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反经(全)

_52 赵蕤(唐)
自己的所作所为就叫逆。[又有一种说法,态度恭敬却不合于礼数就叫逆。还
说:有令不行就叫障。]禁止错误的,树立正确的就叫法。明知是善事偏偏不
去做叫狂。明知做了坏事却不想改正就是惑。”姜太公说:“敛取天下珠宝、
玉石、美女、金银、彩缎就叫残。收用暴虐的官吏,滥杀无罪的人,完全不
按法度就叫贼。”[《庄子》说:“离间亲戚朋友就叫贼。”荀子说:“不体
恤国君的荣辱,不体恤国家的得失,苟合取容,拿国家的俸禄供养自己的朋
友,就是国家的盗贼。”]贤人不来报效朝廷就叫蔽。忠臣不来报效朝廷就是
塞。表面上选择仁爱而实际上违背仁爱就叫虚伪。不以诚心对待臣子却指望
臣子以诚心侍奉自己就叫愚蠢。从浑沌的状态中分离出来成为人就是性。秉
受天地之性叫命。凡是人都有金木水火土五种秉性,但不同地域的人却有刚、
柔、缓、急、音、声的差别,这是与水土之气有关系的,这就叫土风。好恶、
弃取、动静都没有永久不变的法则,而是随顺着当今皇帝的情趣爱好,这就
叫民俗。”
【经文】
或曰:“乐与音同乎?”对曰:“昔魏文侯问子夏曰:‘吾端冕而听古
乐,唯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敢问古乐之如彼,新乐之如此,何
也?”子夏曰:‘今君之所问者,乐也。所好者,音也。夫乐者与音相近而
不同。’文侯曰:‘敢问何如?’子夏曰:‘夫古乐者,天地顺而四时当,
民有德而五谷昌,疾疢不作而无妖祥,此之谓大当。然后圣人为父子、君臣
以为之纪纲。纪纲既正,天下大定,天下大定,然后正六律,和五声,弦歌
诗颂,此之谓德音,德音之谓乐。《诗》云:‘莫其德音,其德克明。克明
克类,克长克君,王此大邦。克顺克比,比于文王。其德靡悔,既受帝祉,
施于孙子。’此之谓也。今君主所好者,溺音乎!郑音好滥,淫志也;宋音
燕安,溺志也;卫音趋数,烦志也;齐音傲僻,骄志也。四者皆淫于色而害
于德。是以祭祀弗用。此音乐之异也。[董生曰:“古者未作乐之时,乃用先
王之乐宜于时者,而以深入教化于人,然后功成。作乐,乐其德也。故国风
淫俗在于管弦。”《乐书》曰:“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
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
知政,而理道备矣。”此又声音之异也。]
或曰:“音与乐既闻命矣,敢问仪于礼同乎?”对曰:“昔赵简子问揖
让周旋之礼于太叔,太叔曰:‘夫礼,天之经也[经者,道之常也],地之义
也[义者,利之宜也],民之行也[行者,民之所履也]。天地之经,民实则之。
则天之明[日月星辰,天之明也],因地之性[高下刚柔,地之性也],生其六
气[谓阴、阳、风、雨、晦、明也],用其五行[金木水火土也]。气为五味[酸
咸辛甘苦也],发为五色[青黄赤白黑,发见于是非分别也],章为五声[宫商
角徵羽也]。淫则昏乱,民失其性[滋味声色过,则伤性]。是故礼以奉之[制
礼以奉其性也]。人有好恶、喜怒、哀乐,生于六气[此六者,皆禀阴阳风雨
晦明之气也],是故审则宜类,以制六志[为礼以制好恶喜怒哀乐六志,使不
过节也]。哀有哭泣,乐有歌舞,喜有施舍,怒有战斗。哀乐不失,乃能协于
天地之性,是以长久[协和也]。故人能曲直以从礼者,谓之成人。”
或曰:“然则何谓为仪?”对曰:“养国子,教之六仪:祭祀之容,穆
穆皇皇;宾客之容,俨恪矜庄;朝廷之容,济济跄跄;丧纪之容,累累颠颠;
军旅之容,暨暨詻詻;车马之容,騑騑翼翼。此礼仪之异也。夫定名之弊在
于钩鈲析辞。苟无其弊则定名之妙也。”
论曰:班固九流,其九曰杂家,兼儒墨,合名法。《傅子》曰:“杂才
以长讽议。”由是观之,杂说之益,有自来矣。故著此篇,盖立理叙事,以
示将来君子矣。
【译文】
