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一个人的好天气

青山七惠(日)
必读网(http://www.beduu.com)整理
一个人的好天气
  上海译文新鲜出炉, “飞特族”(Freeters)青春自白
  2007年芥川奖夺冠作品,日本最受瞩目畅销小说《一个人的好天气》
  书名:一个人的好天气  作者:[日]青山七惠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代表日本纯文学最高奖项的“芥川龙之介奖”的每一次颁发,都成为轰动整个日本社会的大事,也吸引着全世界文坛的目光。2007年得奖小说青山七惠的《一个人的好天气》甫一公布,上海译文出版社便购下独家版权,特别邀请著名翻译家竺家荣女士担纲翻译。竺家荣女士对翻译日本青春文学有着独到的心得,是国内最早译介日本青春小说的翻译家之一。
  《一个人的好天气》描述了一个打零工的女孩如何与年长亲人相处,同时追寻自我、独立的故事,走向自立的一名女孩在工作、生活和恋爱中的种种际遇和心情令人揪心,小说写尽了做一名自由职业者(“飞特族”)的辛酸。内容折射出当前日本的一个社会问题,即许多年轻人不愿投入全职工作而四处打工,宁愿做自由职业者,他们不想长大,不愿担负责任,无法独立,害怕走出去看看这个世界,但是又不知道这种恐惧从何而来。据日本官方统计,15至34岁的短期雇工在1996年到2004年之间翻了一番,达21.4万人。调查也显示,打零工的人收入不稳,结婚生子的机率大减,这对少子化严重的日本来说是一大警讯。作者青山七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想告诉他们,只要你肯迈出第一步,自然会有出路。”她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帮助他们“迈出第一步”。
  目前,日本年轻作家不是大写通俗爱情公式似的手机小说,就是性爱花招多的情欲小说,再不然也是情节高潮起伏不断的剧情小说。《一个人的好天气》这样如此清淡的细节小说,可谓别具一格。因此,在芥川奖评审会上,八位评委中就有六位,将票投给了这部作品。向来以严厉著称的芥川奖评委石原慎太郎和村上龙此番都对《一个人的好天气》宠爱有加,两人还破例共同在记者面前称赞这部作品。石原称它以一种都市的轻快笔触,刻画出了主人公表现为某种虚无感的孤独,堪与村上龙的代表作相媲美;村上则盛赞作者的观察力,作者视线投放之准确使他感到一种舒服的惊讶。也有评论认为《一个人的好天气》继承了夏目漱石、川端康成等人的“私小说”传统。
  青山七惠是日本“80后”新锐女作家,1983年出生于埼玉县熊谷市,毕业于筑波大学图书馆信息专业,目前在东京新宿一家旅游公司工作,写作只能算是她的副职。2005年9月,青山凭借小说处女作《窗灯》一举摘得有“芥川奖摇篮”之称的第42届日本文艺奖,在日本文学界崭露头角;继而又在2007年1月,以第二部作品《一个人的好天气》摘得“芥川奖”,成为该奖历史上第三位年轻的女性得主。和青山七惠一样,在23岁就获得“芥川奖”的作家,有石原慎太郎和大江健三郎,这两位后来都成为拥有世界声誉的大作家。
  (编辑:生华)
第一部分 春天
  一个雨天,我来到了这个家。
  有间屋子的门楣上摆着一排漂亮的镜框,里面全是猫的照片。再往屋里一看,从左面墙开始,隔过中间窗户,一直转到右面墙的一半,又挂了快一圈儿猫的照片,我懒得去数多少张了。照片有黑白的,也有彩色的;有的猫不理睬我,有的猫死盯着我。整个房间就像个佛龛,令人窒息。我呆呆地站在门口。
  "这围脖真好看哪。"
  身后有人抻我的针钩围脖,回头一看,一个小老太太正凑近围脖眯着眼睛细瞧着。
  她拽了一下日光灯的灯绳,喀嚓一声,屋里立刻充满了白色的光线。随后她打开了窗户,窗外小院篱笆墙对面就是地铁站,中间只隔着一条小路。一阵轻柔的风夹着雨雾拂过我的面颊。
