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沙漠的智慧

多玛斯(法)
作者:多玛斯·牟敦
本书简介
 
「沙漠的智慧」,是多玛斯·牟敦最喜欢的作品之一——当然是因为他希望晚年能以独修士的生活终老。在这本英译的作品里,他个人的语调、那种尊敬而又不失幽默的笔触,高度反映出他个人的风格,这显示牟敦在翻译这些古代的语录和比喻时,是什么样地和四世纪这些基督徒教父,这些在近东的沙漠,过着独处、静默和默观生活的充满传奇性的作者认同。
赛德的独修士,毅然摆脱一个与现代世界有许多相似之处的腐败社会,遁入沙漠苦修,他们与中国和日本的禅师,在很多方面都很相似,这是奇妙的。牟敦神父是从禅偈所产生的影响力的角度,选择这些语录的。
「其实,多玛斯·牟敦,并不着意介绍这些沙漠教父;他实在就在他们之中,是他们中的一员。」——Father Daniel Berrigan
 
沙漠的智慧
翻 译:香港公教真理学会
出 版:香港公教真理学会
编辑部:香港坚道十六号天主教教区中心十一楼
发行部:香港干诺道中心十五号大昌大厦十七楼
承 印:香港时爱印刷训练中心
一九八九年十月出版
910147
ISBN962-7096-53-9
沙漠的智慧
?
作者序
这本取材自古代箴言的小册子,绝不是一件学术研究的工作。相反,这是随意从多个不同的拉丁文版本抽取出来,汇编而成的一些小故事,既没有按照一定的秩序,更没有特别注明资料的出处。这本小书完全是为读者的兴趣和陶冶而设计的。换句话说,作为一个隐修士,我是有权使自己从过去隐修士所享受的精神特权而得益,我曾为自己编了一个摘录,没有特别的系统、秩序或目的,只是集合一些故事,以便和朋友们共享。这就是这个集子成书的由来。
 
当这本小册子的初稿完成后,我把它交给我的朋友涵默(Victor Hammer)君,于是他便替我在肯他基州力辛顿手印印刷厂,印了一些数量不多的但非常精美的小册子。后来,我决定把集子稍加充实,并重写导言,对增订本加以解释和说明。这本书就是这样来的。不过我希望这本小书,仍然保留它原来那种自然、随意和个人的风格。这种随意的风格,不但不会排除故事原有的智慧,而且还在很大的程度上保留了故事的本来面目,这些具体而直接的文字,仍然透露着原有的新鲜感和活力。愿那些喜欢这一类语录的朋友,品尝过清泉的沁凉后,能顺着这条小溪,追溯它的源头。
沙漠的智慧
  在公元四世纪,埃及、巴基斯坦和阿拉伯的沙漠,住了一些为他们自己留下「怪异者」的名声的男人。他们就是第一代基督徒隐士,他们抛下异教者的城市,遁入空漠。为什么他们要这样做?其中的原因很多,而且也很不同,不过可用一句话总括:「追求救恩」。救恩是什么?当然这不只是从外表遵从任何社团的习俗规则而已。在那个时代的趋势是,人们很注意救恩的纯个人性。在他们看来,社会——意指异教社会,局限于「现世」生活的视野和期望——好比一艘遇难的船,每个人都应该奋力地从出事的地点游出去以保存生命。我们不必讨论这种观点是否适宜:只须记住,这是一个事实。这些男士相信,让自己随波逐流,消极地接受他们所认识的世界的信念和价值观,简直就是一个灾祸。当时的君王已成为基督徒,「世界」也逐渐认识到,十字架是俗世权力的象征,但是,这种种事实,只有加强他们遗世的决心吧了。
当世界在最大幅度上(我几乎要说是狂热地)达到政府基督化的时候,这些人竟远远离开它,这在我们今天看来,实在是很矛盾的事。这些人就和现代有些思想家,例如贝耶夫(Berdyaev)一样,认为根本不会有「基督徒的国家」这回事。他们不相信基督信仰能和政治达到水乳交融的地步,进而产生一个全部基督徒的社会。换言之,在他们看来,唯一的基督徒社会就是精神的、超现世的:这当然是很极端的观点,在现代这个基督信仰备受攻击,人人都指责我们宣讲消极主义和逃避(不能有效地解决现代问题)的时候,再重提这些观点,无疑自招羞辱。不过,让我们不要只从表面看问题。这些在沙漠的教父们的确能面对他们的时代的问题,就是说他们是少数走在时代之前的人物,开拓了一个新人和新社会的远景。他们代表了现代社会哲学家(如耶士伯、穆福)所谓的「主流人物」的涌现,是现代人本位主义的先驱者。十八、十九世纪纪实用个人主义兴起,贬低和腐化了这些主流人物所留下的心理学的宝贵遗产,不但有负于这些沙漠教父和其他默观者,同时也无形中为现在大行其道的群体心态而铺路。
这些人退避沙漠,既不是消极也不是纯然个人主义,他们并不反抗社会。不错,在某一个意义上,他们是「无政府主义者」,从这个角度看他们也不会有什么害处。他们是一些不愿意消极地让他们认为腐化的国家管理和被人牵着鼻子走路的人,他们相信除了对因袭的价值观奴颜婢膝地接受之外,还有别的选择。不过,他们也无意把自己放在社会之上。他们并不带着轻视的眼光而拒绝社会,好像他们总是高人一等似的。相反,他们脱离人的社会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在社会中,人被分为两种:一种是成功的,强迫他人接受他们的意志的人;另一种是向成功人士屈服的人。这些沙漠教父虽然不愿意受人统治,但他们也绝不想统治他人。他们也不是在逃避人性的温情——他们留下这许多箴言,这个事实证明他们是非常入世的。他们追求一个人人都真正平等的世界,在这里,在天主之下的唯一权威,是一种神恩式的智慧、经验与爱的权威。当然,他们承认他们的主教在圣统制之下的慈厚的权威:但直到四世纪末奥力振派的大冲突出现以前,这些主教离他们太远了,也很少过问他们的事。
这些教父所追求的、最主要的是他们在基督内的真我。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完全拒绝那个在「世界」的社会强制下捏造出来的、虚假的、形式上的自我。他们找到一条通往天主的道路是还未有明文规定的、是自愿选择的、而不是承继他人早已形成一家之言的法则。他们寻找一位只有他们才能找到的天主,不是由某人「送出」的固定的「套装」的天主,或是另一些人制订的「标准型」的天主。他们并不是反对基督信仰的教义:他们接受并紧紧把持最原始、最质朴的教义。不过,他们并不热衷(至少在开始和在他们尚在摸索智慧的阶段)于神学的争辩。他们隐入干燥不毛的沙漠的水平线之后,主要也是不甘心过着辩论和运用抽象而冗长的文字技巧的生涯。