有人问:“乐和音相同吗?”赵子回答说:过去魏文侯曾问子夏说:“我
把帽子戴得端端正正的来听古乐,只怕打瞌睡。而听郑音时则一点也不感到
疲倦。请问,古乐是那样而新乐又是这样,这是什么原因呢?”子夏回答说:
“现在你问的是乐的问题,而你所爱好的却是音。乐与音虽然有相近的地方,
性质却是不同的啊。”文侯说:“那请问怎么不同呢?”子夏说:“古乐,
是在天地正常运行,春夏秋冬四时交替有序,百姓得其所欲,五谷丰登,没
有疾疫流行,也没有什么不吉祥的兆头的时节,这叫做无所不当的时代,然
后圣人制定了父子,君臣的关系准则来作为治理天下的纪纲。纪纲端正之后,
天下也完全安定了。天下完全安定之后才校正六律(即黄钟、太簇、姑洗、
蕤宾、夷则、元射),调和五声(宫商角徵羽),然后配上琴瑟,歌唱《诗》
和《颂》,这称做德音。只有德音才能称作乐。《诗经》上说:‘默然清静,
显示出他的德音,他的美德在于是非分明。是非既明,善恶既分。能做师长,
也能做人君。统治这个大国,使百姓顺服,上下相亲。至于文王,其德从无
遗恨。既己享受上帝的福佑,还要延及他的子孙。’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而
如今你所喜好的,是沉溺在音里了啊。郑音太滥,会使人的心志惑乱;宋音
安逸闲适,使人心志沉溺,难于振作;卫音急促,使人心志烦燥;齐音狂做
偏邪,使人心志骄恣。这四国之音都会令人沉溺美色,有害于品德。所以祭
祀大礼时不用它们。这就是乐与音的区别。”[董仲舒说:“古代还没有制礼
作乐的时代,便使用先王传下古乐中适合当时的,用来深入教育化导百姓。
教化百姓的目的达到之后才制礼作乐。所谓乐,就是乐于圣人之德。所以国
风淫俗,都是由于所配的管弦等乐调啊。”《乐书》上说:“懂得声却不懂
得音的是禽兽。懂得音而不懂得乐的是普通百姓。只有君子才能懂得乐。”
所以考察声便能懂得音;考察音便能懂得乐;考察乐便能懂得政治。懂得了
乐和政治,那治理国家的大道理也就完备了。这又是声和音的区别。]
有人又说:“音与乐的问题我已经听你讲明白了,请问仪和礼相同吗?”
赵子回答说:过去赵简子向太叔询问揖让和应酬宾客的礼节,太叔回答说:
“你问的是仪而不是礼。我曾听过去郑国大夫子产说过,礼是天之经、地之
义,百姓所必须遵循的准则。天地之常经,百姓确实是当作法则来对待的。
以天的光明日月星辰为法则;依地阴阳刚柔之性来行事。生成阴阳风雨晦明
六气,运用金木水火土五行,散发酸咸辛甘苦五味,化作青黄赤白辉五色,
显现为宫商角徽羽五声。六气、五行、五色、五味、五声一旦过度失正,就
会产生昏乱,百姓因而迷失其本性。所以制礼来承持民之本性。人有好恶喜
怒哀乐,这都生于六气,所以要研究六气而制礼,以约束这好恶喜怒哀乐六
种心志。哀表现为哭泣,乐表现为歌舞,喜表现为施舍,怒表现为争斗。哀
乐不失其常才能与天地六气协调,才能长久。所以如果人能屈能伸来顺从礼
的规定就可以称他为成人了。”
有人又问:“但是究竟什么是仪呢?”赵子回答说:供养国中人才并教
给他们六仪:祭祀时的仪容要肃穆、正大;接待宾客时的仪容要庄重恭敬;
在朝廷时的仪容要威仪整齐、多而不乱;在丧礼上的仪容要悲哀疲惫;军队
的容仪要果断刚毅;车马的容仪要壮盛整齐。这就是礼和仪的区别。界定名
称的弊端在过于抠字眼。假如没有这种弊端,那么界定名称的方法就是一种
好方法。
结论: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把学派分为九流,其中第九就是杂
家。他说杂家兼取儒墨二家之长,融汇名法于一家之说。傅玄曾用九品论人,
其第九品是杂才,长于讽谏论辩。由此看来,杂取各家之说的好处,古代人
就知道了。所以我们此篇文章,用杂家思想阐明道理,叙述史事,目的是为
对将来的君子能有所启发。
【按语】
孔子曾说:“必也正名乎。”正名就是把名实脱节、名实错位的混乱状况匡正过
来。王安石说:“名实已明,则天下之理得矣。”也就是说,只要把名实的关系理顺了,
