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做人做事好心态

_5 欣畅 (当代)
  第二型,高级而无趣。这种人大概就是古人所谓的诤友,甚至畏友了。这种朋友,有的知识丰富,有的人格高超,有的呢,"品学兼优"像一个模范生,可惜美中不足,都缺乏那么一点儿幽默感,活泼不起来。你总觉得,他身上有那么一个窍没有打通,因此无法豁然恍然,具备充分的现实感。跟他交谈,既不像打球那样,你来我往,此呼彼应,也不像滚雪球那样,把一个有趣的话题愈滚愈大。精力过人的一类,只管自己发球,不管你接不接得住。消极的一类则以逸待劳,难得接你一球两球。无论对手是积极或消极,总之该你捡球,你不捡球,这场球是别想打下去的。这种畏友的遗憾,在于趣味太窄,所以跟你的"接触面"广不起来。天下之大,他从城南到城北来找你的目的,只在讨论"死亡在法国现代小说中的特殊意义",或是"爱斯基摩人对于性生活的态度"。为这种畏友捡一晚上的球,疲劳是可以想见的。这样的友谊有点像吃药,太苦了一点。
  第三型,低级而有趣。这种朋友极富娱乐价值,说故事,他最像;消息,他最灵通;关系,他最广阔;好去处,他都去过;坏主意,他都打过。世界上任何话题他都接得下去,至于怎么接法,就不用你操心了。他的全部学问,就在不让外行人听出他没有学问。至于内行人,世界上有多少内行人呢?所以他的马脚在许多客厅和餐厅里跑来跑去,并不怎么露眼。这种人最会说话,餐桌上有了他,一定宾主尽欢,大家喝进去的美酒还不如听进去的美言那么"沁人心脾"。会议上有了他,再空洞的会议也会显得主题正确,内容充沛,没有白开。如果说,第二型的朋友拥有世界上全部的学问,独缺常识,这一型的朋友则恰恰相反,拥有世界上全部的常识,独缺学问。照说低级的人而有趣味,岂非低级趣味,你竟能与他同乐,岂非也有低级趣味之嫌?不过人性是广阔的,谁能保证自己毫无此种不良的成分呢?
  第四型,低级而无趣。这种朋友,跟第一型的朋友一样少,或然率相当之低,这种人当然自有一套价值标准,非但不会承认自己低级而无趣,恐怕还自以为又高级又有趣呢。然则,余不欲与之同乐矣。
  □ 远离不良的朋友
  在你的生活中,特别是在你为成功而奋斗之初,你可能需要寻求知己,但是,你要注意,不要结交那些对你有害无益的朋友,不要被拖入他们的浑水之中。
  我们的环境和朋友,对我们的一生有莫大的影响,可以说,交上怎样的朋友,就会有怎样的命运。
  一只虱子常年住在富人的床铺上,由于它吸血的动作缓慢轻柔,富人一直没有发现它。一天,跳蚤拜访虱子。虱子对跳蚤的性情、来访目的、能否对己不利,一概不闻不问,只是一味地表示欢迎。它还主动向跳蚤介绍说:"这个富人的血是香甜的,床铺是柔软的,今晚你可以饱餐一顿!"说得跳蚤口水直流,巴不得天快黑下来。
  当富人进入梦乡时,早已迫不及待的跳蚤立即跳到他身上,狠狠地叮了一口。富人从梦中被咬醒,愤怒地令仆人搜查。伶俐的跳蚤跳走了,慢慢腾腾的虱子成了不速之客的替罪羊。虱子到死也不知道引起这场灾祸的根源。
  因此,在选择朋友时,你要努力与那些乐观肯定、富于进取心、品格高尚和有才能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保证你拥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获得好的精神食粮以及朋友的真诚帮助。这正是孔子所说的"无友不如己者"的意思。
  相反,如果你择友不慎,恰恰结交了那些思想消极、品格低下、行为恶劣的人,你会陷入这种恶劣的环境难以自拔,甚至受到"恶友"的连累,成为无辜受难的"虱子"。
  假如我们已不慎交上了坏朋友,应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要知道:把一只烂苹果留在筐里,会使一筐的苹果都腐烂掉。
  要结交懂得自尊自爱的朋友。因为一个人如果不自尊,便无法尊敬别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假使我们所结交的朋友都是懂得自尊自爱的人,相信大家都会互相尊重的。
  与身心健全的人交往,不仅可以使自己得到别人的尊敬,而且也可以促进自己的身心健康,提高品德修养。
  有自尊心且身心健康的人,通常都有很强的个人主义意识,不喜欢轻易附和别人的意见。但其具有诚实的本性,不仅能忠实于自己,也能忠实于朋友。
  而且,他们为了保护自己,常常会表现出很强的自尊心,但这种自尊并不是我们一般所谓的"傲慢",而且也丝毫不含一点"轻视"别人的意味,只是事事自己做主,不容他人插足而已。并且,这种人是无法忍受他人欺侮的,一旦有人欺侮他,就一定会遭到激烈的反抗!
第63节:第九章 跨越"哥们儿"这一关(6)
  另外,他们的心态一直很稳定,能与人愉快相处,以整体的观点来说,这种人是属于和蔼、意志高昂的类型。因此,很容易成功。他们一般的生活情形如下:
  工作很卖力,而且也有经济独立的能力。
  过着安定、快乐的家庭生活。
  能尽情地享受生活乐趣及休假的闲情。
  一般健康情况良好,很少生病。
  常受到人们的尊敬及喜爱。
  很清楚自己的能力,而且能将自己的感情表达给别人知道。
  能控制自己,因此,对自己的缺点并不十分苛求。
  能享受过去及现在的生活,对于未来也充满希望。
  有自尊心且身心健康的人不仅能在工作岗位上尽忠职守,而且也能在人生的过程中,享受到真正的乐趣。如果我们本身就是一个有自尊心且身心很健康的人,一定能够很轻易地分辨出别人是否和你具有同样的性格。
  □ 友情突然升温要小心
  如果你和某人只是普通朋友,虽然也一起吃过饭,但还谈不上交情;如果你和某人曾是好友,但有一段时间未联络,感情似乎已经淡了……
  如果这样的人突然对你热情起来,那么你应该有所警觉,因为这种行为表示他可能对你有所图。之所以用"可能"这两个字,是为了对这样的行为保持一份客观,避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误解对方的好意;因为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他有可能在一夜之间,因为你的言行而对你产生无法抑制的好感,就像男女互相吸引那样;不过这种情形不会太多,而你也要尽量避免这种联想,碰到突然升高热度的友情,只有冷静待之,保持距离,才不会被烫到。
  要分析这种"友情"是否含有"企图"并不难,首先是看看自己目前的状况,是否握有资源,例如有权有势?如果是,那么这个人有可能对你有企图,想通过你得到一些好处;如果你无权也无势,但是有钱,那么这个人也有可能会向你借钱,甚至骗钱;如果你无权无势又无钱,没什么好让别人求的,那么这突然升高热度的友情基本上没有危险--但也有可能"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是想利用你这个人来帮他做些事,例如有些人就被骗去当劳力;或是重点在你的亲戚、朋友、家人,而你只是他过河的踏脚石。
  从自己本身的状况检查这突然升高热度的友情真的有没有"危险"之后,你的态度仍要有所保留,因为这只是你的主观认定,并不一定正确,所以面对这突然升高热度的友情,你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不推不迎
  "不推"是不回绝对方的"好意",就算你已经看出对方的企图也不要立即回绝,否则很可能立即得罪一个人;但也不可迫不及待似的迎上去,因为这会让你抽身不得,抽了身又得罪对方,把自己变得很被动;不推不迎就好比男女谈恋爱,回应得太热烈,有时会让自己迷失,若突然斩断"情丝",则会惹恼对方。
  2.冷眼以观
  "冷眼"是指不动情,因为一动情就会失去判断的准确性,此时不如冷静地观看他到底在玩什么把戏,并且做好防御,避免措手不及。一般来说,对方若对你有所图,都会在一段时间之后就"图穷匕现",显现他的真目的,他不会跟你长时间耗下去的。
  3.礼尚往来
  对这种友情,你要"投桃报李",他请你吃饭,你送他礼物;他帮你忙,你也要有所回报,否则他若真的对你有所图,你会"吃人嘴软,拿人手短",被他牢牢地控制住;想要临事脱逃?恐怕没那么容易。
  要记住: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 检验人心的试金石
  人人都有许多朋友,但朋友之情有厚有薄,朋友之心有正有邪。心正可以受其益,心邪则多受其害。心正与心邪都在一副笑面之下掩盖着,特别在你春风得意时,大家礼尚往来,杯盏应酬,互相关照。但如果风浪骤起,祸从天降,比如你因事而落魄,或蒙冤被困,或事业失意,或病魔缠身,或权位不存等等,这时,你倒霉自不消说,就连昔日那些笑脸相对,过从甚密的朋友也将受到严峻的考验。他们对朋友的态度、距离,必将看得一清二楚。那时,势利小人会退避三舍,躲得远远的;担心自己仕途受挫的人,会划清界限;酒肉朋友因无酒肉诱惑而另找饭局;甚至还有人会乘人之危落井下石,踩着别人的肩膀向上爬。当然也有始终如一的人继续站在你身边,把一颗金子般的心捧给你,与你祸福相依,患难与共。如古人所说:"居心叵测,甚于知天,腹之所藏,何从而显?"答曰,在患难之时,此时真朋友、假朋友、亲密的、一般的、"铁哥们儿"、"投机者"就泾渭分明了。
  权力官位、金钱利益历来都是人心的试金石。有的人在当普通一兵时自觉人微言轻,尚与伙伴们亲如手足,同喜同忧。一旦他的地位上升了,便官升脾气涨,交朋会友的观念也就变了,对过去那些"穷朋友"、"俗朋友"便羞于与他们为伍,保持一定距离。比如,有两位战友在战争年代他们同甘共苦,后来一位因犯一般错误离开部队,在"文化大革命"中,他的这段历史被当成严重历史问题,他因此被错误地批斗。为了说清问题,他去找当年的战友为自己的问题作个证明,可是这位当了领导的战友却怕连累自己,拒而不见,说不认识他。这位老兵伤心地掉下了眼泪。很显然这位领导在关键时刻太不够朋友了。这种做法和落井下石有什么区别呢?现实中"只同甘不共苦"的人可谓心黑!