  我俩默默无语地站在窗前,这时,随着"当--当--"的警报声,传来了车站的广播。
  "电车进站了。"
  老奶奶说道。她脸色苍白,加上一道道的皱纹,使我不由自主地后退了几步。
  "你就住这间吧。"
  老奶奶说完,就出去了。
  看她那样儿也活不了多久,没准下星期就差不多了。
  记得当时我心里就是这么想的。
  来到这个家的时候,我没有自报姓名,我不好意思说。因为长这么大,我几乎没有主动告诉别人、别人也没有主动叫过我的名字。
  出了小站,我照着母亲给我画的地图,故意慢慢地走。被雨雾打湿的头发贴在脸上。我穿着厚厚的毛开衫,裹紧了围巾,还是觉得冷。四月份都过了一半了,今年就没有一天是好天气。我在路边放下背包,打算找把折叠伞,可是包里衣服和化妆品塞得满满的,怎么也找不着。翻包时,还把硬塞在最上面的一堆纸巾散了一地。
  妈妈画的地图就像把地图册复制下来似的,每一条小胡同都细细地标了出来。她还在地图下边,用她那初中生写的似的圆圆的字一笔一画注明路线顺序:先沿着北口的商店街一直走,然后在正骨院处向左拐等等,啰里啰嗦的。担心我吗?真寒碜人。我都二十岁了,妈妈还把我当成独自一个人就会害怕伤心的不懂事的孩子呢。妈妈准是在我睡了之后,在昏暗的客厅里写这些的,还自认为这就是母爱吧,我心里窃笑着。
  我用拇指把因湿气而变得皱皱巴巴的信纸刮平。字迹已经模糊了,我又用手掌来回刮个几回,结果弄成了一片灰色。
  今天早上,我和妈妈在新宿分的手。"注意身体啊。"她说着摸了摸我的头和肩膀。我不知道该看哪儿好,一边挠着屁股,一边"嗯、嗯"答应着。我们俩站在检票口前面,被进出站的人撞来撞去,还遭了白眼。我碰碰妈妈的胳膊,想换个不挡道的地方,她却忽地挺直了身子,装作没意识到我的动作,朝进站口的电子屏幕望去,好像要跟我说什么,我朝她摆摆手,像要甩掉她一般,说了声"加油啊",就小跑着穿过检票口,下了楼梯,上了电车。电车开动之后,我还感受到背后妈妈投来的视线。
  从车站出来,我和三个中年妇女擦肩而过。看样子她们是去超市买东西,里面穿着宽松的白色圆领衫,外面套了件有衬肩的外衣,都走到马路上去了,三人还是并肩走着。经过我身边时,飘过来一股浓浓的香水味。我并不讨厌这个味儿,人工的,香甜香甜的,是我怀念的那种气味。我突然觉得寂寞起来。我老是这样,刚刚还沉浸在怀念中,转瞬间就会觉得不安。她们三人都穿着拖鞋样的鞋子,看上去很舒适。无意中一转脸,瞧见旁边鞋铺里摆着好几双那样的鞋子。
  从正骨院拐过去,又穿过几条胡同,走到尽头就是我要去的地方。油漆剥落的院门上吊着个小红筐,大概当邮箱用的吧。其实这房子就在车站站台尽头的对面,却得从商店街绕道走。沿站台也有一条路通过来,可有篱笆墙围着,不能直接从那儿进院子。
  院门上没有挂名牌。进了院门有条小路通向后面的院子。大大小小光装了土的花盆占据了小路一半的面积。房子外墙也和院门一样油漆剥落,红黑掺杂,斑斑驳驳的。大门旁边有个灰色的水池台,上面堆放着几只水桶。另一边种着一株快顶到房檐的高大的山茶花,显得格外壮观。叶子被雨打湿了,绿油油的,粉红色大花点缀其间。山茶花这个季节开花呀,我心里暗想。
  "真不想来这儿啊。"我怀着真情实感,把心里想的话说出了声。一旦说出声来,反倒感觉虚假了。其实怎么都无所谓。不是我想不想来的问题,妈妈叫我来,就来了呗。只要能在东京生活,怎么着都行啊。
  带我参观了房间之后,老奶奶端出了茶,接着又是帮我打开先一步寄到的纸箱,又是帮我洗衣服、做饭、准备洗澡水。在老奶奶帮我打开行李箱的时候,我们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气啦、这一带的治安之类无关痛痒的话题。我没兴趣聊天。看着老奶奶从纸箱里把我的衣服一件件拿出来抻直了再叠起来的背影,我心里直琢磨,回头还得表示表示感谢吧。
  话越来越少了,开始感觉不自在时,她离开了房间。我深深地吸了口气,仰起脸吐了出去,之后一直在房间里待到老奶奶叫我吃晚饭。
  晚饭很简单,饭菜也做得很少。
  "再来一碗吧?"
