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武林奇侠黄飞鸿正传

_6 韩春萌 (当代)
打了一阵之后,林义成和他的士兵假装败退,“逃”进城内。日军得意忘形,他们以为义军败退,迅速占领了义军营地。
嘉义城内,王德标和飞鸿召集了一批功夫好,又勇敢的士兵在向他们交待任务。因为飞鸿曾担任刘永福军中的技击总教练多年,熟悉武艺高强人员,这个挑选士兵执行引爆的任务自然就落到了他头上。
飞鸿对挑选出的士兵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平日你们跟我学技击,今天就看你们的了。日本鬼子人多,我们却只能去几个人,而且行动时还不能让敌人发现,一旦发现了计划就功亏一篑。所以挑选你们,因为你们功夫不错,我和统领相信你们。”
王德标问:“谁要是怕死不敢去,现在就出来,不要坏了大事。”士兵中没有一个做孬种,都表示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那好,你们先休息一下,半夜出击。”
挑选出来的士兵,是要去完成引爆地雷的任务。那时候科技没有现在这样发达,无法像今天这样用遥控技术引爆,只有派人去点火。考虑到这件事关系到大局,飞鸿告诉王德标,他准备亲自带领士兵们去执行这项非同一般的任务。
“你去?那怎么行呢!万一出了什么差错,我怎么向刘将军交差呀?”
王德标不同意飞鸿亲自出马,飞鸿将此举成败的后果摆出来说服王德标。王德标终于被飞鸿英勇无畏以及顾全大局的精神所折服,只得听任飞鸿自去。
半夜时分,万籁俱寂。“出发!”一声令下。飞鸿带领一批勇敢、敏捷的战士出了城。他们悄悄地摸到被日军占领的营地附近,很快找到地雷的导火索。一声模仿动物声音的信号发出,大家同时点燃了地雷的引线。
“轰隆”、“轰隆”,地雷连续爆炸,军营火光冲天。睡梦中的日军不知道他们的岗哨已被飞鸿他们干掉,正沉浸在美梦之中,突然而发的爆炸声,使许多侵略者还没来得及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就被地雷送上了西天。没被炸死的,有的炸掉了手,有的炸断了脚,有的被震聋了耳朵,军营中一片鬼哭狼嚎之声。
飞鸿和大家一样,觉得十分解恨。
这一仗,日军死伤七百多人。不仅如此,日军在溃退中,又遭徐骧所部伏击,死伤很多,狼狈逃窜。
吃了败战的日军气急败坏,第二天集中兵力疯狂向嘉义城大举进攻。嘉义城炮声隆隆,硝烟弥漫。徐骧在城楼上持刀督战,义军奋勇杀敌。王德标、飞鸿、柏正才、简成功等人,也奋力率部与敌力战。午后,西门首先被日军攻破,敌人挥刀冲了进来,义军与敌人展开巷战。由于力量对比悬殊,飞鸿等冒着日军的炮火冲出重围。
王德标等人坚持要飞鸿回到台南,保卫刘永福将军,飞鸿只得照办,立即赶回台南。
嘉义城失陷,台南地区暴露在日寇面前。10月10日,在日本贞爱亲王和台湾副总督高岛丙之助的指挥下,以日军混成第四旅为主力的四万余人集结台南曾文溪,从海陆两路包围台南,曾文溪成为双方决战的主战场。
10月13日,日本海军开始进攻台南旗后炮台。两天后日军开始进攻台南城周围的义军。日舰进攻台南城东南的打狗港,刘永福的养子刘成良率军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
第四部分铁血抗倭(5)
战斗进行得非常激烈,台南义军的粮饷供给已经十分困难。刘成良派人报告刘永福,炮台上的士兵已经饿得站立不起来了,这仗没法坚持下去了。飞鸿听到这种情况,心里也为将士们着急,可又有什么办法呢?
打狗港炮台上的士兵实在饿得没法再战,刘成良见状,再次请示刘永福怎么办?万般无奈之下,刘永福只好同意他们先撤回台南城内。
日军准备从陆路攻占曾文溪后,立即调集海陆精锐部队,再夹攻台南城。情况十分危急,刘永福于10月18日召集部将会议,商讨攻守对策。此时抗日义军和黑旗军官兵已经两天没吃东西了,很多官兵饿得站不起来。部将们有气无力地提出了几个方案,但都不理想。
就在这个时候,日军送来了“最后通牒”:刘永福将军阁下,贵军若再不投降,将被我强大的帝国军队彻底消灭!
当飞鸿将此“最后通牒”拿给刘永福看时,刘永福气得当场便将它撕得粉碎。他一声令下:“已经警告过他们,还来劝降。把送信的给我斩了!”
10月19日,徐骧指挥残存的义军在曾文溪与日军苦战,他高呼“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冲向敌群,奋勇杀倭,直至殉国。此前曾有人劝义军首领徐骧逃回大陆,徐发誓说:“绝不偷生回大陆!”在曾文溪战役中,义军统领徐骧、生员林昆岗、清军统领王德标和简精华等人先后殉国,抗日义军伤亡很大。
曾文溪被攻占后,日军大举进攻安平炮台。为了鼓舞士气,刘永福登上炮台,黑虎紧随其后。刘永福亲手点燃了大炮,“轰——”的一声巨响,炮弹直飞向敌舰。饿昏了的士兵们见刘永福亲自在一线参战,强打起精神,继续向敌人开炮。
飞鸿心想,这打的什么仗呀!粮饷枪弹都没了,弟兄们靠什么与日寇决一死战?
当天晚上,日军向台南发动了更猛烈的攻击。城内已经弹尽粮绝,刘永福吩咐飞鸿:“组织敢死队,准备刺刀见红!”
命令好下,做起来就难了!在艰苦的恶战中,士兵们已经筋疲力尽,有的饿得连举刀举枪的力气都没有了。
飞鸿扶起一个他熟悉的士兵,问他有没有力气与日军血搏。他告诉飞鸿:“我实在饿得没有一点力气了。教官放心,我已准备好一颗地雷,随时准备与日本仔同归于尽!”
敢死队都敢死,除了同归于尽,已经没有更好的办法了。飞鸿也做好了准备,日本仔冲上来,捅他一个够本,灭他一双就赚了!他要求士兵们站不起来也要准备好刀,要和敌人拼个你死我活!
正当这个时候,飞鸿接到刘永福命令,让大家分散突围出去,能保存一点抗日力量就尽力保存下来。原来在炮台上的刘永福准备回城指挥战斗,但当时城内已经十分混乱,不少日军间谍和汉奸已混入其中。刘永福的部下一致劝阻他:“各路日本兵都压过来了,台南是绝对守不住了,不能白白送死,您快走吧!”
刘永福不肯走,刘成良等人跪下求他。刘永福见大势已去,只得听从大家的建议。他派人送信给飞鸿,叫他通知大家分散突围,然后随他一起走。飞鸿处理完事情赶到刘永福身边,见刘永福还在仰天叹息。
大家催他快走,刘永福恸哭着说:“我拿什么报效朝廷?我怎么对得起台湾民众?!”想到自己的队伍是因为弹尽粮绝才败北,刘永福再次发出长叹:“内地官僚耽误了我,我误了台湾民众啊!”
刘永福决定让飞鸿和他一起回大陆,他让戚继宽也一道走。戚继宽坚决表示不离开台湾,他对刘永福和飞鸿说:“我要留在这里,把师傅教我的武艺传授给台湾人民,同大家一道继续与倭寇斗争,直到将侵略者赶走!”飞鸿见他铁了心,也只得由他。
刘永福劝他不动,于当天深夜带着飞鸿、刘成良等十余人乘小艇离开台南,然后搭上英国商船“迪利斯”号内渡厦门。
10月21日,台南失陷。
台南失陷后,台湾各地人民继续坚持武装抗日。他们在台北的深坑、云林铁国山,嘉义与台南之间的番仔山、凤山附近及屏东等山区先后建立根据地。在与日寇的斗争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如台北农民抗日武装的领袖之一简大狮,曾与其他民众武装一起攻入台北市区,后来辗转到厦门。日寇杀其妻以泄愤,并向清政府索去他本人。简大狮就义前慷慨陈词:
“自从台湾割让给日寇,大小官员内渡一空,无一人敢出头创义举。而我只是大清的一介小民,却能率领民众与日本人血战百次!我自觉得对于大清问心无愧……生我愿做大清的百姓,死也要做大清的鬼!”
不知清政府中的卖国贼听了这番话,作何感想?西太后、李鸿章等卖国贼竟将这等爱国志士送到日本侵略者的屠刀下,刘永福等人知道后义愤填膺,这是后话。
飞鸿和刘永福到厦门后,听说清廷还在追究唐景崧自立“台湾民主国” 并就任总统一事,便和刘永福一起回到广州。
11月28日,桦山资纪向日本大本营报告“全台完全平定”。然而他不可否认的是,刘永福和台湾义军用土枪土炮抗击了用近代化武器装备起来且训练有素的日本侵略者达5个月之外,使日军近卫师团长北川能久亲王、近卫第二旅团长山根信成在内的4800余人被击毙,5万侵台日军中有2.7万余人因伤病回国。
经历过台湾保卫战后,飞鸿对清政府的腐败有了更深入更具体的认识,对时局他感到十分失望。回到广州后,飞鸿就过上了隐居般的生活。关于他的史料记载也就愈发少见。
飞鸿真的要退出江湖隐居起来吗?
第四部分江湖隐士(1)
执意退出武林的飞鸿,从台湾抗日回到广州后,在“宝芝林”门口贴上“千金不传”武功的大字。梁宽之死,使他伤心难过。1896年他娶马氏,生二女二子,不久马氏病亡。不想过问江湖之事的飞鸿在韶关,却与三个“地头蛇”不打不相识。马氏去世后,他被媒人带去相亲,新婚之日才发现,原来新娘岑氏与他此前有缘……
台湾抗倭的惨痛事实,使飞鸿感到愤懑和失望。当时为了阻止日本侵略者侵占台湾,台湾乡民和绅士拥护唐景崧为“总统”,飞鸿也被任命为“殿前大将军”。这完全是出于不让台湾被日寇侵吞的目的,不得已而为之。更何况唐景崧还致电清政府,表明“永戴圣清”这一点。但为了讨好日寇,清政府派李鸿章率淮军前去围剿,令唐景崧也只好南逃广州。
飞鸿当时一心想的是跟随刘永福抗击日本仔,对功名利禄毫无挂齿。既然刘永福担任民主大将军,他也就接受了这个所谓的“殿前大将军”。唐景崧本意,可能是要飞鸿为他打头阵,但他逃跑得比兔子还快,飞鸿这个职位名存实亡。“殿前大将军”名不见经传史籍,清政府却仍要对之耿耿于怀。为免遭迫害,心灰意冷的飞鸿决意隐居广州,再不过问政治。
回到广州,飞鸿仍以经营药铺为业。
一天,两个20岁出头的青年到“宝芝林”来找飞鸿,飞鸿出来问他们有什么事。飞鸿见他们不回答,就转身回里屋去。
“你是不是黄飞鸿?”
