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说春秋(1-6)

_140 贾志刚(当代)
  很久没有子皙的消息了,难道他被子产感动了?
  子皙终究还是没有耐得住寂寞。
  游吉有个叔叔叫子南,又叫公孙楚,也叫游楚。游楚跟徐吾犯的妹妹订了亲,可是不知道怎么就被子皙知道了,子皙一打听,说是徐吾犯的妹妹长得水仙花一样,迷人得不行。
  “嘿,不行,不能便宜了游楚这小子。”子皙来劲了,他根本瞧不起游楚,要欺负他。
  第二天,子皙派人也给徐吾犯家里送了聘礼,也要娶他的妹妹。
  这下徐吾犯害怕了,按理说妹妹是该嫁给游楚,可是惹不起子皙啊。怎么办?徐吾犯只好去找子产。
  “这是因为国家政务混乱,才会导致两个大夫抢你的妹妹。这样吧,让你妹妹自己来决定吧。”子产出了这么个主意,他现在也不愿意正面对抗子皙。
  徐吾犯一看,子产这主意基本上等于没出,最多算是出了半个,还得自己想办法。于是徐吾犯分头去找游楚和子皙,就说是子产说的,这门亲事自己的妹妹自己来决定,你们两位分别来我家走一趟,让我妹妹从远处瞧瞧,看上谁就是谁。
  “行。”游楚和子皙都答应了,游楚是没办法,子皙是自我感觉特别好。
  到了这一天,子皙驾着豪华房车先来,子皙本来就长得帅,精心打扮一番就显得更帅,来到徐吾犯家走了一圈台步,把彩礼摆放在徐家的院子里,走了。
  “他老娘的,真帅,真有钱。”徐吾犯的妹妹躲在屋子里看,这样评价子皙。
  游楚随后来到,游楚是驾着战车来的,一身戎装,看上去英姿飒爽,来到徐家大院,跳下车来,左右开弓射了两箭,然后追上战车,飞身上车,走了。
  “他大姨妈的,威猛啊,太男人了。”徐吾犯的妹妹看得眼睛发直,当时芳心暗许:“我要嫁的是个男人啊,这才是男人,我的好男人。”
  最后徐吾犯的妹妹嫁给谁了呢?游楚。
  子皙很没有面子,非常没有面子,原本想欺负游楚,如今反而受到羞辱。
  换了几年前,子皙就该出兵攻打游楚了。如果那样的话,就成了驷家大战游家。可是现在子产强势,子皙不敢贸然出兵,他知道,就算自己出兵,驷带也不会帮自己了。
  可是,就这么忍了?子皙是不会忍的。
  这一天,子皙内穿皮甲来找游楚,说是请他去喝酒。子皙的算盘是,趁游楚不注意,拔出刀来一刀杀了游楚,然后霸占他的老婆。
  游楚看透了子皙的算盘,所以根本不等他靠近,直接就操起大戟来。
  “兄弟,这什么意思?”子皙装傻。
  “你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你出去,我们家不欢迎你。”游楚对他没有好脸色。
  “兄弟,这是什么话?”子皙说着,还往前凑,手就准备拔刀了。
  “站住,再不站住,我动手了。”
  子皙还不肯站住,游楚瞪圆了眼,真的用大戟刺过去了。
  游楚一动手,子皙就只好后退了,因为人家是长兵器,自己是短兵器。游楚也没客气,一直把子西赶出大门,赶到了大街上。
  子皙这叫一恼火,本来是来出气的,结果成了别人的出气筒,活这么大岁数,还真没这么丢人过。
  “游楚,你个小样,我发誓要杀了你,把你老婆抢过来。”子皙骂起街来。
  游楚也正在火头上,听子皙这样喊,冲到了大街上:“你个杂碎,你要杀我,那我今天就杀了你。”
  游楚的大戟劈头盖脸砍过来,子皙急忙抽出刀来抵抗,但终究兵器上吃亏太多,子皙抵挡不住,转身逃命。命是逃了,可是也被砍伤了好几处。
