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仙人指路》作者:徐小平

_6 徐小平 (当代)
  欲知中国电视和主持人现状如何?有诗为证,诗曰:严肃节目太搞笑,搞笑节目太严肃。小崔苦闷睡不实,李湘结婚嫁钻石。朱军不哭也有泪,杨澜欠债更捐款。万众信赖赵忠祥,流年不利犯饶颖。
  这首诗不押韵,但山不在高,有庙则灵,诗不在韵,传神就行。
  在这一片乱七八糟的主持人走投无路的混乱中,走来了佳明这样有志向、有野心、有远见的青年人,我怎能不喜欢?
  我告诉他,美国的主持人之王拉里·金,今年就72岁!最有钱的女主持Oprah,今年也已经50多岁,节目越来越红火。美国大牌主持人,不管男女——小丫听着了——都是越老越魅力,越老越光彩。
  可以说,美国就没有靠青春吃饭的主持人!他们靠什么吃饭?他们靠智慧!
  中国电视正在发生急剧变化,至少正在酝酿聚集着急剧变化的能量。在这大变化的年代,个人与机构保持长久不败的唯一方法,就是向发达国家的媒体实践学习,向世界先进媒体文化学习,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突破自身,如同佳明不惜舍弃既有的一切所追求的那样。
  事实上,佳明小丫主持的“开心词典”,就是来自美国的“谁想成为百万富翁”。中国电视很多很多热门节目,都是直截了当从美国、英国以及其他地方“学习”来的模式。
  但是,向西方学习,仅仅学习人家的节目模式是根本不够的,真正能够拯救中国电视的,是在内容和灵魂上,进行细微、持久和彻底的改变……
  ……从美国回来,说着一口流利英语,理解电视王国美国大众媒体形式与内容的佳明,一定会成为万众瞩目、常青不衰的新一代优秀主持人。
  三、急流勇退
  我和佳明握手告别,突然我问:你走后,“开心词典”怎么办?小丫怎么办?
  佳明以为我关心“开心词典”,安慰我说:不要紧,台里已经策划在世界范围内为小丫招聘搭档了,肯定会来一个比我好的!
  我笑笑,其实我关心的不是王小丫的节目,而是王小丫本人,以及她的职业发展——佳明想做主持人做到70岁,成为银屏常青树,难道小丫就没有想过再干三十年,做一株电视常春藤?
  王小丫也许不来找我,但我知道赵小丫、钱小丫、孙小丫、周佳明、吴佳明、郑佳明都会来找我——或者竟不找我,而直接就去了哥伦比亚大学深造……
  因为,中国主持人更新换代的时代正在迅速到来,如同中国的汽车、中国的道路、中国的医疗制度、中国的教育体制、中国人的素质、中国的文化都在迅速更新换代一样……李佳明捷足先登,先走一步,只是中国主持人迎接未来绝对挑战的又一个战略挺进!
  ……
//
---------------
为李佳明去哥伦比亚打前站(1)
---------------
  昨天写文章讲述了李佳明要去哥伦比亚大学读书的消息,今天我就要出发,开始两周的美国高校考察之旅。第一站就是我家佳明要去的哥伦比亚大学。
  我会持续发回一些报道,请大家和我一起经历这次教育风暴。
  在纽约的哥大访问两三天,然后去普林斯顿、耶鲁、哈佛、布朗、MIT,以及其他一些沿路的学校。
  哥伦比亚大学有我几个亲爱的同事,新东方前任CFO、董事会秘书张妮,新东方著名的张小楠,一个在那里读教育学博士,一个在那里读MPA,她俩都是在新东方工作四五年之后才走的。她俩在新东方,都曾经担任过老俞的秘书,但看上去她们的前途,要比俞敏洪和我的辉煌多啦!所以要好好和她们套套近乎……
  所以我已经订好票,要请她们去百老汇看《歌剧魅影》,在哥大读书不看《歌剧魅影》,看什么!
  然后从波士顿飞洛杉矶,把加州的一系列大学都看个够。其中有洛杉矶的UCLA、南加州大学,旧金山的斯坦福、伯克利大学,以及沿途的几所“加州大学”。
  仅仅写下这些名字,就让我激动啦。一个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去这些地方考察,其实就是朝拜啊!回来又可以写许多文章了!
  在我心目之中,北大清华、哈佛耶鲁,都是一回事,是中国人寻求繁荣富强之道的地方。
  人们都说科学无国界——但很少有人说教育无国界。
  教育有国界吗?
  本质上,教育也无国界——否则怎么解释鲁迅、钱学森、钱三强、李四光、宋庆龄、邓小平……等这些伟大留学生的人生轨迹?无论如何,在思想和学识的形成上,留学对这些影响或决定了中国命运的先辈们至关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所以,说留学是中华民族成长和强大的长征中缺了就到不了终点的重要旅程,显然是没有毛病的。
  说什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其实这些都是“傻×”的说法——对不起,我只是借用罗永浩老罗的语录,不是我的原创。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科技、管理,以及绝大多数东西,都是人类文明几千年积累的瑰宝,都是珍贵的宝玉——是真宝玉,不是贾宝玉。
  什么他山之石啊!应该说:他山之玉。
  他山之玉,可以佩戴。我要上山去采玉!
  问题是:采玉,也不是赤脚荷锄就能把玉采回来的。采玉是一种复杂的技艺,向文明社会学习,向先进教育学习,也是一种复杂的过程。
  我们可以不学习么?我们不可以不学习。向西方文明——先进文化学习的过程,一分一秒也不可以停顿。
  因为,从鸦片战争以来,今日中国的一切,一切的一切,都是情愿或不情愿、被迫或自愿地以西方文明来作为坐标,重新定义的。
  比如:我们的文明是否腐朽衰落?鸦片战争之前没有这个问题。中国天下独大,臣民都是皇帝刀俎下随意割杀的鱼肉。英国使臣来到中国,还逼着人家下跪——在我们华夏君臣军民眼里,当时已经征服了全世界的大英帝国,只是一个不开化的“蛮夷之邦”,被视为“野蛮人”——谁野蛮?
  假如“野蛮”的定义是一个政府、一个国家、一种文明不能保护自己的妇孺儿童甚至自身身家性命的话,毫无疑问,当时的中华民族更野蛮。
  长城被列强攻陷、圆明园被八国烧毁、甲午战争败给日本(台湾就是那次割让给“倭寇”的——倭寇,倭寇,你比人家高,但你有人家强吗!)、巴黎和约中国被西方出卖、日本鬼子侵略中国、二次大战结束确立战后秩序、朝鲜战争成为美国死敌、大跃进“赶超英美”、文革打倒“帝修反”、改革开放把“被赶走的人请回来”、加入WTO、占国民生产总值一半左右的进出口……“大片”、“小车”、飞机、可乐、圣诞节、情人节,去年纽约宣布中国春节为法定假日……
  我们的生活,就这样在与世界情愿与不情愿、被迫与自愿的互动中,犬牙交错地蹒跚前进。
  蹒跚前进,进向哪里?……向着发达国家,向着西方文明,向着欧美啊……难道向着北朝鲜?