我们在此只讨论那些独居隐修士。在沙漠中有不少修道士——有数以百万计住在巨大的隐修院内过着团体生活的隐修士,就如圣伯高微(St.Pachomius)在达班纳(Tabenna)所创办的那类隐修院。在这些团体内,有一定的团体规则,几乎好像军纪一样严格。不过他们的精神还是倾向于个人自由的精神,因为即使修道士,他们也很明白,规则只是一个外在的架构,好像一个台架,他用来帮助自己建造他与天主的生活的精神房屋。但那些独居隐修士在很多方面更自由些。除了对奥秘的,不可思议的天主旨意之外,他无须遵守任何规则或旨意,而遵从天主的旨意却是人人不同的!有意义的是,最初的语录中有一句(篇号3)引证圣安当有关沙漠生活的基本规则的话,他说天主就是权威,除了祂所显示的旨意外,只有很少甚至没有原则:「因此,实行你的灵魂按天主的旨意所希冀的事,这样可保你心灵平安。」
很明显,这样的一条道路,必须是一个高度敏感,随时留意根本无迹可循的旷野的任何记号的人,才能追随。这样的隐士必须是信仰成熟的人,谦虚、舍弃自己,甚至达到可怕的程度。精神的剧变,往往是因为忽略了一些狂妄的沙漠幻想,不知这已暗示孤寂生活出现的危险——就像在沙漠堆里出现的白骨。沙漠教父付不起作照明者的代价。他不敢冒险依赖自我,或者轻易涉足于自我执着的狂喜的危险中。他绝不能有一丝一毫与他表面的、短暂的、自建的自我认同。他必须丧失在一个超越的、奥秘的、或隐或现的自我,内在而隐蔽的真实之中,丧失在基督之内。他必须自绝于这短暂的存在的所有价值,就如基督当年在十字架上,自绝于它们一样,同时应该与他一同,在一个全新的智慧的光照下复活。就这样,从一次利落的切割开始,开展了牺牲的生活,从此把隐修士和世界分开。不断在「追悔」中的生活,只能教他悲悼那些不真实的价值而已。但一种独处和劳苦,清贫和斋戒,贞洁和祈祷的生活,却能使他逐渐清除外表的旧我,让那深潜的奥秘的真我涌现,使信徒与基督融合而为一。
最后,这一切奋斗可以达到的与理想最接近的目标就是「纯净的心灵」——能清澈明确地掌握事物的真境,能直觉地抓住自己最真实的实况,就是透过基督碇泊,甚至溶化在天主内。这种境界的结果就是「息」。不是身体的休息,也不是把已提升的精神,定住在至高的光点。沙漠的教父,大部分都不是常在神魂超拔的状态。那些有这一类经验的,常留下一些奇异的误导人的故事,以致蒙蔽了真实的人和事。不,沙漠的教父不是这样,他们所追求的「息」,只是一个再也不注视自己那清灵明透、泰然自若的存在,因为它已被它之内的完全的自由所带了。带到哪里?到爱本身或神圣的神灵认为适合去的地方。因此,「息」应该是指一种无着、无意、无念,完全摆脱一个虚假或有局限性的「我」所占有的境界。心灵在安于被至极的「空无」所占有下,奥秘地掌握一切——在不求知它所掌握的是什么的无为心态下,掌握一切。
在这时,这些教父根本不会关心用任何文字,描述这种憩息的性质,只有少数几个人,例如圣安当等例外。圣安当曾说过:「要等到隐修士再也不意识到他自己在祈祷时,他的祈祷才算成全。」他这话也是随口说说,并没有留作教诲的意思。其余的教父,尽量避开一切高超、神秘、理论和艰深难解的东西。就是说,他们不肯谈论这些东西。其实,他们也不愿发表什么言论,甚至有关基督信仰,他们也甚少提及,这也是这些语录这样简洁的原因。
因此,这些沙漠的教父在很多方面和印度的瑜珈大师,中国和日本的禅师很接近。如果我们要从二十世纪的美国寻找和他们类似的人,我们也许要从那些怪异的。荒僻的地方去找。很可惜,这种人是少之又少。他们肯定不会在纽约四十二街或百老汇的街头兴旺起来。我们也许可以从印第安人的蒲芦族(Pueblo Indians)或纳华豪族(Navahos)中找到一两个:不过,他们的形态一定很不一样。你也许可以从他们那里找到纯朴和原始的智慧:但,是植根于原始社会的。沙漠的教父却不同,从这些教父,你可以看到,他们与传统的、定型的社会范畴割离,为的是使自己的签到有在一个明显的超理性的空无间畅泳。
虽然,有人也许会说,我可以从我们的一些趋向默观修道的隐修院,找到这样的人,但我不敢这样狂妄。通常我们的情形是:「世俗」的社会,以便使自己适应另一种社会,即适应他们所加入的那个宗教家庭。他们和其他的修会彼此交换价值观、观念、礼仪等。因为我们现在已累积了许多世纪的隐修经验,这使整件事有完全不同的形貌。而隐修家庭的社会「模式」,也必定趋于传统化,按着这些传统生活,当然完全不是跃入空无——极端改变固定的习惯和准则——那一回事。许多世纪以来,沙漠教父的言行是如此根深蒂固地成了隐修传统不可能感受到它们的原始和清新的本质。可以说,我们已用自己的规律把它们埋葬了,这样就可确保我们不被它们不合符传统的原型所震撼。我希望藉着选择、编纂这些「语录」,我能恢复它们本来质朴的面貌。
这些沙漠教父都是先驱者,没有任何凭借,只有少数几位先知可取法,例如圣若翰洗者、厄里亚、厄里叟和各宗徒。其余的,他们所拥抱的生活,是「天使式」的,他们所走的道路,是从未有人走过,只有不可见的神灵飘过但不曾留下任何足迹的道路。他们的洞穴是巴比伦的火炉,在这里,在火焰中,他们发现自己和基督共处。
他们既不乞求同辈的赞许,也不挑拔他们的抨击,因为他人的意见对于他们来说是死的,和他们再也不相干。他们并没有订立有关自由的教条,但事实上,他们都以自由作为代价而取得了自由。
无论如何,这些沙漠的教父们,为自己蒸留了一份非常实际和谦虚的智慧,既原始又超越时间,使我们能重新开发一些源头,因为这些源头,已被我们野蛮的科技主义所累积的身心抗拒阻塞或染污了。我们的时代迫切需要这种质朴。它需要再度捕获这方面的经验。我强调「经验」这两个字。这部集子所收集的一些短片段,完全没有纯资讯价值。只是随便翻阅这些片段而知道这些教父们说过这些这些,是毫无意义地浪费时间而已。知道有人讲过这段或那段话,对我们有什么裨益呢?最重要的是在生活上实践这些话,应该使它们从生活更深一层的体验奔流。它们代表着对人的探索,肯定内心和精神的旅程,比任何月球的旅程更重要。
