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期货市场技术分析

_4 约翰·墨菲(美)
交易量累积(VA)法: OBV法之外的另一个选择
利用权衡交易量,我们能够相当有效地达到上述目的,但它也有一些缺点。举例来说,仅仅根据当天的收市价格的大小,我们就把全天的交易量添上了正号或负号,这看起来并没有充分的依据。试想,如果市场的收市价格只比前一天高出某个小量,比如一二个点子,我们就在全天的交易活动量前标上正号合理吗?或者考虑这种情形,市场当天大部分时间处于前一收市价之上,只在收市时才稍稍低一些。我们是否应该把当天全部交易萤都标上负号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技术师尝试了许多种OBV法的变通办法,以求发现真正的向上的交易量和向下的交易量。
变通办法之一是,给趋势较强的日子赋予较大的权重。比如,在价格上升的日子,就用价格的涨幅乘以交易量。本方法虽然依旧采用正负号,但我们把价格变化较大的日子给予了较大的权重,从而减少了价格实际变化较小的日子的影响。
另一种对格兰维尔的权衡交易量法的变通办法,是马克·蔡金设计的,称为交易量累积(VA法)。蔡金的交易量累积法利用日内价格变化来估价当日的交易量。一般认为.这种方法在股市中更有用,但是它也同样地适用于商品期货,特别是具有大量公众参予的期货市场。OBV法给全天的交易量都标上正号或负号,但交易量累积法只为当日交易量中的一定百分比例计人正负符号。根据收市价格同当日平均价格的相对高低,也就是说,如果市场收市于全日平均价格或全日价格区间的中点之上,则当日交易量的一定百分比例便标正号。如果价格收市于中点之下,则当日交易量值的一定百分比例就标为负号(见图7. 9a到7.10b )。
仅当收市价格与当日最高价相同时,我们才把全天的交易量都计为正值。如果情况正好相反,即收市价格恰好位于当日最低价,那么,我们把当日所有的交易量均计为负值。
我们假定基准日的起算值为10000,并通过以下公式来构造图线:
VA={[(C—L)—(H—C)]/(H一L)}×V
其中H为当日最高价,C为收市价,L,为最低价,V为交易量。
交易量累积线与价格变化的配合使用方法,与OBV线完全一致,它或者同价格变化相互验证,或者与之相互背离。为了跟踪VA线的趋势,我们也可以采用各种技术工具。当然也可以利用摆动指数来考察VA线,我们将在第十章讨论这个问题.
关于价格和交易量的参照使用方法,还有其它更复杂的公式。加利福尼亚的詹姆斯·西贝特创立的所谓需求指数就是其中的一例。上述三种交种交易量指标的计算机软件均已有售,为我们省却了构造和维
持其图表的冗长乏味的繁杂负担.在新奥尔良的Compu Tray集团的技术分析软件中,涵盖了上述三种方法。在今后各章中,我们还将采用更多Cornpu Trac的图例。
  话说回来,即便采用厂更为复杂的OBV法的变体,我们的目的始终一也是一致的—力图确定较重的交易量到底发生在价格向上的一边(看涨的)还是价格向下的一边(看跌的)。因为OBV法很是简明实用,所以,在我们跟踪市场的交易量变化时大有用武之地。根据不同的环境。我们可以把它用作价格运动的李生指标(验证指标)或者先行指标。OBV线更形象地展示厂交易量的变化,更易于观察和分析,所以它(及其某些变体)能够成为图表师非常有用的新式武器。
  
在期货市场中交易量分析不+分有用
我们认为,交易量分析在商品期货上不如在股市上有用。首先,在期货市场上交易量报告有个一天延迟的问题。再者.如果采用所有合约的交易量的总额,而不是具体合约的个别的交易量数额来研究这个具体合约,相对说来,有点不伦不类。正如前面所指出,我们是有充分理由选用交易量总额来研究市场的。但是,当在同一种商品的不同合约中,有些收市价格有所上升,而另外一些反而有所下降的时候,我们怎么办呢?另外,涨跌限价规定也造成了其它问题。在市场因为受到交易所涨停板的限制而被锁定的交易日中,交易量通常极轻。这是市场坚挺的情况,买方的需求量压倒性地超出了卖方的供给量,价格很快上升到当日的上限,于是交易活动实际上陷于停滞。根据通常的解释规则,在上冲时伴随着较轻的交易量就是看跌信号。而这种在限价日出现的较轻的交易量.显然就不符合__L述通行规则,它们有可能歪曲OBV的数值。
还有个间题。在股票市场上,关于平均股价指数,我们可以获得与其上涨或下跌分别相对应的交易量,对于个别股票,也可以获得分别对应)几价格上涨或下跌的成交股数。但在商品期货市场,我们却缺乏相应的资料,没有这些有用的信息。
  无论如何,尽管交易蛾分析在期货市场中有上述局限,但它仍然大有用武之地。技术型交易商如果注意观察交易量的指标的话,那是很明智的。
  
对持仓兴趣的解释
  持仓兴趣的解释规则同交易量大体类似,这里作一些进一步的说明。
1.在上升趋势中.如果当价格上涨时,持仓兴趣总额的增加超过其季节性平均值的增加((5年平均值),就说明新的资金正在流入市场,反映出新的买方行动大胆积极,所以,这是一个看涨信号。
2.反过来,如果当价格上涨的时候,持仓兴趣的下降超过了其季节性的下降,那么就说明这种价格上冲主要来自空头者买进斩仓的行为(这就是说,正日益蒙受损失的空头头寸持有者们终于缴械投降,被迫平仓了结空头头寸)。这时候,资金从市场流出而不是流入。在这种情况下,一旦上述被迫平仓了结空头头寸的过程完成之后。上升趋势很可能就要失去上涨的推动力。因此这是一个看跌信号。
3.在下降趋势中,如果当价格下跌时,持仓兴趣总额的增加超过了其季节性平均值的增加,那么就说明新的资金正流入市场,反映出新的卖方行动大胆积极。这就表明下降趋势将持续下去的可能性有所增加,从而这是一个看跌信号。
4.反过来,如果价格下跌时,持仓兴趣总额的减少超过了其季节性的减少。那么这种价格下跌主要是由于日益蒙受损受的多头者最终不得不卖次斩仓的行为所引起的。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持仓兴趣减少得足够低,上述大多数多头交易者已经完成了卖出平仓的过程,下降趋势很可能即将终结.因此这是表明市场逐渐坚挺的技术信号。
下面我们把上述四点归纳一下:
1.在_L升趋势中,持仓兴趣增加是看涨信号。
2.在上升趋势中,持仓兴趣减少是看跌信号。
3.在下降趋势中,持仓兴趣增加是看跌信号。
4.在下降趋势中。持仓兴趣减少是看涨信号、
持仓兴趣具备重要意义的其它情形
除了上述倾向性以外,还有其它一些市场环境,如果我们研究一下持仓兴趣也能有所助益。
1.当一场主要的市场运动接近尾声时,持仓兴趣已经随着价格趋势的整个过程增加到一定的高度了,那么,一旦持仓兴趣不再继续增加乃至开始减少,这经常就是趋势即将生变的先期警讯(见图7.11)。
2.如果在市场顶部,持仓兴趣处在高水平,而价格下跌义突如其来,那么这是一个看跌信号。这种情况就意味着,在卜升趋势接近尾声时建立多头头寸的所有多头交易者均处于损失之中。因为他们被迫卖出斩仓,所以使价格遭到了压力。这种情况·直将维持到持仓兴趣减少到足够大幅度之后。下而举个例子。假设一个上升趋势已经进行过一段时间后,上一个月持仓兴趣曾经有显著的增加。请记住,在持仓兴趣中,每增加一张合约,就意味着市场同时出现了一张多头合约,一张空头合约。突然,价格开始剧烈地下跌,跌到上个月所经历的最低价格之下。那么,在上个月建立的每一张新的多头合约均处于亏损状态。
于是,这些多头合约的持有者就被追卖出斩仓,从而使价格遭到很大的压力,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他们的亏损头寸全部被平仓了结为止。更糟糕的是,他们这种被迫卖出斩仓的行为,自我反馈、恶性循环。价格被压迫得越低,则有更多的处于边际的多头合约持有者加入被迫卖出平仓的行列,于是反回来进一步加剧新的价格下跌。这种现象有一个最为触目惊心的实例,发生在1980年年底,商品市场在登峰造极之后,经历了为时5年的下滑历程。好几个市场一路进入了创历史纪录的高额持仓兴趣的状态中,而这个窘境又在接踵而来的价格崩溃中助封为虐。我们把这里所阐述的第2点推论如下:在牛市中.不同寻常的高额持仓
兴趣是个危险信号(见图7. 12)。
3。如果在市场横向延伸的调整期间。或者处于水平交易区间之中时,持仓兴趣逐渐积累增加,那么一旦发生向上或向下的价格突破,随后而来的价格运动将会抓剧。这完全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当市场处于
犹豫不决的状态时,没人能够确切地知道新趋势即将向哪个方向突破。但是,持仓兴趣的增加表明,许多交易商已预期突破的降临,并相应地建立了头寸。一旦突破果然发生,那么许多交易商(其中的一半)将陷于市场对自己不利的一边(请回头考察图7.5,图中白银市场的向下突破展示了这种现象)。
我们假设市场上出了一个为期三个月的横向交易区间,与此同时,持仓兴趣快步上升了10000张合约。这个数字意味着,在这个时期内,市场上新增开了10000个多头头寸和、l0000个空头头寸。现在价格向上突破,开创了三个月来的新的最高价。因为此时价格处在三个月来的最高点,原先在这段时间里开立的每一个空头头寸(所有的l0000个)均处于亏损状态中了。于是,那些蒙受损失的空头持有者,争相买进平仓,市场上一片混乱。如此一来,自然进一步加强了价格上涨的推动力,反过来,甚至造成了更大的恐慌。一直到所有的10000个空头头寸或其中绝大部分均已买进平仓之后,这股力量才会平息,而在此期间,价格将保持坚挺。如果当初的突破方向向下,那么就该多头持有者手忙脚乱地争相卖出平仓了,而空头持有者就会开开心心地坐收渔利了。
每当突破发生、新趋势初露端倪的时候,市场通常都处在巨大的恐慌之中,而这种局面正是那些陷足于市场的错误一边的交易商急于平仓了结其损失头寸的慌乱行为所造成的。陷足于错误一边的交易商越多(这一点通过高额的持仓兴趣可以体现出来),那么他们对突如其来的不利的市场运动的反应就越激烈。说起来,也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那些选择了市场正确一边的交易商(心机明敏的人或走运的人)为新趋势推
波助澜,因为事实证明他们的判断是正确的,他们现在可以利用其累积的帐面盈利为资本增开新的头寸了(这里有一点,值得我们冷静地思索一下。只要持仓兴趣每增加一张合约。则必定有人犯了一个错误)。由上述讨论可见,在一个交易区间中(实际上对于任何市场状况都是同样的道理),持仓兴趣增加得越多,那么在突破发生后。价格运动的潜力就越大。
  4.在价格形态完成时,持仓兴趣的增加可视为新趋势信号可靠程度的旁证。举例来说,在头肩底形态中,当颈线被向上突破时,如果在交易量增长的同时,持仓兴趣也相应增加,那么该底部形态就更为可靠。不过。在这里分析者必须留神。因为当新趋势产生的初始信号出现之后,随之而来的跟风性市场动力往往来自失陷于市场错误一边的交易商的斩仓行为,所以,在有的情况下,当新趋势初生时,持仓兴趣可能稍有减少。在这种情况下,持仓兴趣这种初始性的稍减,有可能使那些不谨慎的朋友误入歧途。因此,从这种现象可以看出,我们不应该对持仓兴趣在极短时期内的变化过分拘泥。
  
