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说春秋(1-6)

_131 贾志刚(当代)
  春秋五霸,历来所说不一,除了齐桓公、晋文公和楚庄王之外,其余人选各执己见,宋襄公、秦穆公、吴王夫差、越王勾践,以及郑庄公、楚成王争夺剩下的两个席位。不过,综合打分之后,晋悼公作为黑马胜出,越王勾践则昂首入选。
  这样,《说春秋》的春秋五霸就是:齐桓公姜小白,晋文公姬重耳,楚庄王熊侣,晋悼公姬周,越王勾践。
  整个春秋,最震撼的故事排名前三的是重耳流亡、伍子胥报仇和勾践灭吴。仇恨的力量太大太毁灭,毁灭了对手,也可能毁灭自己。
  春秋第一能人当属管仲,第二名则是范蠡,范蠡的故事没有完,第六部仍有继续。第三名有得一争,在子产、祭足和狐偃之间争夺。
  三百年来,霸主陵替,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将霸主地位维持到下一个君主。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齐国得益于管仲的改革开放,国家富裕百姓富足,但是人民安于享乐,于是齐桓公之后就再也无力称霸;晋国民风彪悍人才辈出,可是晋文公之后,权争激烈;晋悼公之后,全面腐败。内阁制是晋国强盛和人才辈出的法宝,但是也是权力斗争泛滥的温床,晋国权力斗争的残酷令人叹为观止,权力斗争的技巧成为随后几千年的范本。楚国原本拥有一个强势的中央集权,可是,地盘的扩大和时间的推移同样让这个疆域第一大的国家成为一盘散沙,在国际斗争和国内叛乱中不堪一击。至于吴越两国,因仇恨而强大,因残忍而无敌,这注定了东南之地不过是春秋历史的匆匆过客,只留下一段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现在,除了吴越已经交待之外,来看看春秋最后一年的国际格局。
  晋国:貌似强大,实际上政出多门,无暇外顾。智赵韩魏四卿忙于化公为私,假公济私,瓜分这个国家,也就是正在搞MPO(管理层收购),化国有为私有。这个国家人才众多,不过都不为国家效力,而是效力于四大家族。其中,智家实力最强。
  事实证明,晋国的内阁制太过超前。
  楚国:貌似强大,貌似楚王集权,实际上楚王早已经没有了威权。在楚国,政令基本上出不了郢都,各地方各自为政。王子王孙等既得利益阶层人数太多,而人才根本没有上升的通道,令尹司马等等都是王族。人才要么被压制,要么投奔敌国。吴越的崛起,都是楚国人才的贡献。
  楚国十天被吴国所灭,楚昭王逃难无人保护,处处遇险,十分悲惨;白公胜三百人就能政变,而诺大的郢都无人出面。
  事实证明,楚国的王权制有些落伍。
  对于晋国和楚国来说,尽管疆域广阔,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治理,国家大未必就是好事。
  这里也提出一个问题:大国怎样治理?
  齐国:有财力没军力,人民富足但是国家不强。此外,陈家虎视眈眈,也在积极筹划MPO。
  秦国:地处偏僻,多年来变化不大,国君集权维持得较好。
  宋国、郑国、卫国:大国的衰落让他们的日子好过一些了,但是这样的好日子还能过多久呢?他们也不知道。
  诸侯混战,人民凋零。
  世界失去王道,进而失去霸道。那么,这个世界该走向何方,国家怎样求存,人民如何求生?
  春秋末期,这些问题引发了人们的思考。于是,中国历史上的思想爆发近在眼前。老子、孔子、墨子,他们在思考拯救自己和拯救世界。子产、晏子、叔向,他们在寻找在夹缝中生存的办法。
  于是,圣贤迭出,进而百家争鸣。
  春秋,中华文明开始奠基。
  霸主陵替,于是群雄并起。
  英雄陌路,于是思想者登台。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第五部完)
  第六部 圣贤本色
  前言
  春秋,是一个盛产圣贤的时代。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圣贤,才有了几千年来的中华文化。
  什么是圣贤?