如果我们不能穿过把我们和我们自己隔离的空虚,航行月球对我们又有什么益处呢?这是一切探索旅程中最重要的一种,没有它,其余的不但无用,反而是灾祸。证明:在文艺复兴时代,大部分伟大的探索者和开拓殖民地者,他们大都是藉外在力完成他们要做的事。他们靠着大炮的威力征服原始的世界。在精神方面,他们只有混乱和与自己隔离。成就超卓的人如:伯多禄茂(Fray Bartolome de las Casas)、圣方济沙勿略、利玛窦神父,是特殊的例外,这理证明以上所说的理由是对的。
这些沙漠教父的语录取自经典文集:Verba seniorum,见于梅真( Migne)编辑的拉丁教父文献,卷七十三。这些语录和其他教父的作品不同,主要是因为它们完全没有文学的修饰、完全是坦率纯朴之言,教父的「生平」却比较夸张、戏剧化、和有一定的风格。这些文献充满奇妙的事件和奇迹,充分反映着作者的个性。但「语录」却是一些平实的讲话,在用叙利亚、希腊及拉丁文字以前,只是用通俗的古埃及语在民间流传。
这些讲话和故事,是这样的朴实和具体,总是契合人的经验,主要是为直接答复一些直率的问题。那些跑到沙漠去寻找「救恩」的人,向长者求赠「言」,以助他们寻找救恩——救恩之言(verbum salutis)。答案也不是普遍的、一般性的准则,却是为某一个人,在一定的阶段,必须穿过某些特别的门而预备的个别、具体而特配的门匙。只是在后来,经过无数次的重复、引述,这些答案才被视为普遍通行的答案。如果我们记住这些语录原始的实效或者生活的本质,必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它们。不过到了圣本笃的时代,在他的规则里规定,「教父们的话」,必须在晚祷前高声诵念,这些话都成了传统的隐修院的训诲了。
沙漠的教父都是沉默谦虚的人,他们不惯喋喋不休。回答问题时,三言两语,正中要害。与其给一个抽象的原则,他们情愿讲一个具体的故事。这些精简的语录,往往比那些冗长的论文,仔细地分析灵修生活的每一个「阶段」的苦修步骤,更具启发性和更能满足人的渴求。这些教父的话绝不理论化,永远不抽象,是针对四世纪的隐修士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具体事物和工作的讲话。内修生活的一些基本真理如:信仰、谦虚、爱、温良、谨慎和自弃,全都包括在内,但绝不能从普通的意义来了解这些「救恩之言」的任何一点。
这是重要的。沙漠教父后来被视为宗教狂热者,就是因为他们那些崇拜者所讲的,的关他们苦修的神奇故事。不错,他们是苦行者,但当我们阅读他们自己的讲话,研究他们自己对生命的看法,我们会发现他们根本就不是什么狂热者。他们谦虚、沉静、敏感,对人性有深刻的认识,对天主的事物有足够的体悟,以致他们能深深体会,他们对天主的了解,实在很有限。因此有关天主的神性,他们不愿发表长篇大论,也不宣讲圣经的奥义。这些人少讲关于天主的事,因为他们知道,当一个人曾经如此靠近天主而生活时,静默比喋喋不休有意义得多了。在他们的时代,埃及的宗教和理性的争论正达到沸腾的阶段,他们更有理由保持沉默了。这个时期新柏图主义、真知派(诺斯底派)、斯多葛派和毕达哥拉斯派,各擅胜场。此外还有多个声势浩荡的正统和异端基督徒小集团。计有:亚略派(沙漠的隐修士极力反对的一派),奥力振派(有些隐修士一直都是奥力振的忠实追随者)。对于这些声浪,沙漠一点也没有贡献,反而一直保持着一派谨慎和超然的沉默。
四世纪最大的隐修中心都在埃及、阿拉伯和巴基斯坦。大多数关于尼帝亚(Nitria)和赛德(Scete)隐士的故事,都是在北埃及、地中海沿岸一带和尼罗河西岸发生的。此外,还有许多在尼罗河三角洲的隐修士。尼罗河下流的堤伯德(Thebaid)在古代的底比斯(Thebes)附近,是另一个隐修活动中心,特别多个别修道的人士。巴基斯坦很早就吸引各地的基督徒前往隐修,其中最出名的是圣耶罗(St.Jerome),他住在白冷的一个山洞里,翻译圣经。另一个重要的隐修据地就是环绕阿拉伯的西乃山地区:近年,这里的圣嘉德琳隐修院的创办人宣布,发现修院保存拜占庭时代的艺术。
这些教父过的是怎样的生活呢?在此略为解释,也许对于了解他们的语录会有帮助。我们一般称沙漠的教父为「院长」(Abbot, abbas)或长老(Elder, senex)。因此,一位院长,并不是现代所指的一个团体依法选定的长上,而是指任何一位隐修士或独修士,多年来在沙漠生活,并以事实证明他是天主的仆人。和他们一起或在他们附近,也有些「修士」和「初学生」——那些仍在学习过这种生活的人。初学生需要一位长老不断地指导,也需要和一位长老一同生活,以便随时得到他的言教和身教。做了修士就可以独自生活了,不过,修士也经常到附近的长老处请益。
在这些故事中的人物,大部分都是正在修心的途中,不是已达彼岸的成道之士。沙漠的教父,受到克莱孟和奥力振和新柏拉图思想传统的启发,有时相信他们可以超越一切激情,而进入无怒、无欲、无骄的境界。不过,在这些语录里,我们很少见到鼓励基督徒的成全就是无情欲的说话。称赞隐修士超越「七情六欲」的人,似乎是沙漠的过客,匆匆穿过沙漠,回家后写下他们在沙漠的见闻,而不是那些一生消磨在旷野的人。终生生活在沙漠的人,多半能接受生活的实况,能安于一个人必须终生和自己奋斗以克服自己这个事实。语录的智慧,从一个名叫若望的隐修士的故事可见。若望声称自己已跨越一切诱惑,于是一个精明的长老便教他祈求天主,让他打几场更轰烈的大仗,好使他的生活继续显得有意义。
有时,所有的隐修士和初学生都聚集一堂,参与礼仪(感恩祭和共同祈祷),接着我半是大家聚餐和开会讨论一些共同问题。然后又各自回到他们原来工作和祈祷的地方。
