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燃烧的海洋_1

_133 闪烁(当代)
J-20的任务是去掩护正在舟山群岛东面大约一百五十公里处巡逻的KJ-2000,而J-11C将为舰队提供防空掩护。
因为J-20的产量很低,首批服役的四十架全部交付给空军,所以海军航空兵的主力仍然是第三代战斗机。
在这些战斗机中,性能最出众的就是J-11C。
与J-11B相比,J-11C的改进主要为雷达与发动机。利用为J-20开发的技术,J-11C的新式主动相控阵雷达不但探测距离更远,储备具备了探测隐身飞机的能力,还增添了两条火控通道,能同时引导八枚PL-12D攻击八个目标,具备了与J-20、F-22A相当的多目标交战能力。
相对而言,动力系统上的改进更加重要。
第二次朝鲜战争已经证明,在高强度电磁对抗环境下,空中作战的基本战术已经发生转变,之前被看重的视距外空战很难一锤定音,在交战双方的实力旗鼓相当,特别是战场支援能力不相上下的时候,空战往往得由格斗定胜负,因此战斗机的格斗性能、也就是机动性能显得至关重要。
J-11B的最大软肋,就是机动性能不佳。
虽然与原版的Su-27SK相比,J-11B在大量采用复合材料与国产发动机之后,机动性能已经有所提升,跟第三代战斗机相比,J-11B的机动性能不算差,即便在F-15C面前,也没有多少差距,但是跟第四代战斗机相比,J-11B的机动性能就差得太远了,在格斗空战中肯定不是F-22A的对手。
显然,要让J-11B对抗F-22A,肯定不大现实。
最理想的选择就是尽快列装J-20,而不是改进J-11B。只是J-20的产量有限,还得优先提供给更需要先进战斗机的空军,最快也要等到二零二三年,才有可能装备海军航空兵。更重要的是,即便在J-20列装之后,海军航空兵也不可能用这种昂贵的战斗机取代所有现役战斗机。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J-11与J-10仍然得服役,而且仍然是海军航空兵的主力战斗机。
为此,就有必要对J-11B进行改进。
根据第二次朝鲜战争的经验,海军航空兵把重点放在了J-11B的动力系统上。
有趣的是,空军没有参与J-11B的改进工作,大概是在J-20服役之后,J-11B的主要任务由制空转为对地/海打击,而J-11B本来就具有较强的打击能力,没有必要花费巨额经费进行现代化改装。
在J-11C上,采用的是最大加力推力达到了一百四十七千牛的国产发动机。
严格说来,这种发动机就是俄罗斯117S发动机的国产版本。
早在第二次朝鲜战争爆发前,中国就在设法从俄罗斯引进117S发动机,并且把最初获得的几台用在了J-20的原形机上。只是在后来的谈判中,俄罗斯要价太高,而且117S的某些性能达不到J-20的技术指标,所以引进工作拖了下来。第二次朝鲜战争后,中俄进入了自前苏联解体以来的第二个蜜月期,在中国答应提供电磁武器的相关技术之后,俄罗斯放宽了对华军售限制。
也就在这个时候,中国获得了117S发动机的生产许可证与全套设计图纸。
虽然117S没有用到J-20上,但是用在J-11C上却是物尽其用。
采用新式发动机后,J-11C的最大推力增加了百分之二十,空战推重比增加了百分之三十以上,机动性能大幅度改善,特别是之前一直遭到诟病、也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中彻底暴露出来的垂直机动性能。
当然,J-11C的改进并不彻底。
比如在更换发动机之后,没有对气动布局进行调整,因此很难把新式发动机带来的性能提升完全发挥出来。又比如在使用了火控雷达之后,并没有用上已经在J-20上得到了应用的主动隐身技术。
改进不彻底的主要原因不是没有技术实力,而是花费过于巨大,而且需要更多的时间。
如果重新设计气动布局,J-11C最快能在二零二一年上天,而海航将在二零二三年获得J-20,从而使得J-11C的改进显得很没必要。如果采用了主动隐身技术,改装费用将增加百分之五十以上。
不管怎么说,J-11C肯定超过了日本的F-15J,即便面对F-22A,也有对战的能力。
