楼去把科克托逮个正着。尽管毕加索总是说“科克托是我的扫把星”,科克托还是对毕加索崇拜有加,这下子他喃喃地辩解了两句也就开溜了。没过一会儿毕加索也走了。不过毕加索每天都过来。弗朗索瓦丝说:“他不会花太多的时间陪帕洛玛,可是他想知道每天都有些谁来这儿,他好把这些人写上他的黑名单。帕洛玛的病房简直成了个沙龙,帕洛玛像个6岁的皇后看着这些人来来去去。毕加索坚信我极大地伤了他的面子,先是抛弃了他,后来又胆敢嫁给另外一个男人。于是大家都得站在他那一边,而我应该一个朋友都不剩,因为他简直太有理了,我简直太没理了。可是那时我已经找回了我的故友旧交。每次毕加索到医院里来,都能看见很多他不认识的人,那些人既不拍他马屁,也不围着他团团转。于是他就受不了。”
  帕洛玛完全康复之后,弗朗索瓦丝马上带着孩子们回到了巴黎。到目前为止,她从来没有开口要毕加索为孩子们承担任何的经济援助。弗朗索瓦丝从外祖母那里继承了一笔遗产,并且她卖画也能挣钱,而且她父亲也能供养她,于是弗朗索瓦丝并不需要更多的钱。可是经历了毕加索这个夏天的表现之后,弗朗索瓦丝就想要通过律师来获得孩子的抚养费。弗朗索瓦丝说:“我这样做更多的是出于法律因素。我想未雨绸缪、保障孩子的权益。他对孩子们的态度让我不再相信他。”高卢宅一直就挂在她的名下,弗朗索瓦丝走了之后,她提议两人都拿着钥匙,这样双方都可以把那里当作陪小孩的缓冲地带。而毕加索把高卢宅里的东西搬得一干二净。
  在巴黎,弗朗索瓦丝把盖鲁撒克的公寓卖了,又在瓦德格拉斯大街(rue du Val de Grace)买了一所更大的公寓。1955年秋天,毕加索带着克劳德和帕洛玛在卡恩威勒的乡下别墅过周末,弗朗索瓦丝接到毕加索打来的电话:“要是你不把你房子里的所有素描和版画交给保罗,我就不会把孩子还给你。”弗朗索瓦丝说:“那你得先把孩子还给我,然后你再让保罗过来拿画。”毕加索把孩子送还回来,第二天一早,弗朗索瓦丝就把所有的东西都还给毕加索,只除了那幅《女人·花》,因为这幅画是毕加索特地画了赠送给她的。
  这是公开宣战。接下来的“五月沙龙”画展竟然没有向弗朗索瓦丝邀展。1956年11月,卡恩威勒写了一封信过来要求与她解除合同。[图958]弗朗索瓦丝回忆道:“我开始感觉自己像是生活在一场噩梦里,就像是科克托剧本里写的约卡斯塔的亲身经历:’粘粘乎乎的面团在我手指上,我使劲甩,想把这面团甩掉,可是这玩意儿还粘着我,我以为这面团已经被我甩掉了,结果它又飞回来粘在我脸上。这面团竟然是活的…… ……”毕加索听说弗朗索瓦丝怀孕了,他越是听说弗朗索瓦丝的新生活幸福美满,就越是决意毁掉她。毕加索明确表示,从今往后,任何人如果与弗朗索瓦丝要好,那就是与他毕加索为敌。弗朗索瓦丝很快就接二连三地听到画商向她抱歉不能展出她的作品,他们不敢得罪毕加索。离开毕加索仍然过得很好,这是毕加索不能容忍的。毕加索沉醉于别人崇拜他,尽管他身边已经有了很多的崇拜者,可是他仍然对那只迷途的羔羊耿耿于怀。
  玛雅现在已经有20岁了,她开始意识到像保罗那样受人注目、受父亲摆布的危险。玛雅说:“我可不想被他吞噬掉,我想要我自己的生活。于是我决定上西班牙去。”玛雅第一次去西班牙是1953年,那时弗朗索瓦丝安排她与姑姑罗拉住在一起,不过这次可不一样了。玛雅后来再也没有见过父亲,就连她后来回到法国、在马赛结婚,她也没能见到父亲一面。她曾亲眼目睹这个薄幸的父亲这么多年来围着母亲大肆许诺、调笑、退缩。玛雅可不想沦为父亲的牺牲品。就在早几个月前,玛雅还听见父亲给母亲打电话求婚:“你看,奥尔嘉死了。我们可以结婚了。这个30年来只为毕加索而活的女人,心心念念只想着他那些不切实际的许诺,她是绝对不会拒绝与毕加索共度余生的。因此这又是一次挑逗,同时也是羞辱雅克琳的残酷把戏,而且还能把特蕾丝拴得更紧。
  玛雅回忆道:”常常夜深了他到我房间里来,跟我说:‘过来看看我刚画的。’我现在已经20岁了,我不想这辈子就用作深更半夜地看我老爸画的画。在某个层面上我必须得说:‘毕加索是毕加索,玛雅是玛雅。’要是我听话的话,就得乖乖地呆在那儿。可凭什么我的呆在那儿?我很好玩,我很有趣,我会说话,我会唱歌,我会哭,我会跳,我会跳舞…… ……他喜欢对我用西班牙语那身边的人取笑。我是家里的西班牙人。我可以说我是百分之三百的西班牙人!于是我告诉他,他现在已经找到了第N个情人,我得走了。“
  于是玛雅走了,家里顿时少了很多欢笑、歌声和快乐。毕加索和雅克琳正在陷入互相吞噬的生活中——雅克琳用她那窒息式的占有欲来吞噬毕加索,而毕加索先是摧毁她的精神,接着摧毁她的人性。赫莲娜·帕梅林写道:”当一切都乱了套的时候,一切都会乱了套。真是乱得难以想象。整个周围都是一团垃圾,朋友和敌人是一回事,根本就没有真实可言,没什么值得在乎的,一切都是腐朽,一切都被糟蹋,而他只想求个清静,他放在那儿的一截粉笔不见了。雅克琳,我说了我不想见任何人。你是说那谁谁谁来了吗,雅克琳?那么,你为什么让他走啊?…… ……为什么你让那谁谁谁进来了?我说过我谁也不见。“
  这个受溺爱的孩子和恶母在一起真是棋逢对手。恶母想要把他关在她死亡的气息的子宫里,来培养他黑暗、残酷、粗野和卑鄙的个性。即是毕加索闭门作画的时候,雅克琳也要在紧闭的门外守着他。雅克琳说:”不光是他可能随时会想要什么东西,并且要是他一时想起来要什么东西,而我又恰好不在的的话,我心里会难受的。“帕梅林注意到每天的例行公事:”她得一天到晚守在加利福尼亚的家里,一心只在‘大师’身上。她足不出户,甚至连花园也不涉足。另外,毕加索每天要定时要服药:不管哪里不舒服,他都吃些滋补养生的药。他到底有什么病呢?啥病也没有。可是他吃药。不过是小剂量的。不管怎么说,他可能随时想要些什么。“雅克琳随时注意听他画室里的各种动静,并且自作主张地猜是怎么回事:”我的大师在里面做什么呢?我听不见大师发脾气的声音了!可能没出啥事吧…… ……“[图086]要是毕加索没出什么问题的话,雅克琳也就没什么问题了。雅克琳是个应声虫,她在想尽办法在毕加索一命呜呼之前帮他延年益寿。雅克琳对毕加索的这种死心塌地,连她女儿都享受不到,她女儿只能分享到一些母爱的残羹冷炙。有天晚上,在餐馆里有人指着窗外的夕阳美景给她看,雅克琳兀然说道:”一个有幸能看见毕加索的人,是不会去看太阳的。“雅克琳成了毕加索的秘书、管家、报刊摘录者、看他眼色行事的人。毕加索则成了雅克琳呼风唤雨的工具,而这种呼风唤雨的感觉是她过去连想都不敢想的。[图087]雅克琳能够呼风唤雨,主要得力于她扮演着”门房“这个角色。虽然大多数时候”门房“不过是毕加索的传声筒。毕加索不在家、在睡觉、在工作、在海滩、在看都比赛、在巴黎,这种种理由都可以用于毕加索不想见的各类新朋旧友,或者是在某个特定时段不想见的人。[图964]毕加索在加利福尼亚宅的第一个夏季里,海伦娜·鲁宾斯坦(Helena Rubinstein)从纽约前来请毕加索给自己画像——之前她听好友玛丽·库托里说毕加索已经同意了。毕加索总是捏着嗓子(装得十分蹩脚)给她或是她的秘书帕特里克·奥金斯(Patrick O'Higgins)说”毕加索先生“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不能听电话。毕加索在家常常爱干这种事儿。最后海伦娜终于决定上加利福尼亚去当不速之客。奥金斯写道:”太太穿着一件歌剧式的斗篷,上面绣着丁香的图案,里面是翠绿色天鹅绒的中世纪的衣裳。“海伦娜去的时机恰到好处。毕加索正在招待一位”高高瘦瘦、一看就觉得像是加里·库珀 (Gary Cooper),而实际上就是他本人的加里·库珀“,毕加索喜欢的电影明星来做客,毕加索当天心情大好,十分愿意殷勤招待。于是他接见了海伦娜·鲁宾斯坦,海伦娜不光是受到了接待,而且毕加索还给她画了幅素描,尽管毕加索之前跟她说,他只给愿意跟他上过床的女人画像。毕加索后来跟人吹嘘说:”她倒是没反对,可是我不愿意。她太丑了,长得又胖…… ……“
  接连三个晚上,毕加索一口气花了40多幅素描,他将这些素描称之为”警察的便笺“。他分别画了她的手、脖子、眼睛、下巴和嘴巴。毕加索最后说:”好了。“海伦娜问道:”那我的肖像呢?“毕加索说:”这将会是我的身后遗作。“毕加索在给海伦娜”画像“的时候,雅克琳就已经在对奥金斯说:”他不过是在用她来参考一组石版画罢了,他喜欢画真人,而鲁宾斯坦太太…… ……比一般人要胖一些。“就在毕加索玩这把戏之前,海伦娜就说他是个”缺德鬼“。现在她开始到处骂开了:”这个缺德鬼去死吧。“
  毕加索的把戏、讽刺和恶搞没人能够幸免。当他听说科克托即将入选法兰西学院院士时,当时他正在奥古斯丁大街住着。热内维耶芙·拉波儿前来看他。拉波尔第一次看清楚了他的真面目,她说:”毕加索的这一面让我全身血液都凉了。“”科克托非常渴望这个头衔,正如他所说的,他有生以来这个头衔还从来没有颁给过他的同类诗人。因此我来了之后,惊讶地发现毕加索竟然不动声色地怨恨。他刚刚画完一幅漫画,画中一个卧室里,床边装着铁栏杆床沿上坐着一对肥胖的老两口,他们的脸上都显得愚蠢而驽钝。那个女人在看报纸,男人正在抠脚趾头。毕加索一脸坏笑地把这幅画递给我看,每一笔都透出丑陋、愚蠢、冥顽和平庸。上面的评论是:女人正在看报纸上的新闻《让·科克托当选法兰西学院院士》,而她丈夫正在抠脚趾头。“
  毕加索对科克托的恶搞始终没停过。他答应给法兰西学院院徽设计一把剑柄,可她最后设计出来的是一个马桶盖、一条亮闪闪的链子和一把马桶刷。科克托仍然毕恭毕敬地称他为:”我的大师毕加索“,可是时不时地,科克托也会偶尔背地里叫他”可恶的雪人“,并且指摘他的诗作:”毕加索现在玄学诗上卖弄一下,可是他一点儿也不懂。“不过,相对毕加索这么多年来对科克托的恶毒言语来说,这还算是轻的。这些年来科克托在蓝色海岸与毕加索比邻而居,住在威斯维勒夫人家里,他俩与双性恋情人”嘟嘟“厮混在一起,挥霍着毒品、挥霍着她的本特雷牌小汽车,并且挥霍着她从未谋面的银行家丈夫的财产。
  罗杰·加洛蒂(Roger Garaudy)写过:”无神论者惟一不知道的就是未来。“1956年10月25日,毕加索75岁了。更加没什么希望展望未来,更加难以寻求她心灵渴望的新探险和新视野。就在75岁生日前一两个月,毕加索做了个十分深刻的梦。帕梅林回忆道:”他正在吃午饭,有人跑进来紧张地大声告诉他,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所有的狮子都瘪了…… ……“他梦里的这个词是”瘪了“,于是那天之后,他常常在加利福尼亚家中引用这个词。毕加索用这个词,于是大家都开始用这个词。这成了一个象征字眼,这反映了他心里想的,也表现了他绝望地想掩饰自己毫不在乎:所有的狮子都瘪了。
  毕加索当初与弗朗索瓦丝相遇时,曾经对她说:”要是能让我再年轻20岁,我愿意不惜一切代价。“1956年10月,毕加索又老了13岁。这段时间更加难熬的是,弗朗索瓦丝这个月又生了一个女儿:奥蕾丽娅(Aurélia)。这个女儿不是他的,未来也不是他的。雅克琳发现,自己在生了女儿凯瑟琳之后就不能再生育了,因此毕加索再也不会参与生孩子了。[图089]