他们通常都是靠编织棕榈叶或芦苇篮子和席子为生。他们常把织成品拿到附近的小镇售卖。在语录中我们可以讲情以一些有关工作甚至商业的问题。爱和友善,当然是属于首要的话题,甚至比斋戒和个人常规的苦行更重要。大量这一类充满温情和友谊的说话,足以反驳这些人彼此憎恨的传说。的确,在沙漠中比在那时(现代也一样)人人都为自己的城市,有更浓厚的真爱、了解和仁慈。
这个事实很重要,因为基督徒的讯息的要素就是爱和在基督内合而为一。每一个时代的基督徒的默观和潜修大师都强调,也都发现,他们不只追求个人自己整合,不只求与天主共融,更求在天主的圣神内与人互相共融。要寻求一种意味着完全隔绝,在身、心两方面和其他的人分离的天人共融,在一个基督徒圣人听来,不但荒谬而且与圣化恰恰相反。自我隔离,不能走出自己去和他人联系,表示没有能力超越自己。这样,无疑做了自己的囚犯,这其实就是在地狱之内了:这正是自称为无神主义者的沙特,以艺术手法在他的名剧「没出路」所表达的真理。
在全部语录中,我们再三看到,强调爱是一切灵修生活的先决条件的说话,爱比知识、奥秘的知识、苦行、默观、独处、祈祷都重要。爱其实就是灵修生活本身,没有爱,其他的灵修练习,无论多么高超,都是没有内容的,只是幻想而已。而且,越是高超,这幻想的危险性就越大。
爱,当然比单指感情更深刻,也不只是表示善意的象征,为施舍的行动而已。事实上,把他人当作一个对象而对他行善,是很少甚至没有精神价值的。爱使人把近人当作自己看待,以至谦、至诚、至敬,全心全意全力毫无保留地去爱他。如果不是这样,我们不能妄想能触及人至深的存在内的圣所。 这样一切不人道的专横、所有的剥削、控制和屈辱,都必定远离这爱。一个自称精修的人企图以机巧或用尽所有权宜的手法,愚弄那些他以为不如他的人,以便满足他的自我,沙漠的圣人便是这种人的大敌,沙漠的教父力求克制一切,无论是多么隐蔽的责罚和报复的倾向。
我们不能具体地看见沙漠教父的爱,使人不能置信地澎湃流泄。但我们随时都可以从这些中看到,他们承认而且绝不低估爱人这项任务的艰巨。要真真正正爱另一个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爱要求一个人内心的完全转化——因为如果不完全转化自己,我们就不能真正与我们的弟兄认同。我们必须,在某种意义上,变成我们所爱的人。这就涉及某一种形式的死于自己。无论怎样努力,我们总是抗拒这种死亡:我们会以气愤、反责、要求和发出最后通牒反抗。我们会寻找最方便的藉口中,放弃这件艰巨的工作。但在这些语录里,我们读到亚满纳院长的故事,他用了十四年祈求克服,或更有意义的说,摆脱恼怒。沙乐宾院长,把最后的一本书:福音,卖出去而把钱送给穷人,这样是在出售:「卖掉一切来施舍穷人」这句话。另一位院长严厉地责备一些隐修士,因他们而导致一群强盗被捕。结果那些羞惭的隐修士便劫狱放走强盗。我们也不时读到某些院长,拒绝和众人一同指责这个或那个罪人,例如梅瑟院长,这位伟大而温和的黑人,提着一篮沙出席一次严厉的检讨聚会,沙子从篮孔流泄,「我的罪也像沙子一样在我身后流泄」,他说。「然而我竟前来审判他人的罪。」
如果有人提出这种抗议,那很明显,社会上必定有值得抗议的事。到五世纪末,赛德和堤伯德已成了基本的隐修城,有自己的法律和制裁。有三根鞭子挂在赛德教堂前面的棕榈树上:一根用来惩罚犯罪的隐修士,一根用来鞭打小偷,另一根对付流氓。不过有不少像梅瑟院长这样的人根本反对这样做:他们是圣人。他们代表最原始的「古老」沙漠理想。也许最值得纪念的是两兄弟一同住了四十年,从来没有争吵过一次,他们下了很大的决心「要像其他人一样,争吵一次」,但怎样也不成功。
祈祷是沙漠生活的中心,这包括诵祷(出声祈祷——包括诵念每人必须熟记的圣咏和圣经的其他部分)和默观。我们现在所称的默观祈祷,他们叫做「息」(quies , rest),这个富有启发的词语,一直在希腊的隐修传统中保持着,称为hesychia ,意思是「甜蜜的回应」。「息」是一种静默的专注,辅以低声反复念一个圣经单句——其中最常念的是:「主、耶稣基督,天主之子,可怜我这个罪人!」较简化的形式是:「主,求祢垂怜!」——每日默念几百次,直到它变成自然的一呼一吸。
当亚申宁受召去守静默和「息」时,他是受召去过默观祈祷的生活。「息」是一个简单而质朴的词汇,不会引起什么误解。它比默观更适合,而且不容易引起收心理上的自我陶醉和自大、妄想。在沙漠中,会有倾向寂静主义的危险,但不太大。隐修士们经常很忙碌,如果「息」正是他们所追求的一种满足,那么身体上的静止(corporalis quies)就是他们最大的敌人了。我曾把corporalis quies译成「闲适的生活」,目的是不要给人一种印象,认为在沙漠中可以容忍动荡纷扰的生活。不能够。隐修士应该保持宁静和尽可能停留在固定的地方。有些教父,对于其他教父在收获季节,离开修道的洞穴到尼罗河谷的农庄做短工,大大不以为然。
最后,在这本小册子里,我们会遇到几位纯朴和伟大的人物。虽然,通常也注明讲这些话的圣人的名字。例如我们见到安当院长,他当然就是著名的圣安当院长。他是所有独修士之父,由圣亚达纳执笔的他的传记,曾轰动整个罗马,一时激起了一片隐修圣召的热潮。安当的确是所有沙漠教父之父。但和他的思想接触,我们发觉他和弗劳堡的安当(Anthony of Flaubert)或法兰西安纳托的柏纳修(Paphnutius of Anatole France)不同,不错,安当和魔鬼有过颇为壮观的长期斗争后,已达到不动心的境界。但最后他的结论是,即使魔鬼也不是绝对的邪恶;因为天主不能制造邪恶,而祂的工作都是善的。你会很惊奇,甚至圣安当,一个长期和魔鬼作战的人,竟然认为,即使魔鬼也有一些善存在他之内。这不是纯粹的感情作用而已。这表示安当绝对没有任何妄想。我们想想,现代人是如此狂热地把自己所有的邪恶,投射到「敌人」(无论是谁)身上,相比之下,在沙漠中独处,不是更明智得多吗?
