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反经(全)

_44 赵蕤(唐)
处于水深火热的灾难之中。大王你不爱歌舞,不近女色,不聚金钱,不敛财
物。应该灭亡的,就促使它灭亡,应该生存的,就帮助他巩固,这样,国家
才会昌盛。符合礼义的,必定能够兴盛;昏庸残暴的,终究将灭亡。因此,
应该恭敬奉顺上大的意志,永远遵行上天的教诲。”许芝说引述《春秋传》
中的话说,周公旦被封为鲁公,他为什么不就封地鲁而要留在京师佐理成王
呢?因为他认为虽有继承并尊循先王的政体、法度的国君,但不能讲圣人受
天命成为帝王那样的话,还必须恭谨戒娱,宵衣旰食,勤于国事。京房写的
《易传》中说:“有能力称王的人就辅佐他,残恶的人就除掉他,软弱无能
的人就夺取他的权位。变更姓氏,改换朝代,上天的意旨从来都不是固定的。
圣人在办事之前,先谋于贤士,同时,又卜筮于鬼神,以此谋求吉凶之道,
如果能这样,那么老百姓也能参与这幽明的事了。”从这一点来看,苻坚自
立为王,废掉苻生,这是象圣人那样做到了通达节操,把天下的民心向背做
为一个衡量的尺度。]
【经文】
宋孔熙先者,广州刺史默之子也,有奸才,善占星气,言:“江州分野
出天子,上当见弑于骨肉。”及大将军彭城王义康幽于安城郡,熙先谓为其
人也,遂说王詹事范晔曰:“先君昔去广州,朝谤纷纭,藉大将军深相救解,
得免艰危。囊受遗命,以死报德。今主上昏僻,殆天所弃。大将军英断聪敏,
人神相属,失职南垂,天下愤怨。今人情骚动,星文舛错,时至则不可拒,
此之谓乎?若顺天人之心,收慕义之士,内连宠戚,外结英豪,潜图构于表
里,疾雷奋于肘腋,然后诛除异义,嵩奉明圣,因人之望以号令天下,谁敢
不从!小人维以七尺之躯,三寸之舌,立功立事而归诸君子。丈人谓为何如?”
晔甚愕然。熙先重曰:“昔毛琢竭节,不容于魏武;张温毕议,见逐于孙权。
彼二人者,国之信臣,时之俊义,岂疵瑕暴露,言行玷缺,然后至于祸哉?
皆以廉直劲正困于邪枉,高行妙节不得久容。丈人之于本朝,不深于二主,
人间雅誉有过于两臣,谗夫侧目为日久矣。比肩竞逐,庸可遂乎!殷铁一言
而刘班碎首,彭城斥遂,徐童见疑,彼岂父母之仇,万代之怨?寻戈拔棘,
自幼而然,所争不过荣名、势利、先后之间耳。及其未也,唯恐陷之不深,
发之不早。戮及百口,犹曰不厌。是岂书籍远事可为寒心悼惧者也!今建大
勋,奉贤哲,图难于易,以安易危,比之太山而去累卵,何苦不就?且崇树
圣明,至德也;身享宰相,大业也;授命幽居,鸿名也;比迹伊、周,美号
也。若夫至德、大业、鸿名、美号,三王五伯所以覆军杀将而争之也。一朝
包括不亦可乎?又有迩于此者,愚则未敢道。”晔曰:“何谓?”熙先曰:
“丈人奕叶清华而不得连姻帝室,国家作禽兽相处,丈人曾未耻之?”晔门
无内行,故熙先以此为激。晔默然,自是情好遂密,阴谋构矣。熙先专为谋
主,事露皆伏诛。
[裴子野曰:“夫有逸群之才,必思冲天之举。据盖俗之量,则暗常均之
下。其能导之以道,将之以礼,作而不失于义,行而无犯于礼,殆难为乎!
若晔等忸志而贪权,矜才以徇逆,天方无衅,以欲于时。及罪暴刑行,父子
相哭,累叶风素,一朝而殒。所谓智能翻为亡身之具。心逆而险,此筑谓乎?”]