  子皙哭了,长这么大没吃过这么大的亏。
  六卿正在开会,子皙哭着就来了。
  “没天理没天理啊,我好心好意去请游楚喝酒,反而被他一顿狂殴,打得我半死,各位可要给我做主啊。”子皙一通哭诉,听得大家暗暗发笑,想不到这家伙也有被人打的时候,只有驷带皱皱眉头,他知道这事情肯定也是子皙没有理由。
  子皙哭诉完,回家包扎去了。
  这一边,六卿要讨论这个问题,毕竟这是两个大夫打架,影响很坏。
  大家都不好发言,一来两个当事人辈分高,二来牵涉到驷家和游家。驷带和游吉都不说话,别的人说的都是无足轻重的话。
  子产一看,这事情只能自己来摆平了。
  “这事情,说起来双方都有过错。既然这样,就该地位低岁数小的来承担责任了。”子产说,看一眼驷带,再看一眼游吉,两人都没有说话。
  子产派人去把游楚给抓来了。
  “你知不知道你犯了五条罪?第一条,擅自动用武力,藐视国君;第二条,违反国法;第三条,子皙是上大夫,你是下大夫,却不懂忍让,这是不尊重高贵的人;第四条,年轻却不懂得思考问题,不尊重长者;第五条,子皙怎么说也是你堂兄,你不能团结亲人。有这五条罪行,我不能不惩罚你。不过,念在大家都是兄弟的分上,你回去收拾收拾,准备流亡吴国吧。”子产现场编了五条罪名,算是给游楚定了罪。
  其实,子产的心里明白这事情其实都是子皙挑起的,问题是现在还不是跟子皙算账的时机,因此不如以流放的方式来保护游楚。
  没有人有意见,有意见也没有用。
  “游吉,你有什么看法?”子产问游吉。
  “哈,我连自己都保护不了,怎么能保护族人呢?何况,这件事情是法纪的事情,只要利于国家的,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吧,我没有意见。”游吉表态,听得出来,他有些不满。但是也听得出来,他知道子产应该这样做。
  以上三件事,反映出子产的胸襟、胆量和变通,这,才是真正的政治家。
  第二一五章 政治家的阴谋
  游楚被赶去了吴国,带着他的新婚老婆。
  “叔,就当去吴国度个蜜月,很快就会回来的。”游吉安慰他,他是这样想的。
  子皙很得意,他觉得这是他的胜利,包括子产在内的六卿都必须要给他面子。
  “哼,跟我斗?子产都要买我的账,你们游家算个屁。”子皙公开这样说,他也是这样想的。他略微有点郁闷的是,老婆最终还是成了游楚的。
  谁想的是对的?答案很快就会出来。
  【子产论神】
  赶走游楚之后仅仅一个月,郑简公召集六卿在子石家里做了一个盟誓,大致是大家和衷共济,为了郑国的安定和发展而奋斗终身之类。
  从子石家出来,在子皮的建议下,六卿又来到闺门之外的熏遂,大致就是一个农家乐的地方,再次盟誓。
  盟誓刚开始,子皙闻着味就来了。
  “哎,各位各位,带我一个带我一个。”子皙厚着脸皮凑上来,人家是政治局常委会,你政治局委员来算个什么?
  奇怪的是,竟然没有人阻止他,大家就当没有看见他。
  子皙不在乎,他脸皮厚惯了,他经常说的话就是:脸皮厚,吃个够;脸皮薄,吃不着。
  “哎,那什么,鸡血还不少啊,给我蘸蘸。”子皙也蘸了鸡血,算是正式加入。
  还是没人理他,似乎他不存在。
  别人不说话也就算了,可是旁边作记录的太史有点为难了,原本准备写“某年月日六卿盟誓”,现在子皙来一搅和,怎么写?
