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天真时代

_9 伊迪丝·华顿(美)
  阿切尔又回头看了看那位美国总统,然后低头看着他的办公桌,以及桌上散乱的文件。有一会儿功夫,他觉得自己说不出话来了。这当儿他听见里维埃坐的椅子被推到后面,感觉到那年轻人已经站了起来。他又抬头一望,只见他的客人跟他一样地激动。
  “谢谢你,”阿切尔仅仅说。
  “我没什么可谢的,先生。倒是我,更应——”里维埃突然住了口,好像讲话也变得困难了。“不过我还想——补充一件事,”随后他以镇定下来的声音说:“你刚才问我是否受雇于奥兰斯基伯爵。眼下我是受雇于他。几个月前,由于个人需要的原因——那种任何一个要供养家中病人和老人的人都会有的原因——我回到了他的身边。不过从我决定到这儿来给你说这些事的那一刻起,我认为自己已经被解雇了。我回去之后就这样告诉他,并向他说明理由。就这样吧,先生。”
  里维埃先生鞠了个躬,向后退了一步。
  “谢谢你,”阿切尔又说了一遍,这时,他们的手握在了一起。
  
26
  每年到了10月15日这一天,第五大街便打开百叶窗,铺开地毯,挂起三层的窗帘。
  到11月1日,这种家政仪式便告结束,社交界已开始审时度势,并进行自我评估。到15日这天,社交季节便进入鼎盛时期合,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的情况。文,歌剧院与剧场推出新的精彩剧目,宴会预约与日俱增,各式舞会也在择定时日。大约就在这个时候,阿切尔太太总是要评论说:纽约真是今非昔比了。
  她站在一个非参与者超然的立场上观察上流社会,在杰克逊先生与索菲小姐的帮助下,能够发现它表面的每一点假疵,以及社交界井然有序的植物中冒出来的所有陌生的萎草。在阿切尔的少年时代,一年一度等着听母亲的评判(今属福建)人。早年入仕,后辞官讲学。师事王艮子王襞。,听她列举他粗心漏过的那些细微的衰败迹象,曾经是他的一件乐事。在阿切尔太太的心目中,纽约不变则已,一变总是每况愈下,而索菲·杰克逊小姐也衷心赞同这一观点。
  饱经世故的西勒顿·杰克逊先生总是保留自己的看法,以一种不偏不倚的调侃态度倾听二位女士的哀叹。然而就连他也从不否认纽约已经变了。在纽兰·阿切尔婚后第二年的冬天,他本人也不得不承认,如果说纽约尚没有实际的变化,那么循环往复,相互转化,推动人类认识的发展。,它肯定已经开始在变了。
  这些观点照例是在阿切尔太太的感恩节宴会上提出来的。这一天,当她按法定的要求为一年的祝福谢恩时,她总是习惯地对自己的处境进行一番虽算不上痛苦、却很悲伤的审视,并且想不出有什么事情值得感谢。不管怎么说,上流社会已没有上流社会的样子了;上流社会——如果说还存在的话——反而成了一种招圣经诅咒的光景。实际上家形式。把公民分为三个等级:统治阶级、武士阶级、劳动,当阿什莫尔牧师选取耶利米书的一篇作为感恩节训导辞时,人人都明白他的意图是什么。阿什莫尔是圣马修教堂新任教区牧师,他被选出来任职是因为他思想“先进”:他的布道辞被认为思想大胆、语言新颖。当他怒斥上流社会的痼疾时,总是说起它的“潮流”。对阿切尔太太来说,感觉自己属于一个像潮水般流动的群体,既令人可怕,却又有些诱人。
  “阿什莫尔牧师的话无疑是对的:的确,有一股明显的潮流,”她说,仿佛它像房子上的裂缝,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可仍然在感恩节这天宣扬它,真有些奇怪,”杰克逊小姐发表意见说。女主人冷冰冰地说:“唔,他的意思是让我们对剩下的东西表示感激。”
  阿切尔过去对母亲一年一度的预言常常付之一笑,可今年听了列举的那些变化,连他也不得不承认,这种“潮流”是显而易见的。
  “就说穿着上的奢侈吧——”杰克逊小姐开始了。“西勒顿带我去看了首场歌剧,说真的,只有詹尼·梅里那身衣服还能看出是跟去年一样的,不过连这身衣服也把前片的镶条给改过了。可我知道她仅仅二年前才从沃思订购的,因为我的女裁缝常到那儿去,把她的巴黎服装改过再穿。”
  “唉,詹尼·梅里跟我们还是同一代人呢,”阿切尔太太叹口气说。这年头,女士们一走出海关就到处炫耀她们的巴黎服装,而不像她这一代人那样,先把衣服锁在衣柜里压一压。生活在这样的时代,仿佛并不是件令人羡慕的事。
  “是啊,像她这样的人为数不多。在我年轻的时候,”杰克逊小姐应声说,“穿最新的时装被认为很粗俗。阿米·西勒顿一直对我说,波士顿的规矩是把自己的巴黎服装先搁置两年再穿。老巴克斯特·彭尼洛太太是个事事都出手大方的人,她过去每年进口12套,两身丝绒的,两身缎子的,两身丝绸的,另外6套是府绸和开司米精品,那属于长期订购。由于她去世前生了两年病,人们发现有48套沃思衣服压根没从纱纸包中取出来过。她的女儿们停止服丧后,在交响音乐会上穿上第一批,一点儿也不显得超前。”
  “唉,波士顿比纽约保守。不过我总觉得,女士们将巴黎服装搁置一季再穿,这规矩就很稳妥,”阿切尔太太退让地说。
  “是博福特开的新风,让他妻子刚一回到家就穿新衣服。我得说,有时候,这可让里吉纳煞费苦心了——为了不像……不像……”杰克逊小姐向桌子周围打量了一下,瞥见詹尼正瞪大了眼睛,于是令人费解地咕哝着支吾过去。
  “不像她的竞争者,”西勒顿·杰克逊先生说,那神气像是在讲一句至理名言。
  “哦——”女士们喃喃地说。阿切尔太太部分原因是要把女儿的注意力从不宜的话题上转移开,又补充说:“可怜的里吉纳!恐怕她在感恩节从来没有开心过。你听说有关博福特投机生意的传言了吗,西勒顿?”
