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好妈妈慢慢来

_2 申宜真(当代)
“One step behind ”(晚一步)理论指的是:对孩子的行为要稍微慢一拍地
去应对。也就是说首先要在一旁静静地观察孩子的行动,当孩子对什么东西显示出
好奇心以后,母亲再因势利导加以推动就可以了。简单一点儿地说,就是你只要去
附和孩子就可以了。
与之相反,“One step ahead" (早一步)理论指的是要比孩子的行动提前一
步作出反应。我们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孩子坐在一碗米饭前,正在说:”佛,
佛,佛……“的时候,一旁的妈妈可以提前一步十分明确地说出”饭“这个词。
我认为,如果能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同时适当地加以应用的话,就会取得
最佳的早期教育效果。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判断什么时候应该“One step behind"(晚一步),什么
时候应该”One step ahead" (早一步)。既有错过了孩子最佳学习时期的母亲,
又有过于着急,在孩子对学习还毫无兴趣的情况下,就提前让他进入了学习过程的
母亲。
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取决于母亲对孩子的关心程度如何。平时就把自己的全部
爱心都投入到了孩子身上的那些母亲是既不会错过、也不会在孩子最佳学习时期到
来之前就过早地进行早期教育的。
既然如此,那么以这一理论为基础,母亲们最关心的母语、英语等方面的学习,
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以什么方法进行比较呢?
虽然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尽相同,但是,对于那些首先要求以具有一定的思考
能力为前提的学习来说,一般要等孩子长到4-5 岁的时候进行才能收到效果。因为
起码要到了这个年龄,孩子们的大脑皮层才能发达到足以吸收并消化这些知识的程
度。
在孩子还只有两岁的时候,就有不少母亲试图教自己的孩子认字。但是,这时
孩子对字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它们的样子是圆的这样一种程度。当然,孩子在母
亲的强迫下也完全可以把这些字背下来,并能阅读它们。但是,这和鹦鹉学舌并没
有太大的区别。
当然,我们并不否认确实也有一些在认知力(认识并理解问题的能力)上发育
比较早的孩子,有一些对新事物的好奇心特别强、探求欲望特别高的孩子。对于他
们,即使没有母亲的强迫,他们也会对认字这样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果你的
孩子表现出了这种兴趣的话,就没必要阻止他。如果你对孩子在学习方面是否有兴
趣、以及这种兴趣到底有多大不太清楚的话,只需认真地观察一下孩子的反应,就
可以知道了。如果孩子讨厌这种学习的话,就应该立即中止。
有一天,我妹妹很兴奋地打电话给我,告诉我说她的女儿能认字了。事情是这
样的:有一次,这个孩子在她经常去的地铁站上,看到写着站名的标志牌,就大声
念了出来。开始的时候,大人们还认为这不过是偶然的巧合。可是,后来即使到了
其他地方,只要是有写着那个车站名字的文字出现,她都能准确地念出来。到底是
什么原因使这个刚刚才两岁的孩子就能够“识文断字”了呢?