【译文】
南朝时宋文帝时任员外散骑恃郎孔熙先是广州刺史孔默之的儿子,他有
歪才,善于占星望气,他曾经说:“从江州地区(现在江西全省和湖北省的
一部分)的分野来看,江州要出一位天子,当今的皇上要被他的亲骨肉杀害。”
等到大将军彭城王刘义康被贬逐到安城郡(今江西省安福县东南)的时候,
孔熙先认为这就是即将成为天子的那个人,于是劝说彭城王的詹事范晔说:
“我的父亲当初去广州的时候,朝廷里许多人纷纷诽谤诬蔑他。多亏大将军
刘义康尽力帮忙相救,才得以免除危险和灾难。我受父亲的遗命,要以死来
回报大将军的恩德。当今皇上昏庸无道,大概是上天要废弃他。大将军英明
果断、聪明机智,百姓和神明都愿归附于他,但他却被罢免了职务发配到南
部边唾,普天之下都为他愤恨不平。现今,天下人心骚动不宁,天象错乱,
这就是世人所谓的时运已经来到,这是不可以改变的事情。假如我们顺应上
天、百姓的心愿,收罗那些仰慕正道的贤士,联合朝廷之内尊贵的亲戚,结
交天下的英雄豪杰,暗中谋划里应外合,接着在宫内突然起兵,然后杀掉反
对我们的人,拥戴圣明的天子,借助彭城王的名望来号令天下,有谁胆敢不
听从呢!小人我愿意用我这七尺之躯,三寸不烂之舌,建立大功、成就大事
而归之于各位君子,老人家你认为怎么样呢?”范晔感到非常吃惊。孔熙先
又说:“从前毛琢对魏武帝曹操忠心耿耿,却不能被曹操所容纳;张温对孙
权侃侃而谈,却被孙权所放逐。那两个人都是国家的忠臣、当时的俊杰,难
道他们是因为自己的缺点暴露,或是因为言行不当,而后才招致祸害屈辱的
吗?他们都是因为自己太廉洁正直、刚烈清正被曲解冤枉从而招受窘困,因
为其行为高尚、品节美好而不能长期被人所容纳。老人家你在本朝受到的信
任程度并不比曹操、孙权对毛琢、张温信任更深,可是你在老百姓中的名声
却远远超过那两个忠臣。想要诬馅你的人对你侧目怒视已经很久了,而你却
要同他们肩并肩地平等竞争,这如何能够办得到呢?前一时期,殷铁只说了
一句话,刘班的脑袋就被击碎,彭城王被驱逐出京,徐童也被猜忌,他们难
道只是因为父兄之间的仇恨或是存有万代的夙怨吗?其实他们动用刀兵,视
对方为眼中钉、肉中刺,早就是这样了。他们之间所争夺的实际上不过是名
利、权势谁先谁后的问题。等争到后来的时候,双方都怕自己陷得不深、下
手不早,杀了一百个人还说自己并没有满足。这难道是书上所记载的遥远的
古事吗?这难道不是令人心寒、恐惧的事情吗?现在,是建立大的功业,崇
奉贤明睿智之人把难办的事变得容易,用安逸代替危险,紧紧依靠于安全的
泰山,远离危险的累积之卵,为什么不前去争取呢?况且尊奉树立圣贤明智
之人,这是盛大的德行啊!自己享有宰相的位置,这是很高的功业啊;接受
王命,功成之后隐居,这是崇高的名声啊!与伊尹、周公那样主持国政的大
臣并肩齐名,这是美好的称号啊!像那盛大的德行、高大的功业、嵩高的名
声、美好的称号,三王和春秋五霸之所以要冒着军队覆灭、将帅被杀的危险,
就是要争夺这些东西啊!有朝一日全部占有了这些东西不也是理所应该的
吗?还有比这更切近的事情,可是我不敢说出来。”范晔说;“是什么呢?”
孔熙先说:“老人家你世代贵胄,可是却不能和皇室联姻,朝内一些人把你
当作禽兽来对待,难道你不曾认为这是一种耻辱吗?”范晔的品行不端,所
以孔熙先就用这些话来激怒范晔。范晔默不作声,从此以后二人的关系很好,
于是他们阴谋进行叛乱活动。孔熙先成了主谋,事情暴露后他们全部被杀。
[裴子野说:“有超过常人才能的人,一定会怀有一飞冲天的抱负;有超
越世俗胸怀的人,常常不愿久居人下。能够恪守道德规范,用礼教去约束自
己的行为,所做所为不丢弃道义,不违反礼法,恐怕很难做到啊!像范晔等
人都心高志傲,而且贪图权势;矜做自己的才能,违备天意图谋叛乱,当时
本无争端,他们却违备时势。等到罪行被揭露,遭受了刑法,父子相对而哭,
几代留存下来的清白家风毁于一旦。他们所谓的智慧才能,反而成了他们毁
灭自身的工具。心生叛逆,就会面临危险,正是指的这啊!”]
【经文】
周大将军郭荣奉使诣隋高祖[高祖杨坚时为定州],高祖谓荣曰:“吾雅
尚山水,不好缨绂,过藉时来,遂叼名位。愿以时归第,以保余年,何如?”
荣对曰:“今主上无道,人怀危惧,天命不常,能者代有。明公德高西伯,
望极国华,方据六he,以慰黎庶,反效童儿女子投坑落阱之言耶!”高祖大
惊曰:“勿妄言,族矣。”及高祖作相,笑谓荣曰:“前言果中。”后竟代
周室。
[议曰:昔武王至殷,将战,纣之卒甚盛。武王惧曰:“夫天下以纣为大,
以周为细;以纣为众,以周为寡;以周为弱,以纣为强;以周为危,以纣为
安;以周为诸候,以纣为天子。以此五短,击彼五长,其可以济功成事伙?”
