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不要等到毕业以后

_2 张志 (当代)
(4)过去的项目管理没有方法吗?
(5)现代工业为什么要发展一个项目管理体系?
(6)这个体系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7)它有了哪些管理方法?
(8)这些方法解决了什么问题?
(9)有了这些方法,问题就彻底解决了吗?
(10)现在这个领域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呢?
剥笋法很直观地表明学习一门知识应该是“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不带怀疑和批判的态度去学习是很难学到知识的。
比方说,我在本书中提到元知识,但我并没有严格定义什么是元知识。假如你看到一个新概念,第一反应是作者对这个概念的定义到底是什么?行文过程有没有偷换概念?如果你是这样读书,那么恭喜,说明你养成质疑问题学习的习惯。
如果你只满足于获得标准答案,就是在培养惰性、依赖性。请务必养成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求学习惯。
有了这些思考问题的框架,我们就能就某个话题进行连续性深入思考。只要我们认真写论文,就可以慢慢培养连续思考的能力。
等你到了职场,会发现这种连续思考的能力能让你在复杂局面中脱颖而出。
实操训练:用剥笋法学会质疑
关于批判性思维学习,我推荐一本不错的入门书《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指南(第十版)》。下面分享我从这本书里学到的五个质疑的问题:
1.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2.他的观点中关键词是什么含义?(他有解释吗?是否在行文中偷换概念?)
3.他对观点提出了论据吗?
4.他的论据是可信来源吗?
5.他从论据到论点的论证符合逻辑吗?
请你在网络上找一段最近名人的热门言论或微博,思考他的话是否有道理?
第八章 如何写出一篇长文章?
能写出一篇好长文的能力是不分专业和学科的,每个领域都需要。
一个让你的独立思考能力快速提升的好方法是尝试写几篇一两万字以上、没有什么废话的长文章。
要想学会写好文章,关键一点是需要你养成经常写的习惯。
作一个PPT达人,我反对新手一开始就学PPT,建议先写长文章。
像PPT和思维导图这种工具的优点是视觉化,缺点是跳过细节,展示的是浮沙上的完美逻辑。一旦把图形变成文字,很多细节经不起推敲。很多看起来精彩的PPT或思维导图,只要变成一篇长文字,就会漏洞百出。
做重要的演讲时,如果时间允许,我会把演讲要说的话全部写下来。这样的事情在我刚刚做演讲时,干过很多次。2个小时的演讲大概要写2~3万字。宁可多写,也不能少写。越是没经验的演讲者,越需要这样的方式帮助自己提高演讲能力。+米+花+在+线+书+库+ t
现在遇到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我还是会优先选择写出文字,在写的过程中谨慎思考自己的观点,辨析自己的逻辑,希望它的立论和论证,还有表达都能够不被别人曲解。当然做到这一点非常难,为了避免观点有失偏颇,最后文章难免越写越长,越写越啰嗦。但正因为这样,才有思维训练的价值。
写长文章,是逼你反复思考你的观点中的每一个论据论证的细节,这个过程有时很痛苦。我有很多文字开头草草写了几千字就无法继续,因为我根本无法写出有质量、有思考的文章。
现在在微博上大家更喜欢用犀利的观点交锋,不谈论据,不谈逻辑,只谈立场,只管站队,这样的交流怎么能形成独立思考?到最后,大家不得不用情绪裹胁立场,用立场判断是非,用是非制造抱团,用抱团对抗站队,一地鸡毛,微博上的话题,有多少是例外?
写长文开心吗?开始会很辛苦,但这是必备的修炼。我有隔段时间找一个话题写长文章的习惯,这是一种保持写长文能力的自我训练方法。一个人有没有头脑,要看他平时爱不爱折磨他的大脑。
写干货长文还能帮助你打开人际圈子。
很多朋友抱怨不在大城市,缺乏交流的机会,这是糊涂想法。就算在大城市生活,不先成为一个有质量的人,怎么能接触到有质量的圈子?
