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街头的自语

_5 周国平 (当代)
1992.4
18南游印象
重游庐山散记
一、故地重游
十年一瞬,重上庐山,碰巧又住芦林饭店。和十年前一样,
每日黄昏,结伴绕芦林湖散步,看夕阳沉入西边峡谷。景物依
旧,人事已非,不免触景生情。十年前游山的情形,十年来处世
的遭际,时时萦绕心头。
于是我想,故地重游乃是一件越出通常旅游概念的行为。
一个旅游者总是在向自己未曾到过的地方进发。对于他来
说,地图上一切地方均被划归到过和未到过两大类,他的目标十
分明确,便是填补空白。故地重游则是一种返顾和重温,重游者
往往不由自主地在故地寻找自己昔日的足迹,追忆逝去的年华。
旅游者好新,故地重游者怀旧。旅游者仅仅游览于外部世界,即
使发思古之幽情,抒发的也只是一种文化情怀。故地重游者却
同时置身于双重世界中,眼前的景观与记忆中的岁月息息相通,
一石一木都易触发出一种人生感慨。
我们平时定居一地,习惯使我们对岁月的飞快流逝麻木不
仁。偶尔出游,匆忙又使我们无从把握岁月的巨大变迁。然而,
当我们不期然重游许多年前到过的某个地方时,仿佛落到了空
间中一个特殊的点上面,在其上一目了然地看到了时间流逝的
一长段轨迹,我们便会被人生的沧桑所震撼。
世界辽阔,生命短促,未到过的地方太多,何暇故地重游?
所以,故地重游多半不是由于自觉选择,而是出于偶然机缘。但
我是喜欢故地重游的,因为旅游至多是一种阅历,故地重游却是
一种微妙的人生境遇。
二、身在险中不知险
锦绣谷一带,奇峰迭起。回首俯眺,刚才逗留过的那块大岩
真相毕露,原来是悬崖顶端的一小块弹丸之地,若干人影正在边
缘移动,远远望去,十分惊险,仿佛风一吹就会翻落下万丈深渊。
“太危险了!”身旁的游客纷纷惊呼。
我记得刚才我在那险境中流连时并不觉险,大约是当局者
迷罢。“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东坡名句实乃人生
至理。其实,人生始终悬在空无的深渊之上,可是,除了站在人
生之外看人生的佛教徒,有几人能觉悟其惊险呢?
然而,转念一想,人生真如此岌岌可危吗?即如那块大岩,
只是远看才像弹九之地罢了,置身其上,其实回旋余地颇大,并
不危险。可见站在人生之外看人生,也未必能洞悉人生的真相。
当局者迷,旁观者何尝清?不论身在此山中还是此山外,庐
山真面目一样不可识得。也许,庐山———以及人生———的魅力
即在于此。
三、景在景点外
和十年前比,今日的庐山热闹非凡。尤其一个个景点,简直
是闹市,游客像赶集一样摩肩接踵。加上那些粗俗不堪的所谓
导游,大声背诵着牵强附会千篇一律的解说词,使人耳根也不得
38南游印象
清静。我避开景点,徜徉在人迹稀少的小径上。在我眼里,路旁
那茂盛的绿草,灿烂的野菊花,青苔斑驳的小石桥,无不可观,处
处是景,远胜于人满为患的景点。
其实,庐山本来何尝有什么景点?陶渊明嗜酒,“醉辄卧石
上”,所卧之石不知几许,后人偏要指庐山某石为陶之“醉石”。
白居易爱花,“山寺桃花始盛开”,所见不过桃花数丛,后人偏要
指庐山某处为白之“花径”。“无名天地之始”,何况一石一径?
可叹世人为名所惑,蜂拥而至,反而看不见满山无名的?岩和幽
径,遂使世上不复有陶白之风流。
四、悠然才见南山
山下暑讯频传,正值多年未遇的连续高温。当此之时,庐山
仍是一个清凉世界。搬几张藤椅到阳台或草地上,绿阴婆娑,爽
风拂面,二三子闲坐整日,好不自在。
有人总结道:庐山好住不好玩。
若把庐山和黄山比较,黄山气象万千,堪称好玩,庐山气候
宜人,当属好住。不过,依我看,凡天下名山,要真正领略其好
处,是必须多住些日子的。“悠然见南山”,惟其悠然,方见南山
之美。其实,只要悠然而见,无山不美。尤其黄昏,正是山景最
美的时辰,山色空﨓,万籁俱寂,由着自己浸染其中,庶几溶入自
然大化。一个惦着赶回程车的人,怎会有此体验?