太公曰:“王无恐且惧。所谓大者,尽得天下之人;所谓众者,尽得天下之
众;所谓强者,尽用天下之力;所谓安者,能得天下之欲;所谓天子者,天
下相爱如父如子,此之谓天子。今日之为天下除残去贼也。周虽细,曾残贼
一人,不当乎?”武王大喜,曰:“何谓残贼?”太公曰:“收天下珠玉、
美女、金银、彩帛,藏之不休,此谓残也;收暴虐之吏,杀无罪之人,非以
法度,此谓贼也。”
由此言之,苟为残贼之行,虽大,亡也。故知王者之势,不在众寡。有
自来矣。]
【译文】
南北朝时北周的大将军郭荣(隋代人,初仕北周,隋时官至左光禄大夫)
奉命来到隋高祖杨坚那里,高祖杨坚当时正在定州(今河北省定县)。高祖
对杨坚说:“我平素喜好山水,不喜欢冠饰和印绶这些世俗的东西,只是被
时势所迫,不得已忝居高位,徒有虚名,我希望在适当的时候退隐回家,安
度晚年,怎么样啊?”郭荣回答说:“当今皇上昏庸无道,人们心中都怀有
危惧感。天命并不是固定授予某一个人的,有能力的人代代出现。明公你的
德行比文王还要高,你的声望超过了国中的精英,你应当占有天下来抚慰黎
民百姓;可是你现在却效仿儿童、妇人说出投坑落阱的话!”高祖杨坚非常
惊惧,急忙说:“不要乱讲!否则要灭族的。”等到杨坚当了宰相的时候,
他笑着对郭荣说:“从前你的话果然应验了。”到了后来,杨坚最终代替了
北周王朝。
[从前周武王率兵到了殷商,将要与纣王的军队打仗,纣王的士兵非常强
盛,因此武王害怕地说:“整个天下都认为商朝国土广大,周朝国土狭小;
认为商朝的人口众多,周朝的人口少;认为周朝的国力弱小,商朝的国力强
大;认为周朝的形势危险,商朝的形势安稳;认为周王是诸湖,商纣王是天
子。我们凭着这五项短处,去对抗商纣的五项长处,果真能够成就功绩。事
业吗?”姜太公说:“大王你不要害怕。所谓的广大,是指能够得到天下所
有百姓的拥护;所谓的众多,是指能够得到天下民众的支持;所谓的盛大,
是指能有号召天下人的能力;所谓的平安,是指能够满足天下人的愿望;所
谓的天子,是指能做到与天下的人相互爱戴、爱护,如同父亲与儿子相爱那
样,这样才是大子。今天我们的举动是替天下的人铲除消灭贪婪的强盗呀。
周朝虽然小,只铲除一名贪婪的强盗,还不应当吗?”周武王非常高兴,说:
“什么叫做残贼呢?”姜太公说:“收罗天下的珠宝、玉石、美女、金银、
绫罗绸缎,占有之心从不满足,这叫做贪婪;任用残忍凶暴的官吏,杀害没
有犯罪的人,从不使用律法的规章,这就叫做强盗。”从这一点来说,如果
做出贪婪的强盗所干的事,即使再强大,也会灭亡啊。所以知道能够称王之
人的威势,并不在于所拥有人数的多少。自古以来就存在着这种情况。]
【经文】
隋高祖崩,葬于太陵。初疾也,玺书征汉王谅[谅时镇并州] 。谅闻高祖
崩,流言杨素篡位,大惧,以为诈也。发兵自守,阴谋为乱,南袭蒲州,取
之[谅初反也,王頍说谅曰:“王之将吏、家属尽在关西,若用此等,即宜长
驱深入,直据京师,所谓疾雷不及掩耳。若但欲割据旧齐之地,宜用东人。”
谅不从其言,故败也]。司马参军裴文安说谅曰:“兵音拙速,不闻巧迟。今
梓宫尚在仁寿,比其征兵东进,动移旬朔。若骁勇万骑,卷甲宵征,直指长
安,不盈十日,不逞之徒擢授高位,付以心膂,共守京城,则山东府县非彼
之有。然后大王鼓行而西,声势一接,天下可指麾而定也。”谅不从,乃亲
率大军屯于并、介之间。上闻之大惧,召贺若弼荧之。弼曰:“汉王,先帝
之子,陛下之弟。居连率之重,总方岳之任,声名震响,为天下所服,其举
事毕颖。然而竞取之策有三:长驱入关,直据京师,西拒六军,东收山东,
上策也——如是,则天下来可量;顿大军于蒲州,使五千骑闭潼关,复齐旧
境,据而都之,中策也——如是,以力争[议曰:齐旧境,谓北齐时境土也,
非今青州之齐也];若亲居太原,徒遣其将来,下策也——如是,成擒耳。”
上曰:“公试为朕筹之,计将何出?”弼曰:“萧摩诃,亡国之将,不可与
图大事。裴文安,少年虽贤,不被任用。余皆群小,顾恋妻孥,苟求自安,
不能远涉。必遣军来攻蒲州,亲居太原,为之窟穴。臣以为必出下策。”果
如弼所筹。乃以杨素为将,破之。
[议曰:初,汉王阴谋为乱,声言讨素。司马皇甫诞谏曰:“大隋据有天
