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燃烧的海洋_1

_138 闪烁(当代)
第六十章 立即反击
这场空战的最大意义,不是证明未经改装的第三代战斗机已经难以适应现代战争,毕竟绝大部分第三代战斗机都在淘汰之列,不再是空战主力;也不是证明电磁武器在空战中的巨大价值,因为这个价值早就得到了证明;而是以更加直接的方式,证明了格斗能力、即机动性是先进战斗机的首要性能。
可以说,这个影响,足以让很多之前被吹得神乎其神的战斗机变成摆设。
比如,被美国、以及十多个西方国家寄予厚望的F-35就不再是一种先进战斗机,因为其机动性能太糟糕了。
虽然F-35服役之后,关于其机动性能差的指责一度销声匿迹,特别是在美国向参与研制的国家提供F-35A之后,这种战斗机的机动性能得到了肯定,跟其替换的战斗机,即在全球数十个国家服役的F-16相比有不小的进步,足以胜任低强度空战,成为中小国家的首选战斗机,但是跟F-22A这类第四代战斗机相比,F-35的机动性仍然有不小差距,甚至比不上欧洲的两风、俄罗斯的Su-35,更比不上J-11C,很难在格斗空战中击败这些第三代战斗机中的佼佼者。
正是这场空战,让美国认识到了F-35的不足。
虽然美军拥有数百架F-22A,但是在作战行动中,难免让主要司职打击任务的F-35参与空战。
显然,美军需要一种机动性能更好的中型战斗机。
此后,美国降低军火出口门槛,向更多的国家出售F-35,就是在为研制第五代轻型战斗机做准备。
美国军火商的行为无可非议,能把一种服役就落后的战斗机卖出高价,绝对需要非凡的商业运作手段。
此后,美国、中国、俄罗斯、欧盟等具备研制新式战斗机能力的国家与地区先后投入巨资开发具备高机动性的第五代战斗机,都与这场空战有关,或者说通过这场空战认识到了机动性的重要性。
只是,这些国家首先开发的都是轻型战斗机。
这个现象,也与这场空战有关。
原因很简单,在与F-22A进行格斗的时候,属于轻型战斗机范畴的J-10C发挥出了丝毫不亚于属于重型战斗机的J-11C的作战能力。根据中国军方公布的战报,十八架F-22A中至少有十一架是被J-10C击落的。
不管这份战报有没有水分,随后中国空军就对正在研制的第四代轻型战斗机的性能指标做了调整。
如果轻型战斗机的格斗能力不亚于重型战斗机,在不要求多任务能力的情况下,廉价的轻型战斗机明显是更加理想的选择。
要知道,J-10C的单价还不到J-11C的三分之二。
这场空战的第三个启示就是格斗需要更加先进的武器,之前被各国看重的格斗导弹的作战效能并不理想。
虽然在战斗中,双方使用的格斗导弹都有电磁对抗能力,能在恶劣电磁环境下使用,但是电磁武器的影响仍然非常突出,而且格斗导弹存在的性能缺陷对战果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双方损失的近三十架战斗机中,仅有十六架被格斗导弹击落,其余的全是被很多人认为应该淘汰的航炮取得的战果。
根据一些飞行员的回忆录,在这场战斗中,双方的很多战斗机都拼光了导弹。
到最后,不得不用航炮作战。
显然,随着技术进步,特别是对抗技术,再先进的导弹也有可能受到干扰,而不会受到欺骗的航炮更加可靠。
第四个启示,则是所有现役战斗机都缺乏完善的夜战能力。
准确的说,是没有足够完善的夜间观测手段。
虽然当时双方的战斗机都配备了飞行员头盔瞄准系统,F-22A还有语音指令系统,能够由飞行员通过语音发射导弹,但是前提是得发现敌机,而且咬住敌机,因此需要足够先进的夜间观测设备。
已有的光电系统能够发挥一些作用,但是不够理想,在很多时候限制了战斗机的性能。
