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赤色黎明_1

_37 赤色黎明(当代)
看到熊明杨拎着大刀,稳稳地一步步走向张有良,群众的呼声顷刻就弱了。熊明杨完全没有注意到这些,他心里头一片空明,在他眼中,只剩下了张有良那干枯的脖子。已经有法警把张有良按倒,让这个老地主跪在地上。熊明杨挥手示意法警让开。在张友良试图站起来的那一瞬间,熊明杨的大刀雷霆一样批了下去。张有良的脖子被整整齐齐的切断,飞向半空,飞向了台下。
“张有良你这老狗也有今天!”随着一声哭嚎,已经有人拎着扁担木棍什么的冲向了张有良的头颅,用力开始锤打。熊明杨也不管那么多,他示意让人把刘翼瑄拖上来。此时的刘翼瑄已经彻底崩溃了。公审台上有一个木墩,刘翼瑄跪在木墩前,上半身放在木墩上。熊明杨鄙视的看了看刘翼瑄,手起刀落,切菜一样把刘翼瑄的脖子给砍断了。
百姓们哪里见过如此干净利落的杀人法,台下先是一片肃静,接着整天价的喝彩声才响了起来。
“熊明杨同志,马上就要辛苦你了。”徐电说道。
熊明杨一直负责打围子,是前几天才从外面赶回来的,他一面用布仔细擦着大刀,一面说道:“放心,砍这个老狗的脑袋的时候,我绝对不会手软。”上一次遇到有人敢这样大骂,还是攻打围子的时候一个地主家的小姐。至于叫什么名字熊明杨早就忘记了,恶霸地主对人民的敌视和仇恨,根本就无从化解。一个双手没沾过血的地主家小姐,宁肯被杀也不肯投降,对于这种人熊明杨根本没有丝毫的同情。张有良骂的越凶,熊明杨心里头反倒是更平静。
徐电前去宣判,熊明杨看都没看,他把手中的大刀舞起了几个刀花,调试着手头的感觉。却听见徐电宣读了张有良的一连串罪名之后,宣布张有良十几次死刑,“张有良,死刑,立即执行。”的话音一落,在群众们的吼声中,熊明杨抬起头,大踏步走上了审判台。
看到熊明杨拎着大刀,稳稳地一步步走向张有良,群众的呼声顷刻就弱了。熊明杨完全没有注意到这些,他心里头一片空明,在他眼中,只剩下了张有良那干枯的脖子。已经有法警把张有良按倒,让这个老地主跪在地上。熊明杨挥手示意法警让开。在张友良试图站起来的那一瞬间,熊明杨的大刀雷霆一样批了下去。张有良的脖子被整整齐齐的切断,飞向半空,飞向了台下。
“张有良你这老狗也有今天!”随着一声哭嚎,已经有人拎着扁担木棍什么的冲向了张有良的头颅,用力开始锤打。熊明杨也不管那么多,他示意让人把刘翼瑄拖上来。此时的刘翼瑄已经彻底崩溃了。公审台上有一个木墩,刘翼瑄跪在木墩前,上半身放在木墩上。熊明杨鄙视的看了看刘翼瑄,手起刀落,切菜一样把刘翼瑄的脖子给砍断了。
百姓们哪里见过如此干净利落的杀人法,台下先是一片肃静,接着整天价的喝彩声才响了起来。
张有良你这老狗也有今天!”随着一声哭嚎,已经有人拎着扁担木棍什么的冲向了张有良的头颅,用力开始锤打。熊明杨也不管那么多,他示意让人把刘翼瑄拖上来。此时的刘翼瑄已经彻底崩溃了。公审台上有一个木墩,刘翼瑄跪在木墩前,上半身放在木墩上。熊明杨鄙视的看了看刘翼瑄,手起刀落,切菜一样把刘翼瑄的脖子给砍断了。
百姓们哪里见过如此干净利落的杀人法,台下先是一片肃静,接着整天价的喝彩声才响了起来。
新开始(十)
新开始(十,到网址
正文 未完,莫入
燃文 更新时间:2012-9-29 16:02:19 本章字数:4127
陈克对于马克思理论里头关于人类社会发展阶段划分是持怀疑态度的。与很多持同样怀疑态度的青年一样,陈克认为奴隶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这么一个人类发展的阶段并不合适中国。中国的大规模存在奴隶制度的时代也不过是夏商周,即便是那个时代,奴隶阶层也从来不是一个***阶层。人身隶属关系在中国可以说是源远流长,但是奴隶制度从来不是社会主导。夏商周是以“士人”“国人”“野人”为主要政治权力等级的划分。而到了春秋战国时代,这种划分也就仅仅是表面意义上的事情了。百里奚先是在虞国当大夫,虞国被晋国灭掉,他又在晋国当了奴隶,最后在秦国当了大夫,被称为“五羖大夫”。因为百里奚从晋国跑去楚国,秦王用了五张黑羊皮赎回了百里奚。
如果上层如此,还能当个特例。宋国有一次打了败仗,将军带着败兵回国都,修城的类似奴隶身份的那些人居然唱着歌嘲笑这群败军之将。中国历史中,身份上有奴隶,但是马克思说的那种奴隶制度,在中国并未存在过。[.]
至于封建制度,中国真正的分封制度,是夏商周时代。秦始皇统一之后,分封在中国历史中从来不是一个常态。而且分封制度之后都是一次次的削藩。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才是中国的传统。而这种制度马克思根本没有描述过。
陈克原本是这样认为的,马克思一个欧洲白皮,对中国没有深刻的理解这才是常态,而且马克思时代,欧洲工业国正是鼎盛时期,陈克其实很怀疑马克思自己可能没有觉察到觉,在马克思的潜意识里头也是认为白人挺优越的。但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1906年马克思已经死了,恩格斯也死了。如果写信向马克思的家人询问,也挺不礼貌的。而且陈克自认为是毛爷爷的信徒,也是孔子和荀子的后世学习者,即便马克思真的认为白人挺优越,陈克也只是要使用马克思的思想,并没有要鞭尸的意思。
不过真的对满清时代进行了调查之后,陈克觉得以前遇到的一种说法未必没有道理。中国的官僚制度,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是官僚体系本身的封建。县令被称为“百里侯”,可也不是什么陈克创造的新名词。至少在清末的时代,官僚体系大概是一种封建收税体系。所以类似欧洲封建制度的城堡据点制度,就颇有点封建的味道了。
不过这都是陈克本人的胡思乱想时候的想法,想推翻马克思的某一部分的理论构建并不是陈克现在准备着手的工作,等革命胜利了,大可从容进行。迫在眉睫的事情是军事斗争,陈克在军委会议上对军事斗争的论述很简单,“农村包围城市。”基于师承毛爷爷的理论,针对满清的据点政治特点,人民党放手在农村发动革命,部队主力对满清的各个据点进行毁灭性的打击。
毛爷爷的时代,地主组织的民团一直是最顽固的敌人。不过所谓民团是需要敌人正规军配合的,如果没有敌人正规军的配合,民团面对革命部队的正规军同样不堪一击。既然是民团,领头的都是地主。把这批人从**上消灭之后,农村也就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敌人了。
人民党的部工农革命军队出发前往凤阳府的时候,发现陈克的论断相当正确。前些日子以来,工农革命军的前身“保险团”四处破围子,而且开始着手建立根据地。地主的围子现在成了各个新根据地的地盘。即便是闹得这么大,凤阳府方面依然没有动静。即便是对满清的效率完全不抱幻想的陈克都觉得有些过分了。但现实永远都比小说更加离奇。人民党最新发展的根据地距离凤阳府不过五十几里地,而凤阳府竟然视若无睹。
工农革命军的战士们却没有这么多顾虑,打凤阳府调集了水上支队的全部部队,总共有一个旅的编制。部队行军的时候先是走淮河水路,然后进入龙子湖。在龙子湖东岸登陆之后,继续向东直扑凤阳府。
凤阳府在凤凰山之阳,故以得名。如果不是因为朱元璋的原因,这里本来也不怎出名。而且凤阳花鼓里头出名的那一段也是“自从出了朱元璋,十年倒有九年荒。”因为这里水灾频繁,凤阳府其实也就是一个大概的名号。甚至连府治也会随着频繁的水灾进行变化。
在这个意义上,把满清在凤阳府的统治看成一个封建殖民授权收税体系或许更加合适。落后的生产力,让百姓们光应付水灾就已经疲于奔命,无力搞生产。这也是凤阳府的一个事实。
陈克对于马克思理论里头关于人类社会发展阶段划分是持怀疑态度的。与很多持同样怀疑态度的青年一样,陈克认为奴隶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这么一个人类发展的阶段并不合适中国。中国的大规模存在奴隶制度的时代也不过是夏商周,即便是那个时代,奴隶阶层也从来不是一个***阶层。人身隶属关系在中国可以说是源远流长,但是奴隶制度从来不是社会主导。夏商周是以“士人”“国人”“野人”为主要政治权力等级的划分。而到了春秋战国时代,这种划分也就仅仅是表面意义上的事情了。百里奚先是在虞国当大夫,虞国被晋国灭掉,他又在晋国当了奴隶,最后在秦国当了大夫,被称为“五羖大夫”。因为百里奚从晋国跑去楚国,秦王用了五张黑羊皮赎回了百里奚。
如果上层如此,还能当个特例。宋国有一次打了败仗,将军带着败兵回国都,修城的类似奴隶身份的那些人居然唱着歌嘲笑这群败军之将。中国历史中,身份上有奴隶,但是马克思说的那种奴隶制度,在中国并未存在过。
至于封建制度,中国真正的分封制度,是夏商周时代。秦始皇统一之后,分封在中国历史中从来不是一个常态。而且分封制度之后都是一次次的削藩。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才是中国的传统。而这种制度马克思根本没有描述过。
陈克原本是这样认为的,马克思一个欧洲白皮,对中国没有深刻的理解这才是常态,而且马克思时代,欧洲工业国正是鼎盛时期,陈克其实很怀疑马克思自己可能没有觉察到觉,在马克思的潜意识里头也是认为白人挺优越的。但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1906年马克思已经死了,恩格斯也死了。如果写信向马克思的家人询问,也挺不礼貌的。而且陈克自认为是毛爷爷的信徒,也是孔子和荀子的后世学习者,即便马克思真的认为白人挺优越,陈克也只是要使用马克思的思想,并没有要鞭尸的意思。
不过真的对满清时代进行了调查之后,陈克觉得以前遇到的一种说法未必没有道理。中国的官僚制度,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是官僚体系本身的封建。县令被称为“百里侯”,可也不是什么陈克创造的新名词。至少在清末的时代,官僚体系大概是一种封建收税体系。所以类似欧洲封建制度的城堡据点制度,就颇有点封建的味道了。
不过这都是陈克本人的胡思乱想时候的想法,想推翻马克思的某一部分的理论构建并不是陈克现在准备着手的工作,等革命胜利了,大可从容进行。迫在眉睫的事情是军事斗争,陈克在军委会议上对军事斗争的论述很简单,“农村包围城市。”基于师承毛爷爷的理论,针对满清的据点政治特点,人民党放手在农村发动革命,部队主力对满清的各个据点进行毁灭性的打击。
毛爷爷的时代,地主组织的民团一直是最顽固的敌人。不过所谓民团是需要敌人正规军配合的,如果没有敌人正规军的配合,民团面对革命部队的正规军同样不堪一击。既然是民团,领头的都是地主。把这批人从**上消灭之后,农村也就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敌人了。
人民党的部工农革命军队出发前往凤阳府的时候,发现陈克的论断相当正确。前些日子以来,工农革命军的前身“保险团”四处破围子,而且开始着手建立根据地。地主的围子现在成了各个新根据地的地盘。即便是闹得这么大,凤阳府方面依然没有动静。即便是对满清的效率完全不抱幻想的陈克都觉得有些过分了。但现实永远都比小说更加离奇。人民党最新发展的根据地距离凤阳府不过五十几里地,而凤阳府竟然视若无睹。
工农革命军的战士们却没有这么多顾虑,打凤阳府调集了水上支队的全部部队,总共有一个旅的编制。部队行军的时候先是走淮河水路,然后进入龙子湖。在龙子湖东岸登陆之后,继续向东直扑凤阳府。
凤阳府在凤凰山之阳,故以得名。如果不是因为朱元璋的原因,这里本来也不怎出名。而且凤阳花鼓里头出名的那一段也是“自从出了朱元璋,十年倒有九年荒。”因为这里水灾频繁,凤阳府其实也就是一个大概的名号。甚至连府治也会随着频繁的水灾进行变化。
在这个意义上,把满清在凤阳府的统治看成一个封建殖民授权收税体系或许更加合适。落后的生产力,让百姓们光应付水灾就已经疲于奔命,无力搞生产。这也是凤阳府的一个事实。
未完,莫入
未完,莫入,到网址
正文 新开始(十二)
燃文 更新时间:2012-9-29 16:02:21 本章字数:4292
凤阳府在凤凰山之阳,故以得名。如果不是因为朱元璋的原因,这里本来也不怎出名。而且凤阳花鼓里头出名的那一段也是“自从出了朱元璋,十年倒有九年荒。”因为这里水灾频繁,凤阳府其实也就是一个大概的名号。甚至连府治也会随着频繁的水灾进行变化。
在这个意义上,把满清在凤阳府的统治看成一个封建殖民授权收税体系或许更加合适。落后的生产力,让百姓们光应付水灾就已经疲于奔命,无力搞生产。这也是凤阳府的一个事实。[.]