第64节:第九章 跨越"哥们儿"这一关(7)
  在利益面前各种人的灵魂也会赤裸裸地暴露出来。有的人在对自己有利或利益无损时,可以称兄道弟,显得亲密无间。可是一旦有损于他们的利益时,他们就像变了个人似的,见利忘义,惟利是图,什么友谊,什么感情统统抛到脑后。比如,在一起工作的同事,平日里大家说笑逗闹,关系融洽。可是到了晋级时,名额有限,"僧多粥少",有的人真面目就露出来了。他们再不认什么同事、朋友,在会上直言摆自己之长,揭别人之短,背后造谣中伤,四处活动,千方百计把别人拉下去,自己挤上来。这种人的内心世界,在利益面前暴露无遗。事过之后,谁还敢和他们交心认友呢?
  当然,大公无私,吃亏让人,看重友谊的还是多数。但是,在利益得失面前,每个人总会亮相的,每个人的心灵会钻出来当众表演,想藏也藏不住。所以,此刻也是识别人心的大好时机。
  进而言之,岁月也可以成为真正公正的法官。有的人在一时一事上可以称得上是朋友;日子久了,同事时间长了就会更深刻地了解他们的为人、人品,"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如此长期交往,长期观察,便会达到这样的境界:知人知面也知心。
  春秋末年,晋国中行文子被迫流亡在外,有一次经过一座界城时,他的随从提醒他道:"主公,这里的官吏是您的老友,为什么不在这里休息一下,等候着后面的车子呢?"中行文子答道:"不错,从前此人待我很好,我有段时间喜欢音乐,他就送给我一把鸣琴;后来我又喜欢佩饰,他又送给我一些玉环。这是投我所好,以求我能够接纳他,而现在我担心他要出卖我去讨好敌人了。"于是他很快地就离去。果然不久,这个官吏就派人扣押了中行文子后面的两辆车子,献给了晋王。
  在普通的人当中,有中行文子这般洞明世事的人并不多见。
  中行文子在落难之时能够推断出"老友"的出卖,避免了被其落井下石的灾难,这可以让我们得到如下启示:当某位朋友对你,尤其是你正处高位时,刻意投你所好,那他多半是因你的地位而结交,而不是看中你这个人本身。这类朋友很难在你危难之中施以援手。
  话又说回来,通过逆境来检验人心,尽管代价高、时日长,又过于被动,然而其可靠程度却大于依推理所下的结论。因此我们说:"倒霉之时测度人心不失为一种稳妥的方法。"
  □ 给人好处切莫自居
  朋友沟通还应该注意互相帮助。当对方有困难时,主动地伸出援助之手,会使对方备感温暖。而有时候恰如其分地请求对方帮助,还会加深朋友之间的友情。人的性格虽然不同,有宽容的,有吝啬的,有豪爽的,有狭隘的,但是,对于给别人一种小惠,却人人都很乐意;而对于那些自称不愿求人的朋友,却是人人都不喜爱的。
  为朋友做了事,送了人情,等到大功告成,他便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简单的说成复杂的,小事说成大事,生怕人家忘了。
  没有朋友会因为你不说,就会忘记你送的人情,多说反倒无益。人家可能尽快地还你一个人情,之后会敬而远之,即使你再有能耐,朋友亦会另请高明。所以,做足了人情,给足了面子,你不要夸大其辞,最好不夸功,甚至不认账,不认账,只是你不认,并不等于朋友不清楚。
  但愿意帮助别人的良好初衷,有时并不能带来良好的结果。人情世故的微妙有时候很耐人寻味。有这样一则故事,具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在一个大雪天,一个贫穷的农夫去向村里的首富借钱。恰好那天首富兴致很高,便爽快地答应借给他银子,末了还大方地说:拿去开销吧,不用还了!农夫接过钱,小心翼翼地包好,就匆匆往等着急用的家里赶。首富冲他的背景又喊了一遍:不用还了!
  第二天大清早,首富打开院门,发现自家院内的积雪已被人扫过,连屋瓦也扫得干干净净。他让人在村里打听后,得知这事是农夫干的。这使首富明白了:给别人一份施舍,只能将别人变成乞丐。于是他前去让农夫写了一份借契。
  农夫用扫雪的行动来维护自己的尊严,而首富向他讨债极大地成全了他的尊严。在首富眼里,世上无乞丐;在农夫心中,自己何曾是乞丐?把"施恩"变成了"施舍",一字之差,高低立见,效果大大地不同。
  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人,帮了别人的忙,就觉得有恩于人,于是心怀一种优越感,高高在上,不可一世。这种态度是很危险的,常常会引发反面的后果,也就是:帮了别人的忙,却没有增加自己人情账户的收入,正是因为这种骄傲的态度,把这笔账抵消了。
  帮忙时应该注意下列事项:
第65节:第九章 跨越"哥们儿"这一关(8)
  第一,不要使对方觉得接受你的帮助是一种负担;
  第二,要做得自自然然,也就是说在当时对方或许无法强烈的感受到,但是日子越久越体会出你对他的关心,能够做到这一步是最理想的;
  第三,帮忙时要高高兴兴,不可以心不甘、情不愿的。
  如果对方也是一个能为别人考虑的人,你为他帮忙的种种好处,绝不会像射出去的子弹似的一去不回,他一定会用别的方式来回报你。对于这种知恩图报的人,应该经常给他些帮助。
  总之,人际往来,帮忙是互相的,切不可像做生意一样赤裸裸地,一口一个"有事吗"、"你帮了我的忙,下次我一定帮你"。忽视了感情的交流,会让人兴味索然,彼此的交情也维持不了多长时间。
  □ 保持奉献与回报的平衡
  汉德先生既没有学历,也没有金钱,更没有人事背景,但是他却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他到底是如何成功的呢?他是一个很会体贴他人的人,他对周围人的体贴,甚至超过了别人的需求。只要你说要上他那里玩,他都会万分地欢迎你去,希望你能住几天,背地里,无论是多么的拮据,内心多么的苦恼,他都好像随时在等你的来临,竭诚地来接待你,甚至在你回去的时候,还要带些小礼物、土产之类的东西。
  无论是多么忙碌,汉德都不会表现出你的来访所带来的忙碌对他会是一种麻烦和困扰。朋友问他何以如此,他说:"像我这样一无所有的人,如果要与别人来往,就不能不令对方感到和我来往会得到某些方面的愉快与益处。"
  事实上,以前的他,既没有学历,又没有金钱,更没有背景,是一个孤独的人,别人都不想理他、与他往来。汉德在忍耐寂寞人生的同时也在努力奋斗着;而他也就在其中学到了与人交往之道,又给别人某些方面的利益。所谓"某些方面的利益",有时是精神方面,有时是物质方面。
  另外一个例子是出身名门的"富家子弟"富特,他也想成功地做出某些事情来。但是,当他与别人来往的时候,他首先考虑的是这个人对自己有何利用的价值。也许与这个人交往,以后向银行贷款时,会比较容易;也许与这个人做朋友,他会教给致富之道;也许这个人会将土地廉价出售给我,也许会将办公室借给我。他就是如此这般地对周围的人怀着期待之心,认为与自己接触的人,都会带给自己某些利益。
  汉德和富特与人交往时的态度实在是南辕北辙,完全不同:汉德是奉献给别人某方面的利益;富特则是让别人带给自己某方面的利益。
  我们与周围朋友相处要像汉德一样,以我们的所能来满足他人的欲求。同时,别人对自己有所奉献,也就满足自己的欲求。
  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霍曼斯提出,人际交往在本质上是一个社会交换的过程。长期以来,人们最忌讳将人际交往和交换联系起来,认为一谈交换,就很庸俗,或者亵渎了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感情。这种想法大可不必有。其实,我们在交往中总是在交换着某些东西,或者是物质,或者是情感,或者是其他。人们都希望交换对于自己来说是值得的,希望在交换过程中得大于失或至少等于失。不值得的交换是没有理由的,不值得的人际交往更没有理由去维持,不然我们就无法保持自己心理的平衡。所以,人们的一切交往行动及一切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持,都是依据一定的价值尺度来衡量的。对自己值得的,或者得大于失的人际关系,人们就倾向于建立与保持;而对于自己不值得的,或者失大于得的人际关系,人们就倾向于逃避、疏远或中止这种关系。
  正是交往的这种社会交换本质,要求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必须注意让别人觉得与我们的交往值得。无论怎样亲密的关系,都应该注意从物质、感情等各方面"投资",否则,原来亲密的关系也会转化为疏远的关系,使我们面临人际交往困难。
  在我们积极"投资"的同时,还要注意不要急于获得回报。现实生活中,只问付出,不问回报的人只占少数,大多数人在付出而没有得到期望中的回报时,就会产生吃亏的感觉。
  心理学家提醒我们,不要害怕吃亏。郑板桥的"吃亏是福"的拓片为很多人所珍爱,然而真正领悟其中真意的,恐怕为数不多。实际上,许多人在交往中都是惟恐自己吃亏,甚至总期待占到一点便宜。然而,"吃亏是福"确实有它的心理学依据。"吃亏"是一种明智的、积极的交往方式,在这种交往方式中,由"吃亏"所带来的"福",其价值远远超过了所吃的亏。这有两个原因:
  一方面,人际交往中的吃亏会使自己觉得自己很大度、豪爽、有自我牺牲的精神、重感情、乐于助人等等,从而提高了自己的精神境界。同时,这种强化也有利于增加自信和自我接受。这些心理上的收获,不付出是得不到的。
第66节:第九章 跨越"哥们儿"这一关(9)
  另一方面,天下没有白吃的亏。与我们交往的无非都是普通人,在人际交往中都遵循着相类似的原则。我们所给予对方的,会形成一种社会存储而不会消失,一切终将以某种我们常常意想不到的方式回报给我们,而且,这种吃亏还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反过来将增加我们的自尊与自信。显然,吃亏将带给我们的是一个美好的人际交往世界;而那些喜欢占便宜的人,每占了别人一分便宜,就丧失了一分人格的尊严,就少了一分自信,长此以往,必将在人际交往中找不到立足之地。
  不怕吃亏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不要过多地付出。过多的付出,对于对方来说是一笔无法偿还的债,会给对方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使人觉得很累,导致心理天平的失衡。这同样会损害已经形成的人际关系。这种例子屡见不鲜,我们常常会听人抱怨:"我对他那么好,付出了那么多,为什么他反倒开始不喜欢我了?"殊不知,正是自己付出得太多,才损害了两个人的关系。
  □ 成大事不能靠"哥们"
  随着这个社会上吹牛的人越来越多,朋友的价值也不断地受到污染,这时候惟一具有可信性的或者说能够给人以信心的就剩下"哥们",更保险点说是"铁哥们"。一个自称有很多"铁哥们"的人日子必定过得很舒心,如果他不是吹牛的话。
  "铁哥们"的诱惑在于朋友之间的那种心心相通,在于"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在于"两肋插刀"的气魄。有这么多诱人的东西摆在面前,仿佛只要有了"铁哥们"一切问题就都不是问题了。但"铁哥们"究竟能做什么呢?
