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那时汉朝

_69 月望东山(当代)
  
  所谓马屁滚滚,不胜雷人。请接着看:“任何伟大的策略地,都是不受世俗见解的约束的。皇帝刘骜以远见的圣贤精神,将所有不良苗头,扼杀于摇篮之中。可是我们政治有些官员,不懂其中深意,竟然还好意思说是,皇帝刘骜被赵昭仪迷惑,受人摆布,做了残忍的诛杀。持这种意见的人,简直是鼠目寸光,辜负了皇帝刘骜替国家所做的牺牲。”
  
  最后,这个名唤耿育的议郎使出了必胜器,说道:“皇后赵飞燕都被尊为皇太后了,事情到此也该结束了。可是有人却要翻起旧帐,要将死人揪出来批斗,这种做法,是很不道德的。如果事情闹大了,流传到国外,就成了别人的笑柄了。”
  
  什么叫绝技,这就是传说中的必杀技。而像耿育这类人物,就是传说中的文妖始祖。只须一技在手,独可绝杀天下。
  
  果然,耿育那道妖文,犹如黑夜里的闪电,照亮了刘欣迷茫的眼。一瞬间,他突然醒悟过来了,他可是被过继给刘骜和赵飞燕当儿子的。如果他要杀赵飞燕,不等于是杀了母后吗?
  
  遥望前朝,时为秦王赢政母亲赵姬与嫪毐通奸,图谋不轨。当赢政杀机顿起时,有高人指点说,杀掉赵姬,非但不益,可能要摧毁秦王的伟大前程。最好的办法就是尊之,爱之,笼天下之人心。赢政恍然大悟,迎母亲回城,以高位尊之。
  
  秦王赢政都不犯的傻,刘欣怎么能去做呢。于是乎,从混沌中醒悟的刘欣,决定做赵飞燕的保护人。
  
  很快的,刘欣的做法也得到了傅太后的充分支持。要知道,当初如果没有赵飞燕在刘骜身边吹风,刘欣能那么顺利被立为太子吗?所谓欠钱还钱,欠情还情,赵飞燕是万万不可能杀掉的。
  
  对傅太后来说,不杀赵飞燕,合情合理。然而对王太后来说,实在太意外了。忙了一年多,竟然都做了无用功。顿时,王太后好像也明白了,傅太后大腿硬了,扳不过她了。要想搞掉赵飞燕,注定是一场漫长的拉锯战。
  
  既然戏还在继续,那就接着演吧。王太后坚信,胜利永远属于坚持到底的人!
   二、尊号行动
  
  自上次王莽当众贬抑傅太后,说她不能与王太后平起平坐时,到现在,这话还成了傅太后心头一块阴影。尽管王莽被赶走了,傅太后仍然很不爽。她知道,什么与王太后享受同等待遇都是假的,如果不把她头上“定陶”那两个字摘掉,别人打心里都不会对你认帐。
  
  于是,傅太后和刘欣决定密秘策划,决定实施一次尊号行动,彻底从封国太皇太后过度到中央太皇太后。
  
  然而,要想让行动顺利推进,首先要争取三个人的支持与同意。这三人,就是汉朝三公:丞相孔光,大司马师丹,大司空何武。可当刘欣反复揣摸着这三个名字,心里不由打了一个问号,这三只重量级筹码,最终会偏向皇帝吗?
  
  要想搞定他们,似乎有点悬。
  
  一想到这,刘欣心里不踏实,傅太后心里也不踏实。这时,刘欣不由想到,既然这样,不如下一步险棋——争取外戚傅喜的支持。
  
  傅喜目前是特进,意思是随时可以接任大司马。刘欣这一招,就其技术含量,那是没得说的。傅喜被摆在一个灵活变动的位置上,可进可退,可攻可守,相当自如。
  
  先不说傅喜到底有没有心支持自己人,但要想让他替傅太后说话,就得先给挪个好位。就目前而言,最好的位置,当然就是大司马了。那么傅喜要挪上大司马,师丹往哪里摆?其实,这个问题,刘欣心里早就有底了。
  
  汉朝自有大司马一职以来,从来都是由外戚垄断。大司马主管宫廷内务,这个工作由外戚来做,肯定要比外人顺手。但是傅喜总是不懂抬举,让傅太后不得不破了规矩,让师丹这个外人来担当。
  
  然而刘欣想来想去,按师丹目前的身份和实力,最适合他的不是大司马,而是大司空。真是那样,那何武往哪里摆?刘欣是这样想的,他没有位置留给何武了。既然摆不上,只有退而求其次——让他提前退休。
  
  换掉何武,刘欣早有此意。在他看来,何武这人,被划归王莽集团,但他没有孔光的顽固,更没有王莽的骄傲。从某种角度来说,他像个狡猾的孩子,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事不该做,极为听话。
  
  尽管如此,何武还是不能博得刘欣好感。在所有的博弈场中,往往强劲的对手,都是值得敬畏的。王莽值得敬畏,孔光值得敬畏,师丹值得敬畏,傅喜值得敬畏,就是何武不能让他有敬畏之心。
  
  归根到底,不是刘欣问题,问题就在何武身上。这就是,何武才能不行,人气不旺,力量不强。
  
  刘欣要弄这个他心中三不的人物,根本不是什么难事。在他手中,已经握有何武的有关黑材料,只要他把这些东西往外抖一抖,即可大功告成。
  
  事情是这样的:何武有个继母住在蜀郡,有一天何武派人去迎她进京同住。迎接队伍才准备出发,突然听到刘骜驾崩的消息。于是,护送队伍担心强盗们趁机出动,伏道抢劫。所以为安全起见,就暂时停止出发。于是这个很正常的事,被人一路诈传,传到刘欣这里时,他就听成了何武不孝,竟然拒绝奉养继母。
  
  在以孝治国的汉朝,一旦有人讹你不孝,那你也差不多混到头了。果然不久,刘欣动手了。首先,由刘欣一帮亲信告状,告何武不孝;接着,刘欣也不派人调查,即刻定罪,免除何武职务,派人送他回封国博望乡养老。
  
  搞定何武后,刘欣下诏,封大司马师丹兼任大司空。封完以后,他就按兵不动了。
  
  刘欣这个人事调整,让很多人看了都晕菜。王太后看不懂,王莽看不懂,连师丹也看不懂。根本就没人知道,刘欣到底想干什么。
  
  想想师丹能教上刘欣这学生,实在三生有幸。因为刘欣,他得了两个汉朝第一。他是汉朝第一个不是外戚的人,担任了大司马;他是汉朝第一个,一人兼任重要职务的人。于是,有人会不会想,刘欣会不会也把孔光赶走,让师丹一人兼职三公职位为一体?
  
