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成功是和自已的较量:王石哈佛问道

优米网 (当代)
成功是和自己的较量
王石7 口述优米网义著
【内容简介】
这是中国最具理想气质的020给年轻人的成功箴言,更是一位 六十岁的老人寄语奋斗中迷茫青年人的人生智慧。关于理想和落差, 关于选择与坚持,比成功更重要而不朽的一切。
这一次,他只愿和年轻人聊一聊人生。
【作者简介】
王石,他是中国地产第一品牌的董事长,是房地产界的领军人物。
他又是一名户外极限运动健将,曾走遍了世界两极和七大最高 峰。风光无限,他却不愿坐享其成,只向着自己内心的巅峰攀爬。
女这本书是王石2012年2月从哈佛归来首度开讲,王石口述、 优米网编著。
女本书内容不仅完整记录了王石在哈佛学习一年的心路历程,更 涵括了王石对于现代青年人的开导和诫劝,如何成功?如何克服痛 苦?如何奋斗?如何经营企业?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作为一位年 过6旬的老人,他对自己的剖析和陈述陈恳而朴实,他对青年人的寄 望和祝福殷切而真挚。
―王利芬(优米网创始人)
他和万科是我随时随地观察和学习的榜样。
我觉得王石非常勤奋,勤奋到什么地步去看看他的博客就知道! 每天不管多累,他都要上博客弄两句话贴上。有一次我们去滑雪,累 得腰酸腿疼,摔得都没形了,倒下就睡着了,可他还在那儿上网。王 石是一个刻苦耐劳的人,大家都认为他不做事,实际上我觉得他做的 事情是最多的。一个董事长能够驾驭几百亿资产的企业,董事长一定 要站在最前头,他只有看到非常大的、广阔的世界,才能把这个企业 的方向找准,所以他是在前面迎风走路的;他要应对这个社会最复杂
2
的课题,所以他每天都在追逐时代的脚步。
王石善于学习。互联网兴起的时候,我们都有点懵,于是我和王 石去美国硅谷考察,回来之后,他发狠说弄不懂互联网他就辞职,还 让我找王功权来一起切磋。几年后,果然他把万科搬到了网上,他自 己也成了超级网虫。王石起初写作是不太行的,但他勤奋,坚持天天 写,现在写作已经成了他的一个强项;他渐渐能写文章,现在写书也 不在话下。他看的书很多,走到哪都不停地阅读。他到北京,我们经 常会找一些不同专业的人来聊天,用这种方法来吸收大量的知识。
王石作为这一代的成功企业家,他完成了由创业者到经理人、由 经理人到企业家、由企业家到社会企业家的一个完整的发展过程,是 非常成功的。所以我老跟他开玩笑说:“再往下发展,基本上只有一 个前途,那就是贴墙上了。”所谓贴墙上就是说成神了,没有缺点了。 比如说毛主席是贴墙上的人,人一伟大就贴墙上,基本上没有缺点了。 所以王石是企业领袖中接近完美的一个典型。
―冯仑
3
《成功是和自己的较量》目录 第一部分出入哈佛
郁闷的后进生 半个残疾人 带着翻译听讲座 全世界都知道珠峰 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学期结束,小翻译走了 从不敢应酬,只盼望星期六 残疾人新生了 在哈佛吃什么 哈佛桥的故事 三门课程只听了两门半 董事长怎么可以不在 在美国看美国
哈佛的幸福课V?珠峰顶上不幸福 落后美国150年?
在哈佛验证万科的拿来主义 有关日本的一个小例子 一个日本籍学生的故事 在哈佛享受辛苦的学习 找工作V?创业
年轻人最大的难关是不敢面对 机会之前的准备不要太功利 可读之书非常少,读书是最好的“阅人” 汤因比的《历史研究》
企业伦理哈佛见新知 不要浮躁,降低身份做好自己 对80后刮目相看 管理自己的三大法宝 人生之后的规划
4
第二部分进退万科
第一桶金源于智慧积累,投机得不偿失 万科的故事才刚开始 成功来自坚持 制度为王
宁可出国做二等公民也不行贿 不行贿很难,我也有过斗争 政策对企业的影响 万科的转折点
万科是一家解决社会难题的公司 万科是拥护调控的 政策已经开始微调 万科要不要做老大 哈佛董事长 董事长要走得开 为什么去哈佛
让我最难受的就是处理人际关系 万科为什么能洁身自好 渴望第三种交流通道 哈佛三代中国留学生
第三部分回首珠峰
登山熬两个月,做企业已经熬了 20年
直面死亡而后生
曾赌咒自己“再登珠峰不是人”
喜马拉雅山的一公斤行动 登山是兴趣,人生无法设计 人生贵在分清目标和结果 生命的意义是活着
无论是在日本、美国还是欧洲,我一定要去墓地看
我的字典里没有妥协二字 我也害怕丧失追求的动力 下一个目标
6
第一部分出入哈佛
一个年销售额千亿元以上的著名房企的董事长,一个两次登上珠 峰的传奇企业家,在他60岁的时候,抛开一切,来到哈佛,跟来自 世界各地的年轻人站在一起,重新开始,他究竟是为了什么?他又得 到了什么?
郁闷的后进生
我到哈佛的时候,已经预想到这个过程会很难,毕竟60岁要过 语言关,不是容易的事情。再一个那是人文荟萃、聪明脑袋瓜聚集的 地方,在那里,竞争当然是非常激烈的,环境要求你必须要打足精神。 到那里之后,我有两个感觉:第一个是语言,我觉得语言是个环境问 题。我说这个再难也可以理解,到一个新的语言环境当中应该会有这 样一个不太舒服的过渡,是吧。
但同时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我还有时间的限制,不像我二十 多岁或者十几岁,我到那儿学一年学两年学三年,自然而然语言就过 关了。作为我来讲,是访问学者一年。你不能说我到那儿就学了一年 语言,除了语言学会了你啥都没学到。所以对我来讲这个是非常紧迫 的问题,紧迫在我的时间安排上。
为了攻克语言关,我就安排上午的时间来学习语言。所以第一学 期上午是在国际语言学校,下午我才到哈佛校园里去。在国际语言学 校,我和十几岁的小孩一最大年纪也比我的女儿年纪小,我和他们 在一块儿混,但是混得很吃力。因为毕竟他们十几岁、二十几岁,他 们的记忆能力和反应速度,我没法比得上。那个时候我突然体会到什 么叫后进生,因为就我的人生经历来讲,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基本 属于中等偏上,虽然不能说一直是优等生,但也绝不是后进生。
我的学习为什么叫中等偏上呢?因为我的学习成绩非常不平衡, 比如我的数学、化学、物理非常好,基本上学会也不费什么脑筋。但 是像语文、外语就非常差,它们之间完全不等同的。一方面数理化那 边随便就得90分以上,但语文和外语,我记得只有一次是得过80分 以上。得过80分以上那次还是因为作文和上学期一篇很相似,我把
7
上一学期作文拿回来抄上去。因为那个作文是老师批改过的,所以照 抄以后那个得了 80分以上,其他时候基本上都是在60分、70分出 头徘徊。
长话短说,就是我是中等偏上,到那儿之后突然就是后进生了。 一下子体会到什么叫后进生了,要克服这些还是非常难的。什么叫后 进生呢?就是一提到问题,老师眼睛看着你,你赶快就低下头,生怕 他提问,同时眼睛还要装作好像没看到似的,还得装得特别自然。另 外还有做游戏的时候,也很自觉地往后躲。因为很多时候玩游戏要记 单词,比如说你上去往前一站,你那个小组就给你做动作,就是说让 你明白什么意思,再猜出单词。就是不做动作,别人告诉我那个单词 都拼不出来,更何况要做动作让我把那个单词说出来?整个事就是这 样,成为后进生这件事让我非常郁闷。
我在语言学校的时候,那个学校分成五个级别,一个级别是十星 期的课,主要考察你的听力、口语、理解力和写作能力,考完试之后 会把你编到相应的级别里去。我当时被分在第二级,第五级是最高的。 十个星期一大考,每个星期一小考,考试通过了就可以升到更高的级 别。基本上我和他们逼近的时候是一个平级的,但很快老师一讲新课 程,讲对话、讲听力,我就显得非常笨、显得智商比较低,这个语言 上的差距很明显。
半个残疾人
印象很深刻的一件事是,我去报到的时候他们把我当成了老师。 接待的人看了看我,说你是哪儿的老师?当然,我说我是学生。他们 很牙,因为像我这个年纪的学生大概不多。
我还是相信语言就是应该在环境中学习,但我这个年纪到那里, 困难很大,很多时候你觉得自己完全是半个残疾人。因为毕竟我在国 内创业、做企业快30年了,无形当中习惯了做任何事情都有秘书安 排,到任何地方都有司机接送,搞任何活动都有单位配合。时间久了 一切都觉得这些配合是理所当然的,一切都是安排好的。突然到那儿 把自己一个人扔到那里,要自己解决衣食住行、自己解决交通问题、 自己去办银行信用卡,等等。
8
我记得很清楚,刚到那里时办卡的事情。按照规矩,得先汇一笔 钱到银行里,然后因为我还没有信用,办的只能是借记卡。办借记卡 一般来讲需要5分钟,谈完就签表格,签完就成了,就算开完户了。 因为你已经开了账户,你就回去等着他们给你寄个卡片、给你办后续 的东西就行了。但实际上我是花了一个月、去了 4次才把它办下来。 每次都是弄了半天,我以为弄好了回去了,可是我等着他们寄却总也 寄不到。就又去,捣鼓半天又弄一遍,以为已经办完手续,回去等结 果最后还是没有消息。结果我一共去了 4次才弄清楚。
还有,出门坐地铁坐反方向,打车找错地方都是常有的。因为不 要说在一个陌生语境的国家,就是在深圳,我已经住那儿快30年了, 让我自己去哪儿我也不能说十分清楚。何况在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国 家,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你自己要到一个没有去过的地方,确切的 位置也不是很清楚,搭个公共汽车搭个地铁,根本就是一头雾水嘛, 这个问题也很让人烦恼。所以,我说那时我基本是半个残疾人。
带着翻译听讲座
在那里待的第一学期是非常非常辛苦的。上午在英文学校学习, 很辛苦,不过当时就是渴望学习,这种苦也没什么。下午到哈佛去, 其实也解决不了什么问题。虽然去了,但是什么都听不懂的,所以我 就想了一个法子,刚开始没有跟大课,就听讲座。
哈佛作为一个世界顶级的大学,讲座是很厉害的。每天差不多都 有四五十场讲座,各个学院、各个系、各个中心办的讲座,都非常精 彩非常有价值。比如说台湾讲座讲台湾大选,2011年11月请的主讲 人是蔡英文。哈佛的讲座基本上都属于这样级别的。再比如说日本海 嘯之后的金融政策,来的是日本中央银行的副行长,都是当时热点事 件的热点人物,在聚焦谈这个东西。讲的深度、讲的视角都不一般。
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对,就是语言问题。在哈佛做讲座,当然 是全用英文,那我是听不懂的,但听不懂也得想办法啊。于是我就雇 了一个毕业了但暂时还没找到工作的中国留学生,临时来做钟点工给 我做翻译。
一般我都让他和我一块儿去听讲,因为我听不懂,于是他来做笔
9
记。当然他做的是英文笔记。我这个读写的哑巴英语基础还保持着, 所以听完课了虽然不知道他讲什么,但是把翻译的笔记要过来,可以 晚上回去再看再做功课,也能弄清楚当天老师讲了什么东西。
虽然我听不太懂,但是一方面为了练习语言,一方面我也是个不 认输的人。就总是去听,一个单词,一句话,懂一点儿是一点儿,再 加上如果有时讲座用?0呢1?0丨11!可以看,就基本明白他讲什么了。
再说回去,在语言学校,我和一群比我女儿还小的孩子在一块儿 混,混得很辛苦。每个星期一考试,考场上30分钟过去了,一半人 交卷走了,40分钟过去了,剩下的人又一半走了,再等到50分钟, 基本就没什么学生了。到59分钟的时候,只剩下我一个人,选择题 还没答完呢。老师就看着我,说就差你了,到点了,交卷吧。
到最后一分钟我还做不完,还得赶快,没办法最后只能用那个老 方法一蒙。反正是选择题,选择题就是乱猜概率上也对三分之一, 反正只要填就有对的可能,有三分之一可能,不填它肯定就是错的。
全世界都知道珠峰
我在国际学校学语言的时候,刚开始还是很放不开的。从心理上 来讲,实际上一个很大的障碍不仅仅是语言,担心自己说不好学不会 什么的那种心理感觉刚开始很强烈。也不单单是不好意思,还有那种 憋得脸通红也说不出来的情况,这对我来说是一个能力问题。当然还 有感觉人家笑话什么的,但是你一旦省悟到只要不在乎自己怎么样, 别人不在乎你之后那就好多了。
所以后来我发现,只要你不在乎自己,人家是不在乎你的。就是 这样,刚开始到那儿肯定扭扭捏捏,觉得不好意思,后来才发现人家 才不在乎,因为你付钱去读书,你读得好不好是你自己的事,别人是 不在乎的。
因为他们对中国也不是很了解,也就没有人关注我这个老头。后 来他们发现我是登过两次珠穆朗玛峰的,我即刻在那个学校就成了一 个英雄,包括老师、校长,也都这么认为。
当然,我是被中国学生认出来的。认出来之后,因为谈中国的企 业他们也不大了解,一说我登上过珠峰,大家都立刻就明白了。大家
10
都想,登珠峰是非常难得的,这个老家伙还登上去两次。这么一来立 刻就让你的同学对你有了另外一种看法。至于你的英文怎么样,为什 么这么大年纪来上大学人家不在乎。这个说明了一个问题,大家觉得 很重要的事情其实是:一个人究竟能不能突破自己。
