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反经(全)

_8 赵蕤(唐)
[文子说:“债少容易偿还,职务轻松容易完成,任务不重容易上进。最
高统治者把握住简明扼要的国策,臣民就容易建立功业。这样一来,为君为
臣就永远不会互相讨嫌。社会到了末世,其法律的特点是繁杂而苛刻,然而
真正犯罪的人却捉不住,可是动不动还要严惩重罚,于是罚不胜罚,严重危
害社会的却不敢杀。人民大众为这三种重负所困扰,就变着法子来欺骗上级,
虽然采用严酷的刑法,也不能禁止奸诈与邪恶。”
《新语》说:“秦始皇设立刑法,用车裂杀人,修筑大城以防备江南吴
楚一带少数民族的入侵,举措越多,国家越乱,法令越多,恶人越放纵。秦
始皇不是不想治理好国家,然而他的一系列举措恰恰失掉了天下,就是因为
采取的措施太多、刑罚太严的缘故。”]
【经文】
不求不可得,不强人以其所恶也。
[故其称曰:“政”者,政之所行,在顺人心,政之所废,在逆人心。夫
人恶忧劳,我逸乐之;人恶贫贱,我富贵之;人恶危坠,我存安之;人恶绝
灭,我生育之。能逸乐之,则人为之忧劳;能富贵之,则人为之贫贱;能存
安之,则人为之危坠;能生育之,则人为之绝灭。故从其四欲,则远者自亲,
行其四恶,则近者亦叛。
晏子曰:“谋度放义者必得,事因於仁者必成。反义而行,背仁而动,
未闻能成也。”
《吕氏春秋》曰:“树木茂则禽兽归之,水源深则鱼鳖归之,人主贤则
豪杰归之。”故圣王不务归之者,而务其所归。故曰:强令之笑不乐,强令
之哭不悲。强之为道,可以成小而不可以成大也。]
【译文】
不追求得不到的东西,不勉强人做他们所厌恶的事。
[所谓“政治”,意思是要顺应民心,政策法规才能得以贯彻执行,违背
民心,政策法规就会被废弃。人民厌恶愁苦、劳累,就设法使他们安逸、快
乐;人民厌恶困苦、贫贱,就设法使他们富裕、尊贵;人民厌恶危难、动荡,
就设法使他们安全、稳定;人民害怕绝后、死亡,就设法使他们生育、长寿。
能让人民安乐的人,人民也会为他分忧,为他劳苦;能让人民富贵的人,人
民也会为他甘受贫贱;能让人民安定的人,人民也会为他承受危难;能让人
民休养生息的人,人民也会为他经受死亡灭绝的考验。只要满足了人民的这
四种欲望,远方的人自然会来亲近;相反,亲近的人也会背叛。
晏子说:“依照正义来谋划,定有所得;根据仁爱去做事,定能成功。
违背正义和仁爱去行动,没听说过有能成功的。”
《吕氏春秋》说:“树木茂盛,禽兽才会来栖息;水流深沉,鱼鳖才会
来归依;帝王贤明,豪杰才会追随。”所以,圣明的国君不刻意要求归依他
的人,而是注重做好能使人才前来归依的那些事情。强迫让人笑,笑了也不
快乐;强迫让人哭,哭了也不悲哀。强硬地推行某种政策,只有小成而不会
有大成。]
【经文】
不处不可久,不偷取一世宜也。
[董仲舒曰:“安边之策欲令汉与匈奴和亲,又取匈奴爱子为质。班固以
匈奴桀骜,每有人降汉,辄亦拘留汉使以相报复,安肯以爱子为质?孝文时,
妻以汉女,而匈奴屡背约束,昧利不顾,安在其不弃质而失重利也?夫规事
建议,不图万事之固,而娱恃一时之事者,未可以经远。”
晁错说汉文帝令人入粟塞下,得以拜爵,得以赎罪,上从之。
荀悦曰:“圣人之政,务其纲纪,明其道义而已。若夫一切之计必推其
公议,度其时宜,不得已而用之,非有大故,弗由之也。”]
【译文】
不要固守在不能久留的地方,不为一时方便而苟且敷衍。
[董仲舒说:只用汉朝与匈奴和亲的策略来使边境安定,又以匈奴单于的
爱子作为人质,这是达不到目的的。班固曾经认为,匈奴人凶暴、倔强,每
