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反经(全)

_55 赵蕤(唐)
贵而骄纵,下贫穷而有异心,就可以离间他们;如敌人将帅倦怠、士卒松懈,
就可以偷袭。如将领聪明而反应迟缓,就要使他急迫;如勇猛又轻生,就欺
凌他;如急躁易激动,就要诱惑他;如贪功好利,就要袭击他、贿赂他。如
果因仁爱而对敌不狠,就要用敌人的残暴教育他;如廉洁却又不爱他人,就
要凌侮他;如刚毅又喜欢自以为是,就要假装顺从他;如果内心懦弱、喜欢
被别人驱使,就要让人去欺诈他。以上所说的这些,都是用兵的要旨,为将
帅者必须了解。
料敌五二
孙子说:“兵者,诡道也。”因而在采取具体的军事行动前,做出准确、
明白的判断就显得格外重要了。“料敌如神”,从来就是对良将的赞美。
【经文】
夫两国治戎,交和而舍,不以冥冥决事,必先探于敌情。故孙子曰:“胜
兵先胜而后战。”又曰:“策之而知得失之计,候之而知动静之理。”因形
而作,胜于众,用兵之要也。
若欲先知敌将,当令贱而勇者,将轻锐以尝之。观敌之来,一起一坐,
其政以理。其追北,佯为不及;其见利,佯为不知。如此者,将必有智,勿
与轻敌。[凡敌上气黄白润泽者,将有威德。或军上气发,渐渐如云,变作山
形,将有深谋。或敌上气外黑中赤在前者,将精悍,皆不可击。凡气上与天
连,军中将贤良。凡气如龙如虎在杀中,或如火烟之形,或如火光之状,或
如山林,或如尘埃,头大而卑,或气紫黑,如门上楼,或如白粉沸,皆猛将
之气也]。若其众哗旗乱,其卒自止自行,其兵或纵或横。其追北,恐不及;
见利,恐不得。如此者,将必无谋,虽众可获〔凡敌上气清而疏散者,将怯
弱。前大而后小,将性不明也〕。
故曰: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敌远而挑人者,欲人之进也;众树动者,
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稠草中多障蔽者,必逃去恐吾追及,多作障蔽,使
我疑其间有伏兵也];鸟起者,伏也[凡军上气浑浑圆长,赤气在其中,或有
气如赤杆在黑云中,皆主有伏兵。或两军相当,有赤气在军前后左右者,有
伏兵,随气所在防之。或有云绞绞绵绵,此以车骑为伏兵。或云如布席之状,
此以步卒为伏兵。或有云如山岳在外,为伏兵,不可不察也];禽骇者,覆也;
尘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远者,薪来也;少而往来者,营军也[少,尘少
也]。
辞卑而益备者,进也[敌增备也];辞强而进驱者,退也。无约而请和者,
谋也;半进半退者,诱也;杖而立者,饥也;汲而先饮者,渴也;见利不进
者,劳也;乌集者,虚也;夜呼者,恐也;军扰者,将不重也;旗动者,乱
也;吏怒者,倦也;粟马食肉,军无悬簟,不及其舍者,穷寇也;淳淳翕翕,
徐与人言者,失其众也[此将失其众之意也];俗赏者,害也;数罚者,困也;
数顾者,失其群也;来委谢者,欲休息也。兵怒而相近,久而不合,又不相
去,必谨察之。
敌来新到,行阵未定,可击也;阵虽定,人马未食,可击也;涉长道,
后行未息,可击也;行坂涉险,半隐半出,可击也;涉水半渡,可击也;险
道狭路,可击也;旌旗乱动,可击也;阵数移动,可击也;人马数顾,可击
也。凡见此者,击之而勿疑。
然兵者,诡道也。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故匈奴示弱,汉祖有
平城之围;石勒藏锋,王浚有幽州之陷。即其效也,可不慎哉!