  先说说圣。繁体字的圣写法为聖,《说文解字》:“聖,通也,从耳。”
  再说说贤。繁体字的贤写法为賢。《说文解字》:“賢,多才也。”
  不管古人怎么说,我们自己来看看。
  聖:耳为听,口为说,王者,老大也。所以,圣人就是见多识广,善于教诲的人。
  賢:臣,就是辅佐,貝,就是多金。善于帮助君主管理国家,自己又很发财的人。
  基本上,圣人呢,就是知识渊博,却没有政治地位的人;圣人在活着的时候往往不得志,因此只好著书来寄托自己的郁闷。基本上,圣人是弱势群体,类似当今常说的农民工一类。所以,别小看农民工,一千年以后说不定他们中谁是圣人呢。
  因此,如果你还没有升官发财,那么写本书,就离圣不远了。要知道,老子也就写了五千字,那就是圣人了。而知道了孔子的身世之后,农民工的儿子也会对自己有信心。
  贤人呢,就是有才干的当官的人。所以,活着的时候,贤人比圣人要滋润得多。
  贤的社会地位是不错的,为什么呢?因为贤通常都很能干,而且懂得变通。贤属于上流社会,类似如今常说的金领。他们有钱,受尊重,但是是给人家打工的。谁听说过哪个国君是贤人?
  基本上,如果你升官发财了,那么,多做点好事,那你就是贤人了。
  不过在简化字之后,圣贤的定义有些变化了。
  圣:上又下土,就是非常土、很过时的意思。
  贤:上面是二又,下面是贝,就是非常非常发财的意思,是不是当官的倒无所谓了。
  基本上,这样的解释也是准确的。所以现在说到圣人,基本上就是指书呆子;说到贤人,譬如社会贤达,那就是指有钱人了。
  中国字很神奇,真的很神奇。
  春秋为什么出圣贤?因为这是一个社会剧变的时代,官场开始变得复杂残酷,因此如何能够既做好官,又能保护自己,就很重要。所以,贤人就出现了。而社会剧变引发一些人的思考和分析,而那时候没有文字狱,所以思想很开放,于是就有了圣人。
  我们常想,为什么同样一个时代,产生的圣人具有不同的思想?为什么一个特定时期的圣人的思想,竟然能够在思想上统治此后的几千年历史?为什么越是落后的国家,就越是出圣人?圣人的思想究竟是落伍的还是超前的?诸如此类的问题多多。
  这样的问题,谁敢回答?谁能回答?
  笔者才疏学浅,自问不能回答;笔者胆小如鼠,自问也不敢回答。
  不过,笔者愿意把圣人们的生活状况、他们在怎样的时代背景、怎样的国家背景、文化背景和家庭背景下产生了他们的思想,他们如何在自己的思想指引下实施了怎样的作为,把这些交待给读者,让读者自己来回答以上的问题。
  对于一种思想来说,人们要看的是他说了什么。但是对于这个人来说,说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做了什么。而我们要介绍的是人,不是思想。所以,他们说什么并不重要,我们要告诉大家他们做了什么。
  也许,这很重要。也许,这能够让大家更真实地理解他们的思想。
  而对于他们的思想本身,笔者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去介绍给大家,因为我们就一直生活在他们的思想中,几千年来都是如此,已经融入进我们的血液中,实在没有必要去费笔墨。如果有人需要精深的见解,其实也很简单,我们几千年来有数不清的人在解释他们的思想,其成果足以从地球到火星,又何必笔者去画蛇添足。
  再说,笔者也不敢以某某学专家自居。
  争论?
  争论就不必了。用邓公的话说:不争论。
  因为这本书就是笔者的看法,对于古人的事迹,确切的就是确切的,争论也改变不了事实;不确切的就是不确切的,争论也不能使之确切。笔者只是表达笔者的看法,你反对,可以表达你的看法。
  既然圣人的思想产生于百家争鸣,那么,对于圣人的思想,又为什么不可以百家争鸣呢?如果圣人在天上或者地下有知,我想,即便笔者的写法有什么些微偏差,圣人们也会一笑而过的。
  圣人,必有圣人的气度。
  而这,就是笔者敢于不揣冒昧,书写圣人事迹的原因。
  在写完这一部之后,笔者对圣贤这样总结。
  什么是贤人?贤人就是在保全性命和家族的前提下,还能帮助国家苟延残喘的人。所以,贤人创造办法。
  什么是圣人?圣人就是连自己的前途都看不到在哪里,却能为世界的未来殚精竭虑的人。所以,圣人产生思想。
  有权力的人用权力说话,没权力的人才用思想说话。这是思想的光荣,也是思想的悲哀。
  第二○一章 反战精英
  “大哥,你当国君吧。”
  “那怎么行?老三,爹指定了你啊,还是你当。”
  “我不当,大哥,你当。”
  “非让我当,我闪。”
  “你闪,我也闪。”
  商朝(约前1111年)末年,孤竹国(今河北境内)国君的大儿子伯夷和三儿子叔齐双双放弃君位,出门当犀利哥去了。
  老大老三走了,便宜了老二。
  兄弟两个一打听,说是西边的周国(今陕西境内)是个尊老爱幼的国家,于是前往投奔周国。来到周国的时候,恰好周文王去世,周武王率领着周军出发讨伐商纣王。
  伯夷和叔齐不顾一切,拦住了周武王的战车。
  “父亲死了你不埋葬,还要出兵打仗,你不孝啊。以属国而攻打商王,你这是不仁哪。”伯夷叔齐两兄弟同声斥责周武王。
  周武王一看,这哥俩哪个单位的?竟然敢指责我?