交易量和持仓兴趣规则举要
以下我们归纳一下关于价格、交易量以及持仓兴趣的几个较为重要的方面。
1.只能以交易量和持仓兴趣的总额作为预测依据。
2.对持仓兴趣必须做季度性修正。
3.如果交易量和持仓兴趣增长,就意味着当前价格趋势可能持续发展。
4,如果交易量和持仓兴趣萎缩,就表明当前价格趋势或许要生变。
5.交易量超前于价格。从交易量的变化可以判断买方或卖方力量的消长,因而它领先于实际价格的变化。
6. OBV法或者其它类似的方法,可以更为明了地揭示交易量压力的方向。
7.在上升趋势中,如果持仓兴趣突然停止增长,甚至开始下降,那么经常是趋势生变的警讯。
8.如果在市场顶部,持仓兴趣不同寻常地高昂,那就非常危险,因为这种情况大大增加了市场向下的压力。
9.在调整期间,如果持仓兴趣积累地增长,那么就强化了市场随后的突破。
10.交易量和持仓兴趣的增长有助于验证价格形态的确定,也有助于验证其它各种预示新趋势即将发生的重要图表信号。
胀爆和抛售高潮
  关干交易量和持仓兴趣,还剩下最后一种典型情况。值得说一说。这是两种经常发生在市场顶部或底部的剧烈变化—所谓胀爆和抛售高潮。胀爆出现在市场顶部,抛售高潮则在市场的底部。在市场顶部发生胀爆的具体情况是,价格经过长期上涨后,突然急剧上冲,与之同时,交易量也大为增加,持仓兴趣却显著地下降。在抛售高潮中,价格则在长期下跌的基础上,突然急剧地坠落,与之同时,交易量大大加重,而持仓兴趣则大幅下降(见图7.13)
  在两种情况下,我们都必须密切注意两点,一是交易量的陡然膨涨,一是持仓兴趣的急剧萎缩。在价格向上或向下过分伸展的情况下,如果两个因素一齐出现,就表明当时在市场_上正发生着大规模的平仓活动,从而警告我们风雨即将来临,趋势很可能就要突然变化了。
  
交易商分类报告
  为了完成关于持仓兴趣的讨论,我们还得介绍一下交易商分类报告,以及如何利用它作为我们的技术分析工具.该报告由商品期货委员会(CFTC)在每月的第11个工作日公布,其中的数据是截止到上月底的持仓兴趣的统计资料。在这份月报里,把持仓兴趣的数字划分成二类来源——大户保值商、大户投机商和散户。只要期货商的交易规模达到了各个市场的规定水平,就必须向CFIC报告。CFIC把这些来自大户交易商的报告编排归总之后,就形成了交易商分类报告中关于大户保值商和大户投机商的统计数字。然后,CFIC再从总的持仓兴趣中减去上述两项,余额便算作散户的持仓量。
上述分类的几种数字当然自有用场。我们的理论依据是,一般认为,大户属于“投注能手”。而我们通常所说的小户,信息较不灵通,而且从交易技术上说也较不机敏。同时,如果小户成熟起来后,也就不再成其为小户,而是跨入到大户的行列了。另一方面,如果大户败落了,也就不再成其为大户,而是很快地退居小户的地位。
这种类型的分析在股市技术师中间早就盛行。他们认为,股票买卖专家对市场方向的判断通常是正确的,因此他们密切关注这些专家的一举一动。相反地,他们认为散户(即大众投资者)对市场方向的判别,在绝大部分时候是错误的,所以常常轻蔑地称散户为“小鬼头”。
  从一些期货市场的研究结果来看,在上述二类交易商中,大户保值商在预期市场转折点这一方面最为成功,其次数大户投机商,小户屈陪末座(见图7. 14)。
  我们如何恰当地利用这些统计数字呢?说白了,就是要加盟“投注能手”的一边,而避免陷入其余不太如意的行列。图7.14是一份交易商分类报告的实例,引自CRB期货图表服务,其中每类都分成四个小栏目——多头百分比、空头百分比、持仓兴趣净值、△。△表示同上一个月相比较的持仓兴趣净值的增减额.例如在本表中,1984年12月31 日在活牛市场上,大户保值商中有14%为多头,43%为空头。第三栏的“—29”的意思是净空头比数为29%(43%—14%)。在第四栏中,“—2表示活牛市场的大户保值商当月的净空头数比上月净空头数增加了2%。
在表格底部的备注中,解释了表中数据的理解方法。请注意,其中有条说明,表中相应的百分数之和并不总为100%。这是因为本表并未包括市场之间交叉套利交易的统计资料。如果我们把活牛这一行的所有三类多头百分比的数字加起来——14%属于大户保值商,19%属于大户投机商,62%属于小户-一我们只得到95%的总数。市场之间交叉套利的交易就占据了剩下的5%。
季节性修正
在进一步研究图7.14中的数据之前,我们必须首先考虑它们的一个重要特征:季节性变化。表中每个群体都表现出特定的季节性倾向。只有超出这种季节特征的变化才揭示了交易商对市场的态度.在1985
年的《商品年鉴》中,发表了一篇文章(威廉"L·吉勒,商品研究局,1985年),其中对这家机构利用这些统计数字的方式作了介绍,也讨论了他自己在该领域的一些独到的研究成果。
当前净持仓兴翅同季节性的净持仓兴趣的正常值之差,在某种程度上.为市场的牛气或熊气的程度提供了直观的百分比度量(分析GFTC的交易商分类报告有助于预浏期货价格,吉勒,第5}T
页)。
随后,文章交代了一些普遍的要领:
最牛气的市场格局是:大户保值商的净持仓兴趣为多头,且其数量大大地超出了季节性正常值;大户投机商明显地持有净多头头寸;而小户的净头寸为空头,且其数量也大大地超过季节性正常值。这种情况代表了一个极端。另一个极端则是市场最熊气的格局,情况与上面正好相反——大户保值商净持仓兴趣为空头,且数额庞大,等等。朋友们务请注意净持仓兴趣偏禹长期平均值达40%以上的情形,同时也要忽略偏离程度小于5%的情形。
CRB商品研究局)的这项研究表明,两种大户的成绩记录均属上乘,但大户保值商的成绩优于大户投机商。在三者之中,小户的表现最差。
图7. 15是几张样图,显示了CRB研究出的上述三类交易商的季节性倾向(引自前述同一文章)。这里的诀窍是,我们应当比较表中的实际数值同图中的所谓季节性正常值之间的差异。下面我们还是以图
7. 14那份报告为例,从中得出一些结论。
请看有关豆粕的统计数字。在1985年1月 18日的《CRB期货图表服务》的技术性评论部分,本作者曾指出,“交易商分类报告揭示了该市场一个异乎寻常的看好的态势”。为什么这么说呢?报告中说,大户
保值商为净多头,其百分比为21%,比上一个月增加了15%。小户则为净空头,百分比为16%,比前一个月增加了17%。因此,大户保值商是看好者,并且日益牛气;小户是看淡者,并且日益熊气。
现在再来看豆粕的CRB季节性图表。到12月底,大户保值商的正常情况是8%的净空头,而小户则大约为6%的净多头。这就意味着,有关的差额甚至比当前的实际数值更加倾向于看涨这一边。大户以29%的比例比正常情况更为牛气(从—8%到十21%),同时小户以29%的比例比正常情况更为熊气(从十6%到—16%)。表面看来,大户为看好者,小户为看淡者,这已经是牛气性质的了。而实际上经过季节性修正后,从有关数据来看,形势还更加牛气。
要是我们随意看看其余一典数字,还有儿点也便呼之欲出了。我们来扫一眼三个类别的最后一列.找一找其中的较大变化。请注意在大户保值者名下那些较大的正数变化:原油为+23%,橙汁为+14%,英镑为+21%,瑞士法朗为+23%。也许我们应该留意这些市场上的看涨态势的出现,在小户名下的△列中,生猪和猪腩各为+10%和+14%,呈现日渐增强的正面态度。或许这种情况对这些市场来说,倒是看跌的信号。小户对橙汁以及外币表现出较强的负面态度(一10%),也可能形成了这些市场看好的信号。
我们还有一个运用这些数字的方法,即在小户名下的多头一栏或空头一栏中,搜求不同寻常的大幅变化(70%以上为“大幅”)。因为小户这一群体通常被认为是错误的,那么他们在某市场对哪个方向的强烈倾向就是个警告信号,表明市场将向相反的方向变化(这正是前面那个“‘理论基础’,之所以成立的原因了)。
在这份报告中,在小户名下的多头一栏中,有大幅变化(潜在的看跌信号)的是活牛(62%)和木材(63%)。也可以在NYSE综合指数(62%)和价值线股价指数(77%)中看到这种情况。不过从股价指数近来的动作来看,小户的判断似乎得到了验证。所以,我们必须说明,本领域的绝大部分研究是针对传统的农产品市场进行的。朋友们务请注意,不要在历史较短的金融期货市场上,过分倚重交易商分类报告,我们不妨拭目等待对这个方面的更多的研究。
我们也可以对交易商分类报告进行逐月的分析,以从各项持仓兴趣资料中揭示三类交易者的所作所为。不过,本方法有一个重要缺陷。可供分析的有关统汁资料至少都是两周以前的情况,可能因为这一延迟而丧失部分价值。
在期货市场上,上面介绍的这种技术分析手段并没有受到足够重视。它在股票市场仁倒是大行其道,但在期货分析者中却“曲高和寡”。无论如何,这正是一个颇具潜力的领域。由于我们能够利用它来检测市场情绪,因此,我们必须对它引起重视,并进一步加以研究利用(在第十章讨论相反意见理论的时候,我们将进一步探讨市场情绪)。在任何情况下,交易商分类报告都是重要的技术分析领域,分析者至少必须对之有所了解,并且时常关心关心。有一本书,《商品市场价格行为的图表分析》〔第二版,1.·迪伊·贝尔维尔,道·琼斯一欧文出版公司,1985年〕,花了很大的力气来讨论“持仓兴趣”这个题目。
结论
现在,我们就完成了对交易量和持仓兴趣的研究。从本书开头到这里为止,我们已经讲完了商品期货市场的技术分析理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交代了技术分析的理论基础,讨论了技术分析的基本砖石,介绍了图表的构造方法,研究了价格形态,也阐明了技术分析者的三条信息渠道—价格、交易量和持仓兴趣。
但是,我们的研究还仅仅局限于日线图。下一步,我们就该拓展时间视野,把前面这些富有价值的分析手段应用到长期性质的周线图和月线图中,来进行长期趋势分析。与此同时,也要补充一些关于较广泛的商品价格指数和各种市场群类指数的研究。这些便是下一章的任务。
第八章 长期图表和商品指数
引言
在期货行业,当分析者从事市场预测和交易时,日线图显然是最受青睐的。但是通常,一张日线图只能覆盖合约有效期中的6到9个月。不过,由于大部分商品期货的交易商和分析师的兴趣主要局限于相对短期的市场行为,日线图当然被他们广泛地接受,成了期货分析者的首选工具。另外,日线图的维持相对来说简单易行,而且我们也可以从商业化的图表服务系统中随时获取,这也是其盛行的原因(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传输系统的发展,日内图表也越来越流行时了,凭借日内图表,我们可以更细致地了解市场情况)。
然而,恰恰因为一般交易商过分依赖日线图,一门心思地关注短期市场行为,所以.不少人忽视了价格图表中另外非常有用的部分——连续周线图和连续月线图。利用这些长期图表.我们可以进行更长期趋势
的分析、预测。这些图表的用武之地并不仅限于个别市场。事实上,运用它们来研究一般商品指数和各种商品群体指数的主要趋势,也极为有益。
  在合约的全部有效历史里,日线图只能覆盖相对短的范围。而如果要对市场趋势进行透彻的分析,就得把逐日的价格变化放到长期的趋势结构中去,考察其相互关系。为此,我们必须采用更长期的连续图表,我们知道,在日线图上,每根竖直线段代表当日一天的价格变化,那么在周线图和月线图上,每根竖直线段就分别代表对应一星期和一个月的价格变化。周线图和月线图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把价格变化所经历的时间大为压缩,从而在水平方向容纳更长的时间范围,提供更大时域的研究工具。
大范围透视的意义
通过长期图表,我们能够对市场趋势有很好的透视,而这个优势仅仅从日线图上是不可能取得的。在第一章我们介绍技术分析的理论基础时,曾强调指出,技术分析有个最大的长处,即我们可以把它应用于任何时间尺度之下,当然也包括长期性预测了。我们也提到过,有些人持有一种错误的看法,认为技术分析的天地只局限于短期选择时机,而长期性的预测则应该由基础分析去完成。
  那么,朋友们请注意以下的图表,我相信,它们能够充分证明技术分析的各项原则—包括趋势分析、支撑和阻挡水平、趋势线和管道、百分比回撤、以及价格形态等,能够相当完美地适用于长期市场分析.在这里,顺便还要指出,不论是谁,如果他不考虑这些长期图表,就错过了大量价值不菲的价格信息。
  