部队一下船,岸边已经有大批的百姓在岸边等着了。衣衫褴褛的灾民大家见得多了,但是这些灾民还是颇有些不同,大家拎着各式“武器”,倒是很有精神。见到工农革命军的战士之后,脸上也没有其他地方百姓常见的那种惊讶。相反,这些百姓们一个个脸上都露出了光彩。人民党暂时还没有在凤阳县这一带开辟根据地,但是这并不等于凤阳县的百姓不知道人民党的存在。一个穿长衫的青年人站在百姓前头,在青年身边的是人民党的联络员。见到了工农革命军的队伍一靠岸,两人就率先迎了上去。
青年看着文质彬彬的,他冲着船队上的人一拱手,大声喊道:“在下朱三水,是腰庄人。请问哪位是人民党的头领。”
这次军事行动的指挥官依然是章瑜,船队指挥官则是严复。两人就在最前面的那支船上,这次行动之所以选择在这里靠岸,一个原因就是朱三水自愿带领当地人参加攻打凤阳府的战斗。
朱三水的加入完全不在预料之内。新的根据地不愿意太招摇,尽管最远的根据地都已经打到了洪泽湖去了,却暂时没有对凤阳府过分逼近。朱三水是主动跑到天河根据地要求加入的。人民党发展根据地的一个选择要点是要在水边。因为洪水的原因,各个湖边的百姓们最为悲惨,
各个根据地的负责人到了根据地之后,都发现自己面对的情况与凤台县完全不同,最重要的区别之一,现在已经没有抢种抢收的时间。虽然打了围子,却没有立刻能够开始凝聚百姓劳动的理由。种地必须明年才能开始,百姓的肚子现在就开始饿了。唯一的应对方法就是组建起“垦荒旅”,采用集中居住的方式来节约粮食供应数量。
对于人民党各个区的书记来说,这是不得已的办法。对于百姓来说,这则是救命的唯一门路。于是各种谣言以极大的速度开始传播。人民党这里有无数的粮食,只要肯依附了人民党,大家就有吃有住。以前在凤台县的时候,百姓们已经被集中居住,消息传的不快。现在根据地扩大之后,接触灾民的范围极大的扩大了。
朱三水是个读书人,却没有能够在朝廷废了科举之前考上秀才。所幸家里头也有点薄田,功名无望,种地总行吧。结果水灾一来,种地也没了希望。听到了人民党的传言之后,朱三水立刻感觉这股新崛起的力量绝非是“善男信女”。这年头官府都不救灾,民间力量自发的搞的这么大,其心绝非为了报效朝廷。
自己读了这么多年书都没有能够混上功名,朱三水对于朝廷已经彻底绝望。发现了人民党这个“可疑”的政治力量之后,朱三水的选择是立刻投奔。他先是去天河根据地实地查看了一番,看到那些蓝衣的队伍,也尝试着领了两次饭。他就确定这帮人与朝廷根本不是一码事。
朱三水好歹是读过书,知道空手投奔根本没用。家还有些余粮,他干脆就要求见天河根据地的领导。天河根据地的书记是秦武安。出身复旦公学的秦武案是陕西人,有着关中人特有的个性,往好了说是爽朗,往不好说是急躁。对朱三水提出的“入伙”很有兴趣。言谈中,朱三水对秦武安提及的人民革命并不理解,朱三水本来在乎的仅仅是人民党要不要造反。既然人民党要“革命”,朱三水干脆就提出,自己可以倾尽家产组织龙子湖的百姓参加“革命”。
如果不是人民党已经决定要攻打凤阳府,朱三水的下场很可能就是被“监管”起来调查。现在时间这么紧迫,秦武安性子也急,他干脆就亲自和朱三水一起去了趟龙子湖地区进行实地调查。调查结果是当地完全有革命基础。
此时,进攻凤阳府的计划已经制定完毕,党中央研究的结果是,朱三水投奔革命应该是真心的。现阶段姑且同意。但是前提在于派人看看朱三水能否服从命令,散尽家里头的余粮组织当地百姓。观察的结果是,朱三水的确是服从了命令,在特派员的指挥下,组织起了饥饿百姓的队伍。
最终,朱三水被暂时允许加入革命队伍。
出发前,严复就表示对这种贸然加入的队伍并不怎么放心,章瑜倒是没有那么多担心。百姓们活不下去了,如果造反能活下去,百姓并不在乎攻打官府。根据数次联络,联络员带回的消息是,当地的百姓们不少自发的选择加入战斗。如果朱三水只是一个人表示投奔,那还有些骗局的可能,当地百姓们大批选择加入的话,他们是朝廷走狗的可能就微乎其微了。
见到朱三水前来迎接,章瑜大声喊道:“我是人民党的指挥官。请问这位朋友是朱三水么?”
“我就是朱三水!谢天谢地,可是把王师给盼来了。”朱三水大声喊道。
部队下船之后,按照事前的安排,送给这些“起义百姓”的粮食也运了下来。根据地也没多少稻米小麦,运来的粮食都是土豆。大家也不说别的,凡是自愿来参加战斗的百姓,一个人先分二十斤土豆再说。
朱三水万万没想到人民党做事居然如此仗义,他当年没有考上秀才的原因之一就是喜欢听戏,喜欢看各种小说。这等要造反前,先给百姓发粮食的做法实在是收买人心的绝佳策略。心里头在感动的同时,朱三水又隐隐生出一种畏惧,人民党的这批人行事可是有条理的很。通过分粮,直接把百姓的好感给拉走了不少。朱三水号召起来这么多百姓,原因就是朱三水散了家里头的余粮。现在能看得出,人民党手里的粮食远比自己的多,加上蓝衣的队伍人数竟然超过了上千人。人家有枪有粮,哪里会把自己这个贸然投奔的人放在眼里。
这个念头并没有维持太久,朱三水很快就想开了。背靠大树好乘凉,现在这些百姓根本不是真心要造反,而是活不下去被裹挟了而已。凤阳府能有多少粮食?打下来之后也吃不了多久,更别说打下来凤阳府,百姓们哄抢完粮食财务之后就做了鸟兽散。自己根本也聚集不了多少人。
“怎么了,三水同志,看你好像很不理解我们这么做的样子。”秦武安不知道何时出现在朱三水身边。
朱三水连忙说道:“秦丈夫,哦,秦武安同志,我只是觉得咱们人民党实在是有太多的粮食。由衷佩服而已。”虽然对人民党处于一种完全不了解的状态,但是在人民党里头,大家都不分尊卑,只是以同志相称,这个特点倒是让朱三水很是喜欢。哪怕他是新加入的,外人却也听不出来。
秦武安语气里头都是自豪,“我们要的是政权,而不是财务,更不是为了学着满清剥削百姓。所以我们自然是地盘越大越好。这些粮食都是凤台县的百姓们在水灾后种出来的,地盘越大,我们就能给更多百姓造福。”
这些事情朱三水是听人民党的其他同志说过的,不过他自己倒是将信将疑。直到看了这还粘着泥土的土豆,特别是土豆个头都不大,他这才算是真的信了。既然秦武安如此有信心,朱三水倒也半真心半假意的赞道:“若是人民党的同志早点来就好了。凤阳府得少死多少人啊。”
“我们现在不是来了么?”秦武安大声说道。
朱三水连忙点头称是。
而人民党接下来的行动更是大出朱三水意料之外,在他想来,既然人民党已经给了百姓粮食,可以说入伙的卖命钱已经支付了,那能聚集多少百姓就该聚集多少百姓。却没想到人民党的干部居然先把龙子湖附近参加“造反”的百姓给聚集起来。这次来的人有三百多人,都是活不下去的穷人。
“相亲们,我们现在要去打凤阳府。我们攻打凤阳府的目的一不是为了杀官造反,二不是为了抢粮抢钱。我们攻打凤阳府是为了给百姓们一条活路。水灾到现在,大伙吃过一口官府救济的活命粮食么?水灾之前,官府除了收税之外,给过大家一点好处么?我们打下凤阳府,以后就是我们人民党来组织官府,大家再也不会被欺负了。因为我们人民党就是百姓的队伍。”
百姓们一个个紧紧抱着分到手里的土豆,听着这莫名其妙的话,却不知该如何应对。这些百姓们大多是年轻人,也是铤而走险之辈。之所以来参加这次造反,本来就是被逼得活不下去了。准备攻破了凤阳府之后抢些活命的粮食和钱财。没想到这帮人居然不让。
新开始(十二)
新开始(十二,到网址
正文 新开始(十三)
燃文 更新时间:2012-9-29 16:02:23 本章字数:5378
如果不是为了吃上饱饭,谁肯去造反?人民党对要求入伙的百姓们不允许抢掠,登时就有人心生退意。对着百姓发言的李照在部队这么久,对于人的心态摸得很透。肯跟着队伍向前的人有一种向前的那种态度,这是遍布每一个细节,准备随时向前的专注态度。看着“起义百姓”里头那些眼神开始左顾右盼的百姓,李照知道这些人已经不愿意单纯的为了革命而去打仗。
人民党自从在凤台县建立武装力量以来,招收的军人基本都是良家子。良家子们虽然在一开始未必有那些流氓混混能打架。但是经过半年多的训练,战斗力飞速提升,而且特别能吃苦耐劳。在凤台县分房之后,部队的精气神更上层楼。“为了解放老百姓打仗”,这句几乎是口号的宣言,已经成了战士们的一种信念。[.]
如果在根据地的时候,大家仅仅是在服从上级的指挥。见到了周边的灾情后,战士们实实在在确定了,全家人是靠了人民党从死亡线上活了下来,是靠了人民党才有了今天的生活。人民党的政工体系反复强调,要让战士们知道,这不是人民党的力量,大多数工作都是战士和百姓们干的,人民党所做的仅仅是站在人民这边,为人民服务。但是出乎政工体系同志们的意料之外,这种宣传反倒让战士们更加团结在人民党周围了。
战士们并非不理解自己和百姓们承担了最沉重的工作,恰恰是因为理解了这点,恰恰是因为人民党不遗余力的这样宣传,战士们才真正觉得人民党是真心要领着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的。因为以往百姓们同样辛苦,可这样辛苦换来的利益与现在相比却是微乎其微。
百姓们以往遇到的都是把百姓们贬低的一文不值,把自己的存在意义吹嘘的神乎其神的那些人。跟着这些人,百姓们顶多捡点残羹剩饭。只有跟着人民党,大家才觉得自己真正的得到了利益的大头。到现在为止,战士们其实也不懂什么叫做革命,什么叫做工业化。战士们唯一懂得的,就是自己所有的劳动,劳动成果大都数都很平均的落到了和自己一样的百姓手里,而不是落到了人民党的那些当官的手里。只要人民党在,大家都不会饿死,没有人能欺负别人。基于如此朴素而真实的原因,战士们就肯真心实意的跟着人民党走。
哪怕是要面对战争,要面对死亡。战士们依旧愿意跟着党走。
实际上李照本人最早的理想与其他革命青年别无二致,打走洋人,建立强大的中国。跟着陈克一起干,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上海呆不下去了,而且听说在凤台县有县令当靠山,革命应该是非常容易的。李照原本并不理解人民的需求,他辛苦工作的原因挺简单,在这样的环境下,只有大家团结在一起,通过共同劳动才能活下来。既然陈克主席自己都亲自冲锋在危险的第一线,李照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当李照也有了部下,当李照也得为别人负起责任之后,李照原本觉得同志们跟着自己走,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只是他身为政工人员,不得不学着去理解基层同志的想去。当他经过艰苦工作的终于理解到这点之后,当李照真正的理解了基层战士的真正心态之后。那份感动超过了他自己的想象,李照找了个无人的地方哭了。
只要劳动就能活下去,大家谁都不能欺负别人。这本来应该是一个很简单的制度,身为跟着陈克主席一起创立这个新制度的老党员,李照原本不知道人民的要求其实就这么一点点。李照甚至一直认为,让人民跟着自己去革命,是需要花大价钱去收买的。陈克反复在政工培训中强调,只要建立一个公平的,有盼头的新制度,人民就会跟着人民党走。李照在工作初期其实并不怎么信的。现在他终于相信了。
当然,陈克主席在政工培训中,也反复强调。旧制度在文化上不断的毒害人民,让人相信,自己有机会成为通过剥削别人致富的“人上人”。面对朱三水拉拢起来的这群“起义百姓”,李照也相信了这个判断。原本不少“起义百姓”眼中闪动的是一种贪婪的目光,说的不好听,那是一种很像是野兽的光芒。当这些人一听到“不允许抢掠”,那种冲动和激昂的情绪立刻就一落千丈。随便在凤台县弄个老百姓就比这帮人像样的多。
这次凤台县公审大会之后,部队进行了各种座谈会,大家都认为审判很公正。唯一的怨言只是觉得公审大会应该早些搞,百姓们其实一直很担心人民党会不会和以前的官府一样,和地主们走在一起。不少战士提出,应该把以前的一些坏人抓起来。面对政工干部们对“司法公正”的解释,也就是说没有证据的话,司法系统是不能抓人的。战士们表示了全面的认可,而且踊跃的进行了举报。
李照坚信这样的工农革命军战士绝不可能参在战争中参与抢掠行动,百姓们并不期待乱世,更不希望罪恶横行。所以李照无论如何都不会让这些动机不纯的百姓去参与这次军事行动。
“我们是为了解放百姓才来打仗的。乡亲们,你们要是想打倒贪官污吏,砸烂这个吃人的天下的,我们都欢迎加入我们队伍。如果只是想去抢掠,杀人的,就不用跟着我们去了。打下凤阳府之后,我们一来要赈济灾民,二来决不允许盗匪横行。”
听完了这话,不少“起义百姓”已经用不满的目光看着朱三水。朱三水一开始可不是这么说的,“打进凤阳府,抄光狗官的家产。”这是朱三水用来鼓动的口号。
已经有百姓用期待的语气问道:“这位头领,你们打下凤阳府之后,狗官的家产要怎么分。”
听到这话,李照心里头已经有些不高兴了,他压制住心情,高声答道:“官员的家产,一部分分给百姓,一部分充公。打下凤阳府,我们要赈济灾民,很多粮食得从外头买。”
“那就是说我们打仗,然后什么都分不到了?那我退出行不行?”方才那个百姓高声喊道。
听到这话,李照忍不住松了口气,这次军事行动动员了近两千战士,光凭借这个兵力也足够轻易的攻下凤阳府。如果都是工农革命军的战士,军纪反倒可以保障。李照可不想弄出百姓参与到抢掠的行动中来,攻打围子的时候出过这等事,为了镇压抢掠,革命军花费的力气不比攻打围子少多少。他微笑着说道:“可以。可以退出。”
听到这话,立刻就有百十号人退出了队伍。剩下的百姓里头很多人也不知道是退出好,还是继续留在这里好。也就是在此时,突然一个中年汉子大踏步走到李照跟前,咕咚一下跪倒在地。他态度端正,跪得笔直,倒是把李照吓了一跳。李照想把他扶起来,中年人却坚持要跪在地上。两人一面纠缠,中年人大声说道:“这位头领,我这次要参加打凤阳府,不为了抢掠。我是要报仇。凤阳府的衙役和我家有仇,他们冤死了我哥哥。我只求一件事,等破了凤阳府之后,把那个衙役交给我,我要把他掏心挖肝,给我哥哥报仇。”
“我们不允许乱杀人,更不能这样让大家私自报仇。”李照终于把中年汉子强拉起来。“你若是有冤情,我们破了凤阳府之后,你可以到我们这里陈诉冤情。你放心,我们绝不会放过一个坏人。不管是谁,只要欠下了百姓的血债,我们都会给你们追回来。”
“果真?”中年汉子听李照没有直接答应自己的要求,对李照的话将信将疑。
“按你所说,那个人欠下了血债。那他就绝对不会只欠下你一家的血债。打下凤阳府之后,其他受了冤枉的百姓们也想报仇,你把那衙役私下杀了,其他百姓还以为那衙役私下跑了呢。”
看那中年汉子还是将信将疑,李照问:“虽然那坏人只有一条命,只能死一次。可我们会召开公审大会,让被冤屈的大家能当众陈说自己的冤情,让大家知道咱们杀他的来龙去脉,这不正是对死者最好的祭告么?”