  你没钱的时候,苦闷的时候,有钱的时候,高兴的时候找到"铁哥们",都是最好不过的事,但惟一有一件事是不能找"铁哥们"的,那就是需要一起共事的时候。
  "铁哥们"就像恋人,同事就像老婆,是恋人就可以有许多美好的想象在里面,隔着一层美丽的面纱,有一种"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朦胧;而老婆就不一样了,成天在你旁边絮絮叨叨,没完没了,纵使你有多少耐心也得被暴露无遗的对方搞得毫无兴致。而跟"铁哥们"共事无疑是把恋人变成老婆这样的愚蠢之举。
  这得从"铁哥们"是怎么交下来的谈起,"君子之交淡如水",这句话的确很有道理,因为假如一开始两个人之间就充满了利益的矛盾,他们是很难毫无芥蒂地走到一起去的,所以"铁哥们"只能是同学、战友、打小一起和泥长大的玩伴。因为没有利害冲突,所以就可以肆无忌惮地说东道西,聊天喝酒,一个星期见一回面或者更久,彼此有一点牵挂,然后更多的时间里是各忙各的。
  "铁哥们"只适合做这些。
  而一旦走到一起去了,按现在的社会衡量能做什么呢?最切合实际的就是赚钱,来路正的钱当然很好,但这里面有一个谁领导谁的问题,"哥们"之间还可以有一个大哥,但"铁哥们"之间就难分彼此了,平时觉得意气相投,直来直去惯了,可工作就不能这么样了,总得有人说话更有分量一些,但一个人一个想法,一个人一套思路,憋在心里,日久天长就会产生摩擦,产生隔阂,到最后好说好散还好,就怕弄得钱没赚到,反倒丢了朋友。一位朋友去旅游结婚,他的一个"铁哥们"正好也要出去办事,顺路,于是结伴而行,这还不是什么有利害冲突的事,但一路走下去,双方都很失望,只是因为在那个过程当中,双方都不自觉地暴露了太多"淡如水"时无法发现的缺点,于是友谊便大大地打了折扣。当然"铁哥们"之间也可以去打家劫舍,但这里还有一个分赃不均的问题。
  "铁哥们"之间共事还有一个不成文的定律,那就是大家的素质都很高,那么导致结果就是窝里斗;如果大家的素质不高,甚至还有破坏力很强的人,那么"铁哥们"共事的结果就是缺点的大综合,把本来能向好的方向发展的事搞得一无是处。好比你爱财,我很喜欢暴力,那么我们就有可能真的去做什么坏事去了。即使不去同流合污,那你如果不是大义灭亲的话,又难免帮着保守一个见不得人的秘密,这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
  或者就让朋友们甘愿平庸,千万不能指望着有什么奇迹发生。但是,假如你非得与朋友共事,并且坚信不会造成任何有损于友谊的不良后果,那也可以,但你必须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去承受失败。说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桃园三结义的刘关张,友谊可谓轰轰烈烈,千古流芳,但他们共事的结果是什么呢?一事无成而已。这里面更可怕的潜台词是刘备太倚重两个兄弟,结果诸葛亮对关、张二位就纵容了,华容道那档子事,以诸葛亮的脾气关羽该斩,但看在刘备的面子上,这事连提也不能提了,耽误多大的事。
  一个人有"铁哥们"多半是为了更好地生存,更好地成就一番事业,而古今中外能够有所作为的人恰恰是那些不指望哥们的人。还是说三国,曹操一代奸雄,秉性多疑,没有一个朋友,但偏偏是他打下了基业,别人只能望其项背,自叹弗如。结论是:要想成大事不能依赖"铁哥们"。
  "铁哥们"更像一种信仰。在现世里是没有任何回报的,它只是存在于心里,更确切一点说,在你有"铁哥们"的时候,你碰到任何事,你心里都有底。就像我们常说的:上帝保佑。
第67节:第十章 寻找可靠的利益伙伴(1)
  第十章 寻找可靠的利益伙伴
  一个人享受成果,是一种"吃独食"的心态,这样会引起其他人的反感,从而为下一次合作带来障碍。正确对待成功的三种方法是:感谢、分享、谦卑。
  □ 一个好汉还需三个帮
  现代的世界是瞬息万变的,每天都有无数的新现象、新知识、新事物,只凭一个人的头脑和智力,是永远无法穷尽的。一位诗人说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是"网",一张无边无际、大得难以想象的网。每一个人在这张网中都显得是无比的渺小,只是其中一个结点,甚至连结点都算不上。
  正如戴尔·卡耐基所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十分现代、十分摩登的世界里,各技术部门的分工使我们个人的能力相形见绌,要取得成功,除了合作,别无他法。"
  我们仔细观察每个成功的人士,都能发现同样的规律,就是他必定借助了其他人的力量,也许是现有的成果,也许是共同的思考,也许是"微不足道"的服务,总之,"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传统中的黄金搭档,大概就是有"明君贤相之称"的唐太宗与房玄龄、魏征等。唐太宗因有房玄龄、魏征等人的辅佐,才创造了政治清明的"贞观之治",也才为中国的古代文明增添了灿烂的一笔。
  《花样年华》的成功再次使王家卫的精品电影被世人所肯定,可是他本人在自传中再三肯定的却是他的摄影师、服装设计师和色彩调配师,称他们为三大将。是他们的帮助,才有变幻颇多的多角度镜头,才有了那么多漂亮的旗袍。他素以拍没有定型的剧本著称,靠的都是一时的灵感和表现的感觉,需要梁朝伟的配合,张曼玉的理解。因此,这部影片的成功,离不开这中间的任何一个因素,离不开所有人之间默契而紧密的合作,只凭王家卫是不可能去体现他的电影理念的。
  一支筷子很容易就被折断,而十双筷子却能牢牢抱成团的意义就在这里了。一个集团,如果有一个好的领导者,他就懂得把每个人的机智、耐心、毅力、自信、知识都集结在一起,让他们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发挥出更大的力量来。一个集体所迸发出来的那种向上、无畏的精神是任何力量都不能阻挡的,大有乘风破浪之势。
  人脑就像电池,在他一个人奋斗和努力时,能量很容易耗损,使人变得无精打采,畏缩不前,此时想要进一步成功就必须先充电。因此,随时与头脑有活力、精力充沛的人保持联系,互相充电,能激励我们的智慧,变得积极和机智,爆发出更多的活力和激情。
  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从工业上讲就是行业和部门越来越多,一件产品的最后成型必须依靠很多厂家对各个零部件的生产,还需要特定的组装,需要特别的经销商。它凝结着无数人合作的智慧和汗水,一人生产一件商品的时代已经过去很久了。
  从社会上讲,就意味着我们每个人懂得的东西越来越显得狭窄,显得苍白无力,迫切地需要与人合作,相互交流,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各自的能力。反过来说,人处在集体中,集体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反作用于个人的进步,使个人的能力提高,更上一层楼。可以说,没有集体的总体进步而只是个人的发展是不持久的,甚至是容易被忽视的。现在进行竞争的不只是个人的素质,更多的是国际间集团的竞争,只有紧密而有效地合作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 采取双赢的竞争策略
  有这么一则寓言故事。
  一只狮子和一只狼同时发现一只小鹿,于是商量好共同追捕那只小鹿。它们合作良好,当野狼把小鹿扑倒,狮子便上前一口把小鹿咬死。但这时狮子起了贪心,不想和野狼平分这只小鹿,于是想把野狼也咬死,可是野狼拼命抵抗,后来狼虽然被狮子咬死,但狮子也深受重伤,无法享受美味。
  试想一下,如果狮子不如此贪心,而与野狼共享那只小鹿,岂不就皆大欢喜了吗?
  这个故事讲述的道理就是人们常说的"你死我活"或"你活我死"的游戏规则!
  我们说,人生犹如战场,但毕竟不是战场。战场上敌对双方不消灭对方就会被对方消灭。而人生赛场不一定如此,为什么非得争个鱼死网破,两败俱伤呢?
第68节:第十章 寻找可靠的利益伙伴(2)
  大自然中弱肉强食的现象较为普遍,这是出于他们生存的需要。但人类社会与动物界不同,个人和个人之间,团体和个体之间的依存关系相当紧密,除了竞赛之外,任何"你死我活"或"你活我死"的游戏对自己都是不利的。
  当你在社会上行走时,建议你也采用"双赢"的竞争策略,这倒不是看轻你的实力,认为你无力扳倒你的对手,而是为了现实的需要,如前面所说,任何"单赢"的策略对你都是不利的,因为它必然会有这样的结果:
  除非对手是个软弱角色,否则你在与对方进行争斗的过程当中,必然会付出很大的心力和成本,而当你打倒对方获得胜利时,你大概也已心力交瘁了,甚至所得还不足以偿付你的损失。
  在人类社会里,你不可能将对方绝对毁灭,因此你的"单赢"策略将引起对方的愤恨,成为你潜在的危机,从此陷入冤冤相报的循环里。
  在进行争斗的过程当中,也有可能发生意外的情况,而这会影响本是强者的你,使你反胜为败!
  所以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那种"你死我活"的争斗在实质利益、长远利益上来看都是不利的,因此你应该活用"双赢"的策略,彼此相依相存。
  在人际关系上,注重彼此和谐与互助合作,面对利益时与其独吞,不如共享。
  在商业利益上,讲求"有钱大家赚",这次你赚,下次他人赚,这回他多赚,下回你多赚。何必如此贪心?
  总而言之,"双赢"是一种良性的竞争,更适合于现代社会的相互竞争。不过,人在自己处于绝对优势时常会忘记前面那则寓言所描述的状况,其最终的结果也必然是赢得凄惨。这种赢又有何意义?