此外,我们也接触到其他的人如亚申宁,这个严峻、沉默的陌生人,从遥远的君士坦丁堡皇帝的宫廷来到沙漠,终年蒙着脸,不肯让任何人见到他的真面目。还有温和的鲍民(Poemen)和刚烈的矮子若望(John the Dwarf),他要修练「成为一个天使」。最没有吸引力的是巴德院长(Abbot Pastor)。他是我们最常接触到的一位。他的讲话以切实的谦虚、对人性的脆弱的洞悉和切合普通常识的见解称著。我们知道巴德本人非常人性化。据说,当他自己的亲兄弟,似乎对他越来越冷淡而情愿去找另一位隐士讲话时,他大为妒忌,而且不能自制,要向另一位长老求助。
这些独修士坚持人性化和「平凡」。这好像是矛盾,但很重要。如果我们约略反省,我们就明白,如果要躲避沙漠去成为异常的人,这无疑是把整个世界带去作为你无形的标准和比较。结果不但不能默观,反而是自己和已舍弃的世界的消极标准比较。其实,有些沙漠的隐修士的确这样做,他们唯一结果就是疯狂。简朴的人在岩石和沙丘之间活到老年,因为他们到沙漠来做他们真正的自己,他们平凡的自己,抛弃那个把他们分割的世界。除此之外,再也不可为了其他的目的离开俗世到沙漠去过孤寂的生活。而只有这样离开世界,才有助于拯救世界和自己。这是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些古埃及的隐修士,离开世界,好像逃避一个破落的世界一般,他们其实不只想拯救他们自己而已。他们知道,他们一天仍深陷在这个破落的世界之中挣扎求生,他们根本无能为力,不能为他人做些什么。但他们一旦踏足于沙漠坚实的土地,一切就不同了。那时,他们不但有能力,甚至有责任把整个世界安全地从破灭中拉上来。
这是他们给我们这个世代的一个矛盾的教育。说世界需要另一次像当年驱使这些人前往埃及和巴基斯坦沙漠那样的大运动,未免太夸张。不过,我们的世代的确是一个追求独处和隐居的世代。但只是重复这些质朴的灵魂的纯朴、严刻和祈祷的生活,不是最令人满足的做法。我们必须超越他们,超越所有在他们那个时代已超越了他们自己所定的限度的人们。我们必须解放自己。以我们自己的方式,从这个趋向灭亡的世界抽离出来,这样我们对世界的参与才能更完全。我们的危险比我们想像的更迫切。我们的时间,也许真的比我们想像的更短。
我们不能完全抄袭他们的做法。但我们应该像他们一样彻底地、义无反顾地挣脱一切精神的枷锁,铲除所有异化的压迫,以找回真我,发掘和发展我们不可被剥夺的心灵自由,并用它在世上建立天主的国。无疑,这不是推测我们伟大而奥秘的圣召是什么的时候。这仍是不可知的。不过我们可以说,我们必须从四世纪这些人那里,学习如何忽视偏见,公然向各种强迫挑战,大无畏地奔向那不可知。
沙漠教父的部分语录
1 ~ 50
 
 
1
班布院长向安当院长说:我应该做什么?长老回答:不要信任你自己的德行。不要费任何心思去挂虑已做过的事。控制你的舌头和肚皮。
2
提比斯的若瑟院长说:有三种人在天主眼中是光荣的:第一种是患病和受试探的人,但他却能怀着感恩的心接受这一切。第二种是以天主认为清廉的手法做一切事,但他却没有任何意图取悦他人的心。第三种是完全听命于一位神师而放弃自己的一切意愿的人。
3
一位修士问一位长老:我应该做和凭借着什么善事而生活?老人说:只有天主知道什么是善的。不过我曾听说,有人问安当院长的朋友尼士罗院长:我应该做什么善事?而他回答:不是所有工作都是一样的。因为圣经记载:亚巴郎对人友善好客,天主与他同行。达味谦虚,天主与他同行。因此,你看你的灵魂按天主的旨意所渴望的是什么,你就去做这事吧,这样你便可确保你的心平安。
4
一位长老说:贫穷、苦难和谨慎:这是隐修生活的三项主要的工作,因为经上记载:我们必须有为诺厄、约伯和达尼尔这三个人(见则十四章)。诺厄代表一个什么也没有的人,约伯表示一个忍受苦难的人,而达尼尔是一个谨慎而能分辨善恶的人。如果一个人有这三种元素,那么天主就住在他之内了。
5
巴德院长说:有两件事是隐修士应该憎恨的,能这样他就能自由自在地在世界上生活了。一位修士问,是哪两件事?长老说:舒适的生活和虚荣。
6
有人说当班布院长去世时,他对那位站在他旁边的圣人说:自从我来到这大片沙漠地带,为自己搭了一个草棚,生活在这里以来,我不记得我有吃过一句直现现在我还在后悔的话没有。就这样,现在我空手去见主,就好像一个甚至还未开始为天主服务的人一样。
7
一位修士问一位长老:一个人怎么会畏惧天主的呢?长老说:如果一个人谦虚和贫穷,也不判断人,这样畏惧主之情就进入他心里。
8
有一天,有些修士离开隐修院,去探访在沙漠中独居的独修士。他们先见到一位很热情接待他们的独修士,见他们累了,即使未到他惯常用膳的时间,也把他所有的食物摆出来,请他们用膳。但那天晚上,在他们每个人都应该睡着的时间,独修士听见这些修院的隐修士们在谈话:这些独修士比我们在修院里吃得更多。天亮了,客人准备动身去拜访另一位独修士,当他们正要离去时,他们的主人说:替我问候他,并请代转达这话:留心不要去给蔬菜浇水。他们来到另一个独修士那里,也给他传递了讯息。第二位独修士立刻明白讯息的意义。于是他请来客坐下和他一同编织篮子,完全没有间断。天黑了,起来点灯时,他又加了一把棕榈叶。然后对他们说:我们通常都不是每天用膳的,不过,因为你们来了,是应该在点改变,我们今天吃一点东西。于是他给他们一些面包干和盐,又说:今天特别招待你们。说着便调了一点醋、盐和油的酱料给他们。晚餐后,他们又开始编织,并不停地祈祷,直到差不多天亮,独修士才对他们说:既然我们不能念完我们常念的经,如果你们怕旅途太疲倦了,最好还是休息一会儿。黎明的时分一到,他们都要走了,但独修士挽留他们说:再陪我一些时候吧,我不能让你们这样快就走,为了爱,我必须留你们两三日。听到他这样说,他们等到天黑,就在黑夜的掩护之下离开了。
9
有一位长老说:这是一个隐修士一生的工作:服从、默想、不批判、不辱骂、不埋怨。因为经上写着:爱主的人恨罪恶。因此,隐修士的生活应该是:不要和一个不正义的人一样生活,不要用邪恶的眼光看事物,不要听他人的闲言闲语,不要贪婪,反而应该慷慨施予。不要心高气傲,不要在内心诽谤他人,也不要追求口腹的满足,要行事谨慎。看,能做到这样,你就是一个隐修士了。
10
一位长老说:斩除你轻率的自信心,控制你的口舌和肚腹,同时戒除酗酒。如有人和你谈论,不要和他争辩。但如果他讲得高明正确,说:对。如果他讲错了,对他说: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但不要和他争辩他所讲的东西。这样,你的心灵才能平安。
11
安当院长说:正如鱼离水会死,隐修士离开他的草棚或与世人同住,他们便不能坚持独处祈祷。因此,正如鱼应该回到海里一样,我们也应回到我们的草棚;否则,留在外面,我们会忘记护守我们的内心。
12
亚申宁院长仍在皇帝的朝廷任事时,他向主祈祷说:主,领我去找救恩。有一个声音对他说:亚申宁,飞离人群,你必能获救。然后,度着隐修的生活时,他又作同样的祈祷。他又听到同样的声音说:亚申宁,飞,保持宁静,在祈祷中憩息:这是杜绝犯罪的根。
13
有一位修士到赛德去见梅瑟院长,请他指点迷津,长老说:去,坐在你的草棚里,你的草棚会教导你一切事情。
14
有一位长老看见另一位在笑,便对他说,在天地之主面前,我们必须为我们的一生向祂交代;而你还有心情在笑吗?