  “嘿,叫你呢。”子皙眼神挺好,看太史发愣,就知道他正在为难,于是主动给他出主意:“你就这么写:某年月日,子皮、子产、子石、游吉、印段、驷带、子皙,那什么,就叫七子盟誓吧。”
  六卿改七子了。
  六卿们虽然不说话,可是一个个都差点忍不住笑,心说这位脸皮也太厚了,竟然还发明个七子。
  驷带的脸色很难看,他觉得叔叔太过分了,纯粹在这里给自己难堪。
  “他姥爷的,我奶奶怎么生这么个东西出来?”驷带几乎要骂出来,他忍叔叔很久了,现在他终于觉得有这么个叔叔是整个家族的耻辱。
  仪式结束,大家还是没有说话,各自回家了。
  “驷带。”子皙也觉得很没趣,招呼侄子。
  驷带头也没回,上车走了。
  子产最后一个走,看着子皙,他的脸上闪过一丝笑容,奸笑。
  秋天的时候,晋平公得了重病,于是子产决定去看望一下。他知道,这个时候去一趟,比平时去十趟都好使。
  子产带着子羽到了晋国,果然晋国人很感动。
  叔向看见子产来,非常高兴,早早去国宾馆探望。看见叔向,子产也很高兴。
  “贵国国君是什么病?”子产问。
  “不知道啊,就是整天哼哼,头昏脑胀,四肢无力,下腹疼痛等等,至今没诊断出来怎么回事。不过,前两天占卜了一下,占卜的说是实沈、台骀在作怪。这实沈、台骀是谁呢,我也不知道,问太史,太史也不知道。子产,你知道这是两个什么神吗?”叔向问,他的学问很渊博了,竟然也不知道这是什么神,看见子产,连忙请教下。
  “这我碰巧倒知道,”子产说,然后思考了一下,接着说,“从前高辛氏有两个儿子,大的叫阏伯,小的叫实沈,住在森林里,兄弟不能相容,每天使用武器互相攻打。帝尧认为他们不好,把阏伯迁移到商丘,用大火星来定时节。商朝人沿袭下来,所以大火星成了商星。把实沈迁移到大夏,用参星来定时节,唐国人沿袭下来,以归服事奉夏朝、商朝。它的末世叫做唐叔虞。当年武王的夫人邑姜怀着太叔的时候,梦见天帝对自己说:‘我为你的儿子起名为虞,准备将唐国给他,属于参星,而繁衍养育他的子孙。’等到生下来,掌心上有个虞字,就名为虞。等到成王灭了唐国,就封给了太叔,所以参星是晋国的星宿。这样看来,那么实沈就是参星之神了。”
  叔向听得直点头,这个故事听说过,但是这样的推理第一次听说。
  “从前黄帝的儿子金天氏有后代叫做昧,做水官,生了允格、台骀。”子产略顿了一下,接着又说:“台骀继承了父亲的职位,疏通汾水、洮水,堵住大泽,带领人们就住在广阔的高平的地区。颛顼因此嘉奖他,把他封在汾川,沈、姒、蓐、黄四国世代守着他的祭祀。现在晋国主宰了汾水一带而灭掉了这四个国家。从这里看来,那么台骀就是汾水之神了。”
  叔向现在有种赫然开朗的意思,这故事他也听说过,可是这样的分析还是第一次听说。这样说来,这两个神就是晋国的星神和水神了,怪不得他们能够在这里作怪。想到这里,叔向觉得自己知道答案了。
  可是,叔向竟然没有听到自己以为正确的答案。
  “这两个神都是晋国的神,不过,国君的病跟这两个神没有关系。”子产论证了半天神,最后的结论却是晋平公的病跟这两个神没有关系。
  “为什么?”
  “其实神跟人一样,各管一摊。山川的神灵,水旱瘟疫这些灾祸属于他们管。日月星辰的神灵,雪霜风雨不合时令这是他们的事情。至于疾病在您身上,也就是由于劳逸、饮食、哀乐不适度的缘故。山川、星辰的神灵又哪能降病给您呢?”
  “哎。”叔向眼前一亮,听上去有理,可是自己还真没这么想过。
  “我听说,国君每天的时间可以分成四段,早晨用来听取政事,白天用来调查询问,晚上用来确定政令,夜里用来安歇身体。这样才能有节制地散发血气精气,别让它有所壅塞不通。心里不明白这些,就会使百事昏乱。现在恐怕是精气用在一处,就生病了。”子产继续解说。
  “什么叫精气用在一处?”
