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反经(全)

_15 赵蕤(唐)
上下。作为汉代有贤名的辅相,从他对当时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强盛所做的
贡献看,与周勃相比,其优劣是很明显的。
[关于对周勃的评价,袁盎和汉文帝有这样一段对话。袁盎问汉文帝:“陛
下认为绛侯周勃是怎样的一个人?”文帝说:“是社稷之臣。”袁盎说:“可
以说是功臣,还算不上社稷之臣。能称得上社稷之臣的,应当做到与主同在,
与主同亡。在吕后篡权的时候,刘氏的子孙还很多,当时周勃身为大尉,握
有兵权,可他采取睁一眼闭一眼的态度,不去制止。等到吕后死了以后,文
武大臣一致要求诛灭吕氏家族,太尉又拥有兵权,正碰上这种机会,所以才
能大功告成。因此说他是功臣,不是社稷之臣。”]
【经文】
后汉陈蕃上疏荐徐稚、袁闳、韦著三人。帝问蕃曰:“三人谁为先后?”
蕃曰:“闳生公族,闻道渐训。著长于三辅,礼义之俗,所谓不扶自直,不
镂自雕。至于稚者,爰自江南卑薄之域,而角立杰出,宜当为先。”
【译文】
后汉的太尉陈蕃向汉桓帝推徐稚、袁闳、韦著。桓帝问他:“这三个人
谁更好一些?”陈蕃说:“袁闳出身于权贵大家,通晓了安身立命之道后,
洁身修行,品操越来越合乎圣人遗训;韦著很适于做京官,为人处事很有礼
义,这种修养仿佛已经变成了他的生活习惯,他是那种人们常说的‘不扶自
直,不镂自雕’的人;至于徐稚,他是南昌人氏,家境清贫,持身恭俭,卓
然不群,在当地很有名声,应当说数他最为杰出。”
【经文】
或曰:“谢安石为相,可与何人为比?”
虞南曰:“昔顾雍封候之日,而家人不知,前代称其持重,莫以为偶。
夫以东晋衰微,疆场日骇,况永固[符坚字也]六夷英主,亲率百万。符融俊
才名相,执锐先驱,厉虎狼之爪牙,骋长蛇之锋锷,先筑宾馆,以待晋君。
强弱而论,鸿毛太山,不足为喻。文靖深拒桓冲之援,不喜谢玄之书,则胜
败之数,固已存子胸中矣。夫斯人也,岂以区区万户之封,动其方寸者欤?
若论其度量,近古已来,未见其匹。”
【译文】
东晋时的谢安(字安石)作为晋孝武帝的宰相,可以和谁相比?
虞世南说:“从前东吴的宰相顾雍受封为侯的那一天,连家属都不让知
道,前代的人们说起来都称赞他质朴稳重,无人能及。在东晋那种整个社会
混乱衰败的时代,王朝日渐没落,全国战火四起,百姓常年惊恐不安。公元
383 年,曾经消灭了前凉、前燕等六个少数民族国家的前秦皇帝符坚(字永
固)亲自统帅百万大军,又有符融这样英姿勃发的丞相指挥精锐部队为前锋,
一百万由青壮年组成的大军水陆并进,如狼似虎,浩浩荡荡,直逼江南。符
坚自恃兵强将猛,还未开战,就在淝水西岸修建了一处宾馆,准备安顿被俘
的晋朝皇帝。就当时秦、晋两国的军事实力的强弱而论,用鸿毛与秦山来比
喻也不过分。而谢安能在这大军压境、旦夕即亡的关头,依旧泰然自若,悠
闲自得,下围棋,赌别墅。五州都督桓冲提出派三千铁骑支援他,他坚决拒
绝;他的侄子谢玄拟定了一份详尽的作战方案给他,他阅后不置可否,围棋
如故。他的这些行为许多人都不能理解。实际上对于如何破敌,如何取胜的
整体构思,这时他早已成竹在胸了。象谢安这样的人才,怎么会因为一个小
小的万户侯的封诰,就能让方寸大乱呢?就其度量之大、安如秦山的素养而
论,自古以来,还没有哪个人能比得上他。”
【按语】
南北朝时东晋与前秦符坚的淝水之战,在我国的战争史上是一场以少胜
多的极其有名的战役。毛泽东在论述中国革命战争问题时说:“??秦晋淝
水之战等等有名的大战,都是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走,后法制人,因
而战胜的。”淝水之战之所以能大获全胜,全凭“论其度量,近古以来,来
见其匹”的军事谋略家谢安指挥若定的儒将气量。
谢安字安石,是东晋王朝最有势力的士族。谢安自幼聪明好学,他和著
名的书法家王羡之是好朋友。他们俩经常在会稽游山玩水。谢安无意于仕途,
屡次谢绝举荐,但是他的才干在当时是人所共知的,当时的士大夫中曾流传
着一句话:“谢安不出来做官,叫百姓怎么办?”