连续图表的绘制
商品期货合约在到期前,一般大约有一年半的交易寿命。技术分析者为了回顾数年的历史资料,需要构造长期的连续图表,那么,期货合约的这种有限寿命的特征显然就构成障碍了。股市技术分析者没有这个麻烦。每种普通股以及各种股市平均价格指数的图表,从其上市之日起就是现成的。在商品期货行业,分析师面对着一个月份接一个月份不断推陈出新的一张张合约,怎样才能构造长期图表呢?
我们的办法是绘制连续图表。注意,“连续”二字是重点。最通行的一种技巧是,简单地把一串合约的价格图表接续起来就成了。这张合约到期后,就接上下一张合约。为了保证连续性,最简便也最常用的方法是,始终采用最近到期的合约的价格资料。当最近一张合约停止交易后,同一商品的一「一张合约就成为新的最近到期的合约,接下去我们画的就是它。
本章出现的连续图表都源于商品研究局。该机构每周出版一期《CRB期货图表服务》,提供所有期货市场的日线图。作为对日线图的补充,它也提供连续周线图。此外,它每季还推出一系列的连续月线图,
邮寄给客户。其周线图覆盖的时间为四年半,月线图一直可以上溯到22年以前。
构造连续图表的其余方法
把最近到期的合约图表连接起来的办法,既简单易行,又解决了期货合约图表的连续性问题。不过这个方法也有些小小的缺陷。有时候,接近到期合约的价格同下一张合约比起来有比较大的升水或贴水,那么,当我们从旧合约转接到新合约时,在图表上可能出现跳上或跳下的情形。另外,某些合约在接近到期日时,其价格具有极端的邃变性,这也是一种潜在的偏差。
技术分析者为了纠正这些偶尔发生的偏差,想尽了法子。有些人在当前合约到期前一二个月的时候,就换上下一张合约,以避开最后一个月的速变性。也有些人则避开最近到期合约,采用其次或复其次到期的合约。还有个办法是,选择具有最高持仓兴趣的合约画图,因为从理论上说这种到期月份的合约才真正代表了其市场价值。
我们也可以采用选定日历月份的办法来构造连续图表。比方说,所谓11月大豆连续图表,就是逐个地连接每年11月到期大豆合约的历史资料(这种连接特定月份合约的技术尤为W.n·江恩所钟爱).有些图表分析师甚至走得更远。他们把几种月份合约的价格加以平均,或者构造某种价格指数,以修正上述图表转换时升水或贴水的影响。
无期限合约TM
在《商品》杂志(现名为《期货》杂志)1983年3月号上,刊登了题为“无限期合约有益于技术分析”的文章。其中为解决价格的连续性间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案。作者罗伯特·佩尔蒂埃是商品信息系统公司的总裁.文章中介绍了一个新概念,“无期限合约”和“CSI无期限合约TM是该公司的注册商标)。
他提出”无期限合约TM”的目的,在于按照一组连续的时间序列,来编排某种期货数年的价格历史。具体做法是,以连续推移的未来时间段为基础,建立一个时间序列。比如说,我们可以由这个时间序列来求得3个月或6个月后的某个数值。时间段可长可短,随用户选择。然后,把相应的时间段内前后相邻的两种合约的价格加权平均,就得到了“无期限合约”的价格。举个例子。假定我们计算的是三个月“无期限合约”现在是1月,那么三个月后就是4月。然后,我们选取4月前后的两个交易活跃的月份的合约价格,假定为3月和5月的,来加权平均(原文对如何计算加权平均值有更加周全的介绍)。如果今天是1月20日,那就取来一张价格图表,在三个月后的位置上(4月20日)标出一条竖直线段。下一步,在图上把这两张合约的当前价格分别点在它们的到期日(比方说分别是3月26日和5月28日)上。然后,把这两点连接起来,得到的直线同4月2D日那根竖直线相交,其交点的价格读数就是三个月无期限合约的价格。
  无期限合约的数值并非真正的价格,而是上述两个价格的加权平均值。如果您有意进一步了解该加权平均值的构造方法及其优越性,请参阅前面引用的那篇文章,或者同该公司(C5I )联系。据佩尔蒂埃介绍,无期限合约的主要优势是,不需要完全依赖最近到期的合约,从而消除了连续图表在新旧合约切换时可能发生的偏差。
  