根据幸存的日本飞行员提交的作战报告,在格斗空战中,如果敌人有兵力优势,飞行员很难及时发现来自侧面与后方的威胁,而在被击落的十多架F-22A中,半数遭到了来自后方的偷袭。
当然,这不仅仅是夜间观测手段的问题。
事实证明,只为战斗机配备一名飞行员的时代已经结束,在激烈的格斗空战中,两名飞行员驾驶的战斗机更能掌握主动权。
战果也是如此,在中国海航损失的十一架战斗机中,只有两架J-11C。
在机动性能旗鼓相当的情况下,J-10C的损失率远超过J-11C,足以证明仅有一名飞行员的J-10C不如有两名飞行员的J-11C。
最后一个启示,就在飞行员身上。
提高战斗机的性能不算什么,美国开发的无人战斗机能够做出高达二十G的机动,而有人驾驶战斗机的最大过载受飞行员身体素质限制,最多只能达到九个G,很多时候还得限制在七个G以内。
虽然这场空战也同时宣告无人战斗机还远没成熟,在具备智能之前,不可能取代有人驾驶战斗机,但是有人战斗机的性能限制、特别是机动性能的限制不在战斗机上,而是在飞行员身上。
提高飞行员的身体素质,成为提高战斗机格斗能力的关键。
显然,这已超过了战斗机的性能范畴,得在人类生物基因工程上做文章。
用“创时代”来形容这场空战一点也不为过,只是这些影响要到几年、甚至几十年之后才能发挥作用。
当时,对荒川太郎来说,这场空战成为他下定决心的关键因素。
很明显,中国军队已经察觉到了日本空中自卫队的攻击企图,不然不会这么凑巧,更不会动用数十架战斗机打一场没有多少战役价值的空战。毕竟在这场战斗中,日本空中自卫队没有损失预警机。
拖下去,除了给中国军队更多的反击机会,还会让东海舰队溜之大吉。
九点四十分,空战刚刚结束,荒川太郎就下达了出击令。
为了不让出击的攻击机群受到影响,荒川太郎甚至命令四架返航的F-22A飞往没有支援能力的野战机场。
九点五十五分,第一架携带了四枚反舰导弹的F-2升空。
这个速度,不算快,也不算慢。
如果不是在防空作战中,担心中国空军出动了攻击机,让所有完成了出击准备的F-2转移到机库里面,日本空自卫队只需要五分钟就能完成起飞前的准备工作。能在十五分钟内起飞第一架战斗机,已经非常不错了。
只是,影响还不止这么点。
按照最初的安排,首先起飞的不是F-2,而是执行前进护航任务的F-22A与F-15J。
因为已经耽搁了不少时间,所以调整了作战方案,首先让F-2起飞,然后再让护航战斗机加速追上。
问题是,空军基地的起飞速度有限。
让六十架F-2起飞,至少需要二十分钟。
十点过,第一架F-22A才起飞。
虽然依靠超音速巡航能力,以及巨大的作战半径,F-22A能够轻易追上F-2,为其全程提供掩护,但是先前起飞的F-2在集结之后,肯定无法逃过KJ-2000的监视,使得日本空中自卫队的突击行动丧失了突然性。
更重要的是,东海战场就这么大个地方。
F-2在起飞后,只需要向西飞行三百公里,就到了发射导弹的空域。
对于巡航飞行速度超过每小时九百公里的战斗机来说,飞行三百公里,也就差不多二十分钟。
为了等待护航战斗机,F-2机群在起飞之后,不得不降低巡航飞行速度。
这样一来,攻击更加不具备突然性了。
此外,就算F-22A加速追赶,能在中国战斗机到达之前超过F-2机群,也很难与攻击机群拉开距离。
不拉开距离,前进护航就没有任何实战价值。
要知道,防空战斗机在遭遇F-22A之前,或者说被F-22A发射的导弹击落之前,有足够的时间用中程空对空导弹拦截攻击机。
对于携带了四枚反舰导弹的F-2来说,面对来袭的空对空导弹,即便能够规避,也要提前抛掉外挂物。
丢掉反舰导弹,F-2拿什么来攻击东海舰队呢?