下二十余载,兆庶乂安,难以摇动,一矣;万姓厌乱,人思安乐,虽舜、禹
更生,其望未从,二矣;太子聪明神武,名应图谶,素曾不得棒毂,庸敢生
心,三矣;方今诸侯王列守州郡,表里相制,势不可举,四矣。以兹四固,
镇临天下,得兴祸乱,未之前闻也。”汉王不从,故败。
由此观之,天下无思乱之心、土崩之衅,虽有吴、楚之众,犹不能成,
而况于幺麽乎?故先王貊其德音,勤恤民隐者,盖为是也。]
【译文】
隋高祖杨坚死后,埋葬在太陵。最初,杨坚病重的时候,将派使臣奉他
的御旨召杨谅进京。杨谅当时正在并州(今山西省太原周围地区)镇守,听
说高祖驾崩,而且又听到杨素要篡夺皇位的流言,非常害怕,认为高祖死后,
京都派人召他的诏书是假的。于是他派遣军队,进行自我防卫,要阴谋发动
叛乱。他向南袭击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县),攻占了这个地方。
[杨谅最初反叛的时候,王頍劝杨谅说:“大王属下的将领官吏,他们
的家属都在函谷关以西,要是用这些人,就应该长驱直人,直捣京都,这就
是所谓的迅雷不及掩耳;要是只打算割据占有过去北齐的地盘,就应该任用
关东人。”杨谅没有听从他的话,因此失败了。]司兵参军裴文安劝说杨谅道:
“用兵打仗应是宁拙而求速胜,没有听说过弄巧并行动迟缓能成功的。现在
先皇的棺木尚存放在仁寿宫、朝廷派人统兵东来,行动开发得需要十天、半
月的时间。假如你派几万名勇猛的骑兵,披上铠甲连夜出征,直接开向长安
城,用不了十天就可占领长安,然后再提拔那些不得志的人,授予他们很高
的权位,选派亲信人员做为骨干,让他们一同防守京城,那么崤山以东的州
府县城就不归杨素等人所有了。然后大王你敲击着战鼓向西发兵,声威和气
势震摄四方,那么天下就可以挥手而定了。”杨谅不听从裴文安的建议,他
亲自统率大队人马屯据在并州和介休之间。皇上杨广听到这一消息后,非常
害怕,于是召见大将军贺若弼商议这件事情。贺若弼说:“汉王是先帝的儿
子,陛下你的弟弟,身居地方最高长官,担负重任,声势威名远扬,众所周
之,普天下的人都拜服于他,所以他的起事是必然的。他们的战略只有三种:
长驱直入函谷关,直捣京都,向西抗据朝廷的六军,向东占据崤山以东广大
地区,这是上策,如果这样,那么天下归谁所有就不可知了;把大军屯据在
蒲州,派五千骑兵封锁潼关,恢复过去北齐的地盘,占据后并在这个地方建
都,这是中策,如果这样,那么我们就可以与他们拼比力量了[过去的地盘
是指北齐时国土,不是今天青州地区的齐地];假若杨谅自己驻守在太原,
只是派遣他的将领前来进攻,这是下策啊,如果是这样,他就一定会被我们
擒获的。”皇上说:“你试为我算计一下这件事情,他们可能使用什么样的
计策呢?”贺若弼说:“杨谅手下的萧摩诃是一个亡国之将,杨谅不可能与
他谋划大事;裴文安虽然年轻而贤能,但不能被任用;其余的人都是一群小
人,顾念贪恋自己的妻子儿女,苟求自身的平安,他们绝不会远征,因此杨
谅必定是派遣一支军队来攻取蒲州,自己留守在太原,做为他的老巢。我以
为杨谅必定采取下策。”事情果然像贺若弼所预料的。皇上于是任用杨素为
大将,打败了杨谅。
[最初,汉王阴谋做乱,声称要讨伐杨素。司马皇甫诞劝阻他说:“大
隋朝据有天下已经二十多年了,天下百姓太平无事,民心很难动摇,这是其
一;所有的民众都讨厌战乱,人人都想过安乐的日子,既使是舜、禹复生,
他们的威望也不能使百姓顺从,这是其二;太子杨广聪明神武,名字应验于
图谶,杨素都不敢居于他的车毂之下,哪里还敢有什么妄想,这是其三;当
今各诸侯王分别据守自己所属的州郡,朝廷内外相互牵制,这样的形势是不
可以举事的,这是其四。朝廷凭借这四项有利于安稳的情势,安抚统治天下,
在这种形势下,兴祸作乱,从没有听说过呀。”汉王杨谅没有听从皇甫诞的
劝戒,所以最终失败。从这一点来看,如果天下的人没有向往叛乱的心思,
国家也没有土崩瓦解的征兆,那么既使拥有吴、楚(指西汉时叛乱的吴、楚
等七国)等国那样众多的人数,也不可能成功,况且那微不足道者呢?所以
先王获取淡泊清净的好名声,忧心怜惜人民的痛若,这些行为就是出于安邦
的目的吧!]