无期限指数TM
商品信息系统公司最近又推出了一个更新的概念,“无期限指数”。无期限合约是以期货合约价格为基础的,而无期限指数则把这些数值转换成指数。采用指数有个明显的长处,那就是我们能够比较容易地借助指数来比较不同市场的相对表现。C5I也在各种市场群类中引入了无期限指数,其方法大抵与CRB指数相伯仲。这种指数与CRB期货指数所涵盖的对象是一样的,只是基期选择得不同罢了。
到底这些复杂的花样是否比我们的最近到期合约方法更为有效,还有待进一步的考察。不过必须强调,即使这些办法中出现的偏差相对小些,连接最近到期合约这一简单方法依然是最通用的。操作也很便当。更重要的是,通过长期的实践证明,这种简单方法相当有效。
  相反,如果我们要逐日绘制所有市场的无期限合约的图表,那实在是繁琐不堪。当然,用户也可利用计算机和电话数据转换器,每天从CSI获得这些加权平均值,但是其成本高昂。因此,朋友们有必要权衡权衡。或者保存历史资料,采用简便的传统方法;或者选择烦难的新技术,支付更高的代价。
  
图表分析技术可以应用于长期图表
绝大部分图表分析技术既可以应用于日线图,也同样适用于周线图和月线图。这一点值得反复重申。我们甚至可以更进一步地说,预测长期趋势常常比预测短期市场还要容易些。技术分析有两个基本的信
条:(1)市场以趋势方式演变;_(2)趋势具有惯性。在长期图表上,不但趋势具有明确的特征,而且其中长期趋势往往延续数年。而这两个方面正是长期图表最显著的特征。
想想看,我们只要在长期图表上做一次分析,就能管用几年呐!可是。目前在期货行业,绝大部分市场通讯专汪于短期性研究。往往在读者从邮局拿到之前,就已经时过境迁了。如此一来,在下一期发出之前,市场通讯的主办人都得借助电子信箱和电话热线频频刷新自己的分析,以保证自己的分析切合一日千里的现实。
  长期趋势的持久性特点非常突出,从而引出了我们对另一个间题的有趣的思索—一市场的随机性。技术分析者并不接收市场行为“随机论”或“不可捉摸论”,但是为了稳妥起见,我们还是必须承认,从非常短暂的意义上说,市场上确实可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随机性价格变化。但是,我们从长期图表上明显可以看出,既存趋势具有长期的时间跨度,在许多情况下甚至持续数年之久。这个事实有力地驳斥了随机行走理论所谓价格在时间顺序上互不关联、过去对未来毫无影响的论调。
  
技术分析理论摘要
在考察以下的价格图表之前,我们先概述一下在图例中涉及的各种技术分析原则,以便朋友们体味。在技术分析的理论基础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分析者预测市场方向需要的所有信息都已经反映在价格图表之中。技术分析者坚信。所有最终可能影响价格变化的信息都包容、消化(或者反映)在价格里。价格上涨.则表明市场的心理是牛气的,而价格下跌,则反映市场心理是熊气的。
技术派认为,技术分析在某种意义上已经包含了基础分析,因为图表也反映了市场对基础性供求关系的估价,而正是这种估价才导致了牛市或熊市。因此,图表师有理由判断,如果价格上升,那么需求必定超过供给,基础因素就是看好的。从而,他就可以通过对市场行为的研究,来寻找价格最可能的走向的线索。他之所以这么做,就是要尽早发觉价格资料的重要趋势,越早越好。如前面所说,价格以趋势形式演变,并且其趋势具有强烈的持续下去的倾向。绝大多数技术性顺势系统的主要意图就在于,在趋势发生发展的初期,把它及时地判别出来;然后,这些系统就顺着趋势的方向开立头寸,一直维持到价格变化表
明该趋势已经终结或反转为止。
技术分析术语
在过去的10。多年中,技术派为了描述不同类型的市场行为,以及各种技术预测手段,建立了一整套技术分析术语。所谓趋势,就是价格变化的一般方向。上升趋势的规范定义是,一系列逐步递升的峰和谷。下降趋势则是一系列逐步递降的峰和谷。横向延伸趋势的峰和谷依次水平伸展。趋势通常又分为三级,主要趋势、次要趋势和短暂趋势。主要趋势常常持续数年。本章要讨论的就是这种主要趋势。
阻挡,是一个价格水平(或区域),在其上方,卖方压力将增强。一般而言,前一个峰值就是一个阻挡水平。支撑,也是一个价格水平(或区域),在其下方,买方的支撑较强。通常,前一个谷值就是一个支撑水平。历史支撑水平和历史阻挡水平的由来,可以上溯到数年之前。它们具有持久不衰的影响力,这是长期图表的最为令人注目的特征。一旦市场以足够大的幅度穿破了支撑水平,后者就转化成阻挡水平。在上升趋势中,阻挡水平被冲破后,就演变成新的支撑水平。图8.7是活牛期货的图表.是这一现象的典型例证,其中的历史阻挡水平35. 00和56i. 00后来均转化为支撑水平了。
趋势线在这些图表中的应用,也出奇地有效。在上升趋势中,基本的上升趋势线是通过向上反弹低点连接而成的。只要这条趋势线不被跌破,则上升趋势就有效。下降趋势线向右下方倾斜,是沿着上冲高点连接而成的,有时,市场会形成价格管道,在价格管道中,管道线平行于基本趋势线,位于价格的上方或下方。图 8. 1是商品研究局期货价格指数图,其中展示了一个为时10年的价格管道。
  既成趋势常常按照一定的百分比例进行调整.最为知名的百分比回撤为50%回撤。例如,在上升趋势中,一个中等的调整或许要回撤到先前运动的50%的位置上,然后市场才恢复上涨。最小回撤约为先前运动的1/3,而最大回撤为其2/3。如果市场回撤到远超过2/3的程度,那么市场通常可能就要返回原先的起点了。因此,2/3回撤区是非常关键的。图8. 8和图8. l1a分别是糖和黄金的图表,例示了市场在2/3回撤点发生转折的情形。
  
图表上的形态
长期图表上也具备各种价格形态,其研读方法与日线图一象。在这些长期图表上,双重顶和双重底这两种形态非常醒目。当市场无力克服前一个峰值阻挡,而掉头向下,跌破了最近一个向上反弹低点之后,双重顶就形成了。双重底的情况正好相反。主要的双重顶出现在图8. 5和图8. 12a的玉米和铜的图表上。两个峰相距几乎有7年之久。图8.10显示的是一个头肩形底,例示的是小麦市场,时间从1964年到1972
年。三角形,通常属于持续性形态,但有时也以反转形态的面目出现,在这里的表现也很突出。请看,在图8. 2的CRB期货指数周线图上,就有个对称三角形。
还有一类形态也在这些图表中频繁露面,那就是周反转和月反转。举例来说,在月线图上,市场在当月向上达到了新的高点,但月末收市价格反而低于前一个月的月末收市价,那么这往往就是一个要紧的转折点,特别是当它发生在重要支撑或阻挡区附近时,尤其具有重要意义。周反转在周线图上也相当常见。这些形态同日线图上的关键反转日是对等的。不过,在长期图表上出现的反转形态的影响深远得多。
  利用长期图表来从事趋势分析的最大优越性还在于图表自身。在后面的图例中,包括了几个覆盖时间长达20年的周线图和月线图的范例。我希望这些例子足以表明其价值,足以说明在进行趋势分析时它们是何等犀利有力。如果你从未识荆,恐怕要惊喜一番了。
  
从长期图表到短期图表
如果我们要进行透彻的趋势分析,那么,特别重要的是采取正确的读图顺序。图表分析的恰当次序应该是,从长期图表开始,逐步过渡到近期的图表。当朋友们与不同的时间范围打交道时,这样做的原因就一目了然了。如果分析者只能从短期图表开始研究,那么随着时间尺度的扩大,新的价格资料不断地参加进来,他就不得不相应地修正上一步的结论。即使朋友们已经完成了对日线图的深人分析。但当你再看到长期图表时,或许还得推倒重来。反过来,如果从大的背景入手,一下子考察了20年的全部价格资料,那么你就对市场首先有了恰当的纵览。分析者从长期透视中了解了当前市场的来龙之后,就可以逐步“聚焦”,找到市场当前的去脉。
  在后面的图例中,第一张是为期20年的连续图表。分析者应当首先从这张图上找出较明显的图表形态,主要趋势线以及大致的主要支撑和阻挡水平等要素。然后再转向最近a年的周线图,重复上述程序。最后,再把注意力集中到日线图上,研究最近6个月到9个月的市场行为。这样就完成了从“宏观”到“微观”的过渡。交易商也不妨再向前走一步。研究研究日内价格图表,从而得到更细致入微的结果。
  
起点:商品价格指数
在股票行业,所有的市场分析方法都是从广泛的市场平均值,例如道琼斯指数、标准普尔氏500种股票指数等出发的,从中可以得出总体市场的一般方向.股票交易商或投资者首先必须弄清楚股票市场在总体上是牛市还是熊市,然后才谈得上选购具体的股票。股市分析者往往是在考察了广泛的市场平均值之后,再研究哪类行业的表现最出色。也就是力图在表现最佳的行业群类中,挑选出最佳企业的股票。全过程分三步进行。分析者起先要有非常广泛的印象,然后逐步逐步地缩小范围。期货交易商也应该采取相同的步骤。
商品研究局期货价格指数
在我们分析任何商品市场的时候,第一步理所当然是要弄清总体商品价格的方向。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商品研究局期货价格指数来解决这个问题。它是最受关注的商品价格的晴雨表。该指数含有27种商品期货,反映了商品市场的总体趋势。因此,它是我们的必不可少的起点,由之可以确定商品市场总体上是上涨还是下跌,具体市场所处的大环境是牛气的还是熊气的。
CRB群类指数
第二步,分析者应该考察各种市场群类,挑选出最坚挺的或最疲弱的商品群。举例来说,如果CRB期货指数为上升趋势,或者正处于向上反转的过程中,那么分析者就可以采用相对强度的概念,从这一类指数中选出技术特色_卜最坚挺的商品群类。下面,就该把注意力放到这些强者中去了。
个别市场
第三步,我们要集中注意力,从表现最坚挺的群类中甄选出表现最强的个别市场(我们这里是以看涨的大气候为例,分析者从多头的角度考虑问题)。在价格膨胀的阶段,CR$期货指数趋涨(比如在70年代),那么分析者就应该集中精力,对付涨势最强的市场群类,从其中挑出最坚挺的具体期货市场,以寻求买进的良机。而在价格萎缩的阶段(比如从1980年以来),CRB指数趋跌,交易者就应该着眼于最疲弱的市场群类,从中抓住最软弱的具体期货。以寻求卖出良机。
所以,在分析者打开某个市场的图表之前,他就应该对总的商品市场的价格水平到底是看涨还是看跌、以及该市场所处的期货群类的价格水平到底是看涨还是看跌等背景,做到心中有数了。
  综上所述,当我们对某市场进行透彻的趋势分析的时候。应该遵循下列正确的步骤:首先分析CRB期货价格指数的20年的月线图,然后是其5年的周线图,最后是其日线图;接下来,考虑各种CRB群类指数(或者分析者感兴趣的某群体)的长期周线图和日线图;最后一步,研究个别市场,由月线图而周线图,最后至日线图。本章后面的图例的编排,正是出自上面的考虑。第一例,图8. 1,就是CRB期货价格指数的20年连续月线图。
  