  可是全世界都在庆祝他的生日。来自老朋友或是陌生人的无数的电报、信件和礼物在加利福尼亚家中堆积如山。瓦洛里的共产党支部组织了一场宴会,既有致辞,也有焰火。皮侬夫妇、雷里斯夫妇、卡恩威勒以及从巴塞罗那赶来的出版商古斯托·基利(Gustau Gili)夫妇都来捧场。当地的党支部让《尼斯爱国者报》(Le Patriote de Nice)的编辑去问问雅克琳送什么生日礼物会比较好。雅克琳说毕加索想要只山羊。毕加索一直以来就跟她说想要只山羊,当他好不容易弄了只山羊回来,又被那没心没肺的弗朗索瓦丝嫌它脏臭,送给街头的吉卜赛人了。党支部觉得送山羊作生日礼物不够体面,于是就送了一大篮子的腌制果脯。
  因此毕加索虽然过了个生日,可是没人送他山羊。雅克琳于是给他买了只母山羊回来。于是这只膻哄哄的”埃丝美腊达“就常常和花园里的那只铜山羊拴在一起了。没有人敢抱怨什么。
  帕梅林写道:”他喜欢强迫别人投其所好。“他也喜欢强迫大家吃他爱吃的东西,他自己总是只吃一点,却总是让身边的人吃撑了。玛雅亲眼目睹了雅克琳从瘦小到矮胖到胖墩儿的演变过程。玛雅说:”他总是想把他的女人喂得胖胖的“。
  帕梅林称毕加索为”加利福尼亚宅子里的一国之君“。总是会有新的一轮斗牛比赛要去看。[图959]皮侬两口子总是源源不断地从巴黎带回一些闲言碎语以及大大小小的小道消息。总是有那么多的人要见,总是有那么多的电话要听,总是有那么多的信要看,这些都要占据毕加索的时间。毕加索还要阅读很多关于他75岁生日画展的报道。1957年春天,在纽约的现代艺术博物馆和巴黎的露易丝·雷里斯画廊联合举办了一次祝寿画展。毕加索还有着一个由鸽子、鹦鹉、猫头鹰、宠物狗”炎炎“和母山羊组成的动物园,夏天家里拥挤着他自己的孩子、雅克琳的女儿和伊内丝的儿子。雅克琳无处不在,一直都在,令人压抑地存在着。可是毕加索在这些繁忙的活动中却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图969]帕梅林对毕加索1957年这个夏天如是写道:”一种前所未有的深深的绝望症状出现在了毕加索的表情上。他对什么都烦。哪怕一件极小的事情也能惹他不高兴。一点小事不如意,他就没法好好吃饭、睡觉、享乐和休息。“
  雅克琳监督者”大师“吃药,喝草药茶、喝胡萝卜豌豆汤,往腿部肌肉上涂抹并不能止痛的止痛药。雅克琳就是想要给这台机器上油、擦得铮亮铮亮的。可是这台机器有着一个她并不能弄懂的灵魂。她和帕梅林一样,都认为他灵魂所受的折磨以及他对身边人的折磨,都不过是画中弥漫的好坏参半的情绪。1957年8月中旬,毕加索开始创作委拉斯凯兹《宫女》(Las Meninas)系列的变形画。帕梅林就像是那种相信”树的摇摆产生风“的原始人类一样,把毕加索的不开心、愤怒和身体的江河日下,统统归咎于委拉斯凯兹。她写道:”自从冒出了《宫女》系列的想法,毕加索原本神采奕奕的面容就憔悴了下去。于是毕加索就和委拉斯凯兹里里外外较上了劲。“
  雅克琳病了,胃部需要动手术。就连这件事也被帕梅林拉来与”毕加索和委拉斯凯兹较劲“扯上了关系:”她病情拖延得不正常,长期卧床不起。要是能起来她就起来了。不管怎么说,她生病了。她的卧床不起和病情延宕都与《宫女》一画的出炉脱不了干系。“可是事实上,真正脱不了干系的是,她胃部开刀还没好就跟着毕加索去看斗牛比赛了。
  从此之后,雅克琳就疾病缠身了。她有胃病、耳膜炎、妇科病,她常常觉得全身乏力,连床都上不了。当雅克琳生病期间,她就住在”大师“隔壁房间,这样就不会干扰到他了。而毕加索却常常画出她生病到病好的过程,其中充满了未卜先知。毕加索说:”古怪不古怪?她生病的时候我总是画她病情好转的样子。我也想不明白。我总是能未卜先知。“
  因果之间很难判断谁先谁后。可以确定的是,这事儿跟委拉斯凯兹本人一点关系都没有。尽管雅克琳、帕梅林以及那套人马想要鼓吹毕加索疯狂的创作力以及对仪式的虔诚,可是这些都没多大用。
  8月20日到11月7日这段时间里,毕加索在画室里闭门创作,与这位西班牙前辈较起劲来。他是想证明自己和委拉斯凯兹一样伟大么?他想要拿大师的杰作开刀来做自己的试验?他是想要再回到从前那个热情洋溢的时候吗,那时父亲亲自带他到普拉多博物馆看见了《宫女》?雅克琳说:”毕加索真的想要和那些人较劲儿呢!我从来没见过他这样画画的!“
  毕加索边作画边抱怨。他不停地说:”多么要命的事儿啊。有人觉得画油画光画画就可以了…… ……比死在斗牛场上还惨。毕竟是死在斗牛场上。“ 约翰·贝格说:”要是光画画不说话“把所有愤怒的话都倾诉在画布上,确实是死在斗牛场上。
  最后,毕加索给大家看他的画。走出画室时,毕加索问帕梅林:”还好吧?“她回答:”耳朵和尾巴不错。“这像是给了毕加索一个斗牛士在斗牛场上的最高赞誉。这并不是她说的”随时能够打开激发的宗教狂热“。事实上,就是这样。他们知道,只有源源不断的狂热才能保证他们能在这套马屁班底中继续混下去。这个男人曾经在26岁那年用《亚威农少女》挑战世界,而现在76岁这年他通过改编西班牙大师画过的题材来保底。
  帕梅林说:”毕加索不是一个完全自信的人。他常常说:‘听着,晚饭后我带你看画。我一点也不知道我画的这幅是杰作还是垃圾。’他说得对——他也不知道了。“别人也同样不知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委托毕加索给巴黎总部大楼画一幅大型壁画,这壁画面积超过了1000平方英尺。毕加索在地板上铺了40块板子作画,雅克琳和他的西班牙秘书米格尔就一同协助着帮毕加索把板子挪来挪去,并且上下还翻个边。毕加索开始忙活其中了。在这幅壁画创作完还没正式安上之前,毕加索想在瓦洛里的校园里举办一个揭幕式。揭幕式结果变成了一项大型的媒体活动,报社记者、摄影记者、共产党领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还有围观群众都蜂拥而至。帕梅林写道:”毕加索被人群前呼后拥着,最终来到了蒙着幕布的壁画跟前。阳光和闪光灯都很强烈。这一刻终于到了。终于揭幕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壁画终于诞生了。“
  人群欢呼鼓掌,却又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代表一样感到疑惑不解。这是一幅杰作还是一幅巨型涂鸦?劝说毕加索接受这项委托的乔治·萨勒此刻想通过自己的解说来救场。毕加索给这幅壁画取名为《伊卡洛斯之坠落》 (The Fall of Icarus)。[图960]画中确实有个”干瘪的伊卡洛斯,已经化成了一个烟灰色的骷髅“悬浮在天空和海洋之间,马上就要溺水而死。这幅壁画仿佛意味着,死神总是占上风,飞得越高,跌得越惨。这很符合毕加索情绪中的绝望,可是对联合国这样一个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机构却很不合适。这幅画空空荡荡,表现了毕加索生活和工作中的心灵空虚。可是官方的需要涂抹和吹捧这幅《伊卡洛斯之坠落》,于是9月份安装上教科文组织大楼时,这幅画换了个名字,叫《战胜邪恶的精神及生活力量》(The Forces of Life and of Spirit Triumphing over)。可是那些注意到皇帝没穿衣服的人是不会相信这个的。
  1958年5月,戴高乐将军重新上台执政,创建了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差不多同一时期,毕加索创作了《公牛颅骨之静物》(Still-Life with Bull's Skull),这是一幅充满暴力的画面。彭罗斯写道:”燃烧的红色和黄色,开着的窗子里太阳的双重反射,公牛带角的头颅的纪念碑式的安稳,产生了一种仿佛是遥远蓝色天边的死寂的爆炸。“正如毕加索对彭罗斯说的那样:”我用脏字儿画的这幅画。“毕加索的共产党朋友很高兴这幅画。这幅画在戴高乐重新登台时创作出来,用戴克斯的话说就是:”非常及时。“彭罗斯说:”毕加索看到了法西斯抬头的危险。“并且彭罗斯还补充道这幅画的灵感来自毕加索最近观看的一场斗牛比赛。其实毕加索根本就不需要来自外界的刺激来创作一幅愤怒发泄的画。他自己内心的愤怒就足够他画的了。
  1954年毕加索最后一次看见朵拉。1955年毕加索最后一次看见弗朗索瓦丝和玛雅。1958年毕加索最后一次看见玛丽·特蕾丝,这一年他也是最后一次与费尔南黛产生了间接联系。埃娃死了。奥尔嘉也死了。这个圈子在渐渐缩小。布拉克的太太和费尔南黛还有联系,她找到毕加索让他帮帮费尔南黛。费尔南黛现在穷困潦倒,患有关节炎,耳朵也不灵光了,因为肺炎现在住在医院里。毕加索装了一信封的钱送给她。费尔南黛直到最后也没有低头向毕加索索取过任何东西。她曾经对记者说,她最珍贵的东西,就是毕加索曾经从诺曼底给她买回来的一面小小的心型镜子,那已经是很多年前在”洗衣船“的旧事了。
  特蕾丝回忆起第一次上加利福尼亚豪宅去找毕加索,那也是她最后一次见到他:”那里有个摄影师,不停地喊他‘大师,大师…… ……’毕加索用胳膊捅捅我,说:‘你听见了吗?你听见了吗?’我本应该笑的,可是我笑不出来。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打湿了我的脸…… ……一点半的时候我走了,我一个人走到餐馆里去吃午饭。“特蕾丝从此再也没见过她那”非常可怕的“情人。[图936]
  毕加索心灰意冷,也不想再换女人了。可是要让自己心里好受一点,他必须得改变些什么。他决定换房子。加利福尼亚宅太吵了,随着戛纳越来越兴旺,他觉得这处房子不够隐蔽了。毕加索曾经大喊道:”我已经成了蓝色海岸的一道风景名胜了!“1958年9月底,毕加索和雅克琳以及皮侬夫妇在阿尔看斗牛比赛。毕加索情绪格外不佳,他们上卡斯提耶堡去和道格拉斯·库珀一起吃晚饭时,毕加索还是闷闷不乐的样子。就是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就是这种听到什么都不敢兴趣的状态下,毕加索第一次听说了埃克森普罗旺斯(Aix-en-Provence)附近的沃温那格堡(Chateau de Vauvenargues)。库珀说:”你应该去看一看,那地方不错。“他的潜台词是,那地方正在标价出售,毕加索应该把它买下来。[图085]
  毕加索曾经说过:”这世上根本就没什么巧合。每件事情严格说来都是巧合。奇怪的事情也是自然的。“第二天一早,凡多姆展厅的玛丽·库托里的毕加索藏画展上,毕加索叹息道:”要是我是库托里太太的藏画之一,我呆在这儿肯定很快活!“只要能不让他住在加利福尼亚宅,只要他不是毕加索本人,他会是多么的快活啊!那么,就去沃温那格堡!