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我这次回来,有人说我是游学回来,实际上还没有回来。这次回 来我是办签证延期的。原来我定的是在哈佛学习一年,但一年很快就 过去了,发现自己还没学到什么东西,所以就把一年变成两年,到 2012年年底我依然在哈佛。我和哈佛邀请我的那个亚洲中心,基本 明确我在哈佛学习完之后,从2013年开始到伦敦去。之后每年我会 回哈佛两次,每次学习一个月,长期和他们就是这样一个关系,当然 这样的想法暂时还没有最终确定。
从学习来讲,如果要说自己的体会、成果,应该说主要会在之后 的第四学期有一个沉淀,现在这是第三个学期。就我自己来讲,因为 刚到哈佛那时候语言不通,自己又硬着头皮往前走,人就处于一种非 常紧张的状态。真正放松下来还是第三学期开始之后,人一下就放松 下来。当然主要还是语言的问题解决了一大部分,就是听得比较多了, 反正听懂听不懂都可以跟人家对话了,这需要勇气,也需要时间。
实际上自己想想,在中国一些老外磕磕巴巴地讲外语,你会忌讳 他讲得不好吗?你不会的。同样的,实际你的身份在那里也是一样。 只要你敢讲,你不要怕磕磕巴巴,呱呱呱就讲。有的时候你讲什么他 们听不懂,不要觉得是你的问题,是他们的问题。要敢讲是非常重要 的。
我学语目主要是两点:一'是去语目学校;一'是听讲座。
当然这个过程在语言学校是循序渐进很正式的。一个课程一个课 程学完之后考试,通不过了再学十个礼拜后重新考。通过了之后再逐 步去学下一个课程,然后再通过下一个课程,这个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是打基础的过程。
再说听讲座的问题,这个也有技巧。刚去的时候你肯定听不懂。 不能说你听不懂硬在那儿听,硬听下去没什么意义。我就是带着我请
的中国翻译去的,我努力听,他记英文笔记,下了课我把他的英文笔 记拿过来,回来我再研究,才知道今天讲了什么。
有的时候就是这样,凭记忆的话,有很多你不确定的,但有英文 笔记在那里,看了就明白听的是这个意思。你不敢确定,因为当时完 全没有听明白。那就再上网学资料,再做功课。基本上到波士顿的两 个月,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不断学习的一个过程。
学期结束,小翻译走了
在哈佛校园,刚开始我选了三门讲座课程,分别是企业伦理、社 会伦理和宗教课。你问我选课的目的是什么?首先还是要考虑语言的 问题。说实话,选课的时候,先考虑这老师讲这个讲座有没有 ?0研61^0丨111:。对不对?因为?0^61^0丨111:我听不懂起码可以看得懂。
当然最后事实证明这个投机的选择不一定有好处,因为实际上, 你的视觉能力和你的听力是相互干扰的,当你能看懂的时候你就听不 进去了。你以为你听着这件事的同时眼睛也看着它就能帮助你更好的 理解,但实际上这对你的听力是没有好处的。
老实说,要看有英文字幕的,当然会理解得非常快,但是这影响 听力的进步,所以你必须停掉那个字幕。刚开始不知道这一点,我就 走了弯路。
头两个月是这样,因为选择的都有课程方向,大概都知道课程会 讲些什么。这么混着听了两个月,多少也掌握点儿规律了,好的能听 懂四成到五成,不好的两成、一成。一成的你就硬记,记那一成你听 懂的。我觉得可能再这样混就会出大问题,语言就更难搞好了,我就 想要改变一下。
原来我是每个下午听两讲的,之后改成听一讲,在一讲之后再和 我的那个小翻译用英文来讨论。讨论的时候,我一直要求他讲得慢一 点儿,再慢一点儿,实际上他的语速是非常正常的,只不过当时我的 听力反应不过来。
我原来计划和他这样训练两个月,但最后只搞了一个月。因为第 一个月之后他就找到工作了,这也就迫使我提前丢掉了这个拐杖。当 然我可以再聘请一个,那也是比较容易的,但我想来想去觉得还是算
12
了吧,自己再辛苦点儿吧,也就进步得快点儿。就开始一个人上课, 一个人听讲座,第一学期也就这样过去了。
从不敢应酬,只盼望星期六
到第二个学期,我的学习重点就从语言学校转移到哈佛校园了, 也开始跟着上大课了。这一段我的时间安排也跟第一学期不一样了, 上午在哈佛校园,下午在语言学校。上午是从8点半到11点半,下 午从1点半到6点。
每天时间都安排得非常满,所以在那里我基本是没有应酬的,尤 其没有和中国学者、中国留学生的应酬。这样做主要有两个原因:第 一,只要晚饭你有应酬,那就得吃两个小时或一个多小时。因为我一 般做作业都要做到深夜的两点钟,只要有这么一个应酬,那作业得做 到凌晨4点钟。所以绝对不敢有应酬的。第二,应酬你善于交流的中 国人,和他们交流都是用中文的,那每次应酬你都会发现,这对你英 文来讲是个退步。
基于这两个考虑,我显得非常功利主义。也有不少的中国人和留 学生组织请我去做讲演什么的,我都拒绝了。我不跟中国人应酬,但 哪儿有老外,我就到哪儿去。
在哈佛的时候,每一门课程,都有一个大纲,多少课、每课什么 时间、每一课要阅读什么资料。这些资料都是现成的,而且都是免费 的。为了搞明白这些课程,还可以再单独买几本书去读。但是你要看 的话,这个阅读量是相当相当大的。虽然我的哑巴英语还保持着,但 根据我的阅读速度,要把它整个阅读下来还是很困难的。因为读书的 过程中,你要边读边思考,而且有很多单词你不知道,还得查。那段 时间,深夜两点钟以前睡觉是没有的,所以就特别盼望星期六,星期 六可以睡懒觉。
残疾人新生了
那时候每天都非常疲劳。第一学期是感到脑袋累,第二学期是感 到眼睛累。但是反过来讲,你的脑袋经过了相当长的时间,也经历了 相当多的事,已经是经验主义化了,这么多年你根本不再动脑筋,做
13
事全凭直觉反应。这个时候突然发现,就是已经多年不开发的脑袋, 突然好像某一方面给打通了。这是很特别的一种感觉,一种豁然开朗 的感觉。
另外一种感觉就是,突然你就觉得自由了。背个背包,到哪儿去 都可以搭地铁、搭公共汽车,干什么事你都是自由的。这就是从一个 半残疾人,到了 一个正常人。
因为我在哈佛的原因,万科的一些美国考察团都要来波士顿看看 我。到了波士顿打电话我也接,就说什么时候来和我见面,我说你们 在哪里,他们说我们住在什么什么宾馆,我说好,我搭地铁去看你们。 我在那儿搭地铁很正常的嘛,他们觉得简直是不可思议,怎么老板搭 地铁来看我们。我说不搭地铁我怎么来呢,搭地铁很方便。
在这样的状态当中,你完全是另外一种生活状态。语言只是个工 具,本身并不能给你增加很多才智,不会的。但给你这个工具之后, 就给你打开了一扇窗,你任何的交往,最起码和老外交往你不会回避 了。
在那个环境当中,你发现你可以直接和别人沟通了,那种感觉很 棒。这一年来我的语速有了大大提高,至少是以前的5倍。所以这时 候我就感到,没错,我是和这些比我女儿还小的年轻人在一块儿,虽 然是后进生,但是我是跟着他们一块儿走的,没有掉队,在这个意义 上我感到我新生了。
这是生命又开始活了一次,完完全全是一种全新的体验。有人说 登珠峰可以算新生,那不是新生。在哈佛的这样一种状态,对我来说 才是真正的新生。我突然又恢复过来了:脑筋各方面运转,一下就回 到了那种年轻的状态。但是我和年轻人又不同,我有经验。比如在这 个语言学校,在课堂上做游戏,再死记硬背回答问题也是磕磕巴巴的。 但只要是做作文交作业,一定是我作文最好。因为它更多来讲不是一 个语言能力问题,这个跟经验有关。所以,当过了语言关,重新开始 全身心地学习,再加上本身的经验,我进步就很快。
在哈佛吃什么
吃饭是这么个情况。我到深圳之后,有一个习惯,就是出国不吃
14
中餐。所以在万科有一个说法,要惩罚谁就让谁和董事长一块儿出国。 因为一般中国人三天不吃中餐是受不了的,而我已经养成吃西餐的习 惯了。在哈佛吃西餐是比较简单的,早餐就麦片粥、烤面包片,再切 个西油脂,这不就是早餐?也可以吃地中海火腿。
中午、晚上基本上是在学校食堂,或者在那个031111)1'丨小镇, 这个镇上小餐馆非常多。在小餐馆里吃,是不耽误什么时间的。
当然有的时候,还会想起上大学的时候吃饭的故事。比如说怎么 做粥,把生米放到暖水瓶里灌上烧开的水,往那儿一放,放到第二天 早上把它倒出来,也可以直接吃,但那个不香。这时候你再煮三分钟, 那个米香味就出来了。
所以在哈佛吃饭对我来讲比较简单。目前我在国内由于应酬比较 多,吃饭反而是个负担。所以在哈佛我是非常喜欢这种状态的,尤其 是第一学期更有意思。
可能你不知道,哈佛的各种讲座都是管饭的。因为不能占学生更 多的听课时间和大课时间,所以上午很少有讲座的,它搞讲座的时间, 基本都是利用中午,中午饭时间就是讲座时间。还有再到下午,有两 点到4点的,也有4点到6点的。反正不管什么讲座,如果讲座时间 是从中午那个时间到下午的,只要你去听讲座就管饭。当然了,也都 是些比较简单的西餐和饮料,比如汉堡包、三明治或者土耳其卷或者 墨西哥卷之类的主食,也有沙拉,饮料是随便喝的。
哈佛校园这个氛围是很有意思的,讲座都管吃,而且不问你是哪 儿来的。你如果想在哈佛蹭饭吃、蹭课听那是非常简单的。当然我是 作为访问学者注册的,可以在那儿选择听。
我正常的体重在72公斤到73公斤徘徊。1983年我到深圳是69 公斤,之后一直慢慢增长,我给自己定的上限是74公斤。就是只要 到了 73公斤,要接近上限的时候,我知道我就要谨慎了,然后把体 重拉下来。根据我的经验,登珠峰是减肥最好的方法。我2003年第 一次登珠峰,两个月下来减了 12公斤。2010年第二次登珠峰,下来 减了 15公斤。当然这个反弹也非常厉害,基本上是半年就反弹回来 了,再返回到72公斤、73公斤这样。到哈佛的时候,我的重量大概 是72公斤不到,就算是72公斤吧,现在是保持着68公斤。
15
要说在哈佛吃得怎么样,我说挺满意的。但是在哈佛因为主要是 脑力劳动,时间也太紧张,就没怎么锻炼。2011年的10月份,我参 加查尔斯的赛艇比赛,提前两个月在室内运动,就参加了哈佛的体育 馆的活动。哈佛体育馆非常多,有20多个吧。当然图书馆更多,有 100多个图书馆。在那里我进行了两个月的健身运动,参加了比赛, 之后就没有什么锻炼了。所以体重方面也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动了。
哈佛桥的故事
哈佛和VII (麻省理工学院)这两个学校,因为都在获 那个镇上,它们两个经常互相咬架。VII是个比哈佛建校晚得多的学 校,查尔斯河就是从波士顿进到031111)1'丨的那个桥下流过去,那个 桥过去就是IV!!!。
但那个桥叫哈佛桥,这个哈佛桥就有很多故事。
第一,为什么这个桥通向VII却叫哈佛桥?据说当年市政府建 这个桥,桥建好了起名字,定不下来就来一个讨论,说俩都是名校, 这个桥是通到VII,但是叫VII,哈佛会不高兴,叫VI丁桥吧也不 是很合适。后来想想,哈佛怎么说还是比VII的历史长些,倾向于 叫哈佛桥,然后就去征求VII的意见。说虽然一过这个桥就是你们 VI丁,但是人家哈佛历史悠久,准备叫哈佛桥,你看你们有什么意见 吗?据说VII的这些教授和学者很出人意料非常大方地说,我们同 意。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研究了,说这个桥结构上有问题,只要通车 之后一定出问题。说就叫哈佛桥吧,它将来出了问题也和VI丁没有 关系。所以就叫哈佛桥了。果不其然,这个桥通了没有5年就塌了, 现在这个桥是重建的,这是个著名的故事,你只要去那儿导游就会给 你讲这个故事。
但实际上是什么情况呢?修这个桥的时候VII还没搬去,所以 说叫哈佛桥这件事是和VII没有什么关系的。桥修好了之后很多年, VI丁才从后湾搬到了这里。
尽管这样,这座桥叫哈佛桥,VII的人还总是觉得不舒服。说这 个桥是在这儿通过,所以不管如何要创造一些VII的印记在上面。 这个印记是什么呢?是一种度量单位。具体名字叫什么我不记得了,
16
VI丁就创造了一个VII尺度,这个尺度是怎么来的?就是VII —个
学生,他开始要用他的长度身段来量这个桥有多长,他的量度是什么 呢?就是他的身长,他就这样往桥上一躺,就像磕长头似的,整个从 那个桥贐一下就是量一下、贐一下就量一下,一直把桥全部贐完了之 后,到最后还有一点儿距离,最后就剩他耳朵长的距离,就是多少多 少VII尺度加最后一耳。
所以你现在到那个桥上会看到,它都有标尺寸的,长度就以那个 人的名字来命名,你会发现那个长度还在。意思就是尽管叫哈佛桥, 但是这个桥的长度是我们VII的。
这里隐藏一个什么故事呢?实际上真正在那里竞争非常激烈的 是VII和哈佛,但是这种互相竞争激烈的结果很有意思,曾经一段 时间就是哈佛非常辉煌的时候,要吞并VII。因为它们都是私立学校 嘛,结果双方已经达成了学校合并意见,当然合并不是公平的,是一 方吞并一方,就是哈佛吞并^11丁。
结果这个决定到了这个州法院被否定了,就是从《反垄断法》来 说,你这个影响力太大,否定了这个合并案。所以现在两个学校还是 分立的,历史上哈佛要比VI丁长得多,但是很有意思的是,诺贝尔 奖获得者VI丁比哈佛多。
作为我们学生来讲最有意思的,就是这两个学校在竞争,但是两 个学校互相注册却是承认的。比如说你是哈佛的学生,你可以到VI丁 上课去,VII的学生可以到哈佛上学,不需要再交注册费,而且两边 的学分最后毕业的时候都承认。