  杰克逊先生漫不经心地点了点头。人人都听说过那些传言,他不屑去证实路人皆知的故事。
  一阵阴郁的沉默降临了。大伙儿没有一个真正喜欢博福特,对他的私生活进行最坏的猜测也并非全然没有乐趣,然而他在经济上给他妻子家带来的耻辱太令人震惊了,以致连他的敌人都不愿幸灾乐祸。阿切尔时代的纽约社会容忍私人关系中的虚伪,但在生意场上却一丝不苟地苛求诚实。已经很久没有哪个知名的银行家因不守信誉而破产的事了,然而人人都记得,当最后一次此类事件发生时,商行的头面人物受到上流社会摒弃的情景。博福特夫妇也会遭到同样下场,不管他的权力有多大,她的声望有多高。假如有关她丈夫非法投机的报道属实,达拉斯家族联合起来也无力挽救可怜的里吉纳。
  他们转向不太可怕的话题寻求慰藉,然而所触及的每一件事似乎都证实阿切尔太太那种潮流加快了速度的感觉。
  “当然啦,纽兰,我知道你让亲爱的梅去参加了斯特拉瑟斯太太家的周日晚会——”她开口说。梅高兴地插言道:“哎呀,你知道,现在人人都到斯特拉瑟斯太太家去,她还被邀请参加了上次外婆家的招待会呢。”
  阿切尔心想,纽约就是这样子设法完成那些转变的:大家对这些转变全装作视而不见,直到其彻底完成,然后,再真心实意地想象它们发生于以前的年代。城堡里总会有一名叛变者,当他卜一一般说是她)把钥匙交出后,再妄言它的坚不可摧还有什么用呢?人们一旦品尝了斯特拉瑟斯太太家周日的轻松款待,便不可能坐在家里去想她家的香摈是变了质的劣等货了。
  “我知道,亲爱的,我知道,”阿切尔太太叹息说。“我想,只要人们拼命追求娱乐,这种事总是免不了的。不过我从来没有完全原谅你的表姐奥兰斯卡,因为是她第一个出来支持斯特拉瑟斯太太的。”
  小阿切尔太太腾地红了脸,这使她的丈夫跟桌前的客人一样大吃一惊。“哦,埃伦嘛——”她咕哝道,那种既有指责又有袒护的口气,俨然如她的父母亲在说:“哦,布兰克一家子嘛——”
  自从奥兰斯卡夫人执拗地拒绝了丈夫的主动建议,让全家人深感意外与为难之后,提到她的名字时,家里人就是用这种调子应付的。可话到了梅的嘴上,却变成引人深思的素材。阿切尔怀着一种陌生的感觉望着她,有时候,当她与周围环境格外一致时,这种感觉便会油然而生。
  他母亲比平时少了几分对周围气氛的敏感,仍然坚持说:“我一直认为,像奥兰斯卡伯爵夫人这样的人,他们一直生活在贵族阶层中间,理应帮助我们维持社会差别,而不是忽视它们。”
  梅脸上的潮红一直浓浓地不退:这除了表示承认奥兰斯卡不良的社会信仰之外,似乎还有另外的含义。
  “我确信在外国人看来,我们大家都是一样的,”杰克逊小姐尖刻地说。
  “我觉得埃伦不喜欢社交,可谁也不知道她究竟喜欢什么,”梅接着说,好像在试探着找一个模棱两可的话题。
  “唉,可是——”阿切尔太太叹了口气。
  人人都知道奥兰斯卡伯爵夫人不再受家人的宠爱,就连她最忠实的保护人老曼森·明戈特太太都无法为她拒绝返回丈夫身边的行为辩护。明戈特家的人并没有公开表示他们的不满:他们的团结意识太强了。他们只不过像韦兰太太说的,“让可怜的埃伦找到自己的位置。”而令人痛心与不解的是,那个位置却是个浑沌深渊,在那儿,布兰克之流神气活现,“搞写作的人”举行乱七八糟的庆典。埃伦无视她所有的机遇与特权,简直变成了一个“波希米亚人”,这虽然令人难以置信,却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事实加深了人们的看法:她不回到奥兰斯基身边是个致命的错误。毕竟,一位年轻女子的归宿应该是在丈夫的庇护之下,尤其在她由于那种……唔……那种谁都没兴趣深究的情况下出走之后。
  “奥兰斯卡夫人可是深受绅士们宠爱呢,”索菲小姐带着一副明里息事宁人、暗下煽风点火的神气说。
  “是呀,像奥兰斯卡夫人这样的年轻女于,总是处于这种危险之中啊,”阿切尔太太悲哀地赞同说。话说到这里告一段落,女士们拎起裙据起身到灯光明亮的客厅去,而阿切尔与西勒顿先生也缩进了那间哥特式的图书室。
  在壁炉前坐定后,杰克逊先生美滋滋地吸上优质雪茄,以此抚慰晚餐的不适,然后便自命不凡地夸夸其谈起来。
  “若是博福特破了产,”他说,“很多事情就会随之暴露出来。”
  阿切尔迅速抬起了头:每一次听见他的名字,他总会清晰地回想起博福特那笨拙的身影,穿着豪华的皮衣皮靴在斯库特克利夫的雪地上大步行走的样子。
  “肯定会清出大量的污泥浊水,”杰克逊接着说。“他的钱并不是都花在里吉纳身上的呀。”
  “噢,唔——是打了折扣的,对吗?我想他还是会逢凶化吉的,”年轻人说,他想改变一下话题。
  “也许吧——也许。据我所知,他今天要去见几位最有影响的人物,”杰克逊先生勉强地让步说。“当然了,希望他们能帮他度过难关——至少是这一次。我不愿设想让可怜的里吉纳到专为破产者办的寒酸的国外温泉地去度过余生。”
  阿切尔没有作声。他觉得,无论后果多么悲惨,一个人若是得了不义之财自然应当受到无情的报应。因而他几乎想也没想博福特太太的厄运,心思又回到眼前的问题上。在提到奥兰斯卡夫人时梅的脸红了,这是什么意思呢?
