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反经(全)

_23 赵蕤(唐)
【译文】
杂家大多出身于议事之官。杂家兼容儒家和墨家思想,揉合名家和法家
的主张。他们明白治理国家,实现太平盛世,必须融汇贯通诸子百家的学说。
这是杂家的长处。后来学识浅薄的人搞起杂家来,就恣意放纵,务求广博,
没有中心,使人抓不住要害。这是杂家的流弊。
【经文】
农家者,盖出于农稷之官,播百谷,劝耕桑,以足衣食。孔子曰:“所
重人食。”此其所长也。及鄙者为之,则欲君臣之并耕,悖于上下之序,农
家之弊也。
[班固曰:“司马迁《史记》,其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
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利势而羞贫贱。此其所弊也。
然其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世
谓之实录。”]
【译文】
农家大多出身于主管农业的官员。他们种植农作物,鼓励耕种和养蚕,
以达到人民丰衣足食的目的。孔子说:“最为重要的是:人民和粮食。”这
是农家的长处。后来见识浅薄的人,主张让国王和大臣也去耕种,这就违背
了君臣上下的关系。这是农家的流弊。
[班固说:“司马迁的《史记》,评论是非,很多观点与圣人不同。论述
最高的政治原则,首先推崇道家的黄老学说,其次才是六经;讲述游侠的事
迹,则贬低隐士,抬高奸雄;叙述财政经济,则尊崇财富的权势,以贫贱为
羞耻。这些都是《史记》的不足之处。但《史记》擅长叙述事理的原委,明
辨而不华美,质朴而不俗气,他秉笔直书,记述的历史事件真实完备,不做
虚假的赞美,不掩饰丑恶的东西,所以后世称赞《史记》为真实的历史记录。”]
【经文】
文子曰:“圣人之从事也,所由异路而同归。秦楚燕魏之歌,异转而皆
乐;九夷八狄之哭,异声而皆哀。夫歌者,乐之微也;哭者,哀之效也。愔
愔于中而应于外,故在所以感之矣。”
论曰:范晔称:“百家之言政者,尚矣!大略归乎宁固根柢,革易时弊
也。而遭运无恒,意见偏杂,故是非之论,纷然乖当。”
尝试论之:夫世非骨庭,人乖■饮,理迹万肇,情故萌生。虽周物之智,
不能研其推变;山川之奥,未足况其纡险,则应俗适事,难以常条。何以言
之?若夫玄圣御代,则大同极轨,施舍之道,宜无殊典。而损益迭运,文朴
递行,用明居晦,回遹于曩时,兴戈陈俎,参差于上世。及至戴黄屋,眼絺
衣,丰薄不齐,而致治则一。亦有宥公族,黥国仇,宽躁已隔,而防非必同。
此其分波而共源,百虑而一致者也。若乃偏情矫用,则枉直必过。故葛屦履
霜,弊由崇俭,楚楚衣裳,戒在穷奢。疏禁厚下,以尾大陵弱;敛威峻法,
以苛薄分崩。斯曹魏之刺,所以明乎国风;周秦末轨,所以彰于微灭。故用
舍之端,兴败资焉。
是以繁简唯时,宽猛相济,刑书镌鼎,事有可详,三章在令,取贵能约。
大叔致猛政之褒,国子流遗爱之涕。宣孟改冬日之和,平阳修画一之法。斯
实驰张之弘致,庶可以征其统乎?