中年人看来是被李照说服了,他突然又跪在李照面前连连磕头,“这位首领,你就是青天大老爷啊。”
李照连忙又把中年汉子拉起来,这才对大伙说道:“乡亲们,我们不是造反,我们是为了救百姓,给百姓申冤做主。咱们不能一面说着要打坏人,一面干那些和坏人一样的坏事吧。”
严复看着李照的动员,忍不住微微点头。他还没有参加过人民党的战斗,虽然陈克说过一些基本情况,强调人民党的部队讲政治,绝不是为了掀起骚乱而战斗的。但是严复还是担心这次革命还会造成以往的乱象,哪次革命都会有杀官的事情,严复对于以前的同僚也没多少同情之心。可是严复还是很爱惜自己的名望。若是陈克嘴上说一套,干的却是另外一套,严复也不会跟着陈克继续一条道走到黑。见到李照的动员目标明确,的确是非常讲政治,严复很是赞叹。
最后三百多人只留下了五十多个志愿参加战斗的,章瑜也没有让他们去打头阵。而是把带路的工作交给他们。根据地的地图虽然够详尽,却也没有详尽到连道路都标的清清楚楚的地步。有当地人带路的话就会方便很多,这也是为何这次行动接受了朱三水加入的重要原因。
整顿完毕之后,部队开始了行军。
朱三水看过的书里头,描写行军都是一个词“人喊马嘶”。工农革命军的行军却大不相同,战士们一个个紧绷着嘴,一声不吭的埋头行军。看着步伐不是很快,朱三水一开始还是顶得住,可片刻之后,朱三水就有些跟不上了,他每一步都要比战士们慢一些,百十步积累来了,朱三水已经被刚开始跟上的队伍远远的抛在后头。正在他气喘吁吁的想撵上去的时候,却见后头突然赶上了两个士兵,架起朱三水就往前走。有人能帮忙,朱三水立刻就感觉轻松了不少。
却见整支队伍根本没有人说话,人人都是埋头赶路,除了脚步声之外,竟然没有人声。朱三水倒想开口询问,可光是跟上队伍就已经费尽了力气,哪里有力气多嘴。不仅如此,随着行军的继续,朱三水发现,只要自己的脑海里头想着别的事情,脚步就立刻沉重起来,反倒是什么都不想,只是跟着大部队一个劲的往前赶,脚步还能轻松不少。朱三水也逐渐放弃了一切杂念,只是在旁边战士的帮助下专心赶路。一开始朱三水还是在克制自己不要多想,也不知道走了多久,朱三水已经脑袋里头一片空空,体力的巨大消耗让他有些虚脱的感觉,连动脑子去想事情的精力也没有了。
路上到底是休息了两次还是三次,朱三水对此也记不清楚了。反正每次他都气喘吁吁的瘫在地上,没有完全休息过来的时候,就被人拽起来继续行军。天也冷了,走路的时候身上热汗淋漓,休息的时候被冷风一吹就显得格外冷。当凤阳府首县凤阳县的城墙出现在视野里头的时候,朱三水只觉得眼前发黑,高高的城墙仿佛被罩在一层黑雾里头。当他瘫在地上喘息的时候,却见到部队稍加整理之后,就继续开始前进。但是队列与行军的时候有些不同。
朱三水不知道,这是因为虚脱引发的身体机能低下的结果。他已经开始缺乏分辨和思考能力了。
工农革命军抵达凤阳府的时候,只见城门没有关闭。从望远镜里头看去,城头的守备也非常松散。章瑜和同来的蒲观水稍加商量,就决定采取第一套方案,用假新军赚开城门。军令一下,一队新军服装的部队就向着凤阳府快速前进。
新开始(十三)
新开始(十三,到网址
正文 新开始(十四)
燃文 更新时间:2012-9-29 16:02:24 本章字数:4071
安庆地处安徽南部,位于长江北岸,是安徽的省会。自从恩铭做了安徽巡抚之后,他一直致力于推行新政。作为恩铭的弟子兼干将,徐锡麟也得以成为安庆陆军小学和警察学校的主要负责人。
1907年1月12日,徐锡麟完成了日常工作,就前去拜访恩铭,听听恩铭还有什么吩咐。从警察学校的院子里头出来,没走多远就见到一辆平板车上堆着几具骨瘦如柴的尸体正在往长江边的南门去。沿街乞讨的众多灾民每天都有饿死的,特别是入冬以来,原本每两天清理一次尸体,现在几乎是一天清理两次。看着这些饿死的百姓,徐锡麟心里头也有些不忍。不过这种情绪倒也没有维持太久,与运尸体的车子擦肩而过之后,徐锡麟很快也就把这种怜悯抛在脑后了。他并不知道此事凤阳府已经被陈克领导的人民党所攻克。攻打安庆的战役部署也正在紧张的进行着。徐锡麟满脑子里头想的都是别的事情。.]
一个月前,他接到了陈克的来信,信里头表示陈克在春节左右有可能会带兵攻打安庆,希望徐锡麟在此之前能够准备足够的人手,等陈克打下安庆之后,他会退回凤阳府一带,安庆就交给徐锡麟。
对陈克信里头所说的这些,徐锡麟最初连将信将疑都谈不上,他认为陈克是在说瞎话。直到徐锡麟看到了人民党的船队,以及船队上的奇特红色镰刀锤头旗帜,他才稍微有些相信了陈克的话。当时船队的负责人之一居然是严复,而且严复居然还是陈克的老师,这给了徐锡麟相当的冲击。
徐锡麟离开上海之后,本来想去日本军校学习,结果因为日本开始严禁中国留学生们的革命行动,设置了诸多限制。他不得已回到了国内,于是产生了“以术倾清廷”的想法。于是通过发动利用各方关系,徐锡麟谋得筹办安庆陆军小学之事。后因表叔俞廉三的推荐和徐锡麟本人的精明干练,终于得到安徽巡抚恩铭重用。而徐锡麟更是拜恩铭为师,更是成为了恩铭的心腹。却没想到,陈克竟然也走了这样的路线,拜在了严复的门下。也不知道得到了严复的何等大力帮助,陈克居然能建成一支船队,甚至自认为有力量攻打安庆府。这对徐锡麟的刺激是非常巨大的。
严复口风极严,而且对徐锡麟刻意避开,徐锡麟根本就没有办法单独与严复相处。船队来了又走,只给徐锡麟留下了一大堆的谜团。秋瑾也在安庆督办安庆女子学校,两人对此事进行了深入的讨论。陈克是先见到徐锡麟之后,才见到秋瑾的。但秋瑾和陈克倒是有过更多的合作,徐锡麟感觉秋瑾对于陈克评价极高。陈克在上海能办起仁心医学院,能制药赚钱,能把陈天华招到旗下,光这三件事,秋瑾就觉得陈克绝非等闲之辈。
但是徐锡麟的看法就很有些不同,他感觉陈克对光复会的态度十分冷淡,对徐锡麟虽然客气,也够仗义,却并没有打开心扉的意思。当然,陈克最初见到徐锡麟的时候也说过,要借了徐锡麟的帮忙前往上海,等陈克在上海稍微混出点名堂之后,他就不怎么与同在上海的徐锡麟打交道了。虽然嘴里头没有提过,徐锡麟心里头却觉得很不对味。“天下熙熙皆为利来”,这话徐锡麟是知道的,也是赞同的,可做到陈克这种人不走茶就凉的程度,也算是精于算计到了极点。
徐锡麟想到,陈克与第一次见到自己的时候一样,抛了一个自己绝对不能无视的大馒头过来,那背后的算计又是什么呢?
秋瑾性情朗利,她看完了信件之后说道:“文青信里头也说清楚了,打安庆不用咱们出力,打完安庆之后他就把安庆交给咱们。虽然管理安庆绝非易事,不过咱们光复会怎么都能召集数百之众,好歹也能把安庆给管好。再说,有文青同在安徽呼应,咱们怕什么?”
听了这么乐观的话,徐锡麟却觉得事情绝非如此简单。他只是摇摇头,却不说话。
看着徐锡麟忧心忡忡的模样,秋瑾突然笑起来:“哈哈,伯荪,其实我是觉得文青这是有话没直说罢了。文青为人谦逊客气,伯荪你就没看透么?”
和徐锡麟相比,秋瑾对于人际关系也不是特别精通,听秋瑾这么一说,徐锡麟并不是太相信秋瑾真的能提出更好的解释,他依旧皱着眉头问道:“我哪里没看透?”
秋瑾也不在意徐锡麟的表情,她坦然说道:“当年文青落魄的时候,是求到了你的门上。现在文青应该是有了些家底,且不说他能否能打下安庆。只说他若是真的打下了安庆,你又在安庆督办学校,到时候他要怎么对你这个恩人?”
“嗯?”徐锡麟觉得这个思路是自己没有想到过的,听了这话之后,徐锡麟精神一振。“你的意思是,文青怕和我在安庆起了争执?”
“不仅仅是怕和你在安庆起了争执,文青知道咱们是光复会的同志,陈天华投奔文青之后,同盟会的事情也瞒不住文青。文青应该是担心和光复会起了冲突。若是文青先让咱们帮忙,攻打安庆不成功,事后两边岂不是要撕破了脸面。若是成功了,两边只怕总得说出一个谁听谁的指挥吧?那时候你我在安庆,文青总得给咱们点面子。我看文青办事很是果决,我猜想他觉得与其和光复会撕破了脸面,还不如干脆就把安庆让给咱们算了。”
前面的分析很有道理,但是就为了不愿意撕破了脸面就把安庆让出来,徐锡麟根本不信。“我看文青气魄很大,若只是一个脸面,他只怕也不会那么顾忌。肯定有别的原因。”徐锡麟说道,“而且安庆这里虽然交通便利,但是却很难防守,我们本来的计划里头是准备先在学校里头发展同志,然后说服新军一起起事。若是按照文青所言,咱们在安庆没有那么多革命同志,平白落了这么一个安庆,又有什么用处?”