  我拿什么来献给你,我的祖国?
  拿教育。这是我的人生激情和关注焦点。哪怕我就做个脚夫走卒,教育小贩!
  教育是文明之本。在教育领域里,大踏步地学人家,比人家,赶人家,最终才能赶上和超越人家,跻身强盛国家之列,跻身世界先进文明之列。
  那些还做着19、20世纪亡国噩梦的朋友们啊,跟我一起,去朝拜一下作为世界文明堡垒的美国,看看那些导致它们繁荣强大的高等教育殿堂吧!并仔细倾听,那些使得这些教育殿堂成为世界文明制高点的那种美国自由精神吧!
//
---------------
为李佳明去哥伦比亚打前站(2)
---------------
  他山之玉,可以佩戴……
//
---------------
在美国海关的感慨(1)
---------------
  人人想去美国走一走,但有两道鬼门关最令人不舒服:第一是申请签证面对签证官,以及非常糟糕的拒签,第二就是入关时美国海关官员傲慢以及常有的恶劣态度。赵燕事件,已经把美国海关的恶劣形象,远播天下。
  即使我这样曾经以对付美国签证官为生的人士,想到要面对签证官和进入美国海关,也从来没有产生过性冲动……
  但今天的经历,却颇为愉快。
  我是从温哥华进入美国的。因为这两国直接接壤,美国海关就设在温哥华国际机场,去美国的入境检查,就在温哥华完成。
  在海关边检处,我看到每个窗口,以及很多墙壁上都贴着一个告示,显示着美国海关可以要向世界营造的一种崭新形象:
  告示的大标题是:WEARETHEFACEOFTHENATION.
  WepledgetocordiallygreetandwelcomeyoutotheUnitedStates.
  Wepledgetotreatyouwithcourtesy,dignity,andrespect.
  WepledgetoexplaintheCBPprocesstoyou.
  Wepledgetohaveasupervisorlistentoyourcomments.
  Wepledgetoacceptandrespondtoyourcommentsinwritten,verbal,orelectronicform.
  Wepledgetoprovidereasonableassistanceduetodelayordisability.
  翻译:
  我们是美国的国家形象
  我们承诺诚挚地问候并欢迎您来到美国。
  我们承诺对待您以礼貌、敬重和尊严。
  我们承诺向您解释美国海关的相关程序。
  我们承诺向您提供一位主管听取您的意见。
  我们承诺接受并反馈你的意见,以书面、口头或电子方式。
  我们承诺向您提供必要的协助,假如有延误或残疾的情况。
  Pledge实际上是宣誓的意思,犹如斯大林同志在列宁墓前宣誓的那种概念。就是决心、保证、承诺一定做到的意思。当然,pledge表达的是一种主观愿望,是表示自己一定想做到,是否能做到,能否“guarantee”确保,则是另外一回事。
  不管怎么说,海关关口写的这些承诺,句句使人感到亲切温暖,虽然面对那些一个个看上去都像是散打运动员似的海关关员,你很难把“亲切温暖”和他们挂钩。但在排队等候边检的时侯,进入美国的那种凡是中国人都有过的压抑感,顿时消失了不少。
  中国在变化,美国也在变化!中国在改革,美国也在改革!从2004年以来,美国在签证服务和海关服务这两项最受911影响的涉外事务上,明显地走出了911之后的闭关锁国和“先进挨打”的状态。
  看到这个告示,我想起崔永元写过一篇在海关遭遇刁难的故事,马上就联想到他的同事李佳明!佳明这个天天电视上为全国人民搞笑的可爱男孩,即将赴美深造的他,在边检时很可能感受到一个和崔永元不同的美国!
  我为无数即将来美国的我的同胞们庆幸——这里有许多我最爱的同学和朋友——可以享受到improvedservice改进过的服务了。那种把每个人当作恐怖分子来怀疑、当作非法移民来对待的丑陋的美国面孔和美国心态,即使还深藏在很多美国人心中,但至少不敢直接写在脸上——毕竟美国公务员的执法守法水准,又是世界一流的。
  说到美国公务员,这些海关检查员说到底是些接受教育不那么多的准蓝领人士。他们的地位和工资,我估计比警察低,工作内容的重复性和无聊性,却又比警察糟糕。他们其实没有什么权力,也就是一个安检的权力,但这点权力用在凌辱和虐待想入境的外国人身上,简直绰绰有余。不仅是赵燕、崔永元,无数去过美国的人,对入关都有愤怒而沉痛的回忆。不对这些人进行严加管束和控制,美国形象在其自家大门口遭到的损害,犹如江河日下,实在是不可阻挡的。
  美国海关的pledge是针对全球公民的。而中国公民,由于我们日益增长的国际地位和日益改善的国际形象,在边检处遭遇到的“特殊待遇”也会日益减少——美国这狗日的,自由、民主和势利,就是它的立国之本。
  说到美国的势利——外交政策一切以“美国利益”为重——插一句题外话,我居然想到了台湾海峡。因为,在日益强大的中国面前,美国已经不会为了台湾的“民主”和中国打起来,虽然台湾的民主即使有子弹问题但也确实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
---------------
在美国海关的感慨(2)
---------------
  我这不是在给自己壮胆,我这是在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美国呢!——一想到中国和美国相当肯定不必为陈水扁这注定没有出路的绝望的“台湾之子”打起来,心情又好了一点!
  看来心情真的是不错,因为我居然想到了下面这个更加遥远的故事,告诉大家一个完整的美国:
  1988年我在美国华盛顿“春卷先生”餐馆打工时,遇到一位女士。她有美国绿卡,对美国很了解。有一次开车从加拿大入境时,被一个美国海关官员粗暴对待(并无人身攻击),她一怒之下就投诉这位官员,结果赢了,那位官员被海关开除公职!
  在对他的处分即将公布时,这位官员打电话给这位女士,请求她收回投诉,他说了一句我至今都心碎的话:我有一个八十岁的老母要供养呢!
  这位来自台湾、了解美国、懂得如何利用美国的国家机器保护自身权利与尊严的中国女士非常酷地说了一句:Sorry,it’stoolate!
  “抱歉,一切都太晚了!”
