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早晨从中午开始

_5 路遥 (当代)
于这个工作,心里正百担心某种突如其来的变异,常常有一种不可预测的惊恐,生怕重蹈先
辈们的覆辙。因此,在奔向目标的途中不敢有任何怠懈,整个心态似乎是要赶在某咱风暴到
来之前将船驶向彼岸。
没有想到,因为身体的原因却不得不停止前进。本来,我对自己的身体一直是很自信
的,好像身体并不存在。现在,它却像大山一样压得我抬不起头来。
心越急,病越重。心想这的确是命运。人是强大的,也是脆弱的。说行,什么都行;说
不行,立刻就不行了。人是无法抗拒命运裁决的——也可以解释为无法抗拒自然规律的制
约。但是,多么不甘心!我甚至已经望见了我要到达的那个目的地。
出于使命感,也出于本能,在内心升腾起一种与之抗争的渴望。一年中,我曾有过多少
危机,从未想到要束手就擒,为什么现在坐在这把破椅子里毫无反抗就准备缴械投降?
不能迷信大城市的医院。据说故乡榆林地区的中医有名,为什么不去那里?这里三伏天
热就能把人热死,到陕北最起码要凉爽一些。到那里病治好了,万幸;治不好,也可就地埋
在故乡的黄土里——这是最好的归宿。带着绝望的心情离开西安,向故乡沙漠里的榆林城走
去。
几年来,第一次赤手空拳旅行。那些材料、资料、稿件、书籍和各种写作用具都从身上
卸掉了。
但是,心理上的负担却无比沉重。
故乡,又回到了你的怀抱!每次走近你,就是走近母亲。你的一切都让人感到亲切和踏
实,内心不由泛起一缕希望的光芒。踏上故乡的土地,就不会感到走投无路。故乡,多么
好,对一个人来说,没有故乡是不可思议的;即是流浪的吉普赛人,也总是把他们的营地视
为故乡。在这个创造了你生命的地方,会包容你的一切不幸与苦难。就是生命消失,能和故
乡的土地溶为一体,也是人最后一个夙愿。
黄沙包围的榆林城令人温暖地接纳了奄奄一息的我。无数关怀的乡音围拢过来,无数据
热心肠的人在为我的病而四处奔跑。当时的地委书记霍世仁和行署专员李焕政亲自出面为我
作了周到安排。我立刻被带到著名老中医张鹏举先生面前。
张老当时已七十高龄,是省政协委员,在本省中医界很有名气。老人开始细心地询问我
的感觉和先前的治疗情况,然后号脉,观舌。他笑了笑,指着对面的镜子说:“你去看看你
的舌头。”
我面对镜子张开嘴巴,不由大惊失色,我看见自己的舌头像焦炭一般成了黑的。“这是
亚热所致。”张老说,“先解决这问题,然后再调理整个身体。你身体体质很好,不宜大
补,再说,天又这么热,不能迷信补药。俗话说,人参吃死人无罪,黄连治好病无功。”
学问精深,佩服至极。又一次体公,任何行业都有水平红以上的大师。眼前这位老人历
经一生磨练,在他的行道无疑已达到了邮神入化的境界。
我从张老的神态上判断他有能力诊治我的病。于是,希望大增。张老很自信地开了药方
子。我拿过来一看,又是一惊。药方上只有两味药:生地五十克,硼砂零点五克,总共才两
毛几分钱药费。但是,光这个不同凡响的药方就使我相信终于找到了高手。果然,第一副药
下肚,带绿的黑痰就一堆又一堆吐出来了。我兴奋利润知如何是好,甚至非常粗俗不堪地将
一口痰吐在马路边一根水泥电杆上,三天以后还专门去视察了那堆脏物,后来,我竟然把这
个如此不雅观看细节用在了小说中原西县倒霉的县委书记张有智的身上,实在有点对不起
他。
第一个疸解决后,张老开始调理我的整个身体,我像牲口吃草料一般吞咽了他的一百多
副汤药和一百多副丸药,身体开始渐渐有所复元。《平凡的世界》完稿前后,我突然听说张
鹏举先生世了。我在工作室里停下笔久久为他默哀。我要用我的不懈的工作来感谢他在关键
的时刻挽救了我。
现在,我再次祝愿他在天之灵安息。身体稍有复元的时候,我的心潮又开始澎湃起来。
问题极自然地出现在面前:是继续休息还是接着再写?