  这个答案,恐怕只有刘欣知晓。然而刘欣却拖了将近半年,才将答案公布。半年后,刘欣下诏,封傅喜为大司马,师丹为大司空;丞相由仍孔光担当。
  
  到此,我们才恍然大悟。半年来,刘欣所做的工作,都是为了洗牌。而他洗牌,是为了接下来更好的出招。
   算盘当然是可以打的,但是有人偏偏打错了算盘。大戏开场之前,总有敲锣的人。这次,替傅太后敲锣打鼓的人,是两个宫廷跑动的官员。一个是郎中令,一个是黄门郎。
  
  此俩人给刘欣上了一道奏书,说道:“我们强烈建议,撤销傅太后及丁皇后头上的定陶两字,同时建议,傅太后及丁皇后的车马仪仗等,符合皇太后及皇后的身份,并请陛下为共皇刘康,在长安设立祭庙。”
  
  一步到位,马到功成,多美妙的提议。刘欣把奏书下传各部门讨论,很快的,中央各部的意见就反馈回来了。众人的口径很一致,说,这意见提得真好,早就应该提了。
  
  刘欣笑了,傅太后笑了。成功仿佛就在眼前了。
  
  他们笑得太早了。这时,最让他们担心的三个汉朝大腕出场了。丞相孔光,大司马傅喜,大司空师丹,亦口径一致,说道:郎中令和黄门郎的提案,他们无法通过。
  
  刘欣一听,心情不由阴觉起来。天生具有的一股不祥之气,仿佛被应验了。要知道,刘欣能将三公的牌洗成这样,那都是富有深意的。首先,孔光是顽固派,有啥说啥,至死不渝。但是他有个毛病,只负责提意见,至于上面采不采纳,与他无关,他不会拼老命跟你玩。就冲这点,刘欣让他稳坐丞相。
  
  傅喜呢,前面都说了,他再怎么顽皮,也是傅家的人。经过傅太后前段时间的不断打击,他应该长点脑袋了。就算口头上要说反对,装装就可以了,不必较真。师丹就更好办了,刘欣是他一手调教出来的,傅太后及刘欣对他是充满了无限的信任的。
  
  但是,刘欣和傅太后怎么也没想到,最让他们信任的人,却是最不靠谱的人。反对以上提案最强烈的人,竟然是老师师丹。
  
  对提案有异议,那也是可以的。毕竟给傅太后升级这事,在汉朝发展过程中,是个新问题。然而,凡事好商量,只要彼此有诚意,可以将商量的成本降到最低。
  
  然而,师丹却摆出一幅不容商量的姿态,独自上奏,陈述反对意见。师丹的奏书很长,简单说之,反对理由,主要有两条:首先,给傅太后,连出行车马衣服都一样,那天下不是有两个皇太后了吗?天下至尊只有一个,这样的话,怎么体现天下至尊的大义。这是其一。
  
  刘欣过继给刘骜,就必须遵守宗法制度。按照宗法制度,刘康只能享受封国诸侯王的待遇,不能在首都长安设庙。如果设庙,有百害而无一利。因为后任皇帝一上台,肯定要把给刘康的庙撤了。既然如此不是长久之计,又何必多此一举呢。这是其二。
  
  以上一话,字字金刚,坚硬滚圆。看上去,好像是学生刘欣犯了错,被老师长篇大论说教。老师似乎说的都有道理,但是闷声挨训的刘欣,却突然生出一股强烈的不满。
  
  在师丹的道德说教下,刘欣相当被动。于是乎,眼看快要通过的提案,就这样被搁浅了。这下子,刘欣总算看出来了,想要光明正大的赢得这盘棋,必须先搞掉师丹。
  
  老师可以说教,那只能对听话的孩子管用。刘欣长大了,儿大不由娘,学生长了肯定也由不得老师了。于是乎,刘欣就想,是不是要师丹为他的说教付点代价。不然他还真以为,自己永远是那个思想受他洗礼的学生。
  
  天下的政治斗争,基本都是一个模子和套路。要想搞倒对手,必须抓住其把柄。换个词来说,抓把柄也叫搞黑材料,或者爆猛料。很不幸,师丹有一个相当猛的料,竟然被爆出来了。
  
  师丹每天都有很多公文需要处理,他把这些事情,都交给了秘书处理。问题就出现在秘书身上,秘书每代写一份奏书,总暗留原稿,并悄悄地传到外面。于是乎,师丹还没将公文上交,满长安的人都已经提前知道,并且传得沸沸扬扬。
  
  凡是靠近皇城的地方,老百姓都特别关心政治。那时候,没有报纸,没有电视,没有网络。能够满足市民偷窥欲的,只有从皇宫或者政府大院里,传出来的各种小道消息。
  
  这下好了,师丹的公文竟然成了长安市民的头版头条的口头新闻。这下子,刘欣好像得到了一块好料,他决定趁热打铁,把师丹搞下去。
  
  有一天,刘欣召集中朝及外朝扩大会议,突然提问一个问题,问众人,就师丹不慎把公文外泄一事怎么看。大家一听,就知道刘欣想听什么了。众人异口同声地说道:“师丹自以为是陛下老师,居功自傲,太不懂抬举了。陛下应该叫廷尉立案,立即把他拿下。”
  
  廷尉动作很快,果然马上上书弹劾师丹。他们给师丹挂了一条罪名:大不敬。什么叫大不敬?通俗地说,就是不懂事,得罪皇帝啦。得罪皇帝没关系,重要的是,这是条死罪。
  
  接着,该轮到刘欣亲自出手了。刘欣下了一道诏书,又派人对师丹传达。诏书的意思,大约如下:“老师您位居高官,不懂体谅皇帝辛苦,却屡屡口出不逊,误导国家。说真的,我都替您感到婉惜了。”
  
  刘欣仿佛就站在师丹面前,摇头叹气,稍微停顿,他又接着说道:“按汉朝相关法律,我应该将老师您移交法庭审判。但是,看在你好师生一场,我还是放你一马,只把你贬为平民。现在,请您把大司空以及高乐侯的印信,绶带,通通上交有关部门。”
  
  到此,刘欣总算把一块拦路的巨石搬开了。但是,赶走了师丹,还有孔光和傅喜,怎么对付这两个老家伙。软的好,还是硬的好?
  