【译文】
两国发生了战争,双方军队营垒相对峙,此时形势不明,不能随意做出
判断,一定要先探清敌人的情况。所以孙子说:“取胜之兵,首先是在刺探
军情方面取胜,而后才在战场与敌人交锋。”又说:“认真分析判断,以求
明了敌人作战计划的优劣长短;仔细观察,以求了解敌人活动的规律。”根
据敌情变化灵活运用战法,可以少胜多,这是用兵打仗的要旨。
如果要先了解敌方将领的情况,最好是让军中贫贱又勇敢的人,带领着
轻便精锐的人马去观察敌情。观察敌军初来,如果一起一坐,治理得有条有
理;如果敌军追逐败退者,假装赶不上;看见财利,假装不知道——这样的
部队,它的将领一定非常精明,不可以轻视[凡敌阵上空云气黄白润泽,其将
有威德。或者敌军上空有气升发,渐渐形成云状,变化成山形,其将有深远
的谋略。或者敌军上空的云气,外面黑中间赤红,游荡在前,其将精悍,上
述情况,都不能攻击。凡云气上和青天相连,军中的将领必定贤良。凡云气
如龙如虎,如拼杀状,或呈火烟之形,或如火光之状,或如山林,或如尘埃,
前头大而低,或云气紫黑如门楼,或如白粉沸腾,这都是猛将之气]。如敌军
喧哗,旌旗散乱,士卒行动随便,纵横坐卧,在追击败军时,惟恐赶不上,
看见财利,惟恐得不到。这样的军队,它的将领一定属于无谋之辈,即使其
军人数众多,与之交战,也是可以取胜的[凡敌军上空云气清淡、松散,其将
多怯弱。云气前大而后小,其将领的品性不明了]。
所以说,敌军近前却很安静,是有险峻的地形可依凭;敌军远道而来向
我挑战,是企图引诱我军前行;树丛摇动得面积大,敌军来的多;草丛中多
处设置障碍,是用来疑惑我军的[稠密的草丛中多处设置障碍,一定是敌军在
逃离时担心我军追击,故作障碍,以使我军怀疑草丛中有伏兵];有鸟惊起,
则有埋伏[凡是军队上空云气混浊,呈圆长形,赤气含在其中,或黑云中有赤
色云气如木杆一样挺立,都是有伏兵的表示。或两军相对,有赤色云气在军
阵前后左右游荡,有伏兵,要随云气的所在之处设防。或有云气交扭绵延,
这是以车骑为伏兵的表示。或云气如卷席,这是以步卒为伏兵的表示。或有
云气如山岳在外,也有伏兵,不能不察〕;禽鸟惊骇,是敌军大举来袭;尘
土低而广的,是敌军步步来袭;尘士分散成条状,而且前后远连,这是敌军
在运送粮草;尘土少却往来飘荡,是敌军在安营扎寨。
敌军使者言辞谦卑却加紧战备,是要进攻[敌人要增加装备];言辞强硬
而又做出进攻的样子,是要撤退;敌军没有事先约定就来求和,必有计谋;
敌军呈半进半退之势,是引诱我向前;敌军持手中武器站立,是饥饿之旅;
敌军找水争饮,是饥渴之旅;见到财利却不向前,是因为过度劳困;敌营有
乌雀集聚,说明营中己空;敌人夜间有惊呼声,说明敌军心中恐惧;军营骚
动,是将领没有威严;旌旗摇动,是敌军中起了混乱;军吏时常发怒,是过
度疲倦之症候;敌人用粮食喂马,杀牲口吃肉,收拾起炊具不再返回营地,
是准备决一死战的表示;敌军将领低声下气和士兵说话,是其将领不得人心
的表现;再三奖赏士卒的,说明敌将已没有其他办法;再三重罚下属的,是
敌军已陷于困境;再三环顾,是丢失了队伍;敌军借故派使者来谈判,言词
委婉的,是想休兵息战。敌军盛怒前来,却久不接战,又不离去,必须谨慎
观察其意图。
凡是以下情况,均可以毫不迟疑地攻击敌军:
敌军刚刚来到,行阵还未来得及布列;行阵虽已布列,但人马还未来得
及进食;长途跋涉,后到的部队还未休息;行进于岗坡险阻之地;处在半隐
半显状态;半部渡水;正在险狭之路上行进;旌旗乱动;敌阵频繁移动;敌
军人马再三返顾。
然而,用兵打仗,是一种诡诈的行为。能攻却要显出不攻的样子,要打
却要显出不打的样子。匈奴故意示弱,汉高祖不了解真情,被围困在了平城;
石勒故意藏起锋芒,王浚不知道实况,被攻陷在了幽州。这都是前年之鉴,
不谨慎行吗?
势略五三
要战胜敌人,不仅要有强大的军事实力,还要善于造成威猛难当、气盖
山河的态势。勇敢与怯弱,彼此依存,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势”
强者,“怯”可以化为“勇”,少能胜多、弱能胜强;“势”弱者,“勇”
可以变成“怯”,虽有百万之众,也脆弱异常,不堪一击。
【经文】
孙子曰:“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又曰:“水之弱,至于漂石者,
势也。”何以明之?