【经文】
隋炀帝亲御六军伐高丽,礼部尚书楚国公杨玄感据黎阳反。李密说玄感
曰:“天子远征辽左,地去幽州,悬隔千里,南有巨海之限,北有胡戎之患,
中间一道,路极艰危。今公拥兵,出其不意,长驱入蓟,直扼其喉。前有高
丽,退无归路,不过旬日,资粮必尽,举麾一召,其众自降,不战而克,计
之上也[一本云今车驾在辽东,未闻斯举。分万余人电发,捍临渝关,绝其
归路,不经一月,仓廪必竭。东拒大敌,西迫我师,进无所依,退无所据,
百万之众,可使为鱼。此不战而屈人,上策也];关中四塞,天府之国,有卫
文升,不足为意。今若率众而入长安,天子虽还,失其襟带,据险临之,故
当必克,万全之成,计之中也[一本云:自上临,天下胥怨。明公,上将之
子,恩被黎元。长驰入关,中策也];若随近逐便,先向东都,顿兵坚城之下,
胜负俱未可知,此计之下也[一本云:樊子盖不达大体,奸谋雄断,据全周之
地,恃甲兵之强,召之则不来,攻之则不陷。顿兵牢城之下,外无同心之师。
攻洛阳,此下策也]。”玄感利洛阳宝货,曰:“公之下策,我之上策也。”
遂围之。玄感失利,宵溃,王师追斩之。
[议曰:玄感之反也,太白入南斗,谚曰:“太白入南斗,天子下殿走。”
由是天下持两端。故《三略》曰:“放言过之。”裴子野曰:“夫左道怪民,
幻挟罔诞,足以动众,而未足以济功。”今以谚观之,左道可以动众者,信
矣!故王盅禁焉。]
李密乃亡,归翟让。
[议曰:太公称:“利天下者取天下,安天下者有天下,爱天下者久天下,
仁天下者化天下。”《吕氏春秋》曰:“庖人调和而不敢食,故可以为庖人
矣。若使庖人调和而食之,则不可为庖矣。霸王之君亦然。诛暴而不私,以
封天下之贤者,故可以为霸王;若使霸王之君诛暴而私之,则亦不可为霸王
矣。由是观之,夫与之为取政之宝也。今玄感利洛阳宝货,安得霸王之事哉。]
【译文】
隋炀帝亲率六军攻打高丽,当时任礼部尚书、楚国公的杨玄感依靠黎阳
[今河南省浚县]反叛。李密劝说杨玄感道:“天子远征于辽东之外,那个地
方就是距离幽州也有千里之遥。南面有大海的阻挡,北面有胡人的军队成为
后患,中间夹着一条道路,可又极其险恶。现在你率兵出其不意,长驱直入
蓟地[相当今河北省蓟县、三河县、玉田县、丰润县一带],扼住这条路的咽
喉要塞。征伐高丽的隋军向前面临高丽军队的阻挡,后退没有归路,不出一
个月,隋军的军粮必定消耗殆尽,挥手一召,隋军的兵士自会投降,不用战
斗就可以击败他们,这是上计;[一种说法称:现在隋炀帝率军在辽东,没有
觉察到我们的行动,分遣一万军士迅速出发,把守住渝关,断决他们的归路,
用不了一个月,他们的粮草必定断绝。隋军东面抵抗高丽劲敌,西面又受到
我军攻击,进军没有依托,退兵又无可据守,这样百万军队就成了瓮中之鳖。
这的确是不用攻伐就可使敌军屈服,是上策。]关中之地四面都有要塞,是天
府之国,虽然那里有刑部尚书、京兆内史卫文升守卫,但他不足为虑,现在
假如你统帅部众直取长安,天子既使从高丽返回,但失掉了他的根本之地,
我们凭借险要据守长安,所以一定会打败他们的,这是万全之策,是中计;[一
种说法称:自炀帝即位,天下民怨沸腾。你是上将的儿子,恩德泽及百姓,
率兵长驱直捣长安,是中策。]假若贪图其方便,先去攻打东都洛阳,大军集
聚在坚固的城池之下,是胜是负都不可能知晓,这是下计。”[一种说法是:
樊子盖[洛阳守将]不识大体,有奸谋,敢决断,占据全部周地,自恃兵力强
大,他不会受召降,打又拿不下来。我们率军屯扎在坚固的城池下,又没有
外援。这样攻打洛阳是下策。]杨玄感贪图洛阳的财宝货物,说道:“你的下
策,对我来说正是上策啊”,于是率军围攻洛阳。因此杨玄感最终失利,连
夜溃败逃亡,朝廷的军队追击并把他杀死。
[杨玄感造反的时候,太白星(指金星,传说中太白星主杀伐)进入南斗
六星宿内,有一句谚语说:“太白入南斗,天子下殿走。”因此当时天下的
人们都怀二心,持观望态度。所以《三略》说:“夸大的舆论是为了声讨、
指责对手,从而激励己方的士气。”裴子野说:“那些旁门左道能使人们感
到好奇,虚假惑乱荒诞不经,这种东西虽然足够用来发动民众,可是却不能
靠它成就功业。”现在从那句谚语来看,旁门左道确实是可以发动民众啊!
