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成语故事收集

_5 佚名(当代)
拔苗助长
-------------------
孟子的父亲去世的早,为了儿子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孟母曾经三次搬家。一次孟子
放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问他:“你读书学习是为了什么?
”孟子说:
“为了自己。”孟母
非常生气,用刀砍断织布机,说:“你荒废学业,就像我砍断这织布机。
”孟子感到羞愧,每
天勤学苦读。
孟子说:“我善于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这种气至大至刚,它生长在正直中,以仁义和道
德相配,充满于天地之间。
”“这种气是长期培养的结果,急功近利是求不来的。
”“就像那个
宋人一样:宋国有个人嫌他家的禾苗老是长不高,于是到地里去用手把它们一株一株的拔高,
累得气喘吁吁的回家了,对他家里人说:‘今天可真把我累坏啦!不过,我总算让禾苗一下
子就长高了!’他的儿子跑到地里一看,禾苗已全部枯死了。

“拔苗助长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出自《孟子
.公孙丑上》
)
危在旦夕
-------------------

太史慈是三国时代东莱黄县人。北海太守孔融敬重他的为人,几次派人到他家里问讯。
后来管亥率众包围攻打北海。正好太史慈从外地回家,他母亲对他说:“你不在时,孔融
常常派人来照顾我,现在他有危险了,你该去帮他。”太史慈孤身一人来到北海,潜進城,
见到了孔融。后来城围得更紧,攻打得更厉害了,眼看守不住了,孔融想派人突围出去求援,
大家都觉得出不去,只有太史慈请求前往。最后太史慈单枪匹马杀出重围,来到平原见到了
刘备,对刘备说:“我和孔融素不相识,因为敬重他来帮他。现在孔融被管亥包围攻打,孤
立无援,危在旦夕。他知道你的仁义,派我突出重围来向你求救。
”刘备说:“感谢孔融知道
我。”于是派了救兵和太史慈赶往北海,北海得救了。
“危在旦夕
”形容危险就在眼前。
(出自《三国志
.太史慈传》)
降龙伏虎
-------------------
南北朝时,佛教很盛行。
前秦建元
12年,西域涉公和尚来到长安,他能使用咒语咒下龙。每有大旱,皇帝常请他
咒龙,一会就看见龙下在钵中,天就会下雨。皇帝和大臣前去钵中观看,都觉得很神奇。
北魏时,僧稠和尚有一次在王屋山中修行,看见两只老虎相搏,吼声震动山岩,僧稠就
用锡杖将它们分开,两只老虎被驱散了。
“降龙伏虎
”后比喻力量强大,能战胜重大困难。
(出自《梁高僧传》和《续高僧传》)
太公钓鱼
-------------------
商朝的末代君主纣王,暴虐无道,荒淫无度,骄奢淫逸,烂杀百姓。纣王手下有个叫姜
尚,又名姜子牙的大臣,他见纣王如此胡作非为,便弃官而走,隐居在渭水之滨。
渭河一带是诸候姬昌的管辖范围。姬昌就是后来的周文王。姜子牙知道姬昌胸怀大志,
求贤如渴,为了吸引姬昌的注意,姜子牙天天坐在渭水边
“钓鱼
”。一般人用弯钩钓鱼,弯
钩上挂着鱼饵,然后把鱼钩放入水中,诱骗鱼儿上钩。可是姜子牙用的鱼钩是直的,上面不
放鱼饵,而且离开水面足有三尺高。他一边高举钓竿,他一边钓一边说:“鱼儿呀,愿意的
就上钩吧
!”
在水边钓鱼的姜子牙七十岁时,巧遇在渭水河边出猎的姬昌。姬昌同他交谈,谈得非常

投机,文王了解姜尚确有真才,便让姜尚与他同车而归。
姜子牙入朝后,被姬昌封为太公。姬昌曾问姜子牙:“怎么样才能得到天下呢?
”姜子牙
说:“王者之国,使人民富裕;霸者之国,使士富裕;仅存之国,使大夫富裕;无道之国,
国库富裕。这叫做上溢而下漏。