原来,这个孩子的外婆就住在她最初读出站牌的那个地铁站旁边。孩子平常就
特别喜欢去外婆家,来回都会听到列车播音员多次播报这个车站的站名,去了几次
之后,就在无意之中把它记了下来,然后孩子把站牌上写的字和听到的车站名联系
起来,并把它背住了。也就是说,孩子之所以能够识文断字,其中的秘密完全在于
儿童那种对自己喜爱的人或事物表现出的天真无邪的关心。
可是,在电话里兴奋了半天的妹妹却正式宣布说:“从现在开始,我要正式地
教她识字了!”我对她详细地说明了孩子之所以能够识字的原因,提醒她,强迫孩
子学习的教育方式,是绝对不会产生什么好的效果的。然而,对孩子充满了期望的
妹妹根本听不进我的话,马上就开始教连话都说不流利的孩子学习母语了。
果然不出我的所料,没过多久,妹妹又打来了电话,告诉我说:只要她一把识
字卡片放在孩子的手里,孩子就会大哭大闹,把卡片远远地扔在一边。没办法,她
只好放弃了教孩子学习母语的想法。
尽管这一切都在我的预料之中,但我也曾这样想过:万一孩子在这个妈妈强加
给她的学习过程中对认字产生了兴趣,说不定也是可以提前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教
育的。因为只要孩子有兴趣并能从中得到乐趣,那么对孩子来说,学习识字和其他
游戏就没有太大的差别。
在我朋友的孩子中间,有一个孩子特别喜欢吃美国31种风味冰淇淋(Baskin-Robbins)。
经常和孩子一起去冷饮店的妈妈,有一次无意中指着Baskin-Robins 冰淇淋的第一
个字母对孩子说“这个字母念B ”。孩子在听到这句话的瞬间就背住了这个英文字
母,以后无论他走到哪里,只要看到B 字就会大声地把它念出来。
像这样把学习和孩子喜欢的东西联系起来,就会使孩子产生出切实的学习欲望。
通过这种方法学习到的东西就会深深地刻在孩子的脑海里。
不顾孩子的兴趣强迫孩子进行的学习则不仅会使学习的效果明显降低,而且还
会使孩子失去其他很多宝贵的东西。比如会降低孩子的自信心;在学习的态度和方
式上,还会使孩子形成只会机械记忆、不会积极思考的习惯。结果,强行进行的早
期教育反而成了制造没有思想的孩子的捷径。有一个出生于富裕之家的孩子。他的
父母全都是名牌大学毕业,因此对自己独子的教育就更是格外重视。根据母亲的安
排,这个孩子从四岁开始就在专门的英文幼儿园上学了。
由于母亲的强迫而不得不去学英语的这个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后没多久,就开
始无缘无故地动手殴打和他一块儿学习的孩子,并表现出其他一些十分反常的行为,
常常躺在幼儿园门口不起来。
焦急的母亲跑到附近的儿童问题咨询所,给孩子做了智能检查,结果孩子的智
商只有80. 当这位吃惊不小的母亲跑来找我的时候,她孩子说话都比别的孩子慢,
可是她本人竟然不知道!
为了确保准确无误,我再次对孩子的智商做了检查,结果和上次没有太大的差
别。可是,在对这个孩子进行了一段时间仔细认真的观察之后,我发现他的实际智
力并不像智商测试结果显示的那么低。孩子的智商检测结果之所以低,并不是因为
他不会回答测试的问题,而是因为他对智商测试本身就拒绝合作。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检测结果呢?
这个孩子从上专门的英语幼儿园那天起,就非常讨厌学习。虽然根据妈妈和老
师们的要求不得不背那些枯燥无味的英语单词,可是,并不能因为这种努力就可以
使他在短时间内喜欢上原本讨厌的东西。结果,孩子因为英语学习的负担和压力丧
失了对生活的自信心。这种心理通过殴打幼儿园的其他孩子或撒泼耍赖、拒绝上学
这样的行为表现了出来。一旦孩子失去了自信心,在他的潜意识中对智商检查这样
普通的测试也会产生出一种排斥心理。
父母们常常认为,把单词背会并能原封不动地写出来的记忆能力就是智商,实