  "哦,谢谢。"
  我把碗递给她,她盛了满满一碗给我。
  "能吃真是好啊。"
  "哎。"我应了一声,接过饭碗吃起来,心想,再有点儿菜就好了。
  "我也再来一碗。"
  说着,她也给自己盛了满满一碗。我嚼着腌萝卜,又"哎"地应了一声。
  "看电视吗?"
  我目不转睛地盯着操作遥控器的那只布满皱纹的手。
  "没什么好看的吧?"
  她启动快速换台功能,转到最后一台是夜场棒球实况转播。老奶奶吃饭时根本不朝电视那儿看。兴许上了年纪的人,看画面不如听声音吧。
  她吃饭很轻,没有吧唧吧唧嚼东西的声音。我不熟悉老年人的生活,不过我早就想好了,不管代沟有多大,我该怎么着还怎么着。没想到也差不了多少。甜点是自制的咖啡果冻。她把奶油挤成漩涡状的架势也满像那么回事。
  饭后,我坐进了没有通电的被炉,心不在焉地看一会儿电视,再看一会儿老奶奶拿给我的书。头一晚住这儿,跟她说点儿什么好呢?我盯着打开的那页书,反反复复地看着同一行字。
  我还没有从今天起要和这个人一起生活的意识。虽说是自己来这儿的,可是就像被寄托在邻居家、晚饭后该接走的孩子那样,老是觉得不自在。
  电视里,解说员声嘶力竭地叫嚷着。
  "知寿,你喜欢棒球?"
  听到别人叫我的名字,吃了一惊。好久没人这么叫我了,多少有点儿心颤,还有种不快的预感。
  "也不怎么看。"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是吗?我还以为你很喜欢呢。"
  说着,她就关了电视,从大围裙的兜里拿出毛线和棒针,织起一个圆圆的什么物件来。
  果盘里堆着满满一盘小粉肠,我已经吃饱,可是受不了这样的沉闷,加上百无聊赖,只好又吃起来。嘴里咸得不得了。猫咪凑过来,她把吃进嘴里的一根"呸"地吐到手心里,让猫咪吃。
  "不好意思,让你和我这老太婆一起过,我叫荻野吟子。"
  她突然自我介绍起来,为不让这对话中断,我赶紧接过话茬回答:
  "啊,我叫三田知寿。以后给您添麻烦了。"
  "我先泡,行吗……"
  "什么?"