可以说,第一学期我的讲座的三分之一是在VII听的,而且现 在这学期开课之后,VI丁的建筑设计学院开课讲中国的房地产,我准 备在VII听课。因为我在哈佛之后,VII又向我发出邀请,说希望 我第二年到它那儿注册去,我考虑了一下觉得没必要换,因为刚才说 过这种互相注册关系,你完全可以在哈佛上学在VII听课,没必要 再跑到VII换一个地方。因为我还是和哈佛建立一个长期这样的关 系,互相注册。
17
三门课程只听了两门半
作为我来讲,为什么到哈佛去学习呢?很多人问我为什么选择哈 佛?不是我选择哈佛,是哈佛恰好发出邀请我就接受了。如果是清华、 北大,或是其他的学校发出邀请我也会接受,只不过它们没发邀请。 哈佛发邀请那我就去哈佛了,并不是说我要进行这样的选择,这个选 择带有相当的偶然性。
我去那是个偶然的机会,但决定学习是个人的一个修为。
做访问学者去哈佛,是要选择填报研究方向的。当时我选择了三 个方向:第一个就是社会伦理,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文史哲方面,一 直喜欢。到了深圳我受影响比较深的就是汤恩比的《历史研究》。同 时对康德的哲学我也感兴趣,这个不是很容易看懂,但看不懂的也要 硬看,也找到了一些快乐。这几年我非常喜欢,所以自然而然选课方 向就落到伦理一社会伦理。第二个是和我的专业有关系,就是城市 规划和发展。第三个就是环保。
第一学期主要是在选讲座,还没有正式开始上课,我听讲座基本 是偏重这三个方向的,虽然听讲座时听力不大好,但非常有收获。
到第二学期就开始选课。这个时候我发现必须要有取舍了,因为 我不可能三个方向都听,难度是很大的,根本听不下来,和听讲座完 全不一样。所以真正听课,虽然选了三门课,但基本跟的是两个方向。 我选了三门课,第一个是资本主义思想史,第二个是宗教如何影响资 本主义思维方式,这两个是经济系的。第三个选了肯尼迪政府学院的 城市规划和管理相关的课程。但落实到最后听课的情况,因为要看的 资料太多,基本就是听了两门半课程,就是城市化规划管理和宗教如 何影响资本主义思维方式的课程。至于那个资本主义思想史,基本是 跳着听,因为我很多时间是没办法再跟上去的,所以只能算是半个课 程。
董事长怎么可以不在
也有人问我,你那么大一个企业的董事长,国内的事是很多的, 怎么能够做到心完全沉浸在哈佛去做这些东西。这个心境是怎么做到 的?
18
作为企业家来讲,我去哈佛这件事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不是 一'时心血来潮说去就去了。之如我1999年辞去总裁的职务,就是辞 去了 020的职务,之后就还当董事长。从那时起,我就把我的董事 长和总裁的身份进行了非常严格的划分。
辞了总裁之后你就不要再介入日常的事务,但作为董事长,要把 握的事情总体来讲就是三件:第一个是战略决策,做事应该往哪个方 向来做,你董事长要来把握。第二个是用人,这个事做不做,不做了 的话很简单。做的话,谁去做?当然不能是你董事长去做,决定谁去 做,这是用人。第三,是承担责任。如果前两个事已经定下来了,那 就承担责任,承担什么责任呢?就是只要下面出了事,自己就承担责 任。当然这是大概地说,当董事长的一个把握,具体还有很多,这里 就不展开了。
一个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是一个很长期的过程。辞去总裁职务 之前我也是一直致力这方面的。我在辞去总裁职务的时候有个辞职讲 演,讲了我认为我给万科带来了什么:
第一,我选择的行业就是房地产。如果这时候万科再多元化,那 当然要做很多东西了,那要决策的非常多,做不做,做不做,做不做, 这样决策就很复杂了,成本很大。相反,专业化就很简单,就是只做 房地产,其他的不做。关于这个我有我的一些表述方式,就是说因为 我不能假定房地产一直很好,不好的时候怎么办?我说不好的时候, 可能是我不在的时候,所以我不在这个公司了,你们要怎么改变策略 战略,我管不着,对吧?但是我在,你们就不要想做其他的,这就是 战略决策,是董事长要把握的,对吧?
但是过了一段时间我又改变了说法,我是这样表述的:我说即使 我不在,即使我离开这个公司,即使我离开这个世界,如果你们万科 要改变经营模式,我会从骨灰盒里伸出手来干扰你们。这样讲并不是 说我阴魂不散,举个例子来讲,这个就等于是战略决策,不能犹豫, 战略把握不能今天做这个明天做那个。当然做多元化也是一种战略选 择,不是说做专业化才是战略选择。关键是选择了之后就要定下来, 不要摇摆不定。
第二,要建立现代制度。不建立制度,没有制度,怎么可以脱身
19
呢?要制度化而不是人治化。人治化那就可能根据这个领袖的情绪 了,今天情绪好了他可以网开一面,明天情绪不好,就会犯傻无数。 怎样摆脱人治呢?这个就要靠制度,系统的全套的先进的制度。
第三,是建立一个经得起考验的团队。企业长久经营如何,从本 质上来讲靠的不是你个人的意志,不是你领袖的魅力,更多的是团队。 只有一个强有力的有持续性的团队,才能带来基业长青。
我作为企业的创始人、董事长,做的就是把行业确定了,制度确 定了,团队也带起来了。成功经营企业,最后体现在哪里呢?体现在 你的品牌上。就是品牌建设,比如说我们优米网、优米学院,这个“优 米”就是个品牌。当然现在一提到利芬就和优米是等同的,是吧?做 到最后,可能它成功之后,没有人知道创始人是谁董事长是谁。就像 可口可乐你知道它创始人是谁吗?你知道它现在的020是谁吗?不 知道,这没关系。这不影响它们作为一个企业的成功,我觉得这恰恰 就是企业的成功。为什么说自己可以长期不管呢?因为我就是要这样 治理这样建设的,以这样的企业为目标的。实际上这之前十年我一直 在登山,那时也是一离开就两个月,就是公司不管我,我也不管公司, 这并不影响万科的正常运营。
对我来讲,本身就有意离开这个公司,虽说我是创始人,我的影 响力实际上是非常大的。我随意表态,可能自己认为就是随便的个人 看法,不要把我的话当回事。但事实上我只要在,我说的话人家怎么 会不当回事呢,人家一定会很在乎我的话。我不在了,他们听不见我 在说什么了,自然而然就干扰不了他们了,所以他们是这样一个过程。 只不过我是把十年登山告一段落去读书了。当然还有和自己选择的关 系,我自己也想读书嘛。所以我就去了,这并不影响万科。
在美国看美国
从我到美国到现在差不多一年了,首先我是力图了解美国社会 的。从过去讲,因为我们改革开放就是学习西方的这些东西,从制度 到市场到文化。不管你骨子里是不是会产生一种本身的抵抗,但本质 是在开放是在学习。在这之前应该更多看人家的优点看我们的缺点, 是这样一个学习方式,我有哪些不足,哪些不如别人,怎么样能向他
20
们学习些好的。
到美国之后,在那儿真正亲身感受之后,我反而体会到,我会看 到他们的一些优点,也更深刻体会到他们的一些不足。用这样一个抽 离的角度再来看中国,也很有意思。在中国的时候,并不觉得我们很 了解中国,但是到了那里你才觉得很有优越感,你比他们了解中国要 多得多,是真正的专家。你了解中国,他们不了解中国,这是从第一 感觉来讲。你再看他们怎么理解中国的。这个时候就会发现很多专家, 因为对中国不了解,尤其中国现在变化这么快,他不了解,所以他的 很多判断都不是很准确的。
所以在美国的时候,自己反而会更客观地看中国发生的事情。再 一个对美国的社会文化,也会用一种批判的眼光来看,就不像过去, 这个也是对的,那个也是对的,对不对?就是我学你好的嘛,但是你 亲身在那里,会感到他们有哪些不足,这些不足可能对未来是很大的 弱点。因为你在那儿能很明显感觉到,他们那里尤其2011年到2012 年,美国中选到大选之前的哨战,每天的新闻广播网全是关于大选竞 选之间的内容。
你会发现从美国人的意识来讲,美国的就是国际的,就是世界的。 就像我们中国过去是中央王国,中国就是全世界的中心。现在对美国 来讲美国就是中心,联合国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平台,第三世界国家在 那儿玩去。所以他们国会两院讨论的问题,都是以美国为中心的。就 是因为美国考虑的是全球性的,所以你感到他们那种本位主义,他们 这种大国沙文主义、大国文化主义特别严重。这样的话你在那儿感到 有点儿不能接受,本能地觉得,这样我不接受。尽管你们有很多先进 的我接受,但是你们这样一切以你们的价值观为判断,代表天国的你 们是代表上帝的,这样不好。
在哈佛的时候,讲到现代战争起源,说民主国家更容易发动战争。 为什么?第一,因为它有道德的正义感和优越感,觉得他们是对的。 第二,他们觉得自己的制度不会产生独裁政府,因为借用战争他们掌 握了权力机构之后,说我可以民选把政府选掉。所以他们这个也是个 问题。你在那里反而更冷静更客观地看,看中国发生的事情,看美国 发生的事情。
21
当然同时更深的体会是比较,不是说我们中国和美国现在的比 较。经过观察和比较,就会发现,中国现在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发 展过程,很像美国的150年前,很像日本的100年前。就我们国家现 在这样一种状态,尽管是到了互联网时代、高科技时代,但实际上我 们很多基本的社会矛盾、社会生存状态,还是很像美国和日本当时那 个时代。
所以你如果认真研究那个时代发生了什么,那个时代别的国家是 怎么过来的,显然对中国现在下一步怎么走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现 在我的兴奋点就是重新来看过去,看日本明治维新时代发生的事情, 看18世纪后期美国发生的事情。
哈佛的幸福课奶珠峰顶上不幸福
哈佛的幸福课是个网上课,我没在网上看,我在网上看了它那个 正义课,反而是耶鲁一个讲幸福的,我在网上看了,但没看完。因为 实际上对于如何解释幸福这个是比较含糊的。
就因为它比较含糊,我觉得不知道怎么来回答什么叫幸福。但是 你可以感觉到,生活当中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更多讲的就是这种喜乐, 叫喜乐文化。人们一定会把这种感觉和痛苦、劫难分开。我觉得,如 果没有这种灾难和艰苦结合起来的幸福,即使有幸福感也不强烈,也 更不可能持续的。
我的体会更多的,比如我到哈佛什么时候感觉,哎呀,就是有点 儿很小声地骂他妈的……某一方面你就是这样的,你感到某些方面自 己也就是这个水平了,这个劫难再也过不去了,觉得怎么也提高不了 了。
哎,突然过了一个礼拜之后,你听课觉得听得很顺畅,看书就这 样看,很得意的那一瞬间。但是如果你没有之前的那种困扰、那种努 力,不会有这种感觉的。所以你说什么叫幸福呢?我觉得第一,那是 需要努力的。第二,这个努力过程当中,要放弃不清楚的迷茫,这时 候的豁然开朗让你有一种快感,你说什么是幸福,我觉得这就是幸福。
当然这种幸福,它一瞬间就过去了,但是现在我向你们的描述当 中我还是感到很幸福,就是情不自禁的很幸福。这不是向谁表现的,
22
就是自己的一种感受。换句话来讲某种程度上,生活当中觉得不可能 的,但是你达到了。但你拥有什么呢?它是没有任何功利的,就是一 种突破,很快它就过去了。但是这当中你又在做做做,你突然之间又 进行不下去了,这时你会想到,我那时候可是进行不下去我的那种快 乐感,说不行,我不能放弃,继续。所以什么时候无意当中,又这么 来一下,又自己在这儿小陶醉一下。实际上我想什么叫幸福呢?就是 要和它的对立面结合起来,不断地向前运动。
我上珠峰有两次,第一次到珠峰顶上的时候天气非常不好,所以 很多人说你是不是一览众山小,我说能见度就20多米你什么都看不 到,哪来一览众山小?而且是飘着雪花刮着风,我当时只有一个想法, 一定要活着下去,但是能不能活着下去自己也不是很清楚。这是第一 次在顶峰的感觉。
第二次又不一样。因为心理预期不一样了,因为我上去过一次, 第二次再上就不会那么紧张,不会感到那么高不可攀。第二次天气非 常非常好,天蓝得真的是一览众山小。第一次我记得在上面是待了 12分钟,匆匆就下撤了。
第二次在上面待了一个多小时,就不愿意走。不是我一个人不愿 意走,整个队伍都不愿意走,那个领队催促大家要撤,排着队,大家 非常陶醉开心。就因为这一个多小时,而且很兴奋,把墨镜摘下来了, 就因为这么一个多小时自己已经形成雪盲症都不知道。因为戴着墨 镜,有时候晴雾看不见,必须尽量用余光这样看,实际上用余光看已 经在刺激我的眼睛,这样自己完全在暴露下,那一个多小时就形成了 雪目。
再一个更没意识到,我在双眼已经雪盲的情况下,一只眼睛失明。 当时我拿着相机拍照,我说照相机坏了,因为里边什么也看不到,我 一闭眼睛用左眼,又换个照相机再照还是黑的。我就知道照相机没坏, 是我眼睛的问题。也就是雪盲的情况下这只眼睛又看不到了,这个是 雪盲、受刺激的眼睛都看得不是很清楚,于是就硬从顶峰往下撤。所 以在那个时候就是一个多小时之内非常兴奋,但下撤的时候没有恐惧 感,不是说哎呀我能不能下去,没有。心情非常非常平静。
实际上从现在高山医学解释,这就是自己的问题,因为处在非常
23
危险的境地我不害怕,并不是我大胆,而是我的思维很迟钝,不觉得 是危险,实际上它很危险,这是最危险的地方。
这是两次登山的不同感觉,登山对我来说只是一种经历,不管上 了珠峰几次,都跟幸福没有关系。而上面我说那种突然克服了某种障 碍的感觉,对我来说才是真正的幸福。
落后美国150年?