际上并非如此。相反,孩子们不知道一两个单词并不要紧,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的
逻辑思维能力。也就是说,当遇到一个新问题的时候,能够独立思考、寻找出解决
问题的方法、懂得问为什么的能力更重要。如果没有这样的能力做基础,只会背单
词和数字,那么这样的儿童只能成长为“记忆能手”,成为一个不会思维只会背诵
的傻瓜。
我大儿子景慕是在入学前两个月才开始学习母语的。按照我们现在的一般看法,
到了8 岁还不会写字可以说是匪夷所思、骇人听闻了。可是,就是在这短短的两个
月里,我们的景慕就学习并掌握了母语。
“这个太容易了,为什么要教我学这个呢?比学英文字母简单多了!”景慕在
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学会了母语并不说明他本人是一个天才,而是因为他的学习完全
是按照大脑发育的时间顺序进行的。如果从很小的时候起就开始教这个固执的要命
的孩子学习母语的话,说不定反而会引发一些心理上的问题。
我想起了在早期教育发源地美国的一件事,那时我曾经访问了一个幼儿园。在
这个被认为是丹佛市最好的幼儿园里,根本就找不到幼儿用教材、教具一类的东西,
甚至连一般幼儿园里可以经常见到的玩具汽车都没有。如果说还有什么的话,那里
只有宽阔的草地、泥土和汽车轮胎这一类的东西。老师们说,孩子们如果想要什么
东西的话,他们会自己研究并动手把它们做出来。成品玩具会阻碍孩子们创造力的
发展,他们是绝对不会使用的。
我非常想让那些随时想教孩子一些什么东西的母亲们,也到那个幼儿园去看看。
如果那样的话,我就不需要费力地向她们说明为什么要慢慢地培养孩子了。
想要慢速培养自己孩子的话,首先就要真正地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弄清楚他们
最需要的东西究竟是什么,然后才有实现的可能性。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你可能
会犯无数的错误,但是,你不能讨厌或害怕犯这些错误。因为,这是希望慢速培养
自己孩子的父母们最起码应该做到的事情。
返回
没有不可能的梦
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非常爱自己的孩子。甚至,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还
在总统办公室安放了来回摇晃的木马。他对自己的内阁成员们说:“我之所以在这
儿放一个来回摇晃的木马,就是为了让我们不论在什么时候,都能想到孩子们,和
我们应该对他们承担的责任。”
约翰·肯尼迪总统的话之所以能够引起我强烈的共鸣,不仅因为我是一名儿童
心理学科的医生,还因为我是两个孩子的母亲。说的更确切一点的话,是因为我热
切地渴望我的孩子能够幸福地成长,并为他们创造出这样的条件。世界上没有一个
父母希望看到自己孩子不幸的样子。
1994年,我赴美国旧金山市参加世界儿童心理学年会。当时,学会面临的一个
很大的课题就是女性的产后忧郁症问题。根据当时的研究结果,在美国有10% 的女
性深受产后忧郁症之苦。可是,在非洲的一个部落里,从他们那儿的女性身上根本
就找不到产后忧郁症的影子。从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的角度讲,美国不知道要比这
个非洲部落先进多少倍,可是,为什么反而会出现这种让人意想不到的结果呢?我
感到非常地困惑和不解。
经过了解才知道,情况原来是这样的:在那个非洲部落生活的地方,土地非常
贫瘠,因此无论男女,他们的劳动强度都非常高。可是,只要女人一怀孕,情况就
会发生180 度的大转弯。女性从怀孕的那天起直到孩子长到一岁的时候,她可以什
么都不用做,整天呆在家里好吃、好睡、好喝。她所要做的事情只有一件,那就是