  "我喜欢泡头澡。"
  "噢,请吧,请吧。"
  "那我先去了。"
  她刚一出屋,我马上就地一躺。看来她不太老古板,想到这儿,心情多少轻松了些。她这么热情招待我,我倒不自在了,还不如就把我当作吃家里闲饭的女儿呢。刚才一直强装的笑脸,现在还没松弛,我伸出双手使劲拍了拍自己的脸颊。刚才吃了一块小粉肠的那只黄猫咪,躲在角落里警觉地瞧着我。
  听见浴室响起哗啦哗啦的水声后,我从厨房开始,一个一个打开我所能找到的抽屉。每个抽屉都没装满。洗碗池下面的抽屉里只放了两双长筷子。地板下的储物箱里放着三大瓶自家腌制的梅子酒。红色的瓶盖上用黑色碳素笔写着平成七年 六月二十一日。
  顺便走进她的房间--就在我的房间对面,茶色花格窗帘旁边,挂着一串褪了色的纸鹤。走近一看,好像是用广告纸之类的叠的。我用手拨弄了一下,落下不少灰尘。旁边有个小佛龛,我不想看。
  在小衣柜上面,放着一只玻璃门橱柜。里面满满当当地摆着老式汽车模型和东京塔模型,还有其他城市的模型。最里面有个俄罗斯娃娃。叫什么名字我忘了,反正是娃娃中套娃娃那种。在苏维埃时代去苏联出差的叔叔曾经给我买过,所以有印象。
  这就是老人的生活啊。我抱着胳膊环顾着四周时,听见浴室的门吱呀一声开了。我打开玻璃门,随便抓了一个最外面的小丑木偶,返回自己的房间。我在窗边等着看电车进站,一边摇晃手里的那个木偶,木偶的脑袋啪嗒一下掉了下来。
  我趴在淡淡的草绿色的榻榻米上,鼻子贴近榻榻米使劲闻着,旁边已经铺好了干净的被褥。
  我翻过身仰躺着,一张张看起门楣上那些猫咪的照片来,还给它们分别起了名字。三毛、小花、黑子、点点、黄咪咪、红鼻头、肥肥。数了数一共二十三张。这些猫的照片到底是怎么回事?刚才参观房子的时候,吃饭的时候,都没好意思问出口。
  我闭上眼睛,想象着以后的日子。
  "我和老太婆住一块儿了。"
  "哦。"
  阳平应声时眼睛不离电脑屏幕。他在跟电脑玩麻将,嘴里不停地冒出乱七八糟我根本听不懂的词,什么"混蛋"啦"哇--"的,一个人玩得还挺起劲。
  两周前搬到吟子家后我们就一直没见面,可是看他的表情,好像刚刚才分开不久似的。从吟子家到这儿要倒三趟车,花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我一犯懒,来得也就少了。但是今天我能这样勤快,特意到这儿来,总该得到句表扬什么的吧。
  "你干吗非得住这儿?"
  不管我怎么给他捏背,按摩他的头,舔他的耳朵,阳平都没有反应。
  "你觉得我特讨厌吧?"
  "什么?"
  他似乎烦透了,看都不看我。
  "算了,我走了。老太婆等着我呢。"
  我抓起包,使劲把门摔上,也没听到任何反应。我拿着手机等了一会儿,然后朝车站跑去,就像要逃离寒冷的春风、逃离挫败感似的。
  走在通向车站的樱花行道树下,白色的花瓣飘落身上,我不禁烦躁起来。我不需要春天这样不上不下的季节。连晴天也让人觉得冷,就盼着夏天快点儿来。冬天完了就是夏天该多好。一听人家说樱花怎么怎么美,款冬花茎、菜花、新鲜的洋葱头怎么怎么好吃,我就来气。真想给他们一句"有什么可显摆的"。我才不会为这些个东西瞎激动呢。
  又加上吃的花粉症的药,搞得我今天鼻干喉咙渴,就更烦了。我吸了吸鼻涕,闻到一股子血腥味。
  跟阳平交朋友有两年半了,可我们从不出去约会,去年连生日礼物都没有互送。我们俩见面一般泡在屋子里,从没讨论过任何问题,也没吵过一次像样的架。说得好听一点,彼此的存在犹如空气。但实际上,我们互相都感觉对方是可有可无的,这跟空气有本质的区别。
  我不知道为什么要分手,也不知道怎么分手,凭感觉这段恋情差不多走到头了。反正迟早要结束的话,就顺其自然吧,用不着自己去主动加快分手吧。
  他是我高中的学长,现在在大学学系统工学。他对学习不怎么上心,整天在房间里跟电脑玩游戏。我常常对着他的后背看书或沉浸于空想。他玩得告一段落后,我们就会做爱。他是个不讲究技巧、精力旺盛的人。
  差不多三次有一次我会拒绝他。
  回到家时,吟子正在被炉前做刺绣活儿。她家被炉上盖的被子格外地厚实。满是毛球的驼色毛毯上有一层茶色的毛毯,上面又加了一层和服外衣似的红色羽绒被。
  "我回来了。"
  "啊,回来啦。"
  吟子将滑落到鼻头的眼镜推回了原位。我努力掩饰着刚才在阳平那儿受的委屈,笑嘻嘻地把外套挂在墙上的衣钩上。
  "吃羊羹吗?"