真正有才华的人,在互联网发达的时代,是不会那么容易被湮没的。网络上至少有一千万个人能写出一个好段子,但是能写出一篇好长文章的人,一千万人除以十万人,不到一百个人。
在2012年初,我写了一篇长文《思八达的刘一秒该倒了》。这篇文字写得很艰苦,所有的材料来自网络搜索,为了分析这个神秘的培训组织,还要尽量避免出现情绪化的判断,最后写了一万六千多字,经过删减调整,发表在《中欧商业评论》上。这篇有质量的长文让我认识了顶级商业期刊《哈佛商业评论》的一位朋友,我们后面有了各种形式的交流和合作。
大家看,这种有质量的文字一下子帮你打开人际圈,算不算捷径?算,但是想选择走这条捷径的人,也得愿意付出努力。
另外要提醒大家,发布长文不一定能获得掌声,要做好被批评甚至被批判的准备。
在微博上你很容易提出一个观点,但困难的是如何证明它是合理的。有句电影台词说得好:知道自己在反对什么很容易,但是知道自己为何而反对很难。
要说明观点的合理性,不写长文章恐怕不行。但是不要怕自己的观点有漏洞被批评就不写,写长文要准备被人批驳,唯有经过严肃的批驳,你的思想才有进步,下一次写文章才能更全面,更深刻。
由于学识和专业水平局限,我写长文章,往往先暴露了自己观点中的漏洞,引起无数明眼人的批驳,有些批驳甚至到了刻薄的地步。这些批评会引发我思考,文章为什么引起争议?应该在哪些方面改进?
当然长文未必就要在网络上公开,审阅文章的也许是你的编辑、你的导师、你的领导,甚至是你的客户。
所有慢慢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大都在人生中的某个阶段,经历过把自己的长长的思考变成文字,然后交给别人无情地批评。唯有经历这种无情的批评,才能真正成长。
写长文章很难,谁也不能一蹴而就,最后分享一些个人经验吧。
1.从你最熟悉的文体开始,从短篇开始写起。
工作中使用的长文字类型很多:(1)叙述过去的问题(记叙文);(2)说明当前的现状(说明文);(3)提供未来的建议(议论文)。最能提升独立思考能力的当然是议论文。
先不要急于一下子写很长的文章,从一两百字,到一两千字……大部分人在工作中能写出有条理的三千字文章已经非常好了。
2.培养记日记的习惯。
大学生不妨每天坚持写日记,把一天的心得感悟写下来,尽量模仿好文字的风格进行练习。
慢慢地,你可以在日记中写一点有深度的总结。有质量的思考一定要形成文字,长期坚持会对自己的职业成长有帮助。
可以写博客,写微博,手绘也可以。
3.把写长文和你的某个兴趣点结合起来。
(1)假如你热心公益,就最近观察到的一个公益活动,分析它运营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提出改进建议和理由;
(2)假如你爱玩新媒体,就最近注意到的一个微博高转发事件,分析它被推动的原因,并得出有价值的经验;
(3)假如你喜欢读书和看电影,写一篇最近读过的新书书评或电影影评,并发布到豆瓣上和其他朋友交流;
(4)假如你喜欢写日记,那么就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点滴,把这些零碎素材积累起来,顺便加上一副手绘,没准哪天你就是中国的高木直子;
(4)假如你喜欢思考,就开一个博客,和同样爱好的人形成一个圈子。
其实,写文章最重要的不是长,而是要有质量。
我说过:对质量没有标准的人,生活也会陷入各种敷衍。
实操训练:发一篇长微博
就你关注的任何话题,写一篇不低于800字的文章,然后搜索关键词“长微博”,找到长微博工具,把你的文字排好版,发一条长微博,并@好友。友情提示:设计好微博短文案,会使你的长文章被注意到的概率提升10倍以上。