按我当时的情况,起码还应该休息一年,所有的人都劝我养好身体再说,我知道,朋友
们和亲人们都出于真诚地关怀我。才这样劝我的。但是,我难以接受这么漫长的平静生活。
我的整个用血汗构造的建筑在等待最后的“封顶”。
我已经做了三分之二的工作,现在只留三分之一了。而这三分之一意味着整个工作的完
全一体。我付出如此的代价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能完成这个作品吗?
我也知道,我目前的身体状况仍然很差,它不能胜任接下来的工作,第三部无疑是全书
的高潮,并且所有的一切都是结局性的;它要求作者必须以最饱满最激昂的精神状态完全投
入,而我现在稍一激动,气就又吸不进去了。
是否应该听从劝阻,休息一年再说?
不行。这种情绪上的大割裂对长卷作品来说,可能是致命的。
那么,还是应该接着拼命?
自我分裂。这种情况时常会出现,不过眼下更为突出罢了。坚持要干的我开始说服犹豫
不决的我——不是说服,实际上是“教导”。在这种独立性很强的工作中,你会遇以许多软
弱动摇甚至企图“背叛”自己的时刻。没有人给你做“思想工作”,你干与不干干好干坏都
与别人毫不相干。这时候,就得需要分裂出另一个“我”来教导这一个“我”。
我当时是这样“教导”我的:你应该看到,这也许真正才是命运的安装,让你有机会完
成这部书。一来,你想你已经完蛋了。但是,你现在终于又缓过来了一口气。如果不抓住命
运所赐予的这个机遇,你可能真的要重蹈柳青的覆辙。这就是真正的悲剧,永远的悲剧。是
的,身体确实不好;但只要能工作,就先不应顾及这一点。说穿了,这是在死亡与完成这部
作品之间到底选择什么的问题——这才是实质所在。当然,两全其美最好,也不是完全没有
这种可能性——可能性甚至很大。但在当前,只能在这二者之间选择。
面对那个如此雄辩的“我”,犹豫不决的“我”显得理屈词穷。“哈姆雷特现象”开始
退出思想的舞台。
两个分裂的自我渐渐趋向于统一,开始重新面对唯一的问题了,那就是必须接着蓬勃的
雄心再一次鼓动起来。
这将是一次带着脚镣的奔跑。
但是,只要上苍赐福于我,让我能最后冲过终点,那么永远倒下不再起来,也可以安然
闭目了。
这样决定之后,心情反而变得异常宁静。这也许是一种心理上成熟的表现。对此感到满
意。是的,这个举动其实又是很自然的,尽管这是一次近距离的生命冒险。
险下来便开始考虑有关第三部写作的种种细节的问题,尤其是对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给
予了府真的注意——第一次怀着十分温柔的心情想到要体贴自己。44在榆林地方行政长官
的关怀下,我开始在新落成不久的榆林宾馆写第三部的初稿。就当时的身体状况,没有这个
条件,要顺利地完成最后一部初稿是不可能的。这里每天能洗个热水澡,吃得也不错。行署
专员李焕亲自到厨房去为我安排了伙食,后来结算房费时,他也让我事办给了很大的照顾。
更重要的是,我在这里一边写作,一边还可以看病吃药。
我自己也开始增加了一点室内锻炼,让朋友找了一副哑铃,又买了一副扩胸器,在凌晨
睡觉前,先做一套自编的哑铃操,再拉几十下扩胸器。这一切很快又成了一项雷打不动的机
械性活动——在写作过程中,极容易建立起来一种日耳曼式的生活。由于前两部的创作,写
第三部时,已经感到了某种“经验”,而且到了全书的高潮部分,也到了接近最后目标时
刻,因此情绪格外高昂,进入似乎也很顺利。
只是一旦过分激动,就会感到呼吸困难。
不时告诫自己:要沉住气。
每天傍晚抬起头来,总会如期地看见窗外又红又大的落日在远方沙漠中下沉。这是一天
中最后的辉煌,给人留下了特别美好的印象。时令已进入初冬,广阔的噪声尔多斯高原一片
莽莽苍苍。残破的古长城线像一条冬眠的蛇蜿蜒伏卧在无边的黄沙之中。大自然雄伟壮丽的