  □ 及早编织事业上的关系网
  精于恋爱之道的人大都懂得这样一个金言,那就是"普遍撒网,重点捉鱼"。此法是提高成功率,增加"总产量"的不二法门。
  男人的网是他的社会关系,"撒网",就是创造,编织社会关系的能力。能力强的男人可对擦肩而过的、引起自己欲望的女人笑笑,招呼一声,搭讪开来,攀上"老乡"(女人是哪儿的你就是哪儿的),粘上校友。结果,这个女人地址电话留了下来,他手里便有了可收可放之线,就等时机合适,起网抓鱼了。
  这道理在商场上也很适用。
  商界金言曰:"一流人才最注重人缘。"又说:"擦肩而过也有前世姻缘。"因此商界中最重人际关系。
  "一流人才最注重人缘",其实这句话反过来应该说:"最注重人缘的人,才能成为一流人才。"
  确实,人缘是很微妙的东西。我们在世间上的一举一动,所接触的大人或小人物都很可能变成日后成败的因素。而世间密密麻麻地结着人缘的网,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个的网目之中,攀缘着网丝可以和许多人拉上关系。假如你们能和这么多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他们成为在事业上帮助你的朋友,在生意上照顾你的顾客,我相信你的事业一定非常成功。
  因此你结的网越多、越坚固,等于你有一个无形的巨大的财产。不用说,以此做资本,不管在买卖上或金融上或从政上都将为你开拓一条康庄大道。
  因之,我希望做生意一定要尽快建立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亦即人缘,这种东西是自己要创造的,并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的。如果太客气、太害羞、太内向,将失去许多和人接触的机会。
  还有,有了一点人缘,仍要努力加以扩大,加以活用,使得生意着实地向前发展。
  当你在公司上班的时候,只要运用组织力量,扩大、运用公司的人际关系就可以使业务进展。公司有公司整体的信用和实力。干部有干部之间的人际关系,并不需要中级以下职员的人际关系,公司的业务就可以推展。至于劳动者,更可以说完全不需要他们的人际关系,只要努力做工作便好。
  这些中级以下的员工,一旦自立开业就变成商店或业务所的代表者、经营者,如果不赶紧改掉那种无所谓的、吊儿郎当的习性,建立、运用自己的人际关系,那么在事业进展的路途上将会到处碰壁。
  公司职员在公司上班等于是在母亲怀中的婴儿,在父母的爱护下成长。等到长大成人要自立门户的时候,就再也不能依赖父母。父母亲若遗下一些人际关系让你运用当然更好,如果没有,那就得重新创造自己的人际关系才能在社会上生存下去。
  因此人际关系是自立开业最重要的课题,生意能否成功,人际关系的好坏很可能是决定的关键。
  那么如何建立人际关系呢?
  敢于和人接触当然是最基本的,但并不是只要能说善道就够了,最重要的是要在朋友之间,在此后所交往的人之间,在所有认识的人之间,建立一个"信用可靠"的印象。
第69节:第十章 寻找可靠的利益伙伴(3)
  如前面所叮咛的:"信者得赚",不但要让朋友信任你,而且要让顾客信赖你。
  □ 寻找一个赛跑的对手
  想想田径场上的长跑比赛,我们就可以悟出一些做事的道理。比赛开始,众人齐发,难分先后,但到了中途,选手们都会跟上某位对手,然后在恰当的时机突然加速超越,然后再跟住另一位对手,再在恰当的时机超越他!一直冲至终点。
  长跑,尤其是马拉松比赛,是一种体力与意志力的比赛,而意志力尤其胜过体力,有人就因为意志力不足,体力本来还够时就退出了比赛;也有人本来领先,但却在不知不觉间慢了下来,被后面的选手赶上。跟住某位对手就是为了避免这种情形的产生,并且利用对手来激励自己:别慢了下来!也提醒自己:别冲得太快,以免力气过早耗尽!另外也有解除孤单的作用。你如果观察马拉松比赛,便可发现这种情形:先是形成一个个小集团,然后再分散成二人或三人的小组,过了中点后,才慢慢出现领先的个人!
  其实,人生不就是一段"长跑"吗?既然如此,那何不学习一下长跑选手的做法,跟住某一个人,把他当成你追赶并超越的目标!
  不过,你要找的"对手"应是有一定条件的,而不能胡乱去找。
  你应以周围的同事或同学为目标;当然你要找的目标一定要在所取得的成就或能力方面都比你强。换句话说,他要"跑"在你前面,但也不能跑得太远,因为太远了你不一定追得上,就算能追上,也要花很长的时间和很多的力气,这会让你跑得很辛苦,而且挫折太多。
  "对手"找到之后,你要进行综合分析,看他的本事到底在哪里?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平常他做事的方法,包括人际关系的建立、个人能力的提高等,都要有所了解。研究之后你可以学习他的方法,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方法下功夫,相信很快就会取得成效--慢慢地你就和他并驾齐驱,然后超越他!
  等超越现在的"对手"后,你可以再跟住另一个"对手",并且再超越。如此不断,你一定能领先他人。即使拿不到冠军,也不至于被很多人甩下。
  不过你得注意一个事实,在长跑里,跟住一个对手并不一定就可以超越他,可能你刚跟上了他,他发现后几大步就把你甩在后头了!做事也是如此,好不容易接近对手,他又把你抛在后面了。当你处于这种情形时一定不要灰心,因为这种事难免会碰到,碰到这种情形,如果能跟上去,当然是要跟上去,如果跟不上去,那实在是个人的条件问题,勉强跟上去,只会提早耗尽体力。那么这样不是白跟了吗?不!因为你"跟住对手"的决心和努力,已经让你在这"跟"的过程中激发出了潜能和热力,比无对手可跟的时候进步得更多、更快!而经过这一段"跟"的过程,你的意志受到了磨炼,也验证了自己的成绩和实力,这将是你一辈子受用的本钱!
  当然也有可能你找到了对手,但就是一直跟不上去,甚至还被后面的人一个个超越过去,这实在令人难堪。碰到这种情形,我们还是要发挥比赛的精神,比赛比名次更重要,人生也是如此,你努力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只要自己真正尽力就行了。就怕半途退出,失去奋勇向前的意志,这才是人最悲哀的一件事!
  □ 让妻子助你成功
  你的妻子可能是你商业生涯的后援和支持者,也可能是你的阻碍和破坏者。即使是后者,你也同样可以从她那里获得帮助。
  每个成功的男人后面都有一个成功的女人。这句话具有很深刻的道理。不可忽视"小女子"对你的经营才能的影响。有一位合作的妻子帮助你,会使你的经营走向更大更快的成功。一个"讨人喜欢"的妻子,可能是你的商业之旅的有力后援者。而一位不合作的妻子,可能是你的生意场的一个破坏者,她甚至有可能使你成为一个庸碌无能的失败者。
  因此,你必须看一看你的妻子到底是不是一个合作者。就让我们一起想个办法来评价一下你的妻子吧。记住,当你的妻子在被你评估时,你也是在评价你自己。坐下来,拿出纸和笔,尽可能坦诚与客观地对下列问题做出回答:
  你的妻子在见你的老板和你的商界熟人时是否感到不自在?
  你能信赖你的妻子扮演即兴女主人,艰难地做完一件事而没有任何明显的障碍吗?
  你的妻子在你说明你得出发去搭下班飞机到外地时,会持体谅和赞成态度吗?
  你的妻子鼓励你做出有关你的生涯的重大决定吗?不论决定是对是错,她会支持吗?
  你的妻子像一块问题"共鸣板"般对你有利吗?或她对你不耐烦而结束你们的讨论,然后让她自己讲话吗?
  你的妻子采取积极的行动提升你个人的公众形象,尤其是在她接触到的"重要人士"那里,她会这么做吗?
第70节:第十章 寻找可靠的利益伙伴(4)
  做完了这个测验,看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你的妻子到底是你商业生涯的后援支持者还是阻碍破坏者。如果你的妻子是你个人生涯的后援支持者,你应当感谢上帝,你有了一个能真正帮助你的人,你的事业会更容易获得成功,向你的妻子表示感谢吧!
  如果你没有那么幸运,她不是一个后援支持者,而是一个阻碍破坏者,你也不必做出休妻之举,学会让你的妻子变成一个你职业生涯的支持者。
  领导者的素质是可以培养的。一个本不具备某项技能的人,经过认真的学习,也是可以具备这项技能的。一个成功的生意人会很注意培养自己的经营感觉。他会不断寻找新的工作技巧增进自己的商业才干。他不是仅仅在一天8小时的工作中注意学习,而是把经营感觉的培养变成了一个24小时的工作。他注意选择自己接触的人,保证自己在工作之中和工作之外接触到的人都有利于自己培养领导素质和经营感觉。自然他的妻子也不会例外。
  正如前文所述,并不是每一个妻子都有利于经理人的经营感觉培养。有的妻子是有力的生涯后援者,而有的妻子则是生涯的破坏者。如果你的妻子是前者,你就要多多从她那里汲取营养,让她走进你的培养环境。如果你的妻子是后者,就设法改变她,使她变得更像前者,然后也让她进入你的培养环境。
  一个妻子如果是你的生涯后援者,她会扮演迷人女主人的角色,即使有时会为她带来不便或痛苦。喜欢接触人又天生爱社交的妻子将无可估量地增加她丈夫的冲劲。
  一个妻子如果是生涯后援者,就会让主事者主其事。经理人员不只是管理他自己的工作和他的员工,他还要管理自己的生涯,肯奉献的妻子常对丈夫能力表示出让他得意的看法。在她看来,他任何事都能做得比别人好。
  如果你的妻子野心太大,你就会陷入危险状况,妻子会变成后座经理。她会扩大"生涯成长规模"直到超出了它该被扩大的地步。你妻子所采取的最健康、正常的策略是认真而又有智慧地对你说:"亲爱的,我不太了解这件事,我对你的能力有信心,因为你一直在做那工作。若是你认为可以因为改变有更好表现,我永远支持你。如果你决定留下来,那也很好。但是作决定的是你自己,因为只有你够格评估这些因素决定你自己的选择。"
  你妻子若是有技巧又体谅的"共鸣板"型女人,要认为自己幸运。当你心情变化时,将那双有同情心的耳朵物尽其用。若较好的另一半是个天生"顾客",就要她提供关于房子、孩子及你社交生活的劝告,但绝不要扯上你的工作。
  你的妻子可能会成为最佳的"公关人员"。为提升你的公关地位,她可以想尽各种办法。
  总之,你的妻子能成为你的生涯后援者,助你步入成功,好好地利用吧!