和村里的其他老奶奶们一起照顾孩子。也就是说,在她正式抚养自己的孩子之前,
她已经从村子里育儿经验丰富的老奶奶们那儿学习到了抚育孩子的方法。
从孩子出生那天起,一直到孩子完全断奶的这段时间,是这里的女性们一生中
最幸福的时光。在这之前,除了吃饭、睡觉,所有的时间都要用来进行艰苦的劳动。
现在,她们在所有人的关心之中非常舒服地在家中休息。这样,她们又怎么会产生
忧郁症呢?我们可以预测,在这个非洲部落里,不仅找不到产后忧郁症,其他儿童
问题也不会发生。因为在这个部落里,人们并不认为生孩子仅仅是一件个人的事情,
而是整个部落共同体的事情,从而处处为母亲和孩子们考虑。在这样的一种社会氛
围之中,我们可以想象,这种育儿环境将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产生多么巨大的积极
的影响。
在想象着非洲部族妇女们脸上洋溢着的幸福表情的同时,我的脑海中不由浮现
出了我过去的形象,心情顿时变得十分复杂。我作为一个医生,和同事中的其他同
龄人相比,不仅结婚要早,生孩子也早。在怀我的大儿子景慕的时候,我27岁,正
是做实习医生的第一年。
然而,当时我并不感到幸福。我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忙得手忙脚乱。真不明白,
那时我要进行的治疗和研究活动为什么那么多,一天尽管只能休息几个小时,可仍
旧感到时间不够用。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我还要一边给病人看病,一边在医院值夜
班(每周都有好几次)。
屋漏偏逢连天雨,偏偏在这个时候,我又怀孕了。怀孕的消息对我来说就像是
青天霹雳,我感到十分的绝望。
“既要像男人一样地学习,又要像男人一样地工作,还要像男人一样地受苦,
那么女人为什么还要承受怀孕这样的痛苦呢?”那时,我生平第一次对自己是个女
人这件事感到了后悔。在我的肚子大起来的时候,我还和别人一样在医院值夜班。
同时,因为深怕拉下功课还要努力学习,即使这样,我还是能感到周围人们的脸色。
如果我稍微显露出那怕是一丁点儿吃力的样子,周围的人就会对我说:“那你为什
么还要怀孕呢?”这就是当时我所处的环境。说实话,当时我都有把这个孩子打掉
的念头(直到现在,我还常常因为这一点对我的大儿子感到内疚)。
就这样,我一边看着别人的脸色,一边继续着自己的工作。在我已经怀孕7-8
个月的时候,我还挺着大肚子被派遣到了外地工作。更令人担心的事情还是在孩子
出生以后。从“孩子到底应该交给谁抚养”这样的问题开始,到将来会发生的种种
情况……,只要一想到这些问题,我的心情就十分沮丧。我的丈夫是一名儿科医生,
虽然看起来他对我的情况也比较担心,但并没有积极主动地站出来帮助解决它们的
意图。
想把医生工作和抚养孩子的工作同时搞好,实在不易。有一次,我在给孩子的
牛奶瓶消毒时差点儿在家里酿成一场火灾。由于既要学习又要抚养孩子,那天我感
到疲惫不堪,在不知不觉中就睡着了。这时火苗已经把一边的墙都烧黑了,幸亏隔
壁的大嫂闻到了烟味儿,才防止了一场火灾。每次想到这件事,就会感到后怕。如
果不是这位大嫂,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许多母亲来找我咨询的时候,显得比孩子还要痛苦。到诊所以后,她们会叹着
气,或者是流着眼泪向我咨询各种各样的问题。每次看到她们,我都会产生以下的
想法:养孩子不是这样的,只要你把吃穿问题解决了,就一切万事大吉了。对于那
些特别幼小的孩子,不仅是母亲本人,整个家庭对他的一举手一投足都十分关心,
恨不得把家里所有物质和精神上的资源都投入进去。可是,社会的现实却是,只因
为你是一个女性,是一位母亲,你就要承担所有的责任。这样一来,母亲们能不痛
苦吗?如今,主妇们的产后忧郁症问题变得如此严重,难道不是一种必然的结果吗?