“这就是文青会做人的地方,既然我们知道凭借咱们的力量难以守住安庆,那就剩下两条路。要么咱们就不要安庆,要么咱们就求到文青那里,要求加入文青那边。反正不论如何,文青既估计了大家的面子,又能拿到安庆。”
徐锡麟听了这话,忍不住变了脸色。原本他并不相信陈克真的能打下安庆,现在他心里头的想法是,就算是陈克打下了安庆,徐锡麟也不会把安庆这么交给陈克。但是形势比人强,既然徐锡麟手里头力量有限,而且距离陈克所说的时间也所剩无几,他现在只有两条路,要么就被陈克这么算计了,要么就向在江浙的光复会请求援兵。徐锡麟立刻决定走第二条路。
自从下定了决心之后,徐锡麟一方面抓紧在陆军小学和警察学校宣传革命思想,招揽同志。一方面对安徽巡抚恩铭更多汇报工作,以得到更多消息。同时,他焦急的等待着江浙一带的光复会同志们的消息。半个月之后,陶成章居然亲自前来安庆,他带来了江浙光复会的同志们的消息,如果陈克真的能打下安庆,那么光复会立刻就增援人手到安庆,无论如何都不能把安庆交给陈克。
经过与徐锡麟讨论之后,陶成章认为徐锡麟大可与陈克暂时合作,帮着陈克拿下安庆。在大家约定的时间内,光复会会分批派遣人手上路,如果陈克真的能打下安庆,各路人马就互相联络,赶紧安庆城。让陈克兑现承诺,把安庆交出来。如果陈克没有拿下安庆,各路人马就原路返回绍兴去继续当地的革命事业。对于徐锡麟提供的陈克拜在严复门下的消息,陶成章表示,蔡元培与严复都是马相伯丈夫的老友,光复会已经通过这层关系去联络严复,希望严复能够与光复会合作。
谈完了这些,陶成章再次询问徐锡麟,陈克说瞎话的可能到底有多大。
徐锡麟想了好一阵才答道:“到现在为止,安庆还没有传出其他地方造反的消息,那支船队最少有四五百之众。文青能把这些大一支船队派出来,想来手里头也得有千把号人。而且他信里头说的明白,攻打安庆不要我们帮忙。到现在他也没有别的消息传来,就我想来,三成该是真的,七成只怕是他一厢情愿而已。”
听了这个评价,陶成章脸上稍微露出了些失望的神色。叹了口气,陶成章说道:“我倒是希望陈克这个人没说瞎话才好。”
陶成章没有留太久就走了,徐锡麟本以为陈克别有用心,没想到昨天居然又来了信使,陈克告诉徐锡麟,春节前要攻打安庆,希望徐锡麟做好准备。徐锡麟询问信使,陈克到底在何处,信使终于明白的告诉徐锡麟,陈克在凤台县已经扎住了脚跟。打发走了信使,徐锡麟一面立刻修书把情况汇报给了在绍兴的光复会同志,另一方面他也在考虑,到底是留在安庆,还是亲自去凤台县看个究竟。
新开始(十四)
新开始(十四,到网址
正文 新开始(十五)
燃文 更新时间:2012-9-29 16:02:26 本章字数:4075
徐锡麟对陈克来信的目的有着深刻怀疑的同时,陈克也在安排着未来的战略。人民党军事委员会增加了一个新的同志,严复这位老军人加入了工农革命军最高指挥决策机关。对于陈克提出将安庆交给徐锡麟的建议,严复的表现与那些年轻的同志大不相同。
对于何足道这类同志而言,他们也发问,不过发问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搞明白陈克这么做的目的。这些年轻的干部都是陈克的追随者,他们并不认为自己的判断能比陈克更加高明,所以搞懂陈克主席的战略目的,以更好的执行陈克主席的想法,就是他们发问的动力。[.]
而华雄茂与章瑜等几位同志,则是真的认为自己有必要弄明白陈克的战略想法。他们毕竟是部队的指挥官,他们认为自己拥有这样的权力。更别说中央军事委员会也不是陈克的一言堂。
至于严复,他既没有盲目追随陈克的意思,也没有身为高级指挥官的自觉,他倒是更加单纯想了解陈克在军事上的能耐。
“安庆对我们的意义只有一个,打下安庆,摧毁满清在安徽的统治中心,整个安徽就乱了。北京政府无力直接控制各个府,各个县。安庆被摧毁之后,安徽其他地方的反应只可能是据城固守,我们要争夺是农村的广大百姓。满清的势力不来捣乱,我们就能够游刃有余的开辟根据地。所以我们一定要攻克安庆。让安徽乱起来。”
听着陈克的解释,严复深以为然。老帅哥严复对凤阳府的战斗评价有限,凤阳府武备松弛,守城的部队对一群穿着新军军装的部队毫无戒备之心,在缴他们械的时候,居然还有人试图申辩自己没有犯法。全然没有明白对面的这些人根本不是新军。城门的卫兵被轻松解决之后,剩下的攻击目标就极为容易。凤阳府的官员从没想到,居然有人大白天攻打府城,根本没有任何防备。这场战斗本身极为轻松。
严复赞叹的是部队秋毫无犯的军纪,以及高效的行动。部队横扫凤阳府的时候根本没有杀戮无辜,只是把各个要点都给拿下。枪炮声惊吓到百姓,部队甚至维持起治安,连慌乱中走失的孩子都给照顾起来,交给了焦急来寻的父母。因为缺乏住处,部队干脆就在凤阳县街边百姓的屋檐下睡了一晚。那些宵小也曾经试图趁乱祸害百姓,巡逻的部队把他们给抓起来,然后聚集百姓,当众审判。审判后统统给枪毙了。这样的秩序井然,训练有素,严复是极为赞赏的。自己没有加入一个土匪一样的组织,这让严复很是安心。
至于陈克提到要让安徽乱起来,严复完全听懂了其中的意思。群龙无首之下,人民党就可以集中力量扩大根据地,集中优势兵力逐个将敌人击破。身为海军高级军官,海战中为何要抢占t字位置,就是为了集中火力消灭敌人。兰彻斯特战斗力方程就是研究这个的,严复读过陈克的这篇军事教程,对此大加赞赏。当然,严复并不知道,这个历史上在1914年才创立的方程式,由于陈克的出现,以及率先提出了这个方程式的微积分模型,所以后世把这个方程式命名为“陈克战斗方程式”。
严复很赞赏陈克提出的“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意义,一旦失去了安庆的统筹指挥,各个地方上的满清军事力量就是一盘散沙,固城自守的那些满清势力就成了最好的靶子。俗话说,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满清的兵力就那么多,被一个个歼灭之后,满清根本无法及时补充,即使补充了,也不过是些乌合之众,根本不足为惧。
当然,要实现这样的战略构想,一来需要广大百姓的支持,二来需要部队强有力的行军能力。“夺取农村,农村包围城市”这是陈克的战略构架。在这次攻打凤阳府的战斗,部队三小时行在不算太崎岖的山地行军军近二十公里,也给了严复相当深刻的印象。
经过陈克的解释,军委的同志也大概理解了陈克的战略构想。在严复看来,这次会议就可以继续进行下去了。没想到华雄茂居然吞吞吐吐的问道:“陈主席,你要把安庆交给徐锡麟和秋瑾,是因为他们和咱们是旧识么?”
这么莫名其妙的话,严复很是不解。但是他毕竟五十多岁了,比年轻人都更沉得住气。扫视了其他的军委成员一圈,却见有些同志神色复杂,例如何足道就是欲言又止。有些同志则是一脸的茫然,就如蒲观水就是明显不知道这话意味着什么。
“华雄茂同志,咱们是在谈公事,不要把私人的感情给带到工作里面。”陈克严肃的说道。
华雄茂别过了脸看着桌面,片刻之后又重新把脸转向陈克,他用一种不甘心的语气接着问道:“陈主席,你从什么时候就开始筹划此事?”
“华旅长,你这样问还有什么意义么?”何足道忍不住打断了华雄茂的质问。人民党最早的八个党员都知道陈克与徐锡麟和秋瑾关系颇深,陈克就是徐锡麟带去上海的。华雄茂与徐锡麟与秋瑾的亲戚关系大家也很清楚。何足道并不想让华雄茂当众和陈克争执此事。陈克或许算计了以前的恩人,可华雄茂如果是基于这样的一个理由反对接下来的战略构想,他绝对不可能得到其他同志的支持。就连何足道也不会支持华雄茂。
没等华雄茂回答,陈克已经朗声说道:“华雄茂同志,我可以明白的告诉你,我不是在算计徐锡麟和秋瑾,我现在考虑的是光复会的想法。咱们不可避免的要与光复会打交道,徐锡麟是我们的旧友,但是徐锡麟是光复会在安徽的代表。我不会算计一个老朋友,这没有意义。但是我必须把其他政治势力在安徽的存在计算进去。对于这点你能明白么?华雄茂同志。”
华雄茂听完之后出人意料的露出了一种小孩子说错话后才有的羞愧,片刻之后他就恢复了往常那种坚定的态度。“这是我考虑不周,陈主席我说错了。我没有要因为个人感情要对徐锡麟特别照顾的意思。这点请相信我。”
陈克很是谅解的点点头,这才接着说道:“我们打下安庆之后,满清铁定要夺回安庆。安庆的贸易会终止,根本别想从那里得到税收什么的钱。如果我们留在安庆,我们要投入很大的兵力用于维持,现阶段我们没有这么多兵力。有限的兵力和物资用于安庆,远不如用在扩大根据地上。不过简单的让满清夺回安庆,我们也未免太有些得不偿失。所以把安庆交给光复会就是最好的选择了。”
军委委员里面没谁有什么妇人之仁,大家固然不缺乏同情心,不过面对着现实的局面,同志认为让光复会在安庆顶雷是个不错的选择。
蒲观水问道:“如果光复会不同意接收安庆呢?”
“不管他们是否同意,我们打下安庆之后,把人员物资运走,然后就按计划撤退。现在占据安庆不过是背上了一个包袱。这个包袱谁愿意要,谁就去要好了。反正我不认为咱们现在需要安庆。”陈克果断的做了回答,“也许有人会说,占据了安庆之后,振臂一呼,四方皆应。不过军委的同志们都是有过这么多实际工作经验。占据了安庆,到底有多少安徽百姓能知道这个消息呢?有多少百姓会相应我们的号召?就算有人相应,相应这个号召会是谁?再说个更现实的,咱们驻留安庆一天,能得到多少粮食钱财?有这力气,在农村搞根据地,我们又能扩大多少根据地?能救下多少百姓的性命?这个帐我觉得大家都能算清楚。”
听了这话,同志们中传出了一阵哄笑,不过这笑声里头一点都不单纯。陈克听得出,大家还是颇为遗憾的。毕竟安庆是安徽的省府,占据了安庆就意味着有着足够的号召力。未必不会在全国引发连锁反应。
陈克站起身来,走到会议室的地图板前面,他先敲了敲凤台县的位置,又敲了敲安庆的位置,“同志们,地是死的,人是活的。我们争取到了百姓的支持,那么我们就有了无穷尽的人力。考虑一下我们的运输线,安庆对我们来说只是一座我们承担不了的城市。革命就是让大家过上更好的日子,这赔本的买卖我们不能做啊。”
“我坚决支持陈克主席的意见。”章瑜立刻发言。他身为水上支队的指挥官,深知运输线的问题。从凤台县到安庆府,运输线两岸的敌人都没有肃清,如果要保证运输的畅通,这根本就是天方夜谭。更别说现在是灾年,安庆府也没什么粮食。
有章瑜带头,其他同志们也表示了同意。于是基本的战略构架得到了通过,人民党的武装力量以攻克安庆,俘获消灭满清在安徽的官员为作战目的。接着讨论的就是更详细的作战计划。
新开始(十五)
新开始(十五,到网址
正文 新开始(十六)
燃文 更新时间:2012-9-29 16:02:28 本章字数:4190
军事会议暂时休息的时候,陈克走到华雄茂身边,他问道:“一起去趟厕所?”
华雄茂微微一怔,随即笑道:“正好,我快憋死了。”.]
两个老战友肩并肩出去了,屋里留下一堆面带各种表情的同志。大家心知肚明,陈克只怕是要和华雄茂谈谈方才的事情。大多数同志都是年轻人,连章瑜这种算是颇有城府的都没忍住,他开口问道:“何政委,徐锡麟和秋瑾是陈主席的老朋友?”