是否应对长期图表进行通货膨胀的修正?
在结束我们的说明之前,还需要作几点补充。第一个间题是,是否应该对长期图表上的历史价格进行通货膨眼修正。不管怎么说,从70年代早期之后,通货膨胀率是惊人的. 到了80年代,通货紧缩也是不同寻常的,那么,美元的价值前后就有了较大的变化。如果我们不对长期图表的历史价格进行修正,它们上面的峰和谷还有意义吗?分析师们对这个问题颇有争议。
我个人认为,不必要对长期图表进行任何修正,理由很多。主要的,我相信市场自身已经进行了必要的修正。当贷币贬值时,就会导致用该货币表示的商品价格的上涨。因此,随着美元的贬值,商品价格就会相应上升。毫无疑间,商品期货的长期图表上7O年代的价格上涨,在很大程度上仅仅反映了美元的疲弱。对应地,最近5年商品价格的下跌,在很大程度上则直接归因于美元的坚挺。
第二个值得推敲的问题是,从70年代商品价格的巨额抬升,到80年代商品价格的大幅下跌,都是通货膨胀作用的经典实例。因此,尽管在70年代商品价格翻了两番乃至三番,要对它们进行通货膨胀修正还
是没有根据的。商品价格的上涨正是通货膨胀的结果。在80年代,经济学家曾经把商品价格的下跌作为通货膨胀受到控制的标志。金价现在已经跌到1980年的一半以下了,难道我们有必要用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对它修正一番吗?我想市场本身对这方面的问题早已“置之度内”了。
  最后一个间题,牵涉到技术分析理论的核心,“市场行为最终包容、消化一切因素”这条基本前提。市场自我调节、自动适应了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以及货币币值变化的要求。到底是否要用通货膨胀修正长期图表?这个问题的真正解答还在于长期图表本身,“解铃还待系铃人”。图8. l2a是铜的图表,其中1980年的牛市的最高点恰好达到了1974年牛市的最高点,然后市场便开始下跌,一直跌到、并稳定于1975-1977年的熊市低点上。许多市场都无力冲破数年以前形成的历史阻挡水平,而且从此开始下滑,一直跌到数年前形成的历史支撑水平。如果长期图表需要进行通货膨胀修正的话,这类价格变化将无从发生。
  
长期图表不直接服务于交易
  长期图表不宜直接应用于交易中。我们必须把对市场的分析预测和出入市时机抉择这两项工作区别开来,长期图表在确认主要趋势和价格目标时大有裨益。不过,它们不适用于出入市时机的选择,不应该服务于这种目的。后面这方面的研究更为灵敏,因而必须采用日线图以及日内线图来进行。
  
结语
在以下图例中出现的各种技术工具都是较为基础的,传统的图表分析者当能一目了然。其中我们只采用了从第一章到第七章的一些原理。不过,其它图表分析技术也毫不例外地适用于周线图和月线图。比如,长期图表也可以用来研究长期性周期。艾略特波浪理论在长期图表上也一样有用武之地。在玉米和棉花的月线图图例中,就有5浪牛市的例子。
在这些图表上,长期性移动平均线的应用还是个薄弱环节。作者几年前曾经做过一点尝试,实践表明,在周线图上大可采用10周和30周移动平均线来追踪长期趋势。这些平均线同股市分析中所采用的平均线大同小异,但是它们在期货市场上一直没受到重视。
对长期图表,我们只需要每隔一段时间深入地研究一下就行了。在短时间内,长期图表上的价格形态变化甚少。因此,平时我们只需要对之略加观察,就足以获得有关的背景知识了。
日线图依然是期货商的基本工具。对短线的操作者来说,日内图表也是大为得力的工具。本章的意图并不是要改变上述事实。无论如何,我们希望朋友们牢记的是,长期图表是对短期图表的重要补充,如果没有前者,我们将错过大量极有价值的价格信息。朋友们应当清楚,如果在我们的分析过程中把广泛性商品价格指数的研究也包括进来,那是很有益处的。
  目前人们已经日益了解了这些长期图表和指数的价值。当我们把它们与日线图共同使用的时候,我们的图表分析就具备了一个全新的视野,为技术分析在期货市场的应用增色不少。
  
周线图和月线图的实例
在本章以下的几页中,有几张是长期周线图和月线图。这些图表在很大程度上可谓“其义自现”,无需另做解说。不过在图8. 5和8.6中,我们用到了一点艾略特波浪的5浪牛市的内容,但极为基本。图中所标注的,仅限于长期的支撑和阻挡水平、长期趋势线、百分比回撤、周反转、以及间或出现的价格形态等。
随便翻翻这些图表吧,请注意,其中大量的历史资料在日线图上完全是看不到的。日线图与5年的周线图相比,缺失了80%的价格资料,同20年的月线图相比,丧失了95%的历史内容。好在现在朋友们就可以一睹这些历史资料的风采了,不妨体味体味结合使用它们从事分析的妙处。
技术指标
下一章,我们将探讨最流行的一种技术指标——移动平均线。这也是绝大部分趋势顺应系统的机关之所在。
第九章移动平均线
引言
移动平均线这种技术指标,最富灵活性,适用最广泛。囚为它的构造方法简便,而且它的成绩易于定量地检验,所以它构成了绝大部分自动顺应趋势系统的运作基础。
图表分析在很大程度上是主观的,我们很难核查分析者的成绩。因此,图表分析不太适合计算机。与此相反,移动平均线的规则却可以简易地编成计算机程序,然后,由计算机自动地生成各种买入或卖出信号。不同的图表分析者也许会对同一个价格形态到底属于三角形、还是钻石形,或者对同一个价格形态到底是倾向于看涨、还是看跌而争执不下,但是,从平均线得出的趋势信号却是精确的,不随我们的主观意志而变。
下面,我们先为移动平均线下个定义。正如“平均’二字所指,它是最近10天收市价格的算术平均线。所谓“移动”,实质上就是指我们在计算中,始终采用最近10天的价格数据。因此,被平均的数组(最近10天的收市价格)随着新的交易日的更迭,逐日向前推移。在我们计算移动平均值时,最通常的做法是采用最近10天的收市价格。我们把新的收市价逐日地加入数组,而往前倒数的第11个收市价则被剔去。然后,再把新的总和除以l0,就得到了新的一天的平均值(10天平均值)。
在上例中,我们只选用了简单的10天收市价的移动平均值。实际上,其它计算移动平均值的方法并不都如比简单。关于怎样才能使移动平均线效果最佳,还有不少间题。比方说,我们应该计算多少天的平均值才合适?到底该用较短期的呢还是较长期的呢?是否有一种广泛地适合所有市场的最佳移动平均线了或者是否每个市场都有一种最佳移动平均线?只有收市价最适合计算移动平均值吗?同时采用好几条移动平均线,是不是效果更好?是简单的移动平均线,还是线性加权的移动平均线,或者还是指数加权移动平均线效果最好?是不是在某些情况下移动平均线表现得好,而在有的情况下则表现一般?
  其实,围绕着移动平均线的用法,还有许多何题有待解答。在本章我们要解决其中的许多疑间,并且还要就移动平均线的一些最通常的用处列举示例。不过先要声明,这些问题迄今尚无严格的定论,我们将要交代的只是该领域现有的一些研究结果。
  