  刘欣想了又想,不禁叹了一口气。他心里想道:看来,如果他们那样,那就只有这样了。
   朱博,字子元,杜陵人。从某种意义上说,朱博是个大侠级别的人物。他年轻的时候,家里很穷,所以很早就出门闯荡江湖,结识各路英雄豪杰。
  
  由草根刘邦开创的汉朝,是穷人最幸福和美好的时代。在那个时代,无论你多穷,只要你胆大艺高,放手大搏一场,美丽辉煌的明天就在前方等着你。
  
  朱博跟前辈那些混出人模狗样的穷兄弟一样,先在基层煅炼,谋得一亭长职务,借此打开江湖网络。不久,他很幸运的跟长安城两个大腕交上了朋友。一个是萧望之之子萧育,另一个是前御史大夫陈万年之子陈咸。
  
  萧望和陈咸风度翩翩,江湖气甚重,常以公子卿自居。此俩人,数陈咸官衔最大,时为御史中丞。当年,石显在汉朝中央一手遮天时,陈咸和众多儒侠一道,围攻高手石显。但是,因为功力不足,被石显一掌打下悬崖——石显以陈咸泄露某种不可告人秘密,将他逮捕入狱。
  
  朱博决定营救陈咸。那时,朱博在地方不是个小职员,能量甚至于还不及宫中那些被唤做阿猫阿狗的人,何能救得陈咸?但是,一件最不可能的事,却被朱博做成了。
  
  为了救陈咸,朱博先是辞职,想方设法混进了廷尉,了解陈咸案情进展。接着,他化装医生,又混进监狱,面见陈咸,掌握第一手材料。从监狱出来后,他又改名换姓,将加到陈咸身上的罪名,揽到自己身上,挨打数百。终于,陈咸得免死罪。
  
  等到汉成帝上台,大司马王凤掌中央,即大力营救被石显打倒的众多儒士好汉。于是,陈咸被王凤救出,提为长史。然后,陈咸又向王凤推荐朱博,陈述朱博保护他的惊险故事,说如果没有朱博,就没有今天的陈咸。
  
  从此,朱博凭拯救陈咸一事,闻名天下,赢得王凤欣赏,先让他到某县里镀金我,然后一路提拔,最后当上太守,成为两千石级别高官。
  
  王凤提拔朱博,是要将他纳入王氏外戚队伍,充实外戚力量。从此,朱博就成为王氏外戚力量中强悍的一员,所以一路高升,当上了后将军。
  
  王凤死后,朱博傍上了红阳侯王立,俩人关系甚密。但是,王立炒地皮揽财被揭发后,朱博也跟着倒霉,被罢掉官职。然而一年后,朱博又被起用了。
  
  起用朱博的人,是皇帝刘欣。刘欣先让他当了光禄大夫,接着又迁为京兆尹。我们知道,在汉朝,如果皇帝爱你,就让你去当京兆尹。如果你恨他,甚至可以让他去当京兆尹。
  
  京城长安,权贵多,盲流多,犯罪率长年居高不下。如果当好了京兆尹,前途无量,如果不能过关,马上让你滚蛋。到目前为止,能够在京兆尹上混得好的,那简直就是凤毛麟角。
  
  但是,朱博还是混出来了。
  
  从某种角度来说,朱博能混出头,完全是将当年张敞,那一套治理长安城的江湖秘诀,全都学到家了。张敞为人轻浮,但他凭着一手绝技,笑傲江湖多年。他那绝技,归根到底只有四个字——软硬兼施。
  
  朱博深谙张敞治世之术,抓到猛人时,他不杀人,而是先让你了解抗拒从严,坦白从宽的政策。如果誓死人跟他斗到底,他也毫不迟疑,马上刀起头落,血染大地。
  
  除了能说敢杀之外,朱博还有一招绝技是张敞所没有的。张敞八小时之内,基本是个好干部。八小时之外,就是个轻浮放浪之徒,动不动就到长安街上打望美女。朱博与他不一样,他生活节俭,不爱美女,也不爱喝酒,所以从不参加什么不良宴会。
  
  如果因为重大宴会,必须喝酒的话,他还是可以小饮的,原则是不能超过三杯。三杯过后,想让他喝酒,雷公都打不动。所以又说,朱博是个特不懂享受生活乐趣的人。但是,他又是一个热情似火的人,他的全部激情,都投入了火热的政治事业中去了。
  
  为了工作,他起早贪黑。他下班回家的时候,老婆孩子已经睡了;他起床上班的时候,老婆孩子还在床上。所以,尽管同居一室,连老婆长年都见不到自家那个为工作发狂的男人。
  
  朱博因为工作出色,考察过关,不久就被刘欣提拔为大司空。但是必须澄清一点,刘欣看上朱博,政绩只是一点,却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朱博具有十分靠谱的为皇帝服务的献身精神。
  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王凤,朱博将不是今天的的朱博。如果王凤不提拔他,或许他还在政治底层徘徊和挣扎,要么就是继续跟随陈咸等公子哥,闲时帮闲,忙时帮忙,顶多就是一个混混角色。
  
  所以很多人都认为,朱博是靠王氏外戚发家的,是王氏外戚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政治精英。现在,王氏外戚的政治垄断事业,在傅太后凌厉攻势下,坚守得有些力不从心。面对圈子事业受挫,朱博应该与王氏外戚一道共患难,勇挑担,渡过这段艰难的岁月。
  
  但是,朱博却不是这样想的。
  
  他是怎么想的,除了天知道,还有两个人知道。一个是他自己,一个是刘欣。刘欣发现,朱博当上京兆尹时,突然来个一百八十度转变,主动脱离王氏外戚圈子,直奔傅姓外戚队伍去了。
  
  刘欣觉得朱博转变得有些突然,其实在朱博看来,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朱博认为,他本来已经罢官,一无所有。但是,刘欣慧眼独识,一路提拔,才当上了长安市长。京城长安是个是非多事之地,如果他想混得久,必须有靠山。
  
  王莽都被整下台了,王太后呢,任傅太后把口水喷到了面前了,也不见她哼两句。所以他坚定地认为,王姓外戚这座靠山靠不住了,能靠得住的,似乎只有由傅太后精心打造的傅丁两姓外戚力量。
  