  他与奥兰斯卡夫人一起度过的那个盛夏之日已经过去4个多月了,自那以后再没有见过她。他知道她已回到华盛顿,回到了她与梅多拉在那儿租下的那所小房子。他曾给她写过一封信,简短几句话,问她什么时候能再相见,而她的回信则更为简短,只说:“还不行。”
  从那以后,他们之间再不曾有过交流。他仿佛已经在自己心中筑起了一座圣殿,她就在他隐秘的思想与期盼中执掌王权。渐渐地,渐渐地,这座圣殿变成了他真实生活的背景,他的理性行为的惟一背景,他把他所读的书、滋养他的思想感情、他的判断与见解,统统都带进了这座殿堂。在它的外面,在他实际生活的现场中,他却怀着一种与日俱增的不真实感与缺憾,跌跌撞撞地与那些熟悉的偏见和传统观念发生撞击,就像一个心不在焉的人碰撞自己屋里的家具一样。心不在焉——这正是他目前的状态,他对于周围人们觉得实实在在的东西一概视而不见,以致有时候,当他发现人们依然认为他还在场时,竟会让他大吃一惊。
  他注意到杰克逊先生在清理喉咙,准备做进一步的披露。
  “当然,我不知道你妻子家对人们关于——唔——关于奥兰斯卡夫人拒绝她丈夫最新提议的看法有多少了解。”
  阿切尔没有吭声,杰克逊转弯抹角地接下去说:“很可惜——实在很可惜——她竟然拒绝了。”
  “可惜?究竟为什么?”
  杰克逊低头顺着他的腿向下望去,一直看到那只没有皱褶的短袜及下面发亮的轻便舞鞋。
  “唔——从最起码的理由说吧——现在,她准备靠什么生活呢?”
  “现在——?”
  “假如博福特——”
  阿切尔跳了起来,他的拳头嘭的一声砸在黑胡桃木边的写字台上。那一对铜墨水池在座窝里跳起了舞。
  “你说这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先生?”
  杰克逊先生在椅子里稍微动了动,以平静的目光盯着年轻人那张激怒的脸。
  “唔——我从相当可靠的方面得知——事实上,是从老凯瑟琳本人那儿——当奥兰斯卡夫人断然拒绝回到她丈夫那儿去之后,她家里大大削减了对她的贴补,而且由于她的拒绝,她还丧失了结婚时赠予她的那些钱——假如她回去,奥兰斯基随时准备把钱移交给她。既然如此,那么,亲爱的孩子,你还问我什么意思,你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杰克逊和善地反驳说。
  阿切尔走到壁炉台前,弯身把他的烟灰弹到炉格里。
  “对奥兰斯卡夫人的私事我一无所知,可我也毫无必要搞清楚你所暗示的——”
  “哦,我可没作什么暗示呀。是莱弗茨,他算一个,”杰克逊先生打断他道。
  “莱弗茨——那个向她求爱、并受到责骂的家伙!”阿切尔轻蔑地喊道。
  “啊——是吗?”对方急忙说,仿佛这正是他设下圈套等他说出的内容。他仍然斜对炉火坐着,那双老眼尖刻地盯着阿切尔,仿佛把他的脸用弹簧给顶住了似的。
  “唉呀呀,她没有在博福特栽跟斗前回去真是太遗憾了,”他重复地说。“假如她现在走,又假如他破了产,那只会证实大家普遍的看法。顺便说一句,这种看法可决不是莱弗茨一个人特有的。”
  “噢,她现在是不会回去的,决不会!”阿切尔话一出口就又意识到,这恰恰是杰克逊在等候的。
  老绅士留心地打量了他一番。“这是你的意见吧,嗯?唔,无疑你是知道的。不过人人都了解,梅多拉剩下的那几个钱都掌握在博福特手里。我真想不出,没有他帮忙,她们两个女人怎么活下去。当然,奥兰斯卡夫人说不定还能让老凯瑟琳的心软下来——她一直坚决地反对她留在这儿——老凯瑟琳愿意给她多少贴补就能给多少。不过大家都知道她把钱看得很重,而家中其他人都没有特别的兴趣一定要把奥兰斯卡夫人留下。”
  阿切尔怒火中烧,但也只能干着急:他完全处于明知要干蠢事却还一直在干的那种状态。
  他发现杰克逊立即就看出他并不了解奥兰斯卡夫人与祖母及其他亲属的分歧,而且,对于他被排除在家庭会议之外的理由,老绅士也已得出了自己的结论。这一事实告诫阿切尔必须小心从事,有关博福特的含沙射影已使他气得不顾一切了。然而,尽管他可以不顾个人的安危,他仍然没有忘记杰克逊先生现在是在他母亲家里,因此也是他的客人。而老纽约一丝不苟遵循的待客礼节,是决不允许把与客人的讨论变为争吵的。
  “我们上楼去找我母亲吧?”杰克逊先生最后一截烟灰落进臂下的铜烟灰缸时,他唐突地提议说。
  坐车回家的路上,梅一直奇怪地沉默无语,黑暗中,他仍然感觉到她严严实实地包在那层威胁性的潮红之中。那威胁意味着什么,他不得而知,但它是由奥兰斯卡夫人的名字引起的——这一事实足以引起他的戒备。
  他俩上了楼。他转身进了图书室。平时她总是跟他进来的,但他却听见她沿着过道往前走去,进了她的卧室。
  “梅!”他急躁地大声喊道。她过来了,轻轻瞥了他一眼,对他的口气有些惊讶。
  “这盏灯又冒烟了。我想仆人们该注意把灯芯剪整齐点吧,”他神经质地抱怨说。
  “对不起,以后再不会出这样的事了,”她用从母亲那儿学来的坚定愉快的口吻回答说。这使阿切尔更加烦恼,觉得她已经开始拿他像个小韦兰先生似的加以迁就了。她弯下身去捻低灯芯,灯光反照着她那雪白的肩膀和那张轮廓鲜明的脸,阿切尔心想:“她真年轻啊!这种生活还得没完没了地持续多少年!”