当有人投降汉朝,他们便扣留汉朝使者来报复,怎么能指望他们拿爱子作人
质呢?孝文帝时,匈奴单于娶了汉家女子为妻,可是屡次违背和约。他们如
此利令智昏,怎么能希望他们不为重利而宁肯牺牲人质呢?谋略大事,议制
国策,不求长治久安,只图一时的稳定。这样的人不可以策划长久大计。”
晁错劝汉文帝发展农业生产,使之得以做官或赎罪,文帝听从了他的意
见。
苟悦说:“圣人的工作,是致力于法令制度的制定和阐明道德和义理。
如果一切政策法规都要大家去评议,揣度它是否合乎时宜,迫不得已才采用
它,若非有重大变故,不应当这样做。]
【经文】
知时者,可立以为长。
[范蠡曰:“时不至不可强生,事不容不可强成。”管子曰:“圣人能辅
时,不能违时。”《语》曰:“圣人修备以待时也。”]
【译文】
懂得把握时机的人,可以任命他为行政长官。
[范蠡说:“节令未到,不可以勉强植物生长;形势不允许,不应当勉强
追求成功。”管仲说:“圣人只能捕捉时机,不能违背时机。”《论语》说:
“圣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后,只等时机的到来。”]
【经文】
审于时,察于用,而能备官者,可奉以为君。
[议曰:孙卿曰:“盗王者之法,与王者之人为之,则亦为王矣;盗霸者
之法,与霜者之人为之,则亦霸矣;盗亡国之法,与亡国之人为之,则亦亡
矣。夫与积礼义之君子为之,则王矣;与端诚信令之士为之,则霸矣;与权
谋倾覆之人为之,则亡矣。三者,明主之所谨择,此能察于用也。”
管仲曰:“大位不仁,不可授以国柄;见贤不让,不可与尊位;罚避亲
戚,不可使主兵;不好本事,不可与都邑。”又曰:“使贤者食于能,则上
尊崇;斗士食于功,则卒轻死。使二者设于国,则天下理。”
傅子曰:“凡都县之考课有六:一曰以教课治,则官慎德;二曰以清课
本,则官慎行;三曰以才课任,则宫慎举;四曰以役课平,则官慎事;五曰
以农课等,则官慎务;六曰以狱课讼,则官慎理。此能备官也。]
【译文】
能审时度势,对人才、资源的使用了然于胸,并能恰当地选用官吏的人,
就可以推拥他为君王。
[荀子说:“盗窃了帝王的治国方法,要与能做帝王的人去实行它,那就
可以称王了;盗窃了称霸者的治国方法,能与称霸的人去实行它,那就可以
称霸了;盗窃亡国之法,与亡国之人去实行它,自然会一同灭亡。与修积礼
义的君子共事,可以称王;与正直诚信的人共事,可以称霸;与妄图颠覆国
家的人共事,只能自取灭亡。圣明的国君应该谨慎地对待、选择这三种情况,
这可以帮助他精明地使用人才。”
管仲说:“执政者不讲仁义道德,不能把国家政权交给他;有了贤能的
人不让位,这样的人不能让他居于尊贵的地位;因为是自己的亲戚,就不使
用刑罚,这样的人不能让他掌管兵权;不喜欢从事农业生产,不能任命他做
地方长官。”又说:“会让有才能的人靠本事吃饭的人,就会使国君尊贵而
崇荣;能让勇士靠战功而谋生的人,士兵就会为他卖命。如果这两种政策一
旦能在全国确立,天下就得到治理了。”
西晋哲学家傅玄说:“都市与郡县考察官吏的有效途径共有六种:第一,
如以文明教化的情况来考察地方官吏的业绩,官吏就会重视自身的道德;第
二,如以清正廉明来考察官吏的本职工作,官吏就会对其言行谨慎;第三,
如以才能来考察用人情况,官吏就会慎重地推荐人才;第四,如以租税、服
役来考察是否公平,官吏就会处事谨慎;第五,如以农业发展情况来考察官
吏的水平,官吏就会致力于农业生产;第六,如以执法情况来考查诉讼,官
吏就会认真审理案件。”这样做,使用官吏的问题就可以得到较好的解决。]
【经文】