  所以,朱博决定投向傅太后队伍。然而想靠近傅太后,必须有中介才行。很快的,他就找到了一个可靠的中间人,这人名唤傅晏,亦是傅太后的堂弟。朱博结识傅晏后,俩人常聚,酒杯一举,灵感就出来了。
  
  他们不约而同的想到了一个计划,那就是不惜一切代价,替傅太后正名。所谓正名,就是前面说过的轰轰烈的尊号行动。只要让傅太后实现了尊号梦想,将来的路,自然就好走多了。
  
  这下总算看清楚了吧。傅太后尊号行动的始作俑者,是傅太后,但是替傅太后至始至终,出力卖命的人,是站在眼前的朱博。这就是为什么,刘欣眼睛都不眨地,将老师师丹赶出长安城,将朱博提拔为大司空的真相之一。
  
  其实,刘欣将师丹赶走,并全都是为了给朱博腾出空缺。没人知道,他免去师丹,还隐藏着一股凌厉的压力。这股压力,就是冲着傅喜而来的。刘欣就想告诉傅喜,他的老师师丹不听话,所以叫他滚蛋了;如果你这个傅家外戚,帮外不帮里,照样可以让你走人。
  
  于是,刘欣便派人去问傅喜,请他就傅太后尊号行动,投一张赞张票。其实投票形式也很简单,也就是个点头的事。三个反对派,搞定了一个。如果傅喜点头了,那是件两全其美的事。既不伤亲情,又有利于皇帝开展工作,那不是挺好吗?
  
  很快的,傅喜回话了。可是刘欣听到了一个伤心的回话:傅喜摇头了,还是那句话,不支持傅太后。
  
  傅喜,你爸到底是不是姓傅。既然姓傅,为何生出你这等吃里趴外的家伙?我想,当傅太后听到傅喜反对话后,肯定跳起来开骂了。
  
  问题再度僵持。这时,朱博上场了。
  
  朱博给刘欣写了一道奏书,表达了他的基本看法:孔光,志在自守,不能忧国;傅喜,至尊至亲,却阿党大臣,无益政治。
  
  朱博的意思很明显,孔光为了自保,不会为了傅太后尊号行动血拼到底,但这人思想保守,留他也没用;傅喜呢,连亲情情面都不给了,留着他,不但无益,而且有害。既然两者没用有害,唯一的办法,就是清除出局。
  
  朱博这翻话,说到刘欣心里去了。刘欣自认为,他并不是一个不讲道理的人,他给过傅喜无数机会,可傅喜却一个面子都不卖给他。这绝对是一个不平等的买卖,既然这样,他凭什么要受这种气呢?
  
  一切不听话的孩子,都不能给糖吃。刘欣决定对傅喜来点狠的了。
  
  公元前5年,二月二十日。刘欣下诏,免去傅喜大司马职务,让他保留侯爵身份,回家休息。
  
  这招是有点狠,但是傅太后却认为还不够狠。傅太后亲自下诏,给丞相孔光及大司空朱博传话,傅喜勾结师丹,伤害了我脆弱的心灵,必须让他滚出长安,回他的封国去。
  
  于是,傅喜收拾行李,自行上路。四月十九日,轮到孔光了。刘欣下诏,贬他为平民。
  
  傅喜走后,刘欣任命丁姓舅舅为大司马;孔光被赶走,很自然的,丞相位就落到朱博手里。当天,刘欣封朱博为丞相。然而,当朱博准备受命履职时,却出现了一个惊人的意外。
   情况是这样的:朱博被封为丞相当天,刘欣举行了一个受封仪式。朱博当大司空时,上书提议将大司空改为御史大夫,刘欣同意了。当朱博当上了丞相,就空出御史大夫一职。这个职位刘欣将它留给了一个叫赵玄的人。于是乎,俩人同时上殿,准备接受任命。
  
  意外就在这时候出现了。当朱博和赵玄刚进皇宫,才上台阶,天空突然传来一阵旱雷般的巨响。巨响不是问题,问题就在于,为什么偏偏在朱博即将受封的时候,就轰了。果然,那一阵轰响,皇宫内外无人不议论纷纷,一下子就传到了刘欣那里。
  
  刘欣也觉事情有些鬼怪,马上派人到丞相府,把李寻叫来。李寻,星象学家,当年丞相翟方进发现他,把他拉进丞相府任职,如遇鬼事怪事,可直接向他咨询。
  
  李寻见到刘欣,刘欣将基本情况向他说明,李寻装模做样,掐指一算,不禁摇头叹息起来。刘欣顿觉不妙,准备发问。这时,李寻说话了。他这样说道:“陛下听到的巨响,就是传说中的鼓妖。鼓妖什么时候才能响呢?据我研究,凡是君王眼睛耳朵被蒙蔽,拥有虚名的人进入政府,任职高位,鼓妖就响了。”
  
  李寻像说上瘾了似的,继续说道:“又据我研究,鼓妖发声的时间相当有规律。如果在一年中期,一月中期,或是一日中期声响,政府部门里,肯定有正部长以上的干部受难。现在是四月,按一年分为三等分来说,四月算是入一年的中期;今天是十九日,也算是入月中期;现在是辰时,也算是已入日的中期。这说明,某政府高官,已到最危险的时刻。”
  
  接着,星象大师李寻先生舔了舔嘴,又说道:“即将受难的政府高级官员,肯定是实际上已经掌握大权的人。为了将他们挽救于火深火热之中,我建议陛下马上将他们罢免。“
  
  那么,李寻所说的他们是谁呢?最后,李寻毫不含糊地说道:“他们就是丞相朱博,御史大夫赵玄。陛下如果不信,不出一年,他们肯定出事。”
  
  完了。辛苦培养的皇家代言人,高级跑腿工,竟然来了个鼓妖就要被搞砸了。那怎么办?这个问题,其实难不倒刘欣。
  
  首先,朱博能有今天,是他和师丹孔光傅喜等人博弈的成果。如果将他废除,前功尽弃,怎能甘心?其次最重要的是,如果不听取建议,受难的人必将是朱博,而不是刘欣。既然这样,还有什么好担心的?朱博不过是棋盘上一粒棋,丢掉了他,还有别人。
  
  你不下地狱,谁下地狱。于是乎,刘欣决定,按照既定程序,继续为朱博举行受封仪式。刘欣仿佛要看看,到底是人的力量大,还是天命意志强。既然这样,那就等等看吧。相信不久,答案即可揭晓。
  