15
据说亚佳度嘴里含着一块石头整整三年,直到他学会静默为止。
16
有一位修士问赛德的长老依思铎:为什么魔鬼怕你怕得 这么厉害?长老说:从我做隐修士那一刻开始,我就努力避免愤怒来到唇边。
17
亚纳达斯院长有一部圣经,包括新旧约,是写在很好的羊皮上的,值十八便士。有一次,有一位修士来看他,见到了圣经,便把它取走了。那一天,当亚纳达斯院长要阅读他的书时才发现书不见了,他意识到修士会除了犯偷窃的行为再加上发假誓。现在,这个修士来到附近的一个小镇,要把书卖掉。他叫价十六便士。买主说:让我先把书拿去看看是否值这个数目。于是买主拿了书去找亚纳达斯院长,对他说:长老请你看看这本书是否值十六便士?亚纳达斯院长说:是的,这是一本很好的书,的确值这样多钱。于是买主便回去对修士说:这是你的钱。我把书拿给亚纳达斯院长看,他说那是一本很好的书,值得十六便士。但修士问买主:他真的只说了这些,没有说其他的话?啊,修士说,我改变主意,我还是不卖这本书了。然后他赶紧跑到亚纳达斯那里,哭着求他把书收回去,但院长不肯接受,说,修士,平安地回去吧,我把它当作一份礼物送给你。但修士说:如果你不把书收回去,我的良心永远不安。从那时以后,修士终身追随亚纳达斯院长。
18
马加里院长说:当改正他人的愿望一兴起,自己也会跟着恼怒起来,这样你不过是在满足你自己激烈的情绪而已。不要为了救另一个人而失去你自己。
19
希伯里院长说:情愿吃肉和饮酒,也总比藉诽谤而噬食你弟兄的血肉好。
20
在赛德,有一天有人从新酿的酒里取了一瓶来,让修士们每人品尝一杯。有一位修士进来,见他们已喝过了,便自己跑到酒窑里,躲起来喝。谁知酒窑竟塌陷。当其余的人听到响声去查看时,发现他半死地躺在地上。于是他们便指责他说,你活该,都是因为你虚荣。但院长一面仔细照顾他一面说:宽恕我的儿子,因为他做对了。我发誓,有我仍做院长一天,这酒窑就不会重修,好使世界知道,为了一杯酒,赛德的酒窑塌陷了。
21
有一次,一位隐修士在旅途中遇到一群上主的婢女,看是她们走来,他便离开那条路,远远避开她们。但是那位女院长对他说,如果你是一位成全的隐修士,你根本不会留意到我们是女性。
22
有一位修士舍弃世界,把财物送给穷人,自己只留下很少的几件。他来到安当院长那里。当院长听了他的报告之后就对他说:如果你要做一个隐修士,就到村子里去买一块肉,然后把它铺在你赤裸的身上走回这里来。修士便照吩咐做了,在他身上猎食的狗和鸟,连他的皮肉也一起咬啄。他回到长老那里,长老问他有没有照吩咐做,他把伤痕斑斑的身体展示给长老看。安当院长便说:那样既遗弃世界而又保留金钱的,必定会像你这样,被魔鬼撕得伤痕斑斑。
23
在斐美的堤奥铎院长有三本好书。当他去见马加里院长时,他说:我有三本书,阅读这三本书使我获益不少。甚至借这些书看的修士们也获益良多。现在,请你告诉我,我应该怎样做?长老回答说:你所做的这些事是好的。但最好的事是不要拥有任何东西。堤奥铎听了这话就去把以上所说的三本书卖了,把所得的钱都送给穷人。
24
亚满纳院长说,他用了十四年的时间,在赛德日夜向天主祈祷,求天主把他从恼怒中救出来。
25
巴德院长说,一个隐修士的德行是从诱惑中显露出来的。
26
有一位长老说,我们没有什么进步,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的局限,同时因为我们没有耐心继续已经开始的工作。而且,我们不想付出任何劳力而获取德行。
27
一位长老说,正如一株常常移植的树不能结出果实一样。如果一个隐修士常常变换居处的话,他的隐修也不能结什么果实。
28
一位长老说,隐修士的草棚,就好像三个儿童找到天主子的那个巴比伦火窑;但它也好像天主对梅瑟讲话的那根云柱。
29
有一次,有一位修士去看斐美的堤奥铎院长,三天不停地求院长开导他,为他指点迷津。院长总不答应,他只好伤心失望地离去。于是有一位弟子对堤奥铎院长说:父亲,你为什么不给他一点教导呢?看,他伤心地走了!长老回答:相信我吧,我不对他讲一句话,因为他是语言的叛徒,他想从他人的语言中求得自己的光荣。
30
另一位修士找到同一位长老:堤奥铎院长,开始问长老一些问题,并问一些他自己还未开始做的事。长老对他说:如果你还未找到一艘船,还未把你的行李搬到船上,你还未开始渡海,你能讲你已抵达你计划要去的城市的事情吗?当你实践了你现在所讲的事,然后再从经验去讲这事本身吧!