故曰:明版籍、审什伍、限夫田、定刑名、立君长、急农桑、去末作、
敦学、校才艺、简精悍、修武备、严禁令、信赏罚、纠游戏、察苛克,此十
五者,虽圣人复起,必此言也。
夫欲论长短之变,故立政道以为经焉。
【译文】
综上所述,户籍管理清楚,村社组织建全,限定每人占有的田亩明确,
惩罚与罪行相符,设立行政长官,加紧农桑的种植,抑制工商业,注重教育
事业,考核士人的才艺,精简政府机构,做好兵器的制作,严明法制,核实
赏罚的信誉,禁止无益的游戏,检举苛刻的官吏,这十五条,即使是圣人再
世,也一定要这么说。
要想探讨一个国家的统治时间为什么有长有短,就应当把以上所阐述的
为政之道作为基本的总则。
卷二
君德第九
当皇帝的不论是明主还是昏君,都想叫百姓做良民、顺民,可是在老百
姓眼里,皇帝又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经文】
夫三皇无言,化流四海,故天下无所归功。[伏羲、女蜗、神农,称三皇
也。]帝者体天则地,有言有令,而天下太平。君臣让功,四海化行,百姓不
知其所以然。故使臣不用礼
赏功,美而无害。
[黄帝者,顺天地之纪,时播百谷,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时物,有土德
之瑞,故号黄帝;颛顼者,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治气
以教化,洁诚以祭祀,动静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砺;高辛者,
取地之财而节用之,抚教万人而利海之,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
其色郁郁,其德嶷嶷;帝尧者,其仁如天,其智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
富而不骄,贵而不舒;虞舜者,善无微而不著,恶无隐而不彰,任自然以诛
赏,委群心而就制。
故能造御乎无为,运道于至和,百姓日用而不知,合德而若自有者,此
五帝之德也。]
【译文】
三皇虽然没有传下修身治国的言论,但是他们潜移默化的仁德遍布四
海,所以天下老百姓不知把功劳记在谁的名下。[历史上称伏羲、女蜗、神农
为三皇。]“帝王”一词的内涵,就是依照自然的法则,有理论,有法规,因
此天下太平。有了功劳,君臣谦让,他们的美德,无形中变成了老百姓的行
动,百姓当然不明白其中的奥妙。所以古代的帝王使用群臣不必有那么多的
礼仪法规、赏罚奖励,就能使四海和美而不互相伤害。
[作为五帝之首的轩辕黄帝,依据阴阳四时制定历法,按照农时所宜播
种,充分发挥心智、体力和视听功能,节约使用山林江河的资源,在位时有
土德的瑞兆,所以号黄帝。颛顼高阳做领袖时。保护资源,治理土地,依据
天象制定历法,崇拜山川之神,并按其尊卑秩序制定礼仪,依四时五行之气
教化民众,虔诚地祭祀天地之神、祖先之灵。凡天下之物,活动的禽兽,静
止的草木,大到名山大川的神灵,小到丘陵坟莹的鬼魂,日月所照之处,没
有不归顺的。帝喾高辛当领袖时,取山川大地的财物,节约使用,抚养教育
万民,引导他们谋利益,按照日月的升降制定历法,认识到鬼神的玄妙而虔
诚地祭祀,整个部落的景象显得肃穆兴旺,社会风气显得道德高尚。帝尧为
领袖时,仁德涵养有如天空一样广博,智慧象神明一样微妙,人民象葵花向
日般地追随他,象禾苗企盼云雨一样仰望他,富有而不骄纵,高贵而不傲慢。