  □ 不能与之合作的三种人
  根据大量的合伙经营的案例研究,至少有三种类型的人不能与之合伙创业。
  1.好话说尽、食言自肥型
  工商界的组成分子是极其复杂的,争利的手段也是千变万化的。一些人仗着自己有一点小聪明,自以为对商场的人情世故懂得比别人多,因而"走火入魔",认为商场就是人骗人的地方,总想在与别人合作中多捞一点,多占别人一点便宜。于是,他们在与别人的合伙中对合伙人没有半点诚意,把对方当成傻瓜,想自己的利益时多,想别人的时候少,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总想自己多占一点,少做一点。对于这类人,不能与之合伙。这种类型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能屈能伸,就像蚂蟥一样,要与你合作或有求于你时,他的舌头如同蚂蟥咬人时的身体蜿蜒摇动,说话时音调动听极了,这就是所谓好话说尽。一旦目的达到,过去所说的话都忘得一干二净,完全站在自己的利益上打算盘,这就是所谓食言自肥。
  照这样的说法,没有人愿意与他们合伙做生意,但事实上这类人又常常得逞,原因到底在哪里呢?因为这类人有很大的欺骗性,在实际生活中不容易对他们进行甄别。他们的一大"法宝"就是遇到人们的责难和质问时,能说出一大堆理由来解释,连拍带哄,说得你有脾气都没法说出来。这类人眼睛都亮得很,心里有一杆很精密的小秤,对与自己有关系的人都做过估量。凡是对他的利益有帮助的人,他不仅好话说尽,而且在必要的时候他也自愿吃亏,表示他的豪爽、耿直;可是对于那些不能帮助他的人,他就换了一副面孔,其态度之傲慢、表情之难看、说话之难听,真叫人难以想象。总之,这类人把商场中的坏习气都学到了家,如果再有一点表演天才,喜怒哀乐,学啥像啥,即使商场老手,社会经验丰富的人,也会被他耍得昏天昏地,上当受骗。
第71节:第十章 寻找可靠的利益伙伴(5)
  2.眼高手低、耐心不足型
  一些人不甘心替别人当员工,再加上筹措一笔资金也不太困难,于是便有了自己当老板的念头。他们认为,只要有钱做生意是最简单的事情;只要自己往靠背椅子一坐,自有手下的人替他效命卖力。在他们心中,只要有钱还怕雇不到人办事吗?听起来,他们的想法一点也没有错,只要你肯出高薪,不怕请不到人才,但是请来的人才如何用,这才是决定你够不够资格当老板的关键所在。
  还有些人本身贪图享乐,不能从事艰苦复杂的创业工作,但现在每月的收入不足以维持消费水平,看到当老板的很神气,出入有小车,高档宾馆常来常往,应酬时灯红酒绿,轻歌曼舞,于是便想自己去当老板。他们只看到了成功后的享受和荣耀,却看不见创业的艰辛,眼比天高,心比山大。没有合伙之前说起创业来豪言壮语,信誓旦旦,发誓要干出个名堂来,一旦进入实质性的运作,需要投入艰苦的劳动时,需要长时间的努力时,就没有往日所说的那种干劲了,或是得过且过,贪图享乐;或是工作没有主动性,平日在单位上为别人干事时应付了事的那一套坏习气就出来了。很多受过良好教育,家庭环境又不错的,现在个人收入勉强过得去的人,最容易成为眼高手低,耐心不足型的人。他们没有受过生活的磨难,没有经受过创业的挫折,不懂得创业的艰辛,便以为当老板容易,做生意容易;一旦需要投入艰苦的工作,需要长时间的努力时,便显露出眼高手低,耐心不足的毛病。
  3.自以为是、刚愎自用型
  三国时代的马谡自认为从小熟读兵书,深知用兵之道,在守街亭时不听副将王平的劝阻,执意要把营寨建在高山之上,结果被魏军团团围住,几次突围没有成功,加上水源又被拦截,军心动摇,终被魏军击败,街亭失守。面对魏军的长驱直入,幸亏诸葛亮大智大勇,上演了一出空城计,方才转危为安。马谡的错误造成街亭失守,军纪不容,诸葛亮不得不挥泪斩马谡,从此,马谡一直就成为自以为是、刚愎自用的典型人物。
  在当今社会中,像马谡这样自以为是、刚愎自用的人依然很多,只不过表现的形式有所不同了。一些人自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分析力比别人强,听不进不同的意见,总以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是最好的。当别人对他的一些观点或看法提出不同的意见时,他常认为没有必要进行修改。对别人的意见或建议,轻易地给予否决,自己又提不出更好的方法来。思维方法是以偏概全,以点概面,偏激、固执,不易与人合作。这样的人当然不能与之合伙创业。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都有其优点与局限,优点与缺点同时并存。对于一般的缺点与局限,我们在选择合伙人时不能求全责备,要求对方十全十美,这事实上是办不到的,因为我们自己都不是十全十美。但对于具有上面所言的三种缺点与局限的人,我们一定不能与他们合伙创业,因为这些缺点错误是本质性的错误,是长期形成的,一时半刻也改不了。
  自古以来,人们就感叹识别人的困难,也提出了一些识别人的方法。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一首诗中写到:"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在这里,白居易强调了识别人的两个基本方法,第一,实践--试玉要烧三日满;第二,时间--辨才须待七年期。这些方法都值得我们在甄别不可以合伙者时学习和借鉴。
  □ 不挡别人财路
  一些人似乎有一种通病,就是见不得别人好,如果别人不如自己,却发了大财,就更觉心里不平衡,甚至产生挡人财路的想法。
  与其挡人财路,还不如自己另辟财路。绝大多数的人都是为钱而工作,这无可厚非,因为生活需要钱,没有钱便无法生活了。即使生活已经无忧,钱还是人人喜爱的东西,这是人类最基本的欲望之一,所以挡人财路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
  所谓"挡人财路"就是"阻挡别人赚钱、获取利益的机会"。一般来说,"挡人财路"行为的发生有以下几种情形。
  1.争夺
  当资源有限时,因为你拿多了,我就拿少了,你全部拿了,我便没有了。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便用各种方法去争夺对方的机会。
  2.嫉妒
  纯粹是嫉妒,看你拿得多,或是我虽然也拿得不少,但你拿得比我更多,于是我就起了嫉妒心,让你什么也拿不到。
  3.贪欲
  没有什么原因,只因认为自己拿得不够多,便挡对方财路,看能不能将之据为己有。
  4.报复
第72节:第十章 寻找可靠的利益伙伴(6)
  某人和我有怨,逮到机会便挡他财路,虽然自己也得不到,但却满足了报复的快感。
  挡人财路的原因和手段有很多,但后果都只有一个--引起对方的怀恨。有的立即做出反扑的动作,有的则"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至少你和对方已有了嫌隙。当然,如果对方不知是你所为则另当别论,但想做到人不知鬼不觉确实不容易。
  所以,为人处事的原则之一就是,最好不要挡人财路。别人有机会升官加薪,不管你心理感受如何,最好不要去从中作梗,你若因为报复、嫉妒而去挡人财路,这事迟早会外露的,别人在外兼差,只要不影响你,你就装作不知道;别人津贴拿得多,又不合理,如果不影响你的利益,你又何必去抗议?抗议成功,没人会感谢你,而你却得罪了一个人。
  那么,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挡对方财路总可以吧?我的建议是:与其挡对方财路,不如自己另辟财路,因为这容易引起争夺,可能你什么也没得到!如果无其他财路,那不如共享利益,这是可以用谈判协商办到的。
  靠不法手段获利的人,就让法律和有力量的人去处理吧,你和他们保持距离就够了。
  □ 有好处不要吃独食
  成大事者心里非常明白:一个人享受成果,是一种"吃独食"的心态,这样会引起其他人的反感,从而为下一次合作带来障碍。正确对待成功的三种方法是:感谢、分享、谦卑。
  美国有家罗伯德家庭用品公司,八年来生产迅速发展,利润以每年18%~20%的速度增长。这是因为公司建立了利润分享制度,把每年所赚的利润,按规定的比率分配给每一个员工,这就是说,公司赚得越多,员工也就分得越多。员工明白了"水涨船高"的道理,人人奋勇,个个争先,积极生产自不待说,还随时随地地挑剔产品的缺点与毛病,主动加以改进。
  俗话说,有福同享,有难同担。当你在工作和副业上干出点名堂,小有成就时,这当然是值得庆幸之事,你也应当为自己高兴。但是有一点,如果这一成绩的取得是大家集体的功劳,或者离不开他人的帮助,那你千万别独占功劳,否则他人会觉得你好大喜功,抢占了他人的功劳,如果某项成绩的取得确实是你个人的努力,当然值得高兴,而且他人也会向你祝贺。但对于你来说,千万别高兴得过了头,一来可能会伤害有些人的自尊心,另一方面,现实社会中害"红眼病"的人不少,如果你过分狂喜,可不逼得人家眼红吗?
  有一位卡凡森先生很有精力,他是一家出版社的编辑,并担任下属的一个杂志的主编。平时在单位里上上下下关系都不错,而且他还很有才气,工作之余经常写点东西。有一次,他主编的杂志在一次评选中获了大奖,他感到十分荣耀,逢人便提自己的努力与成就,同事们当然也向他祝贺。但过了个把月,他却失去了往日的笑容。他发现单位同事,包括他的上司和属下,似乎都在有意无意地和他过意不去,并回避着他。
  卡凡森为什么会遇到这种结局?其实原因简单明了,他犯了"独享荣耀"的错误。就事论事,这份杂志之所以能得奖,主编的贡献当然很大,但这也离不了其他人的努力,他们当然也应分享这份荣誉。他们不会认为某个人才是惟一的功臣,总是认为自己"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所以这位主编"独享荣耀",当然会引得别人不舒服,尤其是他的上司,更会因此而产生一种不安全感,害怕失去权力。
  所以,当你在工作上有特别表现而受到肯定时,千万要记住一点--别独享荣耀,否则这份荣耀会给你的人际关系带来障碍。当你获得荣耀时,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与人分享
  即使是口头上的感谢也是一种分享,而且你也可以扩大这种"分享"的对象,反正"礼多人不怪"!当然别人倒并不是非得要分你一杯羹,但你主动与人分享,这让旁人有受尊重的感觉,如果你的荣耀事实上是众人协力完成,那你更不应该忘记这一点。你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与人分享,如请大家吃几颗糖,或请大家吃一顿。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别人分享了你的荣耀,就不会和你作对了。
  2.感谢他人
  要感谢同仁的协助,不要认为这都是自己的功劳。尤其要感谢上司,感谢他的提拔、指导、授权。如果实情也是如此,那么你本该如此感谢;如果同仁的协助有限,上司也不值得恭维,你的感谢也有必要,虽然显得有点虚伪,但却可以使你避免成为他人的箭靶。为什么很多人上台领奖时,他们首先要讲的话就是:"我很高兴!但我要感谢……",道理就是如此。这种"口惠而实不至"的感谢虽然缺乏"实质"意义,但听到的人心里都很愉快,也就不会妒忌你了。
第73节:第十章 寻找可靠的利益伙伴(7)
  3.为人谦卑
  有些人往往一旦获得荣耀,就容易忘了自己是谁,并从此自我膨胀。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旁人就遭殃了,他们要忍受你的气焰,却又不敢出声,因为你正在风头上。可是慢慢的,他们会在工作上有意无意地抵制你,让你碰钉子。因此有了荣耀时,要更加谦卑。不卑不亢不容易,但"卑"绝对胜过"亢",就算"卑"得过分也没关系,别人看到你如此谦卑,当然不会找你麻烦,和你作对了。
  当你获得荣耀时,对他人要更加客气,荣耀越高,头要越低。另一方面,别老是提及你的荣耀,说得多了,就变成了一种自我吹嘘,既然你的荣耀大家早已经知道,那你何必要总是提及呢?