那是不是说,中国跟美国和日本相比,分别落后150年或100年 左右呢?不是这个意思,绝对不是说落后。
我们知道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它有几个阶段的。比如说有一个 阶段是急速的工业化,急速的城市化,这在美国是150年前开始的, 在日本是在100年前开始的。在这个急速化的过程当中,大量的农村 人口集聚到城市。以日本为例,明治维新之后,开始出现一个状态, 虽然那时候不叫全球化,但实际上殖民主义整个来开拓国际市场,和 全球化是有关系的。日本当时劳动力便宜,纺织工业就开始在日本发 展,然后搞纺织品出口,出口欧美市场,搞出口导向经济。后来随着 经济的发展,就逐渐牵扯到一个劳工普遍的工资低劳动待遇差,工人 组织、劳工组织开始进行罢工进行对抗,你会发现中国现在不是在发 生吗?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我们的现状,和日本那个时候是非常类似的。 由于这样的急速城市化,造成了整个国家的环境问题,污染非常厉害。 这时你要来看它是怎么过来的,要学习它的经验和教训。绝对不是说 我们现在比人家落后150年落后100年,不会的。因为现在是互联网 时代,是信息时代,科技的发展已经跟100年前大不一样,我们的差 距远远不会有100年那么大。但就发展的过程来讲,我们跟人家100 年前的那个时候是很像的。这个过程人家是怎么处理的,这个非常值 得学习。
为什么我说中国现在有点儿像150年前的美国? 150年前,美国 原来是英国的一个殖民地,殖民地之后才成立国家。实际上刚开始它 并不对外侵略,完全是封闭的。它更多是在北美大陆那一带进行西拓, 西拓都是法国殖民地和墨西哥的国土。实际上美国是一个封闭的北美
24
大陆,它没有被侵略这样的历史,一直在侵略,这是第一个侵略。
第二个就是消灭印第安人。美国的历史并不光彩。一战、二战之 后,它才开始在国际上开拓新兴帝国主义,也就是在19世纪末20世 纪初,很快地60?超过了德国、英国成为世界第一。现在中国这个 位置,很像美国当时的位置。我们可以说是和平崛起,可以讲我们不 是外拓的一个国家,但是你的资源从哪儿来的?现在是全球性的,资 源更多的是从中东、非洲那儿过来的。我们为什么建航空母舰?很简 单,因为要保护我们在马六甲海峡的畅通安全性。都已经是个国际性 开拓的国家了,我们说什么已经不重要了,就因为我们消耗资源的能 力。我们的60?已经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我们的资源消费使自己 已经成为一个大国。至于其他,只不过是一个怎么来表述的问题,实 际上就是这样一个位置。
这就是我们现在,和150年前的美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很有相似 之处。所以现在美国非常明确地感到,在哈佛的校园,任何现代话题, 都没法回避中国。你喜欢也好,不喜欢也好,只要谈论话题,只要谈 论环保,只要谈论能源,只要谈经济发展,只要谈经济政策,中国都 是必须谈的话题,很明显中国是个无法回避的话题。
但是中国到底现在表现得怎么样呢?可以说我们不干扰你你干 扰我们干吗呢?那你想想,为什么利比亚那时候,我们态度比较暧昧, 因为我们大量的能源要从利比亚来。为什么现在叙利亚,为什么伊朗, 是吧?那个暧昧的态度,其中除了意识形态之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是我们的能源是要从伊朗来的。
所以我们现在更多的来考虑,当年它们是怎么过来的,显然对我 们更有借鉴意义。而不是说我们就是比它们落后100年,或者落后 150 年。
在哈佛验证万科的拿来主义
在万科的时候,我是一直坚持公司的制度化建设的,坚持公司治 理结构的持续优化,这在那时是不多见的。这次到美国,在这方面我 又有了一些新的体会。
我在不同的场合表述过:第一,现代企业制度是借鉴西方来的,
25
东方文明本身是没有这个东西的,现代企业制度很重要的一个基石就 是契约精神,契约精神同时也需要有一个法律制度为前提,恰好这些 都是中国文化和亚洲文明比较缺失的。
对于中国企业家的现状和中国企业家的弱点,我觉得和西方企业 精神、西方企业家来对比,中国最缺少的是契约精神。
一般说企业讲诚信,说中国人缺少诚信,实际上中国是不缺少诚 信的。仁义礼智信这几条最后归到信上,信讲的信任、信用,这个是 不缺少的,为什么说现在缺少?这里讲的信任和西方讲的企业家精神 的信任是不一样的。西方企业家基督教文明的信任指的是什么呢?是 在契约精神、法律框架下可以追诉、处罚的一种信任,而中国的信任 是建立在血缘、地缘这样一个关系上,它没有法律框架更不是宗法制 度上的。信任自己的血缘、信任自己的家族,哪怕是儿媳妇,哪怕是 家乡子弟兵,他有血缘、地缘的一种信任,是农业文明的一种,这种 信任是很脆弱的,离开这个圈子就是不相信的、不信任的。
契约精神我们认识不认识不重要,我们要有法律框架签订合同, 签订合同就要去执行。中国企业发展到现在还是缺少契约,契约精神 的这样一种信任。现在全球化,我们中国现在的企业怎么做?看能不 能把西方的契约精神,贯彻到企业的始终。我们看中国的近代,你会 发现晋商也好、徽商也好,都曾经有过非常辉煌的时期,也出过非常 知名的人物。
谈到胡雪岩,谈到晋商的票号,你会发现都和现代金融和银行业 非常接近。他们就是那种血缘地缘、师傅徒弟的一种信任关系,而不 是契约。比如说原来东家要把总管辞了,觉得他不大可靠,总管没吭 气,这东家就纳闷我说了他怎么没有一点儿反应,后来发现总管不来 上班不来站柜台,听说他病了,就以探病的名义到他家看,发现他正 在写很多书信,问他写这个干吗,你病了在家好好躺着,却听说他要 把各地的伙计全辞了,因为东家不用他了,这一下把东家吓得领着全 家给他下跪,这样一个事。看中国建立这样的企业信任关系,这个企 业怎么能长期这样延续下去?现在的企业制度建立的信任关系,完全 是职业经理精神,今天这个人走了,明天换人企业照样运转没有影响。
所以万科基本上是拿来主义,既然是西方来的,那我们就彻底地
26
拿来就好,不要爱面子还要讲洋为中用。在我看来,这个“中用”是需 要高度智慧的,首先要有中国文化的修养,同时还要有对西方深刻的 理解才能糅合在一块儿。对于我个人来讲,我是经历过“文化大革命” 的那一代人,应该说对中国的很多东西,是没有这样的一个学习机会, 所以本人对中国文化的东西,是欠缺的,也可以说就是空白的。
改革开放学习西方的东西,既然是西方的东西,那我们就拿来主 义吧。但西方你就学习得很好吗?这就是我为什么又跑到哈佛去,也 是觉得自己这些年在国内学得不好,所以就跑到哈佛去。这是我表达 的第一个观点。
第二个观点就是,尽管我是经历过“文化大革命”,受的中国传统 文化的教育比较少,那是文化修养方面。但是,骨子里你是个中国人, 耳濡目染的家庭教育、各方面的习惯、生活的习惯,骨子里还是个地 地道道的中国人。所以你的处世方式,你各方面不可能是完全彻底西 方化的。这一点在搞拿来主义学习西方的时候,也是一个不能回避的 问题。
我到美国去,感受的第一点就是,现在西方,尤其是金融海嘯之 后,资本主义走到今天,学术界现在是非常深刻地,也是批判式地在 思考思维方式的问题。我们过去讲问题,要么就全盘肯定要么就全盘 否定。在美国我就在反思,如何对我自己的思维方式有一些批判的思 想。应该说对西方的东西,应该还是要警惕地来借用,不能完全地拿 来就用。因为毕竟已经到了 21世纪了,资本主义制度,它不可能是 像宗教似的,一直是万能的,一直持续下去的。下面再往下怎么演变, 当然要更警惕地去看。但是问题也非常清楚,我们在向西方学习这个 阶段还没有走完,要先走过这个阶段,再走下一个阶段。
同时还有一个问题,现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不可逆转。实际上万 科现在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国际化。这方面国际化有两个含 义,一个方面就是如何按照国际的标准做产品,这个是万科一直在做 的,也是做得比较好的。
第二个方面,是万科的业务如何扩展到国际上去。这个对目前的 万科还是一个新的课题。当然这不是我去哈佛的主要目的,我去哈佛 还是以个人的修为为主的。当然我也不可能完全不考虑万科的问题,
27
还是要思考的。
到目前为止,我认为万科不管在公司治理还是产品标准方面,国 际化程度在业内还是不错的。因为实际上在我去美国之前,很多国际 化的标准和要求就已经在万科执行了。比如像万科在公司的框架结构 上,和不同的咨询公司、跨国的咨询公司合作,聘请他们为雇佣公司。 比如万科的战略框架结构论证,这个是和麦肯锡合作很多年了。再有 就是人力资源方面,也和不同的咨询公司合作。像每年的客户调查, 每一次调查都委托盖洛普,所以万科本身是一直在按国际化高标准要 求自己的,不是因为说我出去了,咱们开始用一种新的方法,不是这 样的。万科一直以来已经在这方面、在自身的国际化方面努力去做了, 当然也在不断地边调整边往前走。
有关日本的一个小例子
我们国家现在这个情况,实在跟日本100年前非常像,日本有太 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我有这么一个观点,如果中国不能认真地研 究日本学习日本,对日本没什么损失,对我们却是个巨大的损失。
举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日本在泡沫经济破裂之后,就是沉默的 20年,好像我们觉得日本已经开始衰退。尤其我们的60?又超过日 本,现在稳居第二,而且这个趋势还在继续,根据预计,可能30年 之内就要超过美国。许多人觉得日本就是一个小国家,一个岛国,什 么都没有,没什么好学习的。
我个人认为恰恰相反,实际上日本这个民族是非常值得中国人去 学习的。当然因为种种原因,近代到现代发生过两次不愉快的战争, 中国有些年轻人对日本已经恨到了骨子里,恨到了 0况八里。但是仇 恨归仇恨,学习归学习。如果由于你的仇恨影响了你的学习,那就是 你的损失。
沉默20年的日本发生了什么呢?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是在 2011年的8月份专门去日本考察,这其中我去秋田县看了一个冶炼 厂。这个冶炼厂过去是冶炼稀有金属的。因为日本本身是贫矿的国家, 所以这个厂就只能紧紧守着旁边的一个小矿。这个矿虽然有矿藏,却 是贫矿,各种矿的含量都很少,所以需要冶炼技术非常高。
28
他们的冶炼技术确实也非常高,但到了 20世纪90年代,这么点 儿的贫矿也没有了,也挖完了,那这个厂怎么办呢? 一位日本的朋友 推荐我说,你去看看人家厂后来发生的变化。我去看了之后很震撼。 他们那个矿现在早就停产了,因为没有矿可挖了,但是那个冶炼厂还 继续冶炼着。它冶炼什么东西呢?这个厂从城市的废家电里炼稀有金 属,就是空调、冰箱、电视机、手机这些东西,把它们拆开之后,提 炼上面的稀有金属,通过这样的方式去提取金、银、铜、铅、锡,等 等。现在他们的技术水准,冶炼能力确实很厉害,这个厂的营利能力 已经高于他们之前炼自然矿的营利能力。
还有一个方面也让我非常感动。在那里我们看到工人拆电器,而 且相当的工序是需要人工的。要知道,用人工做这个成本是很高的, 但这种做法对经济持续发展很好,环保、精细,还解决就业。只是对 企业的管理和技术要求很高。这让我感到非常意外,也非常感动。在 他们那里还有一个数字统计,告诉我这个行业前景怎么样。自从二战 之后,日本成了一个消费大国之后,每年都要进口大量矿石,炼各种 金属,包括稀有金属。现在如果计算一下,把城市的废家电全部回收 利用之后,在这些废家电里能够提炼多少铜、多少金、多少银、多少 铅,会发现日本已经是一个富矿大国。