  他怀着一种恐惧,感觉到了自己旺盛的青春、血管里热血的悸动。“听我说,”他冷不丁地说,“我可能得去华盛顿呆几天,不久——大概下星期吧。”
  她一只手依然停在灯钮上,慢慢朝他转过身来。灯火的热力使她脸上恢复了一丝红润,不过当她抬起头时,脸色又变得苍白了。
  “有公事?”她问,那语气表示不可能有其他原因,她提这个问题是未经思索的,仿佛仅仅为了完成他那句话。
  “当然是有公事了。有一起专利权的案子要提交最高法院——”他说出了发明者的姓名,进而以劳伦斯·莱弗茨惯用的那种伶牙俐齿提供细节,而她则专心致志地洗耳恭听,并不时说:“是的,我明白。”
  “换换环境对你会有好处,”他讲完后她坦然地说。“你一定得去看看埃伦,”她又补充道,一面带着开朗的笑容直视着他的眼睛。她讲话的口气就像是在劝告他不要忘记某种令人厌烦的家庭义务一样。
  这是他们两人中间有关这个问题所讲的惟一一句话,然而按照他们所受训练的那套规范,这话的含义却是:“你当然明白,我了解人们对埃伦的那些说法,并且真诚地同情我的家人让她回到丈夫身边去的努力。我还了解——由于某种原因你没有主动告诉我——你曾经劝说她抵制这种做法,而全家年纪大的人,包括我们的外祖母,都一致同意那样做。还有,正是由于你的鼓励,埃伦才公然违抗我们大家的心意,才招致杰克逊先生今晚大概已向你暗示的那种非难。这暗示使你那么气愤……暗示确实有不少,不过,既然你好像不愿接受别人的暗示,那么就让我亲自给你一个吧,用我们这种有教养的人能够相互交流不愉快的事的惟一方式:让你明白我知道你打算到了华盛顿去看埃伦。也许你是特意为这个目的而去的呢。既然你肯定要见她,那么,我希望你得到我充分明确的赞同去见她——并借此机会让她明白,你怂恿她采取的行为方针可能导致什么样的结果。”
  当这种无声信息的最后一句传达给他的时候,她的手依然停在灯钮上。她把灯芯捻低,取下灯罩,对着发蔫的火头哈了口气。
  “把它吹火气味就小些,”她带着精于理家的神气解释说。她在门口转过身,停下来接受了他的吻。
  
27
  第二天,有关博福特的处境,华尔街有了更多安慰性的报道。这些报道虽不十分明确,却很有希望。人们听说,遇到紧急情况他可以请求有权势的大人物帮忙,而他在这方面已经取得成功。这天晚上,当博福特太太戴着一串祖母绿的新项链,面带熟悉的笑容出现在歌剧场上时,社交界宽慰地舒了一口气。
  纽约社会对生意场中不轨行为的谴责是毫不留情的。迄今为止,这项不言而喻的规矩尚无一个例外:破坏这项诚实法则的人都必须付出代价;人人都清楚,即使是博福特和博福特的妻子,也会被毫不犹豫地端出来,作为这项法则的祭品。然而不得已将他们端出来是游戏的工具,其意义是在使用的过程中产生的,因此“意,不仅是件费力的事,且会带来诸多不便。博福特夫妇的消失将会在他们紧密的小圈子里造成相当大的空白;而那些过于无知、过于粗心、因而不会为道德灾难而惊恐的人们,已经为要失去纽约最好的舞厅而提前发出悲哀的叹息了。
  阿切尔已打定主意要去华盛顿。他只盼着他对梅讲的那件诉讼开庭,以便其日期可能与他的拜访巧合。然而第二周的周二,他从莱特布赖先生那儿得知案子可能要推迟几个星期。尽管如此,这天下午他回家后依然决定,无论如何要在翌日傍晚动身。侥幸的是梅对他的职业生活一无所知证伪原则又称“经验证伪原则”。英国哲学家波普尔的学,而已从来没表露过任何兴趣,她大概不会了解延期的事,即使知道了,在她面前提起当事人的名字,她也不会记得。而不管怎样,他不能再推迟去见奥兰斯卡夫人了,他有太多太多的事必须对她讲。
  星期三上午他到了办公室,看见莱特布赖先生满面愁容。博福特到底还是未能设法“过关”。但他通过散布自己已度过难关的谣言,让他的存款人安了心,截止前一天傍晚,大量的付款源源不断地注入银行生于自然”,主张“法自然而为化”;理想人格为“超世拔,而这时,令人不安的报道才又开始占据上风。结果向银行的挤兑又开始了,不等今天结束,银行很可能就得关门。人们纷纷议论博福特丑恶的懦夫行径,他的失败可能成为华尔街历史上最可耻的事件。
  灾难的严重性使莱特布赖先生脸色煞白,一筹莫展。“我一生见过很多糟糕的事情,但没有一次比这一件更糟糕。我们认识的每一个人都会这样那样地受到打击。博福特太太该怎么办呢?她又能怎么办?我同样也很同情曼森·明戈特太太:到了她这样的年纪,不知道这事会对她产生什么影响、她一直信任博福特——还把他当成朋友呢!还有达拉斯家的全部亲戚,可怜的博福特太太与你们每个人都有亲戚关系。她惟一的机会是离开她丈夫——可怎么能对她讲呢?留在他身边是她的本分张完全弃绝任何判断,以求灵魂的安宁。,幸运的是她似乎一直对他私下的癖好视而不见。”
  传来一声敲门声,莱特布赖猛地转过头去。“什么事?别来打扰我。”
  一位职员送来一封给阿切尔的信,接着便出去了。年轻人认出是他妻子的笔迹,便打开信封,读道:“请尽快进城来好吗?昨晚外婆有点犯病,她很神秘地最先发现了有关银行的可怕消息。洛弗尔舅舅外出打猎去了,可怜的爸爸十分害怕丢脸,竞发起烧来,不能出门。妈妈非常需要你来,我也希望你立刻动身,直接到外婆家去。”
  阿切尔将信递给他的上司,几分钟之后他便坐上拥挤的马拉街车,慢吞吞向北驶去。在14街他又换乘第五大街专线一辆摇摇晃晃的公共马车。过了12点,那笨重的交通工具才把他丢在老凯瑟琳家的门前。平时由她君临的一楼起居室窗口被她女儿韦兰太太不相称的身影占据了。后者看见阿切尔,憔悴的脸上露出欢迎的神色。梅在门口迎住他。门厅的外观有些异样,这是整洁住宅在突遭疾病袭击时的特有现象:椅子上一堆堆的披肩和皮衣,桌上摆着医生的提包和外套,旁边堆着无人留意的信件与名片。
  梅脸色苍白,但露着笑容告诉他:本科姆医生刚刚第二次光临,他的态度更加乐观了。明戈特太太活下去并恢复健康的坚强决心已经对家人产生影响。她领着阿切尔进了老夫人的起居室,里面那直通卧室的斜拉门已经关上,沉甸甸的黄缎门帘挂在上面。韦兰太太在这儿用惊恐的低音向他转述了灾难的详情。似乎是在前一大晚上,发生了一件神秘而又可怕的事。大约8点钟,明戈特太太刚结束她平时在饭后玩的单人纸牌游戏,这时门铃响了,一位戴着厚面纱的夫人求见,仆人当时没认出是谁。