  18世纪,沃温那格侯爵住在这个古堡里面写下了着名的《座右铭》。19世纪,塞尚画下了沃温那格堡所在的圣维克多瓦山(Saint-Victoire)。20世纪,毕加索买下了这座古堡。雅克琳非常讨厌沃温那格堡,这古堡的房间又大又暗又冷,秘密通道以及塔楼中的圣塞韦林(Saint Severin)的遗骸,14世纪的堡垒统统都让她嫌恶。可是毕加索没有问她的意见。毕加索对卡恩威勒说:”我买下了圣维克多瓦山。“卡恩威勒问:”哪一幅?“同时感到很奇怪,怎么市面上出现了塞尚的风景画而自己还蒙在鼓里。毕加索快活地说:”那个真正的。“
  沃温那格侯爵的一条座右铭是:”不热爱荣誉的人,就不会有足够的精神和美德去配得上荣誉。“当山姆·库茨来到毕加索的新宅时,毕加索很得意地说:”塞尚画了这里的山,现在这些山归我。“
  数百件油画和雕塑作品都从巴黎银行的保险柜中取了出来,摆放在这温那格堡里填屋子。毕加索给豪宅里装上了中央暖气系统和奢华的浴室。不久浴室的墙上就被毕加索画上了牧神和仙女的丛林。[图962]2月份,毕加索搬进了新居,开始奔走于加利福尼亚与温那格堡。毕加索对帕梅林说:”你知道你住在哪儿,你住在巴黎。你有个家,所以你知道自己在哪儿。我哪儿都不在,不知道自己在哪儿住,你不能明白这有多惨。“确实帕梅林不能明白,他身边的那些人也不能明白。他们只觉得十分好笑。他们每个人心里都在想:毕加索又是个无所不能的天才了。
  第八章 ”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1)
  毕加索的堂弟曼纽埃尔?布拉斯(Manuel Blasco)说:”他具有武士般的心性,白天战斗,晚上偷情。“1965年11月,毕加索被秘密送往纽伊里(Neuilly)的美国医院,进行胆囊和前列腺的手术。从此,他的生活中就只剩下战斗了。对这名武士而言,男人的性功能就像是挂在胸前的荣誉勋章,所以,性生活的终结无异于一场可怕的灾难。事实上,这次手术似乎也为他白天的战斗画上了句号。从手术结束到1966年12月的这段时间里,除了素描和铜版画,他没有创作出一幅油画。[图966][图967]这是他离开战场时间最长的一次。他对多明戈说:”当一个男人知道怎样做一件事却不再去做它的时候,他就已经不再是个男子汉了。“他力劝多明戈永远都不要离开斗牛场。至于他自己,他知道他能在人生舞台上表演的时日已经不多了。
  毕加索说:”在巴黎动手术的时候,他们在我的身上戳了个大口子,那看起来实在是太可怕了。那道伤疤就像是斗牛士们在斗牛场上出现意外而留下的一样。不同的是,斗牛士们年轻,愈合得更快也更好。“有时,他又会说:”他们就像杀鸡一样将我开膛破肚。“每一次的比喻都不相同,但是这次手术对毕加索造成的打击却永远留了下来。原本那完美得不可思议的整一性被打破了,他感到自己正饱受”厄运“的侵扰,而且这种感觉来得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加强烈。对外界封锁手术的消息,不仅是保护他的隐私权,也是在保护他自己。当他和雅克琳登上夜班车前往美国医院的时候,一切都被隐藏在严密的伪装之下。或许,他认为这样做不仅愚弄了整个新闻界,甚至就连老天爷也被他玩弄了。他们上车的地点不是戛纳,而是圣拉菲尔(Saint-Raphael)火车站;为他动手术的埃普医生(Dr. Hepp)也只知道接受手术的是一位鲁兹先生。
  他曾经让死亡对他望而却步,但却始终摆脱不了人终有一死的宿命。为此,他不得不戒掉了高卢牌香烟,这可是他一生中最忠实的伴侣;每况愈下的视力也使他那原本富有磁性的目光从此便不得不隐藏在眼镜之后;耳聋的加重让他又多了一条与世隔绝的理由;而手术留下的那道深深的伤疤——这道伤疤一旦曝光,他便立刻挑衅似的在那些为数不多的几个获得批准前来探望他的人面前展示它——常常会令他想起一些已经再也无法挽回的东西,让他感到十分痛苦。毕加索对布拉萨伊说:”尽管我很清楚我们都已经戒烟了,可是只要见到你,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把手伸进口袋,想给你拿烟抽。年龄迫使我们戒烟,可是那种欲望是无法消除的!做爱也是一样。虽然我们不再做爱,但是做爱的欲望依然存在!“
  欲望与挫折,愤怒与自我分裂导致的绝望,全都一古脑儿涌现到他的作品里。刚刚从”大口子“中恢复过来的他马上又开始作画了。这一次,作品的主题变成了性:性行为,性期待以及他对过往性事的回顾。来自德维圣母院的消息称,他已经完全恢复正常了——当然,是他那种异于常人的正常。就像他一直谎称自己是个一流的游泳能手一样,现在,他又竭力假装根本没有受到任何来自年龄的影响。一个名叫罗伯托?奥特柔(Roberto Otero)的斗牛迷在成功穿越了重重阻碍,进入德维圣母院后说:”其实,他只会在岸边漂着,玩玩水,不过,他装得倒挺像。从远处看,根本看不出他游泳技术的真假。“而他假装仍然年轻得像”清晨的露水般活力四射“的伪装更是逼真——对那些愿意相信这一假象的人们而言——从而创造了一个神话:他是一个永葆青春的天才。1966年8月15日,奥特柔在他的日记里写道:”毕加索的手术九个月后,他康复的速度之快,就连医生们都感到惊讶。“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被允许探望的特权蒙蔽了双眼。西塞尔?比顿(Cecil Beaton)就是其中之一。比顿写道:”说起来真让人伤心,毕加索老了,衰老令他形容枯槁。他的眼里总是蒙着一层淡淡的忧郁。原来那炯炯有神的目光被遮住了;从前,那双眸子总是黑亮黑亮的,可是现在似乎已经变成了淡褐色。“
  他失去的——已经全都反映在了他的眼睛里——正是快乐的能力。毕加索曾经说:”最后,一切都将返璞归真。除了腹中光芒万丈的太阳,其余的什么都不是。“现在,他对皮侬说:”有朝一日,等你老了,不再有力量的时候,你就会明白这一切了。“步入老年之后,这是他与真实面目最亲密的一次接触。他承认,自己腹中的太阳早已今非昔比,所剩的也已是寥寥无几。马尔霍(Malraux)在谈到毕加索佝偻着身躯,坐在画布前,面对死亡作画时,曾经这样写道:”哪怕是画画,当你面对另一个世界作画时,即使什么都没画,那情景也完全不同于面对现实世界作画。“
  马尔霍任文化部部长时,一场为庆祝毕加索85岁大寿而举办的作品回顾展正处于酝酿之中。可是,这位有高卢人血统的部长却并不喜欢接近这位共产党画家。有人看出他们正互相猜忌,便说:”问题在于他们都认为在永恒面前自己是平等的。“当有人催促马尔霍去德维圣母院探访毕加索时,马尔霍说:”你疯啦,他会让我在门口等着,并传出话来说很快就会有人来开门。结果,我就在他家门口傻等好几个钟头,而他们早就暗中将这一消息报告给《人道主义报》了。“最后,让?雷玛里(Jean Leymarie)承担了组办展览会的重任。剩下的工作就是说服毕加索接受这项荣誉了。雅克琳回忆说:”那天晚上,我们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毕加索总是工作到很晚;之后,我们便一起到厨房里吃了点东西。他通常都是在吃饭的时候作决定。我和他谈了有关展览的事情,可他不同意。一个小时之后,临睡之前,他说:‘如果你真想办,那就办吧,但是一切都与我无关。’接着,他在床上躺了整整一个星期。“当然,等到展览会真要举行的时候,他又会情不自禁地把一切都揽上身。他甚至还警告雷玛里说:”你要是不认识我,情况可能还会好一点。你肯定会遇到大麻烦的。“
  1966年10月初,雷玛里来到德维圣母院进行工作访问,之后便去巴黎了。这时,有人意识到他去德维圣母院时忘记测量那些要送到格兰宫(Grand Palais)展出的油画大小了。奥特柔回忆道:”人们来回奔走,雅克琳,露易丝?雷里斯以及展览馆的主任莫里斯?亚多纷纷跑来跑去,忙着弥补雷玛里工作上的疏忽。大家这才意识到,他成了激情的受害者。“
  第二天晚餐时,饭桌上笑声连连,席间自然少不了对毕加索的恭维奉承。大家都说要确切评估即将送往巴黎的那些作品的价值纯属徒劳:”因为那只会使法国政府破产“。 奥特柔说:”不管怎么样,既然我们采取了与作品价值相当的保险措施,肯定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警察将会把满载作品的卡车从穆更一直护送到格兰宫,而动用的警力足以应付银行的劫匪。护送途中,警察中心还会一直用无线电追踪运送队伍。可即使这样,人们似乎还是不够放心,于是,一位文化部的官员将会同卢浮宫的搬运专家一起坐在卡车里随行。毕加索好奇地听着人们的谈话,脸上露出一种孩子般得意的神情。他似乎接受了人们的崇拜,决心亲自发动一场海上的风暴。“
  满载着油画和雕塑的卡车终于向巴黎挺进了。那天早晨,毕加索站在卧室的凉台上,目送着卡车离去。恍恍惚惚中,他忽然想起了《抱山羊的男人》,嘟囔着,不知道它究竟怎么样了。他又突然醒悟过来:”我真是个傻瓜,他们刚才已经把它搬走了……我这样做无异于同一个丈夫刚刚下葬的寡妇谈论她的丈夫。可糟糕的是,我会思念那个男人和他手里的山羊的。我已经习惯了站在一楼的画室里向它撒尿了。“
  11月26日,马尔霍为展览举行了开幕典礼。毕加索的油画和雕塑将分别在大、小两个展厅里展出。直到这时,马尔霍才意识到,他从一开始就已经认同了这个展览。他在提到《毕加索的假面》时,曾把它称作”我于1966年举办的回顾展“。近百万人参观了这次展出,因此,回想起来,虽然他当初曾拒绝承办该展览,但现在也不得不承认这次展览的确意义重大。”毕加索对本世纪的贡献就像米开朗琪罗对他那个时代的贡献一样伟大,“承办这次展览的让?雷玛里在展览会目录的序言中说:”毫无疑问,我们对他的认识和理解依然相当肤浅。毕——加——索,这三个字一直回响在这个世纪的上空。而今,这颗巨星的魔力依旧不减当年,这的确令世人称奇。“在一次宣传此次展览的专题广播中,一位牧师宣称:”如果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尚未被谱写,毕加索的作品就是我们时代的最好写证。“他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对毕加索的崇拜。