在J-11C机群后面,则是数量更多的J-10C。
与J-11C一样,J-10C在第二次朝鲜战争后服役,基础不是J-10A,而是J-10B。
在海航中,J-10B实际上是J-10A的双座型。
最初的时候,J-10B以J-10A的教练型问世,只是在实际使用中,空军与海航都认为双座型战斗机更适合执行攻击任务,即便在空战中、特别是格斗空战中,两名飞行员也比一名飞行员好得多。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中,为数不多的J-10B发挥出了很强的战斗力,从而改变了空军与海航对这种战斗机的认识。
作为一种中型多用途双座战斗机,J-10C的改进方式与J-11C相差不大,即换上更先进的火控雷达与推力更大的发动机。不同的是,J-10C把重点全部放在了制空上,不像J-11C得照顾对地/海打击能力。
这个发展方向,跟空军与海航最初对这种战斗机的期望完全相反。
在服役初期,空军与海航都把J-10当成一种多用途中型战斗机,即类似与F-16的战场多面手。
结果在第二次朝鲜战争期间,J-10的多用途性能被彻底否决。
不是不够先进,而是基本气动布局限制了J-10的多用途性能。原因很简单,三角翼缺乏足够的重载点,而过小的机身由没法容纳足够多的燃油,因此在携带两具或者三具副油箱之后,J-10只有两个翼下重载点能够携带对地攻击弹药,即便采用复合挂架,载弹能力也远远比不上FBC-1C与J-11B。
相反,执行制空作战任务时,即便携带三具副油箱,J-10仍然能够携带六枚PL-12与两枚PL-11,载弹能力不比大多数重型战斗机差。
结构上存在的问题,很难通过改进解决。
更换翼型的话,不比研制一种全新的战斗机简单。
受这些因素限制,J-10C几乎成了一种性能单一的制空战斗机。虽然在出口的时候,打着J-10C名号的战斗机具有多用途能力,但是与中国空军、海航自用的完全不同,比如卖给巴基斯坦的FC-20就增强了机体结构,把翼下的三个挂点全部变为重载点,而其机体结构重量也增加了将近一吨,导致空战能力大幅度降低。
作为一种典型的制空战斗机,J-10C的格斗空战能力甚至超过了J-11C。
可见,在第一时间,海航出动的全是制空战斗机。
没什么好奇怪的,日本舰队还没有进入东海,而且在交战初期,双方都会竭尽全力夺取制空权。
在无法攻击对方机场的情况下,制空战斗机成为夺取制空权的唯一力量。
三支战斗机群升空的时候,运载特种部队的直升机群到达了钓鱼岛上空,以中队为单位的近两百名特种兵分头登上了几座岛屿。
直升机群没有在岛屿上空停留,放下特种兵后就转向返航了。
虽然直升机飞得很低,但是日本空中自卫队的E-767就在冲绳岛上空盘旋,在两百多公里外的宫古列岛上空还有一架E-2D。
直升机群到达钓鱼岛上空前,就被日本的预警机发现了。
这下,难题交到了日本手上。
中国已经采取军事行动,派遣地面部队登上钓鱼岛,而且预警机还发现,登岛的地面部队正在拆除导航灯塔。
不管钓鱼岛归谁,中国已经越过了底线。
第四十七章 第一枪
第四十七章 第一枪
小林光一还没入睡就被秘书从床上叫了起来。
得知中国已经派兵登上钓鱼岛,而且拆除了导航灯塔,小林光一也非常震惊,因为中国没有事先发表任何声明。
显然,这是不宣而战。
问题是,这算开战吗?
不管怎么说,钓鱼岛上没有日本驻军,双方的军事力量还没有正式交战。
让秘书去安排内阁紧急会议的时候,小林光一收到了外务省发来的消息,中国在半个小时前发来外交照会,宣布从即时起正式履行对钓鱼岛的行政管辖权,将对一切侵犯中国主权的挑衅行为进行坚决果断的反击。
虽然在外交照会中,中国国务院常务副总理提到,欢迎日本派遣外交代表,就钓鱼岛争端进行更高级别的外交谈判,但是事情明摆着,中国在发表外交声明前就已采取行动,而且没有与日本磋商。
这算入侵吗?
小林光一不得不面对这个难题,因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承认中国收复包括钓鱼岛在内的台湾,而在此之后,美国只是把钓鱼岛的行政管辖权移交给了日本,从未承认日本拥有钓鱼岛的主权。
中国一直宣称拥有钓鱼岛的主权,也就有权力恢复行政管辖权。
只是,日本能够做出让步吗?