  其实,别独享荣耀,说穿了就是不要去威胁别人的生存空间,因为你的荣耀会让别人变得黯淡,产生一种不安全感。而当你获得荣誉时,你去感谢他人、与人分享、为人谦卑,这正好让他人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人性就是这么奇妙,没什么话好说。因此,当你获得荣耀时,一定要记住以上几点。如果你习惯了独享荣耀,那么总有一天你会独吞苦果!
  □ 生意场上不轻信朋友
  经济活动的扩大,社会交往的增多,个人活动的辐射,使"朋友"在当代不能不走俏。俗话说"多个朋友多条路",其实"朋友"不仅是"路",还是信息,还是声势,还是捧月众星,还是成交鹊桥,还是躲难的法宝。当然同时是一种头痛,一剂泻药。
  "朋友"在中国传统中是两弯相映的明月组合,讲究一个肝胆相照,义字当先,可惜当今正在为一个"利"字浸泡。深圳人对此看得透彻:"钱是大家赚的",意思是朋友互掏钱包是当今正常之道。
  君不见,朋友间搭伙开店,集资办厂,有几个不是亏则扯皮拉筋,赚则打斗红眼的?
  一个众人争当掘金客的时代,一个个体意识代替集体意识,存在意识代替理想意识,金钱意识代替事业意识的年月,梁山泊之大秤分金,大块吃肉、大碗喝酒之遗风能不搁浅?
  因此,告诫大家:在生意场上交朋友,一定要提高警惕,擦亮眼睛,谨防上当受骗!
  例如,有些时候,朋友帮忙对你并不划算,帮你租门面的朋友也许在当赚过手钱的房东,帮你资金的朋友也许要收你的高利贷,帮你介绍生意的朋友也许要狠狠杀你一笔回扣,帮你装电话的朋友至少要带走你一条红塔山、两瓶好酒。
  朋友之情是个软绵绵的玩意,有弹性,有回旋之利,因此时常被一些不怀好意的人所利用,才使社会上出现了这样令人齿冷的局面:
  友情隐藏着商情,友道蜕变为畏途,友谊沉浸于利害,友好则难渡白头。
  俗话说:生意场上无父子。这句话之所以流传多年,时至今日仍在教诲我辈,就因为国人很难做到这点。毕竟,中国人的血管里流淌着东方人的亲情之血,在"义"与"利"的冲突中,往往是理智的"利"让位给感情的"义"。但在实际的商战中,以"义"代"利"不仅违背追求最大利润的商界最高原则,也常常带来事与愿违的隐患。
  当然,不要同朋友、熟人做生意,并非一成不变。但初涉商海便抱着靠自己的胆子、朋友的路子,一不小心就发了大财的想法却是危险的。最根本的是,既然置身商界,就应该严格遵循为商的原则进行"游戏"。不然我们的商旅生涯就像那首儿歌一样:"迷途的羔羊,寻找老狼的指引……"
  □ 警惕商场"厚黑术"
  类似的传说在很多富豪家族中都被演绎过一番,或者是洛克菲勒家族,或者是福特家族。
  慈祥、和蔼的爷爷正和小孙子在屋里玩耍,爷爷满脸爱意地和小孙子在沙发、窗台间转来转去。小孙子玩得开心极了。
  小孙子见爷爷今天情致这么好,也异常顽皮。爷爷把他放在壁炉上,鼓励他使劲儿往下跳,跳了一次,爷爷接住了他,又把他抱上壁炉,鼓励他再跳。小孙子看见爷爷伸着手,毫不犹豫地跳下来,但这一次,爷爷突然缩回双手,小孙子扑通一声掉到地上,痛得大哭大闹,爷爷却在一旁微笑着。
  面对旁人不解的神色,爷爷回答道:"我是个成功的商人,我知道怎样去相信别人。而小孙子并不知道,他以为爷爷是可靠的。但这样的事情重复上二至三遍,他就会渐渐明白:爷爷也不可靠,不要盲目相信任何人,靠得住的只有自己。"
  对于瞬息万变、风云莫测的商场来说,相信人是应该慎之又慎的。虚假的需求信息,深藏欺诈的报价,吹得天花乱坠的广告,都是防不胜防的陷阱,随时可能使你血本无归。
  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成功的商人,不可忘记这一深刻的古训。永远对你的对手保持警惕和戒备。随时随地密切注视对手的情况,如果不把问题弄个水落石出,就仓促与对方签合同做生意,将是十分危险的。据资深的厨师讲,每条鱼的纹路都不一样,从鱼的外观可以分辨出鱼的味道,而我们多数人在同对手打交道很长时间后,仍然对对手的情况知之甚少,而且我们还缺少对他们了解的好奇心,这样粗枝大叶地做生意,又怎么能指望获得全面的胜利呢。
  还有的人士对信誉的依赖过分突出。不错,越来越多的商人懂得建设良好的信誉意味着生意的兴隆。信誉作为自己的事情,当然越牢固越好。但具体到每一笔生意时,信誉是不能依靠的。
  孙子兵法还说:兵不厌诈。懂得商场厚黑学的商人和高明的骗子都知道这个道理,很可能刚开始在你面前显示的几次信用不过是诱你步向深渊的一个诈术。
  在生意场上,即使成功地与对方做成了一笔生意,并不意味着下一次就有保证,人家不一定会因此信任你,你不必指望它会给你带来多大的好处;同时,你也不能因此信任对方,生意场中,没有永远的朋友,每次都是"初次"。如果单纯地认为已经成功地做成了一次生意,所以这次也会和上次一样取得成功,从而轻信对方的话,你就无法在商场上抵御厚黑。
第74节:第十一章 如何不受人情的伤害(1)
  第十一章 如何不受人情的伤害
  要想精神愉快,就要心理独立,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固然很好,而他人不理解或者误解了,那也无关紧要,你仍然需要微笑着面对生活。
  □ 多一个冤家多一堵墙
  中国人在识人方面,一向有独到眼光,尤其是那些正人君子。所谓"君子之交决不出恶声",即在这个世界上,与人亲密地交往时,需要诚意待人。一个有修养的人,无论持何种理由,即使中断来往,也不会口出恶声,诽谤对方。因为:
  首先,倘若说了绝交者的坏话,等于承认自己识人不清。既然双方已经绝交,作为"陌路之人"也就罢了,何必反目成仇呢?树敌过多,不仅会使人在生活中迈不开步,即使是正常的工作,也会遇到种种不应有的麻烦。
  要避免树敌,你首先要养成这么一个习惯,那就是绝不要去指责别人。指责是对人自尊心的一种伤害,它只能促使对方起来维护他的荣誉,为自己辩解,即使当时不能,他也会记下你的一箭之仇,日后寻机报复。
  其次,对于他人明显的谬误,你最好不要直接纠正,否则他会觉得你故意要显示你的高明,因而又伤了他的自尊心。在生活中一定要记住,凡是非原则之争,要多给对方以取胜的机会,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树敌,而且也许可使对方的某种"报复"得到满足,可以"以爱消恨"。对于原则性的错误,你也得尽量含蓄地进行示意。
  假如由于你的过失而伤害了别人,你得及时向人道歉,这样的举动可以化敌为友,彻底消除对方的敌意。说不定你们会相处得更好。"不打不相识"这一民谚富含了这一哲理,既然得罪了别人,当时你自己一定得到某种"发泄",与其等待别人的报复,远不如主动上前致意,以便尽释前嫌。
  为了避免树敌,还有一点需要注意,这就是与人争吵时不要非占上风不可。实际上,争吵中没有胜利者。即使口头胜利,但与此同时,你又树立了一个对你心怀怨恨的敌人。争吵总有一定原因,总为一定的目的。如果你想使问题得到解决,就绝不要采取争吵的方式。
  争吵除了会使人结怨树敌,在公众面前破坏自己温文尔雅的形象外,没有丝毫的作用。说他人坏话,诽谤他人,对方终究会有所耳闻,也会将自己的怨恨发泄出来。现实中有些人择友漫无目的,只要在一起饮酒作乐,就觉得是好朋友,这种酒肉朋友往往靠不住。一旦遇事翻脸,立即口出恶语,互相谩骂不休。这实在太幼稚无知了。须知,道人之短者,除了对自己名声不利外,是捞不到任何好处的。所以,交友时一定要慎重,绝交了也不要恶语谤人,否则谁还敢接近你呢?