  李寻预测朱博的命运,不出一年就能见出分晓。对傅太后来说,这个信息相当重要。刘欣是朱博的老板,傅太后也是朱博的老板。老板的特性是什么?学过西方经济学的人都知道,他们的特长,就是在有限时间内,榨取工人身上的剩余价值。
  
  朱博不过是他们的高级技工,如果他们在短时间内,将朱博的剩余价值榨取够了,不但保本,还赚了一笔。怎么个榨法,傅太后早就有计划了。
  
  首先,朱博必须替他完成尊号的愿望。这个道理,朱博还是知道的。很快的,朱博就上书,建议给傅太后加尊。朱博这边一唱,刘欣马上在那边一和,下诏去掉傅太后和丁太后头上的定陶两字。
  
  也就是说,从此以后,老太婆傅太后,真正实现了与王太后同坐同起的称号。于是乎,自汉朝立国以来,第一次出现了两个同级别的太皇太后,一个是傅太后,一个是王太后;两个同级别的皇太后,一个是丁太后,一个是赵太后。因为同级别,所以一切待遇一视同仁。
  
  媳妇终于熬成了婆,何况傅太后还是个老太婆,她能熬到今天这一天,实在太不容易了。在她通往与王太后平起平坐的路上,王莽,师丹,傅喜等三人,是她最大麻烦的制造者。现在,该轮到他们吃吃傅太后的颜色了。
  
  接着,丞相朱博和御史大夫赵玄上书,奏道:“师丹任大司马时,压制傅太后尊号,这种不识抬举的人,不要让他享受侯爵采邑了,请允许贬作平民。”
  
  刘欣听出来了,这是傅太后的意思,还是成全她吧。于是乎,他批准朱博奏书,将师丹贬为平民。但是,这只是一个开始,帐还没算完呢。
  
  又接着, 朱博和赵玄又联合上书,说:“王莽任大司马时,也是压制傅太后尊号,按理他也不能再享受侯爵待遇了,请允许贬为平民。”
  
  刘欣一听,他犹豫了。哦,这个事呀。我知道了,让我先考虑考虑吧。
   刘欣知道,把王莽往死里整的,当然也是傅太后的意思。但是,傅太后只知整人,整得不亦乐呼,却不知道他这个当皇帝的,实在难做人。要知道,傅太后是刘欣的祖母,可王太后也算是他的祖母呀。刘欣可是过继给刘骜当儿子的,按汉朝宗法制度,他是不能再认傅太后等亲人的。如果当年王太后不保护这对祖孙,傅太后能有今天这般风光无限的日子吗?所以,王太后的面子是必须给的。既然这样,修理王莽就不能太过份。
  
  最后,刘欣做了一个折中。王莽继续享受侯爵待遇,但是他必须离开长安,回到他的封国地去。
  
  但是,刘欣怎么也没想到,傅太后整人已经上瘾了。她穷追猛打,决定清理门户,连傅喜也一起收拾了。
  
  其实,傅太后之所以发狠,不是没道理的。他整师丹和王莽的时候,可是一刻都没犹豫的。可是她还是给傅喜时间,希望他有所悔改。可是傅太后等了将近一年,不见傅喜上门道歉,也没见他派人来请个安,仿佛他根本就没把老太婆当回事。
  
  于是,傅太后叫朱博的老相好傅宴,传话给朱博,说无论采取什么手段,必须让傅喜在长安消失。同时,我要让他一辈子不安宁。马上的,傅宴就去找朱博。朱博一听,就知道怎么做了,他抬脚就去找御史大夫赵玄。
  
  然而,当朱博把傅太后的意思说完,赵玄犹豫了。赵玄说道:“我看整傅喜这事,还是算了吧。陛下已经让傅喜回封国了,我们还要去搅局,是不是做得太过了?”
  
  朱博说道:“这怎么能说算了呢?傅太后的意思说得很明白,傅喜不能再享受侯爵了,师丹的下场,就是他的下场。既然我都答应傅太后了,就算一死,也要实现我的诺言。”
  
  玩大了。所谓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朱博只知世间有傅太后,不知世有皇帝刘欣。世间高明者,唯有赵玄,他深谙傅太后的狠劲,但对刘欣无不心存敬畏。刘欣是个什么人?他是个做事有底线,而且极有分寸的人。如果超越他底线,可能就要翻脸不认人了。
  
  但是,赵玄又是悲哀的。他被朱博绑架了。人家都说了,我和你是一条船上的。如果朱博一人上奏,不惧翻船,他这个御史大夫还有得混吗?他想混,可能傅太后都不想了。
  
  所以,他只有硬着头皮,和朱博一起去冲锋陷阵。不过,以什么借口来修理傅喜,怎样做才不露马脚。这个问题,的确伤了朱博不少脑筋。于是,他想了呀,终于又在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想出一计妙招。
  
  朱博认为,上奏弹劾傅喜一人,容易让刘欣怀疑他们居心不良。所以,为了修理傅喜,他必须拉个垫脚的。让谁来垫脚呢,朱博想到了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前任大司空何武。当时,刘欣为了扶师丹上来,故意找了个碴,说何武不孝,将他打发出长安城,回到封国养老去了。其实,何武被赶走的真实原因,朱博还是了解一二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何武在位上瞎混,对傅太后,甚至对国家,都没啥贡献,这才是被赶走的真实缘由。
  
  在朱博看来,傅喜和何武情况差不多。傅喜很有才,但也没见他对国家做出啥成绩,更重要的是,他对傅太后不但没贡献,还结下了深厚大怨。这就不要怪傅太后要对他下手狠了。
  
  编织好理由,朱博和赵玄再次上奏,这样说道:“傅喜和何武,俩人在位时,对国家都没有贡献,虽然已经免职,但也不能享受侯爵待遇了。请求陛下把他们一律贬为平民。”
  
  刘欣一听,先是一愣。愣了半天,他好像明白怎么回事。于是乎,他一下子火大了。
  
  怎么说,朱博也算是个老江湖了。然而他行走江湖多年,为了贬损一个人,竟然编织出这般没有半点技术含量的理由,实在让刘欣匪夷所思。傅喜的学术水平,那是众卿都知道的;傅喜的道德水准,在江湖中无人不知。傅喜坚定政治良知,悍卫汉朝正统,不惜一切代价和傅老太婆,做不屈不挠的斗争,这笔算不算是一种贡献?
  