  我希望每个美国海关官员八十岁的老母亲都能颐养天年,更希望每个中国的儿子女儿在入境美国时,他们在家的母亲能感受到子女被人礼貌对待的尊严!
//
---------------
开放的美国大学校园、开放的文化
---------------
  开放的美国大学校园,开放的美国大学文化
  3月10日中午,在朋友的建议下,参加了哥伦比亚大学一个校园之旅campustour。这种校园之旅,美国大学几乎都有,专门为来年准备申请该大学的高中生和他们的家长设计。
  哥伦比亚这个旅行,全长两个小时,先是招生办的一位负责人在一个小剧场讲了将近一个小时关于哥伦比亚大学以及入学事宜,然后是由哥大自己的学生导游带访问者在哥大校园里转悠,讲述哥大的历史和现状。
  校园之旅下午两点开始。在哥大那座最壮观的主楼里面,有一个专门接待访问者的办公室,任何人都可以进去拿取各种资料,登记参加这个校园旅行,不需要任何手续,不需要任何证件,不需要任何特定资格,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参加。
  两个小时下来,我本人也深深地爱上了哥大,甚至爱上了那个担任学生导游的来自美国之外、长相令人很不好意思,但却无比自信、大方、热情、性感的哥大三年级学生!
  类似的校园之旅,是美国大学开放精神的一大表征。我去年夏天就在哈佛大学参加了一次这样的活动。在哥大以及哈佛的校园之旅参观者队伍中,我看到全世界各地什么样的人都有,完全免费。令我这个来自中国搞教育的人都不禁怀疑:美国大学这样做,到底为什么?
  为什么?可以说不为什么,或者说什么都为。这是美国大学的特点、传统和文化——为了竞争好学生,为了竞争好形象,为了竞争好口碑,为了……为了向社会、社区提供有价值的服务,为了尽自己作为社区成员的一种责任……
  大学虽然有私立公立,有大有小,有好有坏,但大学作为知识传播中心、创新源泉和文化堡垒,是全社会、全民族甚至全世界的共同财富。天下受过教育的文明人,见到学校尤其是名校,谁不想进去瞻仰、感受、见识、触摸一下?美国大学的这种惯例或制度,实在是大学对社会尽责的体现,根本不需要问为什么。
  但这么简单和惯例的举动,为什么到了中国就这么难?
  “中国大学有这样的活动吗?”
  我在哥伦比亚礼堂听着那位黑人女士侃侃而谈的时候,心里就想到了中国的大学。中国的大学难道不应该把向全社会开放变成一种普遍的制度吗?在名校崇拜泛滥成灾的中国,以及名校如凤毛麟角的中国,名校对全社会所有公民,承担着一种神圣的责任——开放你的校园,让那些仰慕你、渴望你、崇拜你的人,有机会见到“我们自己的”名校,见到我们心中的圣殿。而不该把大门捂得像保险箱一样,把民众看得像偷鸡贼一样,把名校当成禁脔一样,把自己对社会承担的责任,扼杀在自己的小农心态的酱缸里。
  美国所有大学的校园之旅的导游,都是由学生担任。这样的活动,给学生带来了一个锻炼自己口才和表达、贡献和展示的机会,反过来对于学校培养人才,也是一种非常精彩的渠道。
  瞧,这么利国利民利校利生的事情,很多中国大学包括著名和不著名的大学就是不做。到底为什么呢?可能没有原因,就是没有想到,也可能想到了,但因为种种怎么想都不能开放……
  可以想象,美国大学的开放心态,显然开放的不仅是校园。而中国某些大学的封闭心态,显然关上的也不仅仅是一扇校门。校门的开与关,反映了非常深刻的不同文化。在我看来,仅仅就开放校园这件事情而论,中国大学校园的这种文化比起美国来,肯定是落后文化!
  可以想象,在校园敞开心灵开放的美国大学里接受教育的学生,其心态一定也是开放自由奔放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在校园封闭心灵封闭的中国大学里接受教育的学生,其心态显然也会封闭拘谨保守缺乏挑战性贫于创造力……
  大学校园开放,只是一个形式,而且只是大学治理非常细微的一个形式。中国大学也许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但总体上与世界先进大学治理,肯定相距很远——难怪中国人口占比率并不高的数百万大学生却那么难找工作、那么心情郁闷、那么前途渺茫呢!
  (补白:有几个网友来信说,他们的大学有这种开放日,我对自己的主观和独断表示抱歉,并把中国大学改成“中国某些大学”,毕竟有些代表性大学公开拒绝向公众开放是全国新闻。)
//
---------------
受伤的自由女神
---------------
  昨天还在波士顿,现在已在洛杉矶。在波士顿时间短促,很多朋友都没有去看,就连哈佛也没有去参拜,虽然就住在哈佛边上。今天要去参观南加州大学和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昨天在波士顿机场,看到机场外面有可以托运行李的电子登机服务,非常方便快捷,但每件行李要付两美元,而且告示牌上特别指出“小费不包括在内”,gratuitynotincluded,意思是要你自觉付小费。一个家庭假如有四五件行李,加上小费,十几美元就出去了,这是很多人不愿意做的。登机本来就是免费的。
  我去年春夏在波士顿机场来去两次,每次都排了个把小时的队,差点误机,所以现在看到有这个快速checkin,毫不犹豫就放弃了排队。一分多钟就完成了行李托运,拿到登机牌,付给那位声音洪亮的非裔大哥几美元,心情愉悦地直接走向机场安检,看见柜台处长长的队伍,好像从去年起一直排到今天还没有排完……
  说到安检,这次好像也不如去年那么严格,当时我感觉似乎要把衣服里每一根纤维都拆下来捋一遍。
  不过几天前在纽约自由女神像参观时,经历了两次安检。尤其是在登上自由女神体内时,经历了我见过最严格的安检:每个游客都要解下手表,腰带(腰带!),脱鞋,然后依次走进一个GE制造的安检框,机器先警告你一下,然后啪啪打出一些空气,让你的衣服拂动起来,估计是要嗅嗅你身上是否有危险物,然后才放你走。
  登上自由女神,想起了WoodyAllen的一句著名的笑话:ThelasttimeIwasinsideawomen,waswhenIvisitedtheStatueofLiberty。我十多年前在EntertainmentWeekly《娱乐周刊》上第一次看到这句话,笑得死去活来,因为这句话把WoodyAllen的经典形象——作为知识分子和艺术家的卓别林形象(而不是流浪汉),表达得淋漓尽致——但这次来到自由女神体内,却很难再笑起来。
  自由女神俯瞰曼哈顿,她目睹了世贸大厦的倒塌,现在天天面对GroundZero世贸大厦遗址,其痛苦可想而知。作为美国的象征,她不能再次受伤。
  来到纽约,才能真实感受911给美国造成的创伤。
//
---------------
美国留学PK英澳加留学
---------------
  徐小平说明:
  本文是新东方留学中心留学专家陈起永老师写的,已经发表不少时间,但这是我见过阐述世界留学大势的一篇好文章,而且,鉴于这些时间美国留学热开始持续升温,世界教育大门,进一步为中国学子敞开,所以,把它推荐在这里,请大家阅读。
  最近教育部长周济表示,将进一步鼓励中国青年留学。其实,邓小平发动改革开放,就是从派遣留学生开始的,因此有人说:是开放带动改革走,是派遣留学生,启动了中国的改革开放。留学运动在整个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中,从来没有终止过,国家一直采取着鼓励政策,从而为中国现代化事业创造了大量精英人才。
  但是,奇怪的是,经常有人,包括媒体和学生,来责难新东方为中国留学事业做的贡献,因为他们有一句听上去肯定没错的话:人才流失……
  持这些观点的人,政治上反动,思想上滞后,精神上封闭,经济上贫穷,是中国社会愚昧落后的因和果。改革开放二十几年来还有人看不到留学对于国家民族的巨大意义,真是愚蠢啊!