第九章 没思路就从模仿开始
对于找不到思路和方法的人,我有一个建议,就是模仿。
什么是模仿?模仿不是抄袭,而是借鉴别人的方法,别人的标准,自己去照做。就好像我们小时候学书法,一定要从临摹字帖开始。
如果你不会学习某门功课,问成绩好的同学他们是怎样学习的,然后模仿。
如果你不会组织某项活动,问有经验的老生他们是怎样做的,然后模仿。
模仿的关键在于三点。第一,自己动手,不能直接把别人的内容拿过来改改就变成自己的,那是完全抄袭;第二,选择恰当的对象模仿,比如想学街舞,你可以先模仿入门的动作,再模仿高级的动作,不能企图走捷径;第三,虽然是模仿,但一定要模仿到位,不能差太多,否则模仿效果会大打折扣。
我学习PPT就是从模仿开始的。很多人会说我也是模仿啊,从网上下载模板然后借鉴,不是模仿吗?∫米∫花∫在∫线∫书∫库∫ boOK.MihUa.NET
拿出一本杂志,模仿,和下载一个模板,复制,有什么区别?看起来我也是抄,你也是抄,这有什么不同?效果差距会那么大?有,区别很大。
首先,我模仿的杂志上的图案是不能拿来用的,只能依靠自己想办法实现。我使用的工具和专业排版用的工具也是不同的,哪怕是同样的效果,要经历的操作路径也完全不同,需要自己动脑探索。
其次,我要把杂志拆分成版式、配色、字体、线条、形状、修饰、文案等细节,一点一点分析,才能做出和杂志一样的效果。这个模仿过程也让我在学习配色、选择字体、细节修饰、精简文案、视觉化组织素材等方面受益匪浅。
如果在模仿过程中,发现自己的模仿不够美观,要花时间慢慢调整,这种模仿的过程对理解专业的排版,收获很大。不断模仿,不断积累,不断找到微创新的感觉,可以让你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突破。
这种模仿和复制模板是完全不同的,利用模板是一种依赖性的表现。反正颜色别人配好了,逻辑框架别人搭好了,形状别人配好了,只需要压缩压缩文字,把内容填充进去就好。这个过程中自己的大脑完全没有得到开发和锻炼,这样制作PPT再做一百年你的水平也不会有进步。
PPT高手@Lonely_Fish提出更为完善的“八心”学习流程:简单尝试(好奇心)→发现差距(细心)→模仿作品(耐心)→求教高手(虚心)→长期实践(恒心)→形成风格(专心)→分享心得(开心)→反馈改进(用心)。这个经验完全可以运用到很多技能中去。
要写一篇论文,没有思路不要紧,去期刊网下载一批相关论文,研究他们的选题角度、分析方法、实验过程、写作风格,模仿着写一篇论文,一开始肯定不完美,但是慢慢你就能写出好论文。
待这种在模仿中思考和动手的行为模式变成你习惯中的一部分时,进入职场后,在很多领域都可以做到比别人出色。
实操训练:模仿三分钟教程做一页PPT作品
到本文作者微信公众账户“秋叶PPT”中回复关键词“三分钟教程”,选择你感兴趣的教程,模仿做一页作品。
也欢迎去@秋叶语录的微博主页,查看“学员投稿”标签,看看别人的作品,可获得一些写作灵感。
第十章 学会提一个具体的问题
我经常接到各种大学生的求助信,但大部分求助信都有一个类似的问题:不善于提问。这不是素质的问题,而是缺少教育的问题。一个不会提问题的民族是出不了真正的人才的。
我刚进大学当老师时,很乐意把自己的QQ号码提供给同学,鼓励他们通过网络交流,但很快就后悔了。因为很多学生加我后经常会问一些很难回复的问题,假如不回答,学生又会误会你矫情,让彼此都尴尬。
比如,很多同学一上来就开门见山,直接提问题。
问:老师,你在啊?我有个问题想请教你,我该不该考研啊?