那两人见飞鸿欲走,连忙把他叫住。飞鸿说:“我是不是黄飞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们找黄飞鸿干什么?”
其中的高个子说:“都说他武艺盖世,我们想拜他为师。”
飞鸿笑着说:“听说他早就不收徒弟了。”
其中的矮个子说:“你是黄飞鸿师傅的哥哥还是弟弟?能不能帮忙让黄飞鸿师傅收下我们?帮成了的话,咱们就是一家人啦,我们还会重重地谢你。”
飞鸿顺着他的竹杆往下溜:“我弟弟的武功虽然还可以,但不像你们想像的那样厉害。再说他既然听了我父亲临终叮嘱,不卖艺授武,我劝他也没用,这个忙我帮不上。”
高个子说:“你哥什么时候回来?噢,对不起,他是你弟弟。请问你弟弟什么时候回来?” 飞鸿摇摇头,表示不清楚。高个子接着说:“不管他什么时候回来,我们都在这里等他,一定要当面跟他说,求他收下我们。”
看到这两人这么大的决心,飞鸿断定必有原因,就问:“你们为什么非学武不可?”
矮个子说:“我们俩虽为异姓,但亲如兄弟。李大哥和我都在一家店铺做工,平时很合得来。他的未婚妻被老板看上了,老板勾引她,结果那女人看中了老板的钱,竟然跟了老板,甩了我们李大哥。李大哥去找老板论理,被老板的保镖打得三四天起不了床。所以,我们要习武报仇。”
飞鸿想,原来是这么回事!他问矮个子:“这事是他个人的事,你怎么也要学武?”矮个子回答说,这世道太坏,到处是不平的事,说不定哪天就轮到自己头上,学好武艺有备无患。
高个子说:“我们听说黄飞鸿师傅为人特别正直,路见不平一定会拔刀相助。所以我们非等他回来不可。哪怕是他不肯收我们为徒,我也要请他为我去讨个公道!”
“你与那女人结婚了没有?”
高个子说:“刚好上没多久呢,谁料半路上被横刀夺爱,哪结得成婚!”
飞鸿劝高个子说:“天下女人有的是,她既然嫌贫爱富,咱们穷人家不要这种人做老婆也罢。黄飞鸿是我亲弟弟,不瞒你们说,他在台湾打日本仔时受了伤,而且伤得还不轻,现在回南海西樵老家养伤去了。你们别等了,回去吧!”
矮个子信以为真,就对高个子说:“李大哥,咱们走吧,黄飞鸿师傅自己都那样子了,怎么能教我们武技呢?”
高个子极其失望地跟着矮个子走了。
飞鸿想,这一招还真灵!下次再有人来拜师,我也用这招对付他!林世荣、陈殿标、邓秀琼等人来看望师傅,听飞鸿这么一说,大家笑开了怀。
林世荣等来看望师傅,久别重逢,大家先谈了谈各自的情况。从林世荣那里,飞鸿得到两个消息:一是林世荣的武馆早已开张,而且生意还不错;二是飞鸿的徒弟梁宽不久前因病去世。
第四部分江湖隐士(2)
对于林世荣的武艺,飞鸿是心里有底的。不久前广州东较场上的一次大比武,使林世荣声名彰显。原来广州的武馆越来越多,各师其法,各行其道,互相不服,经常产生摩擦。广州府主事为了弘扬国粹,交流武艺,在东较场举办了一次大型武术比赛。已经开武馆的林世荣当然不会错过这个难得的机会,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参加比武。
比武场上,林世荣越战越勇,他将师傅教给他的洪拳演绎得出神入化,台下不断叫绝。在一连胜了十几个人后,他最后夺得了这次大比武的第一名。报章上对此事大加宣传,林世荣誉满羊城。所谓“严师出高徒”,就连他的师傅黄飞鸿也被记者抬了出来,跟着沾光。经此大比武,前来跟他学武的人就更多了。
看来飞鸿不必替林世荣担忧,倒是梁宽让他放心不下。梁宽到香港后,与内地师兄弟们来往不太多,甚至连飞鸿也很少有他的消息。据陆正刚等人说,他在香港混得很不错。后来又到马来西亚等地以黄飞鸿正宗弟子的名义开馆授徒,在当地名噪一时。梁宽是飞鸿的得意门生,悟性好又勤练,武艺高强自然不愁生计。但飞鸿知道,梁宽的缺点是天生好色,加上太好强,而且我行我素,一般人休想管得住他这匹野马。
掐指一算,梁宽死时年仅25岁,真可惜!飞鸿对梁宽有一种偏爱,感情也比一般的徒弟要深很多。如今他走了,这么年轻就走了,飞鸿心里伤感之情由然而生。
“梁宽得的什么病,怎么说死就死呢?”
林世荣说,具体什么病他也不清楚,要日后问陆正刚。
陈殿标说:“据外边传来的小道消息,有人说梁宽师兄是得梅毒死的。也有的说是因色劳过度,在一次舞狮中逞强硬舞,最终吐血而死。”
对于梁宽这匹野马,得梅毒并不会令人感到惊讶。尽管当时得梅毒也是很难治的,而且很多人羞于找大夫治,但梅毒并非一下子就可致人于死地,到了晚期才没法治。因此梁宽之死,第二种死因的可能更大些。
“这种事传出去不好,不管是真是假,你们在外都不要对别人说。”
“知道了,师傅。”
徒弟们见师傅孤身一人,希望他成个家。飞鸿觉得自己马上就40岁了,是该生儿育女了。他对徒弟们说:“谢谢你们关心,大家的好意我会认真考虑的。”
谈来谈去,又谈到最近不断有人来上门拜师学武一事,飞鸿说:“真不知道如何才能省却这些麻烦。有的人缠着你,吵得头都大了。”
邓秀琼虽在徒弟中最小,脑子却挺灵,她给飞鸿建议:“师傅执意不收徒,这事也好办,您把他们介绍到林师兄那里去学,不是一举两得的事嘛!”
大家都觉得这个建议不错,飞鸿也夸邓秀琼有办法。
前来学徒的好打发,介绍到林世荣那就行了,可前来比武的怎么对付呢?飞鸿还真碰到过这种事,一位从北方来的武师,慕名找到飞鸿的“宝芝林”,提出要与飞鸿比武。
飞鸿不想再与他人争高下,仍然用以前骗两个小伙子的办法,告诉来人黄飞鸿受伤回老家养伤去了。
北方来客说:“你不要骗我了,我也是习武多年的人。一看就知道,在下武功非凡,想必你就是黄飞鸿师傅?”
飞鸿见对方看破了自己的招术,不再吭声。
北方武师说:“北有霍元甲,南有黄飞鸿。这是武林中人人皆知的事。我此番前来,决无邪念,不过想与黄师傅比试一番,点到为止。如果黄师傅功高于我,我准备跪拜为师。”
看得出来,此人是真正的武林人士。飞鸿请他坐下来喝杯茶,然后把自己不授武的原因告诉了对方。他说得十分诚恳,对方相信了。
北方武师说:“黄大侠执意要退出江湖,我辈不无遗憾。江湖险恶,你能超然度外,令我佩服有加。既然如此,在下告辞了!”北方武师双手一抱拳,转身就走了。
飞鸿回了一个抱拳礼,目送对方远去。他凭感觉,断定这位北方武师不但功夫好,武德也修炼得很深。同道中人,有的非要和你见个高低,像他这么通达的人还算难得。
为了省却求师习武者的缠纠,飞鸿决定在“宝芝林”门上注明,他想贴张公告,又觉得没有必要如此郑重其事。看到门上的对联,他有了主意,决定换联以表心迹。
第四部分江湖隐士(3)
“宝芝林”原来悬挂的对联为“宝剑出鞘,芝草成林”,据说也改成过“宝剑冲霄汉,芝花遍上林”。此联被认为动静俱宜,能医能武,颇有武术宗师之风范。正因为如此,一心要与武术脱去干系的飞鸿决定改掉它。
考虑清楚后,飞鸿把它改成了“武艺功夫,难以传授;千金不传,求师莫问。”贴在原来对联的位置上。这一改,对联味没有了,但意思却表达得很清楚。
做一个名武师,有太多太多的烦恼,有时飞鸿真的很想像自己的哥哥造天那样,做一个不懂武艺的平常之人,享尽天伦之乐。找一个自己喜欢的人为伴侣,生几个孩子,快快乐乐地度过一生,那该有多好!
也许是天意,飞鸿有此想法,正巧就有人热情地为他张罗婚事。媒人为他介绍了一个寡妇,飞鸿不太满意,没成。后来热情的媒人又给他介绍了一个姓马的姑娘。了解了对方的情况后,双方都感到满意,于是飞鸿将马氏娶回家,过起了常人的生活。
人生有许多乐趣,天伦之乐就是其中极为宝贵的一乐。婚后,飞鸿与马氏相敬相爱,和和睦睦地生活,他感到从未有过的幸福。不久马氏给他生下孩子,又令他品尝了“为人父”的快乐。在此后的几年中,马氏为他先后生下二女二子。大儿子下地,飞鸿笑得合不拢嘴,他给大儿子取名叫汉林。二儿子下来,他则给他取名为汉森。林、森,都是树木构成,大有渴望儿子成材之意。
非常时期,飞鸿成了地地道道的隐士。他很爱自己的孩子,尤其是汉森小时候长得特别可爱,他更是视为掌上明珠,经常抱在手上。有时到朋友家中串串门,他也抱着汉森去。
飞鸿不愿意介入江湖之事,但有时一些人与事却会主动找上门来,令人左右为难。
有一天,飞鸿的“宝芝林”来了一对夫妇,这对夫妇抱了一只七八斤重的肥鹅,说是来谢谢飞鸿的。飞鸿有点摸不着头脑,正纳闷之际,那位妇人说:“几个月前,你不收钱还治好了我男人的伤病,那时没什么东西谢你。现在这只鹅养大了,所以特地抱来,感谢你的大恩大德。”
飞鸿过去为很多人治过病,那些实在没钱的人,他分文不收,还送药给他们。得过飞鸿帮助的人不在少数,所以他哪里记得住那么多人。他不肯收这只鹅,可这对夫妇说什么也要他收下,实在没法子,他就回给他们“利是”(红包)。
把一只鹅养这么大不容易,一定要吃掉不少饲料。飞鸿觉得不能让这对夫妇损失太大,所以才回“利是”给他们。
孩子们见了这只鹅想抱着玩,又怕鹅会啄人,不知如何是好。飞鸿本想留着给孩子们玩,可又没精力去照料它,眼见鹅一天天变瘦,他觉得不如杀掉它吃了更好。为了让鹅烧得更美味可口,他把鹅送到附近的烧味店让他们代烧。自己顺道买两瓶酒,准备把几个徒弟叫过来,大家美美地饱食一顿。
买好酒往回走,在巷子转弯的地方,他被一个从巷子里匆匆走出来的人撞了个满怀。飞鸿所买的酒,全被摔破流在地上。飞鸿正想说对方几句,但一看这个人的脸孔,却又好像在哪见过。对方见了飞鸿,也上下打量了半天。
过了片刻,那人问:“你是不是黄麒英的公子黄飞鸿师傅?”