  "哎,谢谢。"
  吟子"嗨"一声使劲站起身来,把水壶放在炉子上后,左手扶着椅背,右手撑着腰,站在那儿半天没动地方。我也不由自主地站到她身边。洗碗池上方的小窗户正对着外面的小路,我看了半天没觉得有什么可看的,终于绷不住劲儿了,小声嘟囔了几句。
  "看样子你事事不顺心哪。"
  "你说什么呀。"
  我懒得跟她解释,哈哈哈地笑几声糊弄过去。吟子也呵呵地笑了。
  厨房餐桌的一角放着一长条羊羹,一半露在刚打开的玻璃纸外面。
  "我来切羊羹吧。"
  "厨房炉灶上,开水自沸腾,无人理睬好悲伤。"
  "什么呀?"
  "这俳句不错吧。"
  "你说什么呀?"
  "这是我侄子上中学时,获学校三等奖的俳句。"
  "厨房炉灶上……下面是什么?"
  "厨房炉灶上,开水自沸腾,无人理睬好悲伤。"
  "厨房炉灶上,开水自沸腾,无人理睬好悲伤。对吗?哈哈,还挺伤感的。"
  我用水果刀切羊羹,像切年糕那样,切得薄薄的,每片都切得一样薄。忽然觉得心里舒坦多了。我想,不管什么事,照这样悄然果断地、不拖泥带水地作个了断就轻松了。
  吟子还保持着刚才那个姿势。
  她又瘦又小,柔软鬈曲的白发自然伸展到肩头。
  她系着土黄色的大围裙,腰杆总是挺得直直的,好比捏出来的有棱有角的寿司。大围裙兜里总装着钩针和沟鼠灰的毛线。那只黄猫时不时钻进那个兜里去。这只猫名叫黄毛,挺名副其实,是只小猫崽。还有一只叫黑子。两只猫没有任何血缘关系。
  喝完茶,吟子又开始刺绣了。看来她总是白天刺绣,晚上编织。我凑过去一瞧,绣的是拖鞋。
  "这不是拖鞋吗?"
  "是啊。知寿说过喜欢这小兔子吧?"
  我这才想起前几天吃晚饭时,好像是说过这话。这么说,她马上就去专卖店买来了米菲拖鞋,又特意在原来的兔子旁边绣上一只一模一样的兔子。
  "一对儿?"
  "啊?"
  "是一对儿吧?"
  "哎。"
  她把绣好的右脚那只拿给我看,吟子绣的这只米菲比旁边那只瘦点,显得楚楚可怜。
  "那些猫都是你养过的吗?"我壮着胆子问道。
  "猫?什么猫?"
  "我房间里的猫,照片上的。"
  "哦,那些照片呀。那是彻罗基 的房间。"
  "什么?"
  "那儿挂的都是彻罗基的照片。"
  "就是死去的猫的意思?"