这学生大概以为加了好友我就该认识他,一句自我介绍都没有,他哪里想得到我在猜:这人是谁啊?
即使知道他是哪个班的同学,也无法回答。因为我不可能知道他的个人学业完成情况,不知道他的兴趣爱好,不知道他的家庭环境,不知道他做了哪些准备,不知道他就业求职进展,怎么回答?我只能从网上百度一篇“大学生考研理由面面观”文章送给他。
其实,问题越具体,别人越容易回答。假如他是这样问的:“秋叶老师,我是某某大学某某专业一名大三男生,英语和专业成绩中上等,我们专业就业压力很大。我想通过考研提升就业竞争力,家里也能负担学费。你觉得像我这样不是为了学问而是为了就业功利性考研,是一种理性的选择吗?”我就好回答多了。
大学生提问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他们喜欢向自己信任的人提问,而不考虑别人的专长到底是什么。
比如,有同学问我电脑不能启动了,你知道怎么办吗?(我真的不是硬件高手啊!)
再一个让我头疼的问题,很多学生提的问题大部分可以通过百度、谷歌,或者网站搜索能找到答案的,不需要占用别人的时间,但他们就是喜欢先问而不是先动手。
综合学生提问的种种现象,反映了三个问题:
依赖症:依赖通过别人获得答案,放弃了自己探索的努力;
缺自信:不是没有答案,而是一定需要一个权威人物认可;
缺思路:想自己找答案,但是不知道如何下手。
1998年,我在广东佛山一个企业博士后流动站读硕士研究生。有一天,老总让我们做一个牙修复辅助设计系统的需求调研问卷(就是利用电脑三维技术模拟瓷牙在不同人牙型修复后效果的三维仿真系统)。我之前完全没做过IT系统,但老总要求做,就得自己想办法。我只好紧急买书研究,最终做出一个需求调研提纲。
1.做瓷牙修复辅助设计系统(以下简称瓷)的目的是什么?
2.系统的用途是什么?
3.系统的用户是谁?他们的知识背景如何?
4.系统应该包括哪些功能模块?最实用的功能是什么?最易实现的功能是什么?最出效益的功能是什么?应先解决哪几部分的问题?
5.开发系统需要哪些专业知识和概念?
6.系统中数据流和控制流是怎样的?
7.对软件有哪些性能要求?(易用性?可靠性?)
8.希望用怎样的人机界面?
9.系统的软硬件要求?
10.系统的进度要求?
11.系统开发的人员安排和要求?
12.系统的费用预算?
现在看看,当时作为一个非IT专业的机械研究生,第一次做项目需求调研,能独立搞出这个东西,也还不错。通过这个问卷,我第一次搞明白了什么叫封闭式提问,什么叫开放式提问,这两个提问方式后来在职场里经常被用到(对这两个概念不懂的朋友,请自行百度相关关键词)。
如果想做一个好的提问者,我有9条建议:
1.如果你要别人的联系方式,提问前请花一分钟看看别人的公开信息,也许你要的联系方式都在其中。
2.提问前请判断你问的人对此领域是否专业,假如要问一个并非他擅长的专长的问题,你得提供一个好理由。
3.用不同的关键词在百度谷歌搜索你的问题,或者去图书馆查查资料,无路可走再尝试提问。
4.与人交流时,即使是非正式提问,也要先做自我介绍,别以为在网络上有过互动,别人就该记住你。
5.问题越具体别人越好回答,尽量让别人做判断题,没有交代背景的问题我们基本上只能用外交辞令回答。
6.如果问题不紧急,先去一些好的提问网站,比如百度知道,新浪爱问,知乎这样的社区提问。
7.不要指望名师指路,他们可以提出看法,但决定权是你。如果后悔听了别人的建议,责任在你。
8.有时候,你的问题需要别人做大量的调研才能回答,你得评估下你是想提问还是想偷懒。假如想偷懒,你应该先考虑为别人的劳动付费,而不是打着所谓免费分享的口号去鄙视别人拒绝提问。
9.不能强求回复。不管别人回复不回复,你都要先给一个谢谢,至少别人要花时间阅读你的问题。
最后一句忠告:不管你觉得通过提问学到了什么,当伸手党永远是没有地位的。提问是为了让自己尽快独立思考,进而得到启发或者帮助别人,而不是爱上提问,依赖别人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实操训练:做一份封闭式调研问卷
在工作中,经常需要设计调查问卷。请你以大学生使用微博、微信新媒体为话题,设计一份封闭式调研问卷。可以去网络搜索调查问卷,想一想设计怎样的调查项才能获得有价值而且不被误导的真实信息?