景象往往会在无形中化作某种胸臆,使人能以更广阔的视角来审阅自己所构建的艺术天地。
在有些时候,环境会给写作带来重大影响。
再一次充满了对沙漠的感激之情。这部书的写作当初就是在此间的沙漠里下的决心,没
想到最后的部分竟然又是在它博大的胸怀中来完成。晚饭后,有时去城外的榆溪河边散步。
沿着河边树林间的小道慢慢行走,心情平静而舒坦。四周围静悄悄没有一个人。只有小
鸟的啁啾,只有纯净的流水发出朗朗的声响。想到自己现在仍然能投入心爱的工作,并且已
越来越接近最后的目标,眼里忍不住旋转起泪水。这是谁也不可能理解的幸福。回想起来,
从一开始投入这部书到现在,基本是一往如故地保持着真诚而纯净的心灵,就像在初恋一
样。尤其是经历身体危机后重新开始工作,根本不再考虑这部书将会给我带来什么,只是全
心全意全力去完成它。完成!这就是一切。在很大的意义上,这已经不纯粹是在完成一部
书,而是在完成自己的人生。
在日复一日的激烈工作中,我曾有过的最大渴望就是能到外面的院子里晒晒太阳。
几年来久居室内,很少触阳光,看到阳光就抑制不住激动,经常想象沐浴在它温暖光芒
中的快乐。
但是,这简直是一种奢望。阳光最好的时候,也常常是工作最紧张最关键的时候,根本
不敢去实现这个梦想。连半个小时也不敢——阳光会烤化意志,使精神上的那种必要的绷紧
顷刻间冰消雪化。只好带着可亲而不近的深深遗憾,无限眷恋地瞥一眼外面金黄灿烂的阳
光,然后在心灵中抹掉它,继续埋下头来,全神贯注投入这苦役般的工作。
直到今天,每当我踏进阳光之中,总有一种难以言语的快乐。啊,阳光!我愿意经常在
你的照耀下生活。
一九八八年元旦如期地来临了。
此时,我仍然蛰居在榆林宾馆的房间里天昏地暗地写作。对于工作来说,这一天和任何
其它一天没有两样。
但这毕竟是元旦。这是新的一年的第一天。这是一个重要的节日。
整个宾馆楼空寂如古刹,再没有任何一个客人了。服务员们也回家去过节,只在厨房和
门厅留了几个值班人员。
一种无言的难受涌上心间。这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亲爱的女儿。在这应该是亲人们团
聚的日子里,作为父亲而不能在孩子的身边,感到深深地内疚。
在一片寂静中,呆呆地望着桌面材料堆里立着的两张女儿的照片,泪水不由在眼眶里旋
转,嘴里在喃喃地对她说着话,乞求她的谅解。是的,孩子,我深深地爱你,这肯定胜过爱
我自己。我之所以如此拼命,在很大的程度上也是为了你。我要让你为自己的父亲而自豪。
我分不出更多的时间和你在一起。即使我在家里,也很少能有机会和你交谈或游戏。你醒着
的时间,我睡着了;而我夜晚工作的时候,你又睡着了。不过,你也许许并不知道,我在深
废里,常常会久久立在你床前,借窗外的月光看着你的小脸,并无数次轻轻地吻过你的脚丫
子。现在,对你来说是无比欢欣的节日里,我却远离你,感到非常伤心。不过,你长大后或
许会明白爸爸为什么要这样。没有办法,爸爸不得不承担起某种不能逃避的责任,这也的确
是为了给你更深沉的爱……对于孩子的相信是经常性的,而不仅仅因为今天是元旦。在这些
漫长的外出奔波的年月里,我随身经常带着两张女儿的照片,每到一地,在摆布工作间的各
种材料之前,先要把这两张照片拿出来,放在最显眼的地方,以便我一抬头就能看见她。即
使停笔间隙的一两分钟内,我也会把目光落在这两张照片上。这是她所有照片中我最喜欢的
两张。一张她站在椅子上快乐而腼腆地笑着,怀里抱着她的洋娃娃。一张是在乾陵的地摊上
拍摄的,我抱着她,骑在一峰打扮得花花绿绿的大骆驼上。远处传来模糊的爆竹声。我用手
掌揩去满脸泪水,开始像往常一样拿起了笔。我感到血在全身涌动,感到了一种人生的悲
壮。我要用最严肃的态度进行这一天的工作,用自己血汗凝结的乐章,献给远方亲爱的女
儿。
按照预先的计划,我无论如何要在春节前完成第三部的初稿。这样,我才能以较完满的