与日本存在领土、领海纷争的不仅仅是中国,还有韩国与俄罗斯。如果日本在这场危机中忍气吞声,默认中国占领钓鱼岛,那么在独岛(竹岛)与北方四岛问题上,日本就得做出同样的让步。
更重要的是,独岛(竹岛)与北方四岛的实际控制者不是日本。
小林光一不是傻蛋,非常清楚只要日本在这个时候让步,今后就得在其他所有涉及到领土与领海的问题上让步。
只是,向前一步的话就意味着战争。
在这道选择题中,不存在原地踏步,因为日本当局保持沉默就意味着做出让步。
与小林光一相比,其他内阁大臣的态度就直接得多了,连喜田多一郎都认为,既然中国越过底线,日本就不能退让。
十五分钟不到,内阁就做出集体决策:采取军事行动夺回钓鱼岛。
五月二十九日凌晨…过,小林光一正式授权木村小次郎与荒川太郎,针对中国在东海的入侵行动展开反击。
…十五分,木村小次郎在防卫省向海上自卫队与空中自卫队下达了作战命令。
只是,到这个时候,日本防卫省还没有拿出具有可行性的作战计划。
因为首先得夺取制空权,自卫队已经操练了几十年,最近十多年的军事演习几乎全部针对中国,所以即便没有完整的作战计划,也不会对空中自卫队的作战行动造成多大妨碍,最多增加了指挥的复杂性。
…二十五分,在冲绳岛上空盘旋的第一批十二架F-15J转向飞往钓鱼岛。
此时,嘉手纳空军基地,十二架在地面待命的F-22A已经滑上跑道,还有十二架F-22A与十二架F-15J正在为起飞做准备。
收到作战命令的不但有战斗机,还有护卫群与已经进入东海的潜艇。
只是,战舰与潜艇的反应速度慢得多。
到二十九日清晨,第二护卫群才从久米岛南面进入东海。
大概在…四十分左右,已经进入东海的四艘“苍龙”级收到了海上自卫队司令部发来的作战命令。
此时,这四艘潜艇在钓鱼岛东北两百公里处,离机动到位的东海舰队不到一百公里。
这个距离,完全在反舰导弹的攻击范围之内。
虽然实战已经证明,在第二次朝鲜战争前研制生产的所有反舰导弹都很难在大规模电磁战中、特别是在面对具有电磁战能力的舰队时发挥作用,但是日本潜艇艇长依然非常果断的执行了作战命令。
也许,他们并不知道,后面还有一艘中国海军的潜艇。
不考虑“海龙”号的存在,四艘“苍龙”级的突然袭击确实无法对东海舰队构成太大的威胁。毕竟“苍龙”级没有携带额外的反舰导弹,只能使用鱼雷发射管发射导弹,一次最多发射六枚导弹。考虑到潜艇在作战时,随时都得保留一枚反潜鱼雷,所以一艘潜艇最多能发射五枚反舰导弹,二十枚反舰导弹根本突破了不东海舰队的防空反导网,“兰州”号能一次拦截二十多枚反舰导弹。
问题是,这四艘潜艇足以打乱东海舰队的阵脚。
在受到潜艇威胁的时候,东海舰队肯定得把重点放在反潜上,无法为即将展开的空战提供支持。更重要的是,空战打响后,东海舰队的反潜直升机肯定得规避,要么飞离舰队防空网的拦截区域、要么返回战舰。没有反潜直升机提供的外围掩护,东海舰队必须高速离开日本潜艇的伏击海域。显然,这与东海舰队正在执行的任务矛盾。如果东海舰队留下来,则有可能遭到鱼雷攻击。
显然,日本艇长的战术选择没有错。
以当时的情况,及时的攻击、哪怕是不成功的攻击,都能在即将爆发的空中战斗中为空中自卫队的战斗机赢得优势。
要知道,海上自卫队的舰队还没有进入东海。
如果中国战斗机得到了舰队支持,特别是防空驱逐舰上的远程防空导弹的支持,日本战斗机就很难在空战中掌握主动权。
在无法立即组织起足够强大的攻击机群之前,潜艇成为夺取战术优势的唯一手段。
从战术安排上讲,这也正是四艘“苍龙”级从大隅海峡进入东海,提前逼近中国舰队的主要目的。
只是,在这个至关重要的时间点上,日本艇长忽略了一个不能忽略的因素。
在四艘“苍龙”级的屁股后面,“海龙”号已经磨刀赫赫了。
更重要的是,在发动攻击前,日本潜艇还得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获取准确的战术情报。
通过长波电台,只能发送非常简单的信息。
像战术情报这类比较复杂的信息,必须使用短波电台,因此日本潜艇就得在发动攻击前上浮,使用通信桅杆。