第十一章 建立多维的思考角度
我一位朋友的妈妈,突然怀疑老伴有外遇,每天神神叨叨,性格变得不可理喻,全家人都为之苦恼,以为是更年期反应。但其实是她得了抑郁症,怀疑配偶的忠诚度是一部分抑郁症病人的一种表现。
你是不是很吃惊?让人吃惊的是,怀疑配偶忠诚度是大脑神经改变后的一种反应模式,而能够造成这种改变的原因还有精神分裂症、老年痴呆症、脑血管狭窄、外力损伤等等。
每年都有老人被骗的新闻,为什么骗子总能得逞?因为人老了,大脑会因为各种病变退化,智力和判断能力也会因此退化,所以,有些事情人年轻时不糊涂,老了就犯糊涂。
了解了这些生理学知识,你对社会上某些特别反常的现象是不是会从多个角度去观察?
新浪微博曾转发过一个孩子要钱不成刀砍父母的事件,有人感叹孩子没人性,有人嘲讽父母教育失败,但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个孩子是否本来就不是一个正常人,也许他是一个精神病病人呢?他本来就缺失正常的行为判断能力,你去教育或者批评他没人性有用吗?╬米╬花╬在╬线╬书╬库╬ BOOK.MihuA.NET
理性的教育对于一个心理病人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更专业的手段,问题是我们自己也因为太缺乏心理医学方面的知识,总想用理性的思考方式去教育批评。我们的“好心”会帮助他变好还是促使他做出更激烈的反应?
我想说的是:这个世界上绝大部分的事情都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
思考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分析。这是一个漫长的修炼过程,这与一个人的知识面有关。
我的一个朋友提出一个很好的说法,他说个人教育应该注重四个方面的修炼:
1.人与群体的关系,这要靠道德、法律和制度。
2.人与社会的关系,这要靠社会科学知识。
3.人和自然的关系,这要靠自然科学知识。
4.人和自己的关系,这要靠哲学宗教知识。
这个分享很有意义。假如一个人只掌握一种门类知识,他解读世界的角度可能就会很单一,只能从一个角度去理解世界。
一个好的头脑,一定要能欣赏和包容这个世界的多元化,而不是假定这个世界只有一种或者几种好的选择。
柴静的新书《看见》里面有一篇文章谈到陈虻这个人,关于他有一段有趣的文字:
陈虻抽烟,他的烟盒,还有另一个用途。在指导新人的时候,或者在给栏目组讲课的时候,他会经常拍出这个烟盒:
这是一盒烟。我把它放在一个医学家面前,我说请你给我写三千字,他说行,你等着吧,他肯定写尼古丁含量,几支烟的焦油就可以毒死一只小老鼠,吸烟的人肺癌的发病率是不吸烟人的多少倍,吸烟如何危害健康。
还是这盒烟,我把他拿给一个搞美术设计的人,我说哥们请你写三千字,那哥们给你写出来:这个设计装潢的色彩、标识的个性创意。
我把这盒烟给褚时建,说您是生产烟草的,您给我写三千字,他也毫不犹豫地说,你等着吧,他告诉你这是烤烟型,它的烟丝产地在哪儿,它的加工工艺是怎么样的,更高一级别的烟丝是怎么过滤的,为什么卖这个价钱,成本是多少。
我给一个经济学家,他告诉你,烟草是国家税收的大户,还有烟草走私对经济的影响。
我现在把烟盒给你,请你写三千字,你就会问写什么呀。
针对上面这段文字的情景,你能写什么?能从哪几个角度写?