【译文】
文子说:“圣人做事,殊途同归。秦楚燕魏的歌曲,虽然曲调不同但都
表达了欢乐之情;各少数民族的哭声,虽然哭声不同却都是悲伤的表现。因
此说,歌声是快乐的表现;哭泣是悲伤的结果。内心和悦闲适,外表就必然
要流露出来,凡有流露,就会使其他人也受到感染而一起快乐。”
范晔说:“诸子百家关于政治的学说,是很高尚的啊!其要点是从根本
上巩固政治制度,革除弊端,顺应时代的变化。然而国家命运和政治形势不
是一成不变的,因而导致各种意见偏颇庞杂,所以对任何事情的是非评论,
都会议论纷纷,互相矛盾。”
对此可以再作一些评论:现在的时代已经不是远古的赫胥氏、大庭氏的
那个含哺而嬉、鼓服而游的时代了,人们的欲求也不是易于满足的时代了。
世界上的道理千头万绪,人们千奇百怪的欲望和情感也在不断地萌生。即便
有应付一切事物的智慧,也不可能去穷尽这世道人心的变迁;就是高山大川
的险峻幽深,也无法用之比喻人心之难测。那么,顺应时尚和世事之推移变
化,就不能用常规的办法解决了。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假如由大圣人来治理
天下,那么所要达到的天下大同和最高典规,以及为普天下的老百姓谋幸福
的政策措施,其政治制度也不应该有什么不同。然而法规、制度的增补或废
除或交替使用,文明和朴素的交替施行,或者是发扬光明,或者是保守传统,
也只能在过去的范围内转来转去。兴兵打仗与和平交往,也只是与上一代的
方式有所不同罢了。就是坐在帝王的宝座上,摆出皇帝的仪仗,穿上天子的
服装,虽然厚薄华美不同,但把国家治理好的宗旨却是一致的。或者有时为
了政治的需要,给达官贵人平反昭雪,对乱臣贼党施以刑罚,虽然宽松的程
度有区别,但是防犯为非作歹的目的必然是相同的。这就是说,不同时代的
政治制度,形式虽然相异,本质却是相同的;思维方式虽然千差万别,但目
标却是一致的。至于假如故意矫情用事,就会出现矫枉过正的弊端。比方说
吧,穿着凉鞋过冬,就犯了过分俭朴的毛病;天天都要衣冠楚楚,就应当反
对穷奢极侈;禁令不严,对下属过于宽容,就容易出现尾大不掉、欺凌弱小
的情况;权力过于集中,刑法过于严酷,又容易导致分崩离析的局面。在曹
魏时期,文人写诗撰文,极尽讥刺之能事,就可以明白那个时期的国家风气;
周王朝末期和秦朝末年的政治衰败,在许多细小的事情上就已经表现出来
了。所以采用或是舍弃什么样的制度,实在是决定一个国家的兴盛还是衰败
的先决条件啊!
由此看来,政策法规繁杂还是简约,要根据时代的要求决定,宽松的政
策与刚猛的政策要相互补充。刑书铸刻在鼎上,固然详细,然而约法三章,
其可贵之处就在于简明有效。大叔因为使用了强硬的政治想来改变国家的衰
败局面,结果王室的皇子皇孙只有哀悼的眼泪了。春秋时晋国的赵盾一上台
就改变他父亲赵衰平和的政策,而平阳侯曹参代萧何为相后,却一仍其旧,
对萧何当相国时的法令一字不动。这些都是弛张宽猛之政治的极端例子,难
道可以强求它们都整齐划一吗?
【经文】
数子之言,当世失得,皆悉究矣。然多谬通方之训,好申一隅之说。贵
清净者,以席上为腐议;束名实者,以柱下为诞辞。或推前王之风,可行于
当年,有引救弊之规,宜流于长世。稽之笃论,将为弊矣。由此言之,故知
有法无法,因时为业,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不失其时,其道光明。非至
精者,孰能通于变哉?
【译文】
诸子百家的学说,论述的都是当世政治的功过得失,我们已经都认真详
细地加以研究过了。然而世人对为政之道大多存在误解,只偏好于某一种学
说。尊崇清净无为学说的道家,视懦家学说为迂腐;拘泥名实的名家,却认
为道家学说荒诞;有的人推崇古代的王者之风,认为现在依然可以实行;有
的人征引切时救弊的成规,认为应当流传于后世。其实如果认真考究,这些
认识都各有各的弊病。由此可见,有法与无法,应当根据时代的不同加以讨
论,时代结束了,实用于那个时代的政治方针也就失去了效用;时代向前发
展了,政治制度也要随时代而发展。只要行动不错过时机,前途必然光明。
不具有聪明智慧的人,谁能够通晓权变的奥妙呢?卷四
霸图十七