  “我听说,同姓不婚,否则子孙不能昌盛。如果娶同姓的,一定是因为特别漂亮。所以《志》说:‘买妾的时候如果不知道她的姓,就占卜一下。’如果晚上休息不好,还娶了同姓的女子,就很容易身体不好。现在国君有四个姬姓美人,估计这就是国君得病的根源了。要治好病,恐怕就要去掉这四个姬姓女子。”子产的话说得有些婉转,实际上就是四个字:纵欲过度。
  “我明白了,你说得太对了。”叔向赞同子产的说法,他也知道晋平公近年来沉湎于女色。
  两人又聊了一阵,叔向告辞出来,子羽送他出来。
  “我听说子皙横行霸道,子产也不敢对他怎么样啊。”叔向悄悄问,他不好当着子产的面问。
  “他蹦跶不了多久了,蛮横无理喜欢欺负人,而且仗着富有看不起比他地位高的人,你瞅着吧。”子羽一点也不隐讳。
  叔向回去,把子产的话告诉了晋平公,同时也劝晋平公有所节制。晋平公对于子产的博学和推理非常佩服,称赞子产“博物君子也”(《左传》),送给了他许多礼物。
  【多行不义必自毙】
  第二年,也就是郑简公二十六年(前540年),子羽的话得到了印证。
  子皙越来越猖獗了,因为没有人管他。可是他没有注意到,他的朋友越来越少。子皮早已经很讨厌他,子石因为常常被他嘲讽,已经恨他入骨,就是驷带,也对他的颐指气扬深恶痛绝。
  渐渐地,子皙有了一种妄想狂的症状,总是梦见自己做了卿。
  “奶奶的,把游家干了,老子不是就能当卿了?”到了秋天的时候,子皙终于按捺不住了。
  子皙派人去找驷带,要求驷带与他合兵攻打游吉。
  “做梦吧?这是个疯子。”驷带把派去的人骂了回来,然后毫不犹豫地把事情报告了子皮和子产,同时通知了游吉。
  子产这个时候正在边境巡视,于是另外五卿召开紧急会议,会上一致通过一项决议:灭了子皙。在边境的子产很担心这几个卿出兵,无论怎么说那也属于内乱了。于是,子产连夜回到荥阳,一边派人阻止大家起兵,一边派人去找子皙。
  子皙正在家里生闷气兼养伤,生闷气是因为驷带不肯帮自己,养伤是因为去年被游楚砍伤的地方复发了。
  “我代表子产来宣读你的罪状。”子产派来的人直截了当,连寒暄都省了。
  “我的罪状?什么罪状?”
  “第一条,当年擅自攻打良霄,以下犯上。当时因为忙于处理国际事务,放过了你,可是你不思悔改,变本加厉;第二条,抢堂兄弟的老婆;第三条,六卿盟誓,你非要插进来,还说什么七子。这三条罪状,条条都是死罪。所以,请你现在就去死,否则,司寇会来捉拿你、审判你,再处死你,那就难看了。”来人列数了罪状,条条都是秋后算账。
  “那,我就快伤重而死了,放过我吧?”子皙这个时候成了孬种了,他知道子产是有了十足的把握对付自己,才会派人来的。
  “不可以。”来人拒绝。
  “那,能不能让我儿子印担任市官?”
  “子产说了,如果他有才能,自然会任命他;如果没有才能,早晚也会随你而去。你现在是罪犯,没有资格提任何条件。”
  “那,我能不能吃顿好的?”子西彻底蔫了。
  “不好意思,司寇派来的人很快就到了,你再磨蹭,我可就帮不了你了。”来人说得很现实。
  子皙抱着头,让自己冷静下来,然后分析了一下眼前的形势。到这个时候,他才发现自己已经是众叛亲离,已经完全没有力量保护自己了。自己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一瞬间,子皙想明白了。
  “狗日的子产,你真阴啊。”子皙长叹一声,这也成了他人生的绝句。
  当天,子皙上吊自杀。
  之后,子产命令把子皙的尸体挂到大街上示众,并且在尸体旁边放了一块木头,上面列明了他的罪行。
  子皙之死其实与子产的故意放纵有很大关系,子产的故意放纵使得子皙丧失了理智,最终被同盟抛弃,被宗族抛弃,其灭亡成为必然。
  某种角度说,子产阴险毒辣,一步步引诱子皙犯错,到了可以下手的时候,则毫不留情,一击致命。于是,我们想起郑庄公的“多行不义必自毙”。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说,政治需要智慧,需要果断,如果子产不除掉子皙这样的障碍,要想顺利地实现改革则困难重重。
  一个合格的政治家,一定要是个阴谋家,而这与品德无关。
  很多人改革为什么失败?不是改革不好,而是没有事先除掉改革的敌人,铲除改革的障碍。
  【作丘赋】
  从郑简公二十三年作田洫,到郑简公二十六年铲除子皙,三年时间过去,郑国人对子产的印象已经完全改变。
  “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这是郑国最新的流行歌曲,歌词大意是:我们家孩子,子产帮着教育;我们家的土地,子产帮着提高产量。要是子产死了,哪里去找这么好的领导啊?
