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成语故事收集

_7 佚名(当代)
年轻时王玄览喜欢给人算命看相,很灵验,当时人们称他为
“洞见
”。30岁后喜读《道
德经》,常常云游天下,回来后常感叹可共修长生之道的人太少了。
50岁时,在至真观出家,
当时来找他询问经义的人络绎不绝。
60岁后,玄览常常恒坐忘心,人们已经很难见到他了。
玄览在陟屺寺时,张
?b为他画了古松,符载撰写了赞文,卫象题了诗。这三样在当时算
是三绝。玄览却统统都抹掉了,说:
“他们弄脏了我的墙壁。
”有个叫僧那的弟子,常常上房
掏家雀,刨墙熏老鼠,玄览也不责备他。有个叫义诠的弟子,四季只有一件布衫,一天只吃
一顿饭,刻苦修行,玄览也不称赞他。有人不理解,玄览在竹子上题诗道:“欲知吾道廓,
不与物情违。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

“海阔天空
”形容大自然的广阔,也比喻言语漫无边际,没有中心。
(出自《酉阳杂俎》)
薏苡明珠
-------------------
成语
“薏苡明珠”、“薏苡之谤
”与为汉光武帝刘秀打天下立下汗马功劳的伏波将军马援
的一段冤案有关。
据《后汉书
.马援传》记载,马援奉令去南疆(今广东、广西等地)平定叛乱。马援在交
州时就常食用薏苡的种仁-薏米,认为它能
“轻身省欲,以胜瘴气
”。薏苡是一味中药,也
可食用,具有健脾、补肺、清热、利湿之功。南方的薏苡仁大而优,马援在班师回朝时,就
特意带回了一车薏苡籽,准备用作种子来种植。由于薏苡籽实呈卵状或球形,直径5-7毫
米,外包有似珐琅质的硬壳,看上去确实有点像珍珠。朝中的一些权贵就认为马援车中装的
是私掠的明珠等珍宝。由于马援当时很受光武帝的重用,这般权贵们不敢有所动作。等到马
援死后,监军梁松嫉贤妒能,就上书诬告马援搜刮了大量的明珠宝物,归为己有。汉光武帝
竟然相信了这些不实之辞,龙颜大怒,传旨追回马援的
“新息侯印
”,使马援的妻子马夫人
不敢报丧,偷偷的把马援的棺材埋在城外,连以前宾客故人也不敢上马家吊丧。
后世以
“薏苡明珠”、“薏苡之谤
”比喻忠良蒙冤被谤。
(出自《后汉书
.马援传》)

非池中物
-------------------
在长江赤壁,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曹操后,周瑜马上过江進击南郡。
在战斗中,周瑜不幸中箭,但他仍然指挥,最后拿下了南郡,被孙权封为南郡太守。这
时孙权又让刘备以左将军领荆州牧,周瑜提醒孙权说:“刘备是天下枭雄,关羽、张飞是熊
虎之将,不是久屈人下的人。今天把荆州给了他们,恐怕蛟龙得到了云雨,(他们)终非池
中物啊。
”周瑜又为孙权筹划说:“今曹操新败,没有能力和将军相抗了。请让我和张奋将军
一起進取蜀地,得蜀地而并汉中,让张奋将军固守蜀、汉,好与马超结援。我回来再和将军
攻取襄阳来对付曹操,北方可图也。”孙权答应了。可惜准备出发时,周瑜病逝,这时他才
36岁。
“非池中物
”不是蛰居池塘中的小动物。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终究要做大事。
(出自《三国志
.吴书
.周瑜》)
理直气壮
-------------------
东汉灵帝在位的时候,蜀郡有一个司马貌的秀才,天资聪明,一目十行而不忘,八岁就
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大家都认为他是神童,推举他上京应试。司马貌才高气盛,因看不起主
考官,出言不逊而落榜。回来后,他端正自己的修养,每天在家闭门读书。双亲死后,他为
父母守墓六年,家乡的人们都夸他孝敬,屡次向上举荐他,但被有权有势的人夺去考试的机
会,郁郁不得志。到了后来,朝政腐败,居然可用钱来买官,官职也各有定价,上至三公,
下至门学(汉代学府),都被富家子弟买去。司马貌家贫,到了五十岁也无法展施胸中的才
华。
一天酒醉之后,他心中不平,边吟边写,落笔写成了《怨词》一篇,写完咏叹良久,心
绪难平,又写道:“善士叹沉埋,凶人得暴横。我若作阎罗,世事皆更正。