由友及朋,由朋及党,由党及群,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滚雪球般越来越
多,以自己为中心的势力范围逐渐扩大、蔓延,最终如火如荼,发展成不可
遏止的局面。有朝一日,时机成熟,揭竿而起,天下响应,夺取政权便如探
囊取物一样了。这就是古代帝王夺取天下的必由之路。
【经文】
臣闻周有天下,其理三百余年。成康之隆也,刑措四十余年而不用;及
其衰也,亦三百余年。[太公说文王曰:“虽屈于一人之下,则申于万人之上,
唯贤人而后能为之。”于是文王所就而见者六人,求而见者十人,所呼而友
者千人,友之友谓之朋,朋之朋谓之党,党之党谓之群,以此友天下贤人者
二,人而归之,故曰:“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此之谓也。]故五伯
更起。伯者常佐天子,兴利除害,诛暴禁邪,匡正海内,以尊天子。五伯既
没,贤圣莫续,天子孤弱,号令不行,诸候恣行,强凌弱,众暴寡。[吴王问
伍胥曰:“伐楚如何?”对曰:“楚执政众而乖,莫适任患。若为三师以肄
之,一师至,彼必皆出,彼出即归,彼归即出,楚必道敝,亟肄以疲之,多
方以误之。既疲,而后以三军继之,必大克。”阖闾从之。楚于是乎始病。
越王勾践问于大夫种曰:“伐吴如何?”对曰:“伐吴有七术,其略云尊天
事鬼,以空其邪;遗之好美,以荣其志;遗之巧工,使起宫室,以尽其财;
遗之谀臣,使之易伐;强其谏臣,使之自杀;坚甲利兵,以承其弊。越王于
是饰美女西施,献之吴王。吴王悦之。子胥谏,不受。吴王诛子胥。越又为
荣盾,镂以黄金献之吴王。吴王受之,而起姑苏之台,五年乃成,百姓道死。
越又蒸粟种遗吴王,吴王付人种之,不生,吴大饥。齐桓公欲弱楚,乃铸钱
市生鹿于楚。楚闻之,喜,废耕而猎鹿,桓公藏粟五倍。楚足钱而乏粟。桓
公乃闭关,楚降者十四五。及柯之盟,桓公欲倍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
诸侯由是归齐。故其称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郑桓公欲袭郐,先问
郐之豪杰、良臣、辩士,书其名姓,择郐之良田贻之,为官爵之名而书之,
因为疆场郭门之外而埋之以(又鸟)狐之血。郐君以为内难也,尽杀之。桓公因袭
郐。此皆诸候恣行,天子之令不行也。]田常篡齐,六卿分晋,并为战国。此
人之始苦也。[齐侯与晏子坐于露寝,公叹曰:“美哉!兹室其谁有此乎!”
晏子曰:“如君之言,其陈氏乎?陈氏虽无大德,而有施于人,豆区釜钟之
数,其取之公也薄,其施之人也厚。公厚敛焉,陈氏厚施焉,人归之矣。诗
云:‘虽无德与汝,式歌且舞。’陈氏之施,人歌舞之矣。后世若少堕,陈
氏而不亡,则国其国也已。”后果篡齐。智伯从韩魏之君伐赵,韩魏阴谋叛。
智果曰:“二王殆将有变,不如杀之;不杀,则遂亲之。”智伯曰:“亲之
奈何?”智果曰:“魏宣子之谋臣赵葭,韩康子之谋臣段规,是皆能移其君
之计。君与二君约破赵,则封二子万家之县各一。如是,则二主之心可以无
变。”智伯不从。韩魏果反,杀智伯。]于是强国务功,弱国务守,合纵连横,
弛车毂击,介胄生虮虱,人无所告诉。
【译文】
我听说周朝拥有天下太平元事的时间有三百多年,成康兴盛之际,刑罚
搁置四十多年不被使用,及其衰落,也是三百多年。[姜太公对周文王说:“仅
屈居于一人之下,然而却高居于万人之上,只有贤能之士能做到。”于是周
文王礼贤下士亲近并见到的有六人,经过寻找后见到的有十人,一经呼唤即
成为朋友的有上千人。由友及朋,由朋及党,由党及群,与自己志同道合的
人象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用这种办法来接交天下贤能之人有三分之二。人
民也都归顺他。所以说:“周文王得了天下的三分之二,仍然向商纣称臣。”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五霸相继兴起。这些霸主常常辅佐天子,兴利除害,
诛除暴虐,禁止邪恶之事,扶正天下,使天子得到万人景仰。五霸死后,圣