  管家听声音很熟,便推开起居室的门通报道:“朱利叶斯·博福特太太到。”接着又为两位夫人关上了门,他觉得她们俩一起待了大约一个小时光景。当明戈特太太的铃声响起时,博福特太太已悄然离去。只见老夫人独自坐在她那把大椅子里,脸色煞白,十分吓人,她示意管家帮她进卧室。那时候,她看起来尽管明显十分苦恼,但身体与头脑仍能完全控制。那位混血女佣把她安置在床上,跟平时一样给她端来一杯茶,把屋子里一一收拾停当,便走了。但在凌晨3点钟,铃声又响了,两个仆人听到这不寻常的召唤急忙赶来(因为老凯瑟琳平时睡得像婴儿一般甜),发现他们的女主人抵着枕头坐着,脸上挂着一丝苦笑,一只小手从大胳臂上无力地垂下来。
  这次中风显然还属轻度,因为她吐字还算清晰,能表达自己的愿望;而且医生第一次诊治之后,很快便恢复了面部肌肉的控制。然而,这件事不仅引起全家人极大的惊恐,同时在了解真相后,他们也产生了极大的愤慨。大家从明戈特太太支离破碎的话语中得知,里吉纳·博福特是来要求她——真是厚颜无耻!——支持她丈夫,帮他们度过难关,照她的说法,别“抛弃”他们——实际上是功全家人掩盖并宽恕他们的丑恶行径。
  “我对她说了:‘名誉终归是名誉,诚实终归是诚实,在曼森·明戈特家,永远不会变,直到人家把我脚朝前从这儿抬出去,’”老太太用半瘫痪病人的沙哑声音结结巴巴对着女儿的耳朵说。“当她说‘可是姑妈,我的姓名——我的姓名是里吉纳·达拉斯’时,我说:‘博福特用珠宝把你包裹起来,你的姓就是博福特了,现在他又用耻辱包裹了你,你只好还叫博福特。’”
  韦兰太太流着眼泪,惊恐万状地喘息着转述了这些情况。由于承担了这不寻常的义务,最终不得不面对这些讨厌而又可耻的事实,她脸色惨白,摇摇欲坠。“我要是能瞒住你岳父该多好啊!他老是说:‘奥古斯塔,可怜可怜,别毁了我最后的幻想。’——可我怎么才能不让他知道这些可怕的事呢?”可怜的夫人哭泣着说。
  “妈妈,他毕竟见不到这些事了,”女儿提示说。韦兰太太则叹息道:“啊,是的;感谢上天,他躺在床上很安全。本科姆医生答应让他躺着,直到可怜的妈妈病情好转。而里吉纳也已经不知去向了。”
  阿切尔坐在窗口,茫然地凝望着空无人迹的大街。显然,他被召来更多地是为了给罹难的夫人们以精神的支持,而不是因为他能提供什么具体帮助。已经给洛弗尔·明戈特先生发了电报,给住在纽约的家族成员的信息也在派人传送。这期间,除了悄声议论博福特的耻辱与他妻子的不正当行为造成的恶果别无他事。
  洛弗尔·明戈特太太刚才在另一间屋里写信,现在又过来加入了讨论。年长的夫人们一致认为,在她们那个时代,-。个在生意上丢了脸的男人,他妻子只能有一种想法:就是隐退,跟他一起销声匿迹。“可怜的祖母斯派塞——你的太外婆,梅——就是个例子。当然,”韦兰太太急忙补充说,“你太外公的财政困难是私人性质的——打牌输了,或者借给别人了——我一直不很清楚,因为妈妈从米不肯讲。但她是在乡下长大的,因为出了丢脸的事,不管是怎么回事,她母亲不得不离开了纽约。她们单独住在哈德逊河上游,年复一年,直到我妈妈16岁。斯派塞祖母是绝对不会像里吉纳那样要求家里人‘支持’她的,尽管私人性质的耻辱与毁了数百个无辜者的丑闻相比简直算不了什么。”
  “是啊,里吉纳若是躲起来不露面,比要求别人支持更得体,”洛弗尔太太赞同地说。“我听说,上星期五看歌剧时她戴的祖母绿项链是鲍尔一布莱克首饰店下午刚送去的试用品,不知他们是否还能收回去。”
  阿切尔无动于衷地听着异口同声的无情声讨。在财政事务中的绝对诚实,是绅士规范的首要法则,这在他心目中根深蒂固,多愁善感的体恤也不能将其削弱。像莱姆尔·斯特拉瑟斯之流的投机分子可以靠无数见不得人的勾当为他的鞋油店聚集几百万,但清白诚实依然是老纽约金融界崇尚的道德规范。博福特太太的命运也没有给阿切尔以太太的触动。与她那些愤愤的亲戚相比,他无疑更为她感到遗憾,但他认为夫妻间的纽带即便顺利时可以破裂,在逆境中却应坚不可摧。正如莱特布赖先生说的,当丈夫遇到困难时,妻子应该站在他一边。然而上流社会却不会站在他一边。博福特太太厚颜地臆断它会支持他,这种想法几乎把她变成了他的帮凶。她请求她的家人遮盖她丈夫生意上的耻辱——仅仅有这种想法都是不能允许的,因为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是不能做那种事的。
  混血女佣把洛弗尔太太叫到门厅,后者旋即皱着眉头回来了。
  “她要我发电报叫埃伦·奥兰斯卡。当然,我已经给埃伦写了信去,也给梅多拉写了。可现在看来还不行,我得赶紧去给她发份电报,叫她一个人回来。”
  迎接这一消息的是一片沉默。韦兰太太听大由命地叹了口气,梅则从座位上站起来,去收拾散落在地上的几张报纸。
  “我看这电报是一定得发了。”洛弗尔·明戈特太太接着说,似乎希望有人反对似的。梅转身走向屋子中间。
  “当然一定得发了,”她说。“外婆清楚自己想干什么,我们必须满足她的所有要求。我来为你写电文好吗,舅妈?如果立即发走,埃伦也许能赶上明晨的火车。”她将那名字的音节说得特别清晰,仿佛敲响两只银铃似的。
  “唔,马上可发不走,贾斯珀和配膳男仆都出去送信、发电报了。”
  梅嫣然一笑转向她的丈夫。“可这儿有纽兰待命呢。你去发电报好吗,纽兰?午饭前正好还来得及。”
  阿切尔站起来,咕哝说行。她自己坐到老凯瑟琳玫瑰木的“迭式写字台”旁,用她那尚不够圆熟的大字体写起了电文。写完又用吸墨纸仔细吸干,交给了阿切尔。
  “多可惜呀,”她说,“你和埃伦要在路上擦肩而过了!”她转过身来对着母亲和舅妈补充说:“纽兰得到华盛顿去,为了一件即将提交最高法院的专利案件。我想,洛弗尔舅舅明晚就回来了,既然外婆大有好转,似乎不应该让纽兰放弃事务所的一项重要任务吧?”