  虽然很多民歌都是自己编来歌颂自己的,子产不需要,这是一首真正的民歌,因为歌里唱到的都是事实。
  改革三年,乡校如火如荼,老百姓的子弟们都接受到了义务教育,一个个知书达理了;改革三年,土地的产量年年攀升,小的天灾完全没有影响,老百姓们都尝到了田洫的甜头。“产量增加了,还没有从前那么累了,还能抵御天灾了,田洫,就是好;子产,真他姥姥的牛。”大家都这么说。
  改革获得成功,但是,只是初步的。在子产的改革进程表中,这仅仅是个开始。
  郑简公二十八年(前538年),子产推出了第二项改革措施。
  《左传》:郑子产作丘赋。
  对于“作丘赋”,历来的解释很多混淆之处,主要是都想把这件事情说得很完美,说成国家和老百姓双赢。其实不然,这件事情对老百姓并不是一件好事。
  丘,就是指没有被列为国家土地的那一部分土地,主要来自荒地开发、征服其他国家或者部落得来的土地。这部分土地从前是没有赋的,也就是对国家没有义务。而这部分土地上的人多半是野人,对国家也没有义务。
  子产的“作丘赋”就是要让这部分土地和这部分土地上的人成为这个国家的一部分,对这个国家负起义务来。
  所谓的赋,包括车马、甲盾、徒兵等等,也就是说,按照土地面积承担车马、甲盾和徒兵的义务。对于这部分土地上的人来说,从今以后要购买战车战马、皮甲武器,遇上战争必须参加打仗、保卫国家了。对于他们来说,这就是新增加的负担。
  负担增加了,但是社会地位有所提高,子女能享受义务教育了。
  从前,战争是贵族和国人的事情,野人没有资格参加。现在,野人要和贵族和国人并肩作战了,国野的分别从此淡化掉了。这就像当今的农民工进城,尽管待遇低下而且很辛苦而且经常被拖欠工资,但是这也使得城乡区别变小,也给了大量农民工成为城市人的机会。
  “作丘赋”毫无疑问增强了国力,对国家是有利的。但是,对于大量的人来说这不是好事。
  首先,当时大部分的丘实际上被贵族占有,他们的利益因此而受到损害;其次,对于依附于此的野人们来说,他们的负担增加了。
  “其父死于路,已为虿尾;以令于国,国将若之何?”许多郑国人对子产恨之入骨,他们说:“他爹就死于非命了,他就变成了蝎子尾巴来祸害百姓。这样的人来治理国家,这个国家怎么好得了?”