  周武王不高兴,身边的卫士就要动手杀人了。
  “算了算了,不就俩犀利哥吗?赶走他们就行了。”姜太公懒得节外生枝,于是哥俩个被赶到一棵大槐树下凉快去了。
  【反战精英】
  两位犀利哥从此四处奔走,宣扬和平,反对战争。
  伯夷叔齐,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的反战人士。
  等到周武王征服了商朝,就到了周朝。
  两位犀利哥耻于作周朝人,发誓不吃周朝的粮食。用《史记》的话说:义不食周粟。于是,躲到了首阳山上,采薇而食。薇是什么?野豌豆。虽然说是纯天然绿色食品,不含农药不含避孕药不含色素不含防腐剂,可是营养是不够的。
  两个犀利哥吃野豌豆吃得一脸豌豆色,可是矢志不渝。但是,没过几天,就这野豌豆也没得吃了。野豌豆采完了?不是。是有人告诉他们:“这野豌豆啊,也是周朝的了。”
  怎么办?兄弟两个没得吃了,什么也没得吃了,因为什么都是周朝的了。
  在饿死之前,兄弟两个编了一首山歌,歌中唱道:“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吾适安归矣。吁嗟徂兮,命之衰矣。”
  简单翻译:登上西山采豌豆,以暴易暴不讲理。古来先圣都没了,我们活着没意义。
  最终,这两位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反战人士就这样饿死在了首阳山。
  不食周粟,以暴易暴,伯夷叔齐兄弟俩人用他们的生命贡献了两个成语。
  首阳山在哪里?争议不断。甘肃、陕西、河北、山东、山西和河南都有首阳山,都说兄弟俩人饿死在自己这里。
  如今要是山上饿死两个人,都恨不得偷偷扔到邻省去。为什么伯夷和叔齐饿死了,大家都要争当东道主呢?因为伯夷叔齐兄弟不是普通的犀利哥,他们是圣人。
  孔子对伯夷兄弟推崇备至,《论语》中赞颂伯夷叔齐“古之贤人也”,“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并评价伯夷叔齐“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韩非子也说:“圣人德若尧舜,行若伯夷。”不过,韩非子认为这哥俩也是两个最没用的人,因为他们不能用威胁来驱使,也不能用利益来引诱,所以他们不可能为君主卖命。
  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写过一篇《伯夷颂》,赞颂伯夷、叔齐。
  历史上,赞誉伯夷叔齐的文章数不胜数,不再罗列。
  孟子后来将伯夷叔齐命名为“圣之清者”,简称“清圣”,不是“情圣”。从那之后,伯夷就成了儒家的四大圣人之一。
  不过,对于伯夷叔齐的感人事迹,司马迁似乎不以为然。
  虽然司马迁将伯夷叔齐排在了《史记》列传的第一位,可是话里话外都是讽刺。不仅讽刺这兄弟两个,顺道还讽刺了孔子;不仅讽刺了孔子,顺道也讽刺了现实。
  在记述了伯夷叔齐的那首山歌之后,司马迁随即写道:“由此观之,怨耶非耶?”意思就是孔夫子你不是说他们求仁得仁,所以死得无怨无悔吗?可是他们的山歌里我们听出来怨气了哦。
  在“伯夷列传”的最后,司马迁写道:“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
  简单理解:伯夷兄弟虽然很贤,可如果不是孔夫子极力吹捧他们,哪有这么大名气?一般小老百姓,就算你也很贤,没人吹捧你,有个球用?