  她打住话头,仿佛等待回答。韦兰太太急忙声明说:“噢,当然不应该,亲爱的。你外婆最不愿那样了。”阿切尔拿着电报走出房间后,听到他的岳母又说——可能是对洛弗尔·明戈特:“可她究竟干吗要让你发电报叫埃伦·奥兰斯卡——”梅声音清晰地应声说:“也许是为了再次向她强调,她的职责终究是要和丈夫在一起。”
  外大门在阿切尔身后关上了,他急忙向电报局走去。
  
28
  “O-1——O-1——到底怎么拼?”那位严厉的小姐问。在西联邮局营业处,阿切尔刚把妻子的电报越过铜壁架递给她。
  “奥兰斯卡——O——len——ska,”他重复了一遍,抽回电文,以便把梅潦草字迹上方的外文字母描成印刷体。
  “这个名字在纽约电报局可不常见,至少在本区,”一个不期而至的声音说。阿切尔回过头去,只见劳伦斯·莱弗茨正站在他身旁,捋着齐整的髭须,装出不瞥电文的样子。
  “你好,纽兰:我估计会在这儿赶上你的。我刚刚听说老明戈特太太中风之事,正要到家里去,见你转到这条街上,就追赶你。我想你是从那儿来的吧?”
  阿切尔点了点头,并把电报从格子底下推过去。
  “很严重,是吗?”莱弗茨接着说。“我想,是发电报给亲属吧。如果你们连奥兰斯卡夫人也包括在内,我估计病情是很严重了。”
  阿切尔的嘴唇绷紧了,他感到一阵野蛮的冲动,想挥拳猛击他身旁那张徒有其表的漂亮长脸。
  “为什么?”他质问道。
  以回避争论而著称的莱弗茨耸了耸眉毛,装出一副可笑的怪相,警告对方格子后面那姑娘在留心观察。他那神态提醒阿切尔,再没有比当众发火更糟的“举止”了。
  阿切尔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不在乎对举止的那些要求。然而,对劳伦斯·莱弗茨施以肉体伤害只是一时的冲动而已,在这种时候与他谈论埃伦·奥兰斯卡的名字,不论基于什么原因都是不可思议的。他付了电报费,两个年轻人一起到了街上。这时阿切尔已恢复了自制,他说:“明戈特太太已经大有好转,医生认为没什么可担心的了。”莱弗茨脸上充满宽慰的表情,接着问他是否听说又有了与博福特有关的糟糕透顶的流言……
  这天下午,博福特破产的公告见诸各家报端,它使曼森·明戈特太太中风的消息相形失色,只有极少数了解这两起事件之神秘联系的人才会想到老凯瑟琳的病决作肥胖与年龄使然。
  整个纽约被博福特的无耻行径罩上一层阴影。正如莱特布赖先生所说的,在他的记忆中从来没有比这更糟的情况了,甚至远在那位创办这家事务所的老莱特布赖的记忆中也没有过。在破)一已成定局之后,银行竟然还收了整整一天的钱,由于许多顾客不属于这个大家族就属于那个大家族,所以博福特的欺诈就显得格外阴险毒辣。假如博福特太太没有说这一“不幸”(她的原话)是对“友谊的考验”这样的话,人们出于对她的同情,也许还会缓解一下对她丈夫的愤慨。但在她这样说了以后——尤其是当人们得知她夜访曼森·明戈特太太的目的之后——在人们的心目中,她的心肠之黑,已远远超过了她的丈大。而且她也不能用自己是“外国人”作为借口,求得人们的宽恕。但是(对于那些其债券没有受到威胁的人来说),想起博福特是个外国人,倒是能给他们带来一点安慰。然而,假如南卡罗莱纳州的一位达拉斯把情况审视一番,并怜牙俐齿地说他很快就会“重新站起来”,那么,问题就会得到缓解,人们除了接受婚姻是牢不可破的这一严酷事实外,别无选择。社交界必将在没有博福特夫妇的情况下继续存在。而事情总要有个了结——除了这场灾难的不幸受害者如梅多拉·曼森,可怜的老拉宁小姐,以及另外几位误入歧途的良家大人,她们若是早听亨利·范德卢顿先生的话……
  “博福特夫妇最好的办法——”阿切尔太太好像下诊断书、提出治疗方案似地归纳说,“就是到北卡罗莱纳州里吉纳那个小地方去居住。博福特一直养着赛马,他现在最好是养拉车的马。我敢说他准会是个呱呱叫的马贩子。”大家都同意她的意见,但却没有一个屈尊问一下博福特夫妇究竟打算干什么。
  第二天,曼森·明戈特太太身体大有起色:她恢复了说话能力,满可以下达命令,不准任何人再对她提到博福特夫妇,并且在见到本克姆医生时间,一家人对她的健康这样大惊小怪究竟是怎么回事。