后来,姜子牙连续辅佐文王、武王,推翻了纣王的统治,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年代最长久
的周朝。
“太公钓鱼
”比喻心甘情愿上圈套。
(出自《武王伐纣平话》)
欲速则不达
-------------------子
夏是孔子的弟子。
有一次,子夏要去鲁国莒地为官,来向孔子请教为政之道,孔子说:“不要求快,不要贪
求小利。求快反而达不到目地,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后来子夏来到魏国的西河以教书为生。老的时候,子夏的儿子病死了,子夏眼睛都哭瞎
了。曾子来看望他,子夏哭着说:“天哪,我有什么罪啊,要这样惩罚我
?”曾子生气的说:
“子夏你怎么能说自己无罪过呢?过去在鲁国你我跟随夫子学习,夫子过世后,你来到西河,
现在几十年过去了,西河的人都知道你,却不知道夫子
!你的父母去世时,西河人都不知道,
现在你的儿子死了,你哭瞎了眼睛,西河没有人不知道的,这些不是你的罪吗?
”子夏丢下
手中的拐杖,拜谢道:“我是有罪的,我是有罪的。我离开大家独处的时间太长了。

“欲速则不达
”指性急求快反而达不到目地。
(出自《论语》和《礼记》)
终南捷径
-------------------
司马承帧二十一岁出家当了道士,广游天下名山大川,后来常年隐居在天台山玉霄峰修
道,人称
“白云道士
”,唐朝好几个皇帝多次请他出来为官,都被他谢绝了。
有一次,司马承帧应睿宗皇帝的诏书来到都城长安,许多人都来拜会他。三个月后,司
马承帧要回去了,右丞相卢藏用也来送行。卢藏用曾经在长安南面的终南山中隐道,后来应
诏出来做了官。卢藏用手指着终南山,对司马承帧说:“那里面有无穷的乐趣,你为什么要
回天台山呢?
”司马承帧说:“我看那里只是为官的捷径。

“终南捷径
”指做官的捷径。

(出自《新唐书
.卢藏用传》)
捉刀人
-------------------
曹操要召见匈奴来的使者,怕自己相貌不好,不能震慑远方的国家,于是命令崔季珪假
扮自己来接待,自己拿着刀站在座位的旁边。
接见完毕后,曹操派人私下问那使者:“魏王怎么样?
”使者说:“魏王风采非常,但是
座位旁边那个拿刀的人才是个英雄。”曹操听说了,赶快派人追赶,杀了那个使者。
“捉刀人
”现多指替人代笔。
(出自《世说新语》)
飞蛾赴火
-------------------
到溉是南北朝时梁武帝的大臣,生活俭朴、清心寡欲。上朝的帽子和鞋子十年才换新的,
朝服穿到打补丁为止。也不善交游,去世的时候,他家门前可以罗雀。
梁武帝很喜欢到溉,一次梁武帝给他写了首诗,诗里说:“……我知道飞蛾赴火并不吝
惜自己的身体(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可是你毕竟上了年纪,文章可以让孙子来
代写了。

“飞蛾赴火
”现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出自《梁书
.到溉传》)
直捣黄龙
-------------------
岳飞向周同学习武艺,周同死后,每月都要为周同扫墓。他的父亲勉励他说:“如有机会
为国效力,也应该这样!

宣和四年,岳飞应招入伍,由于骁勇善战,从一个普通士卒渐渐跃升为领袖。岳飞对待
部下很宽厚:士卒生病了,他亲自给熬药,战死了负责养活家小,把朝廷给自己的犒赏一律
分给士卒。每有军事行动前,都要召集将校商量,商定好了才行动,所以部队突然遇到敌人,
也不惊慌。但他的军纪却很严:一次一个士卒拿了老百姓的一条麻绳绑马鞍子,马上被军法
处死了。有时部队在路上过夜,老百姓开门要收留他们,没有人敢进去。老百姓把他们称作
“岳家军
”。