昔曹公征张鲁,定汉中,刘晔说曰:“明公以步卒五千讨诛董卓,北破
袁绍,南征刘表。九州百郡,十并其八,威震天下,势慑海外。今举汉中,
蜀人望风,破胆失守,推此而前,蜀可传檄而定也。刘备,人杰也,有智而
迟,得蜀日浅,蜀人未附。今破汉中,蜀人震恐,其势自倾。以公之神明,
因其倾而压之,无不克也。若小缓之,诸葛亮明于理而为相,关羽、张飞勇
冠三军而为将,蜀人既定,据险守要,则不可犯也。今不取,必为后忧。”
曹公不从。居七日,蜀降者说:“蜀中一日数十惊。”备斩之而不能禁也。
曹公延问晔曰:“今尚可击否?”晔曰:“今已小定,未可击也。”
又,太祖征吕布,至下邳。布败,固守城,攻不拔,太祖欲还,荀攸曰:
“吕布,勇而无谋。今三军皆北,其锐气衰。三军以将为主,主衰则军无奋
意。夫陈宫有智而迟,今及布气之未复,宫谋之未定,进急攻之,布可拔也。”
乃引沂泗灌城,城溃,生擒布。以此观之,当是时,虽诸葛之智,陈宫之谋,
吕布之勇,关张之劲,无所用矣。此谓“勇怯,势也。强弱,形也。”
故兵有三势[夫兵有三势:一日气势,二日地势,三日因势。若将勇轻故,
士卒乐战,三军之众,志励青云,气等飘风,声如雷霆,此所谓气势也。若
关山狭路,大阜深涧,龙蛇蟠磴,羊肠狗门,一夫守险,千人不过,此所谓
地势也。若因故怠慢,劳役饥渴,风波惊扰,将吏纵横,前营未舍,后营夹
涉,所谓因势者也],善战者,恒求之于势。势之来也,食其缓颊,下齐七十
余城;谢石渡淝,摧秦百万之众。势之去也,项羽有拔山力,空泣虞姬;田
横有负海之强,终然刎颈。
故曰:战胜之威,人百其倍;败兵之卒,没世不复[永挫折也。言人气伤,
虽有百万之众,无益于用也]。故“水之弱,至于漂石”,此势略之要也。
【译文】
孙子说:“勇怯,是‘形势’造成的,强弱,是由军事实力决定的。”
又说:“水性是非常柔弱的,却能把冲走石块,这是由于水势强大的缘故。”
为什么这样说呢?
从前曹操征伐张鲁,平定汉中,刘晔曾建议说:“您以五千名步兵讨伐
董卓,向北攻破袁绍,向南征服刘表。天下的州郡,十有八九被兼并,因而
威震天下,声扬海外。现在占领汉中,蜀人望风丧胆,城池失守,照这样向
前推进,蜀地用一纸檄文就能平定。刘备,是人中之杰,虽有智慧却是后来
的,得到蜀地的时间短,蜀人尚未依附他。现在攻破汉中,蜀人得知后非常
震恐,形势对刘备非常不利。以您的神明,如果乘着形势对刘备不加紧攻伐,
没有不胜的。如果稍一松懈,有明察事理的诸葛亮为相,有勇冠三军的关羽、
张飞为将,蜀人一旦安定了,据守险要,那就不能轻易侵犯了。今日不攻取,
一定会成为后患的。”曹操不听从。过了七天,投降魏的蜀人不断劝说刘备:
“大势己去,蜀中人惧怕曹操,一日内惊恐数十次。”刘备连续斩杀劝降者,
却不能禁止。这时,曹操叫来刘晔说:“现在是否还用进攻?”刘晔说:“现
在蜀地已初步平定,不用进攻了。”
曹操征伐吕布,到了下邳。吕布失败坚守下邳城不出。因为不能取胜,
曹操准备回返,荀攸说:“吕布,有勇而无谋。现在他的各路军队都失败了,
他的锐气大衰。三军以将领为主帅,主帅锐气衰减,他的军队必然失去了战
斗力。吕布的谋士陈宫虽有智慧却是后来的,现在乘着吕布的元气尚未恢复,
陈宫的计谋尚未商定,只要连续进攻,吕布可以除掉。”曹操听了荀攸的建
议,引来沂水、泗水灌下邳城,城被大水冲得崩溃了,活捉了吕布。由此来
看,在那样的时候,就是有诸葛亮的智慧,陈宫的谋略,吕布的骁勇,关羽、
张飞的劲健,也是没有用的。这就是所谓“勇怯,势也;强弱,形也。”
所以说,用兵打仗有“三势”[“三势”,一是“气势”,二是“地势”,
三是“因势”。将领勇猛轻蔑敌人,士卒奋力向前,三军上下,壮志激荡云
天,豪气如同飘风,声音如同雷霆,这就是所说的“气势”。关山苍茫,长
路狭险,峰高涧深,如龙蛇一样弯曲,如羊肠一样狭窄的山路,还有狗洞一
样的山门,一人据险把守,千人难以通过,这就是所说的“地势”。要善于