奇怪,他怎么认识我父子俩?飞鸿点了点头,说:“是的,本人正是黄飞鸿。请问,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
那人哈哈一笑说:“一别这么多年,如果不是碰损了你的酒,我们可能终身难相聚了。看来今天相遇,真是过去的缘份哪!”
停了一下,他问飞鸿:“我是谁,你还能想起来吗?”
飞鸿仔细打量了一下对方,仍然回忆不起来,就说:“真不好意思,我觉得您眼熟,但就是想不起您的尊姓大名来。”
那人说:“这也难怪,阔别这么多年,彼此的面容已不是过去的模样,认不出我也就不足为奇了。恩人,我是老吴呀!”
老吴?哪个老吴?飞鸿终于想起来了——佛山老吴。
“几十年了,当时你和你父亲一起在街头演技卖药,路见不平常为贫苦人出头。我被雷善德父子逼得走投无路,还是你们父子俩为我治好的伤呢!”
“您知道吗?雷善德赖人家的钱被人杀了,他老子也被气死了。”
“我听说了。”
飞鸿说:“这么多年,不知老叔在哪过的?”
老吴叹了口气说:“我逃出佛山,在外流浪多年,在街头卖点草药之类的东西。后来我女儿嫁给了一个生意人,女婿见我渐渐老了,不忍心看到我还在街头摆地摊子,就带着我到韶关开药店。店里由我负责,生活虽平淡,总算不用到街头去摆摊觅食了。”
“可喜可贺,老叔,宝号的生意一定很可观吧?”
第四部分江湖隐士(4)
“本来是还可以的,吃饱一家人毫无问题。但干什么都难哪,我们开药铺的地方,有几条地头蛇,稍未如他们的意,生意就做不成。”
飞鸿听老吴这么一说,就知道他所说的地头蛇,实际上就是地痞流氓、市井无赖。他问老吴:“这几个地痞流氓,是要你们按月送钱孝敬他们,还是用别的方式来敲诈你们?是不是不孝敬就不让你们安稳做生意?”
老吴说:“不是这么回事,他们虽号称地头蛇,他们做事绝不像市井无赖那样恃强凌弱,敲诈善良人。他们几个都是有钱人家的子弟,他们的父母把他们惯坏了。由于父母管教无方,养成了他们不良行为,常常以戏弄他人为乐。碰上他们,你讨好他奉承他,他们就不恶作剧,否则会常常遭到他们的骚扰。”
听老吴这么一说,飞鸿有点替他不平,就问:“这地头蛇有几条?他们有什么本事,敢这样肆无忌惮地扰乱别人?”
“一共有三条,”老吴告诉飞鸿:“一个叫沈德胜,一个叫殷世书,还有一个殷世善。两个姓殷的是当地有钱人的公子,这兄弟俩喜爱武术,到处请名师到他家教武。兄弟俩还有一种古怪的性格,凡是来教他们的武师,开价越高他们越喜欢,他们越认为对方武功非凡。如果与他们比武,将他打翻,他不但不会生气,还会送巨款请来当教练。”
他把三条地头蛇的情况跟飞鸿大致讲了讲,从他们的表现来看,这几个家伙略懂武技。因为有“半桶水”,他们便以老师自居。老吴还告诉飞鸿,不少想混饭吃的人知道他们好为人师,常常在比武时故意输给他们一招半式,这兄弟俩一高兴就把对方留下,所以养了不少没真本事的饭桶,也花了他们不少钱。
“沈德胜倒是有点真本领的人,他把殷氏兄弟养的一批饭桶武师全打败了,殷氏兄弟于是把他留在身边。”
飞鸿觉得在路边谈久了不雅观,也影响人家过路,就邀老吴到“宝芝林”一叙。老吴说了一句“那好吧”,欣然而往。
到了“宝芝林”,飞鸿给老吴泡好茶,老吴继续说韶关地头蛇的事。沈得胜原是郑州西南一山上的绿林,因分赃不均而内讧,沈才南下来到韶关的。到了韶关,与殷氏兄弟气味相投,所以成为地头蛇之一。
了解到这三人的情况后,飞鸿认为他们三人都称不上“地头蛇”。殷氏兄弟虽是本地人,但是武功不高,沈得胜武艺高些又不是本地人。只有手上有两下子又是当地的霸王,才是人们常说的“地头蛇”。
“老叔,他们三人经常到你的药铺捣乱,我并非多管闲事的人,但欺负到您头上,我不能坐视不管。我正好没多少事,要不我陪您到韶关一趟,看看他们到底是龙还是蛇。”
老吴听飞鸿这么一说,正是求之不得。飞鸿武艺高,这在很早以前他就了解的。如果飞鸿过去把三个地头蛇镇住了,今后做生意就更顺畅了。即使不能镇住他们,也可警告他们不要欺人太甚。老吴相信,飞鸿的功夫对付他们足足有余。
第二天,飞鸿与老吴启程,来到韶关老吴的药铺。老吴热情款待了飞鸿,还带飞鸿到市区走了走,领略了当地的风景名胜。但住了几天,不见地头蛇来骚扰。
那天老吴正准备陪飞鸿出去吃东西,有几个人冲进他的店里来。老吴见了,赶忙笑脸相迎,又是让坐,又是倒茶,还对其中一位说:“大少爷来店里有什么事呀?”
那人说:“我经常有空,你又不是不知道。没事走走,仅当作游玩消遣吧!”
老吴赶紧给那人点烟,在他身边忙前忙后,非常殷勤,就像照料贵宾一样。开始,飞鸿还以为这人是老吴生意上的客户,待看到这位大少爷带这么多随从之后,知道这是个地痞之类的人物,说不定就是地头蛇之一。
为了证实这位大少爷的身份,飞鸿找了个借口将老吴叫到内屋,询问他是不是地头蛇。老吴说:“这就是地头蛇之一,名叫殷世书。这些同来的人,都是他的党羽。他既然来了,凡事都要小心,尽量不要惹他生气闹事,不然店铺就会被捣乱。”老吴说完,就退出去了。
老吴在药铺继续招待殷世书,飞鸿知道来人身份后,有意出来看他如何表演。殷世书说说笑笑,谈笑间突然指着店内挂的一块小木牌对老吴说:“你的店里怎么挂这块木牌,木牌上刻的是不吉利的话。”
老吴随他所指看去,那牌上刻着“内看参茸”四个字,这四个字哪有什么不吉利呀。于是他对殷世书笑笑,告诉他木牌上的字没有不吉利的含义。殷世书不高兴地说:“木牌上刻着‘丙着惨耳’四字,明明不吉利,我讲给你听吧:丙属火,俗称丙着,也即是火烧全店,难道吉利吗?丙着惨耳,就是火烧全店真惨的意思。”
老吴知道这个富家子弟曾请过许多有名的老师在家教他,哪会不认识“内看参茸”几个字,分明是借故找茬嘛!老吴为少惹事,故意顺着他:“假如不是大少爷您提醒,我真不知道这块木牌所刻的字不吉利,我立即把它取下来。”
第四部分江湖隐士(5)
飞鸿目睹了这一切,知道殷世书要掀起波澜了,他于是起座对殷说:“这位仁兄说木牌上的字不吉利,其实是自己读错了字,木牌上刻的是‘内看参茸’,意思是名贵的人参、鹿茸之类的药材放在里面,有意要的话到里面看货。并非你念的‘丙着惨耳’,有何不吉利呀!”
从来没人敢当面指出殷世书的错误,现在飞鸿指出来了,殷感到惊奇。他见飞鸿面生,想必他不知道我是本地的地头蛇!殷世书想,如果不给他点厉害看看,他不知道马王爷几只眼睛。殷世书说:“不是你说的话,我不知读错了木牌上的字。多谢你指正,奖赏你五元!”边说边抡起巴掌向飞鸿掴过去。
飞鸿见对方动手,举起左臂迎架,右掌同时打出,迅捷推向殷世书之胸。他连消带打,用的是“穿心掌法”。见飞鸿敢向自己动手,毫无防备的殷大吃一惊。因为没有防备,飞鸿推掌过来,殷躲闪不及,当时便中掌倒在地上。
有生以来第一次被人打跌,丢了面子的殷世书自然不肯罢休。为维护“地头蛇”的称号,他运掌向飞鸿打去。飞鸿早已知道他的底细,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见他打来他并不迎架,移马侧身,用“还魂掌法”从侧面发掌打他的头颅,殷世书又一次被打倒在地。
连跌两次,殷世书知道自己绝对不是飞鸿的对手,大喊带来的随从向飞鸿围攻。飞鸿一点都不畏惧,挥动双拳,左右开弓,打得他们嗷嗷直叫。他声东击西,指前打后,打得这帮花架子帮手人仰马翻。夺门而逃的、头上流血的,丑态百出。
殷世书见势不妙,也夺门逃出,他边逃边对飞鸿说:“算你厉害!”又对老吴说:“吴老板,你不能让这小子走了,不然你这店将被我砸成粉末,别说我没跟你打招呼!”说完带着他的随从人员悻悻地走了。
老吴说:“飞鸿师傅,你要连累我了,这次得罪了他,将如何收场?”
飞鸿说:“老叔您放心,大丈夫自己做事自己担,我绝不离开这里半步。等他叫人来吧!”
没过多久,殷世书果然和殷世善、沈德胜带着十多人气势汹汹地来了。看到三条地头蛇来找麻烦,邻居住户都为老吴捏着一把汗。
只见飞鸿挺身而出,厉声对他们说:“你们这帮家伙到这里想干什么?我可不怕你们人多势众,即使再多一倍,我也照样收拾你们!”