五、山那边的世界
从五老峰顶向南俯视,那边的世界辽阔却非平川,深邃却非
峡谷。但见碧气氤氲,连绵的秀峰静躺在深不可测的下界,宛如
48街头的自语
封存在海底的灵物。这景象十年前见过,至今依然。无论山里
山外的人寰如何愈来愈喧闹,这一片人迹不至的峰峦却永远静
谧而空灵。
我默默想,我们挚爱的逝者们的灵魂,业已摆脱了人世间的
一切变易和纷扰,一定也像这些灵秀的峰峦一样在人迹不至的
某个地方安息着。世上既然有纯真的爱和怀念,就必定有不朽。
六、人人都有小时候
一个老妇在山间小道旁兜售一种小玩具。那是一种瓷器小
鸟,鸟肚里灌水,可以吹出酷似鸟叫的哨音。真是久违了。
“我小时候就有这种玩具。”我欣喜地对妻子说。
“你小时候有没有?”妻子脱口问老妇。
“我小时候?”老妇被这突如其来的问题问怔了,接着仿佛明
白过来,张开没有牙的瘪嘴,笑得很天真:“有,有……”
妻子买了两只小鸟,一路走着,推测道:“她为什么笑?一定
是在想:‘我也有小时候?可不,我也有小时候。’”
七、观日出的人们
为了观日出,我们摸黑起床,赶往含鄱口。据称含鄱口是庐
山观日出的最佳地点。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我们到达时,含鄱口一带的山
头上已经人影幢幢了。人们一律面东而坐,静默等待,那气氛够
庄严的。我先到最靠东边的一座小山头上,山上有亭,亭里亭外
坐满了人。然而,我发现这小山头的东面是高耸的五老峰,日出
肯定会被挡住。于是,又返身登上较远但更高的一座山头。还
58南游印象
是一样,躲不开五老峰的巨大身影。鄱阳湖在含鄱口的东南方,
太阳不可能从那里升起。
我心中明白观日出是无望了。既来之,则安之,便就地支起
三脚架,调试好照相机。
天色渐渐破晓。正前方是那个有亭子的小山头,山上布满
观日出者端坐的背影,他们的正前方则是高耸的五老峰影。在
我看来,他们看不到日出乃是洞若观火的事,可是他们依然虔诚
地等待着。我被这富有宗教意味的场面感动了,接连按下快门。
我没有看到上帝,但是我看到了等待上帝出现的人们。我
知道他们也没有看到上帝,正因为如此,人们啊,我爱你们。
当太阳终于从五老峰顶升起的时候,它已经是一颗普通的
白昼的太阳了。人们站起身来,如同结束一场礼拜,一路闲谈
着,走向普通的白昼的生活。
1992.7
68街头的自语
苦涩的忧伤
在一间被黑夜和涛声淹没的屋子里,我读着三十年代一位
作家的散文集子。文笔很好,可是我忽然读不下去了,点燃一支
烟,陷入了沉思。
不知别人怎样,我却常有一种体验。听人谈着话,或者读着
一本书,突然心里有个地方似乎没来由地被触动了。这时候,我
便只有一个愿望:赶快避开一切人,丢开一切书,独自一人,悄悄
地把那感触加以清理,或者写下来,或者抹去它。
现在就是这样。那些甜蜜的忧伤,欢欣的烦闷,惬意的孤
独,飘忽的憧憬,多么熟悉呵。我忆起了,我也有我的30年代。
这是诗和文学觉醒的年代,充满青春迷乱和幻想的年代。当然,
这也是幼稚的年代,虽则是正在走向成熟的幼稚。
三十年代之后,便是四十年代:有的去南京,有的去东京,有
的去延安。幼稚往往相似,成熟却截然不同。
那么,在我的三十年代之后,是什么呢?