利用机会,因势进攻,如敌人疲倦迟缓,劳顿饥渴,被风波侵扰惊吓,将吏
横暴,为所欲为,前面军队尚未扎营,后面的军队仍在涉水渡河,这就是所
说的“因势”]。善于用兵打仗的人,最会捕抓有利于我的形势。形势到来,
郦食其劝说齐王田广,攻克了齐国七十余座城;谢安淝水一战,打垮了前秦
百万大军。如果大势已去,项羽纵有拔山之力,只能与虞姬相对而哭泣;田
横有背负大海的壮志,最终还是被迫自杀。
所以说,有胜利带来的威势,斗志会增加百倍。而败军的士卒,再难振
奋[指长久遭受挫折,元气已伤,即使有百万大军,也毫无用处]。所以说,
水性至柔至弱,却能冲走石块,这就是“势略”的要旨。
攻心五四
善攻者,先攻其心,后攻其城。攻心者,智也;攻城者,力也。以智服
人,恒久;以力压人,暂短。所以孙子认为,攻城是下策,攻心才是上策。
【经文】
孙子曰:“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何以明之?
战国时有说齐王曰:“凡伐国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胜为上,
兵胜为下。是故圣人之伐国、攻敌也,务在先服其心。何谓攻其心?绝其所
恃,是谓攻其心也。今秦之所恃为心者,燕、赵也,当收燕、赵之权。今说
燕、赵之君,匆虚言空辞,必将以实利,以回其心,所谓攻其心者也。”
沛公西入武关,欲以二万人击秦峣关下军。张良曰:“秦兵尚强,未可
轻也。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
人具食,益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贪而忽名,可
货以赂]。秦将果欲连和,俱西裘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
士卒恐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懈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诸
葛亮擒孟获,七纵七擒之,南方终亮之世,不敢背叛。又,四面楚歌而项羽
走;刘琨吹葭胡人散。攻心之计,非一途也]。
【译文】
孙子说:“以攻心为上策,以攻城为下策。”为什么这样说呢?
战国时有人劝说齐王:“攻打一国的方法,以攻心为上策,以攻城为下
策。心胜为上,兵服为下。所以圣智之人讨伐他国、战胜敌人,最要紧的是
先使其心服。什么叫“攻心”呢?断绝他的凭恃就是“攻心”。现在秦所凭
恃为心的,是燕国、赵国,应收回燕、赵的权力。如今劝说燕国、赵国的国
君,不要只用空言虚辞,一定要给他们实利,用来回转他们的心,这就是所
说的‘攻心’。”
沛公刘邦向西进入武关,想用二万人攻打秦晓关的守军,张良进言说:
“秦兵还很强盛,不能轻敌。我听说峣关的军官是屠户的儿子。商贩出身的
家伙容易利诱。希望沛公暂且安寨不动,派人先去,准备五万人的供给以张
声势,再在一些山头上布满旗帜,以为疑兵,叫郦其食带着值钱的珍宝去贿
赂秦军的将领。”秦军将领果然要求联合起来一同西进袭击咸阳。沛公准备
听从这个要求,张良说:“这不过是那些将领想叛变罢了,恐怕部下的兵士
是不听从指挥的。部下不听从肯定会出危险,不如乘其懈怠进攻。”沛公于
是领兵袭击,大破秦军[当初诸葛亮擒拿孟获,七次放了又七次擒拿,因此南
方在诸葛亮在世时,一直不敢背叛。四面楚歌使项羽败逃,刘琨吹笳,胡人
解围散去。采用攻心的计谋,并非只有一种方法]。
伐交五五
正面进攻往往会把自己暴露在敌手下,而且费人、费力。于是有些时候,
采用迂回、侧攻的方式反而能取得料想不到的胜利。
【经文】
孙子曰:“善用兵者,使交不得合。”何以明之?