31
有一省的法官听了梅瑟院长的大名,于是便老远跑到赛德去看他。有人告诉长老有这样的一位客人要来拜访他,他便急忙动身到沼泽区去。谁知在路上就遇见法官和他的随员。法官问他说:长老,请问你梅瑟院长的草棚在哪里?长老说:你找他做什么?这人既愚不可及,而且还是异端分子!法官继续上路,来到赛德教堂,对一位神职人员说:我听过这位梅瑟院长的大名,所以慕名而来。在路上见到一位前往埃及的老人,我们问他梅瑟院长的草棚在哪里,他对我们说:你要找他做什么?这人愚不可及,而且还是异端分子!但那位神职人员听了这话不禁愁苦起来,说:那是怎样的一个老人家,怎么对你这样批评圣人呢?他们说:是一位穿一件黑长袍的长老。于是神职人员说:怎么,那是长老自己啊,因为他不愿见你们,所以对你们讲了自己这些坏话。法官得到很大的启发,打道回府。
32
鲍民院长说:如果拿步高王子的厨子不曾到耶路撒冷去,主的圣殿就不会被焚毁。那么,同样,如果贪吃的欲望不曾侵入人的灵魂,这人就不会被魔鬼的诱惑煽着了火。
33
的一位修士去找西乃山的施云若院长,见独修士正在工作,很惊呀地说:为什么要为会腐朽的面包工作?玛利亚选择了最好的一部分,就是坐在主的脚下不工作。于是长老对他的弟子匝加利说:给修士一本书,让他去读。同时,把他安置在一间什么也没有的静室里。到了第九时辰,在静室阅读的修士开始探头向外,看院长是否派人来叫他吃晚餐,过了第九时辰也没有人来,他只好自己去找院长,说:你亲,今天修士们不吃东西吗?哦,当然,院长说:他们刚刚用过晚餐。那么,修士说:为什么你不叫我呢?长老说:你是个注重精神的人,你不需要这些会腐朽的食物。我们必须工作,但你选择了最好的一部分。你整天阅读,可以不靠食物过日子。听到院长这样说,修士立刻道歉,父亲,请原谅我。长老说:玛利亚是需要玛尔大的,因为玛尔大工作,所以玛利亚才能得到赞美。
34
有一位隐修士叫沙乐宾,把他的福音书卖了,把钱都送给挨饿的人说:我把这本教我把一切变卖救济穷人的书卖了。
35
的一位修士被另一位得罪了,他愤愤不平,要报复。他去见施爱思院长,并向他投诉说:父亲,我要和他摆平。但长老要求他把这件事交给天主处理。不,修士说,我会一直坚持下去,直到他为他所说的一切,付出了代价为止。于是,长老便站起来这样祈祷:天主啊,祢对于我们,再也不是必须的了,我们再也不需要祢来照顾我们了,因为正如这位修士所说,我们都可以而且一定会自己报复。听了这段祷词,修士终于答应打消报复的念头。
36
有一位修士问施爱思说:假定有强盗或野蛮人攻击我,企图取我的生命:如果我能制服他们,我应该把他们杀死吗?长老说:不要杀他们,把你自己完全交给天主。应该承认,你所遭遇的任何坏事,都是由于你自己的罪所招惹的,因为你必须学习怎样把一切都看作天主的智慧的赏赐。
37
山区里有一位伟大的独居隐修士,有一天他被强盗袭击。不过他的呼喊声惊动了在附近的独修士,他们赶过来,大家合力把强盗制服了。他们把这些强盗押到镇上,交给法官,法官便把他们囚禁在监狱里。但独修士们因此觉得很难过和羞愧,觉得因为他们的关系,强盗才落在法官的手里。他们去见鲍民院长,把一切都告诉他。长老写信给那位独修士说:记住那第一次背叛你的人,这样你就能从经验学到第二次背叛的原因。如果不是你自己内在的思想先背叛了你,你不会做出把这些人交给法官的事。独居隐修士读了信很感动,便立刻到镇上,打开监狱的门,把强盗放出来,免去他们的苦刑。
38
有一个希腊哲学家的弟子,奉师傅的命令,在三年之内,送钱给每一个侮辱他的人。当这个考验的时期过后,师傅对他说:现在你可以到雅典去学习智慧了。当弟子来到雅典时,看见某智者坐在城门口侮辱每一个进、出城的人。他也侮辱这个弟子,弟子一见他这样就大笑起来。为什么我侮辱你你还笑?智者问他。因为,弟子说,三年来,我一直用钱买这些东西,现在你竟免费给我。智者说:进城吧,它全属于你。若望院长常讲以上的故事,然后说:这是我们的祖先,在许多困苦中,欢欣地走进天堂之城。
39
有一天,隐修士们在他们修道的山谷里庆祝某一个庆日,修士们都在一起聚餐。当时有一个修士对服务的修士说:我不吃任何必须煮熟的食物,只给我一小撮盐就好了(盐是用来蘸干面包一起吃的)。那位服务的修士便当着全体对另一个修士说:那位修士不吃必须煮熟的食物,就给他一小撮盐就行了。其中有一位长老立刻起来,对那位要盐的修士说:情愿你今天一个人躲在草棚里吃肉,也总比让这许多弟兄听到这样的事情更好。
40
有一位修士犯了罪,司铎请他离开团体。毕山里安院长即时站起来和他一同走出去,一面说:我也是一个罪人。
41
有一次,赛德有一位修士犯了一个错误,于是长老都聚起来并派人去请梅瑟院长来。他最初不愿意去。司铎派人给他送信说:请来,团体的弟兄们都在等你。他只好前往。他找来一个很旧的破篮子,在篮里盛满沙,拉着它到会场去。有一位长老出来迎接它,见了便问道:父亲,你这是做什么?长老说:我的罪都在我背后流出来了,但我却看不见,而今天,我却来审判别人的罪!他们听了都说不出话来,不过大家都宽恕了他们的弟兄。
42
有一位修士问巴德院长说:我应该怎样做?每当我独自在草棚里祈祷时我就气馁。长老对他说:不要轻视人、判断人、指责人,天主会给你平安,你的默想不会受干扰。
43
一位长老说:如果你是贞洁的,不要批评一个犯通奸罪的人,因为如果你这样做,你也和他一样触犯诫命。因为说不可犯奸淫的那一位也说过,不可判断他人、
44
有一位教父讲某一位长老的故事:一天,他穿着一件兽皮衣,正在草棚里忙着工作时,亚满院长来看他。院长见他穿着粗糙的衣服就对他说:这东西对你没有什么好处。长老说:有三个思想在緾着我。第一个要我退隐到旷野里。第二个要我到外国找一个没有人认识我的地方。第三个要我把自己关起来不见人,每隔一天才吃一次。亚满纳院长对他说:没有一个思想对你有用。反而你应该坐在你的草棚里,每天吃一点东西,常在你心里默念福音和税吏长的话(「主,求祢可怜我这个罪人」。这是「耶稣祈祷」的基础,在东方的隐修院里,这是最常念的经文和最广泛地实践的神修途径),这样你必定能得救。
45