  ”您会去吗?所有的报纸都说您会去,“展览期间,帕罗?法布里在去德维圣母院拜访毕加索时问他。”哦,真的吗?那,我当然不会去啦。“在谈到毕加索时,布雷顿曾说他”极力地逃避现实,并且把与人对着干的精神发展到了臻于极致的境界。“事实上,他在这两方面都相当有造诣,简直是不相上下。展览会开幕的当天,他只要一想到许多画家会放下画笔,争先恐后地跑去看他的展览,就乐不可支。仔细思考之后,他又想,这次展览究竟有什么意义呢:”我真不知道为什么我会让这个展览会办起来。正如你们知道的,我是最反对办展览会,搞个人崇拜的了。这样对谁都没有好处。画画,展览——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啊?“
  后来,这个问题就成了毕加索最后几年里的生活核心。他觉得自己越来越像那个受罚的西西弗 (Sisyphus),不得不推着巨石?span class=yqlink>仙剑删驮谒煲酱锷蕉サ氖焙颍奘慊峁龌氐皆Γ旮匆荒辏崭匆蝗铡1霞铀魉担骸白钤愀獾氖牵庀罟ぷ饔牢尥杲嶂铡D阌涝抖疾荒芩担易龅没共淮恚魈炀褪切瞧谔炝恕!阒灰煌O吕矗鸵馕蹲庞值弥匦驴肌D憧梢园岩环谝槐撸⑶宜滴以僖膊换崤鏊耍墒牵闳从涝抖蓟怀觥崾!?/p>
  为了对抗这种碌碌无为的思想,他只能愈加拼命地工作。他画画的速度越来越快,画的画也越来越疯狂,越来越粗糙。1966年,他的肝炎病还没有完全恢复的时候,他就又开始作画了。这时,士兵突然闯进他的作品里——十七世纪的士兵。他称她们为剑客。在闲暇的那段时间里,他花了大量的时间研究伦勃朗,这些士兵就是在那时跑进他脑海里的。雅克琳说:”当他作画一切都顺利的时候,他便会从画室里跑下来,一边跑,一边说,‘他们来了!'’他们来了!‘“
  有人说:”你可能会认为,他要在有生之年再多画几百幅作品。“他总是抱怨没有足够的空间让他作画:”这个房子里到处都是画,这里是画,那里也是画。它们繁殖的速度就像老鼠一样,太快了!“于是,他就把阳台封闭起来,改造成了一间画室。泽尔沃仍然定期来为他的作品拍照——各种油画、素描以及铜版画。他说:”这项工作就像是看电影,或者说是看斗牛。“雅克琳和其他的人似乎都相信画得越多,画家就越伟大。
  可是,他自己是怎么想的呢?”时间过去的越多,“帕梅林说:”他就越关心自己的作品,而且对他最终能不能画出他的梦想之画——那幅让他梦寐以求了一辈子的画——就越上心。“奥特柔后来说:”毕加索以一天两幅的速度不断地画画。“然而,数量、速度、创造力,乃至巨大的画幅以及所有衡量其成就的准绳都不能帮助他画出那幅梦寐以求的作品。他自己也深知这一点。也许,他认为画得越多,能达成梦想的机会也就越大。对他而言,白色的画布现在变成了使他蒙羞的罪魁祸首。有一次,一群安达露西亚人(Andalusians)从马拉加(Malaga)赶来探望他,却被他拒绝了。事后,他说:”我能做什么呢?我是很想见他们——可是怎么见呢?你知道,两个月前,雅克琳从一家即将倒闭的美术商店里买回六十张画布。可现在还有11块是空白的,上面什么都没画!“
  他如饥似渴地吞噬着雅克琳提供给他的画布,却依然腹中空空,饥饿难耐。工作成了满足他欲望的惟一方式。他就像个失去理智的瘾君子,越是不满意,就越要从头开始,对自己的要求也就越高。毕加索说:”我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工作,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绝不会放下画笔。只有工作才能让我感到放松惬意;无所事事或是招待客人反而会让我疲倦不堪。“萨特曾经说过”他人即地狱“,而毕加索对朋友的理解是:”人们的出现让我痛苦,他们的消失才会让我感到轻松。“后来,他又说:”从记事开始,我就讨厌把时间浪费在别人身上。现在也一样。“
  工作逐渐占据了他的全部身心,其他的一切都变得无足轻重。与此同时,他也好像离人性和他的梦想之画越来越远。他甚至试图想把这幅画用文字描绘出来:”这是一幅不受任何约束束缚,完全用现实来完成的图画。……它与相片截然相反……这幅画囊括了某一位特殊女性的所有特点,可是你却无法从中发现任何她的蛛丝马迹。“在他人生的最后几年中,毕加索只能用文字来表达那些他试图从画中捕捉的看不见的东西。
  他还不断地受到来自噩梦的滋扰,总是梦到形形色色的小偷。毕加索说:”我梦见小偷们抢走了我的一些东西。我不知道那些是什么东西,可是我知道我总是大叫着——’抓小偷!‘’抓小偷!‘——然后,就会从梦中惊醒。有时,我会在夜里醒来。我用尽一切办法想重新睡着,可脑子里却总是盘踞着成千上万件事情,让我根本无法入睡。在那种情况下,我会叫醒雅克琳,让她把那幅画拿来。只要我一见到它,就又会开始想别的事情。有时,我们会找不到它。那简直太可怕了。那时,我就又会怀疑是不是上次来看画的人把它偷走了?上次,我明明记得它就在那间屋子里的。两个月后,那幅画又突然从别的地方冒了出来。于是,我马上断定肯定是卡恩威勒,或皮侬……把它偷了去。“这就他的那些关于强盗,以及朋友变成小偷的噩梦。无论是在梦里,还是清醒时,毕加索都逃不过恐惧和怀疑的纠缠。
  1967年春天,他的那些可怕的幻想变成了现实;他被人从一间位于大奥古斯大帝大街上的画室里给赶了出来。这实在太令人难以置信了。一个刚刚举办过二十世纪最恢宏的回顾展,被人授予殊荣的画家竟然会被自己的画室拒之门外,而那间画室里还挂满了他的画。要知道,那次回顾展的观众达到了百万之多,可谓是盛况空前。可是,这场展览的主人却因为”无使用权“而被人从自己的画室里给赶了出来。为了不让这种事情发生,毕加索请来了所有有权势的朋友,他甚至还得到了来自文化部长本人的保证。但是,最终大获全胜的却是官僚制度、法律以及他的噩梦。
  为毕加索的作品编制目录以及搬迁的任务落在了伊内丝和她的儿子身上。搬运过程中,他们就睡在画室里,四周全都是毕加索的画。一切都结束之后。有人问毕加索:”这次搬迁,你觉不觉得自己亏欠了伊内丝很多?“毕加索回答说:”我欠她的又岂止是这次搬迁。 这一辈子,我欠她的实在是太多了。“四年之后,当初被人从画室里赶出来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如同噩梦一般在毕加索的脑海里盘旋着,挥之不去。1971年的一天,布拉萨伊到德维圣母院来看他,毕加索问他:”你听说了吗?那个位于大奥古斯大帝大街上的画室已经不再属于我了。他们把它从我这儿抢走了。愚蠢的我竟然失去了它!“
  ”他说这话时,“布拉萨伊写道。”就好像在宣布一个我们认识并且喜爱的人的死讯一样悲痛不堪。“
  ”这令人很难过,不是吗?“毕加索反复地说道。”对我而言,这可是个不小的损失。……我在巴黎待了半个世纪,可是现在,那些印记全都被抹煞掉了,再也找不回来了。“
  受到毕加索悲伤情绪的感染,布拉萨伊给《费加罗报》写了一篇文章。在文章中,他说,这”就像以伊丽莎白女王曾经在巴摩拉(Balmoral)或温莎逗留为借口,将她赶出白金汉宫。“
  尽管十二年来,毕加索从未踏足过那间老画室,可是一旦失去,他仍然久久不能释怀,那份悲痛的感情远远胜过对任何一位老朋友的怀念。他希望能通过缅怀过去来宣泄自己的感情,往昔的回忆和曾经待过的地方就是他感情的归宿,所以他更需要的是过去,是那些老地方,而不是老朋友。当他缅怀在大奥古斯大帝大街生活的那段日子时,他曾说:”一个人想要做的事情远比他已经做过的事情更为有趣。“他疯狂地敦促自己像以前那样继续画下去,但是这种迫切的愿望并不是源自激情,而是源于他的无能。
  1968年2月,萨巴特逝世。老朋友的辞世意味着毕加索又失去了一条与过去的联系。一个月之后,他开始创作铜版画。347幅铜版画不仅彰显了他的无能,更彻底地表现出他对一切的厌恶之情。他继续为这位死去的朋友作画,好像他仍活在这个世上,与此同时,他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死亡的蔑视。阿尔多?克洛美林克(Aldo Crommelynck)和庇埃罗?克洛美林克(Piero Crommelynnck)两兄弟是版画印制师。他们把铜版印刷机挪到了穆更,就在毕加索身边印制他从3月到10月这段时间内所创作的一系列铜版画。这些铜版画里,有的描绘的是妓院里的场景,有的刻画的是取材于西班牙流浪汉文学中的老鸨塞丽斯蒂娜(Celestina)。有一幅画中,拉菲尔一边与弗纳琳娜(Fornarina)交媾,一边用力地在她身上及周围的空气里作画。有的画里全都是窥淫癖者。还有一些是毕加索的自画像,画里的他一会儿是个年迈的侏儒,一会儿又变成了个身材矮小的乡巴佬,有时他是国王,有时他又成了小丑,还有的画里他摇身一变,成了教皇,可转眼间,他又穿上了剑客的盔甲。”骄傲的剑客,“席夫写道:”变成了一个窥看下流表演的老头。在他的眼里,原本辉煌灿烂的世界舞台萎缩成了一条狭窄的,中间一片漆黑的,充满了血肉的裂隙。“人们常常用”肉欲横生“来形容毕加索的这一系列铜版画,但这只是偷窥别人大腿内侧的低级趣味,最多也就能算得上”偷看汤姆“式的肉欲主义。[图108]