昔楚莫敖将盟贰、轸[贰、珍二国名也],郧人军于蒲骚,将以随、绞、
州、蓼伐楚师,莫敖患之。斗廉曰:“郧人军于其郊,必不诫,且日虞四邑
之至[虞,度也,四邑,随、绞、州、蓼也]。君次于郊郢,以御四邑。我以
锐师宵加于郧,郧有虞心而恃其城,莫有斗志。若败郧师,四邑必离。”莫
敖从之,遂败郧师于蒲骚。
汉宣帝时,先零与罕、开、羌解仇,合党为寇。帝命赵充国行诛罕开,
充国守便宜,不从,上书曰:“先零,羌虏,欲有背叛,故与罕开解仇,然
其私心不能忘,恐汉兵至而罕开背之也。臣愚以为其计,常欲赴罕开之急,
以坚其约。先击罕、羌,先零必助之,今虏马肥粮方饶,击之,恐不能伤害,
适使先零得施德于罕羌也,坚其约,合其党,虏交坚党合,诛之用力数倍,
臣恐国家忧累,由十数年,不二三岁而已。先诛先零,则罕开之属,不烦兵,
服矣。”帝从之,果如策。
魏太祖伐关中贼,每一部到,太祖辄喜。贼破之后,诸将问其故。太祖
曰:“关中道远,若各依险阻片之,不一二年不可定也。皆来集,众虽多,
莫能相服,军无适主,一举可灭,为攻羌易,我是以喜。”语曰:连(又鸟)不俱
栖,可离而解。曹公得之矣。比伐交者也。
【译文】
孙子说:“善于用兵打仗者善将威势施加于敌国,使其无法与他国结盟。”
为什么这样说呢?
从前楚国的莫敖要与贰国、轸国结盟,郧人却在蒲骚埋伏军队,将和随、
绞、州、蓼几国联合起来讨伐楚军,莫敖非常担扰。斗廉说:“郧人在其城
郊驻军,一定不会诫备,况且日日候望着随、绞等国军队的到来。您在城郊
驻军,以抵御随、绞等国的军队。我率领精锐部队乘着黑夜攻打郧人,郧人
有担扰之心就要依凭其城,因而不会有斗志。如果能打败郧人的军队,随、
绞等国就会和郧离异。”莫敖听从了这个建议,于是在蒲骚打败了郧人的军
队。
汉宣帝时,先零部落与罕、开、羌解开了仇怨,联合起来为寇贼。宣帝
命令赵充国先去讨伐罕、开,赵充国出于对国事的考虑,因而不听从,于是
上书给宣帝:“先零,是羌的敌人,想背叛,所以和罕、开解开了仇怨,然
而其内心却不能忘记,担心汉朝军队到来,罕、开背叛了它。我以为先零是
这样打算的,它要为罕、开解急,使其约守更坚固。如果先攻击罕、羌,先
零一定要来协助他们,现在敌人正处在马肥粮足之时,攻击它,恐怕也不能
给罕、羌以致命打击,反倒使先零有机会施德惠给罕、羌,使其盟约更牢固,
团结更紧密,这样一来,要想打败他们,就得花更多的力气。我担心国家因
此出现困难,会长达十数年,而不是二三年。如果先讨伐先零,那么罕、开
等不用发兵,也会顺服。”宣帝听从了赵充国的建议,果然不出所料。
魏太祖曹操讨代关中贼寇,每当一个地方的贼寇出来,太祖就非常高兴。
贼寇被消灭之后,各路将领问太祖高兴的原因,太祖说:“关中道路遥远,
如果贼寇据守险要地形抵抗,要讨伐它,不用一二年时间是不能平定的。现
在他们自动聚集前来,人虽多,但彼此不服气,使各部没有统一的指挥,这
样就可以一举消灭,比攻打羌人容易得多,我因此高兴。”谚语说:如果用
绳子绑在一起的(又鸟)不能一起上架栖息,那就可以分开它们,逐个瓦解。曹操
是深得比中道理的。这就是所谓的“伐交”。
格形五六
为了机动有效地歼灭敌人,有意不与敌人正面交锋,而是突袭其后方根
据地。这样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一箭双雕的效果。这其中为军事家同声称许
的著名战倒,就是“围魏救赵”。
【经文】
孙子曰:“安能动之。”又曰:“攻其所必趋。”何以明之?