岳家军奋战
10余年,收复了大片失地。朱仙镇会战,大破金兀术,金人士气尽丧,宋人
锐气高涨,被金国占领的人民也纷纷起来响应,收复中原指日可待。岳飞高兴地对部下说:
“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
”(黄龙府,今吉林农安,当时是金国腹地)
“直捣黄龙
”指将战斗进行到底。(出自《宋史
.列传第一百二十四》)
对床夜雨
-------------------
张籍是唐朝和州(今安徽和县)人,早年家境清寒,喜欢读书,贞元十四年中了進士,
8
年后得到个太常寺(唐朝掌管宗庙礼仪的一个衙门)太祝的小官,当了
4年太祝后,张籍患
眼病,近乎失明,当时人称“穷瞎张太祝
”。张籍一生官职低微,这使他很了解百姓的疾苦。
同时代的白居易和他要好,很推崇他的诗。一个夏末秋初的雨天,白居易闲来无事,很想请
自己这位老朋友来叙叙旧,写道:“……泥泞非游日,阴沉好睡天。能来同宿否,听雨对床
眠。
”“对床夜雨
”指亲友或兄弟久别重逢,在一起亲切交谈。
(出自白居易《雨中招张司业宿》)
戴罪立功
-------------------
明朝弘治十二年,
28岁的王守仁中了進士,被授兵部主事。提督军务的张忠很瞧不起文
官,有一次张忠要王守仁射箭,不料王守仁拉弓搭箭,三发三中,众人皆服。在以后的几十
年中,这个文官在为明王朝平定匪乱、宁王之乱和南疆之乱中,用兵如神,立下了汗马功劳,
最后被拜为兵部尚书。
明武宗时,南赣四省盗匪横行,为害千里。武宗正德十二年,朝廷派王守仁去讨贼,在
攻破大帽山、长富村后,众贼退守象湖山,明军指挥覃桓、县丞纪镛战死,战斗异常激烈。
王守仁在给各个指挥官的训令中说:“……查勘指挥覃桓,县丞纪镛,是否领兵夹攻,被伤
身死;各官原领军兵若干,见在若干,其指挥仲钦,推官胡宁,道知事曾瑶,知县施祥等缘
何不行策应,是否畏避退缩?俱要备查明白,从实开报。其覃桓等所统军兵,就仰(指挥)
高伟管领,戴罪杀贼立功自赎。
……”显示了一个统帅的精明和大度。
“戴罪立功
”带着罪过或错误去创立功勋,以功赎罪。
(出自《王阳明全集
.案行漳南道守巡官戴罪督兵剿贼》)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
公元
208年,曹操在扫灭了中原各路诸侯之后,挥师
80万南下长江赤壁,决心一统天下。

在一江之隔的东吴,少年英雄周瑜,力派众议,指出了虽然曹军人多势众,但是他们不
会水战、远来疲顿、人心不齐、粮草不足等等,终于说服吴主孙权联合刘备抗曹。
因为曹操势大,周瑜决定采用火攻。为此,周瑜用反间计除去了曹操的水军都督,用连
环计使曹军将战船连在一起,用苦肉计在曹军中做好了内应。做好一切准备后,周瑜站在山
上眺望江南曹军大营,觉得胜券在握。这时一阵风过,军旗旗角打在周瑜脸上,周瑜才突然
想起来:曹操的船在江北,自己的船在江南,这时是冬季,只有西北风,如果用火攻,烧不
到曹操,反而会烧到自己。
周瑜病倒了,什么药也治不好,众将士都很着急。这是刘备的军师诸葛亮来探望周瑜,
诸葛亮对周瑜说:“我有个药方,能治好你的病。
”写了
16个字:“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
事俱备,只欠东风。
”递给周瑜,周瑜见诸葛亮说中了自己的心事,病也好了,赶快爬起来
向诸葛亮请教。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比喻一切都已俱备,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
(出自《三国演义》四十九回)
滥竽充数
-------------------
韩非是战国后期法家代表人物,在他的代表作《韩非子
.内储说上》当中有一段非常简短
的文字,写到一位南郭处士。
这位南郭先生是齐国人,齐国当时在位的君王是齐宣王,宣王非常喜欢听一种古代的簧
乐器竽吹奏出来的声音,而且他喜欢听合奏。他打算组织三百人的乐团,南郭先生是位读书
人,他学问渊博,但是因为家境清贫,常常饿肚子。听说宣王要用丰富的口粮供养一大批吹
竽的人,南郭处士于是就去央求宣王也让他加入,宣王竟然也答应了,从此南郭先生成为三
百名吹竽手之一。
每当宣王要听竽合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在乐团里头装模作样一番,反正人多他不吹出
声音,也没有人知道,因为他装的还挺有模有样的,就这样相安无事的过了好几年。
后来宣王去世儿子泯王继位,泯王因为从小耳濡目染,所以也喜欢竽吹出来的声音,不
同的是,他不喜欢听合奏,他喜欢听独奏。于是,他就命令吹竽手一个个轮流吹给他听,这
下还了得,南郭先生本来就不会吹竽,如果要他在君王面前独奏,肯定要露出马脚,所以在
轮到他之前,就逃之夭夭了。
滥竽充数这句成语就是出自这个典故,所以说,做哪一行一定要有那一行的真本事才行
啊。后来用于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充数,或是以次充好,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辞。
本来面目
-------------------