四点不到,四艘“苍龙”级先后上浮。
发现断后日本潜艇上浮后,萨非墨没让“海龙”号跟上,而是提前做战术转向,探测到前方的三艘日本潜艇也在上浮。
这可不是好征兆,萨非墨立即想到,日本潜艇即将发动攻击。
上浮,不仅仅是为了接收战术情报,在使用鱼雷发射管发射反舰导弹的时候,最大潜深得控制在四十米以内。
舰队就在几十公里之外,日本潜艇在这个时候上浮,没有别的理由了。
只是,萨非墨有点搞不明白,既然要偷袭东海舰队,日本潜艇为什么没有耐心,再靠近一点就能使用鱼雷了。
比起导弹,鱼雷更难对付。
不管怎么样,萨非墨没有犹豫。
既然日本潜艇准备先发制人,“海龙”号就不能落后。
四点过五分,萨非墨下达了战斗命令,按照之前拟定的战术计划,首先为两条线导的六百五十毫米重型鱼雷输入了断后日本潜艇的目标数据,随后为两条自导的五百三十三毫米鱼雷输入了两艘居中日本潜艇的目标数据。
距离实在是太近了,完全没有必要使用主动攻击声纳。
当然,萨非墨没有忘记给艇首的球形声纳充电,为迎战最后一艘日本潜艇做准备。
根据“海龙”号的交战记录,四点十五分,被动声纳首次探测到了日本潜艇为鱼雷发射管注水时发出的声响,随后探听到了打开鱼雷发射管前盖的声响。四点十八分左右,断后日本潜艇首先发射了五枚反舰导弹,接下来的两分钟内,另外三艘日本潜艇也各自发射了五枚反舰导弹。
从战术上看,日本潜艇配合得相当到位。
由断后潜艇首先发射导弹,突前潜艇最后发射,才能确保四艘潜艇发射的二十枚反舰导弹同时到达。
很明显,在使用通信桅杆接受战术情报的时候,四艘潜艇交换了信息。
如果离得近一些的话,不用浮上水面,就能通过高频声纳交换信息。
日本潜艇已经发射导弹,萨非墨就没有理由客气了。
周渝生在命令中说得很明确,只要日本潜艇首先发动攻击,就得立即反击,而不是等待作战命令。
四点二十一分,“海龙”号向两艘“苍龙”级各发射了一条五百三十三毫米鱼雷。
大约两分钟后,“海龙”号向断后日本潜艇发射了两条六百五十毫米鱼雷。
重点不在前面,而是在后面。
只有首先击沉断后日本潜艇,才能用线导鱼雷攻击居中的两艘。如果不能及时收拾掉这三艘潜艇,“海龙”号必然遭到围攻。
事实上,在发射鱼雷后,“海龙”号就暴露了行踪。
断后日本潜艇立即采取反制措施,只是面对两条性能先进的重型鱼雷,最大潜航速度仅有二十节、最大潜深不超过六百米的常规潜艇根本避无可避。至于逃跑,更加无从谈起。别说常规潜艇,核潜艇都跑不过最大航速接近七十节的鱼雷。
随后,居中的两艘日本潜艇开始转向。
只是在锁定“海龙”号之前,这两艘潜艇就发现了高速袭来的鱼雷,不得不放弃反击的想法,转为规避鱼雷。
四点四十七分,两条六百五十毫米鱼雷解决掉了第一艘日本潜艇。
此时,东海舰队顶住了日本潜艇的突然袭击,腾耀辉正面临是打是撤的艰难选择。
第四十八章 关键战报
第四十八章 关键战报
对于有六艘驱逐舰、四艘护卫舰的东海舰队来说,拦截二十枚反舰导弹不算什么。在舰队里,像052C驱逐舰与054C型护卫舰都有能力单独拦截十个以上的目标,956E型驱逐舰的反导能力也不差。
拦截反舰导弹之后,腾耀辉有点左右为难了。
附近肯定有日本潜艇,而且数量不少。虽然通过导弹的来袭方向,可以大致判断出日本潜艇的潜伏海域,腾耀辉也在第一时间让周渝生派遣反潜直升机过去,但是在发射反舰导弹之后,日本潜艇肯定会机动规避。要想击沉所有日本潜艇,肯定需要时间。如果反潜直升机没能驱逐日本潜艇,那么舰队很有可能再次遭到袭击,而且下次来袭的很有可能是更加致命的鱼雷。
问题是,东海舰队却不能离开。
日本的战斗机正在赶来,海航的战斗机也即将到达,空战马上就要打响,而东海舰队是整个战术指挥链条中不可否缺的环节,还肩负起了为制空战斗机提供支持的重任,必要时得用防空导弹攻击日本战斗机。