殷世书咬牙切齿地对殷世善说:“这小子死到临头,还像疯狗一样狂叫,你去拆他的骨!”殷世善曾听殷世书谈起刚才被打得七零八落的事,现在又见飞鸿镇定自若,料定飞鸿必是那“艺高人胆大”之人。他眼珠子一转:既然沈得胜一同来了,他是我兄弟俩的老师,平时自称有多高的武功,何不让他出马?打定主意,殷世善命令沈得胜先上。
沈得胜吃人家的用人家的,岂敢不从命,听到殷世善发话,上前对着飞鸿就是一拳。飞鸿见他打来的这拳快速有力,也不敢小看,立即退前马为后马,以“铁门闩”应战。他左手紧握右腕,先向来势沉压,进而用拳撞对方下颔,再乘机将拳往外冲去。一发三击,连消带打,令沈得胜应接不暇。
但沈得胜毕竟是土匪出身,手上也有几下功夫。他见飞鸿攻守敏捷,也不敢轻视,偷偷地移步后用“鞭拳”向飞鸿猛击。这种鞭拳,从旁边打去,来势凶猛,防守稍有不当,往往会被打翻。
飞鸿见状,急忙将右腿踩左方马,化成新颖的“揽枝”架式,趁马步变换时右拳从下出击,打对方肘节。这种反攻方法,被称为“单扑翼”法。沈得胜见飞鸿变势,攻自己的肘节,也担心自己的桥手受损,赶忙撤回出击之手,准备改变方式再攻。
兵贵神速,飞鸿岂能任其变化自如!他抓住机会转身用“火箭拳法”,猛击向沈得胜的中下部位。沈见状,急走小门回避,用拳掩护。飞鸿实际上是虚晃一枪,见沈中计,再次迅速变势。只见飞鸿将后马一摆,侧身从下出拳,令沈得胜猝不及防。沈得胜小腹中了一记重拳,踉跄两步后颓然倒在地上。
在殷氏兄弟面前出丑,沈得胜脸上挂不住。这个家伙的腰间藏有袖珍飞镖,用以防备打不过对方时用。他偷偷地取出飞镖,向飞鸿掷去。要是换上别人,肯定会遭他的暗算,但飞鸿目光敏锐,见沈得胜一扬手,就估计他要使暗器,急忙先闪身躲过。
飞鸿一闪身,那飞镖击中了殷世书的耳朵,鲜血直流。娇生惯养的殷世书,哪能受得了这般痛苦,捂着耳朵嗷嗷直叫。趁这当儿,沈得胜瞄准飞鸿,再发第二支飞镖。飞镖直奔飞鸿头部而来,飞鸿身子往下一蹲,飞镖直奔殷世善而去。殷世善吓得面如土色,好在他也学过几天武术,情急之中知道闪身躲避,这支镖于是飞坠在地上。
沈得胜连发二镖,未击中目标,赶紧发出第三支飞镖。这支镖照着飞鸿喉咙奔去,早有防备的飞鸿眼明手快,飞快将镖接在手内,同时假装中镖倒在地上。沈得胜见状,哈哈大笑说:“你小子还能躲吗?”
话音未落,只见一支飞镖从下飞来。沈得胜大吃一惊,赶忙躲闪。他知道,这一定是飞鸿回敬他的!飞鸿一个“鲤鱼打挺”翻身起来,抱拳对沈说:“沈师傅,来而不往非礼也。回敬一镖,意在结交!”
第四部分江湖隐士(6)
飞鸿并不想伤沈得胜,他萌生退出江湖之念后,心态变化很大。若是年轻时,遇到沈得胜这样用暗器伤人,飞鸿非收拾他不可。沈得胜并不知道飞鸿用心良苦,反而说:“你小子还挺会油嘴滑舌的,都成敌对之人了,还谈什么结交的事!”
“常言说‘不打不相识’,以武结交也是武林中常有的事。假如我有什么冒犯的地方,敬希沈师傅谅解。” 飞鸿边说边拱手向沈施礼。
飞鸿这样做,完全是为老吴考虑,不想给老吴日后留下祸根。自己是外来人,拍拍屁股随时可走,老吴却要在这里开店生活,如果将三个地头蛇整苦了,他们找不到飞鸿就会迁怒于老吴,不断地找老吴的麻烦。
三个地头蛇其实心中都有数,他们的武艺加在一起也打不过飞鸿。现在既然飞鸿主动向他们施礼谢过,而且是当着众人的面谢过,知道这是飞鸿给台阶他们下,心里对飞鸿渐生佩服之情,气也就平了。
沈得胜说:“既然不打不相识,今天打也打了,大家因此也相识了,今后就成朋友了。”殷氏兄弟也附和,说了些客气话。
老吴见飞鸿化干戈为玉帛,暗自佩服他随机应变能力。生意人毕竟精明,老吴对殷氏兄弟和沈得胜说:“大家有缘相识,中午我做东,好好叙一叙!”
殷世书问:“敢问这位朋友尊姓大名?”
飞鸿说:“在下早已退出江湖,姓名已不重要,酒桌上自当告诉诸位。”因众人在场,飞鸿不想让人知道他就是黄飞鸿。
酒席很丰盛,大家吃得都很开心。老吴告诉三条地头蛇,飞鸿是他的远房亲戚,名叫黄锡祥。报飞鸿另一个名字给他们,真是恰到好处,既没骗人,又为飞鸿打了掩护。
三条地头蛇都夸飞鸿武艺高强,殷氏兄弟还提出要拜飞鸿为师。飞鸿谦虚地说:“刚才承让,才没被打翻,以后有机会,共同切磋武技,怎敢妄为人师。既是朋友,在下黄锡祥有一事相托,日后请对我的远亲老吴多多关照!”
“小事一桩,有我们三人在,谁敢来此捣乱,看我们不剥他的皮!”
听殷世书这么说,沈得胜也表白说:“吴老板以后有什么事,尽管找我好了。谁敢欺负你,我豁出这二百斤去也要帮你摆平!”
老吴非常高兴,连声说:“谢谢,谢谢!”其实他心里很清楚,真正要谢的是飞鸿,这辈子欠麒英、飞鸿父子的太多了。
帮老吴处理完事后,飞鸿念家便匆匆回到广州。孩子们几天不见老爸,就像很多年不见似的,一起涌上来,问他到哪去了。这种家庭的温馨,使飞鸿又一次感受到天伦之乐。
乐极生悲,这是常有之事。飞鸿回来不久,妻子马氏感到身体不舒服,去看病,大夫又说没什么大毛病,但吃了几副药,却总是不见好。中医不行,就看西医;西医无效,再吃中药。最后还是病情一天比一天严重,直至卧床不起。
一种不祥之感袭上飞鸿的心头,他想起了前妻罗氏。罗氏也是久治不愈,婚后三个月就撒手人寰。如今马氏又临此境,令飞鸿心有余悸。不幸的事终于还是发生了,马氏撇下四个孩子,也离飞鸿而去。
马氏留下四个孩子,飞鸿又当爹又当妈,忙得不亦乐乎。尽管有时徒弟邓秀琼等人会过来帮衬一下,但徒弟们有他们自己的事,飞鸿不好老麻烦他们。无奈之下,只有自己苦苦支撑这个家。苦中也有乐趣,看到孩子们一个个长得那么可爱,心头的烦闷便会烟消云散。
过了几个月,飞鸿因事到城西的洞神坊去,在路上遇到媒婆二婶。飞鸿早就知道她以作媒为业,就跟她开玩笑说:“二婶,手头有没有新货色?”二婶想了片刻,回答说:“有是有一位刚死掉男人的女子,长得虽然不是很美,但她性格温顺,人很贤惠。做饭烧菜和针线活,凡是女人的事没有不会的。如果你有意娶她,可以随我去看看人。”
飞鸿被她说得有点动心,真的跟着她去相亲了。孩子一大堆,家里乱糟糟的,没个女人是不行。再说自己被孩子拴住了,做不成药铺的生意,一家人吃饭都成问题。正因为如此,飞鸿才跟二婶走。
第四部分江湖隐士(7)
到了女方家里,见了女方,飞鸿一看果然光彩照人。这位女子虽已为人母,却依旧娇羞欲滴。飞鸿与对方见面之后,见对方低着头入里屋,就对媒婆二婶说:“真的很不错”。二婶心领神会,就进去问女方愿不愿意与飞鸿过。女方表示愿意,要飞鸿选择良辰吉日迎娶。
一切进行得很顺利,不久飞鸿就把这位姓岑的女人娶回了家。
新婚之夜,仔细端详新娘,飞鸿觉得好像在哪儿见过她,一时又想不起来,就抱着岑氏问:“我们是否在哪见过?”
岑氏笑着说:“你就忘记了呀,几个月前你到过我家避雨,还记得吗?”
听他这么一说,飞鸿才想起来,确实有这么回事。那次他途中遇上大雨,又见天上雷闪电鸣,就到一户人家的屋檐下避雨。雨越下越大,屋檐水溅湿了飞鸿的鞋和衣裤,无奈之下飞鸿就到屋内避雨。站了一会,一个小男孩爬到他的脚下,用手拍飞鸿的脚,还“呀呀”学语。飞鸿低头看见这小孩长得又白又胖非常可爱,就逗他玩,这孩子居然想要他抱。
正当飞鸿与这户人家的小孩逗着玩时,从屋里面走出一个少妇,她说:“虾仔,你不要打扰这位阿伯。”听到少妇的说话声,这个胖小子立即爬过去依偎在他母亲的膝下。那少妇抱起小孩到里屋去了。雨也停了,飞鸿急着赶回家去。没想到,这位少妇就是现在的新娘子岑氏。
“你的孩子现在在哪里?”
飞鸿这么一问,岑氏立即出现一丝痛苦的表情,她告诉飞鸿:“孩子已于两个月前得病死了!我真是个苦命人。”
从岑氏口中,飞鸿后来知道了她的身世。她本来嫁给顺德麦村的麦旺,麦旺是做水手的。麦旺有个弟弟,与歹徒混在一起,后来成为江洋大盗。麦旺弟弟犯的案堆积如山,官府屡次抓捕他,都被他逃脱。那些捕头认为岑氏的男人是大盗的兄弟,认为他是同伙,就把麦旺也抓了起来。后来官府严刑逼供,麦旺被活活打死在狱中。前夫死后,生活没有着落,孩子生病了也没钱治。后来不得不改嫁,正好有了二婶来说媒,所以一拍即合。
岑氏说到伤心处,禁不住流出了眼泪。她对飞鸿说:“我命苦,希望你不会抛弃我。” 飞鸿同情岑氏,对她更加怜爱。
转眼又是一年,岑氏为飞鸿生下儿子汉枢。又过了一年多,岑氏又生下一子,飞鸿给他取名为汉熙。孩子一大堆,飞鸿的家成了一个真正的大家庭。
孩子多了,家庭负担也重了许多。飞鸿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四处寻找机会扩展“宝芝林”的生意。看到孩子们一天天长大,他心里喜滋滋的。
自己40出头了,退隐也多年。想到父亲把武艺传给自己,又让自己拜林福成等为师,好不容易才练就一身硬功夫,如果不传下去,今后黄家后代就要与武艺绝缘。飞鸿不甘心让自己的绝技失传,他想有4个儿子,总得将武功传给其中一人吧!