这个厂是一个民营企业,并不是国家扶持的大企业。不可小觑, 这就是日本现在发生的事情,而且这个冶炼厂已经在苏州、天津建了 两个分厂。举这样一个小例子,我认为这能够说明日本早已作好应对 未来的准备。
我们也都看到了,去年日本海嘯之后,日本国民的自律、利他、 镇定,实际上你会发现我们是可以从日本那里学到很多有利的东西 的,但是你说因为仇恨战争就不学习,你把这些东西都屏蔽掉了,我 觉得这样的态度是很令人遗憾的。
―个日本籍学生的故事
我在哈佛遇到一个很有意思的日本学生,是日籍华人。因为他在 日本出生的,父母是在日本,所以本身是日本籍。那时他的本科和研 究生是在北京一所著名的大学完成的,之后又到了爱丁堡读了一个硕
29
士生。也就是说在北京他读了六年,然后在爱丁堡大学待了两年。我 就问他这六年和两年,你觉得哪个收获大?他想了想说,我在爱丁堡 的两年收获大。
他说在中国基本没学什么东西。我说那你为什么还在中国待六 年?他说了两个理由,他说第一我喜欢睡懒觉,在这儿上大学没什么 压力;第二这里的同学水准非常好。因为名牌大学嘛,高考的时候中 国的学生生源,很好的学校一定生源非常非常好。他就说了这两个理 由,其他我就不想再多说了。他说自己在爱丁堡两年学的东西要比在 北京这六年学得多,是有理由的。为什么?那你为什么还待在中国? 他说第一我懒,在中国很好混;第二,同学们很优秀。
关于这个例子,我想就我个人对后代的要求,来谈谈我对大学教 育的观点。
第一,我希望他能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所谓普普通通的人是有几层含义的:首先他不要成为社会的一个 负担;其次,他应该是一个好的公民,有比较好的品质。至于说能力 有多大,能做什么事情,那和他当时的状态有关系。所以这是我的一 个要求,就是普普通通做一个人,就非常好了,我就非常放心了。当 然我这种要求,只是作为众多的家长当中其中一部分的一种诉求,中 国的传统更多的来讲,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能这样的要求更多一些。 但就我个人的想法来说,成功不成功倒是其次,独立人格是非常重要 的。
第二,我希望他有开创精神。
其他的当然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和各方面的条件来判定,譬如在 大学读书,在大学就是要学一门专业。如果到了硕士生、博士生就更 要专下去了。我觉得有个人的人格、有独立的自主精神更珍贵。
实际上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在解决什么问题呢?我以为它本质上 就是人性的一次解放,我们传统的中国社会,更多地强调集体主义、 团队主义、家族主义、国家主义,把人作为一种集体的依附。改革开 放这30多年来,应该看到改革开放主流是人性的大解放。作为新时 代的年轻人,应该去追求这种独立人格和开创精神。
我记得我去哈佛之前,参加一个哈佛的夏令营,两个月在中国。
30
哈佛的本科生在中国的夏令营,他们那批70多个人,就是本科生到 这儿来访问,他们做了一个演出,给我印象非常深刻。而且讲明了其 中有两个跳现代舞的,就是他们毕业之后一个学法律的,一个在学什 么我不记得了。他们毕业之后一个被休斯敦,另一个被波士顿这两个 专业舞蹈团聘请了。但是他们在哈佛全不是学这个的。
这个给我印象非常深刻。我记得哈佛亚洲中心中国基金的执行主 任上台致词,他说哈佛学生,除了学业之外,一般具备三个条件之一, 或者兼有。哪三个条件呢?第一文艺非常强,吹拉弹唱都会。第二, 体育非常强。他说第三个我没有想到,他说的这个第三不是交际能力, 不是活动能力,也不是喝酒能力,而是苦难经历。他请了一个女学生 上去,他说这个曾经是越南难民,那种漂流逃出越南到美国的经历让 哈佛很珍视。他们认为这种苦难经历是一种财富。
在哈佛享受辛苦的学习
我在哈佛的学习是很辛苦的,有不少人觉得不能理解,我干吗要 去吃这个苦呢?这么大年纪了不享享清福,干吗自找苦吃呢?我想, 这个跟对吃苦和享受的定义不同有关系。
什么时候我会觉得是享受呢?比如说我在那里觉得最快乐的时 候就是渡过对我来讲难以通过的一个难关,但是过了。譬如我的阅读 速度突然提高了,突然很多原来很难懂的书,看得哗哗哗看得畅通了, 突然感觉到一种升华。突然感到我在这个世界上,拥有了一种新的和 别人交往的能力。这个时候就让我觉得很享受,我也不觉得这个过程 是吃苦。人到了我这个年纪,胃已经很有限了,有些人可能牙也已经 开始掉了,吃喝玩乐已经很难成为真正的享受了。对我来说真正的享 受是什么呢?我觉得是还有一颗好奇的心,还有一种自我不满足。努 力去满足这个好奇心的过程我就很满足。
实际上从某种角度来讲,人类之所以区别于其他动物,很重要的 一个就是对自我的不满足。所以作为人类,你一定要有一种不满足的 状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一种状态。如果不是选择去哈佛学习我可 能就航海去了,航海遇到更多的是物理上的、身体上的一种挑战一种 折磨。为什么去做那个呢?我觉得这个过程是我需要的一种享受,这
31
是对自己的一种不满足的进取。享受人们晚年的那种享受,我也不感 兴趣的。
也有人觉得我在哈佛随便学学就好了,年纪也大了,不要搞得那 么紧张。但我在哈佛首先需要把这种语言的工具掌握住。这不是说我 可以随便学学的,我必须真正地学才可以掌握,我不是到了美国就无 师自通的天才。对我来讲,这是必须得过的一个难关。
第二个,我和年轻人相比最大的一个限制在什么地方呢?就是时 间。时间对年轻人来讲可能是无限的,相对我这种年纪的人而言的无 限。但是对我来讲不是,因为我已经60岁了,而且我把语言当成工 具,并不是当成个游戏。就是我能把它学会了,我才满足。也许悠闲 地在那混三年我语言也会了,但对我来讲是没有这个时间的,对不 对?所以我必须刻苦。
对我来讲,说实话,可能这次不抓住机会学习就没有第二次机会 了。不可能说过两年语言没过,我再来两年学习语言,那是不可能的。 对我来讲时间很紧张的,就是这一年你过了就过了,你过不了也就过 不了了。换句话说,我知道对自己的期许是什么。
哈佛也有很多年轻人,有一些不怎么用功的。我可以感觉到他们 不努力,但我相信四五年之后他语言是没有问题的。他们有时间,他 们可以来浪费他们的时间,他们有青春。但是我是没有的,我必须努 力抓紧时间学习。
所以我在哈佛的学习,已经延长一年了。为什么延长一年?因为 我觉得这一年,没有学到想象中想要学的东西。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 原因就是,我很紧张地在过语言关。语言关过了之后,我才能真正自 如地去交流,要学的东西才能真正地去学,所以延长一年。
延长一年学习之后,等离开哈佛的时候我已经63岁了。这时我 才能去伦敦,然后我再去计划的耶路撒冷,再去伊斯坦布尔。和很多 青年人和中年人那种求学的状态,这种紧迫感是不一样的。
就是这样,在哈佛的学习很紧张,但我不觉得是吃苦,相反我觉 得很享受。
32
找工作奶创业
从大的方面来看,中国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现在社会也进 入了一个转型期。会出现各种矛盾这是很正常的,因为我在哈佛期间 也接触很多留学生,他们对要不要回来,是有些彷徨的。我们相当一 部分过去的留学生,因为身处国外更倾向于在国外找工作,但是也有 愿意回来的。
在西方的金融危机之后,现在找工作也不是很容易,再看到中国 的经济发展,也看到刚才提到的这些问题,没有办法判断未来前景怎 么样,所以很犹豫回来不回来。
那我说转型当中就会有不确定因素,就看不确定因素你怎么看。 看当中不确定也可能向好的方面发展,也可能向不好的方面发展,回 来就是一个风险。正是一种不确定,才给我们这些海外归国的留学生 带来机会,如果什么都确定了,哪有你呀?市场发展得很好,我们都 在这儿一直耕耘,像利芬他们都回来创业了,说你现在回来已经来不 及了,顶多是在优米网上当一个小编辑,你再创业没机会了。
而正是因为这种不确定,还是有机会的,我们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情况,会出现什么样的机会,所以就从两个角度来看。如果我们从消 极的眼光看是一种处理方法,从积极的眼光看那又是一种处理方法。 因为我是1983年到的深圳,一直看着深圳是从一个20万人的边境县 城,扩展到现在的1400万人的大城市。你说它有没有问题,有非常 非常多的问题。中国有没有问题?当然有非常多的问题。我的基本看 法是谨慎、乐观,谨慎、乐观就是不确定,从积极的角度看这个事情, 这么去处理问题。实际上很多态度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社会在变化,市场在变化,很多事情你是预料不到的。国际 上发生的事你预料不到,国内的一些事你也预料不到。但是你怎么看, 角度是不同的。所以我觉得对于年轻人,要想创业,第一个要看是不 是有一种你要做一番事业的动力。像利芬做优米网,如果她没有想做 一番事业的动力是不可能的。第二,仅仅有这个动力是不够的,是吧, 还要有一颗坚强的心,要忍耐各种磨难。第三,有时候你要看运气, 如果没能成功的话,我想最起码你努力了,你不会后悔,顶多说自己 运气不好。如果你都不努力,运气在那儿你也碰不到。
33
所以说对年轻人怎么说呢?第一,中国现在处在一个大变革时 代,机会是非常多的。不说心有多大事能做多大是吧,但这个是有关 系的,你连这样的心都没有,不可能做大事。第二个你能不能经得住 磨难,不能因为一件事就来抱怨环境,感谢这是对你的一次考验,感 谢命运对你的考验对你的检验,机会是非常多的,这是我想说的。
年轻人最大的难关是不敢面对
我觉得人最痛苦的还是得不到爱情的时候,那种煎熬、那种期盼、 那种嫉妒,那种痛苦是别人体会不到的,当然我已经过了那个年纪, 我是过来人,知道那是其他感受没法取代的,那真是要死要活的。
对人生当中的经历我的体会是这样的,再痛苦再觉得熬不过去, 可是到晚上总得睡觉吧,相信明天太阳总会出来的。如果说我有什么 特质的话,往往压力越大越不知道怎么过,到睡觉的时候什么都别想, 醒了当然事没解决心情还挺沉重的还得继续面对。我个人觉得在年轻 的时候最大的难关是不敢去面对。
你不敢面对,有多种原因。恐惧是其中一种,还有就是害羞、羞 于见人。种种原因导致你不敢面对,我个人觉得是这样的。但我现在 作为一个好像非常成功的企业家和年轻人坐在这里也带有相当的偶 然性,我并不认为理所当然就是我,你看我怎么成功怎么有特别的禀 赋,我怎么讲我怎么能干,我就和你们不一样,其实不是的。有些体 会可以说一说,当时做节目,每年的“十大经济人物评选”,我给他们 做托告诉大家积极关注,对我提问,我来回答,我觉得现在对着镜头 很自如,但让我背台词,可能很简单的台词背五六遍我都不会。我想 跟我30年前第一次创业到深圳,第一次面对新闻记者没有什么差别。 而且现在比较好的是什么呢?不像当年冒那么多汗,因为你磕磕巴巴 的是一回事,再一个你满头冒汗,人家觉得你这个人是太沉不住气了, 我现在不会冒汗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这个说没汗可冒,那个说感觉看透了,还有吗?