心情回去过节——春节是一定要在家里过的。因此,整个工作不能有任何中断,必须完成每
天确定的工作量。有时候,某一天会出现严重地不能通过的困难,只好拉长工作时间,睡眠
就要少几个小时。睡眠一少,就意味着抽烟要增多,口腔胸腔难受异常。由于这是实质上的
最后冲刺,精神高度紧张,完全处于燃烧状态,大有“胜败毕此一役”之感。随着初稿的临
近尾声,内心在不断祈告上苍不要让身体猝然间倒下。只要多写一章,就会少一份遗憾。
春节前一个星期,身体几乎在虚脱的状况下,终于完成了第三部的初稿。其兴奋是无法
用语言表达的。这意味着,即使现在倒下不再起来,这部书也基本算全部有了眉目。人们所
关心的书中的第一个人物的命运,我都用我的理解作了回答。也许有人还会像《人生》一样
认为我“没有完成”,但对我来说,也正如《人生》一样,作品从大的方面说已经是完整
的。如果有人要像《人生》那样去写“续集”,那已经完全与我的作品无关了。带着这关键
性的收获,匆匆离开冰天雪地大地。向西安返归。万分庆幸的是,我能赶上和女儿一块过春
节了。这将会是一个充实的春节。一路上,我贪婪地济览着隆冬中的陕北大地。我对冬一的
陕北有一种特别的喜爱。视野中看不见一点绿色。无边的山峦全都赤身神裸体,如巨大无比
的黄铜雕像。所有的河流都被坚冰封冻,背阴的坡地上积着白皑皑的雪。博大、苍凉,一个
说不清道不尽的世界。身处其间,你的世界观就决然不会像大城市沙龙里那样狭小或抽象;
你觉得你能和整个宇宙对话。在返回西安的路上,我就决定,过完春节,稍加休整,趁身体
还能撑架住某种重负,赶快趁热打铁,立刻投入第二稿的工作——这是真正的最后的工作。
春节过后不久,机关院子那间夏天的病房很快又恢复为工作间。这次的抄改更加认真,
竭尽全力以使自己在一切方面感到满意。感觉不是在稿纸上写字,而是用刀子在木块上搞雕
刻。现在,实现了一个渴望已久的心愿,每天可以挤出半小时在外面晒晒太阳了。每当我坐
在门外面那根废弃的旧木料上,简直就像要升天一般快活。静静地抽一支烟,想一想有关这
本书的某些技术问题,或者反复推敲书前面的那句献辞。
春天已经渐渐地来临了,树上又一次缀满了绿色的叶片;墙角那边,开了几朵不知名的
小花。
我心中的春天也将来临。在接近六年的时光中,我一直处在漫长而无期的苦役中。就像
一个判了徒刑的囚犯,我在激动地走向刑满释放的那一天。
其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已经开始连播《平凡的世界》。这是一次打破常规的播出——
因为全书还没有最后完成,他们只是看了第三部的初稿,就决定开始播出全书。
这种非同寻常的信任,使我不能有任何一点怠懈。每天中午,当我从桌面的那架破收音
机上听到中央台李野墨用厚重自然的语调播送我的作品时,在激动中会猛然感到脊背上被狠
狠抽了一鞭。我会赶紧鼓足力气投入工作。我意识到,千百万听众并不知道这部书的第三部
分还在我的手中没有最后完成,如果稍有差错,不能接上茬面被迫中断播出,这将是整个国
家的笑话。当作品的抄改工作进入最后部分时,我突然想将这最后的工作放在陕北甘泉县去
完成。这也是一种命运的暗示。在那里,我曾写出过自己初期的重要作品《人生》,那是我
的一块“风水宝地”。而更多地是出于一种人生的纪念,此刻我要回到那个亲切的小县城
去。
一旦产生这种热望,机关院子里就一天也呆不下去,似乎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召唤我远
行。
于是,一天之内就赶到了甘泉。
一下车,就在房间摆布好了工作所必需的一切。接着就投入工作——从工作的角度看,
似乎中间没有这几百里路的迁涉,只是从一张桌子挪在了另一张桌子上。
一切如同想象得那么顺利。每天晚饭后,就像当年写《人生》时那样,抓紧时间到洛河