  “假如像我这样年纪的人晚上想吃鸡雏色拉,能行不能行呢?”她问道。医生刚好已为她修改了食谱,于是中风又变成了消化不良。不过,尽管老凯瑟琳说话声音很坚定,但她还没有完全恢复原先的处世态度。与日俱增的老年淡泊虽然还没有削弱她对四邻八舍的好奇心,但却已钝化了她从来就不太充沛的同情。看来,将博福特的灾难置之脑后对她来说并不是件难事。然而破题儿第一遭,她变得十分关注自己的症状,并且对她迄今一直冷漠轻慢的某些家庭成员开始有了感情。
  尤其是韦兰先生特别荣幸地引起了她的注意。在她的女婿们中间,他一向是她坚决不肯理睬的一位。他妻子讲述他性格坚强、智力超群(只要他“肯”)的一切努力都招来一阵咯咯的嘲笑。现在他无病呻吟的盛名却使他成了吸引她浓厚兴趣的目标。明戈特太太专横地下令:一俟退烧,他必须立即前来把自己的食谱与她的作一番比较。老凯瑟琳现在第一次认识到,对于发烧万万不可粗心大意。
  对奥兰斯卡夫人的传召发出24小时之后,接到她的电报,说她将在翌日傍晚从华盛顿赶到。纽兰·阿切尔夫妇碰巧在韦兰家吃午饭,由谁去泽西城接她的问题便立刻提了出来。韦兰家的家务问题本来就像个前沿阵地一样在重重困难中挣扎,这些困难如今更使争论变得异常热烈。大家一致认为,韦兰太太不可能去泽西城,因为当天下午她要陪丈夫去老凯瑟琳家;而且马车也不得闲,韦兰先生是岳母病后第一次去见她,万一感觉“不适”,马车可以随时把他送回来。韦兰的儿子们当然要“进城去”,洛弗尔·明戈特正巧在狩猎后匆匆归来,明戈特家的马车也已定好去接他。再说,总不能让梅在冬天的傍晚一个人摆渡去泽西城吧,就算坐她自己的马车也不行。虽说如此,可如果让奥兰斯卡夫人自己回来,家里没人去车站接她,那也会显得过于冷淡——显然也违背老凯瑟琳的意愿啊。阿切尔太太厌烦的话音里暗示:只有埃伦这种人才会让一家人如此为难。“真是祸不单行,”这位可怜的夫人悲叹地说,这种反抗命运的口气在她实属罕见。“妈妈也不想想去接埃伦会有多麻烦,却硬是要让她马上回来,我怕这是一种病态。她一定不像本克姆医生说的那样已经康复了。”
  人在情急之中常常失口,这些话有些考虑不周,冷不了被韦兰先生抓住了。
  “奥古斯塔,”他脸色发白,放下手中的叉子说,“你认为本克姆医生不如以前可靠了,还有其他理由吗?你注意到他检查我或你母亲的病不像往常那样认真了吗?”
  这下轮到韦兰太太脸色发白了,她的错误产生的无尽后果在她面前展现出来。不过她勉力笑了一声,又吃了一口烤牡蛎,然后努力恢复了她那副快活的老面孔说:“亲爱的,你怎么会这样想呢?我只不过说,妈妈本来已经明确立场,认为回丈夫身边是埃伦的职责;可现在,放着另外五六个孙子、孙女她不找,却突然想要见她。我觉得这念头有点儿奇怪。不过我们千万不要忘记,尽管妈妈精神极好,可毕竟已到了耄耋之年。”
  韦兰先生额头上的阴云依然不散,他那混乱的想像力显然立刻又集中到她的最后一句话上:“是啊,你母亲是很老了,而本克姆医生可能并不擅长医治年老的病人。正如你说的,亲爱的,祸不单行。我想,再过10年或15年,我就得高高兴兴地重新找个医生了,最好别等到万不得已才换人。”做出这一大无畏的决定之后,韦兰先生又坚定地拿起了餐叉。
  “可到头来,我还是不知道埃伦明天傍晚怎么到这儿来,”韦兰太太从午餐桌前站起身来,带领大家走进满眼是紫缎子和孔雀石的所谓后客厅,她又发话了。“我总爱至少提前24小时把事情安排停当。”
  阿切尔从沉思中转过头来。他正凝神专注于一幅表现两位红衣主教畅饮的画,那幅小画用八角乌木框镶在大理石浮雕上。
  “我去接她吧?”他提议说。“我可以很容易从事务所走开,按时到渡口去接那辆四轮马车——如果梅把车送去的话。”他说着,心脏不由兴奋地跳动起来。
  韦兰太太感激地吁了口气,已经挪到窗口的梅转过身来向他露出赞同的笑脸。“所以,你瞧,妈妈,一切都会提前24小时安排停当的,”她说着,弯下身吻了一下母亲忧虑的额头。
  梅的马车在大门口等她,她要把阿切尔送到联邦广场,他可以在那儿搭乘百老汇的公共马车,送他去事务所。她在自己那个角落坐下后说:“我刚才是不想再提出新的困难让妈妈担心,可明天你怎么能去接埃伦,并把她带回纽约来呢——你不是要去华盛顿吗?”
  “噢,我不去了,”阿切尔回答说。
  “不去了?怎么,出了什么事?”她的声音像银铃般清脆,并充满妻子的关切。
  “‘案子推了——延期了。”
  “延期了?真奇怪!今天早上我见到莱特布赖给妈妈的一封便函,说明天他因为一件专利大案要去华盛顿,他要到最高法院去辩论。你说过是件专利案,不是吗?”