直到四十岁时,谢安因为弟弟谢万被罢官,他考虑到谢家的权势将要逐
渐衰亡,这才应大将军桓温之邀,作了桓温的司马。当时的东晋王朝因为桓
温的独揽朝政而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简文帝去世之后,谢安等朝臣乘桓温不
在京都之机,立皇太子司马曜为皇帝,并请桓温辅政。桓温见不让自己做皇
帝,十分恼火,认定是谢安等人从中作崇,恼羞成怒,于公元373 年2 月亲
率大军,杀气腾腾地返回建康。
桓温先将大军驻扎在城外,晋帝无奈命侍中王坦之和吏部尚书谢安前往
城外迎接。桓温欲杀二人以泄愤,遂在帐后埋伏下武士。谢安进帐后,见营
中戒备森严,杀气逼人,他从容就坐,对桓温说:“我听说有道的诸候为国
戍边,而大司马你入朝,召见大臣,在帐后布置下人马,不知为了何故?”
谢安的镇定自若镇住了桓温,他赶紧令人撤走武士,并陪笑说:“我这样做
也是迫不得已啊!”
于是,谢安与桓温谈天说地,欢度一天,东晋王朝的政变危机才算幸免。
由于谢安的极力辅佐与谋划,东晋王朝的政权巩固了。晋帝加封谢安为
中书令,后又加封侍中,总揽东晋的军政大权。
公元383 年,前秦王符坚以符融为前锋,亲自统率骑兵27 万、步兵60
万南下攻晋。这支号称百万的大军,旌旗相望,绵延千里,大有把东晋捣为
粉末之势。消息传来,东晋朝野震动。
当时手握军政大权的谢安可指挥的只有8 万人马。在这大军压境,人心
惶惶,势如危卵的情势下,谢安在干什么呢?谁也没想到,他正一副悠闲的
样子,每天依旧下棋,游山玩水。谢玄向谢安问计。谢安却象什么也没发生
一样,只说了一句:“我早已安排好了。”谢玄以为谢安还会嘱咐一些什么,
可是谢安却命谢玄坐下,要和他下一盘棋,谢玄棋艺本来比谢安高,可是由
于忧虑战事而分心,他连输三局。之后,谢安又命备车马,与谢玄等诸位将
领一同去山间的一间别墅,整整玩了一天才返回城里。
五州都督桓冲深为战事忧愁,向谢安提出愿派三千精骑入援。谢安态度
明确地加以拒绝,告诉桓冲:“战事朝廷已有安排,兵甲无缺,你应该原地
留守,加强西线的防御。”
再说符坚到了寿阳,和先锋符融登上寿阳城楼,远望东晋的军事设施。
只见东晋军队排列整齐,精神焕发,斗志昂扬,符坚眼前不知不觉的模糊起
来,结果把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成了晋兵,回头对符融说:“没想到晋朝会
有这么多的劲兵。”但他仍然命令官兵把军队拉到淝水岸边,作好交战准备。
谢玄派使者对符融说:“你们远道而来,利于速战,但你们逼近水滨妄
营扎寨,这是持久战的阵势,而不是速决战的阵势。请你们把阵营向后撤退
一下,在水边腾出一块空地作为战场,让我们晋军渡过淝水,再与你们决一
胜负。”符坚计划把他的军队向后撒退一下,乘东晋军渡河之际,派骑兵冲
杀,心想这样没有不胜的。符融也觉得这是个好主意,于是下令向后撒。谁
知这一撒,秦军立刻大乱,谢玄乘机率晋军渡过淝水,攻上岸来。符融来到
阵前,想压住阵脚,坐骑竟被乱兵撞倒,他自己也被攻上来的晋兵所杀。秦
军失去主帅,全线溃败。晋军乘胜追杀,秦军自相践踏,尸体蔽野塞川。
前奏其他各路军队,听说前锋溃败,都调头逃跑,听到风声鹤唳,也疑
心是追赶的晋军来了,昼夜不息地逃奔,依附于前秦的各少数民族也纷纷叛
离,因此秦军损失十分之七八。符坚身中流矢,单骑落荒而逃。
淝水一战,晋军大获全胜。当捷报传至谢安手中时,他正在与客人下棋,
只平静地看了一遍,就将其随手放在了茶几上。客人知是前方送来的战报,
忙问是何消息,谢安只是淡淡地说:“孩子们终于将秦军打败了!”