整整十年的空白。
一个莫名其妙的时代。我是被迫在严寒的冬天成熟的。气
候反常。
于是我感到忧伤,但不是甜蜜的。一种苦涩的忧伤。
就在我刚才看的集子里,有一句很动人的话:“每个人都有
他的故事,而且多半是忧伤的。”这话出自作者的一个看来很快
乐的朋友之口。很快乐的人,也有忧伤的故事吗?是的,本来世
上真正快乐的人并不多,许多时候,快乐是为了对别人更是对自
己掩盖忧伤,逼自己忘掉忧伤。我认识一个很活泼的女孩,谁都
以为她完全无忧无虑,可是接触一久,我才知道她心中有许多很
深的创痛,有时竟悲观到了厌世的地步。我认识一位看上去非
常轻松愉快的音乐家,常聆听他的妙趣横生的谈吐,可是在一次
偶然的谈话中,我瞥见了压抑在他心底的许多苦恼。
那么,难道人间没有快乐了吗?
我想是有的。有快乐,但没有快乐的故事。快乐之成为故
事,总是在它消逝之后,而快乐的消逝却成了忧伤的根源。仍然
是忧伤的故事。快乐太轻了,像雾气一样蒸发,像细沙一样被冲
走了。忧伤却是沉重的岩石,永远滞留在记忆的河床里。
我听过许多忧伤的故事。在我的三十年代,我也有过一些
忧伤的故事。可是,紧接而来的十年,却是一个没有留下任何故
事的年代,既没有快乐的故事,也没有忧伤的故事。有故事的忧
伤或许还是一种甜蜜的忧伤,没有故事的忧伤却是一种无法回
味的苦涩的忧伤了。
于是我感到一种苦涩的忧伤。
1978.1
09街头的自语
旧历年前
转眼就是旧历年了。但是,听不见喧闹的鞭炮声、嬉笑声和
家家户户剁肉的声音。一点声响也没有。在我们寄居的这栋宿
舍里,除了我们这一间房,间间房门都上了锁。人们都有家,都
回家团圆去了。
我穿着一件毛衣,走到屋前的小河边。
往年的这时节,雪花飘舞,寒风凛冽,正是最严的冬天。而
今年,既没有雪花,也没有寒风,却吹着湿暖的南风。我站在河
面的一座小木桥上,河水是碧绿的,两岸的枯草间也复苏了一小
片一小片的嫩绿,湿润的空气里饱含着青草和树叶的气味。天
空布满颜色深浅不同的灰色云团,偶尔可以窥见云团之间的一
小块淡淡的蓝天。太阳隐身在云彩淡薄的地方,天地间涌流着
均匀的光亮。我抬起头来,凝视那被光亮衬得格外清晰的柳树
枝条,仿佛看见它们也变绿了、抽芽了,于是心中泛起了一丝熟
悉的惆怅。
十年前,不,十五年前,也许二十年前,我心中的枝条也是这
样地变绿了、抽芽了。它们也有着一片光亮的背景:理想的梦。
然而,大自然有四季的循环,人也有么?冬去春来,柳树的枝条
会抽芽,心中的枝条也会么?草木盼过年,因为过了年是春天,
它们能苏醒蓬勃;孩子盼过年,因为过了年是春天,他们能嬉戏
成长。可是,我非草木,也不是孩子了,对于我,过了年也是春
天么?