虞舜为领袖时,多么微小的好人好事也都要表彰,多么隐蔽的坏人坏事也都
要暴露,运用自然的法则来惩恶扬善,群臣心悦诚服而后让他们遵守各种制
度。
综观五帝的治国之道,都能善用无为而治的法则,并在运用中使之体现
为最高的和谐,天下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受到了实惠却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行
为合乎道义却好象生来就有这种修养。这就是黄帝、颛顼、高辛、尧、舜之
仁德的具体表现。]
【经文】
王者制人以道,降心服志。
[议曰:韩信云:“项王所过无不残灭,百姓不亲特劫于威,强服耳。名
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诸葛亮曰:“荆州之名附操者,逼
兵势耳,非心服。今将军诚令猛将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由此言
之,人心不服,其势易破。故王者之道,降心服志也。
设矩备衰,有察察之政,兵甲之备,而无争战血刃之用,天下太平,君
无疑于臣,臣无疑于主,国定主安,臣以义退,亦能美而无害。
[昔三代明王,启建洪业,文质殊制,而令名一致。故曰,夏人尚忠,忠
之弊也朴,救朴莫若敬,殷人革而修焉。敬之弊也鬼,救鬼莫若文,厨人矫
而变焉。文之弊也薄,则又反之于忠。三代相循,如水济火。所谓随时之宜,
救弊之术,此三王之德也。]
【译文】
如果说五帝是以德治国,那么三王(夏禹、殷商、周文王)的治国之道
就是征服人心了。
[这道理可以用两个人的话来证明。韩信说:“项羽所过之处,杀人放火,
恣意残害生灵,老百姓不顺从他,就用暴力劫持。这是以势压人,名义上是
称霸天下,实际上丧失了人心。他的所谓‘强大’是很容易衰弱的。”诸葛
亮说:“荆州虽然在名义上归顺了曹操,实际上是迫于大军压境,并非心悦
诚服。现在将军(孙权)只要命令猛将与刘豫州(刘备)同心协力,合力破
操,一定能胜利。”由此言之,人心不服,敌人的攻势很容易被打破。所以
说:“王者之道,降心服志也。”]
制定方针策略以防衰败,为政清明,国防巩固,然而并不发生战乱,天
下太平,君不疑臣,臣不疑君,国家稳定,人主安祥,群臣遵循仁义的规范
进退有序,也可以达到美好而元患的大治景象。
[上古有过三代明王,开创大业,文彩风貌虽然不同,但盛世的美名却是
一样的。夏代推崇忠实,忠实过头了就产生粗野的流弊,最好的补救办法是
崇敬。殷商时代,对忠的流弊进行了改革修正,推崇敬鬼神,讲尊卑,可是
崇敬的流弊是迷信,最好的补救办法是文明教育。周代的统治者为了矫正殷
商六百年的动荡不安,大力提倡文治。然而文治也有弊端,那就是人们会变
得太虚伪,于是又反回来提倡忠君爱国。夏商周三代就这样因循反复,就象
火大了用水救,救灭再生火,走了一个圆圈。因时制宜,救弊补偏,这就是
三王的治国之术。]
【经文】
霸主制士以权,结士以信,使士以赏。信衰士疏,赏毁士不为用。
[《左传》曰:“楚围宋,宋如晋告急。先轸曰:‘报施救患,取威定伯,
于是乎在矣。’狐偃曰:‘楚始得曹而新婚于卫,若伐曹、卫,楚必救之,
则齐、宋免矣。’于是乎蒐于被庐,作三军,谋元帅,使郤縠将中军。晋侯
始入而教其民。二年,欲用之,子犯曰:‘民未知义,未安其居。’于是乎
出定襄王,入务利民,民怀生矣。将用之,子犯曰:‘人未知信,未宣其用。’
于是乎伐原以示之信。民易资者,不求丰焉,明徽其辞。公曰:‘可矣乎?’