其实不是。紧张还是紧张,但是为什么没汗冒了,就是我只要做 节目,半天前我就不喝水。这个很简单,就是说人很多是基因已经决 定的,这个是你想克服也克服不了的,总得想办法找解决方案,什么
34
解决方案呢?就是不喝水。
实际上你说我很老练,不是的。该紧张还紧张。你不要把成功的 人看得那么神秘,因为你把他看得神秘看得很伟大,你会觉得自己很 自卑。你觉得人家成功是理所当然的,不是的。
我想说一个什么问题呢?成功带有很多偶然性,偶然性是给有准 备的人准备的。咱们都差不多,但是我有准备你没准备,这个偶然性 到你头上就是没成功,到我头上就成功了。
机会之前的准备不要太功利
我的经历应该算比较丰富,这个应该说和家庭的教育、家庭环境 有关系。我们家庭是姊妹八个,姊妹非常多,父母都工作,根本顾不 上我们。我记得很小的时候,大概是9岁,母亲让我带着一个弟弟一 个妹妹回老家。老家离我们那个城市有2000公里,中间要转两次车, 转车后还有15里山路。所以小时候就形成了非常强的走南闯北自立 自主精神。“文革”中间去当兵,当兵回来当了一年工人,对,汽车兵。 当兵时很想当职业军人,当时选择不多,可是没一年我就知道自己不 具备当职业军人的资格,因为我属于自由惯了的,非常强调自己的自 主意识,所以很会和班长和排长对立,后来我发现我不太适合当兵。
我初中二年级当兵,在当兵期间,把我大姐高中数理化的书要来, 在部队晚上躺在被窝里拿手电筒自学。星期天到街上买些瓶瓶罐罐回 来进行化学实验,因为化学不经过实验是没法往下进行的。
没有实验室,我只能自己动手进行。在部队五年中,整个从初三 到高三的课程,我数理化一点儿障碍没有,但是语文方面不行。实际 上虽然在部队上我不想待了,但是我还自己认真自学基础课。回来当 了一年工人,当然好好当工人。我又非常认真地自学两门课程,一个 是英文,一个是政治经济学。怎么都没想到1983年到深圳,一个是 发现我的英文比较强,我的阅读能力我看的信息,都比别人掌握得多。 第二个学了政治经济学原理,价值、价格和对市场的把握,让我立刻 进入了市场的状态。在刚才说之前这些事,我从来没有想到它会用得 上,但你当做一门知识非常认真地去自学,不知什么时候就用上了。
35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我作了准备。不要太实用主义,不要说我 今天学什么,我到底要干什么,一定要把自己终身联系到一起。可能 你的处境很不如意,比如我1983年到深圳创业,不是刚开始我的英 文、政治经济学就用上了的,我当时贩卖饲料,是和农民工一块儿扛 麻袋,150斤的玉米和他们一块儿扛的,扛了之后休息,他们农村来 的农民工非常不理解我为什么这样做,我的打扮看着斯斯文文的,看 着像城市里长大的,我带着他们扛麻袋。他们问我王先生你怎么跟我 们干这样的活儿,我当时心里怎么想的?我这样想“燕雀安知鸿鹄之 志”。你们能干的我能干,但我能干的你们绝对不能干。
我强调我这段经历想说明什么呢?我们大学毕业生自己的身段 放不下来,现在大学扩招之后,宏观调控大学生就业成了一个问题。 实际上很多的地方有比较低端的就业,现在劳动力缺口非常大。我们 大学毕业生好像只能上不能下,几百万人都集中到招收20万公务员 上了。
实际上从一辈子来讲,放下身段的经历可能会让你在家里没面 子,你在同学面前没面子,但这个经历对你人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可读之书非常少,读书是最好的“阅人”
人生是很有限的,时间是很有限的,因为现在是知识爆炸时代, 可以陪触的信息非常多,如何筛选出对自己有教育意义的信息这非常 重要。我觉得看书有点儿像登山,把它当成爱好是另外一回事,比如 十一长假我登了七天山回来了,好像说在图书馆泡十天是这个感觉 的,当成一个爱好是一回事。我的理解,读书无非这几个特点,第 一个你大学毕业之后,你不是以读书为主吸收知识为主的时候,读书 首先是消遣,比如说我的消遣看两类书,一类是这种侦探的书,动脑 筋的。
推理是我非常喜欢的,再一种看哲学书,什么时候看哲学书?睡 觉前,那个催眠效果非常好,这个叫消遣。再一个来讲知识类的书阶 段性非常强,它有效果问题。某一方面的知识你要非常针对性地来看, 这样看又分两种,一种精读一种泛读,精读一本书可以反复看四五次, 泛读你是大概知道意思。我是这样的读书方法,连续看几十万字做几
36
万字笔记这样的比较少。写书,我不才也出了四五本书,我在写书的 时候,要看大量参考书,看书做笔记,半夜起来得这样写。书对我来 讲,实际上可读的非常少,当然像许知远那样的是独立公共知识分子 就要读大量书籍。
现在知识时代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不一定这样做,但是走路 是经历,经历是非常重要的。阅人无数是更无从谈起了,大家每个人 都有手机,手机有很多通信号码,你会发现除非你是接线员,或者是 做接待工作的、搞导游的,基本上用到的电话不会超过30个。
你经常联系的可能30个都不到,因为人能接触的相当窄,多过 这个范围你接触不到。除非第二大脑的开发有非常强的交际能力,人 的交际是非常有限的,选择交结什么朋友是非常重要的。
但我个人觉得读书是很好的交朋友,比如说你读米兰^昆德拉的 书,实际上你就是认识米兰^昆德拉这个人,他的处世哲学,他是怎 么看这个世界的?你交朋友交什么?交他的文风,交他的处世哲学,还 是交他对社会嘲讽的态度?这个你要很快找到定位,然后很快吸收。 比如我刚才讲的康德。谈康德的东西,要从哲学层面更多的理解,我 在读康德对于美学的认识,哲学更高的层次认识来讲是美学的认识。 从某种角度讲,人一定要美的,不美为什么要对称,他在生长的时候, 我们人要动手术打开看,里头很恶心的,不好的东西他一定掩盖起来 了。但这不是主观上做出这样一个东西,从这个层面你去认识这个社 会,再认识这个世界你会完全有另外的一个新的视角,你不是为了我 读康德,这个不重要。你通过读书来交朋友,而且它不需要付出那么 多的感情,交朋友要耗费很多精力,有时候不理解的时候很伤神,但 这个不需要。读莎士比亚时你没有和莎士比亚特别难舍难分的感情, 没有。我觉得对我来讲读书非常重要,阅人不可能无数,更多阅人还 是通过读书。
那个时候没事就读书,最容易消耗时间就读哲学书,当时正在读
一本西班牙哲学家写的《人生的追问》,写得很通俗,让我受益匪浅。 那时候读《旧约》我不是从信仰的角度读,完全是从对基督教的理解, 基督教一定要追踪到《旧约》的犹太教,比如现在对亚当夏娃吃苹果 有另外一种解读,比如说为什么不是亚当去吃而是夏娃,你们知道为
什么吗?
亚当不敢,所以夏娃选择迈出第一步,她很勇敢很智慧,她吃了 苹果,然后告诉她的先生让他吃,吃了之后俩人一块儿离开了伊甸园, 为什么上帝给亚当造夏娃是用肋骨来做,为什么不是用他的眼睛、他 的耳朵、他的鼻子呢?因为如果用眼睛夏娃就会好高鹜远,用耳朵她 就会偏听偏信,用嘴巴她就会多嘴多舌。用他的最不重要最不显眼的 肋骨做夏娃,结果他不希望的特点都有。
从新的结构来读显然实际上是女权主义的结构,亚当是胆小怕事 的,不是敢作敢为的,是被夏娃引着走到真正的伊甸园一人间。我 读这些书,因为我不是信徒,信徒读是另外一回事,绝不能有任何的 怀疑,但我们是无神论者,所以可以从另外的角度来解读。
汤因比的《历史研究》
我到深圳来之前已经32岁,我是比较喜欢读书的。刚才讲实际 上自己从来没想过做企业家,因为在经济上我也不感兴趣,但读了很 多书,对一些西方的制度和文化,从某种角度讲是自己非常愿意接受 的,因为和现在的社会有很大的反差。在20世纪80年代,我印象中 最喜欢的一部书,包括现在也是,就是汤因比的《历史研究》,到目 前对我影响还是相当大的。
世界文明史方面我是读得比较多的,分类一共是17种文明,华 夏文明是其中的一种。几大古文明像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都衰 落了,那为什么华夏文明还能延续到现在?它的结论很有意思,结论 就是因为有少数民族的人侵,不但把野性注人中原,把本该腐朽的文 化、把野性的血液注入进来。就十七英里的线,实际上是长城的那条 线,那边是游牧民族,这边是农业民族。不断被游牧民族骚扰,甚至 形成了唐朝元和和亲,这样民族才能延续下来的。我当时读了觉得不 理解,现在也接受这样一种观念。
这个东西和现在企业制度,还是有一些联系的。
你接受西方的东西你就来比较了,他这个历史研究当然还是西方 主义者,他是以西方为中心的,基督教文明认为这个是不会衰落的。 那你做企业的,明天怎么样你当然不知道,还有明年、后年,就慢慢
38
开始考虑两年之后五年之后十年之后,你做个什么企业,你开始有竞 争意识,你开始有好胜意识。更多的是学习日本,企业做得非常成功,
二战之后无论是家电、汽车都非常值得学习,尽管战争原因使我们对 日本有一种抵触情绪。
作为我来讲逻辑很简单,抵触它是一回事,不接受它优秀的东西 又是一回事。不接受优秀的东西对他们没什么损失,损失的是你自己。 我是从甲午战争、二战侵华战争的影响,真正去了解日本民族企业。 当然有索尼、丰田、松下这些很好的企业,和其有生意上的往来,和 丰田没有,主要是索尼和松下。也去美国和欧洲。
像万科实际上就是翻卖索尼的专业声像设备,很早就开始,记得 找第一次去日本是1986年,那次我除了看索尼的两个工厂之外,另 外被朋友安排去精神病院里住了两天。因为当时的日本经济泡沫还没 有破裂,正是经济高速增长的时候,人们非常紧张,很多人患了精神 病,我记得很清楚,当时和精神病院的院长进行了一番深入的交谈。 他对当时日本的这种模式很忧虑,没错,经济是发展起来了,物质也 是丰富了,但是人们的思想,找不到日本人本源的东西了,院里的景 象和这番交谈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再联想到现在做企业的种种,这 些经历都非常有启发意义。
企业伦理哈佛见新知
由于我学习才一年,说我有很多新的认识,那是有限的。更多我 是从方法论上逐步地去有一个学习,而且不是很实用的那种。其中一 个就是我来到底解决什么问题。企业伦理实际更多是,我觉得哪些是 应该的,哪些是不应该的,哪些是错的,哪些是对的。对企业来讲, 在中国,选择更多没有绝对的标准,而是一种拿捏。我们都知道很多 做法是不对的,但是大家都这样做。
对于万科这么多年,应该说我们刚才讲了学习西方的制度化、透 明,也讲团队的一些底线。比如说我们的底线就是阳光交易,绝不行 贿,我们就这样走过来了。总体把握是洁身自好,就是自己不做,自 己觉得应该怎么做。但是2008年对万科应该是个转折,因为我觉得 这么多年创业,是我个人的经历,但是对万科来讲,第一,大家不一
39
定很赞成,但觉得王石这个人很特别,万科很特别,就是说,不一定 很赞成但是很赞赏,觉得在中国这样来做不容易。
2008年对于我们来讲冲击非常大,因为2008年是我们带头降价, 同行不降价,地方政府也反对降价,我们遭到很大阻击。第二,汶川 地震,我谈了关于公益活动的一些观点,现在我也不认为我的观点错, 但是却遭到了极大反对和唾骂。我第一次感到现在这样一个社会环境 里,我个人对万科是相当不利的,当时这是情绪化的感觉。再往下就 感觉到,万科洁身自好的时代已经结束了。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个人 的影响力比我想象得要大,万科的影响力要比万科人自身认为的影响 力要大。但是我们还是做一种洁身自好,就不行了,因为社会对你的 要求更高了。比如说这时候你再自说自话,你再来讲没有任何策略的, 想怎么说怎么样来,适得其反。你必须要承担一种道义上的责任,如 果你认为这样做得对,你还影响对方。
从紧急处理公共关系来讲我们是非常失败的。当然一旦认识到, 这个社会需要我个人或者需要公司的这种影响力的时候,要迅速反省 自己,为什么你的本意不是这样,会得到这样的一个回应。就来检讨 这个事情怎么去做。
到我现在的认识来讲,实际上是觉得现在社会转型当中各种风气 不好,甚至更多的经营环境不好,需要更多的来约束自己。比如说, 万科过去不是很大,你要自己怎么要求自己,自己做大相对来讲不是 很难,但现在突然已经扩大了,很大的,是在53个城市,一个城市 做的项目十几个。这么多个局面的时候,你能不能控制这个局面,能 不能做到,你还要坚持底线,从观点上这是个未知数。如何能做到继 续这样,你就要真正在管理上要下工夫,而且要从道德层面上更多地 去推行。
有有利有不利,有利的是什么呢?因为你品牌已经知名了.你影响 力扩大了。或者你推崇一种理念会比以前容易得多,这时候你更得多 检讨。第二你更不能说,你的优越感说我这样做,你看我是道德很高 尚,其实你根本不高尚。因为你刚才说,你要影响更多,在你的理解 里对方就是这样做,很多他是不得已而为之的。
所以这时候更多地要思考,不得已而为之之后怎么办,你不能一
40
直不得已而为之。所以就知道光万科一个企业是远远不够的,要影响 更多的企业。但好在万科在中国,它不是孤立的。如果是孤立的万科 一家,它绝对是存在不下去的,在各个行业,包括互联网等其他行业 都会像万科这样的,更多的是通过人的影响。
所以我现在有一句话就是说,我们谈到社会环境,感到社会环境 不好的时候,要多想想自己是怎么做的,从自己做起。这件事是四年 前我去金沙江漂流,非常深刻的一个感受,大江水流湍急,但两边是 峭壁。我发现峭壁上都是潺潺流水,很快就明白了,这个大江这个滔 滔的江水就是这一股一股潺潺的流水形成的,我们每个人,我们每个 企业,就是那一股一股的潺潺流水。如果每个人做的都是正义的,自 然汇成大江就是正义的。
不要浮躁,降低身份做好自己