  别的我就不用说了。
  下面是一篇非常柔和的技术指导文章,告诉你几个主要留学国家的一些技术问题。提纲挈领,非常有参考价值。
  徐小平
  2006年3月22日写于美国留学考察途中
  美国留学PK英澳加留学
  作者:新东方留学中心陈起永(2006222)
  (作者简介:新东方留学中心美加留学部主任,现攻读美国西北大学博士学位。2005年加入新东方,成为奖学金及北美名校申请专家级顾问,曾帮助无数学子成功申请美加奖学金及名校录取。)
  05年9月份,美国现任国务卿赖斯女士向各海外使馆发出备忘录专门强调学生签证的问题,这对于任何一个想申请美国学校的人来讲都是一个利好消息。仅就目前新东方留美业务的状况来讲,应届申请者比以往增加了100%,而非应届者的咨询量则比去年增长了三倍。
  下面我们从费用、录取难易程度、家长和学生的留学倾向、签证难易程度四个方面来PK一下美国与英国、澳洲、加拿大三国之间的优势与劣势:
  1)英国和美国PK:
  i.费用:相当(平手)
  ii.录取难易:相当(平手)
  iii.家长和学生的留学倾向(美国胜)
  iv.签证难易(现阶段:美国胜)
  小结:英国两平两负。留学英国人数会有下降趋势。
  变化因素:英国调整签证政策(VeryLikely),美国收紧签证政策(notlikelywithin)。
  2)澳洲和美国PK:
  i.费用:(澳洲胜)
  ii.录取难易:相当(平手)
  iii.家长和学生的留学倾向(美国胜)
  iv.签证难易(澳洲略微胜出,胜在电子签证)
  小结:澳洲一平一负两胜。澳洲本应胜出,但澳洲学校少,故留学澳洲人数不会明显增加,甚至会略微下降。
  3)加拿大和美国PK:
  i.费用:(加拿大胜)
  ii.录取难易:相当(平手)
  iii.家长和学生的留学倾向(美国胜)
  iv.签证难易(现阶段美国胜)
  小结:加拿大一胜两负一平。由于地理位置太靠近美国,而且学校没有美国多,很多学生只是把申请加拿大作为美国申请的Backup,所以输给美国是必然的事情。留学加拿大人数会有下降趋势。
  由此不难看出,美国在与英国、澳洲、加拿大争夺中国留学生的PK中全面胜出。如果其他国家不采取进一步措施来吸引中国留学生,那么中国留学生在接下来的时间内会逐渐转向美国。
  最后,我们简单地谈谈签证的拒签理由。以前美国学生签证最主要的拒签理由是移民倾向,但在赖斯备忘录出台以后,被这一理由拒签的学生人数会显著下降。现阶段最主要的拒签理由会是资金方面的原因。学生签证的申请人应该注意:是否有充足的资金,是否可以合理解释这些资金来源,这笔教育投资在西方人眼里是否合理。虽然美国签证会变得相对容易,但申请人必须按照最难的情况去准备签证申请。虽然有赖斯备忘录,但签证官有100%的权力来决定该不该给某个学生发放签证。比如归国计划,StrongTie这类因素。因此,申请者仍然要谨慎并及早准备自己的材料。
//
---------------
敬一丹的美食与美言
---------------
  前几天和北大艺术系彭吉象教授及俞虹教授吃饭,俞虹教授的好朋友敬一丹出席。我见到了天天在电视上见的敬一丹真身。
  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耶,敬一丹!!!
  吃的东西很美味,餐馆环境很优雅,窗外一株桃花点亮窗里窗外的春色。宾客都是我尊敬的朋友:彭、俞两位教授是我北大没有共过事的同事——我87年离开北大艺教时,他俩还没有来;敬一丹是我第一次见面的老友——我天天在家里看她,她从没来我家看我!我们边吃边聊,度过一个食物与思想双丰收的春晚(春天的晚上)。
  席间有一个孩子即将去英国留学,不等我发表高见,敬一丹就讲起她曾经对一个要去英国留学的年轻人说过的一句话,并把这句话送给眼前这位男孩。这句话令我对敬一丹大为敬佩并叹为知己。
  敬一丹说的是:“孩子,要记住你是去‘英国’学习,而不是去英国‘学习’!”
  为了充分表达敬一丹当时的语调和语意,让我把字体加大:
  “孩子,要记住你是去学习,而不是去英国!”
  不愧是著名主持人,敬一丹在日常生活中也充分运用播音语言艺术。
  同一句话,强调“英国”或强调“学习”,重点完全不同,寓意完全不同,结果则会完全不同。
  敬一丹的话引起我强烈共鸣,因为这就是我老人家多年来反复强调的一个留学观点。
  留学学什么?仅仅学教科书上的知识是没有必要出国的!除了少数“高精尖”的科技之外,绝大部分科学知识,应该都能在国内“学到”。去英国留学,除了去英国“学习”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学习“英国”。
  不错,留学当然要学知识,要学技术,要拿学位,但留学最要学的,是要把发达国家以语言为基本载体的文化价值观念思维学回来,这样才能改造中国,才能发挥作为留学人员的独特价值。
  我在阐述新东方留学理论的《图穷对话录》中写过一个故事:由于同行相轻的毛病,我的一个搞生物学的朋友,对名声远播的陈章良教授大有微词。我对这个专家朋友说:陈章良回国,带来了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把研究成果变成应用产品、把实验室工作和商业创造结合起来的明确追求,仅就这一点,陈教授对中国社会的贡献,已经等同于历史上所有最伟大的留学大师。因为观念的落后超过技术的落后,正是导致中国社会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
  你不觉得80年代以来国家强调“科技就是生产力、知识分子也是工人阶级”这种1+1=2的观点可笑吗?但在80年代,提出这样的观点,可能是要杀头的。
  嗟呼!