  这个时候,如果子皙还在,振臂一呼,率领无数野人杀来,估计子产就真要跟他爹一个命运了。
  “大家都在咒你死啊。”大夫子宽来告诉子产,他对子产的新政也很不满意。
  子宽,郑国公族,又叫浑罕,是浑姓的得姓始祖。
  “何害?苟利社稷,死生以之。”子产知道子宽的来意,毫不犹疑地这样回答。“好的治理不能随便改变政策的标准,这样才能成功。老百姓不能纵容,政策的标准不能轻易改动。丘赋早就应该有,不能因为从前没有就否定丘赋的正当性。《诗经》里说:礼义不愆,何恤于人言。我是依照礼法来行事的,又何必怕别人说什么?我不会改变政策的。”
  见子产的态度决绝,子宽告辞出来了。
  “子产这样加重民众负担的做法,其后代大概要先灭亡了;而郑国如此做法,肯定会比卫国先灭亡。”子宽自言自语。
  子产作丘赋是否正确,历来也是说法不一。从历史的角度说,子产的做法无可非议。
  首先,作丘赋具有合法合理性。时代变化,兵赋不可能还按照祖宗时候划分的土地一成不变;
  其次,子产先做封洫后作丘赋,先利民之后取之于民;
  第三,郑国处于晋楚之间,贡赋负担为各国之最,因此不得不从民间征收。
  子产说得对,“为善者不改其度”,对老百姓好不等于要改变国家的法度。“民不可逞”,老百姓的要求不应该无原则地满足,因为老百姓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而国家领导人要综合考虑国家的利益。
  到此,我们可以看到,子产是一个非常强硬的领导人。但是,强硬的背后,子产是一个深思熟虑,懂得掌控节奏和力度的人。
  此外,子产并不是一个对内强硬,对外软弱的人。
  第二一六章 叔向的痛苦
  郑简公三十年(公元前536年),子产继续他在郑国的改革。
  子产也许自己也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的改革,开创了中国法治史的先河。
  《左传》:三月,郑人铸刑书。
  子产命令人把刑法刻在了鼎上,是铁鼎还是铜鼎历来有争议,不过这不重要。什么是重要的?重要的是中国的法律第一次被公布于众。
  在此之前,贵族之间用“礼”来约束,老百姓才用“刑”。这有些类似于如今官员用“双规”,而老百姓用“刑法”。“礼”是有明文规定的,贵族都要学习。可是,“刑”就没有明文,而完全掌握在执政者的手中,说一是一,说二是二;有时候说一是二,说二是一。说不管不管,说严打严打;今天杀人无罪,明天偷针砍头。老百姓要是犯了罪,完全不知道自己会受到怎样的处罚。
  所以,《周礼》写道: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来自朋友的反对】
  郑国推出了刑鼎,举世震动。
  叔向在晋国知道了这件事情之后,非常失望,于是派人给子产送了一封信,以表达自己的失望。
  叔向的信是这样写的:一开始我对你抱有很大的期望,现在看来是没戏了。从前先王根据事情的轻重来判定罪行,而不制定法律条文,就是为了防止人们胡搅蛮缠。即便如此,还是不能禁止犯罪的发生,因此又通过道义来限制,用政令来约束,用礼法来推行,用诚心来维持,用仁慈来奉养,并制定了俸禄和爵位的制度来劝勉人们服从教诲,通过严打威慑放纵的人。还怕这样不够,又用忠诚交到他们,对好的行为加以奖励,教他们掌握一些专业技能,使其心情愉快,同时又感到严肃而有威严,对犯罪者果断处罚。同时还经常请教圣明贤能的卿相、明察秋毫的官员、忠诚守信的乡长和仁慈和善的教师,百姓在这种情况下才能俯首听命,而不发生祸乱。一旦百姓知道国家有了刑法,就只知道依据法律,而不会对上司恭恭敬敬了。而且人人都会用刑法狡辩,希望脱罪,这样一来,整个国家就没办法治理了。夏朝乱了的时候做了《禹刑》,商朝乱了的时候做了《汤刑》;西周乱了的时候做了《九刑》,三种刑法的制定,都只是加速灭亡而已。