我想有的人会写不出来,有的人写得出来。写出来的人他的观点,可能和你的差异很大。如果别人的观点和你的观点完全不同,甚至完全对立,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
不同的人在生活中常常对同样的事情有不同的看法,往大了说这叫价值观不同,往小了说这叫个人意见不同。你很难说哪种看法就一定比另外一种看法更好。所谓民主自由,不是为了让某些“坏人”不讲话,而是让每一个人都有自由讲话的空间。要理解这一点,你得理解不同的人对同样的问题有不同的思考方式。一个有好的思考模式的人,应该尊重不同的人的不同观点。
如果只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来理解世界,那么你一定无法得到世界的回声。美国教授理查德?尼斯贝特写了一本思考东西方文化差异的书,叫《思维的版图》,有空去看看,会有收获。
实操训练: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考方式
请列举,有哪些事情,男生和女生的看法截然不同?
请列举,有哪些事情,老师和学生的看法截然不同?
请列举,有哪些事情,家长和孩子的看法截然不同?
第十二章 学会从一切信息中学习(1)
对于初学者,一下子建立属于自己的思考框架,拥有独立思考能力是不现实的,但是生活中获得这种能力的途径其实不少。我认为有四种途径可以获得这种能力:经验、培训、流程、阅读。
生活经验可以给我们思考问题的框架。
比如买衣服,观察下自己的生活经验,就可得出一般人买衣服的5个标准:(身体)舒适–美观(个性)–方便(打理)–储存(空间)–价格(承受),对于有的人还可以加一个标准“搭配(自如)”。有了这个标准,买衣服就简单多了。
衣食住行,吃喝玩乐是每个人必须接触的生活,所以都可以从中获得一些经验框架。但进入专业工作,很多知识不可能直接来自生活体验,所以需要培训。
广义的培训包括中小学、大学教育,也包括上班后的各种学习培训。这些大家都熟知,在此不多说,我想谈谈在工作流程中学习的过程。
举例说,不管是电话营销、网络营销和面对面推销,表面上看每个公司都会规定自己的销售业务流程,设计不同的方法促进潜在客户变成付费客户。
如果仔细思考这些流程,你会发现,其实各行各业的流程里面,快速消费品销售的过程都可以用如下框架来表达:
识别有真实需求的客户(发现需求)→激发他们购买的欲望(认识产品)→增进他们对产品好感意向(引导偏好)→诱导他们选择最大化购买(转化行动)→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购买(口碑推广)→做好服务争取他们追加购买(品牌培养)
那么你从电话营销岗位学到这些分析问题的框架,一样可以应用到网络营销,面对面推销等行业。
上面提到的三种学习途径,都需要长期积累、细致观察和深入总结。我遇到一个微信朋友提问,他说:秋叶老师,我刚做管理培训方面的工作不久,感觉自己还缺少很多知识,如何快速提升这方面的能力,您有什么建议?很感谢!
我们常常遇到的挑战是:需要在最短时间内建立对一个行业或者岗位的了解。慢慢成长企业等不及。
对于有这样压力的朋友,提供一些方法:
1.了解行业价值链。这个行业的商业模式是怎样赚钱的?有哪些模式?你的公司是属于其中哪一种?和对手相比优劣何在?
2.了解行业的文化。这个行业的人一般是什么背景学历和专业?有没有活跃的行业论坛?
3.了解行业的岗位。这个行业有哪些岗位,每个岗位有哪些技能要求?
4.了解行业的人脉。这个行业有哪些精英人物?