现实虽然如此,我们却不能听之任之。有一天我正在为孩子的事苦恼,很偶然
地,在一本美国杂志上看到了这样一篇文章:《是诅咒(Curse )还是祝福(Blessing)
》。这篇文章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
文章说:“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这件事情本身绝对是一种祝福而不是一种诅
咒。如果孩子的出生是以诅咒告终的话,那么孩子就太不幸了。他们原本应该从母
亲那里得到无限的爱,可是现在却被指责为:”毁坏了母亲一生幸福的元凶。‘请
问孩子又有什么罪过呢?“
读到这里,我下定决心,不论是为了我自己还是为了我的孩子,都不能倒下。
从这以后,我就成了所谓的“superwoman(女超人)”,我常常用一只手摇晃
着孩子,用另一只手按住书本学习。因为孩子过两个小时就要醒来一次,所以还要
经常熬夜。上班以后,一有空儿我就会偷偷地迷糊一会儿。到了周末,一般也都是
一边抱着孩子,一边学习。当然,在白天上班的时间,孩子还是不得不交给我的父
母去照料。
有一些听过我课的女学生们给我发来电子邮件,说我的存在给了她们力量。她
们经常问我:“你是怎么做到能够坚持下来而没有中途放弃呢?”我并不想让她们
也和我一样成为所谓的“superwoman(女超人)”,我之所以做出了那样的选择,
是因为周围不为你提供帮助的环境,而我热爱我的孩子和所从事的工作,两者我都
不想抛弃。我只想对她们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不可能的梦。”
无论所处的环境多么恶劣,只要你坚持、不放弃,就会有解决的办法。纽约大
学宗教学教授詹姆斯·卡司认为,家庭是一个“无限游戏”。对于足球、选举、工
作这样的事情来说,它们都是以一方的成功为目的的“有限游戏”。与此相反,
“无限游戏”却是以游戏本身能够持续下去为目的。因此,在“无限游戏”中,所
有的参加者都必须在一个广阔的范围内分享胜利的果实。
因此,我们不需要只要求女性做出默默牺牲的胜利,而是需要所有的家庭成员
都可以品尝到成功喜悦的那种胜利。女性们,为了这样一种胜利去奋斗吧。如果没
有尝试就中途放弃的话,那么将来你一定会感到后悔。我始终相信,只有那些敢于
做别人认为不可能的梦的人,才能最终取得成功。最后,我真切地希望年轻的母亲
们不要像我那样成为一个不熟练的所谓“superwoman(女超人)”,而是要采取其
他一些更明智、更有效的方法获得成功。只有这样,在家庭这个游戏中女性才不会
被单方面地牺牲。
返回
为了孩子作一个精明的妈妈
最近,我在读戈尔·艾文思写的一本很有意思的书:《像男人一样地工作,像
女人一样地成功》。下面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内容:
我是这样定义“愧疚感”的,即它是一种“因为确信自己确实有错而产生的痛
苦的”自责感“。这种感觉虽然很难用图画来表示,但是如果一定要这样做的话,
似乎可以用和”绞刑架“较为接近的画面来表示。如果真有这样一幅画面的话,那
么女性作为主人公出现的可能性更大。
我们的女性总是为愧疚感所折磨。开始的时候,以成为一个善良的淑女为目标
而被培养,之后,自己又成了心地善良的牺牲品。我们的女性都试图成为女强人,
并试图解决所有的问题。这不是自己主动地走上绞刑架又是什么呢?
“愧疚感”不仅会使人们掉入绝望的深渊,而且还会使人正确处理事情的能力
降低。一个经常责备自己连一个小问题都解决不了的人,又怎么能直视并坚持她的
奋斗目标呢?
这使我不由想起了抚养第一个孩子时的艰难情景。由于没有任何育儿经验,我
在抚养性格比较古怪的大儿子时倍感做母亲的不易。同时,因为医院的事务特别繁
忙,不知不觉中我也会时时疏忽对孩子的照料。
“这样做母亲实在是不行啊。”
当孩子身体不舒服的时候,我的这种愧疚感就会更加强烈。每当我把孩子留在
家里出去工作或上课的时候,我都会深深地怀疑,我做这些事的正当性。
直到有一天,在我的脑海里突然闪现出这样一个想法:“我整天这样苦恼和愧
疚,对孩子到底能有什么好处呢?”
结论当然是No. 我们不是有这样一句俗语吗:“抚养一个孩子需要一村子的人。”
所以抚养一个孩子决不是我个人能够完全解决的事。虽然在育儿问题上,母亲应该
处于中心的位置,但是在事情不太顺利的时候,母亲应该具有将周围的人都动员起
来的智慧,使他们成为帮助你抚育孩子的助力。
从此,我不再为各种苦恼和愧疚感所困扰。因为我已经明白做母亲的这种愧疚
感不仅对孩子、对我自己也没有任何好处。那么,为什么还要愧疚、还要烦恼呢?