昔楚子围宋,宋公使如晋告急。晋狐偃曰:“楚始得称,而新婚于卫,
若伐曹、卫,楚必救之,则齐、宋免矣”[前年楚戍谷以逼齐]。果如其计。
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齐威王以田忌为将,以孙膑为师,居辎车中为
计谋,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纠纷者,不控拳;救斗者,不
博戟。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令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
老弱疲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
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弊于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
又,曹操为东郡太守[东郡,今魏州是]治东武阳,军顿丘,黑山[黑山,
今卫州界也]贼于毒等攻东武阳。太祖欲引兵西入山,攻毒本屯,诸将皆以为
当还自救,曹操曰:“昔孙膑救赵而攻魏,耿弇欲走西安攻临淄。使贼闻我
西而还,则武阳自解。不还,我能破虏家,虏不能拨武阳,必矣。”乃引毒
闻之,果弃武阳还,曹操要击,大破之。
初,关侯围楚襄阳,曹操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司马宣王及蒋济
说曹操曰:“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侯得志,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蹑其
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楚围自解。”曹操从之,侯遂见擒。
此言攻其所爱,则动矣。是以善战者,无知名,无勇功。不争白刃之前,
不备已失之后。此之谓矣。
【译文】
孙子说:“怎么样才能使敌军移动呢?那就要攻击他必定要去援救的地
方”。为什么这样说呢?
从前楚国军队围攻宋国,宋王派使者到晋国求救。晋国的狐偃说:“楚
刚刚得到曹国,又新近和卫国缔结婚姻,如果攻打曹、卫,楚军一定会救援,
这样宋国和齐国就可解围了。”后果如狐偃所料。
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让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去救
齐,在去救齐路上的战车中,二人商量计谋,田忌打算领兵直接去解救赵国。
孙膑则说:“解开乱丝,不能用拳头;劝人停止斗殴,不能伸手。只要抓住
要害,造成一种阻止纠缠、争执的形势,纷争就会自己解开。现在魏国正在
进攻赵国,它的精锐部队一定全开往国外,年老体弱的士兵留守国土。您不
如带兵直奔大梁,占据魏都的大路,冲击它空虚的后方。这样,魏军一定会
放弃赵国,返回来拯救自己。这样一来,我们既救赵国,又击败了魏国。”
田忌听从孙膑的建议,带兵急奔大梁,魏军果然离开了邯郸。
曹操做了东郡的太守,治理东武阳,屯兵在顿丘,黑山的贼寇于毒等攻
击东武阳。曹操打算领兵从西面人山,攻击于毒的大本营,各部的将领都认
为应该返回东武阳自救。曹操说:“当年孙膑围魏救赵,耿弇想奔向西安却
去攻打临淄。如果使贼寇听说我向西攻击其大本营而撤退,那么东武阳的危
急就可以解除了。如果贼寇不撒退,我能攻破敌人的老窝,而敌人却不能拨
取东武阳。就这样定了。”于毒听说后,果然放弃了东武阳西还,曹操伏兵
半路拦截,大败于毒。
关羽围困襄阳,曹操因为汉帝在许都靠近贼寇,打算迁都。司马宣王、
蒋济都劝说曹操:“刘备和孙权是外亲内疏。关羽得志,孙权肯定心里不痛
快。可以派人劝说孙权紧随关羽之后,攻击关羽,答应割取江南给孙权,这
样襄阳之困就可以解除了。”曹操听从了这个建议,关羽果然被孙权擒获。
这里说的是要进攻敌人的要害之处,敌人肯定要有行动。所以,善于打
仗的人,他取得胜利,既显不出智谋的名声,也看不出勇武功劳。不在白刃
搏杀之前争斗,不在进攻机会己失之后才防备,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蛇势五七
善于用兵打仗者,要懂得分化、瓦解敌人。在特殊的情况下,甚至要网
开一面,避免把敌人逼急了,负隅死战,由此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经文】
语曰:“投兵散地,则六亲不能相保;同舟而济,胡越何患乎异心。”
孙子曰:“善用兵者,譬如率然。”何以明之?