浮躁心态是现在普遍的一种存在,大家恨不得今天读一本书明天 就能马上见效,上午一句什么警句下午一说出去就可以得到大家的赏 识。太浮躁,这是我想说的,我们的年轻人现在都太急于求成了。当 然我得首先批判自己,我也有急躁的时候。
第二个我想说的是什么呢?就是对未来我们是不大清楚的。我做 了很多事情,但下一步做什么呢?我不清楚。你觉得对自己不满意, 觉得委屈自己,觉得你想干一番事业,这个是明确的,但其他你想做 什么一切都不明确。
当然原来在主流体制中,我曾经也想当官。我想说的是即使我做 的是我很不愿意做的,只要我在做,就把它做好。刚当兵的时候我想 当职业军人,很快发现绝对服从组织命令的那一套我不大适应,要追 求自由追求一种理想,天马行空的怎么去当指挥军官,但我当时是非 常好的士兵。复员之后当工人,那时候我是汽车兵,汽车兵很好找工 作,可以开小车开卡车开公共汽车,自己选择。我都没有选择,我选 择抡大锤,不是我愿意干,因为给我的选择是开车还是抡大锤,因为 我不愿意一辈子做司机,我选择抡大锤,在工人里我抡的最好,所以 我们工厂里就一个工农兵学员名额,那老师傅推荐的就是我,推荐的 学校我不喜欢,专业我也不喜欢。但是那三年时间我没有浪费,我非
41
常认真地学经济学,认真地学英语。当然还有专业的事情,之后到外 贸,这之前做的自己都不满意,所以才到了深圳。但是我做哪个都是 非常认真负责的,到了深圳之后才无意当中发现,我就只身闯,前面 那些都是鸡肋。
可能你现在不如意,你不妨降低身段,从可能你不愿意做的做起 把它做好,再一步步做好,这个机会一定会对你开放的。反而急于求 成、急于进大公司,要马上表现、马上要个身份,包括你说大学一毕 业两年的时候,都想着当?^^1)00&的创始人,这当然不行。
我想说两点,一个是不能浮躁,当然我也有浮躁的时候,我也沉 不住气,到现在才发现,沉静是要时间积累的。第二个是当你在做自 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妨降低身份,因为我32岁到深圳创业之前在 省经贸部混得不错的,不是被处理下来的。那我到深圳开始是和农民 工一块儿搬麻袋的,而且扛得很欢实。人家货源主任因为这样才赏识 我,他说第一眼看你怎么一个城市人的打扮,干体力活干得这么欢实, 看你不像是被惩罚的,不像是犯错误的。我那时候已经是33岁了。
对,不要浮躁。降低身份做好自己,把事情做好。说起来非常容 易,但其实这一点非常难做到。这是永远和自己作斗争的一个过程。
我也经历过始终在和自己作斗争的这样一个过程,只不过现在斗 争容易一些就是了。
对80后刮目相看
对80后的全新认识,我觉得还是从超女开始,湖南卫视的超女。 我关注它并不是说我很新潮,恰好是我成都的一个朋友他们赞助这个 项目,我很好奇他为什么赞助这个项目,就来看。一看就被吸引了, 吸引我的是以下几点:
第一,发现她们很多老歌新唱。当然和重庆唱红歌不一样,很多 老歌用新的节奏来唱。因为我们是过来人,老歌对于我们很熟悉,再 用一种新的节奏来唱就感到非常亲切,很愿意看,这个和常规的文艺 节目很不一样,很有新意。
第二,更吸引人的就是,发现这批女孩子每次最终都要经历一个 环节,叫?X,我觉得这个太残酷了。比如说十个人?X下去一个,
42
那肯定是下去之后再上来九个,那个就没了。不服被?X也得面对, 这个不是得面对,信一拆开,早写好如果你被?X掉你是什么感受, 在信里提前写好你被?X掉了,她在那儿念,一边念一边哭。哎哟, 我看得心惊肉跳,我想我可是受不了这个的。
显然过去对这些独生子女我是不看好的,一直认为他们就是娇生 惯养、家中的小太阳。包括我女儿,我对他们不看好,心想他们怎么 接班怎么办呢?我从超女看到了,新一代的他们是在商品竞争的情况 下成长起来的,他们对于竞争能够比我们更坦然地面对,失败就失败 了,坦然地面对,哭一场就走了。
再一个我更看到了,他们强大的组织能力。通过短信互相沟通, 整个所谓的粉丝团,都是强大的后援队伍,都是非常有组织能力的, 用现在的工具,效率非常高。我突然意识到,我们面对的下一代是和 我们完全不同的一代人。所以从那之后,我见人就建议他看超女,为 什么?就讲我的体会。见到政府官员就跟政府官员讲,我说为什么呢? 我说你们将来招的新一代公务员就是这些人,我说你们对这些东西不 了解你怎么用他。包括万科也是一样,要用这些80后、90后,你怎 么来认识他们?
所以如果说过去我们只看到了他们的缺点的话,通过超女之后我 就看他们身上的优点。你说怎么看年轻人,就这样看年轻人,当然他 们有希望。
管理自己的三大法宝
我生活到现在已经61岁了,很多人都问我如何管理自己,自制 从哪里来。那我要问问你有没有几种东西?第一,你是不是一直保持 着好奇心,我觉得非常重要。小孩儿有好奇心,年轻人有好奇心,到 了中年还有吗?到了再大的年纪还有吗?
第二个,有好奇心的前提下,你有没有还觉得对自己不满足。好 奇心和自我不满足,所以我同时发现,到了我这个年纪还有好奇心, 还有自我不满足。所以我刚才讲说到那儿去混一混,其实完全不用说 我到那儿混一下,因为我没有必要去混个文凭。恰好对我的压力来讲, 到底这一年我能学什么东西才是我最在意的,但是我突然发现很快时
43
间就过去了,我没学到什么东西,所以我再努力让它再延长一点儿。
这是我对我的一个要求,因为你一定要非常明确你的目的是什 么。比如像登山,那就是一座山比一座山高。我想说第二个问题是什 么,实际上就我人生到现在来讲,很多目标并不是非常清晰的。
刚开始,我从来没想到要登雪山的,那是1995年发现我腰椎四 骨之间有个血管瘤,当时医生说我可能瘫痪。当时我第一的反应就是, 我一定要在瘫痪之前去趟西藏。我去看看珠峰,是看看珠峰。到了珠 峰大本营,两年之后去了西藏,在一个珠峰大本营遇到两位登山家。 他们根据我说的情况,说你可以登山。看你这么顽强你也可以登山, 当然不一定第一座山就是珠峰,可以从四千米、六千米、七千米这样 的开始。我回来就开始训练,但那时候仍然觉得登雪山对于自己可望 而不可即。
第一座雪山是6100米青海的玉珠峰,上去之后当然又想到要登 第二座,第二座之后就想登第三座。当然,我登这个第三座的时候差 点儿没回来,因为连续登上两座,自己自信心一下就爆棚了,一下就 觉得自己了不起。完全把当企业家成功之后那种自信,用到登山上去 了。那次回来之后就知道了,登山逻辑和搞企业逻辑完全是两回事。 任何的自大任何的自负,任何一个疏忽,都是以生命为代价的。
到了 2000年,就完全老实了,完全不是以企业家的这种感觉去 登山了。完全就是一个普通的登山者,那年是登了 7500米的那座山 峰一珠峰北坡。上去之后就想着,哎,我正好49岁。心想说50岁的 时候我要送自己一个生日礼物,什么生日礼物呢?就是我要成为运动 健将。因为中国的登山运动健将有两个标准,一个就是两年之内登两 座7500米的山。一个就是世界上一共14座8千米的山峰,你只要登 上其中任意一座就是运动健将。我想我已经在2000年登上一座了, 2001年再登上一座,我50岁的时候就是运动健将。接下来就朝着这 个目标努力。
2001年我登上了,就是慕士塔格^7500米。一达到登山运动 健将了,你目标就不会到此为止,队友说你还登什么山,已经是运动 健将了,50岁的运动健将,像这样的,中国只有你一个。我可以说 我完是,但之前说还是对自我不满足。我达到运动健将,珠峰是我的
44
目标了,而且不仅是珠峰,还有世界七大洲的高峰。
在完成之前你当然得知道,登上世界七大洲的最高峰已经有100 多个人了,但是7+2,就是登上七大洲之后再徒步穿越南极北极的, 目前在世界上我了解到还不超过十个。于是我即刻就把2加上去了, 就是登上七大洲之后再穿越南极穿越北极。我是2005年完成的穿越 南极北极,那么就是说,我是世界第九个达到了这样一个目标的人。
当然之后我还没满足,我知道世界上很难登的一共有14座8千 米的山峰。在完成了 7+2之后,我从2008年开始一年登一座8千米 的山峰,2008年一座,2009年一座,到了 2010年又连续登了 3座8 千米的山峰,珠峰也在这一年第二次登。2003年登完珠峰不是暂时 性失明了吗?再一个雪盲下来,我总感到冥冥之中好像是到此为止了, 就是说我审美也有疲劳,哪有上珠峰一次两次再三次的。利芬那时候 说,你别让我们担惊受怕的,别登了,结束吧,我想是,告一段落吧。 所以才想着说,是不是完成下一个目标。
对于年轻人来讲,你的好奇心和你的自我不满足能不能持续下去 很重要,你什么时候发现自己没有好奇心了,你已经不叫不满足,而 是不满了。或者已经是觉得人生没有什么意义、没有什么奋斗目标了, 那你这个人生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所以对我来讲,虽然不登山了, 但我把进哈佛当成一个挑战。所以前两大法宝就是我刚才讲的,有好 奇心的前提下,你有没有还觉得对自己不满足。
在这个当中我会又有一种幸福感,正是这种挑战,我每遇到一个 坎,就有一种愉悦一种幸福感,感觉我还在往前走。所以我才说,我 在哈佛获得第二次人生。大学毕业之后,在去深圳之前我当过兵、当 过工人、做过政府公务人员。我做过很多事情,但却对自己做的事情 都不满意。我完全不觉得自己的一生就是做这个,但是我无论做什么, 都非常认真地去做,我默念我是在打基础我是在做社会积累,社会经 验的积累。总有一天我会干出一番事业,但是干什么我并不清楚。
真正到深圳创业的时候,我也不清楚我后半辈子就扎在深圳了, 我没有这样想。因为那时候已经开始有出国热,我当时就想,我很想 在深圳做一个跳板,两年攒点钱,然后出国。就是做留学梦,这个留 学梦一直做到50岁才放弃,就觉得我这一辈子显然和留学是没有关
45
系了,所以看到利芬他们出国留学我是很羡慕的,但我觉得这和我没 有关系了。没想到,我已经放弃了,因为我的事业还得做,我的登山 爱好还得做,无非我在选择什么。
按照我原来的计划,这时候是准备航海的,就是登山告一段落准 备环球航海。现在只能把环球航海放到5年之后的65岁,可能65岁 到70岁的时候再环球航海去。所以一定要有一种不满足,一定要知 道自己的目标是一个什么目标。所以我说你才大学毕业刚工作,很可 能现在你不大如意,但你先把这件不大如意的事情做好,再换一个事 再认真做好。只要你认真努力,有一颗不满足于现状的、往前走的心, 你一定会有一片天地。因为我觉得我们是比较有运气,中国遇上了千 载难逢的一个经济发展大时代,而且这个序幕现在才刚刚拉开。所以 这个希望就在年轻人身上,你要做什么,就看你的野心、你的好奇心、 你的不满足,再一个要有一颗坚韧的心,因为社会要磨炼你。你问我 要为成功作些什么样的准备,这些就是你需要准备的。
人生之后的规划
现在我的人生规划差不多做到了 70岁,再后边就没有做,因为 我不知道后面怎么样。实际上就是65岁之后怎么样,包括62岁到 65岁之间,会发生什么情况,其中也都有一些是不确定的,我不知 道的。就像关于死亡的问题,我比以前想得更多,当然我感到时间紧 迫。
关于死亡,有相当一段时间我是感到很怕的,但是现在比较坦然。 实际上我这十年的登山,其中有一个收获就是学会了面对死亡。因为 进山你就必须面对,可能一个礼拜之后你出不来的。因为你也掩埋过 自己的山友,你也曾经帮助寻找过山难中失踪的人,这样你都经历过, 对死亡的看法自然就变了。
这个过程当中我必须去面对它,必须去考虑它。现在到了这个年 纪,必须承认已经进入了老年人的状态,至少也是即将进入吧。按照 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就是65岁进人老年,即使按照现在这个标准, 那我也就差三年时间就进人老年了。
那我老年如何规划呢?第一是游学。按照现在的设想,我这一游
46
学按现在计划要游学五年时间,在这个学习当中会有很多心得体会, 会结交一些学术圈的朋友。如何在中美交流,或者在东西方交流当中, 积极地扮演一个更主动更恰当的角色。
第二,如何在学校教学。我在香港科技大学教了一年书,现在又 签了两年合同。原来讲课更多还是凭自己的自我感觉,凭自己在企业 的这种经验积累,更多是这种范围。但现在通过在哈佛的学习,关于 如何在学校教学,就想得更多一些了。在哈佛通过学习,也学到了哈 佛在教学上的很多东西,因为每次听课都看老师在怎么讲课,不同的 风格不同的讲法,显然对我如何去讲课、如何组织问题、如何来布置 作业、如何在下边来评价是有很大帮助的。这方面我相信会有提高的。
第三,还有一个想法,就是如何环球航海。这也是我的一个不满 足。现在涉及时间,只有在游学完成之后进行这个环球航海。要达到 环球航海,必须要保持一个比较好的身体状态,保持很好的身体状态, 还要考虑时间的安排,怎么去搞好锻炼。
现在是这样,这些个规划我大概要在70岁之前去做、去完成。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不确定的东西,所以我更多考虑这种不确 定,要根据变化再作调整。比如原来说是去哈佛一年,但去哈佛了之 后,我发现一年不行,可能要待三年才行,我实际上在那儿还没一年, 这个变化就已经很多了。所以这个规划,很多时候我觉得它是一个动 态的状况。
至于70岁以后的规划,那就更难了。俗话说,人活七十古来稀。 越往后这个不确定性就越大,这之后的事情,我是不大确定的。我觉 得如果自己的好奇心,自己的不满足心已经到头了,已经不允许自己 再不满足的时候,我不知道我会作一种什么选择。我认为人的寿命延 长应该是有质量的延长,而不是无质量的,到最后,完全是被病痛所 折磨着,但是生命还给自己延续着,我觉得这个意义不是很大的。这 是我个人的一个价值观。
47
第二部分进退万科
万科成为中国地产行业的标杆己经很多年,在各次调控中成为风 向标也不是一次两次。在目前这个几乎可以称为史上最严厉的调控时 间点,这位游学哈佛短暂归来的万科董事长、地产史上的传奇人物, 对自己的企业,对这个行业又有什么看法?