  毕加索病了,疾病从他的身上延伸到了画中。1969年,出现在他画中的是一群男男女女,他们或亲吻,或交媾,或彼此扼杀。毕加索的身体被各种疾病和得不到满足的欲望塞得满满当当。一向对他百依百顺的身体突然背叛了他。眼睛看不清,耳朵听不到,呼吸困难,两腿无力,就连想睡个安稳觉也困难。但是,对一个年近九十的老人来说,与这些不可避免的生理疾病相比,更可怕的是他的心理疾病。毕加索的生命之源已经被截断了,濒临死亡的他凝视着死亡,想象着死后的情景,内心一片恐惧。
  爱他的人和他或许曾经爱过的人都努力尝试着将他从与世隔绝中拯救出来。已经和一位法国船长结婚的玛雅与两个儿子住在马赛。当她带着孩子们站在穆更的电子门前时,听到的仍然是那句已经听过无数次的”毕加索先生不在家“的回答。她去了很多次,每次得到的都是同样的答案。三个月前,克劳德在纽约与一个美国姑娘结婚。当他带着新婚妻子来到电子门前时,一个声音通过对讲机问他:”你是谁?“
  ”我是克劳德。“他回答说。
  ”哪位克劳德?“
  ”克劳德?毕加索。我想见见我的父亲。“
  对讲机不响了。一会儿,声音再次响起:”他太忙了,见不了你。“
  ”那么,我明天来行吗?“克劳德静静地继续追问道。
  ”不行。我想他明天也不会有时间见你的。“
  这时,一辆卡车停在了门口,从车上下来几个维修工人。他们在通报了自己的身份之后,门很快就开了。
  ”为什么你们能进去,我不能?“克劳德问道,好像这些既不认识他,也不了解他的痛苦的陌生人能解开这个至今仍让他不得其解的疑问。
  ”哦,你想进去,就得有张通行证。“他们中的一个人笑着回答说。显然,克劳德的通行证上的名字写错了。
  三十多年来,毕加索每个月都会给特蕾丝寄生活费。突然有一天,支票停寄了。一直以这笔钱为生的玛丽顿时感到非常痛苦。于是,她给毕加索写了一封长长的信,悲伤及惶恐不安的情绪一目了然。信中,她引用了孔子的话:”万物皆快乐,所以人一定要懂得如何发掘快乐。“可不一会儿,她又似乎受了这种朝不保夕的生活所扰,突然笔锋一转,又引用了一句叔本华的名言:”生活不过是一场注定失败的生存斗争。“1927年,毕加索曾经画过一幅完美结合了字母与手的形态的油画《字母与白色的手的构图》(Composition with Letters and White Hand),并将它一直保存在身边。在这幅画中,特蕾丝名字的字母完全隐藏在一只象征命运的虚幻无形的手中。42年后,玛丽再次提到了”那只手“:他的那只手曾经伤害过别人,可事后马上就忘了;而今,为了乞讨,她的那只被伤害过的手却反而伸得更长了。”他的那只手极其可怕,就是用那只手,他曾发过假誓,扛过来复枪,编过有刺的铁网,也是用那只手,他打过人,甚至还杀过人。那是只可悲的手,受过伤的手,乞讨的手,遗忘的手,永远摆脱不了铁链和绝望纠缠的手,那就是双死亡的手……“
  她寄了信,却没有署名——这是一种忧伤的信号,她希望能借此博得些许同情。收到信的毕加索却把它当成了威胁的信号。在与律师罗兰?杜马(Roland Dumas)的谈话中,他甚至说里面有”邪恶的眼睛“,还有”黑色的魔法“。迷信思想在他的脑子里空前活跃起来,这使他变得越来越多疑,还会经常莫名其妙地暴跳如雷。他甚至把玛丽当成”魔鬼“,时刻提防着。那只手已经完全沦落为乞讨的手了。
  玛雅十分担心自己的母亲,便写信给她的一位在洛杉矶从事艺术品交易的朋友。弗兰克?皮尔斯(Frank Perls)回忆说,那是一封”悲伤的“信:”玛雅痛苦地述说了母亲的许多悲惨遭遇……特蕾丝已经完全绝望了。玛雅在信中说,他母亲有一些毕加索的画想出售。她问我,能不能帮她,她到底该怎么办?“皮尔斯从洛杉矶给特蕾丝打了个电话。”玛雅已经交待过,说她完全可以信任我,“他说。”在电话里,这位美丽的妇人——她的美丽曾经被毕加索刻在了他的雕塑上,但现在她只是我朋友玛雅的母亲——泣不成声。六千英里之外,这位金发碧眼的美人儿痛哭失声。“
  两天后,皮尔斯来到了亨利四世大道1号,然而,他见到的并不是一位美丽的金发妇人,而是一个”矮小的老太婆“。见面之后,她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最后一次见到他是什么时候?“皮尔斯马上就被这开门见山的自白打动了:毕加索仍然是她生活的中心。更令他震撼的是,她的话让他想起了,几个月前,他在弗洛咖啡馆外遇到过一个美丽的女孩,当时她也问了一个类似的问题:”你最后一次见到我父亲是什么时候?“那个女孩就是帕罗玛。[图081]
  在玛丽的那间冰冷的公寓里,他坐在餐桌旁,听这个女人讲述那个被她奉若神明的男人。她拿出一些旧物:一个装满了他的信的鞋盒及一小包用面巾纸包着的他剪下来的指甲。此外,她还有八幅油画,23幅素描及53幅平版画,只不过这些全都存放在巴黎国家银行的库房里。
  2月6日,五点,皮尔斯与出版商兼艺术商海海兹?伯格荣(Heinz Berggruen)一起来到了德维圣母院。在他们无数次的电话攻势之后,毕加索的好奇心终于被打动了,他想看看他们皮箱里装的到底是什么画。那扇铁门终于开了。当他们进去后,毕加索问道:”那么,那一百幅画呢?你们究竟是从哪里弄到一百幅我的画的?“他们一拿出来,毕加索立刻就明白了。他们解释说,特蕾丝需要用钱,所以想把这些全都卖掉,因此,他们希望他能在这些画上签上毕加索的大名。毕加索说:”是吗?这样啊,好啊,你们就把它们放在那儿吧,我会签的。等明天早晨,签名干了,你们就可以把它们拿走了。“
  玛雅早就告诫过皮尔斯,毕加索很可能会想把属于她母亲的这些画留在穆更——因为雅克琳的缘故,她这样说过。皮尔斯不放心把画留下,可是他还没来得及回答,雅克琳就闯了进来。她向来有躲在门后偷听的习惯。雅克琳尖叫道:”天啊,这是什么意思?你不就是每周四下午去和她睡个觉吗?可那个女人怎么会有这么多你的画……你绝对不能在那上面签名!那是属于你的画!特蕾丝不过是替你保管它们而已……如果她缺钱花,为什么不去当保姆呢?“在继续尖声叫骂了一阵之后,雅克琳才怒气冲冲地跑了出去。
  毕加索随即顺水推舟,完全不管旁边还有两个已经惊讶得目瞪口呆的艺术商人:”噢,你们也看到了。我能怎么办呢?我真希望自己能够帮助你们,可我真的爱莫能助。“他们不断地提醒他特蕾丝已经穷困潦倒,急需用钱,希望能博得他的一丁点同情。毕加索说:”可就算那样,我也没办法啊。我知道你们很有诚意,可是我又能怎么办呢?如果我真签了,雅克琳肯定不会放过我的。我们家就是这样。“[图089]
  当然,说雅克琳会不饶恕毕加索,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像以往一样,只要有需要,毕加索就会把自己说成是雅克琳的牺牲品。其实,他从一开始就没打算为那些画签名。不过,他倒是很乐意为伯格荣带来的那些平版画签名。尽管那些平版画的主人是一个毕加索从未谋面的斯堪的纳维亚收藏家。有一次,托尼?库提斯(Tony Curtis)曾拜托毕加索为他的一幅尚未署名的作品签名。为此,光是调油色,毕加索就花了很长时间,然后又很用心地签了一个十全十美的签名。只不过,托尼可是个电影明星。[图091]
  皮尔斯给玛雅打电话。他在去德维圣母院的路上,曾经顺路去了趟马赛。她告诉他:”我这样做完全是为了能让我母亲过上更好的生活,而不用每个月都眼巴巴地等着他的施舍;我希望这样能让她有足够的钱,可以在这里的海边买套小房子,和她的外孙们一起生活。“当皮尔斯告诉她发生的一切时,她哭了。皮尔斯写道:”我虽然是个画商,但我最后一次见毕加索的经历可不怎么妙。“从此之后,他再也没有去拜访过”那位伟大的老人“毕加索。
  特蕾丝仍然住在那间冰冷的公寓里,没钱,也没有再收到过任何支票。她决定求助于律师。于是,乔治?郎洛瓦(Georges Langlois)与罗兰?杜马取得了联系。两位律师经过数月的谈判磋商,才终于让毕加索同意恢复对特蕾丝的生活供养。杜马在第一次回信中,这样写道:”我亲爱的郎洛瓦,鉴于她的信令他想到很多极其可怕的情景,故实在难以恢复供给生活费。“就像毕加索生活里的其他人一样,特蕾丝随时准备着承担一切过错和责任。她对郎洛瓦说:”都是我的错,是我铸成了大错。“
  通过律师间的会晤与磋商,一切都变得再清楚不过了:毕加索坚持特蕾丝不能卖掉他给她的任何东西,而且态度十分强硬。最后,双方终于达成了协议。这都多亏了罗兰?杜马,正如乔治?郎洛瓦所言,是他尽可能地安抚了他当事人的那些不可理喻的恐惧感,才让一切能圆满解决。特蕾丝答应,在毕加索的有生之年,不会出卖任何他的作品。作为交换,毕加索同意让他的律师写封信,证明她依法享有皮尔斯退还的那些尚未签名的作品的所有权,这样,在他死后,就不会再有任何关于这些作品归属权的争议了。毕加索始终都没有在那些画上签上自己的名字,但是他证实了那的确是他的作品,这也就等于证实了它们的价值。郎洛瓦解释说:”如果没有他的肯定,他完全可以否认这批有瑕疵的画是他的作品。他甚至可以宣称,他之所以把它们留给特蕾丝,就是想让她将其撕毁或以其他方式销毁。他可以说,这就是他为什么没有签名的原因。如此一来,这些画就会完全失去其市场价值。“
  他们向毕加索解释说,既然在这三十多年里,他每个月都给特蕾丝寄生活费,那么根据法国律法的规定,这就意味着他承认对她负有”必然的职责“。事实上,特蕾丝的生活费不仅得到了恢复,而且还有所增加。郎洛瓦说:”不管怎么样,我都必须为她做点什么,这样才能证明我存在的价值。“当人的情感无能为力的时候,法律的压力往往可以奏效。这就是毕加索深知的,并且常常挂在嘴边的权利的语言。