便一切都摆正了。因此可以说,许多不合理的问题,都是由于名实不副造成的。从小的
方面说,假冒伪劣产品的坑人害人便是最好的例证。喝茅台酒却中了毒,原来是二锅头
加敌敌畏兑成的。买红塔山香烟,结果是劣质烟昌充的。这都是名实不副的例子。从大
的方面说,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可是对公仆不满意,却无法罢免他。官员自称公仆,却
在主人头上做威做福。这也是名实不副造成的。因此理顺名实关系是匡正社会混乱状况
的首要问题。而名,又是理顺这种关系的前提。有了大家普遍认同的名之后,便可循名
贵实。考察评论某人、某事,便有了可以依据的标准。小到产品质量是否合格,如规定
达到什么标准便可称为名牌,以防消费者上当受骗。大到国家政治,如领导干部的级别
与其职责、权限、待遇的标准,就可避免他们渎职、越权和腐化。总之,名是事物的规
约性,切勿等闲视之。当然,庄子曾说:“名者,实之宾也。”在重视名的同时,更要
注重实,切勿让虚名给骗了。卷九
卷九
【经文】
孙子曰:“《诗》云‘允文允武’,《书》称‘乃武乃文’。”孔子曰:
“君子有文事,必有武备。”《传》曰:“天生五才,民并用之,废一不可,
谁能去兵?”黄帝与蚩尤战,颛顼与共工争,尧伐驩兜,舜伐有苗,启伐有
扈,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汉高有京索之战,光武兴昆阳之师,
魏动官渡之军,晋举平吴之役,故《吕氏春秋》曰:“圣王有仁义之兵,而
无偃兵。”《淮南子》曰:“以废不义而授有德者也。”是知取威定霸,何
莫由斯。自古兵书殆将千计,若不知合变,虽多亦奚以为?故曰:少则得,
多则惑,所以举体要而作兵权云。
【译文】
孙子说:“《诗》说‘允文允武’,《书》说‘乃武乃文’。”孔子说:
“君子有文德之事,必定有军备之事。”《左传》说:“天生金、木、水、
火、土五材,老百姓一并使用,缺一不可。谁又能离开打仗用兵呢?”当年
黄帝曾与蚩尤大战,颛顼曾与共工争夺天下,尧曾讨伐驩兜,舜曾讨伐有苗,
启讨伐过有扈,汤讨伐过有夏,文王讨伐过崇,武王讨伐过纣,汉高祖指挥
过京索之战,光武帝曾出动昆阳的军队,魏动用了官渡之战的军队,晋曾发
动平定东吴的战役。所以《吕氏春秋》说:“圣德之王为仁义而发动的战争,
是不会止息的。”《淮南子》说:“应当废掉不义之人,将权力授给有德者。”
由此可知,要想获取威势,确定霸主地位,就必须用武力来实现。自古以来,
兵书有千种之多,但如果不懂得如何交合变化,即使再多,又有什么用呢?
所以说,看兵书要得其精要,繁杂反倒会使人迷惑。这正是我之所以要举其
大体与纲要而写这一章的原因。
出军四一
救乱诛暴,平定天下,是用兵的目的。然而兵有各种,如“义兵”、“应
兵”、“忿兵”、“贪兵”、“骄兵”,要懂得根据其不同的性质,采取不
同的应对办法。用兵必然要择将,将既已择,那就要赋予威权,放手使用,
决不能轻易干涉。这是“出师”的第一步,也是胜利的基础。
【经文】
夫兵者,凶器也。战者,危事也。兵战之场,立尸之所,帝王不得已而
用之矣。[凡天有白云如匹布经丑未者,天下多兵,赤者尤甚。或有云如匹布
竟天,或有云如胡人行列阵,皆天下多兵。或于子日四望无云,独见赤云如
旌旗,天下兵起。若遍四方者,天下尽兵。或四望无云,独见黑云极天,亦
天下兵起,三日内有雨,灾解。或有赤云赫然者,所见之地,兵大起。凡有
白云如仙人衣千万连结,部队相逐,罢而复兴,当有千里兵。或有如人持刀
盾,此暴兵气也。或有白气广六丈,东西竟天者,亦兵起也。青者,有大丧
也。]故曰:救乱诛暴,谓之义兵,兵义者王。敌加于己,不得已而用之,谓
之应兵,兵应者胜。争恨小,故不胜。愤怒者,谓之忿兵,兵忿者败。利人
土地宝货者,谓之贪兵,兵贪者破。恃国之大,矜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谓