参加军委会议的不仅仅有军队的干部,齐会深、尚远、陈天华,这几个文职干部也同样列席了会议。何足道稍微有些为难的看了看章瑜,就把目光投降了齐会深。齐会深也觉得挺为难的,这种事情按理说是私事,不该在背后说长道短的。但是这事情和公事偏偏关系密切,齐会深稍微盘算了一下,人民党里头知道这件事的人其实不少,就算是自己不说,别人也能打探出消息来。现在若是不向大家说透,反倒显得遮遮掩掩,有什么猫腻一样。想到这里,齐会深干脆把大概情况介绍了一番。
大家都知道陈克是在上海聚集起第一批老党员的,得知是徐锡麟与秋瑾带着陈克去了上海,华雄茂又是这两人的亲戚。原先不知道情况的同志才明白华雄茂怎么会说出那种话。
“的确是左右为难。”柴庆国笑道。说完之后柴庆国忍不住看了看尚远。前一阵子尚远决定去河北工作的消息在人民党高层已经通报过了。柴庆国本人很想和尚远一起回河北。这倒不是他对陈克有什么意见。亲自参与了人民党的革命之后,柴庆国已经相信了陈克的话,人民革命与拉杆子造反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亲自跟着陈克在第一线工作,柴庆国原本对陈克的不满在共同辛苦的工作中早就烟消云散了。陈克不是柴庆国所厌恶的那种“读书人”,读书人是绝对不肯自己下地劳动的。人民党带领着百姓从死亡线上挣扎出来,这份功德柴庆国也觉得很光荣。
之所以想和尚远一起去河北,原因其实挺简单。柴庆国当头领当惯了,还是不太习惯人民党严格的纪律。加上他擅长的是骑兵,安徽根据地建起骑兵部队也不知道是猴年马月的事情。而回到河北,筹措马匹远比在安徽来得容易。既然在从未来过的凤台县发动“人民革命”都能如此容易,柴庆国相信自己回到河北的话,和以前的老兄弟们在一起,绝对能创建不亚于安徽的功业出来。所以柴庆国已经私下和尚远谈过,试探了一下口风,看看尚远是否心甘情愿的同意自己一起去河北。对柴庆国的表示,尚远也表示了欢迎,只是他告诉这件事必须要党委同意。尚远身为党员,不能提出凌驾党委的决议。
听了尚远的表示,柴庆国第一个想起的就是当年在北京,被撵出会场的经历。不管党委对不对,首先就要服从党的安排。柴庆国对此留下过铭心刻骨的印象。
而这次陈克对旧友下手,在党委会上面对华雄茂这样的老兄弟,依然不留什么情面,让柴庆国更加不高兴起来。人民党里头没有友情,至少在党委里头没有友情。自家亲戚更排不上号。这种准确的认知让柴庆国更想到河北去,那里才有江湖上的兄弟们,哪里才有过命的铁哥们。想到这里,柴庆国忍不住又看了看尚远。只见尚远平静的坐在凳子上,一副沉思的模样,根本看不出有什么想法。柴庆国感觉真的相当的失望。
陈克也管不了其他同志的想法,对他来说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向华雄茂交代。“正岚,我不是要对付徐锡麟和秋瑾丈夫,这点你相信我么?”
“放心吧,文青。我从来没有怀疑过你。”华雄茂连忙说道,“我知道你要对付的是光复会,而且你毕竟和他们二位没什么深交。现在想让他们投奔我们也不是时候。你放心好了,我绝对没有别的意思。只是大家都是亲戚,我心里头还是担心他们。”
看华雄茂说的真切,陈克沉着脸点点头,“正岚,你既然能理解,我就放心了。不过我还想问你一件事,如果徐锡麟和秋瑾丈夫来了咱们根据地,找到你,游说你,要你帮忙,你到底是帮还是不帮?”
这个问题相当的尖锐,华雄茂思前想后,这才说道:“那得看让我帮什么忙。若是私事,我自然要帮。若是公事,我听你的。”虽然嘴里头这么说,但是华雄茂说得也不是那么痛快。
陈克没有计较这些,如果徐锡麟和秋瑾到了根据地,找华雄茂绝不可能是办私事。这点陈克很清楚。“为难你了,正岚。”说完,陈克拍了拍华雄茂的肩头。
华雄茂叹了口气,再也不说话。
休息时间结束之后,会议继续进行。到现在为止,凤台县的根据地是以水路运输作为自己的主要运输手段,效果自然是非常的好。这次针对安庆的军事行动,大多数同志依旧认为采用水路运输是最好的办法。但是陈克却觉得很是担心,这次攻打凤阳府肯定有漏网之鱼,有几个官吏死活没找到。这些人极有可能往安庆逃窜,如果是这样的话,走水路就显得很不安全了。毕竟人民党控制的水域远没有抵达安庆,一路之上会遇到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万一事情有什么变化,敌人卡死了水路,那么攻打安庆的部队就成了孤军。
听了陈克的这个提问,章瑜立刻发言,“如果走陆路,我们几乎全部要在敌境内通行。水路好歹我们走了几次,就算是有人跑去安庆,安庆也根本来不及通知水路上的敌人。若是担心这件事,最好的办法就是马上出兵,打安庆一个措手不及。”
其他几个同志听了章瑜这么冒险的方法,一个个都面露难色。倒是陈克却觉得这未必不是一个解决的方法。
“我们不妨还是让蒲观水同志赚开城门,大家觉得如何?”何足道提议。这个提议立刻得到了不少军委同志的赞同。人民党用这招屡试不爽,攻寿州、攻凤阳府,化装成安徽新军都起到了极大的效果,人们思考问题都是有习惯性思维的。军委的同志现在对于化妆成新军有了思维惯性。第一个选择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了这上头去。
蒲观水听了这话之后,想说什么,却又停了下来。他觉得自己要是否定,只怕被人误会成自己贪生怕死。但是不提出自己的反对意见,万一弄坏了事情,那就更加对不起同志。正迟疑间,就听陈克说道:“我反对。如果咱们采用马上出兵的计划,这个计划建立的基础就是安庆府已经知道了咱们的消息。既然建立在这个战略假设上,让蒲观水同志化妆成新军,那不是飞蛾扑火么?这是一个战略逻辑上错误。”
听了这话,蒲观水心头一松。陈克十分有效的替自己解了围。蒲观水用感激的目光看了陈克一眼。接着他就听到何足道不解的问道:“战略逻辑错误怎么说。”何足道一直没有参加军校的培训,更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军事理论教育。他对这个词完全不理解。
“这就是说,咱们假设安庆府已经知道了咱们的消息,已经有了准备。为了抢在敌人下手之前,咱们走水路先下手。但是既然有了这个假定,那么我们如果这样马上出发,然后再派蒲观水同志前去诈开城门,这个行动是建立在敌人对咱们的情况并不了解的基础上。这两个假定的立场逻辑上是冲突的。安庆不可能同时知道咱们的情况,又不知道咱们的情况。”
“原来如此。”何足道恍然大悟。陈克最喜欢何足道的就是这点,不懂就问,不会就学。全然不会不懂装懂。其实周围有些同志看何足道的眼神里面有些微微的嘲笑之意,可何足道完全不在乎。这不是装出来的,这是因为何足道这么问并不为了哗众取宠,只是他真的不懂。而且何足道也没有觉得在陈克发问有什么丢面子的,所以对很多东西他根本就没有去考虑。
“如果安庆只是知道了咱们人民党,却不知道蒲观水同志已经投靠了我们呢?这种情况也是会有的吧?”柴庆国发问了。听到这话,有几个同志脸上已经露出了赞同的神色。
“的确有这种可能。”陈克点点头,“问题是这种可能的几率有多大?安庆离咱们这里几百里地,咱们完全不知道安庆的情况。这不是寿州,就在咱们眼皮底下。这也不是凤阳府,咱们打凤阳府,咱们对凤阳府的情况其实也很清楚。即便如此,其实也做了两套方案。赚不开城门,立刻就攻城。安庆府是长江边的一个据点型城市,城墙高,守备好,城市也大。如果把战略建立在能赚开城门的基础上,万一安庆府得到了消息,针对咱们有了防备。到时候咱们怎么办?”
“总得试一下吧。赚不开城门的话,我们就打进去。”柴庆国豪气干云的说道。
“我们不能拿同志的生命冒险啊。”陈克立刻否定了这个建议。
新开始(十六)
新开始(十六,到网址
正文 新开始(十七)
燃文 更新时间:2012-9-29 16:02:29 本章字数:7987
年轻同志的特点就是不够稳定,考虑问题很容易缺乏全盘考量。柴庆国这种不惜代价要获得胜利的看法一出,就有人认为还是要尽量避免无意义的伤亡。大家战争经验都不丰富,柴庆国有过浴血厮杀的经验,在河北与北洋军和洋人的军队作战的时候,柴庆国就是靠了不怕死的冲锋才逃得性命的。人民革命军到现在为止的战斗几十场战斗,总共死伤不超过200人。听到柴庆国提出的那种动辄数百上千伤亡的大仗,大家普遍觉得战斗不需要付出那么大的代价。
柴庆国是据理力争,其他同志也有自己的理由。华雄茂和章瑜这等军阶比较高的同志也不愿意贸然发言,所以柴庆国虽然势单力孤,却也没有完全落下风。
“打安庆绝不是打围子,既然要速战速决,那就必然要有很大的伤亡。”柴庆国知道打打仗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加入了人民党之后,战斗的烈度远比当年在河北山东与北洋军作战小。但是论规模,柴庆国的眼界比军委的同志们高的那可不是一点半点。
“那也得准备的更加周全才好。如果一时半会儿打不下安庆怎么办?速战速决就得能打赢才行啊。”何足道倒不是故意要和柴庆国唱反调,不过按照柴庆国所说的那样,部队顶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往前冲,何足道光想想那种伤亡,就觉得有些不寒而栗。
“安庆新军又不是围子里头的地主,他们装备兵力都绝非那样。”柴庆国的脸色已经很是阴沉。他忍不住想起了当年在河北和山东,与成千上万的北洋军和洋鬼子正面敌对的模样。北洋军和洋鬼子们整齐的列队,任由兄弟们怎么挑衅,敌人依旧能够保持着他们的纪律。直到起义军向着敌人发动进攻,而且进入到了敌人的涉及范围之后,炮弹,子弹才泼水一样向着起义军的兄弟们扫来。
想到这里,柴庆国就觉得汗毛本能的开始竖起。那时候柴庆国领着骑兵队伍冲锋,他甚至骑着马冲在最前头,左右的兄弟一个个中弹落马,那短暂的惨呼声顷刻就被隆隆的枪炮声与马蹄声淹没了。战前大家请神拜仙,把求得的符咒贴在胸前,喝下了符水。但是这些东西并没有能够保护兄弟们,一个冲锋下来,骑兵部队的兄弟们伤亡了将近一半。柴庆国发现自己只剩了为数极少的兄弟还在冲锋,而对面的敌人已经用刺刀组成了阵势,雪亮的刺刀晃到了马匹的眼睛,马匹纷纷下意识的人立起来。而敌人的步兵已经挺着刺刀冲了上来,对着为数极少的骑兵们开始戳刺。而兄弟们一面努力控制住马匹,一面用自己手里的家伙奋力与敌人厮杀。
自己到底是怎么从那里活下来的?这好几年来柴庆国一直很奇怪,对于自己怎么从那看不到边的敌人面前脱离的,柴庆国竟然完全没有印象。他能想起来的,就是也不知道打到了什么时候,自己的满身鲜血的与其他步兵兄弟们一起在撤退。至于那天和自己在一起的骑兵兄弟们最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他怎么都想不起来。那天,五百多名骑兵兄弟到了最后只剩下了柴庆国一人。
每次重新想起这些的时候,柴庆国总会下意识的短暂失神,仿佛有一种强大的东西强制剥夺了柴庆国的意识。等他明白过来的时候,却见到何足道的嘴在一张一合,应该是在说着什么。偏偏自己完全听不到任何声音,就如同看一场滑稽的皮影戏一样。
“老柴,你怎么了。”随着手腕被人拉住,柴庆国的听力才突然间恢复了正常。扭头一看,却是华雄茂惊讶的看着自己,而且拽住了自己的手。柴庆国艰难的咽了口唾沫,“没啥,我只是想起了一些以前的事情。”说完,他几乎是有些虚脱的一屁股坐回到板凳上。
“……我是觉得,咱们还是用小部队试探为好。”何足道终于结束了自己的发言。不少同志用赞许的眼光看着何足道。有用疑惑的眼神盯着大失常态的柴庆国。
此时,却听陈克说道:“华雄茂同志,我们能出动多少部队?”
华雄茂稍微迟疑了一下才回答了这个问题,“这个,最多不过五千人。如果是想派战斗力比较有保障的,那不过是三千人。”
蒲观水同志,安庆现在还有多少部队?”