  特蕾丝的案件结束了,可是弗朗索瓦丝为她的孩子争取合法权利的战斗还没有结束。在这宗案件里,法律仍然站在毕加索这边,所以,毕加索给罗兰?杜马的指示相当明确:拒不承认她所提出的任何主张。他曾经对杜马说过:”与那些女人们给他生的孩子相比,他的作品应该更有资格作他的孩子。“1970年,弗朗索瓦丝在纽伊里与研制小儿麻痹症疫苗的着名科学家乔纳斯?萨克博士(Dr. Jonas Salk)结婚。同年,格拉斯法院受理了她亲子认证诉讼。毕加索对一位法庭记录员说:”他们已经得到了我的姓氏,难道这还不够吗?“
  甚至就连他自己的律师也这样认为。就在这时,一个戏剧性的转折点出现了。曾对弗朗索瓦丝和她的那本书提起过诉讼的梅特尔?扎伊德(Maitre Izard)主动提出,愿意帮她打这场官司。这位扎伊德先生不仅是法兰西学院的院士,而且还是法国赫赫有名的大律师。弗朗索瓦丝说:”这太不寻常了。起初,我还以为这又是毕加索的一个阴谋。他想通过这种方式使我的孩子们永远得不到应得的权利。但是,当我与他见面之后,我感觉到他是真心想帮助我。他认为当初毕加索就不应该阻止我的书出版;现在,他否认孩子的权力也是极其不公平的。“六个月后,扎伊德死于心脏病。弗朗索瓦丝说:”失去他真是件令人伤心的事情,但是,他能够加入到我们的阵营中来也的确让人感到高兴。他改变立场,站到我这一边来的事实证明了人的心理因素还是很重要的。“
  另一位曾经在出书的那场大战中与她对簿公堂的律师萨里亚克仍然站在毕加索那一方,不过,对于弗朗索瓦丝坚定的目标,他却大加赞赏:”弗朗索瓦丝极为关心孩子的将来。这是她面前的当务之急。她打这场官司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使孩子们获得应有的权利,使他们的生活步入正轨。对于她,除了赞美之词,我别无他言。正如我对她说过的:’我对曾经发生过的事深表遗憾。‘“
  许多人不仅对毕加索生活中发生的一切表示遗憾,更对他现在的艺术状态深表惋惜。1970年5月,在亚威农的帕普宫举办了毕加索上一年的作品展。这次展览恶评如潮,许多毕加索爱好者们都对此发表了措辞尖刻的评论。就连毕加索的忠实崇拜者,收藏家道格拉斯?库珀也毫不客气地批评说:”我驻足于画前,审视良久,除了看到一个临死的疯老头在信手涂鸦之外,一无所获。“毕加索曾经称赞过上帝的无形无态,可是现在,他自己却放弃了一切已经成形的风格和绘画技巧,取而代之的粗野的装饰性的蓝色、红色、橘黄色以及挥之不去的色情成分。
  就在展览开幕的当月,巴黎的一场大火将”洗衣船“烧为灰烬。毕加索继续着他那蹒跚的脚步。他曾经说:”哪怕是我吐的一口痰,人们也会收藏起来,装框裱好,当成一件伟大的艺术品出售。在那些把他当作偶像崇拜的人们当中,许多人已经到了近乎癫狂的地步。后来,亚威农又举办了一次毕加索作品展。这次展出的是毕加索在1970年秋至1972年夏这段时间里创作的作品,展出的201幅画全都是毕加索亲自挑选出来的。在谈到这次展览时,拉斐?阿尔贝提(Rafael Alberti)写道:“奇迹,奇迹,奇迹。如此之多的奇迹。这是毕加索有生以来最磅礴,最触目惊心的一次展出……他描绘的可能是核战之后的种种场景……毕加索发明了孤掌可鸣的方法;他可以一个人在斗牛场里表演斗牛,他将斗牛士的利剑插入自己的肩胛骨,结束自己的生命;当骡子拖着他的尸首绕场一周之后,他又突然在广场的中心复活了。”[图090]
  1971年,10月25日,毕加索静悄悄地度过了他的九十岁寿辰。雅克琳给德维圣母院装了部电梯,作为送给他的生日礼物。除此之外,他还从法国政府那儿得到了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总统本人将亲自为在卢浮宫大画廊展出的八幅毕加索的画揭幕。他对皮侬夫妇说:“和我说话的时候,要放尊重点。我的画就要被挂到卢浮宫去了呢!你们说,卢浮宫里其他的画家会不会因此而生气呢?他们会不会在夜里跳出来,把我轰出去呢?”这当然是他在打诨逗趣。然而,在大多数时间里,他都是痛苦不堪的:“他们想要什么——谢谢吗?”他会说这并没有改变什么,甚至可以说,毫无意义。对他而言,他真正关注的对象并不是这些。
  他真正关心的只有死亡,可是他却不准任何人在他面前提起这两个字。布拉萨伊于1971年拜访了德维圣母院之后,给《费加罗报》写了篇文章,标题相当有气势:“十年之后,毕加索将迎来他的百岁寿诞”。 布拉萨伊写道:“有一点是我必须指出,而我们也必须承认的。那就是,毕加索丝毫没有被年迈打倒,他身上始终洋溢着年轻人的蓬勃朝气和青春活力——我们今天之所以还能为这位九十高龄的老人庆贺,完全是雅克琳?毕加索的功劳,或者说,他就是她的杰作。”就在布拉萨伊向全世界宣布毕加索发现了永葆青春的秘密的同时,他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雅克琳的崇敬之情,而且,这种感情呈现出一种几何关系的增长趋势:雅克琳离成为这位伟人的寡妇的日子越接近,这种崇敬的感情就越甚。在充分赞扬了她作为秘书所表现出来的出类拔萃的工作能力之后,他总结说:“冷静,平和,忠心耿耿,她就是毕加索晚年的最佳伴侣。”这位着名的摄影师让雅克琳给他看看她拍摄的毕加索的近照,因为他认为:“她拍得相当不错,很漂亮。” 雅克琳回答说:“可是,布拉萨伊,我已经好些年没都拍过了。我根本就没有空闲时间。我的时间全用来照顾我的毕加索先生了。”
  在与罗兰?杜马一起去巴黎的途中,毕加索在尼斯机场对一位记者说:“我的工作负担太重了,连一秒钟都抽不出来。所以,我根本就没时间想别的。”他的话与雅克琳的话如出一辙。他们俩要同心协力,玩一场捉迷藏的游戏。这是一场弥漫着浓重的悲剧色彩的游戏。但不管怎么样,他们都已经下定了决心,要用繁忙来扼住死神的咽喉:他忙于工作,她忙于服侍他。他说,对那些比他年轻三、四十岁的朋友们来说,他可能是个“老头儿”,可是对他自己而言,不是每个人都说“他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加精力充沛”吗?他的老朋友们都已经作古,除了帕拉尔。毕加索从不让来拜访的这位老朋友留宿,因为他生怕这个比他还老的老头会突然死在自己的家中,让他也染上“不祥的晦气”。可是,每逢只要有朋友的死讯传来,他又会装出一幅满不在乎的样子,絮絮叨叨地说:“你们不应该把年龄和死亡等量齐观。这两者间并没有任何联系。”
  苏格拉底曾经教导我们,应该每天都“练习死亡”,以人生之大限衡量每日之小死。毕加索则日日夜夜,马不停蹄地练习自欺欺人,练习蔑视死亡。绝望的他就像抓救命稻草那样,紧紧地抓住画家的身份。对他而言,画家的身份不仅是他对抗死亡的盾牌,围墙,护身符,更是他的全部。为此,他特地亲自出马,挑选了为他掌控这道巨大防线的最佳人选——雅克琳。这道防线的核心策略就是工作——不惜一切代价地疯狂地工作,即使要以牺牲好的作品为代价,也在所不惜。“我的状态每况愈下,一日不如一日,”在为数不多的几次清醒的时候,他曾经这样说过,可是,他决不会让这种想法破坏他的防线:“我必须工作……我必须画下去。”
  从1970年1月到1972年3月的这段时间里,他创作了最后的156幅铜版画。这其中,有40幅是从他收藏的11幅德加的单版画中得到的启发,画的都是妓院里的情景。他从中拿了一幅给布拉萨伊看。布拉萨伊写道:“画上的女孩们只穿了晚上穿的蓝色长袜围着鸨母。那是一个穿着一身黑衣服的悍妇。她们拥抱她,亲吻她的面颊。毕加索解释说:’这是德加的代表作之一,《夫人的节日》,你认为怎么样?‘”或许是因为德加画出了毕加索再也无法做到的事情,为了报复,他把德加画成了一个阳痿的窥淫癖者,正在偷窥那些炫耀满是疤痕的女魔头们的身体。毕加索对皮埃尔?戴克斯说:“德加要是看见自己变成这副模样,一定会气得想踹我的屁股。”如果说德加还只是受到了嘲弄,那么,在这40幅变体铜版画中,毕加索的厌女癖可谓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在画里,妓女们身上的那个可憎的孔被无限的放大,赤裸裸地展现在每一个人的面前。
  毕加索对帕梅林说:“你过着诗人一般的生活,而我却活得像个囚徒。”[图968]1972年,6月30日,他看着自己的脸,直视正逐渐吞噬自己的恐惧,并把它画了下来。那是他的最后一幅自画像。[图970]第二天,皮埃尔?戴克斯来看他。毕加索对他说:“我昨天画了幅画。在这幅画中,我觉得已经触及到了某种东西……这是我以前从未画过的。”他拿起那幅画举到自己的面前,然后又把画放下了,不置一词。画中的脸面色凝重,除了溢于言表的痛苦之情外,还充满了最原始的恐惧感。这张脸与他长期以来一直佩戴的那个愚弄了无数人的面具极其相似。其实,他画的就是他内心的惊恐,以及那由他一手造成的痛苦。然而,让他更加痛苦的是,他仍在源源不断地制造这种痛苦。两个月后,他的第一个孙子帕布里托骑着摩托车来到了德维圣母院,想看看他。他出示了自己的身份证,可仍然被拒之门外。年轻人执着己见,坚持要件毕加索,结果被放出来的恶狗扑倒在地,就连他的摩托车也被人扔进了水沟。
  帕梅林说:“我们从来不谈论他的健康,他只和雅克琳谈论这个问题。”因此,当1972年秋天,毕加索因肺部充血而住进医院的时候,皮侬夫妇俩对此一无所知。几天后,他们去德维圣母院拜访时,既没有人应门,也没得到任何解释。事后,他们才收到了雅克琳寄来的一张卡片,上面写着:“一切平安”。 除此之外,再无他言。而这时,巴黎传出了毕加索已死的谣言。
  12月,毕加索在给皮侬夫妇打电话时,断断续续地说道:“你们对我已经失去了兴趣。我很清楚,我的存在已经没有任何意义。”早前,他曾经指责皮侬爱丁托莱托(Tintoretto)甚于爱他,因为他现在更愿意去威尼斯看那个人,而不愿留在德维圣母院陪他。现在,只要一想到他们可能不会在德维圣母院和他一起过除夕,他就近乎崩溃:“为什么?可是为什么?……白痴!来吧!”雅克琳的态度和他一样,总是说:“来啊,不要给自己找麻烦!快来吧!”