  战国时代有个名叫中山的小国。有一次,中山国君设宴款待国内名士。当时正巧羊肉羹不够了,无法让在场的人全都喝到,有一个没有喝到羊肉羹的叫司马子期的人怀恨在心,到楚国劝楚王攻打中山国。楚国是个强国,攻打中山国易如反掌。中山被攻破,国王逃到国外。他逃走时发现有两个人手拿戈跟随他,便问:"你们来干什么?"两个人回答:"从前有一个人曾因获得您赐予的一壶食物而免于饿死,我们是他的儿子。臣的父亲临死前嘱咐,中山有任何事变,我们必须竭尽全力,甚至不惜以死报效国王。"
  中山国君听后,感叹地说:"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肉羹而失国矣。"给予不在乎数量多少,而在于别人是否需要。施怨不在乎深浅,而在于是否伤了别人的心。中山国君因为一杯羊肉羹而亡国,却由于一壶食物而得到两位勇士。这段话道出人际关系的微妙。一个人如果失去了少许金钱,尚不至于发此大怒。而一旦自尊心受到损害却非轻易就可弥补的。有时候,本来并无存心伤人之意,可是却会因为一句无意的话伤害别人,所谓"言者无心,听者有意",甚至可能为自己树立一个敌人。中山国王因一杯羊肉羹而失国的故事,对我们是一个深刻的教训。
第75节:第十一章 如何不受人情的伤害(2)
  如果你一面提出自己的主张,一面又对所有不同的意见进行抨击,那可是太不明智了,这近似于强迫自己孤立和就此停步不前。因为辩论而伤害别人的自尊心,结怨于人,既不利己,还有碍于人,又使自己树敌,实在是不足取。
  □ 不求理解但求心安
  理解,固然是很美好的,谁不渴望理解呢?"理解万岁"的口号感动了多少人啊!然而,事实上由于年龄、性格、职业、知识结构、品德修养、生活经历等等因素的影响,人和人之间有时是很难互相理解的。于是,脆弱的人把许多精力放在"求理解"上,到处自我表白,宣扬自己,把别人不理解自己当做最大的痛苦。似乎他的生存,他的工作,他的事业,仅仅是为了让人家知道,做给别人看。这道理本来是不言而喻的,就像你不是为了理解别人而工作一样,别人也不是为了理解你而生存,这是很自然的事;过分求人理解的人,一旦被误解了,便脆弱地感叹世态炎凉呀,社会无情呀,等等,耷拉着脑袋,沮丧得很。如果你过分希望得到理解,得到他人的赞成或默认,当你未能如愿以偿时便会十分沮丧。这正是自我挫败因素之所在。同样,当寻求理解成为一种需要时,你就会产生惰性。这是将自我价值置于别人控制之下,由他人随意抬高或贬低,只有当他们决定施舍给你一定的理解之辞时,你才会感到高兴。
  人在生活和工作中必然会遇到反对意见,会被误解。这是体味"生活"付出的代价,是一种完全无法避免的现象。有一位叫奥齐的中年人,他是一个有典型的、过分渴求理解和赞许心理的人。奥齐对于现代社会的各种重大问题,如人工流产、中东战争、水门事件、美国政治等,都有一套自己的见解。每当他的观点受到嘲讽时,他不是坚持自己的观点,而是因别人的"不理解"而痛苦不堪,甚至最后反而对自己产生了怀疑。为了使自己的每一句话和每一个行动都能为人理解,他花费了不少心思。有一次他和岳父谈话,表示赞成无痛致死法,而当他察觉岳父不满地皱起眉头时,几乎本能地立即修正了自己的观点:"我刚才是说,一个神智清醒的人如果要求结束其生命,那么倒可以采取这种做法。"奥齐为了别人理解、赞同自己的观点,实际上不知不觉地修正了自己的观点。当奥齐注意到岳父表示同意时,才稍稍松了一口气。这样去求得理解和赞许又有什么价值可言?
  要想精神愉快,就要心理独立,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固然很好,而他人不理解或者误解了,那也无关紧要,你仍然需要微笑着面对生活。
  下面讲一个十分说明问题的小寓言:一只老猫见到一只小猫在追逐自己的尾巴,便问:"你为什么要追自己的尾巴呢?"小猫答:"我听说,对于一只猫来说,最为美好的便是幸福,而这个幸福就是我的尾巴。所以,我正追逐它,一旦我捉住了我的尾巴,便将得到幸福。"
  老猫说:"我的孩子,我也曾考虑过宇宙间的各种问题,我也曾认为幸福就是我们的尾巴。但是,我现在已经发现,每当我追逐自己尾巴时,它总是一躲再躲;而着手做自己的事情时,它却总是形影不离地伴随着我。"同样道理,如果你希望得到理解和赞许,最为有效的办法恰恰是不去渴望、不去追求,不要求每个人都理解和赞许你。只要你相信自己,并且以积极的自我形象为指南,你便可以得到许许多多的理解和赞许。当然,一个人不可能事事都得到每个人的理解和赞许,但是,如果你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在得不到理解和赞许时便不会感到沮丧。你将把反对意见视为一种自然现实,因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对世事有自己的看法。
  □ 消除误会的九种妙法
  大千世界,纷繁人生,谁都可能误会他人,谁也都可能被他人误会。
  误会即指别人对你的看法与你的实际情况不符,是无意之中产生的认识上的错觉。形成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言行不够谨慎,言谈行事有欠周到、欠细致、欠精明之处,致使他人不能准确地领会你的意图。二是对方的主观臆测,由于每个人不同的经历、学识、价值观、气质、心境等因素的影响,对同一件事、同一句话,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
  误会给我们带来痛苦,带来烦恼,带来难堪,甚至会产生始料不及的悲剧。所以,陷入误会的圈子后,必须调整自己,采取有效的方式予以解除,使自己与他人都尽快地轻松、舒畅起来。
  1.消除自我委屈情绪
  出现误会后,不必为自己辩解,总以为自己正确、有道理、不被理解。心中怀有委屈情绪的人,必定不愿开口向对方作解释。这种心理障碍妨碍彼此间的交流。此时,多替对方着想,无论他是气量小也好,心眼窄也好,不了解真相也好,不理解你的一番苦心也好,都不必去计较,只要你真诚地向他表明心迹,误会便会消除。比如你同朋友争论一个问题,当时有许多人在场。你本无意压他一头、让他当众出丑,但当时不能自制,说了许多过头的话,伤了他的自尊,使他误以为你在出风头,给他难堪,使他下不了台。事后,你应真诚地向他道歉,这样才能保持友谊,而不要怪罪对方小心眼,从而断绝来往。否则,你们就会因一次争论而导致关系破裂,由朋友而变成冤家了。
第76节:第十一章 如何不受人情的伤害(3)
  2.查清原因方可化解怨恨
  产生误会后,一方怒气冲冲,充满怨恨、敌视;一方满腹狐疑,委屈压抑,双方隔阂越陷越深,而且一谈即崩,大有新的误会接踵而来之势。此时,需要冷静,你必须下一番功夫内查外调,搞清楚对方的误解源于何处,否则,凭你费多少口舌,也不会解释清楚,搞不好,还会越描越黑,弄巧成拙。
  3.书信可传情
  面对一封信要比面对当事人从容得多,当面难以启齿的话题在信上会坦然地表达出来。书信效果往往比当面交涉的效果更佳。但要注意,写信时措辞一定要简短、亲切、明了,切勿啰啰嗦嗦,令人生厌,语气需真挚、诚恳,充分表达自己愿意消除误会,重新和好的急切心情,表达自己至今仍铭记以往的友情,以及对对方的信赖和尊敬。
  4.行动是最好的证明
  有的误会用语言解释不清楚,那么就用与之相反的行动去证实。如朋友误解你同某一异性有暧昧行为,你又说不清楚,那么,你只要与自己的爱人相依相伴、相敬如宾、亲密无间、双双出入社交场合,令他人找不到破绽,谣言便会不攻自破,误解也就自然消失了。还如知名度高的人,一般要求得到他人格外的尊重和赞扬。如果你毫无顾忌地对他批评、指责,便会被人误认为怀有嫉妒之心。尽管你尽力辩白,声称没有此意,人家也不会相信。此时,你的惟一对策是在今后的工作中,虚心向其求教,注意肯定人家的长处,更不与他争荣誉、争地位,在他被人攻击诽谤时,站出来讲几句公平话,这时你们以前的误会便可烟消云散。
  5.战胜自己的懦弱,当面说清
  误会的类型千奇百怪、多种多样,但解决的最简捷、最方便的方法便是当面说清,大多数人也都欢迎这种方法。有人由于懦弱,不敢当面对质,结果把问题搞得极为复杂。记住,如果有的误会需要亲自向对方作说明,你一定不要找各种借口推脱,一定要克服困难,战胜自己,想方设法当面表明心迹。不要轻信第三者的只言片语。
  6.不可放过好时机
  解释缘由,消除误会,必须选择好时机。一定要考虑对方的心境、情绪等感情因素。大多可选择提干、长工资、定职称或参加婚宴等喜庆日子,此时对方心情愉快、神经放松,胸怀也就较为宽广。抓住这个时机表白,往往能得到对方的谅解,重归于好。
  7.越拖越被动
  有人被误会搞得焦头烂额,总觉得心中有难处,不好启齿,结果碍于情面,时间越拖越长,误会越陷越深,到最后无限制地蔓延,形成了令人极为苦恼的结果。所以,有了误会要迅速解释清楚,时间越长,就越被动。
  8.请领导、同事帮忙
  人与人之间的误会常常是在工作中产生的,双方的误解涉及许多因素。个人解决可能会受到限制,从而不能明白透彻。故请他人帮忙,有时是明智之举。
  9.重新聚会
  你觉得区区小误会,没必要兴师动众、大费口舌,也不便于直说,但双方在心理上又都觉得不愉快,有了生疏感。此时,你可邀请对方故地重游,或聚会畅谈。在和谐、友好的气氛中,彼此心理上的距离会缩短,以往的不快便会自然地消失。
  □ "小事"和,"大事"不流
  若想朋友之间长久交往,温良恭俭让的谦和之德与礼貌之举是必不可少的。不过,朋友之间如果只是一味地重视礼让,不但贬低了自己,而且丧失了原则,恐怕更加糟糕。所以,朋友间的交往要恰如其分,不强交,不苟绝,不面誉以求新,不愉悦以合,其关系的处理恐怕用得上这么一副对联:"大着肚皮容物,立定脚跟做人",即"君子为人,和而不流",小事"和"大事"不流"。
  朋友之间在非原则问题上应谦和礼让、宽厚仁慈,多点糊涂。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则应保持清醒,不能一团和气。见不义不善之举应阻之正之,如力不至此,亦应做到不助之。如果明明知道有人在行不义不善之事,却因他是长辈、上司、朋友,即默而容之,这就是一种很自私的趋避。有时候,立定脚跟做人的确是会冒风险的,也可能会受到暂时的委屈,受到别人的不理解。但是,这种公正的品德最终会赢得人们的尊敬的。