移动平均线:具有滞后特点的平滑工具
移动平均线实质上是一种追踪趋势的工具。其目的在于识别和显示旧趋势已经终结或反转、新趋势正在萌生的关键契机。它以跟踪趋势的进程为己任。我们也可以把它看成弯曲的趋势线。然而,这里必须明确,正统的图表分析从不企图领先于市场。移动平均线也不例外,它也不超前于市场行为,它追随着市场。仅当事实发生之后,它才能告诉我们,新的趋势已经启动了。
移动平均线是一种平滑工具。通过计算价格数据的平均值,我们求得一条起伏较为平缓的曲线。从这条较平滑的曲线上,我们大大地简化了探究潜在趋势的工作。不过,就其本质来说,移动平均线滞后于市场变化。较短期的移动平均线,比如5天或10天的平均线,比40天的平均线更贴近价格变化。可是,尽管较短期的平均线能减小时滞的程度,但绝不能彻底地消除之。短期平均线对价格变化更加敏感,而长期移动平均线则迟钝些。在某些市场上,采用短期移动平均线更有利。而在另外的场合,长期平均线虽然迟钝,也能发挥所长(见图9. la和b)。
平均哪种价格?
  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所采用的平均值都是从收市价中计算得来的。一般认为,收市价是每个交易日最重要的价格,因此,在构造移动平均线时用得最普遍。不过朋友们也应该了解,有些分析者更愿意使用其它的价格。比如,有些人更偏好使用所谓中间价,即当日价格区间中点的价格。
有些人也采用收市价格,但是他们是把每天的最高价、最低价和收市价加在一起,然后除以3,再代入移动平均值的计算式。还有些人则针对每天的最高价和最低价,分别求出两条移动平均线来,最后得到一条“价格带”。在这种方法中,有两条移动平均线,它们相互分开,中间形成了一条所谓价格波动的“容器”,或称“包容带”。稍后我们将探讨采用价格带可能具备的长处。尽管有这些变通的做法,在移动平均线的算法中,最常用的仍然是收市价格(或者说,结算价格)。在本章中,我们要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它身上。
简单移动平均值
所谓简单移动平均值,即算术平均值,它最常用。但是,也有人怀疑其效果。主要的疑问有两个。第一种批评是,每个平均值仅仅把它所覆盖的那段日子(例如最近10天)包括进来。第二种批评是,简单移动平均值对其中每一天都一视同仁。例如在10天平均值中,最近l0天中每一天的分量都同当天的一样,每天的收市价格都占有10%的权重。在5天平均值中,每天的权重都是20%。有些分析者认为,距当前越近的日子的价格变化应当具有越大的权重。
线性加权移动平均值
为了解决上述权重问题,有人提出了“线性加权移动平均值”的概念。在这种算法中,如果以10天平均值为例,那么,第10天的收市价要乘以10,第9天乘以9,第8天乘以8,依此类推。这样,越后来的收市价,权重越大。当然,下一步,我们要把其总和除以上述乘数的和(在本例中为55:10+9+8十…...+1=55)。无论如何,线性加权平均值法依然没有解决前一个间题,即它仍然仅仅包含平均值移动区间内的价格(见图9. 2a和b)。
指数加权移动平均值
这是一种更为复杂的平均方法,称为“指数加权移动平均值”,它一举解决了简单平均值法所面临的两种责难。首先,指数加权平均值给较后来的价格以较大的权重,由此,它属于加权平均值的性质。另外,尽管它给予过去价格的权重较小,却的确囊括了自期货合约上市以来所有的历史价格。不用说,它的计算公式很繁复,我们必须借助计算机来计算。乍看起来,既然指数加权平均值法不但同时解决了简单平均法的两个缺陷,而且在这两方面还翻出了新名堂,那么,它在上述三种方法中就该最合用。可惜,事实并不尽然。本章后面将要比较三者的优缺点。
单独采用一条移动平均线
期货分析者最常用的是简单移动平均线.我们的讨论也主要集中于这种方法。有些期货交易商只采用一条移动平均线来产生趋势信号。在日线图上,我们把移动平均值伴随着每天的价格图线,逐日点出。当收市价格升高到移动平均值之上后,就产生了买入信号。当收市价低于移动平均值后,就出现了卖出信号。有些分析者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信号,还希望看到移动平均线本身也朝穿越的方向变化。
如果我们采用非常短期的移动平均线(如5天或10天平均线),移动平均线就非常贴近收市价格的轨迹,并时常出现穿越现象。这些穿越信号可能是有效的,也可能是错误的。如果我们采纳这些极为敏感的移动平均线信号,就会导致较多的交易次数(因而交易费用更高昂),并引发较多的伪信号(拉锯现象)。如果平均线过于敏感,有些短期的随机价格变化(或称“噪音”)就可能会激发错误的趋势信号。
较短期的平均值产生较多的伪信号,不过利弊总是不分家的,从另一方面来看,它能更及时地揭示趋势信号。这很合情理,因为平均值越敏感,则信号出现得越早。因此这里也有一番取舍的功夫。我们的窍门是,力求找出最合适的移动平均线,一方面它很灵敏,足以及时地产生信号,另一方面它又相当迟钝,足以避开大部分随机的“噪音”。
长期移动平均线同短期移动平均线
通常,当价格处于横向延伸的区间中时,短期移动平均线的效果较佳。因为在这类环境下,价格基本上无趋势可循,短期的较敏感的平均线能捕捉更多的短线价格波动(见图9. 3) 。
然而,一旦价格趋势形成了——无论是上升还是下降——长期移动平均线就更为有力了。较不敏感的移动平均线(例如40天的)在跟踪趋势时,距离价格较远(因为它具有更长的时间滞后),这样,就不会在市场出现临时性调整的时候产生错误信号,从而,我们可以更长久地利用主要趋势。
反过来,当市场出现短暂的调整时,较短期的平均线就会发出平仓了结的信号,或者甚至发出逆着当前主流趋势的买卖信号。前面我们曾说过,关键在于选择时间跨度恰当的平均值。到这里,事情就很清楚了,没有哪种平均线能够在所有的场合下都最合适。正确的选择是,当市场处于无趋势阶段时,采用较短期的平均线;而当市场处于趋势良好的阶段时,则采用较长期的平均线。
下面我们把上述比较再深入一步。当趋势持续时,较长期的平均线表现较佳。但是在趋势反转时,它的缺点就暴露无遗了。因为较长期平均线较为迟钝,它原本是从更远的距离外追踪趋势的,这样才使之在趋势过程中,不与短暂的调整搅在一起一。也正因其迟钝,当趋势反转时,它也不能及时反应出来。因此,我们给出另一个推论;只要趋势持续,那么较长期平均线就作用良好,但是当趋势处于反转过程中时,较短期的平均线更适用。
于是,我们清楚了,单独采用一条平均线的做法有好几处缺陷。也许组合使用两条移动平均线更好。不过,在讨论组合使用两条移动平均线的方法之前,我们还需要把移动平均线概念理解得更透彻些。以下先说说过滤器和价格带。
关于一条移动平均线的过滤器
为了减少采用一条移动平均线时出现的拉锯现象,分析者在移动平均线信号上施加了过滤器。以下是其中几种具体的做法。
1.某些分析者在采纳移动平均线的信号之前,不仅要求收市价格必须穿越移动平均线,同时也要求当夭的全部价格范围清晰地突出在移动平均线的同一侧。
2.另一种过滤器是,收市价格穿越移动平均线的幅度必须达到预定的要求,这一点属.于穿越规则的范畴.顶定穿越幅度.可以是最小价格单位的一定倍数,或者是某个百分比.例如,在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黄金的最小价格单位为10美分(0.10)。那么举例说,我们就可以把过滤器设置为5倍于最小价格单位,即50美分(0.50)。在百分比过滤器中,可能要求收市价格穿越移动平均线的幅度达到l%(以目前的COMEX黄金市场计,约为3.00)当然,使用过滤器也是个两难选择问题。过滤器越小,那么它的保护性能越差。而过滤器越大,则信号发生得越迟——这又是一桩“公平买卖”。过滤器提供的保障越佳,那么其入市信号就越滞后,从而错过越多的价格变化,“成本”越高。
3。有些分析者要求,移动平均线信号必须由其余图表的突破信号所验证。这样,就可以获得较强的信号,避免在短暂的横向区间中,接连地陷入拉锯现象中。我们可以选用点数图的信号作旁证。还可以选用“周规则”的突破信号(稍后我们要进一步讲述所谓周规则的突破信号)。采用此类过滤器也有短处,交易商对过滤器越倚重,那么他离移动平均线信号的本意就越远。
4.也有些分析者采用了时间过挂器。他们在动手之前,先观察一到三天。因为绝大部分错误信号往往很快就露出马脚,市场重新返折到平均线的原来的那一侧。所以,如果我们要求信号在出现后一二天内始终
保持有效,就可以甄别相当多的伪信号。本方法所付的代价是,等到信号确认,入市已晚了一步。
5.另一种流行的过滤器是“百分比包络线,,或者说“波幅带”。具体的做法是,在移动平均线的上方和下方的一定的百分比位置上,分别作出移动平均线的平移曲线。换言之,在移动平均线之上或之下,距离移·动平均线一定百分比的位置上,另画两条曲线。当收市价格不仅高过移动平均线自身,而且超越了上包络线之后,才构成买入信号。基本的移动平均线则变成了止损出市点(见图9. 4a和b)。
在上包络线和移动平均线之间,形成了所谓的缓冲区。当价格处在这两条线之间时,我们不采取任何举措。只有当收市价向上穿越了上包络线后,我们才把它看作买入信号。而万一收市价格再回到移动平均线之下,那么刚才所开立的多头头寸就应平仓止损了。
我们要求收市价格跌破下包络线方构成卖出信号,而如果收市价格再回到移动平均线之上,则应止损平仓刚才开立的空头头寸.采用此类过滤器的主要长处是,当价格处于缓冲区(或称“中性区”)时,我们毋需持有任何头寸。对于始终与市场相联的(始终“在市”的)交易系统来说,这种方法尤具优势。
6.如果我们针对每日的最高价和最低价,分别采取与在收市价格下同样的移动平均方法,就得到了价格带(包容带)。它由两条移动平均线形成——一条是关于最高价的,一条是关于最低价的(见图9.5a
和b)。
收市价格必须穿越上边线,才构成买入信号。然后,下边线就可用来确定止损出市点。而当收市价格跌破下边线时,才构成卖出信号,然后,上边线就成为止损保护线。在上升趋势时,下边线恰似看涨的趋势线。在下降趋势中,上边线正如看跌的趋势线。
采用两条移动平均线
在前面各个部分,我们曾交代,采用一条以上的移动平均线有其独到之处。在有些场合下,短期平均线的作用更好些,而在有些场合下,较长期的平均线更能发挥所长。在单独采用一条移动平均线的情况下,常常会出现大量拉锯现象,从而有必要使用各种过滤器。为了提高移动平均线方法的效果和可信度,许多分析者选择两条或三条移动平均线,把它们组合起来使用。
我们这里仍然主要谈简单移动平均值,暂且不管与之相对的加权平均值,或者指数加权平均值那两种变通办法 (当然,以后我们也要列出一个实例,看看组合使用两条指数加权平均线的情况)。有研究表明,两种简单平均线相组合,在各种可能的组合之中效果可能是最佳的。
当我们采用两条移动平均线时,较长期者用来识别趋势,较短期者用来选择时机。正是两条平均线及价格三者的相互作用;才共同产生了趋势信号。
怎样利用两余移动平均线产生信号
  双移动平均线法有两种具体的用法(见图906a到d)。
1.第一种称为“双线相交法”。就是说,当短期平均线向上穿越长期平均线时,构成买入信号。例如,两条平均线分别为5天和20天的移动平均线,或者是10天和40天的移动平移线。在前一种悄况下,当5天平均线向上穿越20天平均线后,构成买入信号,而当5天平均线向下穿越20天平均线后,形成卖出信号。在本例中,系统是连续工作的,即它始终在市,要么处于多头状态,要么处子空头状态。在后一种情况中,当10天平均线向上穿越40天平均线时,则为上升趋势信号,当10天平均线向下穿越40天平均线时,则为下降趋势信号。同采用单移动平均线法相比,采用双移动平均线法在时间上滞后于市场更多一些,但由此也减少了拉拐现象。在后面,我们研究如何在具体市场上选择最佳平均线的间题时,还要继续讨论双移动平均线相交法。