汉宣帝时,先零为寇,帝命赵充国征之。引兵至先零所在,虏以屯聚解
弛,望见大军,弃车重,欲渡湟水,道厄狭,充国徐驱之。或曰:“逐利行
迟。”充国曰:“此穷寇,不可迫也。缓之,则走不顾;急之,则还致死。”
诸校皆曰:“善。”果赴水溺死者数百,于是破之。
袁尚既败,遂奔辽东,众有数千。初,辽东太守公孙康恃远不服,曹公
既破乌丸,或说公:“遂征之,尚兄弟可擒也。”公曰:“吾方使康斩送尚、
熙首,不烦兵矣。”公引兵还。康果斩送尚、熙,传其首。诸将或问曰:“公
还而斩尚、熙,何也?”公曰:“彼素畏尚、熙,其急之,则并力,缓之,
则自相图,其势然也。”
曹公征张绣,苟攸曰:“绣与刘表相恃为强,然绣以游军仰食于表,表
不能供也,其势必离。不如缓军以待之,可诱而致也。若急之,则必相救。”
曹操不从,进至穰,与绣战。表果救之,军不利矣。
故孙子曰:“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击其头则尾
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或曰:“敢问兵可使如率然乎?”
孙子曰:“可矣。夫吴人与越人相恶,当其同舟而济,如左右手。是故放马
埋轮,不足恃也;齐勇若一,政之道也。”此之谓矣。
【译文】
谚语说:“把士卒放在自己的领地内和敌人作战,士卒在危急时就容易
逃散,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六亲也不能彼此相保。而在风雨飘摇中同
处一只船上,即使是曾经相互仇视的胡人和越人,也不用担心他们在此时会
存有异心。”孙子说:“善于打仗的人,就象能首尾相顾的常山蛇‘率然’
一样。”为什么这样说呢?
汉宣帝时,先零部落反叛,宣帝命令赵充国去征伐。赵充国领兵到先零
的所在地,先零因此溃散,看到汉军逼近,他们便慌忙丢弃了装备物质,想
渡过湟水,先零败逃的道路险狭,赵充国在后面慢慢地驱赶他们。有人说:
“为什么追逐敌人这样迟缓。”赵充国说:“这是‘穷寇’,不能把他们逼
急了。如果慢慢地追逐,他们就逃跑了不再回顾;如果逼急了,他们会狗急
跳墙,拼死一战的。”听了赵允国的话后,部下都说“是这样”。果然,在
渡河时就有数百名先零人淹死,于是先零被赵充国打得大败。
三国时,袁尚因为失败,逃奔到了辽东,手下仍有数千人。当时的辽东
太守公孙康依仗着自己地方僻远,不顺服曹魏。曹操这时已经打败了乌丸,
有人劝说曹操:“要紧接着讨伐辽东,袁尚兄弟就能被擒获。”曹操说:“我
要让公孙康自己杀掉袁尚、袁熙,送来他们的首级,不用动兵。”曹操于是
领兵而回。后来公孙康果然杀掉了袁尚兄弟,并送来了首级。将领中有人问
曹操:“您领兵返回,公孙康却杀了袁熙、袁尚,这是因为什么?”曹操说:
“公孙康平时就畏惧袁尚兄弟。我如果逼急了,公孙康就会和袁尚兄弟合起
来抵抗;如果松缓一下,他们就会自相残杀。这是形势决定的。”
曹操要征伐张绣,荀攸劝谏说:“张绣与刘表相互依凭而逞强,然而张
绣是领着的散兵游勇向刘表求食。长久下去,刘表是不会提供的,最终两人
一定会离异。不如先暂缓征伐,看一下情况,引诱他前来。如果逼急了,刘
表一定会来救援。”曹操不听,进军到了穰,与张绣作战。刘表果然来救助
张绣,使曹操非常被动。
孙武说:“善于用兵打仗的人,就象‘率然’一样。‘率然’是常山的
一种蛇,打它的头,尾就来救应;打它的尾,头就来救应;打它的中部,头
和尾都来救应。”有人说:“请问军队可以使它象‘率然’一样吗?”孙子
回答:“可以。吴国人和越国人虽然相互仇视,可是,当他们同船渡河时,
如遇到大风,也能如左右手一样相互援救。因此,想用系住马匹、埋住车轮
的办法来稳定军队,那是靠不住的。要使士卒整齐一致,奋勇杀敌,就要靠
组织指挥得法。”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先胜五八
善于用兵打仗者,要尽可能创造条件,争取主动。在条件不成熟时,就
要设法避开敌人的锋芒,而后等待机会,寻求机会,最终战胜敌人。
【经文】
孙子曰:“善用兵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何以明之?