现在你治理郑国,作封洫、做丘赋,制定了三种刑罚,又把刑法刻在鼎上,企图以此来安定百姓,是不是太异想天开了?《诗经》说:效法文王的德行,每天都能安定四方。又说:效法文王,万邦信赖。这样一来,又何必制定什么刑法呢?老百姓知道了法律的规定,今后就将抛弃礼法而只相信刑法。刑法中的每一个字眼,他们都会钻进去跟你狡辩。今后,犯法者会越来越多,贿赂也会越来越多。等到你去世的时候,郑国大概也就完蛋了吧?据我所知:国将亡,必多制。国家将要灭亡的时候,必定制定很多的法令。这大概就是说的郑国的情况吧。
  叔向的信写得毫不客气,甚至带着威胁。作为朋友,叔向把信写到这样,只能说他确实很失望。
  子产没有料到叔向的反应会这么强烈,信会写得这么强硬。但是不管怎样,子产决定给叔向回一封信。
  子产的回信在《左传》上被“此处省略若干字”,不过不碍,按照子产的风格和思维方式,就代他拟一封给叔向的回信。
  子产的回信是这样的:如果按照您所说的,那么我就应该什么也不做了。可是,你所说的都是盛世的时候应该做的,天下承平,各按本分,当然就无为而治。可是,如今天下荼毒,大国欺凌小国,小国苦苦求存,内忧外患,如果不想等死,必须要有所改变。作田洫是为富民,做丘赋是为强国。郑国夹在两个大国中间,虽然无力抗衡大国,但是也需要自保的能力。至于作刑鼎,我认为并无不妥。如果刑法不告诉百姓,那么百姓就不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最好的结果就是什么也不做,这于国于家都不是好事。如今把刑法告诉大家,大家就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不能做的就去回避,能做的就去做好,这难道不对吗?至于说到百姓由此钻字眼、胡搅蛮缠、无理狡辩等等,只要刑法表达清晰,又何必担心这些问题?至于说到贿赂,从前民不知法,法由人出,百姓就会去贿赂执法者;而如今刑法刻在鼎上,又何必去贿赂执法者呢?从前不让百姓知法,其实就是愚民政策。固然,愚民政策能够巩固统治,但是也必然导致国家不能发展。如今郑国随时面临亡国,如果国家停滞不前,亡国就真的不远了;如果开启民智,让百姓有所作为,国力有所加强,即便我子产被赶走,国家却能存在下去,为什么不这样做呢?叔向,你所想的是子子孙孙都统治下去,可是我所想的是怎样保证在我活着的时候能够保全郑国。我感到你的好意,即便不能接受您的劝告,我还是要表示衷心的感谢。
  信让人送走了,子产却还有些惆怅。从前,他把叔向引为知己,如今看来,叔向也不能理解自己了。
  “他们为什么总是把百姓放在自己的对立面?为什么总是像防贼一样防着百姓?为什么总是把百姓的话当成恶意?”子产自问。
  兴办平民学校,开放言论自由,公布刑法。
  子产,走在了时代的前面。
  凭此,子产已经可以跻身中国历史最伟大人物的行列。
  【来自朋友的劝告】
  叔向收到了子产的回信。
  看了子产的信,叔向长叹了一声,很久没有说话。
  其实,叔向很赞赏子产,一直都很赞赏。对于子产的各种举措,叔向其实也是赞赏的,但是他也确实是失望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对于各种社会变革都心存恐惧。
  为什么会这样?
  事情要回到三年前。
  三年前,齐景公把女儿嫁给了晋平公,晋平公非常宠爱,立为夫人。可是没多久,夫人因病去世了。于是,齐景公派晏婴前往晋国,希望再嫁一个女儿给晋平公。
  事情很顺利,晋平公很高兴地接受了齐国人的建议,把事情就这么定了。
  订婚之后,叔向特地设宴招待了晏婴,两人神交已久,所以一见如故,聊得非常深入。酒过三巡,叔向向晏婴靠近了一些,然后轻声问:“齐国的情况怎么样?”