因此当政者要禁止这种东西。]
李密见自己的意见不被采纳,只好投靠翟让去了。
姜太公说:“能为天下人谋利的人才能获取天下,能安定天下人的人才
能占有天下,爱护天下百姓的人才能长久地据有天下,施仁德于天下之人的
人才能化导天下人。”《吕氏春秋·去私》中说:“厨师调制饮食但不自己
吃,所以才可以做厨师。如果是厨师烹调食物却自己吃了,就不能用他当厨
师了。称霸为王的君主也是这样,诛杀残暴的人但不私吞他们的财产,而是
将其分封给天下的贤人,所以才可以称霸为王;如果是称霸为王的君主诛杀
了残暴的人而去私占他们的财产,那也就不能称霸为王了。”从这一点来看,
能够给与是取得政权的法宝呀。现在杨玄感贪爱洛阳的财宝货物,哪里又能
成就称霸为王的业绩呢!]
【经文】
隋炀帝初猜忌唐高祖,知之,常怀危惧[唐公为太原留守,炀帝自辽东还,
征唐公。诣行在所,遇患不廖,未得时谒。唐公外甥王氏充选后宫,炀帝问
曰:“汝舅来何迟?”甥以实对,帝曰:“可得死否?”高祖知之,每怀危
惧也]。为太越留守,以讨击不利,恐为炀帝所遣,甚忧之。时太宗从在军中,
知隋将亡,潜图义举以安天下,乃进曰:“大人何忧之甚也?当今主上无道,
百姓愁怨,城门之外皆已为贼。独守小节,必且旦暮死亡。若起义兵,实当
人欲。且晋阳用武之地,足食足兵,大人居之,此乃天授,正可因机转祸,
以就功业。既天与不取,忧之何益?”高祖大惊,深拒之。太宗趋而出,明
日复进说曰:“此为万全之策,以救灭族之事。今王纲弛紊,盗贼逼天下,
大人受命讨捕,其可尽乎?贼既不尽,自当获罪。且又世传李氏姓膺图谶,
李金才位望隆贵,一朝族灭。大人既能平贼,即又功当不赏,以此求活,其
可得乎?”高祖意少解,曰:“我一夜思量,汝言大有道理。今日破家灭身
亦由汝,化家为国亦由汝。”于是定计,乃命太宗与晋阳令刘文静,及门下
客长孙顺德、刘弘基等募兵。旬日之间,众且一万。斩留守副王威、高君雅,
以其诡请高祖,祈雨于晋祠,将为不利故也。用裴寂计,准伊尹放太甲、霍
光废昌邑故事,尊炀帝为太上皇,立代王侑以安隋室,传檄诸郡以彰义举。
秋七月,以精兵三万,西图关中。高祖仗白旗誓众于太原之野,引师即路,
遂亡隋族,造我区夏[晋阳令刘文静尝窥观太宗,谓裴寂曰:“非常人也。大
度类于汉高,神武同于魏帝。年虽少,乃天纵也。后文静为李密亲戚,被禁。
太宗阴有异志,入禁所看之。文静大喜,亦觉太宗有非常之意,因叹曰:“天
下大乱,非有汤武、高、光之才,不能定也。”太宗知其意,报曰:“卿安
知无?但恐常人不能别耳。”文静起忭曰:“久知郎君乃潜龙也。今时事少
此,正是腾跃之秋。素禀膺录之资,仍怀拨乱之道,此乃生人有息肩之望,
文静知攀附之所。”太宗喜曰:“计将安出?”文静对曰:“今李密长围洛
邑,主上流播淮南。大贼连州郡,小盗阻山泽者,以千万数。但须真主驭驾
用之,诚能应天顺人,举旗大呼,则四海不足定也。今并州百姓,避盗贼者,
皆入此城。文静为令数年,知其豪杰,一朝啸集,立地可数万人。尊公所领
之兵复且数万,一言出口,谁敢不从?乘虚入关,号令天下,不盈半岁,帝
业可成。”太宗笑曰:“卿言善,合人意。”于是部署宾客,阴图起义。高
祖乃命文静诈为炀帝敕,发太原、雁门、马邑数郡人二十以上、五十以下悉
为兵,以岁暮集涿郡。由是人情大扰,思乱者益众。又令文静与裴寂诈作符
录,出官监库物,以供留守资用。因募兵集众而起,改旗帜以彰义举。又令
文静连突厥。突厥始毕曰:“唐公举义,欲何为也?”文静曰:“文皇帝废
冢嫡,传位后主,因致斯祸乱。唐公,国之懿戚,不忍坐观成败,欲废不当
立者,愿与可汗兵马同入京师。人众、土地入唐公,财帛、金宝入突厥。”