据说矮子若望院长有一次对他的哥哥说:我要像天使一样生活,不工作,只是不停地服侍天主。说完便把正在做的一切丢下,起程到沙漠去。过了一星期,他返回哥哥那里。当他站在门外敲门时,他的哥哥从里面问:你是谁?他回答:我是若望。然后他的哥哥说:若望变成了天使再也不住在人间了。但若望一直不停地敲门,说:是我啊。哥哥仍不开门,只让他在门外等。最后,哥哥把门打开,说:如果你是一个人,你就必须重新开始工作以便生存。但如果你是一位天使,为什么要到草棚来?若望做了补赎,说:哥哥,请宽恕我,因为我犯了罪。
46
巴德院长说:如果你有一柜子满满的衣服,放着很久也不打开,柜子里面的衣服必定会发霉腐烂。在我们心里的思想也一样。如果我们不用实践的行动把它们拉出来,经过了一段长时间,它们就会变酸和变坏。
47
同一位长老又说:如果有三位隐修士住在一起,其中有一位常常静默祈祷;另一位顽疾緾身,却为此而感恩;第三位满怀虔诚地服侍他们两人。这三个人都是同等的,就好像他们都在做同一件事一样,分不出高低。
48
长老又说:恶毒永远不能驱除恶毒。如果有人对你作恶,你应该对他行善;这样,用你的善行,你可能毁灭他的恶毒。
49
他又说:好争吵的人不能做隐修士;以恶还恶的人能做隐修士,动怒的人也不能做隐修士。
50
有一位修士去问巴德院长说:有许多使我分心的思想扰乱我的心,因此,我正面临危险。于是长老把他拉到屋外,站在露天里,对他说,把上衣拉开,直到胸口,把里面的风抓出来。但他回答说:我做不到。因此长老对他说:如果你不能抓风,你当然不能阻止使你分心的思想进你的脑子里。你的工作就是对这些思想说「不」。
51 ~ 100
   
51
亚满纳院长说:有一个人终生带着一柄斧头,但从来不曾砍倒一株树。另一个人有砍树的技术,三两下树就倒了。这斧头,就是明辨的能力。
52
有一位修士问巴德院长说:我的灵魂因为与一位神师同住而受到伤害。你认为我应该怎样做呢?应该继续和他住下去吗?巴德深知这位长老对修士的灵魂有害,他很惊呀,修士竟然还问是否应该继续和他住下去。他便对修士说:如果你喜欢,继续和他同住。修士继续和那位神师同住。过了不久他又回来对巴德院长说:这对我的灵魂是一个很重的负担!可是巴德院长还是没有叫他离开那个人。最后,修士第三次回来说:请你相信,我再也不能忍受这个人了!于是长老说:看!你现在得救了,去,再也不要和这人有什么关系。然后他又对修士说:当一个人知道他的灵魂正受伤害,他根本不需要请指示,如果是与隐蔽的思想有关,你可以请求指示,长老可以测验这些思想。但如果已经是显露出来的罪,那就没有请求指示的必要了——你立刻和它割断就是了。
53
保励图院长说:愿意按照基督的旨意生活的灵魂,应该忠实地学习他所不知的一切,或是公开教授他所有的知识。但如果,在他可以但不愿做这一切时,他是疯狂了。因为离开天主的第一步是厌恶学习,和对灵魂寻求天主时渴想的事,丧失兴趣。
54
有一位长老说:如果一个人在某地定居而不能发掘该地的长处,这地方本身已经排斥他了,就如排斥不能结果的树一样。
55
有人问一位长老说:圣经上说道路是崎岖和狭窄的,这是什么意思?长老回答:这崎岖和狭窄的路是指:人为了爱天主,应该用暴力除去自己的判断,用刀割断自己的意志。这就是经上记载的,宗徒的情景:看,我们抛弃一切跟随你。
56
有一位长老说:我们并不因为心生邪恶的念头而被判断,反而是因为使用这些邪恶的念头而被定罪。我们可能因为这些邪念而遭受沉船的灾难,但也可能因为它们而被褒奖。
57
另一位长老说:有时一个人吃得很多仍感到饥饿,而另一个人吃得很少却感到满足。吃得多但仍感到饥饿的,可获得大的赏报。
58
有一位修士,在安当院长面前,备受同侪的赞扬,可是当长老测验他时,发现他不能忍受侮辱。于是安当院长说:修士,你像一间有一座大而坚固的闸门的房屋,但强盗却可从窗户自由出入。
59
有一位修士去找鲍民院长,问他说:父亲,我应该怎样呢?我很忧愁。长老对他说:永远不要轻视任何人,不要批判任何人,不要讲任何人的坏话,主会给你平安。
60
有一位修士问一位长老说:父亲,圣人是否常知道天主的力量是什么时候进入他们之内呢?长老回答:不,他们不常知道。因为有一次,一位伟大的独修士的弟子,对他们的师傅做了一件错事,独修士对弟子说:你去死吧!弟子立刻倒地而死,独修士恐惧万分,祈求主说:主耶稣基督,我求祢使我的弟子恢复生命,从此以后,我会很小心说话。于是弟子马上回复生命。
61
一位长老常说:最初,当我们聚集在一起时,我们常讲对我们灵魂有益的事,我们上上下下,甚至上升到天堂。但现在我们聚集在一起,把时间消磨在批判每一件事上,我们把彼此推入无底深渊。
62
然而另一位长老说:如果你看见一个青年,凭他的意志,爬上天堂,拉住他的脚,把他丢到地面上来,因为他在做对他不好的事。
63
毕山里安院长临终时说:隐修士都应该像格鲁宾和色辣芬那样看事物。
64
巴德院长说:远离好辩的人。
65
有一位长老说:无论你在祈祷或在敬畏天主中工作,都应常使自己保持静默,不要幻想,要勤于默想。如果你能做到这几点,你就不怕邪恶的侵袭了。
66
另一位院长说:当一只牛或骡子的眼睛被蒙上时,他会一圈又一圈地走着,拉磨:但如果不蒙着牠的双眼,牠便不肯走圈子拉磨。魔鬼也一样,如果他有办法蒙上人的眼睛,他就能使人在每一个罪中受屈辱。但如果人的眼睛不被蒙蔽,他很容易脱离魔鬼。
67
有些修士从堤伯德出来,他们打算去买亚麻布。他们彼此商量说:我们何不利用这个机会去拜访可敬的亚申宁。但是当他们来到他的洞穴前,他的弟子达尼尔向他转告他们的愿望时,亚申宁说:去,我儿,恭恭敬敬地接待他们。但准我向天堂仰视,而让他们走他们的路。他们不能和我见面。
68
德高望重的教父们聚集一堂讨论末世的事,其中一位名叫息归宁说:我们现在实践天主的诫命。其余的人问他:我们的下一代怎样?他回答:也许有一半的人仍遵守天主的诫命和寻求永恒的天主。他们又问:那在他们之后来的一代又怎样呢?他们做什么?他回答:那一代的人将见不到按天主诫命而的工作了,他们会忘记祂的教训。那时狡猾横行,许多人的爱心也逐渐冷淡。他们将面对一个可怕的考验。那些通过考验的人,会比我们和我们的祖先更好。他们会更幸福,德行得到更完全的证明。
下一页 尾页 共2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