贤之人没有继续出现,天子于是孤弱起来。号令不被施行,诸侯恣意罔行,
以强凌弱,以众欺寡。[吴王问伍子胥:“你认为攻打楚国会怎么样?”伍子
胥回答说:“楚国执掌大权的人很多,但却不团结,没有一个能在忧患时担
当大任的。如果派三支军队骚扰楚军,一军到,楚军必定会全部出动。彼出
动,我撤退,彼撤退,我出动,这样楚军一定疲败不堪。多次骚拢楚军,再
多方面对它进行误导。等到疲乏之后,再以三军来攻打它。这样必定能大败。”
吴王阖闾听从了伍子胥的建议。楚军因此开始衰败。越王勾践问大夫文种:
“你以为攻打吴国怎么样?”文种回答:“攻打吴国有七种方法,策略是这
样的:尊天命,事鬼神,控制邪异之说;赠送贵重的东西,取悦吴王的心,
使其妄自尊大;赠送能工巧匠,建造华美浩大的宫室,使吴国财物困乏;赠
送阿谀奉承的奸臣,向吴王献媚,使吴王狂妄自大;怂恿进谏的大臣向吴王
进言,使吴国内部自相残杀;乘吴国衰弱之时,用精锐的部队攻打。”鉴于
此,越王勾践把美女西施进献吴王,吴王很高兴。伍子胥进谏阻止,吴王不
听,反而杀了伍子胥。越国又把雕刻着黄金的精美栏杆进献给吴王,吴王开
始建筑姑苏台,花了五年时间才建成,老百姓尸横遍野。越国又蒸粟米种送
给吴国。吴国发给老百姓播种,结果颗粒不生,于是全国发生大饥荒。齐桓
公想要削弱楚国的势力,就铸造大量的钱币从楚国高价收买大量的活鹿。楚
人闻说鹿贵,大喜,纷纷弃农猎鹿。齐桓公储藏粮食是平常的五倍。楚国人
虽然钱多,却没有粮食,齐桓公封闭关门,楚国降齐国的人有十分之四五。
及至在柯地会盟,齐桓公想要背弃信义,不归还鲁国侵地,管仲劝说桓公,
不背曹沫之约,树立齐国的威望。各个诸侯国果然由此归顺齐国,所以说:
知道给予,是获取政权的法宝。郑桓公想要偷袭郐国,先打听郐国豪杰、良
臣、善辩之士的姓名,然后挑选郐国的良田赐给他们,继而封以高官显爵,
并把这些封赐书写在册籍上,埋在城门外的战场上,用(又鸟)狐之血来祭祀。郐
国国君认为国内发生内讧,把这些豪杰,良臣、辩士全都诛戳了。郑桓公于
是偷袭郐国。以上这些都是诸侯恣意罔行,天子的号令不被施行的例子。]
田常篡夺齐国的大权,范、中行、知、赵、魏、韩把持晋国朝政,后来,范、
中行、知三家败亡,赵、魏、韩三家分晋,成为战国时的诸候国。从此之后,
百姓开始遭难。[齐桓公与晏子坐在大堂之上。齐桓公感叹道:“真美呀,象
这样的宫室还有谁会拥有呢!”晏子说:“你所说的话,是与陈氏相比吗?
陈氏虽然没有大的功德,却有恩惠于别人,官爵奉禄这些东西,他从你这儿
索取的少,施与别人的却很多。你厚征暴敛,陈氏优厚施与,所以人民都归
顺他。《诗经》说:‘虽无德与汝,式歌且舞。’陈氏施恩的行为,必定得
到人民的赞扬。你的后代如果稍微一怠惰衰落,陈氏那时还健在,那么齐国
将成为陈氏的了。”后来陈氏果然篡夺齐国大权。智伯令韩、魏的君主跟随
自己攻打赵国,韩魏两国阴谋造反。智果对智伯说:“韩、魏二王大概要反
叛,不如杀掉他们,不然就亲近他们。”智伯说:“亲近他们该怎么办?”
智果说:“魏宣子的谋臣赵葭,韩康子的谋臣段规,都是能劝说其君主改变
计策的人,你与这两个人约定一同攻打赵国,然后再分封这两个人万户之县
各一。如果这样,韩魏二王就不会背叛。”智伯不听智果的计策。后来韩魏
两家果然造反,杀了智伯。]当此之际,强国致力攻打弱国,弱国忙于严守。
合纵连衡,战火四起,士兵的铠甲头盔长满了虱子,百姓的冤苦无处诉说。
【按语】
身为一方霸主,欲称霸天下,节制诸候,除了要靠军事实力以外,更要
修行仁德,讲求信义。齐桓公接受管仲的建议,不背曹沫之约就是很好的例
子。
齐桓公归国即位后,想要成就霸业,于是任用管仲、鲍叔、隰朋等贤人
治理国家加强军事实力。齐国逐渐强大,开始吞并邻国。齐桓公五年,桓公
派兵攻打鲁国。鲁国此时正是庄公在位。庄公派自己的大将曹沫与齐国交战,
结果连连失利。庄公害怕了,请求割地求和,桓公同意了,于是双方会盟柯
地。齐桓公与鲁庄公坐在盟坛上谈判,曹沫突然拿着匕首劫持齐桓公。齐桓
公的左右一时都愣住了不敢轻举妄动,同曹沫:“你想要干什么!”曹沫回
答:“齐国强大,鲁国弱小,你们以大欺小强占我们鲁国土地,太过分了!”