“安庆现在有一个混成协,实际兵员不超过3500人。附属骑兵,炮兵各一标,工程,辎重各一营,军乐队。步兵协每协下辖步兵两标,每标又辖三营,每营辖三队,每队辖三排,每排辖三棚。最基本单位棚约有兵员14人。附属的骑兵标辖三营,每营辖前后左右四队,每队二排,每排二棚。附属炮兵标辖三营,每营辖左中右三队。队以下编制同步兵。工程,辎重营以下编制同骑兵。到清末,新军还在步兵标内增设机关炮队(重机枪)……”蒲观水把资料详细的向众人进行了介绍。
这些资料其实军委的成员都已经看过,但是以前众人都忙着眼前的事情,哪里有时间去考虑那么多。军务和公务繁忙到每个人干完了工作之后只想倒头就睡。攻打安庆对于同志们来说,太过于遥远了。现在双方实力变成数字列了出来,5000工农革命军对上这3500人的安徽新军。众人突然发现在兵力上相差无几。但是新军的装备十分精良,大占上风。军委的同志忍不住沉默了,这种实力上的差距远超大家的想象。
突然间,方才的讨论就显得毫无意义了。攻打安庆是要去啃硬骨头,敌人的实力足够强大,而人民党的力量远没有大家直观感觉那么强。
陈克很明白大的想法,他对着暂时沉默的众人说道:“同志们,如果我们考虑的是人民革命军全军11000人,而且在根据地内线作战。我们就可以认为还是能够胜利。现在是我们跑到安庆去打仗,是外线作战。难度要大的多。”
“那能不能等敌人分兵过来,我们逐一击破?”华雄茂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陈克回答的极为干脆:“不行,根据地现在还很不稳定。保证稳定的基础就是咱们对周围的敌人拥有压倒性的优势。没有人敢跳出来作乱。如果让敌人打进来,好不容易形成的百姓们对咱们的信赖马上就乱了。哪怕是打赢了,咱们甚至反攻拿下了安庆,也是后患很多。所以这次的仗是个政治上的仗。”
“那咱们可以先往安庆方向打,拿下南边的庐州府。然后和新军在庐州府较量。敌人怎么都进不了咱们根据地,大家觉得如何?”华雄茂还是希望能够持重一些。
“现在是咱们和新军实力差距最小的时候。因为满清还没有动员。不要光想着安庆府,一旦形成拉锯战,满清就会动员起军事力量剿灭咱们。根据地如此不稳固的情况下,经不起折腾的。如果湖北新军再来五千人,咱们的人数优势也灰飞烟灭了。而且战争一开始,大家互有伤亡,你觉得部队的士气会如何?会有人踊跃从军么?而且新来的部队,战斗力比咱们现在怎么样?肯定是比不了的。现在部队接连打胜仗,士气还很高。能打一场大仗。如果士气低落下来,在遇到挫折,我不乐观。”
陈克一点都没有高估部队。
讨论不知不觉从怎么打安庆变成了要不要打安庆。
华雄茂很不想打击军委同志们的士气,不过做这么大的决定,他也的确下不了,虽然多次私下和蒲观水讨论过新军的战斗力问题,但是华雄茂还是忍不住问道:“蒲观水同志,现在部队和新军拉开打,你觉得如何?”
听到这个问题,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蒲观水身上。蒲观水早就考虑过这个问题,他左思右想,艰难的挤出一句话,“同等兵力下,只怕是不行。”
除了严复等少数几个颇有涵养的人之外,众人脸上都露出了失望的神色。大伙随即把目光投向了陈克。
陈克知道自己必须说服同志们,安庆之战非打不可。这是战略主动权暂时掌握在人民党手中的最后时机了
“如果拉开打,咱们只是让新军在她们擅长的战场上作战。战略设计就是要让敌人无法发挥出战斗力才行。我们的部队现在的优点在于士气高昂。士气是建立在一连串胜利的基础之上。如果咱们让新军在擅长的范围内作战,一连串的失败只能导致士气全面低落。那时候就更打不了。新军擅长阵列,而城市战斗里头,格局错综复杂。部队往往来不及列队射击。这时候一根长矛或许比步枪更管用。而且我们专门训练了掷弹兵。针对巷战有优势。”
尽管陈克如此列出诸多有利的地方,不过依然没有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同志们情绪依旧不高。“如果咱们失败了,至少还可以在根据地和敌人打,如果咱们被敌人杀过来,那连再次重来的机会都没有。而且,我们虽然在武器装备上不如敌人,但是咱们有政治上的优势。这次蒲观水同志带来的新军战士,一半以上都加入了我们的队伍。大家当兵是为了讨生活,为了家里头能够更好的生活。可水灾之后,这些新军战士们的家里面什么模样,大家都亲自看过的。同样惨不忍睹。大家觉得安庆城里头新军的士兵们士气会高昂么?他们会真心的给那些满清的官老爷卖命?”
“我同意陈克主席的看法。”蒲观水说道,“安庆新军虽然训练的比较好,但是士气远不如我们。如果我这边派人去游说新军的话,应该可以有不错的效果。”
蒲观水终于肯发挥内应的作用,军委的同志们心里头都是一阵轻松。
陈克满意的看了蒲观水一眼,继续说道:“满清的战术依旧落后,由于没有凝聚士气的核心。外国人打败满清军队都是一点突破,然后满清部队全面溃败。我们这次打安庆,虽然敌人有坚城可以作为依托,这却是他们的心理弱点。只要这个心理上的依托被击破,那么满清军队就会立刻连锁溃败。而且我方是进攻一方,首先士气上就占据了优势。只要能攻破城防,我方必然士气大振。这此消彼长,安庆也不是多么难以攻克。”
被陈克这么一鼓动,年轻的同志们脸上都有了光彩。是啊,这些日子来的战斗都是一点攻破之后,敌人立刻土崩瓦解。虽然敌人的核心力量还在负隅顽抗,不过有组织的大规模抵抗一旦终结,部队立刻就从沉重的压力下解放出来。那些四处乱窜的敌人根本构不成威胁,人民党的部队仿佛顷刻间就占据了兵力和火力的全面优势。
“陈主席,你觉得从战略上必须打这一仗么?”严复终于开口问道。
“是的,”讨论让陈克的思路活跃起来,很多原先只关注到细节的问题,现在突然从更高层面上想通了,“我们现在拥有战略上的主动权。就是说,我们可以选择我们自己的战略方向,敌人暂时对咱们构不成任何威胁。”
提到了战略主动,陈克的思路豁然开朗,“就跟咱们一开始在凤台县一样,由于大水消息隔绝,敌人根本不知道凤台县发生了什么。所以我们不管做什么,都可以完全不考虑敌人的存在。这时候咱们建起了水上支队,运输物资,调动兵力。压制地主,完全可以随心所欲。一切的主动权和选择权都在我们自己的手里。这就是战略主动权。如果那时候寿州的敌人稍微向咱们施加压力,哪怕是做个姿态,咱们每一个考虑都要把寿州的敌人考虑在内。那样咱们敢把部队任意调动么?而且这个心态上总要把近在咫尺的寿州敌人优先考虑。那得多难受?”
这个比喻让这些老同志们完全理解,就是因为大家完全不用考虑敌人会干什么,掌握了完全的行动自由,革命工作才能如此顺畅。听到这里,不少原本觉得形势危急,以至于口干舌燥的同志突然觉得嘴里面再次出现了口水。以至于好几个人喉结耸动,把口水咽回了肚子里头。
陈克全当没看见,他继续说道:“现在我们之所以能考虑只要打下了安庆,以后的一年内,我们依然在安徽北部拥有战略主动权。就是建立在我们依旧拥有战略主动,有行动自由。能够主动选择进攻方向。这依旧是建立在战略主动权的优势上。如果我们现在不打安庆,等敌人缓过手来,他们有了行动自由,那我们就要把大量的力量用于防备敌人有可能发动进攻的方向上。我们现在可以说,敌人在安庆。等安庆的敌人自由行动起来,我们那时候能知道敌人在哪里么?”
严复点点头,“那么我方在战略上的优势到底有哪些?”
“第一、士气高昂。我们战胜了洪水之后,部队的士气远比躲在安庆整天看着灾民的新军官兵高。第二、政治优势。很多新军战士们加入了我们的队伍,可以在战前派遣这些新军战士混进新军的队伍,让他们去说服新军战士。不要和我们敌对。这也能够有效瓦解新军和我们死战到底的心情。第三、战役的突然性。敌人虽然知道一些我们的情况,可还是不够了解。我方突然发动了战役,从战略角度上,已经让敌人措手不及,无法进行针对性的部署。原有的装备优势也大打折扣。从这几个角度来看,战略上我们依旧拥有主动权。这是我们和安庆敌人势力差距最小的时候。”
严复精于军事,虽然对政治优势方面并不是那么赞同,但是他依旧理解和接受了纯粹军事方面的解释,“那么战术方面呢?我们的优势在哪里?”
“新军更多训练是在野战方面,我们近期的所有战斗都是攻城战。双方的训练与实战水平相差很多。同志们之所以担心难以攻克安庆,恰恰是因为大家有经验,才能真正理解了攻城战的要点。这点上就是咱们最大的优势。咱们知道该怎么攻城,但是敌人并不熟悉怎么守城。而且我也说过了,满清的部队是全面布防,所以非常容易一点突破,全线崩溃。咱们的部队则分成多路,在各个战场上作战,所以可以组成多路攻城队伍。敌人首位不顾,肯定要出问题的。至于武器上的问题,咱们针对攻城开发了一些专用的武器,**包,手榴弹。而且还有过实战经验。安庆的新军,则是以传统的步枪射击为主,并不适合巷战的特点。这是咱们的另外一个优势。”
这次不仅是严复,其他同志也能听的明白。对于陈克分析的优势,大家还是很赞同的。
“唯一问题就在于,同志们没有经历过如此阵仗的大仗,而且习惯了战略主动,觉得我们总是有各种选择。实际上,战略上的选择本来就没有几个。想保持战略主动权,那选择更加没几个。打安庆是保证我们接下来一年内战略主动的唯一选择。我们必须打。”陈克斩钉截铁的说道。
看了看喜忧参半的同志们,陈克大声说道:“大家一起来革命,都希望自己能看到革命成功,现在的局面就是如此,如果不破了安庆,敌人力量远比咱们大。一步步压过来,咱们顶不住的。只有攻克安庆,咱们才有继续革命下去的机会。咱们人民党党员都在党旗前面宣过誓,为了解放中国百姓,绝不在意流血牺牲。现在流血牺牲的时候到了,我不能说我第一个带队往前冲,但是战斗里面,部队真的遇到啃不下来的硬骨头,我亲自领着大家上。”
华雄茂听完这话,腾的站起身来,他满脸激动:“陈主席,怎么能让你上。我先领着部队上,我死了才能轮到你。”
“哈,”柴庆国忍不住笑出声来,他傲然站起身来,向着方才希望减少部队伤亡的那几个同志稍带轻蔑的扫了一眼,这才朗声说道:“说来说去,还是要硬拼。我在河北都是一刀一枪和北洋新军杀出来的。我早就向武星辰大哥保证过,我也向陈克主席说过,打硬仗,我柴庆国绝对不当孬种。这次攻城让我带队,我就不信新军的这些崽子们能有多硬。”
方才何足道是希望能够减少伤亡的,听了柴庆国傲慢的表态,他也忍不住站起身来,年轻的脸上是被小看之后的激愤,“打仗也要讲科学,能减少伤亡的时候,谁也不肯多死人。但是既然只能打,那就打。我们政委就是要负责政治工作的,到这个时候,我们政委也绝对不会躲在后头。”
军委里头的众人都是年轻人,该听的道理都听了,几个主要领导又都表了态,大家都知道这场仗一定要打,自己如果再有其他意见,只能被认为是胆小鬼。这些人都是在第一线打过仗的军人,一连串的胜利下大家其实也算是初生牛犊,被话里话外的嘲笑意味一将,众人的火气也都上来了。包括章瑜在内的军委成员纷纷起身表示绝对不会当了胆小鬼。
此时还在端坐的只剩下了严复和尚远。却见尚远慢慢的站起身来,从腰间掏出一把匕首。然后拽住自己的辫子,动作不快却非常有力的把辫子连根切断。在众人愕然的视线中,尚远把割下来的辫子扔在了桌面上。“这次战斗,我要求参加。”
这简单的话胜过众人的千言万语,尚远这个文官都做了表态,到这个地步再说什么都显得虚了。参加军委会议的同志互相对看着,所有人脸上都是冲动,所有人脸上都是刚毅中陈克让众人都坐下,然后开始讲解自己的战术想法。
新开始(十七)
新开始(十七,到网址
正文 新开始(十八)
燃文 更新时间:2012-9-29 16:02:31 本章字数:5039
军事会议确定了攻打安庆的计划之后,从当天晚上开始,军委和参谋部都是彻夜不眠的制定作战计划以及相应的训练计划,政工部门的同志对部队的情况做深入摸底总结。同志们都没有打过这么大的仗,大家心里头都很不安,但是自打到了凤台县之后,所有同志只要工作起来就会有很好的结果,所以众人干脆就抛掉了其他念头,和往常一样开始工作。
陈克负责战略制定,既然交代完了战略,他反倒清闲了一些。严复早就帮部队完善了水路运兵计划,而且刚从安庆回来不久,旧有的计划依旧可以使用。他有没有别的事情,同样清闲了不少。抽了个空闲,严复找到陈克,“陈主席,我想问问,你的军事到底在外国哪所学校学习的?”
“我没上过军校,所有军事知识是跟着一位姓毛的前辈学习的。这位毛爷爷是咱们中国人。”陈克笑着回答了这个问题。
“有这等奇人?”严复真的有些惊讶了,“看文青你对军事绝非外行,我却没想到尽然是跟着老师学的。这位毛先生现在身在何处,可否能够与之相会。”
“已经过世了。”陈克也不知道这话对不对。不过那个创造出军事思想的毛爷爷,陈克出生的时候就已经过世了。
“却是可惜。”严复忍不住叹了口气。
看着严复遗憾的神色,陈克不动声色的岔开了这个对自己很不利的话题。“严先生,你还是有些担心攻打安庆的战斗么?”