之骄兵,兵骄者灭。
[夫禁暴救乱,曰义兵,可以礼服;恃众以伐,曰强兵,可以谦服;因怒
兴师,曰刚兵,可以辞服;弃礼贪利,曰暴兵,可以诈服;国危人疲,举事
动兵,曰逆兵,可以权服。]
是知圣人之用兵也,非好乐之,将以诛暴讨乱。夫以义而诛不义,若决
江河而溉萤火。临不测之渊而欲堕之,其克之必也。所以必优游恬泊者,何
重伤人物。故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不以德来,然后命将出
师矣。
夫将者,国之辅也,人之司命也。故曰:将不知兵,以其主与敌也;君
不择将,以其国与敌也。将既知兵,主既择将,天子居正殿而召之,曰:“社
稷安危一在将军,今某国不臣,愿烦将军应之。”乃使太史卜斋择日,授以
斧钺。君入太庙,西面而立,将军北面而立。君亲操钺,持其首,授其柄,
曰:“从是以上至天者,将军制之。”乃复操柄,授与刃,曰:“从是以下
至渊者,将军制之。”将既受命,拜而报曰:“臣闻国不可从外理,军不可
从中御。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应敌。臣既受命,专斧钺之威,臣不
敢还诸。”乃辞而行,凿凶门而出。故司马法曰:“进退唯时,无曰寡人。”
孙子曰:“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古语曰:“阃以内,寡人制之;阃以
外,将军制之。”《汉书》曰:“唯闻将军之命,不闻天子之诏。”
故知合军聚众,任于阃外,受推毂之寄,当秉旄之重。无天于上,无地
于下,无敌于前,无君于后,乃可成大业矣。故曰: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
之谓也。
【译文】
兵械,是凶器;战争,是危险之事;战场,是尸体横列的地方。因此帝
王不得已才通过战争解决纷争。[凡是天上有白云如匹布一样经过丑未,天下
多战事,如有赤云战事尤其多。有时云如匹布满天,有时云如胡人的行列阵
势,都是天下多战事的征兆。有时在子日四望无云,唯独看见赤云如施旗,
天下会有战争兴起。如果赤云遍布四方,那么天下到处都有烽烟燃起,战事
不断。有时四望无云,只在天边有黑云,也是天下多战事的征兆,三天里如
果有雨,那么兵灾可以化解。有时天上赤云灿烂,在看见赤云的地方,会有
战事大起。凡是有白云如仙人的衣裳片片连结,战斗双方的军队会相互追逐,
疲劳之后仍会再次振奋,此时会有长达千里的战争。有时天上云的形状有如
人拿着刀盾,这是有不义战争发生的征兆。有时有白色云气广六丈,从东向
西铺向天空,这也是战事将起的征兆。如有青色云气,则是有大丧的征兆。]
所以说,拯救纷乱,诛伐暴虐的,称之为“义兵”,统帅正义者可以称王。
敌人侵犯我,不得已起而抗争的称之为“应兵”,这种反抗侵略、保卫家园
的军队一定获胜;如奋争之意、愤恨之情不足,则不能取胜。因愤怒而发动
战争的,称之为“忿兵”,士兵心怀怨恨则要失败。贪图他国土地,看重别
人财物的,称之为“贪兵”,士兵贪婪,必然要被攻破。依仗国大人多,想
向敌人显示威风的,称之为“骄兵”,士兵骄做自得,就会被消灭。
[禁止暴虐,拯救纷乱的,称“义兵”,要以礼遇使其顺服;依仗人多势
众征伐的,称“强兵”,要以谦逊的态度使其顺服;因为愤怒兴师动众的,
称“刚兵”,要以言辞使其顺服;背弃礼义、贪图利益,称“暴兵”,要以
欺诈之计使其顺服;国家危险、众人疲惫,借机起兵作乱的,称“逆兵”,
要以威权使其顺服。]
由此可知,圣人用兵打仗,不是自己有什么偏好,而是以此来诛杀暴虐、
讨伐逆乱。以仁义之师讨伐不义,就如同放开江河水浇灭萤火一样。自己占
据有利地形,在下有不测深渊的悬崖边上将敌手推下去,那是一定会成功的。
所以内心自信、从容恬适的人,是不看重战场上伤了多少人的。因此说,荒
居远处的人如不顺服,那么就要完善文教德化使他们归来。如果完善了文教