  司马迁在“伯夷列传”中还发表了一段不著名的感言,必须要拿来说说。为什么必须要拿来说说?因为这段话太不著名了。
  先看原文: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耶?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回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早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雎,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尊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简单解释:
  〖有人说:“天道很公平,常常照顾善人。”如果伯夷叔齐是善人的话,怎么就给饿死了?上面那句话不就是放屁?孔子七十多个得意弟子,颜回是最受赏识的,可是贫困潦倒,早早夭折。天道照顾善人,就是这么照顾的?盗跖杀人越货,无恶不作,竟然能够善终。这他奶奶的是什么道理?这些,都是著名的人物了。到了现在,坏人恶人有钱有势,长命百岁;好人善人遭灾受苦,生不如死,不可胜数。我就奇了怪了,这个狗屁天道,到底是有道还是无道?〗
  看得出来,司马迁的怨气还挺重。
  所以我们说,司马迁也是个愤青。
  那么,那个叫盗跖的反面典型是什么来路?
  下面,要说的就是这个人。
  说起来,这人也是圣人——盗圣。
  【圣人之家】
  周平王五十一年(前720年),也就是鲁隐公三年,《史记》记载:鲁国,二月,日蚀。
  日食,在古时被认为是一种不吉利的事情,是天狗吃太阳。于是整个鲁国都很紧张,祭天祭地的折腾了好长一段时间。
  到了十一月十八日的中午,鲁国司空展无骇家里出事了。司空是什么官?国务委员兼建设部部长吧。
  展部长家出什么事了?根据展家自己的记载,那是“火光入室,文鸟鼓舞。”基本上,火光也就无所谓了,反正也没酿成火灾。文鸟是什么?一种大鸟。
  说时迟,那时快,就在这个当口,展无骇的老婆生了,第一胎啊。生下来一看,当娘的当时就哭了,因为是个男孩子,激动啊。
  哭完了,开始笑,高兴啊。可是笑了一阵,笑不出来了,因为孩子没有哭。孩子生下来不哭,难道是个死胎?
  其实,孩子很好,从娘肚子里出来,感觉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没什么不好,所以想想:我凭什么要哭?没理由啊。所以,孩子没哭。
  “拧屁股。”接生婆下令,展无骇用力一拧孩子屁股,“哇”,孩子大哭起来,于是大家都笑了。
  孩子叫什么?因为出生的时候有火,名叫就获,因为有鸟在院子里叫,字就叫禽。还有一层原因,那就是日食这年生的孩子,常常被怀疑是天狗下凡,取名叫禽,就说明我家孩子不是天狗,今年的日食赖不着我们家。
  不管怎样,孩子就叫禽了。
  看到这里,提前请展姓和柳姓读者起立,展禽就是你们的祖先。
  别看出生的年份不好,名字也不响亮,可是,展禽就是春秋的第一个圣人。
  说起展禽,很多人不知道。没关系,说起柳下惠,该知道了吧?展禽就是柳下惠。不过在活着的时候,他叫展禽。
  展禽是个什么圣人?孟子说了:“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后世称为“和圣”。
  “和圣”什么意思?就是和谐的圣人,时下正流行呢。
  展禽六岁那一年,也就是鲁隐公九年,《史记》再次记载:鲁国,三月,大雨,雹,电。按《左传》的说法,那就是冰雨外加冰雹,而且连续三天以上。好在那年头没电线杆子,否则也都压垮了。
  就在这样倒霉的天气里,展禽的娘又生了。又是个儿子,生下来九斤九两,还没落地就开始暴哭、抓人,连接生婆都被他抓伤了。因为这孩子太暴力,取名叫展雄。
  展雄,春秋的第二个圣人。
  展雄是个什么圣人?就是上面说的那位盗跖,盗圣。不过那时候,他叫展雄。
  之所以展雄又叫盗跖,是因为黄帝时期的大盗叫跖,所以展雄死后,被称为盗跖。
  强盗也有圣人?庄子说了:盗亦有道。既然如此,当然盗亦有圣了。
  为什么展家一家就出了两个圣人?没办法,有遗传。
  所以,出生的日子不好不要怕,那很可能就是个圣人。
  如果有汶川地震那阵子出生的,千万记好了,说不定就是个圣人。
  展雄出生的时候,娘哭了,而且再也没笑过。不是不肯笑,是笑不出来,因为就在展雄呱呱落地的时候,爹死了。
  展雄真是够倒霉,自己的生日跟父亲的忌日是一天,别人都能庆祝一下生日,可是自己的生日只能寄托哀思了。
  更倒霉的是,全家人都认定展雄是个灾星,他克死了自己的父亲。
  从另一个角度说,展雄够狠,从生下来那一刻就够狠。
  爹死了,展禽家中失去了顶梁柱,立马衰落下来。
  难道,作为国家高级公务员,展无骇不能为儿女留下点什么吗?