这不是腾耀辉的问题,而是中国海军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制订战术计划时,协助海航作战的主力是预警机,不但为此调派了四架空军的大型预警机,还集中了海航的四架小型预警机,确保在战时能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为制空战斗机提供作战支援。但是在东海作战,中国空军与海军航空兵存在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即无法依靠本土防空网。
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中,志愿军空军能有突出表现,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就是依托中国的本土防空网。整个战争期间,为志愿军服务的预警机不但部署在中国本土,而且一直在本土上空巡逻,不但得到了地面防空部队的掩护,还不用担心联军越境攻击,可以随心所欲的活动。
在东海战场上,这个条件并不存在。
如果要让预警机在本土防空网的掩护下活动,就只能部署在舟山群岛附近,而舟山群岛离钓鱼岛六百多公里,已经超出了预警机的支援范围。如此一来,必须让预警机前出,也就得考虑预警机受到的威胁。
在争夺制空权的战斗中,攻击对方的预警机是最有效的方式。
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中,志愿军就多次攻击联军的预警机,从而夺得了暂时制空权,为制空作战奠定了取胜的基础。
第二次朝鲜战争后,如何保护预警机免受攻击,可以说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即便不考虑电磁武器对预警机构成的威胁,也得考虑第四代战斗机。
原因很简单,第四代战斗机具有出众的隐身能力,能够大幅度缩短预警机的有效探测距离,出其不意的发动袭击。
根据第二次朝鲜战争的经验,KJ-2000对F-22A的有效探测距离为一百五十公里。
在这个距离上,F-22A足以用火控雷达锁定预警机。虽然AIM-120D的最大射程不超过一百二十公里,需要再靠近一些才能发射导弹,但是与巡航飞行速度超过一点六马赫的战斗机相比,预警机的速度就太慢了。即便为预警机配备足够多的护航战斗机,也很难及时击落来犯敌机。
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中,志愿军就用远不如F-22A的Mig-31攻击过联军的预警机。
如此一来,在防空系统中,预警机必须得到足够的掩护,而且是来自更加可靠的战舰的掩护。
按照中国海军制订的制空战术,在与敌人争夺制空权的时候,预警机负责为战斗机提供战场信息,而前进部署的舰队则负责为预警机提供防空屏障。也就是说,舰队将在预警机活动区域前方一百到两百公里范围内活动,用防空导弹拦截来犯的敌机。在这套系统中,预警机还将为舰队提供防空反导的信息支援,即负责探测从超低空逼近的目标,引导舰队进行防空作战。
说得简单一点,在这套战术中,舰队就是前出的地面防空系统。
情况可想而知,如果东海舰队撤退,那么部署在舰队后方的预警机就得撤退,在前方作战的制空战斗机也得撤退。
撤下来容易,可要夺回来就不容易了。
特种部队已经登上钓鱼岛,没有制空权,不但会遭到轰炸,还很有可能让日本认为可以反攻钓鱼岛。
舰队不能后撤,就得想办法消除来自海面下的威胁。
除了反潜直升机,腾耀辉能够依靠的只有同样神出鬼没的潜艇,特别是在二十八日夜间到达的两艘攻击核潜艇。
当时,腾耀辉要做的,只是决定是否转为反潜队形。
在海战中,防空作战与反潜作战的编队队形截然不同。
对付潜艇的时候,舰队里的战舰得充分疏散,避免两艘战舰同时遭到一艘潜艇发射的鱼雷攻击,并且尽可能的扩大反潜区域,让潜艇无法靠近核心战舰。如果是航母战斗群,就是让潜艇无法靠近航母。在驱护舰队中,需要重点保护的是作为舰队旗舰、以及主要防空支柱的防空驱逐舰。