那么究竟传给谁呢?汉枢、汉熙还小,要传也要等他们大一点再说。汉林和汉森,学武倒是正当时。但飞鸿不想让他们兄弟俩都习武,进入这个圈子有太多太多的恩怨。选其中一个习武,也是为了不使“铁线拳”、“无影脚”等绝技失传。想来想去,最后飞鸿选择了汉森。汉森刚好五六岁,与自己当年习武时的年龄正相仿。
主意打定,飞鸿松了口气。但不久发生的一件事,却令他百思不得其解。到底是何事呢?
第四部分武林风范(1)
岑氏病死,让飞鸿再次感到天地不公、命运捉弄人!本已不问江湖之事的他,获知西方大力士在香港设擂,为给华人争口气他再度赴港。飞鸿不争个人之名,指点他人打败洋武士。革命党活动频繁,广东成为革命策源地。刘永福力邀飞鸿再度出山,担任广东民团总教练。鱼栏伙计“卖鱼灿”被歹徒殴打勒索,飞鸿义救“卖鱼灿”,此事在广州广为传颂。
飞鸿不问江湖事,守着妻儿以卖药为生,倒也自得天伦之乐。然而,“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乐极生悲之事,又一次降临到飞鸿头上。此事不但令飞鸿本人大惑不解,亲朋好友以及认识他的人都认为老天对他不公。
那日飞鸿正在教汉森习武,忽闻岑氏身体不舒服,飞鸿于是让汉森自己先练功,赶忙过去探望。岑氏躺在床上,对飞鸿说:“不打紧的,躺一下就会好的。”
飞鸿忙问她哪里不适?并执意要带她去看病。岑氏说,也许是因为最近太忙,身体比较累才导致抵抗力下降生病的,休息休息就会好的。她让飞鸿去忙他的事:“咱家中八九张嘴,还等着你赚钱养活呢!”
一大群孩子,忙不完的家务事,真是多亏了有岑氏这个贤妻良母。飞鸿让岑氏稍稍休息一下,自己出去找医生。医生来看过之后,问了问岑氏的病况,开了几副药给她吃。飞鸿问医生:“内人的病情打不打紧?”医生说:“体虚,调养调养就会好的,不打紧。”
过了两天,岑氏的病情果然见好,飞鸿一颗悬着的心,这才落了下来。
就在这当儿,有位昔日武林朋友来拉飞鸿到军中任职。飞鸿对此早已心灰意冷,当即婉言予以拒绝。
那位朋友还不肯罢休,就大谈特谈清政府推行的“新政”之好处。自1901年那拉氏在西安颁布“变法”上谕推行所谓“新政”以来,至今已有四五个年头,广东方面确实有所变化。飞鸿知道的有,1903年在北京成立练兵处,广东则成立警务总局。同时袁世凯充任练兵大臣,计划在全国编练新军36镇(师),广东原计划编练两镇新军,后来只编练一个镇。不久一些地方机构被裁撤,包括粤海关监督和广东巡抚。飞鸿对清政府的腐败,已有切身感受。他心里清楚,这种换汤不换药的“新政”,除了加强总督的权力,并无任何质的改变。
“你看我家里事这么多,哪里有空去军中任职。再说那点微薄的收入,岂能养活得了我这八九张嘴?我还是卖我的药更实在,老兄,你就别为我费心了!”
见飞鸿态度如此坚决,那位朋友只好作罢。
在过去的一些徒弟及其徒子徒孙的关照下,“宝芝林”的跌打损伤药生意还不错,勉强还能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因此飞鸿更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去军中当差。他想,只要岑氏把家中的事忙好,他还可以外出帮人治伤看病,生活一定会一天天好起来的。
尽管飞鸿对未来充满信心,但他担忧的事还是发生了!过了一段时间,岑氏再次感到身体不适。这次飞鸿不敢怠慢,赶紧让她到广州的一家医院去看病。
医生对岑氏作了全面检查,通知家属让她住院。听说要住院,飞鸿一下子意识到病情的严重性,赶紧向医生打听岑氏的病情。医生只告诉他,问题较严重,具体情况要观察一段时间才能下结论。
徒弟们听说师母住院后,都来探望。他们有钱的出钱支援,手头紧的则出力帮助,使飞鸿轻松了不少。然而,众人的努力还是未能挽回岑氏的病情和生命,不久岑氏还是带着对亲人的眷恋离开了人世。
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飞鸿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但岑氏病卒后,他还是忍不住流下了伤心的泪。他责问老天:你为什么对我如此不公?为什么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剥夺我妻的生命?难道我黄飞鸿命里注定就只能做鳏夫吗?!飞鸿不信这个邪,但他又不能不面对眼前的事实。
岑氏去世后,飞鸿又当爹又当妈,一时间忙得不可开交。孩子太小,吵吵闹闹,使他更深切地体会到“为人父”的滋味。夜深人静时,他才得以静下心来。想想自己这些日子操持家务事的艰难,更觉得岑氏所起作用之大。
没过多久,飞鸿接到陆正刚的来信。打开一看,才知陆正刚又邀他去香港攻擂。原来有个西方大力士来到香港,在香港的各大中、英文报纸上频频刊登广告,自称自己为世界大力士,愿与天下武林人士一决高下。扬言若有人打败他,奉送一盘白银。陆正刚的信中还附了一张广告,从广告上可看到洋人设擂的地址在西环太平戏院。
据陆正刚信中称,这些广告刊出后,在香港开武馆的华人先后有不少人参加了擂台赛,现已有好几位中国武师败下阵来。擂台摆了一个多月,竟没有一个人是他对手。陆正刚的意思是希望飞鸿能来香港攻擂,为华人争面子。陆正刚信中还提到,此事可以产生重大影响,也可以为自己的门派增声誉,两全其美之事不要让别人占去了。
第四部分武林风范(2)
看完来信,飞鸿苦笑着说:“正刚真是个好事者,他又不是不知道我家务、店务缠身,怎么又来信相邀。再说,我早已不问江湖之事。”话虽这么说,飞鸿考虑到此事涉及到与洋人比武为华人争面子之事,却也不能坐视不管。于是,他将在广州的几个徒弟召集起来,想商量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对策来。
林世荣到外地有事去了,凌云阶因事与人结仇已去香港,陈殿标在广西开馆授徒还没回到广东。在广州的邓芳、邓秀琼等人到了飞鸿的“宝芝林”店里。师徒经过商量,大家认为还是飞鸿去一趟香港为好。邓芳等人表示他们没有绝对把握取胜,无法光大师门扬威香江;不去又令正刚等居港华人失望,因此只有飞鸿亲自走一趟。
“家里怎么办?”
听师傅这么一说,邓秀琼当即表示:“师傅放心去香港吧,店里和家里由我们打理几日,把孩子们交给我,我能照料好他们。”
既然徒弟们都这么说,飞鸿决定到香港去,届时见机行事。他安排好了家中之事,立即动身前往香港。
已有一段时间没在一起叙旧的陆正刚,见师傅等人到港,自然十分高兴。他选了一家酒店,为飞鸿等人设宴洗尘。此时已在香港红磡船坞教拳的凌云阶也被叫了过来。席间飞鸿问起比武之事,陆正刚将一些具体情况详细告诉了他。
陆正刚说:“各武馆报名的人很多,前几天攻擂的都失败了。据说近日又有陈馆、何馆、龙馆、范馆以及一些未设馆授徒的武林人士报名,这些报名者中以胡镜初最为引人注目。胡镜初武馆开了很久,门徒超过百人,胡的武名很响,大家对他的期望也很大。”
停了片刻,陆正刚接着说:“除了胡镜初,还有阮学系的徒弟刘忠亦报名参赛。这个刘忠名气不大,本来不为人们重视。但阮学系是蔡李佛一派的高手,刘忠为他的首徒,技艺和他师傅应该相差不会太大,所以也令人关注。”
飞鸿表示:“这次到香港,是否参加与洋人比武,还没有最后决定,要到时候看情况再说。”听了他这番话,陆正刚不以为然,他认为:“要是别人只看不比试,还说得过去。而您是大名鼎鼎的黄飞鸿师傅,水坑口大笪地与人恶斗、制服洋犬洋人这几件事,使全港华人谁人不知您的威名呀!您来观战,做个袖手旁观者,别人还会以为您不敢攻擂呢,这让我们这些做徒弟的多没面子!”
“话虽这么说,我还是到现场先看看再说。” 飞鸿觉得,陆正刚等人所见,只是他们的一方见闻,与自己到场观战,很可能有出入。西方的拳术与我国的拳技有很大不同,不了解对方怎么行?再说一些比试的规矩也不太清楚,所以决定先去看看,然后报名比赛也不迟。
陆正刚觉得飞鸿说得不无道理,就陪飞鸿等人先到西环太平戏院去观战。第一天去观战,他们发现前往观战的人还真不少,门票很快就卖完了。飞鸿等人好不容易抢到几张门票,到场内一看,戏院内已是座无虚席。
擂台前有两排座位,是留给报名参赛者坐的。飞鸿一眼望去,台上几位已报名参赛的人斗志昂扬,精神抖擞,都有志在必胜之神情。
钟声一响,台上的布幕慢慢上卷,台下响起一片掌声。紧接着,一个华人翻译和一个身材特别魁梧的洋人出现在台上。洋人向观众鞠躬之后,叽哩喳啦说了几句话,翻译将他的话译成华语,大致说他(洋人)致力于拳术已有十多年,曾漫游世界各国,各国人士都承认他为大力士。这次漫游至香港,按惯例先表演拙技,然后再比武。比试一天进行三场,每场三个回合,欢迎中国拳师和大力士来切磋技艺。
洋人说完,又向观众鞠了一躬,然后退到后面。只见他脱去上衣,露出一身壮实的肌肉,接着两手略一伸缩,他身上便鼓起一块块的肌肉。末了,只见他深吸一口气,将胸一挺,胸脯立即挺高了数寸。观众见状,不由得感叹他的体魄之壮,暗暗为参赛的华人拳师捏着一把汗:要想打败他,不容易啊!