  那年头,能留下来的真不多。何况,展无骇是个正直的人,就算建设部部长是个肥缺,他也没有趁机为自己捞点什么。
  没办法,展禽的老娘只能一把屎一把尿拉扯两个孩子。
  趁着两个孩子长大的空闲时间,来看看展家的身世。
  周武王灭了商朝之后,没多久,武王就鞠躬尽瘁了,国家暂时交给弟弟周公旦管理。而周公,就是周朝制度的设计者,也是孔子最崇拜的“至圣”。
  周公的长子伯禽被封在鲁国,鲁国就在今天的山东南部、安徽北部一带,都城在今天的山东曲阜。
  伯禽用了三年的时间来改变当地的习俗,将周礼全面照搬过去。所以,整个周朝,鲁国是周礼执行得最好的诸侯国。伯禽的治国方略是“亲亲上恩”,意思就是让亲人掌权,把好处给对自己有恩的人。用现在话说,就是任人唯亲。
  所以,在这个国家是很讲出身的。如果你不是公族,对不起,你很难出头的。
  伯禽的五代孙是鲁孝公,鲁孝公的一个儿子叫做公子展,公子展的孙子以展为姓,就是展无骇。这就是展氏得姓的来源,周公的后代,本姓姬。
  按照周朝的规矩,国君的儿子叫公子,享受卿的待遇;公子的儿子叫公孙,享受大夫的待遇;之后待遇递减,到第五代的时候,就是“五世亲尽”,不好意思,你从此就是个士的待遇了。
  展无骇能够做到司空,已经是卿的待遇,一来是自己的能力和努力的结果,二来还是公族身份。在鲁国,如果不是出身公族,要做到卿是比登天还要难。
  即便是做到了卿,展无骇鞠躬尽瘁之后,儿子并没有资格成为大夫,原因很简单,展禽已经是公孙的孙子了,保留几块自留地就算不错了。
  【兄弟情深】
  展家的日子不算太好过,但是,也没有难过到哪里去,毕竟有上面三代人的积累。
  两个孩子,展禽和展雄的性格完全不一样。展禽老实巴交,从来不说假话,不说假话到什么程度呢?基本上,别人说真话之前还会考虑一下后果,他不考虑,张口就来,永远说真话不说假话。
  说真话的坏处是什么?
  展禽是个很勤奋的人,非常有学问。按理说,这么有学问,而且家庭出身也不错,混个一官半职的应该没问题。可是就因为从来不说假话,不会拍马屁也不会送礼,眼看着成人了、娶媳妇了,可是还在家里待业。好在,家里有几亩薄田,还过得去。
  “孩子,你就委屈委屈自己,也试着说几句假话吧。”老娘急啊,这孩子这么憨厚,今后可怎么办?