我带着一丝苦笑,回到了房里。过年和我无关,它没有为我
准备礼物。我关起门,像平时一样,翻开了书。无论平时,还是
节日,我只有唯一的消遣,便是读书。我正读着欧洲哲学史。此
刻我读到:培根十二岁进剑桥大学,伽利略二十五岁当教授。我
放下书来,想起自己十二岁正读初中,二十五岁当了偏僻小县里
的一个小办事员,一直当到现在。而现在……
转眼就是旧历年了。也就是说,我马上虚岁34了。
1978.2
29街头的自语
河畔夜谈
苏州河畔的一个夏季的夜晚。
夜渐深了,像一杯越泡越酽的浓茶。近处,远处,闪耀着星
星点点的灯火,那光辉在浓密的夜色中散射着,稀释了,溶解为
一片朦胧的微光。在微光中,河两岸的高楼显得格外巍峨,它们
的黑影倒映在河面上,使河水显得格外黝黑。高楼里偶尔有几
扇窗户还亮着灯,倒影在水中拉成一道道颤动的光柱。
纳凉的人们早已散去。岸边马路上,隔许久才出现一个或
一对人影,或者匆匆地闪过,那是上下夜班的人;或者慢慢地徜
徉,那是患着职业性夜游症的人:诗人,小偷,情侣,失恋者……
可是,在河畔的一座水泥平台上,却通宵闪亮着两点烟头的
火星。这平台,大约是一个小码头的组成部分,因为从平台的侧
旁常常响起搬运工人单调而有节奏的吆呼声。我和一位朋友席
地而坐,抽着烟,说着话,静静地坐了一整夜。
河水在我们的眼前流过。往西看,在百米外的河面上,依稀
可以辨认出一座桥影。东边的河面,却被停靠在平台一侧的一
艘拖轮遮蔽了。河对岸,有几点淡黄色的灯火,它们的倒影在水
面上奇怪地旋转着、旋转着。那里大约是一处漩涡。
“瞧那边。”我把这个有趣的现象指给朋友看。
其时我们正沉入往事的回忆中。在这样的夜晚,在这样的
情境中,心的闸门是容易开启的。于是,逝去的生活印象就像河
水一样,在浓密的夜色中流淌了。我们时而默想,时而交谈,借
着朦胧的微光互相敞开了心扉,袒露出隐秘的欢乐和忧伤,良心
上的珍宝和污垢。在每个人的生活中,总有些东西是难忘的。
生活像江河,而生活中难忘的事件、情景、心绪、印象,就像江河
中的漩涡。人人都有自己的江河,也都有自己的漩涡。漩涡是
埋得很深的。但它又有一种本能:泛现到江面上来。人也是这
样。在通常情况下,人都想保守自己的秘密。可是,人同时又有
一种很强烈的本能:暴露自己的秘密。他总是在等待一个机会,
可以和别人分享这秘密。当我和朋友一同注视着对岸河面上那
旋转的灯影时,我们是得着这样的机会了。我们的心,就如同那
灯影一样,在往事的漩涡中旋转着,旋转着……
一艘汽船从河面上驶过,用震耳欲聋的汽笛声撕破深夜的
寂静,打断了我们的默想和交谈。在汽船灯光的照耀下,我们相
对一笑。人生中开肠剖心的倾谈是美好的,也是难得的,它往往
一下子缩短了两个人之间的距离。我和朋友站起来,舒展了一
下有点儿酸麻的双腿,走到了黎明前的街道上。
1978.8
49街头的自语
忧伤的美
我沿着长长的石阶,向高高的楼顶攀登。
这是一座朱红色的门楼,像一块巨大的墓碑,耸立在古代帝
王的墓窟前方。或许,它的作用也就相当于通常的墓碑罢。
那么,我此刻是在墓碑上攀行,就像刚才在墓窟里游览
一样。
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天气很晴朗,景物很清晰,我感到轻
快舒畅,一级级洒满阳光的石阶不知不觉地从脚下消失了。
让帝王们自己去哭悼他们的死亡。我扶着石阶两侧的矮墙
向下望,只见松柏树丛间,到处是衣着鲜艳的游人,充满着生机。
我感觉在我的心灵里,也闪动着许多鲜艳的形象,充满着生的
欢乐。
然而,当我走完最后一级台阶,向右转过脸去,我突然惊住
了。在我面前,倚扶着矮墙,站着一位年轻美貌的女子。她的脸
庞异常苍白,白得像大理石,像汉白玉,却又偏偏穿一身黑衣裳,
使那脸色的白更显得触目惊心。她一动也不动,眼中含着难言
的哀伤,正在向墓窟方向的什么地方眺望。她并非一个人,隔着
几级石阶,还站着一个四岁模样的可爱的小女孩,穿着红衣服,
围着白纱巾,正仰着小脸,诧异地望着她的妈妈。我听见了她呼
唤妈妈的声音。可是,那女子似乎全然没有听见,全然忘记了小
女儿的存在,也一定忘记了自己的存在,依然一动也不动地伫
立着。
蓝天之下,古墓之旁,一座美丽而又忧郁的雕像。
什么,难道她会是雕像?不,此刻,在我眼里,她也许比任何
人都更赋有生命。在生活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女子,你望她一
眼,心中就出现了一首诗;有时又会遇到这样的女子,你望她一
眼,脑子里就出现了一部小说。现在我见到的这位女子,二者兼
备,是诗,又是小说,一篇美的忧伤的叙事诗。
正当我站在那里发怔时,传来了同伴呼唤我的声音。他们
在等我,并且已经等得不耐烦了。我始梦初醒,很不情愿地挪开
了脚步。回头看,那女子大约受了陌生声音的刺激,也机械地抬
起了脚步,搀着小女儿的手,缓缓地走下石阶去了。
1979.4
69街头的自语
爱情学大纲

有人类就有爱情。它激动着世世代代人的心,给人以欢乐,
也给人以痛苦,使得一些人疯狂,使得另一些人毁灭,留下了优
美的诗篇,也留下了悲痛的传说。
可是,有昆虫学,有皮肤病学,却没有爱情学。好像爱情还
不如昆虫、皮肤病重要!