【经文】
隋炀帝在东宫,尝谓贺若粥曰:“杨素、韩擒虎、史万岁三人,俱称良
将,其间优劣何如?”对曰:“杨素是猛将,非谋将[议曰:胆气果敢,猛将
也;渊而有谋,谋将也];韩擒虎是斗将,非领将[议曰:奋捷矫悍,斗将也;
御军齐肃,领将也];史万岁是骑将,非大将[议曰:领一偏师,所向无故,
骑将也;包罗英雄,使群才各当其用,大将也]。”太子曰:“善。”
【译文】
隋炀帝在东宫做太子时,有一次问将军贺若粥:“杨素、韩擒虎、史万
岁三人都被誉为良将,该怎么评价他们的优劣?”
贺若粥回答说:“杨素是猛将,不是谋将[胆量过人,果断勇敢是猛将;
精通兵法,胸有谋略的才是谋将]。韩擒虎是斗将,不是领将[斗志冲天,行
动敏捷,矫健骤悍的是斗将;统帅军队纪律严明,军容整齐,雄壮肃穆的才
是领将]。史万岁是骑将,不是大将[只能率领一支部队,作战所向无敌的是
骑将;能聚集英雄豪杰,并使之人尽其才的才是大将。]
隋炀帝心怀叵测地回答道:“说得好!”后来他一即位,对贺若粥非常
猜忌,就借故把他杀了。
【经文】
故自“六正”至于“问将”,皆人臣得失之效也。古语曰:“禹以夏王,
桀以夏亡;汤以殷王,纣以殷亡。”阖庐以吴战胜,无敌于天下,而夫差以
见擒于越;穆公以秦显名尊号,而二世以劫于望夷。其所以君王者同,而功
迹不等者,所任异也。是以咸王处襁褓而朝诸候,周公用事也;赵武灵王年
五十而饿死于沙丘,任李兑也。故魏有公子无忌,削地复得;赵任蔺相如,
秦兵不敢出;楚有申包胥,而昭王反位;齐有田单,而襄王得国。因斯而谈,
夫有国者,不能陶冶世俗,甄综人物,论邪正之得失,撮霸王之余议,有能
立功成名者,未之前闻。
[故知量能授官,至理之德也。]
【译文】
我们从六种“正臣”研究到隋炀帝的“问将”,目的在于总结当官的人
品、业绩对国家兴衰之影响的经验。古人说:“大禹使夏朝兴旺,桀王却使
之灭亡。成汤使商朝兴旺,纣王却使之灭亡。”阖庐使吴国战无不胜,无敌
于天下,而夫差却被越王勾践俘虏,国破人亡。秦穆公使秦国显赫于诸侯,
得到了周王的封疆,秦二世却遭受了怨声载道的难民的洗劫。当皇帝的,名
号、权势虽然相同,然而功过、成败却各各不同,根本原因就在于用的人各
各不同。正因为此,周成王即位时虽然还不过是一个襁褓中的孩子,由于有
周公的辅佐,各国诸侯照样要朝拜他;赵武灵王在五十岁上被公子成、太傅
李兑围困在沙丘宫,活活饿死,就是由于任用了李兑这样的人;魏国因为有
了公子魏无忌,被侵削的国土才一一收复;赵惠文王因为任命蔺相如出使秦
国,才使秦国不敢再出兵攻打赵国;楚国因为有了申包胥去秦国哭了七天七
夜,求到了救兵,才使被吴国打败流亡他国的楚昭王回国复位;齐国因为有
了田单用火牛阵打败了燕国,才使齐襄王得到王位。
总结这些历史的经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得到了国家权力的君王,如
果不能领导国家移风易俗,搞好思想道德的建设,网罗、选拔德才兼备的人
才,辨别正义和邪恶的得失,综合吸取霸业和王业的经验教训,而能使国家
长治久安,功成名就,永垂青史的,在历史上还从未听说有过这种先例。
[由此我们可以明白,根据一个人的才能授于他能胜任的职权,是治理国
家的最高原则!]