  罗织罪名水平差,揣人术也极次。朱博太不了解刘欣,刘欣看似是傅太后的傀儡,可他毕竟是一个清醒的傀儡。他知道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这都是有原则的。并非传说中,一切能傅太后说了算。
  
  还有,傅太后和傅喜关系如何,刘欣最为了解和清楚。朱博以为拉上一个何武来垫背,就能瞒过刘欣。简直是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就冲着门缝里看人这点,刘欣没有理由放过朱博了。
  
  于是,刘欣马上把御史大夫赵玄召来审话。赵玄很听话,刘欣没问超过三句话,他就什么都供了。说,他们上奏,完全是受了傅太后指使的。
  
  够了,刘欣知道怎么做了。刘欣从宫廷系统及武官系统中,抽调人马,组织临时调查组,调查朱博和赵玄。
  
  朱博离死不远了。果然不久,调查组的报告出来了。调查组负责人弹劾朱博和赵玄,做人不道厚,请到廷尉的监狱报到。刘欣动作很快,马上批准逮捕朱博和赵玄。
  
  赵玄坦白从宽,免于死罪,只被罚为苦役。至于朱博,那就别想溜了。然而,当刘欣的使者,准备到朱博家里抓人时,发现朱博已经自杀了。
  
  朱博四月受封丞相,八月自杀,他的丞相生涯,竟然没超过半年。正如星象大师李寻所说的,鼓妖响起,不出一年,朱博即可遭殃。一切都是天意啊。
   第六十七章 疯狂的断背山
  
  一、当男人爱上男人
  
  公元前4年,刘欣虚实二十二。正值青春年华,他的身体却像一部老机器,毛病从来不少。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更是皇帝的本钱。当年,刘邦六十岁过了,仍然率军亲征。然而两百年过去了,刘家后代,却一代不如一代。
  
  要想当好皇帝,必须有一个好的身体素质。这句话是多么重要啊。道理很明白,可是刘骜却把青春和身体献给了后宫佳丽,献给了销魂无度的赵合德,毙在了自己床上。刘欣却一反常态,他要把自己的身体献给了男人,那个男人的名字,就叫董贤。
  
  在中国历史上,见过搞断背的,但是没见过像刘欣这般疯狂的。在他和董贤热恋的爱情路上,我仿佛看到了两只燃烧的飞蛾,是怎么壮丽地扑入火海的。
  
  汉朝皇帝喜好男宠,并非刘欣首创。这个光荣的传统,由开国皇帝刘邦开创。自刘邦,刘盈,刘恒 ,刘启,刘彻,一直到刘骜,基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男宠。不过,男宠在汉朝宫廷中,首先崛起的,是刘恒的男宠邓通。
  
  刘恒这人性格,我们是知道的。他为人低调,做事也低调。但是在对待他的男宠邓通时,却高调如雷,就差没捧到天上去了。算命先生说,邓通将来可能要贫死,刘恒偏不信邪,给他铜矿开发权,摇身一变,成了全国首富。
  
  男宠这名字,班固称他们为佞幸。这些人,只要攀上皇帝这颗大树,不是钱多,就是权大。邓通只是钱多,汉元帝的男宠石显,却是权大盖天,汉成帝刘骜的男宠淳于长,钱多权也大。不过,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命运,那就是——都不得好死。
  
  作为刘欣的男宠董贤,他是真正的吸收了天地之精华,集淳于长等前辈之长,融于一炉,成为汉朝男宠集大成者,创造了长江后浪推前浪的优秀楷模。
  
  董贤,字圣卿,云阳(陕西省淳化县西北)人。父亲董恭,时为监察部官员。当年,刘欣被刘骜封为太子时,董恭利用手中权力,把董贤弄到了刘欣身边,当了太子舍人。等到刘欣立为皇帝时,董贤水涨船高,也当上了郎官。
  
  董贤这个名字,刘欣是知道的,然而印象还不怎么深刻。直到两年后,一次偶然的相遇,从此改变了董贤的命运。
  
  中国古代,诸多美丽的传奇爱情,都有一个高发率的地点。比如庙会,宴会,寺院,长亭,湖畔,拱桥等都是才子佳人容易撞上火花的地方。到了二十一世纪,爱情高发点的地点就更多了。图书馆,网吧,自习室,天桥下,公交车站,等等。
  
  然而,刘欣和董贤相遇的时候,上述地点都不在范围内。在汉朝,没有时钟,靠的是漏壶计时。当是时,董贤在宫中主管报时,有一天,刘欣下班回家,恰好经过报时处,远远地望见前面站着一个漂亮的男子,不禁叫道:“请问,你可就是俺的舍人董贤。”
  
  董贤听见叫声,马上应道:“ 在下正是董贤。”
  
  刘欣搭讪成功,即走上前去跟董贤聊天 。这时,刘欣惊奇地发现,董贤生得美丽风情,犹若宫中女子,甚惹人怜。就在那一刹那,董贤的玉兰指仿佛拨弄了刘欣的心琴,他明显感到心里不禁地颤抖了起来。
  
  这种奇妙的感觉,就叫来电。
  
  据科学家研究,人体都是一个小宇宙,所以都有一个固定磁场。凡是磁场,都是能发生作用和反作用的。有些磁场, 一旦相遇,马上发生强烈反应。这种反应,就是俗人所说的一见钟情。
  
  所以,科学家说,为什么有些人,无数次从你身边擦过,连衣服都擦破了,就是擦不出火花。那是因为,你们俩的磁场基本上不来电,不起作用的。为什么也有日久生情,那是因为俩人的磁场,在长期磨擦中,擦出了火花闪电。
  
  以上说法,只是一家之言,仅供参考。所谓郎有情,君有意。时为郎官的董贤,被君王刘欣看上了。很快的,刘欣就拜董贤为黄门郎。接着,他闻听董贤老爹也在中央当官,即刻提拔为光禄大夫。再接着,刘欣再拜董贤为驸马都尉侍中,长期陪同出差,不离左右。
  
  漂亮男子董贤一夜成天,让朝中贵人,无不震惊,口水直流。然而,让他们叫奇的还在后面。他们马上发现,刘欣宠董贤,与刘骜宠淳于长,刘奭宠石显,刘彻宠李延年,刘恒宠邓通等有着本质的区别。
  