边地畔上的小路,像巡礼似地匆匆绕行而过。地里的玉米苗初来时还很小,我一天天在看着
它们长大。从《人生》的写作到现在,我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走过了这条小路。这是一块永
远不会忘记的土地,一条永远留在心间的小路。以后我每次北上路过甘泉,总过车窗深情地
望这个地方,胸口不由一阵阵发热。一九九一年秋天我路过此地时,发现新修的铁路线正好
从这块川地上通过,原来的景象已不复存在。在无限的惆怅中,我也感到了另一种欣慰。是
的,生活在飞速地前进,然而我们仍像先前所说,对于过曾给过我们强烈而美好印象的一
切,只有忱惜地告别,而不会无情地斩断。根据要求,我必须最晚在六月一日将第三部完成
稿送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这样,他们才能来得及接上前面的部分而不至于中断。另外,准
备发表第三部的大型杂志《黄河》也已推迟发稿二十天在等这部稿了,主编珊泉先生已给甘
泉接连发来两封催稿的电报。时间已进入读秒阶段。精神的高度紧张使得腿不断抽筋。晚上
的几小时睡眠常常会被惊醒几次。
通过六年不间断的奔跑,现在我已真切地看到了终点的那条横线。接下来虽然只有几
步,但每一步都是生死攸关。
撞线的时刻终于来临了。在我的一生中,需要记住的许多日子都没能记住,其中也包括
我的生日。但是,一九八八年五月二十五日这个日子我却一直没能忘记——我正是在这一天
最后完成了《平凡的世界》的全部创作。
尽管我想平静地结束这一天这一切,但是不可能也不由自主。这真是一个快乐的日子。
五月的阳光已经有了热力,大地早已解冻,天高远面碧蓝,空气中弥漫着青草和鲜花的气
息。延安的几位朋友通过我弟弟天乐知道我今天要完成最后的工作,一大早就都赶到了甘泉
县招待所。不过,他们还不准备打扰我,要等待我从那间工作室走出来才和我分享快乐。甘
泉县的几位领导也是我的朋友。人们已张罗着在招待所搞了一桌酒席,等我完稿后晚上一块
聚一聚,因为按计划,我当天晚上就要赶到延安,然后从吴堡过黄河,先在太原将复印稿交
《黄河》,再直接去北京给中央台交稿。只有这样,我才能赶上六月一日这个期限——如果
返回西安再起程就可能赶不上了。当我弟弟和朋友们已经张罗这些事的时候,我还按“惯
例”在睡觉。因为是最后一天,必须尽可能精神饱满。
起床后,我一边喝咖啡,抽烟,一边坐在写字台旁静静地看着桌面上的最后十来页初
稿。一切所经历的有关这部书的往事历历在目,但似乎又相当遥远。时至今日,我也不知道
我是怎样走过来的。在紧张无比的进取中,当我们专心致志往前赶路的时候,往往不会过多
留心身后及两旁的一切;我们只是盯着前面那个唯一的目标。而当我们要接近或到达这个目
标时,我们才不由回头看一眼自己所走过的旅程。
这是一次漫长的人生孤旅。因此,曾丧失和牺牲了多少应该拥有的生活,最宝贵的青春
已经一去不返。当然,可以为收获的某些果实而自慰,但也会为不再盛开的花朵而深深地悲
伤。生活就是如此,有得必有失。为某种选定的目标而献身,就应该是永远不悔的牺牲。
无论如何,能走到这一天就是幸福。
再一次想起了父亲,想起了父亲和庄稼人的劳动,从早到晚,从春天冬,从生到死,第
一次将种子播入土地,一直到把每一颗粮食收回,都是一丝不苟,无怨无悔,兢兢业业,全
力以赴,直至完成——用充实的劳动完成自己的生命过程。
我在稿纸上的劳动和父亲在土地上的劳动本质上是一致的。由此,这劳动就是平凡的劳
动,而不应该有什么了不起的感觉;由此,你写平凡的世界,你也就是这平凡的世界中的一
员,而不是高人一等;由此,一九八八年五月二十五日就是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而不是一
个特殊的日子;
由此,像往常的任何一天一样,开始你今天的工作吧!