始毕大悦,即遣兵随文静而至,兵威益盛矣。]
由此观之,是知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人之天下也。所以王者必
通三统,明天命所受者博,非独一姓也。昔孔子论《诗》,至于“殷士肤敏,
裸将于京”,喟然叹曰“富责无常,不如是,王公其何以诫慎,民萌其何以
劝勉!”《易》曰:“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故
知惧而思诫,乃有国之福者矣。
【译文】
隋炀帝一开始就猜忌唐高祖李渊,李渊知道这件事,常常怀有危惧感。
当时唐公李渊是太原留守,隋炀帝从辽东回来时,召见唐公。李渊在到达炀
帝的驻跸的地方后,得病不愈,因此没有能按时朝见隋炀帝。唐公李渊的外
甥女王氏被选派进入后宫,隋炀帝问她说:“你的舅舅当时为什么来得那么
晚?”李渊的外甥女按实情回答,炀帝说:“得那病还不死吗?”唐高祖知
道这件事后,很害怕。李渊当太原留守时,因为讨击突厥,交战不利,他担
心被隋炀帝谴责惩罚,对此非常忧虑。当时唐太宗李世民也跟随在军队中,
他知道隋朝将要灭亡,秘密谋划着义举,来安定天下。他进见李渊,说道:
“大人为什么这样忧虑呢?当今皇上荒淫无道,黎民百姓全都愁苦怨愤,城
门之外到处都是贼人强盗,大人要是还格守小节,我们的危亡很快就要来到
了。假如我们发起义兵,正好是适合人们的心愿呀。况且晋阳是用武的地方,
食物、兵员都很充足,大人拥有此地,这实际上是上天授予我们的,我们正
好可以凭借这一时机转祸为福,来成就功业。既然是上天赐与我们的,如果
不收取,忧虑又有什么益处呢?”高祖非常惊惧,很严厉地拒绝了李世民的
建议。唐太宗疾走出去。第二天,唐太宗又劝说李渊:“这是万全之策,可
以挽救灭族的危险啊。如今朝廷的纲纪松驰紊乱,盗贼遍布天下,大人接受
王命讨捕贼人,可是贼人讨捕得尽吗?贼人既然不能捕尽,自身就应当获罪
了。况且世人又都传说李氏的姓应验图谶,所以李金才位望隆贵,虽然没罪,
还是在一个早晨就被灭族了。即使大人能将贼人剿灭尽,那么功再高也不会
受赏,凭这来求得名声,又怎么能得到呢?”唐高祖的脸色缓和了一些,说
道:“我整整一夜都在考虑你的话,你说的话很有道理。今天就是家破人亡
也由你了,变家为国也由你了。”李渊于是定下计划,命令太宗李世民与晋
阳县令刘文静,以及门下客长孙顺德、刘弘基等招募士兵。十来天内,有上
万人应募。李渊等人斩杀了副留守王威和高君雅,因为他们诈骗高祖去晋祠
祈雨,其实是准备对高祖实行不利。李渊采用晋阳宫副监裴寂的计策,仿照
伊尹放逐太甲、霍光放逐昌邑王的先例,尊奉隋炀帝为太上皇,立代王杨侑
为皇帝,来安定隋王室;然后传布檄文到各郡县,来表明他们是正义的举动。
秋天七月的时候,派用三万精兵,向西攻取关中地区。唐高祖李渊手举白旗
在太原的郊外誓师起义,率领军队踏上起义的大路,最终灭亡了隋王室,因
此缔造出我们的大唐。
晋阳县令刘文静曾经暗中观察过唐太宗的气质风度,他对裴寂说:“李
世民不是一般人啊,他的度量宽大像汉高祖刘邦一样,神态威武如同魏武帝
曹操,年纪虽轻,却是上天所赋予人世的英才。后来刘文静因与李密有亲戚
关系,被关入了监狱。唐太宗暗中怀有非常的抱负,去监狱里探望他。刘文
静非常高兴,也察觉了太宗有非常的意图,于是他感慨地说道:“天下大乱,
没有汉高祖、光武帝那样的才能是不能安定天下的。”太宗明白他的意思,
回答说:“你怎么知道没有这样的人呢?只是担心常人们看不出来罢了。”
文静高兴地起身说道:“早就知道公子是潜伏着的一条龙啊。现在这样的时
势,正是纵横驰骋的大好时机,你平常就具有接受图谶的才资,现在仍然怀