  这种观念,就是文化;这种价值观,就是促进,或遏制一个社会发展方向的精神力量。
  留学,要学空气动力学——这是钱学森的伟大贡献,要学地质力学,这是李四光教授的杰出遗产、要学钱三强、要学邓稼先……
  但留学,还要学鲁迅,还要学邓小平……这两位留学先辈,在国外都没有拿到学位,甚至连专升本都没有搞一个(这一点就不要学了),但他们把在西方列强国家学习、生活、观察和思考的人生收获带回中国,成为了改造中华民族惊天动地、排山倒海的力量。
  还有陈章良。在推动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这一点上,他老先生的留学经历,则是既学到了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也学到了导致发达国家之所以强大发达的文化思想精华。从这个角度,我非常尊敬他。
  我在《图穷对话录》还写过一个故事,讲一个以比尔·盖茨为榜样、很可能在高科技领域创业成功的大学毕业生,在他父亲逼迫下,痛苦放弃很可能成功的事业,被迫出国留学的故事。这个故事最后一段文字是:
  “难怪中国诞生不了比尔·盖茨——在每一个潜在的比尔·盖茨的背后,都有一个这样的父亲,用他们自己过时而腐朽的价值观,在破灭着未来天才的诞生,在消灭着中国的亿万富翁。精神不独立的中国社会,个性不解放的中国青年,思想不自由的中华民族,哪里有可能出得了比尔·盖茨啊!”
  留学学什么?精神独立,个性解放,思想自由,挑战权威……以及富含这些现代文明基本原则的西方文化!
  ……
  让我借敬一丹这句话,把它转赠给所有正在留学或准备留学的朋友,不管你去什么国家,不管你在什么国家——包括中国,这句话都适用:
  “孩子,要记住你是去英国学习,而不是去英国学习!”
//
---------------
加州洛杉矶大学的向日葵女孩(1)
---------------
  加州洛杉矶大学,UCLA,是美国最著名的大学之一。校园极其美丽,坐落在好莱坞的旁边,其电影学院世界著名。
  在这里招生办举行的学校介绍会上,见到一个亚洲女孩,她讲着地道的英语,性格非常活跃开朗,形象——因为性格和气质的原因,她的形象也就显得非常迷人。她主动和我攀谈起来。
  如果她不是主动说自己今天刚刚从东京抵达洛杉矶,我从她的语言和气质上,真以为她是加州华裔,也就是所谓的ABC。这类阳光明媚的亚裔青年,在加州到处可以见到。亚裔,Asians,在美国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但至少从我个人理解,它意味着东亚各国的人士,因为这些国家的人走出来,外观上基本看不出太大的差异。
  女孩极其可爱。但由于中日关系不怎么样,我就没有冲着她去琢磨徐志摩式的幻想,吟诵“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况且这个女孩不像莲花,而像葵花,阳光灿烂,落落大方。加上她那一口如此流利的英语,更没有一丝让徐志摩胆战心惊的“沙扬娜拉”韵味。
  但正是她这纯正的英语,给我敲了一声响亮的警钟!哇,这个从东京来的女孩,英语怎么这么流利?!难道日本高中生都有这个水平吗?我听说日本人英语水平不怎么样,但从这个女孩来看,这个印象是错误的!如果日本高中生英语都这么流利……中国和日本未来在国际竞争中相遇,那太可怕啦!
  作为中国最大的英语培训机构的老师的我,这一瞬间就感到相当不安,也觉得不可信,但这个女孩说她今天刚刚来自东京,显然我是明明白白没有听错的。
  于是我赶紧问:你在日本上的学校是普通高中还是国际高中,为什么你的英语这么地道?难道日本中学生的英语都这么好吗?我急于要问个明白!
  那个女孩听了我的问话,自豪地一笑,说:“哦,no,no,日本中学生英语很烂的。我的英语是在美国学的——我是在美国读的高中,已经来这里整整三年了!三年前我来美国时,英语也非常糟糕,什么也不会说……我刚才说我刚从东京来,因为我回去看父母了。”
  女孩为了强调自己英语进步的神速,很强调日本中学生英语水平的一般。从她的强调中,我那高高悬起的心又放了下来,容易受伤的心灵,躲过了一劫!原来她那纯真的英语不是在日本学的,是在美国学的!原来日本中学生的英语水平,并不是这个女孩的程度,“也都很烂的”,既然“也都很烂的”,那我就放心了……
  我那狭窄的爱国主义心肠,在这一瞬间得到了一丝满足。我知道这是不对的。自己的事情做不好,却也希望人家也坏,这是典型的乡下人心理,但我依然无法克制。我当时就决定要把这个从担忧日本学生英语太好到高兴他们并不那么好的心理活动写下来向大家展示。揭示一下我也有的小农心态。
  但现在写到这里,却又感到有些沉重:人人都在说印度优势,印度优势之一,是它的英语。英语啊英语,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是英语国家,世界最著名的学府集中在英语世界,最丰富的文学,最迷人的电影……中国的转型和发展,中国的开放与繁荣,哪里都离不开英语。英语成了国家竞争力的标志之一,英语是决定芝麻开门能开多宽多大多久的密电码……
  二战之后日本经济起飞、韩国经济起飞、中国台湾经济起飞、新加坡经济起飞……都与美国有直接关系。撇开政治问题不谈,包括英语能力在内的人的素质,也是一个决定性因素——美国和你再好,你也得有大量懂得英语、能够善于利用美国资源的人才啊!
  学英语也许并非人人都要学,但如果北京的出租司机个个都能讲英文,这对北京的国际形象和整体环境,显然有极大的好处。北京市政府几年前发起的“市民学英语”的运动,显然是一个极有战略眼光的举措,对于改善奥运环境,有巨大的战略意义。我本人,也曾经为这个活动出过不少力呢!
  人人都在说环球化。其实环球化不是目的。环球化的目的,是为了利用这个世界提供的机会,迅速而坚实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会说英语、理解世界的人,毫无疑问是这个伟大复兴中的排头兵。
  所以,这个日本女孩说“日本中学生英语很烂”的说法,只是暂时解除了我心中的压力,但并没有给我带来太多的安慰,因为我立即感觉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在年轻一代,而年轻一代要想在这个世界上代表中华民族竞争成功,就必须理解世界,学习世界,最终成为世界级的玩家(player)。这是一个伟大的使命,也是一个需要千万青年为之拼命努力的人生目标!