如果是对空作战,舰队则要尽可能的收拢,让所有战舰都在区域防空系统掩护之下,并且为防空驱逐舰上的远程防空导弹留出足够多的防空反导拦截区域,以确保不具备区域防空能力的舰艇,比如反潜护卫舰不会暴露在外。即便在末端反导拦截中,密集的编队也能最大大限度的利用防空火力。
在战斗中,调整编队队形并不容易。
东海舰队正在执行防空作战任务,要让处于编队内层的反潜护卫舰散开,在外围拉起反潜网,至少需要一个小时。
对于快节奏的防空作战来说,一个小时恐怕战斗已经结束了。
四点五十分左右,也就在腾耀辉犹豫不决的时候,周渝生送来了刚刚收到的战报,由萨非墨发来战报。
这下,腾耀辉没有理由犹豫了。
东海舰队没有调整队形,而是继续以防空阵容迎接即将到来的空中战斗。
虽然战报只有短短数行,但是其意义却不容低估。
在这份战报后面,是“海龙”号上三十多名官兵所承受的巨大风险。
攻击断后日本潜艇很简单,毕竟“海龙”号锁定了目标,而且用两条鱼雷发起攻击,确保万无一失。
在鱼雷击中目标前大约三十秒,萨非墨下令切断了导线,让鱼雷自主攻击。
接下来,“海龙”号上的鱼雷兵创造了一个奇迹:在三十五秒之内为两具鱼雷发射管重新装填了鱼雷。
要知道,在正常情况下,鱼雷的再装填时间为一分三十秒。
因为线导鱼雷的导线从鱼雷发射管里释放,所以在切断导线之前,不能为发射管重新装填鱼雷。
为了尽快再次开火,萨非墨还让武器军官违背操作条例,在鱼雷装进发射管之前就输入了目标参数。
四点四十八分,“海龙”号向两艘正在规避的“苍龙”级各发射了一条六百五十毫米重型反潜鱼雷。
此时,“海龙”号的行踪已经没有秘密可言了。
既然打了起来,也就没有必要在乎身份问题。
发射鱼雷之后,萨非墨让通信军官投出了通信浮标,向周渝生汇报交战情况。
可以说,这份战报至关重要,至少腾耀辉已经知道,袭击东海舰队的日本潜艇已经被发现,而且遭到反击。
对萨非墨来说,这份战报同样重要。
在战报中,萨非墨说明了交战海域,等于向周渝生求援。
要知道,当时还有三艘“苍龙”,而“海龙”号是孤军奋战。
如果没能及时击沉居中的两艘日本潜艇,“海龙”号就会遭到三日潜艇围攻,几乎没有生还的可能。
只是,“海龙”号并不孤独。
东海舰队已经派来反潜直升机,而且伴随舰队行动的两艘攻击核潜艇与四艘常规潜艇随后就收到了周渝生下达的命令。
只要顶住了日本潜艇的反击,“海龙”号不但能生还,还能收获更多战果。
萨非墨不是墨守成规的人,更不会坐等支援。
用通信浮标发出战报后,他把精力集中到了正在进行的战斗上,动用一切可能的资源对付居中的两艘日本潜艇。
结果与他预料的差不多,或者说没有出现本质性的偏差。
两艘日本潜艇正在规避“海龙”号第一轮发射的两条反潜鱼雷,再次受到攻击后,生还几率更加渺茫。
五点十二分,第一条六百五十毫米鱼雷击中目标,将日本潜艇炸沉了两截。
半分钟后,“海龙”号上的官兵都能听到潜艇耐压壳体被海水压扁时发出的嘎吱声,一种足以让人毛骨悚然的声响。
五点十五分,第二条六百五十毫米鱼雷命中目标。
虽然日本潜艇没有被炸断,但是耐压壳体肯定被击穿了,而且多个舱室进水,潜艇随即沉没到六百多米深的海底。
也许,潜艇上的日本官兵没有全部完蛋,可是对幸存的日本潜艇兵来说,活下去比立即死亡还要痛苦,因为在这个深度,根本无法展开救援,潜艇兵也无法自救,只能在铁棺材里等着氧气耗尽。
一举干掉三艘日本潜艇,“海龙”号占据了上风。
只是,萨非墨还没高兴起来,战局就急转直下。
五点十八分,“海龙”号探测到了逼近的重型反潜鱼雷,而且是在切断导线后,开始加速的鱼雷
显然,突前的日本潜艇发现了“海龙”号,而且及时进行了反击。
第四十九章 首轮空战
第四十九章 首轮空战
潜艇战,具有很大的隐秘性,也具有很大的独立性。
确定“海蛇”号发现了偷袭东海舰队的日本潜艇,而且已经与日本潜艇交火后,腾耀辉让周渝生调整了反潜作战行动,派遣更多的反潜直升机去协助“海蛇”号,并且从舰队里调遣了一艘攻击核潜艇。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