梁州贼王国围陈仓,乃拜皇甫嵩、董卓,各率二万人拒之。卓欲速进赴
陈仓,嵩不听。卓曰:“智者不缓时,勇者不留决。速战则城全,不救则城
灭。全灭之势,在于此也。”嵩曰:“不然。百战百胜,不如不战而屈人之
兵。是以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此,可胜在彼[范蠡曰:“时
不至,不可强生;事不容,不可强成。”此之谓也。]彼守不足,我攻有余。
有余者,动于九天之上;不足者,陷于九地之下。今陈仓虽小,城守固备,
非九地之陷也;王国虽强,而攻我之所不救,非九天之势也。夫势非九天,
攻者受害;陷非九地,守者不拔。国今已蹈受害之地,而陈仓保不拔之城。
我可不烦兵动众,而取全胜之功,将何救焉?“遂不听。王国围陈仓,自冬
迄春八十余日,城坚守固,竟不能拔。贼众疲弊,果自解去。
嵩进兵击之,卓曰:“不可。兵法:穷寇勿迫,归众勿追。今我追国,
是迫归众、追穷寇也。困兽犹斗,蜂虿有毒,况大众乎?”嵩曰:“不然,
前吾不击,避其锐也。[实而备之,强而避之,锐卒勿攻,兵之机也]。今而
击之,待其衰也。所击疲师,非归众也;国众且走,莫有斗志。以整击乱,
非穷寇也。”遂独进兵击之,使卓为后拒。连战,大破。国走而死。卓大惭
恨[孙子曰:“怒而挠之”,言待其衰也。又曰:“卑而骄之”,言敌怒而进
兵,则当外示屈弱,以高其志,待其归,随而击筑。又曰:“引而劳之”,
言因其进退以观其变,然后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传也。]
青州黄巾众百余万人,东平刘岱欲击之。鲍永谏曰:“今贼众百万,百
姓皆震恐,士卒无斗志,不可敌也。观贼众,群辈相随,军无辎重,唯以抄
掠为资。今若畜士众之力,先为固守,彼欲战不得,攻则不能,其势必离散。
然后选精锐,既据其害击之,可破也。”岱不从,果为贼所败。
晋代王开攻燕邺城,慕容德拒战代师,败绩,德又欲攻之,别驾韩潭进
曰:“昔汉高祖云:吾宁斗智,不能斗力。是以古人先胜庙堂,然后攻战。
今代不可击者四,燕不宜动者三:代悬军远入,利在野战,一不可击也;深
适近畿,顿兵死地,二不可击也;前锋既败,后阵方固,三不可击也;彼众
我寡,四不可击也。官军自战其地,一不宜动;动而不胜,众心难固,二不
宜动;城郭未修,敌来无备,三不宜动。比皆兵机也。深沟高垒,以逸待劳。
彼千里馈粮,野无所掠,久则三军靡费,攻则众旅多弊,师老衅生,详而图
之,可以捷也。”德曰:“韩别驾之言,良、平之策也。”[孙子曰:“以远
待近,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此先胜而后战者也。
【译文】
孙子说:“善于用兵打仗的人,首先要创造条件,使自己不致被敌人战
胜,然后等待和寻求敌人可能被我军战胜的时机。”为什么这样说呢?
梁州贼寇王国围困陈仓,皇上于是拜皇甫嵩、董卓为将,各率领二万人
去讨伐。董卓想迅速领军奔赴陈仓,皇甫嵩不听从。董卓说:“智者不会放
弃时机,勇者不会迟留不决。速战就能保全陈仓,不去援救,陈仓就会被攻
占。陈仓被保全或被攻占,都在此一举了。”皇甫嵩说:“不是这样的。百
战百胜,也不如不战就使敌人屈服。所以首先要创造条件,使自己不致被敌
人战胜,然后等待和寻求机会,战胜敌人。使自己不被敌人战胜,主动权在
于自己;可能战胜敌人,在于敌人有可乘之机[范蠡说:“节令不到,不可以
勉强植物生长;事情不探究清楚,不能勉强成功。”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采取守势,是因为取胜条件不足;我们进攻,是因为取胜条件有余。取胜条
件有余的,象动作于高不可测的天上一样,使敌人元从防备;取胜条件不足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