德表十一
国家兴衰成败,关键在用人,而用人最重要的是要知道每个官员的优点
和缺点,以及怎样使用他们才能扬长避短。亦即一要知人,二要善任。
【经文】
孔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言嗜欲之本同,而迁染之途异也。
夫刻意则行不肆,牵物则其志流。是以圣人导人理性,栽抑流宕,慎其所与,
节其所偏。故《传》曰:“审好恶,理情性,而王道毕矣。”治性之道,必
审己之所有余,而强其所不足。盖聪明疏通者,戒于太察;寡闻少见者,戒
于壅蔽;勇猛刚强者,戒于太暴;仁爱温良者,戒于无断;湛静安舒者,戒
于后时;广心浩大者,戒于遗忘。
《人物志》曰:“厉直刚毅,材在矫正,失在激讦[强毅之人,恨刚不和,
不戒其强之唐突,而以顺为挠,厉其亢。是故可与立法,难与入微也];柔顺
安恕,美在宽容,失在少决[柔顺之人,缓心宽断,不戒其事之不摄,而以亢
为刿,安其缓。是故可与循常,难与权疑也];雄悍杰健,任在胆烈,失在少
忌[雄悍之人,气奋英决,不戒其勇之毁跌,而以顺为恇,竭其势。是故可与
涉难,难与居屈也];精良畏慎,善在恭谨,失在多疑[精慎之人,畏患多忌,
不戒其懦于为义,而以勇为狎,增其疑。是故可与保全,难与立节也];强楷
坚劲,用在桢杆,失在专固[凌楷之人,秉意劲持,不戒其情之固护,而以辨
为虚,强其专。是故可与持正,难与附众也];论辨理绎,能在释结,失在流
宕[博辨之人,论理赡给,不戒其词之浮滥,而以楷为系,遂其流。是故可与
泛序,难与立约也];普博周洽,崇在覆裕,失在溷浊[弘普之人,意爱周洽,
不戒其交之混杂,而以介为狷,广其浊。是故可与抚众,难与厉俗也];清介
廉洁,节在俭固,失在拘局[狷介之人,眩清激浊,不戒其道之隘狭,而以普
为秽,益其拘。是故可与守节,难与变通也];休动磊砢,业在攀跻,失在疏
越[休动之人,志慕超越,不戒其意之太猥,而以静为滞,果其锐。是故可与
进取,难与持后也];沉静机密,精在玄微,失在迟懦[沉静之人,道思回复,
不戒其静之迟后,而以动为疏,美其懦。是故可与深虑,难与捷速也];朴露
径尽,质在中诚,失在不微[朴露之人,中疑实确,不戒其质之野直,而以谲
为诞,露其诚。是故可与立信,难与消息也];多智韬情,权在谲略,失在依
违[韬谲之人,原度取容,不戒其术之离正,而以尽为愚,贵其虚。是故可以
赞善,难与矫违也。”]
此拘亢之材,非中庸之德也。
【译文】
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意思是说,人的嗜好、欲望从本性
上来讲,是相同的,只因为环境经历、教育习染各各不同,所以每个人的个
性、志趣才显得千差万别。总的来说,刻苦修炼、锐意进取的人,就志向远
大,奋发有为;追求物质享受、容易被周围的环境影响的人,就意志软弱,
性情浮躁。所以圣人在教导人、改造人的性情的时候,非常注意克服、抑制
人的放浪任性的行为,对给予他些什么东西很慎重,对他的偏激嗜好努力加
以节制。所以《左传》中有句话说:“审察人的好恶,陶冶人的性情,王者
之道全在于此了。”
改造人性的办法,关键是一定要看清自己的长处,克服自己的不足。总
的原则是性格聪明爽朗的,要警惕把什么事情都看得太清楚了;孤陋寡闻的,
要警惕把无知当高明;勇猛刚强的,要警惕遇事急躁粗暴;善良温和的,要
警惕对人对事优柔寡断;恬静从容的,要警惕错过时机;心胸广阔的,要警
惕对任何事情都不留心观察,马虎健忘。
《人物志》说:“严厉正直、刚正不阿的人,他的才能适合于做纠正失
误、整顿治理的工作,可是又很容易犯偏激过火、攻击别人的短处、揭发别
人的阴私之类的错误[坚强刚毅的人,其性格特点是凶狠强硬,很难与人和睦
相处,在为人处事上,不是克服自己由于太刚强而言谈举止冒失莽撞的不足,
反而认为柔顺就是屈从,变本加厉地加强他的过火行为。所以有这种性格的