  12月31日早晨,他们来了。这时,吉里斯一家也已经从巴塞罗那赶来了。雅克琳异常的紧张,以至于帕梅林都觉得她时刻处于“崩溃的边缘”。当所有的人都汇聚在毕加索的床前时,雅克琳大声叫道:“今晚,我们开舞会!”毕加索觉得全都是因为他,她才会变得如此的竭斯底里。于是,她一出去,他就说:“她根本不知道我现在的情况,她就只看见我这个人。”雅克琳将事实的真相深藏起来,现如今,对她来说,谎言就是事实,事实也就是谎言。只要她一回到屋里,就会反复地说:“今晚,我们开个舞会!”毕加索也附和着说:“是啊,是啊,我们今晚还要跳舞呢。”事到如今,就连毕加索也再也无法对行将就木的身体发出来的危险信号置若罔闻了。然而,他却依然紧紧地攥住那张用以保护自己的假面具,不肯松手。就在皮侬夫妇离开他的卧室之际,他们还听到毕加索嘱咐雅克琳:“告诉他们,不要把我生病的事告诉任何人。”
  “是啊,就是想要你马上来。知道你要来,他会很高兴的。他很想见你。你来吗?”贝纳尔医生搭乘头班飞机赶赴尼斯。当他到达德维圣母院时,当地的医生弗洛朗?朗斯(Florenz Rance)已经在那里了。他几乎每天都会来这照顾毕加索,用他的话说这是“出于一种责任感,就像照顾法兰西的国王”。
  毕加索穿着一件哔叽呢睡衣,痛苦地靠着枕头,坐在床上,呼吸显得有些困难。他将手伸到医生面前,只见手指发青,而且肿胀得厉害。仪器检查出来的结果证实了贝纳尔医生凭职业眼光作出的诊断。雅克琳穿着一件红色的长长的晨袍,在屋里踱来踱去。凯瑟琳和米格尔在另一间房子里等着。心电图显示,两肺都有杂音,而且左肺还大面积充血,情况十分危险。
  贝纳尔医生说:“我进门,一看见他,就知道他已经不行了。他什么都没问我,根本没意识到自己就快要死了。在隔壁的房间里,我试图想让雅克琳明白情况很不妙。”
  雅克琳说:“我们曾经抢救过他。现在你们都来了,我们会把他救活的。他没有权力这样对我,他不能就这样离开我……”整个上午,她就像念咒语一样,不停地重复着这几句话:“他没有权力这样对我,他不能就这样离开我……”
  “雅克琳,你在哪儿?”毕加索在卧室里大叫。雅克琳立刻出去了,房间里就剩下贝纳尔医生和凯瑟琳两个人。贝纳尔医生把她母亲拒绝接受的那句话又重复了一遍:“你知道,情况很不妙。”
  “我看得出来。”凯瑟琳回答说。
  “他不能这样对我……”雅克琳仍不停地念叨,那样子与其说是对旁人而言,倒不如说是自言自语。
  他的心和肺在迅速地衰竭。他想说话,可是那口气却总也提不上来。他的话随着急促的喘息散播到空气中,听起来更像是在哀号,很难听懂。他提到了阿波利纳尔,仿佛到了一个离德维圣母院很远很远的地方,仿佛回到了过去,进入到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不一会,他又回到了卧室里:“雅克琳,你在哪儿?”他转过头,对贝纳尔医生说:“你不结婚是不对的。结婚很好。”这之后,他开始语无伦次,说的话也开始变得颠三倒四。
  在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里,他的呼吸出现痉挛,可他仍挣扎着,使尽一切气力,喘息着。11点45分,贝纳尔医生发现他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便给他注射了一阵强心剂,并立刻进行心脏按摩,同时,他还让米格尔给他做人工呼吸。无效,他便又让雅克琳给他打了一针,可依然没有任何作用。“我无法让她相信,他已经死了,”医生说:“可是,我还是合上了他的眼睛。”
  这时,屋里有人咳嗽了一声。雅克琳立刻跳起来,大喊道:“一定是他。”于是,她逼着医生再次给毕加索测脉搏。然而,屋里一片寂静,只有窗外的玫瑰花擦着窗户,发出阵阵沙沙声。
  尾声(1)
  4月8日中午,在巴塞罗那,毕加索最老的朋友曼纽尔?帕拉尔正在听广播。突然,节目中断了,紧接着便播放了帕布罗?毕加索已于今晨逝世的讣告。闻讯后的帕拉尔立刻搭乘下一班飞机赶往尼斯。不久,他便站在了德维圣母院那装有铁丝网的大门前。他希望能向这位结交了八十年的老朋友致以最后的敬意。天下着大雨。大门由牵着阿富汗猎犬的乡村警察看守着。他们用内传电话向屋内通报了他的到达,得到的答复是否定的,毕加索夫人不允许他入内。于是,这位九十一岁的老人就在倾盆大雨中伫立着。
  玛雅、克劳德以及帕罗玛得到的是同样的答案。他们也被拒之门外,无法与父亲见最后一面,甚至就连父亲的葬礼,他们也无法参加。列入被拒名单的还有毕加索的孙子帕布里托、孙女玛琳娜,伊内丝——当然,还有特蕾丝。[图092]
  在德维圣母院里,毕加索躺在自己的床上,身上盖着一件黑色的西班牙式的绣花斗篷。4月10日早晨五点,毕加索的灵柩被抬上了灵车,身披黑色斗篷的雅克琳坐在司机旁。灵车离开穆更,向沃温那格堡驶去。那儿就是雅克琳决定埋葬丈夫的地方。从一开始,雅克琳就十分讨厌这座城堡,后来,就连毕加索本人也对它有了厌恶之心,但是,这里足够偏远,比别处更加僻静。所以,她才选择了这里作为毕加索的安身之地:毕加索将被孤零零地安葬在这儿,就像他的晚年生活一样,与世隔绝。喝得醉醺醺的保罗跟在灵车后面,同行的还有凯瑟琳、理发师阿里亚斯(Arias)、秘书米格尔以及从西班牙赶来的吉里斯夫妇。从穆更到沃温那格堡,途中大部分都是快速公路,可是雅克琳却选择了一条更远的山路。昨晚,雪下了一整夜——这在4月的法国南部是极罕见的——原本崎岖狭窄的山路这下更难走了。由于这场雪,一辆卡车被人遗弃在路边,从而堵住了车队的去路。只有先找来扫雪车将路面清扫干净,送葬的队伍才能通过这个转弯,离开山路,沿公路赶到城堡。
  掘墓工人和来自沃温那格市的市政代表团正等候在通往城堡的石阶旁。这里就是雅克琳决定埋葬丈夫的地方。但是,这儿的土地实在太坚硬了,铁铲和锄头根本派不上用场。突然之间,原本静谧的雪景就被钻机发出的噪音打破了。
  不一会儿工夫,墓上就竖立起一个巨大的黑色铜像,刻画的是一个手持花瓶的女人。这是毕加索于1933年在布瓦吉鲁铸造的特蕾丝的雕像,不过,雅克琳并不知道。
  特蕾丝回忆说:“我给毕加索的秘书米格尔写信,告诉他:’我不能来参加葬礼,因为他们不让我参加。所以,请他代我吻他,‘然后,我对他为毕加索付出的劳动表示感谢。当我知道他们会在沃温那格堡下葬时,我赶到了那儿,请求他们让我进去。结果,一名警察和园丁走了过来,他们告诉我,里面的人们实在是太悲痛了,根本无法接见我。我只好离开了。后来,我听说克劳德和帕罗玛以及玛雅也都去了,可是也未能如愿以偿,因此他们只好把带去的鲜花放在了沃温那格市的公墓里。”
  毕加索曾经预言:“我的死亡,将会成为一次沉船事故,当一艘大船沉没时,船上的人是无法全身而退的,他们将随着大船一起沉没。”
  帕布里托曾恳求父亲让他参加祖父的葬礼。依然喝得醉醺醺的保罗告诉他,雅克琳断然拒绝了他的请求。就在人们为毕加索举行葬礼的那天早晨,这个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孙子喝下了一瓶含氯化钾的漂白剂。事后,他被人送到了安提贝医院,可是一切都太晚了,医生已经无法挽救他的消化系统。三个月后,也就是1973年7月11日,他最终死于消化溃疡。在这几个月中,他全靠手术和移植维持生命。特蕾丝为他支付了全部费用。为了挽救孙子的性命,她不得不卖掉了几幅毕加索的画。
  关于他死后遗产的处置问题,毕加索曾预言:“那会比任何人想象的都更糟糕。”由于没有留下任何遗言和遗嘱,再加上还有三个非婚生子女,而此时法国关于非婚生子女权益问题的法律尚未出台,所以,一切都处于混乱之中。究竟谁才是继承人,又能够继承到什么,都没有定论。
  毕加索死后九个月,法国通过了一项允许非婚生子女继承父母遗产的法律。该法律规定,继承人必须在22周岁前提出其身世的确凿证据,才能在其父母死后继承遗产。弗朗索瓦丝早在克劳德和帕罗玛21岁时就已经在法庭登记过了。这样,当相关法律出台时,他们就可以不受任何年龄限制,要求得到相关权利。
  这条法律的出台,使雅克琳和毕加索企图剥夺其非婚生子女应有权利的想法完全破灭。既然毕加索已死,雅克琳就只能死死地攥住他的鬼魂了,就像毕加索在世时,她死死地抓住他本人一样。她卧室的百叶窗一直关着。“自从毕加索……死后,我就再也没打开过它们。”她解释说,在说到“死”字时,她显得有些犹豫。她在就餐时,仍然会留出他的座位,并且用黑色的斗篷和燃烧的蜡烛举行一些古怪的仪式。当地人对此窃窃私语,议论纷纷。还有人听到她宣布说:“姆斯季斯夫?罗斯托罗波维奇(Mstislav Rostropovich)和迦琳娜?维什耶夫斯卡娅(Galina Vishnevskaya)昨天曾来过,而且维什耶夫斯卡娅还为我和毕加索唱了一夜的歌。”
  1974年3月,克劳德与帕罗玛被确认为合法继承人。随后不久,玛雅的身份也得到了承认。1975年6月6日 ,年仅54岁的保罗因为长期吸毒和酗酒,导致肝硬化,不治身亡。他的两个子女24岁的玛琳娜和16岁的贝尔纳成为他的继承人。这样,毕加索遗产的继承人就确定下来:雅克琳、玛雅、克劳德、帕罗玛、玛琳娜以及贝尔纳。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确定遗产的范围,以及每个人的继承份额。在克劳德与帕罗玛的请求下,巴黎中央民事法庭的公证人皮埃尔?则克利(Pierre Zecri)被指定为官方遗产管理人。着名的艺术专家莫利斯?雷姆(Maurice Rheims)接受委托,对毕加索留下的几千件作品进行估价。至于那些纠缠不清的遗产份额的分配问题则交给一批出色的律师,由他们全权处理。据估计,付给他们的费用累计起来,都有一份遗产之多。对此,克劳德说:“在这个家里,任两个人都无法就一件事达成统一的意见。”分歧与不和永远都是这个家庭的主宰者,以前是,现在是,将来仍是。
  1977年9月,毕加索的遗产继承案终于告一段落。遗产总值达到二亿六千万美元。据说,由于考虑到纳税的缘故,这还只是个低估的数字。在雷姆和他的评估小组所拍摄的近五万幅作品中,共有1885幅油画,1228座雕塑,2880件陶器,18095幅铜版画,6112幅平版画,3181幅亚麻油毡浮雕版画,7089幅素描和画在149个速写本上的4695幅素描与速写画,11张挂毯以及8张地毯。国家从这些作品中挑选一部分,作为遗产税。让?雷玛里和多米尼克?博索(Dominique Bozo)被任命为毕加索博物馆馆长,并负责挑选作品。他们挑选出来的作品将被收藏在即将在巴黎建立的毕加索博物馆里。雅克琳继承了遗产中最大的一份,几乎占了整个遗产的十分之三,这其中包括了德维圣母院及沃温那格堡两处地产。玛琳娜与贝尔纳各自继承了遗产总数的十分之二多一点,其中有十分之一是后来从祖母奥尔嘉那里继承的。玛琳娜得到了拉加利福尼别墅,而贝尔纳则继承了布瓦吉鲁别墅。玛雅、克劳德和帕罗玛每人得到了遗产的十分之一。他们通过抽签的方法得到了早已分好的毕加索的作品——他们抽到的签决定了他们所取得的遗产的份额。此外,还有一次富有人情味的选择机会:玛琳娜挑了一幅她祖母奥尔嘉的画像;克劳德选择了自己的画像,玛雅则得到了她母亲的一尊雕像。
  1977年10月20日是特蕾丝与毕加索相识五十周年的纪念日。五天之后,毕加索便诞辰九十六周年。然而,特蕾丝却选择在这一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她在朱安雷潘的寓所里上吊自杀了,时年68岁。她在给玛雅的遗书中,说这是“一种难以抗拒的冲动。” 玛雅说:“你必须明白,他的存在对她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她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死就走上了绝路。还有比这重要得多的原因……她疯狂地爱着他,为他着迷。她认为她必须照顾他——哪怕是在他死后!一想到他孤孤单单一个人,她就受不了。他的墓前围满了人,可是他们却永远都无法给他以她所给予他的一切。”