子犯曰:‘民未知礼,未生其恭。’于是乎大蒐以示之礼,作执秩以正其官,
人听不惑而后用之。出谷戍,释宋围,一战而霸,文之教也。”此五霸德也。]
故曰:理国之本,刑与德也。二者相须而行,相待而成也。天以阴阳成
岁,人以刑德成治,故虽圣人为政,不能偏用也。故任德多,用刑少者,五
帝也;刑德相半者,三王也;仗刑免任德少者,五霸也;纯用刑,强而亡者,
秦也。
[议曰:古之理者,其政有三:王者之政化之,霸者之政威之,强国之政
胁之。故化之不变而后威之,威之不变而后胁之,胁之不变而后刑之。故至
于刑,则非王者之所贵矣。故虞南云:“彼秦皇者,弃仁义而用威力,此可
以吞并,而不可以守成。此任刑之弊也。]
【译文】
霸主的治国之术是以权势来驾驶、以信誉来团结、以赏罚来使用人才。
不讲信用,人才就会疏远;赏罚制度毁坏,人才就会离去。
[《左传)中记载:公元前633 年,楚成王军队包围了宋国的都城。宋成
公派使者去晋国告急。晋文公召集群臣商量。晋之名将先轸说:“报恩、救
难、立威、称霸,就看这一次了。”晋文公的舅父狐偃(字子犯)说:“楚
国刚刚得到曹国,最近又从卫国娶妻。现在如举兵进攻曹、卫,楚必分兵援
救,那么齐、宋就可以解围了。”
于是晋国在被庐这个地方大规模地阅兵,按大国编制组建三军。经商量,
任命大夫郤縠为元师,统帅中军。
晋文公一回国就致力于训练民众。次年,文公想使用他们。子犯说:“晋
国战乱多年,人民还不知道什么是义,还没有安居乐业。”于是晋文公加强
外交活动,护送周襄王回国复位;回国后又积极为人民谋利益,人民开始逐
渐关心生产,安于生计。不久,文公又想用兵,子犯又说:“民众还不知道
什么是信,而且还没有向他们宣传信的作用。”于是晋文公又征伐了原(小
国名),约定三天内攻不下来撒兵。三日后晋文公真的信守诺言,退兵三十
里,向国内外证明他的诚实和信用。在这一系列行动的影响下,晋国的商人
做生意不求暴利,明码标价,童叟无欺,全国形成了普遍讲信誉的好风气。
于是晋文公说:“现在总可以了吧?”子犯说:“人民还不知贵贱尊卑
之礼,没有恭敬之心。”于是文公用大规模的阅兵来表示礼仪之威严,设置
执法官来管理官员。这样一来,人民开始习惯于服从命令,不再有疑虑,这
时才使用他们。城濮一战,迫使楚国撤兵谷邑,解了宋国之围,一战而称霸
诸侯。这都是晋文公善于用仁德教化的结果。
这是五霸之主以仁德治国的一面。]
所以说,治国的根本问题是怎样用刑法与仁德,正确的方针是二者都不
偏废,相辅相成。天以阴阳二气构成一年四季,人以刑德二法构成治国之道。
所以即便是圣人执政,也不可偏用其一。以这样的观点来看,运用仁德较多,
刑法较少的是五帝,刑德并重的是三王,刑法较多、仁德较少的是五霸,只
用刑法暴力而亡国的就是秦了。
[古代治理国家,其政制可分为三类,一是王者之政——靠的是人文教
育;一是霸者之政,靠的是刑法的威力;一是强权政治——靠的是暴力酷刑。
其规律是教育不起作用就用刑法强迫,刑法不起作用就用暴力镇压,暴力也
不起作用就屠杀。到这一步就不为王者所赞同了。所以唐太宗的名臣虞世南
说:“从前秦始皇弃仁义而用暴力,以此虽然可以吞并六国,统一天下,然
而坐天下就不行了。这就是运用刑法治国的弊端。”]
【经文】
或曰:“王霸之道,既闻命矣。敢问高、光二帝,皆拔起垅亩,芟夷祸
难,遂开王业。高祖豁达以大度,光武谨细于条目,名擅其美,龙飞凤翔,
故能拔乱庇人,拯斯涂炭。然比大德,方天威,孰为优劣乎?”
曹植曰:“昔汉之初兴,高祖因暴秦而起,遂诛强楚,光有天下,功齐
汤武,业流后嗣,帝王之元勋,人君之盛事也。然而名不纯德,行不纯道,
身没之后,崩亡之际,果令凶妇肆酷虐之心,娶妾被人彘之刑。赵王幽囚,
祸殃骨肉,诸吕专权,社稷几移,凡此诸事,岂非高祖寡计浅虑以致斯哉?