人可以让他搞立法工作,不能让他处理具体事务];性情温柔随和、安静宽恕
的人,优点是宽容大度,缺点是对人对事下不了决心[柔弱和顺的人,遇事总
是犹豫不决,处理问题抹不开面子,不是克服自己拿不起放不下的缺点,反
而认为意气奋发太伤人,对自己的不紧不慢心安理得。有这种性格的人,可
以让他做循规蹈矩的日常工作,很难让他裁决疑难问题];英雄骠悍、精力健
旺的人,优点在于肝胆照人,性情刚烈,缺点在于不太顾忌别人的情面或事
情的后果[雄健骠悍的人总是意气奋发,敢做敢当,他不警惕自己勇往直前的
做法会使自己遭受挫折甚至毁灭,反而把恭顺有礼当做胆小怕事,做什么事
总要把自己的精力使尽才罢休。这样的人,可以让他去办充满艰难险阻的事,
很难让他在情况恶劣的环境下,完成忍辱负重的任务];精明能干、慎密畏怯
的人,很善于恭恭敬敬、兢兢业业地完成所负的使命,但缺点是疑虑重重,
患得患失[精明谨慎的人,瞻前顾后,顾忌重重,不是克服自己不敢见义勇为
的弱点,反而认为敢想敢于是胡闹,结果加重了他的疑虑。这样的人,可以
让他去做继业守成的工作,很难让他开创局面,树立榜样];坚强猷劲、干劲
冲天的人,他的长处在于能起骨干作用,缺点是顽固自信,刚愎自用[凌厉劲
直的人百折不挠,意志坚定,他不克服自己固执己见、用情执着的缺点,反
而认为明辩是非是虚无空洞的作法,结果使他变得越来越一往无前,不改初
衷。这样的人可以让他做已经确立无误的执法工作,不能让他去团结群众];
善于论证辩驳、推理分析的人,他的才能是在解惑说理、化解矛盾方面,不
足之处是容易流于夸夸其谈,不着边际[博学善辩的人,说话条理清楚,口才
好,他不克服自己滔滔不绝的演说很容易浮华不实、泛滥成灾的习惯,反而
认为梗直是束缚人的枷锁,结果使自己放任自流。这种人可以让他去搞学术
研究或教学工作,不宜于让他制定法规、条约];好善乐施、普济博爱的人,
推崇造福百姓,救苦救难,缺点是容易良旁不分,当滥好人[襟怀坦白、交际
广泛的人,喜欢让所有的人都宽裕融洽,他不戒备结交的人三教九流,鱼龙
混杂,反而认为性格坚贞是脾气倔强,从而越来越扩大他胡里胡涂与人来往
的范围。这种人可以让他去做群众工作,很难让他去纠正、处置不良的社会
风气];清高耿介、廉洁奉公的人,具有艰苦节约、不为贫贱所移的优点,但
是也有过分拘泥于小节、死板教条的局限[梗直倔强的人嫉恶如仇,不愿随波
逐流,他不克服自己狭隘偏激、固步自封的缺点,反而认为广交朋友有辱清
名,结果使他变的越来越孤僻、拘谨。这样的人可以让他去完成无损人格、
气节的任务,不能让他去做灵活变通的工作];注重行动、才能卓越的人,志
在攀登高峰,超越同行,不足之处是好高骛远,根基不稳[注重行动的人羡慕
那些凡事能打头领先的人,而且要立志超过他们。他不警惕自己做事马马虎
虎、得过且过的毛病,反而认为沉静就是停滞不前,一味的鼓舞他的锐气。
这种人可以让他开拓进取打先锋,不适于从事打基础、当后援的工作];冷静
老练、机敏周密的人,对于细微奥秘的事情很精通,缺点在于遇事迟缓怯懦[性
格沉静的人,对什么是都要反复推敲,深思熟虑,他不克服自己由于冷静沉
着造成的贻误良机,反而认为注重行动的人粗心大意,把自己的畏头畏尾说
成是优点。这种人可以让他做需要多动脑子的类似参谋的工作,很难交给他
雷厉风行、捷足先登的任务];质朴坦率、一览无余的人,具有忠诚老实的品
质,缺点是没有城府,容易泄密[纯朴坦白的人,心有疑惑也不愿意相信是真
的,他不克服自己由于性格朴实而形成的粗旷直露的缺点,反而认为讲究谋
略是一种荒诞的作法,为人处事一味坦诚相见。这种人可以去完成讲求信义
的任务,不能让他做保密工作];足智多谋、胸怀韬略的人,做事老谋深算,
诡计多端,缺点是老奸巨滑,模棱两可[满腹机谋的人凡事都要审时度势,把
事情做得让人人满意,他不警戒所使用的计谋是否正当,反而认为坦诚是愚