  1986年10月15日,午夜刚过,雅克琳打电话给位于马德里的西班牙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奥莱利欧?托兰特(Aurelio Torrente),商讨十天后将在马德里开幕的由她精选的毕加索油画作品展的最后细节。她向他保证,她一定会出席开幕式。凌晨三点,她躺在床上,把床单一直拉到了下巴上,然后朝自己的太阳穴开了一枪。雅克琳留下了一份名单,上面列出了可以参加她葬礼的所有人的名字。
  这就是毕加索留给后人的极富悲剧性的黑色遗产。他留下的艺术遗产必须和我们的时代结合起来欣赏。他的作品充分表现了整个世界在本世纪被分割得支离破碎的情景,也许,这种情景根本无法以别的方式来表达。同时,他也将这种分裂的风格带到了绘画中,后来,这种风格还分别被勋伯格 (Schoenberg)、巴托克 (Béla Bartók),卡夫卡(Kafka)和贝克特 (Samuel Beckett)分别引入到了音乐创作与文学作品中。毕加索将现实主义世界中的消极与否定推向了难以逾越的巅峰——以至于后继者的一切创作都只是对他的种种阐释。皮埃尔?戴克斯写道:“他无疑是这个浮士德式的现代社会中最具浮士德特质的艺术家,他的目标是无限,这也就从根本上排除了他会与上帝和解的可能性。”
  毕加索的悲剧在于,他一生都渴望能在绘画上臻于极致,可是直到死,他才知道自己并没有达成所望。虽然他也像莎士比亚和莫扎特一样多产,一样富有创造性,可是他们之间并不能画等号:毕加索并不是个永恒的天才。琼森在为莎士比亚写的墓志铭上说,他“不属于任何一个时代,而属于全人类。”如果,把这条墓志铭用于莫扎特,恐怕就算是萨列里(Salieri)也只能点头认同。我在开始写这本书的时候,觉得自己就像那参观毕加索回顾展的百万朝圣者一样,被过分的热情冲昏了头脑,以至于将他高置于山峰之巅,没能给他以公正客观的评价。在结束本书时,我才意识到,事实上,毕加索是一位受到时代局限性束缚的天才。他就像一座地震仪,真实地记录下了他那个时代所发生的各种冲突、骚乱以及痛苦。
  此后,有关毕加索的文献资料及着作突然多了起来。在书中,那些早已觉察到毕加索的天才灵感中隐藏着一个致命缺陷的人们发表了各自的观点。早在1914年,俄国艺术批评家雅科夫?图仁霍德(Yakov Tugendhold)在谈到毕加索追求“无限尺度”时,曾说:“这位勇猛无畏的堂吉诃德的所有作品都体现出一种浓烈的悲剧色彩。他是一位追求绝对的游侠……注定将以一场永恒却无望的探索结束一生。因为,艺术的本质是动态的,不可能永存;当人类因热爱这个世界而’乞求飞逝的瞬间停留下来‘时,艺术充其量也只是蜻蜓点水般稍作停歇。”
  就在毕加索用他的那幅《亚威农少女》震撼了全世界的那一刻,他失去了对这个世界的热爱。他把画家的身份当成了一件精致的战斗武器,以此来对抗那蕴涵于艺术创造与赞美生活中的一切情感,并用它反抗自然、人性以及创造了这一切的上帝。艺术家兼艺术批评家米歇尔?艾尔顿(Michael Ayrton)于1956年写道:“此刻,我必须坚定立场,坚决地与那些不把毕加索奉若神明的人们站在同一条战线上。毕加索并不是神。尽管他所取得的成就的确令人叹服,但清醒的神志提醒我,他的作品之所以永远都无法臻于极致,正是因为其中缺乏一种要素,即一种不辩自明的深度。宁静的核心。”
  毕加索在过完85岁生日后不久,曾说:“要把某种绝对的东西放到蛙塘里,实在是太困难了!”可是,无论有多么艰难,设法在世界这个蛙塘里加入某种绝对的东西,这难道不正是艺术最重要的功效吗?毕加索不仅通晓绘画,而且多才多艺,具有极高的艺术鉴赏力。通过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再加上他那惊人的技巧,毕加索向世人展示了我们这个蛙塘里的泥污及其上空的夜色。当然:“有太阳才会有影子,只不过,了解黑夜也同样重要。”所有伟大的艺术都具有一种理性美,这是一种超越了艺术所描绘的黑暗与梦魇,远在艺术所发出的人类痛苦的呼唤之外的理性。得到它,也就得到了祥和、秩序与安宁。在莎士比亚的《暴风雨》及莫扎特的《魔笛》中,爱驱散了恐惧,善战胜了邪恶,从惊恐与丑恶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是和谐美丽的新秩序。俄狄浦斯大声呼唤道:“在经历了种种残酷的考验之后,年迈的我在高贵的灵魂的敦促下,得出这样的结论:一切都好。”
  晚年的毕加索则充满了绝望,饱受憎恨的煎熬。至于他的艺术,他曾对安德烈?马尔霍说过:“他不需要任何风格,因为他的愤怒将会成为我们时代风格的主导因素。”的确,他的愤怒主宰着我们的时代风格,然而,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现在的我们更需要的是愤怒之外的某些东西。梅耶?沙皮罗(Meyer Schapiro)写道:“现代艺术家们,发掘出来的资源比现代性所包含的更为丰富——这些丰富的资源,往往连艺术家本人都不知晓。如果现代艺术家们的艺术能面向所有他们能感觉到的或热爱的一切事物,”那么,他们就会在艺术的召唤下开始探索,将那些未知的世界展现在我们面前。
  米歇?雷里斯在回顾毕加索之死时写道:“两三天后,报上刊登了一位艺术研究者献给已故的毕加索的一篇文章,我读了此文的结尾……他让人想起了一段传奇,在这段传奇中,有个声音大声地宣布了异教时代的结束,基督教时代由此开始:’潘,伟大的潘死了!‘这究竟是一个世界的结束,还是另一个世界的开始呢?”
  当我们迈向另一个世界,步入新世纪的时候,毕加索——那个与已逝去的旧时代紧紧联系在一起,不可分割的毕加索,会对这个即将诞生的新时代说些什么呢?
  译者后记(1)
  中法文化年给这个城市带来了无尽的愉悦。先是2004年秋天,法国印象派画展——马奈、莫奈、雷诺阿、德加、皮萨罗、塞尚…… ……印象派大师们都来了。接着2005年春天,毕加索的265幅版画作品也来了。我真替我们生活的这个城市欢喜。2005年是法国文化年,这本《毕加索传》从年头到年尾,终于可以算是交了差,也是对自己的一个交待。倾一己之力来翻译30多万字,译完之后,心里百感交集,有欢喜,也有遗憾。
  在翻译本书的过程中,我见识到了毕加索生活的那个时代。格特鲁德·斯泰因、萨尔瓦多·达利、马蒂斯、阿波利奈尔、亨利·卢梭、卡尔·荣格、保罗·克里、萨特、波伏瓦、加缪…… ……这些大师像走马灯一样轮番出现在毕加索的生命里,他们的名字投影到时代的大幕布上充当着一面大背景。与毕加索打交道的过程是压抑而沉闷的,可是每当看见这些名字的时候,心中就会涌出熟悉的欢喜来,恨不能向他们一个一个地打招呼。
  而毕加索可谓是这个时代的“集大成者”,不管是身前还是身后,他的风头无人能及。任何一种风格的画他都能画得像模像样,而模仿前辈名家的作品他也都能仿得以假乱真。就绘画技巧来说,毕加索已经可以说是登峰造极。然而,没有哪一个大师是可以单靠技巧而成功的。毕加索之所以成为“大师毕加索”,就在于他有着大师的思想,而不是流于匠气。超现实主义、立体主义、蓝色时期、粉红时期,这些所谓的各种流派其实不过是噱头而已。毕加索自己是不把这些条条框框当回事的。
  荣格说毕加索是个精神病患者,这话大抵是真的。艺术跟巫术大抵相通,都是让人迷狂疯癫,陷入忘我的境界里。几乎所有的艺术大师多多少少都会有些神经质。艺术大抵要癫狂、要歌哭,而以强烈而极端的感情来刺激创作,有几个人能不疯掉?
  毕加索与他的西班牙老乡——萨尔瓦多·达利恰恰相反。达利一生只娶了加拉这一位太太,并且他对感情非常专一。凭着熔化变形的时钟、抽屉、拐杖这些表达元素,达利照样能投入自己的艺术世界里,成为一代大师。而毕加索则在感情生活上始终摆脱不了保守的天主教传统、闭塞多疑的气息、斗牛、迷信、血腥、神秘、压抑…… ……
  毕加索一生中娶了两位太太:奥尔嘉与雅克琳。与他保持长期、稳定情人关系的至少有五位:费尔南黛、埃娃、特蕾丝、朵拉、弗朗索瓦丝。至于那些逢场作戏的私情勾当更是不计其数。毕加索天生是个不羁的人,女人永远也别想拴住他。做他的女人一定很痛苦,可还是有不计其数的女人争先恐后地想要嫁给他。
  这让我想起了法国雕塑家卡米耶·克罗黛尔的故事。卡米耶和法国雕塑大师罗丹之间的爱情毁掉了她的旷世才华。卡米耶的弟弟保罗·克罗黛尔皈依了宗教,后来成为法国文坛声名赫赫的大诗人;而卡米耶选择了爱情,最终幸存的几件传世之作也只能让世人惊艳一窥她曾经的艺术天赋。朵拉·玛尔和弗朗索瓦丝的身上都有着卡米耶·克罗黛尔的影子。这是艺术才华与爱情对抗的结果:朵拉·玛尔被毕加索抛弃之后一度精神分裂;弗朗索瓦丝跟了毕加索12年后,算是退步抽身早,没有重蹈朵拉的覆辙。世间最不堪的事情莫过英雄穷途、美人迟暮。朵拉变成了毕加索作品中的侧影,一个天才女子的一生不过是他的华丽铺陈。这就是爱情的代价。如此而已。
  我的法国朋友裴米夏(Michel Perdrial)瞧不起毕加索晚年的作品,给我写信说:“但愿毕加索不那么长寿就好了”。可是,春天的时候,我去皇城艺术馆看了《毕加索·紫禁城·2005》画展,竟然有那么多美丽的木刻版画和铜版蚀刻画。我心里暗自惊叹毕加索晚年的版画作品遒劲而大气。可以看得出这些作品中用刀的章法稚拙有力,颇有汉印之风,又兼得黑白分明的墨趣,活脱脱是个耄耋之年的外国版齐白石。而国画大师齐白石晚年的瓜果小品也是愈见生机,盎然成趣。原来92岁的毕加索与93岁的齐白石一样,内心里天真烂漫一如孩童。
  这本传记的作者雅瑞安娜·哈芬顿(Arianna Huffington)另外写过一本名叫《希腊诸神》(The Gods of Greece)的书,而这本小册子的插图作者竟然是后来跟毕加索决裂了的情人弗朗索瓦丝·吉洛(Francoise Gilot)。本书中,哈芬顿着意以毕加索的私人交往为线索来寻找毕加索生活和创作的踪迹,并且通过这些细节来追溯他各个时期创作的思想根源。书中引用的书信、回忆录、采访录、报刊摘要……以及作品本身,应该说来源是真实可靠的。但是任何一部传记作品都不排除有传记作者的个人好恶与情绪偏袒在里面,这是我们需要注意甄别的地方。
  顺便提一下,毕加索的两位情人也根据亲身经历写过毕加索私生活。一本是毕加索的第一任情人费尔南黛写的《热爱毕加索——费尔南黛·奥利维耶的私密日记》(Loving Picasso: The Private Journal of Fernande Olivier),另一本是他晚年的情人弗朗索瓦丝写的《与毕加索在一起的生活》(Life with Picasso)。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找来对比着看,一定很有趣。
  本书根据西蒙·舒斯特出版社(Simon & Schuster)的英文平装本《毕加索:创造者和毁灭者》(Picasso: Creator and Destroyer)译出。恰好裴米夏手头有该书的法文本,所以前两章里涉及毕加索家族的一些比较复杂的亲属关系,我绕不清楚的地方就去问米夏。翻译过程中,米夏也一直在敦促我,一直在问我这本书的进展,问到我都不好意思,把自己躲起来。现在这本书出来,也一并感谢他的帮助。
  我一开始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翻译工作中来,并没有想到我的整个2005年也都会烙上鲜明的毕加索的印记。压力让我不堪重负。两年前我写下的《魔障二章》,恰好就是我这整个2005年的写照:
  “应是前生无慧根,只言片语几劳神。文出笔下皆随意,梦到跟前总失真。岂料红尘铺绿野,无端旧鬼哭新坟。捉笔千年成一事,不知谁是浣花人。”
  “魔障近来添一分,四顾茫然若失魂。无须青鸟三千问,铺写相思二字真。笑我劳劳身后事,知他念念去年人。二十三年成梦魇,为谁嘿笑坐黄昏。”
  我的生活仿佛成了一张毕加索设计的舞台幕布,又仿佛成了毕加索的某一幅拼贴画,画展、演唱会、超女、爱情、争吵、毕业论文、压抑、苦闷、痛苦…… ……各种彩色的、乱七八糟的材料拼凑在一起,大杂烩般的盛宴。
  这就是生活,这就是毕加索。
  陈子慕
  2006年1月16日
  于北京花家地街
首页 上一页 共2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