整天地为育儿问题感到愧疚和烦恼,完全是一种时间和精神上的浪费。当我从这种
毫无意义的愧疚感中解放出来后,我就一边为抚养孩子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一边积
极寻求丈夫和婆家的帮助,使孩子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爸爸、爷爷、奶奶在一起。这
样的话,当我对孩子的抚育有所疏忽的时候,孩子仍可以从他们那儿得到的无条件
的爱心,从而弥补我暂时留下的空白。
当然,要想得到整天忙于工作的丈夫和公公婆婆们的帮助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但是,为了我和我的孩子,我必须耐心地去坚持。
结果,我们家的孩子不仅比别的孩子从爷爷奶奶那儿得到了更多的爱,而且和
同龄的孩子相比,他对爷爷奶奶的感情更为深厚。当公公婆婆给我们打来电话的时
候,孩子就会对着话筒问:“爷爷,你什么时候来我家呀,你难道不想我吗?”看
到孩子这种天真无邪的神态,我感到特别地幸福。不仅如此,孩子就像对待在一个
家里生活的亲人一样,非常喜欢他的姑姑和叔叔们。只要到了周末,孩子就像到朋
友家玩儿一样,常常会跑到亲戚们家里玩儿个痛快。有时候,看到孩子更喜欢缠着
他的姑姑和叔叔而不是我,我还会产生出一种轻微的妒忌心理。但是,看到孩子在
没有我的时候也能照样嬉笑玩耍,而不是像从前那样哭闹不休,我就会想,我还真
是做对了。
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母亲。孩子长大以后,回想起自己母亲的时候,也不可
能百分之百都是美好的东西。因为母亲们都是普通的人,她们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
因此,我认为,如果母亲们能在百分之八十的程度上做一个好母亲、尽到自己责任
的话,就已经相当不错了。至于其他百分之二十,明智的母亲会积极地动员自己的
家人和亲戚们去填补这个空白。有一天,我接到了妹妹的电话,她告诉我说,她邻
居家有两个小男孩儿,她的小女儿只要一有空儿,就往邻居家跑。可能是由于没有
兄弟姊妹的原因吧,她的小女儿整天和邻居家的男孩子们玩的乐不思蜀。
问题是,孩子除了睡觉时间以外,一整天都泡在邻居家,连自己的家都不想回
了。对已经被两个男孩子搞得筋疲力尽的邻居来说,对此当然只能是感到嫌恶,决
不会感到高兴的。
妹妹看出了邻居的心思,就哄劝自己的孩子不要再去了。哄劝不见效,妹妹甚
至还动手打了孩子。无论是哪一个母亲,都不愿意因为自己的孩子而看别人的脸色,
于是妹妹就把孩子像犯人一样地在家里关了好几天,每天都好像在和孩子打一场战
争。可是,情况并没有任何好转的迹象,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妹妹只好打电话给
我,看能不能为她想个解决的办法。听完妹妹的讲述以后,我对她说你不应该打骂
孩子,而应该先去拜访一下隔壁的那位母亲。比如说可以提一袋水果什么的到邻居
家,诚恳地对她说:“我们家的孩子非常喜欢和你家的孩子们玩儿,给您添了很多
的麻烦,实在是对不起,请您原谅。”请求她的谅解。孩子们能有自己的朋友是一
件非常好的事情,因为这是他们熟悉同龄文化、扩展交际关系的一个捷径。而且,
这不也是母亲们不能直接给予孩子,而对孩子们来说又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经历吗?