蠢的表现,只推崇自己
的玄妙高明。这种人应当让他去做扬善积德的事情,不能让他做查处违
法乱纪的工作]。
上面列举的这十二种人,都是有用之才,但也都有其不足和缺
陷,都不是标准适度、德才兼备的人才。
【经文】
文子曰:“凡人之道,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圆,行欲方,能欲多,事
欲少。”所谓“心小”者,虑患未生,戒祸慎微,不敢纵其欲也;“志大”
者,兼包万国,一齐殊俗,是非辐凑,中之为毅也;“智圆”者,终始无端,
方流四远,深泉而不竭也;“行方”者,直立而不挠,素白而不污,穷不易
操,达不肆志也;“能多”者,文武备具,动静中仪也;“事少”者,执约
以治广,处静以待躁也。
夫天道极即反,盈则损。故聪明广智,守以愚;多闻博辩,守以俭;武
力毅勇,守以畏;富责广大,守以狭;德施天下,守以让。此五者,先王所
以守天下也。
【译文】
文子对合乎中庸品德的人才提出过这样一个标准,他说:“总括人才的
美德,应该具备‘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圆,行欲方,能欲多,事欲少’六
个特征。”所谓“心小”,意思是说性格要谨慎周密,在祸患还没有发生的
时候,就能考虑到预防的措施;灾祸刚刚显露出征兆的时候,就能提高警惕,
有所戒备。最根本的对策是不放纵内心的欲望;所谓“志大”,是说立志要
宏大,以实现天下大同、全人类共同富裕为己任,在错综复杂的是非风云面
前,坚持不偏不倚、公正无私的总则;所谓“智圆”,意思是说智慧要圆融
无隙,象圆形球体一样,处处融合,找不到起点和终点,但是能够包容四方,
没有达不到的地方,又象地底深处的泉水,永远不会枯竭;所谓“行方”,
意思是说行为要正直端方,不屈不挠,纯洁清白,有如莲花,出污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在贫穷的煎熬下,决不改变情操,飞黄腾达了,又不被冲昏
头脑;所谓“能多”,意思是说才能要达到文武兼备,不论是在有所作为还
是静默孤独的时候,都能使自己的言行合乎道德规范;所谓“事少”,是说
善于把握事物的要领和关键,做到举一发动全身,以一机治全局,以静制动,
以静待躁。
天道运行的规则永远是物极必反,盈满则亏。所以做人要想保持大聪明、
大智慧的优势,就必须使自己永远处于虚灵愚蒙的心理状态;要想保持多闻
广见、博学明辩的优势,就必须让自己觉得永远孤陋寡闻,才疏学浅;要想
保持武勇刚毅的优势,就必须使自己明白天外有天的道理,永远处在有所敬
畏的状态;要想保持富贵显赫,广有天下的优势,就必须让自己享有的物质
永远有所节制,局限在最小限度内;要想兼济天下,恩泽苍生,就必须保持
谦让恭顺的美德。这五条原则,就是从前贤明的君王所以能守卫天下的秘诀。
【经文】
《传》曰:“无始乱,无怙富,无恃宠,无违同,无做礼,无骄能,无
复怒,无谋非德,无犯非义。此九言,古人所以立身也。
《玉铃经》曰:“夫以明示者浅,有过不自知者弊,迷而不反者流,以
言取怨者祸,令与心乖者废,后令缪前者毁,怒而无威者犯,好众辱人者殃,
戮辱所任者危,慢其所敬者凶,貌合心离者孤,亲佞远忠者亡,信谗弃贤者
昏,私人以官者浮,女谒公行者乱,群下外恩者沦,凌下取胜者侵,名不胜
实者耗,自厚薄人者弃,薄施厚望者不报,贵而忘贱者不久用,人不得其正
者殆,为人择官者失,决于不仁者险,阴谋外泄者败,厚敛薄施者调。”
此自理之大体也。
[孙卿曰:“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
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之,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