严复并没有客套,他直截了当的阐述着自己的想法:“我的确是担心此事。毕竟我军兵力不占优势,装备更差的远。按照文青所说,我们还是外线作战。难度更大。虽然我军有攻坚的经验,但是一旦打起来,伤亡甚重的话,部队只怕也未必能够坚持多久。”
“严先生,从战术上看,我军也到过安庆,经历的更多,见过的更多。最重要的是,我军比起安徽新军的最大优势,就是我军知道敌人是谁,知道我们为什么要打仗。其实我是想准备的更多些。准备还是不足。严先生,我想问你,若是为了拯救安徽受灾的百姓,这仗要不要打?”
严复同样认同军事斗争准备不足这个判断,当陈克提及了“为了拯救百姓,要不要打这仗。”严复立刻无言以对了。按照满清官场的特点,百姓死多少他们根本不在乎,天灾这种事情哪里能管得过来?救灾是朝廷的事情,只要没有民变,天灾怎么都不能怪罪到地方官头上。而且天灾说明朝廷失德,皇帝得下罪己诏的。即便一直从军极少涉及政界,严复也很清楚,根本不用指望官员救灾这种事情。从人民党的角度而言,想救百姓就必须先打垮满清政权,才谈得到去拯救百姓。
这个推断逻辑上完全正确,本可以说服严复。问题是这个合理的结论与现在中国的现状是格格不入的。严复参加了革命,在他看来革命的首要目的是为了夺取政权,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华。像陈克这样为了拯救百姓而打仗,这仅仅是在书籍中出现过。“吊民伐罪”,这是严复读过的文字,当这四个字具体化的时候,严复丝毫没有感觉到欣喜,他只觉得陈克所说的内容“十分荒谬”。
想了好一阵,严复才不得不说道:“必须要打。”
“严先生,我个人觉得现在准备不足不仅仅是指装备不足,军力不足。最重要的是政治工作不足。到现在为止,人民革命军里面,能够听明白到打仗是为了拯救百姓的,顶多一千人。如果不是这次水灾,能明白这个逻辑关系的两百人都不到。如果能给我半年时间,我一点都不担心打安庆的事情。只要有六千名知道不打垮满清政权,就不能救百姓的战士。”安徽的敌人根本不足为惧。”
严复并不觉得惊讶,他赞道:“这倒没错。即便是现在,我已经很佩服文青你能搞起如此规模的根据地。若换了我,那是万万不能。”
听了严复的赞美,陈克很无奈的看了严复一眼。只见严复神色里面毫无玩笑的意味,陈克这才说道:“严先生,我说的不是人数。如果真的能有那么多同志觉悟到要为了救百姓,才要打倒满清政府,我死了也觉得很安心。因为革命事业后继有人。打倒满清是为了救百姓而必须采取的战略。若只是为了打倒满清,那不过是为了一家一姓的福利,或者为了某个集团的利益。人民革命是要把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人民绝对不会为了某个理想去革命的,人民要的是更好的生活,要的是能够安居乐业。要的是危难时刻知道向谁求助。只要再半年,我就能让人民知道,人民党推行的人民革命,推行的新秩序,就是让人民得到解放,得到通过劳动获得幸福生活的唯一选择。那时候人民革命才能战无不胜。”
“文青不相信人民会追随革命么?”严复问,这些天他其实一直想问这个问题。人民革命虽然号称是为了人民,其实严复并不信服人民革命。
“我是觉得现在人民还不相信我们。严先生看到的一切,其实都是人民百姓劳动的结果,那些是房子不都是人民亲手一砖一瓦建设起来的么?这些水利设施不都是人民一锹一锄挖掘出来的么?我怎么可能不相信人民呢?没有人民就没有凤台县的今天。现在是人民不相信劳动成果能归人民所有的新制度,是人民现在对人民革命没有信心。如果人民坚信人民革命能够成功,我现在一点都不担心打不下来安庆。”
话说到这里,严复终于明白了陈克的意思。或者说,严复终于明白了人民革命的力量所在。接下来,严复的第一个念头居然是想把陈克痛打一顿。陈克的“狂妄”让严复觉得有些不能忍受。如果那些没读过书的人民真的理解到了这些,严复觉得那样的世界就太恐怖了。虽然还不能完全想象到那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严复却能想象到,那样的一个新世界,将把中国现有的一切统统粉碎,凡是敢于阻挡人民革命的一切都会被彻底摧毁。而那个新世界的终点,严复则完全看不清楚。而这场革命的起点,严复却能看清楚,那是仇恨。对旧有秩序的仇恨。
严复清楚的知道自己有着同样的仇恨。那些饱食终日胡作非为的太后皇帝王公贵族,那些尸位素餐的官员,那些只知道钻营的读书人,严复对这些败坏国家的蛀虫有着无比的痛恨。就是这些人让中国受尽欺凌,令堂堂中华丧权辱国。如果要革命的话,这些人就该是革命的对象。
不过这些却是有前提的,这股巨大的力量必须是有理想来引导的,绝不能如同洪水一样肆意奔驰。陈克绝不能不负责任的将这股力量释放出来,摧毁中国的一切。想要劝说的话就在严复嘴边,却又被严复咽回了肚子里头。他想起了马相伯先生一年多前对自己说的话,“几道,著书之人天纵奇才,若是你愿意,我倒想让你收了他做弟子。若是无人管教,此人只怕会祸乱天下。”
严复一度认为收了陈克做弟子,陈克四处碰壁之后,会认真投到自己门下。万没想到陈克一年多就创出了如此的事业,若是自己现在劝陈克,陈克定然是听不进去的。和陈克闹僵没有丝毫价值可言。唯一的办法,就是在人民党中立下功业,在关键时刻能够出来稳住方向。
所以严复问道:“陈主席,你可听过安徽的岳王会?”
“稍微知道一点。”陈克听说过这个组织和同盟会关系极为密切,但是既然后世籍籍无名,想来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组织。
“我在安徽教书的时候,和岳王会有过交道。既然计划里头要劝说新军,据我所知岳王会与新军里头不少人关系莫逆。既然距离进军安庆还有些日子。我马上动身前去联络岳王会的人。看看能不能让他们帮上忙。”
“如此甚好。不过严先生到底准备拿什么去说服岳王会呢?”
“既然陈主席不在乎安庆府,那么我不妨用安庆府作为交换。”
“没问题。那就有劳严先生了。”
何足道领着政工人员选择安庆战役的人员选拔,在其他政工人员后半夜睡下之后,何足道揉着略显红肿的眼睛四处看了看,大家或趟或趴,都已经沉沉睡去。定了定神,何足道拿起笔静悄悄的开始写信。“游缑姐姐,这次我要随军出发攻打安庆。战斗十分危险,我已经做好了为革命牺牲的准备。在这个时候,我有件事想对您说,我……”写到这里,何足道停下了笔,脸上露出了羞涩的表情。他又心虚的扫视了周围已经睡着的同志,再提起笔,却怎么都写不下去。
想了想,何足道把前头的文字又读了一遍,稍微修改了几个字,这才接着写下去。“我不怕死,但是死前怎么都想对您说,我很仰慕游缑姐姐。自从您和陈主席一起熬夜制药救了我的性命,我就发誓,一定要报答两位的恩情。跟着陈主席从事革命工作,我明白了很多。什么是人民革命,怎么好好做一个合格的人民党党员。在这方面,游缑姐姐您依然做的远比我要出色的多。也是我学习的对象。但是,我对游缑姐姐您有一种特别的心情。虽然我染过那样的病……”,写到这里,何足道的脸涨的通红,他思索了一下,就把这段给涂掉了。在下头继续写道,“我想成为最优秀的党员,能和游缑姐姐一样担当重要工作的党员。我也一直在努力。”
“唉!”何足道郁闷的吐了口气,他把写好的纸抓起来准备撕了,却停住了手。现在纸张很是珍贵,他不忍心浪费一张纸,又觉得自己写的东西很是没出息。他把纸翻过来,咬了咬牙,撞起胆气,刷刷点点的写下了一句话,“游缑姐姐,我很爱你。我想和你在一起,我想娶你。”写到这里,仿佛是呼吸都不顺畅一样,何足道甚至有点气喘吁吁了。他咬着牙,小小的一支毛笔仿佛有千钧重担,“游喉姐,今有幸,可否共结连理乎?”
把笔撩在桌子上,何足道一只手捂着脸,急促的呼吸让这个年轻人的肩头抖动着。他原本是想写封遗书的,但不知如何,一想到死亡,写遗书的想法就变成了想向游缑说出自己长久以来的憧憬和梦想。
“我是配不上游缑姐姐的。”何足道不停的在心里面反复念叨着这句话。桌上油灯的火焰随着何足道急促的呼吸微微的晃动,一种激烈澎湃的感情让何足道的脸上不知何时已挂上了泪水,他自己全然不知,只觉得有千言万语,也无法用恰当的词汇描述出来。
最终他拿起那张纸,仔细的叠好,放进怀里。这时,天色已经朦胧的亮了。
新开始(十八)
新开始(十八,到网址
正文 新开始(十九)
燃文 更新时间:2012-9-29 16:02:33 本章字数:8180
岳王会是清末安徽的革命团体,也是安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的革命组织。它因仰慕民族英雄岳飞的精忠报国精神,故名“岳王会”。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七、八月间,安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岳王会成立,地址设在芜湖安徽公学,由陈独秀、柏文蔚联合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常恒芳、宋少侠、杨端甫等人组成,陈独秀为会长。岳王会是比同盟会还要早创立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
工农革命军水上支队专门派了两艘快船护送严复前往芜湖,小船队日夜兼程,加上熟悉水路,竟然只用了三天就赶到了芜湖。严复1905年曾经在皖江中学堂当过校长,安徽公学是皖江中学堂的连襟学校,学校的老师互相教书,门房对严复自然是熟悉的很,见到严复到了门口,他连忙迎了上去。“严先生,好久不见您了。”.]
严复是直入主题,“陈先生和柏先生在么?”
“严先生,陈先生和柏先生都在。这几天连陶先生都来了。”
陶先生指的是陶成章,作为江浙名人,陶成章也曾经在安徽公学与皖江中学堂讲课。严复素来知道陶成章的政治观点,又从陈克那里得知了徐锡麟与秋瑾在光复会的地位,他对陶成章为什么出现在安徽公学已经心知肚明。
“前面带路。”严复对门房说道。
陈独秀、柏文蔚与陶成章听到门房在外面通报严复前来的消息之后都是一惊。他们没有想到严复居然来拜访。正在密议的三人连忙开门迎了出来。这几个人都比较熟,严复门房离开之后,三人带着有些不知所措的神色请严复进屋。严复也不客气,率先进了屋子,三人看左右没人注意,这才跟了进去。陶成章走在最后,他仔细的观察周围没人注意,这才插上了门闩。
严复见已经没有别人,抬手阻止了陈独秀的客套之词,“既然焕卿也在这里,我倒是少了不少麻烦。焕卿,徐锡麟和秋瑾两位是否告诉你,我的学生陈克要去攻打安庆。”
陶成章已经把情报告诉了陈独秀与柏文蔚。这二位知道严复素来是反对暴力革命的,这样突入起来的变化让他们觉得未必可信,听了严复的这番话,陈独秀与柏文蔚脸上已经有了喜色。陈独秀急切的说道:“严先生,我本来还想去凤台县找你。若是你晚来两天,我就出发了。你的学生陈克到底有多少人马,居然要打安庆。”
严复也不想瞒着这三位革命领袖,他把陈克在凤台县的实力大概介绍了一番。三人听说陈克居然有了上万人马,甚至打下了凤阳府,欣喜中都有着极大的惊诧。如果是别人来这么说,这三人还只怕不信。严复素来声望卓著,绝不是大言欺人之辈,听严复亲口介绍了情况,,不由得三人不信。
柏文蔚是岳王会的革命活动家,眼见着革命居然就这么有了希望,已经激动的泪光盈盈,嘴里面连声说道:“革命有望,革命有望啊。”而陈独秀和陶成章也是喜不自胜。
严复依旧是平日里严肃的神色,对面前三人激动的神色完全是视而不见的模样,他继续说道:“我这次来就是要来当说客的,岳王会在新军中颇有影响,我希望岳王会能游说新军能够作为内应。我们人民党的目的只是要打下安徽巡抚衙门。打下安庆之后,恩铭这些官员我们要带走。人民党的部队马上就会撤回凤阳府去。绝对不会食言。”
陶成章曾经把陈克许诺的这个条件告诉了陈独秀和柏文蔚,三人讨论的时候觉得陈克一不要出兵帮忙,二不要粮饷支持。更不要占据安庆号召天下。都觉得这里头肯定有什么大陷阱。听严复说的要求也不过是在人民党攻打安庆的时候让新军里头岳王会的人做一下内应。也是非常低的要求。他们生怕自己理解有误,柏文蔚追问道:“严先生,我们顶多能偷开一下城门,或者在人民党的军队攻打安庆的时候稍微让出一段城墙。若是指望我们做得更多,我们也做不到。”
“这就足够了。”严复本来也没指望他们能够做到更多,“我们需要商量一个标志,等我军攻入城内,大家不要误伤才好。”
“严先生,我们只用放人民党的军队入城,其他的就不用做了?即便如此,安庆城内还有数千新军。”柏文蔚还是有些不敢相信有这等好事。
“这已经是帮了我们的大忙。若是我们在城下一味攻城,这得损失多少部队?”严复也不想提出更多要求。他根本不信岳王会真的能策动整支的部队。就算是能策动,那也得等到战事有了眉目,安徽新军士气彻底崩溃之后了。
“严先生,你的保证我们是信得过的。但是话得说到头里,打下安庆府,你们要带走什么?”陶成章急切的问道。安庆府的府库里面肯定有不少钱,军械库等地储存着大量的军火物资,此时岳王会已经加入了同盟会,无论是光复会也好,同盟会也好,对于安庆的这些物资都十分垂涎。现在人民党肯出兵攻打安庆,而且是由严复出面保证会把安庆交出来,陶成章立刻就要把这件事给定下来。
严复回答的十分干脆,“我们拿走一半钱,一半武器。粮食我们分毫不取。毕竟水灾刚过,安庆府也缺粮。若是我们拿了粮食,只怕安庆府的百姓撑不了多久。”
陶成章想都没想就立刻就否定了这个方案,“武器却不能让严先生拿走。按你所说,人民党已经有了不少武器。而我们这边却极为缺乏枪支弹药。”
严复这次来之前和陈克已经商量过条件,他没想到这次来芜湖居然能如此顺利,把安庆交给光复会的目的是为了让光复会能够吸引满清的注意力,若是武器装备不足,光复会的确顶不了多久。看陶成章如此猴急的开始谈及战后如何分战利品,严复虽然觉得陶成章很是失态,却也不想计较。他大方的说道:“若是武器给你们,那么安庆军械所的设备,我们得拿走一些。凤台县根据地缺乏机械设备。”
陶成章其实也没想到自己这么狮子大开口居然能得到严复的同意,听严复要运走机械设备,因为深知严复眼界极为深远,陶成章立刻就后悔了,他干脆说道:“机械设备我们也只怕要用到。严先生若是都要运走,那我们用什么?”