  “唔——就是这案子:事务所的人不能全都去呀。莱特布赖决定今天上午走。”
  “这么说,案子没有延期?”她接着说,那寻根刨底的样子十分反常。他觉得热血涌上了面颊,为她少见的有失审慎的风度而难为情。
  “没有,不过我去的时间推迟了。”他回答说,心里诅咒着当初宣布要去华盛顿时那些多余的解释,并想起不知在哪儿读到过的一句话:聪明的说谎者编造详情,最聪明的说谎者却不。对梅说一次谎话倒无关紧要,令他伤心的是他发现她想假装没有识破他。
  “我以后再去,幸好这样能为你们家提供一点方便,”他接着说,用一句挖苦话作拙劣的掩护。他说话时觉得她在盯着他,于是他把目光对准她的眼睛,以免显得在回避她的注视。两人的目光交汇了片刻,那目光也许注入了太多的含义,这是两人谁都不希望发生的。
  “是啊,”梅愉快地赞同说。“你能去接埃伦,确实太方便了,你没见妈妈听说你要去是多么感激嘛。”
  “哦,我很高兴去接她。”马车停下了,他从车上下来时,她倚在他身上,并把手放在他的手上。“‘再见,最亲爱的,”她说。她的眼睛特别蓝;过后他思量,那目光是否是通过泪水射向他的?
  他转过身去,匆匆穿过联邦广场,心里默默重复着一句话:“从泽西城到老凯瑟琳家一共要两小时,一共两小时——可能还会多。”
  
29
  妻子的深紫色马车(其婚礼的外饰犹存)在渡口接上阿切尔,将他堂而皇之地送到泽西城的宾夕法尼亚车站。
  这天下午天色阴沉,下着雪,反响回荡的大车站里煤气灯已经点亮。他在站台上来回踱步,等待华盛顿驶来的快车。这时他不由想起,有人认为有朝一日会在哈德逊河床下面开掘一条隧道明清之际王夫之认道为元气之理。清颜元以理气统一为道,认,宾夕法尼亚铁路上的火车可以穿过隧道直接开到纽约。那些人都属于梦想家,他们还预言要建造用5大时间就能横渡大西洋的轮船、发明飞行机器、用电来照明、不用电线的电话交流,还有其他一些天方夜谭般的奇迹。
  “只要隧道不建,哪一种幻想成真我都不关心,”阿切尔沉思道。他怀着中学生那种糊里糊涂的幸福感想象着奥兰斯卡夫人从车上下来的情形:他在很远的地方,在人群中一张张毫无意义的脸中间认出了她,她挽着他的胳臂随他走到马车跟前绵延运动。,他们慢吞吞地朝码头驶去。一路上是迅跑的马匹、载重的货车、大喊大叫的车夫,然后是静得出奇的渡船。他们将肩并肩地坐在雪花飞舞的船上,然后坐进四平八稳的马车,任大地在他们脚下悄然滑行,滚滚滑向太阳的另一侧。真是不可思议,他有那么多事情要对她讲,它们将以怎样的顺序变成他滔滔的话语呢……
  火车轰隆轰隆的铿锵声越来越近,它像载着猎物的怪兽进窝一样蹒跚着缓缓进了车站,阿切尔挤过人群,冲向前去,茫然地盯着列车一个接一个的窗口去说明客观世界和认识问题的唯物主义学说。代表人物是英,接着,猛然在不远处看见了奥兰斯卡夫人那张苍白惊讶的脸。这时,那种忘记她的模样的窘迫感觉又涌上心头。
  他们走到了一起,两双手相遇,他用手臂挽着她的手臂。“这边走——我带来了马车,”他说。
  此后的情形完全跟他梦中憧憬的一样。他扶她上了马车,将她的包裹也放到车上,然后笼统概述了她祖母的病情,让她完全放下心来,又对博福特的情况做了简要介绍(她心软地说了声“可怜的里吉纳”,颇令他感动)。与此同时,马车也从混乱的车站挤了出来,他们慢吞吞地沿着滑溜的斜坡向码头行进,令他们担心的还有摇摇晃晃的煤车、受惊的马匹、凌乱的运货快车,以及一辆空灵车——啊呀,一辆灵车!她闭上眼睛,等灵车过去,并紧抓住阿切尔的手。
  “但愿别是为可怜的祖母准备的!”
  “哦,不,不——她好多了——真的完全康复了。瞧——过去了!”他大喊道,仿佛这一点有多重要似的。她的手依然握在他的手里,当马车蹒跚通过渡口的道板时,他弯下身,脱下她那只棕色的紧手套,像吻一件圣物似的亲吻了她的手掌。她嫣然一笑挣脱开来,他说:“你没想到今天我会来吧?”
  “哦,没有。”
  “我本来打算去华盛顿看你的,我全都安排好了——险些与你在火车上擦肩而过。”
  “啊——”她喊了一声,仿佛被难得逃过的危险给吓坏了。
  “你知道吗——我几乎把你忘了?”
  “几乎把我忘了?”
  “我的意思是——怎么说呢?我——总是这样,你对我来说,每一次都是重新开始。”
  “噢,对:我知道!我知道!”
  “我——对你来说——也是如此吗?”他追问道
  她点了点头,向窗外望去。
  “埃伦——埃伦——埃伦啊!”
  她没有应声。他静静地坐在那儿,注视着她。衬着窗外雪痕斑驳的暮色,她的侧影渐渐模糊了。他想,在这漫长的4个月中她都做了些什么呢?他们之间相知毕竟太少了!珍贵的时光在流逝,他却把打算对她讲的话全都忘了,只能茫然地沉思他们既接近又疏远的奥秘。眼下两人近在咫尺,却都看个到对方的脸,似乎正是这种情形的象征。
  “多漂亮的马车啊!是梅的吗?”她突然从窗口转过脸来问。
  “是的。”
  “这么说,是梅让你来接我的了?她真是太好了!”
  他一时没有应声;接着又暴躁地说:“我们在波士顿相会的第一二天,你丈夫的秘书来见过我。”
  在给她写的短信中他没有提里维埃先生拜访的事,他本来打算把那件事埋在自己心中。但她提起他们坐的是他妻子的马车,激发了他报复的冲动。他要看一看,她对提及里维埃是否比他听到梅的名字更好过!就像在另外的一些场合那样,当他期望驱走她平时的镇静时,她却不露一丝惊讶;他立即得出结论:“这么说,他给她写过信。”
  “里维埃先生去看你了?”
  “是的,难道你不知道?”
  “不知道,”她坦率地说。
返回书籍页