  “娘,我学不会。”展禽说,他老实,所以他实话实说,而不是说“我一定要学会”。
  娘没办法了,从小到大展禽没学会说假话,这辈子估计是看不到他说假话的日子了。
  展禽还算好,虽然升官发财没什么希望,可是衣食无忧。
  展雄就不一样了。
  说起来,展雄聪明机警、能言善辩、高大英俊,对于说假话也不是那么抗拒,这样的小伙子应该是很有前途的。可是,在鲁国这样的国家,他是没有前途的。
  作为公族,展雄受到的教育是不错的。公族是享受义务教育的,那时候叫做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艺。其中,礼就是礼节和礼仪,相当于今天的德育;乐就是音乐,当然不是今天的音乐这么简单,那时候的音乐有更多内涵;射就是射箭的技术,相当于现在的体育课;御就是驾驭战车的技术,相当于考驾驶证;书就是读书认字,语文课;数就是算数,现在的数学课。
  当公族多好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事实上,展雄就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问题是,就算你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了,你属于那种很疏远的公族了,你还是没戏。
  展雄就是这样,尽管他文武双全并且在鲁国都找不到对手,他还是没有办犯法弄到一官半职。
  按着宗法,父亲的产业全部归嫡长子,其余的兄弟只能净身出门。而实际的情况是,嫡长子会把自己的一部分土地给兄弟们去种,到时候收租。也就是说,兄弟们实际上成了嫡长子的佃农。
  展禽二十六岁那年,展雄二十岁了。这一年,展雄该成亲了,也该自立门户了。也就是说,从此以后,不能赖在哥哥家里。
  “兄弟,该成亲了。等秋收之后,就给你娶个媳妇吧。成亲之后,该搬出去了。家里的那些地,你拿走一半吧,也不用给我租子了,咱们兄弟平分吧。”展禽把展雄给叫来,要分一半家产给他。
  展禽是个好人,他认为弟弟是个人才,迟早出人头地的,不能亏待了他。
  “哥哥,你的好意兄弟心领了。可是,家里这点地本来就不多,我再分走一半,你的日子就更紧了。地,我不要;老婆,我也不娶了。”展雄见哥哥对他好,不想连累哥哥。
  “兄弟,地虽然不多,也够我们吃了,还是听哥哥的。”
  “哥哥,你不要劝我。从小到大,家里没人喜欢我,都说我是灾星,我要是再分了哥哥的财产,还不被骂死?”展雄说,话虽然不好听,可是都是实话。
  “兄弟,生死由命啊,爹死怎么能赖到你身上呢?你不要管别人怎么说,哥哥能做主。”展禽也知道弟弟这么多年受了不少委屈,更想要帮他。
  “哥哥,不瞒你说,这家里,我是不想呆下去了。鲁国,我也不想呆下去了,我已经准备好了去齐国,看看有没有机会。”
  “去齐国?”展禽吃了一惊,没想到弟弟想要出国,可是转念想想,既然在鲁国也没有什么机会,去齐国倒未尝不是好想法,凭弟弟的本事,说不定还有出人头地的机会。“那,什么时候去?”
  “秋收之后。”
  “那好,我送你。”
  秋天过去了,冬天来临了。
  展禽精心为弟弟准备好了盘缠和衣物,驾上自己家里那辆车,亲自送弟弟北上齐国。鲁国人有很多北上齐国寻求发展的,就叫做“北漂”。
  展雄去齐国,家里没人挽留,也没人关心。
  从曲阜北上,一路来到了泰山脚下。
  “哥哥,到此为止了,你回去吧,嫂子还等你回家呢。”展雄跳下了车,让哥哥回去。
  泰山是鲁国和齐国的界山,泰山本身是三不管地带。过了泰山,就是齐国了。
  展禽也跳下车来,取了干粮,找个僻静的地方跟弟弟吃了,又交待了一番在家千般好出门一时难的道理。
  “哥哥,别说这些了,在外面混,我比你强。我听说这泰山一带有强盗,你还是赶紧回去吧。”展雄说话也很直,催着哥哥快些回去。
  兄弟分手,展禽看着弟弟走远了,这才掉转车头,向南回曲阜。这个时候,已经是下午了。
  第二○二章 古墓丽影
  寒风、黄土、枯树。
  旧车、瘦马、归人。
  天色越来越黑,天气也越来越冷。从泰山回曲阜,展禽赶着车一路狂奔,想在城门关闭之前回到曲阜城。
  可是,冬天,天黑得早,城门也关得早。
  等到展禽匆匆忙忙赶到曲阜城的时候,城门已经关上。
  来自西伯利亚的寒风一阵一阵吹着,展禽感到重重的寒意。看看城外四周,竟然没有一处人家可以投宿,也没有古庙旧房之类可以避寒,甚至庄稼地里也光秃秃一片。
  展禽庆幸的是,自己的衣服穿得够厚,而且车是有蓬的家用车,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房车,而不是战车。可是,虽说自己这是房车,也是四面漏风,就这样在野地里呆一个晚上,冻不死也冻个半死。怎么办?展禽突然想起来了,城南有一片墓地,应该可以避风。
  去墓地?不怕遇见鬼?展禽根本就不相信有鬼。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