严复极为精明的人,知道陶成章这是漫天要价,心里头登时就不高兴了。不过他素来严谨,平时是极有威严的,又比面前的这几个人大了二十几岁,只见严复把脸色一沉,“焕卿,你这就过分了。若是说缺乏物资,凤阳府刚经历了洪水,更是缺乏物资。既然大家要合作,我觉得你们要新开创局面,粮食枪械让给你们了。若是这样还不能让你知足。那可是有点欺人太甚了?”
柏文蔚见严复如此不高兴,生怕陶成章惹恼了严复。万一严复觉得得不偿失,干脆放弃打安庆,这天上掉的馅饼可就飞了,他连忙打起了圆场,“严先生,这事好说。只要能够拿下安庆,对革命就是一个大成功。只是严先生真的确定能成功么?”
严复转过脸看向柏文蔚,“这次我们人民党派了超过三千的战士前来攻打安庆,只要有新军做了内应,我能确定必然成功。”
“严先生不是说人民党的部队已经超过万人,怎么只派三千人前来?”柏文蔚对此有些疑惑。不过他内心里头反倒不希望人民党上万军队真的倾巢而出。俗话说形势比人强,岳王会在新军中虽然有不少会员,不过距离全面掌握安庆新军还差得远。若是人民党的部队真的如同严复所说,有绝对打下来安庆的实力。那事后人民党若是翻脸不认账,要把所有的物资都给带走,岳王会也好,光复会也好,根本不是对手。
“兵在精不在多。三千人已经够了。”严复回答的也非常简单。
陶成章看严复脸色已经好了些,他接着问道:“不知人民党的部队何时能来?”
“半个月之内就会到。”
“攻下安庆之后,人民党对芜湖有什么打算?”陶成章问。
陈独秀和柏文蔚脸色都微微一变,这是要借兵啊。若是人民党能打下安庆,芜湖就更不在话下。光复会和岳王会的计划里头,本来就想在安徽和江浙同时起事。这芜湖地处安庆和南京之间,能同时据有安庆和芜湖一带,对于革命是极有好处的。而且凤阳府在安庆北边,北洋新军若是南下,必然要先对凤阳府的人民党动手,有人民党在北边顶着,南边也能轻松不少。想到这里,两人都盯着严复,想看看严复到底会怎么回应。
若是没到根据地之前,严复也会有和这几位旧式革命家一样的看法,占据名城是有着巨大效果的。自从一定程度接受了人民革命的理念之后,严复心里头对这种态度就很看不上了。凤台县一个小地方,发动了人民之后就能有天翻地覆一样的变化。以一县之地就能攻下凤阳府,陈克提出的“农村包围城市”已经被证明极为有效。广大的农村有着占中国绝大多数的人民,不去占领农村,只是想着占据城市。这种战略眼光在严复看来已经是非常落后的。
这次来之前,陈克专门把人民党党员组织纪律给严复看了,针对纪律中“中国人民党党员必须彻底断绝与企图反对本党纲领的党派和集团断绝一切联系。”陈克已经挑明,与岳王会和光复会仅仅是合作关系,双方并非同一路线的政党组织。不要向他们提供战略思想上的帮助。严复对此并不觉得有什么特别不能接受的。当然严复并不知道陈独秀在“历史上的地位”,陈克根本没有提及此人是***缔造者之一。
由于缺乏“历史人物收集癖”,在陈克看来,1907年的陈独秀与1921年的陈独秀根本是两个同名同姓但是完全不同的人。若不是严复向陈克提及,陈克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居然这么快就能和党的缔造者打上交道。即便知道了陈独秀是岳王会的会长,陈克也没有丝毫要特别对待的意思。
既然陈克这样强调,严复也不想自作主张。看着陶成章万分期盼的眼光,严复答道:“焕卿这是想借兵啊。没有问题,我们从安庆撤出的时候要走水路,那不妨就把池州、铜陵、芜湖一并拿下,都交给你们。不过我话说在头里,拿下这么多地盘,光复会和岳王会有这么多兵力能守住么?我们人民党的部队打完就走,绝不停留。若是想让我们协助你们守城,焕卿却不要做这等打算。”
听了这话,陶成章脸上立刻露出了发内心的笑容。他这些年来一直为了革命奔波,组织策划了不少起义,却始终没有成功过。现在居然不用花费多大力气就能夺取安庆,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一样。即便是听了严复的劝告,陶成章却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对他来说,能占据了安庆这等名城,再有了长江沿岸的池州、铜陵、芜湖,这么大一片地盘,这可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局面。这些年东奔西走,陶成章认识了大批“不得志的豪杰”,只要有了这些地盘,陶成章相信光复会振臂一呼,绝对是八方皆应的局面。到时候革命同志们皆来投奔,根本不用担心守城的问题。
在这样谈成的基础上,人民党、岳王会、光复会三方的代表达成了初步的协议。人民党负责实际的军事行动,岳王会与光复会提供内应。协议一旦达成,柏文蔚连饭都没吃,马上出门去联络安庆新军中的会员。陶成章也同时出门,他已经得到了徐锡麟和秋瑾传递的最新消息,光复会的同志正在前来安徽。又得到了严复的保证,陶成章去催促路途上的同志们加紧行动。
留下来的陈独秀请严复一起吃了午饭,严复就起身告辞。陈独秀坚持亲自送严复到了码头。两人一边走一遍闲聊,陈独秀笑道:“严先生,你那高足陈文青的书我看过,实在是青出于蓝啊。”
严复不愿意把陈克那套《中国文化传承与唯物主义的兴起》的功劳据为己有,他只是淡淡一笑,“文青那孩子很是少年气盛,写的东西让仲甫见笑了。”
陈独秀说道:“严先生客气了,若是文青兄没有真才实学,怎么可能不知不觉之中拉起如此规模的人马。却不知道文青兄有何妙策?”
严复被这个问题问的一愣,他沉思片刻却找不到合适的解释,忍不住引用了《史记》里头的话,“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
陈独秀学问那是顶尖的,听了这话,他也是一愣,严复执教北洋水师学堂二十载,大家都赞他教书育人无数,但是严复对弟子们的评价可以说有些苛刻:“复管理十余年北洋学堂,质实言之,其中弟子无得意者。伍昭扆(光建)有学识,而性情乖张;王少泉(劭廉)笃实,而过于拘谨。二者之外,余虽名位煊赫,皆庸才也。”听严复居然引用了《夏本纪》里大禹治水时面对的困境,便知道严复对陈克评价极高。陈独秀也是个风趣之人,便接着问道:“难道文青也是手执耒锤,以民为先。”
这是韩非子《五蠹》里头称赞大禹的话。严复一听就知道出处。陈克领着凤台县百姓生产自救的时候,严复并不在根据地,在上海见到陈克的时候,陈克肤色不算黑,手掌是大户人家出身的那种光滑细腻。分别一年再见到陈克,陈克的皮肤已经晒得黝黑,与陈克握手的时候,严复明显能感觉到陈克手上那厚厚的茧子。绝对是干了非常多的体力活,吃了很不少的苦。不仅仅是陈克,人民党的党员和战士们无一例外都是如此,大家若不是吃了这么多苦,哪里能在洪水滔天的灾年里头自保呢?
再看对面的陈独秀,容貌肤色和一年前严复离开芜湖的时候几乎是一模一样,一看就是身体保养的不错的读书人。岳王会建成也快有两年了,到现在只能借着人民党的力量去获得地盘。而人民党不过一年时间就能有如此规模,严复觉得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一个空谈,一个实干,若是岳王会能超过人民党,那岂不是没有天理了。
但是陈独秀的话也不能置之不理,严复淡淡的应道:“年轻人,多吃吃苦头没有坏处。”
陈独秀比严复小了二十五岁,听了这话,也觉得有些讪讪。他有些拿不住严复是客气,还是有些变相的指责自己。但是陈独秀是绝对不敢直接问严复的。
很快就到了码头,严复登上了已经整装待发的船只,在陈独秀的目送中,两艘船的小船队高高扬起船帆,驶离了码头。
柏文蔚雇了船只比严复早走了一小会儿,他站在船头,任由冰凉的河风吹着,心里却是一片火热。自从岳王会建立以来,就致力于发动起义。由于岳王会是一个文人组建的集团,手里没兵。他们选择渗透新军,拉拢会党的路线。这两年来,渗透新军方面做的还行,至少打进去了一些钉子。乡党武装也认识了不少。可想把这两者给结合起来,却是千难万难。平素里乡党们嘴上总是吹的极大,胸脯拍的山响。可真到了要他们出兵的时候,这些人立刻就有了诸多借口,要么是没钱,要么是没粮,要么是没武器。或者干脆同时缺乏这三样里头的两样或者三样。若是岳王会不缺钱、不缺粮、不缺武器,岳王会自己就组建武装力量了。还联络乡党做什么。于是眼瞅着在新军里头的人越来越多,只要有人肯打安庆,就铁定能成功。却偏偏找不到肯出力的武装力量。
这次严复竟然肯带兵来打安庆,实在是大出柏文蔚意料之外。柏文蔚并非没有怀疑,不过严复个人的信用已经足够消除大部分的怀疑了。毕竟柏文蔚还是旧时代的革命者,他的思想里头,一个团体和军队的首领是最重要的。在1907年这种首领决定一切的大环境下也不能说柏文蔚是错的。所以严复这种有名望的人一出马,柏文蔚也就基本相信了。
抱着“革命终于要成功”的一种信念,柏文蔚乘坐的船只逆流而上,向着安庆驶去。
于此同时,陶成章健步如飞,向着东南方向大步流星的走去。这位光复会的干将平日里经常每天不行超过一百里地去拜访各路豪杰。柏文蔚遇到的种种,陶成章同样无数次遇到过。光复会在江浙努力发动各种起义,每次都是失败收场。一次次的失败刺痛着这位革命志士的心。不过陶成章认识上的提高,却只限于要如何连络更多有势力的革命力量,发动更大的起义。至于如何在民间培养起人民革命,陶成章始终没有涉足。
和柏文蔚一样,严复这样的名士表明了态度,陶成章就觉得吃了真正地定心丸。陈克的消息只是让陶成章觉得或许可以试试看,而严复则让陶成章下定决心把力量投入到这次攻打安庆的战斗当中。不过陶成章并没有意愿参加战斗,他认为光复会的同志要用在接收人民党攻下的城市上,而不是在战斗中平白的消耗掉。或许陶成章自己也没有意识到,他这种希望平白获得革命果实的想法有多离谱。但是陶成章就是相信,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事情是肯定有的,只是自己没有遇到罢了。而严复就给了他这个捡馅饼的机会。
严复、柏文蔚、陶成章向着三个不同的方向而去,当他们再次集结在一起的时候到底会发生什么。处于即将遇到暴风雨中心的安庆城却丝毫没有预感。春节即将来临,整个安庆府大小官员正在准备礼物,富人开始收债,普通人家也努力过着自己的营生,希望今年能够过一个好年。流落街头的灾民们每天依旧一批批的因为冻饿而死。好像什么都没有变,好像这种日子也会无止境的持续下去。
新开始(十九)
新开始(十九,到网址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