//
---------------
加州洛杉矶大学的向日葵女孩(2)
---------------
  我想和这个女孩说“沙扬娜拉”,但发觉这个念头很愚蠢,因为眼前的她分明就是一个美国女孩。看着她的背影,我承认我还是流露了一点幻想的:如果这个来自日本在美国长成的女孩是中国女孩,说不定我们又多了一个“国之瑰宝”宋庆龄也未可知呢!
//
***************
*教育:弥补中国与世界的差距
***************
  创造每1美元产值消耗的能源,中国为日本的12倍。2003年中国贡献世界经济总量不到4%,而能源和材料的消耗却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
---------------
中国的差距与青年的使命(1)
---------------
  早晨起来,阳光明媚,心情很好。
  上网读到国资委研究中心宏观战略部部长赵晓博士的一篇文章,“中国与日本的差距——难以置信的事实”。(鼓励大家阅读)
  读完后悔不迭。因为,从文章中看到一些中日经济实力对比的数字,立即使我感到心情灰暗。因为这些数字实在令我震惊。虽然这些东西我其实早就知道,但集中一看,依然让我惊讶不安。更因为有些与教育有关,所以,集录如下,供各位博友心情不好之用:
  日本国土是中国的二十五分之一,人口是中国的十分之一,人均产值却是3万美元,是中国1,000美元的30倍(2004年)。按世界银行于1995年的新计算法,中国的人均财富仅名列世界第162位,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13。
  创造每1美元产值消耗的能源,中国为日本的12倍。2003年中国贡献世界经济总量不到4%,而能源和材料的消耗却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
  日本文盲率为0;中国为10%,13亿,超过日本人口总和。日本1905年适龄儿童小学就学率就达96%;而中国1997年则仅为65%。日本的教育经费近10年一直保持在国家总预算的约8-9%,而中国则徘徊于2%。我国的教育经费,只相当于日本的1925年,在当今世界151个国家中,名列第149,落后于许多非洲穷国。
  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7%(世界平均为22%),且已禁止作商业性采伐,木材全靠进口;中国森林覆盖率为12%,且仍大肆采伐供出口,如日本的一次性筷子全来自中国。在全球1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中国占4个,日本为0。
  约两百年前即1800年,中国GDP是世界第一,占当时全球总量的33%,1900年降为62%,1955年降为47%,1997年降为35%。在1913年,中国经济总量是日本的3倍,而到1995年日本则为中国的85倍(这是1995数字,但2005肯定不会差这么多吧,好像是缩短成了两三倍之差,虽然依然惊人,但进步神速,令我乐观!——徐小平按)
  ……
  中国的强大是我的梦想。在这些令人震惊的数字面前,你必须承认,中国离真正的强大,还有很多很多的路要走。
  这就使我想起邓小平在八十年代初对全党全军全国人民提出“中国被开除球籍”这个警告的历史意义。当时没有这样的警告,党内、军内、国内不知多少人,可能还沉浸在“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那种愚蠢的夜郎自大状态。幸亏,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思想,改变了这一切,改变了历史,也改变了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地位,改变了中国人的历史命运!
  二十五年后,中国被开除球籍的威胁似乎已经过去,我们都在为中国的经济奇迹庆贺而自豪。但在和日本这样的对比面前,我们是否还应该拿出邓小平要求我们的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那种改革开放的胸怀,那种大进大出的战略,认认真真瞄准世界先进水平,继续来个二十五年的新世纪的改革开放?
  事实上,未来二十五年是决定中华民族命运的时刻。千年强国之梦,百年自由之想,世代繁荣之求,万载稳定之望,都决定在未来二十五年中国的走向上。
  上帝保佑中国——但和美国总统就职典礼上千篇一律“上帝保佑美国”的祈祷所不一样是:我希望中国青年成为改革开放的积极参与者和激情推动者,成为最积极向世界先进发达国家学习,借鉴他们之所以发达的经验、智慧、文化、制度……的中坚力量!
  投入这个洪流并为中国的发展作出贡献的人(贡献无论大小),必将是未来中国的领袖,世界的精英,历史的功臣,民族的脊梁……
  谦虚,而不自卑;自尊,而不狂妄;自豪,而不排外;自强,而更理解和平崛起、共同繁荣的重要性;透彻地了解世界,同时透彻地理解自己……比如清晰了解上面这些数字,以及更多更多值得我们勇敢直面的事实和数据,并为改变这些数字对比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努力思考……
  上帝只救自助者。从这个意义上,中国人是自己的上帝。有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哺育出来的新一代中国人,我知道,我们既然能够胜利走过过去的二十五年,我们必将迎来未来胜利的二十五年(未来五年、十年、十五年、二十年、二十五年……)。
  对了,面对这些惊人的数字,骂人——骂政府、骂腐败、骂日本、骂天下该骂之人是最容易的宣泄的办法,但于事无补。而真正能够“补”的——女娲补天的“补”——则是把骂的力量用在学习、用在工作、用在建设上,用在向世界先进国家学习上。弥补这些惊人差异的唯一办法,其实还是邓小平那改变了中国命运的四字魔咒:改革开放!
//
---------------
中国的差距与青年的使命(2)
---------------
  改革开放,从我做起,从你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手头做起!你的每一次思想的运转、脚步的移动和双手的劳作,都与中国的进步相关!
  那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
当代中国的托克维尔(1)
---------------
  “1831年,一位年仅25岁的法国青年托克维尔访问了美国,在美国呆了9个多月,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回到法国后,他写作了《论美国的民主》这样一本经典著作。该书在80年代后半期被翻译成中文,在中文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毛寿龙,制度分析与公共政策网站g)
  托克维尔的历史贡献我就不说了——因为我说不清楚。我早就知道托克维尔,知道这个法国青年自美国回法之后出版的这本介绍美国民主的著作,在世界公认的“民主、自由”故乡的法兰西,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对世界民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思想和哲学,是美国宪法、美国独立宣言,以及美国建国国父们的主要思想基础和精神依据之一。但在美国建国短短几十年后的1830年代(美国建国于1776年),法国人却能以如此谦虚和虔诚的胸怀,反过来向美国学习民主,丰富了法国民主,影响了世界文明。
  虽然我至今没有读过此书,但我只要知道这样一件事情就够了:法国人也需要向美国人学习民主。而向法国人介绍美国民主的,是这个叫作托克维尔的旅美法国青年。
  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毛?好像这是一些土人自夸时说的一句粗话。但我可以把它优雅地运用在我身上:猪肉(原著)固然可吃,猪毛(简介)一样是宝。今天,我从这个知识中获得的思想宝贝是,法国有托克维尔,中国有托克维尔吗?