2.第二种使用双移动平均线的方法是,把它们中间看作某种中性区。那么,仅当收市价格同时向上越过了两条平均线之后,才构成买入信号。然后,如果价格再跌回中性区,则上述信号被取消.同样,仅当收市价格同时向下穿越了两条平均线之后,才构成卖出信号。然后,如果价格再涨回两条平均线之间的中性区,我们就平仓了结上述空头头寸。只要价格维持于中性区内,我们就袖手静观。依此方法设计的系统,也有一些其他系统所不及的长处。上述两种方法都有其他种种变化。
三条移动平均线相结食,或曰三,交叉法
  既然两条移动平均线似乎比一条更好,那么,如果把三条平均线相组合,就该胜过两条平均线的组合了。基于这样的设想,就有了三重交叉方法。最常用的三重交叉法系统,要数4—9—18天移动平均线的组合。这个概念最先出自R·C·艾伦1972年的著作《怎祥从商品市场发财》(温莎图书出版社)。稍后,在1974年,他还有《怎样利用4天、9天、 l8天移动平均线的组合从商品市场获取更多利润》(贝斯特图书出版社)。在商品行业,5天、10天和20天移动平均线是使用得最广泛的几种,4—9—18天系统其实只是它的一种变化。目前,许多商业化图表服务都提供4—9—18天移动平均线的组合,许多可视回馈系统也不例外。
怎样利用4—9—18天移动平均线系统
我们已经指出,移动平均线的时间越短,则它追随价格趋势时,越贴近价格。由之可以推论,在这种组合中,最短期的4天平均线最贴近价格趋势,9天平均线次之,18天平均线最远。因此,在上升趋势中,合理的排列应当为,4天平均线高于9天平均线.而后者又高于18天平均线。在下降趋势中,顺序正相反,4天平均线最低,9天于均线次之,}8天平均线居上(见图9.7a和b)。
在下降趋势中,当4天平均线同时向上越过了9天和18天平均线后,则构成买入的预警信号。随后,一旦9天平均线也向上越过了18天平均线,则该预警就得到了验证,说明上述买入信号成立。这样一来,就使4天平均线居于9天平均线之上,而9天平均线又居于18天平均线的上方。在市场调整时,偶尔也许会有三线绞混的惰况,但上升的大趋势不变。有些交易商在这种三线绞混的过程平仓获利,也有人以之作为买入机会。显然,在应用本规则时,有很大的变通余地,这取决于当事人的交易风格。
当上升趋势反转为下降趋势时,首先发生的情况是,最短期的(也是最教感的)平均线——4天平均线——向下跌破9天平均线和18天平均线。这还只是卖出的预警信号。不过,也有人会利用这个交叉信号,作为充分的理由卖出平仓,了结原有的多头头寸。随后,如果中等天数的平均线——9天平均线——也向下跌破18天平均线,则卖出信号得到确认(见图9.7a和9.7b)
最佳移动平均线组合
现在,我们已经考察了所有的三种移动平均线—简单平均、线性加权平均、指数加权平均。也研究了单移动平均线、双移动平均线的组合、和三条移动平均线的组合。不过,前面我们还列举了不少疑间,下面就来看看其中一些答案。
在我们讨论其中部分问题时,参考了美林公司研究部门的工作。他们在弗兰克‘霍克海默领导下,从1978年到1982年,发表了一系列有关计算机交易系统的研究报告。这些成果引人注目,是期货行业中迄今对移动平均线应用最深入的研究。为了发现表现最佳的移动平均线组合,他们进行了大量的移动平均线技术的试验。他们还把这些移动平均线的组合,同其它各种技巧,诸如周价格管道(即周规则)、日内和日间价格管道、线性回归、以及韦尔斯·王尔德的方向性运动系统等作了比较。
他们的研究目的,是要得到上述每种技术的最佳(或优化的)成绩,然后对各种技术的结果加以比较,从所有可能的方法中,发掘出对每个市场最切合的技术指标。
美林公司研究部门的结果
以下我们就来看看这些研究结果,同时,也观摩观摩他们对移动平均线的具体运用方法。霍克海歇有一篇文章《计算机能帮您做期货交易》,发表在1978年的《商品年鉴》上(由商品研究局出版),其中介绍了他们的部分成果.他们利用从1970年到1976年的13种商品的资料,按交易月对移动平均线法进行了侧试。移动平均线的时间跨度从3天到70天逐渐改变。对简单平均法、线性加权平均法,和指数加权平均法分三组分别进行洲试。所有结果分别列表比较,以对每个市场找出.最优越的平均值(见表9.1到9.3)最后,在表9. 4中,再把三种平均方法的情况汇总比较,以找出三个类型中最佳者。
为了挑选最适合的指标,他们采用了一种检侧系统,所衡量的项目有,累计的净利润或净亏损、最大的连续亏损、以及几种盈利比率等。从这些研究中,可以得出下面几点有益的结论。
1.首先,我们引用霍克海歇自己的论述:“这些试验为我们提供了经验性的根据,表明期货价格的变化并不是完全随机发生的.事实上,这些趋势顺应技术产生了显著的利润,即使我们把交易费用考虑进去也不例外。因而技术分析作为一种价格预测方法,它的有效性在这里得到了支持”。(霍克海歇,第60页)。
2.没有哪种移动平均线在所有市场都表现得最佳。或者换种说法,每个市场看来都有自已独有的优越移动平均线,具体市场具体选择。
3.较长期的移动平均线胜过较短期的移动平均线。所谓长、短区别的分水岭,位于40天平均值附近(8周)。在60天到70天的区间(18周)中,优越平均线的数目多得令人吃惊.
4.简单移动平均值方法既胜过线性加权平均值法,也胜过指数加权平均值法。在13种市场中,如表9.4所示,其中有10例是简单平均值法最佳,有2例是线性加权平均法最优,而指数加权平均值中选的情况只有1例(可可市场),可见其表现最差。
双平均线法同三平均线法
在确认了简单平均值法最出色之后,他们转向双移动平均线相交法和三移动平均线相交法的研究。这里,他们只采用简单平均法。他们把研究结果(从1970年到1976年的数据得来)与前面提到的各种管道技术相比较。他们在1979年进行的比较研究中,共涉及了17个市场,其中有10例表明,使用双平均线法的获利能力最强。而三平均线法只在4例中占到上风。剩下的三个市场呢,数各种价格管道技术最合适.稍后,我们将介绍价格管道技术,作为对移动平均线方法的补充(关于以上研究的详细情况,见《计算机交易技术》,美林公司部商品部,1979年2月号).
关子移动平均线,除了前面的四条结论外,还可以加上一点——双移动平均线组合看来是最好的选择。那么归纳一下,在移动平均线方法中,最好的办法可能是,根据市场的具体情况,通过优化过程,选出它的双简单移动平均线的最佳组合。’
这里的所谓优化,贯穿着上述研究的始终。每条移动平均线(或者每种技术指标)都应当、也能够针对具体市场的个性、特点进行优化处理。
表9.5是美林公司关于双线相交法的最新研究报告(计算机交易技术1,美林公司商品部)。最近这份报告一直覆盖到1981年全年,其中还包括了几种新的期货市场。
在优化过程中碰上的难处
优化过程的困难之一是,一有新数据,我们就得把优选的过程从头再来一遍。每当市场情况发生变化.,优化结果—优选的移动平均值的时间跨度(天数)就可能也得变.尽管美林公司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一段时间内,优选的移动平均线天数相当称定,但是我们必须明确,不可以对过去优选的天数过分倚重。在此我要强调,前面各表中的优选天数,仅仅是为了说明问题而引用的,而不是说在目前的市场条件下,它们仍是最佳的平均线天数。
随着微电脑的出现,各式应用软件层出不穷,优化过程相对简易了。其实,针对几乎所有的技术指标,我们都可以根据不同的市场情况,优选出最佳的时间参数。然而,问题依然棘手,到底我们应该隔多久——按照何种频繁程度——重新优选一次呢?如果我们测试的频繁程度不够,交易者就要冒优选参数过时的风险。如果我们做得太频繁,那又会有新问题。并非所有的分析者都推崇优化方法。有人认为,全部优化过程,不过是把这些参数调整一下,以适应过去的价格资料。这些怀疑论者觉得,既然这些所谓优选参数从没有在真实市场条件下,真刀实枪地检验过,当然就是可疑的了。
在期货市场上,关于最佳移动平均线方法的争议恐怕永无止境,前面的研究结果当然也不是终结的答案。不过,这些研究的确为我们提供了一份工作纲要。在我们今后从事本领域更深入的研究的时候,它们是很好的起点。
移动平均线的位置
关于移动平均线同价格资料的相对位置的间题,也有争论。绝大部分技术分析者,把最近的移动平均值,描画在最近一天的位置上。然而,也有人宁可把最近的移动平均值,描画在距离最近一天一定天数以后的位置上。他们称之为,“让移动平均线领先价格变化”。这种移动平均线,同传统的移动平均线相比,即与上述前一种做法相比较,距离价格本身更远。具有领先时间的移动平均线方法意味着价格与平均线的相交要滞后更长的时间,因而伪信号更少。
阿瑟·斯克拉罗的办法更新奇。在他的《期货图表职业分析者手段》(商品研究局,1980年)中,建议把移动平均线向后娜动,移动幅度为其时间跨度天数的平方根。例如,如果移动平均线的时间参数为2天
到4天,那就把它向后移2天;如果时间参数为5天到9天,就向后移3天;如时间参数为10天到16天,就移4天,等等。
必须明确,如果我们把移动平均线向后推移,实际上就是把最近一天的收市价格同当日位置上的移动平均值相互比较。举例来说,如果移动平均线向未来推移了5天,那么就是把最近一天的收市价与倒数第5天的移动平均值相比较。由此可见,为什么价格与移动平均线的交叉普遍地推迟了。把移动平均线放置在不同位置上,可能会引出了一系列有趣的新用法.不过,最通常的做法还是,把移动平均值放在传统的即期位置,即使之与最近价格所处的日期一致。
移动平均线取中
从统计学角度来看,更准确的做法是把移动平均线“取中”(见图9.8a和b)。就是说把每个移动平均值都画在它所覆盖的时间区间的中点上。比如说,与通常的做法相比,10天移动平均线就要向前移5天。20天的移动平均线则应向前移10天。不过,移动平均线取中有个重要缺陷,就是由之产生的趋势改变的信号实在过于滞后。因此,通常,我们还是把移动平均值放在它所筱盖的时间区间内的最后一天,而不是中点。取中技术一般只用在周期分析中,以分离各种潜伏的市场周期。在第十四章我们讨论趋势分解的时候,对取中的移动平均线会有更多的介绍。
移动平均线与周期现象关系密切
许多市场分析者相信,在市场运动中,时间周期起着重要作用.因为时间周期具有重复再现的特点,并且可以定量测算,所以,我们有可能预测市场出现顶或底的大致时间。从为时6天的短期周期开始,一直到长达54年的康德拉蒂耶夫周期,许多种时间周期同时并存。这是个迷人的技术分析领域,后面专门有一章对此详加阐述。
我们在这里引入周期概念,只是为了说明以下一点:影响某市场的主流周期与这个市场上最恰当的移动平均线之间,似乎颇有关联。换句话说,我们应按照每个市场的主流周期,来相应地调整移动平均线的天
数。
看来,移动平均线和周期确实有一定的关系。举例来说,在所有的商品市场上,月周期都是最广为人知的。每个周期都倾向于按照一二个倍数因子,与其上一级长周期,或者下一级短周期和谐地相互呼应。这就是说,上一级长周期是本周期长度的双倍,下一级短周期则是本周期长度的一半.
于是,我们从月周期上或许就能解释5天,10天、20天和40天移动平均线之所以流行的缘故。月周期的长度是20天。40天移动平均值是20天的两倍。10天移动平均值是20天的一半,5天移动平均值又是10天的一半。
在较为通用的移动平均线中(包括4天、9天和18天移动平均值,它们分别是从5天、10天、和20天中导出的),有不少可以用周期的影响以及各级周期之间的和谐关系加以解释。碰巧的是,四周周期也有助
于解释四周规则成功之所在。本章稍后就要讲四周规则,以及它的“小兄弟”——二周规则。
菲波纳奇数字在移动平均线法中的应用
   在关于艾略特波浪理论的一章中,我们将介绍菲波纳奇数列。不过,在这里我们先要指出,这个神奇的数列—例如13,21,34,55,等等——在移动平均线法中看来也颇有用武之地。这一点不但对于日线图成立,而且在周线图中也适用。在日线图中我们曾提到21天移动平均线,这也是个菲波纳奇数字。在周线图上,不管是在股票市场,还是在商品市场,均证明13周移动平均线很有价值。关于这些数字的深入探讨,我们留给十三章(见图9. 9a到d)。
   