翻译又一次介绍起洋大力士来,飞鸿听见他说:“这位大力士体重二百四十多磅,他的力气超过千磅。不信,大家先看他的表演!”翻译刚说完,只见洋人从旁边取来一块铁板,向铁板发力。这块铁板约有三四尺长,厚度约四五分。洋人半跑式地运气,将铁板弯曲在左臂上。只听一声大吼,这块铁板被他全部弯曲缠绕在手臂上。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洋人鞠躬还礼。
凌云阶对飞鸿说:“这番鬼看样子是有几斤蛮力!”陆正刚则说:“何以见得人家的就是蛮力呢?” 飞鸿示意他们不要争论,继续往下看。
接下来是赛拳。翻译到台前说:“现在按报名的先后秩序,请华人武师登台与洋大力士比试。第一场由大力士与华人拳师‘光头树’一决高下;第二场由大力士与华人拳师陈炳比试;第三场由大力士与华人拳师‘阿牛龚’狭路相逢……”
钟声再次响起,第一场比赛开始。“光头树”不敢贸然出击,以防守为主。洋大力士左拳打来,他提左臂迎架,并抓住机会用右拳猛击洋人的脸。谁知这洋力士竟不躲避不挡架,反而用脸主动去迎拳。正当飞鸿等人暗自吃惊时,只见台上的洋力士趁“光头树”不备用右拳横扫对方的头部,措手不及的“光头树”被打晕在台上,裁判见“光头树”倒地不起,跑到他的旁边数秒,叫过“10”之后他还起不来,于是判他落败。
洋人的打法,更像西方职业拳击,飞鸿已掌握了他打法中的某些特点。第二场开始后,陈炳先下手为强,主动发起进攻,拳头如雨点般泻向洋大力士。这洋人虽壮,但左跳右跳,躲闪起来相当灵活。躲过陈炳的攻势后,双方进入相持阶段。忽然,洋人用左钩拳快速攻向陈的脸颊,陈炳躲闪不及,中拳后倒退了好几步,虽未倒下但眼角流出了血。裁判见状,认为陈受伤影响视线,不宜继续比赛,因此中止了比赛,判陈炳失败。
第四部分武林风范(3)
第三场比赛的钟声一响,“阿牛龚”与洋人便展开角斗。他吸取“光头树”与陈炳落败的教训,打得异常谨慎。洋人则不同,连胜两场使他认为中国武术不过如此,因此频频出拳攻击“阿牛龚”。“阿牛龚”不轻易出击,他左右跳动避其锋芒,意在消耗对方体力。裁判提醒“阿牛龚”:“根据规则,三分钟内不出拳,就判你败北。”经这一提醒,“阿牛龚”只好出击,他用左拳攻击对方下颔,右手直取其胸。洋人右拳从上压落,化解他的攻势,左钩拳从侧面打向“阿牛龚”头部,“阿牛龚”防他的左钩拳,他右手重拳又来了,左右开弓,没几下就将“阿牛龚”打倒了。“阿牛龚”没能在规定的时间站起来,同样以失败告终。
回去的路上,飞鸿的徒弟对这三场比赛评头品足,一些观众对此也议论纷纷。有的说他们三人败就败在马步不行,进退迟钝;也有的说这三人的桥手太短,攻击力不够。说来说去,观众中很多人认为只有胡镜初能与洋大力士一决雌雄。
回到陆正刚的住处,大家还在回味当天的比赛。陆正刚问飞鸿:“洋人连败三人,其过程您已看了,您认为洋人胜在哪里,他们三人又败在什么地方?”
飞鸿回答说:“综合今天比赛的情况来看,那个大力士身手敏捷,他出拳快而且重,这是他的特点。尤其是他的左钩拳非常老道,具有相当大的杀伤力。值得注意的是,此人进攻时善于故露破绽,诱对手迫近,而后乘机出拳攻其不备,这是他的长处。至于中国武师的败因,与他们不习惯戴手套有很大关系。西方人练拳击,平时都戴皮手套,中国人练武术,有谁会戴着手套练呢?这是一个习惯问题。”
陆正刚又问:“如果您上台去比试,也要您戴上手套,您将用什么办法对付呢?”
飞鸿略想了一下,告诉正刚:“以我之见,上台比试应该用‘左右献花’架式来抵挡他的左钩拳,破对方则用‘三星哨锤’、‘豹形插掌’等方法,才能取胜。”
凌云阶忍不住地问:“为何不用您的绝技‘双虎爪’、‘无影脚’等手法呢?”
陆正刚也投来征询的目光。飞鸿解释说,这是由比赛的规则决定的:“洋人赛拳,有很多规则限制,如头不能撞,肘不能摧,脚不能踢,只能用拳头打。如用虎爪,手上套有皮套,发挥不了作用。无影脚更用不上,因为规则上不让用脚踢。”
陆正刚问:“师傅,您已看过比赛,是否决定参赛?”
飞鸿直言相告:“现在还没定,等看过胡镜初的比赛胜负如何再说。”徒弟们知道,如果胡镜初败下阵来,师傅为给华人争口气必定上台。
第二天,飞鸿等人又一次来到太平戏院观战。同前一天一样,场内座无虚席。因为今天胡镜初等人要上台,看的人更多。大家都认为只有胡镜初能替华人挽回面子,故特意来为他捧场。一些没买到门票的人,急得在外直跺脚。
翻译上台宣布比赛名单与顺序,胡镜初果然在挑战者之列,不过他排在第三个出场。
不出众人所料,前两位华人拳师上台与洋大力士角斗,没打几个回合就败下阵来。飞鸿仔细地看着台上的比赛,一招一式都铭记于心。他要找到对方的破绽,以便打败对手为华人争光。毕竟把全部希望系于胡镜初一身,也不太合乎情理。飞鸿对陈殿标、陆正刚说:“如果胡镜初败了,咱师徒就准备报名吧!”
翻译又一次走到台前,大声宣布:“接下来由本港著名拳术大师胡镜初,与大力士决赛!”话音刚落,台下拍掌的、呐喊的汇成一片嘈杂声,大家都为胡镜初助威。胡镜初赤膊登台,露出一身结结实实的肌肉,旋即坐于台侧的椅上。他坐姿特别,两足分开,就像站“四平大马”,让人一看就知他是功夫不浅的武林人士。
“叮当”一声铃响,裁判起立,将两位角斗士引入台中央。双方在台上握手为礼,眼中却蕴含杀机。又一阵铃声响起,比试开始了!
胡镜初知道,此战的成败,直接关系到自己的声誉,因此不敢怠慢,全力以赴对付洋大力士。他运足气力,向对手频频进攻,用尽桥手,密集出击,一时略占上风。洋大力士见他果然不同于前几个挑战者,也特别谨慎应战。胡镜初拳拳相逼,他左右闪躲。胡趁机进逼,用快手发拳直奔对方胸前。拳去如风,大力士中拳后倒退了好几步。观众见状,报以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
谁料风云突变,只见大力士虚晃一招,然后抓住空隙用左钩拳向胡镜初头部扫去,没及防范的胡镜初中拳后倒在台上。洋人见状,站在胡的身边,垂手不再攻击。裁判走过去数秒,当众人以为胡失败在即时,听到裁判数到“6”的胡镜初翻身起立,与洋人再战。
洋大力士心理上占了优势,他不再躲闪,而是发动猛攻,铁拳像雨点般打向胡镜初。没多久,胡又一次中拳倒地。裁判再次举起手数起了“1,2,3……”胡镜初又一次站起来,准备厮杀。洋大力士有点迫不及待,抢前向胡镜初迎面就是一拳。这一拳出力凶猛,胡镜初被打倒跌出好几米远,并一蹶不能再起。
满怀信心的观众失望而归。
第四部分武林风范(4)
陆正刚禁不住对飞鸿说:“师傅曾说看胡镜初打得如何再决定是否参赛,现在胡师傅已被打败,您报不报名?您要是不愿报名,弟子我要去报名了,不能看着华人拳师个个受辱!”
凌云阶说:“师兄不要着急,让师傅考虑一下再说,明天我们去打头阵。”
徒弟们个个在“激”自己上拳台比武,飞鸿心里岂会不知,他心平气和地对他们说:“我说过的话是算数的,胡师傅已败,我怎会自食其言而不上拳台呢?明天我就报名参赛,你们就不必多虑了。”
次日上午,飞鸿果真到戏院去报名参赛。此时报名者已越来越少,听说大名鼎鼎的黄飞鸿师傅也报名参赛,这个消息立即传播开来,许多住得很偏远的人也赶来观看这场决战。
比赛开始前,翻译宣布:“今天参加决斗的有司徒真、赵北、黄飞鸿3人,加上昨天报名的刘忠,总共4人,洋大力士决定破例打4场。刘忠要求第三个出场,其他按报名先后上场,黄飞鸿为最后一场。”
司徒真第一个上场,他腰束红布带,带上悬挂着几枚贝壳,这种打扮非常引人注目。比试开始后,司徒真用脚顿台,对着天空大喊了几声“师傅”,众人不解其意。大力士挥拳向他打去,司徒真又喊了一声“师傅”,挺胸迎拳,被击中后他不但没倒下,反而将大力士弹击出数步之远。众人感到惊奇,大力士更是暗吃一惊。司徒真见洋人呆立于台上,乘势出拳迅捷攻向对方面颊。大力士将头一偏,顺势用右拳向司徒头部横扫。司徒又叫了声“师傅”,头虽中拳,却也安然无恙。
正当大家拍掌欢呼时,大力士用左钩拳偷袭司徒真成功,司徒真顿足叫“师傅”已不起作用,轰然一声倒在台上,嘴里和鼻孔里都出血了。原来他一分神之后,气功失去作用了。裁判见他口鼻流血,中止了比赛,判司徒落败。
翻译上台宣布,第二个上场的是赵北。叫了几遍,不见有人上台,翻译只好通知刘忠准备上场。原来赵北见司徒真之惨状,畏惧洋大力士之重拳,不敢上台与他比武。
刘忠是著名的蔡李佛拳的传人(也有资料说他是鸿胜馆的),他认为不打败这个洋鬼子,有辱于中国人,便毅然报名攻擂。他连看了几天比赛,深知这个洋人大多以长手取胜,要打败他,必须用“哨撞冲插”等方法,这一点与飞鸿“英雄所见略同”。坐在前面等待上台比赛时,刘忠虚心地向身边的飞鸿师傅请教。当他将自己的想法告诉飞鸿时,飞鸿连连点头:“你说的不错,咱们想到一块去了。对付这种西洋拳术,就是要用‘哨锤’、‘冲插’之类的方法。看来,今天有你上去就行了,用不着我黄飞鸿出马了!”
刘忠说:“您毕竟是前辈,又得南少林真传,上台之前,希望您还能多指点指点,这样就会多一分取胜把握。” 飞鸿对刘忠这位后生非常看重,他师出名门,悟性又好,尤其是能摒弃门派之见虚心求教,更令人佩服。于是,飞鸿将自己的一些设想告诉了他,并叮嘱他特别要注意防洋人的左钩拳:“记住,他喜欢故露破绽来诱你进攻,然后乘人不备用他拿手的左钩拳打对手的头部,要想方设法封闭他左边的攻击之路,不要让他的左钩拳发挥出来!”