  "怎么说呢,差不多吧。"
  "……"
  "它们的名字我都忘了。"
  "都忘了?啊哈……"
  "可悲吧。最早养的猫叫彻罗基,只记得这名字。是侄子捡回来的。"
  我表面上嘻嘻哈哈地当笑话听,心里并不平静,感觉好像触到了某种阴郁的东西似的。
  我以为岁数大的人爱早起,其实也不一定。吟子有时起得很晚。我早饭只吃奶油面包卷和红茶,从不动火做煎蛋或酱汤之类,也不准备吟子那份。不过,吟子早起的时候,向来都把我那份给做好。我起来后自己热热吃。吟子不用保鲜膜,总是用碟子盖在做好的菜上。每样菜都比妈妈做的淡,大酱汤都是用熟沙丁鱼干汤汁调味的。
  得到吟子殷勤的招待就头一晚,后来她几乎什么都不管我了。有时候脏碗堆上两三天都不洗。她还懒得用吸尘器,地上到处都是猫毛。开始我还装看不见,前两天终于忍不住打扫起屋子来。她也没什么特别的表示,让我多少有些不快。原来她这么不在意我呀,越想越泄气。
  她对小院也不怎么爱修整。蒲公英和一年蓬还算可爱,可那些不知何方神圣的杂草正从院子的犄角旮旯噌噌噌冒出来,到了夏天还不知长成啥样儿呢。我眼前同时浮现出了冬天枯黄的杂草覆盖了整个院落的情景。小院最里边,有棵金桂树,吟子将晾衣杆的一头拴在了那棵树上。
  待在屋里时,电车声和车站广播声不绝于耳。快车或特快开过时,会震得玻璃门咔哒咔哒地摇晃,对这些我已经习惯了。对于自由职业者或老年人来说,这种程度的噪音还是必要的。早晨我站在檐廊上刷牙时,一手叉腰,目送过往的电车。和车里的人四目对视也是常有的事,我再一瞪眼,对方必定要移开目光。
  吟子家能看到的是开往新宿的电车的最后一节车厢。这个小站只有一个检票口,又在另外那一头,所以,一般没有人走到这边来等车。篱笆墙与站台之间的小路只通到这家前面,常有不熟悉路的人走到这儿后,一脸困惑地环顾四周,再原道折返回去。
  来这儿之前,我和妈妈一起生活。爸爸和妈妈在我五 岁的时候离了婚。从那以后,我一直是跟妈妈两个人过的。我觉得自己没有爸爸,很可怜,一度想当不良少女,可不知道怎么当,只好放弃了。我想把自己的不快乐归咎于父母,又觉得跟他们什么也说不清,怕烦,于是就这样稀里糊涂地度过了青春期。
  我和去福冈工作的爸爸快有两年没见了。要是他来看我,我没意见,可我不打算特意去看他。
  妈妈在私立中学教国语,所以这次才会去中国。听说是教师互换留学之类。
  妈妈去中国这事儿是去年年底提起来的,连我也受到了邀请。高中毕业后我一直到处打工。
  "你想不想去?"妈妈一边咬着一块刚刚剥掉锡纸的巧克力,一边问我。
  "不想。"
  "一块儿去吧。"
  "才不去呢。"
  "你一个人怎么行?"
  "我想去东京,找份工作。"
  说完,自己又觉得不好意思,将水壶里的开水倒进了马克杯里。
  "顺序反了。"妈妈说着把速溶咖啡递给我,"埼玉和东京差不了多少。"
  "差多了。"
  "从这儿也能去东京上班呀。"
  "花两小时坐车?受不了。"
  "怎么现在想要去东京啊?"