48
第一桶金源于智慧积累,投机得不偿失
我的梦想,我在创业20年中的详细过程,在《道路与梦想》一 书中写得比较详细。作为我来讲稍微特别一些,因为之前的经历对我 下海时候作了一些准备。第一我大学时候学了英语、学了政治经济学, 打了很好的基础。我信息比别人广,对市场经济理解比别人更敏捷一 些。因为当时我到深圳创业,发现两个东西是最容易做的,一个是倒 味精,再一个是倒折伞。
味精,日本来的味之素,你要有批文,倒出去几万块钱就到手了, 当时大家都在倒批文。我的逻辑是政治经济学的原理、价格、价值, 如果这个赚钱,很容易大家都来做,货多了,价格下降一直降到低于 价值大家就不做了,慢慢再回复到它的价值。按照这样的逻辑,就是 大家都做我做肯定赚不到钱。虽然我前面没做过生意。
做什么呢?偶然看到滠口路口有两个大金属罐,好奇这是干什么 的,他们说饲料厂里装玉米的,玉米从哪儿来的?玉米从香港来的, 我这个知识有。我说香港哪儿产玉米,香港玉米从哪儿来的?有从美 国来的有从泰国来的,更多是从大连天津来的。我心想我也可以订货, 我觉得很滑稽,为什么大连的玉米到了香港再到深圳,不能直接到深 圳吗?这是很简单的逻辑。到那儿得了解关键点在什么地方,货车是 到深圳再到香港,换句话说到深圳比到香港更方便,我是容易要到车 皮的,为什么不愿意给我?逻辑很简单,到深圳不算出口不算创汇, 到香港是港币出口创汇。深圳可以用港币交换,我问他我也用外币给 你结算,就等于你是出口创汇是一样的,他说那可以。我找饲料厂, 我说为什么你在香港订货,不在深圳订货,最起码要倒两次,成本高 价钱高,他说深圳拿不到货,我说我给你,他问我有吗。我说你给我 开信用证,因为我是在省外贸待了三年,他开给我,我再背对背开给 天津、大连外贸,我是没有钱,但由他的买家信用证过去,货到这儿 来,这就是我的第一桶金,我第一桶金赚得很智慧,但是简单来讲这 种智慧是有积累的,没积累是不能做的。
当然这个做下来之后犯了很多错误,这是1983年的事情。1984 年成立万科之后就做摄像设备,那个赚钱就做的投机了,我们进摄像 机加上关税成本是2500块钱,我们往外批发,批发是7000块钱,你
49
算算我一台赚多少钱?正因为这么高的利润,整个珠三角全来进摄像 机,结果摄像机大量积压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我当时就是投机高手, 只是投机。后来你发现我做的投机买卖到市场正常的时候是不会做 了,因为我做30070的利润、40070的利润,利润只有我怎么做, 我根本不会做,怎么办?生意就赔了。万科多元化做了很多业务,我 曾经做一个万科从1984年到1992年整个财务上过滤,我做贸易,我 赚了多少钱我赔了多少钱,我非常惊讶地发现,我赚钱的用黑字表现, 赔钱的用红字表现,黑红相加是赤字。
因为我赚钱是暴利市场,不是暴利市场的时候只有赔,因为我不 会赚正常的钱,这让我得出结论:市场是公平的,我怎么在市场赚的 暴利钱,市场会惩罚性地让我吐回去,从更长远来看是没有便宜可占 的。所以我为什么说不做超发利润,一定踏踏实实做平均利润回报呢? 我有先知先觉,不是不犯错误,不是说我有道德制高点,而是我的教 训告诉我,不是说聪明人而是不要重复犯同样的错误,万科之所以走 到今天,是我们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才撑过来的。
万科的故事才刚开始
伟大的公司不需要故事,万科是个接近伟大的公司,我也认为它 不需要故事。但是在2008年的转折之后,我知道万科的故事才刚刚 开始。
我是2004年登完了世界七大洲的高峰,那是登澳大利亚的最后 一座山,叫科修斯科。下山之后飘着小雪花,天气很阴冷,那里有一 个大横幅就是“祝王石先生成功完成七大洲最高峰的攀登”,我打开了 庆祝的香槟,但是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我若有所失,有一种失落感。 原来七大洲是我的目标,我从2002年开始攀登七大洲最高峰,登完 了突然发现失去目标了,就有种失落感。为了纪念这次登遍了七大洲, 我出了本画册,拍照的摄影集。摄影集的名字叫《第八峰》,七大洲 最高峰怎么会是第八峰呢?实际上第八峰是我心目中的最高峰,七大 洲最高峰我已经攀上去了,但心目中的高峰要一辈子去攀登。
我现在是怎么重新定位我人生的一个高度?这里再讲两点。一个 是2004年万科20周年,为了 20周年我写了本书叫《道路与梦想》,
50
2006年出版的。这本书里我有一段话,“我认为万科在未来的发展不 会再有什么故事”。什么意思?你看摩托罗拉、可口可乐有故事吗?没 故事。麦当劳有故事吗?没故事。就是说一个伟大的公司是不需要故 事的,当然我不认为万科是个伟大的公司,但是已经接近伟大公司, 所以接近伟大公司的公司是不需要故事的。
那这是2006年我写的书,两年之后2008年,我个人和万科经历 了两个非常大的故事,一个是“捐款门”,再一个是“拐点论”,这两件 事情几乎把我和万科给压垮。2008年我才知道万科不是没故事的, 故事才开始。也就是说作为我认为的一个伟大公司,万科离得还远着 呢。当然你就知道了,我们现在说中国出现两种状态,一个是浮躁, 再一个是焦虑。显然浮躁最起码在我身上表现得是很明显,2006年 我已经把万科确定为不需要故事的、接近伟大的公司,实际上不是。 万科真正的故事2008年才开始,当然现在我们定位2008是万科稳定 持续增长的元年,万科真正的发展才刚开始。
这是我给自己的定位,企业家还会继续做下去,但到底万科在社 会上会是什么影响,做到什么程度?我们还有个十年计划,到2020年 万科的一个态势才会显示出来,这个刚才我讲到的故事刚开始,还有 很多工作要做。
成功来自坚持
走到今天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是这样,答案并不是很清楚,我也不 知道。因为我记得当时到深圳是想着能用两年时间作为跳板,出国留 学去,尽管那个时候年龄比较大,30岁出头才想要出国留学去。但 是一年一年过去也没能走。做房地产相当具有偶然性,实际上我做过 很多生意,另外还有很多虽然我没做但很想去做,比如说金融、I丁、 计算机,但是种种原因无法做。金融是特许经营的,不是你想经营就 能经营的。所以我选择做了非常多的生意,进出口、做手表、做服装、 拍电影、拍电视,很多行业是我可以经营的,但最后之所以选择房地 产,当时有两个考虑,第一个就是这个行业将来很有发展前途。
我们做房地产是从1988年开始的,但是选择把其他全放弃那是 1993年。在1993年看到电视机的普及、电冰箱的普及,当然空调还
51
没有普及。电视洗衣机的普及你会看到,原来那都是奢侈品,可以想 到商品房也应该是这样。我觉得这个是非常有发展前景的,因为当时 东南沿海的城市是商品房,其他的还是地方的分配房,但从家电的变 化你可以预测到这个房地产一定很有发展前景,这使我选择了它。
第二个是它门槛很低,实际上有发展前途的岂止是房地产,其他 东西、家电也很有前途,家电已经形成像海尔,计算机像联想,它们 已经形成行业上这样一种门槛,行业规模的门槛。恰好房地产很有发 展前途,门槛也很低,说句不好听的话,到现在房地产门槛也不高, 所以这是很多人看不起房地产,也是房地产赚钱的主要原因。
我刚才说的话就表达了这一点,赚钱很容易,为什么要建立现代 企业制度?后来看万科,我做企业有我的风格,当时追求企业怎么做 大,什么可以参考的样都没有,但形成我的风格我就这样去做了。什 么风格呢?我想第一个就是生命,实际上来讲就是要生存、爱、尊严。 我觉得自己并不是为了生存到深圳来,也不是为了爱到这儿来。但是 我觉得我缺乏尊重,在这儿生活得不到尊重,我的能力我的知识我的 社会地位,在别人看都不错,外经委,全球交易会在20世纪80年代 初的时候,那是令人很羡慕的职业。
但是我发现我的能力发挥不出来,能力不被尊重,我是这样到深 圳来的。我不知道能不能做企业,也不知道能不能管理人,我都不是 很清楚。因为我在广州更多的是一个被管理者,到深圳当然有一个愿 望,如果我能做一个企业,我一定不会让我的部下重走我之前的路, 委曲求全十年媳妇熬成婆这样的生存规则我一定不让他们做,我一定 要创造一个理想的、机会均等的、自由的企业,这是我的理想。
制度为王
之前谈的莎士比亚也好,普希金、托尔斯泰、巴尔扎克也好,很 多这样一些著作,实际上都能看到这些东西对我经营企业的影响。人 文色彩和人文关怀很重要,但是把一个企业做成制度性的结构,像西 方那些文明像西方企业一样,能够让它有生命力还得靠制度。这个对 于万科今天的形成,是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的。如果万科仅仅是一个赚 了一堆钱的房地产公司,它不值得我们今天来溯源,更重要的是用现
52
代企业制度,去把它变成了一个有持续发展的生命力的东西。
在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实际上各种模式都探索过都探讨过。 总的来讲对中国传统文化我是有些逆反的,比如说像现在的国学的复 兴,这种势头我是相当保留的。我的逻辑是什么呢?现在企业的制度 是从西方基督教文明演化而来的,它是强调这种制度化、透明。
比如说基督教,就是我们在上帝面前都是罪人。所以它是主张人 之初性本恶的,亚当、夏娃吃了苹果,有了智慧也有了邪恶。这是它 的伦理逻辑,那根据逻辑推,推到现在的企业,当然宗教也在改革. 也有的说有善的一面,也有天使的一面。如何抑制它魔鬼的一面,如 何抑制它罪恶的一面,要靠制度来约束,因为对人是不相信的,它不 是对某一个人不相信,而是对制度的信任。而东方就完全是另外一种 圣人管理,首先圣人管理是完美无缺的,是不可能有魔鬼的东西的。
这个世界上是没有圣人的,当然没有,一定没有。首先我就有很 多罪恶的东西,所以现在企业制度就是关于如何来用制度性约束,西 方基督教这样的一个文明企业制度,我要制度性的约束,制度性抑制 你自由的东西。而东方是完全另外的东西,好人和坏人,用人就用好 人。基督教现在不是这样的,它一定是制度性怀疑,发现问题再调整, 我们这里是一旦发生问题就是颠覆性的,掩盖着没问题,一旦出现问 题就掩盖不住,这个问题非常大。
就企业来讲,首先我们的制度是要约束自己,就是这样比较的逻 辑。我可以这样说,实际上,在中国的企业当中,不要说中国企业, 就是和一些跨国企业比,万科在中国的企业也更西方化。因为西方企 业在中国力图是东方本土化,而恰恰我们做的是本土企业,最起码我 就敢说我不行贿,不是我不行贿,是万科不行贿,而且我们也走到现 在了。
现在我马上要向另外一个宣战一禁止酗酒。这就是现在中国的 文化,烟文化、酒文化。除了现在说腐败风气之外,两千块钱一条的 烟,我觉得这个是莫名其妙。烟怎么能抽成两千块钱一条的?就比如 说,喝普洱茶,我是喜欢喝普洱茶。喝普洱茶就问你喝贵的还是喝比 较便宜的。我说当然比较便宜的,无论是请客还是在谁的面前我都会 这样说,问题很简单,喝可乐是喝比较贵的可乐还是便宜的可乐。可
53
下一页 尾页 共2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