齐桓公君臣见状于是答应全部归还鲁国侵地。曹沫于是放下匕首,走下盟坛,
归到臣子的位置上,神色不变。齐桓公大怒,想要毁约,管仲劝他说:“如
果因为贪图小利而失信于天下诸候,我们就会处于被动,孤助无援,不如归
还侵地,以此来取信天下诸侯,树立我们齐国的信誉。”齐桓公听从了管仲
的劝告,把战胜得到的土地都归还鲁国。齐国因此威望大增,各诸候国也都
想归附齐国。
齐桓公因为遵守信誉,肯于放弃小利,顾全大体,得到各诸候的信任,
最终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所以说不论是国家、公司还是个人,要想成就事业,
除了靠实力之外,还要讲求信誉,以信取人,不要顾小利忘大局。
【经文】
及至秦蚕食天下,并吞战国,一海内之政,坏诸侯之城,法严政峻,谄
谀者众。使蒙恬将兵北攻胡,尉佗将卒以戍粤,宿兵无用之地,人不聊生。
始皇崩,天下大叛,陈胜、吴广举于陈[陈涉、吴广戍渔阳,屯大泽。会天雨,
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当斩。二人乃谋曰:“今已失期当斩。今举大计亦
死,死为国可乎?”乃先说鬼神威众,因斩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
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耳。壮士不死,则亡
已;死则举大名。侯王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遂分将
徇地,自立为陈王。]武臣张耳举于赵,[武臣略定赵地,号武信君。蒯通说
范阳令徐公曰:“范阳百姓,蒯通也。窃悯公之将死,故吊。虽然贺公得通
而生也。”徐公再拜曰:“何以吊之?”通曰:“足下为令十年矣,杀人之
父,孤人之子,断人之足,黥人之手,甚众。然而慈父孝子所以不敢事刃公
之腹中者,畏秦法也。今天下大乱,秦政不施,然而慈父、孝子将争接刃公
之腹,以复其怨,而成其名,此通之所以吊也。”曰:“何以贺得子而生也?”
通曰:“赵武信君不知通不肖,使人候通,问其死生,通见武信君而说之曰:
‘必将战,胜而后略地,攻得而后取天下城,臣窃以为殆矣。用臣之计,无
战而略地,不攻而下城,传檄而千里可定矣。’彼将曰:‘何谓也?’臣因
说曰:‘范阳令宜整顿其士卒,以守战者也。怯而畏死、贪而好富者,故欲
以其城先下君,先下君而不利,则边地之城皆将相告曰:范阳令先降而身死。
必将婴城固守,皆若金城汤池,不可攻矣。为君计者,莫如以黄屋朱轮迎范
阳令,使驰鹜于燕赵之郊,则边城皆将相告曰:范阳令先下而身富贵矣。必
相率而降,犹如坂上走丸也。’此臣之所谓传檄而千里定者也。”徐公再拜,
具车马遣通。通遂以此说武臣。武臣以车百乘、骑二百、侯印,迎徐公。燕
赵闻之,降者三十余城,如蒯通策也。]项粱举吴,[梁令项羽杀假守通,便
举兵起吴。]田儋举齐,景驹举郢,周市举魏,韩广举燕。穷山通谷,豪杰并
起,而亡秦族矣。
【译文】
等到秦国蚕食天下,并吞六国,天下政权统归秦国,各诸侯的城池都遭
到破坏。秦法律严酷,政治残暴,阿谀谄媚的朝臣多。秦派大将蒙恬北攻匈
奴,派大将尉佗戍卫南海,驻兵荒凉毫无用处之地,民不聊生。秦始皇驾崩
后,天下大乱,叛军蜂起,陈胜吴广在陈地起义,[陈涉、吴广去渔阳服徭役,
路经大泽时,赶上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超过预定期限。按秦朝法
律,超期要被斩首。陈、吴二人商议:“现在已经过期,按法律当斩。现在
起义是死,可是为了夺取国家政权而死不是更值得吗?”于是二人先用鬼神
之事让众人由衷信服,然后杀了押送他们的官吏。二人招呼一同戍边的属众
说:“大家在这里遇大雨,已经超期,按法律当被斩首,假使不必斩首,那
么戍边而死的人也有十分之六七,在这种情况下,壮士不死便罢,死也应当
成就大名,死得豪壮。王侯将相难道都是天生的吗?”属众都赞同道:“愿
意听从你的命令。”于是二人分派将领,攻占土地。陈胜自立为陈王。]武臣
张耳在赵地起义,[武臣刚刚平定赵地,自封为武信君。蒯通游说范阳县令徐
公:“我蒯通是范阳一个普通百姓,因私下怜悯你快要死了,所以来吊唁。
虽然如此还是祝贺你遇到我而得以起死回生。”徐公再次拜谢问道:“你凭