5.了解行业的知识。了解这个行业一些入门的背景知识。
这些知识在学校没有教,将来进公司没人耐心教你,好在每个行业都不缺乏爱分享的高人,所以通过快速阅读他们的分享,我们可以获得这些信息。
广义的阅读并非指读书,好的博文、微博、视频、专题报道、电影都是阅读。
了解行业价值链最快的阅读途径就是搜索关于这个行业的综述文章。
这些文章一般在行业垂直门户的专题里,或者论坛的置顶精华帖里,如果能快速看一遍,你对整个行业会有一个整体认识。如果能清楚这个行业的钱是从哪里来的,你就开始找到在这个行业生存的一把钥匙。
现在有了搜索引擎,找到这样的信息更加方便。举一个例子,2009年,在我进入培训行业之前就仔细思考过这个行业的运营模式,搜索关键词“培训行业运营模式”,发现一篇2006年的文章叫“培训公司的七种赢利模式”,这篇文章写的并不全面,后来又搜到一篇细化到21种类型的赢利模式。我将这两篇文章仔细读一遍,对这个行业有了初步的了解。
第十二章 学会从一切信息中学习(2)
了解行业文化最快的阅读途径是搜索关于这个行业的各种吐槽。
还是以培训业为例,搜索关键词“培训业+乱象、现状、趋势、机遇”,可以搜出一部分人对这个行业的整体认识的大量文章。这些文章往往发在一些行业论坛,进入论坛就可以看到很多人的吐槽,耐心翻一翻,你对行业的认识会现实的多。
了解行业岗位最快的阅读途径是去招聘网站。
我会去前程无忧等各大招聘网站,用“培训”做关键词搜索这个行业有哪些岗位,看看在不同城市哪些岗位多,待遇多少,有什么技能要求。顺便还会看看一些知名公司的贴吧里面有无各种面试求职经验。
了解行业人脉最快的阅读途径是微博、微信等新媒体。
行业内的名人往往都开通了微博,博客,这是社会网络发展起来以后的一个意外惊喜。平时你想接触一个牛人,门都没有,但是网络媒体能给每个人提供一个接触名人的机会。比如,很多大学生就通过微博和我建立联系,成为我的PPT学习小组的核心成员。
通过微博、博客,你能了解到这些行业一批真正坚持思考的人在想什么,如果能把其中一些人的文章通读一遍,你对行业的认识就更多了一些。
当然,要建立行业知识体系最快的方法是读书。
网页上的信息大部分属于碎片思考,不成体系,要学习一个行业的体系知识,读这个行业里面广受推荐的好书是最快的方法。
我的习惯是如果这本书在豆瓣能够打到7分以上,在亚马逊上有10个真实好评,我会全部买回来,在最短时间内通读一遍,做好书评、笔记、导图、PPT等等。
为什么都买回来?因为我的习惯是采取主题阅读、对比思考的方法,用A书观点刺激自己理解的B书思想,加速自己的思考深度,当然这个方法只是我的个人习惯。
移动互联时代阅读不仅仅包括纸质书,一切信息流的获得都可以看做是阅读。比如搜索引擎、视频、微博、微信,这些都是一种信息阅读的方式。纸质阅读的方法可以应用到电子阅读中,电子阅读的习惯也可以应用到纸质阅读中。
实操训练:访问互联网上的大学公开课
互联网时代,信息量越来越大。在校园网里,我们可以看到国外大学的精品课程,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和世界是同步的,阻碍我们学习的,是我们自己,不是世界!
1.网易公开课:m
2.奇艺公开课:m/jilupian/ml
3.腾讯淘课:m/m
4.搜狐教育公开课m/open/
5.CICIStudy公开课:m/
6.新浪公开课:
7.果壳时间:m/
英语好的童鞋,可以直接去世界一流大学网站,这些网站提供了许多非常棒的公开课课程录像。你喜欢哪个名校,就多去那个名校网站淘淘,总能淘到好宝贝!
首页 上一页 共2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