有治平乱世的本事,这样,人们就能有依附的希望,我刘文静也知道了所应
攀附的地方。”唐太宗高兴地说道:“你有什么谋划吗?”刘文静回答道:
“如今李密包围东都洛邑已经很久了,皇上在南方淮南一带巡游;大股贼人
的占地跨连州郡,小股的强盗屯据在山泽中,他们的人数得以千以万来计算。
若有真命天子驱使驾驭这些人,能够顺天应人,那么只要举旗一呼,四海是
足可以平定的。现在并州一带的老百姓,为躲避盗贼都搬人了晋阳城内。我
刘文静作了几年县令,了解其中的豪杰之士,一旦把他们召集起来,马上可
得到几万人马。你父亲所率领的军队又有几万人,一言出口,谁敢不服从!
我们乘虚入关,号令天下,用不了半年,帝王之业就可以成就。”唐太宗笑
着说:“你的话正合我这个人的心意。”于是他就部署宾客,暗中图谋起义。
李渊就派刘文静伪造隋炀帝的诏书,以他的名义征发太原、雁门、马邑(今
山西省朔县)等几个郡年纪在二十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的人全部当兵,规定
年底在涿郡集结。因此人心不安,策划造反的人越来越多。然后又派刘文静
和裴寂伪造符录,取出官库内的钱财物品,来供应留守的军资开销。接着招
募聚集军兵而起事,改换旗帜来表明自己是正义的举动。另外又派刘文静前
去联合突厥,突厥的始毕可汗说:“唐公起义,想做什么呢?”刘文静说:
“隋文帝杨坚废掉嫡长子,把帝位传给了后主杨广,于是才招致这样的祸乱。
唐公是皇室的亲族,不忍心坐着观看国家的衰败,想要废掉那个不应该立的
人。因此希望与可汗你的兵马一同进入京都,到那时候,百姓和土地归属唐
公,金银财宝、绫罗绸缎归属突厥。”始毕可汗非常高兴,随即派遣兵马跟
随刘文静来到,李渊等人的兵威更加壮大了。
从唐王朝取代隋朝的历史来看,就可以明白,天下不是某一个人的天下,
而是普天下人的天下。所以打天下的人一定要明白“三统”的道理[董仲舒在
《春秋繁露》认为夏朝尚黑,商尚白,周尚赤。继周而兴的王朝又应尚黑。
因此,三统循环指王朝更迭],认清取得江山实乃天命所受,因而万万不可将
锦绣河山当自家私有财产。从前孔子在评论《诗经》,讲到“殷士肤敏,裸
将于京”[意为殷朝的士人品德聪敏,看出殷商将亡,纷纷去扶助周室]这一
句时,感叹道:“荣华富贵有如云烟。如果富贵和贫穷固定在某个地方永不
变更,那么,王公贵族还会有何畏惧呢?老百姓又怎么会积极进取呢?《周
易》说:“平安的时候不忘危难,幸存的时候不忘消亡。能做到这一点,身
家性命就能长保平安,国家也不会沦丧了。”因此有危机感而又常常心存警
觉,这实在是国家的福样啊!
时宜二一
人言“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做任何事都有一个关键性、决定性的时
刻或机会,得之则成,失之则败。这里就告诉你一个如何捕捉良机并得而不
失几种办法。
【经文】
夫事有趋同而势异者,非事诡也,时之变耳。何以明其然耶?昔秦末,
陈涉起蕲民至陈。陈豪杰说涉曰:“将军披军执锐,帅士卒以诛暴秦,复立
楚社稷,功德宜为王。”陈涉问陈余、张耳两人,两人对曰:“将军嗔目张
胆,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为天下除残贼。今始至陈而王之,示天下以私。
愿将军无王,急引兵而进,遣人立六国后,自为树党。如此野无交兵,诛暴
秦、据咸阳,以令诸侯,则帝业成矣。今独王陈,恐天下解也!”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