打这以后,我的妹妹为了取得邻居那位母亲的欢心,尽了她最大的努力。其结
果就是,她的女儿又可以尽情地在隔壁玩儿了。
我想对母亲们说这样一句话:“在抚养孩子的问题上,不论是为了你,还是为
了你的孩子,你与其去做一个‘厚道’的狗熊,还不如成为一个‘精明’的狐狸。”
为了做到这一点,你必须首先抛弃掉你的愧疚感。对于母亲们来说,根本没有
必要在孩子犯了哪怕是一丁点错误的时候就自责说:“都是我不好”。以我的经验,
常常是那些从这种毫无意义的愧疚感中解放出来的母亲们,才能够更好地抚养自己
的孩子。请从现在就开始尝试并付诸行动,做一个百分之八十的好母亲吧。当你成
为一个非常精明的、甚至有点让人讨厌的狐狸的时候,我相信无论是你还是你的孩
子,都将会变得更加幸福。因为我就是这么做的!
返回
母亲需要经常和孩子在一起
不管是哪一个家庭,只要是同时抚养有两个以上的男孩子,出现的问题可能都
差不多。我们家的两个男孩子打架打的尤其厉害。有一天,在睡觉之前,为了给两
个打架的孩子仲裁,我把整晚的时间都搭了进去。
有时,当我悄悄地注视着我的小儿子的时候,我就会感到隐隐地心痛。因为他
的哥哥实在是太强大了,常常从源头就把他所能感觉到的母爱给封锁了。我大儿子
惟恐自己的弟弟得到妈妈的关心,有时甚至不惜故意地制造事端来把妈妈的视线引
向自己一边。说实在的,我的二儿子要比大儿子好哄得多,所以和哥哥比起来,我
在二儿子身上花的精力并不多。
终于有一天,我的二儿子得到了一个可以尽情地享受母爱的机会。原因是大儿
子在学校放假后向我们宣布,他要去爷爷家几天。在大儿子离开家的第二天,我决
定用一整天的时间陪二儿子出去玩儿。我们先去了儿童乐园,接着看了电影,还去
了平时就经常去的叔叔家。孩子玩得非常痛快,时常发出让人侧目的尖叫声。
回家以后,在我正要上床睡觉的时候,二儿子推开我的房门,对我说:“我想
和妈妈一起睡。”从他稍稍长大一点以后,直到现在为止,他还从没有主动找我睡
过一次觉。
第二天一起床,他就对我说:“我今天不摸哥哥的玩具,我要乖乖地玩儿。”
平时,无论我怎么哄他、骂他,他都改不掉的一个坏毛病,就是常常去动哥哥
的东西。现在,他主动说不去摸哥哥的东西,真是让人高兴。但是,从另一个方面
看,我又不由得感到有些心酸。平时让他这么做,他就是不听;而今天他却主动提
出不去碰哥哥的东西,就是因为他平时感受到的母爱不够的缘故啊。
无论如何,在这几天他一个人可以尽情地享受往常要和哥哥平分的母爱了,他
显得非常幸福。
不仅如此,在他独享母爱的这几天,他以前的很多坏毛病都明显地减少了。平
时他的衣服总是随处乱扔,现在则整理的好好的。吃完饭后,尽管没有谁命令他,
他却主动把碗放到了洗碗桶里。他还缠着我说要为我整理衣服,为这还闹了大半天。
我常常对找我来咨询的母亲们说:要拿出一些“时间”,向孩子们表现出对他
们的“关心”。或许有人会反问说:在这个世界上难道还有不关心自己的孩子、对
自己的孩子舍不得进行时间投资的母亲吗?她反问的很对。问题是好多母亲对“时
间”和“关心”没有一个正确的理解。
现在的母亲们一说起“时间”和“关心”,就会向要教给孩子们一些什么东西
这个方向理解。她们关心的并不是孩子的行动是否有什么变化、心灵有没有受到伤
害、心理上是不是也在健康地成长这些问题,而是热衷于如何才能把自己的孩子培
养的更聪明。
有一条必须明确:在“时间”和“关心”里面,需要有母亲的牺牲;同时,还
需要从心底里去除掉企图使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的欲望。不论做什么样的事情都要
按照孩子的需要、都要以孩子为中心,只有这样,你所付出的“时间”和“关心”
才能够收到效果。听到我的这番说辞,既要上班又要抚育孩子的母亲们也许会这样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