  刘骜宠淳于长,那是因为淳于长是嘴甜腿快,还是一大玩友;刘奭宠石显,是因为他懒,让石显替他批改作业——奏书。当年刘彻宠李延年,是欣赏李延年不世出的艺术才华。尽管俩人也曾同床共卧,但没传出过绯闻。刘恒宠邓通,纯属个人爱好。刘恒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人托他一把,把他顶到天上去了。于是派人去找,发现邓通是梦中顶他上天的人,于是就宠上了。
  
  可刘欣不一样,他宠爱董贤,全都是冲着它的美色去的。于是乎,绯闻就传出来了,以风一样的速度传播。最后,连长安大街上卖菜的大妈都知道,皇帝刘欣和董贤是——同——性——恋。
  
  政治最高境界是什么?是娱乐化。因为只有娱乐的,才是全民的。只有全民的政治,才是高度文明的政治。刘欣不惜以孱弱的身体,登高一呼,率领汉朝完成了最喜剧,也是最悲剧的娱乐政治。
   政治最高境界是什么?是娱乐化。因为只有娱乐的,才是全民的。只有全民的政治,才是高度文明的政治。刘欣不惜以孱弱的身体,登高一呼,率领汉朝完成了最喜剧,也是最悲剧的娱乐政治。
  
  谁是第一个搞到刘欣和董贤搞同性恋的料,没人知道了。但是,刘欣被曝光的第一件绯闻,还挺有眉有眼的。情况是这样的,刘欣和董贤同睡一张床上,有一天,刘欣午觉起来,发现董贤的头压着刘欣的袖子了,怜香惜玉之情,油然从刘欣心底而生。他不想惊醒眼前这睡美男,于是乎,就抽出宝剑,将他袖子割断,悄然离开。
  
  这就是成语“断袖之癖”的来源。这个成语,也成了后人用来形容同性恋的形象代言词。
  
  可想而知,刘欣断袖这个事,他是不会传出去的,就算他告诉了董贤,董贤也是没脸把他说出来的。那么,是谁在刹那发现了这经典一幕呢?肯定是宫中走动的侍者。偷窥的欲望是世上最刺激的欲望之一,这些待从,搞到料到,肯定不喜欢一个人分享,便到处传播,于是乎传到班固那里的时候,都不得不以为真,把它写进正史。
  
  事实上,刘欣爱董贤,并不是什么国家机密。纸是包不住火的,何况还是皇帝搞同性恋,这么敏感火爆的话题,肯定逃不住人民群众那一双双明亮的眼睛。所以,搞到最后,刘欣也感觉有点不好意思了。他这样长期将董贤包下,不让他回家,鬼都知道他们干的啥事。
  
  刘欣最内疚的事,不是破坏了他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光辉形象,而是愧对了董贤的家人,特别是董贤的妻子。于是乎,为了弥补这一笔感情债,刘欣叫董贤的妻子搬进宫里住,同时他将董贤的妹妹封为昭仪。
  
  当然,刘欣付出,那是要讲回报的。董贤夫妇及妹妹,轮流侍奉刘欣。我算了一下,就像三人二十四小时轮班照顾刘欣,分摊了也就每人八小时,和现代人工作制度没啥区别。但是,董贤这份工作,付出与回报,却是史上最不平衡的。
  
  刘欣对董贤的工作很满意,不久就提董贤老爹董恭为少府,封关内侯。接着,他又召工程总监(将作大匠)来,下了一道命令:在未央宫北门外,给董贤兴建一座豪华住宅。
  
  董贤住宅的规格,说出来连傅太后都要流口水了。住宅分前殿、后殿、殿门开阔,相当于皇帝的皇宫。也就是说,刘欣是按他的住宅标准,给董贤造这座住宅的。
  
  在中国古代,人们的住宅标准,和现代人按职称分配房子,基本没啥两样。但是,现代人不一样,有钱想修多少房子就修多少房子,想修多高房子,就修多高房子。但是在古代就不行,一切建筑物,无论是民间还是官方,住宅高度和标准都不能超过皇帝的。一旦被发现,那就全家都要搬脑袋了。
  
  想当年,秦始皇登上城楼,发现咸阳城外一座住宅相当辉煌,便追问那是谁家修的。有人说,那是丞相李斯修的,秦始皇听了,马上就不高兴了。秦始皇的心情,基本代表了古代所有皇帝的心情。但是有一点,却是代表不了刘欣的心情。
  
  刘欣按皇帝标准给董贤修宅,还不是什么新闻,更离奇的还在后面。为了哄董贤高兴,刘欣将皇家最珍贵的珠宝,都献给了董贤,把一流的物品,也全让董贤使用,而刘欣使用的,不过都是些二流产品。
  
  过了,玩的太过了。刘欣却说,还没玩过。接着,他又吩咐工程总监,在义陵旁边,给董贤修筑一座豪华墓园。义陵是埋谁的,其实就是刘欣死后的葬身之地。傻瓜都看出来了,刘欣是想董贤死后,也要和他埋在一起。
  
  这不叫玩过了,确切地说,这叫简直乱套了。
  
  于是乎,有人实在看不过去了,立马跳出来劝诫。劝了也没用,刘欣把那些不识抬举的人,打进了监狱。然而,他将傅家外戚傅宴召来,大言不惭地说道:我准备给董贤封侯,希望你认真配合一下。
  
  傅宴一听,马上就傻了。董贤还要封侯,那封侯后,又要给他封什么呢?问题似乎越来越严重了。
   二、一只挡车的螳螂
  
  要想封侯,没有战功,就得有背景,没有背景,至少你得有门路。以上这个封侯规矩,两百年前还是个潜规则,然而两百年过去了,它成了众人皆知的明律。
  
  董贤不是从战场凯旋归来的武将,也不是炙手可热的外戚,他只不过是刘欣长期包养的宠儿。所以,要想给他封侯,刘欣就必须给他找到一条门道。门道在哪里,董贤不知道,然而对刘欣来说,找到门路并不难,因为它就装在脑袋里。
  
  原来,刘欣已经替董贤找到一个封侯的借口。情况是这样的,不久前,无盐县(东平国首府,今山东省东平县东南)境内有一座山,突然发生了滑坡,泥石流由上而下,压盖草木,形成一条道路。那是一条鬼斧神工之路,与现成驰道无差区别。离奇的还有,山腰有块大石头,也突然自立起来。
  