  耶!这是我本文的主旨:中国也有托克维尔,中国的托克维尔,其实已经诞生了不止一个。
  谁是中国的托克维尔?欲回答这个问题,我首先要定义什么是托克维尔——托克维尔是一种象征。他象征着:无论多么伟大的国家和民族,都有需要向其他国家和民族学习的极大必要性。或者更加精确地说:无论一个民族自身拥有一种多么伟大的传统(比如民主传统之于法兰西),它依然可以在这个传统上从其他民族学到能够丰富更新这个传统的精华。
  从这个意义上,中国已经有了我们自己伟大的托克维尔。
  2004下半年,美国总统竞选如火如荼之时,我在万圣书园看见了薛涌写的《直话直说的政治》这本书,买的时候万圣老板刘苏里正好在旁边,我说我喜欢读薛涌的文章,苏里说:一定要仔细读认真读天天读……回家,我把这本书摆在床头,读得我如痴如醉——惊叹托克维尔来到我的床上!
  了解世界,了解美国,了解美国,了解世界,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责任!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一道重要的门槛!无论美国对中国的和平崛起是“围堵”还是“接纳”,“遏制”还是“鼓励”,我们都必须了解美国的民主,美国的自由,美国的教育制度,美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这是一个美国人天天叫嚷要改革的体制——的优点和缺陷,以为我们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提供各种各样的经验、智慧、借鉴、教训和蓝本。
  在当代中国人中间,我怎么也算一个比较了解美国的人。中国改革开放才二十五年,我老人家1987年出国,在北美断断续续生活了也算有十好几年。但我读薛涌的文章,依然如痴如醉,依然拍案叫绝,依然自愧不如(虽然就对美国的了解而言,我根本不存在和薛涌比较这一说),依然热血薛涌……
  因为,我看到了中国的托克维尔,我看到了现代的普罗米修斯(至少是他老人家的后裔),我看到了凿壁偷光者,我看到了掏心引火者……
  我并不认识薛涌,虽然我想认识他。但每天早晨我最大的喜悦之一,除了给我的博友们写文章外,最重要的期待就是打开各种报纸,阅读薛涌发自美国的那些文思薛涌的文章。迄今为止,每次阅读,都给我这个美国文化小贩、西方思想摊主、现代意识推销员、青年发展咨询家、中华崛起建设者、民族复兴梦想家,带来精神的快感、心灵的喜悦和思想的早餐——美式早餐!
  薛涌并不认识我,虽然我已经是他最忠诚的朋友。因为,我是他美国写作的最大受惠者之一。让中国人知道世界,和让世界知道中国一样,是环球化留给中国人的重大挑战。如果国与国之间只有商品的贸易,而没有文化的交流,西班牙焚烧中国温州鞋商的事件,就会不断发生;如果民族与民族之间只有经济的往来,而没有精神的沟通的话,各个民族自说自话、猜忌和不信任就会螺旋式上升……如果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大家都没有安全感的世界,经济再发达,又有什么意义呢?
//
---------------
当代中国的托克维尔(2)
---------------
  薛涌!薛涌!薛涌!薛涌!多写一点啊!我真担心你哪天突然心情不好,失去了目前这个黄河之水天上来、薛涌澎湃的写作势头!
  (心情有了问题给我写信,我给你免费咨询!xuxiaoping@g,因为你是民族财富啊!)
  中国的托克维尔不止一个,中国的托克维尔还有林达。写出《历史深处的忧虑》、《总统是靠不住的》这些杰出著作的林达,也是我同样推崇的中国的托克维尔。
  林达写作比薛涌早。林达出版的著作比薛涌多。早期主要以成部头著作与读者见面的林达,目前在报纸上写作的机会也开始多起来。人们说林达对中国青年的影响等于一座大学,我深以为然。
  “大学者,非大楼也,大师之谓也。”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先生的这句名言,王强在新东方经常引用,以激励当时还没有大楼的新东方老师们——我几乎以为就是王强的语录了!正好可以完美地赠给林达,以表达我对林达、薛涌等这些以介绍西方思想文化为使命的伟大同代人崇高的敬意!
  女士们,先生们,boysandgirls,说什么先哲先贤,说什么宗师宗祖,说什么托克维尔——其实,活在我们同代的薛涌、林达这些人,岂非正是当代的普罗米修斯?如果谁认为这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对中华民族的贡献,低于给我们带来了火箭导弹的钱学森、低于给我们带来了核弹理论的钱三强、低于给我们带来了石油地址的李四光、低于给我们带来了第一条铁路的詹天佑……他就是没有看见五四运动火烧赵家楼的那团思想烈火,没有听到给我们送来马列主义的那声灵魂炮响,不知道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这些现代中国的精神奠基人对于我们今日文明的重大意义(毛泽东、邓小平、周恩来都是受他们影响的五四青年!),不理解顾准巴金等这些新中国思想前锋对于中国人走出文革和专制阴影、看到自身劣根和恶性从而摆脱过去走向未来时,所起到的移山填海般伟大作用……
  托克维尔,使我想起了薛涌、林达……虽然我的眼中依然充满泪水,但在我的心里已经充满希望!
//
---------------
“我是他妈的大专生”(1)
---------------
  一
  红军是一个28岁的重庆女孩,已婚。大专毕业后在机械设备领域里做销售,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士。她一年收入十万左右,手头拥有十万人民币存款。
  老板要给她股份,怕她跳槽去其他公司,这证明红军在自己行业中已经赢得行业竞争力——行业竞争力,是我发明的一个概念,即你的工作能力已经强到能够在整个行业里自由选择老板,而不必委屈在一个老板那里听任剥削。
  但红军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意,她觉得有些东西不够劲,她要找我。红军从05年10月13日给我写信,写了很多,11月25号,我在新东方大楼见到了她。
  二
  这是红军写给我的第一封信:
  徐老师,你好!
  从《图穷对话录》开始,我一直在找您!用各种途径没能联系上你。有时觉得自己像一个孤独的斗士,都快绝望了。——然而我不能绝望。
  刚好我16日要到北京,20日离开,对不起现在在办公室不能详细写,我是一个一定要实现梦想,一定需要您亲自指点我人生的28岁的女孩。我会随后把我所有的快乐和痛苦,希望和绝望介绍给你。
  希望我能有幸这次在北京见到你。Please!
  如果不行,我不会用“立即出国”来“威胁”你,我会继续给你写信,一天一封,直到亲自见到你!