德化,还不能使他们归顺,那就要命令将军出兵,用武力使他们归顺。
将帅,是国君的辅佐,负有保护人命的职责。所以说,为将的不了解兵,
无异于把自己的君主交给了敌人;为君的不懂得选择将,等于是把自己的国
家交给了敌人。将帅既已知兵,君主既已选好了大将,天子就要避开正殿,
在偏殿召见准备任命的大将,告诉他说:“国家的安危都寄托在了将军身上,
现在某国不愿臣服,希望将军前去讨伐。”于是命令太史准备占卜。太史先
斋戒三日,选择吉日,把斧锁授给将军。国君进入太庙正殿的大门,站在东
侧,面向西,进入君位。将军随后跟人,面向北而立,居于臣位。这时,国
君亲手捧着锁,持着斧钺的首端,而将柄端交给将军,说:“从这里往上直
到天宇,都由将军全权管理。”接着又拿起斧,拿着斧柄而将斧刃授予将军,
说:“从这里往下直到大海的深渊,也由将军将军全权管理。”将军接受了
任命,向君主拜谢说:“臣听说国家大事,处理决断都必须依靠君王,不能
受外面的干预,军队中的事,变化多端,处理决断都必须依靠将领,君王不
能遥控作战。如果臣下不是忠心耿耿,便不能报效君王;如果臣下犹疑不决,
便不能迎敌应战。臣既然接受任命,负责指挥战争,臣不敢活着回来。”于
是辞别国君而行,通过象征必死决心的凶门出发。所以在司马穰苴撰写的兵
书《司马法》中说:“进攻退守唯看时机,不能考虑国君的意见如何。”孙
子说:“将在外,君主的命令可以不听。”古语说:“城门以内,由国王控
制;城门以外,由将帅控制。”《汉书》说:“只听将军的命令,不闻天子
的圣旨。”
由此可知,集结军队,在城后接受命令,即使接受的是推动车轮的任务,
也应当把它看作和持掌军旗一样重要。全军将士都要做到上不受天时的限
制,下不受地形的阻隔,前边敌人不敢阻挡,后面没有君王的牵制,唯军令
是从,这样,才可以成就伟大的功业。所以说,将军自由发挥自己的才能,
而国君不去随意干预,才能取得胜利。这些名言说的都是这个意思。
练士四二
精干简练,各取所长,因能授职,是择士的要旨。要想成就大业,就必
须懂得选择人才,使用人才,让各种人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施
展自己的才干,让他真正成为自己事业的辅佐。
【经文】
夫王者诉师,必简炼;英雄知士高下,因能授职。各取所长,为其股肱
羽翼,以成神威,然后万事毕矣。
腹心一人[主渊泉应卒,揆天消变,总撮计谋,保国全命者也],谋士五
人[主国安危,豫虑未然,谕才能,明赏罚,授官位,决嫌疑,定可否者也],
天文三人[主占星历,候风气,理时日,考符验,效灾异,知天心去就者也],
地形三人[主军行止,形势利害,远近险易,水涸山阻,不失地理者也],兵
法九人[主讲论异同,行事成败,简炼兵器,凡军阵所用,刺举非法盅也],
通粮四人[主广饮食,密畜积,通粮道,致五谷,令三军不困乏食者也],奋
威四人[主择村士,谕兵马,风流电击,不失所由,奇状也],鼓旗三人[主佐
鼓旗、符节、号令,倏忽往来,出入若神],股肱四人[主出旌杆,任重持难,
修沟堑,治壁垒,四转守御者也],通材三人[主拾遗补过、集会、术数、周
流、并会,应偶宾客、议论、谈语、消息结解],权士三人[主奇谲殊异,非
人所识,行无穷之变也],耳目七人[主往来听言语,览视四方之事、军中之
情伪,日列于前也],爪牙五人[主扬威武,激厉三军,倡难锐攻,令三军勇
猛也],羽翼四人[主飞名,誉震远近,动移四境,以弱敌心者],游士八人[主
相征祥,候开阖,观敌人为谋盅也],伟士二人[主为谲诈,依托鬼神,以惑
敌心],法算二人[主计会三军,领理万物也],方士二人[主为药,以全伤病
也]。
军中有大勇、敢死乐伤者,聚为一卒[名曰冒将之士]。有勃气壮勇暴强
者,聚为一卒[名曰陷阵之士]。有学于奇正、长剑、琱弧,接武齐列者,聚
为一卒[名曰锐骑之士]。有破格舒钩,强梁多力,能溃破金鼓,绝灭旌旗者,
聚为一卒[名曰勇力之士]。有能逾高超远,轻足善走者,聚为一卒[ 名曰冠