然其袅将画臣,皆古今之所鲜;有历代之希觏,彼能任其才而用之,听其言
而察之,故兼天下而有帝位也。世祖体乾灵之休德,禀贞和之纯精,蹈黄中
之妙理、韬亚圣之懿才,其为德也,聪达而多识,仁智而明恕,重慎而周密,
乐施而爱人。值阳九无妄之世,遭炎精厄会之运,殷尔雷发,赫然神举,奋
武略以镶暴,兴义兵以扫残,军未出于南京,莽已毙于西都。尔乃庙胜而后
动众,计定而后行师,故攻无不陷之垒,战无奔北之卒。宣仁以和众,迈德
以来远,故窦融闻声而影附,马援一见而叹息。敦睦丸族,有唐虞之称;高
尚纯朴,有羲皇之素;谦虚纳下,有吐握之劳;留心庶事,有日昃之勤。是
以计功则业殊,比隆则事异,旌德则靡僭,言行则无秽,量事则势微,论辅
则臣弱,卒能握乾图之休征,立不刊之遐迹,金石铭其休烈,诗书载其懿勋。”
故曰:光武其优也。
[荀悦曰:“高祖起于布衣之中,奋剑而取天下,不由唐虞之禅,不阶汤
武之士,龙兴虎变,率从风云,征乱伐暴,廓清帝字,八载之间,海内克定,
遂荷天衍,登建皇极,上古以来,书籍所载,未尝有也。非雄俊之才,宽明
之略,历数所授,神抵所相,安能致功如此?焚鱼断蛇,异物同符,岂非精
灵之感哉?”
《书》曰:“天工人其代之。”《易》曰:“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
人。”斯之谓矣。
夏尚忠,忠之弊野朴,故殷承之以敬。敬之弊鬼,故周承之以文。文之
弊薄,救薄莫若忠。三王之道周而复始。周秦之间,可谓文弊,秦不改,反
酷刑。汉承其弊,得天统矣。
孔融曰:“周武从后稷以来至其身,相承积十五世,但有鱼鸟之瑞。至
如高祖,一身修德,瑞有四五,白蛇分,神母哭,西入关,五星聚。又武王
伐纣,斩而泉之。高祖入秦,赦子婴而遣之。是其宽裕又不如高祖。”
虞南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汉高之臣,三杰是
也。光武之佐,二十八将是也。岂得以邓禹、吴汉匹于张良、韩信者乎?然
汉高功臣皆强盛诛灭,光武佐命悉用。优秩安全,君臣之际,良可称也。绝
长补短,抑其次焉。”
由此言之,夫汉高克平秦、项,开创汉业,衣冠礼乐,垂之后代,虽未
阶王道,霸德之盛也。]
【译文】
有人问:“你所说的五霸之道我已听明白了,敢问汉高祖刘邦和光武帝
刘秀都是崛起于乡问,平定了天下战乱,开创了帝王大业。刘邦豁达大度,
刘秀谨慎细心,各擅其美,龙飞凤翔,所以能收拾残局,保护人才,拯救人
民于水深火热之中。然而就其济世之大德,帝王之天威而比较,谁优谁劣
呢?”
曹植说:“昔日汉室初兴,刘邦因残暴的秦王朝而起事,诛灭项羽,一
统天下,光宗耀祖,功勋可比汤武,伟业流传子孙。他是帝王中的元勋,人
君中的盛事啊!然而他的名声。品行毕竟不那么真正合乎道德,所以死了以
后,果然让凶恶的吕后肆元忌惮地干尽残酷暴虐的坏事。爱妃戚夫人被砍去
四肢,挖目薰耳,喂上哑药,扔在厕所中;赵王如意被幽囚,最后毒杀。亲
生骨肉连连遭受屠杀,吕氏家族独揽朝纲,国家政权几乎被吕氏篡夺。上述
种种,难道不是刘邦缺乏深谋远虑的结果吗!