可以说,腾耀辉策划的主动进攻虽然没有收到最重要的战果,让那架E-767溜走了,但是已经达到目的,打乱了日本空中自卫队的攻击节奏。
当时,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
按照计划,应该在防空作战中紧急起飞的十二架F-22A为F-2护航,因为这十二架战斗机安装了电磁对抗系统。结果是,在调整了作战计划后,执行护航任务的是十二架还没来得及安装电磁对抗系统的F-22A。
这不能怪日本空中自卫队,因为F-22A的改装工作要到六月初才能完成。
虽然战争爆发后,美国派来的技术人员提高了工作强度,但是要想在一天之内为三十多架F-22A安装电磁对抗系统根本不可能。
此外,在十点过十分起飞的十二架F-15J也不具备电磁对抗能力。
如果中国军队故伎重演,这些日本战斗机肯定是有去无回。
日本空中自卫队的反击行动从一开始就不大顺利,连预定的作战计划都得调整,而一个糟糕的开始,往往意味着一个更加糟糕的结束。
第六十一章 防空作战
第六十一章 防空作战
日本攻击机群起飞,腾耀辉不敢怠慢,立即给指挥防空作战的杨禹方下达了命令。
按照舰队作战程序,腾耀辉此举明显多余,无非是强调防空作战的重要性。杨禹方在收到命令之前,已经启动了防空作战程序。
首先发现来犯机群的不是防空战舰,而是在舰队东面徘徊的KJ-2000。
预警机能及时发现F-2机群,得益于杨禹方的事先安排。
海航发起突击时,日本空中自卫队的E-767向东逃逸,杨禹方当机立断,让KJ-2000把巡逻空域向东压了一百公里,到达舰队东面,离冲绳岛大概三百公里。这个距离,足以探测到高度在一千五百米以上的战斗机。如果KJ-2000在舰队上空徘徊,最多能发现冲绳岛上空飞行高度在三千米以上的战斗机。
F-2陆续升空后,为了不干扰后面起飞的战斗机,在两千米高度上集结。
可见,如果杨禹方没有做临时安排,KJ-2000就无法探测到升空的F-2机群。因为在集结完毕之后,F-2机群把飞行高度降低到了五百米以下,以超低空突防,所以KJ-2000没有前出的话,只能探测到两百公里内的超低空攻击机群,算上88式反舰导弹一百五十公里的最大射程,舰队仅能获得大约五分钟的防空准备时间。
防空战舰能在两分钟内完成交战准备,防空战斗机却无法在五分钟内拦截来犯敌机。
及时发现F-2机群,为舰队提供了充足的防御准备时间。
杨禹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承担防空重任的战斗机前出,拦截F-2机群。
只是,情况很快就发生了变化。
随着F-2机群降低飞行高度,KJ-2000丢失了目标。虽然有理由相信,F-2机群正在向东海舰队杀来,但是这种放大版的F-16具有足够大的航程,即便不携带副油箱,作战半径也在八百公里以上,完全有能力绕过舰队的正面防线,从其他方向上逼近,因此在部署防空战斗机的时候遇到了麻烦。
这还不是唯一的麻烦。
十点十五分左右,就在杨禹方犹豫着要不要调整防空部署的时候,KJ-2000再次发来战场情报,F-15J升空了。
数量不多,只有十二架。
显然,这批战斗机不是来攻击东海舰队的,而是为F-2机群护航。
随后,F-15J机群的行动证明了杨禹方的判断。十二架战斗机没有降低飞行高度,而是在集结之后迅速爬升到一万二千米的高空,径直向钓鱼岛西北方向飞去,速度超过了一点五马赫。
这下,杨禹方也想不明白了。
日本鬼子到底想干什么?
要知道,此时东海舰队不在钓鱼岛西北,而是在钓鱼岛西面,与F-15J机群航线的垂直距离大概有八十公里。
这个距离不算远,可也不算近。
如果攻击机群的航线误差达到八十公里,别说反舰导弹会射偏,恐怕连战斗机上的雷达都无法探测到东海舰队。
杨禹方立即想到了日本空中自卫队的战术侦察行动。
让参谋调出三次日本侦察机的活动记录后,杨禹方立即意识到,日本空中自卫队肯定搞错了方向,并不知道东海舰队已经在入夜之后转向西南,没有按照下午的航线航行,也就没有前往钓鱼岛西北海域。
只是,F-15J机群的行动能够代表F-2机群吗?
对舰队构成威胁的不是F-15J,而是那些携带了反舰导弹的F-2。
这时候,杨禹方注意到了一个细节问题,即F-15J爬升后把飞行速度提高到了一点五马赫,而不是正常情况下的零点九马赫。此外,F-15J机群的升空时间比最后一架F-2离开机场的时间晚了十多分钟。
显然,这很不正常。
五分钟内,十二架F-15J就全部升空了,表明这是一次早有准备的袭击行动,因此两批机群起飞的间隔时间不应该这么长。
显然,在F-15J起飞之前,还有战斗机升空,只是没有被KJ-2000发现。
答案就在面前,早于F-15J升空的肯定是F-22A,而且这些护航战斗机已经加速追上了在冲绳岛附近徘徊了一阵的F-2机群,所以F-15J升空之后,需要打开加力燃烧室,追赶前方的机群。
只是,日本空中自卫队还有可以使用的F-22A吗?