兵之士]。有故王臣失势,欲复见其功者,聚为一卒[名曰死斗之士]。有死罪
之人,昆弟为其将报仇者,聚为一卒[名日死责之士]。有贫穷忿怒,将快其
志者,聚为一卒[名曰必死之士]。有故赘婿人虏,欲昭迹扬名者,聚为一卒[名
曰厉顿之士]。有辨言巧辞,善毁誉者,聚为一卒[名曰间谍飞言弱敌之士]。
有故胥靡免罪之人,欲逃其耻者,聚为一卒[名曰幸用之士]。有材伎过人,
能负重行数百里者,聚为一卒[名曰待令之士]。
夫卒强将弱曰“弛”,吏强卒弱曰“陷”,兵无选锋曰“北”。必然之
数矣。故曰:兵众孰强,士卒孰练,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不可忽也。
【译文】
有帝王德行的人统帅军队,一定是精心训练士兵。英雄的将帅善于了解
人才,并按其才能高下授予职位。取人之所长,让他成为自己的有力辅佐,
以成就神威。这样,其他一切事情就都好办了。
军中要选心腹一人[主要负责帮助出谋划策,应付突然事变,观察天象以
及如何防御灾异,负责计谋的实施,保护民众的生命安全],谋士选五人[主
要负责谋划军队运动的安危,消除隐患,品评人才,制定赏罚条例,任命官
职,决断嫌疑,决定军令可行与否],管天文气象的三人[负责天文、历法、
节候,考究符瑞是否应验,以便掌握气候的变化规律],懂地理的三人[负责
军队行进或停止,勘查地形,判断利害及远近、险易、水势,山形,不失掉
在地利方面的优势],通晓兵法的九人[负责分析敌我双方战争态势的异同及
作战成败的原因,精选武器及一切军需,检举不按军法行事的人],管理粮草
的四人[负责计算粮食消耗,储备积蓄物资,开通运粮道路,运送五谷,使三
军生活不出现困难],振奋军威的四人[负责选拔有才能的人,讨论研究兵车
战术,如何做到象风一样迅速,象雷电一样猛烈,使敌人摸不军队行动的动
向],执掌鼓旗的三人[负责用军旗、军鼓传达号令,让三军明白无误地了解
指挥意图,忽来忽往,神出鬼没,以便欺骗敌军],得力干将选四人[负责保
管帅旗,提负重大任务,掌握难以处理的事情,修理壕沟,挖陷井,整治营
房、堡垒,准备防御的器具],学识渊博的三人[负责监察遗漏,纠补过失,
应对使者,评论是非,以及集会、术数,周行各地,应对宾客,通报消息,
消除疑惑],懂得权谋的三人[负责策划奇计妙想,让常人难以识破,从而施
行无穷无尽的变化之术],侦探选七人[负责往来于敌我之间,探听敌方言论,
收集各方人士的反应,及军队中的各种情况,每日不离主帅左右],爪牙选五
人[负责鼓舞士气,激励三军将上斗志,让三军冒死去攻击敌人精锐],羽翼
选四人[负责传扬声名,让我军声誉妻震远近,四处散布流言,用以瓦解敌人
的军心],间谍选八人[负责刺探敌人的奸险行动,等候时机策动,掌握敌人
动态,刺探敌人的计谋],伟士选二人[负责设计欺诈之计,依托在鬼神身上,
用以迷惑敌人军心],管财务的二人[负责军中会计,管理各种物资],方士选
二人[负责医药,救护伤病员]。
要把军中有超人勇气,不畏冒死负伤的,编为一队[名叫“冒死之上”]。
把善于鼓舞士气,强壮勇敢,敢于面对强敌的士兵,编为一队[名叫“陷阵之
士”]。把熟悉兵书、剑法、箭法和能使队列齐整的,编为一队[名叫“锐骑
之士”]。把善于跳跃,善于使用挠钩能打破常规作战,强悍有力,击破敌人
金鼓,拔取敌人族旗的,编为一队[名叫“勇力之士]。把能越高涉远,善于
长途奔走的,编为一队[名叫“冠兵之士”]。把王臣中失去往日威势,想再
次建立功业的,编为一队[名叫“死斗之士”]。把阵亡将士的兄弟要杀敌报
仇的,编为一队[名叫“死责之士”]。把有因贫穷而愤怒,内心抑郁,想使
心志痛快的,编为一队[名叫“必死之士”]。把有的因家中男子被虏为人质,
招婿入门,想掩盖耻辱、远扬名声的,编为一队[名叫“厉顿之士”]。把能
说会道,善于诋毁他人、赞誉亲近的,编为一队[名叫“间谍飞言弱敌之士”]。
把被免罪的囚徒想洗涮耻辱的,编为一队[名叫“幸用之士”]。有才技过人,