不觉天晚,司马貌点了灯,又吟了数遍,越想越气!把诗稿点火烧了,大叫道:“老天老
天!你要是真的有知,你怎么不回答我?我司马貌一生耿直,就是到了阎王面前,我也理直
气壮不怕什么!”说完,感觉得身子困倦,不知不觉倚着桌子睡着了
……
“理直气壮
”理由充分,说话气势就壮。
(出自冯梦龙《喻世明言
.闹阴司司马貌断狱》)
天各一方
-------------------

由于颍川人徐庶的帮助,刘备打败了来犯的曹军,并乘机夺取了樊城。
曹操骗取了徐庶母亲的笔迹,以徐母的名义写信给徐庶,要他速来许昌相会。徐庶接信
方寸大乱,来和刘备辞行。有人私下劝刘备不要放走徐庶,免得他被曹操所用。刘备说:“我
把他留下来,断绝了他们母子之道,这是不义的行为,我做不出来。

第二天,刘备为徐庶饯行。刘备依依不舍,拉着徐庶的手说:“先生此去,天各一方,不
知相会却在何日!

“天各一方
”指各在天底下的一个地方。形容相隔极远,见面困难。
(出自《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
饮水思源
-------------------
庾信是南北朝人时南朝人。梁元帝派他出使北朝的西魏。在他出使期间,梁朝被西魏灭
亡,庾信也被扣留在长安(西魏都城
),这一年庾信
42岁。
虽然北朝封他做大将军,但是庾信却很想回去,南朝也几次向北朝讨要庾信,但都没有
成功。在北朝的
28年中,庾信常常思念故国和家乡,他在《征调曲》中写道:“落其实者思
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吃果子的时候要想一想结果的果树,喝水的时候要想一想流水的源
头)。

“饮水思源
”比喻不忘本。
(出自西周
.庾信《庾子山集》)
杯中物
-------------------
晋代的陶渊明很喜欢喝酒,但是因为家里穷,有时吃饭都成问题。41岁时,为了生活,
他到彭泽县去当县令,这使他有钱能喝到酒。但是由于受不了官场的束缚,
3个月他就弃官
回家了。
除了平日参加艰苦的田间劳动外,陶渊明还在自家院子里种了许多菊花。在他悉心呵护
下,每到秋季,总是芬芳满院。陶渊明待人随和,所以亲朋好友常常带着酒来他家赏菊谈天,
陶渊明经常喝醉。
陶渊明有五个孩子,都资质平平,但是陶渊明并不十分难过,他说:“天运苟如此,且進
杯中物。

“杯中物
”指酒。

(出自《陶渊明集
.责子》)
羊续悬鱼
-------------------
据《后汉书.羊续传》载:羊续,后汉泰山平阳(今山东泰安)人,为官清廉奉法。
羊续在南阳郡太守任上,廉洁自守,赴任后数年未回家乡探亲。一次,他的夫人领着儿
子从老家千里迢迢到南阳郡看望丈夫,不料被羊续拒之门外。原来,羊续身边只有几件布衾
和短衣以及数斛麦,根本无法招待妻儿,遂不得不劝说夫人和儿子返回故里,自食其力。
羊续虽然历任庐江、南阳两郡太守多年,但从不请托爱贿、以权谋私。他到南阳郡上任
不久,他属下的一位府丞给羊续送来一条当地有名的特产
--白河鲤鱼。羊续拒收,推让再三,
这位府丞执意要太守收下。当这位府丞走后,羊续将这条大鲤鱼挂在屋外的柱子上,风吹日
晒,成为鱼干。后来,这位府丞又送来一条更大的白河鲤鱼。羊续把他带到屋外的柱子前,
指着柱上悬挂的鱼干说:“你上次送的鱼还挂着,已成了鱼干,请你一起都拿回去吧。
”这位
府丞甚感羞愧,悄悄地把鱼取走了。
此事传开后,南阳郡百姓无不称赞,敬称其为
“悬鱼太守
”,也再无人敢给羊续送礼了。
明朝于谦有感此事曾赋诗曰:“剩喜门前无贺客,绝胜厨内有悬鱼。清风一枕南窗下,闲阅
床头几卷书。