杨禹方已经收到了海航的战报,虽然不大详细,但是可以肯定,至少有十多架F-22A被击落。算上凌晨击落的四架,日本空中自卫队损失了大概二十架F-22A,相当于机群数量的三分之一。更重要的是,二部提供了非常确切的情报,日本空中自卫队的F-22A还没全部安装电磁对抗系统,只有少数能在恶劣电磁环境下作战。可以肯定,在之前空战中升空作战的F-22A都安装了电磁干扰系统,那么留在地面上的F-22A不一定具备这个能力,也就很难在电磁打击下存活。
日本空中自卫队会冒险让没有电磁干扰系统的F-22A参战吗?
杨禹方不敢肯定日本空中自卫队的指挥官会不会走极端,毕竟日本本身就是一个容易走极端的民族。
他只知道,必须重视这个威胁,绝对不能让KJ-2000受到威胁。
原因很简单,空军只有四架KJ-2000。准确的说,是只有四架安装了全套电磁对抗系统的战略预警机。
因为预警机的核心就是对空搜索雷达,如果雷达瘫痪,预警机就毫无价值了,所以为预警机安装电磁对抗系统的难度大得多,费用也高得多。直到二零一八年底,中国空军才开发出可用于预警机的电磁对抗系统。
美国没有为日本提供用于预警机的电磁对抗系统,原因就在这里,因为直到二零一九年三月份,美国才开发出第一套用于E-3与E-8等战略空中平台的电磁对抗系统,到战争爆发前仅有少量预警机做了改造。
在只有四架KJ-2000的情况下,任何一架都非常重要。
原因很简单,要想随时在战场上部署一架战略预警机,四架是最低数量。虽然KJ-2000的最大续航时间达到十二小时,从大陆腹地的机场起飞后,能在战场上空巡逻八小时,理论上三架预警机就足够了,但是持续作战三天以上的话,就得多出一架备用的,以便让其他预警机轮流进行全面维护。
丢掉一架战略预警机,中国空军的持续作战能力绝对不会超过五天。
如果需要持续作战,只能动用性能不太先进,不具备电磁对抗能力的战术预警机,即海航提供的KJ-200。
与KJ-2000相比,KJ-200的最大缺陷不是探测距离近,而是指挥能力有限。
不管怎么说,Y-8机体的容纳能力远远比不上大型运输机。
如同日本空中自卫队高度重视E-767一样,杨禹方也得重视KJ-2000。
十点二十分,杨禹方给KJ-2000下达命令,让它向西转移,巡逻空域不是舰队上方,而是按照威胁最大的防空作战标准,在舰队西面大约一百公里处,由八架原本参加防空作战的J-20掩护。
此时,第一批升空的四架F-22A已经用两马赫的速度向西飞行了十分钟。
随着防空作战结束,E-767返回冲绳岛上空,日本空中自卫队也发现了前出到离冲绳仅三百公里的KJ-2000。
对日本空中自卫队来说,这绝对是天赐良机。
要知道,KJ-2000的巡逻空域已经在钓鱼岛东面了。不管东海舰队有没有在预警机下方海域,这个距离都足以让日本空中自卫队做出尝试。
要是能一举干掉那架KJ-2000,之前的损失就算不了什么了。
别的不说,中国空军肯定无法立即派遣第二架KJ-2000参战,而协同作战的KJ-200根本无法同时指挥数十架战斗机进行空战,所以只要能够打掉KJ-2000,日本空中自卫队就能夺得局部制空权。
到时候,让挂着反舰导弹的F-2去搜寻东海舰队都没问题。
当然,这只是极端理想情况,而战斗不可能凭某一方的主观意愿转变。
荒川太郎立即调整战术,改变了F-22A的战术任务,其中四架突击KJ-2000,争取完成凌晨没有完成的战斗,八架以两机编队散开,搜索KJ-2000巡逻空域以西的海域,找到东海舰队。
不考虑中国空军的防空战斗机的话,这个战术没有多大问题。
只是,荒川太郎不得不考虑中国空军的防空战斗机。
可惜的是,他无法派遣更多的护航战斗机。
荒川太郎别无选择,只能让已经起飞的十二架F-15J加速,争取赶到F-2机群前方,顶替F-22A机群执行前进护航任务。
也许十二架F-15J无法对抗数量众多的防空战斗机,可是荒川太郎相信,F-22A能够迅速取得战果,并且找到东海舰队,为F-2机群指引目标,随后就能转做正业,与中国战斗机争夺制空权。
果真如此的话,就算F-15J顶不住压力,F-22A也很难扭转局面,也能确保F-2机群在遭到拦截之前发射反舰导弹。
正是如此,飞在最前面的是四架F-22A。