移动平均线适用于任何时间尺度
移动平均线方法最主要应用于日线图。不过,其实它既可以应用在更长期的趋势分析上,也可以应用于更短期的研究中。我们不应该忽视这两个方面。在股市分析中,长期的移动平均线,例如10周或13周平均线,与30周平均线的组合使用方法,可以说由来已久了,但在商品期货市场上,它们还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在连续周线图上,我们可以用10周与30周移动平均线的组合来追踪开始于数年之前的主要趋势(见图9.10)。
从时间尺度上说,如果我们再往另一个方向看看,那么,也可以把移动平均线法应用于日内图上,辅助我们进行短线交易。无疑,在这些短线图表上,移动平均线给出的信号也是有效的。但是,对于当日交易者来说,应对及时是极为关健的,而移动平均线方法天生具有时间滞后的特点,那么,其时间滞后性质是否会损害它在当日交易中的效用呢了这是我给朋友们提出的疑问。
结语
在这一章,我们给出了移动平均线的许多具体用法。从某种意义上说,或许正是由于这种方法的极大灵活性,惹出了麻烦。使用者是“满箩里挑瓜,挑得眼花。”我们下面试着概要一下。大部分分析者使用双移动平均线或三移动平均线的组合。其中,各种平均值均由收市价算得,并且在图上描绘在它所覆盖的最近一个收市价的同一日期上,既不领先,也不靠后。最常用的移动平均值天数为5天、10天、20天和40天,或者是这些数字的某种变通(例如4天、9天和18天)。话说回来,朋友们不妨尽管放手地去尝试。随着微机和优化软件的普及,移动平均线分析法已经大为简易,有趣得很。
关于移动平均线法的一些争论
移动平均线的信号指示我们顺着趋势的方向交易。这一点正符合期货交易中最源远流长的一些成功要诀,是移动平均线法最大的优越性之一,也解释了它如此流行的原因。这种方法“让利润充分增长,把损
失限于小额”听来耳熟吧?每个新手肯定都碰到过这条历久恒新的法则。这里所要强调的是,移动平均线法正是以上述原则为基础,通过具体的买、卖信号,促使使用者遵守了这些原则。
无论如何,因为移动平均线在本质上是追随趋势的,所以当市场处于良好的趋势阶段时,其工作状态最佳。而当市场忽上忽下,进入了横向延伸阶段后,则表现很糟。而后者所占的时间常常达到了三分之一至一半,有时甚至更多。
  事实上,移动平均线法在相当多的时间内不能发挥所长。正因为这个容易被忽视的理由,我们不能过分依赖移动平均线技术。我们反复强调,技术型交易商必须掌握一整套技术工具。在市场趋势良好的时期,移动平均线法无懈可击,那就不妨打开自动交易系统,自己去钓一阵子鱼。而市场处于其余场合时,采用非趋势顺应系统,比如超买——超卖摆动指数,更合适。所以下一章,我们要讲摆动指数。
移动平均线作为摆动指数
  比较两条移动平均线之间的差距,是构造摆动指数的一个办法。由此,双移动平均线相交法就有了新的意义,用途更广泛了。在第十章,我 们将介绍它的具体做法。在这一章的前面部分,曾提到两条指数加权移动平均线相比较的话题,该方法称为移动平均线相互验证/相互背离交易法(MACDTM),它主要用作摆动指数,因此,我们也要把关于这一技术的讲解放到第十章。
移动平均线法应用于其它技术资料
实质上,我们可以把移动平均线法应用于各种技术数据或者技术指标。既可以把它应用于持仓兴趣和交易量数据,包括权衡交易量,也可以把它应用于各种技术指标:差价和比价。当然也可以应用到摆动指
数。图9.11a和b以及图9.12a和b例示了移动平均线法一些广泛的应用。
周规则
在我们设计跟踪趋势系统的时候,除了移动平均线外,也有别的选择。其中最著名也最成功的技术之一,称为周价格管道,或简称周规则。本方法也具有移动平均线的许多优点,而且省了不少麻烦,使用起来也简便一些.
在过去十年中,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关于在期货市场建立技术性交易系统的问题,人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这些系统在本质上是自动化的,消除了人类情感和主观判断的影响。另一方面,它们也越来越臻于复杂。起初用的是简单的移动平均法,后来,又加入了双移动平均线交叉、三移动平均线交叉的内容,再后来,又把移动平均值线性加权、指数加权。最近,人们又引入了高级的统计学系统,例如线性回归系统。上述系统的首要目的依然是追随趋势,即首先识别趋势,然后顺着既有趋势的方向交易。
  不过,随着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富于想象力的系统和指标的出现,也有些不妥的倾向。人们往往忽视了那些简单、基本的工具,而它们的效果相当好,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下面我们就来说说其中一种最简便的方法—周规则。
1970年,邓恩和哈吉特公司的金融服务部门推出了一本《交易商手册》。其中对当时最流行的自动交易系统进行了模拟测试和比较研究。该项研究的最后结果表明,在所有的测试对象中,“四周规则”系统最为成功。这种系统是由理查德·唐迁创立的。唐迁先生目前在希尔森·莱曼·运通公司工作,担任其高级副总裁兼金融顾间。他被推崇为商品期货自动交易系统领域的先驱(在1983年,《投资帐户管理报道》推举唐迁为首届“最佳获利奖”得主,表彰他对商品市场资金运作领域的巨大贡献。该机构目前向后来的受奖人颁发“唐迁奖”)。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