能背负重物,行走数百里的,编为一队[名叫“侍令之士”]。
士卒强健,将军怯弱的军队叫“弛军”,官官强健,士卒怯弱的叫“陷
军”,没有精锐部队做骨干,叫“败军”,这三类军队都会失败,那是必然
的。所以说,士卒中哪些人强健,哪些人干练,了解的人胜利,不了解的就
失败。这是千万不可忽视的。
结营四三
安营扎寨,要择地择时。这样才能会利避害,出师顺利,获得成功。
【经文】
太公曰:“出军征战,安营置阵,以六为法。”[六者,谓六百步,亦可
六十步,量人地之宜,置表十二辰也。]将军身居九天之上[青龙亦为九天,
若行止顿宿,居玉帐下,凡月建前三辰为玉帐,假令正月已地是也]。竟一旬
复徙,开牙门,常背建向破[不向太岁太阴],不饮死水,不居死地,不居地
柱,不居地狱,无休天灶,无当龙首[ 死水者,不流水也;死地者,丘墓之
间;地柱者,下中之高;地狱者,高中之下;天灶者,谷口也;龙首者,山
端也]。故曰:凡结营安阵,将军居青龙,军鼓居逢星,士卒居明堂,伏兵于
太阴,军门居天门,小将居地户,斩断居天狱,治罪居天庭,军粮居天牢,
军器居天藏。此谓法天结营,物莫能害者也。
[假令甲子旬中,子为青龙,丑为逢星,寅为明堂,卯为太阴,辰为天门,
已为地户,午为天庭,申为天牢,西为天藏。甲戌旬中,戌为青龙,亥为逢
星,子为明堂,丑为太阴,寅为天门,卯为地户,辰为天狱,已为天庭,午
为天牢,已为天藏。甲申旬中,申为青龙,酉为逢星,戌为明堂,亥为太阴,
子为天门,丑为地户,寅为天狱,卯为天庭,辰为天牢,已为天藏。甲午旬
撞,午为青龙,未为逢星,申为明堂,西为太阴,戌为天门,亥为地户,子
为天狱,丑为天庭,寅为天牢,卯为天藏。甲辰旬中,辰为青龙,已为逢星,
午为明堂,未为太阴,申为天门,西为地户,戌为天狱,亥为天庭,子为天
牢,丑为天藏。甲寅旬撞,寅为青龙,卯为逢星,辰为明堂,已为太阴,午
为天门,未为地击,申为天狱,西为天庭,成为天牢,糊为天藏。]
【译文】
姜太公说:“出军征战,安顿营寨,布置阵法,应当以六为法度。”[六,
指六百步,也可以是六十步,衡量人地最佳的距离,置放测量时间的标杆以
计十二辰。]将军身居九天之上[青龙也是九天,如行军或宿营,居住在营帐
下,要在月建前三个时辰建营帐,比如正月已地就是]。满一旬要迁徒,敞开
牙门,背建向破[不能向着太岁和太阴],不饮用滞流之水,不在墓间设帐,
不在下中之高处、高中之下处、谷口或山峰的端头札营[死地,就是丘墓之间
的地方;地柱,就是下中之高处;地狱,就是高中之下处;天灶,就是谷口;
龙首,就是山峰的端头]。所以说,凡是结营布阵,将军居于青龙,军鼓居于
逢星,士卒居于明堂,伏兵设在太阴,军门设在天门,小将居于地户,斩断
设在天狱,治罪设在天庭,军粮放在天牢,军械放在天藏。这是效法天道安
营札寨。只要这样做了,外部自然条件就不能侵害军队。
[如果安营的时间是在甲子旬中,那么以十二度为圆而划定的十二个地支
的方位,正北方的子位就是青龙的位置,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为丑、寅、卯、
辰、已、午、未、申、西(不取戌、亥,因为甲子旬中戌亥为空位——泽注),
对应的方位依次为逢星、明堂、太阴、天门、地户、天狱、天庭、天牢、天
藏。(甲戌旬中、甲申旬中等以此类推,此不赘述——译注)。
道德四四
身先士卒,德高为范,是为将者最可贵的品格。将领虽有威权,却不能
时时靠权威压人。更多的时候应以礼待人,以诚感人,以德服人。这样才会
真正地赢得士兵,进而赢得民众,从而为胜利奠定最坚实的基础。
【经文】
夫兵不可出者三:不和于国,不可以出军;不和于军,不可以出阵;不
和于阵,不可以出战。故孙子曰:一曰道。道者,令民与上同意者也。故可
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人不畏危。[危,疑也。言主上素有仁施于下,则士能