  "就要去。"
  "像你这样什么都不懂的乡下人,就算去了东京,到头来也得筋疲力尽地回来。物价啦、房租啦,可贵了。"
  "你刚才不说差不多吗?反正我要去。不管你去不去中国,我都打算年内去东京的,现在正好。我都成人了,不用你管了。"
  我一口气说完,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妈妈。她沉吟了片刻,开口道:
  "你这孩子也太天真了。"
  见我没反驳什么,妈妈得意地咔嘣咬了一口巧克力。我不以为然地挠了挠耳根。
  "实话跟你说吧,你去不去东京,关系到你以后靠打工养活自己还是去上大学的问题。我只能尽力而为。"
  "什么?干吗上大学……"
  "这是条件哪。你要是去上大学,我可以资助你一些。"
  我不想学习,于是干脆地回答:"那我打工养活自己。"妈妈继续数落了好一会儿,我一直不吭气。妈妈见状,只好说了句"既然你自己愿意这样,我也不拦你"。最后,她对我说:"我认识一个住在东京市内的人,是个独门独院。我只能帮你介绍这个地方了。"她说话的口气完全像个站前的房屋中介。这是做母亲的对孩子的爱呢?还是遥控呢?妈妈自己觉得已经尽力了吧。我思忖着喝了口温吞的咖啡。
  "那位舅妈,我只是年轻时见过几面,不过,她在金泽的亲戚中还是挺有名的。去东京的女孩们都在她那儿落脚呢。"
  "怎么着,这算东京的妈妈?"
  "做父母的担心哪。这么突然一下子把孩子撒到大城市去,而且又费钱。舅妈人很好,不爱唠叨。现在该叫她舅姥姥了。"
  "舅姥姥一个人住?"
  "是啊。听说年轻时就死了丈夫。"
  "妈妈没去住过?"
  "说起来,妈妈刚来这边的时候,是打算去她家的。我去看她时,嫌她家猫味儿太大,就住你爸家去了。"
  "她家猫味儿大?嘿。"
  "感觉那时候她挺盼着我去住的呢。舅妈一个人也挺寂寞的,不是正合适吗。我先跟她联系一下。"
  "这么突然去,行吗?"
  "试试看吧。再说又是亲戚,我每年都给她寄贺年片。去年还给她寄过薄脆饼呢。你记不记得,名古屋的叔叔给我们寄来过一大包墨鱼薄脆饼?那次给她寄过一些。"
  妈妈起身去找电话本。我把刚才妈妈手边的报纸抻过来,想要看看电视节目栏,却把掉在上面的巧克力渣撒在桌子上,于是赶紧用手抹到妈妈的椅子上。
  第二天,打完工查看手机,就看到妈妈来了短信:"舅妈说,可以来住。"我回复:"那就去住。"我知道在东京租公寓得几十万,还要跟房东打交道,交煤气费、水费,麻烦得很。当然,妈妈这么做也有妈妈的想法,也许是想由女儿来继续履行自己当年背弃的同住约定,清算快要忘却的罪恶感吧。
  这位舅妈是姥姥的弟媳妇,据说七十多岁了。我搞不清楚她是我的什么人。
  妈妈一直管她叫舅妈,我是后来才知道她叫吟子的。
  "你妈妈说你要上大学?"
  被吟子这么一问,我不由一怔。吟子手托着老花镜的镜腿,在看信。妈妈的字饱满而有劲,透过信纸背面都看得见。
  在这儿过了一个月才收到妈妈的第一封航空信。我去区公所办完居民证迁移手续回来,从门上挂的小红筐里翻出来的,它混在必胜客广告和《区政报道》中。
  "你妈妈信上这么写的。"
  "是吗……"
  "你在学习吗?"
  "没有。"
  "不学习?"
  "不学习。"
  妈妈写给我的信扔在餐桌角上。对话像是被电视画面吸进去了。电视上正介绍筑地市场一家又便宜又新鲜的寿司店。我和吟子刚才就在看了。
  "啊,我想吃寿司。吟子喜欢吃寿司吗?"
  "喜欢哪。可有日子没吃了。"
  "去不去这店,明天?"
  "明天?"
  "说是早上七点开门。"
  "得起那么早……"
  吟子磨磨叽叽的。她好像不大愿意去陌生地方。
  "嫌远?"
  "倒也不是。"
  "那,还是觉得七点早了点儿?"
  吟子咬着软煎饼否认说倒也不是,可就是不说去还是不去,我以为她还要补一句什么,直愣愣地瞅着她等着下文,谁知对话早就结束了。
下一页 尾页 共7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