有了飞鸿的指点,刘忠信心大增。比赛一开始,他就抱着为败者雪耻的念头猛攻对手。大力士见刘忠出手不凡,也很谨慎应对。观众开始对刘忠并不抱太大希望,而寄希望于下一个上场的黄飞鸿。谁料刘忠在第一个回合中占尽上风,令众人刮目相看。
第一个回合结束,双方回到座位略事休息。飞鸿又在刘忠耳边嘀咕了一阵,刘忠不住地点头。铃声再次响起,双方离座再斗。大力士转守为攻,突然运拳猛击刘忠之脸,刘忠急忙躲过。因提防这是对方的诱敌之计,不敢过于侧重防守,动作略迟被大力士的拳背擦过,刘忠被带倒于地。但他很快跃起,纵步上前,用自己擅长的“冲锤法”,向大力士胸部狠劲打去。
刘忠这一“冲锤”,势大力猛,锐不可挡。大力士中拳之后,竟然倒于台上。“轰然”一声巨响,巨人倒下去了,裁判赶忙过来数秒:“1,2,3,……”,一直数到“10”,大力士还没起来。裁判于是拉着刘忠的手,高高举了起来。刘忠胜了,观众欢呼雀跃,有的手舞足蹈,有的抛鞋掷帽。当刘忠从人群中寻找飞鸿时,他已和他的弟子们离座走了。
陆正刚等人都说太可惜了,让刘忠拣了个便宜,怪师傅报名迟了。飞鸿笑了笑,开导他们说:“只要有人能为华人争回面子,不管是谁都是可喜可贺之事,为什么非要是我才开心呢!”事后刘忠到陆正刚处感谢飞鸿指点,陆正刚才知原来还有这么回事,更加敬佩师傅的武德。而此时,飞鸿早已经离开香港回广州去了。
回到广州后,飞鸿深居简出,仍以卖药为生。看着孩子们一个个长大,他心里说不出有多高兴。这种日子过得飞快,转眼就过了五六年。在这五六年中,广东的形势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革命党人活动日益频繁。
第四部分武林风范(5)
早在清政府编练新军时,一些革命党人就以见习军官的身份,在新军中扩大革命影响。1907年6月,清政府批准陆军部所拟《巡防营暂行章程》,广东据此成立巡防营,该营中就有不少革命党人,而顺德的巡防营,哨兵中十之八九是革命党人。1908年11月,光绪帝和那拉氏相继死去,年仅3岁的宣统帝继位,由醇亲王载沣摄政。为缓和矛盾,下诏“重申实行预备立宪”,令各省成立咨议局。1909年2月广东成立咨议局筹备处,而后选出咨议局议员94人,正式成立咨议局。革命党人利用合法身份,在广东开展反清活动。
孙中山于1905年8月在东京成立同盟会后,积极在广东发展革命势力,并组织了多次起义。其中的广州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11年,刘永福加入同盟会,加入到推翻封建王朝的反清斗争行列之中。
飞鸿对刘永福一直非常敬佩,但他并不知道刘永福秘密加入了同盟会。刘永福的晚年,仍然关心国事,体恤民瘼。1907年,广西钦州三那(那桑、那黎、那彭)群众在刘思裕的领导下,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抗捐活动,刘永福对此予以同情和支持。
辛亥革命前夕,全国的革命形势一片大好,广东作为革命策源地,形势更为喜人。应广东都督胡汉民的邀请,刘永福出任广东民团总长。刘永福上任不久,就来找飞鸿,希望他能出任广东民团总教练。
刘永福出面相邀,飞鸿不便直言相推托。他对刘永福解释说:“您知道,我早已退出江湖多年,也不过问政治。再说父亲临终前,一再叮嘱我要弃武从医,我岂能违背父训呀!”
刘永福耐心地劝他:“此一时彼一时,过去我们都走过弯路,为清廷效力过。现在孙先生领导的革命党要建立民主新政权,我们能坐视不管吗?我想,如果令尊黄麒英师傅还在,也一定会支持你的。”
飞鸿坚持不再问江湖之事,让刘永福去“另请高明”。刘永福不急不躁,继续拉他出山:“民团虽不是一支正规军,但却是一支不可小视的力量,革命需要它!如果你不去掌握它,可能就会被别人利用它,甚至被反动势力利用。你是希望广东乃至全国一天天变好,还是回到过去暗无天日的生活中?毫无疑问是希望新生,不推翻清廷,哪来新生呢?”
飞鸿被刘永福说得无话可说。
刘永福抛出了他的“杀手锏”:“你我共事一场,在台湾结下生死之交。不为别的,就算是老朽我个人请你帮忙,你也不至于不给我这个面子吧?”
一番话说得飞鸿无法再拒绝刘的要求,于是1911年8月飞鸿应刘永福的邀请,出任广东民团总教练一职,任期为两年。
刘永福任民团总长期间,与飞鸿师徒交往密切,还为陈殿标推荐任职。
广东的民军一向较多,早在1857年12月英法联军占领广州后,城郊人民纷纷团练募勇自卫,设局于石井。此后各地反抗侵略者的民军纷纷成立,发动了多次起义,给帝国主义和腐败的清王朝以沉重打击。
武昌起义在10月10日爆发,并一举取得成功。广东革命党人急起直追,注重招收绿林豪杰,发展会党群众,在省城、东江、北江、西江和潮梅地区,广泛组织民军。11月1日陈炯明、邓铿率民军3000人在淡水起义,四天后新军营长、同盟会员任鹤年发动香山起义。与此同时,番禺、新会、顺德等地均爆发起义,11月9日省城光复。
省城光复的第二天,胡汉民从香港回到广州,就任都督,宣布成立广东军政府。当时城内外留下大批反正的新军、防营、旗营、绿营等,与民军时有矛盾。民军头领居功自傲,其他军队则视他们为绿林草寇。对这种状况,刘永福与飞鸿均表示担忧。
果然,没过多久,民军的现状促使军政府做出了错误决定,他们解散了民军。
民军对威慑济军及李准旧部发挥了很大作用,但普遍存在素质较差,纪律松弛的缺点,一些民军首领居功自傲,引起军政府的不满。起初军政府成立“民团督办处”,先委任刘永福为民团总局局长,以图统一各民军。但刘永福年事已高,无法威慑民军。军政府因此让黄世仲代替刘永福为民团总局局长,黄世仲不懂军事,同样驾驭不了民军。
飞鸿在刘永福的民团总局局长一职被解除后,自动解除了广东民团总教练一职。但后来对民军迫饷闹事,却时有耳闻。胡汉民对民军不是因势利导,而是采取杀鸡吓猴的办法,革去“兰”字营镇统陆兰清之职,并枪决了“石”字营统领石锦泉,引起军心浮动。
接替刘永福任职的黄世仲更惨。陈炯明代理都督时,自任“广东军团协会”会长,以裁军为名,剪除异己,扶植个人势力。办报出身的老同盟会员、著有《洪秀全演义》等长篇小说的黄世仲,在广东威望颇高,当时还是民团总局的局长,公开反对陈炯明“裁减他人部队,扩充自己实力”的裁兵计划。1912年4月9日,陈炯明悍然派人将他逮捕,不经审讯,先行枪决,再发布告,说他“串通民军统领,冒领军饷,私图分肥”云云。
第四部分武林风范(6)
黄世仲提出“裁弱留强”的方针,本来是正确的,但陈炯明却妄加罪名,枪决黄世仲。接着陈炯明又以“绥靖”为名,大肆遣散民军。
刘永福辞职回家,飞鸿也重新干起了他的老本行——行医售药。他不想过问江湖之事,然而却时常会发生“身不由己”的事。
1912年的一天,一位“三栏行”的熟人找上门来,开口就要飞鸿“伸张正义”。飞鸿让他坐下,给他倒了杯茶,让他慢慢说。
这位熟人讲了他的同事冯如灿遭歹徒勒索被殴打受伤一事。
原来,鱼栏伙计冯如灿(人称“卖鱼灿”)在鱼栏卖鱼时,碰上几个蛮不讲理的恶徒,他们想强要他的鱼,又不愿付分文。天下哪有这等好事!“卖鱼灿”心想,你们这不是光天化日之下明抢吗?身强力壮且学过几天功夫的冯如灿不愿被他们白拿,就软中带硬地说:“不是我不想给,而是我没法交账。你们高抬贵手,大家都好过,不然的话……”
“不然怎么样?他妈的,不给你点厉害你不知道马王爷几只眼!”为首的那个歹徒说着就要掀冯如灿的鱼档。
“卖鱼灿”血气方刚,把刀一举:“慢,要踢我的档位,先问问它同意不同意!”
为首的歹徒看见明晃晃的剖鱼刀,不敢上前,他往后退了一步说:“算你有种,算你厉害,咱们走着瞧!”一挥手,带着几个歹徒悻悻离去。
这位熟人告诉飞鸿:“我们知道那帮家伙是不好惹的,劝‘卖鱼灿’向他们认个错,孝敬他们几条鱼,也就算了。谁知‘卖鱼灿’却偏偏那么犟,他说凭什么要孝敬这伙王八蛋?‘养成了他们白占白拿的习惯,将来他们天天都会来伸手要。我绝不向他们低头!’”
飞鸿赞叹说:“世道太乱,坏人猖狂。‘卖鱼灿’不向歹徒低头是对的!”
鱼栏熟人告诉飞鸿,“卖鱼灿”不听大家的劝,真的遭到那伙歹徒的暗算。有一天他走在路上,七八个人围上来对他拳打脚踢。“卖鱼灿”奋起反抗,给他们还以颜色。但终因寡不敌众,被歹徒殴打成重伤。
“那伙歹徒将‘卖鱼灿’打成重伤,反而倒打一耙,硬说‘卖鱼灿’打伤了他们的弟兄,要赔偿他们的药费等损失。而且他们还狮子大开口,张口就要500块大洋。”
飞鸿一拍桌子:“真是岂有此理!”
“三栏行”的这位熟人趁机说:“三四十年前,您就是我们的武术教练,我们‘三栏行’中一些年纪大的人,对您教武一事记忆犹新,一直怀有崇敬之情。现在行里年轻人与您不太熟,但也久闻您的大名,知道您是一位仗义行侠、除暴安良的义士。‘卖鱼灿’的事发生后,大家推举我来找您,希望您能出面救人,使‘卖鱼灿’早日摆脱歹徒的迫害。”
听着熟人的话,飞鸿陷入沉思之中。管不管这桩事呢?自己早已退出江湖,不愿多管江湖恩怨;如果坐视不管,等于放任邪恶势力欺凌良民,助长邪气!
“您是大名鼎鼎的侠义之士,总不会任凭歹徒欺压善良之人吧?那伙歹徒说了,10天之内不把500块大洋送去,不要‘卖鱼灿’的小命,也要砍下他一条腿。”
飞鸿说:“这事您让我考虑考虑吧!”