行者是唐宋时代佛家对在家修行人的称呼,如行者孙悟空、行者武松等。
禅宗五祖弘忍和尚把衣钵传给惠能后,让他渡江南去。
几天后,众和尚才知道祖师的衣钵已经让惠能得了,几百人来追。有一个叫惠明的和尚,
出家前是个四品将军,两个月后抢在众人前追上了惠能。
惠能把衣钵扔在石头上,说:“这衣物只是表示信物而已,难道可以力争吗?
”自己躲了
起来。
惠明赶到了,想拿衣钵却拿不动,呼喊道:“行者(唐宋时代佛教对在家修行人的称呼)!
行者!我是为法来的,不是为衣来的!
惠能走出来,坐在大石头上。惠明行礼说:
“希望行者为我说法。
”惠能说:“你既然是为
法而来,可以放弃所有的私心杂念,我说给你。
”良久,惠能说:“不想好事,也不想坏事,
真能这样的话,剩下的那不就是真正的你自己了吗?(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
明上座本来面目)

“本来面目
”指人的本性。后多比喻事物原来的模样。
(出自《六祖坛经
.行由品》)
城下之盟
-------------------
春秋时期,楚国攻打小国绞国(今湖北郧县),一直达到了绞国的南门。楚国大臣屈瑕对
楚武王说:“绞国虽然小但却很轻狂,轻狂的人就缺少谋略。我们不要派人保护砍柴的樵夫,
以此来引诱绞国人出城。”楚武王同意了。
第二天,绞国人发现楚国人在山上砍柴,又没有军队保护,就出城追击,结果捉到了
30
个楚国人,绞国人很高兴。第二天,绞国官兵争先恐后从城里冲出来,到山里追砍柴的楚国
人。这时在山上埋伏的楚兵一齐冲下来,绞国大败。楚国迫使绞国在绞国城下签订了屈辱的
盟约,然后才离去。
“城下之盟
”比喻在武力逼迫下和敌人订立的不平等条约。
(出自《左传
.桓公十二年》)
叱咤风云
-------------------
武则天当了皇帝后,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滥杀忠良,重用酷吏,引起了一些大臣和皇
族的不满。

唐睿宗文明元年,徐敬业在扬州起兵举事,反对武则天专政。为了扩大势力,骆宾王为
他写了一篇檄文。在檄文中,骆宾王列举了武则天的种种罪状,号召大家共同起来讨伐武则
天。文章中说:“……(徐敬业的讨武大军)悲愤之情叫山岳崩摧,怒喝之声使风云变色。
这样的队伍来讨伐敌人,没有不取胜的。

“叱咤风云
”形容威力极大。
(出自《为徐敬业讨武氏檄》)
楚才晋用
-------------------
春秋时,楚国有一个大夫叫伍举。一次他的岳父王子牟犯了法,偷偷逃跑了,有人说是
伍举私下报的信。谣言一传开,伍举惊惶起来,就跑到郑国去避风。过了段时间,又想去晋
国。正好此时楚国大夫声子出使晋国,路过郑国,遇上了伍举。声子知道了伍举的事后,对
他说:“这样吧,你先去晋国住一段时间,我找个机会叫你早日回国。

声子回到楚国后,和宰相子木见了面。子木问他:“晋国大夫和楚国大夫相比,哪一国的
强?
”声子说:“晋国有才能的大夫不少,但是大部分是从楚国去的。因为楚国不会利用人
才。过去楚国几次被晋国打败,就是因为有这些人替晋国出谋划策。”子木听了若有所思。
声子接着又说,伍举出逃是因为别人的谣言,假如不请回来,楚国又将失去一位人才,子木
接受了他的建议,不久伍举又回到了楚国。
“楚才晋用
”比喻人才外流。
(出自《左传
.襄公二十六年》)
得见青天
-------------------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