然而刘邦手下的猛将谋臣都是古今少有的奇才,只因为他能选任、重用
他们,听其言观其行,所以才会统一天下,登上帝王的宝座。
汉世祖光武帝刘秀(高祖九世孙)继承了皇室家族的仁善德性,禀承了
忠贞温和的纯正精华,遵循外修风度内修精神的要则,兼有儒家的美德和才
华。聪睿豁达、博学多识、仁义智慧、开明宽容、慎重周密、乐施爱人,构
成了他的品道修养。他所处的时代,多灾多难,无法无天,正值皇家的气数
已尽,世道艰难之际。在这样的时局下,他有如一声春雷,声势雄壮地举兵
起事,组织武装力量来抗击强暴势力,发动起义部队扫荡残军败将。他的大
军还没有从南京出发,王莽已经被洛阳的乱兵杀死。象刘秀这样的人,安邦
定国的大计胜券稳操以后才发动群众,计划谋略确定以后才采取军事行动,
所以每次进军没有攻克不了的堡垒,每次战争都没有临阵脱逃的士兵。他用
宽厚仁慈之心来团结群众,以超常的德行使远方的人才慕名而来。因此,窦
融闻听他的名声就如影随形般地追随他,马援第一次见面就赞叹他的英明。
象虞舜一样,有使九代人亲密和睦的声誉;象羲皇一样,有高尚纯朴的品质。
他谦虚地听取下属的意见有如周公一样不辞劳苦,留心事务象计时的仪表一
样勤快。所以论功劳,他的业绩非同导常;论尊高,他的事迹不同凡响;论
道德,找不出可挑剔的瑕疵;论品行,没有不光彩的地方。刘秀所拥有的势
力并不大,文武辅臣也并不强,但是他最终做到了一统天下,创建了不可磨
灭的功勋,让金石碑铭刻记他的光辉业绩,诗书文献记载他的伟大。”所以
说,汉光武帝比汉高祖更伟大。
[东汉末的史学家荀悦写道:“汉高祖刘邦出身于普通老百姓,奋剑而取
天下,不是由舜尧那样的人禅让接位,也不是汤武所委任的那种高官,全凭
自己奋斗,有如龙从云腾,虎挟风行,征乱伐暴,廓清天下,八年之间,海
内平定,于是踏上了通天大道,登上了帝王宝座。自古以来,书籍所载,未
曾有过。不是英雄豪杰,没有宽容圣明的谋略,天命所授,神负扶助,哪能
建立如此不朽的功勋!武王焚鱼敬受大命,高祖挥剑斩白蛇,就有神女化作
老妇哭诉赤帝杀了她的儿子,预兆天命的事物虽然不同,但其道理却是一样
的。”
《尚书》说:“上天的工作,要让人来代替完成。”《周易》说:“汤
武革命,上顺天心,下合民意。”所讲的也正是这个道理。
夏代崇尚忠诚,其流弊是粗野、简陋,因此殷代用崇敬来纠正;崇敬的
弊端是迷信,因此周代用文明礼教来纠正;可是礼教又带来了虚伪的流弊,
补救虚伪弊端最好的办法是忠诚。结果夏商周三代帝王的治国之道转了一个
圆圈,走到终点却又回到了起点。周秦之际,经过春秋战国六百年的战乱,
可以说是文治流弊日益严重的时候,秦不加以改革,反而推崇酷刑,使其流
弊更加严重。到了汉代,鉴于法治的教训,进行彻底改革,于是取得了政权。
三国时的孔融说:“周武王从夏朝的开创者后稷到他那个时代,历时十
五代,却只出现过白鱼跃入舟中、赤鸟落在屋上的瑞祥。至于汉高祖,只因
一人修积仁德,瑞兆就有四五起。他挥剑斩白蛇,蛇母为之哭泣;两入长安,
天上五星相聚。周武王伐纣时,杀了纣王,悬头示众;高祖进入秦都长安时,
却赦免了二世的儿子子婴,并放了他。所以说,周武王在宽容大度方面也不
如高祖。”
唐太宗的名臣虞世南说:“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刘
邦的功臣有三杰——张良、萧何、韩信;刘秀的辅佐是二十八将——邓禹、
关汉等,但二十八将怎能比得上三杰?然而刘邦的功臣在其强盛之际几乎都
被诛灭了,刘秀对他的功臣却都给予了优厚的待遇,使他们安享荣华富贵。
在这一点上,刘秀很值得称颂。对这两个人取长补短地进行比较,还是次要
的事情。”
这样来讲,汉高祖战胜秦国和项羽,开创汉朝基业,家族的地位和国策
的创建,一直传了十多代,虽然没有走上王者之道,作为霸者的功德,也够
伟大了。]
【按语】
建立了东汉政权的刘秀也是趁绿林、赤眉农民起义的混乱局面登上帝王
宝座的。刘秀在年轻的时候志向平平,看不出有什么惊人之处。他喜欢务农,
性情温和。25 岁上才去游历长安,听说阴家有个名叫丽华的女子长得漂亮,