【译文】
《左传》中有言道:“不首先制造混乱,不因富贵荣耀侮辱人,不依仗
靠山有权有势胡作非为,不违背已经达成共识的协议,不傲慢无礼、目中无
人,不持才自傲,逞能欺人,不报复恼恨自己的人,不道德的不去谋取,不
仁义的不去触及。”这九句话,就是古人赖以立身的原则。
《玉铃经》说:“一个人把自己的本事动不动显示出来,只能证明这个
人很浅薄;有了过错自己还不知道,只能证明他智商低;执迷不悟、不知悔
改的,注定要被淘汰;出言不逊、招人怨恨的,大祸就要临头;言行不一、
口是心非的,大家肯定要抛弃他;文过饰非、挖空心思掩盖过失的,定要灭
亡;表面愤怒但没有威摄力量的,将会受到侵犯;好纠集团伙、欺辱别人的,
必定遭殃;杀害自己信任重用的人,他的处境就危险了;对自己敬重的人污
辱慢待,将会带来凶险;与别人相处而貌合神离、阳奉阴违的,最后将被孤
立;亲信奸诈的人,疏远忠实的朋友,这种人必然灭亡;听信谗言、抛弃贤
良的,这只能使自己处于昏庸无知、不明是非的状态;暗地里封官许愿的,
他的寿命不会长久;让女子去拜见官员、办理公事的,必然要出现淫乱;当
宫的部下暗中施惠于人的,就快倒霉了;用欺凌部下的办法邀功请赏的,到
头来自己要下台;有名无实、假报功绩的,经济实力将会被逐渐耗损;肥了
自己,克扣下属的,最终要被唾弃;给别人带来微薄的好处就希望人家重重
报答的,到头来还是落空;奖赏有成绩的人时忘掉了最下层的也应受奖,以
后人家就不会为你出力;使用的人不正派,是很危险的;为了安排一个人而
设立官位头衔的,将会失败;让不仁不义的人出谋划策,是非常危险的;密
谋的事情泄露,肯定要失败;向人民征收得多,用之于民的少,这将导致民
生调蔽。”凡此种种,都是自我修养提高时必须警觉的大道理!
[荀子说:“能说会做的是国宝;不会说会做的是国家的人才;会说不做
的是国家的工具;说的好听做的丑恶的;是国家的妖逆。”]
【经文】
故傅子曰:“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心正而后身正,身正而后左右
正,左右正而后朝廷正,朝廷正而后国家
正,国家正而后天下正。故天下不正,修之家;家不正,修之朝廷;朝
廷不正,修之左右;左右不正,修之身;身不正,修之心。所修弥近,所济
弥远。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正心”之谓也。
[尸子曰:“心者,身之君也。天子以天下受令于心,心不当则天下祸;
诸侯以国受令于心,心不当则国亡;匹夫以身受令于心,心不当则身为戳矣。]
【译文】
所以,综合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傅玄的观点是正确的。他说:“立德
的根本没有比‘正心’更重要的了。心正而后才能身正,身正而后才能让左
右的人正,左右正而后才朝廷正,朝廷正而后才国家正,国家正而后才天下
正。反过来说,天下不正要从国家建设做起,国家不正要整顿朝纲,朝廷不
正要整顿文武百官,左右不正,当皇帝的就要从加强自身修养做起,自身不
正要从修心做起。修养的对象越切近,所带来的影响、效果越久远。大禹、
成汤能责备自己,所以才国家兴旺,显得生气勃勃。”这就是“正心”的意
义。
[尸佼说:“心是身体的君主,天子把自己当作心,把天下当作身体,心
不正,天下就遭殃了。诸侯把国家当作身体,把自己当作心,心不正,国家
就要灭亡了。平民百姓的行为受思想的支配,思想不正确,自身也就难保了。”]
理乱十二
一个国家处在混乱、危亡的时期,都会有些什么现象发生呢?又怎样才
能得到治理呢?或者说还能不能治理呢?读了本篇,你就会明白。
【经文】
失明察“六主”,以观君德。审惟“九风”,以定国常。探其“四乱”,
核其“四危”,则理乱可知矣。
何谓“六主”?