  《说唐》里鼎鼎大名的尉迟恭是一名莽勇的将军,却不知在唐史里他也是一位以"和而不流"著称于世的君子。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与吏部尚书唐俭下棋。唐俭是个直性子的人,平时不善逢迎,又好逞强,与皇帝下棋时使出自己的浑身解数,把唐太宗打了个落花流水。唐太宗心中大怒,想起他平时种种的不敬,更是无法抑制自己,立即下令贬唐俭为潭州刺史。还不解恨,又找来尉迟恭让他去唐俭家一次,听唐俭是否对自己的处理有怨言,若有,即可以此定他的死罪。尉迟恭听后,觉得太宗这种张网杀人的做法太过分,所以当第二天太宗召问他唐俭的情况时,尉迟恭只是不肯回答,反而说,陛下请你好好考虑考虑这件事,到底该怎样处理。唐太宗气极了,转身就走。尉迟恭见了,也只好退下。唐太宗回去后,一来冷静下来自觉无理,二来也是为了挽回面子。于是大开宴会,召三品官入席,自己则主宴并宣布道:"今天请大家来,是为了表彰尉迟恭的品行。由于尉迟恭的劝谏,唐俭得以免死,我也由此免了枉杀的罪名,并加我以知过即改的品德,尉迟恭自己也免去了说假话冤屈人的罪过。得到了忠直的荣誉。尉迟恭得绸缎千匹之赐。"
第77节:第十一章 如何不受人情的伤害(4)
  唐太宗这样做,当然主要还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明正";同时,为此他当然也感激尉迟恭。假如尉迟恭真的按他的话去做,又怎知唐太宗"明正"起来,不治罪尉迟恭呢?与朋友相处也是一样,如果是真心待人,就应该对他加以爱护,不但帮助他渡过重重难关,而且也要帮助他克服重重困难,天长日久,朋友们自然会了解你的为人和品格,包括自己的上司和同事。
  □ 乐于忘记,不念旧恶
  有一个朋友对我说:"我只记着别人对我的好处,忘记了别人对我的坏处。"因此,这位朋友受大家的欢迎,拥有很多知交。古人也说:"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别人对我们的帮助,千万不可忘了。
  乐于忘记是一种心理平衡。有一句名言说"生气是用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老是"念念不忘"别人的"坏处",实际上最受其害的就是自己的心灵,搞得自己痛苦不堪,何必呢?这种人,轻则自我折磨,重则就可能导致疯狂的报复了。乐于忘记是成大事者的一个特征,既往不咎的人,才可甩掉沉重的包袱,大踏步地前进。乐于忘记,也可理解为"不念旧恶"。人是要有点"不念旧恶"的精神,况且在人与人之间,在许多情况下,人们误以为"恶"的,又未必就真的是什么"恶"。退一步说,即使是"恶"吧,对方心存歉意,诚惶诚恐,你不念恶,礼义相待,进而对他格外地表示亲近,也会使为"恶"者感念你诚,改"恶"从善。
  唐朝的李靖曾任隋炀帝时的郡丞,最早发现李渊有图谋天下之意,便向隋炀帝检举揭发。李渊灭隋后要杀李靖,李世民反对报复,再三请求保他一命。后来,李靖驰骋疆场,征战不疲,安邦定国,为唐王朝立下赫赫战功。魏征也曾鼓动太子建成杀掉李世民,李世民同样不计旧怨,量才重用,使魏征觉得"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也为唐王朝立下丰功。
  宋代的王安石对苏东坡的态度,应当说,也是有那么一点"恶"行的。他当宰相那阵子,因为苏东坡与他政见不同,便借故将苏东坡降职减薪,贬官到了黄州,搞得他好不凄惨。然而,苏东坡胸怀大度,他根本不把这事放在心上,更不念旧恶。王安石从宰相位子上垮台后,两人的关系反倒好了起来。苏东坡不断写信给隐居金陵的王安石,或共叙友情,互相勉励,或讨论学问,十分投机。苏东坡由黄州调往汝州时,还特意到南京看望王安石,受到了热情接待,二人结伴同游,促膝谈心。临别时,王安石嘱咐苏东坡:将来告退时,要来金陵买一处田宅,好与他永做睦邻。苏东坡也满怀深情地感慨说:"劝我试求三亩田,从公已觉十年迟。"二人一扫嫌隙,成了知心好朋友。
  相传唐朝宰相陆贽,有职有权时曾偏听偏信,认为太常博士李吉甫结伙营私,便把他贬到明州做长史。不久,陆贽被罢相,被贬到了明州附近的忠州当别驾。后任的宰相明知李、陆有这点私怨,便玩弄权术,特意提拔李吉甫为忠州刺史,让他去当陆贽的顶头上司,意在借刀杀人,通过李吉甫之手把陆贽干掉。不想李吉甫不记旧怨,上任伊始,便特意与陆贽饮酒结欢,使那位现任宰相的借刀杀人之计成了泡影。对此,陆贽自然深受感动,他便积极出点子,协助李吉甫把忠州治理得一天比一天好。李吉甫不搞报复,宽待别人,也帮助了自己。
  最难得的是将心比心,谁没有过错呢?当我们有对不起别人的地方时,是多么渴望得到对方的谅解啊!是多么希望对方把这段不愉快的往事忘记啊!我们为什么不能用如此宽厚的理解开脱他人?
  古往今来,不计前嫌、化敌为友的佳话举不胜举。以古为鉴可以让我们明白事理,明辨是非,把握前途。
  □ 不跟小人较劲儿
  有一位哲人说过:"没有敌人的人生太寂寞。"这位先哲真是好大的口气,试想谁希望以敌人的存在来充实自己的人生经历?其实,如果仔细想想,你的敌人是谁呢?是不是从出生开始就有敌人存在或存在的仅仅只是你的假想敌?敌人本来并不存在,只是由于某种原因才出现。或者是原来的朋友反目成现在的敌人,也许将来还会变成朋友。不打不相识,你们为什么不能彼此间成为朋友呢?把你的敌人看做你的朋友,坚持感情的输入,坚持礼让的美丽内涵。如果你这样做了,说明你正在一点点地提高自己,开阔自己。
  但是,礼让并不是无原则的一味退让,并不是对所有的事都保持沉默。不要以为这样你才有深度、有内涵,是一个襟怀博大、有容人之量的人。事实恰恰相反,如果你这么做,别人只会把你看做是懦弱无能、愚笨无知的代名词,绝对不会正视你的存在。不要以为你守着"宰相肚里能撑船"的信条不放,你就能胸襟开阔,从而心宽体胖。在某些时候,你不得不去争取,去辩论,去实现自己存在的价值,去批评、反击自己认为是忍无可忍的事情,别人绝对不会说你肤浅狭隘。有些事情,如果你不去做,别人又怎么会知道?
第78节:第十一章 如何不受人情的伤害(5)
  例如,一个人的词锋十分厉害,人人对他退避三舍,惟恐被他当众取笑一番。碰上这种人,不管你反唇相讥或沉默不语,别人只会隔岸观火,含笑欣赏这一幕闹剧。
  最难缠的人物,莫如那些生性浅薄而缺乏自知之明的人,他们以攻击人家的弱点为乐事,得势不饶人,叫你丢尽面子才肯罢休。如果在你的周围刚好出现这样一个人物,他说话的声音特别嘹亮,每句话像飞刀一样直插听者的心中,令人又惊又怒,你应该如何做出适当的反应,让对方晓得你并不好欺负,而又不失自己的风度?
  喜欢逞一时之快,嘲笑别人,以求达到伤害对方自尊心目的的人都有一个通病--欺善怕恶。由于缺乏涵养,认为别人无言以对,把对方踩在脚下,自己便会升高一级,增加自我的价值,结果慢慢地便形成一种暴戾习气,对人对事一味挑剔,还自认为具有非凡的洞察力、见识过人,别人越是显出畏惧,他们越是得意洋洋,什么尖酸刻薄的话都不吐不快,毫不知道收敛。
  面对这种以为自己口才很好,却是神憎鬼厌的人时,你既不要随便示弱,也无须自我降格,跟他针锋相对,你应该这样做:
  一是当他正在喷口水,心情兴奋,口若悬河地把你的弱点一一挑出来取笑时,你只须平静地定睛看着他,像一个旁观者,兴味盎然地欣赏眼前这个小丑的每一个表情,对方便会难以再唱独角戏。
  二是当他实在太惹人讨厌,总是找你的麻烦,每句话都是针对着你时,你要尽量抑制怒气,装听不见,切勿中了对方的诡计,跟他唇枪舌剑。如果你根本不理会他,他便无法再独白下去,他的弱点会因此而暴露无遗,有目共睹,同时更显出你的涵养功夫非比寻常。
  三是在对方说得起劲,更难听的话也冲口而出的时候,你实在不必再忍受这样肤浅的人,你可以站起来礼貌地说:"对不起,请继续你的演说。我先走了。"如果对方还存有一点自尊的话,他应该感到羞耻。
  不要以为世界上每个人都像你一样,处事有条不紊,愿意听取他人的意见,有进取心,喜欢讲道理、求和气,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情。有些人是天生的"疯子",你对他的所作所为非常厌恶,但又无可奈何,你只能用"不可理喻"四字来形容他。如果他特别针对你,像一只疯狗似的到处吠你,穷追不舍,你的烦恼自然大大增加,他甚至可能做出损人不利己的行为,后果更是不堪设想。你既没有足够的精力与时间跟他周旋到底,以牙还牙,看看鹿死谁手,又不愿与这种人纠缠下去,以免降低人格。面对这种矛盾的情形,什么才是最明智的处理方法?
  或者,你会说:"我不会跟这种人计较,不愿为他徒然浪费我的宝贵光阴,我想他疯够了便会停下来,永远对这个人敬而远之才是。"
  你也可能会说:"我会找他出来当着大家的面说清楚。请其他朋友主持公道,看看谁是谁非,我不要自己蒙上不白之冤。"其实人之所以可恶可恨,完全是他们心术不正,满脑子是害人的歪念,以致面目也变得奸险狰狞,看见受害者摊上麻烦、心绪不宁,他们便乐不可支。对付这种卑鄙小人,你不能动真气、讲道理,或妄想以情义打动他们的心。你要记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方故意跟你过不去,除了自叹遇上恶人,你所能做的,便是对着镜子做一下深呼吸,长吁一口气,承认你交错这样一个朋友。尽管内心隐隐作痛,还是要努力控制情绪,表面上不动声色,从此对这个人不存半点希望,不让他再有机会影响自己的生活,任由他到处乱吠乱叫好了。既然他已失了常性,你又何必跟一个疯子苦苦理论?
  如果你对某些不可理喻的人已经束手无策,无奈之余只得说一声"我不生气"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要掌握一些技巧来正确地提出自己的要求呢?我想你肯定有这个愿望,那么你又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意愿呢?
  在公共场合里,我们时常会遇到一些不受欢迎的人物,例如:在电影院里,年轻人忘情地大叫大笑,高谈阔论;在音乐会中,邻座的观众不停地讲话,令你十分苦恼,你想出声请他们安静下来,却碍于礼貌,不愿当众指责对方破坏公共规则,只有强自忍受。这样,你会变得越来越内向怕事,不敢据理力争,凡事得过且过,以低调生活。
  你不要欺负人,也不可随便让别人踩到你的头上,这才是正确的人生观。一味迁就自私的人,容忍对方对自己造成的间接伤害,没有人会因你的仁慈而心存感谢,相反,懦弱无能或许是人家对你的形容。一个真正有涵养的人面对上述情形的时候,他会有这些表现:当对方的行为实在太过分,令人忍无可忍之际,他不害怕挺身而出,告诉对方他带给他人的不良影响,由于其态度是诚恳而义正辞严的,对方会感到惭愧。
第79节:第十一章 如何不受人情的伤害(6)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