哲学
艺术的永恒主题,哲学的空白领域。
哲学应该是对人的心灵最易为之激动的问题的一种冷静的
思考。越是激动人心的问题,越有权获得哲学的探讨。
爱情不正是这样的问题吗?
对爱情问题无动于衷的哲学是经院哲学、教会哲学、修道院
哲学。
哲学家呵,走下讲台,到飘散着丁香花气息的林荫小路上去吧。
词义学(一)
不是崇拜,不是尊敬,不是钦佩,不是同情,不是志同道合,
不是趣味相投,甚至也不是相互的理解、心灵的共鸣。
在爱情之外,这一切不是也能发生吗?
也许爱情包含这一切,确切地说,伴随着这一切,但不是它
们中的任何一个,也不是它们的总和。
爱情就是爱情,它是它自己的本质。
词义学(二)
你一定要一个定义?好吧,如果你不嫌弃空话,我可以满足
你的要求。
爱情是两性之间的一种不可遏制的依恋之情,“它是一种痛
苦的和倔强的感情,因为我们无论如何要得到它,不然会悲哀”。
结构学
爱情是一个整体,它包含多种要素。
生理要素:性欲。
一般心理要素:对异性体态、容貌、风度、性情、气质等的
倾慕。
特殊心理要素:基于个人经历和个人心理特征的选择性。
文化要素:个体文明发展程度的一致和随之而来的精神生
活的和谐。
越低级的要素在日常生活中越是容易得到满足,越高级的
要素就越能产生支配作用,爱情就越完整。
生理学
它当然不是光荣,但也决不是羞耻。它是一种巨大的力量。
89街头的自语
在人类的一切感情中,惟有爱情有着持久的肉欲基础,这使
它占据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地位。
心理学
爱情必包含基于性别特征的心理上的互相吸引,性别特征
的差异越大,彼此的吸引力就越大。一个人在体态、风度、性格
等方面越是富于性别特征,就越能激起异性的爱慕。
对于爱情的判断,需要有自身经验的比较做依据。一个从
不接触异性的人,很可能把对闯入自己生活的第一个异性的好
感误认做爱情。两性之间自由而无拘束的交往,能够帮助人们
把一般的好感同真正的爱情区别开来。
精神现象学
爱情不论幸与不幸,都能刺激起人的精神创造力。不过,想
从所爱的这一个人身上获得多方面精神需要的满足,却是对爱
情的挑剔。
美学(一)
爱是人的价值,美是世界的价值。
是美产生爱,还是爱产生美?是世界创造人,还是人创造
世界?
一个虚假的问题。
离开人,就没有世界,只有物质。离开爱,就没有美,只有
结构。
99散文旧作
世界是人的对象化,美是爱的对象化。
爱是心灵的美,美是大自然的爱。
美学(二)
外貌的美仅仅使人悦目,神态和风度的美却震撼人的心魂。
面对同样的美,一颗心沉醉了,另一颗心却破碎了。美也要
有知音。
价值论
当一切往事都消失在岁月的昏暗背景中的时候,你点燃了
回忆的烛火,最先浮现在你眼前的不正是那些钟情的时刻吗?