对方用“激将法”想“激” 飞鸿出马:“三栏行的人都知道我来找您,如果您不出面,‘卖鱼灿’要受害不说,别人还会认为您没有正义感。即使不这样认为,也会认为您老了,怕自己不是人家的对手而不敢管事。”
“不用再将我的军了,我答应出面。但不是为别的,主要是不想让歹徒太猖狂,想尽我微薄之力,匡扶正义。”
到了第10天,那伙歹徒见“卖鱼灿”没去孝敬他们,便气势汹汹地找上门来。他们一见冯如灿就骂:“你这臭小子,是不是活得不耐烦了?今天咱们一定得了断这事,你是要命还是愿意放血(出钱)?”
飞鸿从里屋出来,强忍愤怒对他们说:“大家都要活命,有事好商量。”
为首的那家伙把脸一沉:“你他妈是什么人?你有什么资格和我们打商量?”
飞鸿说:“我叫黄飞鸿,是冯如灿的亲戚。”
众歹徒一起拔刀出来:“你想怎么样?”
飞鸿根本没把这伙人放在眼里,他对为首的那家伙说:“这件事是你们挑起的,责任不在我亲戚这里。所以我劝你们双方都算了,就算给我黄飞鸿一个面子。”
为首的那家伙说:“黄飞鸿?好像听说过。要给你面子也可以,这500块大洋就由你代他出吧!想不放血,你做梦!”
碰上这样无聊之歹徒,飞鸿知道讲理是讲不通了。他不甘示弱地说:“要是我想做铁公鸡,一分钱也不出呢?”
“那就剥下你的皮!”
已经忍无可忍的飞鸿大吼一声:“来吧!今天不收拾你们几个,就算我黄飞鸿太孬!” 飞鸿边说边往外走,将他们引到外面的一片空地上。
为首的那家伙一挥手:“弟兄们,给我上!他一把年纪了,没什么了不得!”几个歹徒刚上前,就被飞鸿扫倒在地。为首的那家伙挥刀砍来,飞鸿将他的刀一脚踢飞。此刀被踢之后,直刺另一个歹徒的大腿。
飞鸿左右开弓,先将同来的其他几个歹徒打趴在地,然后全力对付为首的那家伙。这个手上有两下子的歹徒不肯认输,与飞鸿展开决斗。飞鸿见他出招凶狠,决定给他点颜色瞧瞧,让他知道厉害才行。只见飞鸿施展“虎鹤双形拳”与对手交锋,打得这家伙只有招架之力。但他却不自量力,仍想顽抗到底。
“嗒”的一声,飞鸿用力折断了对方的手臂,然后飞起一拳将这家伙打得摔出好几米远。倒地之后歹徒掏出匕首掷向飞鸿,飞鸿将匕首接过来掷向歹徒,匕首不偏不倚插在了他的两腿之间的地上。歹徒吓得只好求饶,表示今后再也不敢为难“卖鱼灿”了。
“你敢再作恶,下次非废了你不可!” 飞鸿大喊一声“滚吧!”那些伤势较轻的家伙扶起为首的歹徒,赶紧溜之大吉。
“义救卖鱼灿”一事在羊城很快传开,市民们对飞鸿见义勇为严惩歹徒大加赞扬。飞鸿此后为生计所迫再出江湖,谁也未曾想到却让他遇上了一桩天命姻缘……
第五部分天命姻缘(1)
在有关黄飞鸿的电影中,十三姨的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有人说“十三姨就是黄飞鸿的第四个妻子莫桂兰”,其实并非如此。飞鸿一直称莫桂兰为妾,他们的相识充满了戏剧性。1915年,时年59岁的飞鸿与小他整整40岁的莫桂兰喜结良缘。此后,这对志同道合的恩爱夫妇相依为命。超凡脱俗的莫桂兰事夫之余悉心学武,成为飞鸿的得力助手。
在关德兴主演的77部黄飞鸿的电影中,飞鸿总是“寡佬”(光棍)一个。到了徐克导演的“黄飞鸿系列”中,忽然冒出个留过洋、貌美如花的十三姨来。她打着小洋伞,身穿洋装,还教飞鸿说“爱老虎油”(I love you)。有些人将黄飞鸿的第四任妻子莫桂兰当作十三姨,其实这是误会。历史上,十三姨查无此人。她与莫桂兰的许多情况也很不相符,完全是徐克等人的艺术虚构。
也有人认为,十三姨就是救过飞鸿的陆阿宽。网上一篇题为《十三姨非黄飞鸿恋人》的文章说,陆阿宽因救过飞鸿被黄父认作义女,出嫁时黄飞鸿还赠送了500大洋作嫁妆。文章还说,黄飞鸿与十三姨的关系是被电影渲染的,两人并没有发生恋情。不管十三姨是以谁为原型,先来看看飞鸿与莫桂兰的这段姻缘。
飞鸿“义救卖鱼灿”后,再次扬名广州城。很长一段时间,一些人几乎要忘记飞鸿了,因为他退隐于家,不问江湖之事。既然重出江湖,飞鸿也就自然而然地参加一些武林中的活动,与在广州的几位徒弟,交往比以前更加密切。开铺售药虽然日子过得比较平静,但孩子多了日子也变得拮据起来。辞职前,民团总教练一职的收入有限,为此飞鸿不得不参与一些其他活动。过了一年多,恰好佛山镇近郊的叠溶乡,在风调雨顺的年头开展酬神打醮的民间节日活动,久闻飞鸿大名的叠溶人,特意到广州来请飞鸿前往该乡表演助兴。
飞鸿隐居多年,极少外出,很久没回佛山了,他想回老家去看看,会会那里的朋友。加上参加表演助兴有一些收入,于是便答应了下来。他迅速召集在广州的门徒,率团来到叠溶舞狮演武助兴。
酬神庆典那天,飞鸿和他的弟子们穿戴整齐,盛服登场。多年未见飞鸿的一些老友,见年已五十多的飞鸿依旧精神抖擞,威风不减当年,不由得赞叹练武之功效。
听说黄飞鸿师傅亲自率舞狮队来助兴,当地人奔走相告,所以当飞鸿等人到达叠溶时,到处都是围着他们看热闹的人。
“擂鼓起狮!”
飞鸿一声令下,弟子们立即行动起来。他们的醒狮一路狂舞,表演了踩梅花桩、过龙门以及拆蟹等技艺。这些高超的技艺,在当时很少能看到,令当地乡民大饱眼福。看过他们的舞狮表演后,乡民们言论纷纷:
“舞得太妙了,真绝!”
“黄飞鸿就是黄飞鸿啊,果然名不虚传!”
“百闻不如一见,晚上再看他武功表演。”
……
听到乡民们的议论,飞鸿的徒弟们心里乐滋滋的。按计划,晚上还要进行狮子上楼台和武术表演。武术表演时,飞鸿将亲自上阵。
表演的中心会场搭起了一个戏台,戏台上布置了几幅色彩鲜艳的图画,四周吊着的一盏盏大灯,把戏台周围照得如同白昼一样亮。因为乡民早已听说飞鸿要上台表演,吃过晚饭后他们便成群结队来到这里看热闹。
在这伙看热闹的乡民中,有一老一少两人也夹在其中。年少的村姑叫莫桂兰,当时年方十七八岁,年老的是莫桂兰邻家的二婶,她们结伴而行,为的是一睹黄飞鸿大侠的风采。
这莫桂兰虽是个村姑,却也懂得几下拳脚,她来看飞鸿表演,不像二婶那样完全是看热闹,毕竟她对武术还有不小的兴趣。莫桂兰一个姑娘家为什么习武?说来就话长了,这还得从她的身世说起。
中日甲午战争前后出生于高州的莫桂兰,自小生活在一个贫困的家庭。有材料说她因父母双亡后无依无靠,就辗转来到佛山叠溶投亲,平时做佣工为生。更多的报道说,她是因其伯父没儿女,小时候就过继到伯父家。她想学绣花,因此才从高州到佛山来学艺的。
有一点可以肯定,莫桂兰从小跟伯父学习了莫家拳术和跌打医术。莫家拳也是广东有名的拳术之一,相传在清代嘉庆十五年(1810年)由广东海丰县莫蔗蛟传授给东莞县火岗村的莫达树、莫四季、莫定如、莫清骄等人,后来经过他们的完善和发展,在广东许多地方传播开来,练习莫家拳比较集中的地方有东莞、顺德、新会、广州等。
第五部分天命姻缘(2)
莫桂兰的伯父对莫家拳情有独钟,在他看来,咱姓莫的不练莫家拳还练别的拳不成?先练好莫家拳,才练其他拳。小时候莫桂兰喜欢跟着伯父练功,莫家拳的练功方法分四步,循序渐进地练习:第一步练沙袋,主要是为增强臂力和站桩;第二步用穿石履一对(每只重6公斤)来练习拉马,结合两手抓沙袋练习,练指掌和拳力;第三步身上缠沙袋,练习弹跳力,增强下肢力量;第四步打大沙袋,以发展腿力为主,练习各种腿法。基本功练好了,才进入莫家拳的套路练习。
两年前到叠溶投靠亲友的莫桂兰,平时在亲戚家学绣花,空闲时也练两下功夫。她虽然也略懂几下莫家拳的套路,但更擅长的是舞剑。她的长剑挥舞起来,虎虎生风,非常潇洒自如,因此村里人把她称为“侠女”。
莫桂兰长得不太漂亮,但也还算可人。而天生性情泼辣,使她“年逾花讯,却还待字闺中”。邻家二婶与她很谈得来,也很喜欢这位能干的姑娘,多次替她做媒,不知为什么都被她婉言拒绝了。其实二婶不知道,莫桂兰心里有自己的择偶标准。一般的凡夫俗子,她不一定看得上。
黄飞鸿的名字,莫桂兰早就听说过了,但她从未见过真人。她想看看人家当作大侠、充满传奇色彩的黄飞鸿到底是个啥样的人,更想看看大名鼎鼎的黄飞鸿到底有多高强的武艺。
偏偏二婶是个好开玩笑的人,在去看演武的路上,二婶开玩笑说:“桂兰,一会儿到了戏台下看表演,黄飞鸿上台表演时,你敢不敢上台掴他一巴掌?”
“为什么要掴人家一巴掌?”
莫桂兰不解地问。二婶是个活得很快活的中年妇女,丈夫出洋谋生,不时有钱寄回给她,生活绰绰有余。所以平日无所忧虑,喜欢逗乐开心。她逗桂兰说:“别人是没胆量上台去掴黄飞鸿巴掌的,因为怕被黄飞鸿打扁。你不是被人称为侠女吗?我想看看你这侠女的胆量怎么样。”边说边暗自发笑,她估计姑娘会中计。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