KJ-2000转向的时候,日本战斗机就在东面大约一百五十公里外。
也就是说,再过两分钟,F-22A就将发射导弹。因为KJ-2000仍然在E-767的监视范围内,所以四架F-22A没有启动火控雷达,而是依靠E-767指引,只需要在发射导弹前启动雷达锁定目标。
此外,东海舰队在KJ-2000西南大约一百公里处,没能及时发现F-22A。
真要到这个时候,KJ-2000肯定逃不掉。
KJ-2000及时转向,与F-22A拉开距离,多获得了一分钟的防空准备时间。
在接下来的三分钟内,发生了两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一是掩护KJ-2000的J-20战斗机及时赶到,二是J-20的领队机长凭直觉做了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
虽然战争不是由运气决定的,但是运气确实在战争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第六十二章 头号王牌
第六十二章 头号王牌
J-20机群能够及时赶到没什么好奇怪的。
按照空军的作战安排,一个J-20中队在九点半之前就已赶到,其中四架伴随KJ-2000活动,另外八架参加舰队防空作战。
杨禹方下达命令之前,八架J-20已经前出到预警机东面,只是没有启动雷达,而是在等待F-2机群逼近。因此在杨禹方下达命令之后,其中四架J-20仅用一分钟就转移到预警机附近,把掩护预警机的战斗机增加到了八架。
率领这四架J-20的,正是空军上校晏鹰搏。
按理说,像晏鹰搏这样的“战争功臣”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之后都应高就,很多比他晚参战的飞行员都离开了一线部队,一些去了总参谋部、一些去了空军司令部、最差的也到航校当了教官,可是不知道他哪根筋出了问题,战争结束就主动申请加入J-20的试飞团队,参与研制定型后的军方试飞工作。
\5\做出这个决定,让晏鹰搏背上了很大的包袱。
\1\准确的说,是来自家庭的压力。
\7\原因很简单,试飞员驾驶的都是没有完全定型的飞机,需要承担很大的风险,工作的危险性非常大。
\z\当然,试飞员的待遇也非常高。
\小\在试飞部队,上校的待遇比得上空军少将。
\说\对于没有上过战场的飞行员来说,试飞工作确实很危险,可是在晏鹰搏眼里,这根本算不了什么。
\网\在朝鲜战场上,他两次被联军战斗机击落,两次活了下来。
大风浪见惯了,试飞那点小波涛在他眼里算不了什么。
更重要的是,晏鹰搏确实需要更高的待遇,或者说需要赚更多的钱,因为他的儿子就要上小学了,而且他的母亲还瘫痪在床,重点小学的赞助费需要十多万、母亲一个月的医疗费需要一万多。这些都得靠他,所以他需要待遇更高的岗位。
此外,参与J-20试飞,也是晏鹰搏的梦想,因为他早就想驾驶这种第四代战斗机了。
他的申请很快就得到批准,一是黄峙博与廖文纲给了他特别照顾,二是J-20的试飞工作确实需要一名实战经验丰富的飞行员。晏鹰搏是第二次朝鲜战争期间,中国空军的头号空战王牌,仅比美军的头号空战王牌少两个战果。加上两次被击落的经验,可以说他最清楚第三代战斗机与第四代战斗机的差距,也最清楚中国的第四代重型战斗机需要特别重视哪些性能。
接下来的一年半里,晏鹰搏全程参与了军方的验收试飞工作,为J-20的总设计师提出了十多项改进意见。虽然他的建议没有被完全采纳,但是得到了重视,而且一些不涉及到战斗机总体结构的细节问题已经得到改进。比如,为J-20配备全套电磁战武器系统,使其具备更强的电磁战能力。
在此期间,晏鹰搏由中校晋升为上校,还因为在科研工作中做出重大贡献荣立一等功。
J-20量产后,晏鹰搏没有回到空七师,那里也没有他的位置了。
按照空军的安排,他这种参与了军方验收试飞工作的种子飞行员全部以教官身份,编入第一支J-20中队。
这个中队的任务很简单:为其他航空部队培训J-20的飞行员。
造战斗机容易,培训飞行员却不容易。