致前赴敌,故与处存亡之难,不畏倾危之败。若晋阳之围,沈灶生蛙,而民
无叛疑也。]
黄石公曰:“军井未达,将不言渴;军幕未办,将不言倦。冬不服裘,
夏不操扇,是谓礼。将与之安,与之危,故其众可合而不可离,可用而不可
疲。接之以礼,厉之以辞[厉士以见危授命之辞也],则士死之。是以含蓼问
疾,越王伯于诸侯;吮疽恤士,吴起凌于敌国。阳门痛哭,胜三晋之兵;单
醪投河,感一军之士。勇者为之斗,智者为之忧。视死若归,计不旋踵者,
以其恩养素畜,策谋和同也。故曰:畜恩不倦,以一取万。语曰:积恩不已,
天下可使。此道德之略也。
【译文】
兵不可以出动有三种原因:国中不和,不可以出军;军中不和,不可以
出阵;阵中不和,不可以出战。孙子说:放在第一位的是“道”。所谓“道”,
是使民众与国君的意愿相一致,这样,民众在战争中就可以为国君出生入死
而不怕危险。[危,是“疑”的意思。是说上级素来有仁义施给下级,那么士
卒就能勇敢向前,攻击敌人,与上级共赴危难,即使有倾覆之败,也无所畏
惧。就象当年赵襄子败走晋阳,虽然被晋国军队围困,并用水灌,使炉灶沉
于水中,日久蛙生,但是老百姓却没有一个背叛的。]
黄石公说:“军井还没有凿成,将帅不说口渴;军中幕帐还未安置好,
将帅不说疲劳,冬天不穿皮衣,夏天不用扇子,这就是将帅的礼法。只要将
帅与士卒同苦乐、共安危,士卒就会团结一心,不可离异,这支队伍就不怕
苦,不怕累,特别能战斗。将帅如果以礼对待,以言辞激励[用言辞激励士卒,
告诉他危急与使命],那么士卒就愿意为知遇之恩而万死不辞。因此,越王勾
践为了报仇,口含辛辣的蓼,问伤养死,抚慰百姓,最终称雄于诸侯;吴起
为生病的士兵吸吮浓疮,体恤士卒,最终凌驾在敌国之上。看守宋国国门阳
门的士卒死了,子罕人城痛哭,感动全城百姓,晋国因此不敢讨伐;楚庄王
有酒不独饮,而把它投在河中,令军士迎流共饮,三军为之感动。这样,勇
敢者愿为之战斗,智慧者愿为之忧虑。在战场上视死如归,决计不退缩的原
因,就是因为上级平日里有恩德于己,计策和谋略与自己心愿相一致。所以
说,平日里对士卒不断地积畜恩德,就可以在战场上得到“以一破万”的功
效。有俗语说:不断地积畜恩德,整个天下都会为你所驱使。这就是对“道
德”一词的简明概括?
禁令四五
有令则行,有禁则止,是治军的关键。但这一切的真正实施还有待于将
领平时的所作所为。如能体贴下情,殷切地关心士卒,士卒就会赴汤蹈火,
再所不辞。如放纵士率如骄子,那就会难以驾御,无法使用。所以,在关键
时刻,为将者要果敢行事,要有快刀斩乱麻的决心和勇气。
【经文】
孙子曰:“卒来专亲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卒已专亲而罚不
得,则不可用矣。”故曰: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
可与之俱死。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
《经》曰:“兵以赏为表,以罚为里。”又曰:“令之以文[文,惠也],齐
之以武[武,法],是谓必取。”故武侯之军禁有七[孙子曰:“施无法之赏,
悬无政之令。”司马法曰:“见故作誓,赡功作赏,此盖围急之时,不可格
以常制。”其敌国理戎,周旋中野,机要纲目,不得不预令矣]:一曰轻,二
曰慢,三曰盗,四曰欺,五曰背,六曰乱,七曰误,此治军之禁也。
若期会不到,闻鼓不行,乘宽自留,回避务止,初近而后远,唤名而不
应,军甲不具,兵器不备,此谓“轻军”[有此者,斩之]。受令不传,传之
不审,以惑吏士。金鼓不闻,旌旗不睹,此谓之“慢军”[有此者,斩之]。
食不廪粮,军不部兵,赋赐不均,阿私所亲,取非其物,借贷不还,夺人头
首,以获功名,此谓“盗军”[有此者,斩之]。若变易姓名,衣服不鲜,金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