这些时刻是那样值得怀念,以至于你会觉得,其余的日子都是在
对这些时刻的期待和追念中度过的。
于是,你会情不自禁地说∶
“爱情是人生的主要价值,是生活轨迹上的闪光的点。”
逻辑学
“在所有的自然力量中,爱情的力量最不受约束和阻拦,因
为它只会自行毁灭,绝不会被别人的意见所扭转、打消。”
伦理学
在两性关系中,爱情就是至善,就是道德。爱情是婚姻的
良心。
001街头的自语
只有不道德的婚姻,没有不道德的爱情。
“忠于爱情”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命题。“爱”与“忠”是相反的
道德规范。爱情自己即是自己的保证,仅靠忠贞维系的决不是
爱情。
社会学
我们这里的每个年轻人都会面临一个难题:必须决定是否
要同那个自己从未与之共同生活过的人共同生活一辈子。一切
可以通过试验,惟独“终身大事”不允许试验。
在较好的情况下,家庭不过是爱情的化石。
为了家庭而牺牲爱情,为了工作而牺牲家庭,———为了爱
情,必须改造这样的社会。
1980.5
101散文旧作
庐山散记

我仰卧在群山环抱的草地上,久久地凝望繁星闪烁的夜空。
星呵,那样多的星。这里是星星的家,在群峰黝黑的四壁之内,
它们闪射着宁静安详的光。
几位朋友在引吭高歌,沉醉在自己的歌声之中。一种甜蜜
的惆怅回荡在我的心头,就像那深情而忧郁的俄罗斯民歌回荡
在星空之下。
每当我听到优美动人的乐曲,我就有一种欲唱不能的苦痛,
好像患了不治的哑症。

我倚着栏杆,俯视脚下的群山。在最邻近的峰顶上,一只白
蝴蝶在翩翩飞舞。白蝴蝶是那样白,它背后的绿山峰是那样绿。
忽然,我对白蝴蝶生出一种怨气,因为它太随遇而安,无论
在花丛、草地、树林还是峰颠,它都一样地翩翩飞舞。

五老峰顶,一块巨石上刻着无名氏的笔迹:“俯视大千”。
阳光照耀着脚下的大千世界,空气里弥漫着淡绿色的透明
的薄雾,在薄雾深处卧躺着重迭的秀峰。
薄雾是海水,秀峰是礁石,我回到了人类尚未诞生的遥远的
地质年代。

当一个人置身于悬崖最边缘的时候,他会产生一种不可遏
止的纵身一跳的欲望,同时又为这欲望之容易实现而恐惧。记
得蒙田也曾谈到过这种濒临深渊的恐惧感,据他分析,既然只要
不故意冒险就不会掉下去,那么恐惧的原因就在于感觉的虚幻
性,即那种会掉下去的错觉。其实,更深的原因在潜意识中:不
是怕不慎掉下去,而是怕自己控制不住往下跳。

三叠泉,陡峭的峭壁连同挂在峭壁上的瀑布被折成三叠,其
间形成两层巨大的平台。我躺在第二层平台上思忖:如何把它
们重新拉直,使飞流一泻到底,更为壮观?
飞流坠落着,迸散着,飘洒在我的脸上。我梦见一道巨大的
彩虹。

峭壁上悬空伸出一片平静的巨石,像是天上的阳台。阳台
上竖着一块椭圆形的岩石,像是仙苑的假山。两位年轻的朋友
攀登上去了,正在那里眺望。
301散文旧作
我也开始攀登。身上紧贴着崖壁,脚踩崖壁上仅可容足的
窄窄的皱褶,身后是万丈深渊。屏息凝气地慢慢移动,临近平
台,发现连窄窄的皱褶也中断了,露出一米多宽的缺口。我犹豫
了。两位朋友鼓励我跳。我穿着皮鞋,万一滑脱,必死无疑。可
是,不知怎么一来,我已经在平台上了。
我们俯躺在平台边缘,把脑袋伸出平台外。尽情地欣赏一
番吧,这山色,这飞湍,这些仰首注视我们的游览者的惊羡眼光,
都是我们用濒死的冒险换来的。自豪感强化了美感。

登上一千四百级石阶,离开陡岭,来到平缓开阔的绿山坡。
夕阳西下,牧场风光。小黑马在哪里?
一个年轻的农妇在山坡上割草。一个两岁的农家小男孩坐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