至今此事仍以
“悬鱼”、
“羊续悬枯(指死鱼)”、“挂府丞鱼
”等典故被后人广为传诵。
“羊续悬鱼
”喻居官清廉、拒绝受贿的意思。
盗跖之物
-------------------
湖广人郭力的父亲因为宁王之乱而失踪,二十年来郭力走遍天下,也没找到。这天,书
生武书在江南遇见郭力,听说他又要去四川寻找,说:“先生此去万里程途,非同容易。西
安府里有一个知县,姓尤,是我们国子监虞老先生的同年,我托虞老师写一封书信去,先生
顺路,倘若盘缠缺少,也可以帮助些。

武书的朋友杜少卿也很同情郭力,让妻子给他浆洗衣服、留他吃住,自己和武书来见虞
老师。虞老师听了,说:“这书我怎么不写?但他这万里长途,自然盘费也难,我这里拿十
两银子,你们去送与他,不必说是我的。”匆忙写了书信,和银子一起交给杜少卿。杜少卿
回家寻衣服当了四两银子,武书也到家去当了二两银子来,杜少卿的朋友庄征君听说了,也

写了一封书信、四两银子送来。第三日,杜少卿和武书与郭力吃了早饭,替他收拾了个行李,
拿着这二十两银子和两封书信,递与郭力。郭力不肯接受。杜少卿说:“这银子是我们江南
这几个人的,并非盗跖之物,先生如何不受?
”郭力方才受了,作辞出门,往陕西而来。
“盗跖之物
”指盗贼抢劫来的东西。跖,是春秋时的一个强盗,代指坏人。
(出自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八回)
柔弱胜于刚强
-------------------
老子的老师常摐病重,老子去探望他。
老子问:“先生病了,有什么要对弟子说的吗?
”常摐说:“过故乡要下车,你知道吗?

老子说:“过故乡要下车,是为了表示不忘故吗?
”常摐说:“对。过乔木要低头,你知道
吗?”老子说:“过乔木要低头,是要表示敬老吗?
”常摐说:
“对。
”常摐又张开嘴对老子
说:“我的舌头在吗?
”老子说:
“在。
”“我的牙齿在吗?
”老子说:
“不在了。
”常摐说:“你
知道吗?
”老子说:“舌头在,难道不是因为它柔软吗?牙齿都掉了,难道不是因为它刚强
吗?
”常摐说:“是啊。天下的事情已经都说尽了,还有什么再跟你讲呢!

(《说苑
.敬慎》)
列鼎而食
-------------------
子路对孔子说:“背着重物去远方,不会选择休息的地方,家里穷服侍父母,做官不考虑
俸禄的多少。我从前侍奉父母时,吃灰菜,要到百里之外去背米。双亲去世后,我南来楚国
做官,跟随的车马百辆,家里的粮食万石,累茵(几重垫子)而坐,列鼎而食,但现在我想
吃灰菜、为父母背米,却再也不可能了。

孔子说:“子路侍奉双亲,可谓生前尽力,死后尽思。

“列鼎而食
”形容豪门贵族的奢侈生活。
(出自《孔子家语》卷二)
刮骨去毒
-------------------

关羽跟随刘备会客,总是侍立终日,追随刘备四方奔波,总是不避艰险。
在建安五年的战乱中,关羽和刘备失散,不得已归顺了曹操。曹操拜他为偏将军,对他
很好,可是关羽却没有久留之意。后来在白马(河南滑县东)打败了袁绍,替曹操解了围困,
被封为汉寿亭侯。关羽却留下曹操赐封的东西和一封书信去投奔刘备。众人想去追赶,曹操
因为感慨关羽的忠义,说:“这是各为其主,不要追了。