  当时,东平王刘云听说此事后,带着妻子前来观看巨石。越看越觉得是块神石,于是乎就当场烧香拜起来。此事还未罢休,东平王回去后,就命人在王宫中,仿造巨石所立之山,筑造了一座假山。然后,又派人将自行树立起来的巨石,搬回假山之中。
  
  东平王费了这么大功夫,是因为他已经将巨石当神石。把它搬回王宫,只是为了方便祭拜。表面上看,这只是一件平常的事。但是,有人却认为东平王此举,并不寻常。
  
  天才般地发现东平王不同寻常之举的人,有两个人,一个是河内郡人,名唤息夫躬;一个是长安人,名唤孙宠。俩人合计说,如果告发刘云成功,有可能被封侯。于是乎,俩人通过层层关系,最后通过中常侍宋弘,把揭发信传到了刘欣手里。
  
  此时的刘欣,体弱多病,整天疑神疑鬼,收到揭发信后,马上派人去查。果其然,还真查出了一些不良苗头。
  
  刘欣派去的人,首先逮捕了东平王后。相对王太后及傅太后来说,东平王后不过是个菜鸟级别王后,哪里见过什么大场面。于是乎,她一看到中央派人来查她,就什么都认了。她承认,她和东平王一起祭祀巨石,的确存有不良之心。那就是,诅咒皇上早死,祈求上天神明,让东平王接班。
  
  有关部门审完案子,就把情况向刘欣汇报。刘欣恍然大悟,他还没死,就有人盯着他这好位置了。于是乎,他就想到,东平王刘云这个貌似平常的祈祷活动,其实上早就有一帮团队替,酝酿策划接班事情。
  
  于是,刘欣先下诏,贬东平王刘云为平民,放逐异地。但是,东平王扛不住了,在放逐路上自杀了。刘欣再派人去查,果然揪出一帮牛鬼蛇神。这帮人都承认,一直以来,他们的确都在替东平王,秘密地进行着一项不可告人的事业。
  
  到此,剩下的问题怎么处理,都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要给揭发者息夫躬和孙宠等人,发什么样的奖状。刘欣想了想,只是分别给这几个人提了官,没有提封侯的事。
  
  或许,事情到此该告一个段落了。然而不久,刘欣决定重提此事,向外高调宣布,要给息夫躬和孙宠等人封侯。刘欣到底想干什么?原来,刘欣所做这一切,全都是为董贤铺路的。
  
  事情真相是这样的,当刘欣想为董贤封侯,苦无对策时,有个宫廷随从的跟班兄弟告诉刘欣说,要想给董贤封侯很简单,只要动点手脚,就即大功告成。
  
  动什么手脚呢?这个跟班兄弟这样告诉刘欣,息夫躬和孙宠等人告发东平王有功,中常侍宋弘功不可没。不如把宋弘名单删除,换上董贤,对外宣布孙宠等人是通过董贤,向刘欣告发东平王的。
  
  的确是个天才的意见。这样的话,接下来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事。于是,刘欣下诏,先封孙宠等人为关内侯。关内侯,也就是准侯爵,只有虚名,没有实际爵禄。
  
  其实,刘欣完全可以一步到位,将他们通通封为侯爵。但是,董贤名单在列,名字较为敏感,他不是步步为营,先封关内侯,不过是行试探之策。
  
  刘欣这招并非多此一举。因为他试探的人,是一个麻烦制造者,如果不经过他同意,董贤想登上封侯之路,那不是一般的困难。而让刘欣畏怕三分的人,不是王太后,也不是傅太后,更不是王莽,而是一个陌生面孔。
  
  这个人,就是现任丞相王嘉。
   王嘉,字公仲。他刚出道时,参加考试,以甲科被录取为郎官,然后就被派去守门。守门没多久,不知何故,把该进门的人拦住不让进,于是被认定为失职,把他赶走。不久,光禄勋领导重新起用他,任为属吏打杂。所谓吃一堑长一智,从此之后,再也不见王嘉失职。相反,他工作越做越上手,一路提拔。
  
  最牛气的一次是,有一次被汉成帝刘骜叫去宣室,咨询政事,王嘉对答如流。于是乎,他就被刘骜破格提为太中大夫。然后,王嘉在官场上,犹如车手驱车上了高速,一路狂飙。先是被提拔为郡守,然后又是大鸿胪,再又是京兆尹,御史大夫。最后,刘欣把丞相孔光赶走后,提拔了一个叫平当的人当丞相。平当是汉朝出了名的短命丞相,当了不到半年,就因病走人了。
  
  于是乎,时为御史大夫的王嘉,自然的就升上去,当了丞相。
  
  无论是在官场,还是搞学术,王嘉最敬佩的人,还是孔光。然而,他和孔光判若两人。王嘉口直心快,刚直凌厉,说到底就是倔牛脾气,他认定的死理,就要做到底。孔光不同,只要不要伤害我,什么理儿他都可以认。
  
  王嘉这性格,刘欣是知道的。他就像一颗重量级的地雷,必须小心翼翼地绕过去。如果硬着胆子踩过去,他要跟你撕破脸皮对着干,最受伤的人还是自己,何必呢。
  
  正因为如此,刘欣先待董贤为关内侯。到正式封侯的时候,再重新起草诏书,叫外戚傅晏把诏书送到王嘉那里,请他过目。
  
  皇帝都做到这个份上了,够给丞相面子了。但是王嘉看了,心里冷笑,转而把诏书转给御史大夫看。御史大夫延看了看,也不作声。显然,他们都已经看出门道来了。
  
  刘欣这封诏书,挂着是封孙宠等人,其实孙宠全都是垫底的。刘欣为了遮人耳目,才故意把董贤孙宠等人,到一张封侯名单中去。这招的确很高,然而刘欣精明,王嘉可不傻。
  
  很快的,王嘉和史大夫贾延联合上书,表达他们俩的意见。他们的意见就是,反对封侯。准确地说,是反对刘欣给董贤封侯。
  
  王嘉的奏书,写得一点都不客气。奏书是这样写的:陛下好像是想给孙宠等人封侯,可是外人都看出来了,其实为了给董贤封侯,才故意拉上孙宠等人的。当然,董贤不是不可以封侯。如果说他有功劳,就先把他曾经上奏的书拿出来,公布于众,让众卿来评议。如果大家没有意见,陛下就尽管封。以后董贤要出什么事了,大家要责怪,也不会怪到陛下身上。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