一开始写字手就抖得像筛糠一般。竭力想控制自己的感情。但实际上是徒劳的。为了不
让泪水打湿稿纸,将脸迈向桌面的空档。百感交集。想起几年前那个艰难的开头。
想不到今天竟然就要结束。
毫无疑问,这是一生中的一个重大时刻。
心脏在骤烈搏动,有一种随时昏晕过去的感觉。圆珠笔捏在手中像一根铁棍一般沉重,
而身体却像要飘浮起来。
时间在飞速地滑过,纸上的字却越写越慢,越写越吃力。这十多页稿红简直成了不可逾
越的雄关险隘。
过分的激动终于使写字的右手整个痉挛了,五个手指头像鸡爪子一样张开而握不拢。笔
掉在了稿纸上。
焦急万分,满头大汗,浑身大汗。我知道,此刻朋友们正围坐在酒桌前等待着我。这是
从未体验过的危机——由快乐而产生的危机。智力还没有全部丧失。我把暖水瓶的水倒进脸
盆,随即从床上拉了两条枕巾放进去,然后用“鸡爪子”手抓住热毛巾在烫水里整整泡了一
刻钟,这该死的手才渐渐恢复了常态。
立刻抓住笔。飞快地往下写。
在接近通常吃晚饭的那个时分,终于为全书划上了最后一个句号。几乎不是思想的支
配,而是不知出于一种什么原因,我从桌前站起来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手中的那支圆珠
笔从窗户里拥了出去。我来到卫生间用热水洗了洗脸。几年来,我第一次认真地在镜子里看
了看自己。我看见了一张陌生的脸。两鬓竟然有了那么多的白发,整个脸苍老得像个老人,
皱纹横七竖八,而且憔翠不堪。我看见自己泪流满面。
索性用脚把卫生间的门踢住,出声地哭起来,我向另一个我表达无限的伤心、委屈和儿
童一样的软弱。而那个父亲一样的我制止了哭泣的我并引导我走出卫生间。
我细心彻底地收拾了桌面。一切都装进了远行的箱子里,唯独留下那十本抄写得工工整
整的手稿放在桌面的中央。
我坐下来点燃一支烟,沉默了片刻,以使自己的心情平静到能出席宴会的程度。在这一
刻里,我什么也没有想,只记起了杰出的德国作家托马斯·曼的几句话:“……终于完成
了。它可能不好,但是完成了。只要能完成,它也就是好的。”
这也正是此刻我想说的话。从最早萌发写《平凡的世界》到现在已经快接近十年。而写
完这部书到现在已快接近四年了。现在重新回到那些岁月,仍然使人感到一种心灵的震颤。
正是怀着一种对往事祭奠的心情,我才写了上面的一些文字。
无疑,这里所记录的一切和《平凡的世界》一样。对我来说,都已经成了历史。一切都
是当时的经历和认识。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社会生活以及艺术的变化发展,我的认识也在变化
和发展。许多过去我所倚重的东西现在也许已不在我思考的主流之中;而一些我曾经视或者
未触及的问题却上升到秩要的位置。一个人要是停留在自己的历史中而不再前行,那是极为
可悲的。但是,自己的历史同样应该总结——只有严肃地总结过去,才有可能更好地走向未
来。
正因为如此,我才觉得有必要把这一段经历大约地记录下来。促使我写这篇文章的另一
个原因是,许多报刊根据道听途说的材料为我的这段经历编排了一些不真实的“故事”,我
不得不亲自出面说一说自己。
可以说,这些文字肯定未能全部记录我在写作这部书时的生活经历、思想经历和感情经
历。和书中内容平行漫流的曾是无数的洪流。我不可能把所有的那一切都储蓄在记忆里;尤
其是一些稍纵即逝的思想火花和许多无名的感情溪流更是无法留存——而那些东西才可能是
真正有光彩的。不过,我总算把这段经历的一个大的流程用这散漫的笔调写在了这里。我不
企望别人对这些文字产生兴趣,只是完成了我的一个小小的心愿而已。一九九一年三月,当
《平凡的世界》获中国第三届茅盾文学奖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因为在以往漫长而
艰难的年月里,我的全部心思都是考虑怎样写完这部书,而不敢奢望它会受到什么宠爱。我
已进入“不惑”之年;我深知道任何荣誉并不能完全证明真正的成功。这一切只不过促使我
再一次严肃地审视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是的,我刚跨过四十岁,从人生的历程来看,生命还可以说处在“正午”时光,完全应
该重新唤起青春的激情,再一次投入到这庄严的劳动之中。
那么,早晨依然从中午开始。
1991年初冬—1992年初春
首页 上一页 共5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