更重要的是,J-20的初期型号只有单座型,没有双座型。虽然晏鹰搏在参加试飞工作的第一天就提出,应该重点研制双座型,因为不管J-20是制空战斗机、还是准备发展成多用途战斗机,双座型的适应性都比单座型好得多,但是把J-20改成双座型,需要对机体结构做出调整,也就需要足够的时间。
用单座型培训飞行员,只能提高门槛。
第一批参加训练的飞行员都是各支部队的老鸟,半数以上参加过第二次朝鲜战争,平均飞行时间在三千小时以上。
这意味着,他们的军龄都在十年以上。
此外,培训方式也很独特,即以一带一的方式进行,教官将在培训期间把掌握的所有技能传授给学员。等到J-20大规模列装之后,将由回到基层部队的J-20飞行员把技能传授给其他飞行员。
用精英培训精英,J-20部队才能以最快速度形成战斗力。
只是,教官就十来名,一个培训周期长达十二个月,期间还有三个月的调整期,因此在两年半内,只培训了两批、二十四名飞行员。战争爆发时,第三期培训工作刚刚开始,能够驾驶J-20上天的飞行员总共也就四十八人,其中十二人还只能驾驶战斗机,无法参与作战行动。
结果就是,像晏鹰搏这样的教官也得上战场。
显然,晏鹰搏并不畏惧战斗。
可以说,在空军的所有飞行员中,最不畏惧战斗的就是J-20的十二名教官。他们都参加过第二次朝鲜战争,都在战斗中击落过敌机,都用J-10A、J-11B等第三代战斗机挑战过F-22A。让他们驾驶J-20升空迎战,不但不会畏惧日本的F-22A,反而更有信心,因为至少在同一条技术起跑线上。
按照空军的安排,三个J-20中队轮番升空执行作战巡逻任务。
晏鹰搏的运气不大好,二十九日凌晨的时候,他刚刚完成巡逻任务,在返航途中收到了另外一个中队击落了四架F-22A的消息,而且领队长机单独占有了两个战果,取得了开战后的首胜。
这让晏鹰搏有点懊恼,因为他提前半个小时返航。
如果当时他严格按照作战部署,而且不在乎早点回去,把巡逻时间延长半个小时,首开纪录的很有可能不是其他人了。
懊恼归懊恼,晏鹰搏也只能认命,毕竟日本鬼子什么时候找上门来,谁也说不准。
让他没想到的是,当他再次驾驶战斗机升空之后,好运就到来了。
接到杨禹方的命令后,晏鹰搏有点兴奋,甚至兴奋得有点过头了。在他眼里,正在逼近的F-2简直就是待宰羔羊。以J-20的作战能力,根本不用靠近,用PL-12D就能在视距之外取得三到四个战果。如果与F-2格斗,J-20的胜算更加打,不但能让PL-11C派上用场,还能让航炮发威。
可以说,当时晏鹰搏有点飘飘然,他甚至觉得能在这场战斗中取得第二十个战果。
要知道,第二次朝鲜战争结束时,他已经收获了十七个战果。虽然包括了击落的五架远程无人机,但是也算在了战果里面。
只要再击落三架敌机,他就将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战果最多的战斗机飞行员。
击落三架F-2,没有任何挑战性。
只是,晏鹰搏高兴得太早了。
在他摩拳擦掌的时候,杨禹方的第二道命令到来了。
虽然晏鹰搏很不情愿,但是他非常清楚,KJ-2000是防空作战的关键,必须全力确保预警机的安全。
如果预警机完蛋了,击落再多的敌机都没有意义。
只是,当时晏鹰搏并不知道F-22A机群在哪。因为就在F-22A机群即将进入预警机的探测范围时,KJ-2000转向撤离,所以预警机也没有发现来犯敌机,无法为护航的战斗机提供战场信息。
只有一点可以肯定,F-22A机群就在附近。
只是到底在哪,谁也说不准。
杨禹方认为F-22A在两百多公里之外,毕竟F-22A的巡航速度在一点五马赫左右,即便早于F-15J起飞,十多分钟里也只能向西飞行大概一百多公里,离预警机足够远,不然早被预警机发现了。
晏鹰搏却有不同的看法,因为F-22A的最大速度超过了两马赫。
如果F-22A的攻击目标是KJ-2000,受凌晨那场空战影响,肯定会在起飞后加速,以最大速度冲刺,而不会在乎烧掉多少燃油。
果真如此的话,最先起飞的那几架F-22A就应该在附近。
晏鹰搏的第一反应是启动火控雷达,搜索东面空域。只是他立即想到,连预警机都没能探测到F-22A,J-20的火控雷达肯定派不上用场。
那该怎么办?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