  相信我,我绝对值得你一见!当然,你更值得我的期待!
  等待您的红军
  三
  紧接着红军给我发来了十五封信,封封都在催促我和她见面。其中有一封,写了四五千字,详细地说明了她的生平和问题。她的问题很普遍,我还有更需要帮助的学生要见面。但大概是到了第十封的时候,我精神崩溃了,就赶快约她来见面。
  我和她见面,是在她第一次给我写信的一个多月之后。见面我们谈得非常好,红军的悟性非常强,一点就通。我的观点,虽然出乎她的意外,但她都能迅速理解。我知道我的咨询改变了她的想法。当时就感到成就非凡。
  下面是她回家几天之后给我写来的信。
  四
  这是红军昨天(12月3日)给我的第十八封信:
  徐老师:
  我已经回到重庆,现在坐在办公室里,以全新的面貌开始工作了!
  我纳闷,我只给你简单介绍了几句,您怎么就字字见血,如此精准,如此深刻?也难怪,不然,您就不是徐小平,不然,就没有这么多人疯狂地去找你了!
  徐老师,我觉得我应该对您说:“我就是他妈的一个大专生,而且还是一个干得不错的大专生!”是吗?:)
  我会听你的话,保持优雅温柔美丽,以10倍的野心和努力投入,成为行业内的一个优秀人才!早日成为中产阶级,也为国家的GDP贡献一己之力,人民就这样富裕起来,国家就这样富强起来了,对吗?
  通过您,我找到了我的identity,我要在这个行业削尖脑袋扎下去,我干不好我不会去见您!!!
  谢谢亲爱的徐小平老师,
  祝你身体安康,一切顺利!
  红军
  五
  红军的问题是什么?
  红军的问题是,她大专毕业后,一直为自己大专学历而郁闷,一直想脱产、离开工作去读一个更高一点的学历。大专学历,成为她心头人生腐蚀剂,幸福腐蚀剂,甚至婚姻腐蚀剂。她不喜欢自己的学历,不喜欢自己的地位,不喜欢自己之所以是自己的那个自己——那个在我眼中已经足够美好、非常成功、美满幸福的自己!
  在学历至上、大专自卑的社会价值观面前,尽管红军已经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职场上一个优秀的高级职员,一个年薪十万人民币的初级富婆,一个和谐社会最经典的和谐女性,她却一点也不喜欢自己的生活,不喜欢自己的成功,不喜欢自己的自己。她想成为一个不是自己的自己、不属于自己的自己、一个别人眼中的自己,而不是自己心中的自己。
  大专,本来就是一种自我完善的学历,它不是本科的半成品,也不是学士的预科班,大专就是大专,大专是一种以技能为导向的高级实用学位。
  然而,大专歧视在中国普遍存在。所谓专升本现象和政策,就是对于大专群体的一种政策歧视。什么叫专升本?既然大专本身就是一种自我完善的学位,为什么还要设计政策来给它升级?初中应该升高中,本科未必升硕士。大专不必升大本,因为大专不是大本的残次品。
//
---------------
“我是他妈的大专生”(2)
---------------
  大专有大专的功用,大专为大专而专。如同摩托车有摩托车的功用,模托车不是任何交通工具的半成品。摩托车升级,可以升为哈雷,并不升级到卡车。大专升级,最主要通道应该升级为高级技术人员、高级专业人员,而不是升级到其他学位。
  红军在自己领域工作七年,已经是一个非常成功的高级专业人员。如果她把所有精力投入这个领域,必然会成为这个领域里的更加成功人士。人生需要的一切:金钱、地位、安全感、承认、荣誉、社会价值、贡献……都能得到。而如果她放弃自己的专业工作,像她想象的那样去考研、读英语、出国……她七年积累的人生根基,很可能会毁于一旦,她的前途,就会充满不测风云。
  人生设计最重要的依据,就是根据你已经拥有的教育背景、工作经历、家庭状况、经济能力、社会关系等等因素,来进行教育和职业的规划。
  当然,任何人,包括红军,可以在人生任何阶段展开想象的翅膀,重新设计自己的人生。但教育和职业是有一定规律的。生命特定阶段,有生命特定任务,违反这个规律,往往可想而不可行。
  红军在28岁时想改行学其他专业,也许是可以的。但她的理由是什么呢?她为什么要放弃一个自己已经拥有了七年成功经验的行业,去介入其他领域?她在想改行的那个领域有什么特别的竞争力吗?没有。红军想改行的唯一理由,就是自己想摆脱压在头上的大专帽子,出国读一个硕士学位,走出大专的阴影。
  大专,大专,他妈的大专——大专生红军已经是一个杰出的职业人士,无数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留学生、海带生对于她的工作会羡慕得流口水,但她却因为讨厌自己的学历而讨厌自己的工作,因为讨厌自己的学历、工作而讨厌自己的生活,因为讨厌自己学历、工作、生活而讨厌她自己——最后,红军失去了人生定位、失去了自我,失去了一个人若想幸福和谐地活着,必须拥有的Identity。
  什么是Identity,就是人生定位——我是谁?我的幸福坐标是什么?我的成功指标是什么?我的人生目标是什么?
  大专生的人生定位,最主要的目标应该是成功就业,就业成功,从赢得就业竞争力——能够自由找到工作,到赢得行业竞争力——能够自由跳槽工作(甚至自己创业),从而赢得幸福人生。
  也许有少数大专朋友可以专升本,考研、读博士、做研究——华罗庚没有上过大学还做数学家呢……但要问自己一个重大问题:升本之后你做什么?那么多本科生找不到工作,你费尽心机获得一个升本学位,是不是自投罗网?
  学习,是为了为社会服务。中专、大专是这样,硕士、博士也是这样。学历本身不能为社会服务。为社会服务,是拥有知识和技能的人。红军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收入十万人民币、存款十万人民币、明年可望挣得更多的拥有行业知识和技能、已经成为高级中产阶级的美丽女人。
  当红军这样的大专朋友,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为自己就业成功、职业发展、收入增加、生活快乐而奋斗的长征中,整个中国社会,就会出现空前的和谐。全面小康的美景,就会迅速到来。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是由一个个民族成员的成功而实现的,而在大专生红军身上,已经提前实现!
  红军的信,给我带来巨大欢乐。尤其其中一句话,在我看来可谓石破天惊:“徐老师,我想对你说,我就是他妈的一个大专生,而且是一个干得不错的大专生!”哈来路亚——在职业场上已经奋斗成功的红军,说出这句话,可谓嘲讽和挑战了整个社会和教育领域里那种愚蠢的专升本现象,那种腐朽落后的学位至上论。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