什么吊唁呢?蒯通回答:“你在范阳做县令已经十年了,杀害别人的老父,
使别人的幼子成为孤儿,砍断别人的手脚,伤天害理之事干得太多了。但是
慈父孝子之所以不敢杀掉你,是畏惧秦朝的法律。现在天下大乱,秦朝的政
治法律不被施行,慈父孝子必定乘此机会争先恐后要来杀掉你,来平复他们
心中的怨气,成就他们的美名。这就是我来吊唁你的原因。”徐公又问:“凭
什么祝贺我得到你又可以起死回生呢?”蒯通回答道:“赵武信君不知道我
蒯通无才,所以派人来拜访我,询问将来成败之事,我将去拜见并游说他:
‘通过战争来夺取土地,获得天下的城池。以愚见,这是很危险的事。如果
你使用我的计策,可以不必通过战争就能夺取土地,攻下城池。只要传递檄
文,千里之地就可以安定了。’赵武信君一定会问:‘这是什么意思?’我
就说:‘你前来攻打范阳,范阳令当然要整顿军队,守卫城池,准备作战。
而城中贪生怕死、贪图富贵的人,必定想让范阳先投降你,先投降却没得到
好处,边地的其它城池就会相互转告:范阳令先投降而被杀,我们一定要绕
城固守,使城池固若金汤,不能被攻破。现在你的权宜之计,不如用高大的
宫室、华贵的马车结交范阳令,让他奔走燕赵周围,那样边地的其它地区就
会相互转告:范阳令先投降而身著富贵。他们必定会如坡地上滚动的泥丸相
继投降你。’这就是我所说的传递檄文,千里之地可成安定的计策。”徐公
再次感谢。于是准备车辆马匹派遣蒯通游说武信君。蒯通就以前事来劝说赵
武信君。赵武信君用车二百乘、马匹二百、侯爵的印绶拜迎徐公。燕赵之地
的其它城池听说后,归降的有三十多个城池。一切都如蒯通的计策那样。]
项梁在吴地举兵,[项梁命令项羽杀掉代理郡守殷通,便从吴地举兵起义]田
儋在齐地举兵,景驹在郢地举兵,周市在魏地举兵,韩广在燕地举兵,普天
之下,豪杰并起,最终灭掉了秦朝。
【按语】
用鬼神之事威众,是历来封建统治者常采用的一种方法。这种谶纬之说
其实是一种虚妄之谈,但是统治者常利用它来麻痹人民,以此来作为上天、
鬼神对自己身分地位的一种承诺。陈胜、吴广也正是凭此首先起义的。
陈胜、吴广因为成边遇雨失期,将要被斩首,于是准备起义,但害怕不
成功,又苦于没有好的借口,于是请算卦人卜卦,算卦的人知道他们的意图,
就顺意说道:“你们要做的事肯定会成功。”同时又教给陈胜、吴广威服众
人的方法:把“陈胜王”三个字书写在丹帛上,放在鱼腹中。士兵买鱼准备
做饭,发现了鱼腹中的丹帛,感到非常奇怪。陈胜又暗地让吴广到附近的宗
祠里,趁士兵在篝火旁取暖,学着狐狸叫:“大楚兴,陈胜王。”士兵听到
后也都非常惊愕。陈胜、吴广趁机扇动士兵杀了押送他们的官吏,举兵起义。
一同戍边的人因此也都真心跟随陈胜、吴广。
不仅陈胜如此,历代封建统治者为了使自己的统治地位合法,也都靠鬼
神来愚弄人民,本卷后面提到王莽利用铜匮符命建立新朝是又一个利用鬼神
谶纬的例子,这里不再细说。
图谶鬼神是一种虚妄之谈,不少统治者利用它站稳了脚跟,得到了人民
的许可,从中我们是否可以得到这样一种启示:一个公司,一个企业要想在
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站稳脚跟,扩大市场,必须让广大消费者认识你,买你的
帐。除了产品的质量和信誉以外,还需要宣传,让消费者从心目中认可你,
喜欢你,当然这种宣传必须建立在属实的基础上,不能是自吹自擂虚妄之说。
【经文】
汉高祖名邦,字季,姓刘氏,沛国丰邑人,为泗上之亭长。秦二世元年,
陈胜等起,胜自立为楚王。[张耳陈余谏曰:“将军出万死之计,为天下除害,
今始至陈,而自立为王,是示天下之私也。不如立六国后,自为树党,进师
而西,则野无交兵,城无守墙,诛暴秦,据咸阳,以令诸侯,天下可图也。”
胜不听。]沛人杀其令,立高祖为沛公。时,项梁止薛,沛公往从之,共立义
帝。[范增说项梁曰:“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
故语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今陈胜首事,不立楚后而自立,其势不
长。今君起江东,楚锋起之,将皆争附君者,以君代代楚将,为将复立楚后
也。”梁因求怀王孙心立之。]约曰:先入咸阳者王之。
【译文】
汉高祖刘邦,字季,沛国丰邑人,早年担任泗水亭长之职,秦二世元年
陈胜等人起义,陈胜自立为楚王。[张耳、陈余进谏道:“将军你冒着生命危