关羽曾受过箭伤,箭贯穿了左臂,后来伤口虽然愈合了,每到阴雨,骨头常常疼痛,医
生说:“箭头有毒,毒气侵入了骨头,要重新破开胳膊,刮骨去毒,才能根除。
”关羽就伸出
胳膊让医生治。当时关羽正请众将士吃饭,臂膊流的血把盆子都盛满了,而关羽割肉吃酒,
谈笑自若。
“刮骨去毒
”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出自《三国志
.蜀志
.关羽传》)
不可胜数
-------------------
太史公司马迁说:
“我听一个姓周的书生说过:‘舜的眼睛里有两个瞳孔
’,又听说项羽也
是有两个瞳孔,难道项羽是舜的后人吗?要不他怎么突然就能兴盛起来呢?当时秦朝对国家
失去了控制,陈涉首先发难,天下的豪杰蜂拥而起,大家争先恐后,想夺取天下的人不可胜
数。可是项羽没有一尺一寸的封地,从田地里起家,三年时间率领五路人马消灭了秦朝,于
是项羽分封天下,发号施令,号称
‘西楚霸王
’,虽然最终没有保住自己的地位,但几百年
里有谁能像他一样呢?到了项羽放弃关中,回到楚地,放逐了楚怀王而自立为王,抱怨大家
背叛自己时,已经大难临头了。项羽以武功自傲,逞匹夫之勇、不学习古代的君王,梦想着
霸王之业,以为用武力就可以经营天下,结果五年就身败国灭。项羽死时还不觉悟,不肯找
自己的原因,说:‘这是上天要亡我,不是我仗打得不好啊
’,这不是很荒唐吗?

“不可胜数
”指多得数不过来。
(出自《史记
.项羽本纪
.赞》)
王顾左右而言他
-------------------
有一次,孟子对齐宣王说:“如果大王的一个臣子要到遥远的楚国去,将他的妻子儿女托
付给他的朋友照料。可是等他回来时,却发现自己的妻子儿女正在挨饿受冻,他应该怎么
办?
”齐宣王回答说:
“跟这个朋友断交。


孟子接着说:“如果长官管理不好属下,怎么办?
”齐宣王说:
“撤换他。

孟子又说:“全国都没有得到治理,怎么办?
”齐王扭头看看左右侍从,说起别的事来。
“王顾左右而言他
”形容支吾其词,无法应对。
(出自《孟子
.梁惠王》)
舍生取义
-------------------
鱼是我所欲求的,熊掌也是我所欲求的。二者不能同时得到,便舍弃鱼而取熊掌。生命
是我所追求的,正义也是我所追求的。二者不能同时得到,便舍弃生命而奉行正道。生命虽
是我所追求的,但有比生命更为令人向往的,因此决不苟且偷生。死亡虽是我所厌恶的,但
有比死亡更令人厌恶的,因此,面临祸患时决不苟且逃避。如果人所追求的没有比生命更为
重要的,那凡可以获生的手段无不可用。如果人所厌恶的没有超过死亡的,那凡可以避患的
手段无不可用。由此来看,虽有时可以获得生命,但人们宁死勿生;虽有时可以避患获生,
但人们宁死不逃。因此,有比生命更为令人向往的,有比死亡更为令人厌恶的,并不仅仅是
贤人君子有这种人生态度,人皆有之,只不过贤人君子能保持这种心境而不丧失罢了。一筐
食物或一罐羹汤,得到了便能活命,得不到就要饿死。呼喝着给与路边行人,路人不会接受;
扔到地上,踩上一脚,送给乞丐,乞丐也不会接受。由此看来,一万石粮食如果不考虑一下
合不合乎礼义便接受了,又意味着什么呢?一万石粮食又能给我带来什么呢?难道为了让宫
室房屋更美,妻妾生活得更好吗?还是施舍给穷人,让他们感激我呢?这种不合礼义的东西,
小到一筐食,一罐汤时,宁可饿死,也不接受;变成一万石粮食时,便因为房屋妻妾或穷人
的感激而接受下来,这到底是一种什么心态呢?难道不可以停止吗?这样的人真是失去了他
的本心。
原文: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
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
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
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
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锺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锺于我何
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
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辱皆自取
-------------------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