  晏婴看了叔向一眼,四目相交,心领神会。
  “说实话,齐国已经到了末世了,我不知道还能撑持多久。”晏婴说,说得很无奈。
  “呃,为什么这样说?”叔向有些愕然,他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回答。
  “齐国的国君根本不懂得珍惜自己的百姓,正在心甘情愿地把百姓送给陈家。齐国从前的量器有四种,就是豆区釜钟。四升为一豆,四豆为一区,四区为一釜,四釜为一钟。而陈家的量器只有三种,每种都比国家统一的量器加大四分之一。他们用自家的大量器借粮食给百姓,而用公家的小量器收回。他们从山里采木材运到市场上卖,价格不比山里贵。他们经营鱼、盐、蜃、蛤,也都不比海边贵。百姓创造的财富,两份交给了国君,只有一份维持生活。国君积聚的东西腐朽生虫了,但贫穷的老人却饥寒交迫。国家的集市上,鞋子很便宜,但是假腿很贵,因为被砍腿的人越来越多。百姓痛苦或者有病,陈家就想办法安抚。百姓爱戴他们如同父母一样,因此也就像流水一样归附他们,谁也拦不住。”晏婴说完,苦笑。
  “真的这样?”叔向问。
  “真的,晋国的情况怎么样?”晏婴反问。
  “唉。”叔向先叹了一口气,看看周围,没有外人,这才接着说话:“不瞒你说,晋国的情况比齐国还糟糕,也已经到了末世了。这个国家已经没有人为国家打仗了,国家的战车都腐烂掉了。百姓贫困不堪,可是公室还是很奢侈。路上冻死的人到处都能见到,可是宠臣们家里的东西都装不下。百姓们听到国家的命令,就像遇到强盗一样躲避犹恐不及。原先的强大公族栾家、郤家、胥家、原家、狐家、续家、庆家、伯家现在都完蛋了,后代都沦为皂隶了,政权都落到六卿的手中。可是,国君还没有一点危机感,还整天沉溺于酒色之中。谗鼎上的铭文写道:昧旦丕显,后世尤怠。前辈拼死拼活得来的财富,后代毫不珍惜啊。”
  叔向说完,这下轮到晏婴长叹一声了。
  “唉。”晏婴叹一口气,看来这是天下乌鸦一般黑啊。“叔向,我问问你,你打算怎么办呢?”
  晏婴的话,正问到了叔向的伤心处。
  “晋国的公族早已经没有了,公室没有人帮扶,而我们这些老公族注定是要被扫除的。我们这一宗当初十一兄弟,现在只剩下我们羊舌一支了。我又没有一个好儿子,所以我能善终就谢天谢地了,哪里还敢想今后有人祭祀呢?”叔向的声音越来越低,听上去十分凄凉。他的意思,即便自己能够善终,自己的儿子也劫数难逃。
  话题越来越沉闷,越来越沉重。
  “那,你打算怎么办?”叔向反问晏婴。
  “唉,怎么说呢?如果遇上明君,那就努力工作,如果能力不够就主动让贤,总之,要对得起自己那份工资;如果遇上平庸的国君呢,那就混日子吧。不过,我这人绝对不会去溜须拍马,要对得起良心。”晏婴没有正面回答,不过话也算说得明白。
  “家族呢?你不担心自己的家族吗?”叔向接着问,他最关心的是这个问题。
  “叔向,齐国的情况和晋国的情况不一样,我的情况和你的情况也不一样。晋国现在权在六卿,所以你有个站队的问题。齐国暂时还不是这样,陈家虽然拉拢人心,可是权力还在国君,我没有站队的问题,国君虽然对老百姓不好,对公族还行,人也还实在。所以,我倒不担心家族的命运。”晏婴说,在这一点上,他比叔向的大环境要好得多。
  后世有人认为叔向总是顾虑家族前途,而晏婴一心为国,因此晏婴比叔向贤能。其实不然,处境不同,所想的自然不同。叔向不是不想为国,而是这个国家是谁的都不知道。
  叔向点了点头,他的心情始终不是太好。
  “你知道,在这个国家混是很危险的。不过,我还真不想愧对自己的良心。问题是,怎么样作才算是个正士?怎样就成了邪人?也许稍不留意,自己就走上邪路了。”叔向又发问了,他知道自己应该坚持某种原则,可是,这个原则是什么呢?
  “我谈谈自己的看法吧,所谓的正士,就是在得到国君信任的时候,为老百姓谋福利;如果国君不信任,就教导老百姓要遵纪守法。交朋友也是,谈得来就多交往,谈不来就少交往,但是不要说人家坏话。邪士就不一样,得到国君宠爱的时候,他们压榨百姓;得不到国君宠爱的时候,就去老百姓那里煽风点火。交朋友也是,顺着他的就说你好,跟他看法不同的就拼命说你坏话。”晏婴说,他的思想里有一个原则,那就是“以民为本”,这是当年管仲的原则。不过,晏婴没有对叔向说起这一点,因为叔向在晋国的地位根本没有资格去以民为本。
  晏婴说的道理,其实叔向未尝不明白,他只是有些担心自己会不会昧着良心做事。晏婴的话,并没有解除他的疑惑。
  “唉,我想干脆当农民伯伯去算了,虽然穷点,可是过得安心哪。”叔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晏婴。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