险,为天下百姓除害,现在刚刚到陈地,就自立为王,这是告诉人们天下是
你私有的财产,对你是很不利的。不如立六国的后代为王,让他们自树党羽,
你向西进军,不必交兵就会畅通无阻。诛戮残暴之秦,据守咸阳,传令诸侯,
天下可以掌握在你的手中了。”陈胜不听从这一建议。]沛地人杀掉他们的县
令,立刘邦为沛公。此时,项梁驻军薛地,刘邦去跟随他,共立楚怀王孙子
为义帝,[范增劝说项梁:“秦朝消灭六国,楚国最没有罪过,不应当灭,自
从楚王作为人质入秦国,没返回楚国,天下百姓都怜悯他。所以说‘楚国哪
怕只剩三户了,那么灭掉秦朝的,必定是楚国’。现在,陈胜首先起事,不
立楚国后代,其势焰肯定不会长久。你从江东举事,楚地之人蜂起归附你,
是因为你家世代为楚将,即将立楚国的后代为王。”项梁于是寻找楚怀王的
孙子心,立为怀王。]约定:先攻打进咸阳的,就做关中王。
【经文】
秦将章邯,大败项梁于定陶。梁死,章邯以为楚不足忧,乃北伐赵。楚
使项羽等救赵,遣沛公别将西入关。沛公遂攻宛,降之。[沛公攻宛,南阳太
守吕??保城不下。沛公欲遂西,张良曰:“强秦在前,宛兵在后,此危道也。”
乃围宛,宛急,??欲自杀,有舍人陈恢,逾城见沛公曰:“宛吏人惧降必死,
固坚守,足下尽日攻之,死殒者必众,引兵而去,宛必随之。足下前失咸阳
之约,后有强宛之患。不如约降,封其守,引其甲卒而西,诸城未下者,必
开门而待足下。”沛公曰:“善。”封吕??为殷侯。]攻武关,大破秦军。[赵
高杀二世,立子婴,遣兵拒关。张良曰:“秦兵尚强,未可轻也。愿益张旗
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欲连和俱西。沛公欲
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恐士卒不从。士卒不从,必危。不如因其懈
而击之。乃击秦军,破叛。]入咸阳,与秦人约法三章。[秦人献牛、酒。沛
公让,不受。于是人知德矣。]遣兵拒关,欲王关中。是时项羽破秦军于河北,
率诸侯兵四十万至鸿门,欲击沛公,沛公因项伯
自解于羽。
【译文】
秦将章邯在定陶大败项梁的军队。项梁死,章邯认为楚军不值得忧虑,
于是北攻赵地。楚王派项羽等率军解赵地之围,派沛公为别将向西入关。沛
公于是攻打宛城。宛城投降。[沛公攻打宛城,南阳太守吕??坚守城池,一时
攻打不下。沛公想舍弃宛城继续向西进兵。张良进谏:“前有强大秦兵,后
有宛兵追击,此时向西,必要处于危险的境地。”于是沛公围定宛城。宛城
告急,吕太守想要自杀,吕有个舍人陈恢,跳出城来见沛公:“宛城官吏怕
投降后仍是死,于是坚守城池。你如果整天攻打它,死伤的人必定很多。如
果你率军撤退,宛兵必定从后追赶你的军队。这样你一方面失掉先人咸阳为
王的机会,另一方面又有强大的宛军为后患,不如招宛投降,封宛城的将领,
然后带宛兵向西入关,其余各城未被攻下的,必定开门迎接你。”沛公说:
“好!”封吕??为殷侯。]攻打武关,大败秦军[赵高杀了秦二世,立子婴为
皇帝,派兵拒守武关。张良对沛公说:“秦军现在还很强大,不可轻敌。希
望多用旗帜插在各山上,来迷惑秦军。再派郦食其带贵重的礼物贿赂秦将
领。”秦朝将领果然想连和沛公一同向西人咸阳。沛公想要答应这一建议。
张良进谏:“这只是将帅想要背叛秦朝,恐怕士卒不会随从。士兵不跟从,
必定会出现危险,不如乘着现在懈怠攻打它。”于是沛公派军攻打秦军,大
胜秦军。]沛公攻入咸阳,与秦人约法三章。[秦人送牛肉、美酒给沛公,沛
公不要。秦人知道沛公是有德行的人。]沛公派兵拒守武关,想要称王关中。
此时,项羽在黄河北大败秦军,率各诸侯士兵四十万到达鸿门,想要攻打沛
公。沛公由于项伯相救,得以逃脱。
【经文】
羽遂杀子婴而东都彭城。立沛公为汉王,王巴、汉。[汉王不肯就国,欲
攻楚。萧何曰:“王虽王汉,之恶不犹愈于死乎?且诗曰‘天汉’,其称甚
美。夫能屈于一人之下,而申于万人之上,汤武是也。愿大王王汉中,抚其
士人,以致贤人,收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于是用韩信策,乃东伐,
还定三秦。[汉王之国也。韩信亡楚,从入蜀,无所知名。数与萧何语,何奇
之,荐为大将军。信拜礼毕,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
信谢,因问王曰:“今东向争权天下者,岂非项王耶?”曰:“然。”信曰:
“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比?”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信
再拜贺曰:“虽信亦以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项
王暗哑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也。项王见人恭敬
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有功当封爵者,印剜弊,忍不能
与,此所谓妇人之仁也。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有背
义帝之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置江南,亦皆归
逐其主而自王善地。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
于威,强服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今大王诚能反其道,
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
士,何所不散!且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
众降诸侯,至新安,项王计坑秦降卒二十余万,唯独邯、欣、翳得脱,秦父
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强以威而王此三人,秦人莫爱也。大王之入武
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
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大王夫职入汉中,秦人无不恨
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于是汉王大喜,遂听信计。初,
汉王之国也。张良送至褒中,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
还心,以固项王意。”汉王乃使张良还,因烧之。楚以此无忧汉王之心也。]
田荣怨项王之不己立,杀田市,自立为齐王。羽北击灭齐,[项羽以吴令郑昌
为韩王拒汉。张良遗项羽书曰:“汉王失职之蜀,欲得王关中,如约即止,
不敢反。”又以齐反书遗羽曰:“齐欲灭楚。”羽以故不西行,而北击齐。]
而使九江王杀义帝于郴。汉王为之缟素发丧,临三日,以告诸侯。[董公说汉
王曰:“臣闻顺德者昌,失德者亡;兵出无名,事故不成。故曰明其为贼,
敌乃可服。项王为无道,放杀其主,天下之贼也。夫仁不以勇,义不以力,
三军之众为之素服,以告诸侯,为之东伐,四海之内,莫不仰德。此三王之
举也。汉王曰:“善。”]
【译文】
项羽于是杀掉子婴,向东定都彭城。封沛公为汉王,统治巴、蜀之地。[刘
邦不肯去巴蜀上任,想要攻打楚国。萧何说:“大王虽然称王巴、汉,汉地
的险恶不是比死还强吗?况且《诗经》上说‘天汉’,这个称呼也很美。能
够屈居于一人之下,而高居于万人之上,是汤武这样的圣人。希望大王能就
任汉中,安抚汉中百姓,收罗贤能之人,取得巴蜀的土地,再安定三秦。这
样天下的大权就可以谋取了。”于是汉王用韩信的计策,向东进攻,再次安
定三秦之地。[汉王到巴蜀就任,韩信从楚王那儿逃出来,跟从汉王入蜀,没
有什么名气。屡次与萧何接触后,萧何认为韩信是个人才,推荐给汉王刘邦,
拜为大将。韩信拜谢后,汉王问道:“萧丞相多次在我面前美言将军,将军
用什么计策来教我成就霸业呢?”韩信拜谢,问汉王刘邦:“现在和你争夺
天下大权的,难道不是项羽吗?”刘邦点头说是。韩信说:“大王你自觉勇
敢、骠悍、仁义、强大与项羽比怎么样?”刘邦默然不语,许久说道:“不
如项羽。”韩信又施礼祝贺道:“即使是我韩信也认为大王在这些方面不如
项羽。然而我曾经在项羽手下谋事,请允许我说说项羽的为人。项羽武艺高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