荀悦曰;“体正性仁,心明志同,动以为人,不以为己,是谓‘王主’[议
曰:王主者,谓天姿地德];克己恕躬,好问力行,动以从义,不以从情,是
谓‘治主’[议曰:治主者,谓抑情割欲];勤事守业,不敢怠荒,动以先公,
不以先私,是谓‘存主’[议曰:存主者,谓拘法守律];悖逆交争,公私并
行,一得一失,不纯道度,是谓‘衰主’;情过于义,私多于公,制度逾限,
政教的失常,是谓‘危主’;亲用谗邪,放逐忠贤,纵情逞欲,不顾礼度,
出入游放,不拘仪禁,赏赐行私,以越公用,忿怒施罚,以逾法理,遂非文
过,而不知改,忠言壅塞,直谏诛戮,是谓‘亡主’[故王主能致兴平;治主
能修其政;存主能保其国;衰主遭无难则庶几能全,有难则殆;危主遭无难
则幸而免,有难则亡;亡主必亡而已矣]。
【译文】
分辨清楚六种类型的君主,就可以用来考核每一位皇帝的功过得失;总
结出九种类型的国家风气,就能鉴定一个国家兴盛还是衰败;探讨四种乱国
的表现,核定四种危国的征兆,那么治国安邦、拨乱反正的方针也就清楚了。
东汉末史学家苟悦说:“天性仁慈,头脑清醒,志在天下大同,所有的
举措都是为了人民,而不是为满足自己的私欲,这是‘王主’——可作帝王
的君主[王主具有先天的仁慈美德];能克制自己的私欲,性格宽厚,能身体
力行,勤学好问,办事遵循仁义的原则,不感情用事,这是‘治主’——能
带来一个清明盛世的君主[治主的主要表现是克制情欲,忍痛割爱];勤政爱
民,兢兢业业地保护先烈开创的基业,丝毫不敢荒淫懈怠,处理国家大事能
做到先公后私,这是‘存主’——能坐江山的君主[存主关键是奉行先主的传
统法规];性情狂悖,叛逆伦常,朝廷里的奸邪争权夺利,公私并行,政策的
得失没有什么真正的理论标准做依据,这是‘衰主’——走上穷途未路的君
主;情欲压倒了礼义,私利重于公益,国家制度超过了界限,政治文化失去
了常规,这是‘危主’——危在旦夕的君主;亲信、重用诬陷忠良的邪恶小
人,排挤、打击德才兼备的忠臣,放纵情欲,贪得元厌,不顾忌礼教法规,
出入游幸放荡,不受规章制度的约束,拿着国家的财物赏赐亲信,超过了用
在公共事业上的开支,一不高兴就乱加刑罚,从不依据法律,文过饰非,有
错不改,忠诚的意见听不到,敢于冒死直谏的大臣都要被杀掉,这是‘亡主’
——亡国的君主。”
[所以说,“王主”可以统一四海,使天下兴盛太平;“治主”可以巩固
这种局面;“存主”可以保住江山;“衰主”如果国家不发生灾难可以勉强
保住安全,有难就危险了;“危主”没有国难就谢天谢地了,有难必是亡国;
“亡主”则必亡无疑了。]
【经文】
何谓“九风”?
君臣亲而有礼,百察和而不同,让而不争,勤而不怨,唯职是司。此“理
国之风”也[尹文子曰:“上不胜其下,下不犯其上,上下不相胜犯,故禁令
行,人人无私,虽经险易而国不可侵,治国也]。
礼俗不一,职位不重,小臣谗疾,庶人作议。此“衰国之风”也[尹文子
曰:“君年长多妾媵,少子孙,疏强宗,衰国也”]。
君臣争明,朝廷争功,大夫争名,庶人争利。此“乖国之风”也。
上多欲,下多瑞,法不定,政多门。此“乱国之风”也[尹文子曰:“君
宠臣,臣爱君,公法废,私欲行,乱国也”]。
以侈为博,以伉为高,以滥为通,遵礼谓之拘,守法谓之固。此“荒国
之风”也[议曰:夫晋家尚于浮虚,所以败也。此之谓也]。
以苛为察,以利为公,以割下为能,以附上为忠。此“叛国之风”也[叔
向曰:“大臣重禄而不极谏,近臣畏罪而不敢言,下情不上通,此患之大者
也]。
上下相疏,内外相疑,小臣争宠,大臣争权。此“危国之风”也。
上不访下,下不谏上,妇言用,私政行。此“亡国之风”也[尹文子曰:
“国贫小,家富大,君权轻,臣势重,亡国也。内无专宠,外无近习,支庶
繁息,长幼不乱,昌国也。农桑以时,仓廪充实,兵甲劲利,封疆修理,强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