看到卫戍司令出行时声势显赫,就感慨地吟哦道:“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
当得阴丽华。”其志向不过如此而已。
当了皇帝后,刘秀还是那样温和宽厚。即位不久,他衣锦还乡,同族的
婶子大娘议论他什么都好,就是太温和了些。刘秀听了哈哈大笑,说:“吾
治天下亦以柔道行之。”他确实是这样做的。他安抚战乱中流散的平民;废
除擅杀奴仆不治罪的陈规;减刑轻税,精减政府机构和膺员;招纳、起用人
才??在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刘秀确实是一个开明、仁总的好皇帝。
他在位30 余年,从不恣意放纵,豪华奢侈。他不喜欢饮酒,不喜欢珍玩。在
他临终的遗诏中还说:“我无益百姓。丧葬,一切都要象孝文皇帝那样,务
从约省。刺史、俸禄二千石的官吏,都不要离开城郭,也不要派官员来吊唁。”
刘秀常常表现出一种恢宏大度、平易谦和的雅量。刘秀的老同学严子陵
自小有高名,刘秀对他很有好感。刘秀当了皇帝后,他 隐名埋姓不愿相见。
后来好不容易找到了他,刘秀当天就亲自去看他,他躺在床上不起来,也不
说话。刘秀就和他躺在一起,摸着他的肚皮说:“哎,哎,子陵,你不能帮
帮我的忙?”严还是不答应,过了好久,才睁开眼睛说:“人各有志,何必
强求?”刘秀跟他谈了好几天,请他出来做官,他持意不从,后来隐居富春
山。毛泽东建立新中国后,请好友柳亚子出山,柳想效法严光。毛泽东的“莫
道昆明湖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就是典出于此。
刘秀对臣僚要求非常严格,对贪赃枉法行为决不宽容。对皇亲国戚一般
也能理智对待,严加约束。他的大姐湖阳公主的奴仆有一次大白天行凶杀人
后,躲在公主家中,官吏无法捕捉。洛阳县令董宣听说公主要出门,驾车的
正是那个奴仆,就在半道截住了公主的车子,当面将那个奴仆正法。公主立
即回宫向刘秀告状,刘秀大怒,把董宣召来,当面就要打死他。董宣说:“请
让我说一句话再死。”刘秀说:“你想说什么?”董宣说:“靠着陛下的圣
明,汉朝才得到中兴。现在放纵奴仆杀人,将怎么治理天下?你不用打,我
自己死吧。”一边说,一边撞在柱子上,血流满面。刘秀赶紧叫小太监抱住
他,但要董宣给公主叩个头消消气。董宣坚决不叩,刘秀就叫人按着脖子强
叩。董宣两手撑着地,就是不叩。湖阳公主不满地说:“文叔(指刘秀)当
老百姓的时候,经常藏匿逃犯,官吏都不敢上门 追捕。如今当了天子,都不
能在一个县令身上施加一些威严?”刘秀笑着说:“这就是天子与平民百姓
的不同啊。”刘秀不但没有怪罪董宣,反而褒奖了他,给了他一个“强项令”
(意为刚强不肯低头的县令)的美名。事后刘秀一直记着这个七品芝麻官,
在董宣死于任上后,刘秀派专人去看望,见他家中一贫如洗,刘秀感慨他说:
“董宣如此清廉,死了才知道啊!”
问题是象刘秀这样的好皇帝,可遇而不可求。中国几千的历史,这样的
皇帝屈指可数。所以现在政治学提出的要求是:用什么机制才能保证每一个
即位的国家最高领导人都能成为老百姓理想的人主?总不能让百姓用生命和
血肉为代价,千年万代地去碰运气吧!
【经文】
或曰:“班固称周云成康,汉言文景,斯言当乎?”
虞南曰:“成康承文武遗迹,以周、召为相,化笃厚之氓,因积仁之德,
疾风偃草,未足为喻。至如汉祖开基,日不暇给,亡赢之弊,犹有存者。太
宗体兹仁恕,式遵玄默,涤秦、项之酷烈,反轩、吴之淳风,几致刑厝。斯
为难矣!若使不溺新垣之说,无取邓通之梦,懔懔乎庶几近于王
道。景帝之拟周康,则尚有惭德。”
[《汉文赞》曰:“文帝即位二十三年,官室园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
有不便,辄施以利人。南越尉伦,自立为帝,召贵伦兄弟,以德怀之,伦遂
称臣。与匈奴结亲而背约入盗,令边备守,不发兵深入,恶烦百姓。吴王诈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